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41

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精选9篇)

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第1篇

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科期末考质量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测试全班参考人数是32人,平均分为64分,合格人数是16人,占50%,不合格人数是.试题难度适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达到要求.但后进面较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对代数知识灵活运用能力的训练,几何中要加强对看图能力,推理能力的训练。

二、改进措施:

1.抓好基础,搞好核心内容的教学

加强对学生“三基”的教学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在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法则、性质等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要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使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规范、准确、到位;要加强运算能力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算理,并选择简捷、合理的算法,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率。

2.以学生为主体,着眼于能力的提高

以学生为主体是获得好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障,任何以过多的模仿练习为主要模式、剥夺学生自身的思考和活动以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做法都是不值得提倡的。学生的发展,对知识的掌握,经验的积累,乃至解题答题能力的提高,都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身体力行之上,不做过多的模拟练习,应该有重点的做一些好的试卷,进行适度的联系。平时教学,应该注意培养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3.继续加强几何证明问题的练习

几何教学是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水平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八年级几何教学中,为了降低两极分化的严重性,我们应该从几何的入门工作做起,抓好基本概念、基本画图、基本图形的性质、基本题型的做法,多做一些针对性强,知识容量丰富,开阔视野的题目,提高学生学习几何证明的兴趣,真正喜欢学习几何,变被动为主动,不要在几何部分丢分失分,或者少丢分失分,在数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4、继续做好拉差补缺工作,对学困生加强辅导,让左手帮右手活动继续在班级中进行,加强对学困生作业的面批工作,积极与家长沟通,共同做好学生的学习工作。

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第2篇

一、试卷分析

1、这份试卷,总体来说是比较容易的。检验了学生半个学期所学习的三个章节的知识和数学能力,重视基本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考查。

2、试卷由10道选择题8道填空题3道证明题和1道作图题及1道探究题构成,整体分值分配较小。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对知识点的本质理解不足,基本功不扎实,知识内化不足。如22、23题涉及到求钝角三角形的高来作三角形面积却下不了手。17题是对中点三角形面积的求法是一道难题,可学生没有从图形特点着手处理。

2、审题不清,似懂非懂,对一些变式应用搞不清方向。如17、23题找不出辅助线。

3、前学后忘,知识没有系统性。对10、12题用到了外角、对称、简单旋转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综合解决,学生不能连惯性的使用这些知识点解决,当然这题并不难。

三、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情况分析

1、对缺困生的关心辅导力度不够,成绩差距过大(80分左右)。

2、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自觉性和学习能力,主动性差,作业、练习照抄严重,误导了老师的教学。

3、对教材的拓展延伸不够,使学生知识不宽,能力锻炼不足。

4、学生可供自己支配使用的时间为零,久之便失去了锐气没有了主动性,后果不堪设想。

四、改进措施及目标

1、教学逐步走向生本。改变现在的教学状况,加强教师的“导”的作用,加强基础训练,授学生以“渔”,练真本事。

2、在做好培优扶中的同时加大转困力度,采用“兵教兵”的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总体成绩。

3、更加注重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尤其是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学习数学同时引导创新。

4、教师也得有换位意识,也能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一下。尤其是在一天13节课都没有自习时不要催交作业,提高作业效果。

八年级数学典型错题的分析 第3篇

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对某些概念表现出不能接受的抵触而反复出现错误。具体分类如下:

1.对字母表示数的正负存在错误观念 。

有部分学生顽固地认为没有出现负号的式子的值为正数,如“a”为正数,而出现负号的式子的值就为负数,如“ -a”为负数。实质上,学生强烈抵制“字母即一般( 或概括) 的数”这个观点。这个错误观念不纠正,他们常常会本能地出现有关字母正负号的错误。

举例:。学生虽然知道,但是他仍然本能地认为结果是“a”,忽视题目中已经给定的“a<0”的条件。

2.把符号“”与“平方根”混淆起来 。

一些学生在认识"是一个无限小数”时就会产生抵触,甚至他们根本没办法接收“是一个数”的事实。于是在学习二次根式时,他们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就发生了偏差。部分学生经常把“”与“平方根”等同起来。比如:“”,学生把“”理解为“4的平方根”,所以他认为结果为“±2”。又比如:解方程“x2=2”时 ,学生经常会只写一个结果“”,表面上看,他是漏了一个解,但是如果问他“有几个解”时,他往往明确地回答“2个解”,说明他潜意识认为“”就是“2的平方根”,包含了正负两个值。

