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反思
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反思(精选19篇)
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反思 第1篇
本节课,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拼音字母正确规范的书写上。我认为要想写对一个字,就必须先看准确,才能写准确,所以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认真观察,这样他们通过自己的仔细观察所发现的特点,才是它们记得住并且是记忆深刻的。四线三格学生很熟悉,所以只要范写一下,让学生注意认真观察一下位置就可以了。但是记住字形是难点,我在全部书写字母后引导学生观察,大写字母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它们的占格你发现了什么?有哪几个字形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在四线格中的占位不同?还有几个字形相近的,哪几个大小写字形不一样的?有几个顺序容易混淆的?例如,F和 K,它们的小写字母f k 不仔细观察就很容易写错。还有G J P Q Y ,它们的小写字母都是占中格和下格的,要格外注意,所以课后的线上教学我对这些字母多加强调,作为了重点进行教学。带着孩子们一起写一写,及时做线上点评,孩子们及时订正修改,这样带着他们一步一步的打好基础。
课上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孩子们都写得特别认真,大多数学生都能写的正确规范又漂亮!这节课达到了我的教学目标。孩子们也有了很大的收获,由不会到会,由不规范到规范,每个孩子都在本节课中有了收获,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
我相信,慢慢来,比较快!字母表的教学还没有结束,在以后等等的学习中,让孩子们继续巩固。
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反思 第2篇
《汉语拼音字母表》由26个字母构成。这26个来源于三个不同的类型。一类是来自单韵母,它们是:A、O、E、I、U 5个;一类来自声母,它们是B、C、D、F、G、H、J、K、L、M、N、P、Q、R、S、T、W、X、Y、Z 20个(这里是依照小学教材里的分类标准);另外一类则是来自外来语,只有V,它是专门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言。
在以上三类中,5个韵母由于都是元音,发音比较响亮,只有一个读音,不容易混淆。而20个声母的发音,小学教学中却很有些讲究。大致说来有三种:即本音、呼读音、名称音。
1、本音。声母的实际发音称为本音,也就是在音节拼读时具体所发的音。
2、呼读音。普通话里的声母大部分是清辅音,单单是气流通过阻碍时造成的声音;少量声母是浊辅音,但发音也不响亮。为了便于教学,在每个声母的本音后面配上不同的元音,构成所谓“呼读音”。
3、名称音。汉语拼音方案中给每个字母人为规定的读音,即称名称音。
只有学会本音,用本音同韵母相拼才能拼得准确;只有学会呼读音才能叫得响亮。可是名称音何用?徒增教学的麻烦罢了!《汉语拼音方案》是1957年11月1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0次会议通过,在1958年2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的。这两个机构发放的文件无疑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字母表里对每个字母的名称音都有明确的规定。不这样读岂不是违法?可是字典上给字母做注释的符号恐怕建国以后出生的这几代人能准确无误识记的恐怕是凤毛麟角。这些符号叫注音字母,它是在《汉语拼音方案》制定前通行的给汉字注音和学习普通话的一套符号,它于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表决通过的。由于当时局面混乱,至1918年才正式公布。1930年改称注音符号。认识它们的人掐指算来恐怕要70岁以上了吧!50年代推广《汉语拼音方案》时为了便于当时的人们用已知的注音符号识记,拼音方案里才做了这样的批注。在当时,这一注解可谓是应时而生。但是,50多年过去了,随着汉语拼音的推广,注音符号早已淡出教材,因而失去了生命力。对于我们这些建国后出生的人,以及我们的后代子孙们,注音符号不亚于天书,用它们来注解字母的读音,能起到注解的作用吗?看来,最起码,字母名称音注解的改革势在必行。要么改成我们认识的汉字,要么改成我们会拼的拼音。
运用是学习的目的,如果学习到的知识在实践中起不到作用,或根本难以运用到实践中,就会偏离学习的目的。已经过时的理论若不及时予以淘汰更新,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只有经常运用的知识才富有较强的生命力。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学以致用”。时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推行,一些教材教法应该与时俱进,作相应的调整或删改才能体现时代改革精神。因此,我认为《汉语拼音方案》应废除“名称音”这一读法。那我们一线教师就再也用不着为教无用的名称音费时费力,学生也不必因此而混淆。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设计 第3篇
[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 让学生在复习小写字母的基础上认识大写字母, 掌握字形和读音。
2.以寓教亦乐的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识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并能识记每组相对应的大写字母。
2.能分辨小写字母和大写字母的书写格式和书写方法, 能记住大小写字母的字形。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们, 上学之前你们每个人都由父母给你们取了一个乳名, 也就是小名, 上学之后, 每个人又取了一个大名, 也就是学名, 爸爸、妈妈都把你们的名字取得非常好听, 并且还有一定的意义。今天,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很多拼音宝宝, 你们都知道它们小名的写法, 却不知道它们大名的写法。它们的大名, 读起来非常好听。下面, 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它们大名的正确读音和规范写法。同学们比一比, 谁先记住它们。
2.复习小写字母, 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
(师出示媒体屏幕影像26个小写字母, 让学生开火车试读一遍。)
师: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的大写字母, 也就是它们的学名, 看谁学得最棒。
(1) 请学生仔细观看多媒体屏幕展示的26个小写字母对应的大写字母, 教师逐一示范读音, 让学生随后认真练习读音。
(2)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8组, 小组内个人自读, 然后相互检查、订正, 选出一人汇报自读情况。
(3) 播放《字母歌》。学生观看出示的屏幕, 教师指导后, 再按顺序背诵字母表。 (学生一边读, 一边书空)
(4) 各小组指定一名学生汇报读背情况, 教师给予鼓励。
3.指导书写大写字母
师:小朋友们, 下面我们要把字母宝宝的大名写下来, 请大家认真观看 (屏幕出示大写字母) , 老师先给你们示范, 你们再模仿老师的写法, 好吗?
(1) 教师逐个示范书写大写字母, 边写边注意讲解书写方法。
(2) 学生拿出自己的汉语拼音本, 在四线格里模仿书写大写字母, 同组进行比较, 看谁写得又快又好。
4.巩固26个大写字母
(1) 送字母宝宝回家。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一张带有26个小写字母的图画, 再把事先准备好的带有大写字母的卡片分给26个学生, 让他们把卡片上的大写字母送回到小写字母的家里, 如出现错误, 请其余学生帮助指正。
(2) 按顺序给26个字母排队。教师请26位同学拿起带有大小写字母的卡片, 看一看书上字母表, 按照字母表的顺序排队, 让学生一个一个介绍。如小写字母读“a”, 大写字母读“A”, 读得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 然后再请下一位学生接着读。
5.课堂小结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实录与反思 第4篇
1.学习并会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或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简单关系。
2.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意义及实用价值。
3.培养学生善于用数学符号表示生活中常见数量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或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简单关系。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用字母表示数或简单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自学教材
师:同学们,昨天我让大家预习“用字母表示数”的有关内容,你们预习了吗?学会自学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现在让我们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先看第106页的内容,如果你认为会了,试着做做第107页的题目。(学生自学)
【说明: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尝试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活动的兴趣和集中注意力,让他们带着一些自我发现的收获和疑惑参与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习后劲。】
二、教学字母表示确定的数
师:今天研究的是用字母表示数。(出示:3,6,x,12,15……x=?)这里的字母x表示什么数呢?
