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改善功率因数论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改善功率因数论文(精选6篇)

改善功率因数论文 第1篇

1.1 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

工业企业无功功率消耗, 据统计, 一般感应电动机占70%;电力变压器占20%;线路占10%。可见, 为了降低无功功率消耗, 以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主要应采用下列措施:

a.合理选择电动机, 使其接近满载运行, 防止“大马拉小马”的现象;b.对于平均负荷小于40%的感应电动机, 换以小容量电动机;或将定子三角形接线改为星形接线 (仅适用于轻载或空载起动的电动机) ;c.合理安排和调整生产工艺流程, 改善电气设备的运行方式, 限制空载运转;d.正确选择变压器容量, 提高变压器负荷率 (一般在工作75%-80%比较合适) 。对于平均负荷低于30%的变压器, 予以更换;或者通过备用变压器自动投入装置, 减少变压器台数;或者通过变压器二次侧联络线调整负荷, 断开部分轻载变压器;e.提高感应电动机检修质量, 严格防止间隙加大;f.对于负荷率不大于0.7及尖峰负荷不大于0.9的绕线型感应电动机, 使其同步化运行。

1.2 采用同步电动机补偿

同步电动机较感应电动机有下列优点:

a.可在功率因数超前的状态下运行, 输出无功功率;b.可以很方便地采用低转速同步电动机 (而低转速感应电动机制造困难) 直接与驱动机械耦合;c.在电力系统周率不变时, 电动机和转速是恒定的, 与负载情况无关;d.电动机的力矩与电压波动的关系比较小 (同步电动机的力矩与电压一次方成正比, 而感应电动机的力矩则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 ;e.采用强行励磁后, 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但对高转速同步电动机, 因强行励磁所产生的加速力矩会引起较大的机械冲击。当母线电压降低愈大, 延时愈长, 此冲击就愈大, 严重时甚至会把联接轴扭坏。

虽然同步电动机价格较贵, 控制设备较复杂, 但由于上述优点, 在许多大、中型企业中应用仍较广泛, 并用其作为人工补偿装置。

同步时机的补偿能力, 用该电动机的输出无功功率与全功率 (额定容量) 的比值表示, q=Qc.d/Sn或Qc.d=q.Sn

式中q-同步电动机的补偿能力, %;Qc.d-同步电动机的输出无功功率, 千乏;Sn-同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千伏安。

1.3 采用移相电力电容器补偿

移相电力电容器 (以下简称电力电容器) 具有投资少、有功功率损耗小、运行维护方便、故障范围小等优点, 故应用广泛。其缺点是不能随无功功率需要的变化进行无级平滑的自动调节, 并且当通风不良, 运行温度过高时, 易发生漏油、鼓肚、爆炸等故障.

(1) 电力电容器补偿容量的计算

电力电容器的补偿容量可按下式确定:

Qc=Pp (tanΦ1-tanΦ2) (千乏) 或者Qc=Pp.qc (千乏)

式Á中:Pp-全企业的平均有功功率, 千瓦;tanΦ1-补偿前均权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tanΦ2-补偿前均权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qc-比补偿功率 (千乏/千瓦) 可下表查出, 查表时, cosΦ2按电力部门要求, cosΦ1按现有均权功率因数值。

当新厂投产前, 实际均权功率因数无法得知时, 可用下式计算:

Qc=a PJ (tanΦ1-tanΦ2) (千乏) 或Qc=a PJqc

式中:PJ-全企业的有功计算负荷, 千瓦;a-平均负荷系数, 取0.7∽0.8;tanΦ1-补偿前均权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tanΦ2-补偿前均权功率因数角的正切值;qc-比补偿功率 (千乏/千瓦) 可下表查出, 查表时, cosΦ2按电力部门要求, cosΦ1可采用最大负荷时的数值, 一般按此计算出的补偿容量较用平均负荷推算出的cosΦ1来计算的结果略小。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直接查得需要补偿的电容容量。

2 结束语

综合上述, 在一般大型企业, 多采用高压集中补偿方式, 即采用高压电力电容器集中安装于总变电所或分区安装于功率因数低, 负荷大的车间变电所高压母线上, 但对于用电负荷分散和补偿容量较小的工厂以及某些大容量、低功率因数的低压用电设备也可采用低压电力电容器就地补偿, 或对全厂采用高、低压分别补偿, 此时一般考虑将低压侧功率因数补偿到0.80∽0.85;高压侧补偿到规定标准较为经济合理。

摘要:随着世界对能源用量不断升级, 能源对我们来说变得重要且会有缺口, 但是现在仍有用电企业在节能降耗方面不能坚持投入, 部分用电企业的功率因数较低, 这样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成本增加, 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浪费。加大对无功功率补偿的投入, 适当提高用电设备的有功功率, 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有利于提高用电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功率因数,提高,补偿

参考文献

[1]张士林, 屈文莺.电工手册[M].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0:08.

