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英语阅读解题方法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高中英语阅读解题方法(精选12篇)

高中英语阅读解题方法 第1篇

一、猜测词义类题目常见的设问方式

1. The word“…”refers to/probably means_____.

2. The underlined word“…”could best be replaced by_____.

3. The concept of“…”is applied to_____.

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二、猜测词义的方法

1. 利用构词法知识猜测词义。

构词法有:(1)转化法(2)合成法(3)派生法

如果一个生词由两个熟悉的单词合起来得到一个新词——合成词或者是由一个词根加前缀或后缀构成一个新词——派生词,那么我们就可以利用原有词的意思来推测新词的意思。例如:act作动词是:表演、扮演、行动等意思。作为词根也可组成不同意思的词,如下:

后缀:actor男演员;actress女演员;active积极的、活跃的;actively积极地、活跃地;activity活动、活跃、活力;activist积极分子、活跃分子;action行动、行为;actual实际的、事实上的;actually实际上

前缀:exact确切的;exactly确切地;exactness精密、精确

这个词看似简单,但在给它一个前缀和后缀后,可以派生出很多词,并且可以由act的意思去猜测这些派生词的词义。

2. 利用同位语猜测词义。

常见同位语的词语有or,like,similarly,that is,in other words,that is to say,namely等,或以括号,逗号或破折号的形式出现,或直接在该词后有相关解释。

例如:The problems,where we are going and how to go,are still unsolved.

3. 依据定语从句猜测词义。

在所需猜测词后常跟定语从句修饰或解释说明,通过分析这一修饰或解释部分,考生可理解该词基本含义。线索词有who,that,which,is等。

例如:(2013课标II,C)And forchocolate snobs,who think that they have a better knowledge of chocolate than others.

分析:根据后面定语从句“他们认为自己比别人更了解巧克力”可猜出划线词意思为“对巧克力很挑剔的人”。

4. 运用所给例子来猜测词义。

某些不常用的生僻词,作者通常会在这个词的后面举一个例子,读者就会理解这个生僻词的。常见词有for instance,such as,for example等。

例如:(2014江西,D)With the communication gadgets,such as mobile phones and i Pads,

People do not take the effort to visit one another personally.

分析:划线词后列举了手机和平板电脑,猜测gadgets指通讯工具。

5. 利用同义词猜测词义。

为了避免某个词重复出现,作者会使用同义词代替。表示同义词语有like,in the same way,just as等。

例如(2014广东,B)Anne says,“Kindness can build on itself as much as violence can.”题目中build on和选项C)Kindness and violence can reproduce themselves.中reproduce对应。

6. 利用对比词语猜测词义。

阅读中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用反义词,也可以暗示出生词的含义。常见词如下:different from this,conversely,but on the other side,not only…but also,yet,nevertheless,rather than,but等。除此外,分号也可表示对比。

7. 运用代词指代猜测词义。

判断代词的类型,阅读前句,找出句中相应名词,如该名词符合逻辑关系,则为划线代词所替代内容。

通过探究、归纳以上做题方法,不仅弥补了学生解题方法的不足,而且提高了解题的正确率,同时增进了对英语的喜爱。

参考文献

考研英语阅读及解题方法 第2篇

第二,要认真看懂首段和结尾段,因为有关主题思想的试题答案往往能在开头部分或文章结尾总结时提出。

第三,根据上下文逻辑关系,以及构词法、提示词(如iscalled,refersto,mean,namely等)、标点符号(如破折号,逗号,括号)、同义词和反义词,可以帮助我们推测出超纲词汇或短语意思。 (来源:考研教育网)

第四,抓住关键词汇来确定作者的语气和态度。作者的语气和态度总是要通过词汇来明确表达或暗示出来的。

考研教育网告诉大家,足够数量的词汇和娴熟的语法知识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增强阅读速度的基础,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有助于提高答案正确率及答题速度。大家在国庆这段这段时间要合理安排时间,掌握大量词汇,熟悉一些语法知识,培养语感。同时在日常的阅读理解训练中尽量按照上述的方法来练习,相信大家的英语成绩会有一个不错的提高。

(来源:考研教育网)

高考英语任务型阅读解题方法指导 第3篇

(2)意译法。即对原文中的某句话在保持意思不变的前提下,变换一种说法。这种变换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我们吃透原句意思,然后根据理解进行转换或解释。答案的来源往往有三个方面:①根据关键词的导航,在文中捕捉原始信息。②根据空格前后变化了的新语境,从语法和搭配的角度对原始信息进行加工。⑧根据单元格本身的行文规律,遵循同一栏在表达上的一致性原则,从周围单元格中确定信息最终的输出形式。

3.掌握归纳技巧

(1)看懂表格。归纳概括词语往往位于表格上面的第一行或表格左边的第一列。方法通常是:看下面的单元格向上概括,看右边的单元格向左归纳。大多是归纳某一段落的大意,有时是概括全文的主旨。

(2)掌握常见的归纳概括词语:

目的/意图aim,purpose,goal,target,intention;

方法/措施way(of+n./ doing/to do sth.),method (of+n.),means(of+n.),

approach(to+n.), key (to+n.), solution(to+n.), measure

比较/对比similarities /differences,advantages/ disadvantages,strengths/weaknesses,positive/negative, pros and cons

定义/概念definition,concept

主题/开头theme,topic,introduction, beginning

结论/结尾conclusion,ending

状况/事实situation,condition,state,fact

观点/立场opinion(of),view(on,about),idea,side,position

情感/态度feeling,emotion,attitude(to/towards),manner

问题/原因question,problem,issue,reason(for), cause(of),origin

意义/重要importance,significance,meaning,value

结果/后果result,effect,consequence,finding,outcome

建议/意见suggestion(for,about/on), tip(of/on).advice(on)

功能/作用function,use

类别type,kind,sort

特征feature,characteristic

评述comment,assessment

地点place,location,where

过程process,procedure,routine

个人信息name,age,occupation,personality

在复习过程中,记住这类词汇对我们解决这类概括性的问题非常有帮助。

4.注意答题细节

书写答案时,务必要注意规范,书写工整。审清表格,注意表格中所缺单词的排列顺序,特别要留神写到答题卡上的单词序号:正确拼写单词,首字母的大小写、名词的单复数、主谓一致及非谓语动词的使用等。

