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会计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会计资格考试答题技巧(精选11篇)

会计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第1篇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选择题的特点及答题技巧

答好选择题,当然必须掌握一定的知识。但如果再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就将使你如虎添翼:

(1)计划答题时间,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选择题考试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考试开始时,你应该看一看试题的分量,并目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作出估计,这样,你就有足够时同去考虑相对较难的问题。

(2)按题目要求答题,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请记往,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择答案。

(3)运用排除法。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眼看出,应首先排除明显是荒诞、拙劣或不正确的答案。

(4)运用猜测法。如果你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也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

(5)运用比较法,直接把各项选择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判断题的特点与答题技巧

判断题通常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

(1)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你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作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你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选择答案。

(2)命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对的。如“普遍认为,建立我国统一的会计准则,是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固定成本只是在相关范围内保持其成本习性。”

(3)只要试题有一处错,就全错。

(4)酌情猜测。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请看清试题评分要求。如试题未注明要倒扣分数,哪怕你没有足够的时同阅读题目,也一定要猜测,答对的机率是50%,切莫放过这种“捡来的”分数。

会计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第2篇

一、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的特点是,备选答案中除正确答案以外,其余的大都具有似真性,即似是而非。应试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排除法。

在备选答案中,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看便知,就要先排除那些明显荒诞或者不正确的答案,经过筛选留下正确的答案。排除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回忆指定教材中是否有类似的表述;二是分析备选答案的表述是否合乎情理。

2、运用比较法。

对于某些有若干相同类型答案的选择题,可直接将各个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中找出与题目基本上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

3、有分析地运用猜测法。

当对应选答案并无很大把握时,不要轻易不答,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测,争取得分的可能。在单选题中,4个备选答案总有一个是正确的,只要你选了,就有25%的命中概率;在多选题中,备选答案中有2-4(5)个正确,选对的机会则更多。在多选题中,还要区分评分方法,如属少选可得一定分数,多选不能得分,宁可少选而不能多选;如少选、多选都不能得分,对把握不大的备选答案就可利用猜测法进行选择。

4、注意区分最佳答案和正确答案。

单选题的备选答案,大多都具有某一方面的正确性,但是最佳答案只会有一个。应全面审视题目和所有备选答案,进行分析比较,不能仅仅考虑某一答案是否正确。而多选题则是要选出所有正确答案,凡是可以成立的答案都应选入。

二、判断题答题技巧

判断题中往往包含一些似是而非或似非而是的表述,即命题人有意进行误导的模糊点。为了防止应考者“碰运气”,多数试卷还规定:判断结果错误的要倒扣。所以,对判断题要慎重对待,防止失误。

1、区分绝对语气和相对语气,合理判断。

有些判断题题目中含有“总是”、“都是”、“一定”、“决不会”等绝对词语,这种表述没有灵活性,限制性较强,“错”的可能性往往大于“对”的可能性。在没有把握做出选择时,可以分析一下是否有足够理由来证明其正确性,如找不出予以肯定的结论,判“错”就是较好的选择。如题目中含有“通常”、“一般说来”、“在多数情况下”等相对词语,这种表述方式有一定灵活性,适应性较广,因为排除了个别的、特殊的情况,这种表述“对”的可能性就比较大。遇到这种判断题时,如找不出理由证明其错误则可做出“对”的选择。

2、注意判断题表述中是否缺少某些基本要素。

如果试题中出现了教材中的用语,但遗漏了某些要点,就要特别注意。例如,“资金由于时间因素而形成的差额价值称为资金时间价值。”一题中“资金”二字后而缺少“在周转使用中”这一重要前提,含义不确切。再例如,“年金是指一定时期内每期都发生的收、付款项。”题中“收、付款项”前缺少“等额” 二字,缺少必备条件。

3、注意是否存在对中有错或根据正确前提引出错误结论的表述。

不要看到某一正确的概念就匆忙做出肯定的判断。例如:“资金成本通常用相对数表示,是用资费用同筹资费用之和对于筹资总额的比率。”一题中将计算资金成本的几个基本因素都提到了,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却没有正确表述,这也常是人们容易发生误解的地方;而“通常用相对数表示”一语则属于干扰性的题外的话。“融资租赁的手续费用,包括租赁公司的营业费用、设备维修保养费用,还包括一定的利润。”一题看来似乎是强调“还包括一定的利润”,但却夹进了不应列入手续费的“设备维修保养费用”。“经营租赁设备和融资租赁设备的所有权属于租赁公司,它们的租赁费也都在承租企业的成本费用项目下开支。”一题的前提是对的,但推论不正确,因为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而且在财务会计方面,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融资租赁费的处理应与经营租赁有所区别。

