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丹麦大学留学优势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丹麦大学留学优势(精选14篇)

丹麦大学留学优势 第1篇

丹麦留学具有免入学考试、免学费、英语授课、学制短、能合法打工等优势,综合了英、美、德、法等国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免学费。一般来说,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能用来支付生活费,那么就至少可以一年不打工。而且还可以免费学丹麦语;

2.学制短,这一点与英国相似,在丹麦,学士学位一般为三年。这样通常就能节省一笔不菲的留学开支;

3.丹麦是高福利的国家,来丹麦留学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医疗,这要是在美国就需要一大笔钱;

4.丹麦是欧盟成员国,又是申根国家,所以到欧洲旅游相当便宜,而且签证也不成问题;

5.学校放假期间,学生可以合法打工且不用交税。丹麦每小时的收入相对其他国家较高;

丹麦大学留学优势 第2篇

2、哥本哈根大学的工程与计算机学;

3、丹麦罗斯基勒大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

4、丹麦教育大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

5、丹麦科技大学理学硕士和生物化学工程学;

6、奥本罗商学院市场营销和商务经济学;

7、丹麦西部商学院计算机学和西部商学院多媒体设计;

丹麦大学留学优势 第3篇

一、《新大学法》的实施有效提高了大学抵御风险的能力

1993年,丹麦颁布了《大学法》(The University Act)。1998年和1999年,政府对《大学法》相继进行了修正。2002年,在面对社会“为丹麦大学改革争取更多时间”的呼声中,丹麦自由保守党政府、社会民主党和基督教人民党联合制定了《新大学法》(The New University Act),并于2003年颁布实施。该法主要目的是推动丹麦大学成为强有力的研究机构,满足社会对国际性大学的需求,提高教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之间的转换速度,实现大学的自治和自我管理。

(一)明确大学作为信息和文化主要承办者的地位,缩短大学和社会之间的距离

《大学法》(1993)指出大学具有进行科学研究、提供高学术标准的高等教育、传播科学方法及推广研究成果的功能。而《新大学法》则重点突出大学传播信息的过程,明确规定大学必须要传播科学方法,推广研究成果。其内容具体包括:(1)大学应与社会各个部门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转换;(2)大学应参与公众的辩论;(3)大学需要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进行合作研究。[3]《新大学法》明确了大学作为信息和文化主要承办者的地位,强调以大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知识生产的重要性。通过科学研究、知识生产和不同研究机构之间的知识互换,《新大学法》建立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促进了社会不同部门和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同时,《新大学法》还指出,大学应鼓励职工和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公共辩论,积极参与公众事务,以确保政府能够得到民主的声音。在此基础上,《新大学法》明确了大学在科学研究上的独立性和自由原则,并创建职业道德准则来指导大学的科学研究。

(二)进行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大学成为强有力的独立机构

《新大学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进行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其目的是提高大学战略优先事项的能力和加强大学决策的权力,以确保大学成为强有力的独立机构。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成立服务于大学和社会的董事会。1993年《大学法》规定大学从属于国家机构,由议会下的“科学、技术和创新部”(the Minister for Science,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管理。2003年《新大学法》规定大学是从属于国家公共部门管理下的独立机构,不再受“科学、技术和创新部”管理。依据该法,大学实行董事会负责制。丹麦大学在体制内部进行自我管理,自治的程度和范围可以依据该法所做的修订进行调整。董事会的成员主要包括校外人员和校内人员,其中董事会主席由校外人员选举产生。校外人员占董事会成员的一半以上,主要是科学界、技术领域和行政人员的代表;校内人员主要是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如丹麦科技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董事会共有7名成员。其中包括董事长在内的4位成员来自于丹麦工业界。另外3位成员来自于丹麦科技大学校内,1位是教师和研究人员的代表,1位是技工和管理人员的代表,1位是学生代表。代表们分别由各自所代表的成员选举产生。董事会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大学的利益,制定大学管理制度,指导大学发展和教学科研活动,批准大学预算,审查大学账目以及每隔3年与“科学、技术和创新部”签署未来几年大学发展的合同。除此之外,董事会还有任命和罢免校长的权力。(2)明确校长的权力和职责。校长既要具有学术能力,也要具有管理能力。校长负责管理大学的日常事务,以及向董事会提议任免大学行政管理职员。除此之外,《新大学法》还规定校长有权组建大学管理团队以及细化管理任务。在校长、院长、系主任和博士负责人的任命中,学术资历必须作为任命的第一条件。也就是说,管理人员必须是被社会和专业组织认可的研究人员,尤其是校长和学术带头人,这也体现了丹麦大学学术至上和教授治校的方针。(3)简化大学管理规则,权力下放至大学。《新大学法》将大学的自主权分为10个领域,主要包括:制定工作人员条例、公共设施的管理、公共资金拨款程序、大学高科技交流活动的管理规定和教育法规。[4]同时,《新大学法》还指出大学在这些方面的管理规则应简化,并由大学内部自己管理。例如,大学有权将现有的建筑办公室、教学楼和实验室向社会出租。这样,一方面缓解了大学资金困难的局面;另一方面有利于高科技公司和大学科研人员一起开发新产品和开展科学研究。