初中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方法浅谈 第4篇

一、英语阅读的方法

英语阅读一般分为:精读、泛读、略读和查读。

1.精读或 细 读 。 即详细阅读 (thorough reading) , 其目的是对阅读材料作深入、透彻的了解。仔细阅读文章, 然后根据问题, 运用自己所掌握的各方面的相关信息进行判断。要掌握这种方法, 在平时阅读时应注意相关背景知识的积累, 尽量多了解一些政治、经济、历史、地理和名人名著等方面的常识。在掌握了相关背景知识后, 有时文章没有完全读懂, 但凭借这些知识, 运用推理判断等逻辑思维能力, 也能准确地找出问题的答案。在阅读时, 必须准确把握文章的论点和论据, 理清论证思路, 再进行逻辑推理, 得出结论。

2.泛 读 (scanning) , 其 目的是寻找信息 , 对于无关部分可以忽略。

3.略 读 (skimming) , 其目的是为了解文章的内容 大意 , 迅速地获取文章的大意或主题思想。也就是说, 略读要求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 可以跳过某些不必要的细节, 而抓住文章的大概, 从而加快阅读的速度。

4. 查 读 (searching reading) , 查 读又称为寻读 , 同略读一样, 查读也是一种快速阅读的技巧, 是从大量的资料之中查找某一具体事实或某一特定信息。其目的是针对某个问题, 直接到文章中寻找答案或有关线索, 如人物、事件、时间、地点、数字等。

二、阅读理解题的解题技巧

1.快速阅读全文, 了解文章大意。

每碰到一篇文章, 首先, 要快速浏览全文, 了解文章大意, 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获得总体印象。注意语境和相关的提示, 为解题做好准备。其次, 根据文章的内在逻辑意义、贯穿文章始终的主要线索及作者行文的方向, 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从而做出最终的判断。学生在解题时千万不要急于选择答案, 这样做不利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同时对局部内容易出现错误选择。学生应带着以下方面的问题阅读: (1) who短文中的主要人物; (2) when短文中事情所发生的时间; (3) where短文中事情发生的地点; (4) what发生什么事; (5) why发生的原因; (6) how怎样解决问题。

2.在了解文章的基础上, 抓住首尾句。

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章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 因为它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 是全文的中心所在。有时候也会出现在段中, 少数情况下, 短文中没有具体的主题句, 这就需要读者自己归纳。如果短文包括几个自然段, 阅读时就应该特别注意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因为, 文章的主旨通常出现在这两个位置。对于一些生词, 要根据文章的上下文、逻辑意义、整体脉络和文化背景知识来猜测词义。

3.词义猜测。

阅读时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不解的词、短语, 有的可以跳过, 对认真分析语境的逻辑性, 利用定义解释、对比关系进行整体理解无大碍; 有的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猜测推理得知;有的可根据构词法推理。对问题性词义的猜测, 要以因果关系、同类关系、生活常识及构词法知识确定生词的准确含义。

4.认真、仔细、逐步答题。

对整篇短文内容有了很深的了解后, 要马上看短文后的问题, 带着问题选择或判断答案。要确定所需查找的信息范围, 并注意所查找信息的特点。例如:如果问题或选项涉及人名、地名, 就应该找首字母大写的单词;如果问题或选项涉及时间、日期、数字, 就应该寻找具体的数据。另外还要注意试题难易, 应暂时绕开那些少数较难的题目, 先做最有把握、最熟悉的题目, 也就是该类题可以直接或间接从文章中找到的。而对于那些要通过对文章归纳判断、逻辑推理的题目, 需要再对全文快速阅读, 仔细分析思考, 反复比较、推敲选出正确答案。

对于图示理解题, 图示理解中的一般坐标是“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 有时根据文章内容提供一副或多幅图, 像地图、示意图或其他图形, 要求学生准确判断和选择符合原文的图示。学生应该先看问题和图示, 再读原文, 要以原文提供的事实、逻辑关系为自己思维活动的基准点, 使自己的思维模式与作者的思维模式相吻合, 仔细研读和准确理解与图示有关的信息, 分析其中的细节, 找出符合图示所要求的必要条件。

5.平心静气, 不急不躁, 细心检查, 避免疏漏。

做完所有题目后, 不可孤立地检查每个小题。应该遵循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理解文章的规律, 再次耐心地复读全文, 对全文意思的理解更深入。如果发现怀疑的答案, 则不要随意改动, 一定要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才能改正, 不可草率了事。

阅读理解是对考生英语水平的综合测试, 要想取得好成绩, 除了运用必要的解题技巧之外,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 还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性, 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即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逻辑性和持久性。

高中英语阅读七选五解题方法 第5篇

以最快的速度跳跃式地浏览文章的大小标题、首段、每段的首句,以及表示句、段关系的连接性词语(特别是however, but等后的内容)等重要部分,以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大意。事实上,一般只需花5~10秒阅读大小标题和第一段首尾句即可。

2. 重点阅读上下句

因为正确选项必定会与上下句之间语义衔接、逻辑通顺,解题时大多只看上句,或只看下句,就可基本确定答案。

事实上,如果没有时间来得及通读或细读,或者基础不够扎实即使读也读不懂,建议通过以下技巧,也基本上可以得满分。

3. 看看结构变轻松

在解题过程中,除了每做一道有把握的题后就在7个选项中将其画掉缩小范围外,通过观察语言结构也可将选择范围大大缩小,心情变得更加轻松,一般可将7个选项缩小到2~4个选项,碰对的机率大大提高。

(1)标题结构

如果考查段落标题,先看看其他标题的语言形式,同一文章中的几个段落小标题基本上是同一语言形式。如果其他标题是名词短语,该题答案也是名词短语;如果其他标题是祈使句,该题的答案也是祈使句。

