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互联网媒体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互联网媒体范文(精选12篇)

互联网媒体 第1篇

1 新媒体传播的方式、速度优越于传统媒体

首先,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地接受。传统媒体具有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特点,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信息发布者和受众可以及时进行互动。手机、APP、微博和社交网络平台等新的传播方式的出现,使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加了信息的个性化。其次,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使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一部手机不仅用来通话、发短信,还可以用来浏览新闻、看电视、上网、发邮件,更重要的是可以实时传播,一条新闻,一个事件,一则信息,轻轻一点,就可以实现全球实时传播,这一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

2 新媒体比传统媒体拥有数量更多、形式更丰富的内容

首先,在内容形式上,互联网+思想的引入要求传统媒体跳出单一传媒理念的圈子,以多业态视角来审视自身的发展,占领信息入口、获取数量庞大的用户、加强与用户间的信息互动等。传统媒体要正确认识媒体发展更新换代的客观规律,改变一味等待、不主动寻求改变的态度,以市场、受众为中心科学选择传播形式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要求。其次,从商业价值上,虽然互联网思维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开放平台、用户导向、需求驱动、大数据支持和短平化等关键词是被普遍认可的,由此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以前的内容生产和经营模式,只有那些能适应变革的媒体才能存活下去。在过去几十年里,传媒业一直在封闭的结构中自给自足,沿袭着先生产内容,然后寻找合适的受众,争取付费订阅,同时靠受众注意力赢得广告。而在互联网思维中,这一切将被彻底颠覆。在互联网+时代,“免费”似乎已成常态,这就让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产生变化,以往普通内容低价或免费、优质内容收费的模式在新媒体时代似乎已经不再合时宜。免费优质的内容必然是用户选择阅读、转发、扩散的首选,网站的流量自然也会因此而增加,这就会给媒体带来巨大的广告收入和其他盈利机会。最后,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媒介融合提速。为了顺应互联网+媒体的发展趋势,传统媒体不断采用新技术,发展终端用户,运用大数据分析建立手机网站,以新技术引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发展。

3 发挥传统优势,深化拓展新媒体信息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又稀缺,稀缺是因为垃圾信息太多造成受众难以捕捉有用信息,传统媒体应该深化在深度报道,线索挖掘,信息求证上的优势,要细分受众,为特定群体受众提供高质量的细分信息。在渠道拓展上,传统媒体要积极整合品牌优势,将多年积累下的信息数据资源优势融入新媒体,发挥传统媒体的人员素质优势,增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做成综合性的权威媒体,为社会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目前,一些新媒体每天要从传统媒体转载大量的新闻,很多传统媒体因此逐渐和网络媒体融合,取长补短,一起发展。例如,新华社建立了自己的网站新华网,利用自己的传统优势发挥网络的优势,已经形成中国的新闻类门户。网络媒体的出现无非是给大众增加了一种阅读方式的选择,新媒体时代利用微博时代、APP这样的网站,把原来人们当天采集编辑的原创行为或突发性新闻,在一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就可以出稿子了,然后坐等官方回应,官方回应之后等到晚上再出详细的稿子,它是不断用更新稿件的方式来解决信息更新的往来。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现在很多媒体都建立了官方网站、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开设官方账号、开发了自己的APP,但是仅有这些并不足以称得上是互联网思维。真正的互联网思维要求传统媒体应深刻、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并在内容产生、经营管理、组织架构等层面进行变革,以提升媒体价值和效率。

4. 互联网+媒介融合的策略分析

无线媒体:未来赶超互联网? 第2篇

新媒体的广告生计

无线营销的第五媒体,其广告市场是“三分天下”的业务格局:除主动点击的业务之外,按照国外的划分还有两大分类:其一是PUSH业务,包括彩信业务,短信PUSH业务;其二是手机用户和企业之间产业链的上下游交流,在国外称之为“会话”业务,国内称为“互动营销解决方案”。

所有无线媒体广告市场全部加起来3亿元左右,其中,PUSH业务占到市场业务的80%左右,即2.4亿元。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是无线营销的元年,那么20的市场增长到3亿元左右,其增长之迅疾――这是个未来值得关注的市场。但从无线媒体的高端市场来看,年高端品牌在无线媒体的投放,包括在梦网、MSN上做的手机类客户端,全部加起来不超过4000万元。而中低端品牌则是星罗棋布,各自在独立的赞助上虽不多,但加到一起却比重巨大。

效果评测重在“精准营销”

效果评测上,广告主对于广告效果的评估会从第三方报告中进行评估,这在美国非常流行。例如AD SENCE就是提供给广告主,由广告主自己去选择广告投放――今后广告主对于媒体的选择主动权会越来越大,这和传统媒体是不同的。传统媒体里,非常依赖第三方调查,自己没法解决,但这个问题在互联网世界里已经被解决了。

每一个手机号码的背后,都是一个真实的人,而且这个人是可以追溯的、精准的。广告主自身的判断力会辅助于第三方的测评,主要做一些第三方的参考,会对媒体在高中低端进行评估,而不是广告效果上进行测评。广告主自然不会静态地去看某一个结果,但是每家广告主还会看一看报告。

飞拓无限在20的访问点击率达到23%,这是极端的现象,总体来说5%的访问点击率的广告非常多。无线媒体的内部有个评测机制,评测主要分成2个方面:一,帮助广告主控制投放需求,二,帮助广告主控制投放量。这还涉及到无线媒体如何维持广告主的忠诚度问题,

不过目前的现状是,几乎没有广告主在无线媒体上作独立预算,但在互动广告这方面有很多国际公司在做预算。

行业竞争:淡化“市场占有率”

在无线市场里,如果每个公司静态地去谈市场占有率,意义不大。对于起步较早的无线运营商来说,在无线媒体的中高端市场里品牌优势明显,因为高端的客户看重的主要是品牌,不过未来市场份额上升还是下降,得看服务能否跟得上了。在中低端市场,客户的要求不是那么高,对于合作伙伴的品牌要求也相应不高。

无线市场里的企业兼备销售公司和广告公司的特点,是由互动广告的特点决定的。这会颠覆传统媒体的运作形式:在价值增值上,传统媒体和广告公司的效果很不明显,但在无线营销领域恰恰相反,例如,中国移动热推的《手机报》,其用户数量巨大,未来将具备巨大的广告价值。不过,当前运营商会很关注客户的感受:《手机报》中放广告,客户是否会反感――这种意识和传统媒体也是有区别的。

有些广告主对无线媒体提出了非常复杂的整合要求,比如要求它和电子商务结合起来。这不仅需要一个B2C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更需要无线媒体的技术人员具备将无线媒体和电子商务进行整合的能力。未来的广告主对无线营销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因为客户总是需要多维的服务。

无线市场:未来赶超互联网?

“随着无线市场成熟以后,未来的无线媒体将凭借精准营销的优势,其广告市场的大小将有可能超过互联网。”这是来自成维忠的预测。2007年底,预计中国的手机用户将达到5.2亿,由于手机用户都将是无线市场的受众群体,这和传统媒体将有一拼,无线市场的广告价值将随之越来越被认同。

无线市场的公司业务有些类似中央电视台广告部的另辟蹊径――协助客户制定广告策略。目前全国有50~60家公司做无线营销,有的业务偏向广告代理,有的偏向产品研发,但从整个行业上来看,有没有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人才,将预示着新媒体产业最后能否成功。

在大量公司和人才进入之后,会出现第二个问题:业务创新。而业务创新模式做到最后,最终是要由客户去选择的。目前包括做一些分类广告、基于电话付费的平台,都在尝试阶段,但这些业务基本上和彩铃广告、IVR广告处于同一层面。一年前,无线市场的业务至少有几十种,但有一些业务在2007年2月~5月就消失了,有一些业务则持续了良好的势头。

互联网媒体 第3篇

One of the new media time features is that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channels greatly enriched, the overstock media time has come forward. People could only see a few channels in the 80's; while in the 90s, people had been able to see double-digit cable channels. And in the new century, afte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elevision it will be a few hundred sets, which does not include television networks, interactive television, mobile television, mobile television and so on. Television programs should not "ride the south" for a long time, and a white-hot competition for eyeballs has upgraded. So what can we seize the increasingly valuable attention? Brand is undoubtedly a major element. Since brand can bring owners a premium and value-added intangible assets, the source of added value comes from the good impression at the hearts of the consumers. Brand people can trust, it was decided to put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to this channel, this column rather than the others. Then how can we effectively build and promote the brand? At this time, make full use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natural advantages.

当前,为了占据网络平台,越来越多的电视栏目或在本台网站上构筑官网,或与商业门户网站合作建立主页,几乎没有不上网的节目。但现实情况是,虽然架势摆开了,效果却并不理想,网络上点击率和留言并不多,节目的收视份额、知名度也未见提升。究其原因,关键在于我们的电视栏目虽然都想嫁接互联网,但这种嫁接的渠道建设、管理维护和制度保障却普遍存在很大的问题。从渠道建设上说,很多电视栏目都是节目快结束时在片尾短暂地显示一下网址,那时观众大都换频道了,会太关注吗?从管理维护上说,许多电视栏目的主页就像一片荒地,找近期节目找不到,网友的留言(如咨询问题,提出新闻线索等)无人答复,谁会喜欢光顾这种冷冷清清的主页呢?根源当然还是在制度保障不力上,在中国的电视台,考核一个制片人主要是节目的收视率和获奖情况,网络上红火也好,撂荒也罢,跟制片人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在电视台内部,做传统节目的团队与做新媒体的团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作机制,各做各的,难以充分整合起来。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这几年国内电视媒体在名称和体制上十分折腾,一下频道,一下中心,一下集团,一下总台,网址也五花八门,传者变来变去,受者稀里糊涂,也妨碍了台网间的互动。如果频道的名称与网站的名称不相一致甚至大相径庭,不是跟观众“躲猫猫”吗?

