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合并方案范文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合并方案范文(精选12篇)

合并方案 第1篇

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对时与守时性能的提高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必然趋势, 很多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性能甚至基本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精确的时间同步技术[1,2,3]。以过程层设备合并单元为例, 为实现变电站内不同间隔模拟采样值的同步, 合并单元使用秒脉冲信号作为采样脉冲的基准[1], 同步情况下不同合并单元的秒脉冲信号保持严格对齐, 守时状态下各合并单元的秒脉冲的相对偏差在规定时间内不超出技术规范限定的范围, 这样合并单元的采样值才能保证同步性, 且不会影响间隔层设备对一次设备实时状态的准确监测与控制保护功能。鉴于时间同步技术在智能变电站运行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电网公司颁布的一系列智能变电站企业标准都涉及了相关内容, 其技术指标也都有明确要求[4,5,6]。

本文从影响对时与守时精度的因素出发, 结合工程应用中需解决的具体问题, 阐述了合并单元时间同步系统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探讨了实现高精度对时与守时的设计方法。将该方法在某类型合并单元上实现了应用, 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测试及验证。

1 技术需求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内部, 间隔层中继电保护、测控、录波或计量等装置的采样值均来源于合并单元, 合并单元对采样值的同步性有着非常高的具体要求[7]。目前合并单元的对时及守时性能指标均按照文献[4]的要求实现, 即合并单元应能接收IEC61588或IRIG-B码同步对时信号。合并单元应能够实现采集器间的采样同步功能, 采样的同步误差应不大于±1μs。在外部同步信号消失后, 至少能在10min内继续满足4μs同步精度要求。

智能变电站统一使用冗余的主、备时钟及其扩展装置作为全站唯一对时源, 为所有需要时间同步的智能二次设备提供对时同步信号。随着智能变电站技术的发展, 时钟授时装置在变电站系统中的作用愈加重要。目前, 此类装置提供的对时精度在1μs以内的对时方式包括IRIG-B码、秒脉冲 (1PPS) 、IEC 61588网络对时等方式, 其中IEC61588网络对时方式是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但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仍有待进一步完善[8];秒脉冲方式必须结合串口对时报文或简单网络时间协议 (SNTP) 报文才能获得绝对时间;IRIG-B码方式基于实时硬脉冲信号实现对时, 包含时间信息较为全面, 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和成熟的方式[3], 本文基于此方式讨论合并单元时间同步技术的实现方法。

IRIG-B码对时方式下需要对IRIG-B码脉冲信号进行解码操作, 这一操作以往是通过CPU的专用IO实现, IRIG-B码信号的变化由专用IO捕获, CPU使用脉宽计数器来判断IRIG-B码码型, 完成IRIG-B码信号的解析功能。使用CPU实现对时功能不仅耗费了宝贵的软件资源, 增加了软件复杂度, 而且对时精度难以保证, 因此, 单纯依靠CPU无法实现高精度的对时守时功能。近年来,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技术逐渐成熟, FPGA在数字信号处理方面所具备的实时性、并行性、灵活性使得这一技术在电力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使用FPGA实现对时守时功能是目前智能变电站时间同步系统设计的最优选择。

2 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

2.1 授时源误差

合并单元在对时状态下从授时源输出的IRIG-B码中, 解析得到秒脉冲作为产生本地秒脉冲信号的依据, 授时源的性能会影响合并单元的对时精度与稳定度。授时源装置的卫星信号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与协调世界时之间存在误差, 此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卫星信号接收机输出的秒脉冲的精度和稳定度, 通常用此正态分布的方差来表示, 其数值因接收机的性能不同而各不相同[9]。若使用此秒脉冲直接产生本地秒脉冲, 则本地秒脉冲会存在抖动问题。因此, 对时状态下授时源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可以作为本地秒脉冲周期大小以及判断对时精度的依据, 不能用于直接产生本地秒脉冲。

由晶振的频率稳定度特性可知, 晶振在较短时间内的频率相对稳定, 因此, 依据晶振周期产生本地秒脉冲信号相对合理。为了使周期测量值相对准确, 使用晶振连续统计最近一段时间内的秒脉冲周期作为对时依据。由于频率准确度特性, 通常由晶振测量的秒脉冲周期与其标称值对应的秒脉冲周期大小存在差异。假设晶振的标称频率为100 MHz, 那么由晶振连续统计512s的秒脉冲周期之和为512108±N (N>0) 。若使用晶振标称值产生本地秒脉冲信号, 则晶振每振动512108次就会产生±10 N ns的误差, 所以需在512s中每隔 (512/N) s增加或减少一个晶振周期以补偿此误差。

2.2 晶振特性

对于时间同步性能要求高的场合, 一般选用恒温晶振[3], 因此, 本文基于恒温晶振探讨对时守时的设计与实现。恒温晶振自上电时刻起开始预热过程, 这一过程中恒温晶振的恒温槽处于加温状态, 持续一段时间后恒温晶振工作进入稳定状态。图1所示为由鸿晔电子公司提供的恒温晶振上电后频率变化特性典型图。

由图1可以看出, 恒温晶振在上电后约2h内的频率变化相对剧烈, 对时状态下需要将此因素考虑在内, 使用晶振产生本地秒脉冲的同时, 观测对时误差是否在规定范围之内, 同时此阶段统计的样本不能作为守时依据。处于稳定工作状态后, 由于固有的老化漂移特性, 恒温晶振的频率处于微小变化的过程中。守时状态下的频率变化反映了恒温晶振的守时能力, 下文将考察恒温晶振这一特性对其守时能力的影响。

恒温晶振的守时能力可以用下式表示[10]:

式中:ΔT为守时误差;T0为同步误差;t为守时时间;Δf为恒温晶振在丢失全球定位系统 (GPS) 这段时间里的频率变化特性函数。

恒温晶振的频率变化特性受时间、环境温度、加速度、辐射场及噪声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考虑变电站工程现场特点, 实际中主要考虑时间和温度的影响。

以合并单元10 min守时4μs的设计指标为例, 假设Δf为常数, 环境温度恒定且T0=0, 将上述数值代入式 (1) , 计算出恒温晶振的频率变化量Δf=6.6710-9。那么当恒温晶振在守时状态下的频率变化量小于6.6710-9时, 守时指标可以达到设计要求。对照图1可以看出, 此恒温晶振的频率变化特性可以满足守时功能的要求。若按照1h守时4μs的指标计算, Δf=1.1110-9, 则此恒温晶振在上电预热过程结束之前不满足要求。

另外, 由于在生产工艺上或多或少存在差别, 不同的恒温晶振在性能特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如短时稳定度、老化率等, 因此, 具体设计需要根据特定的晶振特性进行相应处理。

2.3 守时算法

由上述分析可知, 在保证统计的周期样本信息准确的前提下, 若恒温晶振的频率漂移性能好, 仅仅依靠恒温晶振的自身能力也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守时功能。但是选择频率漂移性能较高的恒温晶振必然会增加设计成本, 因此, 在兼顾守时性能与设计成本的前提下, 考虑恒温晶振存在固有的老化漂移特性, 在守时阶段采用软件方法补偿晶振频率变化带来的累积误差。守时算法的核心思想是:记录恒温晶振稳定工作一段时间内的频率数据, 依据历史数据及频率预测模型得到晶振的老化曲线, 然后根据此曲线推演出在丢失对时信号的时间内, 由于频率变化引起的累积误差, 并进行补偿。此补偿方法仅针对频率随时间的变化特性, 由于恒温晶振的频率随温度的变化特性非单调、非线性, 且无重复性, 目前暂无有效、可行的方法实现补偿控制。

经过充分预热后, 恒温晶振在短时间内其频率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由一条直线近似表示。晶振老化率k即为该直线的斜率。使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该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11]如下:

式中:n为每天测量次数;f0为晶振的标称频率;M为倍频系数;N为fi取样个数;fi为取样时刻i晶振的相对频率偏差;i为取样序列, 用自然数列表示;

2.4 逻辑处理

在工程设计中, 有些逻辑处理导致的误差不能忽略。在对时系统同步情况下, 影响对时精确度的逻辑处理环节有IRIG-B解码、秒脉冲检测。IRIG-B解码时需要根据基准码元产生秒脉冲, 由于IRIG-B码信号为异步信号, 因此, IRIG-B解码环节需要延时1~2个解码时钟周期检测到P标志到来时刻, 若解码时钟频率为100 MHz时, 则秒脉冲输出时刻滞后真实时刻10~20ns。秒脉冲检测环节也需要延时1个时钟周期来判断秒脉冲的上升沿时刻。

此外, IRIG-B信号需要通过物理介质传输, 合并单元的本地秒脉冲信号通过物理电路传输到所有需要同步的功能单元, 因此需要考虑相应的物理传输延时。能够产生较大延时的物理电路一般在几十至上百纳秒之间。

综合上述各环节产生的延时, 在本地秒脉冲逻辑设计时, 需要补偿在秒脉冲处理各环节产生的延时, 补偿时间为各逻辑处理环节的延时时间之和。

3 对时守时系统方案

合并单元的对时守时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此系统主要基于FPGA实现, FPGA内部由IRIG-B码解析模块、脉冲检测模块、样本统计模块、晶振补偿模块、本地秒脉冲产生模块及CPU接口模块组成。FPGA接收IRIG-B码流信号, 经过综合处理形成高精度本地秒脉冲信号;CPU作为管理接口与FPGA交换实时信息, 实现系统时间同步。

