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显微外科手术
喉显微外科手术(精选8篇)
喉显微外科手术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997年6月至2005年1月在显微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喉部病变362例, 其中男156 例、女206 例;年龄8岁~81岁, 平均43岁。疾病种类:声带息肉246例, 其中双侧78 例, 直径在1 cm以上的大息肉30 例, 累及声带单侧或双侧2/3以上的广基息肉21 例。声带小结20 例、Reinker水肿18 例、声带慢性炎性肥厚11例、声带囊肿 6 例、会厌囊肿27 例、会厌脓囊肿1 例、披裂囊肿2 例、喉结核 2例、血管瘤2 例、喉狭窄 7 例、声带白斑5 例、鳞状上皮非典型性增生 11例、乳头状瘤 4例。
1.2 手术方法
手术设备:国产支撑喉镜, 冷光源及喉显微手术器械一套, 德国产Zeiss显微镜一台 (物镜焦距350 mm) , 上海泰亿格电子有限公司Dr.Speech嗓音及电声门图测试评价系统及软件。
麻醉:术前12 h禁食、水, 术前0.5 h给予鲁米那纳0.1 g、阿托品0.5 mg, 肌肉注射。麻醉时先静脉给予芬太尼0.1 mg, 异丙芬2 mg/kg, 司可林100 mg。面罩给氧后, 用钢丝罗纹麻醉插管 (男性:外径 (Φ) =6.5 mm;女性:外径 (Φ) =6 mm) 经口腔内插管接麻醉机, 术中人工控制呼吸, 心电血压监护, 监测血氧饱和度。麻醉维持, 静脉滴注1%司可林维持肌肉松弛。
手术方法:患者平卧, 肩下垫枕, 头置于过度后伸位, 常规消毒铺巾。待患者下颌松弛后即经口置入直接喉镜, 在麻醉插管上方向前滑, 挑起会厌, 使喉镜前端位于喉室内, 用支撑架固定喉镜, 调整手术显微镜, 一般放大8~12倍, 用喉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切除病变组织。
1.2.1 咬除法
应用显微杯状息肉钳咬除病变, 可一次或分次咬除, 并修平声带表面黏膜 。
1.2.2 切除法
应用显微抓钳抓住息肉病变边缘, 用显微刀、剪沿病变边缘整齐切除病变。
1.2.3 显微黏膜瓣法
分为内侧显微黏膜瓣法 (Medial Microfiap) 、外侧显微黏膜瓣法 (Lateral Microfiap) 。内侧显微黏膜瓣法手术时用显微刀先沿息肉内侧表面切开黏膜, 分离出黏膜下水肿息肉样组织, 后用显微器械切除黏膜下病变, 再将黏膜复位;外侧显微黏膜瓣法黏膜切口位于息肉外侧距声带边缘2~3 mm处, 分离出黏膜下水肿息肉样变组织予以切除, 再将黏膜复位。
1.2.4 黏膜表皮剥脱术
沿声带肌表面剥除病灶, 周边至少留2 mm安全缘。
1.3 手术效果评价方法
术后1个月复查, 但外伤性喉狭窄患者为半年后复查。行喉动态镜检查, 根据术后发声情况, 声带闭合状况, 及复发率评估手术疗效。对三种声带病变手术前后进行嗓音声学参数检测分析, 嗓音声学参数选择:频率微扰 (jitter, 正常<0.5%) 、振幅微扰 (shimmer, 正常<3%) 和标准化噪声能量 (normalized noise energy, NNE, 正常<-10 dB) 。
1.4 统计学方法
比较手术前后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
术后发声分为优、良、差, 优为发音正常无声嘶;良为声嘶较术前明显减轻;差为声嘶无变化或更差。声带闭合状况分为好和差, 好为声带闭合良好、无明显缝隙;差为声带闭合时双声带之间有大小不等, 位置不同的缝隙。复发率是指手术后1个月病变复发的发生率。
2.2 手术前后声学参数统计
见表1 。
2.3 术后并发症
门齿松动12 例, 1个月后恢复正常;舌部麻木、味觉减弱、运动不良25 例, 1个月后恢复正常, 可能与支撑喉镜压迫舌体时间过长有关;咽部擦伤 78 例, 经抗炎、雾化吸入等治疗1周后恢复正常;未见呼吸困难、创面出血及皮下气肿。
3 讨论
喉显微外科手术是在手术显微镜下, 应用先进的喉显微技术, 根据声音产生的黏膜波理论, 在力求治愈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发声功能的一种喉内手术, 是发声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
3.1 声带镜下结构由黏膜上皮层, 黏膜固有层浅层、中层、深层及肌层组成, 黏膜上皮层和黏膜固有层浅层称为被覆层, 肌部称为体部, 固有层中层和深层称为移行部, Bishop的“体层-被覆层”理论认为真正能够振动并且产生优美音调的在于被覆层, 因此, 声带手术应该尽可能保护被覆层[2]。.喉部常见的良性病变中声带小结是两侧声带内侧前1/3的黏膜上皮局限性棘上皮增生, 声带息肉病变涉及黏膜上皮层和浅固有层, Reinke水肿是声带浅固有层弥漫性液体潴留, 声带囊肿是浅固有层中的局限性病变, 总之, 声带的良性病变局限于被覆层。因此, 喉显微外科在保护被覆层方面具有极大的优越性, 本前瞻性研究中的60例声带息肉患者术后1周嗓音声学参数均恢复正常, 尤其是显微黏膜瓣法切除声带良性病变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声带的功能, 提高了患者嗓音的质量, 本研究中20例行显微黏膜瓣法者术后1月嗓音质量优于其他组, 虽然显微黏膜瓣法手术难度较大, 但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嗓音声学参数可客观、定量反映嗓音质量, 评价喉部功能状态。
3.2 喉部良性肿物的手术治疗, 以前表麻间接喉镜下摘除, 虽耗时短、要求设备少, 但常因患者配合不好, 效果不理想。手术显微镜、支撑喉镜与全麻结合应用, 笔者对喉显微手术进行了改进后使该项技术具有以下优点:①对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切除更微创化, 术后嗓音恢复更为理想;②声带囊肿可在黏膜下切除完成, 而不损伤正常声带黏膜;③对于传统手术不能切除的Reink水肿、喉黏膜局限性增生病变能够显微切除;④对于以前需喉裂开切除的喉癌前病变可早期干预, 安全切除;⑤部分外伤性或喉癌术后喉狭窄可行微创治疗, 避免了喉裂开径路;⑥巨大喉息肉可一次切除;⑦双侧喉部良性病变可同时切除, 随访未发现喉粘连;⑧同时伴杓区、会厌、舌根、喉咽病变能一次处理。