生:x=9。
师:这里的字母x表示9,还可以表示其他的数吗?
生:不可以。
师:也就是说,这里的字母表示“确定的数”(板书)。在刚才大家学习的例题中,字母还表示确定的数吗?我们来看看例1。
【说明:利用学生熟知的数列游戏,引出字母可以表示确定的数的知识基础,同时提问“例1中的字母是否表示确定的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升探究兴趣。】
三、教学字母表示不确定的数及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例1)
生1: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2×3……摆a个三角形用小棒的根数是a×3。
师:不用“含有a”的这一句话行吗?为什么?说明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概括、简洁)
师:你知道a可以表示哪些数?a可以表示小数吗?
师:这说明字母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数,但有范围(板书)。a×3表示什么意思?(小棒的根数)
师:就是说,a×3这个含有字母的式子也可以表示数量(板书)。
师:a×3这个式子能够看出三角形的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吗?(能)a×3也能表示数量关系(板书)。
师:关于这个例题,你还有什么想说的?
师:除了用字母a表示三角形的个数,还可以用其他的字母表示吗?请举例。
【说明: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摆出三角形个数和所需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产生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个数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引出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个数自然贴切、水到渠成,既突出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重点,又有利于学生体会用字母表示数方便、简洁、适用的特点,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价值。】
四、教学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例2)
师:我们再来看看例2,先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
师:x表示什么?是确定的数吗?有范围吗?24+x表示什么?(数量)还表示什么?(数量关系)
师:x=10是什么意思?如果x=10,合唱组有多少人?
师:如果x=14,合唱组有多少人?这说明了什么?
生2:当字母的值确定了,相应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也就确定了。
【说明:通过活动,使学生理解字母是有取值范围的,感知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之间的关系,发展初步的代数思想。】
五、教学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及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简便写法(例3)
师:关于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还有一些简便写法,我们先来看看例3。
师(板书公式及计算公式):在这个字母公式中,要注意什么?(C、S要大写,这是规定,不能改变)
师:这里的a×4、a×a可以怎样简写呢?请同学们一起读读下面的一段话。
师:试试看,做“想想做做”第1题。为什么1×x=x呢?
师:再出一道题。x+x可以写成什么?还可以写成什么?还可以呢?
师:x2和2x在读法上一样吗?怎样读?在写法上一样吗?怎样写?在意思上一样吗?分别表示什么?
师:关于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有以下几种情况:(1)当数乘字母时,请举例说明简便写法;(2)当字母乘数时,请举例说明简便写法;(3)当两个不同字母相乘时,请举例说明简便写法;(4)当两个相同字母相乘时,请举例说明简便写法;(5)当两个不同字母相加、相减、相除时,有简便写法吗?
师:我们在自学的时候想到这些了吗?
【说明:围绕用字母表示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话题,巧妙地将例题设置在一个教学情境中,让学生经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全过程。同时,适时安排学生比较和自学等环节,使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六、巩固练习(“想想做做”第2~5题)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讨论,我相信下面的题目大家都能顺利解决。
师(出示第2题):总价在变吗?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在变吗?是什么关系?
师(出示第3题):想说点什么吗?这道题为什么有两个字母?(不同的字母表示不同的数)
师:从图上看,x和y哪个表示的数大一些?x会不会大于800?y呢?
……
师(出示第5题):这道题有一个特别的东西,是什么?(星号)你在预习的时候读了带星号的内容吗?谁来读一遍?
师:表格里面的三道题怎样解决呢?路程是怎样计算的?你还能想到什么?
师:求速度的数量关系式怎样用字母表示?求时间的呢?
七、全课总结,介绍韦达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自学和交流讨论,我们有什么收获呢?还有哪些疑问?
师:看来,字母的作用还真大,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方便。我们要感谢一位叫韦达的数学家,请大家自学课本第111页的“你知道吗”。
【说明:课尾,教师通过对“代数之父韦达”的介绍,说明了什么是代数,渗透了代数思想。】
课后反思:
教学后,自我感觉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课的掌握很好,三维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本节课的亮点如下:
1.放手让学生先充分自学课本,初步感知本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本节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然后对于学生能理解的,激发学习兴趣;对于不能理解的,则能充分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挖掘“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点。如“想想做做”第3题,问:为什么有x和y两个字母?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明白了无关的数量需用不同的字母表示的道理。再如,第4题第(1)小题:一件上衣a元,一条裤子比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 )元。在学生回答后问“上衣会小于12元吗”,再次让学生形象感知“字母可以表示不确定的数,但有范围”这一知识点。
需要注意的是,当课堂中出现意外生成的问题或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时,对于能当堂解决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思考。这样,有利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性,更利于学生对真理的尊重和追求。
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反思 第5篇
声母(23个)
“1、在听力题中往往会出现” zh zhi”等类的比较,要提醒孩子注意区分:在读声母时要短促,读音节要有动程(长一些).
2、标调是按照“a o e i u ü”的顺序,如“ ao”应把调标在a上,“ uo”的调在o上,唯有“i 、u”在一起时情况例外:i 、u在一起,标调标在后.即” iu、ui”的调都应标在后一个字母上.
3、以前常说“ ü见j q x ,脱帽行个礼.“ 其实y后的ü也要省去两点的,虽说两者性质不同,但为了便于学生的记忆,可以把顺口溜改为“ ü见j q x y ,脱帽行个礼.”
4、前鼻音的读法:舌尖抵住上齿龈(其实只要在收尾时,把舌尖碰上上齿就对了.)
5、后鼻音的读法:抬起舌根(孩子初学时,往往会发音过于靠后,时间长了自会改正.)
