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保育员论文范文参考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41

保育员论文范文参考(精选6篇)

保育员论文范文参考 第1篇

1许勇;赵峻峰;;小学生数学学习观与学习策略、动机、数学成绩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6艾泽秋;;如何做好初高数学学习的衔接[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张晓龙;张日昇;陈英和;;中学生数学焦虑、信念与数学成绩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高秀芝;;高中生数学学习观的结构特点及对数学成绩影响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武锡环;朱珊珊;;影响学生数学成绩的人格因素[A];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张晓龙;张日昇;陈英和;;中学生数学焦虑、信念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莫超英;;赏识、宽容——让差生也能自信地扬帆起航[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沈新农;;高中女生数学成绩偏差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9 刘北荣,刘让林;给差生七个“优先”──谈提高差生的数学成绩的几个做法[J];广西教育;1996年01期John Hechinger;美国学生数学成绩有所提高[N];国际商报;2009年山东省滕州市滕北中学 初中数学 孙作强;影响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N];学知

报;2010年项城市红旗学校 陈培领;浅谈数学成绩分化的原因与对策[N];周口日报;2010年河北保定清苑中学 梁春雷;高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及对策[N];学知报;2010年 14 乔福强;数感、数学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关系[D];济南大学;2010年王平;中学生数学性别刻板印象及性别认同水平与数学成绩的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侯艳艳;提高高中普通班数学成绩的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刘欣;高中生创造力、自我效能感与数学成绩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王彩霞;情绪对六年级小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影响及促进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李纬经;高一学生数学学科自尊水平、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黄大庆;高中生的数学焦虑与数学自我效能感对数学成绩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6年孔令跃;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杨旭辉;;老师的眼泪[J];课堂内外(高中版);2007年05期记者王瑟;数理化三门学科有了衔接指导意见[N];光明日报;2006年熊芹;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陈燕;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丁伟;高中新课程函数教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关于用分数指数幂运算的一个问题[J];数学通报;1980年08期

28陈建玲;郑剑虹;;高一普通班与尖子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教育对策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颜秀娜;影响高中女生数学成绩的心理因素及对策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30 王凤葵;中学生数学兴趣、自我效能与数学焦虑的相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1 莫秀锋;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及可控心理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师范大

学;2002年

周祥顺;普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张怀德;通渭县中学生数学学习性别差异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孔令跃;数学焦虑与数学成绩关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颜俐;数学学习中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与实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葛凤清;在高中开设数学实验课的研究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蔡鸿艳;研究性学习与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袁伟忠;;重视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教学举措初探[J];

汪毅;防止初中生数学成绩两级分化[N];黔西南日报;2009年

余元庆;谈谈习题的配备与处理——介绍几本外国中学数学课本中的习题配备[J];数学通

报;1980年03期 41

河南省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 胡浩;影响高中学生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N];学知报;2011年 四川省青神中学校 周莉;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N];学知报;2011年 江都市国际学校 王克勤;信心源自爱的阳光[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徐宁;高中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性别差异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陈定中;有穷集元素个数的计算公式及其应用[J];数学通报;1980年09期 吕学礼;;努力减少学生数学作业中的错误[J];人民教育;1980年08期 吕思友;从高考试题看数学教学[J];数学通报;1981年04期 黄海耀;;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初探[J];数学教学通讯;1981年05期 李家骧;;从教材看基本数学能力的培养[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1年08期 郭乃光;只有教得活,才能学得活——也谈数学能力的培养[J];江西教

育;1981年06期

蔡娟;;如何提高高中女生学习数学的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3期

程敏;;高中女生怎样学好数学[J];快乐阅读;2011年15期

郭海珍;;为高中女生学好数学支几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09年23期

邢湘贵;;为高中女生学好数学支几招[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年09期

沈群瑶;;浅谈高中女生学数学的策略[J];考试(高考理科版);2006年07期

马学龙;;浅谈高中数学之于女生的现实困境和解决之道[J];成才之路;2009年20期

袁伟忠;;重视高中女生数学能力培养的教学举措初探[J];数学通报;2006年10期

王鹏;;重视高中女生数学能力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年12期

朱慧;;重视对高中女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12期

成明,施志社;足球训练对高中女生身体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61

夏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林文填;;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C];2007年 鞠玉洁;;如何培养职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

64卢美娥;;如何培养高中女生的数学能力[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张英才;韦宇哲;;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学好高中数学[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沈新农;;高中女生数学成绩偏差的原因及对策[A];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中期研究报告论文集[C];2004年 古浪县大靖初级中学 苏万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N];武威日报;2009年 武都区马营初级中学教师 杨丽霞;如何激发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陇南日报;2010年 马边第一初级中学 王聪;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乐山日报;2010年 唐河县张店镇 白志景;在生活中学习数学[N];学知报;2010年 河南省济源市克井一中 苗彦;在阅读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N];学知报;2010年 河北永年二中 马永强;怎样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激情[N];学知报;2010年 杜显福 文县白林(东坝)中学教师;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陇南日报;2010年 黄国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钦州日报;2011年 丰县黄楼初级中学 高中文;走进数学实验,快乐学习数学[N];学知报;2011年 山东平邑赛博中学 金永;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沙里;中国和也门中学数学教师教育能力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徐彦辉;数学理解的理论探讨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康世刚;数学素养生成的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邵光华;数学样例学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姚静;情境问题教学对学生数学认知的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钰;数学学习性别差异暨提高高中女生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与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王玉民;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女性材料培养高中女生女性角色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魏为升;初中生学习数学操作性问题的困难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5王克;关于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J];数学通报;1980年07期

