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精选6篇)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第1篇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评析
—谈低年级教学中的个性化朗读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因为朗读既可以规范学生的口语,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
《荷叶圆圆》是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散文诗,语句优美、轻快活泼的,很适合朗读。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朗读的训练。从层次上,让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读;从形式上,为了让学生喜欢读,读出趣味,先安排了个别朗读、同桌互读、小组读、表演式朗读、全班齐读、师生交替读等,老师作了指导和示范。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
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一:读悟结合,相互促进
师:在朗读中,我们已经发现原来荷叶中藏着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呢!(出示四幅图。)多有意思啊!那么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都把荷叶当作什么呢?快到课文里找找吧.(请同桌一起再把课文读一读。)
生:四个调皮的小伙伴分别把荷叶当作了摇篮、停机坪、歌台、凉伞。
师:那么,它们是怎样在荷叶上玩的?
生:读出课文四句话
师:再指名用完整的话回答,做动作,贴卡片。
随堂点评: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此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片段二:
1、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并配上音乐:看来,小朋友读得很不错,现在老师也想读读课文,好吗?要想赛过老师,你们的眼睛可要看好每一幅图,注意老师的手势,看谁接得好!
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小水珠在圆圆的荷叶上滚来滚去,小水珠说:……
荷叶圆圆的,平平的,就像飞机场,小蜻蜓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圆圆的歌台,小青蛙在荷叶上兴高采烈地跳来跳去,小青蛙说:……
荷叶圆圆的,就像一把撑开的凉伞,为小鱼儿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小鱼儿说:……
2、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
生回答 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
谁喜欢小水珠?指名戴上,现在你戴上小水珠的头饰就变成谁了?想想,小水珠的声音、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生走上台:你把荷叶当作摇篮玩得开心吗?现在就请你表演,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表演,生评价。
谁喜欢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鱼儿?指名3个同时上台,戴上头饰,你们在荷叶上玩得开心吗?那你们也要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现在你们想一想,该怎样出场,怎么读,怎么做动作。分别表演,师生合作相互评议。
其他小朋友想来表演吗?现在老师请刚才四位同学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朗读,表演。一会我们进行比赛,看谁最会表演。
学生分组练习。分组上台表演。随堂点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通过以上多样化的朗读训练,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点燃了学生想象的火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已是水到渠成。这样不仅能唤起学生全部的热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而且能使学生身心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情感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教师的领读,也能给学生建立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教学片段三:
3、引导学生看画面,培养背诵能力。
随堂点评:
把课文读出了味道,才能体会到文字的美。其实,一段优美的文章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表演的时候,孩子们已经不知不觉地把课文背下来啦!
师:接下来,老师想请同学们合上书来给这些优美的画面配配音,你们想试试吗?(配乐全班背诵课文)随堂点评:
在进行多样化的朗读基础上,学生已初步尝到朗读的滋味与乐趣,也懂得了如何“美读”课文的内容,指导有感情朗读,直至背诵,也显得自如多了。在教《荷叶圆圆》课文最后一个环节“感情朗读,指导背诵”时,该教师没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接朗诵,而是运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背。音乐能使人在浓郁的气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针对小学语文不同类型的课文,常常选择与课文内容的感情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伴读,使学生的情感引起强烈的共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教师在课堂上指着板书问学生喜欢哪个“朋友”时,孩子们自然把自己喜欢的“朋友”复述出来或表演读出来,学生基本上能把握课文的感情,特别是对精彩的片段更是感悟深刻,获得各自独特的感受。通过这种演示法,便于学生记忆,容易背诵,而且记得快,记得牢。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最大的亮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朗读,通过读让孩子们在读中感悟,生动直观的课件演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角色,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很值得借鉴的!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第2篇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篇1
《语文课程标准》就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的落实,提出了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达成这三维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呢?在《荷叶圆圆》这课中,我找到了其中一个策略,即:对话。