与中国的情况不同,美国最受欢迎的新闻网站不是商业网站,而是传统媒体所办的网站。笔者去年12月曾赴美国学习考察,发现美国电视媒体非常重视与互联网的嫁接,而且他们的嫁接“植入式”特征日趋明显,如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新闻在播出时,屏幕右下角就“植入式”地显示着CBSNEWS.COM。具体到一些栏目也是如此,如CNN的王牌节目AC360°,不但在直播时右下角一直挂着AC360.COM,而且屏幕下方还有游走字幕提示观众加入博客,参与讨论。媒体的网址与频道、栏目名称也是高度一致的,便于查询。此外,美国电视媒体的网站管理总体水准也很高,及时地提供用户关心的信息,鼓励网友上载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拍摄的有价值的视频。一些媒体甚至以这些网友拍摄的“公民电视新闻”为基础,开设了相关的电视栏目,如CNN的iReport,ABC的iCaught等,这无疑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植入”。iReport尤为成功,注册报道者超过8万5千人,已有来自189个国家和地区的30万件作品上传,单月上传纪录6千余件,月网站访问量超过2300万次。美国同行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台网互动十分重要,决定了电视的未来,传统电视媒体可以从网络上吸引潜在观众,获得信息资源,实现更大范围的传播。CBS的王牌新闻杂志《60分钟》一直为观众群过老所困(接近60岁),他们于是在雅虎上设立网页,发现在网络上看《60分钟》的人平均年龄只有35岁,这无疑给一批老迈的节目注入了希望。由于美国不少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在下降,许多电视从业者希望能将网络视频浏览者、通过VCR观看节目的人与传统观众捆绑在一起来确定一档节目的传播范围。美国电视是高度商业化的,一切都是business,大家从台网互动中得到了好处,自然就倾力而为。要促成观众、用户之间的频繁流动,提升传统电视媒体和栏目的品牌影响力,电视与网络的嫁接就不应当只是物理上的简单化拼接,而应是“植入式”的,是能够起到化学反应的。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制度保障是很重要的。

在具体节目的品牌构建上,“植入式”的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电视媒体要推出一个特别节目,只会在网站上发一些消息和预告,但这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方式所形成的推广效应十分分散,互动性也很弱。2008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第一财经在制作纪念改革开放30年特别节目《激荡•1978——2008》时,在网络营销上就做得很成功。除了一般的网络推广外,项目组与百度合作,进行关键词购买,用户只要键入“激荡”二字,就会出现节目的官网和视频集;项目组还在网络上推出了一个互动活动,邀请参与节目录制的商业领袖、社会名流、财经“见证者”和广大网友参与一个“十问”问卷调查,共同完成“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命运拼图”,此拼图又作为重要的宣传手段,在电视、网站等媒介上展现。此外,项目组还与优酷网进行视频合作,邀请一些财经名人在博文中对节目进行推荐,不仅有效推广了节目品牌,还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反馈。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络整合营销的思路,传统的节目和网络通过相互的“植入”紧密融合到了一起。“激荡”的品牌效应已经形成,目前项目组在发行节目DVD等衍生产品,销量也很不错。遗憾的是,像《激荡·1978——2008》这样成功的网络营销案例,在中国电视界实在太少见了。

今天的电视和网络互为门户,怎样提示和吸引观众/用户出此门进彼门,如何保证此门与彼门间路径通畅,如何使两个门里的主人利益捆绑、诉求相同、行动一致,共同打造精彩的内容与形态、手法,这都将极大影响到嫁接能否“植入”,能否成功,影响到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品牌构建的质量与效果。

(作者系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电视新闻中心制片人)

互联网媒体 第4篇

1 互联网+时代“看”的渠道多元化

曾几何时, 全家一起看电视, 是中国家庭最常见的休闲方式。而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 目前中国网络视频用户使用率为70%左右, 用户过5亿。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在碎片时间里个性化收看,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互联终端, 打破了传统电视的市场垄断。业内人士认为, 中国影视产业的“网生代”已经到来。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如何张开翅膀, 点燃人类传播史上第二次革命的火炬。

目前, 全国大多数城市广电集团, 政企不分体制不清现象依然严重。在传统轨道上, 广播电视新闻人依然四平八稳地忙碌。每天, 电视频道、电台频率和门户网站收到新闻报料后, 分别派人派车派设备, 挤抢稍纵即逝的新闻空间, 用同样的事同样的话分割同样的受众。

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期间答记者时说, 只有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 才能使中国经济飞起来。传统广电媒体也要张开“互联网+”的翅膀, 怀揣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 向着经济发展新业态的梦想奋发。

2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和创新

据《2014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洞察报告》:用户每天利用手机和平板上网时间总计146分钟, 占42%。远超电脑和电视时间的总合。传统媒体的全媒体化是大势所趋。传统广电媒体目前的主要做法是:

与社交媒体的联合, 向全媒体转变。2011年5月, 美国cbsnews推出社交电视节目《什么最心潮》, 在节目中嵌入facebook的服务, 提供个性化电视推荐。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组建了第一个社交电视频道, 其节目播出顺序由观众在微博上投票决定。2012年12月, 武汉市为期5天电视问政正式开场, 多个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现场向百姓评委交出答卷。武汉电视台的《电视问政》收视率一下子提升为热播剧的3倍。武汉电视台《第一直播室》、《直播大武汉》等栏目, 将民生新闻中的求助类报道, 与目前流行的社交平台微博、微信等相结合。

直接实现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互动。2011年, 法国m6台与网站合作, 推出互动电视游戏节目《人人皆可玩》。其最大的亮点是观众在看节目的同时, 也可玩在线游戏, 并且同步更新。同年, 江苏有线推出了云媒体TV, 让老年受众群体也享受上网的乐趣。另外, 云媒体TV还提供了一条互动的技术通道。通过电视机顶盒, 受众利用遥控器参与电视节目的互动。

电视媒体全媒体化最早进行也是相对成熟的手段就是进行报纸、网络、电台资源进行跨媒体整合。如凤凰卫视《有报天天读》是对报纸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整理与再加工。凤凰卫视《网罗天下》则播放网络热门视频, 吸引年轻受众。

3 张开互联网+的翅膀进军数据服务业, 跨界合作寻突破

在2015年武汉市宣传工作会议上,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阮成发提出“四个着力”:着力打赢网上斗争, 坚决守住互联网主阵地, 敢于亮剑、善于亮剑, 与各种错误言论作坚决斗争;着力讲好武汉故事, 提升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着力锻造武汉作品, 为时代立传、为人民放歌;着力传播武汉声音, 加快增强本土媒体影响力、扩大城市话语权。这助推我市传统媒体更好地张开互联网+的翅膀。

新闻是一门创新的艺术。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再创新、再突破, 是个永恒的话题。2014年, 武汉开发区整体托管汉南实行一体化发展。这也为武汉开发区 (汉南区) 应对互联网挑战, 提供了机遇。武汉开发区 (汉南区) 传统与新媒体已经融合, 初步形成全媒体发展态势。从单一的1个电视频道发展到3个电视频道、2个政府门户网站、1个新闻网站、1个新闻微博、5个政务微博、1个手机APP客户端。2015年5月, 开通车都微资讯微信公众号。将来还可将《武汉开发区报》打通, 实现一、二、三、四、五媒全打通。

6月5日, 2015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和合作高层峰会暨中国云体系联盟智慧城市创新中心首届大会在武汉开发区 (汉南区) 举行。这标志着中国云联盟首个智慧城市创新中心落户武汉开发区。当前, 武汉开发区26平方千米的智慧生态城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启动项目包括展示体验中心、区域服务中心及企业孵化器等;确立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指标体系, 正在进行10大智慧领域32个应用场景在内的应用建设总体规划。世界500强企业微软公司、中国500强企业金发科技等已经落户智慧生态城。

随后不到一个月, 2015“互联网+”智谷产业发展论坛在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武汉华中智谷体验中心成功举办。目前, 华中智谷吸引了诸如渤海商品交易所、北京中文在线、台湾金汉妮集团等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入驻。

在本次论坛上, 华中智谷提出“互联网+”智谷产业的新概念, 欲形成一个基于互联网快速增长的文化创意生产、创意成果数字出版、文化类产品和产权交易的生态产业链, 打造极具优势的文化产业集群。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技术, 结合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车都”之优势, 整合整车制造、零配件配套生产企业及汽车相关技术研发机构资源, 打造“中国网上车都”。

4 结论

迈向“互联网+”, 是媒体融合必须迈过的一道坎。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络司司长罗建辉的话来说, “媒体融合是包括内容、技术、业务、市场等全方位的融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需要不断探索, 绝不能自我设限。能力在哪里, 界限就在哪里。”

摘要:新媒体时代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 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 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 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来说, 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媒体。随着我国媒介融合进程的不断发展, 未来的传统媒体会被颠覆, 还是能重生?本文浅谈对传统媒体如何张开互联网+的翅膀, 应对与创新, 点燃人类传播史上第二次革命的火炬。

关键词:互联网+,应对与创新

参考文献

互联网媒体 第5篇

远古流媒体发布服务器,采用I7芯片组硬件化设计,支持4T以上存储空间,支持多路直播、时移、点播的视频和非视频文件的发布,实现电脑、电视、手机、PAD等设备的接收。

流媒体技术作为一种优秀的互联网音视频传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其主要的应用形式为视频直播和视频点播。流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娱乐方式,如:观看电影,电视节目,电台等等加快了在互联网传播速度,而实时传播的模式也打破了传统的先下载后观看的落后网络观看模式。

功能模块

1、视频点播模块(WebVOD)

高清视频点播模块是流媒体服务平台解决方案的重要模块之一,可以独立运营。整个模块基于B/S架构,采用VIEWGOOD自主知识产权的VConnect服务内核,除支持MPEG-1(mpg、dat、mp3)、MPEG-2(vob)、MPEG-4(avi、asf、wmv)、REAL(rm、rmvb)、移动格式(3GP、MP4)、高清编码(H.264、VC-1)等众多主流媒体外,还支持所有非媒体流格式。支持完善的远程WEB管理,实现全程无人值守。

2、视频直播模块(WebLIVE)

高清视频直播模块是流媒体服务平台解决方案中的重要模块之一,也可独立运营。整个模块基于B/S架构,它综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视 频技术的优点,采用VIEWGOOD自主知识产权VConnect服务内核,支持最先进的MPEG-