保育员论文范文参考 第2篇

2、论跨国公司与集群区域的互动关系

3、比较优势理论研究新进展

4、经济全球化热点问题辨析

5、从增长与发展的统一上寻找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6、当代美国社会的两极化发展评析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论文

来源:论文之家论文网

1.跨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业基地

2.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问题

3.跨国公司的经营案例研究

4.我国企业走出去问题研究

5.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

6.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分析

7.欧洲市场的开拓问题

8.中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研究

9.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

10.地方外贸发展研究

11.我国应对反倾销问题

12.我国外贸应对技术壁垒问题

13.我国外贸政策的未来取向问题

14.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15.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

16.我国外贸改革问题

17.产业内贸易问题研究

18.对自由贸易保护贸易理论政策的研究

19.欧盟的对外贸易问题

20.环保与经济发展

21.循环经济研究

22.技术贸易的理论与实践

23.亚洲经济一体化问题

24.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竞争的新态势

25.我国面对国外“反倾销”的策略

26.中国出口商品频遭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原因及对策

27.中国与印度经济的比较分析

28.中国农业贸易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29.中美经贸关系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30.中美贸易摩擦分析

31.中美贸易逆差分析

32.关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思考

33,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

34,APEC贸易投资自由化进展研究

35,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36,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产品国际竞争力

37,中国与俄罗斯贸易关系的发展与展望

38,国际直接投资与东道国人力资本开发 39,中日贸易关系的变化与特征

40,日本公司在中国的投资策略

41,利用外资问题

42,日本对中国的投资研究

43,中小企业发展海外经营的国际经验探讨

44,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

45,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

46,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

47,中国外贸区域结构的优化问题研究

48,中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49,中国公司与中国制造业基地

50,资银行电子商务资料库05332).+43#5)94在华竞争策略研究

5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评述

52,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

53,中国企业走出去问题研究

54,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问题

55,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

56,中外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差异研究

57,外贸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

58,地方外贸发展研究

59,外保障措施对出口贸易的影响

60,我国外贸应对技术壁垒问题

61,我国外贸有效竞争体系的建设问题

62,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63,我国外贸顺差问题研究

64.出口贸易收汇方式选择研究

65,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动因及我国应对策略

66,论温州产业出口结构的优化

67,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温州外贸的影响与政策建议

68,温州市旅游业利用外资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69,欧盟对我国鞋类产品反倾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70,浅论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71,温州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72,我国融资租赁业的现状,问题及建议

73,发展温州会展经济的思考

74,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75,对我国出口信用保险的分析及发展思考

76,汇改后,我国外贸企业在进出口贸易中如何防范汇率风险

77,信用证的欺诈与防范

78,浅析我国发展国际保理存在问题与对策

79,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工业产品贸易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80,浅析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应对绿色壁垒的发展思路

81,绿色壁垒及我国应对措施研究

82,纺织服装技术贸易壁垒及应对研究 83,反倾销对我国纺织品的影响及对策

84,温州企业品牌战略的发展对策分析

85,我国彩电遭受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

86,浅析信用证风险及其防范

87,浅析专业外贸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88,浅谈出口信用保险推动我国外贸增长的策略

89,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90,论国际保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

91,运用出口信用保险 降低出口收汇风险

92,浅析我国企业出口农产品应对绿色壁垒的策略

保育员论文范文参考 第3篇

一、有关保育员研究文献的概况

1.文献发表的年份和数量:统计显示,从1988年到1997年10年间关于保育员的研究文献仅有48篇,1998年到2007年上半年关于保育员的研究文献共有98篇。详见表1。

2.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来看,98篇文献中,理论研究有29篇,占总数的19.9%;一般性经验总结有78篇,占总数的53.4%;运用调查法开展现状研究的文献有30篇,占总数的20.5%;另有9篇属于知识性介绍文献,约占总数的6.2%。值得一提的是,1997年以前运用调查法研究的文献仅有4篇,而近年来采用调查法研究的文献逐年增加,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就有12篇。

3.研究视角:从教育学视角开展研究的文献共有127篇,其中来自幼儿园一线工作人员的文献有80篇(21篇为保育员的经验总结),占到总数的54.8%;45篇来自高校、教研机构的研究人员;2篇来自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另有19篇属于从医学视角研究的文献,主要研究保育员的卫生工作以及保育员的身体状况等。

4.研究内容:从文献资料看,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保育员的角色定位、保育员的素质、保育员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保育员的管理、保育员队伍存在的不足五个方面。其中关于保育员工作开展情况和管理的研究居多,详见表2。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文献涉及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故笔者在统计时有重复。