图3所示为对时守时系统的时间同步流程, FPGA按照此流程每秒完成一次时间同步处理。

3.1 IRIG-B码解析模块

IRIG-B码解析模块实现IRIG-B码解码功能。此模块需确认IRIG-B码信号包含所有的位置识别标志正确, 且码流信息的校验结果无误, 以此来判断IRIG-B码信号的有效性。FPGA从码流中获得绝对时间信息、闰秒信息、夏时制信息、时间偏移信息、时间质量信息, 并通过CPU接口模块将这些时间信息实时传递给CPU, 用于合并单元各功能单元的时间同步。CPU得到时间信息后需要进行必要的防误判断, 如CPU每秒得到的绝对时间是否是前一次时间加1, 闰秒信息与夏时制信息的出现时刻是否正常等。另外, FPGA在每次检测到IRIG-B码码流的基准码元时刻, 产生一次秒脉冲信号。

3.2 脉冲检测模块

脉冲检测模块完成秒脉冲信号的有效性判断, 对秒脉冲有效性的判断采用绝对周期与相对变化相结合并重复确认的方法。考虑到晶振的频率准确度特性, 实际由晶振测量的秒脉冲周期, 应该在晶振标称频率对应的周期值基础上推定一个变化范围, 此范围固定为±30μs, 并且连续2次秒脉冲周期变化量应小于一个上限值, 此上限值固定为±1μs, 以此确认秒脉冲的有效性。

3.3 样本统计模块

样本统计模块用于采集秒脉冲周期值作为对时与守时的样本, 样本作为产生本地秒脉冲依据的同时, 也供CPU用来计算晶振的老化率。样本统计必须在秒脉冲有效的前提下进行, 若统计过程中秒脉冲丢失, 统计须在外部时钟信号有效后重新开始。为减小测量误差, 使用高频时钟信号对秒脉冲连续统计最近一段时间内的总计数周期值, 本设计中时钟频率取100 MHz, 统计时长根据时间同步性能的要求及设计实现的方便性可以取2ns, 其中n>5。

3.4 晶振补偿模块

晶振补偿模块用于守时阶段根据晶振的老化规律对晶振计数值进行补偿处理。此模块记录守时开始时刻及守时持续时间, 并接收经CPU计算得到的本地秒脉冲信号的晶振计数补偿值。

3.5 本地秒脉冲产生模块

本地秒脉冲产生模块原理如图4所示。

此模块用于产生本地秒脉冲信号, 并根据外部时钟状态及统计样本对本地秒脉冲信号进行调整。当外部时钟信号状态从无效变为有效时, 样本统计模块开始统计秒脉冲的周期样本, 在一组完整的样本统计完成之前, 利用晶振的短时稳定性, 根据已经统计的周期样本预测下一秒周期, 并结合本地秒脉冲与外部秒脉冲的偏差进行调整。当一组样本统计完成后, 使用样本值计算出算术平均值及余数, 算术平均值作为本地秒脉冲信号的周期基准值, 余数决定对周期基准值的补偿周期。考虑到晶振频率存在老化漂移特性及晶振的温度稳定性, 此时仍需要将外部秒脉冲与本地秒脉冲的偏差值纳入本地秒脉冲的产生逻辑中。逻辑补偿值通常为一常量。

4 同步误差分析

根据上述对时守时方案可知, 此系统的同步误差来源主要有以下2个方面。

1) 卫星信号接收机的授时精度, 取决于卫星信号接收机的性能, 一般在50ns~1μs[9]。

2) 测量误差, 包括外部秒脉冲周期测量环节、外部秒脉冲与本地秒脉冲之间的偏差测量环节产生的误差, 两者之和不大于30ns。

因此, 理论上同步误差最小值在80ns左右。实际中由于外部时钟源的抖动, 同步误差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5 系统试验

5.1 对时误差试验

合并单元稳定运行后, 接入主时钟输出的光IRIG-B码信号进行对时试验, 持续测试10 min后通过Tektronix公司的型号为DPO4034B的示波器读取的对时误差如下:最小值33.23ns、最大值183.80ns、平均值88.69ns、标准差41.29ns。试验结果表明对时精度完全满足技术规范, 并且具有较高的技术指标。

5.2 守时误差试验

合并单元稳定运行后首先接入光IRIG-B码进行对时, 在对时状态稳定条件下切断IRIG-B码信号。10min及1h后记录合并单元的本地秒脉冲信号与主时钟的秒脉冲信号之间的相位差最大值作为守时误差。10次守时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

在1h守时试验过程中, 每隔10min记录一次守时误差结果分别为:156.8, 234.9, 442.0, 645.3, 1 019, 1 335ns。

6 结语

本文分析了影响合并单元时间同步性能的主要因素, 提出一种基于FPGA的对时守时系统。该系统已经在所研制的NSR-386系列智能合并单元上得到实际应用。该装置已在电磁兼容实验室进行了充分的试验验证, 并通过了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组织的入网性能测试, 目前已有批量装置在智能变电站现场得到工程应用。本文提出的设计不仅适用于合并单元, 而且可以推广到智能变电站中对时间同步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其他二次设备, 如同步相量测量装置 (PMU) 等。需要指出的是, 本文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在目前条件下对合并单元时间同步技术所做的设计探讨。此技术仍然存在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如当环境温度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补偿晶振的频率漂移等。

参考文献

[1]国家能源局.DL/T 282—2012合并单元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2.

[2]国家电网公司.Q/GDW 426—2010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3]于跃海, 张道农, 胡永辉, 等.电力系统时间同步方案[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 (7) :82-86.YU Yuehai, ZHANG Daonong, HU Yonghui, et al.Time synchronizing system for power system[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8, 32 (7) :82-86.

[4]国家电网公司.Q/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5]国家电网公司.DL/T 357—2010输电线路行波故障测距装置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6]国家电网公司.Q/GDW 428—2010智能变电站智能终端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0.

[7]刘慧源, 郝后堂, 李延新, 等.数字化变电站同步方案分析[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9, 33 (3) :55-58.LIU Huiyuan, HAO Houtang, LI Yanxin, et al.Research on a synchronism scheme for digital substation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9, 33 (3) :55-58.

[8]黄鑫, 王永福, 张道农, 等.智能变电站IEC 61588时间同步系统与安全评估[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2, 36 (13) :76-80.HUANG Xin, WANG Yongfu, ZHANG Daonong, et al.IEC61588time synchronization system and security evaluation for smart substations[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12, 36 (13) :76-80.

[9]李泽文, 曾祥君, 黄智伟, 等.基于高精度晶振的GPS秒时钟误差在线修正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30 (13) :55-58.LI Zewen, ZENG Xiangjun, HUANG Zhiwei, et al.Method for correcting errors of the GPS-clock based on the high precision crystal oscillator[J].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6, 30 (13) :55-58.

[10]马彦青.恒温晶振OCXO自适应驯服保持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

村级合并方案 第2篇

为了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体制改革,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优化农村基层工作机制,强化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积极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祝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全县区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实际,现就我镇村级区划调整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按照省、市、区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规范程序,依法操作,积极稳妥地开展村级合并工作。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为重点,合理调整村级区域规模,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村级自治组织作用,维护农村稳定促进我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重要意义

科学合理调整村级区域规模,具有重要的意义:

1、是缓解村级收支矛盾,减轻农民负担,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举措;

2、是提高村干部待遇,增强干部素质,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3、是优化资源配置,发展区域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有力保证;

4、是加快中心村、集镇形成,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促进祝站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力前提。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尊重民意,依法推进的原则。村级合并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通过不同形式征求大多数村民同意后调整,具体操作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设立、撤销、范围调整,由祝站镇人民政府提出,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后,报区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程序进行。要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村级合并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确保调整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二)坚持科学合理,利于发展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以有利于中心村、集镇的形成和小城镇建设,增强其聚集和辐射效用,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坚持因地制宜,便于管理的原则。确定村的规模、村委会驻地等问题时,尊重历史沿革,区域位置、村镇规划、水利道路、学校、山场资源等因素。充分尊重大多数群众村相邻、地相连、人相亲的生产、生活习惯,让广大村民感受到调整带来的好处。

(四)坚持整建制调整的原则。结合祝站镇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考虑人文、自然、工作等要素,科学合理地调整撤并,村级区域调整原则上整村合并,不宜交叉重组。村调整、撤并后,新村村名、新村委会驻地将根据人口集中程度、传统知名度、地理区位优势、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等因素确定,经得起历史检验。撤并的村在地域上相连,不形成“飞地”。

(五)坚持依法推进原则。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村级区划调整方案须经村民表决。各项工作在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按法定程序,按部就班,积极稳妥地推进。

四、目标任务

此次村级合并主要是以合并张岗村与乐畈村、祝畈村与河界村作为试点。

五、方法步骤

(一)准备阶段(6月04日——6月06日)。

1、成立组织。镇成立村级合并工作领导小组,待调整村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撤并村日常工作。

2、宣传发动。镇及时召开村级合并座谈会及动员大会,并将通过会议、标语、横幅、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村级合并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做法,让广大群众家喻户晓,自觉主动地参与调整工作。

3、制定方案。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相关规定,坚持村级合并的四条基本原则,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合理地确定并村工作方案和撤并后的村名、村委会驻地,最后提出调整的意向性方案报区合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区政府批准实施。