4、H.264编解码技术。采用独创的 KeyBuffer技术,音视频完全同步,系统时延极短。

3、移动视频模块(Web3G)

远古移动视频模块是流媒体服务平台解决方案中的重要模块之一,也可独立运营。支持移动设备(手机、平板电视等)终端,接收视频点播、视频直播业务。它解决了长久以来PC平台和手机平台无法共享资源、统一管理的问题,使用独创的统一流媒体服务引擎(USS),可同时支持PC平台和手机平台,提供统一的管理界面。

4、广告插播模块(AD Manage System)

广告插播模块是流媒体服务平台解决方案中的重要模块之一,不可独立运营。VIEWGOOD采用独创的NoGap技术,实现对流媒体插播广告的管理,自动实现广告与流式媒体的无缝衔接,提供多样化的广告插入功能,包括定时插入广告、文字广告、动画广告等多种方式。

5、内容分发模块(CDN)

内容分发模块(CDN)是通过在现有的Internet中增加一层新的网络架构,将流媒体内容发布到最接近用户的网络“边缘”,使用户可以就近取得所需要的内容,提高用户访问内容的响应速度。VIEWGOOD从技术上全面解决由于用户访问量达大、网点分布不均、对骨干网的带来拥塞等问题,提高用户访问流媒体内容的访问范围和响应速度。

6、运营支撑模块(OSS)

运营支撑模块(OSS)是基于同一架构、分布实施的原则上建立的,是为了实现用户不断扩展的应用需求而建立的底层基础支撑平台。系统采用CDN内容分发技术、稳定的负载均衡策略,具备同一的、较为完善的认证、计费和综合管理功能,并提供个性化的用户自服务系统,同时支持远程维护管理,实现对整个流媒体系统的可监控管理。系统具有较好的整体可扩展及兼容能力,支持平滑的、方便的系统升级与扩容,可实现和现有网站系统和用户管理系统的借口和融合。

流媒体发布服务器及系统,视频点播、视频直播、网络电视台IPTV等方案如有需求,欢迎咨询:

南京远古软件有限公司()

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媒体 第6篇

如今报刊、图书、电视机等传统媒体正在逐渐萎缩,我们步入了一个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大有完全替代传统媒体的趋势。传统媒体面临着转型和消亡的难关,要么慢慢等死,要么转型和革新。

假如新旧媒体可以实现完美的融合、各取所长,传统媒体可以借助于新媒体获得更好的发展,这对于两者来说都是有利的。

但是,技术、软件、硬件等各方的阻碍限制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就目前来看,传统媒体转型之路十分艰难,这其中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渡期。

新旧融合“有点难”

“现在所谓的新媒体或者是现在的传统媒体,其实不存在太多的融合的问题。一部分党媒,商业模式完全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政府拨款,跟新媒体之间并不产生什么关联。如果你是市场化媒体,主要是由于用户阅读的平台变了,比如说微信,如果你的用户都在微信上待了两个小时,但是看不到你的东西,这样就是不行的。”凤凰新媒体副总裁刘书表达了她的观点。

“所以,要分析一下用户在哪,用户在哪你的服务就在哪,当然还得有自己的品牌,否则的话,你的价值很难体现。另一方面,作为媒体或者是媒体互联网公司,最好的资产是人,人流动走了,你就没有什么了,如何留住人才是非常关键的。怎样留住人才又涉及到机制的问题,对于我们传统的管理模式或者是决策的机制来讲,都是比较难的挑战。”

证券时报常务副总编辑周一认为,新媒体方面,亮点不多,但是也在做,最早做网站,后来又微博,有微信公众账号,现在客户端很火,又忙着做客户端。证券时报也是在摸索当中。

新媒体从一开始就有新的体制、机制和玩法,没有传统的旧包袱,我们是在旧的体制之下慢慢生长出来的,是一个增量和存量的关系,所以融合是一个过程,可能会比较艰难一点。

在周一看来,新的媒体和旧的媒体是两种势力,两种基因,两种玩法,代表两种不同的生产力。这两种力量是彼此存在竞争的关系,融合的结果不太可能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共荣的格局。现在旧媒体都在发力做新媒体业务,网站也好,微信、微博帐号也好,影响力越大,对报纸的挑战越大。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新旧媒体貌合神离,最终是半新半旧,若即若离。融合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会付出很大的成本。如果我们经历创造性的、破坏性的过程,结果也不必那么悲观,传统媒体仍然会取得一个比较好的出路。

拥抱互联网

媒体融合不仅涉及到媒介本身大发展的问题,更大程度上是要使媒介业运用时代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跟上社会发展、技术发展和时代发展的步伐。

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陈保平认为,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关系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传统媒体建设新媒体,即在自身报业品牌基础上建网站;二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互动发展,主要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打造自身品牌;三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相互连接。他指出,目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处于变革、转型、融合发展的探索过程中,尚未有成功案例。

著名学者喻国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媒体融合转型最重要的是要应用“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最强调的是平等、对话的姿态,是强强联合的一种方式。

要做好媒介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点,就是有好的内容点、有好的技术支撑,有好的用户洞察。任何一个媒介,不可能在这三点全都占齐。到现在为止,传统媒介还是依照过去传统的工作逻辑、应用逻辑、发展逻辑,按照自己的工作惯性向前。但互联网其实是对这个社会重新组织、重新结构的那种革命性改变的声音,互联网已经成为媒介领域、传媒领域里面的操作系统,它是底层的操作架构,媒介要跟它的规则去接轨,在它的这种游戏规则的框架之内来决定自己的资源如何配置,运作方式如何有效地实现,它强调的就是这种众筹式、众包式的生产等等,它是一支完全和过去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生产模式,它的价值形成也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在这个领域里面,所有的竞争都是全球性的竞争。

所谓的强强联合就是在更广义的市场上,要和强势资源来合作。比如做内容最好的平台就要跟系统做得最好的、跟做用户洞察做得更好的体系进行合作,形成一种强强联合的超级强势,这样才能够脱颖而出。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辉锋认为,当前传播环境中,只有整合多媒体平台、通过多种媒体渠道、传播适合各自渠道特点的内容,通过这种新型整合传播能力,才能使自己的传播更完整、更真实、更具冲击力,更有影响力。而这样的传播实力,只有集团化才能形成。同时,集团化发展,在经济上又具有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效益,是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的发展模式。所以,中央注重、推动建设媒体集团,符合当前传播渠道、形态多样化形势下的整合发展才能出实力的趋势,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新媒体的融合,就是要跨越空间、瓦解时间、重塑关系和创新服务。结合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版权思维和底线思维,传统媒体在媒体生态圈,从内容走向服务,从传统媒体本位走向新媒体本位。

证券日报副总编辑董少鹏表示传统产业包括传媒产业挑战如何制造更好用户体验,应该把自己的竞争优势或者自己真正的强项密切结合起来。“无论水泥、金融、食品都是一样,对于媒体也是如此,用户体验,怎么能够把生产内容、信息研究和评判,包括新闻传播产品优势结合起来,我们面临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给我们的信息产品、新闻产品目前的产权保护是非常弱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够解决得好的话,我们拥抱互联网拥抱的越热烈,除了眼镜加厚之外,可能效果和产业的进步不一定能够真正地体现出来。”

要打破旧有的营销模式

传统媒体的营销模式已经衰落了,亟需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

nlc202309042032

中国经营报总编辑李佩钰始终认为,所谓媒体融合就是一个伪命题。“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融合,而是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实际上,传统媒体的盈利模式,比如说纸媒在中国近30年才有的二次销售理论,就是先卖报纸,再卖广告,现在看来这样的盈利模式已经衰落了。传统的报纸没有人看了,在没有房子没有地卖,没有大老板包养的情况下,传统媒体急于找一个新的盈利模式,无论是平面媒体还是一些新闻网站都面临这个问题,只能一步一步地走。

这两年传统媒体人都在研究一个问题,就是传统媒体未来的出路是什么,新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怎么和新媒体融合。”坦率地说,我很反感这件事。我在这里29年了,摸索着做成了我们说二次销售。今天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作为一个操作者,我最担心的不是融合,而是作为一个媒体机构,我怎么养这些人,我怎么防止辛辛苦苦30年挣来的钱投在一个黑洞里。很多人在很早的时候跟我说,你们要做互联网,我说这点辛苦钱我不会拿到互联网里,你们先做,你们做成了我再学。后来我发现幸亏没有做,很多做的都是白花钱。”

现在有个词叫做“内容为王”。传统媒体比原来做了更多的企业服务,而且这些企业服务是很重要的。“我们做了一年,大家都说悲观,我没有觉得悲观。很多人问我结果怎么样,我说结果,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并不曲折。当然,我们也在反省,原来的内容在报纸上,现在我们通过微博、微信扩大影响力,最后线上、线下一起营销。我们是内容的传播者,内容的创造者,通过渠道做一些策划,这也许就是我们现在新媒体的融合比较现实的手段。”

对优秀资源进行整合

Viva无线新媒体副总裁王琳认为,旧也好,新也好,都是一个阶段性的状态,过去的是新,现在的是旧,现在的新在未来就是旧。“在合作中,首先要认识到我们自己原来先进的模式已经被市场改变了,我们后知后觉,但要正视这个问题。我们的用户反过来也是一个倒逼的状态,从90后到00后,甚至现在影响到了10后,我们都要拥抱,用新的技术开发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就永远不会落伍。我们做的产品也要贴近市场,要把自己放下来。当你把自己放下来的时候,路就宽了,就去中心化了。”如果传统的媒体放下身段贴近新媒体,就可以很快地把新媒体的技术手段运用得很好。

Wemedia从去年4月份成立,到现在差不多一年半的时间,现在有将近300个自媒体,覆盖用户三千万左右。Wemedia没有自己的网站,没有自己的客户端,没有自己的平台,但是,可能在很多的社交媒体或者是其他的很多地方都能够看到它的产品,Wemedia会做一些服务。

按照Wemedia新媒体集团CEO朱晓鸣的理解,互联网很多的东西,商业模式也好,或者玩法也好,都是一种尝试。新旧媒体其实谈不上融合,有很多东西是有冲突的,可能更多的是需要把组织架构或者是把玩法变一下。传统媒体的模式并没有没落,商业模式还是存在的,只是现在的用户会寻求更有效的渠道。

