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冬至节吃什么过节
湖南冬至节吃什么过节(精选4篇)
湖南冬至节吃什么过节 第1篇
广西冬至吃什么过节
腊味
冬至腌制腊味食品是广西各族普遍存在的习俗。冬至前后才有北风,干风天,准备过年度冬食物,腊物必须在短短的一个月完成,家家户户忙碌购买猪肉做腊肉,有的还做腊鸡、腊鸭、腊鱼、腊猪头、腊肠、腊血肠等等。
玉林米粽
粽子、沙糕、糍粑(又称“冬糍”或者“大肚糍”)等也是冬至节的食品。玉林人过冬至,几乎家家必包米粽,一些当地人干脆叫冬至为“米粽节”。冬至吃米粽还有“糯米补气”的.说法,寄寓了劳动人民补益力气,以待来年的朴素愿望。
鱼生
在宾阳、龙州、那坡、扶绥等地的壮、汉族,鱼生是冬至的大菜。
豆腐酿
在冬至,玉林、梧州等地汉族吃豆腐酿,德保等地壮族吃南瓜饭,此与北方冬至吃百味馄饨的寓意相同。古人认为,宇宙万物均从原始的混沌状态发展变化而来,冬至曾作为历元岁首,是万物运动变化的初始。因此,冬至吃豆腐酿、南瓜饭、馄饨即象征宇宙混沌之形,又寓意开天辟地之始。
汤圆
在民间,冬至普遍有吃汤圆的习俗。天圆地方,汤圆象征天圆,吃汤圆意为祭天。古代有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风俗,冬至吃汤圆即古代祭天的遗风。
吃冬
以前,武宣、南宁等地,已嫁妇女于冬至白天可以去娘家“吃冬”,但须于天黑前赶回夫家;如不能赶回夫家者,则要到外族人家留宿过夜。
鱼生
最为奇特的冬至食品是鱼生。在宾阳、龙州、那坡、扶绥等地的壮、汉民族,鱼生是冬至的头等大菜。民间有“冬至鱼生,夏至狗肉”的俗谚,认为冬至外阴冷而内阳热,宜吃凉性鱼生润肠;夏至表阳燥热而内阴寒,宜吃温性狗肉暖胃。
湖南冬至节吃什么过节 第2篇
潮汕有“吃了冬节圆多一岁”之说,其中“冬节圆”就是汤圆了,在潮汕地区又叫甜丸,在冬至这一天吃甜丸的习俗几乎普及整个潮汕地区。在很久以前,这些甜丸不仅是用来吃,人们还将甜丸贴在自家的门顶、屋梁之上,一来是这甜丸圆圆的,预示明年丰收、全家团圆,二来是为了答谢老鼠给农民送来五谷种子。如今人们也不在贴甜丸,不过冬至节吃汤圆的习俗依旧流传至今。
冬节甜丸一般在天亮前煮熟,家人起床后,都要吃一碗“冬节丸”,潮汕有“冬节丸,一食就过年”的民谚,俗称“添岁”,表示年虽还没有过,但大家已加了一岁。孩子们最盼吃这碗甜丸,往往夜里醒来都要问天亮了吗?然而天好象要与孩子们开玩笑似的,老是不亮,故潮俗有“冬节夜,长,甜丸未煮天唔光”的童谣。其实,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夜的时间最长,冬至过后,才逐渐变短。
潮汕冬节丸(南方人称“丸”,北方人叫“圆”。叫法虽不同而义同),分两种:一为常见的糯米丸,一为用粳做的尖米丸(用粳米粉加水,揉成长条,用剪刀斜剪下,两头尖尖如白米,故名。主要流行于揭阳一带)。冬至前一天,吃过晚饭后,家中的主妇就开始张罗着把一只大(浅沿的筐箩)摆在桌上或地上,用开水把糯米粉和成粉团,然后,一家子无论大人小孩就围坐在四周,各自捏取粉团搓成弹珠样的冬至丸,放入里晾晒。冬节丸以搓得大大小小参差不齐为好,这叫“父子公孙丸”,象征着岁暮之际一家子圆圆满满。冬至日一大早,家庭主妇煮好红糖汤,将丸子下锅,煮成汤丸。先盛一大钵祭祖,家里的地主爷、公婆母、司命君、井神、碓神也各用一碗甜丸祭过。然后主妇叫醒全家老少起来食汤丸,俗称“汤丸唔食天唔光”,“食了汤丸大一岁”。尤其是孩子们最盼吃这碗圆,常是半夜里醒来好几回。然而,天好象要与孩子们作对似的,老是不亮。其实这是到了冬节前这天,夜的时间最长,过了这一天,便开始逐渐变短。
“食了汤丸大一岁”的俗谚来历,王琳乾先生在《说说小阳春与寒冬至》(载1987年第四期《潮人》)说:“人们对此有两种解释。一说冬至是小过年,过了新年长一岁;一说此语出自囚徒,因每年秋天,是杀人的季节,犯死罪的人,都在秋天处决。冬至一到,就可延至明年,所以犯人一食冬节丸,就说又多了一岁了。据旧史料所载:后汉盛吉为廷尉,每年至节,狱囚当断,妻夜秉烛,吉持丹笔,夫妻相对垂泣。’故前人诗有:执笔对之泣,哀此击中囚。’冬至一过,就封刀待秋官了。”