1、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首先要唤起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感受语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走进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让阅读教学成为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2、演演读读,加强朗读感悟,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教学这课时,我将这课以和老师一样到大荷叶上来表演呈现在学生面前,为了演好,学生主动地投入朗读。在表演中,共同活动,一起谈感受,一起互相倾听心声……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田。
3、丰富想像,培养创新能力,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篇2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发菜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创新能力。在本课设计中,设计的拓展练习:小鸟和小乌龟会对荷叶说什么?还有哪些小伙伴来,他们会说什么?你们会说什么?使学生积极思维,展开了想像的翅膀,与文本进行了深层次的对话。
我想,阅读教学中要实现对话,就要求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对话的氛围,让学生在一个充分开放和民主的空间中自由吐纳和涵泳,使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的奔涌。引导学生在领悟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多元性中,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作品。当然课堂中还存在不足,比如因为主要以表演的方式学习感悟,可能对有些不喜欢表演的而喜欢其他方式学习的同学来说,没发挥他们个人学习上的优势,而且难免会有单薄之感。还有,到台上表演的同学不够多,参与面上还有待加强。
——噢!躺在上面是多么舒服、多么快乐呀!——你们体会了小水珠的心情,咱们怎么样才能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呢?”像这些极富启发性的语言,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篇3
“圆圆的、绿绿的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本课语言生动优美,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这样的文本载体,将有利于我的教学梦想得以较完美的实现,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激趣,绽放快乐的火花。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幻想,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学习课文。首先采用多种策略创设不同的激趣情景,看画面、听音乐、做游戏、猜字谜、戴头饰、表演等多个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识字”与“读文”的学习,使学生融入课堂、融入文本。当看到屏幕上出现:圆圆的、绿绿的的荷叶、亮晶晶的小水珠、可爱的小青蛙——这些优美的图画,学生无不为之动情,无一不对课文产生想学、想看、乐学、爱学之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思想。
《荷叶圆圆》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第3篇
1. 复习巩固生字词。
2. 感知课文内容,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了解课文内容, 能感受到夏的美好。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 拉近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认知距离,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欲望。及时地捕捉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他们入情入境地进行阅读, 适当的积累语言。用教学生学习到学生自学的方式, 教会学生学习。
三、教学准备
课件、贴图。
四、教学过程
1. 激趣导入
师戴着花仙子的头饰说:你们好!我是花仙子。我给大家带来了很多很多美丽的花朵, 你们想得到它吗?只要大家上课专心听讲, 积极回答问题, 就能得到我篮子里美丽的花了。我们一起加油吧!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课荷叶圆圆。 (出示课件, 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运用奖品, 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2. 复习生字
我的家在“荷花池”, 那里很美很美, 下面就带同学们到我的家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荷花池) 咦?同学们, 这些荷叶上的生字你们会读吗?
3. 读文、感悟
(1) 看图感受第一段指名朗读第一段。
圆圆的绿绿的荷叶美吗?那我们全班一起美美的读一读第一段吧。
(2) 读课文第二段理解感悟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有很多朋友也闲不住了, 你们看谁来了?
老师想请一位喜欢小水珠的同学来读第一段, 看看小水珠都说了什么了?
指名学生读第二段。
(3) 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第三段
(贴小蜻蜓图)
大家读得真不错, 荷叶这么美, 荷塘这么好玩, 小蜻蜓也飞来了, 你们瞧。小朋友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读第三段吧。
(4) 学生自学四、五段
见到美景小青蛙和小鱼儿也赶来了。 (贴小青蛙和小鱼儿图) 下面老师想让同学们小组一起学习, 先看看我们小组学习的要求吧!
学生自学, 教师指导
【设计意图】情境中朗读体会, 感受自然的美好, 尽可能给学生直观的感受, 把学生领进一个触目可及的童话世界中, 丰富学生的心灵体验。
4. 拓展延伸
(出示课件) 圆圆的荷叶绿得可爱, 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开、来了欢乐。现在, 老师要带你们到另一个很美的地方?想去看看吗?看看还有谁把荷叶当作什么呢?看谁的想象力最丰富。
5. 课堂小结
圆圆的荷叶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 也给我们带来了笑声, 荷叶快乐吗?“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是自己最大的快乐”。希望我们能将这份开心与快乐带给每个人, 带到每个角落, 让我们的周围充满笑声。
《荷叶圆圆》教学片段及评析 第4篇
师:看你们读得那么认真,那么投入,我也想读,我就读一句话,听:“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我哪个词读得特别美?
生:绿绿的。
师:还有吗?
生:圆圆的。
师:我想问问你们,我这样的读法,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感受到荷叶非常圆。
师:哦,不是一般的圆。还有吗?