功率因数 第2篇

功率因数考核标准及其适用范围

1.1 功率因数标准0.90 适用于160千伏安以上的高压供电工业客户,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高压供电电力客户和3200千伏安及以上的高压供电电力排灌站。1.2 功率因数标准0.85 适用于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其他工业客户、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非工业、商业和自来水客户、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电力排灌站。1.3 功率因数标准0.80 适用于100千伏安(千瓦)及以上的农业生产、稻田排灌、脱粒客户和趸售客户,但大工业客户未划由电力部门直接管理的趸售客户,功率因数标准应为0.85。

1.4 不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 适用于居民生活用电户和100千伏安(千瓦)以下的客户。2

功率因数的计算

2.1 凡须实行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客户,按客户每月有功电量和无功电量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

2.2 凡装有无功补偿设备并有可能向电网倒送无功电费的客户,须随其负荷和电压变动及时、适量投入或撤出无功补偿设备,供电部门应在计量点加装带有防倒装置的反向无功表,按倒送的无功电量与实用无功电量两者的绝对值之和,计算月平均功率因数。2.3 对于专用变压器共用及总分表的客户,其功率因数计算按《专用变压器共用情况的业务管理规范》进行计算。

2.4 不同计量方式客户的功率因数计算

(1)高压计量的客户 以总计量点的有功电量、无功电量计算实际功率因数。(2)低压计量的客户 须将有功变损、无功变损纳入月平均功率因数的计算。2.5 变压器损耗和功率因数计算的有关问题 按原广东省电力工业局、广东省物价局印发的《关于广东省变压器损耗及功率因数计算方法和查对表的通知》(粤电用[1998]8号)的规定执行。3

电费的调整

3.1 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 按《关于颁发〈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的通知》[(83)水电财字第215号]文件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进行电费调整。

3.2 查表方法及调整电费计算 根据计算的功率因数,高于或低于规定标准时,在按照规定的电价计算出其当月电费后,再按照“各种比值、功率因数及电费调整查对表” 所规定的百分数增减电费;如客户的功率因数在“各种比值、功率因数及电费调整查对表”所列两数之间,则以四舍五入值查对计算。

3.3 计算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电费构成 符合功率因数调整电费条件的客户,按物价管理部门下发的电价文件相关条款执行,除政府性基金(包括但不限于城市建设附加费、三峡工程建设基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燃料附加费)不纳入功率因数调整电费的计算基数外,其他电费构成均需纳入计算。3.4 《功率因数考核标准和适用范围表》 日前,从锦屏供电局了解到,为了做好十六届亚运会及第十届残奥会期间的保供电工作,锦屏供电局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保供电方案,确保运动会期间锦屏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第十六届亚运会及第十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将分别于2010年11月及2010年12月在广州召开。按照南网公司“举全网之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为成功举办体育盛会提供有力支持,充分体现南网方略的安全理念、经营理念及服务理念”的要求及部署以及省公司保供电总体工作及相关保障措施要求,锦屏供电局精心策划,组织制定了保供电工作方案及相关保障措施方案。

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保供电的工作方案,全面梳理制定保障锦屏电网安全及重要用户的安全措施,把各项任务逐一落实到一线、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确保运动会期间供电安全。

二是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做好重要电力设施的安全运行、重要用户安全供电等方面的隐患排查治理,针对发现的各类隐患和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认真整改。

三要求各生产部门加强设备的检查及巡视,作好抢修准备工作,当发现设备缺陷时,安排检修人员立即处理。同时加强对办公场所供电线路及相关设备的巡视检查,保证调度系统正常、可靠供电。

四是加强通信、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保障系统可靠、畅通。保供电期间调度室、变电运行部门如有电网设备操作,须对每一项操作,认真进行危害辨识及风险评估,制定相应风险管控措施,做好操作组织准备工作,确保倒闸操作万无一失。

五是保供电期间除事故及异常处理外,原则上不得安排任何电网运行操作。

据悉,为了确保可靠供电,锦屏供电局确定了保供电期间重点保供电对象及区域:一是保供电期间全力保障锦屏辖区主设备可靠运行;二是重点做好部队、党政机关、医疗机构、新闻媒体、交通、电信、宾馆酒店以及有较多群众合法聚集的场所等重要用户以及公共场所的保供电工作。

本网讯(记者 冯忠科 报道)截至10月13日,黔北电厂实现连续安全生产4000天,安全天数创历史最高纪录。建厂以来,黔北发电总厂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过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动摇,始终把抓人员思想、工作、精力“三到位”和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坚持“思想上防满、管理上防松、工作上防懒、作风上防散”和“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加强安全工作组织领导,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加强技术管理,加强各项保障工作”的“四防五加强”措施;积极贯彻落实中电投集团公司“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安全理念,并形成了企业内部“安全生产,以人为本,重在管理,贵在落实”的独特安全文化理念。在安全管理上,该厂将安全生产的“四不放过”原则延伸至重要设备缺陷、违章、异常、未遂、障碍的管理。近年来,该厂提出向前一步,重心下移,眼睛向内,靠前管理的管理思路,严厉精准打击习惯性违章现象,加大监督和考核力度,保障了全厂安全工作可控在控。在检修工作中,该厂积极推广标准化作业,重点对外包队伍施工现场、检修现场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监督,对来厂施工队伍进行安全教育,及时补齐外包施工“安全短板”,施工现场设立曝光台、宣传栏、《安全简报》等,对安全工作揭短掀丑,做到时刻警钟长鸣。坚持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会、每天碰头会强调安全,广泛开展安全月主题活动、安全技能竞赛活动、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夯实,安全长周期运行纪录不断被刷新。

本网讯(通讯员 田向伟 杨 洪)截止10月11日,黔西电厂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000天无事故,累计发电336.13亿千瓦时,安全记录再创历史新高。一直以来,黔西电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中电投集团“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秉承“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的企业理念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将安全管理常态化,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月”、“安全演讲比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加大反习惯性违章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二是深化人人当一天安全员活动的落实和评比,强化“三重必到场”制度的执行,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到人,同时以保持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减少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和机组降出力运行次数。三是实行公司领导参加班组安全活动,以此为契机夯实班组安全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安全生产做到认识、管理、责任“三到位”,着力实现安全生产闭环管理。积极与金元集团的安全管理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坚持每月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公司领导主持解决安全生产上的难题,并安排、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充分发挥“监督、管理、协调、控制”的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格局。该厂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全方位管理,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员工意识逐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为公司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网讯(记者 冯忠科 报道)截至10月13日,黔北电厂实现连续安全生产4000天,安全天数创历史最高纪录。