4、根据评分原则适当进行猜测。

如果规定判断错误的不得分,但未规定要倒扣分,那么即使你对判断并无把握,也要利用猜测法,尽量做出答案,不要放弃得分机会。

三、简答题答题技巧

简答题要求考生能全面系统地回答问题,但其一般涉及的范围比较窄,只要求列出基本要点,不必作展开分析。因此,解答简答题,既要全面又要精练。全面是指答案要点要全面,判卷时一般是见点给分,对于与本题有关的要点应尽可能答上,防止遗漏;精练则是指每个要点的叙述简明扼要,直截了当,不多解释,以免重点不突出,又浪费时间。

答题要尽量使用专业术语,避免随意性、口语化,这样才能做到概念准确,理论性强,取得较好的成绩。

四、计算分析题答题技巧

计算分析题通常包括资料和要求两大部分。要求部分不仅指出了应应该计算的结果,也往往显示了计算分析步骤。这种题目的特点一是难度大,涉及问题多,通常要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数据关系、计算公式,解题首先要弄清这些有关问题;二是份量重,分数比重高,对考试总成绩举足轻重。解题要注意以下事项:

1、详细审读试题,注意解题步骤。

计算分析题一定要认真看题,最好是阅读两遍。因为这种题目内容多、数字多,不仔细看就容易忽略必要的计算条件,不少考生就因此而丢失分数。通过审题还可以弄清楚相关数字间的关系,获得解题信息。例如,题目中要求利用以销售收入为周转额计算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但所给的资料中却只有以销售成本为周转额计算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那就必须通过公式推导来求得答案。同时,答题要按题目要求的步骤和计算指标循序渐进地进行演算,计算的指标一定要算出来,特别要详细列出计算过程。因为计算分析题每题所占分数较多,通常要按步骤给分,如果不按步骤答题,可能要丢分。

2、尽量列出计算公式。

在试卷上写出公式,对答题和得分都可能带来好处。首先,按公式进行演算,步骤清楚,指标关系明确,可以避免计算错误。更重要的是,答题时先写计算公式,即使在代入数字计算时出现笔误,阅卷人也可以看出这是疏忽造成的,可能会判给一定分数。但是,如果考生没有列出公式而发生误写误算,阅卷人就只能认为你理解有误,很可能会不给分数。

3、认真检查答案,核对计算结果。

浅论历史考试中答题的基本技巧 第3篇

对于历史学科而言, 学生在作答规范方面到底有哪些欠缺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 讲述一些答题技巧, 供广大师生参考。

一、作答主观题条理要清晰

1.存在的问题。

(1) 条理混乱:想到什么说什么, 作答不分主次, 不能分点作答。

(2) 一段完成, 不标条目, 甚至没有标点符号。

(3) 不能直奔主题, 啰嗦, 使批改者反感。

2.对策。

(1) 逐条作答, 纲目清晰, 标注清楚1、2、3等条目, 有必要把数目书写到卷面上, 必要的时候也需要书写二级目 (1) 、 (2) 、 (3) , 并能给批阅者好印象。

(2) 每一条答案都能单独成行或单独成段, 条理清晰。

(3) 答案以主次顺序分点排列清楚, 使批改者容易找到主要采分点。

二、答案阐述应简明扼要

1.存在的问题。

有些学生在作答时, 答案组织极为啰嗦, 一遍遍地重复相同的内容, 无法直接指出答案的要点。

2.对策。

(1) “简明”即是要求简单明了, “扼要”则是切中要点。答案组织的最佳原则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给出答案。

(2) 据此原则, 就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 作答题目不要拐弯抹角、含混其词, 更不能重复啰嗦。尽量用所储备的标准知识给出明确的答案。

三、组织答案语言要规范

1.存在的问题。

(1) 滥用口语, 如“皇帝”写成“皇上”。

(2) 错用专业术语, 如“解”是数学题的用语, 有的同学却写在文科试卷上。

(3) 随意解释专有名词。

2.对策。

(1) 切忌以口语替代书面语, 口语不能出现在卷面上。

(2) 学科的专业术语不能错用、串用。

(3) 注意:专有名词如果是作为答案出现的, 绝不能随意替代。

四、卷面书写问题

1.存在的问题。

目前较为严重的就是学生的卷面书写问题。这并非要求学生写出漂亮的字体, 但有的学生连最低要求容易辨认都难以达成。

2.对策。

(1) 书写字迹工整、清晰, 不潦草, 如果不能十分美观, 则至少写成方块字。

(2) 横看成行, 不能过于歪斜;每行、每段之间间隔要平均。

(3) 在给定的空白处答题, 字不宜过大或过小, 不要过多涂抹, 要保持整洁。

五、较多的错别字与笔误

1.表现出的问题。

学生在使用基本词汇时会产生大量的错误, 有的学生甚至连一些汉字都不会写, 例如“统治”一词误写为“统制”的极为常见。在专有名词、人名、地名 (如御史大夫、雍正等) 上因错字而失分的情况也很严重, 部分学生笔误较多 (如把“郡县制”写成“群县制”) , 这都是一些可避免的失分情况。