3.在函数中把表示变量的字母理解为某个数。

学生趋向于把函数和代数公式联系起来,他们不能把函数解析式中表示变量的字母看成是变量,只是把它看成是代数公式中的字母,或者是方程中的未知数,它代表着某个数,只是这个数现在不知道而已。以至于他们不能把函数解析式与函数图像有机地结合起来。

比如,画出y=5x( 0≤x≤4) 的函数图像,学生往往不考虑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把它画成一条直线, 说明图像与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之间的联系,他们并没有建立起来。

4.对命题中的因果关系存在逻辑错误 。

对于命题中的条件与结论分别是什么,学生通常处于雾里看花的朦胧状态, 经常把条件与结论混淆。

比如,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与根的情况的关系是一种等价关系,其中包含两种因果关系:

第一种是利用根的判别式,不解方程,就可以判断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第二种,反过来,知道根的情况来判断根的判别式的情况。

但是学生不能分清这两种的区别, 习惯性地使用应用比较多的第二种推断来做题。

举例:试判断关于x的方程x2+ax+a=1是否一定有实数根,并说明理由。

学生通常认为此题告知的是“方程有实数根”,要自己“求出字母a的取值范围”。解:∵方程x2+ax+a=1有实数根,

5.分类讨论产生困难。

学生知道有“分类讨论”这个词,但是他们不知道什么情况下要讨论,为什么要讨论,即使知道此题要讨论,他们也很难找到分类的标准,即不知道怎么讨论。

举例:已知菱形有一个内角为60°,一条对角线长为6,那么菱形的边长为_____。

学生典型错误:“6”;漏了另一个解“2”。

学生通常不去追究“一条对角线长为6”,到底指“哪条对角线”,然后在“趋易避难”心理的驱使下,选择了比较容易计算的那种情况,算出答案。

正确的分类如下:

二、学生在复习阶段的错误类型

本次研究抽取了八年级第二学期三次校际统一测试、统一批改的学生试卷来进行重点分析,发现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的作业训练以及早期的错误纠正, 学生原有的错误情况有了一些改善,但是有的问题仍旧存在,随着综合性问题的出现,学生产生了新的困难。我们提取得分率比较低的题目, 再次针对学生错误存在的内在共同点,从认知心理活动进行分析与分类。

1.不能正确理解概念。

八年级学生会把概念“方程的增根”与“方程的根”、符号“”与“平方根”混淆起来。同时他们也经常把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因果关系混淆起来。

举例1:2010学年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第17题 : 使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k的值是____。

此题正确答案是k=±3,得分率为68%。学生一般只答一个解。

举例2:2010学年八年级数学5月月考第9题 :方程的解是_____。正确答案:,得分率为79%。

2.不能把自然语言转化成与之等价的数学符号语言。

学生不能全部接纳同一个意义的不同表征形式, 以至于不能顺利建立不同形式的等价命题之间的联系,从而不能自如地进行相互转化。

举例1:2010学年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第6题:已知,函数y=-2x+3,当x_____时,该函数在x轴上方。

学生就是不能把“函数在x轴上方”正确转化成数学符号语言“y>0”,说明“函数在x轴上方”与“y>0”这两个概念在这些学生的思维中没有建立概括性的关系。其实,在此题中这是相等的两个概念。

3.不能把概念灵活运用到不同的情境中 。

学生通过学习训练,能在一般常见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概念解决问题,然而当题目提供的情境比较少见或者比较抽象时,学生就不知所措。

举例 :2010学年八年 级数学期 中考试第7题 : 若点P( -2 ,m) 、Q( 2 ,n) 是直线y =( m2 +1) x +b( b是常数) 上的两点 , 则m、n大小关系是____。

平时学生常见的题目表述比较直接, 通常会问“函数y=( m2+1) x+b( m、b是常数) 随着x的增大而____。”那么学生会比较肯定地回答“增大”。

此题的情境比较抽象, 学生看见字母多的问题,本身就有不能驾驭的不自信,而且此题涉及的概念也比较多。第一,“m2+1,是个正数”;第二,“一次函数y=kx+b( k≠0,k、b为常数) 当k>0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第三,“若点P( -2,m) 、Q( 2,n) 是直线y=( m2+1) x+b( b是常数) 上的两点”,即“当x=-2”时,y=m;x=2时,y=n。

4. 不 能客观审视自己的解题过程 , 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

很多学生只靠本能来做题,做完题目后,他们就很少主动地去审视自己有没有正确理解题意、计算过程是否正确,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个概念,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

举例:2010学年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第4题:若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则从此多边形一个顶点引出的对角线有() 。