3.3 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显微支撑喉镜手术并发症的原因有以下几类:①操作不慎, 动作粗暴, 技术不熟练, 可造成口唇损伤, 可引起软腭及咽部黏膜擦伤或疲血;②牙齿损伤;③舌麻木或味觉异常:当舌较厚, 舌根较高时或在插入喉镜时非正中位插入, 将舌压向一侧, 加重舌根压力, 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如手术时间较长, 缺血时间较长。本组有25例, 多在1~6个月恢复;④心律失常, 血压变化, 主要是因手术过程中麻醉过浅, 在支撑喉镜进入喉腔时, 喉深部感受器受刺激, 引起迷走神经兴奋所致, 或与麻醉时, 血液中氧分压降低与二氧化碳分压升高有关。可在手术当中给心电监护及血氧监护, 待麻醉足够深, 患者不缺氧时, 再插入支撑喉镜, 动作要轻柔, 力戒暴力, 减少对喉部感受器的刺激。当出现心律不齐, 或心律过快、过慢, 血压下降或过高时, 应立即撤出喉镜, 缓解对喉腔的压力, 直到恢复正常, 再继续手术;⑤喉痉挛多因患者麻醉苏醒时, 分泌物刺激喉腔所致。
摘要:目的对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将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应用范围加以延伸, 并在常规显微喉手术基础上又发展了另一种术式, 即黏膜下病变切除法, 共治疗各种喉疾病362例。对其中的60例声带息肉患者行前瞻性研究, 将其随机分为3组分别进行喉镜检查及嗓音声学参数分析。结果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可将病变经喉内完整切除, 临床疗效良好。显微黏膜瓣法优于咬除法和切除法。结论显微镜下观察病变清晰, 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精度高, 患者创伤小。
关键词:喉显微外科手术,喉镜检查,嗓音分析,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韩德民.微创外科手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研究进展.中华医学杂志, 2002, 82:1149-1151.
喉显微外科手术 第2篇
随着支撑喉镜技术的开展,该手术所引起的并发症日益受到关注,尤以舌神经、腭舌弓及扁桃体损伤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我科2004年11月至2011年11月541例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患者,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共541例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病例,其中男性214例,女性327例。年龄16~65岁。其中声带息肉402例(并发对侧声带囊肿9例,并发慢性扁桃体炎7例),声带小结122例,声带囊肿17例。全部病例经病理切片证实。
1.2手术方法[1]:本组541例全部为住院患者,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准备后,无手术禁忌证,全部病例经口/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仰卧垫肩,经口插入支撑喉镜,固定支撑喉镜架,用喉显微器械逐步切除病变组织,病变较小者可直接用喉钳咬除,较大者用喉钳向内牵拉,基底黏膜用喉显微刀或显微剪切开,或分次钳取切除干净,对声带囊肿可切开表面黏膜,将囊肿分离后切除,渗血创面用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棉条压迫止血。术后予以补液,预防感染,给予地塞米松静滴5mgqd,4d,雾化吸入1次qd,3d。术后随访4个月~1年。
2结果
541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舌体麻木者13例,味觉减退者4例,其中舌神经损伤发生率为4.46%,腭舌弓损伤32例,扁桃体损伤21例,术后经相应治疗其功能完全恢复,多数患者在短期内自然恢复。32例腭舌弓损伤患者中,21例咽腔较狭窄,不利于插入支撑喉镜,咽腔狭窄在腭舌弓损伤患者中所占比例为65.63%;21例扁桃体损伤患者中,15例有不同程度的扁桃体增大,扁桃体增大在扁桃体损伤患者中所占比例为71.43%
3讨论
支撑喉镜术后舌下神经麻痹作为麻醉并发症,在麻醉学中有相关介绍[2],相关因素有:1气管导管套囊过大或带气囊拔管;2喉镜损伤;3颈部抬升导致腭部受压;4由于位置不当或套囊过大,导致神经在喉部套囊与舌骨之间受压,认为麻醉期间的外周神经损伤的病理病因是过度牵拉和压迫的综合影响,会造成神经供血不足,如果持续时间超过30min,将导致神经失用。
刘春玲,曾新宇等分析,舌神经损伤与体质量指数(BMI),舌根肥厚度以及手术历时呈正相关。控制BMI与舌根肥厚度之间的相互影响后的偏相关分析表明,神经损伤只与两者中的舌根肥厚度相关,舌神经损伤与BMI无相关关系,手术历时对舌神经损伤有明显影响[1]。
腭舌弓,扁桃体损伤,多发生在插入或者取出支撑喉镜或者麻醉镜时,分析原因为:1.各种原因引起的气道狭窄(如肥胖或超重患者的咽腔狭窄[3]或者扁桃体增大),不利于麻醉插管或插入支撑喉镜;2.麻醉药物,尤其是肌松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支撑喉镜插入困难;3.经鼻腔插管优于经口腔插管,便于术者操作;4.术者的技术水平,如操作轻柔,用力适当等因素,也可影响以上并发症的发生;5.手术时间的长短,对以上并发症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6.手术体位上,仰卧垫肩的好坏,直接影响支撑喉镜的插入及声门的暴露。
综上,我们考虑,在喉显微手术过程中,注意到以下几个环节,可能减少以上并发症的发生:①术前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对其体型,尤其特别肥胖,颈部粗短及舌体肥厚,咽腔狭窄,估计术中声门暴露困难者,根据病变特点,可选用局部麻醉电子喉镜下手术或全身麻醉时选择最佳麻醉及肌松效果时进行手术操作,并且要注意选用合适型号的气管插管及喉镜,术前注意向患者交代可能会出现此种并发症;②操作要轻巧,用力适当,支撑喉镜应尽量保持正中位;③声门暴露不满意时,可以由助手在颈前轻压甲状软骨,以减少舌根过度受压;④尽量缩短手术时间,以免造成舌肌血供障碍致舌神经麻痹;⑤把肩垫好,手术时助手可以轻压甲状软骨,以更好暴露声门,减轻舌根的压力;⑥在手术中我们发现,手术后在咽部垫一块纱布,待麻醉恢复拔管时一并拉出,可以起到一定的咽部保护、止血作用,可以减少拔管时造成的咽部损伤。
参考文献
[1]杨静,范雪梅,李天,佐式邏辑.全麻下鼻内镜手术后并发舌下神经麻痹1例[J].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3,10(4):253-253.
