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五市游记之美食篇
华东五市游记之美食篇(精选4篇)
华东五市游记之美食篇 第1篇
华东五市游记之景点购物篇(茶不要买,有朋友卖茶的)
1上海美食
上海是个海纳百川的城市,中国几乎所有的菜系(京菜、川菜、粤菜、湘菜、扬州菜、潮州菜、安徽菜、素食菜等)都汇聚在这里,世界各地的佳肴(意大利菜、俄罗斯菜、法国菜、越南菜、韩国料理、日本料理等)也都能在上海觅到踪迹,融会中西精华而又别具韵味的本帮菜更是不可不尝。本帮菜又称海派菜、上海菜,以烹调鲜活著称,特别是鱼虾,非鲜不取,非活不用,有浓油赤酱、色泽鲜亮、注重原味的特色。响油鳝糊、八宝辣酱就是典型的本帮菜。上海本地的各类风味快餐花费不高却能大快朵颐。如果对美食有浓厚兴趣,不妨去藏在市区各个角落的美食街转转,一定不会失望的。
2南京美食
南京菜一向称为京苏大菜,厨师则自称“京苏帮”。南京的制鸭技术久负盛名,早在1400多年前的南朝时期就有记载。南京的鸭肴是闻名全国的,除金陵烤鸭外,板鸭、盐水鸭、烧鸭、金陵酱鸭、香酥鸭、八宝珍珠鸭、咸鸭肫等也各具特色。美食街:夫子庙的大石坝街和湖南路的狮子桥为著名的美食街,有很多特色小吃,如回味鸭血粉丝、狮王府狮子头、尹氏鸡汁汤包、莲湖糕团店、“忘不了” 酸菜魚、绿柳居等。此外,散布在新街口和南大附近的众多美食店也为不少网友口碑推荐。“秦淮八绝”,指南京八家小吃馆的十六道名点: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永和园的蟹壳黄烧饼、开洋干丝; 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六凤居的葱油饼、豆腐脑儿; 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鸡丝面;蒋有记的牛肉锅贴、牛肉汤;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莲湖糕团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夹心小元宵。
3无锡美食
无锡饮食属“四大菜系八大帮”的苏菜系苏锡帮,口味偏甜。著名小吃有王兴记的蟹粉小笼和馄饨、三凤桥酱排骨、清水油面筋等。无锡水产丰富,太湖“三白”:银鱼、白虾、白鱼为水中上品,白缌鱼骨少、无泥土味、入口细腻滑爽;秋季湖蟹,体壮黄肥,包你馋得合不拢嘴。市内主要美食街有:崇安寺二楼皇亭美食城;南禅寺商城及美食街;中山路美食购物一条街。
4杭州美食
时下,杭州菜以其质优价廉风靡江南。杭州菜属中国八大菜系之浙菜,“清爽别致”是杭州菜的最大特色。选料时鲜,制作精细,品种繁多,注重营养,讲求鲜咸合一,清淡鲜嫩。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盛赞“天下酒宴之盛,未有如杭城也”,且有“闻香下马”的典故。杭州天香楼的东坡肉、楼外楼的西湖醋鱼名扬中外。风味小吃品种极多,吴山酥油饼、金华醺饼、杭州奎元馆的虾爆鳝面,知味观的幸福双点心、湖州丁莲芳千张包子等都家喻户晓。
5苏州美食苏州的主要美食街有观前街地区的太监弄、碧凤坊;盘门地区的十全街、凤凰街;以及两区之间的学士街、干将路和石路金门商市美食街等。这些传统美食街上集聚了众多传统小吃店和百年老店,陆长兴、黄天源、采芝斋、绿杨馄饨、松鹤楼、朱鸿兴等闻名遐迩的名店都可以在这里不期而遇,而邂逅一场美食盛宴。此外还有日本料理一条街——新区商业街、欧美风情美食街——工业园区馨都广场等,这些异地美食都在老城区以外繁华地区兴起,与苏式美食一起,大饱美食家的口福。
华东五市游记之美食篇 第2篇
机会终于来了!4月初,公司组织我们员工分四批外出旅游,目的地正是华东五市。带着满心的期待与欢喜,我们踏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
我们首先来到了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城史,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的南京,游览了秦淮河,秦淮河的水既是动的,也是静的,一波一波的荡漾着,将两岸的老房子及灯影及游船一一柔化成抽象的波影,恬静且委婉。接着游览了夫子庙,这里的特色小吃和古董玉器都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游览华东五市肯定不能错过杭州西湖,小时候看《新白娘子传奇》,便早已对西湖充满了向往,我们泛舟西湖上,静静的观赏着西湖并听着导游的介绍,白居易的白堤,苏轼的苏堤,康熙帝观鱼的花港,毛主席住过的别墅,长长短短的景色,仿佛掉进了时光的隧道里。
接着我们游览了我国佛教四大圣地之一的灵山,其名寺“符觉寺”是由唐朝玄奘法师所名,自古为佛教名寺,解放后,人们又在灵山之上修建大佛,构成我国佛教上所谓的“五方五佛”之相。由于佛像依山而建非常高大,所以从远处看若隐若现,别具威严。佛像前有九龙灌浴的表演,展示的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之时的故事。参天大佛,背靠灵山,面朝太湖,面容慈祥,祈盼众生,万世平安!灵山的梵宫内极尽奢华,明显是今人所造之物,虽然是为了向人展示和弘扬佛教,但却与我佛教思想背道而驰。
华东五市游游记 第3篇
蚂蚁个性开朗活泼、豪爽健谈,却又循规蹈矩、精益求精;爱逞王者之风、率性执著,却又温良恭俭、敏锐冷静;偶吹嘘炫耀、争强好胜,却颇懂礼教、待人诚挚;善憧憬未来,幻想美事,又正视现实,吃苦耐劳;擅钻研学习,却厌恶考试;爱观察积累,却贪玩不羁。从不挑肥拣瘦,却颇懂养生之道;欣赏时尚靓丽、前卫新潮,却着装朴素、淡雅得体;勤于一丝不苟地工作,甘于待人如己得诚挚;富于畅快无忧地玩耍,惯于闲暇静默地享受;敏于观察事物,触景生情,抒发感慨,挥毫笔墨,感悟生活。