A.7 条 B.8 条 C.9 条 D.10 条

此题正确答案应该是C,得分率只有50%。很多学生选D。

通过访谈, 发现很多学生都能正确计算出这是一个十二边形,但是在计算对角线条数时,他们忘了要去掉原先的这个顶点, 因为顶点与它自身不能连接成对角线。这个错误就好像小学生数人数时忘记数自己一样经典。

5.对难度稍大的题目的恐惧情绪抑制思维活动。

很多学生一看见文字比较多的应用题、图形比较复杂的几何题以及综合性强的压轴题,就产生了恐惧情绪, 就会厌烦, 而懒得认真思考,只能自动放弃。几乎每份试卷的这些题型的得分率都比较低,学生也经常会在此开天窗。然而当他人讲解解题方法时, 他们一样感觉原来方法挺简单,埋怨自己考试时怎么就想不出来。

举例1:2010学年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第23题 :用一张直角边长为4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纸片,剪出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按照方案一、方案二进行裁剪,记正方形EDFC的面积为S1, 正方形MNGH的面积为S2。

( 1) 请你通过计算,直接写出S1与S2的大小;

( 2) 比较S1与S2的大小。

此题满分7分,得分率为77.5%,正确答案为S1=4,S2=32/9,S1>S2。

学生错误情况:有11人得3分,只能计算对S1=4;有2人得4分 ,计算对S1=4,能判断出S1>S2;有1人得1分 ,只能猜测出S1>S2;有1人得0分。

此题表现形式是一个现实应用题, 实质就是计算面积,而且不用写出计算过程,只需写出答案,也就是说学生可以用各种方法( 比如小学学过的割补法、八年级学的勾股定理等) 来解决,然而在这样的文字表述下,很多同学放弃了计算S2。

6.相同的练习过多导致习惯性错误。

在一段时间内, 如果对同一个概念用同一种情境同一种表述形式来连续地训练学生的话,那么当问题题意突然发生微小的变化时,学生往往会轻易地忽略掉变化, 习惯性地解答而导致错误。

举例:2010学年八年级数学期末试卷第3题:对于非零向量,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

在考前复习阶段的测试中, 没有出现过选择“错误答案”的选择题。很多学生反映说此题没有看清题意,以为是选择“真命题”,所以考试时看见一个肯定正确的答案就选上了。因为平时选择题是要求选择正确答案的居多,习惯使然。

摘要:目前针对学生数学错题的研究基本都是站在课堂教学的立场,从数学概念本身的角度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现实是,学生很多错误的形成还存在心理因素。本文搜集、调查、整理学生在八年级数学学习中最初学习新知识时容易重复的错误,以及后期阶段测试中得分率仍比较低的错题。对于每个错误,找学生访谈,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找出学生不同知识点的错误中存在的内在共同点。

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第4篇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数学 计算教学 提高措施

数学学习是对学生思维能力、逻辑能力锻炼和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当前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1.重视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且复杂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数学学习容易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由于和现实生活实际情况脱离,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变得丧失热情和积极性,这就导致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变得非常棘手。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小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教师要对教学方式不断加以拓展,形成一种有趣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比如在学习分数这节内容时,分数是一个比较难的知识点,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入:“小明的妈妈将一个西瓜切成4等份,小明吃了1份,爸爸吃了1份,妈妈吃了1份,还剩下多少?”通过这样的举例,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情况,立即说出还剩下1份西瓜,吃掉了3份西瓜,这样教师可以将1、1/4、3/4这几个分数慢慢引入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方式、互动教学方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堂教学情境升华

面对低年级小学生,教师需要认识到这是一个特殊的教学群体对象,学生的主要行为就是玩,因此需要将学习和玩耍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将学生充分引导到教学情境中,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教师是教学活动最直接的传播者,也是和学生接触做多、交流最深的互动人员,对于数学这门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大纲需要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角色定位,改变以往教师威严的教学地位,与学生建立朋友关系。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对知识传播者给予鼓励和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教学不断加以拓展和延伸,就将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变得严肃和认真,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充分发挥教师职能,强化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转变职能,从而传授高效率、有趣的教学活动内容。比如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组织一次商场买卖活动,有卖铅笔、文具盒、书本、橡皮、尺子等文具用品,然后另外几个小组全部担当顾客成员,用教师给的固定的20元钱购买这些文具用品,就会发现不同小组所购买的物品及数量是不同的,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中,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提高学生基础运算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很多小学老师都比较重视教学结果,重视成绩和升学率,对于学生的其他方面认识不到位,忽略计算方式,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养成拼凑的习惯,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完成教学活动。

教师必须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运算方法的重要性,告知学生这是打好运算基础的一个重要形式。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一个数字的偏差都会造成整个结果的错误,因此良好的基础教学活动是保证运算质量提高的重要前提,针对此教师要充分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基础知识掌握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才能配合简单高效的计算方式,得出正确的计算结果。