建厂以来,黔北发电总厂在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过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不动摇,始终把抓人员思想、工作、精力“三到位”和正确处理好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作为安全工作的重点。坚持“思想上防满、管理上防松、工作上防懒、作风上防散”和“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加强安全工作组织领导,加强安全监督检查,加强技术管理,加强各项保障工作”的“四防五加强”措施;积极贯彻落实中电投集团公司“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安全理念,并形成了企业内部“安全生产,以人为本,重在管理,贵在落实”的独特安全文化理念。

在安全管理上,该厂将安全生产的“四不放过”原则延伸至重要设备缺陷、违章、异常、未遂、障碍的管理。近年来,该厂提出向前一步,重心下移,眼睛向内,靠前管理的管理思路,严厉精准打击习惯性违章现象,加大监督和考核力度,保障了全厂安全工作可控在控。在检修工作中,该厂积极推广标准化作业,重点对外包队伍施工现场、检修现场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监督,对来厂施工队伍进行安全教育,及时补齐外包施工“安全短板”,施工现场设立曝光台、宣传栏、《安全简报》等,对安全工作揭短掀丑,做到时刻警钟长鸣。坚持每月召开安全分析会、每天碰头会强调安全,广泛开展安全月主题活动、安全技能竞赛活动、安全知识竞赛活动,不断强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安全基础得到进一步的夯实,安全长周期运行纪录不断被刷新。

本网讯(通讯员 田向伟 杨 洪)截止10月11日,黔西电厂实现连续安全生产2000天无事故,累计发电336.13亿千瓦时,安全记录再创历史新高。

一直以来,黔西电厂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中电投集团“任何风险都可以控制,任何违章都可以预防,任何事故都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切实抓好安全生产,秉承“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困难找理由”的企业理念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将安全管理常态化,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安全生产月”、“安全演讲比赛”、“技能比武”等活动,推行安全风险管理,加大反习惯性违章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二是深化人人当一天安全员活动的落实和评比,强化“三重必到场”制度的执行,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到人,同时以保持设备长周期安全运行为前提,最大限度地减少机组非计划停运次数和机组降出力运行次数。

三是实行公司领导参加班组安全活动,以此为契机夯实班组安全基础工作,不断提高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安全生产做到认识、管理、责任“三到位”,着力实现安全生产闭环管理。积极与金元集团的安全管理部门建立协调机制,坚持每月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公司领导主持解决安全生产上的难题,并安排、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充分发挥“监督、管理、协调、控制”的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格局。

该厂通过加强安全生产全方位管理,强化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员工意识逐步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为公司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基础。

什么是特高压电网

特高压电网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拿它和我国现有主要以500千伏交流和正负500千伏直流系统为主要的电网相比较,前者如同高速公路,后者如同普通快速路,两者在流量、流速、经济性等方面均不可同日而语。

目前,我国超高输电线路以220千伏、330千伏、500千伏交流输电和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为骨干网架。全国已经形成5个区域电网和南方电网。其中:华东、华北、华中、东北4个区域电网和南方电网已经形成了500千伏的主网架,西北电网在330千伏网架的基础上,正在建设750千伏网架。但是,由于我国电网跨区域输电主要依靠500千伏交流和正负500千伏直流,在提高电力输送能力方面受到技术、环保、土地资源等多方面的制约。

而特高压电网能够适应东西2000至3000公里,南北800至2000公里远距离大容量电力输送需求,有利于大煤电基地、大水电基地和大型核电站群的开发和电力外送。第一条由集团公司西北电力设计院承担设计工作的750千伏的官厅至兰州东输变电工程截至今年运行安全稳定,为规划中的国家特高压电网打下坚实基础。

防震锤和阻尼线用来防止线路震动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防振锤通过其线夹固定于架空线上,当架空线发生振动时,防振锤上下运动,利用重锤的的惯性,使其钢绞线产生内摩擦消耗架空线的大部分振动能量,空气对重锤的阻尼消耗一部分能量,防振锤线夹处消耗和反射一部分能量。根据能量平衡原理,防振锤的能量消耗使微风振动的强度降低。

阻尼线通常于防振锤配合,用于输电线路大跨越。阻尼线是一种结构简单但理论计算及其复杂的分布型消振器。架空线振动时,固定在架空线上的阻尼线相继振动,架空线及阻尼线本身线股之间产生摩擦,消耗部分能量;另一些振动能量由振动波通过阻尼线与架空线的连接点,发生反复折射,使档内的稳定振动遭到破坏,振动能量逐渐消耗掉。6 kV厂用电系统操作过电压的危害及其抑制对策

国产真空断路器一般的截流水平在2~4A,具有开断间隙小、断弧快的问题,极易产生过高的感应电动势,特别是相间过电压的幅值较高,使得厂用电系统设备事故频繁,对机组的安全运行极其不利。为此,在电力系统中广泛采用了氧化锌避雷器来限制过电压的幅值,对电气设备进行可靠的保护。

1操作过电压产生的原因及类型

火力发电厂在生产运行中,由于辅机高压电动机(如上煤机、排粉机电机)需经济运行、节约厂用电,其启停是极其频繁的。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高压电动机频繁烧毁,给生产带来很大的影响,给检修维护带来极大的工作量及检修费用。