6、“ b p d q” 4个声母极易混淆,这时别用什么“ 右下半圆bbb”之类的顺口溜教孩子(虽说以前我也是这么教的),不少孩子左右还得分半天呢.可以用”正6 b,正9 q”的顺口溜先分清”b q”,然后再教 “bd肚子对aa肚子,pq脑袋对脑袋。”
或者用手势:
大拇指向上,左手b来右手d
大拇指向下,左手p来右手q
7、o的发音南北始终有争议,但标准的读音肯定是“哦”(一声)。
”
b 波 p 坡 m 摸 f 佛
d 得 t 特 n 呢 l 勒 g 哥 k 科 h 喝
j 鸡 q 欺 x 希
z 资 c 雌 s 思 r 日 zh 知 ch 吃 sh 诗
y 医 w 巫
韵母(24个)
a 阿 an 安 ao 嗷 ai 哀 ang 昂
o 喔 ong 翁 ou 欧
e 鹅 en 恩 er 耳 ei 唉 eng 摁
i 衣 iu 优 ie 耶 in 因 ing 英 ia 呀
u 乌 un 温 ui 威 uo 窝 ua 蛙
ü 迂 ün 晕 üe 约
iao 腰 ian 烟 iang 央 iong 用
uai 歪 uan 弯 uang 往
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 织 chi 吃 shi 狮 ri 日 zi 资 ci 次 si 丝
yi 衣 wu 屋 yu 鱼
ye 椰 yue 月
yuan 元 yin 音 yun 云 ying 鹰
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反思 第6篇
教学i、u、ü,要重点指导发音方法。教师根据发音方法做好示范,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读。可以利用插图,借助“衣”“乌”“鱼”读准i、u、ü的音。要告诉学生发i、u、ü时口形不能变。
利用插图帮助学生记忆i、u、ü的形,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和i、u、ü,说说发现了什么。抓住图画与字母形状的相似点来记忆字形。
教学i、u、ü的四声,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试读,同桌互听,再放录音正音正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指导。还要告诉学生,i上边标声调符号时,不写点,第一声是ī,第二声是í,第三声是ǐ,第四声是ì。
教学y、w应与认识整体认读音节yi、wu、yu结合起来,可借助图画及“衣”“屋”“乌”“鱼”的音帮助读准它们的音。告诉学生y、w是声母,读得轻短;yi、wu、yu是整体认读音节,读得稍响且长。整体认读音节可以直接用来给汉字注音,不用拼读,应整体认记。
比较y—i—yi、w—u—wu和ü—yu,让学生知道:y、i、yi都读“衣”,y是声母,称大y;i是韵母,称小i;yi是整体认读音节,由大y和小i组成。w、u、wu都读“屋”,w是声母,称大w;u是韵母,称小u;wu是整体认读音节,由大w和小u组成。ü和yu的读音相同,ü是韵母,yu是整体认读音节。yu中u实际上是ü,y和ü组成音节,ü上两点省写。可以用儿歌帮助记忆:“小ü很骄傲,眼睛往上瞧,大y帮助它,摘掉骄傲帽。”或“小ü见大y,去掉两点还读ü。”
教学带调整体认读音节yī、yú、wū和音节yā可放在比较字母和整体认读音节之后,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拼音字母规范书写教学一得 第7篇
抓喜秀龙乡炭窑沟小学
贾华英
小学生在初学汉语拼音时,对字母的正确书写很难掌握。因为字母分为大写小写两种写法,在三行平行的横格里,大写时一律占满中上格,而小写时所处的位置却各不相同。这给初学者增加了正确书写的难度。
怎样使学生掌握正确书写的方法呢?在教学中,我们只要让学生从字母的基本笔画所占位置中找到规律,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具体教学步骤是:
首先,教学生把全部字母都看做是由点(丶)、弯(ɔ、1、亅)、直(ㄧ、丿、ㄟ)三种基本笔画组成。
其次,弄清基本笔画在三横格里所占位置的规律。通过分析,我们便可以发现,三种基本笔画所占位置的规律是:
1.点笔居上格中间,只有“ü”上两点紧靠上格底线:i u j 2.弯笔、直笔占满整个中格:a o e u i ü m b p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r y w 3.字母上边或下边带小把的,小把占半格,其余部分占中格: b p d g k h q y 4.难以确定小把在上边或下边的,一律视为在上边:f t l 5.带点笔的字母只有“j”才带把,小把在下边:j 掌握了以上规律,学生写拼音字母就不必再死记硬背哪些字母占哪些格了。
为了记忆方便,可以教学生背诵下面的儿歌: 写拼音,讲规范,小小三格细分辨。全部字母二十六,大写上中格抵满。字母小写可不同,正确书写要有点。点笔上格半,弯直中格满。字母带小把,独自半格占; 上下把难分,一律认上面;
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反思 第8篇
一、现象点击
请看如下教学片段:
这是一堂语文课, 为了方便教学, 课前, 老师将汉语拼音字母表工工整整地抄写在黑板上。上课铃声响了, 孩子们陆续走进教室, 一看到黑板上的字母, 便出现了有趣的一幕:
学生A:啊?这节课是英语课, 我还以为是语文课呢! (孩子一边说一边把摆在桌上的语文书换成了英语书。对于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英语启蒙教育的孩子来说, 英语字母已烂熟于心。)
学生B:A B C D E F G…… (看到字母, 他熟练地唱起了英文字母歌。在他的带动下, 很多孩子都唱了起来。)
学生C: (看看字母, 看看老师, 奇怪地问) 王老师, 你给我们上英语课吗?
这也许是王老师始料未及的, 但她很机智, 顺水推舟, 按照英语的读法教学生认读了汉语拼音字母。因为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英语基础, 教师教学轻松, 孩子对字母表顺序的掌握情况也令人欣慰。
这是汉语拼音教学课吗?把汉语教学英语化, 这是母语本体的缺失!据笔者调查, 在汉语拼音字母表的教学中, 还有一种现象, 教师根本不教字母的名称音, 只用呼读音教学, 只要求学生记住字母表的顺序就足够了。
二、问题凝视
究其现象存在的原因,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英语教学热的冲击
现代社会普遍流行这样一种看法, 英语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因此, 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 英语特长班变着花样生生不息。从学校教育来看, 很多学校从一年级就已开设英语课, 学生对英语字母非常熟悉, 而汉语拼音字母和英语字母在顺序和书写上完全相同, 语文教师避重就轻。
2. 读法复杂且无实际价值
一年级上学期刚学完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一年级下学期还处于巩固运用阶段, 而在此时又新增汉语拼音字母表, 且字母表的读法和声韵母的读法有所差异, 这给学生准确掌握字母表的读法带来很大的困难。并且, 学习字母表的目的是帮助查字典, 而查字典只要记住字母表的顺序即可, 字母表的读法教学在实际运用中意义不大。
3. 教学时间过短
一年级上学期, 学习23个声母、24个韵母和16个整体认读音节, 需要整整半个学期的时间。然而, 《汉语拼音字母表》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中“日积月累”里“读读背背”的内容, 对于26个大写字母的认、写、记要求一课时完成, 并且《教师教学用书》上也没有大写字母名称音的读法提示, “资料袋”中字母歌曲调下面用的是小写字母, 这让一线教师无所适从。
三、应对策略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
《教师教学用书》应标明字母名称音的读法, 并提出明确的要求, “学生会用名称音认读汉语拼音字母”。《教师教学用书》在教师的教学中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用《教师教学用书》给教师导向, 教师才不会迷路。
应倡导社会形成传承中华文化的氛围, 各地教研部门应组织教师进行《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的培训, 解决教师教学的困惑, 为教师教学指引方向。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9篇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数学表达和交流。
2.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增强数学意识,初步体会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在数学中的应用。
3.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体会字母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今天我们要上一节与字母有关的数学课,生活中你见到过与字母有关的事物吗?
(出示下列图案。)
(音乐课本中“1=F”表示F大调F音唱“1”;扑克牌中的字母表示固定的数……)
字母的用处非常大,数学上我们经常用字母运算或表示数学规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字母在数学中的运用。
设计思路:出示图案,联系乐理知识,在于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生活经验与学习内容的和谐统一。
二、自主探索,领悟新知
活动(一):儿歌接龙,初次尝试用字母表示数。
1.由儿歌“1只青蛙1张嘴,2只青蛙2张嘴,3只青蛙3张嘴……”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
2.(师生)由慢到快儿歌接龙,引出“n只青蛙n张嘴”。
师:n是什么?它表示什么?