二、关于保育员研究的内容分析

(一)关于保育员角色定位的研究

保育员角色定位是保育员开展工作的逻辑起点,我国在这方面有一定的研究。从146篇文献来看,1988年学者徐宁欣在否认“保育员是带孩子的保姆”这一观点的基础上,,指出保育员既是幼儿生活的管理员,又是幼儿生长发育的保护者,还应是教育幼儿的好参谋。任慧娟在先后发表的《由“保育员就是教师”———幼儿园保育员角色探析》《关于保育员角色》两篇文章中,不仅认为保育员就是教师,还指出保育员应是课程的实施者,她们在课程具体实施中起着辅助作用;保育员是课程审议者,她们作为教育者有权对课程进行审议和开发;保育员角色在家园共育领域的作用也应受到重视。2001年《学前教育》杂志以“本刊编辑部”的名义刊发了《保育员就是老师》的评论文章,指出在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保育员的角色已由过去侧重“管物”变为侧重“管人”;由过去侧重“保”到现在注重“育”,并提出“每个接触孩子的人都是教育者”的观点。有研究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幼儿园应撤销“保育员”这一称谓,对负责班级教育和保育的人员通称“教师”,淡化教师与保育员的职责界限(姜冬梅,2003)。有研究者还认为保育员与教师只存在工作分工的不同,她们对幼儿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甑丽欣等,2003)。

除上述研究人员关于保育员角色定位的研究外,保育员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阐述了对角色的看法。有保育员认为,自己虽是保育员,却常常把自己摆在教育者的位置上,主动参与、积极为教育活动出主意想办法。保育员的工作好比一台戏中的配角,需要我们灵活机动地把事情做得恰到好处(马惠云,1994;张英,1995)。有研究者(李少梅等,2007)在对一位保育员访谈时,这位保育员明确把自己定位为“我是老师”,她认为老师和保育员一样都在教孩子,教孩子做人,只是分工不同。

文献研究表明,无论是保育员或是研究人员都倾向将保育员的角色定位于教师。这一定位突破了人们对保育员传统意义上的认识,推动了幼儿园保教事业的发展。

(二)关于保育员素质的研究

保育员的素质是保育工作开展的根基,它与幼儿园保教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来自保育工作者的经验总结和研究人员的理论探讨。一些保育员认为“爱心”、“细心”、“耐心”是保育员的基本素质;同时,为了当好老师的助手,保育员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李英,1990;李倩,1995;李学美,1996)。保育员王山霞(1992)认为,一位称职的保育员,需要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懂得与幼儿有关的营养、饮食卫生和保健等知识。学者徐宁欣(1988)较为详细地总结出了成为合格保育员的基本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爱事业,爱孩子,把自己看成是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包括了解并熟悉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手段,配合教师组织好幼儿游戏活动,管理好幼儿一日生活,做好幼儿健康护理等。杨新华(1998)指出,保育员必须具备教育意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幼儿教育的一部分,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则是具备教育意识的基础。有研究者还谈到保育员是幼儿园实施保育工作的主体,因此必须具有新的保育观念(沈建洲,1994;周玉韵,2003)。学者郑晓边(1998)提出,通过保育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是保育员应具备的素质。也有研究人员谈到保育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应对突发事件(任怡萍,2001)。有研究者认为保育工作是细碎、繁重的,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因此健康的身体是保育员的一项基本素质(孔令梅,2002)。还有医学研究者在关于幼儿饮食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中发现保育员的营养知识水平对幼儿饮食行为有影响,提出保育员应具有一定水平的营养知识(梅节等,1998)。

上述对保育员素质的研究,不仅为选拔和培训保育员提供了依据,也对保教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关于保育员工作情况的研究

保育员工作的开展是幼儿园保育工作实施的具体环节。有关研究主要有三大方面。

1. 保育员工作的具体要求:

1989年,《早期教育》开辟了“保育员工作问答”专栏,学者徐宁欣连续8期详细介绍了关于保育员的工作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同年,田义台在《早期教育》发表《保育员应知》,讨论保育员应如何协助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其他相关研究,主要来自幼儿园一线工作人员对保育工作中某些细节要求的讨论,如幼儿的午睡(宋正宜,1995;杨爱英,2003;黄妹芳,2006)、梳子的卫生(汤雪琴,1997)、筷子的消毒(许杏芳,1998)、幼儿的水杯手绢枕头的卫生(粘淑玲,2000;陆小涛,2003;刘芝美,2004)、拖布的干燥(高龙妹,2000)等。

2. 保育员与教师的合作:

研究保育员与教师合作的文献大多是幼儿教师和保育员的经验总结。任松(1996)谈到,如果教师忽视了向幼儿较为全面地介绍保育员的工作,致使幼儿认为保育员整天就是打扫卫生,照顾他们吃饭睡觉,其他事情就不会做了。这样会给保育员参与教育活动带来困难。有教师谈到,在与保育员的合作中应该注意尊重保育员的劳动,与保育员共同制定幼儿一日生活中各环节的常规要求,在制作教玩具时主动邀请保育员参加,主动将教学活动的教案给保育员阅看以帮助保育员提高教育水平(陈继红,1991;何桂香,1994)。还有教师具体谈到了如何与保育员合作开展就餐管理等问题(黄菲,1998;蒋美云,2000)。

保育员自己的看法认为,保育员应增强目标意识、善于观察幼儿、抓住时机进行随机教育以提高配班水平(姜玉芳,1998)。有保育员谈到,充分了解教师的教育意图,保持与教师观念上的一致性,能使自己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默契配合取得成功(郑国珍,2004;杨金梅等,2004)。

另外,有研究者在探讨保育员与教师的合作时指出,需要教师和保育员牢记任何活动中都要贯彻“保教合一”的意识,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彼此之间密切协作,保持沟通(卢国才,1993;江兰芬,2001)。学者郑晓边(1999)认为一日生活不仅仅是保育员的事,需要教师与保育员密切合作。吴海云(2004)谈到,在教师与保育员的互动合作中,彼此要养成交流的习惯、共同探讨教育措施以及给予保育员适当评价以帮助她们专业技能的提高。