(2)句子结构

如果正确选项只是某个句子的一个部分,就要看看空后这个部分是不是句子,如果是句子,看看是否有连词,如果没有连词,要选的正确选项就应是短语或是带有连词的从句。

4. 词语复现显神功

作者或说话人在谈论某个话题或主题时,与主题相关的词语必定会以原词、同义词或近义词等形式在上下文中重复出现,这种现象叫词语复现。同一个词的重复出现叫原词复现;以同义词的形式重复出现,叫同义复现;以近义词或近义表达(意思相近,表达方式不同)的形式重复出现,叫近义复现;以词义相同而词性不同的形式重复出现,叫同根复现。还有上义词与下义词的复现(adult是teacher,parent的上义词,而teacher,parent就是adult的下义词)。

词语复现是语篇衔接的一个重要手段,而七选五正是考查语篇衔接,因此,利用词语复现解七选五十分管用。在近五年的8套全国新课标卷共40道题中有13道题利用这一招可直接选出答案,利用这一招可将选项缩小到2个选项的还有5道,也就是说,平均起来,几乎有一半的题仅用这一招就可解决。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题利用词语复现解题十分管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凡与上句或下句有复现词的选项就一定是正确选项,只是正确的可能性更大,在解题过程中需重点考虑或优选考虑而已。是否为正确答案,还得将含复现词的选项代入原文,看该选项与上下文是否真的衔接,只有上下衔接紧密的才是正确选项。如:

5. 代词逻辑亦管用

我们知道,七选五就是考查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而代词是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之一,故解题中要善于利用这一衔接手段。如:

根据空格句与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解题,如解释关系(对前句或对主题的进一步解释)、并列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

6. 篇章需要基本功

高中英语阅读解题方法 第6篇

应用文主要有以下几种设题类型及特点:

1. 细节理解题

针对应用文体裁的阅读训练多出现细节理解题。应用文不同于一般的文章,应用文的措辞简洁明了、直截了当,在阅读时须重点注意细节信息,最好采取跳读这种阅读方法。如: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是什么?音乐会的具体举办时间是什么?所倡议的活动是针对哪些人展开的?这些细节问题都是同学们在阅读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常见的细节理解题的题干表达方式有“When is the sports meeting going to be held?” “Tyson will invite all of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__ to his birthday party.”例如:

The incorrect description of London Eye is that _______.

A. it is one of the worlds tallest observation wheels

B. you can see up to 40 kilometers away in all directions from each capsule

C. it has 32 capsules and carries around 1,000 visitors every day

D. you can enjoy a full 360-degree panorama when you are at the top of the wheel

这是一个细节理解题,由表格一中第二句 “It has 32 capsules (密闭舱) and carries about 10, 000 visitors every day.”可知,是10,000不是1,000答案应该选C。

2. 主旨大意题

应用文强调实用性,无论是信件、广告、通知,还是倡议书、海报等,在阅读时都应该快速掌握其主旨大意。如:海报介绍的那部电影?通知的是哪个活动?邀请哪些人参加什么活动?这些都是主旨大意题考查的内容。常见的主旨大意题的题干表达方式有“The poster introduces us to _______.” “The e-mail mainly tells us about _______.” 例如:

The advertisement mainly make people _______.

A. give help to those in need

B. not throw away used clothes

C. know about the organization

D. learn the use of donated clothes

这是一个主旨大意题,由表格一中的“Dont throw away used clothes. Use them to help change the lives of others.”可知答案应该选A。

3. 观点态度题

作者往往通过海报、广告等形式的应用文表明自己对于某事的态度,也可以通过通知、倡议书、邀请函等形式暗示自己对某次活动的看法和态度。常见的观点态度题的题干表达方式有“What is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s...” “What does the author think of the...?”例如:

In Allisons opinion, other kids of her age may _______ their parents.

A. have problems with

B. get on well with

C. like to talk to

D. like to listen to

这是一个观点态度题,从信中的第一段中“kids say they dont get on well with theirs”可知答案应该选A。

4. 推理判断题

与记叙文和说明文有所不同,应用文阅读中出现的推理判断题常考查文章的出处或者来源,常见的题干表达方式有“You can find the ad _______.” “Where would you probably read the notice?”例如:

We can infer (推断) from the advertisements that _______.

A. none of the organization accept childrens clothes

B. people can donate used clothes throughout the USA

C. some organization need money to help some people

D. some donated clothes will be given to cancer patients

这是一个推理判断题,由表格二中第二句“Sales (销售额) of your used clothes will support…”,由表格三中第二句“Sales from used clothes will benefit (有助于)”,由表格四中第二句“Sale from donated clothes will help the Boys and Girls Club in Venice, CA.”可知答案应该选C。

解答英语应用文阅读理解的基本步骤:

1. 快速浏览问题。读问题时最好能判断哪些问题可在文章中直接找出答案,哪些需要下结论等。

2. 认真阅读文章。阅读的同时,在头脑中记住问题,如果遇到了与某问题相关的材料,则在该文章中画出能够解决某一题的答案,并且在旁边注上该问题的题号,在问题下选出答案。

3. 带着问题重读。重读时,务必在头脑中记下尚未回答的问题,对文章有总体理解,故可注意到文章的一些细微之处。此方法特别适用于表格型文体和罗列各种信息的文章。有针对性的选择性的阅读比漫无目的的阅读效率要高得多。因此,阅读前明确任务,设置各种阅读活动,培养学生有目的的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实用技巧。

做应用文阅读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处理好理解和阅读速度的关系。首先保证阅读理解的准确性,阅读的速度只有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才有意义。一味追求速度,没有理解,或者一碰到难点就反复重读,都会影响到考试成绩。因此,考试时必须合理安排时间,做到速度和理解两者兼顾。

倘若能注意克服以下不良习惯,就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1)心读。考场上不能出声阅读,于是有的考生就在心里读,有时考生的嘴唇也在动。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一定要下决心克服。因为这样做会直接影响阅读的速度的提高。(2)回读。回读不是复读,回读是指在做题过程中反复看文章。阅读中的回读是一种无效劳动,所以应一口气把文章读完,尽量不要回读。这是一种坏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就应当注意并加以克服。可将冠词、系动词、助动词及不定式符号等一扫而过,不可一词不漏地全部都看一遍。(3)只读不记。正确的做法是:一边阅读一边用笔记下或标出那些与文后所设问题有关的信息。这样,在做题时就用不着重新查阅文章,至少不用一句一句地再寻找那些隐约有印象的信息,从而可以节省一些时间。