《新大学法》规定的各种改革措施中,最根本的就是转变大学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式。丹麦政府认为,只有大学迈向“自治”,走创新型发展道路,才能有助于政府挖掘出经济增长的潜力,提高丹麦在国际社会上的竞争力以及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并有助于提高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早在2001年,丹麦研究委员会(The Research Commission)就多次呼吁丹麦政府建立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并将财政资助从政府研究机构转移至大学内独立的研究参与者。2002年,丹麦政策研究理事会(Danish Council for research Policy)建议将政府研究机构从25个合并成15个。2003年,丹麦研究委员会建议丹麦政府进行大幅度的大学改革,并为这些重要的改革提供财政支持。2003年至2004年,经合组织教育委员会(OECD Education Committee)在对丹麦大学进行评估的基础上,提出改革建议。其内容主要是:(1)公共研究主要由少数研究机构负责;(2)平衡教育和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大学从单一的教育机构向多元化的研究机构发展;(3)将更多的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合并,同时保留其各自业务和管理上的独立性。

2005年,在全球化背景下,丹麦政府接受这些建议,进一步加大大学改革力度。丹麦政府成立全球化理事会,由当时的首相拉斯穆森(Prime Minister Anders Fogh Rasmussen)任全球化理事会主席。成员由政府官员和社会各阶层的重要代表组成,包括雇主与工会、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重要代表和私人企业代表。全球化理事会的主要任务就是向政府提建议。2006年,丹麦政府推出了全球化战略,其目的是提高丹麦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并出版《进步、创新和凝聚力:丹麦经济全球化的策略》(Progress,Innovation and Cohesion:Strategy for Denmark in the Global Economy)一书。在全球化策略中,关于教育、培训项目、科学研究和企业家以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与创新的具体改革措施多达350多项。其中,最为重要的举措就是将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合并,以确保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教育活动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而提高丹麦教育和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2006年,丹麦政府决定重新审查大学的整体结构,着手进行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的合并。政府公开征集“合并模式”的意见,让不同党派和不同职业的群体参与到大学改革中。在“合并模式”的讨论中,政府并没有提出一个合并的模板,而是给出三条合并指导方针:(1)在整个合并过程中,政府研究机构不能被划分成更小的单位或者划分出不同的机构;(2)所有合并后的机构应由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进行管理;(3)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的合并不应机械地进行地理式的合并。2006年10月,在征求各方的观点和遵循上述指导方针的基础上,政府决定实施新大学体系。2007年1月1日,9个政府研究机构(1)和12所大学合并,形成了8所大学、3个国家研究机构(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s)(2)和1个政府研究机构(Government Research Institution)。[5]

为保障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合并的顺利实行,丹麦政府在增加大学公共拨款的同时,提高科研资金在总拨款中的比例。丹麦政府对大学的公共拨款主要包括两部分:基础资金和科研资金。其中基础资金主要包括用于教学和教学相关的活动经费、教职员工经费(包括薪金和培训计划)、建设投入经费和公共设施经费。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合并之后,政府不仅加大对以研究为基础的公共服务部门(Research-based public-sector services)的资金投入,总投入量从2003年的16.7亿丹麦克朗增加到2009年的20.8亿丹麦克朗,增加了24%。科研资金包括基础资金中的基本科研资金、各类研究委员会提供的专项科研资金,另外还有来自于大学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非营利组织、工业、公司和欧盟等国际组织之间签订合同的研究资金。在2008年至2009年期间,基本科研资金投入量变化最大,这主要是因为“科学、技术和创新部”对以研究为基础的公共服务部门的资助由里瑟空间中心(Ris覬and the Space Centre)转移到丹麦科技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这样就增加了丹麦科技大学的基本科研资金,总增加值为3.05亿丹麦克朗。大学的基础资金和基本科研资金的消费(theconsumptionofgrant-financed research)分别增加了35%和31%。换句话说,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合并后,政府净增加了1.2亿丹麦克朗给大学。[6]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丹麦大学的“国际化”战略调整