在断路器开断高压电动机或变压器时产生的过电压主要有如下三种类型:

a)多次重燃过电压

多次重燃过电压是由于开关弧隙发生多次重燃,电源多次向电动机侧的电容进行充电而产生的。

b)截流过电压

截流过电压主要是由于流过开关弧隙的电流突燃截断而产生的。

c)三相同步截流过电压

三相同步截流过电压是由于断路器首先开断的弧隙重燃时,流过该弧隙的高频电流,引起其余两相弧隙的工频电流迅速过零而产生的。

2氧化锌避雷器抑制过电压保护参数分析

在断路器开断负荷时,由于电动机中的电流不能突变,在断弧或重燃时,产生极大的反电动势Uε施加于电动机线圈上,产生相对地过电压或相对相之间的过电压。过电压主要产生在负荷侧,根据已用的氧化锌避雷器(以下简称MOA)参数情况分析,我们有如下的过电压估算值。

a)按国标G11032-89规定,6kV系统保护电动机MOA运行持续电压为4.0kV,直流电流1mA的参考电压U1mA大于11.3kV,则有6kV高压电动机相对地之间的绝缘承受的过电压。

若取K=1.25,根据公式(1),则6kV高压电机相对地操作过电压的承受值为

b)氧化锌避雷器相对地操作冲击电流100A的残压为:

U100A=K1×U1mA,式中定义残压比K1=U100A/U1mA,若能达到K1=1.4已是较高的氧化锌阀片制造水平,故有:

U100A=1.4×11.3=15.8kV.c)在开关断弧截流和多次重燃时,相间过电压为相对地过压的1.5倍,则有:

U相间=1.5×U1mA=1.5×15.8=23.7kV.d)在开关三相同步截流时,相间过电压是相对地电压的2倍,则有:

U相间=2×U1mA=2×15.8=31.6kV.根据以上计算分析,在6kV厂用电系统中,现有的氧化锌避雷器(MOA)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其相对地间的操作过电压的保护是可以达到要求的,但持续的运行电压会对氧化锌阀片造成损坏,并且相对相间的操作过电压是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的。为此,必须考虑采用更加有效的、可靠的过电压保护装置并安装在合理的位置,以确保6kV厂用电系统及设备的安全。

3操作过电压的抑制对策

在现有的6kV厂用电系统中,普遍采用的是在母线上安装三星形接线的氧化锌避雷器(MOA),根据上述的分析可以明确:氧化锌阀片的持续运行电压对阀片的老化损坏是很严重的,其次它对相间过电压的幅值起不到保护作用,故高压电机的绝缘击穿,相间导体发生闪络短路的现象仍时有发生。

为此,我们多方了解、分析并参考了有关厂家的技术资料,认为采用带串联间隙的氧化锌避雷器(带间隙的MOA),并将原有的三星形接线方式改变为四星形接线,即三叉戟式过电压保护器(简称T)可以满足并实现抑制相间过电压的效果,其优越性详见如下分析。

3.1T过电压保护器采用了间隙和氧化锌阀片组成 这种组成方式使两者互为保护,使正常运行中无持续的运行电压阀片的老化问题得以解决,其次间隙在续流时易损坏,可氧化锌阀片能使之无续流,两元件发挥各自优点,又弥补了各自的缺点。

3.2T过电压保护器采用了四星形接线

这种接线方式可将相间过电压大大降低,据有关数据测量与常规避雷器相比,相间过电压下降了60%~70%,可靠地保护了设备(参见图1所示)。

3.3采用了性能良好的氧化锌阀片

间隙动作后,立即熄弧,无续流、无截波。间隙不再承担灭弧任务,通流量减小,其寿命达到100000次以上,并且间隙结构简单,数量较少,其冲击系数可以为1,放电电压值不随放电波形变化而变化,保护的性能优良。

3.4相对地、相对相保护电压值降低

T过电压保护器可令相对地、相对相保护电压值降低,将操作过电压可靠地限制在被保护设备的绝缘允许范围内,同时在单相接地,间隙性弧光接地和谐振过电压下长期安全运行。

4安装位置的分析

由于真空断路器开断时,真空泡内触头在开距很小的情况下,能产生击穿,而在重击穿的高频电流过零时又具有强烈的熄弧能力,故具备了三相同步开断的条件,为此,氧化锌避雷器只安装在6kV厂用系统的母线上,其过电压的保护功效是极其有限的。特别是对高压电机和变压器负载在开断时截波过电压和三相同步开断时,过电压的产生主要体现在负荷侧,直接对设备产生危害。所以经分析,除了在母线上安装三星形氧化锌避雷器外,应在开关主变压器侧和高压电动机侧加装T过电压保护器,更加可靠地对设备给予直接的保护,其安装位置如图2所示。

图2保护安装处的位置

5实施效果

关于改善供电功率因数分析 第3篇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 于此同时对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功率因数作为电网供电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社会的安全生产中的作用变的越来越大。供电功率因数的提高能够有效的降低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和有功功率的损耗。它直接影响到相关电力用户正常的生产活动甚至影响到人们的生命健康, 所以本文分析了影响影响供电功率因数变化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功率因数的相关措施。

1 功率因数提高的意义

现阶段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型设备使用的是交流电, 这些设备的有功功率根据公式 (1) 计算

上式中P代表有功功率, U代表线路的线电压, I代表线路电流, cosφ代表的就是功率因数。现在电网上的绝大多数的设备是感性负载, 从而造成功率因数小于1, 另外功率因数的大小和电源的类型无关, 它的大小只取决于设备本身的相关参数。