[2]刘春玲,曾新宇,周军,等.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舌神经损伤分析[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1,18(2):109-110.
喉显微外科手术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喉良性病变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11~70岁,病程3~6个月,疾病分型:喉乳头状瘤19例,喉息肉32例,会厌囊肿9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喉部异物、喉喘鸣、呼吸困难。60例患者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显微喉Nd:YAG激光手术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显微喉传统手术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疾病类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静脉复合麻醉,根据不同疾病类型显微镜下手术: (1) 喉乳头状瘤:喉钳分次摘除,减少对黏膜下组织的损伤,术后创面氟尿嘧啶注射涂抹2遍; (2) 喉息肉:首先用喉钳夹持,向内侧牵拉,在息肉和正常组织交界部分用尖刀切开黏膜,摘除息肉组织,修整声带边缘直到光滑平整为止; (3) 会厌囊肿:喉钳夹持囊壁,切开囊肿基底部,吸出囊液,顺着囊肿基底部切下囊肿,电凝止血。观察组:患者平卧,头后仰,肩下垫枕,全身麻醉,显微镜下充分观察病灶部位,调试Nd:YAG激光,采用点状激光照射进行凝固、切割、炭化病变组织。乳头状瘤采用25W的连续点状激光照射,如有蒂息肉照射3~5s,使息肉组织炭化消失;对于广基息肉和喉乳头状瘤用激光光纤沿着声带边缘水平切割式照射病变部位4~6s,使病灶表面逐步变黄褐色。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激素、雾化吸入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无声嘶、呼吸困难,病灶消失;有效:无明显呼吸困难,发音稍有改变,病灶明显缩小;无效:术后仍有呼吸困难、声嘶等临床症状,病灶无缩小甚至有并发趋势。
1.3.2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再手术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建立数据库,通过卡方检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和再手术情况的比较
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喉部良性病变手术方法的探讨也逐渐成为耳鼻喉临床研究的热点[2]。显微镜下实施手术不仅可以多角度、高分辨率的观察喉部病变,同时其对病灶部位有放大作用,可以提高对微小病灶观察的准确性,降低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3]。传统的显微镜下手术一般通过手术钳摘除,当病灶较小时不易摘除或摘除不净,影响治疗质量。Nd:YAG激光具有较强的热穿透组织能力,其辐射能量明显可以优先被色素沉着较多的部位和血管吸收,可以使病灶组织水分蒸发,汽化凝固,形成黏性块,封闭血管,阻断病灶的血供。本研究通过Nd:YAG激光治疗的观察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激光手术避免了对病变组织机械性损伤,组织反应轻,利于术后伤口愈合,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和对声带的损伤。同时激光还可以封闭声带表面扩张的小血管,防止病灶复发。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感染、声带损伤及再手术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显微喉Nd:YAG激光手术治疗喉部良性病变疗效显著,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煜晟, 姜双仙.支撑喉镜联合射频治疗喉良性病变[J].实用临床医学, 2006, 7 (4) :108-109.
[2]宋昶群, 吴坚.支撑喉镜下应用Nd:YAG激光手术治疗喉良性病变[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08, 17 (4) :296.
支撑喉镜下喉显微镜手术的麻醉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组380例声带息肉(囊肿)或会厌囊肿患者,男47例,女33例,年龄21~72岁,平均年龄42.81岁,体质量46~78kg。手术时间(19.48±8.32)min。术前常规行ECG、胸片、血液生化和纤维喉镜检查,均无合并有明显的心肺功能障碍,A S AⅠ~Ⅱ级。
1.2 麻醉方法
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0.5mg和苯巴比妥钠0.1g。入室后持续监测ECG、血压、心率和SpO2。全部病例均采用静脉注射麻醉诱导,顺序用以咪达唑伦0.05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1~0.12mg/kg,异丙酚2~3mg/kg。选用6.0~6.5(1D)金属弹簧丝的气管导管。气管插管后连接麻醉机控制呼吸,呼吸参数设定为潮气量(VT)8~10mL/kg,频率(f)12~14次/min,吸呼比(I∶E)=1∶1.5~2,维持PET CO2 4.5~5.5kPa,气道内压<30mmHg。麻醉维持以异丙酚4~6mg/(kg·h)微泵持续输注+异氟醚吸入(在麻醉气体检测下,吸入浓度1.5~2.0)。支撑喉镜置入前及手术操作时根据血压、心率情况调节吸入麻醉剂浓度,并间断给予异丙酚30~50mg/次,按手术需要间歇追加肌肉松弛剂。为防止术后喉头水肿的发生,全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
1.3 统计学分析
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注:与诱导前(基础值)相比,△P<0.0 5
由表1中可见,置入支撑喉镜后即刻,收缩压(SBP)都有不同程度上升,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率表现为在气管插管后即刻HR上升,P<0.05;而置入喉镜后即刻HR反而下降P<0.05。血氧饱和度(SpO2)在各个时点无明显变化。
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
血流动力学的剧烈变化是全组病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收缩压明显升高(与诱导前相比上升30mmHg以上者),气管插管时发生5例(6.25%),置入喉镜后即刻发生10例(12.5%),考虑是麻醉过浅,及时加深麻醉,一次静注异丙酚30~50mg,加大吸入麻醉剂浓度后即能保持血压接近基础值。有1例患者血压持续升高,心电图监测示心肌缺血,为防止血压恶性升高,以微泵静脉注入硝酸甘油1~5μg(kg·min)。置入支撑喉镜后即刻,发生窦性心动过速或心率变化增快>20bpm 3例(3.75%),以倍他乐克1~2mg控制。发生窦性心动过缓19例(23.75%),发生严重的心动过缓(HR<45次/min)2例(2.5%)。心动过缓时以阿托品0.5~1.0mg静脉注射,严重者则及时松开支撑杆或退出支撑喉镜,均取得良好效果。