潮汕地区,一家人如有在外地工作的,要留一些糯米粉等他(或她)回家时做汤丸吃,以示一家团圆。另外,还要经常留些糯米粉以待客人,客人来了,便煮甜丸敬客。潮汕过洋者众,旧时华侨多在冬天回乡,明年春再出洋。所以留糯米粉以待亲人回乡,也是一种风俗,也取甜蜜团圆之意。
中华大地上的各种冬至饮食风俗至今依然广为流传,足以见这一天对于百姓农耕劳作以及生活作息带来的重要影响。
四川人冬至吃什么过节 第3篇
四川成都冬至吃什么?那当然是羊肉汤。在四川成都人的记忆里,年年冬至都会吃羊肉,又好吃又驱寒,乳白色的汤底带着浓浓的羊味,鲜嫩的羊肉羊杂配上红彤彤的小米椒,再放一撮小葱香菜,色香味俱全的羊肉汤早已成为当地的心爱之物。
四川成都人乃至四川人喜欢冬至吃羊肉,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川期间,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冬至吃狗肉从此就在民间传开来,希望来年有个好兆头。
到后来,狗肉就慢慢转变成了羊肉,而且最好是再配上祛风防寒的中药,成为羊肉汤,吃肉喝汤,就是四川成都冬至最地道的美食。四川成都郊外的“天府雄州”简阳,糟粕去尽、精华尽存的“简阳羊肉汤”早已闻名全国;而小关庙街、三官堂等地则是四川成都市内喝羊肉汤的.热门地。
湖南冬至节吃什么 第4篇
冬至肉
湖南人过冬至,会杀鸡宰猪,把肉阴干,称为冬至肉。有俗话说“吃过冬至肉,身体赛牛犊”。长沙城乡居民习惯在冬至前后制腊鱼腊肉,将鱼肉用盐腌四五天后挂当风之处晾干,然后用木屑、谷壳、橘皮、花生壳熏烤,或挂柴灶上熏烟,至其色金红,叫“冬腊肉”,可贮留至次年夏日不腐。
八宝糯米饭
湖南长沙株洲等地,冬至的习俗则是吃八宝糯米饭或者糯米糍粑。选糯米、桂圆肉(龙眼肉)、红枣、莲子、杞子、核桃仁、松子、山药和冰糖。将材料混合同糯米蒸熟,也可淋上用牛奶或豆浆加雪耳煮成的甜汁进食。
汤圆
吃汤圆,除了表示太阳逐渐回来,也代表团圆的意思。湖南人冬至喜欢吃汤圆,叫做添岁,一家人围坐在火盆边吃汤圆,唠唠叨叨说些陈年往事,温馨的感觉会在汤圆的热气中升腾。
馄饨
由于冬至曾为农事节气之首,有其特殊内涵,史称冬至为“亚岁”,长沙俗谓“冬至大如年”。冬至前一天叫“小至”,小至之夜,旧有全家团圆聚晚宴,叫“二除夜”或“冬除”;有的晚宴上吃馄饨,馄饨与“浑沌”谐音,意谓冬至为开天辟地的纪念日,取“浑沌初开,乾坤始奠”之说。
冬至酒
冬至又称“冬节”,长沙旧有聚族人于宗祠祭祖的习俗,届时杀猪宰羊,大办“冬至酒”。举行祭祀仪式时,年长者不惜远道跋涉回乡,入祠祭祖。吃冬至酒因男尊女卑陋习,只能男性参加,妇女不能入席。已婚妇女于是日回娘家,夜晚必须赶回婆家。这一天各家还有吃糯米饭的习俗,谓可润皮肤,防手脚冻裂。
猫乳
冬至日做霉豆腐,俗称“猫乳”,为长沙地方特产之一。是日采制的桑叶为正宗冬桑叶,解热明目。常见的食物腐乳,在湖南很多方言称“猫乳”。这是因为在方言中“腐”和“虎”同音,人们忌讳说凶猛动物,而猫和虎很像,遂称“猫乳”,反映的是一种趋吉避凶的心理。
除了要多吃以上食物外,冬至饮食还有注意一些要点。下面小编为您介绍冬至养生三大原则。
冬至养生三大原则
冬至是随时进补的最佳时节,但是也不能大补特补,养生进补要讲究三大原则。
一要有保温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应注意补充矿物质。中国人一般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铁、钠等矿物质的需求。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边根带皮的蔬菜。专家认为,这类蔬生长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
湖南冬至节吃什么过节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