2. 先看题目再读文章。由于应用文文体的阅读题大多是字面理解层次的题目,即使有一些推理层次的题目,也是将文章中的细节加以推论。为了提高解题的速度,我们可以先看题目,然后带着题目到文中寻找答案。

高中英语阅读解题方法 第7篇

一、掌握阅读题的特点, 领会阅读短文意思

由于现代文阅读题具有题型多样性、热点性以及主观性等特点, 通常情况下, 有些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 很难掌握这些特点, 找不出问题的关键, 有的无限发挥, 有的主观想象, 有的答非所问, 有的照搬书本, 还有的套话、大话及空话连篇, 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针对这种情况, 在对阅读题进行解答时, 首先要确保观点正确, 其次要恰当地运用知识, 最后要准确地表达语言文字。

二、准确审题, 分层进行答题

在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解题的过程中, 首先应准确审题, 然后仔细分析阅读材料, 把握解题的要求, 同时还要认真分析题干中与阅读短文和问题答案相关的信息。短文设置题干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限制答题的内容, 并且为了使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不会出现茫然无绪的现象, 往往会在题干中提示答题的范围以及内容, 这样我们就能够根据题干的提示, 找出问题的答案。另外, 在答题时, 一定要将几个层次划分清楚,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是什么, 为何, 如何做。此为常用主观题设问方式。有时这些层次被单独提出, 还有的时候被同时提出, 所以, 考生必须认真审题, 对问题进行区别性对待, 将解答明确、行文简练以及满足设问要求作为答题的根本准则, 以做到认真答题。这样一来, 就能够有效避免考生出现文不对题与答非所问情况。所以, 在备考复习中, 考生首先一定要将对课本知识的熟练掌握视为备考复习的关键, 主观题答案通常都存在理论部分, 此部分又来自课本知识。此外, 考生还要多关心社会热点, 很多主观题都是以社会热点作为问题材料, 所以对社会热点予以关注, 对材料中所含理论知识进行运用与分析, 能够锻炼考生分析材料及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加强试卷讲评, 掌握解题技巧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讲评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结合实际练习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技巧。现代文阅读是学生们经常失分的部分, 他们的错误常常集中在无法准确判断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作者遣词用句间的巧妙与其背后的深意。关于这些问题, 需要教师们在教授阅读技巧与解题技巧的同时, 通过大量的课堂锻炼来弥补学生们解题上的缺陷, 尤其是针对不少不喜欢做阅读练习的学生, 如何高效地利用试卷讲评课堂就十分重要。学习作为双边活动, 师生沟通交流质量与合作效率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语文试卷讲评课堂同样如此, 在重点突出教师主导性与引导能力的基础上, 开展广泛的双主体对话是促进讲评课堂变得高效的重要途径之一。师生共同主导参与是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堂的发展方向, 在双方良性互动中展开合作, 对于教师而言在讲评上能够更加有的放矢, 结合具体讲评教学实践, 在课堂中多角度探索、积累经验, 通过把握课标、试卷练习、错误统计、原因查找、策略思索五个环节完成讲评过程的优化, 最终产生理想的效果。除了多关注试卷讲评课堂之外, 教师还要课后引导学生进行梳理, 对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总结, 展开全班反思与讨论活动, 让评讲效益最大化, 从而提高学生现代文阅读题解题能力。

四、平时加强训练, 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学生的思维火花会在教师所提的问题的作用下不断激发出来, 因此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 应该对提问进行精心的设计, 将学生的创造活动激发出来, 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引导学生对问题的答案进行不断地寻找, 从而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提供良好的途径。我们应该将具有丰富内涵且启发性极强的问题设计出来, 让学生在这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问题的引导下全面发展。比如, 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 我们可以在学生通读了全文之后, 针对文中“唉!我现在想想, 那时真是太聪明了!”这句话, 让学生揣摩其含义。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认真听课, 不断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 真正理解作者是在“悔恨自己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这一情感, 从而全面而准确地掌握该文的整体思想感情。另外,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 也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并且在学生提出问题之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启发和诱导。让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后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 一方面估计到了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 另一方面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堂讨论中积极参与, 最终将问题有效解决。如果能长期坚持下去, 课堂上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将自己的问题提出来, 然后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主动地解答, 这样就能够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解题能力。

五、总结

总之, 想要提高阅读理解题解题能力, 掌握现代文阅读题解题技巧, 不仅平时应加强联系, 提高阅读水平, 快速掌握文章的大意, 揣摩阅读题考题的倾向, 而且还应该注意试题讲评技巧, 只有通过综合性的学习, 才能做好阅读题。

参考文献

[1]刘彩凤.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J].课堂内外, 教研论坛, 2013 (1) :120-121.

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探究 第8篇

一、明确主旨

高考阅读题的设置是一个整体, 它分不同角度、从不同层面解读文章主旨, 故而明确主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明确文章主旨对很多考生来说是一件非常头痛的事情, 但并非是无章可循, 无迹可求, 其基本方法如下。

1. 抓开头、重结尾、找文眼。

散文有一种基本技法, 即开门见山, 卒章显志, 所以抓开头重结尾, 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把握。文眼是文章中能点明内容情感与布局谋篇的只言片语或语句, 多为议论抒情或比喻象征的语句, 通常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有的就是标题, 也有嵌在文中的;有的文章点睛之笔不止一处。抓住了文眼, 就抓住了明确文章主旨的关键。

2. 找线索, 理思路, 悟隐含信息。

写作散文总有一定的线索, 明晰的思路。赏析散文要把握全文的脉络, 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每段内容的含义, 才能真正把握文章主旨。只有在整体上把握住了, 对局部的感情或倾向才能作出正确的分析, 对特定语境中的语句的深层含义才能作出深刻的品味。含蓄的语句往往是出题的重点, 并且寓意较深, 常与文章主旨有直接关联, 大多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象征、反语、暗示、双关等。理解这类词句, 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知识, 以字面意义为基础, 结合具体语境, 细致地分析理解, 准确完整地把握含蓄语句的内涵, 对于明确文章的主旨有着极重要的意义。