手术历时5~25min,术毕停止吸入麻醉药,连接上麻醉剂吸附器,加大氧流量,排出残存体内的麻醉气体,据情给以新斯的明和阿托品拮抗残存的非去极化肌松药,非特异性呼吸兴奋剂美解眠兴奋呼吸,氟马西尼特异性拮抗咪达唑伦。全组患者停药5~20min意识、呼吸恢复。
3 讨论及体会
3.1 充分了解手术的特点及其麻醉管理任务
支撑喉镜是直接喉镜连接一个可调节角度和距离的支撑架,支撑于患者胸部使用的喉镜,它的优点是固定稳,术野暴露充分,清晰明亮,立体感强;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基于此,麻醉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良好的通气和氧合,提供完善的麻醉和满意的肌松,使声带处于静息状态,要求患者术中各项监测指标平稳正常、苏醒快、避免并发症发生。
3.2 麻醉方法的选择
全麻条件下可为术者提供良好的操作条件,颈部、喉部肌肉可良好的松弛,患者自主呼吸停止,声带固定,术者才能从容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全麻后声带松弛,声门空隙相对增大[2],有利于准确进行手术操作。由于插管全麻,呼吸气流不经声门,避免了较大息肉摘除后因钳夹不紧坠落气管,形成气管异物的危险[3]。因此,我们认为安全而且确切的方法是施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4]。
3.3 呼吸气道管理
支撑喉镜下手术,手术医师与麻醉医师需共用同一气道,手术医师要求视觉条件,有较大的空间进行操作,而口腔的手术视野本身就非常狭小。麻醉医师则重在气道控制,较多考虑防止通气不足导致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因而有一彼此相容性问题。
我们体会术前应充分估计插管路径是否有阻碍气管导管,插管对手术有无妨碍,评估患者颈项长短、喉腔粗细等。为使手术野暴露清晰,应准备比常用小0.5~1号的气管导管(同时备好普通导管和纤维支气管镜)[5]。无论经鼻、经口插管,动作要熟练轻柔,避免擦伤病灶及声带。为防止手术期间导管引起的扭曲、挤压,选用带金属螺旋丝的气管导管。
我们用麻醉机作正压通气。术中密切监测SpO2及分钟通气量,做到氧合良好,便于管理,又可应用吸入麻醉药。
该手术特点是操作位于声门口,加之创面出血,因此导管固定要牢固,气囊充气要足够,可防止手术操作中异物、血液进入气管及术中手术操作时不慎将导管拔出。因在声门处手术分泌物的积聚,不利于CO2的排出,因此,我们认为呼吸机宜以常频通气,频率较慢,呼气时间较长,有利于C O2的排出。
3.4 麻醉用药
支撑喉镜下声带手术,由于手术时间短,因而要求麻醉药起效快、消失快、清醒早,但又因气管插管及置放支撑喉镜时,对咽喉、气管刺激大,因而要求有相当深度麻醉,同时必须防止术中咽喉反射对手术操作的影响,必须具备良好的肌肉松弛。因此我们选用咪达唑伦、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和吸入麻醉剂等组合药物,能达到有效的麻醉深度,满足手术的需求。同时,在手术结束后在相应时段选择各类拮抗剂拮抗药物残留,缩短复苏时间。
咽喉部神经分布密度高,尤其是会厌内侧面(声门面)迷走神经分布丰富,置入支撑喉镜时,强烈的咽喉反射可引起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异丙酚能消除咽喉反射,抑制气管插管和置入支撑喉镜时的心血管应激反应,而且麻醉深度易于控制,苏醒迅速,术后呛咳、恶心呕吐发生率低[6]。显然,对于喉显微手术,异丙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静脉麻醉药。
3.5 麻醉管理中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
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术中必须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并注意气道内压、SpO2的变化,进行呼吸支持与调控。咽喉部的刺激可引发许多反射,导致高血压、心动过缓和心律失常。对于气管插管时已有明显的心血管应激反应的病例,在置入支撑喉镜前应及时加深麻醉,避免应激反应加剧。
(1)对于支撑喉镜的刺激,迷走反射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是最常见的,麻醉过浅、缺氧、喉镜试插时间过长是引起心动过缓常见的诱因[7],置入喉镜时有明显的心率下降,可预防性静脉注射阿托品0.5mg,对于严重的心动过缓(HR<45次/min),应加大阿托品用量,及时松开支撑固定杠杆或退出支撑喉镜。
(2)置入喉镜导致血压升高,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处理。若术前合并心血管疾患的患者可同时应用硝酸甘油,有利于麻醉期间生命体征的调控。
(3)术中完善的麻醉和肌肉松弛,充分氧合是避免喉痉挛发生的有效措施。术毕苏醒应当完全,有效、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和残留血液。拔管前恢复气道的保护性反射,防止气道水肿、喉痉挛、低氧血症等情况,拔管后常规吸入湿化氧气,有肺部疾患的可以对症用小量氨茶碱。观察BP、HR、R、SpO2等生命体征无异常后方可送回病房。
(4)加强术前会诊,纤维喉镜提示巨大赘生物的病例,应充分估计气道的阻塞程度,必要时保留自主呼吸,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以策安全。
摘要:目的总结和探讨支撑喉镜下显微喉镜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择近2年我院声带息肉(包括声带囊肿),会厌囊肿患者,共80例,择期行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ASAⅠ~Ⅱ级,予以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处理。观察围麻醉期生命体征变化、麻醉恢复时间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置入喉镜后即刻收缩压(SBP)都有不同程度上升,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心率表现为在气管插管后即刻HR上升,P<0.05;而置入喉镜后即刻HR反而下降P<0.05。血氧饱和度(SpO2)在各个时点无明显变化。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均予以妥善处理。结论选择合适的患者及适当的麻醉处理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显微喉镜手术,支撑喉镜,喉部疾病,全身麻醉
参考文献
[1]尹惠珠,高会真,李继孝,等.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附200例分析)[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5,20:27.
[2]刘晖,张致鳌,贺永刚,等.强化表面麻醉支撑喉镜显微手术218例[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6(9):501.