3.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思路:用字母表示数意味着将把学生从数的领域领入代数的世界,这将促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和数学观念、方法产生质的飞跃,同时用字母表示数又是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基础。因此,设计这样的活动,自然而然引出用字母表示数;通过活动,让学生初步感知字母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数,还可以表示任意数(甚至式)。下一个活动还将渗透字母也可以表示一个在一定范围内的数。
活动(二):推想(师生)年龄,体验字母的妙用。
1.猜年龄。
(1)让我猜猜你们今年有多大了?(大多数同学今年10岁。)
(2)那你们知道刘老师今年有多大吗?猜猜看。
(3)刘老师透露一点信息:刘老师比班上大多数同学大20岁。现在你知道老师有几岁了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2.推想师生年龄。
(1)想一想当你们1岁时,刘老师有几岁?怎样列式?
(2)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大家可以回到从前,也可以展望未来,推算当你几岁时,刘老师是多少岁。
(3)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4)用字母表示师生的年龄。
(5)讨论a和取值范围。
(6)如果用字母b表示老师的年龄,那么同学们的年龄可以怎样表示呢?你是怎么想的?与同桌说一说。
设计思路:这一教学环节设计从具体的算式抽象出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符号语言比文字语言更为简洁明了,体现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简洁性。通过积累、体验和认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能力。
活动(三):数数猜猜,发现规律。
出示三角形图。
(1)搭一个三角形,要用几根小棒?搭两个互不连接(下同)的三角形呢?
(2)如果也让你搭三角形,你准备搭几个?要用几根小棒?
(3)观察:搭了这么多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吗?
如果有足够的小棒,我们可以无限制地搭(三角形)下去吗?你能想个好方法,把我们搭三角形所需小棒数(3m根)简单地表示出来吗?
(4)我们知道m在这里表示三角形的个数,那么m可以表示几个这样的三角形?(m在这里表示除0外的任意自然数。)
(5)自学教材“小博士的话。”(字母表示数时的简写方法。)
设计思路:安排学生自学课本,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逐渐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
活动(四):小小“审判官”(判断下列各式的写法是否正确。)
a×4可写成a4( )(数与字母相乘时,数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5×6可写成56( )(数与数相乘时,乘号不能省略不写。)
b+2可写成2b( )(数与数相加时,加号不能省略不写。)
a×b=ab( )(字母与字母相乘时,乘号可以省略不写。)
1×d=d( )(1与任何数相乘得原数。)
三、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活动(一):续儿歌。
1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
……
( )只青蛙( )张嘴,
( )只眼睛( )条腿。
小组交流: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
师:26个英文字母都可以用来表示数,但由于英文字母“O”在书写形式上非常接近阿拉伯数字“0”,所以在用字母表示数时,通常不选择英文字母“O”。
活动(二):一段有趣的话。
小明和妈妈乘公交车去商场购物,车上原有30人,汽车靠站时,下去X人,又上来Y人;汽车继续行驶,小明和妈妈来到商场,一双袜子8元钱,妈妈买了a双,小明买了m米彩带,回家做手工时把它平均剪成6段。
小组讨论: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设计思路:设计有价值的讨论题,让学生有话想说,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空间中达到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巩固。
四、数学小知识介绍
1.在古代埃及《兰特纸草书》中用X代表数,这是目前已知的人类最古老的使用字母的记载。
2.介绍数学家——韦达。
同学们,用字母表示数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这个功绩要首推16世纪末的法国数学大师韦达。韦达是最早有意识地系统使用字母来表示数的法国数学家。他一生致力于对数学的研究,自从韦达系统使用字母表示数后,引出了大量的数学发现,解决了很多古代复杂的问题。在西方,他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这节课我们经过讨论,也发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概括性,但韦达比我们早发现了三四百年。
教学反思:
“用字母表示数”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5~86页的学习内容,它是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接触到的都是具体的数,而现在要学会用字母即抽象的符号来代表具体情境中的数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一次过渡,也是思维的一次飞跃。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本课内容较为抽象,教学有一定难度。本节课从设想到实践,有很多体会,而我感受最深的是有机整合学习材料,追求教学的实效性。“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入门内容。为教好这一内容,我认真学习了“课标”中关于这一部分的目标要求,并查阅了不同版本实验教材中这部分内容的编写。在充分比较的基础上,发现各版本实验教材与“老教材”都有很大的不同。“老教材”非常强调知识技能的目标,而各版本实验教材则是更加重视让学生经历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中编入的“青蛙儿歌”、“年龄问题”和“摆三角形”三个材料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反复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基于以上认识,我决定依据北师大版教材,选择这三个典型材料教学。但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对目标的整体把握,适当进行了扩充和调整。把教材上“推想淘气和妈妈年龄”的活动改为“推想同学和老师的年龄”,这样更贴近学生实际,更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合学习材料时,考虑的不是新、奇、异的素材,而是重视创设富有思考性的情境,有利于学生有效地经历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为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利用“青蛙儿歌”引出课题展开新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数,体会字母的作用;将教学重点放在“推想同学和老师的年龄”和“摆三角形”这两个环节,使学生自然地萌生出用字母表示数的需要,并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我把“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与略写”这项内容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在反馈检查时,学生对自学内容掌握得也很好。通过对学习材料的有机整合,明晰了课堂教学主线,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作者单位
昆明市西山区棕树营小学
拼音教学中如何区别易混字母 第10篇
一年级语文备课组:何春香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甚至可以说整个小学语文的难点。学生如果拼音关没过,上中学后还会栽到拼音手里。
一年级上学期拼音教学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认字母,拼读音节,看拼音独立识字。因而,教会学生如何辨别拼音字母中的易混字母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做好此工作,突破拼音教学难点,我们备课组采用了以下几个步骤及策略。首先,备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尊重学生的第一印象,新课教学时为孩子建立深刻的记忆。
结合往届一年级学生学习拼音的实践,制订出老师授课时特别需要留心的知识点,每当讲到这些知识点时,教师高度重视,确保师讲得到位、详尽,生听得明白,理解充分。力争让学生在第一次接触这个新事物时就烙下深刻、准确、清晰的印象。这是遵循了学生第一印象最宝贵的规律,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比如:老师们都知道学生在给汉字注音时错误最多的是“iu”,他们总爱写成“iou”。所以新课讲授时,我们就为孩子编了儿歌记忆“i、u并列就是iu,声调帽子标在后。”通过儿歌朗朗上口、易记易学的特点,学生很容易就记住这一难点了。