差不多有1/3以上的新媒体人都是旧媒体人。怎么把优秀的资源进行融合,这是媒体要做的事。“如果一定要提新旧媒体的融合,最靠谱的事是合资,因为我自己也在做这些,今年也可以看到上海几个报业都在做这样的事。其实,只要新媒体目前在某某集团下,并不是说一定要把原来的纸媒或者是电视媒体做成跟某个客户端持平,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需要我们正视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在网络时代我们已经不可能做成同兼天下的渠道,我们能够做的是,衍生一些新的商业模式。新旧媒体的融合之道是改变自身的游戏规则,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做去中心化的自媒体的服务机构。”

IT时代周刊总编辑曹健自嘲地说,“我们报道别人变革科技向前发展时,我们自己并没有进行本质的变化。直到去年年底,我们才开始意识到我们的生存环境比较恶化,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开始转变,做自己的微信平台、微博平台,还有自己的APP。通过快一年的转变,我们现在已经开始有收入了。”

新旧媒体的融合是非常难的。所谓的旧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就是小本生意,不一定有大的资本带动,大的科技支撑。而当年门户网站兴起的时候,人家带的是国际资本和最先进的技术来做的,当然也包括现在的新媒体,微信也好,微博也好。对媒体人来讲,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内容的产生,大家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把优质和稀缺的资源结合起来。

互联网媒体 第7篇

这是一个一网相联的大时代:

网络平台与传统媒体并不冲突

互联网的划时代意义, 在于其将地理意义上的五湖四海, 浓缩于一块电脑屏幕上, 随着网络技术的革新与应用, 甚至浓缩于一块掌中宝Iphone4上, 更准确地说, 它浓缩了每个可以使用高科技产品的人, 或者可以说是浓缩了使用人的知识、经验、感想、智慧和见闻。

互联网技术的全球化普及, 也必然意味着作为信息平台的集散地, 它的受众是所有使用者, 也就是地球村里的每个村民。仅从这一点来看, 互联网的优势就远远超越了各国的国家级报纸、电台、电视台的传播功能,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 比如, 我们虽然在洛杉矶, 但仍然可以极其轻松地看到中国任何一家媒体的任何一篇报道, 我们可以观看央视兔年春晚的现场直播, 我们还可以看到日本地震的视频转播, 当然, 我们也可以在大连, 轻松打开洛杉矶时报或者纽约时报的网站, 我们也可以搜看CBS的“60分钟”每一期节目的视频, 或者CNN有线电视新闻网上的主持人anderson cooper如何时空连线美国各界的政要或平民。

所以, 互联网时代使全世界人民信息共享, 这是它最基本最普及的一个功能, 惟一阻碍这种功能的发扬和使用的只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种习惯我们每个人是否愿意在获取信息时去打开这些网页, 只要你愿意, 你就能。

如此看来, 互联网作为媒体之王的称谓并不为过, 因为它可以囊括所有全世界媒体的信息, 只要它愿意与全世界分享。

在一网相联的大时代, 美国媒体的发展依然将其互联网站上传统媒体信息一一采集, 归纳, 借力网络延伸到世界各个角落, 而且这种延伸的实质只是在扩大受众面, 并无与其他传统媒体本质的冲突。

这是一个时刻被刷新的互联网大时代:

瞬息万变的大千世界, 只可能通过瞬息万变的互联网即时展现, 传统媒体望尘莫及却可借力。

互联网诞生的伟大意义, 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全球性, 更在于它的瞬息万变的即时功能, 就像一个活的生命。

如果把互联网看做一个媒体 (笔者更愿意把它当成一种技术手段) , 那么他的更新周期是每一分每一秒的, 它和整个世界是完全同步的, 尽管它并不等同于整个世界。

而电视的更新周期, 以其现有的人力和技术来看, 除了极少的现场直播节目, 多数情况下传递的信息都是有延迟性的, 即便央视滚动播出的新闻频道, 它的新闻更新周期至少也要以小时计。电台新闻的更新周期, 因其声音传播的特点, 或许可以姑且认为它的同步性, 但电台节目优势在于声音传播, 劣势也在于声音传播, 它是无法提供生动的画面作为辅助信息的传播的。

至于我们的新闻纸, 就更不必多说了, 我们的新闻周期最短也是一天, 至于周刊和月刊, 那就要更长了。

只有互联网, 如果争取的话, 它是可以做到与整个世界几乎“同呼吸、共命运”的, 新闻代表新近发生的事, 仅从这个角度来说, 互联网无愧是媒体之王。

笔者从美国同行那里获悉, 互联网的媒体之王身份, 已经被越来越年轻的美国人以实际行动认同, 这些年轻人并无对传统媒体的偏见, 只不过他们选择了最便利、最自在的方式而已, 而传统媒体尤其是像纸媒的继续存在, 更多的是出于一种接受信息的习惯性延续, 这种习惯的模式, 将随着新一代阅读方式的集体更变而彻底颠覆, 只是时间的问题。

《世界日报》洛杉矶分社的郭社长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 这种现象其实在美国的华文报纸中同样存在, 这也使得新移民的中国新生代对纸媒越来越不感冒。

这类现象之所以发生在美国, 主要的原因在于美国网络技术的前沿化导致了对于高科技网络工具的普及使用, 进而加速了对网络媒体的巨大依赖, 相应地, 也就减弱了对传统媒体的使用频率, 但从全球媒体视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 这一切都是大势所趋。

如何使播报的信息达到瞬时性, 无他, 只有通过互联网, 此其一。

这并不是说, 传统媒体将面临灭顶之灾。笔者从不这样认为。

传统媒体将以更新鲜的生命方式存在, 这便涉及到另一层面的问题, 即如何让传统的报纸、电台、电视台, 共同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以全新的面貌示人。此其二。

实际上, 在美国的新闻网站上, 已经开始大胆地使用多媒体的方式传达信息。

比如, 我们已经看到, 在美国各类互联网站上的报道文章中, 越来越多的新闻报道已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轰炸, 尤其是纸媒的新闻记者, 已经从原来的一只笔, 发展成为一部电脑, 一台照相机和一台DV机的背包记者。平面媒体的记者, 要求懂得多媒体传播的技术手段, 以保证传播方式的多样化, 满足受众在网络阅读上的多重需求。

这是一个多点对多点的高效爆炸式沟通的互联网大时代:

私媒体被彰显, 公共媒体权威声音被挑战, 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的盈利模式格局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互联网的信息发布功能, 越发凸显民间的声音和信息传播承载的能力。尤其是更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比如美国的FACEBOOK和中国的微博的流行性使用, 使得这些声音和信息被极大程度地彰显。

每个人都成为信息源, 每个人都可以对着网络的全世界广而告之, 更重要的是, 这些信息在微博和FACEBOOK这些网络工具的帮助下呈核物质发射性发散, 具有核武器一般的辐射威力。

在一个多点对多点的信息高效爆炸式沟通的时代, 这种沟通方式呈核辐射式的爆炸, 从技术和理论上保证了以名人为主要代表之一的私媒体的盛行, 同时, 另一种靠个人出位方式博得众人眼球的效应, 所谓网络红人和草根明星。

应该说, 私媒体的功能被无限放大, 一方面增强了对传统媒体信息传递的补充, 大大降低了公共信息盲点;另一方面, 私媒体的多点对多点的传播效应, 也导致了不权威信息泛滥和流行, 真实性依然是其主要症结。

互联网时代的媒介发布, 以巨大的影响力吸引着传统媒体和私媒体以及网络媒体的注意力, 作为功能强大的传播工具, 包括报纸在内的各类传统媒体已经被拖拽到这一领域, 不容逃避, 必须面对。

与此同时, 在同一个网络新平台上的传播, 也将面临着同质化竞争, 在更新周期趋同的互联网平台, 如何传播高质量、保持高的关注度, 如何应对优势不再明显的传播方式的差异化, 并且保持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和公信力, 都将在网络时代的未来遭遇深刻的变化。

美国的很多媒体网站, 实际上已经开始进入收费阶段, 媒体与媒体在公布信息、共享信息还是屏蔽信息的博弈中, 盈利模式和利益格局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传统媒体, 一方面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 一方面拥有权威信息发布的优良传统, 一方面拥有品牌效应所累积的人气和信誉度, 这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品牌效应, 在互联网时代, 这些品牌依然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我们曾对美国著名电视新闻杂志“60分钟”做过分析, “60分钟”以其显著的标识度, 独特的讲故事方式, 多年风格的持久力和稳定性, 良好的公共美誉度以及超强的盈利能力, 经过33年的发展, 成为美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个品牌节目。而在其节目网站上, 同样拥有很高的关注度和点击率,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传统媒体品牌的影响力在互联网平台依然不容低估。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 在美国媒体工业已经初露端倪并且已经被验证的媒体阵地转移互联网这一事实的大背景下, 传统媒体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 且战且退, 转战互联网, 同样拥有惯性的阅读魅力和信息依赖, 如何保持原有品牌的号召力, 并且在新网络平台上保持既有风格增强影响力, 是全球各国媒体都将要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这仍然是一个呼唤权威“真”信息的大时代:

真信息来自于传统敬业媒体记者的苦功和互联网时代的网民借力。

互联网的诞生和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核爆炸效应, 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 但信息爆炸的结果产生的负面效应是权威性和真实性受到挑战, 网络传播的信息并不等同于真相, 真相的探索和调查依然要来自于传统媒体具有高素养的专业记者的敬业和苦功。

与此同时, 私媒体以及网络聊天工具的盛行, 也导致了个人隐私在网络平台上的曝露, “人肉”功能的强大搜索, 使每个私媒体在发布信息的同时, 也必然面临着被“搜索”的挑战, 这也是私媒体在网络信息时代发展上的另一面。