3. 保育员的经验交流:

保育员彼此之间经验体会的交流有助于整个保育员队伍素质的提高。从现有文献看,这些经验包括:幼儿一日三餐中科学的进食量及营养量;幼儿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钮红,1994;吴美珊,1997;杨向红,2004);汤雪琴(1998)还详细介绍了保育工作某些细节的具体经验,如自制拖鞋袋既不占空间又保持卧室整洁漂亮的方法、自制刷袋既通风干燥还取用方便的经验等。杨玉荣(1998)谈到,保育员通过家访能对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生活习惯等有进一步的了解,便于自己今后工作的开展。有保育员还通过示范讲解穿衣、裤、鞋、袜的要领,及如何在生活中通过不断引导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颜志芬,2000)。有保育员还谈到,通过参加课题或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后,提高了自身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刘曰晓,1998;吴美珊,2000)。

(四)关于保育员管理的研究

对保育员实施有效的管理是幼儿园保育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有园长认为,把好保育员入园关是建设高素质的保育员队伍的第一步(杨君荔,1997;叶秀丽,1999;叶俊萍,2005)。一些幼儿园通过组织每周一次的保育员业务学习、每学期进行一次保育员心得交流、每年对保育员进行一次理论考试、每学期按年段进行保育员操作观摩等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在提高保育员素质中收到了一定成效(史琳琳,2001;丁巧灵,2005)。还有幼儿园专门成立了保育员研讨组针对某些具体问题进行讨论。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保育员的自信心,也提高了她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司马荣波,2001)。学者刘占兰(2000)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使保育员从只关注物变为乐于与教师一起关注研究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教养策略。许多幼儿园还通过吸收保育员参加课题研究、鼓励她们参与教玩具制作以充分挖掘保育员的潜力(刘金媛,1994;饶亦玲,2000;张晓岚,2003)。近几年,还有幼儿园尝试三人轮岗制,其目的之一是提高保育员的专业成长。李爱华(2005)认为,保育员通过亲自承担班级的教学管理、家园共育等不曾接触的工作,找到了展示自身价值的机会。张宝兰(2007)也谈到“轮岗”使保育员有了教学实践的机会,对转变观念作用重大。

在对保育员具体工作的管理中,有幼儿园定期组织教师和保育员交流合作中的感受,以确保保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金严华,2004)。为了保证保育工作切实落到实处,有的幼儿园制定了详细的保育员每日工作程序(张靖,1998;林立萌,1998)。不少园长还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谈到了稳定和建设保育员队伍的有效措施,如“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吴月玲,1997);以人为本,通过满足保育员被尊重的需要、成就需要、学习需要以及保育员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做好保育员管理工作(周玉韵(2005)。有些幼儿园在保育员的评价方法上进行了探索。如改变传统自上而下的检查方式,让保育员既是检查者又是被检查者,逐步建立保育员的主人翁意识(何文,1999)。还有的幼儿园尝试对保育员进行岗位绩效评估,通过制定有层次性的、便于操作的评估表,采取自评为主互评为辅的方式,提高了保育员队伍的思想业务水平(欧文锦,1998)。

(五)关于保育员队伍和管理存在的不足

近二十年来,研究人员对保育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庄爱平(1997)对保育员队伍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较大样本的调查,发现保育员队伍不稳定,90.7%属于临时工或短期合同工,经济待遇低且每天工作达8~10小时,保育员合理意见常常得不到采纳,保育员身体、文化、专业、品德等方面的素质与《规程》要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距。杨敏(1997)对杭州市民办幼儿园现状调查中同样发现保育员队伍存在不稳定的现象。王相荣(1998)对幼儿园在职保育员的素质调查中反映出保育员文化层次偏低、年龄结构大龄化、缺乏保育职业培训、保育水平低、自我感觉差等问题。倪齐英等(2000)在对该园保育员进行的“幼儿保育常识”考核中发现,保育知识普遍比较缺乏。高秀红(2004)通过调查发现,大多幼儿园没有建立系统的保育评估体系,使得保育员开展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有研究者还提出幼儿园领导在奖惩激励机制、评价管理保育员工作等方面存在问题(刘馨,1999;王雪英,2003;李君,2004)。

医疗工作者一直以来非常关注幼儿园保育工作开展情况。特别是近两年共有10篇关于保育员的调查报告。研究者对保育员营养KAP的调查表明,保育员具有较好的营养态度,同时也发现她们的知识水平有限,但有随着年龄而增高的趋势(王玉等,1994)。有研究者从对托幼相关人员卫生保健知识培训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保育员培训率最低,仅为51.9%(曲红明等,2005)。一些研究者(高丹等,2004;邱静,2005)对保育员的双手进行了细菌污染检测,结果显示合格率低,并指出这与保育员的卫生知识和个人卫生习惯较差以及幼儿园忽视对保育员双手的规范消毒有关(史玲等,1997;吕惠荣,2003;谢爱春,2006)。有医疗工作者发现,保育员编制不足且更换较为频繁,担心不仅有害于儿童的心理适应,更会给岗前培训于1次/年的幼儿园职工健康体检加大管理难度(付旻等,2006;朱新,2007)。季金陵等(2006)在对江苏省淮安市各类幼儿园调查中发现,民办园和个体园的保育员配置严重不足,能达到1名/班的幼儿园分别为67.12%、11.16%。金丽萍(2006)连续4年对吉林地区幼儿园的保育员进行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并不乐观。接近一半的保育员阴道清洁度差,患有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阴道炎者达到38%,且发病率有增长趋势。研究人员担心保育员的健康状况会影响到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对保育员研究的反思