如果负荷的功率因数过低, 将导致电源的容量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并且将增大输电线路上的有功功率线损和电压损耗, 使得电力用户和电网的运行成本都会增加, 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电源的容量一般使用视在功率S=UI进行表示, 但是电源输出的有功功率使用P=UIcosφ进行表示, 当功率因数cosφ过低时, 输出的有功功率相应的也就降低, 大大的降低了电源容量的有效使用率。另外, 线路的电压损耗一般使用公式 (2) 进行表示

由公式 (2) 可知, 当负荷的有功功率是固定的前提下, 如果功率因数过低将使得无功功率Q增加从而导致输电线路电压损耗增加。如果线路损耗过大使得导线过热将导致线路出现故障。

2 影响功率因数几个主要的因素

功率因数问题主要是电力设备在正常的工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的产生一般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2.1 电网输电线路上存在大量的感性负荷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电力变压器和异步电动机的使用越来越多, 但是两者的物理模型都是感性模型。电力变压器在进行调压变压的过程中, 变压器内两个线圈能量的是通过变化的磁场进行传递的, 磁场的建立和维持是无功功率存在的结果, 一般而言电力变压器的无功功率一般占总功率的10%左右。对于异步电动机而言, 电机中旋转磁场的建立和维持同样要依赖于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电机转子和定子直接的间隙。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异步电动机无功功率的损耗占到工厂总无功功率的65%左右, 占的比例非常的大。

2.2 变频器工作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现在很多的工厂为了节约电能和成本, 普遍都安装了变频器对电机等设备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速。但是变频器在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谐波, 谐波的产生对负荷的绝缘造成一定的威胁, 同时变频器在工作过程中会消耗掉大量的无功功率, 从而导致功率因数的降低, 甚至导致相关设备无法正常的工作。

2.3 供电电压和线路损耗对功率因数的影响

电网的供电电压一般在一个范围内变化, 当设备的输入电压高于其额定电压时, 就会造成磁路饱和, 最终导致无功功率快速增加。然而当设备的输入电压低于其额定电压时会时设备无法正常的工作。另外, 输电线路中流过电流时会产生一定的电抗, 从而使得线路上出现一定数量的无功功率损耗。

3 改善供电功率因数的措施

改善供电功率因数问题的实质就是减少用电负荷的无功功率总量, 使有功功率增加。具体而言一般从无功功率补偿和提高自然功率因数两方面采取措施。

3.1 采用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由于平时电网中的负荷是感性的负荷, 因此无功功率补偿的原理就是使用容性的负荷, 利用感性无功和容性无功相反的特性对电网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现阶段一般采用同步调相机、同步电动机和并联电容器等设备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需要补偿无功功率的计算使用公式 (3) 进行表示

在上式 (3) 中代表补偿前的功率因数, 代表的是补偿后要达到的目标功率因数, 目标补偿因数一般是在0.9-0.95之间, 需要并联的电容容量通过计算得到。

无功功率补偿按电压划分可以分为高压补偿和低压补偿两种。高压补偿通常是在变电站的高压侧进行补偿无功功率, 并且只能对补偿点前面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 而无法对补偿点后面的无功功率进行补偿。低压补偿是指对电网输电线路和负载设备进行的直接补偿, 现阶段低压补偿的效果比高压补偿的效果好, 因此使用的比较广泛。低压补偿分为集中补偿、就地补偿和分散补偿三种。

集中补偿是指将补偿装置装在配电室的输出母线上对无功功率进行集中补偿。这种补偿方式适用于用电负荷比较大而且集中, 无功功率补偿量比较大的场合。这种补偿方式对电容器的利用率比较高, 可以减小输电线路的无功负荷, 同时补偿的效益高便于补偿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就地补偿是指将相关的补偿装置直接安放在负荷旁边对设备进行直接的无功补偿。补偿电容器设备和负荷的供电回路并联, 从而达到提高供电功率因数的目的。这种补偿方式的补偿效果好但是它的利用率比较低一般适合于长期工作且对无功功率消耗比较大的设备。

分散补偿是指将无功功率补偿设备按照无功功率在输电线路上的分布安装在相应的低压母线上, 从而形成对无功功率的分散补偿。这种补偿方式比较适合于负荷分布比较零散的地区, 它能够有效的对无功功率进行补偿而且补偿效果比较好, 但是由于补偿设备比较分散不利于相关设备的保养和维修。

要实现有效的无功功率补偿最好是能够实时的对补偿量进行控制即能够实现无功补偿的实时可调。现阶段比较常用的补偿设备主要有并联电容器、同步调相机、静止无功补偿器和静止无功发生器。

3.2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3.2.1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 异步电动机的大量使用是降低功率因数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采购异步电动机的时候要合理的选择电动机的容量以及型号, 使异步电机尽量工作在满载运行状态, 防止出现“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另外, 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使用一定量的同步电动机去代替异步电动机。

3.2.2 工厂应当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工艺流程和生产线, 提高相关设备的有效使用率, 限制像数控车床、机床电机和电焊机等大功率设备的空载运行。

3.2.3 尽量使电力变压器工作在接近满载的状态, 一般而言变压器的工作负荷占设计容量的95%运行时, 设备的工作效率最高对设备的寿命影响最小。要防止变压器长期工作在低负载甚至是空载运行状态。

结语

本文重点分析了影响功率因数变化的几个主要因素并且介绍了提高供电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措施改善提高供电功率因数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提高供电功率因数不仅能够降低无功功率的损耗节约电能, 更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在中国企业依然处于经济寒冬的现在, 对于生产成本的控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摘要:电力系统作为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动力来源, 对国家经济正常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电网供电功率因数的大小对于整个电力系统的经济运行和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提高功率因数的探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提高供电功率因数的意义进行了说明, 分析了影响功率因数变化的几个主要因素同时介绍了改善功率因数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功率因数,功率补偿,电能质量

参考文献

[1]靳龙章, 丁毓山.电网无功补偿实用技术[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社, 2007.