2.对策。

(1) 日常背诵过程中, 不能只动口、不动手。很多人认为, 文科只要背书就可以了, 因此很少动手, 其实这是对文科学习的误解, 文科知识有时需以读代背, 有时则应以写代背。勤于书写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

(2) 利用检查来减少因错字和笔误而导致的失分。很多情况下, 历史试卷作答结束后还会剩余大量时间, 这段时间中, 许多考生无所事事, 其实, 这段时间完全可以用来进行答案复查, 以减少因错字和笔误等造成的失分。

六、认真审题, 定位问题数量, 做到按分值答题

1.表现出的问题。

在历史材料及问答题中, 重要考试多半是将一个较大题目的分值分解为若干小问题, 分值也分散开来, 较为细化, 基本能做到每点1分至多2分, 越是重要、难度大的考试, 其分值一般就越小, 基本平均都为1点1分。

而学生的问题在于:

(1) 不懂得试卷上所给分值的重要性;

(2) 不会分析问题的具体数量, 审题马虎;

(3) 不会组合或拆分问题及分值;

(4) 不懂得按分值答题。

2.对策。

(1) 认真审题后, 拆分问题, 明确问题数量。

(2) 组合分值, 按分值大小逐点作答。

具体来说:拿到题目后 (材料、问答题) 首先观察总分值, 其次认真审题, 观察问题的具体数量, 最后按照问题的数量来组合分值, 限定自己作答时答案要点的最低与最高数量。比如, 该问题包含了几个具体的小问?每个问题分别能够占多少分值?作答该小问时应该分几点作答最好?如该问题分值为4分, 那么多半两种选择, 每点2分或每点1分, 因此答案要点就是2点或4点。以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的难度为例, 学业水平测试难度相对较低, 很可能每点2分, 仅需作答两点即可, 而高考难度较高, 4点较为正常。因此, 审题、定位问题数量、组合拆分分值、最后按分值答题, 也是作答试卷时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技巧。

综上所述, 对于学生良好答题规范习惯的培养是迫切和重要的, 希望学校、教师和学生都能加大对此问题重视的程度, 并最终达到各方所期待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丹尼尔·T·威林厄姆 (Daniel T.Willingham) .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上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第20页

会计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第4篇

会计从业考试答题技巧 第5篇

计划答题时间,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选择题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考试开始时,可以先看一下试题的分值,并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做出估计,然后在具体答题时适当的去调节答题时间。这点在平时的题库训练中就要注意把握,只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就不会出现答不完题的情况。

2.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

按照题目要求答题,这点很关键,一些学员考完之后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不是不会,粗心的地方太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你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从而盲目的答题,才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所以只要你认真审题,看清题干,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就会降低粗心的概率。

3.适当运用排除法

这种方法适合选择题,如果你对这道题的答案无法准确的做出答案,而是对选项模棱两可,那么就可以适当的运用排除法,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这样可以提升你答对会计从业题目的机率。

4.相信自己,不要犹豫

判断题只要确切发现某部分错,该题就全错,道理其实很简单,相信第一直觉。但是总有人会想的比较多,一道判断题要答上好几分钟。这样即浪费时间,又影响答题速度。所以,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断,不要犹豫,判断题的分值不高,且答错题也不会倒扣分,所以没有必要在判断题上花费太多时间。在答判断题时,果断给出答案,然后进行下面的答题。如果提前答完卷可以回来进行检查。

5.酌情猜测

在考试时,总会遇见几个你不会的题,遇到这样的题也不必惊慌,但也不能放弃,实在无法确定答案,可以酌情进行猜测。放弃就意味着一定没有分数,所以对任何题都不要放弃。

6.把握重点

任何课程考试都有大纲,都有一定的考试重点,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掌握这些重点,抓住课程的精髓,一些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会计证的考试难度不高,只要考生们在考前认真备考,多听博雅特老师的归纳总结,听课、练题,在考场上掌握一定答题技巧,一定能顺利通过考试!

在此祝大家都能顺利通过考试!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场答题实用技巧

2.会计从业考试答题技巧分享

3.超实用会计从业考试的答题技巧

4.会计从业考试答题技巧

5.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实用技巧

6.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小技巧

7.会计从业考试计算题答题技巧

8.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9.会计从业考试答题技巧任性得高分

会计从业考试答题技巧 第6篇

一是运用排除法。在备选答案中,如果正确答案不能一看便知,就要先排除那些明显荒诞或者不正确的答案,经过筛选留下正确的答案。排除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回忆指定教材中是否有类似的表述;二是分析备选答案的表述是否合乎情理。

二是运用比较法。对于某些有若干相同类型答案的选择题,可直接将各个备选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中找出与题目基本上有内在联系的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