[3]文忠,黄以乐,谢南屏,等.纤维喉镜下钳夹喉部较大肿物失败4例报道[J].临床耳鼻咽喉杂志,1996,10(4):224.
[4]杭难燕,庄心良,蒋豪.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28-630.
[5]周娟,缪冬梅.喉显微术麻醉中较小气管导管对气道控制和手术视野的影响[J].海南医学,2007,18(10):100-126.
[6]Smith I.White PF,Nathanson M,el al.Propofol:an update on its clinical use[J].Anesthesiology,1994,81(4):1005-1043.
成像系统在喉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第5篇
成人的声带膜部长约十余毫米[1], 其自身的病变亦较微小, 病变放大后的手术治疗对愈后有着积极的意义。成像系统花费低廉, 在县乡级医院大多已普及, 但手术显微镜的拥有率还非常低。我们用成像系统代替手术显微镜行喉显微手术, 同样取得较好的疗效, 给没有显微镜的喉显微手术医师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186例, 其中男71例, 女115例, 声带小结61例, 声带息肉56例, 声带囊肿17例, 声带白斑7例, 喉真菌病6例, 喉淀粉样变3例, 会厌囊肿36例, 主要症状为声嘶、发声易倦、咽异物感等。按入院顺序分为二组。
1.2 器械设备
①数字成像系统 (浙江桐庐) ;②支撑喉镜及喉显微器械 (浙江桐庐) ;③鼻内镜 (0°、30°、70°) ;④显微镜 (德国幕乐) 。
1.3 手术方法
手术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插入6.0~6.5cm气管插管。 (1) 成像系统应用组:平卧无需垫肩, 0°鼻内镜连接显像系统导入支撑喉镜适当固定, 支撑喉镜暴露声门显露病变, 在显像系统监视下喉显微手术器械切除病变。 (2) 显微镜应用组:支撑暴露声门病变, 推置显微镜于术区, 调节焦距于清晰位置, 固定显微镜, 放大倍数为4~6倍, 同样的喉显微手术器械切除病变。如果病变暴露不佳, 显像系统组换用30°或70°鼻内镜, 显微镜组需按压喉部以完成手术, 术后给予同样的休声及雾化吸入等治疗。
1.4
术后1周、8周均各行一次电子喉镜检查。
2 结果
在手术时间上成像系统组较显微镜组平均节约20min。术后1周、8周电子喉镜检查未见病变复发。3例显微镜下病变暴露不良患者改用30°或70°鼻内镜成像系统监视下完成手术。
3讨论
声带的手术是精细手术, 多在显微镜下完成[1], 喉部良性病变引起声嘶的发病率较高, 属于耳鼻咽喉科常见病,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语言功能和社会交往, 给患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方法是耳鼻喉科医生的职责。对于县乡级医院来说拥有一台高质量的显微镜是一种奢望, 然而成像系统他们可以轻松拥有, 可以让成像系统发挥最大的功能, 一物多用既节约了金钱又提高了手术效果, 实属一举两得的事情。
手术显微镜的操作不如成像系统方便, 成像系统无需特殊的操作, 在患者麻醉前即可做好准备, 而显微镜只有在支撑喉镜暴露病变好后才能应用, 需要摆位置、调试、套显微镜套或换手套等操作, 并且由于显微镜本身的距离作用会造成术者双臂操作的劳累, 导致手术的精细化程度下降。
支撑喉镜下显微手术的基本原则是使口腔和喉腔处于一条直线上, 以便视线达到喉部[2]。因此术野有一定的死角和盲区, 鼻内镜可以进行深度和角度 (30°、70°镜) 的调节弥补了这些不足, 充分发挥了鼻内镜体积小、视野宽广、视角易变换、能深入喉腔近距离观察病变、对一些不易暴露的病变通过使用角度镜也可以进行手术的优点。同时鼻内镜可以自由接近病变, 以不同的方位和角度对喉室、声门、声门下等病变进行观查和手术, 最大程度的减少了盲区。成像系统可以高清晰度的在电视屏幕上同步放大术野, 全程监视手术的进行, 使图像放大、手术精确、不易残留病变。同时照相或录像可保存高清晰的图像, 便于手术前后的对比及日后研究、教学和经验总结。可以同时双手操作, 吸引止血不受影响, 同时由于手臂没有过伸不易疲劳, 使手术更加精确。而且耳鼻喉科医生在鼻部手术中已经熟练的掌握了鼻内镜及成像系统的使用, 操作流畅、方便、运用自如, 大大节约了手术时间, 减少了麻醉用药。
随着三D技术的发展, 相信成像系统将会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摘要:目的 探讨成像系统在喉显微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别使用成像系统和手术显微镜对186例喉良性病变进行手术, 观察手术时间及其疗效。结果 成像系统组手术时间平均节省了20min, 手术显微镜组有3例不能完成手术, 改用成像系统完成手术。两组疗效无差别。结论 成像系统对于基层医院的喉显微手术有较好的优越性。
关键词:成像系统,喉显微手术
参考文献
[1]孔维佳.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219.