近二十年我国关于保育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有待完善和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1.拓宽研究视角和方法。对作者群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研究者主要集中于教育界。保育员工作的性质还涉及诸多医学范畴,如果教育人员能与医疗工作者开展合作研究,发挥各自所长,势必会促进对保育员研究工作的进展;从研究方法看,大多采用经验总结的方法,深入保育员具体工作进行实证研究的不多,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2.加强理论探索的力度。关于保育员的研究既是实践性研究也应有理论的探讨。如前所述,目前大多数的研究来自经验层面,因此今后需加强对理论的系统性研究。

3.深入探讨保育员的素质。保育员和幼儿教师都是幼儿园一线工作者,但对保育员素质的研究远不及教师素质研究。保育员和教师虽然目标和工作对象是一致的,但其不同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她们的素质结构和要求是不相同的。为此,应加强对保育员素质的研究。

保育员论文范文参考 第4篇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students (73.3%) disagree with this kind of practice. They think if they have the answers with them, they can check their homework the moment they finish doing it. In this way, they can make sure they have correct answers. If their answers are wrong, they can correct them right away. Some of them think this will improve their studies.

On the other hand, more than one fourth of the students (26.7%) agree with it. They think it prevents some students from copying the answers and helps to increase their self-confidence. Thus, they will think more for themselves.

In my opinion, we should not look at the answers while doing our homework. We should refer to them only when we have finished doing it but are not sure if we have done it right.

2

Hello, everyone. My name is Li Hua. I’m glad to introduce our school buildings to you.

The grand building is our gymnasium. We have our PE lessons here. Behind the gymnasium is a big playground, where you can play football, basketball and tennis. Turn to the south and we face our theatre, where we often hold concerts. Next to it is our library. We have our reading lessons there. As you can see, there are three classroom buildings in our school. To the west of them is a lake with our dinning hall beside it. To further west stand the apartments for students.

Our school is very beautiful because there are many trees and flowers with the company of two small rivers. I sincerely hope you will have a pleasant stay here.

3

Dear neighbors,

We are very happy to inform you that a mountain-climbing activity will be held next Sunday. We are going to climb mountains in a scenic spot which is fifteen miles away from our residence, and all residents of our community are welcome. We will meet in front of the community office at eight o’clock, when and where a tourist bus will be waiting for us. Our outdoor activity will last three hours, from 8:30 to 11:30 am.

If you are interested, please sign up at the community office before 4:30 pm next Friday so that we can make necessary arrangements.

We suggest that you bring some water with you and wear climbing shoes.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participation.

Community Office

4

NOTICE

In order to enrich our campus life, we have decided to hold an English concert. To accomplish this, we need your participation. Anyone who is good at performance and willing to take part can sign up at our office before 4:30 pm next Thursday. The form of performance is unlimited. You can sing songs or play music, either classical or modern. You need to bring your own musical instruments, unless you need a piano, which we will provide.

Attention: There will be a quiz of musical knowledge. Whoever wins will get a fancy prize.

The concert is to begin at 1:30 next Saturday afternoon in our school theater. Remember to come to have the great fun on time!

Art Department of Students Union

5

Last Sunday afternoon, when I took part in the English Corner of our school as usual, some students gathered around me. They asked me to give some tips on how to improve their spoken English. The following are what I told them.

First of all, we must enrich our vocabulary and have a good command of their usages. Without enough vocabulary, nobody can express themselves fluently. Secondly, we should listen to materials read by native speakers as often as possible, and imitate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By doing so, we will gradually find ourselves able to understand and to be understood. Lastly, we ought to grasp every opportunity to speak English. In fact, no one can speak a language well if he doesn’t speak it.

6

Dear classmates,

In recent PE classes, I have noticed some of us slip out of the playground and return to the classroom. When asked for the reason, they explain they are going back to study. It sounds reasonable, but I don’t think such action proper.

As students of Senior 3, we’re all facing a big challenge in our life.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harder we work, the better we’ll do in our studies. However, nobody can deny the fact that too much work with little exercise will eventually lead to poor health. Without good health, how can we carry on with our tough study and achieve better results? Therefore, as your monitor, I sincerely hope everyone will make the best of the PE classes, relaxing ourselves and improving our health.

Thank you!

7

Dear Mr Wang,

I’m Li Yue, a student of Class 5, Senior 3. Yesterday afternoon as I was riding home after school, my bike ran over a stone. As a result, I fell off the bike and got my foot seriously injured. While I sat on the road helplessly, one student of your class, Wang Ming, happened to pass by. Seeing me so painful, he stopped without hesitation and managed to take me to the hospital. When I was being treated, he called my parents and accompanied me until they arrived.

I am really thankful for what Wang Ming has done for me. Without his timely help, I couldn’t have been treated in time and might have suffered a longer time. By writing this letter, I do hope that you will praise Wang Ming for his kindness towards others.