三是有分析地运用猜测法。当对应选答案并无很大把握时,不要轻易不答,应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推测,争取得分的可能。在单选题中,4个备选答案总有一个是正确的,只要你选了,就有 25%的命中概率;在多选题中,备选答案中有2-4(5)个正确,选对的机会则更多。在多选题中,还要区分评分方法,如属少选可得一定分数,多选不能得分,宁可少选而不能多选;如少选、多选都不能得分,对把握不大的备选答案就可利用猜测法进行选择。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考场答题技巧 第7篇

计划答题时间,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选择题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考试开始时,可以先看一下试题的分值,并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做出估计,然后在具体答题时适当调节答题时间。只要合理分配答题时间,就不会出现答不完题的情况。

第二招: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

按照题目要求答题,这是很关键的一点。一些学员考完之后总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不是不会,马虎的地方太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归根结底还是你没有看清题目的要求从而盲目答题。所以只要你认真审题,看清题干,按照题目的要求答题,就会降低马虎的概率。

第三招:适当运用排除法

这种方法适合选择题。如果你对一道题无法准确地作出答案,而是对选项模棱两可,那么就可以适当地运用排除法,尽可能排除一些选择项,这样可以提升答对题目的机率。

第四招:酌情猜测

在考试时,总会遇见几个你不会的题。遇到这样的题也不必惊慌,但也不能放弃,实在无法确定答案,可以酌情进行猜测。放弃就意味着一定没有分数,所以对任何题都不要放弃。

第五招:把握重点

任何课程考试都有大纲,都有一定的考试重点。如果我们能够充分掌握这些重点,抓住课程的精髓,问题将会迎刃而解。

第六招:相信自己,不要犹豫

判断题中只要有一处错,该题就全错,道理很简单。但是总有人会想的比较多,一道判断题要答上好几分钟。这样即浪费时间,又影响答题速度。所以,相信自己的第一判断,不要犹豫,判断题的分值不高,且答错题也不会倒扣分,所以没有必要在判断题上花费太多时间。

在答判断题时,果断给出答案,然后进行下面的答题。如果提前答完卷可以回来进行检查。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实用技巧

2.20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小技巧

4.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选择题答题技巧

5.2017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6.最新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心得

7.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备考答题技巧

8.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9.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十五个实用技巧

会计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第8篇

PRETCO-B级考试的语法部分分为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两部分。主要测试学生对于词汇的运用和语法知识的掌握能力。参考学生应具有3000---4500左右的单词量。

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类型, Section A和Section B, 总共有20道题目。主要表现为:

Section A部分为10到客观选择题, 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 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每个题目的分值为0.5分。考察的范围大致是时态的掌握、语态的运用、词汇的辨析、非谓语动词、虚拟语气、省略句、倒装句等等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等等。

Section B部分也是10道题目, 为主观填空题。以填空形式出现。该部分主要也是考察学生们的词汇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法知识的运用情况:

(一) 词汇知识的考察范围包括:

1) 词汇包括:名词、冠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2) 词组搭配;3) 词义辨析;4) 词汇的拓展适用;5) 词性转化;6) 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等等。

(二) 语法知识的考察范围包括:

1) 时态的掌握在PRETCO-B级的考试中, 时态的考试主要考察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现在将来时、现在完成时、一般过去时、过去进行时、过去将来时、过去完成时、完成进行时、将来完成时等十个常用时态的使用方法。其中, 多数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 语态的考察在PRETCO-B级考试中针对语态的考察题目不是很多, 通常情况下会在填空题部分考察。给出适当的动词原形, 根据整个句意写出相应符合该句时态的被动语态的形式。也有少数情况下出现在非谓语动词的表达上。

3) 从句的考察通常情况下, PRETCO-B级中从句的考试题目中, 在状语从句的考试题目中, 经常考察如果状语从句的时态应用方法;状语从句的从句部分出现将来时态时候, 需要用一般现在时来表达。另外, 还有虚拟语气在状语从句中的使用情况。在宾语从句的考察题目中, 主要考察虚拟语气和时态的适用情况。在定语从句的考察题目中, 主要考察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使用情况等, 以及that的具体使用方法。有时还会涉及到一些名词性从句的考察范围。

3) 非谓语动词的考察在这一类题目中, 常常会在状语部分中, 考察分词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动词不定式充当宾语或补足语的情况。

4) 主谓一致、倒装句与省略句型主谓一致的考察题目多数还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一般考察的题目较少。倒装句与省略句多数会以选择题目的形式出现。

5) 虚拟语气多数会在状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部分的考察题目中同时出现。虚拟语气是PRETCO-B级考试题目中较常考察的题目, 主要看同学们是否对这一类的语法项目的掌握情况。不仅会出现在选择题目中, 有时还会出现在填空题目当中, 主要检验学生对虚拟语气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各种从句的熟练程度。