生:荷叶非常绿。
师:真好,我把这两个词写上。你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板书:圆圆的 绿绿的)
师:课文中像这样两个字叠在一起的词还有好几个,我把它们挑了出来,你会读吗?(屏显:亮晶晶 呱呱地 笑嘻嘻 一朵朵)(生读)
师:读得真棒!看“晶”和“嘻”是我们这课要学的认读字,谁有好办法记住它们?
生:“晶”是“品”字的三个口里分别加了三横。
师:加一加的方法,好!谁会记“嘻”字?
生:“口”加“喜”就是“嘻”。
师:你们的记字方法都很棒,我来帮大家记一个字,跟着我用小手一起来写一写。(板书:朵)“朵”字左面是一撇,右边要注意是横折弯不许带勾,下面是一个“木”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词!(生齐读)
【点评】高效的教学环节设计往往具有多重功能。在这一教学片段中,王老师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晶”“嘻”“朵”三个生字,但经过她的精心设计,这一过程起到了一箭多雕之效。她先由“圆圆的”“绿绿的”这两个叠词引出,带领学生感受叠词的音韵之美和情意之深,然后带出整篇课文中的叠词,让学生认识“这一类”词语,接着再指向生字的识记,最后把这些叠词送到句子中。字形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在识字过程中,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字形,进行记字方法的指导。如果能够从字理字源上引导学生识记,如“晶”,甲骨文由三个日(代表天体)会义,表示众多闪烁发光的星体;“朵”,下面是“木”(树),上面像花果之类,则学生对该字的理解和记忆会更加深刻,课堂也会飘溢出文化的气息。此外,“朵”上面部分“几”的书写变化最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主动学习的习惯。
【教学片段二】
师:我把这些词送进句子里,你还认识吗?(屏显: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生读)
师:读得真不错。小水珠为什么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呢?我们看图。(屏显动画)
生:因为它在睡觉。
师:你睡觉时眨眼睛吗?我睡觉时是这样的。(做闭上眼睛状)(生会意地笑)
生:因为它很高兴。
师:它躺在荷叶上,它把荷叶当作一个大大的摇篮。摇啊摇啊,躺在上面多舒服呀。我们高兴的时候,眼睛就会亮晶晶的。谁能高兴地读好这句话?(生读)
师:这时,小青蛙着急了,(播放青蛙叫声)它把着急放在这个句子里,谁来读?(屏显: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生读)
师:读得真好,现在你就是小青蛙,你来唱歌吧,蹲在荷叶上,唱——
生:呱——呱——
师:他这么唱,还有其他唱法吗?你来唱。
生:呱、呱!
师:好,大家都想唱,看我指挥,指到谁谁就唱,大点声。(生轮唱)
师:太有节奏了!换一种方式,男生唱完了,女生唱,行吗?(男生、女生轮唱)
师:一起来!(生齐唱)
师:还有大合唱,多么美妙的音乐啊!小青蛙在歌台上唱啊唱啊,心情多舒畅呀!你想不想像小青蛙一样高高兴兴地放开你的喉咙?那就大声地读这个句子。男女生比赛,女生先来。(女生齐读、男生齐读、全班齐读)
师:哎呀,我们光着急听小青蛙唱歌了,其实小蜻蜓早在停机坪上呆着了。(屏显: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它把大荷叶当作了停机坪,在那上面休息。多安静啊!谁能读?(生读)
师:读得真好,通过你的朗读,我知道了,不仅是小青蛙、小水珠喜欢这个荷叶,小蜻蜓也喜欢这个大荷叶。那我们一起来当一次小蜻蜓,站起来一边表演一边读这句话,行吗?(生表演读)
师:同学们的表情真美!我们再看看还有哪些词语没送回去?(屏显: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谁来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努力,老师告诉你,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再拉近一点,不要拉长声,好吗?咱们加强练习!你们看看这些小鱼。(屏显示动画)
师:看到这样的画面,王老师想到了一首小诗,我们一起读一读。(屏显: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生齐读)
师:你们真棒,这诗里面的莲叶,实际就是荷叶。那么多的小鱼儿在荷叶底下游来游去,一会儿和小伙伴打个招呼,一会儿摇头摆尾地捉起了迷藏,它们捧起了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你想不想把这句话读好?谁再来读?(生读)
师:我听你读“一朵朵”特别地使劲,为什么要这样?
生:因为是很多。
师:水里的什么多?