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步,尊重学生初次印象,建立深刻记忆。
其次,充分选用教材中的插图,最大限度发挥直观教学的优势,把抽象的音与具体可知可感的形结合起来,识记拼音字母。
例如,教学声母“b”时,教材插图就是一位小朋友在听广播,广播的天线竖在左边。这幅图又表音,又表形,通过师生的反复比对,共同观察,发现秘密。在这一看、一找、一总结中,字母“b”就与实物“广播”联系起来了。每当我说“竖起小天线”时,学生们都会跟我读“我是bbb”。
这样充分利用教材插图,直观性很强,符合教材编排意图,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及心理特点,孩子们易于理解、接受。
最后,通过丰富多彩的拼音游戏,巩固易混字的识记。(另一位老师详谈)具体操作方法。
一、备课时,师先将易混字母进行梳理、分类,明确教学方向。第一类:声母中形易混的共五组。
b-d
p-q m-n f-t q-ɡ
第二类:声母中音易混的共四组。
zh-z
ch-c
sh-s
n-l
第三类:韵母中的形易混的共五组。ui-iu
ei-ie
an-anɡ
en-enɡ in-inɡ 第四类:声母发音与整认音节发音相同的共七组。
zh-zhi ch-chi sh-shi
r-ri z-zi
c-ci
s-si 第五类:韵母与整认音节发音相同的共八组。
i-yi
u-yu
ü-yu
ie-ye
üe-yue
in-yin
un-yun
inɡ-yinɡ
二、区别方法
方法一:利用好插图,直观教学。(前面已详述)区别平翘舌声母的儿歌:“搬来小凳子,累得翘舌头”。方法二:编读儿歌区别。
编儿歌时,尽量将字母的形与音都编进去,力争让学生对毫无内在意义联系的音与形结合起来,易于记忆。
例如:区别m与n m:两个门洞m m m,闭上眼睛摸一摸。(mō)n:一扇小门n n n,进进出出去哪呢?(nē)
区别f与t f: 伞柄在上f f f,对面山上一尊佛。(fó)t: 伞柄在下t t t,能开能收真奇特。(tè)方法三:做肢体游戏,激发识字兴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用于拼音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枯燥的拼音知识,收效甚好。例如 区别b与d
游戏动作:又手捏成拳头,掌心向内,竖起大姆指。儿
歌:左手天线接广播,右手马蹄真跑得。区别p与q 游戏动作:左右手分别从左右两侧弯至头顶。儿
歌:右手摸头p p p,左手摸头q q q。区别m与n 游戏动作:
m 双手心朝下,除大姆指外的其余手指背靠背弯曲朝下,两个大姆指与靠拢弯曲朝下的手指构成m。
n 双手心朝下,除大姆指外的其余手指平行重叠,两个大姆指与平行重叠的手指构成n。
这些有趣的肢体游戏大部份都是学生自己摸索出来的,再全班讨论形成一致共识。孩子们能在玩中学习,兴趣大增,大大提高了识记的效率。
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反思 第11篇
一、声母表
b p mfd t n l
ㄅ玻 ㄆ坡 ㄇ摸 ㄈ佛 ㄉ得 ㄊ特 ㄋ讷 ㄌ勒
ɡ
ㄍ哥
zh k ㄎ科 ch h ㄏ喝 sh r j ㄐ基 z q ㄑ欺 c x ㄒ希s
ㄓ知 ㄔ蚩 ㄕ诗 ㄖ日 ㄗ资 ㄘ雌 ㄙ思
b [玻] p [坡] m [摸] f [佛]d [得] t [特] n [讷] l [勒] g [哥] k [科] h
[喝]j [基] q [欺]x [希] z [资] c[;雌] s [思] r [日] zh[知] ch [嗤] sh
[诗]y [医] w [巫]
二:韵母表
a[阿] an[安] ao[奥] ai[哀] ang[昂] o[喔] ong[翁] ou[欧] e[鹅] en[恩] er[儿] ei[唉] eng[摁] i[衣] ia[呀] iu[由] ie[耶] in[因] ing[英] u[乌] un[温] ua[蛙] uo[窝] ue[月] ui[威] ü[迂] iao[腰] ian[烟] iang[央] iong[用] uai[外] uan[弯] uang[往]
三:整体认读音节
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
yinyunyuanying
注意:(1)"知、蚩、诗、日、资、雌、思”等字的韵母用i。
汉语拼音字母表 第12篇
B PM F
DT NL 波玻摸佛得特讷勒
GKHJQXZH
CH 哥科喝基欺希知吃
SH RZ
C
S
Y
W 诗日资雌思衣屋
汉语拼音字母表
B PM F
D T N L
波玻摸佛得特讷勒
G K H J Q X ZH
CH 哥科喝基欺希知吃
SH RZ
C
S
Y
W 诗日资雌思衣屋
汉语拼音韵母表
A O E I U ÜAI EIUI
阿喔鹅衣于愚哀唉威
EN AO OUIU IEÜEERAN 奥欧优耶约儿安恩 因温昂摁英雍
IN UN ANGENGINGONG
汉语拼音韵母表
A O E I U ÜAI EIUI 阿喔鹅衣于愚哀唉威
AO OUIU IEÜEERAN EN 奥欧优耶约儿安恩
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反思 第13篇
一、由追求表面的繁荣, 到追求内在的真实
第一次备课, 我以数青蛙的儿歌导入新课, 课件生动形象, 妙趣横生。孩子们虽然兴趣很高, 但对于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却一知半解, 无法从内心真正地去接受用字母表示数, 因为他们没有一个内心的真实需要。
第二次备课时, 我在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 认真钻研教材, 能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教法。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 选用了教材中的用小棒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字母公式两个例题, 同时,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重新设计了猜年龄这一例题:
师:学习之前, 咱们先来聊一聊。
师: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
师:罗老师比这个同学大20岁, 罗老师今年多大了?
师根据学生回答, 进行板书 (10+20)
师:同学1岁的时候, 老师多少岁?怎样列式? (板书)
师:同学2岁时, 老师多少岁?怎样列式? (板书)
师:你能再接着往下提问吗?
生:
师板书:2+20、3+20、4+20
这样说下去, 麻不麻烦, 能不能用一个更简洁的算式来表示呢?
生:a+20。
师:你的想法很独特, 能说一说是怎么想的?追问:你用字母a表示什么?
师:我们再来仔细观察这个算式, 当a=1时, 它表示哪个算式?当a=2时呢?a=3、a=4呢?
那么a还可以表示哪些数呢?当a=5的时候, 老师的年龄是?如果用字母c来表示老师的年龄, 那这位同学的年龄可以怎么表示 (c-20) 问:20表示什么?c-20表示什么?除了字母c, 还可以用别的字母来表示吗?
师:看来不同的字母也可以用来表示同一个数。那么当c=40的时候, 孩子的年龄是?C=60的时候, 孩子的年龄又是多少?
在这个环节中, 从轻松的谈话中自然地过渡到本课的新知, 学生在不断提问的繁琐中, 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 从而内化出真实的需要, 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优势。虽然没有华丽的课件、妙趣横生的动画, 只是师生之间简单的、随性的聊天, 却还原了课堂的真实和内在的需要, 也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源于生活, 也应用于生活。
二、由追求练习的数量, 到追求训练的质量
第一次备课时, 我安排了大量的练习, 在没有考虑学生实际的前提下, 天真地以为这个知识对于四年级孩子来说很简单, 选择了大量的练习。但孩子在没有真正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时, 大部分学生能照葫芦画瓢做出来, 课对于一小部分后进生来说就显得格外困难了, 因而也就违背了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思想。
第二次备课时, 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 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数学学习中, 接触到的都是具体的数, 而现在要学会用字母即抽象的符号来代表具体情境中的数量,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来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这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一次过渡, 也是思维的一次飞跃。对四年级学生来说, 本课内容较为抽象, 教学有一定难度。所以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知识的渗透, 让孩子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以及我们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 用字母表示数的优势。我有针对性地把练习重组到每个相应例题的后面, 让学生有针对的去练习, 进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方便。我真切地感受到学生内心产生了真实的需要, 在练习中, 他们一下子就想到用字母来表示。因而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意义。尤其是我把数青蛙这首儿歌作为拓展练习出现时, 整个课堂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课件出示儿歌数青蛙) :
师:有一首儿歌, 同学们一定很熟悉, 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1只青蛙1张嘴, 2只眼睛4条腿;
2只青蛙2张嘴, 4只眼睛8条腿;
3只青蛙_张嘴, _只眼睛_条腿;
读到这里, 提问:3是怎么得到的?6呢?12呢?