那么针对语法类考试题目, 参考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解答题目, 不仅可以提高答对题目的成功率, 也可以节省考试时间, 为完成后面的题目节省时间。

(1) 对于答案明确的题目, 直接答出答案。利用词组的固定搭配、习惯用法与掌握的语法规则等直接选出答案。

(2) 对于答案不是十分明确的题目, 可以按照逐个排除的方法, 把最不可能的答案排除去, 通过对词汇、语义、语法、逻辑等等的分析, 排除不正确的答案剩下的就一定是正确的答案, 这样可以保证答案的准确率。

(3) 另外, 在做这一类的考试题目中, 遇到不认识的生词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那么如果出现了不认识的单词时候, 并且, 该单词对整个句意的理解上有影响的时候, 首先认真推敲认识的单词, 然后对该生词进行逻辑上的分析和猜测, 根据构词法、语感、语境等等方法来猜测, 但是一定不要在这类题目上浪费时间, 以确保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后面的考试。

当然, 最好的方法还是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 应该大量的进行语法练习题的演练, 准备充分是考出好成绩的最佳保证。

综上所述, 在针对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的考试题目中的语法考试, 本文给出了题型的分析以及解答这类题目的答题技巧, 希望对参考学生有所帮助, 以期提高同学们的应试成绩, 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真题汇编 (B级) 本书编写组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化学实验考试答题技巧 第9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考试;答题技巧;气体制备;产物分离;答题模板

一、气体制备

对于制备气体和气体性质实验各装置的作用:通常第一装置是气体发生装置,后面是除杂装置,再后面是性质检验装置,最后的装置通常是尾气处理装置(若是有毒气体在其中),若提到某制备物质是易与水反应的,则最后的装置通常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或CO2进入其中。如例1(节选)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SO2并进行性质探究实验(夹持装置略去),其中a为干燥的口红试纸,b为湿润的口红试纸。

A是SO2发生装置,由于制备SO2后的杂质气体是水蒸气,对后面的实验没有影响,没有必要除去,B是检验SO2是否会被氧化,C、D、E是SO2漂白性、还原性、氧化性性质检验,F是尾气处理装置。

又如例2(节选)某兴趣小组学习了实验室制乙烯后,设计如图实验装置制备1,2-二溴乙烷,请填写下列空白:

A是乙烯制备装置,b的装置比较特别,它有一长导管,所以它是安全瓶,防堵塞,并可以防倒吸,c是除杂装置(a中发生副反应,乙醇炭化后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2和SO2),d是制备1,2-二溴乙烷,冷水的作用是冷却,防止放热反应使温度升高而使液溴蒸发,e是尾气处理装置(因液溴有毒)。

又如例3(节选)TiO2既是制备其他含钛化合物的原料,以是一种性能优异的白色颜料。

由于此反应是在无氧条件下发生的,所以开始要先通N2排除装置中的氧气,而A是干燥装置,B是提供CCl4蒸气,C是制备装置,D是TiCl4收集装置,由于TiCl4易与水反应,所以E是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二、常考产物分离方法及常用仪器

除了要注意产物和杂质的物理性质外,还要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中有关物质的性质。

三、化学简答题的答题模板

1.液体体积测量中读数的答题关键

答题要素:

(1)平视:视线与刻度线和凹液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2)读数:液面最低点(最底端、最底处、最底部、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

得分点及关键词:

(1)“平视”、“刻度线”、“凹液面”。

(2)“液面最低点”、“相切”。

2.沉淀洗涤是否完全的检验答题模板

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滴入少量……溶液(试剂),若……(现象),表示已经洗涤完全。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四个得分点:取样+试剂+现象+结论。

(1)取样:要取“少许最后一次”洗涤滤液。

(2)试剂:选择合理的试剂。

(3)现象:需有明显的现象描述。

(4)结论:根据现象作出结论。

(5)洗涤沉淀试剂的作用:用水洗可溶性物质,如多种洗涤剂,通常是后面的试剂洗前面的洗涤剂。

3.实验操作的原因、目的、作用的答题要点

答题要素:

(1)明确实验目的:做什么?

(2)明确操作目的:为什么这样做?

(3)明确结论: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理由是什么?