互联网时代的爆炸性信息需要传统媒体的进一步探索和澄清, 这仍然是一个呼唤权威真信息的大时代。

受众对有价值有“营养”的信息的追求动力, 不仅来自于传统媒体的介入和深入, 更取决于传统媒体从业人员过往年代所建立的品牌效应。

而对于传统媒体专业记者所需要的线索来源, 仍然可以借力信息传播的核爆炸效应, 以互联网时代的方式, 凭借传统新闻信息传播的理念, 对信息做深度、广度以及高度的延展, 传统媒体的记者依然大有可为。

然而, 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 同样要求媒体记者跟上步伐, 适应媒体网络化所需要的传播方式的变革, 与时俱进, 在多媒体的工作平台上也要跟上多媒体的表现方式和手段, 比如采访、拍照、录影等等手段的学习和运用。

总而言之, 互联网的确深刻改变着我们的时代和生活方式。但是互联网终究只是一种传播工具, 尽管传统媒体工业的传播阵地和利益格局必然发生深刻变革, 但是信息传播的灵魂需求不会变。

传统媒体以往的媒介经验不会在互联网时代被无情抹杀, 它们依然将以强大的生命力转换方式继续存在, 美国的媒体工业因其技术上的先人一步, 导致了各种新时代问题和应对办法的出现, 世界其他国家的媒体行业随着互联网技术普及和应用也将遭遇同样的问题, 也有因国情不同而不同的问题。

互联网媒体 第8篇

一、应势而动, 转变观念, 以开放心态谋划媒体发展新思路

近年来, 新媒体新技术发展势头迅猛, 其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对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波。同时也倒逼传统媒体转变发展思路, 这对传统媒体来说, 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顺应这一发展新趋势, 在新挑战中探寻新机遇, 促进发展, 是媒体人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

第一, 积极顺应新媒体发展大趋势。近年来, 随着新技术的迅猛发展,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越来越明显。中国的传统媒体广告经营出现下滑的时间尚不长, 多数传统媒体目前效益虽有下滑, 但其收入、利润仍尚可, 特别是一些基层党报等传统媒体, 受新媒体冲击较小。因此, 部分基层传统媒体目前仍未主动思变求变。但从全国来看, 近年来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已越来越明显, 特别是在2013年已出现了剧烈震荡, 不少传统报媒出现发行、广告双双大幅下滑的局面。一个佐证是, 2014年初, 海尔集团向过去合作的各大媒体发函称, 今后将不再在传统媒体投放任何形象广告。一石激起千层浪, 很多传统媒体人惊呼成了被家电巨头抛弃的小伙伴。其实, 海尔并非国内唯一一家尝试脱离传统媒体的大企业, 现在企业逐步转向新媒体投放广告的越来越多。例如, 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巨头每年的广告收入甚至突破200亿, 与中央电视台的年广告收益几乎持平, 并大有赶超的态势。从国际上看, 传统展示广告的价值也已大打折扣, 微电影式广告、原生广告、事件性广告正大行其道。由此可见, 传统媒体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 不顺势而变是死路, 积极谋变才有希望找到出路。这种现实竞争虽然残酷, 但不得不令传统媒体人去面对、去思考、去谋划、去应变。

第二, 主动以开放心态看待新兴媒体。比尔盖茨曾预言:50年后纸质媒体将走向消亡。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里, 许多传统媒体人并不这么看, 并对新兴媒体很不以为然, 认为传统媒体还能在较长期里占据主导地位, 新兴媒体发展壮大还远没有那么快, 认为对传统媒体造成冲击那还是比较遥远的事。但几年时间过去了, 这些看法已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改变, 并开始重新看待新媒体、接纳新媒体。那么, 我们如何看待传统媒体、新媒体和全媒体呢?长期以来, 媒体主要分成四大类:报纸、期刊、广播、电视, 这四大媒体习惯称之为传统媒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 互联网、手机信息、微信等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并蓬勃发展。那么,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呢?一般认为“新媒体”就是指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 包括:互联网、网络广播、网络电视、手机报、手机电视、数字报刊台、微信电信公众号、APP等。新媒体一出现, 因阅读便捷, 受众度高, 使之以较快速度“夺”走了传统媒体相当一部分读者、观众, 以锐不可当之势给传媒业带来巨大影响。所谓“全媒体”, 就是综合运用各种表现形式, 如文、图、声、光、电, 来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传播内容, 通过网络、手机等传播载体来传输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信息的海量化、碎片化及传播的多渠道化、个性化。现在, 越来越多的人, 包括传统媒体人, 都在以开放、包容、接纳的心态在重新看待新兴媒体, 并慢慢喜欢上这些新媒体, 开始关注、使用新媒体, 同时对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如何思变?进行了认真思考, 传统媒体也开始出现自我变革, 以增强在新形势下继续生存发展的能力。

第三, 探索多媒体融合发展新思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传统媒体的变革已是必然, 而且是全方位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优势, 多媒体融合完全可以优势互补, 实现1+1大于2的宣传效果。由于新媒体分散了主要依赖于传统传播手段的主流媒体的大量信息源和传播渠道, 报纸、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在当今受众中的影响力、吸引力明显降低。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大行其道, 日益成为人们传播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这对报纸、期刊、广播、电视来说既是挑战更是机遇, 如何抓住机遇、战胜挑战, 是所有传统主流媒体人思考并探索实践的重要课题。不论是传统媒体, 还是新媒体, 其本质都是在做传播的事, 只是传播的形式和渠道有所不同而已, 其本质上传播的内容上都差不多, 传统媒体深度策划报道、系列报道的内容要做得更好更多一些, 新兴媒体的“短平快”相对多一些, 两都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融合发展, 这是媒体发展的一个大思路、大方向。

二、顺势而为, 转换方法,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区县级全媒体建设

传统媒体在做内容方面有经验和优势, 新媒体在做快捷传播渠道方面有特点和优势, 打一个比方:前者有更多更好的“车”, 后者有更多更快的“高速路”。在认识和观念转过来之后, 就要积极思考如何顺势而为, 运用最好的方式方法去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 从传统媒体的角度讲, 并不是说就要完全抛弃传统的方式来全盘替换成新媒体的方式方法, 这个融合过程应是一个相互借鉴、扬长避短、为我所用的过程, 需要以互联网思维来推进、来谋划, 既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制作内容准确精良的优势, 又充分运用新媒体传播更快更广的好处, 让更多更好的“车”能在更宽更好的“高速路”上跑得更快更远。

第一, 传统媒体应主动借助新技术增强传播力。传统媒体经历了较长的历史发展, 积累丰富经验和独特优势。例如, 人才优势、新闻原创等方面, 这也是传统媒体得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理由, 其短板是传播渠道不多不快不广。新媒体运用了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 并通过各类可移动终端, 让各类信息传播更快捷, 查阅更方便, 保存更长久, 可以第一时间告诉所有的人又发生了什么重要新闻, 这也是新媒体在较短时间里迅速壮大的重要原因, 其短板是传播的内容做得还不够精、不够准、不够深。

由此可见, 传统媒体在继续发挥“内容为王”优势的同时, 完全可以借助新技术放大影响力。我国第一家全媒体报业从《沈阳日报》开始尝试, 该报2001年就正式提出全媒体概念。自2001年以来, 沈阳日报报业集团作为东北地区的主流媒体, 在挑战真正来临之前就看到了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因此, 不遗余力地发展数字报业, 夯实信息化平台, 走多元化、跨媒体发展道路, 积极推动传统报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 从而在新媒体大行其道时, 该报仍能从容应对、立于不败。国内许多传统媒体近年来也纷纷顺势而动, 谋变应对, 积极抢占新时期媒体发展制高点。

从“全媒体”概念出现十多年来,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 传播手段层出不穷,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全媒体的概念经历了从多媒体、跨媒体到融合媒体的演化与更新过程, 是对全媒体语境下媒体概念的一种全方位认识与重新定义。从形式来看, 全媒体不是指媒体类型的应有尽有, 而是指不同媒介类型之间的嫁接、转化、融合。例如,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近年来也积极开启了全媒体集群发展战略, 目前的重报集团已不再只是传统意义的纸媒, 而是集纸媒、户外广告、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全媒体、24小时全形态传播的传媒集团, 而且还在深化改革, 拟整合相关资源组建的期刊、周报等子集团。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拥有34家报刊网、50多个媒体终端发布平台、30多家经营性公司的综合性全媒体集团。目前, 重报报业集团报刊日均发行量达到260万份, 所属媒体微信、微博粉丝量超过500万, 手机报订户超过1000万。

重庆市部分区县级的主流传统媒体, 如区县党报、区县电视台等, 也逐步参照学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的发展模式, 主动借助新媒体, 借用新技术, 探索多媒体融合发展新思路。例如, 永川区新闻社, 曾以办传统报媒《永川日报》为主。随着新媒体迅猛发展, 自2011年以来, 区新闻社运用互联网思维, 在全市各区县中率先提出借助新技术打造区县级全媒体的设想, 通过与华龙网合作升级打造了永川新闻门户网站——永川网, 并与永川电视台签署“台社合作协议”, 全力打造集新闻、视频、论坛、数字报、电视台网络版等于一体的永川网, 并增加了云桌面、有奖报料、各类缴费、快递查询等互动功能, 日均点击量突破5万人次;通过赠阅扩容实现《永川手机报》用户从700户增加到23万户, 还开通了《永川日报》APP、微信和易信等。新技术仿佛为《永川日报》插上了翅膀, 使之成几何倍数放大了传播力。例如, 该报2014年7月报道了我区汇龙印务公司制作箱包进军国际市场的事迹, 多家网站从永川网上下载转发, 随后, 广东东莞箱包生产公司的一位冉先生在永川网上阅读到这篇文章后, 通过该报记者联系上了该企业, 希望与之合作;重庆电视台《雾都夜话》栏目组人员从网上这则消息后, 也主动联系, 希望拍摄反映其创业历程的电视短剧。因此, 多媒体融合已成为传媒发展方向, 这个趋势不可阻挡。