3. 现代文阅读时要圈点勾画。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有限的时间内阅读一篇文章, 如果从头读到尾不作任何标记, 很可能读后脑子里一片空白, 什么印象也没有, 在这样的状态下去做题能有什么好效果呢?如果阅读时对文章中的中心句、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表示事物特点的句子等作圈点勾画, 不仅可以增加对内容的印象, 而且可以从大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行文思路, 有了这些, 解题时就得心应手了。如:2010年高考天津卷《寒冷的高纬度》, 在读第二段时如果能画出:“当某些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 秋霜却不期而至, 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在转年的春天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些描写故乡植物的句子, 在回答第18题:“概括说明文章第二自然段中, 作者故乡植物的生命有哪些特点?”时就能快速概括出答案。

二、明确散文阅读常见的提问方式

散文可设考查知识点较多, 除了我们在试题类型中分析的各类题型外, 还有它的一些独特的设题角度, 较为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 考查散文中的语句 (包括含蓄句子) 理解。

2. 考查散文的语言特色。

3. 考查散文的线索。

4. 考查散文作者的感情。

5. 考查散文中的修辞运用的理解。

6. 分析散文的结构。

三、审题

审题时要一字不漏, 题目中每一个字 (包括数字) 都有它的价值, 不然就不会写到题目中。这就要求我们在审题时不能漏掉一个字, 千万不能用扫视的方式审题, 否则就有可能漏掉有用信息。最好在心里一个一个字的默读题目, 必要时要动笔作标记。审题时以下几个环节不可忽视。

1. 看问题。

要看清题目中有几个问题, 如果题目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 一定要逐一作答, 切不可漏答问题或将两个问题合而为一作答。2010年高考湖北卷第18题:“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很独特, 请结合第 (4) 段和第 (5) 段加以赏析。”由于紧张, 一些考生在做这道题时就漏答了语言方面。

2. 看要求。

题目除了提出问题外, 还对考生答题作出了一些要求。题目中的一些要求往往限定了答题的范围、角度、形式等, 如果不看要求盲目答题, 就可能事倍功半。

3. 看分值。

要看清并揣摩题目的分值。试题的分值往往提示了答案所必需的要点。因为高考阅卷中是“踩点给分的”, 而每个答案要点的配分如果不是整数会给阅卷带来不便。所以答案所需要的要点数应是能被总分值除尽的。如果分值是4分, 那要点只能是1个, 2个或4个, 不可能是3个。如2010年全国Ⅰ卷高考题第17题分值6分, 答案要点就是3点。

四、提取、整合信息

在文章中提取重要信息是正确答题的关键步骤, 不可不审慎对待。在提取时要把注意力放到文章重要内容上来, 具体说来, 以下几种词句可视为重要的内容。

1. 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词句。

2. 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情感的词句。

3. 文中表达含蓄而又含义深刻的句子。

4. 文段的起始句、总结句及结论性的句子。

5. 文中的过渡句。

在确定答题范围的基础上, 要特别注意重点词的提取, 因为答案往往要对关键词进行连缀整合, 用自己的话简明准确地表述。如, 2010年高考江苏卷《溜索》第11题, 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 请分析其表现特色。这是考查描写类表达技巧, 可转换题目:“文中画线部分用了什么手法表现峡谷的险峻气势?”“视觉、听觉”比较容易, 由所见之景方位不同这一信息点即可归纳出“视角变化”这一答题点, “俯望怒江, 蓦地心中一颤, 再不敢向下看”为内心感受。

整合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至关重要的一步, 就是整理答案信息, 使语言简洁、流畅、前后贯通。

整合方法的运用适用于比较含蓄的文章, 或运用议论表现手法的文章, 能恰到好处地运用整合方法阅读, 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中了解并运用这种方法, 高考才能驾轻就熟, 运用自如。

五、作答

在以往的资料中, 有关表述的方法、技巧所谈较少, 而一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则是理解到位后, 不知从何谈起, 不知如何表述清楚, 只好把自己的理解胡乱堆砌, 杂乱作答, 没有明晰的层次。我在教学中摸索了几点方法。

1. 尽可能运用原文相关语句概括答题。

答题时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如果原文有相关的语句或术语足以表达相关信息, 就尽可能运用这些语句或术语。有的考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常挖空心思另外去找词语, 一方面浪费时间, 另一方面又容易引起评卷教师的误判。在此特别强调的是, 运用原文语句不等于照搬照抄。

2. 先观点后分析。

高考的标准答案都比较简单, 如果考生也写那么简单, 往往是不能得到高分或满分的, 也就是说, 要先摆出观点, 让评卷老师知道你在说什么, 保证命中率;然后作简单分析, 让评卷老师知道你是真读懂了文章的, 保证高分率。

3. 固定模式表述。

此种方法适用于解答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题型, 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渲染、比兴、伏笔、照应、悬念、欲扬先抑等) , 在表情达意、言事说理上起什么作用。

(2) 文中所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排比、反语等) , 创造了怎样的意境, 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高中英语阅读解题方法 第9篇

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题障碍

高中学生的英语文章阅读理解水平和学生本身所掌握的英语单词词汇量、英语文章阅读经验积累和英语句式语法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是单词词汇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造成的障碍。如果学生头脑中记住的英语单词量增多, 他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就相对地减少, 英语文章的阅读理解速度就能相应地有效提高, 并能让高中学生更好地找到英语文章的线索, 再进一步分析和理解英语文章的中心思想。

二是英语语法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造成的障碍。高中学生在阅读英语文章的过程中, 经常会遇到句式结构复杂的长句和从句, 如果不能准确分析句式结构, 找到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等成分, 判断出定语成分、状语成分和其他补充语成分, 不仅会影响到对该长句的理解, 也会进一步影响对全篇英语文章的综合理解。

三是国家文化差异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造成的障碍。不同的英语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文化, 中国和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更具差异性, 在语言习惯、句式构成、思维方式上都有所不同,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是短时间内相对难以克服的阅读障碍, 需要依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或者平日自己多进行英语阅读来弥补和提高。而且当英语阅读理解题中出现其他国家的文学知识、地理常识、历史知识、生活情境用语和口语用语时, 又为高中学生的英语文章阅读理解带来更多的障碍。

