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歌《村夜》阅读答案
白居易诗歌《村夜》阅读答案(精选7篇)
白居易诗歌《村夜》阅读答案 第1篇
白居易诗歌《村夜》阅读答案
村夜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这首诗先后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景色?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1)苍苍霜草,切切虫吟,行人绝迹,万籁无声,前两句勾画出萧瑟凄清的乡村秋夜景象,流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月光皎洁,四野寂寥,土地寥阔,荞麦花雪白,后两句描绘出了一幅清新恬淡的乡村月夜景象,表现出诗人惊喜愉悦的情感。
(2)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1分)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1分)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1分)(每点3分)
(1)出门前后,诗人的心情有变化吗?试作简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唐宋诗醇》称白居易的《村夜》:“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你认为这样的评价合理吗?为什么?(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用自己的话把“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的意境描绘出来。(2分)
(2)诗人借景物的变换写出了感情的变化。这种感情变化的.过程是:→想排遣烦闷→ (2分)
参考答案:
14.(1)白色的荞麦花,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犹如一片耀眼的白雪。诗人精神为之一振,倍感欣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符合诗句的意境即可得2分)
(2)孤独寂寞由于惊喜而忘了孤寂(每对一处l分。语意相近即可)
7.“月明荞麦花如雪”一句展现出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描述。(2分)
8.关于这首诗的感情,有人认为表达诗人的孤寂凄凉之情,有人认为表达诗人的惊喜赞美之情。你的看法如何?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7.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2分)
8.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示例二:月明荞麦花如雪,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3分)
白居易诗歌《村夜》阅读答案 第2篇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村夜阅读答案 第3篇
村夜/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村夜》阅读题目:
(1)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村夜》阅读答案:
16、(1)寓情于景。作者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反映了作者由开始的孤独寂寞到最后惊喜愉悦的心理状态。
《村夜》阅读答案 第4篇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小题1:首句中运用了叠词“苍苍”“切切”,好在那里?(3分)
岁暮白居易诗歌阅读答案 第5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岁暮 白居易
穷阴急景坐相催,壮齿韶颜去不回。
旧病重因年老发,新愁多是夜长来。
膏明自爇①缘多事,雁默先烹②为不才。
祸福细寻无会处,不如且进手中杯。
【注】
① 爇(ruò):焚烧。
② 雁默先烹:雁,鹅;出自《庄子》“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1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古代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冬季又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故称“冬尽年终之时”为“穷阴”的。
B.首句中的“催”字形象地写出了光阴似箭的情形,也写出诗人的感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C.“雁默线烹”引用了典故,不鸣叫者先被杀,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嫉妒而先被淘汰。
D.“不如且进手中杯”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都是借酒表达诗人丰富而复杂的.情感。
E.平实易懂是白居易诗歌语言的基本特点,本诗语浅意深.言近旨远,体现了白诗一贯的风格。
15.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 分)
答:
【参考答案】
14. B.C(答对一项给 2 分,两项给 5 分)(B:“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错 C “比喻有才能的人因遭到妒忌而先被淘汰 ”错,应是“比喻无才者先被淘汰”)
15. ①盛年不再的感叹:时光易逝,年老多病,青春不再。②有才无法施展的喟叹.愤懑:积极施展才能而引火烧身,不积极表现又被打压。③命运无常的愁苦.无奈:面对祸福,不能掌控,只好借酒浇愁。(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附:白居易生平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 815 ),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3278·《唐诗鉴赏大典》
《村夜》白居易唐诗鉴赏 第6篇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
白居易村夜古诗 第7篇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出了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前两句写村夜秋色的浓重,后两句描绘出乡村之夜的美景。诗人通过秋夜的凄清,透露了孤独寂寞的心情。
白居易诗歌《村夜》阅读答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