在整个运算能力提升和巩固发展过程中,良好的基础巩固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心算能力、估算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针对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能过分要求学生进行笔算练习,可以鼓励学生在适当情况下开展估算练习、口算练习,有助于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脑力开展学习过程中,简化学习步骤和学习过程,大大简化数字的运算。

4.题海战术改变

小学生比较贪玩,如果一味加大作业量和学习量,只会让学生从小就厌恶学习,对整个学习过程产生逆反心理,更容易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下降,弱化数学学习效果。针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计算能力培养和教学活动开展时,需要重视对题海战术的改变和变通,让学生既能更好地进行计算能力提高和数学题练习,又脱离题海战术。

数学教学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练习,扎实的数学基础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开始阶段,练习则是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的一个重要过程,传统小学计算追求题海战术,能够熟能生巧,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在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计算法则和格式已经讲解,剩下的就是学生要大量练习。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必须进行更多的练习,但是一定要避免枯燥的题海战术,因为这样的题海战术会让学生对数学计算学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性练习和训练,这是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举一反三,教师可以组织一些算术竞赛活动,规定在1分钟内完成算术答题,让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展现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对于1分钟内答题较多的学生给予奖励。

在练习过程中,题海战术的把握非常关键,不能仅仅依靠枯燥的题海战术强化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寻找好的教学方式,可以讲一些题目和实际生活情况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对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热情和积极性,能够积极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规划能力,提升数学计算水平。教师可以对计算教学活动和重要性有更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水平,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5.结语

在小学生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学习习惯,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提升教学能力,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八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分析 第5篇

许加斌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瞬间一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为了客观评价这学期的数学教学状况,探索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现将本次本人所带八年级两班数学质量检测情况分析如下: 一

试卷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卷知识覆盖率高,贴近教材,强调基础,全卷对知识技能考评的定位较准确,全卷试题难度上与课本例,习题大致相当。本次考试 114 人,合格 85 人 ,合格率 74.6 % ,优秀人 48 优秀率 41.3 %.最高分 99 最低 20 分.从考试结果看,本次期末试卷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也给我提供了学生学习缺漏的信息,对今后改进数学教学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二 考试反映的主要问题

1、双基落实不够。一些基本概念没有理解,基本运算没有过关。反映出本人的平时教学对学生基础夯的不实。

2、思想认识不够,过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导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忽视了部分基础知识不扎实的学生,造成其学习困难增加,成绩下滑,进而逐步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继续教学增添了很大困难。

3、备课过程中准备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知识点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几次考试成绩来看,数学成绩处在中等及稍偏下的学生成绩下滑较大。回顾自己在教学中所进行的备课工作,以及针对性练习,感觉难度过大,没有估计到中等生的学习能力,无形中给中等生的听课和理解增加了难度,造成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够透彻,运用知识的能力下降。

4、对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的监管力度不够,放松了对他们的学习要求。本次考试不仅中等生的成绩下滑,少数平时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这次成绩不理想。原因是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部分学生课后的学习和练习的过程.未能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给以指正,导致其产生骄傲自满的浮糙情绪,学习也不如以往认真,作业也马虎了事,最终成绩出现重大问题。

5、平时教学中对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不扎实,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欠缺。思维缺乏逻辑性,叙述缺乏条理性,语言不准确,推理过程不完整。自己所带班级的及格率优秀率偏低。本次试卷难度不大,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成绩不尽人意.因此对学困生的转化力度不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任务艰巨.7 “应用问题”依然是教与学中的难点.本次考试中,应用性试题比较多,学生得分率相对偏低.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仍旧我在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三 改进措施

1.要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教材的基础作用,既到位但又不越位.要在《课标》新理念的指导下,去理解教材,弄清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前后联系,而不要单纯地由教材到教材,需研究教材中的练习与习题,了解教材对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重难点,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夯实基础知识点,重视知识的应用与创新。

2.把握数学教学中基本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在强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双基”的基础性作用.宜以严谨的教风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

3.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要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思维水平. 4.加强转差和培优力度.对学生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5、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多设计、提出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开展尝试和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6、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语言的转化,还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图像、图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八年级数学月考质量分析 第6篇

对于本次考试的成绩,感到不满意。总体情况来看,只有小部分学生发挥了正常水平,但整体成绩不高。另一小部分同学通过强化复习,虽然有了一定基础,可他们做起题来马马虎虎,不该错的也做错,大部分的学生的成绩有待加强。下面,我对考试中出现的具体情况作如下细致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的命题范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前两章的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有考察到,基础题覆盖面还是很广的,基础稍扎实的学生把自己会的题目分数拿到基本及格来讲还是很容易的,整体看试卷的难度适中。但第二单元有大概二十多分的知识未学习,进度没跟上。