第二, 新媒体应主动借鉴传统媒体的经验。新媒体面对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 也在不断谋变中再发展。许多新媒体在发挥传播渠道快捷的同时, 也在探索弥补内容不够丰富、不够精良等不足的方法, 并借鉴传统媒体的做法,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来做大做强。例如, 重庆华龙网于2010年就与视界网整合, 打造全新的华龙网。整合后的华龙网继续坚持“主流媒体, 重庆门户”的定位, 将新闻作为立网之本, 逐步打造成为集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五位一体的全媒体网站。其他许多新媒体也积极与传统媒体联手打造全媒体, 运用各自优势和特点, 共同打造网络版的电视台、报刊, 以实现互动共赢发展。例如, 腾讯网与香港卫视于2012年3月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联手打造新型国际全媒体集团, 许多大型网站也积极学习各电视台的做法, 逐步尝试自己筹拍电影、电视剧, 增加视频新闻、深度系列报道等内容, 新媒体同样可以像传统媒体那样做更多的原创新闻、原创专题, 让更多人通过电视与新媒体相结合的多媒体方式, 获得具有价值的资讯, 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到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来。

第三, 打造有市场竞争力的全媒体。无论是传统媒体, 还是新媒体, 或是全媒体, 均离不开市场经营, 市场效益如何是检验各类媒体运行成功与否的试金石。目前, 单一的传统媒体的广告经营已经受到了严重冲击, 出现效益明显下滑, 事实已经证明, 传统媒体不变革, 必将被市场所抛弃。新媒体的广告效益近年来虽出现了大幅攀升, 但这样的好事是否会一直这样好下去呢?事实上可能未必如此。新媒体也正面临着其他新媒体和正在崛起的全媒体的激烈竞争, 因为全媒体兼有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叠加优势。因此, 有实力的全媒体将更具市场竞争力。例如, 萧山日报就及早应对新媒体的冲击, 早在2011年, 就开始着力实施全媒体的战略性举措, 实践证明效果明显, 对提升报纸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竞争力起到了关键作用。萧山日报已成为最先涉足全媒体联动经营的纸媒之一。例如, 该报编辑的以经营旅游、美食、商业、医疗广告为主的《生活周刊》版面, 在原来报纸版面的基础上, 推出本土城市杂志《这里》, 同时创建微博、微信、QQ群、微商城、移动发布端等, 开展立体式、全媒体整合营销, 同时配合线上线下活动, 改变原来单一的传播渠道和营销手段, 增强了传播效果, 提高了用户粘性。作为县级党报的萧山日报, 通过多媒体助推, 早已实现年广告经营收入达数千万元的目标, 并且在激烈竞争形势下, 其广告收入依然能保持较大幅度增长。

再如永川区新闻社, 既办有党报, 又办有网站、手机报等, 实际上已具备全媒体雏形。永川区新闻社是事业单位, 办报费用主要是财政拨款解决, 同时通过经营增加了一些预算外收入, 来补贴办公经费不足的部分, 以确保整个新闻社有序运转。在打造区县级全媒体的过程中, 其市场经营效益呈显著攀升态势。因为过去, 只有《永川日报》单一的纸媒, 加之《永川日报》是连续性内刊, 按规定不能打硬广告, 只刊发一些收费性的公示公告等, 经营效益一直不高。但自从创办永川网、永川手机报、《永川日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后, 经营效益大幅度提升, 并呈逐年攀升的良好态势。

区县级全媒体成为品牌后还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个品牌效益, 去策划开展系列延伸活动。可渗透到会展、培训、咨询等社会活动中去, 深化媒体品牌效益。例如, 永川区新闻社近三年来, 就曾多次策划开展“重庆市区县报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重庆市区县报发展论坛”、“共商永川发展大计研讨会”、“美丽永川我的家”摄影大赛、“最美交巡警”征文赛、“小学生母亲节征文赛”等系列活动, 举办这些活动期间, 永川日报的关注度、永川网的点击量、永川手机报的可读性均大幅度提升, 这些各类活动也完全能为区县全媒体带来了更大的关注度、影响力和市场效益。

三、乘势而上, 转型发展, 以多媒体叠加优势做强区县级主流媒体

对“全媒体”的理解不能停留在传统媒体的思维层面, 不能简单理解“全媒体”就是“大而全”, 以为只要打破媒体之间的技术壁垒, 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实现资源优化, 将“全媒体”简单理解为多种媒体形式的简单叠加, 没有准确把握在新的传播技术基础上推进内部资源整合和创新业务流程转型的重要性。加之传统媒体受现有编制影响, 新建传媒普遍缺乏采编力量, 运行体制不灵活、不健全, 还不具备独立开展宣传工作的能力。多数情况下只能转载转播别人的内容, 没有按照“全媒体”业务的要求对全部信息内容进行全面有效整合, 并根据各个媒体的传播特点和受众的需求进行重组加工和分装输送, 从而影响了区县主流媒体的宣传工作的效果。因此, 需要我们以全新理念多层次来打造转型升级的区县级全媒体。

第一, 从单一媒体向多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当前, 以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为导向的媒体互动传播渐成发展趋势, 逐步实现从传统报媒单一传播方式向现代全媒体传播方式转变, 从而促进报台网互动发展, 融合发展。互动主体包括同质媒体 (如报业集团所属子报) 和异质媒体 (如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手机等) 。各媒体如果要尽快抢占媒体融合这个新阵地上的制高点, 各方就应该忘记原来的自己, 真正融为一个新的共同体, 并且以这个新共同体的利益与发展目标为自己的追求。在这个过程中, 任何一方都需要做出改变, 只有这样的锻造过程, 才能带来凤凰涅槃的新生, 才能真正实现媒体融合所要达到的那个新境界。当前的媒介融合主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叫同业融合, 同业融合更多的是指报纸和报纸、广播和广播、电视跟电视的联合, 可以在区域来融合或者以专业来融合。第二种叫跨媒体融合, 是新媒体、传统媒体之间的融合。第三种是信息传播终端的融合, 就是可以把所有的信息资源集纳到一个内容管理平台和内容发布平台上去, 即我们所说的在多媒体时代的信息集成。这三种融合都在进行当中。目前, 大家探讨最多的就是第二种, 即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发展。

永川区作为重庆市大都市区的重要组团和城市发展新区的重要增长点, 当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媒体具有重要的助推发展的作用。因此, 区县主流媒体就顺应时代要求, 乘势而上, 统筹现有媒体资源, 合力打造区县级全媒体。目前, 永川区拥有《永川日报》、永川电视台、永川广播电台、重庆晨报永川读本等传统媒体, 有的是党报、有的是都市报、还有的是电视类和广播类, 主要以传统媒体形式为主。近年来, 永川区各传统媒体也在积极思变谋变, 着力打造多媒体互动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例如, 永川区新闻社相继创办了永川网、永川手机报等, 永川电视台、重庆晨报永川读本也创办了有关网站, 使传统媒体的原创新闻、原创视频更具传播力, 为助推永川更好更快发展起到加油鼓劲的重要作用。同时, 各媒体之间也加强了合作, 如永川区新闻社与永川电视台签订了《台社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规定, 电视台的视频节目全部无偿提供给永川网, 在永川网上开设永川电视台网络版;《永川日报》与重庆晨报永川读本也在互补互动发展, 党报侧重于传播党委和政府的好声音, 都市报侧重于传播群众期盼和呼声, 从而通过多渠道把多种好声音传播出去;永川区两报两台一网 (即《永川日报》、重庆晨报永川读本、永川电视台、永川广播电台、永川网) 也着力实现互通共联、资源共享, 通过合作互动、差异化发展, 共同为永川又好又快发展传递正能量, 发出好声音。

第二, 从单一发布方式向多元融合发布方式转型。近年来, 以跨媒体融合的实验陆续在国内外一些媒体开展, 并总结出了一定的经验。在多媒体整合发展实践中, 往往是统一做采编工作, 然后按各类媒体特点和形式分别发布, 让信息插上多个翅膀飞向四面八方。一些自然灾害类信息, 通过多媒体发布, 瞬间可以传遍世界各地。例如, 英国BBC已经将其电台、电视台及网站的编辑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新闻编辑部, 所有采编人员聚合在一起。新闻编辑部实行记者统一管理, 全媒体运作, 统一称作“BBC记者”, 接到采访任务之后, 采回来的文稿、图片、视频要同时为BBC所有媒体供稿。也就是指采编内容统一制作, 新闻作品出来后在各种新媒体、传统媒体上分别及时发布, 与单一通过传统媒体发布相比, 其影响力将呈几何倍数放大。全媒体发展不仅可以在发布方式呈现多元化发展, 而且可以在发展媒体文化产业方面实现多元化发展, 使之成为多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集团。世界著名的新闻媒体出版集团——美国道琼斯公司有个著名的“水波纹”理论, 可以把一条新闻卖七次, 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边际生产成本, 最大化地产出综合收益。道琼斯的“水波纹”理论是这样的: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时, 首先, 发布报道的是道琼斯通讯社, 然后是网站 (华尔街日报新闻网站) , 接下来是电视台 (道琼斯公司的新闻记者同时担任其电视节目主持人, 记者放下手里的笔, 就可以播出自己采写的报道) 。其次, 是其公司旗下的系列刊物。最后, 才是《华尔街日报》。当这一系列报道做完之后, 道琼斯公司还会将其新闻信息录入商业资讯数据库, 以方便付费用户进行网上检索, 从而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 曾一度被认为会走向没落的传统媒体, 终于迎来了各自弥补先天弱势、重新获得发展的绝佳时机。因此, 提早谋划, 整合内部资源, 打造兼容开放的全媒体平台, 才是媒体持续发展, 立于不败之地的有效手段。

第三, 从单一办媒方式向立体多维办媒方式转型。随着全媒体的发展, 媒体人要尽快适应多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 转变传统办报理念和方式, 改变采编运行模式和流程, 尽快从过去就办好一个媒体就可以了的惯性思维中跳出来, 向以立体多维的办媒方式转型。