师:怎么不往下读了?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师:你能为全世界的青蛙编一首儿歌吗?我们可以请谁来帮忙? (字母)
出示:____只青蛙, ____张嘴, ____只眼睛, ____条腿。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
a、b、c、d;a、a、c、d;a、a、2a、4a。
师:你更欣赏哪种表示方法?说说理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遍儿歌。
课堂上争执声不断, 孩子们谈论的热火朝天, 知识的重组, 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 而这时候孩子们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用字母表示数的真实意义。
三、由扶到放, 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在第二次备课中, 我把“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与略写”这项内容让学生自己看书学习, 在反馈检查时, 学生对自学内容掌握得也不错。有个别学生不能自觉使用含有字母的乘法简写形式。我以为:一要给足学生自学与交流的时间, 进行适时地小结, 增加简写的训练;二要理解学生, 包容学生。这种省略乘号的写法以前没有接触, 虽然通过“用字母表示数”的第一课时的学习, 知道如何简写, 明白这种写法的简洁, 但仍觉得不习惯, 因此不能自觉运用, 相信随着学习时间的推移, 学生会非常乐意选择简写, 也会熟练、自觉地进行表达和运算。另外在学生进行自学的时候, 我即时提出自学要求, 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警惕字母词侵蚀汉语 第14篇
字母词在汉语通用领域扩张,向社会发出了汉语英语可以混杂的错误信号。早在2010年,政府有关部门就明确规定:“在汉语出版物中,禁止出现随意夹带使用英文单词或字母缩写等外国语言文字。”可是,至今仍没有限制字母词的具体办法。
英语入侵汉语,危及汉字汉语的安全。近二三十年来,英语正在改变中国年轻人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改变他们对汉字汉语的感情。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基石,如果任由字母词扩张、泛滥,将危害汉语的纯洁性,冲击中国文化的基础。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字母词也出现全球化的趋势。我们不能把字母词拦在中华文化的大门之外,可是也不能任由字母词泛滥成灾。因此,应该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能不能仿效机动车的出行规定,让字母词的“出行”更规范?
语言文字的使用可分为三个领域。公民个人生活领域,类似“人行道”,字母词可以自由通行。专业领域,也就是专业人员和部分人群才经常使用的专业用语用词,比如X光、B超、A股、B股等。在专业领域内,有些字母词用汉语代替很不方便。专业字母词只在专业范围内、专业书报内交流使用,不需要大众都看得懂,又因为它不进入通用领域,对汉字汉语的影响甚微。因此,专业领域类好似“慢车道”,少量字母词可以通行。
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就像“快车道”,字母词应该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字母词是外语,外语显然不符合我国通用语言的规范和标准。
现在,有些人主张取消通用领域对字母词的限制,理由有两条:一是“吸收外来语丰富汉语”,二是字母词比汉语简单好用。其实,没有人反对吸收外来语,只是要求翻译成汉语再吸收。我们完全可以找到对应的中文简称代替字母词,同样简单好用。现在通用领域正在使用的字母词,有一些的确没有相应的汉语简称代替。这就需要政府语言文字主管部门组织权威的翻译委员会定期翻译公布,比如:“CPI”用“消指”代替,“PM2.5”用“微尘2.5”代替,等等。
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是给最广大的人民看的,可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人不懂英语,更不明白这些字母词的含义。通用领域限制字母词,不仅是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尊重,也是对不懂外语者的理解和尊重。
汉语拼音字母表读法 第15篇
d 得 t 特 n 讷 l 勒
g 哥 k 科 h 喝 j 鸡
q 气 x 西 zh 知 ch 吃
sh 狮 r 日 z 字 c 刺
s 丝 y 医 W 屋
2、韵母表(24个)
单韵母(6个):
ɑ 啊 o 喔 e 鹅 i 衣
u 乌 ü 迂
复韵母(8个):
ai 爱 ei 欸 ui 威 ao 熬
ou 欧 iu 优 ie 耶 üe 约
特殊元音韵母(1个):
er 儿
前鼻韵母(5个):
an 安 en 恩 in 因 un 温
ün 晕
后鼻韵母(4个):
ang 昂 eng 亨 ing 英 ong 轰
3、整体认读音节(16个)
zhi(织) chi(吃) shi(狮) ri(日) zi(字) ci(刺) si(丝) yi(衣) wu(乌) yu(鱼) ye(爷) yue(月) yuan(圆) yin(因) yun(云) ying(鹰)
其中汉语拼音的声调标注规律:
a o e i u ü 标调按顺序,i、u并排标后头’,小ü 碰到j q x y 就脱帽(去掉点)。
a母出现不放过, (即韵母中凡是有a的,标在a上。如lao,标在a上)
汉语拼音字母表描红 第16篇
汉语拼音学习系列之字母表描红
声母表(共23个声母)
韵母表(共24个韵母)
整体认读音节(共16个)
各个字母的描红
汉语拼音字母表怎么唱 第17篇
2、呼读音。普通话里的声母大部分是清辅音,单单是气流通过阻碍时造成的声音;少量声母是浊辅音,但发音也不响亮。为了便于教学,在每个声母的本音后面配上不同的元音,构成所谓“呼读音”。
A b c d e f g
(a) (bo) (ci) (de) (e) (fo) (ge)
h i j k l m n
(he) (i) (ji) (ke) (le) (mo) (ne)
O p q r s t
(o) (po) (qi) (ri) (si) (te)
U v w x y z
(u) (v) (wu) (xi) (yi) (zi)
3、名称音。汉语拼音方案中给每个字母人为规定的读音,即称名称音。
A bê cê dê,e êf gê;
ha i jie kê,êl êm nê;
o pê qiu, ar ês tê;
u vê wa, xi ya zê。
教学中,部份老师害怕孩子被搅糊涂,会采用上面的所提到的呼读音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其和汉语拼音声母、单韵母的读音保持一致;当然也有部份老师为了方便,干脆让孩子用英文字母音背诵(这也是家长们疑惑产生的原因:为何同样的汉语拼音字母表却有不同的读法?)这两种方法我是不赞同的。我个人更提倡用名称音读字母表。理由是:
(1)名称是《方案》规定的法定读法,这样要求便于全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2)按名称音读字母合乎国际惯例。(方案)使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使用拉丁字母的国家都有本国家字母的名称音,没有哪个国家是借用的。
(3)按名称读字母表和谐动听,容易记忆,因为字母表共有四行。行末押ê韵(微笑音,嘴角咧开)发音清楚响亮,读起来比较顺口。名称音用汉语拼音字母标下来是这样的:
a bê cê dê, e êf gê ;
ha i jie kê êl êm nê ;
o pê qiu, ar ês tê;
u vê wa xi ya zê 。
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反思 第18篇