二、成绩分析:

1、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中等:学生总体成绩不够理想。

2、成绩统计:

八(1)班最高分95最低分13,平均分47,八(2)最高分86最低分11分,平均分40.三、学生答题情况及存在问题

1、纵观整份试是平时学习及复习检测中遇见过的题型,学生容易得到基本分,但有些学生的成绩还是不尽人意。凭简单的记忆,忽略细节,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造成失误。平时没有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只知道完成作业,而没做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基础知识不扎实,主要表现在: 对于很多的概念性的东西一知半解,所以做题的时候拿捏不准。对大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不太熟练,答题缺乏逻辑性,总是想啥写啥,随意性较强。这都是基础知识不扎实的表现。

四、教学反思及改进

1、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加强对概念的教学,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这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个不易做好的问题,故要做到备课细致,备教材、备学生,备过程,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的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日趋严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加强师生交流,做好培优、扶中、补差工作。

3、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揭示结论的产生与形成过程,不要急于抛出结论,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和时间。

4、在解题过程中,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位来考虑问题。要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多注意培养学生读题能力及理解能力,注意逻辑思维训练。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概括能力,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第7篇

一、总体评价

本次八年级数学考试试题内容能够紧扣教材,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培养,突出了教材的重难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与中考题接轨。试卷既突出了试题的开放性,又体现了课改理念。通过考试,学生不仅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得以巩固提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试题结构

1、试题结构:本套试题满分120分,时间100分钟,共三种题型,一是选择题,30分;二是填空题,15分;三是解答题,75分。其中代数部分占53分,第1题、第11题、第13题、16题中的1、2小题属于二次根式内容,学生只要认真做题,就可得分;第2题、第9题、第14题、第21题属于一次函数内容,学生能做到认真审题,积极思考,也可得分;第6题、第20题属于数据的分析与统计,此类型是送分题,学生认真做题,即可得分。几何部分占67分,第4题、第5题、第12题、第17题、第22题属于直角三角形部分,运用直角三角形定理,学生认真做题可以得分;第7题、第8题、第10题、第15题、第18题、第19题属于特殊的四边形一类题;其中第15题求最小值,考察学生的综合知识,有一部分同学因知识不扎实而造成失分;第22题的第3小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的掌握情况,一部分学生由于对这些知识理解掌握的不透彻,会造成失分;最后一题第23题属于压轴题,也是一道综合题,第1、2小题难度不大,只要学生认真思考即可得分,第3小题难度较大,只有基础知识牢固、平时多做练习的学生才能得分。

三、试题特点: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题量难度适中,分值分配合理,本册教材中各的知识点均有体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同时考查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分析、探求、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答题情况:

试题在内容设计上层层递进,学生在做题时能够感受到张弛有度。结合本班学生做题情况,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1、基础题紧扣教材,学生认真作答,就能够得分。 2、递进题由于审题不清,仓促答题而造成失分;例如第19题的第2小题。 3、对试题没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深刻理解,也没有进行积极地思考,与分数失之交臂;例如第10题、第15题、第17题、第21题的第2小题。 3、学生只理解掌握了教材知识,对课外延伸题练习不够,对题型分析不够透,缺少自主探索精神,与一些难题得分无缘,例如,第22题中应用一题,第23题的第3小题。

五、今后努力方向

利用业余时间,多看一些数学理论书籍,重新理解新课标中“四基”的真正内涵,让人人能够学会数学,让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能够主动的、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学生多一点信任、尊重和理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发现数学规律,让学生真正体验和经历数学知识的变化及构建生成过程,从而让学生尝到收获成功的喜悦。

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第8篇

2007年7月31日上午9:15, 我校在苏州锦帆路游泳馆进行了8年级游泳中考。学生于深水区入水, 游到对面浅水区, 总距离50米, 泳姿不限, 入水方式不限。游泳中途可扶泳道线休息, 但扶线时不可在水底行走或游泳。成绩评定标准分为A级10分、B级8分、C级分3个级别。男生A级需在1分20秒内游完50米, B级是在1分20秒到1分50秒之间, C级是2分10秒内。女生A级为1分30秒, B级为2分钟, C级为2分20。

1.2007年八年级游泳中考成绩结果与分析

2007年我校8年级游泳中考工作现已结束, 为更好地推进游泳教学工作, 分析并解决游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现对我校8年级游泳成绩进行了整理与统计。