四是英语阅读方式和目标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造成的障碍。高中学生进行英语阅读理解多从应对考试的角度出发, 目标是为了提高答题的正确率和准确性, 因此在进行英语文章的阅读过程中阅读思维方式受到限制和固定, 是应试型思维。但正确和高效的英语阅读应当从对文章的兴趣和理解入手, 进行英语阅读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的知识和情况, 阅读的方式应当是以通篇把握为主, 高中学生应当培养自己对于英语文章的阅读兴趣, 通过阅读储备知识、丰富眼界、开阔思维, 多认识和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信息, 从不同的语言角度看待人和事物, 克服个别词汇和语句的限制, 准确找到文章的线索和主题, 把握英语文章的每小节主要内容和通篇主旨, 有效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水平。

二、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解题对策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文章阅读理解能力, 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够通篇把握英语文章的全文主旨, 运用所学语法分析各语句句式并了解语句含义;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 判断前后文关联和英语文章的写作目的, 根据英语文章的不同写作文体和写作主题, 熟悉新闻、广告、评论、小说、信函等多种英语文体和篇章结构, 其具体的解题对策如下:

一是把握英语阅读的主旨和中心思想。领悟英语文章阅读的目标, 不要纠结于个别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 通篇浏览抓住文章的主题和主旨, 利用对主旨的理解帮助推测和克服个别词汇和语句的困难。在简短的时间内阅读完通篇英语文章, 再回头分段、分部分细致阅读。在分段阅读的过程中, 要注意留心寻找该语篇段落的中心和重点, 利用中心句子帮助理解;在没有中心句子的情况下, 高中学生需要自己依据前后文联系自行总结。

二是是学习解题技巧, 提高阅读理解题的准确率。不能单方面侧重于阅读问题, 也不能将阅读重心全部放在文章上, 高中学生应当先短时间内通篇阅读全文, 再仔细看清提问, 回到英语文章中去寻找对应的答案, 在第一次的阅读过程中可以边读边标记出重要线索。仔细看清阅读理解题的要求, 分析提问的目的, 寻找并标注英语文章的核心词汇、主要线索、人物名称、专有名词、时间和地点等前后文联系, 利用线索加强记忆和理解, 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三是保证和提高阅读速度。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 阅读理解是英语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因而在英语考试中也占有相当多的分值。提高英语阅读理解题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既是英语学习的根本目标, 也是为高中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和应用打好基础。高中英语教师可以给学生寻找一些课外英语阅读材料, 帮助学生分析有难度的语句, 训练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

说明文阅读题解题方法指导 第10篇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科技作品, 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结合7~9年级的阅读要求, 中考课外说明文阅读还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理清思路, 理解主要内容;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对于这些能力的考查, 命题时一般通过以下考点体现出来: (1) 明确说明的对象 (即说明文是针对什么进行说明的) ; (2) 弄清所说明事物的特征或阐述的理由; (3) 能指出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画图表、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等) ; (4) 弄清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 (5) 把握说明的结构 (主要有总分关系、分总关系、总分总关系、并列关系、层进关系) ; (6) 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及言之有序的特点 (许多关键性的词语不能删节, 不能调换) ; (7) 能够把握文章大意,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8) 分析文章结构, 划分文章层次, 归纳段意和中心思想; (9) 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相似之处的说明段落或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分析各自的特点, 归纳总结各自的中心; (10) 结合语境, 解释一些词语或句子的含义。

【经典例题】

探测器“约会”小行星

(1) 在红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轨道之间, 有一个由几十万颗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这些小行星, 其实就是一群大小不等的碎石块, 最大的直径可达上千千米, 小的只有几米、几十米。同八大行星一样, 这些小行星也在日夜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这些神秘的小行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到底蕴含着哪些宇宙信息?这些问题一直备受科学家的关注。而造访小行星, 也成为科学家们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2) 2001年2月12日, 美国“近地小行星约会”无人探测器在围绕小行星家族中的“爱神”小行星探测了一年之后, 成功降落在这颗星上, 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探测器与小行星相会。

(3) 以古希腊爱神命名的“爱神”小行星, 是小行星大家族中极为普通的一颗。它实际上是一块大石头, 状如土豆, 长34千米, 宽13千米, 厚14千米, 距离地球约3.16亿千米。“爱神”小行星也绕太阳运转, 但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1‰。在这么一颗体积小、引力极小的星体上实现着陆, 其精确度要求之高是可想而知的, 以至于负责这次探测的专家们并未制订过在小行星上降落的计划。

(4) “近地小行星约会”无人探测器是美国于1996年2月发射的, 经过4年的太空飞行后, 于2000年2月14日成功地进入“爱神”小行星的轨道, 并开始对它进行探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 探测器已经发回约16万张小行星多岩石表面的照片。

(5) 在距离“爱神”小行星24千米的轨道上运行、探测了近一年的探测器, 逐渐耗尽了它自身的燃料。这时它终于做出惊人之举:向它“关注”了一年之久的“爱神”小行星发起最后冲刺。经过两次火箭点火之后, 探测器离开“爱神”小行星的轨道, 向它的表面缓缓坠去, 最终降落在“爱神”荒芜而崎岖不平的星面上, 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个半小时。科学家更为欣喜的是, 这是一次“科学的额外收获”;此外, 着陆的地点也是科学家最感兴趣的一片区域:缺少环形山, 但有大量的岩石和沟痕。

(6) “近地小行星约会”是美国宇航局研制的首批具有机器人功能的探测器之一, 科学家对它发回的“爱神”小行星照片分析后指出, “爱神”小行星上含有太阳系里最原始的物质, 并测量了小行星的密度、化学成分和磁场。这次成功着陆没有使探测器上的装置受损, 因而使得探测器能继续在三个月内向地球发回信号, 以进一步了解小行星的奥秘。随着对小行星奥秘的揭示, 人类对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 乃至对宇宙的演化进程, 都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选自《阅读与考点》, 有改动)