喉显微外科手术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科行鼻内镜电视监视下支撑喉镜声带手术的64例住院患者,其中,男37例,女27例;年龄18~52岁,平均37.8岁;病程1个月~15年。全部患者无冠心病等严重基础性疾病,术前进行纤维喉镜检查,其中声带息肉61例,双侧息肉21例,单侧息肉39例,声门下息肉1例;Reinker水肿2例;声带囊肿1例。术后病理诊断报告均为声带息肉(或)伴黏膜慢性炎症,无喉乳头状瘤、声带白斑等声带病变。
1.2 手术方法
术前禁食8 h,全部患者采用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手术全程均作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德国XION(艾克松)鼻内镜(镜头直径4.0 mm,镜身长180 mm,直向0°、偏向30°、斜向70°),配电视摄录监视系统。麻醉成功后,摆好头位,用直接喉镜挑起会厌,暴露声门及前联合,将喉镜固定于护胸板上,注意不要以门齿为支点,防止牙齿松动或脱落。首先在电视监视系统下,用直向0°鼻内镜插入支撑喉镜体内,仔细观察喉部,包括室带和声带;清晰分辨病变部位,新生物的位置、大小、基底、边界和质地,息肉是否有蒂等情况。对一些前联合,声门下等暴露不佳的部位,可换成30°或70°鼻内镜,通过调节插入内镜深度,鼻内镜可自由靠近声带、通过声门,旋转不同角度,利用不同视角,对声门区及声门上、下区进行观察。准备好喉显微器械后,将鼻内镜顺冷光源通道插入,清晰监视病变部位和术野。鼻内镜镜头直径4.0 mm,与支撑喉镜的冷光源通道管径完全吻合,固定和稳定性良好,和显微镜手术一样双手操作。持喉刀在息肉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刺入,上下分离并切开黏膜,用喉息肉钳一次或分次摘除病变组织。术中渗血影响视野时,可用喉钳夹持蘸有生理盐水的小棉球轻轻压迫,并观察声带缘平整度;如果切口渗血多,可以蘸一些肾上腺素后再压迫创面;修齐声带边缘,使声带光滑平整。对前联合和声门下暴露欠佳的病变,用30°或70°鼻内镜电视监视下,用翘头钳或前联合钳摘除之。靠近声带前联合处的声带息肉,手术时注意勿损伤健侧声带黏膜,防止术后声带粘连、喉蹼和喉狭窄。对声门下缘的息肉和病变,可以稍稍将声带向上翻转,暴露后摘除之。切除病变时秉持宁少勿多的原则,避免术后声带闭合不全。双侧病变时,通常一侧完成后再行另一侧手术。术后常规予以抗生素和激素静脉药物治疗,辅以抗生素+激素超声雾化吸入3~7 d。
1.3 疗效评定
治愈:嗓音基本正常,声带边缘平整,无肿物残留,声门闭合良好。好转:声嘶明显改善,声带有不同程度充血和肥厚,无肿物残留,声带闭合欠佳。无效:声嘶未改善,声带有肿物残留或复发,声门闭合不全。
2 结果
64例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没有因为暴露困难或存在观察盲区而放弃手术的病例,64例患者中,治愈46例,好转18例,总有效率为100%。随访6~12个月,无复发病例。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牙齿松动或脱落,常见手术并发症为支撑喉镜导致的软腭、舌根黏膜和软组织的损伤;有1例出现暂时性的舌体麻木,术后2 d恢复正常。
3 讨论
声带良性肿物以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声带Reniker水肿及声带囊肿等多见,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教师、歌者、售货员、售票员等职业用嗓者多见,为发声不当或过度发声所致。笔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刚参加工作时,我科还未配置纤维喉镜,在门诊施行过几例间接喉镜局部麻醉下声带息肉手术,操作难度大,存在患者痛苦大配合差,病变易残留,易损伤正常声带的缺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纤维喉镜、电子喉镜等内镜的普及,该手术已完全被各种显微手术替代。耳鼻喉科医师通过筛选,选取声带小结或较小的声带息肉,在门诊局部麻醉下通过纤维喉镜或电子喉镜摘除的手术方法值得提倡:无须住院,无特殊体位,患者痛苦小;但存在活检钳细小,对广基及较大息肉不能完全摘除,易复发[2,3];局部麻醉下声带存在活动,医患之间配合相对繁琐,有一定操作难度。
目前显微支撑喉镜手术还是耳鼻喉科医师的通常选项:目镜-器械-病灶在同一直线上,所见即所得;具有视野清晰、精确度高、疗效好等优点。但进口或国产手术显微镜设备较昂贵,基层医院难以像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那样常规配置;手术显微镜操作较复杂,术中需要反复调节显微镜焦距,延长了手术时间;对于传统喉显微手术中存在的一些困难性手术,如肥胖、小颔、颈短、颈椎畸形、喉体高者难以暴露声门而被迫放弃手术;或者对暴露极其困难或存在观察盲区而无法完成手术的病例,需改用支撑喉镜结合电视内镜系统进行手术[4]。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Hopkins内镜系统(腹腔镜、尿道膀胱镜、宫腔镜、鼻内镜等)成为基层医院常规的硬件配置,外科、妇科、耳鼻咽喉科等临床科室配备了不同的专科内镜就可资源共享,实现一机多用。耳鼻咽喉科解剖结构复杂,部位深在、管腔狭窄,适合Hopkins内镜的临床应用,其主要优点:(1)光线传导显著增强,能辨别被检查器官细微的变化;视角显著增宽,在同样视野下术者可看到被检查器官更多的部分;(2)内镜直径较细,进入体腔安全;(3)系统采用自然色再现,边缘图像增强技术、高解析度等;(4)采用氙气作冷光源,图像明亮,可以用照相机、摄像机和电视系统捕捉视频和图像。因此,只要基层医院配备内镜系统,耳鼻咽喉科仅需配置各种不同角度的鼻内镜镜头,配合原有的喉显微手术器械和支撑喉镜就可开展喉显微手术。
应用鼻内镜取代显微镜开展喉显微手术,笔者的体会:鼻内镜镜头直径4.0 mm,与支撑喉镜的冷光源通道管径吻合,固定和稳定性良好,与显微镜下手术一样双手操作,不影响手术器械的进出;鼻内镜连接显示系统,视野大,病变显示清晰,能够精确清除病变组织,做到微创治疗;对一些前联合,声门下等暴露不清的病变,利用鼻内镜30°、70°的偏向、斜向光线折射作用,可清晰显示显微镜下难以发现的声门旁、声门下肿物,达到完整切除的目的;配合激光,微创治疗喉乳头状瘤、声带白斑等良性病变[5];电视监视成像使上级医师准确及时地指导年轻医师完成手术,起到很好的示教作用;摄录系统便于教学和保存资料。
喉显微手术中需全程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心律变化,避免迷走神经刺激引起的心跳骤停。笔者在喉显微手术中利用了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鼻内镜系统,做到微创并完整切除病变。本组手术病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反复进退插入支撑喉镜导致的咽喉部、舌根轻度淤紫、黏膜擦伤、黏膜下小血肿,术后1周内可吸收或修复;支撑喉镜插入前注意用凡士林擦拭,起到润滑作用,可以减少黏膜损伤。舌麻木,多系舌体受压、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致,并与受压程度及时间呈正相关,一般认为大多发生于舌过厚、过长者。一般舌麻木在短期内可自然恢复,对症状明显者建议早期应用扩张血管、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对于声带息肉较大伴有慢性肥厚性喉炎,病程比较长的患者,术后通常需要适当噤声和药物保守治疗以提高疗效。
总之,喉显微手术的疗效与手术精细程度密切相关,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经济条件,选择较适合的术式,开展个性化的治疗是耳鼻喉科医师的目标[6,7]。鼻内镜电视系统在喉显微手术中具有视野清晰亮度高和放大作用、操作简便、微创、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基层医院中开展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鼻内镜电视系统在支撑喉镜声带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我科于2006年1月~2010年12月,应用鼻内镜取代显微镜开展喉显微手术,完成64例,随访612个月。结果 64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治愈46例(71.9%),好转18例(28.1%),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鼻内镜电视系统在喉显微手术中具有视野清晰、操作简便、微创、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关键词:鼻内镜,支撑喉镜,喉显微手术
参考文献
[1]韩德民,马丽晶,魏永祥.微创外科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6):1149-1151.