[2]王乙伊.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方式的研究[J].广东电力, 2007 (20) :33-36.

改善功率因数的必要性与方法 第4篇

在供电系统中, 绝大多数用电设备都具有电感的特性 (诸如:感应电动机、电力变压器, 电焊机等) 。这些设备不仅需要从电力系统吸收有功功率, 还要吸收无功功率以产生这些设备正常工作所必需的交变磁场。然而在输送有功功率一定的情况下, 无功功率增大, 就会降低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因此, 功率因数是衡量供电系统电能利用程度及电气设备使用状况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而如何改善功率因数是要探讨的课题。

1 改善功率因数的意义

在交流电路中, 由电源供给负载的电功率有两种:一种是有功功率, 一种是无功功率。有功功率是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 它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 (如机械能、光能、热能、化学能等) 的电功率。无功功率是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 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率, 它不像有功功率那样将电能转换成其他能量而消耗掉。交流电路中所有的电感 (容) 性元件都离不开无功功率, 没有无功功率, 电感 (容) 性元件就无法工作。因此, 需要电力系统提供无功功率。如果不采取补偿措施, 这些无功功率将由发电厂的发电机供给。实行无功就地补偿后, 可以减少大量无功功率的流动。

电源的容量与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有如下关系:

S-视在功率, 单位为千伏安 (k VA)

P-有功功率, 单位为千瓦 (k W)

Q-无功功率, 单位为千伏安 (kvar)

COS-功率因数

从上面的式子可以看出, 当有功功率为一定时, 无功功率增大, 则供电系统的功率因数越小, 对电源容量的需求将越大, 这将会引起:

(1) 系统中输送的总电流增加, 使得供电系统中的电气元件容量增大, 从而使内部的起动控制设备、测量仪表等规格尺寸增大, 因而增大了初投资费用。

(2) 由于无功功率的增大而引起的总电流的增加, 使得设备及供电线路的有功功率损耗相应地增大。

(3) 由于供电系统中的电压损失正比于系统中流过的电流, 因此总电流增大, 就使得供电系统中的电压损失增加, 使得调压困难。

(4) 对电力系统的发电设备来说, 无功电流的增大, 对发电机转子的去磁效应增加, 电压降低, 过度增大激磁电流, 则使转子绕组的温升超过允许范围, 为了保证转子绕组的正常工作, 发电机就不能达到预定的出力。此外原动机的出力是以有功功率衡量的, 当发电机发出的视在功率一定时, 无功功率的增加, 导致原动机的出力相对降低。

在系统中要求, 合理装置无功补偿, 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综上所述, 功率因数的高低, 是衡量电力利用程度和用电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 改善用电的功率因数是企业节约电能的重要课题。

2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提高自然功率因数, 就是不添置任何补偿设备, 采取措施减少供电系统中无功功率的需要量。它不需要增加投资, 是最经济的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在不进行任何人工补偿之前, 首先从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着手来改善企业的功率因数, 能收到既节电又减少开支的效果。

在供电中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主要措施如下:

(1) 调整工艺加工过程, 改善设备的工作状况, 使电能得到最好的利用。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感性负载, 励磁无功功率在满载和轻载时变化不大, 而轻载时有功功率较小, 所以功率因数较低。此时可以采用小容量电动机代替负荷不足的大容量电动机;或者将电动机的定子绕组由Δ形改接成Y形, 减少无功功率。还应限制感应电动机空载运行。

(2) 合理选用变压器根据变压器的最佳负荷系数合理选用变压器, 将变压器进行更换及调整, 在负荷小的时候切除部分变压器, 这样可以减少无功功率的需求量, 使自然功率因数得到提高。

(3) 条件允许时, 用同等容量的同步电动机代替感应电动机。在工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采用同步电动机代替感应电动机是提高功率因数的经济方法。

3 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

在供电系统中通常采用电容器对功率因数进行补偿。电容器只能成组地投入、切除。电容器投资较少。此外电容器可分散安装, 随意拆迁, 从而可靠近负荷中心安装, 获得更理想的技术经济效果。下面就介绍一下电容器如何补偿功率因数。

3.1 并联电容器补偿

在交流电路中, 纯电阻电路, 负载中的电流与电压同相位, 纯电感负载中的电流滞后于电压90°, 而纯电容的电流则超前于电压90°, 电容中的电流与电感中的电流相差180°, 能相互抵消。

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大部分是感性的, 因此总电流将滞后电压一个角度, 将并联电容器与负载并联, 则电容器的电流将抵消一部分电感电流, 从而使总电流减小, 功率因数将提高。

3.2 并联电容器的补偿方法

并联电容器补偿应以无功就地平衡为原则, 安装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时, 主要采用下列三种补偿形式。

(1) 低压分散、个别补偿。即将电容器分散地装设在各个车间或单台用电设备附近这种补偿方法的效果较好, 电容器靠近用电设备, 就地平衡无功电流, 可避免无负荷时的过补偿, 最大限度的降低无功损耗, 使电压质量得到保证。这种补偿方式适用于长期稳定运行, 无功功率需要量较大, 或距电源较远, 不便于实现分组补偿的场合。

(2) 低压分组、成组补偿。即将电容器组分组安装在车间配电所或变电所各分路出线上, 它可与部分负荷的变动同时投入或切除和个别补偿相比, 它的优点是利用率较高, 同时所需的电容器总容量也会少些。

(3) 高压集中补偿。即把电容器组集中安装在变电所的一次或二次侧的母线上, 如将补偿电容器组接在变电所10k V母线上, 补偿范围是10k V母线电源侧所有线路和变电所变压器上的无功功率。这种补偿方法安装简单运行可靠。

摘要:从理论上阐述了改善功率因数的意义, 以及如何从提高自然功率因数和人工补偿两方面改善功率因数, 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改善,功率因数,必要性

参考文献

[1]苏文成.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10[1]苏文成.工厂供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7, 10

[2]姜文贤.改善功率因数降低电能损耗[J].哈尔滨铁道科技, 2000, 1.[2]姜文贤.改善功率因数降低电能损耗[J].哈尔滨铁道科技, 2000, 1.