Best wishes,

Li Yue

8

Several days ago we had an English test. One of my classmates, Li Hua, was caught cheating by using his cellphone to search for answers on the Internet. As a result, his cellphone was taken away and he got a “zero” .

As we know, tests are used to assess how we are going on with our studies. It can tell us what we have mastered and what we haven’t yet. If a student cheats in it, the test then loses its function. Moreover, test scores are of course important to us students, but what’s more important is our honesty. Without honesty, one will lose trust of others sooner or later. Therefore, in my opinion, what my classmate has lost is not only the scores but also his honesty.

9

Last Friday our class held a meeting, at which we were asked to introduce what we were going to major in at university. All of us expressed our wishes. Some planned to study science; some intended to learn literature. When it was my turn, I told my classmates that my ideal major was English.

With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essential. English, as one of the international languages, plays a vital role in it. Therefore, more and more people start to learn English. I choose English as my major in order to become a good English teacher and help people learn this language well.

10

Give Me More Space

As is shown in the picture above, the girl looks like a bird who is confined in a cage, hanging on the branches. Although she is safe in the cage, she doesn’t like it at all.

保育员论文范文参考 第5篇

【语言学】

奥马利 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陈保亚 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丁言仁 英语语言学纲要 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1

费尔迪南 德 索绪尔 普通语言学教程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冯翠华 英语修辞大全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桂诗春,宁春言主编 语言学方法论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桂诗春 应用语言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侯维瑞 英语语体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8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修订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黄国文 语篇与语言的功能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黄国文 语篇分析概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李延富主编 英语语言学基本读本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李运兴 语篇翻译引论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刘润清等 现代语言学名著选读(上下册)北京:测绘出版社,1988

刘润清等 语言学入门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戚雨村 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秦秀白 文体学概要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孙志 外国语言研究论文索引(1995—199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索绪尔 普通语言教程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王德春 语言学概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寅 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王宗炎 语言学与语言的应用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王佐良等 英语文体学引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伍谦光 语义学导论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熊学亮 语言学新解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扬自俭 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上下)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张国扬,朱亚夫 外语教育语言学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章振邦 新编英语语法教程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周考成 英语语音学引论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0

Clark,J.et al.语音学与音系学入门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Gimson,A.C.and Arnold,E.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ition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Longman,1983

Lyons, J.Linguisti Semantics.An 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Peccei,J.S.Pragmatics.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adford,A.Syntax.A Miniminalist Introdu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Robin,R.H.General Linguistics.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Quirk,Randolph,et al.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Longman,1927

【翻译学】

包惠南,包昂编.实用文化翻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0

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陈福康 中国译学理论史北稿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陈延佑 英文汉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0

陈文伯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崔永禄 文学翻译佳作对比赏析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单其昌 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0

杜成南,文军主编 中国当代翻译百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4

方梦之 翻译新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冯庆华 实用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辜正坤 中西诗鉴赏与翻译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郭建中编 文化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黄龙 翻译技巧指导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黄龙 翻译学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姜治文,文军编著 翻译批评论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金堤 等效翻译探索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居祖纯 汉英语篇翻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孔惠怡,扬承淑 亚洲翻译传统与现代动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孔惠怡 翻译 文学 文化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林相周 英语理解与翻译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刘宓庆 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 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刘宓庆 文化翻译论纲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刘宓庆 文体与翻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

刘玉珍 文化交流英语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

刘重德 浑金璞玉集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4

刘重德 文学翻译十讲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95

罗新璋编 翻译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马祖毅 中国翻译简史(五四运动以前部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穆雷编著 中国翻译教学研究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钱钟书等 林纾的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孙致礼 1994.9—1996.6 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 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王大伟 现代汉英翻译技巧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谢天振 译介学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许钧 翻译思考录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许钧 文学翻译批评研究 南京:南京出版社,1992

扬自俭,李瑞华编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姚念庚,范兵 英汉翻译论稿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尤金 奈达著 奈达论翻译 谭载喜编译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尤金 奈达著 语言文化与翻译 严久生译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8

张今 文学翻译原理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张培基习语汉译英研究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张培基英语声色词与翻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Baker,Mona.Routledge Encyclopaedia of Translation Studies.London.Routledge,1998

Baker,Mona.In Other Words.A Coursebook of Translation.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Basnet,Susan.Translation Studies(Revised Edition).Methuuen Co.Ltd,1988

Carford,J.C.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eorge Steiner.After Babel.Aspects of Language and Translation.1975

Hatim, Bsil and Mason,Ian.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ion..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90

Newmark,P.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Pergamon,Oxford,1982

Newmark,P.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London.Prentice Hall,1988

Nida,Eugene A.Language,Culture,and Translat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3

Nida,E.A.&Taber,C.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Brill Lyden,1974

Rojer T.Bell.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Theory and Practice.Longman,London and New York,1991

Schaffner,Christian and Kelley-Holmes,Helen.Ed.Cultural Functions of Translati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1995

Tytler,A.Essays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London.Dent,1971

【英语教学法】

Alderson,F.C.,C.Clapham,and D.Wall.Language Test Co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Brown,H.D.Princio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New Jersey:Prentice Hall,1994

Ellis,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tion.Oxford:Oxfod University Press,1985 Ellis,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d University Press,1994

Gardener,R.C.&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Rowley:Mass:Newbury House,1972

Gardener,R.C.Social Psychology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The Role of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Longman:Edward Arnold Ltd.,1985