(二)实施阶段(6月09日——6月20日)

1、召开动员会议。镇及时召开座谈会,了解各村的思想动态,并召开动员培训大会,传达上级会议精神,安排村级合并意向性方案表决工作部署,向待调整村派出驻村工作组,工作组组长由包片领导担任,负责指导村级合并工作。组织镇村干部进一步走访村民,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按照镇党委政府上报并经区领导组审定的意向性方案,做好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

2、广泛征求意见。按区委、区政府要求,召开不同类型的座谈会,认真广泛征求干部群众意见,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召开户代表会议,对村级合并意向性方案进行表决。村两委组织三分之二以上的户代表参加表决,获得参加表决的户代表过半数以上同意的表决结果方可有效。表决采取集中会议投票或流动票箱投票等方式进行,表决后当场公布表决结果,填写村级合并表决报告单,封存表决票上报镇政府。

3、科学组建班子。要切实做好合并后村班子的组建工作,新村成立后,撤销原村党支部,组建合并村党支部,合并村党支部书记由镇党委任命,主持并村后续工作和下一步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原任村党支部成员作为新村临时党支部成员。合并后,原村委会自行解体,成员职务自然终止,同时组建合并村村委会筹备组,筹备组组长由镇党委确定,也可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筹备工作组副组长,撤并村的原任全体村干部为成员,负责村务工作,直至新村村委会成员在下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时选举产生。

4、严格印章管理。村民表决通过后,镇里统一收回调整村所有公章和标牌,交镇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处理,由镇统一(党支部、村委会、财务专用公章等)刻制合并村党组织、村委会筹备组及财务专用章。

5、合理确定村名和村部驻地。按照位置适中、流向合理原则,确定村名和村部驻地,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在认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并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妥善确定合适的村名和村部驻地;如意见分歧较大,通过村名会议表决确定。

6、明确政策及各项待遇 村级合并后,区对原行政村支农政策原则不变;调整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村,在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扶持,让合并村村民切实享受村级合并带来的发展成果。原任村干部继续任职的,其工资待遇按就高不就低原则执行。

7、镇政府根据各村对村级合并的表决结果,形成材料报区政府审批。

(三)清产核资,严明责任(6月23日——6月27日)村级合并工作中清产核资尤为重要,要加强对村集体“三资”管理。

1、并村前,各村要继续做好2014年1月01日以后的村集体“三资”清理登记工作;

2、对历史遗留问题,没及时处理的,并村结束后,再区别情况,妥善解决。

3、镇积极协助村对备用

金等流动资金进行盘点结算,并按照规定程序做好村集体流动资金的冻结和“三资”台账及票据、帐本等所有会计资料的封存工作。

4、坚持原村组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基本核算单位,“四不变”原则。

5、严禁借并村之机,混淆账务,私分或随意处置集体“三资”一经发现,要按照组织财经纪律,严肃处理,并追究有关当事人和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6、对合并前的村级债务进行审核登记,(四)总结经验,迎接验收(7月01日——7月11日)妥善处理村级合并中的矛盾和相关问题,切实做好人事和财务等交接上的善后工作;全面制定新村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村、组干部的思想工作;对村级合并工作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区村级合并工作领导小组。

六、工作要求

(一)思想认识要统一。镇村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统一干群思想认识。并分层次分阶段召开各种类型的干部群众动员会、座谈会,把政策交给群众。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村级合并工作始终,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信访维稳要落实。村级合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容易产生不稳定因素。因此,信访维稳工作必须与村级合并工作同步安排落实。信访维稳工作责任主体在乡,落实在村,全镇要把思想认识、政策宣传、说服教育、司法解释等方面的工作做深做细,从农村综合改革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社会稳定。

(三)组织领导要加强。为确保村级合并工作有序推进,全镇要本着对农民群众长远利益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紧紧围绕村级合并方案,科学安排、依法操作,及时协调处理村级合并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确保村级合并工作顺利实施。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村级合并工作列入乡村阶段性工作,全力以赴、全员参与。把能否抓好这次村级合并工作、能否做到“人心不散、工作不乱、秩序不乱”作为衡量镇村干部综合素质的一次重要检验。

合并方案 第3篇

【关键词】综合治疗方案;老年高血压;心绞痛;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1-0061-02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慢性疾病,主要是由血管收缩引起周围血管阻力或心排血量增加,导致动脉血压上升。为了解综合治疗方案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对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6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满意结果,现将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66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61~80岁,平均年龄(72.16±5.04)岁,病程9~32年。平均病程(18.27±5.19)年。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TO)中老年高血压标准:在安静休息且非药物状态下,血压值持续或非同日2次以上的舒张压(DBP)≥90mmHg,或收缩压(SBP)≥140mmHg。此外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冠心病,排除患有肝肾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3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在性别、年龄和病程等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33例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采用美托洛尔、依那普利和珞和喜联合降压,给予其连续用药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具体干预措施如下: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需要为其建立档案,了解其病情和基本状况,对患者进行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疾病知识宣传,如知识讲座、发放教育手册等,让患者对自身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指导患者有效的用药,在医生的叮嘱下长期的、规律的服药,不得随意增减药物剂量或是停用药物。对于患者在治疗中存在的各种焦虑、沮丧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和负面心理,护理人员需给予其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让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加强在饮食和运动方面的干预,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和运动计划,以清淡为宜,不可暴饮暴食,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可进行一些合适的有氧 运动,如打太极、散步、慢走等,但避免剧烈运动,保证运动时的良好状态。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按照胸痛等临床症状消失或程度减轻等进行判定。显效:患者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电图恢复至正常;有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有所缓解,发作次数减少50%~80%,心电图情况改善;无效:患者心绞痛症状无明显缓解,发作次数减少,但在50%以下,心电图情况与治疗前相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的数据进行汇总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以描述,并行x2检验;当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15例显效,16例治疗有效,2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中11例治疗显效,13例治疗有效,9例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x2=5.346,P<0.05。

3 讨论

人体的血压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因而高血压多发于老年人,老年高血压患者往往会合并多种后遗症,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或加重[1]。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脉压差较大,随着病情的发展会使得患者主动脉硬化、弹性降低,心室的收缩会使得动脉血压升高,心室的舒张则会使血管壁弹性差,无法维持舒张压[2]。长期的高血压会诱发患者发生心绞痛,而心绞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血压的增高,两者是相互作用的。老年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仅仅依靠药物治疗难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无法使患者的血压控制达到理想状态[3]。综合治疗方案是指将药物治疗与护理干预相结合,因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来说,正确用药或按时服药与其血压的控制有很大的关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看出,运用综合治疗方案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的治疗效果,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由此看来,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医护人员给予其督促与指导,让患者遵医嘱正确的、有规律的服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让其了解自身病情的具体情况,加强在饮食和运动方面的干预,能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郑保国,郭乃超.综合治疗方案在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治疗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25(31):175-175.

[2]曾宪稳.综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绞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30(02):130-131.

合并方案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产科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妊娠糖尿病合并妊高症患者63例, 根据患者既往病史以及实验室检查数据, 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 (2015) [5]妊娠糖尿病合并妊高症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已了解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自愿接受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该研究已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上述病例根据入院顺序使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 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28例。观察组中患者年龄26~38岁, 其中初产妇21例、经产妇14例, 患者均为单胎妊娠, 孕周≥32周。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9~39岁, 其中初产妇18例、经产妇10例, 患者均为单胎妊娠, 孕周≥32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护理措施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血压、血糖的日常监测和管理, 密切关注胎动变化,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生以便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对症处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护理干预措施如下: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有责任护士一对一的沟通进行心理疏导, 使孕妇对妊娠糖尿病和妊高症有充分的了解, 消除紧张焦虑心理, 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获得最为理想的妊娠结局。

饮食干预:根据患者妊娠糖尿病和妊高症的严重程度, 制定详尽的食谱合理控制饮食, 并随着疾病的治疗进展和孕程步入不同的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运动干预:考虑患者的特殊性, 选择运动量不宜过大, 如:散步、孕妇操等。科学把握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进行运动干预。产后护理干预:术后在对血压和空腹血糖值进行严密监测的同时, 注意观察和询问患者有无头晕、视力模糊等症状, 调整胰岛素的用量。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情况, 呼吸道的分泌物及时进行清除, 喂服葡萄糖防止发生新生儿低血糖。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孕妇发生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先兆子痫等并发症的病例数, 计算并发症的发生率。统计围产儿巨大儿、宫内窘迫的发生情况, 计算发生率, 对围产儿Apgar评分[6]结果进行观察。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结局比较

经治疗两组患者均完成了分娩。观察组酮症酸中毒、产后出血、先兆子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71%, 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1.43%, 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2.2 两组围产儿结局比较

观察组围产儿巨大儿、宫内窘迫的发生率分别为11.43%和8.57%, 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围产儿Apgar评分结果为 (9.12±0.33) 分, 高于对照组[ (7.68±0.64) 分]。上述指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的防治对保障母婴安全, 获得理想的妊娠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7]。随着产妇年龄的不断增加, 特别是40岁以上的高龄产妇人数的逐年增多, 酮症酸中毒、先兆子痫、高血压的发病率越来越高[8]。重视健康教育、规范的进行产前检查、保持良好的心态、合理饮食、控制体重、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于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9,10]。Yangyi等[11]学者通过对50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产妇进行研究证实了周到的心理、饮食、运动、监测护理以及终止妊娠、产后等有体系的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与价值, 研究组孕妇以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得到了显著的降低。与该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 妊娠糖尿病合并妊高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孕妇妊娠结局, 提升围产儿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超, 王薇, 邱莉莉, 等.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4, 14 (16) :3076-3080.