2007年体育中考, 我校8年级总人数为311人, 报名参加游泳中考人数为214人, 占总人数的68.8% (见表一) , 同年苏州市 (园区、新区、市区) 8年级总人数为14000人, 报名参加游泳中考人数为2905人, 占总人数的20.75% (表二) , 从表一、表一统计中, 我们不难看到我校的游泳中考参考率达到了68.8%, 比同年苏州的游泳中考参考率高出了一大截 (20.56%) , 说明我校游泳教学已经走向规范和成熟, 体现了我校游泳教学开展的广泛性。

2007年, 我校报名参加游泳中考人数214人中, 达A级人数为161人, 占参考人数的75.2%;达B级人数为36人, 占参考人数的16.8%;达C级人数为17人, 占参考人数的8% (见表三) 。同年苏州市 (园区、新区、市区) 8年级学生参加游泳中考2905人中, 达A级人数为1999人, 占参考人数的68.8%;达B级人数为626人, 占参考人数的21.55%;达C级人数为280人, 占参考人数的9.6% (见表四) 。从表三、表四中, 可以看出我校学生体育中考游泳成绩获A级标准的学生比例比苏州市高得多, 说明我校学生在游泳项目上有明显的优势。可见, 在我校开展游泳教学有很大的潜力。

2. 存在问题与成因分析

我校从2000年建校起就对二至八年级开设了游泳课程, 地点在星海室内恒温游泳馆, 每周一次, 每次2个小时, 每学期开课十五周以上, 常年坚持。在普及学生游泳锻炼的同时注重提高, 积极开展“星海游泳俱乐部”活动, 吸纳对游泳感兴趣且技术比较好的学生, 聘请专业的教练, 每周活动三次, 训练工作有计划有考核。从2007年8月苏州市08届初中毕业生体育中考游泳考试的结果分析, 我校学生在参考比例高和考试成绩等方面占诸多优势, 充分体现出了我校游泳教学的优势, 但也存在着问题。

2.1 优秀率低于预期

我校的达A率虽然比苏州市的达A率高出6.4个百分点, 但是比起本校的其它体育中考项目 (参考我校每年体育中考达A率) 而言要低许多。通过调查分析, 造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1 不会入水

正确的入水应该在蹬离出发台之前, 伸直身体 (充分伸展) 使身体重心尽量远离出发台。在空中, 要尽可能多地强调身体的流线型, 使身体形成像标枪一样的身体姿势。这将产生最长距离的俯冲。入水点与出发台的距离越远越好。入水点的水花越少越好。从考场我们可以看出, 有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入水, 而是直接垂直跳进水中或干脆先站好在泳池的出发点前直接游, 这些错误的入水姿势对成绩的影响很大。

2.1.2 不会换气

游泳时的呼吸方法与平日不同, 它用口在水面上吸气, 用口 (或鼻) 在水中呼气, 吸和呼之间有一段闭气, 同时还必须与动作有节奏的配合, 是学游泳过程一个重要内容。有部分同学只会闷水游泳而不会换气, 所以就发生了有部分同学游一阵就停下来呼一下气, 接着再游的情况, 或根本就游不到50米的距离。这使成绩大大降低。

2.1.3 心理素质较差

由于第一次经历游泳考试, 又是事关中考升学, 有部分考生心理素质较差, 产生较严重的紧张情绪,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成绩的发挥。

2.1.4 思想过于松懈

由于今年是苏州第一次把游泳划在体育中考项目之内, 成绩可以留下, 也可以不要, 比较灵活。相反于过于紧张的学生, 有少数学生觉得游泳是一个试点项目, 达A最好, 达不了也影响不大, 反正这次成绩好就留下不好就可不要, 所以产生了一定的松懈心理, 也对成绩的有一定的影响。

2.2 参考率低于预期

我校的参考率虽然比苏州市的平均水平高出48个百分点, 但是比我们根据上课学习情况估计的还是要低。通过调查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 一部分学生信心不足, 害怕自己不能很好的完成考试, 最后时刻放弃参考。其次, 由于此次是苏州第一次尝试进行游泳中考, 选择性较大, 所以有部分家长和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轻易的放弃了考试机会。最后, 有部分女生考试时适逢月经周期, 这次考试没有设置补考时间, 所以部分女生不得不放弃了考试。

3. 建设性改进意见

3.1 加强对中等水平学生的辅导

从成绩统计中可以看出16.8%的同学达到了B级, 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 也就是说这些同学得优秀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相对于一部分学生能较轻松达到优秀, 那么从提高总体优秀率的角度, 我们可以适当把精力从这一部分学生身上转移到勉强达到优秀和接近优秀的学生身上, 加强对他们的辅导和强化, 从而提高总体的优秀率。