从小不喜被束缚,总想走出教室,开怀容纳天地;总想绽放青春活泼,迎接窗外世界;总想在别人刻苦勤奋的时候偷偷地出去踏青;长大之后,依然崇尚自由,不忘户外散心,喜欢旅游时的那份休闲愉悦,喜欢旅游时的那种天高云淡,喜欢旅游时的那些名山大川,喜欢涓流细水,喜欢亭台楼阁,喜欢庙观古塔,喜欢以探索、睿智、开放、分享的旅行态度去感受风土人情,秀美风光,修身养性,锻炼身体,待游程结束之后将自己在旅游途中的所见所闻,写成游记进行记录,总觉得这样的旅游才更显得有意义,在若干年后偶尔翻开,细细品味,那种感觉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因为那是永远的精神财富。或许作者是一个独特的人,所关注的不是单纯的行程,而是审美的过程;不是行程安排的完满,而是思想片断的闪光。
春风又绿江南岸,正是旅游好时机。近日,有幸和同事们一起去华东五市考察,很欣慰,也给紧张的工作带来了一丝放松。本着 “放松心情,丰富知识”的心理,去华东五市的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游览了一回,除了领略异地的新风光、新生活,也收获了平素不易得到的知识与快乐。华东五市地处东南沿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跨一市(上海市)两省(江苏省、浙江省),是中国经济最发达、最具活力的地区,也是旅游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旅游资源可谓异彩纷呈,既有得天独厚的风光,又有丰富的人文景观,既有都市风情,又有田园野趣。有人道:“入境广州观车头,飞抵桂林观山头,转至西安看坟头,游览北京观墙头,飞往天津观码头,远足青海观源头,参拜西藏观佛头,故都南京观石头,醉游上海观人头,莫忘杭州观丫头。”江南如画,自己也在画中驻足了几时,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人生如歌,岁月如诗,年轮如画,情怀如韵。年轻人生活阅历浅显,知识储备不足,一切有待进一步提升。俗话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有道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旅游与求知,体验与感悟,这才是旅游的真
谛!旅游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念。旅游是春天的踏青,是夏天的避暑,是秋天的丰收,是冬天的休闲,它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怡神益智的精神享受。或许旅游除了吃、住、行、游、购、娱,还需要求新、求知、求乐。旅游给大家带来很多见识,增进各地了解,丰富人文知识。自然风光显示的是山川神韵,是自然的外在美,而历史古迹、都市新貌则既展示物体的外形之美,又蕴含着人文的精神之美。
华东五市游之感想 第4篇
旅游回来已经快两周了,旅游时的好心情还一直伴随着我,心里的感触也颇多……
生活在北方的我一直对南方的美景非常向往,也想感受一下南方人的生活。今年八月我的公司帮我实现了这一梦想,公司选择我向往已久的华东五市:南京、苏州、无锡、杭州、上海。
华东地区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江南鱼米之乡,山清水秀、历史底蕴丰厚、名人聚居之地。2011年8月5日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去往上海的飞机,开始了我们的华东五市游……
旅游的第一站便是南京,一到南京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太绿了,不禁让人感叹南京绿化程度。道路两旁没有树皮的法国梧桐太美了,人们称之为“脱衣女郎”。在南京我们主要参观了中山陵。中山陵气魄宏大、台阶独特,我们怀着敬仰的心情登上了顶端领略孙中山先生的豪情壮志、忧国忧民……
旅游的第二站是苏州,很早就听说苏州园林甲天下,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苏州我们主要游玩的是苏州定园,相传定园是明代开国重臣刘伯温的私宅,我们参观了刘伯温墓,定园内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一幅天然水墨画随即映入眼帘。
旅游的第三站是无锡,无锡位于太湖边,人常说太湖美,美在太湖水,走近太湖我不禁被它的壮阔所感叹。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是三国影视城,经典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多场重头戏都在无锡三国影视城拍摄完成。
旅游第四站杭州,杭州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城市,特别是杭州西湖古今闻名,美丽的爱情传奇故事《白蛇传》就是发生在西湖。我的杭州之行也重点游览了西湖,坐船游览了许仙与白娘子相会的断桥、白娘子被压的雷峰塔、一元纸币上的图案三潭印月……一路上美丽的风景尽收眼底。
旅游之行的最后一站上海,不夜城——上海是中国最大、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也是中国目前最有国际大都市气质的一座现代城市。一到上海,就感受到了它的繁华与大气。去年夏天的上海世博会吸引数亿海内外游客,今年我们有幸参观中国馆,真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馆里的八分钟短片非常震撼,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辉煌发展历程;馆内的清明上河图更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禁感叹科学技术的力量与神奇;晚上游览了上海外滩,在商业步行街感受到了上海的繁华生活,在黄埔江畔领略了上海的金融贸易中心、东方明珠电视塔;座渡轮感受上海人的交通条件。
华东五市游记之美食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