改善功率因数论文 第5篇

关键词:Multisim10,电工学实验仿真,日光灯,功率因数

电工学课程是高校非电类专业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而电工学实验是电工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实验均采用单一的传统的实验方法,即采用真实的实验仪器和设备来进行实验,这种实验方法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学生动手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1)电工实验消耗耗材较多;2)电工实验多数要用强电,安全性低,而且目前随着EDA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计算机软件对电路系统进行仿真不仅可以得到与真实情况相同的结果,而且更加形象直观,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手段在实验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通过使用EDA软件Multisim10对电工学实验进行仿真为例,介绍Multisim10在电工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日光灯电路实验是电工学实验中一个传统实验项目,它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现实的广泛应用性,对学生理解基本理论和培养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

1 理论分析

在电工学教材中,几乎都讲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并要求学生做提高功率因数的实验。当电路(系统)的功率因数cosφ较低时,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在设备的容量一定时,使得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等)的容量得不到充分的利用;二是在负载有功功率不变的情况下,会使得线路上的电流增大,使线路损耗增加,导致传输效率降低。

电力系统中的负载大部分是感性的,因此总电流将滞后电压一个角度,如图1所示,将电容器与负载并联,并联后电感性负载的电流和电压均未变化,但是电压U和总电流I之间的相位差φ2变小了cosφ2变大了。也就是说明提高了电网的功率因数。即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的方法可用电容器的无功功率来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甚至消除感性负载于电源之间原有的能量交换。例如日光灯电路,一般采用并联合适的电容器来提高整个电路的功率因数。

2 实验内容与仿真

日光灯电路是一种感性负载,日光灯正常工作后,灯管可以认为是一个电阻性负载,而镇流器是一个铁心线圈,可以认为是一个电感较大的感性负载,二者构成一个感性电路,等效电路如图2所示。日光灯的功率因数较低,为了改善日光灯电路的功率因数,在日光灯两端并联补偿电容C。改变并联电容的大小,观察电路总电流及功率因数的变化。实验步骤如下:

2.1 元件的选择与连线

根据图2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在Multisim10环境下创建仿真实验电路并设置各元件参数如下:

1)电源

从信号源元件库中找到交流电压源即AC-Power,注意交流电压源Value一栏设置为:Voltage(电压有效值)220V;Frequency(频率)50HZ;Phase(相位)0Deg;Time Delay(时间延迟)0Sec,即交流电压源V1=220V/50Hz/0 Deg。

2)元件

从基本元件库中分别找到R=280Ω,r=100Ω,L=1.8 H和10u F的可变电容C以及开关J1。。

3)仪表

从指示器元件库中找到电流表,注意电流表的Mode方式改为AC即交流,从仪器仪表库中找到功率表。

接着按照图2日光灯电路原理图连接电路,这里需要注意功率表的接线,功率表共有四个接线端,相当于一个电压表和一个电流表,因此和电压表电流表接线方式一致,即:电压表并联,电流表串联。仿真电路和真实电路还有一个区别之处就是:任何仿真电路连线完毕后,必须要有接地否则不能仿真,因此需从信号源元件库中找到Ground并连到仿真电路中。日光灯仿真电路如图3所示。

2.2 仿真

1)开关J1断开,按软件的“启动/停止”开关,激活电路,进行仿真。记录当没有并联电容之前各电流表及功率表的读数于表1中。注意功率表需要双击才能看到读数。

2)闭合开关J1,改变并联电容C的数值,如图3通过键盘字母A来调节电容C值的大小,系统默认每次调节范围为5%,注意按下字母A键是增大,Shift+A是减小,电容参考变化范围:1~8μF,通过电流表U1、U2、U3分别读出总电流I、流过灯管的电流IL和流过电容的电流IC的值。功率表监测电路功率及功率因数值,观察电路总电流及功率因数的变化,记录此时的电容值及各支路电流、功率、功率因数,数据记入表1中。

如图4所示分别为并联电容值为1、4、5、6u F时所需测量值。

2.3 数据处理及分析

Excel是Office的组件之一,是强有力的电子表格处理软件,人机界面友好,使用便捷,易学。主要用于对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与计算,能绘制图表等功能。根据表1所得日光灯电路仿真数据,可以通过应用Excel软件,绘制总电流随并联电容值大小的关系曲线I=f(c)和功率因数随并联电容值大小的关系曲线cosφ=f(c)。绘制如图5、图6所示曲线。

从表1数据可得并联电容前后流过灯管的电流IL和灯管两端的电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即电路中的有功功率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日光灯的耗能情况没有发生任何变化。而并联电容后随着功率因数的提高电路中总的电流I减少,因而使得输电线路的损耗I2R下降,因此对输电网络起到了节能的作用。

从图5、图6的总电流随并联电容值大小的关系曲线I=f(c)和功率因数随并联电容值大小的关系曲线cosφ=f(c)我们可以更直观的看出并不是并联电容越大越好,当电容值为4u F时电路中总电流I达到最小0.18A功率因数达到最大0.999,当并联电容再增大电路中总电流I增加功率因数反而下降了,原因是电容过大,无功功率增加,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选择一个大小合适的电容。