Hughes,A.Testing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James,C.Error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Use.New York:Longman,1998

Johnson,K.E.Understand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r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Pergamon,1982 Lynch,B.K.Language Program Evalu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Nunan,D.The Learner-Centred Curriculu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8

Nunan,D.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Nurrall,C.Teaching Reading Skills in

a Foreign Language.Oxford:Macmillan Education,1996

O’Malley,J.M&A.U.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Odlin,T.Language Transfer.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Richard,J.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Richards,J.C.&C.Lockhart.Reflective Teaching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Seliger,H.W.&Shohamy,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Stern,H.H.Fundamental Concepts of Language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Ur,P.Teaching Listening Comprehens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4 Ur,P.A Course in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Wallace,M.J.Action Research for Language Teach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1.蔡永强:“句法驱动的汉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索”,《海外华文教育》2005年第4期。

2.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陈远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否适合外语教学”,《外语界》2001年第3期。

4.崔永华:“基础汉语教学模式的改革”,《世界汉语教学》1999年第1期。

5.戴桂芙、刘德联:《对外汉语教学法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

7.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8.李 红:“可理解输出假设的理论基础”,《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

9.李 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0.李忆民:“课堂教学的内向和外向——试论中级汉语精读课课堂教学交际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第3 期。

11.刘小雨:“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综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2期。

12.刘 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3.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年第2期。

14.陆俭明:“卷首语”,《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1期。

15.马箭飞:“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4期。

16.马箭飞:“任务式大纲与汉语交际任务”,《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17.马箭飞:“汉语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初论”,《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4期。

18.邵继荣:“任务类型和任务条件对EFL写作的影响”,《国外外语教学》2003年第2期。

27.张亚军:《对外汉语教学法》,现代出版社1990年版。

28.赵金铭:“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第3期。

29.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

3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周淑清:《初中英语教学模式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跨文化交流】

费孝通 乡土中国·生育制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洪堡特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 启蒙辩证法 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梁漱溟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陆扬,王毅选编 大众文化研究 上海:三联书店,2001

罗钢,刘象愚 文化研究读本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莫尔根 古代社会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萨义德 东方学 北京:三联书店,1999

王岳川 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Dueing,S.(ed.)The Cultural Studies Reader.London:Routledge,1993

Polo,Marco.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8

Turner,Graeme.British Cultural Srudies.An Introduction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解析 第6篇

一、说明

1、注释和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列出的注释和文献应当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简单转录他人文后的注释和文献。在写资料出处时一定要亲自核实,不要出现任何差错,以保证其真实可靠。

2、所引用的注释和文献,应是公开出版的刊物,内部刊物一般不引用。要注意引用最新文献。

3、同一注释和参考文献在参考文献只能出现一次,但是如果该文献是多卷本则依据其卷数或册数多次出现,出现几次就是几个参考文献。

4、必须判断出文献的属性,并选用正确的英文字母为代码。

文献属性对应英文字母如下:

M—专著 , C—论文集 , N—报纸 , J—期刊,R—报告,A—析出文献,Z—其他未说明文献。

电子文献:EB/OL——网上电子公告,M/CD 光盘图书,J/OL——网上期刊。

5、参考文献中的所有字体符号必须在英文输入状态下输入。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6、文献序号 [ ]与后面内容之间不要空字符。

7、著作的出版年份只须标明年份;期刊的出版年份须要标明年份的同时,还要标明期次;报纸的出版年份须要表明该报纸发行的年月日。

8、参考文献一般格式:

作者.文献名称[文献属性].出版地:出版社或报刊名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著录:按著录/题名/出版事项顺序排列:

期刊:著者,题名,期刊名称,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书籍:著者,书名,版次(第一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论文集:著者,题名,学术会议名称、地点、时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互联网站上的文章:著者,题名,网址,访问时间。

9、参考文献与正文隔一行,顺序号用[1] [2] 等符号。参考文献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符,“参考文献”四个字为宋体5号加黑,其余内容为Times New Roman5号。

10、正文中标注引用的参考文献时,以上标形式标注顺序号。

二、举例说明

1、著作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注意事项:

有关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集、文集、文选或全集在引注时:

(1)不用注明作者!但是当有关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时,就必须注明作者!

(2)必须注明卷或册,关于卷或册的标注方式必须与该著作标明的格式一致。(3)出版地是指该出版社所在的城市而不是省份!

(4)必须引用最新版次!(5)有关引文所在页码标注在正文中,其格式为:“„,„,„。”[1](P12)

[1]田克勤.邓小平理论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3]杨天成,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31-232.注意事项:

(1)作者必须是该著作的独著者、合著者、主编或主持编写的机构,如果二者都有的话,则只标注人,不须标注机构!

(2)当有三个以上作者或主编时,可参照[3]的格式进行标注!

(3)如果参考文献为某一专著、论文集、学术报告的特定部分或篇目,需要注明起止页码。

2、译著

[1]【美】R·M·加涅.杨天成译.中国改革道路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美】R·M·加涅.杨天成,等译.中国社会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美】R·M·加涅.中国社会问题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注意事项:

(1)外国作者的国籍应注明!(2)译者可以不注明!