[2]Poomalar GK.Changing trends in management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2015, 6 (2) :284-295.

[3]Yu Jun, Zhou Yong, Gui Juan, et al.Assessment of the Number and Function of Macrophages in the Placenta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J].Journal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dical Sciences], 2013, 33 (5) :725-729.

[4]魏文珠.妊娠糖尿病发病机制与原因探讨[J].河北医学, 2011, 17 (7) :898-900.

[5]杨孜, 张为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 (2015) [J].中华产科急救电子杂志, 2015, 50 (10) :206-213.

[6]Krishnan B, Babu S, Walker J, et al.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J].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2013, 4 (3) :51-63.

[7]袁新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防治研究进展[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 1 (6) :120-121.

[8]Colberg S R, Castorino K, Jovanovi L.Prescribing physical activity to prevent and manage gestational diabetes[J].World Journal of Diabetes, 2011, 4 (6) :256-262.

[9]Chu C, Gui YH, Ren YY, et al.The impacts of maternal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GDM) on fetal hearts[J].Biomedical&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 25 (1) :15-22.

[10]Hajduk J, Klupczynska A, Dereziński P, et al.A Combined Metabolomic and Proteomic Analysis of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5, 16 (12) :30034-30045.

公司合并方案 第5篇

【公司合并方案】公司吸收合并方案简要目录

一、公司合并事务描述

二、公司合并过程中可能需要提供的相关文件与资料

三、合并的主要法律文书之一——合并合同的拟定及主要条款

四、公司合并程序

五、合并时办理相关变更和注销登记手续应提供的文件、证件

六、公司合并需要注意的事项

(方案编写者声明:由于并未知悉三家拟合并公司的具体信息,该方案可能针对性不足。如需更具可操作性的合并方案,还需掌握两家公司的有关信息。)

XXX有限责任公司和XXX有限责任公司、XXX有限责任公司吸收

合并方案

一、公司合并事务描述

1、拟合并的公司有三家,分别为XXX有限责任公司和XXX有限责任公司、XXX有限责任公司。

2、拟合并的三家公司均为有限责任公司。

3、拟合并公司的股东均为自然人股东并具有同一性,即甲公司、乙公司的所有自然人股东同时均为丙公司的所有自然人股东。

4、尽管有上述第3条之特征,但两家公司的合并是基于公司本身,而非公司股东。合并是参与合并的公司之间的契约行为,不是股东之间的契约行为。三家公司的合并将主要基于公司订立协议产生,该协

议将是由公司各方的法定代表人代表公司就公司有关合并事宜所达成的。故而合并作为一种民事行为,其当事人是公司本身,而非公司股东。

5、合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减少一家公司之运营成本,以提高公司及全体股东之收益。

6、该合并事务属于公司并购。三家公司合并后,XXX有限责任公司、XXX有限责任公司、XXX有限责任公司仍然存续。

二、公司合并过程中可能需要提供的相关文件与资料

(一)两家公司的概况资料:公司的历史沿革;公司内部职能部门框架图;公司的业务概况(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主要产品、经营业绩、生产经营能力、市场营销状况);公司章程;公司基本规章制度。

(二)公司批文及证照:公司营业执照;公司外贸经营权许可证;公司特种商品经营许可证;公司的设立批文。

(三)公司资产文件:公司的房屋产权证;公司的土地使用权证;公司的商标专用权证书;公司的专利权证书;公司的著作权说明;公司所有固定资产的产权证明。

(四)公司合同及债权债务: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的买卖合同;购销及其他业务经营合同;财产或设备的租赁合同;建筑工程合同;对外投资合同;技术转、受让合同;合资、合作、联营合同;借款合

同、保险合同;担保合同;公司债权债务清册(债权人、债务人名单、债权债务金额、性质);其他对公司有重大影响的合同或协议。

(五)公司财务资料:近三年财务会计资料;未来一年的盈利预测资料;税务资料(税务登记证;纳税情况说明;税务部门关于近三年纳税情况的证明);外汇资料。

(六)公司劳动人事资料:高级管理人员简历;与职工订立的劳动合同标准文本;工会组织情况;离、退休人员情况一览表及说明。

(七)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公司目前涉及的全部诉讼、仲裁、行政处罚及其说明;公司已了结但尚未执行的判决、裁定或裁决;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涉及的诉讼、仲裁或行政处罚案件。

(八)公司历次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或纪要。

(九)其他资料。如环境保护等。

三、合并的主要法律文件之一——合并合同的拟定及主要条款 公司合并合同是合并双方就合并条件及合并程序达成的合意。合并合同是公司合并的基础和依据,在公司合并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合并合同的主要条款

合并合同的主要条款应当包括:

合并各方当事人。既包括合同的主体――订立合并合同、参加公司合并的两家公司,还包括合并后存续的公司。合并合同中要写明这些公司的名称及住所等。

合并的方式。合同中合并的方式,应当是按法律形态进行的具有法律意义的分类形式,在本合并事务中为吸收合并。

合并的对价。合并对价即合并中存续公司为取得消失公司财产而支付的对价。

合并各方的资产、债权债务状况。合并各方的资产、债权债务状况是决定合并价格的基本要素,对合并价格的科学确定,对合并是否成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合同中应对此做出明确的记载。

职工安置办法。由于合并中存续公司的职工利益受到合并影响的程度要小得多,所以职工安置办法条款只适用因合并而消失的公司。

(二)合并合同的普通条款

为了使合同内容更加完善可行,为合并的进行提供更具体的依据和指导,合并合同应规定以下普通条款:

合并后的公司章程。在吸收合并中,存续公司要增加资本,进而引起公司章程的变更。此时,可规定公司章程的修改条款。

资本和公积金。公司合并中,往往会发生资本和公积金变化,因此合并合同中可以对其做出规定。

公司董事的事项。因公司合并给公司董事带来了重大变化,可能也涉及章程中关于董事条款的变化,因此,合同中应对董事的规定包括董事的选任、报酬等问题。

公司职员事项。因合并往往会带来公司职工劳动关系的变动。为了妥善处理这一问题,明确相关各方的权利义务,应就职工的劳动关系及解除劳动关系的手续和经济补偿金做出约定。

财产的交接与交接前财产的管理。合并合同应对财产交换的方式、时间、地点及财产保管进行规定。

合并程序及合并日期。合并合同可以对合并程序履行主体、方式、时间等进行规定,以便合并程序有效进行。

合并合同的变更、解除。合同中应对合同内容的变更、解除做出规定,包括变更、解除的条件、程序等。

此外,合同中还应对违约责任做出约定,明确违约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以利于合同的履行,还应对合同争议的解决做出规定,明确一旦发生争议通过法院或者仲裁解决。

四、公司合并程序

(一)订立合并协议。《公司法》第174条规定,公司合并,应该由合并各方签订合并协议。合并因当事公司之间的合同而成立。一般来讲,在公司合并实践中,往往是公司管理层在得到公司董事会的授权后即进行合并谈判,并代表双方公司拟定“合并协议”。合并计划需要经过公司董事会的同意。合并计划经由董事会同意推荐给股东会,然后征得各自公司股东会的同意。如果合并双方股东会批准了合并计划,合并协议发生法律效力。

(二)董事会决议。公司合并应首先经由董事会作出合并决议。尽管我国公司法没有对董事会的合并决议作出规定,但这确属应有之义。公司合并本身就是公司董事会权限范围内的事情,只不过公司合并构成了对股东利益的重大影响。因此,公司合并计划经由董事会同意后,还需要提交股东会的审议。

(三)股东会决议。公司合并对公司的重大变更事项,对股东利益影响甚大。因此,公司合并必须经由股东会同意后方可实施。我国《公司法》规定,其决议方法,在有限责任公司,必须经代表2/3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四)政府批准。如果合并需要取得主管机关审批的,则需要取得其批准。

(五)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公司法》第174条规定,公司决议合并时,应立即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了解公司现有资产状况。

(六)对债权人的通知或者公告。因公司合并对债权人利益构成影响,法律要求公司在作出合并决议之日起通知或者公告债权人。

(七)办理合并登记手续。公司合并完成后,应当办理相应的注销、变更或设立登记。

五、合并时办理相关变更和注销登记手续应提供的文件、证件

(一)合并中存续公司办理变更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变更登记申请书》;

(2)合并各方签订的合并协议和合并各方股东会(或其所有者)同意合并的决议(主要写明由哪些公司合并以及合并的主要内容)。

(3)刊有合并各方合并内容至少三次公告的报刊。

(4)合并后需解散公司各自作出的债务清偿或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5)公司新一届股东会决议(主要写明合并后公司的总股本及其股本构成、公司领导班子有否变化、公司章程修改、其他需变更的事项)。

(6)章程修正案(主要列示章程变动情况对照表)或新章程。

(7)由全体股东出具的《确认书》。

(8)新增股东的法人资格证明或自然人的身份证明。

(9)《公司股东名录)》、《公司法定代表人履历表》、《公司董事会成员、经理、监事会成员情况》。

(10)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需加盖发照机关印章)、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