[2]周水淼,温武,沈小华,等.电子喉镜在喉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1,15(3):120-121.
[3]王玉玲.电子喉镜在鼻咽喉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08,135.
[4]王桑,王杰,董频.电视内镜在困难性支撑喉镜下喉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3):212-213.
[5]李楚凌,史剑波.支撑喉镜联合鼻内镜激光治疗喉良性病变的临床体会[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4,4(1):64.
[6]戴祖文,胡炜光,熊丽.鼻内镜联合支撑喉镜声带息肉摘除术48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10,10(1):35.
喉显微外科手术 第7篇
1 对喉良性病变的治疗
在治疗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时人们多采用超脉冲(SP)方式,认为CO2激光治疗声带息肉和小结时具有止血效果好、术野清楚特点。李进让等[2]应用CO2光辅助喉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217例,激光发射模式一般采用超脉冲方式,平均输出功率3~5W,脉冲间隔0.1~0.2ms,声带息肉用切割法,声带小结用汽化法,术后配合声带休息,1~3个月复查,患者主观感觉发声明显改善,频闪喉镜检查可见声带黏膜光滑,声门闭合良好,表明CO2激光辅助喉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声带息肉和声带小结效果可靠,术后发声功能恢复良好。Benninger[3]对37例声带息肉、小结或囊肿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1例患者应用喉显微手术器械切除病变,16例应用CO2激光切除病变.术后5~12周在电视频闪喉镜下复查,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无差异,主观判断发声功能恢复好,因此认为激光辅助的喉显微外科手术与器械手术相比,并不会对正常声带造成更大的损伤。
喉乳头状瘤(儿童型)是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摘除,术中易出血,术后易复发。CO2激光可使小的瘤体汽化切割,深度适宜,作用浅表,具有创伤小和术后不易形成瘢痕粘连等优点。创缘周围形成凝固层,对肉眼不可见的亚病灶亦有杀灭作用。CO2激光喉内显微手术可以准确地将乳头状瘤切除干净,在不直接接触肿瘤本身的情况下进行手术,避免了有将乳头状瘤病毒扩散至其他部位的可能,CO2激光手术成为目前治疗喉乳头状瘤的最有效的方法。与显微镜相结合,CO2激光手术无切口,出血少,对声带的解剖损伤小,术后发声质量变化不大,手术效果要优于常规手术切除、冷冻及药物涂抹等传统方法。
2 对癌前期病变的治疗
可疑癌前期病变又可称为不典型增生,指一些具有恶变潜能及倾向并证实有一定恶变率的喉部疾患。目前对于喉癌前病变主张早期积极干预治疗,阻断其发生恶变的病理学基础,使其向良性转归,降低癌变发生率。早期干预治疗中,支撑喉镜下喉显显微器械治疗和激光治疗是喉的癌前病变主要处理方式,尤其对于浅表的喉癌前病变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传统的局部处理方式不能完全阻止不典型增生病变的复发或在致癌因素作用下病变的扩展。对于反复发作的喉癌前病变如白斑,激光反复治疗效果优于放疗和传统剥脱术。朱小平等[4]应用显微镜下CO2激光治疗声带白斑时,在白斑周缘1~2mm处,以3-5W激光功率,采用超脉冲激光工作方式以连续或脉冲法交替行切割或结合汽化,主张行1型激光声带术(相当于传统的声带剥皮术),对声带白斑病变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徐文等[5]提出对喉角化症及白斑的患者可行病变粘膜切除,功率为1~2w,手术仅累及声带上皮层对任克层无明显损害,术后嗓音功能无明显影响;李进让等[6]治疗声带不典型增生病变时,采用粘膜剥脱术(先应用声带粘膜下注射技术,增加病变与声韧带的距离),选用CO2激光输出模式为连续波(CW),输出功率10~15W,沿病变周围切开粘膜,钳夹切开粘膜边缘,用激光在粘膜下层紧贴粘膜将病变粘膜全部切除.激光切除喉癌前病变具有优越性,包括快速而准确切除病变组织,出血少,患者易于接受,术后并发症少等。CO2激光在喉癌前病变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声带癌前病变的治疗优于传统治疗方法如传统外科手术、冷冻、电烙术等。
3 对喉恶性病变的治疗
激光是利用切割作用对喉癌进行手术治疗,激光在手术中只是一种切割工具,并非用其将肿瘤组织汽化,如同使用手术刀一样将组织一层层地切开。切缘的碳化厚度经测量仅0.5mm,不会影响病理医师对切缘性质的准确判断。微小浸润只能通过病理切片确定,肿瘤取出后,应在周围创面再取组织送病理,以确保肿瘤彻底切除。黄志刚等[7]认为CO2激光有较强的组织切割能力,选择10W的输出功率进行组织切除,对软组织切割能力强,当切除至软骨组织时切割能力明显减弱,软骨表面炭化明显,但激光仍可穿透软骨;建议显微镜下CO2激光手术,激光输出功率10W,采用连续输出方式。李进让等[6]提出在CO2激光手术中,治疗喉癌时选用CO2激光输出模式为连续波,输出功率10~20W,在指示光引导下,距肿瘤外缘2mm切除肿瘤。范献良等[8]运用CO2激光进行喉癌切除,选择功率10~20W,连续或脉冲输出方式,距肿瘤边缘0.3~0.5cm进行切除,认为CO2激光能够被体液吸收,对组织的穿透能力弱,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小,但能封闭小血管,止血功能好,术后造成的局部水肿轻微,不需行气管切开,可经口进食,不需鼻饲,有利于术后恢复。韩德民[9]建议喉显微镜观察下用8~20W CO2激光沿肿瘤边缘2mm~3mm切除包括肿瘤在内的粘膜,韧带,甚至深达肌层。
CO2激光治疗喉癌适应证的选择与患者的喉肿瘤在支撑喉镜的暴露状况密切相关,只要能在支撑喉镜下完全暴露的肿瘤均可选用激光治疗,需要强调的是术前应准确地评估肿瘤的范围,尤其是深层浸润情况。表浅扩展的肿瘤即使覆盖喉内很大区域,只要肿瘤能充分暴露,采用分块切除方式也可被完全切除,但基底面应蓝染以方便病理检查时的定向。CO2激光治疗喉癌的适应症总结为[10]:声门型喉癌T1~T2病变;舌骨上会厌癌;局限的杓会厌皱襞癌;室带癌.对于声门型喉癌T1病变侵及前联合或前联合癌、声门型喉癌侵犯杓状软骨或声带突、声门型喉癌T2-T3病变、声门上型T2~T3病变,选择CO2激光手术一定要慎重。
大量的临床资料已证明,支撑喉镜下CO2激光治疗早期喉癌具有与放射治疗、喉裂开声带切除或喉部分切除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五年生存率为80%~100%.