在香港, 学生在幼儿园就开始学英语字母, 后来学习汉语拼音就容易了。笔者 (《中学生学习两种普通话音标的比较研究》, 《中华心理学刊》1983年第2期) 曾在香港的中学进行过教学实验, 让两班学生分别学习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 比较汉语拼音与注音符号的学习效率。实验结果发现, 汉语拼音明显比注音符号更为优胜, 在统计上有显著差异。先学英语后学汉语拼音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的帮助 (正迁移) 远远大于阻力 (负迁移) 。王理嘉 (《汉语拼音方案与世界汉语教学》, 《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第2期) 也指出, 英语字母影响外国学生对汉语拼音的学习。
二、汉语拼音字母名称的语感研究
由于香港学生在学习汉语拼音时已知这26个拉丁字母的英语名称, 多数教师都不教学生这些字母的汉语拼音名称。如果向香港学生教授汉语拼音字母名称, 他们的语感接受不接受汉语拼音的字母名称?一些汉语拼音字母的名称比较接近英语字母, 是不是比较为这些学生所接受?笔者为此应用结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探讨汉语拼音字母名称的接受程度。本研究假设:与英语名称接近的汉语拼音字母名称的接受程度比较高。
问卷发给学习普通话科的香港大学生, 共收回231份问卷。结果是: (一) 接受率最高的是字母读音源于英语的一类, 即F、L、M、R与S, 接受率在65.99%~80.95%之间。这个结果验证了上述假设。 (二) 接受率居于其次者为韵母字母类, 即A、E、I、O与U, 接受率在55.78%~75.51%之间。 (三) 接受率居于其三者为字母名称属普通话音节的一类, 即H、J、Q、W、X与Y, 接受率在38.78%~49.66%之间。 (四) 接受率最低的一类是带ê韵的字母名称, 即B、C、D、G、K、N、P、T、V与Z, 接受率在14.97%~44.22%之间。对这四类字母名称的接受程度进行方差分析 (ANOVA) 。统计分析结果是, 在0.001水平上, 四类字母名称之间, 彼此有显著差异 (F=51.17, p<0.001) 。
《汉语字母》学习工具制作综述 第19篇
将课本知识采用计算机游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他们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这是多媒体教育的一种新形式,也是我近几年来一直探索的方向。在此次的作品创作中,我打破了游戏元素设计的一般方法,制作了《汉语字母》学习工具并获得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汉语字母》学习工具采用AS2.0编程技术并结合Flash的动画功能,根据学生学习汉语字母的认知规律,分别设计了三种完全不同的学习形式,以满足学生在相应学习阶段的需要。本作品不仅做到了功能强大、画面优美,更让人感觉耳目一新、爱不释手,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游戏,在游戏中学习的目的。
制作背景
汉语字母是打开语文世界的一把钥匙。但对于刚接触汉语字母的学生来说,却是一道较高的门槛。在学校,我经常看到教师让学生排着队,一个一个在他们面前读字母、声调。当我看见学生那吃力的样子,教师那无奈的表情时,便有了制作一款数字化学习工具、辅助学生学习汉语字母的冲动。这样的学习工具应具备学生可以和计算机进行互动的功能,因为学生在互动体验的过程中,能有效提高学习汉语字母的积极性。
2015年1月,《汉语字母》学习工具终于初具雏形。在收集到我校部分教师的建议和学生的使用情况的反馈后,该作品经过几次较大的修正,终于有了较强的教育性和趣味性。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1.片头
我在学习工具的初始界面上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片头动画(如图1),点击“开始”按钮,跳过片头可直接进入主界面。
2.主界面
在主界面里,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参照人教版一年级语文教科书的要求,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三种完全不同风格的练习模式(如图2)。另外,为了激发学生通过本学习工具学习汉语字母的积极性,我利用学生好胜的心理,通过设置程序可以自动地将学生的练习情况转换成有形的数据加以保存。
(1)“我的收获”
点击“我的收获”按钮,会有一棵很漂亮的树呈现在学生面前,可惜的是树上一个果实也没有。学生通过使用学习工具的每个部分后,可以让这棵树在相应的位置上结出一个果实(如下页图3)。
(2)“星星亮了”
学生点击“星星亮了”并选择“声母”,点击第一把锁即可进行练习(如图4)。
这时学生要根据系统随机朗读的字母发音,在规定的时间内,点击屏幕中相应的字母。屏幕上方左边红色的长条,是统计使用者已做对题的进度。当此红色的长条走到右边时,学生闯关成功,练习结束。屏幕上方中间蓝色的长条,是统计学生单题所用的时间,当此蓝色的长条走到最左边时,学生都还没有作出正确判断。学习工具将自动认为学生不会解答。这时屏幕上方最右边代表生命值的黄色五角星将自动减少一个。另外如果学生答错了,代表生命值的黄色五角星也将会自动减少一个。当黄色五角星一个也没有了的时候,就预示着学生本次闯关失败,练习也会结束(如图5)。
如果学生挑战成功,学习工具会根据答题情况,分别给一颗星、二颗星、三颗星的奖励,这也是这个练习环节为什么叫“星星亮了”的原因(如图6)。
(3)“火车开啦”
点击“火车开啦”选中“声母”,就会有一列13节车厢的火车,逐渐出现在屏幕中,学生要迅速将车厢上是声母的五角星,用鼠标拖动的方式,放进屏幕中央的桶中,如果学生所拖动的是声母,那么桶将会变大一点(如图7)。
当桶占据大半个屏幕时,学生闯关成功,练习结束(如图8)。
如果学生所拖动的不是声母,五角星会自动弹回车厢。屏幕右上方表示生命值的红色桶会自动减少一个。另外,如果放有声母的五角星没有被学生用鼠标拖动的方式放进桶中,而是被火车带走,那么表示生命值的红色桶也会自动减少一个。当火车走过一个轮回后,红色桶会自动增加一个。当红色桶一个也没有了的时候,意味着学生此次闯关失败,练习结束。
(4)“果子熟了”
点击“果子熟了”选中“分字母”。进入游戏后,屏幕中会出现一棵果树,这棵果树会依次结出一个带有字母的果实。这时学生要根据果实上的字母,用鼠标拖动的方式,将果实放进相应的篮子里(如图9)。
如果学生放对了,屏幕右上角的果实会变大。当屏幕右上角的果实占据屏幕大约五分之二左右时,学生闯关成功,练习结束(如图10、图11)。
反之,如果放错了,屏幕右上角的果实会变小。当这个果实大约只有初始状态的四分之一大小时,学生闯关失败,练习结束。
注:在“我的收获”里,学习工具会根据学生得星的多少,自动结出一个相应大小的果实。得星越多,果实越大。学生在完成“火车开啦”“果子熟了”中的相应练习后,学习工具也会自动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结出一个相应大小的果实(如图12)。
另外,由于本作品所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学生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有的练习。所以本作品还特意设计了各种数据的保存功能。例如,在“星星亮了”模式下,学习工具会自动将学生在各部分取得的星星数量保存到计算机里。在“火车开啦”和“果子熟了”这两个游戏中,学生可以随时点击“退出”按钮,这时在弹出的选项中,学生可以很方便地保存游戏进度(如图13)。
艺术设计
本学习工具的学习内容虽然分别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但我设计了贯穿于整个学习工具的一个可爱的卡通人物,以指导识字不多的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学习工具。这样不仅统一了学习工具的整体风格,还增强了学习工具的亲和力。在“我的收获”里,集中用是否在树枝上结果实的方式,来显示学生是否进行了相应的学习;用果实的大小来显示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这就把学习工具所设置的三种学习形式的结果完全融为一体。