(11)由工商局档案室提供加盖工商局档案专用章的公司章程复印件。

2、合并中解散公司办理注销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1)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注销登记申请书》;

(2)合并各方签订的合并协议;

(3)合并存续公司股东会同意合并的协议;

(4)公司股东会同意合并和注销的决议;

(5)刊有合并各方合并内容至少三次公告的报刊;

(6)合并后需解散公司各自作出的债务清偿或债务担保情况的说明。

(7)公司营业执照正副本原件及公司章程复印件(需加盖公司印章)、公司公章。

(8)其他应提交的文件。

六、公司合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避免合并无效。公司合并只要违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范,都可以作为合并无效的原因。在实务中,违反下列强制性规范是常见的导致公司合并无效的原因:

1、违反公司法第38条和103条规定,公司合并应经股东会决议。

2、违反公司法第184条规定,债权人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担保,但公司不清偿债务或者不提供相应的担保。

(二)公司合并的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重点关注公司公告日期必须在股东会决议之日起一个月以内,公司申请登记的日期必须在股东会决议之日起90天以后,否则不能予以受理。

(三)公司合并各方为不同登记机关的,应先申请解散公司的注销登记,再申请存续公司的变更登记或新设公司的开业登记。合并各方为同一登记机关的,也可以同时申请办理。

(四)核准合并公司的开业、变更、注销登记的日期应在公司第一次合并公告登载之日起90天以后,同时应注意是否有债权人对公司的合并提出异议。如果有债权人异议,应责令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担保。不清偿债务或不提供担保的,不予核准登记。

(五)合并后公司的股东应为合并各方的原股东,合并后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为合并各方的注册资本之和。合并各方股东涉及国有、集

体资产的,应按评估后净资产折股,未涉及国有、集体资产的也可不作评估,按审计后账面净资产折股。

我国合并报表合并理论的选择与定位 第6篇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 合并报表 合并理论 选择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套企业会计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及其指南规范了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列报。在全面考察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的有益经验,总结我国在合并财务报表会计处理规定方面的得失,顺应国际趋同的大趋势,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正是由于合并理论定位对于合并财务报表问题的重要性,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既具有理论研究意义又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合并报表合并理论问题。

一、合并报表合并理论的组成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主要有所有权理论、主体理论和母公司理论。

1、所有权理论

所有权理论是业主理论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具体应用,业主理论认为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产权理论角度看,业主理论强调的是所有者的终极财产权,即所有者对财产具有独占性、排他性的一切权利,拥有对法人主体财产的绝对支配权和最终处置权。而所有权理论所依据的会计基本恒等式也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突出体现了确认、计量和报告所有者权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目标,因此,所有权理论又称“所有者权益中心论”。会计主体充其量只是其终极所有者财富的存在形式或载体,会计主体就是所有者的化身,会计主体的资产是终极所有者财富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会计主体的负债是终极所有者的负财富,会计主体的资产与负债之差代表终极所有者投放在这一会计主体的净权益。此外,根据所有权理论,会计主体没有必要特别强调资本保全,应当允许其终极所有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抽回资本。

2、主体理论

主体理论认为,一个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以及形成这些报表要素的交易、事项或情况都独立于终极所有者,他们是会计主体所固有的,不应将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的法律和经济行为混为一谈。根据主体理论,资产是会计主体自身收取一定商品、劳务或其他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负债是会计主体自身的偿付义务,而资产与负债的差额-所有者权益是会计对其终极所有者的义务。为了体现主体理论的上述观点,会计的基本恒等式应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根据这一等式,所有者不再是财务会计的唯一中心,而是与债权人居于同等地位。由于将债权人与所有者视为同等重要的利益当事人,主体理论十分强调“资本保全”,不允许所有者在会计主体存续期间抽回资本,以免侵害债权人的正当权益。可以说,主体理论是现代财务会计中主体假设的理论基础。

3、母公司理论

母公司理论是通过对所有权理论和主体理论“扬长避短”,继承了所有权理论的合理内核,同时吸收了主体理论的合理外延而形成的。在合并财务报表目的方面,母公司理论继承了所有权理论关于合并财务报表是为了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而编制的理论,否定了主体理论关于合并财务报表是为合并主体所有资源提供者编制的理论。在报表要素合并方法方面,摈弃了所有权理论狭隘的“拥有观”,采纳了主体理论所主张的视野更加开阔的“控制观”。在少数股东权益确认方面,则明显体现了对所有权理论和主体理论的折衷与修正,既反对所有权理论将少数股东权益完全排除在合并报表之外的保守做法,也反对主体理论全额确认子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升(贬)值并按股权比例分摊给少数股东的激进做法;在商誉确认方面,考虑到商誉是不确定性最大的无形资产,完全秉承了所有权理论的稳健惯例。因此,我们很难说母公司观到底更接近于所有权理论,还是更倾向于主体理论。

二、新会计准则下我国合并报表合并理论的选择与定位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继承了1995年《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合理的内容,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其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在所作的调整和修改中,最大的变化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理论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主要以母公司理论为依据改变为以主体理论为依据。其选择与定位的原因在于。

1、合并报表具体操作方法决定

新准则规定子公司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应当作为少数股东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权益项目下以“少数股东权益”项目列示。而旧准则规定子公司所有者权益各项目中不属于母公司拥有的份额,应当作为少数股东权益,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之前,单列一类,新准则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销售商品或以其他方式形成的存货、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所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当抵消。从实务操作来看,对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应按全额摊销,不应按母公司持股比例摊销。

2、公允价值属性决定

新准则根据我国国有企业合并、置换重组频繁发生的实际情况,将企业合并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两类,并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基础,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以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处理基础。我们认为由于我国的新会计准则已要求对商誉计提减值准备,因此,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以母公司支付的股权购买价格为基础,对子公司的有形净资产和商誉重新计价,也可避免资产计价基础因过度稳健而失实。这是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保持的中国特色,可有效地限制国有企业通过合并或置换等手段调控利润的行为。

3、现代企业制度特点决定

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组建企业集团寻求资源优化配置、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己成为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会计主体假设要求将处于同一管理控制下的企业集团视为一个会计主体,反映企业集团的经济实质。而所有权理论却认为会计主体与企业终极所有者是形式上而非实质上的分离,强调母公司股东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合并时只按照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合并,显然与会计主体假设相背离,也无法通过会计核算反映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产权关系。至于母公司理论,因其强调的是为母公司股东服务,使得以此为基础编制的合并财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有用性大为降低。而且,由于其不一致的,逻辑性不强的理论基础也决定了其只能是目前会计环境不适应、会计制度不完善下的权宜之计,不可能作为合并会计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合并财务报表的必要性来自企业集团的性质、会计主体理论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实质上,控制权的存在要求企业合并财务报表采用主体理论。主体理论在现代企业中广泛应用,也必将赋予会计主体以实际的意义。

4、决策有用观决定

我国现阶段股份有限公司既不同于典型的集中型模式,又不同于典型的分散型模式。在我国的这些股份有限公司中,一方面,国有股和法人股所占股权比重较大,且不流通,具有控股权,因而,对企业管理当局的任免具有直接的影响力,但对于经营不善的企业往往缺乏有效的“退出机制”,故其关注的重点是受托责任的信息。另一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中小投资者,这些掌握流通股的中小投资者无法对企业的管理者产生直接影响,而只能根据财务报告所反映的企业经营状况来决定手中股票的去留,因而其关注的焦点是投资决策有用的信息。这种对大中小股东在信息需求差异上的处理关系到我国财务报告目标的定位。因此,我国现阶段的财务报告目标既要为中小投资者决策提供相关信息,也要为评价国有资产受托经营责任提供相关信息,但为了遵循市场经济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弱势群体的利益应得到必要的保证。

总之,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商品、劳务、资本等市场得到迅猛发展并不断完善,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行为更加理性,结合我国的际情况,主体理论应是我国合并财务报表的未来选择。

【参考文献】

[1] 宁博:新准则下的合并财务报表变化解析[J].会计师,2007(2).

合并方案 第7篇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异常

1智能变电站中合并单元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 在我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不断加快的推动下, 使得智能电网的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 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电子式互感器随着智能变电站的发展获得了广泛应用, 然而, 电子式互感器的远端单元输出并没有的统一的规定, 由此使得各个厂家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输出信号上均不相同, 它们的互操作性较差, 可扩展性不高。在这一背景下, 合并单元 (MU) 的概念被提出, 它是一种用于采集电子式互感器不同的信号, 经过处理之后, 将各种信号转换为统一标准规范的数据格式, 然后输出给过程层总线。MU是智能变电站中的关键设备, 它能够对多个任务进行同时处理, 不仅可靠性高、实时性强, 而且还具有较快的通信速度。在智能变电站中, MU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1 可实现与电子式互感器的接口功能

合并单元借助转换器数据通道能够实现对采集数据的转换, 常规的合并单元带有12 个转换器数据通道, 每个通道可以与1 组数据流相连接。以110k V智能变电站中合并单元为例, 它不仅能够合并发送1 条线路间隔单元的三相电流及电压, 而且还能扩展给其它保护及测控装置。

1.2 可实现与测控保护装置的接口功能

以太网是智能变电站中保护装置传输相关数据信息的主要通道, 当合并单元经主时钟时间同步并对电子式互感器的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时, 其能够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与目的地地址及源地址打包后, 组成SV报文上传给该报文的测控保护装置, 当装置接收到报文之后, 会对其进行内部逻辑分析判断, 如果判断结果满足条件, 则会发触发保护动作, 并发出GOOSE跳闸报文, 订阅该报文的智能开关收到指令后, 将动作于一次开关的跳闸出口。