辛丁等[11]随访30例全麻支撑喉镜下行喉癌CO2激光切除术的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认为CO2激光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安全、高效,有选择的激光辅助声门型喉癌手术可取代传统外科手术.范献良等[8]报道20例CO2激光治疗的声门型和声门上型喉癌中,5年总治愈率为85%,生存率为95%,局部复发率为10%,局部淋巴结转移率为5%。黄志刚[7]等对CO2激光治疗的2 1 7例声门型喉癌进行临床分析,病变侵犯前联合术后复发率21.6%(13/60),病变未侵犯前联合术后复发率5.1%(8/15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retti等报告88例Tis~T1级病变5年生存率94%,局部控制率91%。William等[12]统计历年较大宗病例文献表明局部控制T1级病变约80-90%,T2级病变70~85%.
4 对喉狭窄的治疗
喉狭窄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患者以呼吸困难及发声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的治疗方法以喉裂开成形术及“T”形管植入扩张为主,治疗病程长,患者痛苦大,再狭窄发生率也较高.在支撑喉镜或其他内镜下,应用CO2激光可汽化或切除喉气管狭窄处增生的瘢痕和肉芽组织,也可根据病情结合喉气管内放置支撑架。术中不易出血,手术时间短,不用气管切开,可多次手术不会造成软骨损坏等,相对传统喉裂开术易出现新的瘢痕增生及发生畸形有明显的优点。王军等[13]报道全身麻醉插管在支撑喉镜下以CO2激光切除喉内瘢痕,经气管造瘘口向上引置“T”形硅胶管进行扩张,治疗儿童喉狭窄患者18例,随访1年,16例在术后12个月后拔除“T”形管,封闭造瘘口,拔管率88.89%.Schultz-Coulon等[14]报道在内镜下行杓状软骨切除术或杓状软骨外固定术,用来治疗声带麻痹所致的喉狭窄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认为内镜激光切除术最适用于治疗狭窄长度小于5mm的I度喉气管狭窄的患者。
小结
综上所述,传统医学在音声疾病的治疗中虽有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显著的不足;现代医学特别是CO2激光喉内显微手术对音声疾病的治疗有明显的优越性,两者怎样有效的结合将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喉显微外科手术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喉显微手术治疗患者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患者年龄为18~65岁,平均(40.4±2.4)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18~65岁,平均(41.2±3.0)岁。排除合并严重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两组患者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术前30min为患者肌注阿托品0.5mg,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建立上肢静脉通道,同时对患者以心电监护仪等进行监测,输注复方乳酸钠。两组患者均于诱导前10min预注右旋美托咪啶,输注剂量为0.6μg/kg。对患者进行去氮处理,同时对患者进行氧气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丙泊酚与雷尼芬太尼实施麻醉,其中丙泊酚静脉输注剂量为2.0mg/kg;雷尼芬太尼静脉输注剂量为0.5μg/kg。对照组患者给予琥珀胆碱与雷尼芬太尼实施麻醉,其中琥珀胆碱静脉输注剂量为1.5mg/kg;雷尼芬太尼静脉输注剂量为1.0μg/kg。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患者麻醉诱导前(T0)、插管时(T1)、喉镜置入时(T2)、拔管时(T3)时患者的HR与MAP指标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以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的MAP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R在T0与T1时间段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2.2不良反应
我院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由结果可知,观察组术后喉咙肿痛5例、恶心呕吐3例、呼吸抑制2例、呛咳躁动2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对照组患者喉咙肿痛9例、恶心呕吐5例、呼吸抑制3例、呛咳躁动4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 讨论
喉显微手术是临床上较为常用的一类术式,术前麻醉对手术成功与否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主要以雷米芬太尼与丙泊酚作为喉显微手术的麻醉镇痛药剂,使用后麻醉效果快、恢复效果较为理想。但优于雷米芬太尼为短效阿片类镇痛药物,术后因麻醉效果消失患者可引发明显的咽喉疼痛感,进而引发呛咳、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为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不良影响[2]。同时,还可引发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并发症。为了改善这一情况,我院在对患者实施麻醉前预注右旋美托咪啶。
右旋美托咪啶为选择性α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可达到镇静、镇痛效果,同时可抑郁交感神经活动,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3]。在本次调查中,我院对患者的MAP与HR指标进行观察,该两项指标均可对应激反应的强弱做出一定的指示。由本次调查结果可知,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后,观察组患者T1时间段的MAP指标较T0时有上升趋势,但与T0时相比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该结果提示,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后,可有效抑制手术时的应激反应。但在T2、T3时,患者MAP有所下降,该结果提示,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后,可起到一定的镇静效果。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者均可预注右旋美托咪啶,如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等,需慎用右旋美托咪啶,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综上所述,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效果较好,可减轻应激反应,降低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尚宇,康万军,李悦等.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研究[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5):385—387.'
[2]李成涛.预注右旋美托咪啶用于喉显微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735—2736.
喉显微外科手术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