关键技术处理
本学习工具的技术难点主要是程序设计,其中最难的程序当属“火车开了”这部分的代码。为实现理想的效果,我从以下4个步骤进行了设计。
第一步:把每个五星都设置成影片剪辑元件。这个影片剪辑元件里面共有63帧,分别存放b、p、m、f等声母,a、o、e等韵母和ai、ei、ui等整体认读音节。在程序中,利用random()语句随机产1至63之间的自然数,接用gotoAndStop()语句让这个影片剪辑元件转到相应的帧上。这样便实现了五星随机出现不同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的效果(如图14)。
第二步:把每一个五星分别利用on的release、press、rollOut、dragOut这4种事件,主要通过 startDrag()和stopDrag()语句,来设置各个五星在不同情况下是否能被鼠标拖动(如图15)。
第三步:将火车设置成影片剪辑元件,然后利用onClipEvent的load事件,存储火车的_x、_y坐标以及每个五星的_x、_y坐标,从而计算出火车与每个五星的相对坐标值并加以保存。当学生学习时,用鼠标拖动五星。如果答错,就载入这个相对坐标值,通过一定的程序设计,就可以让五星回到自己的初始位置(如图16)。
同时还要设置火车影片剪辑元件的enterFrame事件,通过让火车以及每个五星的_x不断减少的方法,让火车以及每个五星以一定的速度从屏幕的右边不断向左边运动(如下页图17)。
第四步:创建一个透明的影片剪辑元件,将它放置在桶口,利用onClipEvent的enterFrame事件,并通过hitTest()语句不断检测,这个元件是否与五星发生了碰撞事件。在碰撞事件发生的前提下,看这个五星随机出现的字母是否满足程序设置的条件。如果满足,则通过设置五星元件的_visible参数为falser的方式,让五星自动消失。如果不满足,则让五星回到相对于火车的初始位置(如下页图18)。
通过以上4个步骤的程序设计,我成功地实现了“火车开了”这部分的练习效果。
评价与反思
《汉语字母》学习工具在如何实现与计算机互动体验的形式上,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从师生的反馈情况来看,它能够很好地辅助学生对汉语字母进行学习。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学生与计算机互动体验的形式还不够丰富。
幕前幕后
在2009年,我第一次参加NOC活动的课件比赛。我的作品《快乐学口诀》,荣获第七届全国NOC活动课件赛项的一等奖。在那次比赛中,通过观摩其他选手的作品,我受益匪浅。高兴之余,在内心深处我仍有一点点失落,那就是没有能拿到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随后几年,我又制作了《小学生加减乘除练习学习工具》《小学生学习游戏系统》和《快乐学单词》三个作品,但都只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为什么总是与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失之交臂,我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在赛场上,我观看其他获奖选手的优秀作品,赛后看组委会刊发的NOC活动获奖作品集。同时也反思自己的作品:究竟要朝什么方向制作,才能更好地辅助教学,得到师生的认同,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同?
2013年,在徐州举行的NOC活动的决赛现场,我才恍然大悟:以前我的作品虽然得到了评委的好评,但作品创新不足。
不错!就是“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创新”二字。以前我的作品,只是简单地将别人已做过的作品作为参考,把相关的功能做得更强大一些,或把画面做得更漂亮一点。这样的作品设计,不能算是“创新”,只能算是“更新”。因此,我向评委老师呈现的,只是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数字化学习工具要拔得头筹,不只是简单地看谁的作品技术性强、功能多,而更多的是看谁的作品创新点多。这也是一些教师即使用PowerPoint这样的软件做课件,也能胜出的原因。
我现在对“创新”的理解是:在作品设计中,不仅要以能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为前提,还要注重在设计理念上,做别人没有做过,甚至想都没有想到过的设计,只有这样,作品才具有“创新性”。所以,在设计2015年的作品前,我头脑中想得最多的问题,便是怎样创新。
于是,便有了在“星星亮了”这一学习环节中,我用得星的多少来表示学生掌握的好坏;在“火车开啦”这一学习环节中,我用桶的大小来表示学习完成的进度;特别是在“我的收获”里,我用树结果实的多少以及果实的大小的方式来统计学生学习的进度和熟练程度等。
可惜的是,在这次比赛中,我没能与评委老师做面对面交流,所以至今还不知道我的这一理解是否正确。
评委印象
《汉语字母》学习工具是由重庆市荣昌县盘龙镇中心小学的李勇老师,依据教育轻游戏的特点,利用Flash软件制作完成的一款寓教于乐的数字化学习工具。
汉语字母是打开语文世界的一把钥匙。但对于刚接触汉语字母的孩子们来说,却是一道较高的门槛,那么如何教学生完成正确认知和熟练掌握汉语字母呢?《汉语字母》学习工具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学习汉语字母的方式,即通过计算机游戏和梯度性教学,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总体来说,该学习工具在内容安排、界面设计以及技术实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可借鉴性。
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知识内容的梯度性,通过三个游戏实现了拼音认知、拼音理解和拼音辨识等三个阶段的学习。在拼音认知阶段,主要采用“星星亮了”的游戏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打开智慧锁的方式认读声母和韵母,并用得星的多少来表示孩子们的知识掌握程度;在拼音理解阶段,采用“火车开啦”的游戏学习方式,小火车载运声母和韵母,小朋友利用鼠标拖动的方式,来辨识声母和韵母,小朋友在系统提示和交互中学习知识,并用桶的大小来表示孩子们学习完成的进度,达到了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的目的;在拼音辨识阶段,采用“果子熟了”的游戏学习方式,让学生认读和摘取树上的声母或者韵母果子,并用树上果实的多少以及果实的大小来分别统计他们学习的进度和熟练程度。
该学习工具界面用可爱的卡通人物指导识字不多的孩子如何正确使用本软件,并在“星星亮了”“火车开了”和“果子熟了”三个场景中采用了活泼可爱、适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颜色和游戏道具来吸引他们参与,利用游戏中的时间线、果实获得多少和大小等规则强化学生不断地完成任务。
《汉语字母》学习工具采用了Flash的AS2.0编程技术,大量使用剪辑元件、random()语句、onClipEvent、startDrag()和stopDrag()等鼠标事件对程序中的各种功能进行设计。
总体来说,《汉语字母》学习工具在内容安排、游戏布局和技术实现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开发此类学习工具对设计者要求很高,花费时间很长,且需要多人通力合作才可能完成,为此教师们在开发前一定要做好设计和预算,并明确其使用的效果。另外,该作品在各阶段的设计中,对学生能力水平的区分度评价或者说在内容安排上还需要多加推敲和设计。
汉语拼音字母表教学反思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