1.3 可实现模拟量采样同步功能

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而言, 高精度的数据采集同步能够实现三相平衡。不仅如此, 统一间隔内的各个模拟量之间也需要同步, 这样便于功率及阻抗的计算。差动保护的实现则要求不同间隔内的电流也应当同步。合并单元的运用使采样同步功能的实现变为可能, 这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2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的异常情况及运行维护

2.1 合并单元的异常及处理方法

2.1.1 异常现象分析。某智能变电站的接线方式为单母线分段式接线, 两条回路进线, 配置1 台主变压器, 该变电站暂无10k V出线。站内使用的是GIS组合电器, 在GIS柜内装有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一次启动过程中, 在对刀闸开关进行操作时, 监控系统发出线路保护闭锁信号, 随后合并单元自行重启, 同时, 合并单元出现丢点现象。下面针对合并单元此次异常现象的处理过程进行论述。

2.1.2 合并单元异常重启的处理。该异常现象的处理共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Step1:当异常现象发生后, 初步判定可能是因为合并单元自身的电路板损坏, 随后更换电路板并对程序进行升级, 送电后异常现象仍未消除, 由此排除了电路板损坏引起异常现象的可能性。

Step2:由于本次异常为重启, 在排除电路板故障后, 对合并单元的直流电源模块进行了检测, 结果发现, 合上进线刀闸开关后, 合并单元的工作电压从220V短暂跌落至110V左右, 据此判断可能是因为外部直流电源故障引起的异常。随后对直流系统进行故障排查, 结果发现直流系统正常, 并没有交流混入, 装置的接地安全、可靠。由此排除了直流系统故障。

Step3: 排除上述原因后, 判断可能是电磁干扰引起的异常, 开始对干扰源进行排查, 先将PT空开断开, 异常未消除, 然后拔出交流采样头, 异常仍然存在, 将电源板上的所有接线全部拔掉, 以独立直流电源进行供电, 此时合并单元对外的电气回路完全隔断, 在该状态下进行进行了多次刀闸开关分合测试, 结果均未出现异常情况。由此判断, 合并单元重启是由于电磁干扰信号侵入所致。

Step:确定异常原因后, 开始查找干扰源, 通过观察发现, 接入合并单元的CT二次线与电源直流二次线绑扎在一起, 由此导致杂散电容耦合至直流二次线当中, 从而造成合并单元异常重启。将接线恢复正常后, 并将交直流电缆隔离开, 经过多次操作, 异常未再出现。

2.1.3 合并单元丢点问题的处理。虽然切断电磁干扰源后, 合并单元的重启问题得到了解决, 但丢点现象却没有消除。因此决定采用电快速瞬变干扰和浪涌实验的方法对合并单元进行电磁兼容实验。实验过程以常规和非常规两种方式进行, 结果显示, 合并单元运行正常, 未出现丢点现象。据此提出如下处理措施:

1该合并单元在设计时, MU功能是以DSP双插件来实现的, 两个DSP插件通过背板进行通信, 为了进一步增强合并单元的抗干扰能力, 对原设计进行了改进, 将双DSP模块集成于一块插件上, 取消了背板通信。2对合并单元的机箱进行了改进, 采用全导电的加工方式, 提高了装置整体的抗电磁干扰性能。改进后, 进行了相关试验, 结果并未出现丢点问题。

2.2 合并单元运行维护要点

在智能变电站中, 影响合并单元稳定运行的因素较多, 为了确保合并单元的运行安全、可靠, 并进一步减少异常现象的发生几率, 应当加强对合并单元的运行维护工作, 在实际运维过程中, 应当对以下事项加以注意:

2.2.1 当合并单元处于正常运行时, 装置上的运行指示灯应当为常亮状态, 同时, 告警灯应当处于熄灭状态。

2.2.2 如果合并单元上的同步指示灯、GOOSE通信指示灯闪烁, 则应对相关的通信信号进行检查, 看是否存在异常。

2.2.3 当合并单元的刀闸开关进行切换时, 若发生PT切换异常, 则应当立即停止操作, 并对切换状态进行检查, 借此来防止失电, 如有必要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

2.2.4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合并单元不得采用自动并列的方式, 采取手动并列前, 应当对并列条件进行确定, 看是否符合并列要求, 若是出现PT并列异常, 必须立即停止操作, 然后对并列状态进行检查, 借此来防止失电。

2.2.5 当合并单元的告警信号灯亮起后, 要及时对告警信息进行查看, 并在事件状态及日志记录中, 对告警原因进行查看, 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处理。

3结论:

综上所述, 合并单元在智能变电站中有着其它设备无法取代的地位和作用, 它的运行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变电站的运行稳定性。一旦合并单元出现异常, 必须及时找出原因, 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加以解决处理, 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合并单元恢复正常运行。同时, 还要不断加大对合并单元的运行维护力度, 借此来降低异常现象的发生几率, 这对于智能变电站的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左玉军, 王国平, 王宝杰.许津智能化变电站运行与维护工作的实践重点解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5 (9) :28-31

合并方案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住院治疗的62例DM合并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1例。以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者为口服降糖组, 以在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胰岛素降糖治疗者为胰岛素降糖组。所有患者均需符合DM及TB的诊断标准,且TB均为初治患者。患者于签署知情书后入组。口服降糖组,男17例 ,女14例 ;年龄42~71岁 ,平均(52.14±11.56)岁 ;DM病史4~16年 ,平均(11.15±3.15)年。胰岛素降糖组 ,男18例 ,女13例 ;年龄40~71岁,平均(52.16±11.33)岁;DM病史3~15年,平均(11.19±3.22)年。

1.2 方 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治疗, 即给予异烟肼0.3,1次/d口服,利福平0.45,1次/d口服,吡嗪酰胺0.75,1次/d口服,乙酰丁醇0.75,1次/d口服治疗。A组降糖给予二甲双胍及拜糖平口服治疗, 根据患者血糖值调整用药;B组则给与胰岛素皮下注射以降糖治疗,同样根据患者的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用量。

1.3 观 察指标

分别于患者入组时及接受治疗8周后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病情评估,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糖尿病病情改善情况。糖尿病病情观察指标为FPG、2h PG及HBA1C。FPG、2h PG及HBA1C检测均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监测。同时是患者接受治疗8周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理化检查结果对患者TB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以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CT见病灶完全吸收,痰检结核菌阴性者为治愈;以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CT见病灶局部吸收,痰检结核菌阴性者为显效;以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肺CT见病灶吸收未超过50%,痰检结核菌弱阳性为有效;以未达到以上标准者为无效。以痊愈率+显效率为治疗总有效率。对比两组TB治疗总有效率。

注:#每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P<0.05,具统计学差异;*8 周后两组指标比较,P<0.05,具统计学差异。

1.4 统 计方法

应用SPSS 19.0分析,FPG、2h PG及HBA1C均为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t检验分析;治疗有效率为计数数据,以%表示,应用χ2检验分析。

2 结果

2.1 糖 尿病病情比较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FPG、2h PG及HBA1C均得到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但以胰岛素降糖组改善更为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TB 治 疗总有效率比较

胰岛素降糖组治疗后共有12例患者达痊愈,15例患者达显效,3例患者达有效,1例患者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87.10%;口服降糖组治疗后共有8例患者达痊愈 ,10例患者达显效 ,11例患者达有效,2例患者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58.06%,胰岛素降糖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口服降糖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TB与DM两种疾病间在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均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首先TB患者因其可导致患者体内内分泌代谢可发生紊乱,不仅可导致机体多种激素分泌异常,同时可引发胰岛细胞的功能障碍,从而加重DM的病情[4]。同时在患有DM的患者中,易出现维生素A缺乏,从而导致呼吸道粘膜抵抗力下降,故对于结核菌的抵御能力下降,最终易导致TB的发生[5]。因此在合并有DM的TB患者中,因DM与TB间的相互影响,可增加治疗的难度。故此该科在治疗本病的过程中, 通过改变降糖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提高质量效果的目的。

该研究分别对不同治疗方案对DM及TB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首先在DM治疗中,治疗前不同降糖治疗方案的两组间FPG、2h PG及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8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FPG、2h PG及HBA1C均得到明显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应用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的胰岛素降糖组其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应用了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后, 患者的DM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次该研究又对TB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接受胰岛素降糖治疗的胰岛素降糖组, 其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87.10%;而口服降糖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58.06%,胰岛素降糖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口服降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应用了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后 ,不仅患者的DM病情得到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TB治疗效果也可得到显著的提高。

合并方案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月该院收治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来该院就诊的糖尿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患者102例,其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32~51岁,平均年龄(42.83±5.65)岁,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随机的分组,对照组5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33~51岁之间,平均年龄(42.93±5.65)岁,进行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51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30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龄在33~50岁之间,平均年龄(42.53±5.65)岁,使用咪达唑仑联合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1989年国际上防治癫痫联盟所制定的癫痫持续状态的诊断及1999年由WHO制定的有关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5]。患者的年龄、体重等一般指标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辅助检查