1.说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 探测器“约会”小行星

(2) 而造访小3行3星, 也成为科学家们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2.文中与第 (5) 段“科学的额外收获”相照应的一句是:33

3.探测器“约会”小行星的过程是:

4.文章第 (3) 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5.读了上文, 请分点扼要介绍“爱神”小行星的知识。

(2007年江苏省镇江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析】

《探测器“约会”小行星》这篇文章的几个问题涉及到文题理解、说明文语言特点分析、语句理解、结构层次的关系分析、说明方法的分析、信息提取、语言概括等知识点的考查。三个知识点都是在紧扣文本的基础上训练能力。因此在解答的过程中, 要立足于选文。其实, 紧扣文本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基础。

第1题, 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分析。第 (1) 题侧重于说明语言形象性的分析。“约会”是预先约定相会之意, 这里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 (无人) 探测器进入小行星的轨道并对它进行科学探测。第 (2) 题侧重于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分析。“之一”说明科学家们进行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不仅仅是“造访小行星”, 还有其他目的, 这样就使语言表达更准确、更严密。

第2题, 主要考查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信息的筛选能力。对于与“科学的额外收获”相照应的一句的筛选, 要研读上下文, 根据语境找出相关语句。参考答案:“ (负责这次探测的) 专家们并未制订过在小行星上降落的计划。”

第3题, 考查的是阅读理解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和结构层次的分析能力。答题时可以按照下面思路解题:首先通读全文, 找出文章相关段落, 通过阅读分析, 可以发现探测器“约会”小行星的过程的内容主要在文章的第 (4) 段和第 (5) 段;研读相关语段, 梳理出语段中的主要信息;最后根据题干的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探测器“约会”小行星的具体过程。解答此题需要注意字数的要求, 题干要求将相应的文字填在方格内, 因此答题的字数要与方格数相一致, 这就要求根据相关内容对答题语言进行再加工。此题的空格内可分别填写如下内容:发射无人探测器、进入轨道探测、着陆于小行星。

第4题, 考查说明方法的辨别及其作用的分析。题干中指明分析说明方法具体语段为文章第 (3) 段, 因此答题时要研读此段内容, 并根据这一段的内容来辨别、分析。文章第 (3) 段运用的说明方法较多, 主要有: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作诠释等。如果答题时所分析的说明方法与此段无关, 则不能得分;若只写对说明方法, 没有举例并说明其作用也不符合命题的具体要求。参考示例: (1) 打比方:如把“爱神”小行星的形状比作土豆, 形象生动; (2) 列数字:列举“爱神”小行星的长、宽、厚, 准确说明了它的体积小; (3) 作比较:通过与地球引力的比较, 突出“爱神”小行星的引力极小; (4) 作诠释:第 (3) 段解释“爱神”小行星, 让我们对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5题, 主要考查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此题为开放题, 没有统一答案, 但答题必须抓住“爱神”小行星知识的要点。下面内容在答题时必须表述出来:命名由来, 质地、形状、体积、距离, 运行轨道及引力, 含有太阳系里最原始的物质。

【备考策略】

一、明确解题步骤。

总结多年的经验, 在考场上遇到阅读理解类的考试题, 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较为快捷有效, 具体过程是:阅读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的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答题。

二、把握阅读重点。

阅读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 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 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 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 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 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2.抓住被说明事理或事物的特征。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现在结构、形态 (大小、长短等) 、性质 (硬、软、冷、热等) 、变化 (动、静、快、慢) 、成因 (简单、复杂) 、功用 (广狭、正反) 等等。一般来说, 说明文要说明的重点, 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的重点外, 还要弄清作者介绍的事物有哪些方面的特征, 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3.仔细阅读, 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时, 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然后总结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 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4.逐段概括要点, 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点时, 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 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把这些语句勾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子, 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 用“同类合并”的方法, 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 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 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 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 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 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 常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构造的, 常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 常用逻辑顺序。5.整体感知, 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的基础上, 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要着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 是并列, 是递进, 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 是由现象到本质, 还是由个别到一般, 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 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 或阐释了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 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6.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 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

三、关注难点问题。

难点之一是要求对文中陌生的科技内容进行阐释。此时要反复浏览文章, 在文中找到与此项科技内容有关的一些铺垫性的材料, 作为阐释的依据。

难点之二是要求对答题的理由进行解说。此时的解说一要利用平时的积累;二要利用文中的材料, 语言表达要准确、精练、层次分明。

传记的阅读方法和解题技巧 第11篇

1.高考题型:命题情势与过去考卷中的现代文大阅览题近似,由于该类题在2007年高考首次出现,难度应为中常,题量为3至4小题,分值占总分值大抵为15―25分;主、客观题有可能会同时出现,此中会有一道探索追究题,且分值较重,重点考察考生的探索追究阐发能力。

2.文本材料:一般选择古今中外那一些内部实质意义丰富且思想性强、反映社会形态时代风貌特点、体现人类精神品格的人物传记、回忆文章、悼词、墓志、评传等现代文传记类作品作为测验文本,其传记主人翁大多为中外汗青明星,如闻名政治人物、科学家、艺术家等。

二.解题指津

◆解题的基本原则

1.整体驾驭原文与语境分析相联合的原则、整体原则

阅览文章要起首从整体起航、弄清文本大意,明白中心主旨,驾驭传主特点,思虑回覆问题时紧扣中心主旨,不能孤立地去看问题,尽量阐发问题与中心主旨有何干系。

语境原则:理解具体问题时要有强烈的语境意识,阐发回覆任何一个问题都要从上下文起航,从原文找到问题的模板相关信息点或者表示内部实质意义,再加以阐发、归纳、作答。

2.“知世论人、知人论事、事中见人”原则

“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要理解传主其人其事:

首要关注传主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形态背景、家庭背景等众多因素,这样才更深刻、更好地理解传主;其次,要理解各种人物瓜葛网中的传主,因为传主的人际来往是影响他也是组成他人生经历的重要方面,通过传主与他人的瓜葛去理解传主是阅览传记的一条通道。