一是转型培育全媒体记者。过去传统媒体记者技能比较单一, 有的只能写、有的只能拍、有的只能主持, 年龄大一点的记者甚至不能用电脑打字, 只能手写, 然后请别人帮忙打字, 难以胜任记者职责。全媒体需要更多多面手记者, 要求记者提笔能写, 放下笔还能拍摄、能主持。因此, 全媒体应该组织开展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 培育一支熟悉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的采编专业队伍最为迫切。应主动加强对新媒体运用知识的学习, 熟练掌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 要做新媒体时代的弄潮儿, 不要做落伍者。从采写方式上, 通过培训来全力灌输“全媒体”理念, 要求记者一到采访现场, 就要做出判断:能写文字的写文字, 能拍照的拍照, 能上视频的上视频, 需要上访谈的上访谈;快讯、消息、通讯、视频、微博等各种新闻表现形式, 要求记者都要有效规划和实施。要深刻洞悉“层级开发”, 对一个新闻主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侧面的离析与整合, 形成不同定位、不同个性、不同特色的新闻信息产品, 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从而产生多种效益的叠加, 使一次信息采集以最低成本产生最大效益。二是健全新媒体采编运行机制。要完善网络舆情分析机制, 及时掌握社情民意, 了解群众、网民的诉求, 把反馈的信息作为促进工作的动力。要构建基于新媒体的应急处置机制, 在公众事件中及时地监控、引导舆论的热点, 主动、快速、有效地回应群众的合理诉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开展广泛、正面的宣传报道, 引导公众及时了解事实真相。规范完善全媒体采编流程, 提高采编效率和质量;完善新闻发言人的工作机制, 聘请熟悉网络沟通技能的专家作为顾问, 当出现热点事件和话题后, 提供可行的应对策略, 把握住舆论的导向。三是着力让区县级全媒体强起来。在新形势下, 区县主流媒体, 特别是报媒等传统媒体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区县党报要抢抓机遇发展, 着力做大做强区县级全媒体, 并通过全媒体强力传播, 更充分发挥党报的公信力、权威性。区县全媒体还应紧扣民生发展主题, 及时提供最权威、最具公信力、最丰富的信息源, 通过新媒体新技术, 增强正面声音的传播力, 就能抓住机遇, 抢占先机, 实现超越。

多媒体互联网信息搜索技术 第9篇

本项目将互联网的多媒体信息 (图像, 视频, 声音, 语音等) 进行分析, 提取其中有意义的目标然后分类存储, 建立索引。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 用浏览器把他们希望搜索的多媒体内容, 比如图片, 发到该多媒体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自动对用户提交的多媒体内容进行分析, 然后到索引数据库里查找相应的一致或相近信息, 然后把这些信息所代表的超链接内容返回到用户的浏览器。用户就可以进一步选择自己关心的内容了。

外方提议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生产。

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探索分析 第10篇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业务,探索分析

1. 互联网新媒体业务概述

1.1 互联网新媒体含义

互联网新媒体是指互联网上出现的新媒体形式。所谓新媒体从时间维度上看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概念。从传播技术的角度来界定, 新媒体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 通过互联网和宽带局域网, 以电脑。收集和数字电视等为终端, 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服务。另外也有人说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互动媒体形式。当前的互联网新媒体主要是指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为媒介的终端服务形式。

1.2 互联网新媒体的主要形式

当前背景下的互联网新媒体形式主要有微博和微信两种形式, 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的兴起, 使得自媒体拥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在新浪微博上拥有大量粉丝个人或者机构, 都可以通过微博给自己的文章带流量。另外, i Phone和i Pad等智能终端用户量的增加, 使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Zaker、鲜果、网易云阅读等RSS聚合工具来浏览新闻。智能手机和平板用户量的爆增, 使用户获取信息的形式正在发生颠覆性革命, 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移动阅读终端获取资讯。每一次信息技术的革命, 都会为媒体产业产生带来颠覆性改变。

2. 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特点和优势

2.1 受众群体的精准定位

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目前互联网新媒体能通过一定的技术根据客户的浏览信息和浏览习惯、时间、倾向等分析出客户的需求, 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进而反馈给企业和商家。而传统的互联网传播模式, 目标受众只能被动的接受全部信息, 需要自身做具体的分析和整理, 大大降低了主动选择的高效性和针对性。而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形式通过专业的数字分析, 最大程度的满足受众群体的个性需求[1]。

2.2 传播的互动性及多向性

互联网新媒体的互动交流性特点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较大优势。在数字化和网络信息普及化的今天, 搜索引擎、社交网站、门户网站、论坛、贴吧、微信、微博等各种信息交流平台使现代生活的交流形式多种多样。不同客户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交流平台获得不同的信息, 使客户和商家交流互通有无, 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方式、同时通过新媒体业务的交流方式可以使信息具有持续保留和实时更新的特点, 信息传播也具有时效性、有效性、全面性和透明性。

2.3 虚拟世界的互联网新媒体

当前的互联网新媒体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形成的虚拟的网络世界, 因此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信息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由于虚拟世界服务提供商提供的是网络虚拟社会平台, 用户在其中扮演角色, 进行学习、商务交易、购物买卖、广告、交往等多种活动, 因此在真实社会中存在的现象理论上在虚拟世界中都存在。

3. 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策略分析

3.1 建立有利于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发展的环境

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开展需要有竞争、无歧视、有利于创新业务的发展的产业环境, 因此推动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开展需要构建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体系和产业集群体系。加强和促进各新媒体业务的相互协作, 充分发挥各媒体的独特优势, 降低业务运营的成本。甚至建立和完善互联网信用体系, 加强虚拟网络的信用体系建立, 为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信用环境。

3.2 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进行整合营销传播的推广

整合营销传播是指将与企业进行市场营销有关的一切传播活动一元化的过程。整合营销传播, 把广告、促销、公关、直销、CI、包装、新闻媒体等一切企业营销传播推广活动都包含于营销活动的范围之内。数字时代的市场经济发展是飞速的, 其营销模式也千变万化, 将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营销方式结合起来, 发挥各自的优势, 使企业产品营销效果得到最优。有效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及传统媒体传播, 将创新思维融入整合营销传播之中, 为个性化定制、产品差异化、低成本推广构建起互通的桥梁, 对于数字时代下新联通的战略转型和整合营销传播的完善和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3.3 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开展和管理模式需要不断创新

由于互联网新媒体业务还处于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因此其管理和发展模式也不成熟。再加上互联网新媒体业务不仅是传统营销模式的延伸和扩展, 互联网新媒体业务是时代发展创新的新的营销模式。所以在当前时代下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管理模式应该不断创新。同样, 企业在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业务时要根据时代特征和营销方式加以调整和规划, 促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高效结合和优势互补。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开展和管理要根据时代特征进行不断创新和变化, 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2]。

结语

总而言之, 随着经济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 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层出不穷, 对当今企业市场营销有着巨大促进作用。企业在利用互联网新媒体业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业务和传统业务的优势, 最大限度的发挥互联网媒体业务的营销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明奎.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对企业营销的重要作用[J].国家经济, 2011 (12) .

[2]赵春林.如何提高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对企业营销的影响[J].管理天地, 2013 (9) .

IMT=互联网+多媒体+平板 第11篇

如果问你世界上第一个硬盘MP3是哪款产品,你可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ipod,其实爱可视内置6GB硬盘的Jukebox6000要比苹果早上市一年:2002年,同样是爱可视率先在Jukebox Multimedia中加入了对MPEG-4视频文件的支持,尽管它只有一块可怜的1.5英寸彩屏,但“MP4”的叫法就是从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身上开始的。如今,当电子市场里的几乎所有柜台里都摆满了五花八门的白菜价MP4、MP5时,爱可视则将目光转向了新的市场——他们的最新产品已经改名叫IMT了。

IMT即互联网多媒体平板,简单地说,就是在视频播放器上加入了无线网络功能,让你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更多的多媒体内容。当然,一款新产品的设计远远不是说说这么简单。

爱可视在国内推出的新一代IMT有三个系列:4.8寸屏的ARCHOS 5(60GB、120GB或250GB硬盘)、7英寸屏幕的ARCHOS 7(160GB或320GB容量),以及在5的基础上内置了3.5G网卡的ARCHOS 5G(30GB)。所有机型均采用光亮的不锈钢机身、800×480像素1600万色触摸屏,以及ARM CoGexA8+430MHz DSP处理器的双核架构。

在IMT系列机型中,外形设计最迷人的当属60GB版。其机身厚度仅为129毫米,并且整个机身均采用了不锈钢材质,质感十足。由于“档期”的缘故,我们这次拿到的评测机是120GB的型号,受限于硬盘的外形尺寸,其厚度增加到了19.4毫米,300克的机身重量也比60GB版多出了50克。加厚的机背采用的是黑色磨沙质感的涂层,手感温润,而且比较不容易留下手印。ARCHOS 5还提供了隐藏式的折叠支架,薄薄的金属片采用了与机身前面板相同的不锈钢材质,感觉非常牢靠。

全触摸界面让ARCHOS 5的机身异常简洁,仅在机身两侧保留了开关和音量调节钮,此外就只有底部的配件接口和一个3.5毫米的耳机兼视频输出接口了。爱可视标准的专用接口可连接多种选购的扩展配件,为其赋予更多功能,但与众不同的接口标准也意味着只有专用的USB连线才能为其充电和交换数据,多少有些不便。新一代的IMT均采用内置不可更换充电电池,得益于Codex A8处理器的低功耗特性,其音乐和视频播放时间分别能达到12小时和4小时,对于采用内置硬盘和大屏幕的机型来说基本令人满意。

对于触摸屏设计,爱可视早已驾轻就熟,之前推出的几款支持无线上网的机型均有采用。而全新的IMT更通过对菜单和软件界面的优化将触摸操作的优势全面地发挥了出来。无论是进行多媒体播放,还是上网冲浪,ARCHOS 5都让人感觉得心应手。在上一代产品中已经崭露头角的Wi-Fi无线功能如今变得越发强大,在原有网络浏览和局域网无线流媒体播放的基础之上,新一代的IMT又加入专门的电子邮件软件和免费网络电视软件,再加上能播放Flash视频的能力,让网络娱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内容服务是移动互联网最诱人的增长点。ARCHOS 5也预装了一个“媒体俱乐部”,它与iTunes音乐商店相似,也能用来付费下载电影、音乐等内容,或者是购买功能插件和配件。遗憾的是,由于多数国内消费者并不习惯在软件和内容上花钱,因此爱可视目前还没有推出针对国内市场的内容服务。