生:鱼多。
师:还有人想超过她?你来。(生读)
师:我发现你的“笑嘻嘻”也读得非常用力,为什么呀?
生:因为小鱼儿很开心。
师:真棒!你来。(生读)
师:给她提提意见,哪个词读得再好一点儿就更好了?
生:很美很美。
师:为什么呀?
生:因为那个很美很美代表特别美。
师:你看老师给你鼓掌了,你把这句话给大家读读好吗?(生读)
师:她很努力!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行吗?
【点评】第一学段的阅读教学其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孩子们喜欢阅读,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在这一片段当中,王老师匠心独运,仍以叠词为抓手,引导学生来体会小动物们高兴的心情,对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的指导。她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适时变换教学形式,或播放动画,或让学生化身角色,或让孩子表演朗读。在教学“小青蛙”一句时,她让学生扮作青蛙,进行独唱、轮唱、齐唱,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兴致,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习“小鱼”一句时,王老师适时插入小诗,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增添了情趣,又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教师紧扣词句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趣读中感受文本所蕴藏的童真童趣,学生乐在其中,读得有声有色。当然,教学形式应该为语言文字的学习服务,在让学生模仿小青蛙的叫声时次数可少一些,尽量减少单纯的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课题是“荷叶圆圆”,整篇文章既写出了荷叶外形的美,又从小动物们的角度写出了荷叶带给它们的帮助与快乐。借助叠词体会到小动物们的心情后,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它们所说的话,这是四个比喻句,是全文中最有情趣、最具教学核心价值的部分。此外,如果教师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关注到“小蜻蜓立在荷叶上”的“立”字、“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中的“捧”字,或许课堂的语文味儿会更浓些。
(本课教学实录由范晶晶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任焱节选)
(王 芳,天津市南开区中营小学青年教师;任 焱,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 第5篇
1、激趣,绽放快乐的火花。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爱幻想,又非常喜欢小动物,所以在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学习课文。首先采用多种策略创设不同的激趣情景,看画面、做游戏、戴头饰、表演等多个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识字”与“读文”的学习,使学生融入课堂、融入文本。当看到屏幕上出现:圆圆的、绿绿的的荷叶、亮晶晶的小水珠、可爱的小青蛙这些优美的图画,学生无不为之动情,无一不对课文产生想学、想看、乐学、爱学之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本”思想。
教师的语言是激起学生兴趣的法宝。我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极富启发性,如“小水珠躺在荷叶这个摇篮’上是什么感觉呀?请大家闭上眼睛,感觉一下小水珠的心情。噢!躺在上面是多么舒服、多么快乐呀!你们体会了小水珠的心情,咱们怎么样才能把这种心情表达出来呢?”像这些极富启发性的语言,很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巧妙,打造主动高效的课堂。识字教学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是重中之重,让学生充分地认识本课生字,是我教学的重点。但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往往认得比较快但忘得又快,所以在教学中我做到巧识字、巧读文。以读文为载体,识字为目的,反复地让学生读,以便更好识记。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生字,自己学习,发挥他们的自主性。
荷叶圆圆教学反思 第6篇
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读,并在读后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特别是在感情朗读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感悟,允许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如在朗读小水珠一段时,有的学生认为小水珠很可爱;有的同学认为小水珠很开心,不同的感受使他们的朗读也不同。
读小鱼儿那段时,他们可以自己加入自己喜欢的动作演一演!在琅琅的读书声中,他们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了语言的美。
课上让学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孩子们感受的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喜欢荷叶的高兴心情,并在朗读中自然流露。让学生更加喜欢朗读,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
在这堂课结束时,我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你们能不能想像一下,除了小水珠、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儿喜欢荷叶,还会有谁喜欢荷叶?这一问题,本以为一年级学生会回答不出来,结果课中学生的回答真让我大吃一惊。如:蚂蚁说:“荷叶是我的小船。”小蝴蝶说:“我喜欢荷叶,它是我的舞台。”
总之,这节课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课文,感受着真正的童趣,“触摸着”生机勃勃的荷叶,开心地学了这一课。但也有些遗憾,如:齐读效果不好,存在拖腔现象,今后要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只有读好了,学生才能真正感受美,感受朗读的乐趣。
还有,应再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虽然有些遗憾,但当我看到课堂上学生举起的那一只只小手,一双双满怀期待的眼睛,我被他们深深的感动着。
荷叶圆圆教学案例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