在实际用电过程中,提高负载的功率因数是最有效地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的方式。在现今可用资源接近匮乏的情况下,除了尽快开发新能源外,更好利用现有资源是我们解决燃眉之急的唯一办法。而对于目前人类所大量使用和无比依赖的电能使用,功率因数将是重中之重。因此,掌握提高电路(系统)的功率因数的基本方法有着十分重要而显著的经济意义。

3 结束语

通过应用Multisim10对电工学实验进行仿真为例,让我们了解仿真实验具有比真实实验更加形象直观等优点,学生可以在真实实验前先完成仿真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有个大概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真实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如果有些实验受硬件条件的限制,不能在真实实验上实现,可以通过仿真的实验完成。通过合理的使用仿真软件和真实实验,取长补短,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秦增煌.电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0-55.

[2]王冠华.Multisiml0电路设计及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25-60.

[3]刘彦鹏,周展怀.电工电子试验中仿真实验的地位和作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1):67-68.

改善功率因数论文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期间在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32~78岁, 平均年龄 (54.3±1.2) 岁, 锁骨下动脉及颈动脉支架植入5例, 动脉狭窄球囊扩张2例, 急诊动脉溶栓4例, 脑动脉血管造影19例;对照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30~75岁, 平均年龄 (53.4±1.3) 岁, 锁骨下动脉及颈动脉支架植入4例, 动脉狭窄球囊扩张2例, 急诊动脉溶栓6例, 脑动脉血管造影18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 (P>0.05) 。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 具体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 术前护理:

予以患者头部MRI及颈部血管彩超检查, 明确血管病变程度;于患者对侧肢体留置静脉留置针, 保证输液通畅;患者入院后及时了解既往病史及对冠脉介入的认知水平, 准确评估心理状态, 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向患者讲解行脑血管介入术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告知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方法、预后及相关注意事项, 争取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向患者介绍成功病例, 以安慰性语言鼓励患者, 缓解患者内心压力, 协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 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3,4]。

1.2.2 术中护理: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血氧饱和度、尿量及生命体征变化, 如患者出现血压变化异常、意识模糊及术侧肢体血运紊乱, 应立即告之责任医师, 并及时予以科学处理;注意输液及加压灌注液管道位置及通畅情况, 维持灌注速度及加压灌注液压力袋压力恒定, 防止出现介入导管阻塞[5]。

1.2.3 术后护理:

术后予以患者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术侧肢体末端皮肤颜色及温度变化, 防止包扎过紧而过度压迫股动脉, 进而导致下肢血运受阻;血压降低、四肢厥冷、乏力、恶心、呕吐及胸闷等术后并发症多由拔管时患者过于紧张、血容量相对不足及体位不适等原因造成, 针对上述情况应协助患者尽早排尿, 适当移动肢体;支架植入及球囊扩张术后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呼吸、心率、血压及神志变化, 如出现异常情况, 应及时进行处理[6]。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质量评分, 其中护理质量评分采用发放自制问卷调查表形式进行。

1.4 统计学方法:

对文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并作比较分析,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手术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 小于对照组的26.7%, 手术成功率为96.7%, 高于对照组的76.7%,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住院时间及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5.3±1.6) d, 少于对照组的 (28.5±2.1) d;护理质量评分为 (98.4±1.2) 分, 高于对照组的 (91.3±2.6) 分, 两组住院时间及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脑血管介入术是通过导管进入血管内腔直接到达病变部位血管, 再借助于器械对病变部位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种技术, 属于精细而复杂的手术, 如管理不到位, 易导致排尿困难、血肿及血压升高等并发症发生[7]。精细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将护理理念引向深入基本思想及管理模式, 其服务宗旨是在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需求, 通过针对性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紧张及焦虑等情绪, 术前积极宣教健康知识, 术中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师的治疗,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 进而减少并发症发生[8]。通过研究可知, 实施精细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并发症少, 患者住院时间短, 护理质量评分高, 提示精细化护理以手术过程为中心严格规范护理行为, 通过全面、细心护理满足患者需求, 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提升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精细化护理改善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患者手术成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行全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60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 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成功率、住院时间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 小于对照组的26.7%, 手术成功率为96.7%, 高于对照组的76.7%,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 (15.3±1.6) d, 少于对照组的 (28.5±2.1) d, 护理质量评分为 (98.4±1.2) 分, 高于对照组的 (91.3±2.6) 分,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精细化护理有助于提高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患者手术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发生, 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脑血管介入围手术期,术成功率,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文静, 刘丽红, 蓝惠兰.介入护士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介入患者的影响[J].广东医学, 2011, 32 (6) :815-817.

[2]贾真, 张新春, 黄燕.中医干预心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的用药规律[J].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9, 41 (9) :84-86.

[3]李晶.心理干预在脑血管介入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 2010, 22 (6) :1063-1064.

[4]李艳梅, 佟翠娟, 毕艳杰, 等.心理行为指导对冠脉介入围手术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4, 16 (2) :98-99.

[5]刘亚红, 梁玉婷.脑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用药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6) :33-35.

[6]许永丽, 李小林, 张洁.脑血管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护理体会[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 2010, 8 (6) :467-468.

[7]符晓艳.不同饮食方法对行脑血管介入手术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4, 26 (3) :69-71.

改善功率因数论文

改善功率因数论文(精选6篇)改善功率因数论文 第1篇1.1 提高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工业企业无功功率消耗, 据统计, 一般感应电动机占7...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