得分点及关键词;

(1)操作: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2)作用:需有明确的结论、判断、理由。

4.实验现象的准确、全面描述

答题要素:

现象描述要全面:看到的、听到的、触摸到的、闻到的。

现象描述要准确:如A试管中……、B处有……。

(3)按“现象+结论”格式描述,忌现象结论不分、由结论推现象、指出具体生成物的名称。

得分点及关键词:

针对不同状态可按以下模板回答:

(1)溶液中: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变浑浊,生成(产生)……沉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或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有液体溢出等。

(2)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逐渐溶解,体积逐渐变小(变细),颜色由……变成……等。

(3)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后……(加深、变浅、褪色)等。

5.平衡移动原理应用的准确描述

答题要素:

(1)写出可逆反应的方程式。

(2)改变的条件。

(3)导致平衡如何移动。

(4)平衡移动造成了什么结果。

得分点及关键词: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解答叙述方式:可逆反应+条件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平衡移动结果。

(1)可逆反应: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

(2)条件变化:只考虑“一个条件”变化,其他条件不变。

(3)平衡移动方向:正向(或逆向)移动。

(4)平衡移动结果:某些物理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或造成了什么影响。

6.滴定终点的判断答题模板

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溶液后,溶液变成……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来的颜色。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关键点:

(1)最后一滴:必须说明是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2)颜色变化:必须说明滴入“最后一滴”溶液后溶液“颜色的变化”。通常颜色变化是指示剂在容量瓶中的颜色到滴定管中的颜色变化。

(3)半分钟:必须说明溶液颜色变化后“半分钟内不再恢复原来的颜色”。

7.试剂的作用的答题模板

答题要素:

(1)试剂的作用是什么?

即(2)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得分点及关键词:

(1)作用类:“除去”、“防止”、“抑制”、“使……”等,回答要准确。

(2)作用—目的类:

“作用”是“……”,“目的”是“……”。

回答要准确全面。

8.试纸使用的答题模板

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等试纸变色后,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个得分点和关键词:蘸待测液+点试样+对比读数。

(1)蘸取待测溶液: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

(2)点试样:点在试纸上。

(3)对照: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

9.气密性检查的准确描述

答题要素:

(1)适用的方法:微热法或者液差法。

(2)形成封闭体系。

(3)操作方法。

(4)现象及结论。

关键词和得分点:

(1)解答此类题目必须明确的关键词:

①微热法检查:封闭、微热、气泡、水柱。

②液差(封)法检查:封闭、液差。

(2)答案必须按“操作+现象+结论”要点回答:

①操作:如何形成“密闭体系”,如何“加热”。

②现象: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指出相关实验现象。

③结论:通过……现象说明气密性良好。

10.气体检验的答题规范

将气体……(操作)……溶液(试剂),……(现象)。

说明:解答此类题目注意三个得分点:操作+试剂+结果。

(1)操作:要有明显的动词,“加入”、“通入”等,“倒入”不正确,也可采用“点燃”等其他操作。

(2)试剂:选择试剂要准确。

(3)结果:需有明显的现象或结论、判断。

四、分离操作规范必记

1.怎样除去NaCl中的Na2SO4?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水溶解。首先加入过量的________溶液。判断是否沉淀完全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后应采取________操作。

(3)洗涤沉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从NaCl溶液中制取NaCl固体?

(1)制取方法:_____________;

(2)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从Na2CO3溶液中制取Na2CO3·10H2O晶体?

(1)制取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分离乙醇和乙酸?

(1)应先加入________________,采取________方法(填分离方法)。

(2)在实验时,应加入________防________,________在支管口处,冷凝水进出方向_______。

答案:

1.(1)BaCl2 取少许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再滴入BaCl2溶液,若不再产生沉淀,则已沉淀完全(注:若未沉淀完全,须将取出的溶液倒回原容器,继续滴加沉淀剂)。

(2)过滤。(3)在漏斗中注入蒸馏水至浸没沉淀,使之自然滤出,重复2~3次。

(4)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AgNO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证明沉淀已洗净,反之未洗净

2.(1)蒸发结晶;(2)蒸发皿中注入溶液,蒸发(玻璃棒不停搅拌)至大量晶体析出时,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继续蒸干。

3.(1)浓缩结晶;(2)蒸发皿中注入溶液,蒸发(玻璃棒不停搅拌)至刚析出晶体时,即停止加热,将溶液迅速转移至烧杯,使之冷却结晶并过滤。

4.(1)NaOH溶液,蒸馏;(2)碎瓷片、暴沸、温度计水银球、下进上出。

5.怎样洗涤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什么?

答案:洗涤的基本方法:先注入少量水,振荡倒掉,冲洗外壁,若仍有污迹,刷洗或用洗涤液处理,最后用蒸馏水冲洗。洗净的标准是内壁均匀附着一层水膜,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6.pH试纸的用途是什么?怎样使用pH试纸?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pH试纸是用来测试溶液的酸碱性,或测试气体的性质。

pH试纸的使用方法:(1)检验溶液:取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待变色之后,与标准比色卡相对比,读出pH值。(2)检验气体:润湿后用镊子夹取或粘在玻璃棒的一端,靠近集气瓶口,通过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判断气体的性质。

使用pH试纸时的注意事项:在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不能润湿。

隔网加热冷管倾,上缘下缘两相平。

需加碎瓷防暴沸,热气冷水逆向行。

瓶中液限掌握好,先撤酒灯水再停。

(2)氢气验纯方法必记

取一只小试管,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并用拇指堵住管口,移至酒精灯火焰上方,松开拇指,若只有轻轻的“噗”声,则氢气是纯净的,(若有尖锐的爆鸣声,则不纯,须重新收集。重新收集氢气前,须用拇指堵住管口,确定管中余火熄灭后,方能重新收集氢气)。