患者在发作时,血液中的Ca2+、K+、Na+都在正常范围内,血糖水平在18.3~40.1 mmol/L之间,平均(27.15±5.13)mmol/L;尿酮阴性,对所有患者进行脑电图的检查,结果显示,98例患者没有显示明显的癫痫波,2例出现轻度的慢活动,1例出现轻至中度的慢活动,1例楚翔局部的癫痫波,主要局限在右或左的顶、颞、额的单个或者多个的棘波。

1.3 方法

对照组:使用一般常规治疗,使用小剂量的胰岛素(5U/L)加入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与此同时进行密切的监护血糖,当血糖水平下降到14 mmol/L时使用5%的葡萄糖盐水加适量的胰岛素进行静脉滴注,密切监测血糖水平,以后逐渐改为口服降血糖的药物。对患者存在的水、电解质紊乱进行纠正。

观察组:使用咪达唑仑+胰岛素泵进行联合治疗,对患者的既往史进行充分的了解,同时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如体重、身高等,使用型号为MINIMDE507的胰岛素泵进行胰岛素的强化治疗,辅以短效胰岛素,首次使用胰岛素的用量要控制在0.1~0.5 U/kg·d,使用胰岛素泵后,记录每次胰岛素的用量。与此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使用咪达唑仑0.1mg/kg进行静脉滴注,每天使用一次,半月为一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的加减药物用量。

1.4 观察指标[6]

通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HbA1c、FBG、癫痫持续时间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的HbA1c、FBG进行比较,得到观察组治疗后HbA1c、FB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改善,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癫痫的控制时间,观察组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随着科技的进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的升高[7],糖尿病发生后会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如微血管病变、神经系统病变、糖尿病足等[8],糖尿病患者发生癫痫持续状态被认为是一种神经系统的并发症,糖尿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能诱导该病的诱因也很多,癫痫持续状态的严重程度与血糖的高低有密切关系[9],该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对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到目前为止,对糖尿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的治疗并没有明确的诊疗方案[10],主要是对患者发生的症状进行控制,但患者的依从性不是很理想,长期治疗效果不佳。该研究中,探讨了糖尿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其的治疗方法,通过胰岛素泵联合咪达唑仑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患者的HbA1c、FBG、癫痫持续时间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糖尿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具有很多自身的特点:①在中老年人群中比较多见,常常见于不能正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诱发因素多为停服降糖药物、精神因素、劳累等。②癫痫发作形式多样,主要多见的是局部运动性发作及持续状态,大发作的情况比较少见,并且多见于非酮症的高渗性昏迷患者。③癫痫发生时患者的血糖水平是升高的。但是因人而异。糖尿病中癫痫的发作与血糖的升高有密切的关系。④常常伴发有一过性的失语症发生。⑤该种癫痫发作使用抗癫痫药物没有效果,必须平稳的使血糖降低才能控制癫痫的发作。

糖尿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发生的可能病理生理机制:①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可以导致糖原及糖蛋白在脑组织微血管中的沉积,从而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刺激,导致内膜的增生,以及中、外膜的增厚,由此形成了血管腔的狭窄、无氧代谢的加强、酸性产物的堆积,最终导致了神经细胞的轴索、髓鞘以及大脑皮质的广泛损伤而导致癫痫的发生。②糖尿病患者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受到损伤,使得局部脑组织缺血,大脑皮层细胞的功能受到损伤,成为潜在的癫痫细胞,这种癫痫细胞对代谢紊乱的反应非常敏感,在高血糖状态下,容易诱发癫痫。③高血糖的状态对γ-氨基丁酸的代谢起到促进作用,这降低了癫痫发生的阈值,发生酸中毒时,合成γ-氨基丁酸所需的酶的活性增加,转氨基的作用减弱,导致γ-氨基丁酸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在没有发生酸中毒时,γ-氨基丁酸的生物利用度很低,由此使得癫痫发生的阈值降低。④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状态,使得神经细胞内、外的渗透压梯度增加,导致神经细胞内的脱水,对神经细胞进行激发放电,从而导致了癫痫的发生。

在该研究中,使用胰岛素泵对患者进行强化治疗,使得患者体内胰岛B细胞的功能得到改善,从而使血糖下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咪达唑仑是一种可以溶于水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通过血脑屏障,促进神经元细胞释放Cl-,抑制圣经的功能,与此同时,还能使患者大脑的血流量减少,起到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因此,将胰岛素泵与咪达唑仑联合应用可以起到对糖尿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的协同治疗,使得治疗效果更佳。。

总而言之,糖尿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对患者的生活及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并且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对血糖积极的进行控制,平稳的降低血糖,必要是加用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使患者早日得到康复。

参考文献

[1]关俊,周青梅.糖尿病性癫痫15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2010,19(4B):451-452.

[2]汤建清.糖尿病性癫痫22例[J].临床医学,2010,30(12):25-26.

[3]余年,郝劲博,林兴建.青年糖尿病性癫痫一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2):93-107.

[4]曹建玺.糖尿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90例临床观察[J].临床应用,2014,6(1):41-42.

[5]谢晓娜,冯涤辉,谷莉娜,等.糖尿病合并癫痫38例临床分析[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2,29(7):624-625.

[6]李浩.一例糖尿病性癫痫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24-425.

[7]崔家幸,党秋菊.糖尿病并发癫痫3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1(9):680-681.

[8]李延兵,翁建平,许雯,等.短期持续胰岛素泵输注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3,11(1):10-15.

[9]王贵平,黄流清,李忠新.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2,13(4):239-241.

合并方案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研究和分析均为该院在2013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36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其中 , 男性15例 , 女性21例;患者年龄在36~71岁之间 , 平均年龄 (55.5±3.1) 岁。随机分成2组 , 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8例 , 利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此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 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病情等资料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针对糖尿病和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并对该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 , 予以综合护理干预 , 维持三个月 , 观察病人的血糖变化情况。以下是详细护理方法

1.2.1专管糖尿病人饮食护士目前糖尿病的治疗主要是靠控制饮食。但精神病人自知力差 , 自制力缺失 , 自理能力差 , 不能很好控制饮食 , 因此 , 设置了专管患者饮食的护士。具体护理方案如下1没收患者携带的零食及家属探视时带来高糖食品;2制定合理、营养的食谱 , 注意少食多餐、合理搭配、荤素均匀的原则 , 并监督病人饮食 , 防止病人暴饮暴食;3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逐渐控制 , 在两餐期间病人饥饿时 , 可给予低糖水果。

1.2.2专管药物发放护士精神病人精神无常 , 自知力低下 , 甚至否认自己病情 , 因此拒绝服药 , 这给治疗带来很大不便。而且患者用药时间不一 , 一般护理人员很难控制 , 因此配备专管药物发放护士 , 监督患者按时定量服药。

1.2.3专管保健和心理护理护士在相关专业人员的指导下 , 为患者提供看相关录像和听有关座谈会的便利 , 并辅导病人进行运动治疗和气功治疗 , 让病人通过学习了解自身病情 , 学会护理的方法。

定期对患者心理疏导 , 采取每周1次 , 每次2 h的集体心理疗法 , 消除患者烦躁、焦虑、恐惧等心理 , 保证积极乐观的心态 , 这对治疗疾病的意义重大。

1.2.4专管运动护理护士相关护士根据患者的身体素质制定运动方案 , 运动强度要适中、运动动作要简单多样、要让患者坚持锻炼身体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并通过运动使患者的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

1.2.5医护人员紧密合作医生和护士有效沟通 , 密切合作对患者的治疗作用显著。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中及时发现的问题 ,以及患者血糖检验结果 , 评估指导效果等及时反馈给医生 , 方便于医生了解病情 , 制订并及时修改治疗方案。

1.3 观察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均经治疗和护理12周后 , 根据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评估患者的血糖变化 , 同时根据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生活质量评价量表 , 核实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评分、积极态度评分及社会功能评分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 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的空腹血糖情况

结果得出 , 两组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的空腹血糖情况均显著优于治 疗、护理前;且实验组 患者在进 行综合护 理干预12周后 , 空腹血糖 由之前的 (8.7±2.7)mmol/L变为(5.7±1.9)mmol/L, 取得了较 好的疗效 , 明显优于 对照组患者 治疗后的 (6.9±2.3)mmol/L, 两组差异 有统计学 意义(P <0.05)。具体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餐后 2 h 血糖情况

结果得出 , 所有患者在护理后的血糖情况均优于护理前 ,其中实验组患者经一定疗程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后的餐后2 h血糖由 (10.8±3.4)mmol/L变为 (8.2±2.8)mmol/L, 对照组由(10.9±3.6)mmol/L变为 (9.8±3.0)mmol/L, 两组患者餐后2 h血糖比较时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2。

2.3 评价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价指标

结果得出 , 该院的36例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经护理后的心理评分、积极态度评分、社会功能评分等均明显高于护理前 , 且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方法是有效控制血糖变化 , 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生活障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习惯及用药依从性 ,因此两种疾病合并存在时 , 如何有效护理并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改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5,6]。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改革的进行 , 医护人员秉着“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 , 为患者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 因此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受到了更多的重视。由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互相影响 , 给治疗加大了难度。而综合护理干预方法融合了心理、生活、药物、运动等各个方面 , 是一种全面的护理手段[7], 因此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配以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疗效[8]。