3.2 加强与教练的沟通

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得知我们的学生在游泳的入水、换气存在较严重的问题, 这就有待于我们与教练的及时沟通, 平时课上要加强此方面的教学, 而不是仅仅教会在水中游就行的

3.3 鼓励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陪同学生进行游泳练习, 巩固课上学到的游泳技能

由于水的压力、阻力、浮力和较低水温的作用, 经常游泳能使人体的许多器官功能都得到提高。长期进行游泳锻炼对于提高人的心肺功能有显著作用。长期坚持游泳, 还能提高肌肉力量、速度、耐力和关节灵活度, 使身体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另外, 游泳时消耗的热量大, 能有效消耗身体的脂肪, 所以, 长时间的游泳还是减肥的一种好方法。

经常进行游泳锻炼能有效地增强体质, 因而游泳也是防病治病的手段。游泳时, 由于冷水的刺激, 经常进行游泳锻炼能改善人体的体温调节能力, 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减少感冒等疾病的发生几率。

所以, 应进一步向家长和学生宣传游泳的作用, 鼓励家长利用双休日、节假日陪同学生进行游泳练习, 巩固课上学到的游泳技能, 不仅有利于体育中考成绩的提高, 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对双方来说将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3.4 加强参加游泳体育中考的宣传力度

体育教师要加强八年级参加游泳中考的宣传力度, 鼓励学生踊跃报名, 强调如若八年级游泳得A的话, 九年级就只要考2门, 可以大大减轻九年级体育中考的压力。

参考文献

[1]《少年儿童游泳教学训练特点》徐宝兴1990

八年级数学检测题 第9篇

1.下列计算不正确的是( )

A.-■+■=-2B.-■2=■

C.-3=3D.■=2■

2.下列图案是几种名车的标志,请指出在这几个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

3.直线y=kx+b经过第一、二、三象限,那么( )

A.k>0,b>0B.k>0,b<0C.k<0,b>0D.k<0,b<0

4.如图1所示,AB=AC,要说明△ADC≌△AEB,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 )

A.∠B=∠C

B. AD=AE

C.∠ADC=∠AEB

D. DC=BE

5.把代数式mx2-6mx+9m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 )

A.m(x+3)2B.m(x+3)(x-3)

C.m(x-3)2D.m(x-4)2

6.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7和3,则下列4个数中,第三条边的长是( )

A.8B.7C. 4D.3

7.如图2,数轴上A、B两点对应的实数分别是1和■,若点A关于B点的对称点为点C,则点C所对应的实数为( )

A.2■-1B.1+■C.2+■D.2■+1

8.甲、乙两人准备在一段长为1 200米的笔直公路上进行跑步,甲、乙跑步的速度分别为4 m/s和6 m/s,起跑前乙在起点,甲在乙前面100米处,若同时起跑,则两人从起跑至其中一人先到达终点的过程中,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y(m)与时间t(s)的函数图像是( )

9.如图3,△ABC内有一点D,且DA=DB=DC,若∠DAB=20°,∠DAC=30°,则∠BDC的大小是( )

A.100°B.80°C.70°D.50°

10.目前,全球淡水资源日益减少,提倡全社会节约用水。据测试:拧不紧的水龙头每分钟滴出100滴水,每滴水约0.05毫升。小康同学洗手后,没有把水龙头拧紧,水龙头以测试的速度滴水,当小康离开x分钟后,水龙头滴出y毫升的水,请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

A.y=0.05xB.y=5xC.y=100xD.y=0.05x+100

二、填空题

11.按下面程序计算:输入x=3,则输出的答案是________。

12.先找规律,再填数:

■+■-1=■,■+■-■=■,■+■-■=■,■+■-■=■,

则■+■-________=■。

13.如图4,直线y=kx+b(k<0)与x轴交于点(3,0),关于x的不等式kx+b>0的解集是__________。

14.将直线y=2x-4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所得直线的表达式是_________。

15.如图5,在△ABC中,AD⊥BC于D。请你再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确定△ABC是等腰三角形。你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

16.如图6,D、E分别为△ABC的AC、BC边的中点,将此三角形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若∠CDE=48°,则∠APD等于________。

17. 如图7,C为线段AE上的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和正三角形CDE,AD与BE交于点O,AD与BC交于点P,BE与CD交于点Q,连结PQ。以下五个结论:

①AD=BE; ②PQ∥AE; ③AP=BQ;