强劲动力

IMT采用的是新一代的ARM Codex A8处理器。ARM是智能手机、GPS、便携播放器等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器,而IMT则是全球首款采用Codex A8处理器的便携设备。主频600MHz的主处理器在提供强劲效能的同时,功耗更低于300毫瓦,有效延长了电池使用时间。此外它还带有一颗430MHz的DSP处理器专门应对视频解码等工作,

因此ARCHOS 5在进行系统操作和视频播放叫都能

提供迅捷的响应速度。

产品亮点

ARCHOS5值得炫耀的硬件设计和软件应用

亮丽屏幕

ARCHOS5和7均采用800×480像素的1600万色触摸屏,屏幕尺寸分别为4.8英寸和7英寸。在屏幕设置菜单中提供了高中低三档背光,以及对不度和亮度的调节选项。掌上设备也数一数二的屏幕分辨率能够显示更多内容,同时效果也更加细腻,还能在浏览网页时减少拖动页面的麻烦。在色彩还原和可视角度方面,这块屏幕的表现也同样无可挑剔,无论是观看视频还是照片感觉都很舒服。

多媒体

ARCHOS 5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视频、音乐和照片浏览都提供了全面的控制和功能选项。除了对MPEG-4、WMV等格式的支持,国内出售的IMT机型还免费预装了RMVB插件,更便于观看网络视频。在视频和音乐选项中新加入了网络媒体,连接网络能搜索和接收全球数千个网络电台、电视台的直播节目。如果连接家中的无线网,还能以UPnP方式连接电脑,流媒体播放电脑上存储的视频和音乐。此外,它还支持PDF阅读和Flash游戏,并能在观看文档或图片时后台播放音乐。

便捷操作

全新设计的主界面将功能图标在屏幕左侧排成一列。视频、音乐等现在被集中到了左上角的“播放”选项中,与之并列的还有包含了Opera浏览器、电子邮件终端的“互联网”选项,所有外接配件的功能都被划归到了“附件”中,树结构的菜单层次清晰,同时也更好地利用了高分辨率带来的充裕屏幕空间。屏幕右上角的选项键能在不同的菜单中调出相应的选项菜单。用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即可实现上下翻页和拖动网页等功能,浏览照片时还能通过上下滑动手指控制照、片翻转。

互联网

以互联网思维推进广播媒体转型 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广播,转型,互联互通

1 引言

2014年8月, 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 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 强化互联网思维, 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 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 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 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 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要一手抓融合, 一手抓管理, 确保融合发展沿着正确方向推进。

此次会议, 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而互联网思维也作为其中的关键词引起了传媒界的普遍关注。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的作用有哪些?

2 互联网思维

在网络时代, 互联网正在重新定义着一切, 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到娱乐习惯都在发生着全面而深刻的变革。互联网已经不是一个行业, 它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对于社会成员来说, 必须积极地靠近它、理解它、依靠它, 只有在互联网的生态基础上进行自我改造革新, 才能继续生存发展。对于媒体来说, 也不例外。

在互联网的作用下, 媒体融合已经是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转型融合已经成为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最重要的关键词。可以说, 转型融合是全世界的传统媒体普遍面临的问题。但到目前为止, 全世界也仅有美国《华尔街日报》一家媒体取得一定的成功, 通过新媒体获得了盈利, 而缺乏普遍性的、大面积的成功。

究其原因, 就在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项目仍然没有跳出传统媒体的思维逻辑。他们仅仅将互联网看作其产品、影响、产业链的延伸, 只是在原有的发展逻辑基础上进行改良, 将报道进行平移:创建官方网站, 将报道放上网络;开通一个官方微博、微信, 将其作为与受众互动的平台;制作一个客户端、APP, 认为就是占据了移动媒体。这些做法实际上并没有看到互联网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没有真正理解互联网的意义。

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应该是采用互联网思维来思考, 积极地嵌入互联网, 融入互联网。互联网思维是最基本的思维逻辑, 是对媒体传播思维理念、传播格局、传播方法的彻底颠覆和革新。可以说, 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关键就在于思维上的变革, 以互联网思维取代原有的内容生产思维、传统媒体思维。没有思维观念上的改变, 传统媒体的融合转型也就无从谈起。

那么, 什么是互联网思维呢?追溯这种说法的历史, 业界公认出自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之口。在一次演讲中, 李彦宏提到:今后企业家们要有互联网思维, 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互联网, 但要逐渐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想问题。此后, 又有众多的商界人士阐述了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雷军提出的互联网“七字诀”是:专注、极致、口碑、快。伴随着雷军业内强大的影响力及小米手机的成功, 早已成为互联网行业内人尽皆知的互联网思维圭臬。而在马云看来, 能够真正体现互联网思维的应该是九字诀——跨界、大数据、简捷、整合。

在已经出版的专著中, 360公司董事长周鸿祎总结了4个关键词: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的商业模式、颠覆式创新。和君集团高级咨询师赵大伟将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九种思维:用户思维、大数据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

2014年5月26日, 《人民日报》文章《向互联网思维取“创新经”》对互联网思维进行了解读。认为“它是一种对市场、用户、产品乃至整个商业生态重新审视的方式, 体现的主要是注重‘以用户为中心’, 强调信息在生产、交换和传播中的价值, 其余五花八门的诠释都由此衍生”。可以说, 目前, 人们关于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并不相同, 没有统一的标准。

3 互联网思维的核心

在笔者看来, 人类文明已经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 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而互联网思维, 就是面向互联网时代的思维方式。它是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 对市场、对用户、对产品、对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

3.1 用户思维

互联网思维的第一个核心就是用户思维, 即用户至上, 以用户为中心。树立用户思维, 就要能够知道服务的用户是谁, 用户需求是什么, 如何不断地满足用户需求, 在满足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产品, 创造更多的用户价值。

以互联网时代的代表——小米公司为例, 小米手机的操作系统MIUI是首个实现每周升级的手机操作系统, 小米公司一改传统手机系统“闭门造车”的模式。数以万计的小米用户每天将对手机的需求、意见、建议, 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的渠道传递给小米。小米根据这些意见组织生产。从小米的CEO到工程师, 再到销售、客服人员, 都会认真聆听用户的意见, 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小米公司总裁雷军甚至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在微博上与100个粉丝互动。

用这种理念来看, 在网络社会里, 广播媒体的转型必须强化用户思维。过去广播一直强调要以听众为中心, 而且也在强调与听众的互动, 然而以互联网思维的用户意识来看, 在互联网时代, 广播媒体面对的已经不再是听众, 而是用户。他们需要的已经不再是节目, 而是产品、服务。如何让用户贯穿内容的研究、生产的全过程, 为用户提供更贴心、更人性化的服务, 是广播媒体必须要思考的。这其中, 所有媒体人都要改变自己的心态, 必须要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 从思想上树立平等意识, 知道用户想要什么。那种传统高高在上, 觉得自己比用户自己更知道要什么的想法已经过时了。只有始终把用户价值放在第一位,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

3.2 互联互通

互联网思维的第二个核心就是互联互通。互联网使得信息极其丰富。互联网把过去相对割裂的、局部的、零散的信息聚合在一起, 形成了一个海量的、无所不包的信息库, 人们掌握的信息、知识前所未有的丰富, 并且能够互相传输、分享, 社会由此进入了大数据时代。而这样的大数据无形中就使得传统媒体发布信息的价值在不断折损。

其次, 互联网使得传统渠道不再稀缺。过去, 传统媒体上的内容只能在其自身看到, 对于公众来说, 了解社会信息的唯一渠道就是媒体。谁掌握了媒体, 谁就掌握了话语权。而互联网兴起后, 微博、微信都已经成为了信息的传播渠道, 社会进入了自媒体时代, 人人都是记者, 人人都能发布信息。也许某一个人在网络上发布的消息是零散的, 但经过自发的整理汇集, 逐步呈现事件的全貌。媒体已经不再是公众获知信息的唯一渠道, 这就使得受过专业训练的新闻工作者的价值在不断折损。

3.3 互动传播

互联网开放、共享的特点使得用户更加倾向于互动, 倾向于双向对话。他们会反馈自己对产品的使用感受, 会和朋友分享自己的心得, 想发表自己对信息的观点。单一的传播已经不能适应这样的要求。这就使得传统媒体“内容为王”的理念不断受到挑战。

4 广播媒体如何转型

针对这些特点, 广播媒体的转型应该注意的就是自身定位的变化, 从以往的内容制作机构转变为内容分发平台。以目前手机中出现的喜马拉雅、考拉、酷听等音频类软件为例, 它们的出现对广播带来的冲击十分巨大, 具有颠覆意义。

这类软件集成了海量资源, 新闻资讯、有声小说、音乐、综艺娱乐、相声评书、情感生活、历史人文、外语、广播剧、戏曲、健康养生、IT养生、培训讲座等内容, 一些热门的节目如《百家讲坛》、《晓说》、《档案》、《开讲啦》、《财经郎眼》等也涵盖其中, 连最新的网络小说也有有声版。不难发现, 当前传统广播有的节目内容, 这些软件同样具有, 而传统广播不具有的节目内容, 这些软件仍然具有。用户既可以在线收听, 也可以下载收听, 对网络的依赖也降到了最低。在人们的观念中, 广播的传播特性是转瞬即逝、不易保存。而这种软件的出现, 完全冲破了这样的束缚。在保存了广播伴随性的基础上, 又克服了其最大的弊端, 实现了跨越。

对于传统广播媒体来说, 音频的制作仍是其最大的特点。能否将自身的节目音频提供给这类软件, 成为内容的生产者, 而不仅仅是发布者, 这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互联网思维的作用是巨大的, 在广播媒体的转型中具有引领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 运用互联网思维的前提是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 而不应是为了思维而思维, 脱离了现实、没有明确的方向, 谈任何思维都毫无意义。同时, 互联网在不断发展, 互联网思维也不会固步自封, 互联网思维的内涵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明确, 需要不断地跟进。

互联网媒体范文

互联网媒体范文(精选12篇)互联网媒体 第1篇1 新媒体传播的方式、速度优越于传统媒体首先,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