在治疗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过程中 , 护士明确了自己所扮演的重要职责 , 积极主动承担自己应有的职责 , 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相关内分泌专业人员的指导同样在护理干预治疗过程中其极其重要的作用 , 护士了解如何控制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以及合理保健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由于护理人员分工明确 , 责任到人 , 护士更有责任感;与患者长时间接触 , 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 从而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糖尿病糖尿病病程长、恢复慢 , 而且易变 ,易发生多种并发症 , 影响血糖因素众多 , 特别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 , 其精神症状和糖尿病病情相互作用 , 更好的防治该疾病贯彻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是必要的[9,10,11]。相比常规护理方法 , 综合护理干预方法更全面、具体 , 可细微至患者的各个方面 , 进而有效控制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变化 , 因此可提高护理效果[12]。

本文中比较了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方法对于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得出 ,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值及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评分情况均优于护理前 , 且经综合护理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明显少于常规护理后患者 , 且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因此得出结论 , 对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是必要的 , 有重要的临床辅佐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方案,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将该院自2013年6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36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降糖药物基础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不同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等结果比较,均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效果更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可效控制血糖的变化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该护理方法应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合并方案 第11篇

【关键词】 合并理论 合并会计报表范围 确定分析

1. 个别会计报表与合并会计报表的区别

1.1反映的内容及对象不同。个别会计报表反映的是独立的法人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反映对象是独立的法人企业,既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也是法律主体。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是母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反映对象是由若干法人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但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主体。

1.2编报单位不同。个别会计报表由独立的法人编制,每家企业都有义务编制个别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由企业集团内的母公司编制,并不是企业集团内所有企业都需要编制合并报表,在多层控股的情况下,往往由最终的母公司编制,在有需要的情况下,中层控股的公司才可能编制合并会计报表。

1.3编制基础不同。个别会计报表的编制,从设置账簿、编制分录、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遵循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合并会计报表并不遵循这套程序,相反,它从这套程序得出的结果开始,以纳入合并范围内的企业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根据有关资料,抵销集团内部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来编制。

1.4编制方法不同。个别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包括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登记账簿、平行登记、试算平衡、结账、账项调整等一系列方法。合并会计报表则是对纳入合并范围的母子公司个别会计报表相应项目的加总,然后编制抵销分录将集团内部会计事项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予以抵销,最后合并各项目的数额。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主要有编制抵销分录、运用合并工作底稿等方法。

2. 合并理论

2.1所有权理论

所有权理论延续了权益理论中的业主权观念,它是业主权观念在合并报表上的具体运用。所有权理论认为,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是拥有与被拥有的关系,编制合并报表的目的,是为了向母公司的股东报告其所拥有的资源。根据所有权理论,企业合并范围是所有为母公司所拥有,对其财务决策和经营决策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司。

根据这一理论,当母公司合并非全资子公司时,应当按照母公司实际拥有子公司的股权比例,合并子公司的各项资产、负债、收入及费用等,即应采用比例合并法来编制合并报表。

2.2主体理论

合并中的主体理论源自权益理论中的主体观念。主体观念认为,会计主体与其终极所有者是相互独立的个体。运用到合并报表中,主体理论认为,母公司与子公司通过投资控股关系形成了一个整体,它同样独立于其终极所有者,这一整体就是合并主体。因此,编制合并报表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满足母公司股东的信息需求,也是为了满足子公司少数股东的要求。少数股权股东(即子公司的少数股东)同多数股权股东(即母公司的股东)都是企业集团的终极所有者,他们的地位同等重要。

根据这一理论,合并报表是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构成的经济联合体的会计报表,它强调企业集团是单一经济主体这一概念。因此,当母公司合并非全资子公司时,应当将子公司的各项资产、负债、收入等全部予以合并,即应采用全面合并法来合并会计报表。

2.3母公司理论

母公司理论并没有独立、逻辑一致的理论基础,而是所有权理论和主体理论的折衷。在合并报表日的的确定上,母公司理论针对主体理论的不足,采纳了所有权理论的看法,认为合并报表是为母公司的股东编制和提供信息的,否决了主体理论广泛的服务对象(少数股东和多数股东)的观点。在报表要素的合并范围和合并方法上,母公司理论又针对所有权理论的缺陷,采取和主体理论一致的看法,认为应采用控制的观点而不是狭隘的所有权的观点来合并,应对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及费用100%予以合并,即采用全面合并法来合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尽管同,样采用全面合并法,但相对于主体理论,母公司理论采用更稳健的方式来处理少数股东的权益,将其视为普通负债,与此相对应,对于子公司理论少数股东当期享有的损益,母公司理论将其视为费用。

3. 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

3.1母公司拥有其超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包括直接拥有、间接拥有和直接与间接拥有超过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的被投资企业。

3.2其他被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企业。主要指母公司对被投资企业虽没有持有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但通过其他方式统驭被投资企业的经营、财务决策并以此获利,即实际已拥有了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3.2.1母公司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如A公司直接拥有C公司60%的股份,这种情况下,C公司就成为A公司的子公司,这时A公司就应把C公司纳入其合并会计报表范围。

3.2.2母公司間接拥有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间接拥有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是指通过子公司而对子公司的子公司拥有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例如A公司拥有C公司60%的股份,而C公司又拥有D公司60%的股份。在这种情况下,C公司就是A公司的子公司 ,A公司作为母公司通过C公司,间接拥有和控制D公司60%的股份,从而D公司也是A公司的子公司,A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也应当将D公司纳入其合并范围。

3.2.3母公司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和控制被投资企业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和控制半数以上权益性资本,是指母公司以直接方式拥有和控制某一被 投资企业半数以下的权益性资本,同时又通过其他方式如通过子公司拥有和控制该被投资企业一定数量的权益性资本,两者合计拥有和控制该被投资企业超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例如,A公司拥有C公司60%的股份,拥有B公司35%的股份,C公司拥有B公司30%的股份。这种情况下,C公司为A公司的子公司,A公司通过C公司间接拥有和控制B公司30%的股份,从而A公司共拥有和控制B公司65%的股份,因而A公司应将B公司纳入其合并范围。

总之,在我国会计实务工作中,确定合并范围时,应考虑一个基本前提: 即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尤其当实质上的控制权和形式上的持股比例产生矛盾时,应首先考虑实质上拥有的对企业经营、财务决策和获利的权利,从而决定是否该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参考文献:

合并方案 第1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38.7±8.6)岁。入选标准:HBV-DNA、HbeAg检测均呈阳性患者;丙氨酸转氨酶检测值高于正常值3~5倍患者;符合肺结核与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患者;知情同意参加本次观察的患者。排除标准:免疫性肝炎患者;脂肪肝患者;其他疾病引发肝炎患者。将62例患者按抽签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相关资料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硫普罗宁片治疗:异烟肼300mg+利福平450mg+吡嗪酰胺1 500mg+乙胺丁醇750mg口服,1次/d,服用2个月后改变为:异烟肼300mg+利福平450mg+硫普罗宁片100mg口服,3次/d,连续服用9个月。

观察组患者采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加替沙星+链霉素+硫普罗宁片治疗:异烟肼300mg+乙胺丁醇750mg+加替沙星400mg口服,1次/d;注射用链霉素800mg肌注,1次/d,连续治疗3个月后改变为:异烟肼300mg+乙胺丁醇750mg+加替沙星400mg+硫普罗宁片100mg口服,1次/d,连续服用9个月。

1.3评价指标(1)疗效判定标准[3]:治愈:肺部病灶钙化吸收,痰菌检查为阴性;显效:肺部病灶缩小面积超过50%以上;有效:肺部病灶缩小面积在10%~50%之间;无效:病灶缩小面积低于10%或增大。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软件行资料与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对比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结果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当P<0.05时,判断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98,P<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注: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χ2=5.37,P<0.05。

3讨论

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平等药物均是结核化疗方案中最为常用药物,其是通过对繁殖期与静止期结核杆菌杀灭作用而达到治疗肺结核目的。虽然该类药物抗结核治疗效果明显,但均存在肝脏损害等副作用[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无论肝功能是否正常,其肝脏均有程度不同病理性损害,导致肝脏药物清除率降低,从而增加了药物对机体所产生的毒性,进一步加重了肝脏损伤,形成了恶性循环,因此,减轻肝脏损害程度是治疗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关键[5]。

本文中,观察组采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加替沙星+链霉素+硫普罗宁片化疗方案治疗,其用加替沙星与链霉素替代了利福平与吡嗪酰胺,并减少了急性期治疗后每日药物应用剂量,使患者治疗期间肝功能损害程度得以减轻,同时也延缓了肝功能异常出现时间,致使机体吸收药物能力提升,故治疗效果较好。

综上所述,对于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加替沙星+链霉素+硫普罗宁片化疗方案治疗,疗效确切,且对患者肝脏损害程度较轻,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2例,将其按抽签随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硫普罗宁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异烟肼+乙胺丁醇+加替沙星+链霉素+硫普罗宁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将异烟肼+乙胺丁醇+加替沙星+链霉素+硫普罗宁片化疗方案应用于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中,可有效促进肺部病灶吸收,降低肝损害程度,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用药安全性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化疗方案,肺结核,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吕玉凤.两种不同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24(5):493-496.

[2]谢辉.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3,19(17):3236-3237.

[3]许东,赵满芝,孙登顺,等.87例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结核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2):112-113.

[4]石华.抗结核联合抗病毒或护肝治疗肺结核合并慢性乙型肝炎效果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8(35):239-240.

合并方案范文

合并方案范文(精选12篇)合并方案 第1篇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对时与守时性能的提高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必然趋势, 很多智能变电站二次设备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