再次,传记本身的特征之一就是真实性,思虑阐发传记阅览题时亦须阐发人物性格或者评价判断,都必须在文本中找到相关的究竟作为依据,用究竟说话,不能平空妄下判断或者凭臆想作揣度。

◆解题的基本步调

1.揣摸题干,有备而读

研读题干,认真审题,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一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锁链儿”形成明确而强烈“问题意识”,让问题作为阅览文本的有力指示。

2.理清脉络,整体驾驭

第一遍速读文本:第一步,传主的经历是如何贯穿起来的,驾驭文本的布局思绪;第二步,整体体会文本内部实质意义,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领实,弄清文段写了传记主人翁哪一些事,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特点;第三步,区别出作者的身份,弄清作者的首要概念和基本偏向是什么。

3.细读文本,圈点勾画

第二遍精读文本:携带问题,有意识地细读全文,注重具备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细节,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尤其注重叙述之外的议论性、阐发性等内部实质意义。

考查方式:

1.把传记当作一般的阅读材料。如对重要词语、句子和内容的理解、作品风格的分析、人物形象评价、感情的体验和感悟等等。

2.结合传记的特点进行能力考查。一是结合作品考查对传记理论知识的理解,如自传的真实性、传记作者与传主的关系、传记的真实性与文学虚构、传记的选材与语言表达、传记人物描写与刻画、勾勒与细节等。二是运用传记知识分析作品。如分析传记的结构、表现手法,总结传主的事迹、贡献或形象、性格特点,评价传主的价值、影响或传记作者的观点、态度等。

从目前所见的考试题型来看,基本上都是以主观题形式出现,一般分成三大题,共25分。

第一大题一般为分析综合题,多侧重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答案可以用原文原句作答或在原文原句基础上整合而成。

第二大题一般为鉴赏评价题,多涉及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我们通过归纳可以看出,第二大题的设题多和传记的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有关,而答题的角度则应多从传记的真实性和主题入手。

第三大题为探究题,一般主要问法及应对策略举例如下:(1)文章的选材或结构安排是否恰当——多从真实性和是否有利于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入手作答。(2)某个人物成为伟大人物或某部作品产生的原因——多从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入手作答:主观原因多从个人的成长环境、天赋、努力程度等角度考虑;客观原因多从社会时代特点和别人的帮助等角度考虑。(3)如何评价传主——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评价,不可凭主观印象片面作答。(4)从传主身上得到什么启迪或受到什么教益——结合题干问法中暗含的答题方向,紧扣文本作答。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解题方法探究 第12篇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初中说明文阅读考查的题目势必要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生态环境、关注科技进步、关注未来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思想、科学品质、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近年来,这方面的考查已经在说明文阅读的试题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在试题的命制上,重视从文本的领会和探究创新的能力等角度来考查。

近年来的初中语文教学及考试,那种纯粹说明某一知识的,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造、或者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的说明文入选的概率是很低的。命题者通常会依据这么两条标准选择材料:①内容方面。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前提下,介绍说明某一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的同时,体现出一种科学精神,或者蕴含了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②表达方面。以说明为主,穿插记叙、描写和议论、抒情,灵活生动,可读性强。说明文的考查,由传统的说明文阅读四大类题目(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的顺序及文章结构、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逐渐转向把通用的阅读能力与文本特点结合起来设计题目,强调能领会科技作品中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说明文阅读考查的要点有:①理解词语在文段中的含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说明文语境中的含义。②理解说明文中的关键句子,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无论是事物性说明文,还是事理性说明文,概括和总结重要信息,这都是考查的重点。③从介绍事物和知识、说明事物变化和事理的语句中,分析归纳要点,理解课文意思。④按照作者说明的思路,根据文章,合理想象推断出作者的观点。⑤说明文阅读能力测试。主要考查学生的逻辑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不是某方面的专业知识。明确这点,也便于我们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针对以上特点,说明文的解题技巧有以下几点。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为的是对文章内容做到基本把握。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思路,为进一步理解阅读材料打下基础。阅读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感知内容,才能披文入情,理解丰富的意蕴,发现它的文字之美。整体把握文本材料的内容对理解整体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理解了具体的每一部分,才能理解整体的阅读材料。要把一篇文章或一个段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能孤立片面地去理解。通过训练,就能快速、准确地感知、捕捉、归纳文中信息,理解整个文段的意思。

说明文阅读中感知文章内容的考查,最常见的两种形式是:①概括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说明文的主要内容通常是说明文整篇文本或某一具体段落的主旨句,有的则是文章的标题。②概括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对象的特征或者说明相关事物的事理。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主要是要抓好关键句。①抓段落的关键句来概括全段,重点是关注首尾句。②抓全文的关键句,全文的关键句往往统领全篇,重点要关注文章的开头。③抓过渡的关键句,因为过渡的关键句常揭示上下文关系,要重点关注连接词、高频词、序数词。然而,有的语段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可以从材料中抓关键词来概括归纳。

(2)分析结构、辨识方法。说明文的结构层次跟说明的顺序密切相关。按照由古到今的顺序来写的文章,其结构层次就是按照时间的变换而划分的。按照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来写的说明文,其结构就是“总 - 分”或“总 - 分 - 总”。说明文的写作中,作者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说明事物,并适当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我们往往就是通过研究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来分析说明文的。

说明文常见的三种思路结构是:①以事物的发展变化先后为序的时间顺序。②以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为序的空间顺序。③以事物的内在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为序的逻辑顺序。在说明文阅读的解题过程中,要求学生了解说明文常见的结构形式,理清说明顺序,概括段意,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解决说明文的题目。

(3)运用逻辑知识理解材料。说明文有严密的逻辑性,说明文阅读中借助逻辑常识,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意。①了解概念的含义,分析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②弄清概念在阅读材料中的意义。初中说明文阅读的材料主要选取最新科技成果、自然常识、生态常识、人类环境等方面内容,并且都具有语言严密精确的特点。在考查的时候,出题者往往故意设置障碍,曲解原文的意思,阻碍我们对文章的正确理解。

高中英语阅读解题方法

高中英语阅读解题方法(精选12篇)高中英语阅读解题方法 第1篇一、猜测词义类题目常见的设问方式1. The word“…”refers to/probably...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