3、论文集或文献资料集

[1]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中国近代史研究史料汇编

(一)[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2-14.[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中国近代史研究史料汇编

(二)[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12-14.[3]田克勤.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Z].全国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交流论文.12-14.[4]田克勤.学习理论大家谈[C].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14.4、中国古代文献

[1]汉书·卷二十[M].[2]汉书·卷二十二[M].注意事项:

(1)中国古代文献可以不标注作者!(2)中国古代文献可以不标注出版地、出版社和出版年份!(3)中国古代文献往往是多卷本,每一卷都视为一个独立的参考文献!

5、期刊

[1]田克勤.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10-12.[2]杨天成,等.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价值[J].学术研究,2003,创刊号.11-13.[3]本课题研究组.论十五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新发展[J].党建研究,1999,(1-2).注意事项:

(1)同一期刊的不同文章是不同的参考文献!(2)当文章分多期发表时,期次标注法可参考[3]!

6、报纸

[1]田克勤.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N].人民日报,1999-01-09(8).[2]邱伟光.论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N].光明日报,1999-11-19(2).7、外文文献

参照中文,但注意英文的一些习惯用法。具体见英文说明。[1] He Z F.Improvement on exterminating method of NO3-N and in vegetables and fruits[J].Agr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995, 14(1): 46—48 [2] Wang A G, Luo G H and Shao C B.SOD activity of soybeen seed[J].Acto Phytophysiologica Sinica, 1983, 9(1).77.(in Chinese)[3] Yang L J, Cui J L and Tang Y G.Rice Crop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Jiangsu Province[M].Nanjing: Jiangsu Science & Technolkogy Publishing House, 1990.83—84.(in Chinese)[4] Zhu J, Gale M D, Quarrie S, Jackson M T and Bryan G J.AFLP markers for the study of rice biodiversity[J].Teor.Appl.Genet.1998, 96.602—611.[5] Palmer C E, Keller W A and Arnison P G.Experimental haploidy in Brassica species.In: Jain S M, Sopory S K, Veilleux R E(eds), In Vitro Haploid Production in Higher Plants[M].Vol.3.Dordrecht,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6.143—172.[6]Jim.The Study of Sino-American Relation[M].New York,Addison-Wwsley,2005.[7]Jim.On Sino-American relation[J].Time,2005,(2).8、网络文献

[1]田克勤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EB/OL].http//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1]万锦柔.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DB/CD].北京:中国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一、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专著作者.书名[M].版本(第一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专利文献题名[P].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标准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报纸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报告作者.题名[R].保存地点:年份 电子文献作者.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文献出处,日期

二、文献类型及其标识

1.根据GB3469 规定

①期刊[J]

②专著[M]

③论文集[C]

④学位论文[D]

⑤专利[P]

⑥标准[S]

⑦报纸[N]

⑧技术报告[R]

2.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用双字母标识,例如:

①磁带[MT]

②磁盘[DK]

③光盘[CD]

④联机网络[OL]

3.电子文献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方法为:[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例如:

①联机网上数据库[DB/OL]

②磁带数据库[DB/MT]

③光盘图书[M/CD]

④磁盘软件[CP/DK]

⑤网上期刊[J/OL]

⑥网上电子公告[EB/OL]

三、举例

1.期刊论文

[1]周庆荣,张泽廷,朱美文,等.固体溶质在含夹带剂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J].化工学报,1995,46(3):317—323 [2]Dobbs J M, Wong J M.Modification of supercritical fluid phasebehavior using polor coselvent[J].Ind Eng Chem Res, 1987,26:56 [3]刘仲能,金文清.合成医药中间体4-甲基咪唑的研究[J].精细化工,2002(2):103-105 [ 4 ] Mesquita A C, Mori M N, Vieira J M, et al . Vinyl acetate polymerization by ionizing radiation[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2002, 63:465 2.专著

[1]蒋挺大.亮聚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7 [2]Kortun G.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M]. New York: Spring-Verlag,1969 3.论文集

[1]郭宏,王熊,刘宗林.膜分离技术在大豆分离蛋白生产中综合利用的 研究[C].//余立新.第三届全国膜和膜过程学术报告会议论文集.北京:高教出版社,1999.421-425 [2]Eiben A E, vander Hauw J K.Solving 3-SAT with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s [C].//Proc 4th IEEE Conf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Piscataway: IEEE Press, 1997.81-86 4.学位论文

[1]陈金梅.氟石膏生产早强快硬水泥的试验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学大学,2000 [ 2 ] Chrisstoffels L A J . Carrier-facilitated transport as a mechanistic tool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D].The Netherland:Twente University.1988 5.专利文献 [1]Hasegawa, Toshiyuki, Yoshida,et al.Paper Coating composition[P].EP 0634524.1995-01-18 [ 2 ] 仲前昌夫,佐藤寿昭. 感光性树脂[ P ]. 日本,特开平09-26667.1997-01-28 [3]Yamaguchi K, Hayashi A. Plant growth promotor and production thereof [P].Jpn, Jp1290606.1999-11-22 [4]厦门大学.二烷氨基乙醇羧酸酯的制备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CN1073429.1993-06-23 6.技术标准文献

[1]ISO 1210-1982,塑料——小试样接触火焰法测定塑料燃烧性[S] [2]GB 2410-80,透明塑料透光率及雾度实验方法[S] 7.报纸

[1]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8.报告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密相气力输送技术[R].北京:1996 9.电子文献

保育员论文范文参考

保育员论文范文参考(精选6篇)保育员论文范文参考 第1篇1许勇;赵峻峰;;小学生数学学习观与学习策略、动机、数学成绩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