④DE=DP; ⑤ ∠AOB=60°。

恒成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三、解答题

18.求值:-■-(2 011)0+4÷(-2)3。

19.先化简,再求值:

(2x+y)2+(x+3y)·(x-3y)-x(5x+8y),其中x=1.5 y=-■。

20.如图8,点A、E、B、D在同一条直线上,AE=DB,AC=DF,AC∥DF。

请探索BC与EF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1.如图9,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

(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

(2)线段BD、DE、EC三者有什么关系?写出你的判断过程。

22.如图10是一个在19×16的点阵图上画出的“中国结”,点阵的每行及每列之间的距离都是1,请你画出“中国结”的对称轴,并直接写出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23.我市某林场计划购买甲、乙两种树苗共800株,甲种树苗每株24元,乙种树苗每株30元,相关资料表明:甲、乙两种树苗的成活率分别为85%,90%。

(1)若购买这两种树苗共用去21 000元,则甲、乙两种树苗各购买多少株?

(2)若要使这批树苗的总成活率不低于88%,则甲种树苗至多购买多少株?

(3)在(2)的条件下,应如何选购树苗,使购买的树苗的费用最低?并求出最低费用。

24. 已知:三角形ABC中,∠A=90°,AB=AC,D为BC的中点,

(1)如图11,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BE=AF,求证:△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E、F分别为AB、CA延长线上的点,仍有BE=AF,其他条件不变,那么,△DEF是否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你的结论。

一、选择题

1.A2.C3.A4.D5.C6.B7.A8.C9.A10.B

二、填空题

11.2612.■13.x<314.y=2x+1

15.BD=CD(或∠BAD=∠CAD)16.48°17.①②③⑤

三、解答题

18.解:原式=■-1+4÷(-8)=■-1-■=0。

19.原式=-8y2-4xy=-4y(x+2y),将x=1.5,y=-■代入得:原式=0。

20.解:BC∥EF。理由如下:因为AE=DB,所以AE+BE=DB+BE,即AB=DE。因为AC∥DF,所以∠A=∠D。又因为AC=DF,所以△ACB≌△DFE,则有∠FED=∠CBA,所以BC∥EF。

21.(1)△ODE是等边三角形,其理由是:

因为△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BC=∠ACB=60°。

因为OD∥AB,OE∥AC,所以∠ODE=∠ABC=60°,∠OED=∠ACB=60°。

所以△ODE是等边三角形。

(2)BD=DE=EC,其理由是:

因为OB平分∠ABC,且∠ABC=60°,所以∠ABO=∠OBD=30°。

因为OD∥AB,所以∠BOD=∠ABO=30°。

所以∠OBD=∠BOD,所以DB=DO。

同理,EC=EO。

因为DE=DO=EO,所以BD=DE=EC。

22.解:整体考虑,图中的阴影面积正好等于两个大正方形的面积,即64个平方的单位。

图中的对称轴共有两条(如图12)。

23.解:(1)设购买甲种树苗x株,乙种树苗y株,则列方程组

x+y=800,24x+30y=21 000。

解得:x=500,y=300。

答:购买甲种树苗500株,乙种树苗300株。

(2)设购买甲种树苗z株,乙种树苗(800-z)株,

则有85%z+90%(800-z)≥88%×800。

解得:z≤320。

(3)设甲种树苗m株,购买树苗的费用为W元,

则W=24m+30(800-m)=-6m+24 000

因为-6<0,

所以W随m的增大而减小。

因为0<m≤320,

所以当m=320时,W有最小值。

W最小值=24 000-6×320=22 080元。

答:当选购甲种树苗320株,乙种树苗480株时,总费用最低为22 080元。

24.证明:(1)如图13,连接AD,

因为AB=AC,∠BAC=90°,D为BC的中点,

所以AD⊥BC,BD=AD,

所以∠B=∠DAC=45°。

又BE=AF,所以△BDE≌△ADF。

所以ED=FD,∠BDE=∠ADF。

所以∠EDF=∠EDA+∠ADF=∠EDA+∠BDE=∠BDA=90°。

即△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E、F分别是AB、CA延长线上的点,如图14所示,连接AD。

因为AB=AC,∠BAC=90°,D为BC的中点,

所以AD=BD,AD⊥BC,∠DAC=∠ABD=45°。

则有∠DAF=∠DBE=135°,又AF=BE,

所以△DAF≌△DBE。所以FD=ED,∠FDA=∠EDB。

所以∠EDF=∠EDB+∠FDB

=∠FDA+∠FDB=∠ADB=90°。

即△DEF仍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精选9篇)八年级数学质量分析 第1篇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数学科期末考质量分析一、总体情况:本次测试全班参考人...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