(3)气体验满方法必记

①排气法集气验满方法必记

用玻璃棒蘸取湿润的试纸,伸到集气瓶口,若试纸变成相应颜色,则气体已收集满,(对于NH3或HCl两种气体,可分别用玻璃棒蘸取浓盐酸或浓氨水伸到集气瓶口,若有白烟产生,即已集满)。

②排水法集气验满方法必记

中级会计考试答题技巧 第10篇

一、选择题

众说周知,选择题有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之分,通常占卷面分数的30%一40%左右,主要测试考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命题者常常使迷惑答案具有同等吸引力。因此,不把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吃透,你是很难回答有经验的命题者所设计的选择题的。

答题技巧

(1)按题目要求答题。在阅卷中发现,有不少考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看一下就开始答题了。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而我们有些考生,一看基干项,紧接着就被一个“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从而失去了许多应该得分的机会。请记往,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择答案。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择答案可能都具有吸引力,然而,判卷时却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择。

(2)运用比较法。直接把各项选择答案加以比较,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集中考虑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关键所在。

(3)运用排除法。如果无法确定哪个是正确答案,可以试着用“排除法”,即如果成功地排除三个不正确或不符题意的选项,剩下的一个就是正确答案。如果遇到确实不会的题目,要学会合理的猜测,用“猜测法”解题。可以联系相关知识进行合理猜测,除非你一无所知,否则你选择正确的概率会超过1/4。另外还应注意,在单选题中有两个表述不同但意思相同的必然不是正确答案。通常情况下,如果单选题中有两个答案是相反的,可能其中有一个正确答案,但这不是绝对的,可能出题者引诱你从对立答案中寻找答案,而这两个答案可能都和题干无关。 当然,有的多选题可能是三个或是四个选项是正确的,不存在排除两个不正确或不合题意的选项问题。

(4)运用猜测法。如果你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也不要放弃,要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去猜测。一般来说,排除的项目越多,猜测正确答案的可能性就越大。例如,一份试卷有10道备选答案为四项的单项选择题,你有把握选对的只有6道,其得分为6分(每道题1分)。如果盲目乱猜余下的4道题,按概率来说,你可能猜对一道题,于是你的总分数为7分。假如你对不懂的4道题,都能成功地排除二个备选答案,你可望猜对2―3道题,这时你的总分为8-9分。这个分数对于一道满分为10分的单项选择题来说,应该是很理想的。

(5)计划答题时间,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前已述及,采用选择题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份试题可以覆盖大量的材料。因此,选择题考试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在考试开始时,你应该看一看试题的分量,并且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作出估计。也许你会发现,每道选择题允许作答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在某些情况下,这似乎不大可能。但你不必担心,有不少问题可能只需几秒钟就可作出选择。这样,你就有足够时间去考虑相对较难的问题。

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也是很必要的。一般的做法是:首先通读并回答你知道的问题,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问题。然后重新计算你的时间,看看余下的每道题要花多少时间。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是不值的,即使你答对了,也可能得不偿失。

通过对历届考试试题的分析,命题者在一份试题中所包括的题量,往往比规定的合理(正常)答题时间所完成的题量小,也就是说,按照正常的答题速度,试题规定的考试时间应该有一定的富余。

总之,由于选择题命题难度大,因此不是所有选择答案都是很理想的。有些答案可以排除掉,提高你的猜测成功率。要做到这一点,建议你最好仔细考虑各个选择答案,把备选项与基于项、备选答案与备选答案之间联系起来考虑。不要盲目胡猜,不要选择那些看起来像、读起来很有吸引力的错误答案,中了命题者的圈套。

二、判断题

判断题通常不是以问题出现,而是以陈述句出现,要求考生判断一条事实的准确性,或判断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事实、事件和概念之间关系的正确性。你的答案是指出它的正确或错误。判断题的类型有许多种,有的直截了当地陈述了事实,考生的任务是确定事实的对或错,如:“持续经营假设为企业采用历史成本提供了前提条件。”有的包含了事实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你必须判断这些事实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还是错。

答题技巧

判断题要看好题目要求。的题目要求是“本类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答题正确的得1分,答题错误的扣0.5分,不答题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零分)”。做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判断题中如果出现“总是”、“绝不”等绝对概念的词时,往往是错误的,出现“通常”、“部分”、“正常”、“几乎”等相对概念时,往往是正确的。但也不是绝对的。在判断题中只要找到“一点错误”,就可判断为错误的。

由于判断题答错会倒扣分,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要不要答题?答案是肯定的。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因为答对和答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如果答对得1分,答错扣1分,答题得分的期望值为零,即答与不答一样,但答题者不可能一无所知,所以答对的可能性要比答错的可能性大。如果答对得1分,答错扣0.5分,答案得分的期望值大于零,答比不答要好。

(1)只要试题有一处错,该题就全错。

(2)酌情猜测。实在无法确定答案的,请看清试题评分要求。如试题虽注明要倒扣分数,但得分多,扣分少(如“答案正确的,每题得1分;答题错误的扣0.5分”),哪怕你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题目,也一定要猜测,答对的机率是50%,切莫放过这种“捡来的”分数。

(3)命题中含有绝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错的。如“存货周转率越高,表示存货管理的业绩越好。”

统计表明,大部分带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对”的可能性小于“错”的可能性。当你对含有绝对概念词的问题没有把握作出判断时,想一想是否有什么理由来证明它是正确的,如果你找不出任何理由,“错”就是最佳的选择答案。

(4)命题中含有相对概念的词,这道题很可能是对的。如“普遍认为,建立我国统一的会计准则,是深化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简单算术平均数是加权算术平均数在权数相等情况下的一种特例。”“固定成本只是在相关范围内保持莫成本习性。”

三、主观题(计算分析题与综合题)

计算与分析题主要是测试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相对来说难度较大,涉及的概念、计算公式较多。但由于计算与分析题的分数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份量一般较大(20%一40%),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如果本类题你得分不多,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所幸的是,在一门课程中,可作为计算与分析题的范围较窄,易于把握(一般来说,成功的考生可以在考前作出预测,并且预测的准确率在60%以上),你可以在考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答题技巧

(1)问什么答什么。不需要计算与本题要求无关的问题,计算多了,难免出错。如果因为这样的错误而被扣分岂不很可惜吗?有些考生,把不要求计算的也写在答卷上,以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知识,寄希望老师能给高分。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大多数阅卷老师不喜欢这类“画蛇添足”、“自作多情”的考生。

(2)详细阅读试题。对于计算与分析题,建议你阅读两遍。经验表明,这样做是值得的。一方面,准确理解题意,不致于忙中出错;另一方面,你还可能从试题中获取解题信息。

(3)注意解题步骤。计算与分析题每题所占的分数一般较多(5一10分),判卷时,多数题是按步骤给分的。而我们有些考生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虽然会做但得分不全。这就是有些考生满以为考得很好,而成绩公布后却分数不高甚至还怀疑老师判卷有误的一个重要原因。

(4)尽量写出计算公式。在评分标准中,是否写出计算公式是很不一样的。有时评分标准中可能只要求列出算式,计算出正确答案即可,但有一点可以理解:如果算式正确,结果无误,是否有计算公式可能无关紧要;但要是你算式正确,只是由于代入的有关数字有误而导致结果不对,是否有计算公式就变得有关系了。因为你写出了计算公式,老师认为你知道该如何做,怎么会不酌情给分呢?一定会酌情给分儿的。

综上所述,通过常识判断、逻辑推理、排除选项来应对选择题,对多选题要更为注重精准记忆的重要性,对判断题要非常谨慎,没把握时宁愿不答,对不定项选择题要坚持谨慎性原则,力求多得一点分数。

1.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答题技巧讲解

2.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答题技巧

3.中级会计师考试不同题型答题技巧总结

4.中级会计职称考试选择题答题技巧

5.2017中级会计判断题的答题技巧

6.2017中级会计职称无纸化答题技巧

7.会计考试的答题技巧

8.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答题顺序讲解

9.中级会计师考试答题的正确方法

会计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第11篇

1、详细审读试题,注意解题步骤。计算分析题一定要认真看题,最好是阅读两遍。因为这种题目内容多、数字多、内容比较复杂,不仔细看就容易忽略必要的计算条件,不少考生就因此而丢失分数。通过审题还可以弄清楚有关数字的关系,获得解的信息。例如,题目中要求利用以销售收入为周转额计算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但所给的资料中却只有以销售成本为周转额计算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那就必须通过公式推导来求得。同时,答题要按题目要求的步骤和计算指标循序渐进地进行演算,该算的指标一定要算出来,特别要详细列出计算过程。因为计算分析题每题所占分数较多,通常要按步骤给分,如果不按步骤答题,可能要丢分。

2、尽量列出计算公式。在试卷上写出公式,对于答题和得分都可能带来一些好处。首先,按公式进行演算,步骤清楚,指标关系明确,可以避免计算错误。更重要的是,答题时先写计算公式,而代入数字进出现笔误,阅卷人也可以看出这是一时疏忽的结果,有可能判给一定分数;如果你没有列出公式而发生误写误算,阅卷人就只能认为你理解有误,难以避免失分。

会计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会计资格考试答题技巧(精选11篇)会计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第1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技巧选择题的特点及答题技巧答好选择题,当然必须掌握...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