后金融危机时期,为确保大学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密切联系和提高大学预见风险的能力,丹麦政府认为必须评估丹麦大学改革的成效。2009年,丹麦政府决定成立丹麦大学评估小组,对大学改革的成效和大学自主化的水平进行评估。评估小组从5个方面开展评估:(1)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合并的目标是否达成;(2)员工和学生的共同决策;(3)自由的学术辩论;(4)科学研究的自由;(5)自治的水平。[7]通过调查和采访大学的职员和学生,并根据政府、大学及相关部门提供的报表和文件进行评估,最终得出大学改革成效的评估结论。2003年《新大学法》赋予了大学新的自主权,使丹麦的大学拥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提高了大学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及其在国际上的地位。2007年的政府研究机构和大学的合并是丹麦大学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推动了丹麦大学的蓬勃发展,增强了丹麦大学的国际竞争力。在肯定两次改革取得成就的同时,评估小组也指出《新大学法》沿用了太多《大学法》的规章和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这些规章和制度阻碍了大学自治的发展,因此,丹麦政府应继续简化政府对大学的管制。同时,评估小组认为丹麦政府应寻找到大学自治和问责之间的平衡点,以促进丹麦大学的健康发展。而关于政府机构和大学的合并,评估小组认为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证明其成效。因此,评估小组建议应继续讨论和研究丹麦大学的下一步发展。

在深刻反思2003年和2007年大学改革的基础上,丹麦政府陆续推出了一系列长期性战略调整措施。一方面,依据“欧盟2020”战略和本国的“全球化”战略,丹麦政府制定了大学未来发展规划。政府计划用10年时间将丹麦大学发展成为国际化大学,并成为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至少在欧洲大学排名前10,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丹麦政府致力于加大科研教育投入,建立整体性的高等教育预算投入体系和多渠道的培训途径,尽可能将大学财政危机和就业危机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因丹麦大学深陷财政危机而与面临困境的欧洲大学引发连锁反应。[8]

2010年,“科学、技术和创新部”积极制定大学国际化的最佳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丹麦大学也开始拓宽国际合作途径。丹麦政府认为高等教育改革及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其目的是加强丹麦的竞争力和社会凝聚力,以确保丹麦依旧是一个包容性的和富足的社会。丹麦大学的国际化是指:(1)丹麦大学必须跃居世界上著名大学的行列;(2)丹麦大学要为丹麦经济增长和社会凝聚力做出重要贡献;(3)确保丹麦毕业生能够成为国际社会和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9]“科学、技术和创新部”建议政府在2003年和2007年两次改革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大学自治权,有效完善大学的自主权力并改善大学与企业界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丹麦大学进行审慎监督和评估。在宏观层面上,除了加强丹麦大学董事会等现有机构的职能外,“科学、技术和创新部”还提出建立丹麦大学系统理事会(The Council of Danish Universities System)。该理事会主要负责监管和评估丹麦大学的统筹规划。在微观层面上,“科学、技术和创新部”提出应建立大学资助管理体制,赋予丹麦当前负责分配研究工作和创新活动经费的三个理事会(1)和两个基金组织(2)以更大的权力。也就是说,“科学、技术和创新部”不直接介入分配研究开发和创新活动经费的工作,而由三个理事会和两个基金组织协调工作,实行国际同行评议制度来评估社会研发和创新活动,以公开竞争的方式分配教育公共经费。至此,丹麦政府不断强化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提高有限教育经费的效益。同时,“科学、技术和创新部”还提出要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和大学及科研机构的设置。

除此之外,丹麦政府加大财政预算中科研和教育的投入,建立企业激励机制和灵活的培训途径来控制升学和就业危机。2010年12月16日,丹麦议会以116票赞同、2票反对通过了2011年政府财政预算案。丹麦财政大臣克劳斯约尔特弗雷泽里克森(Claus Hjort Frederiksen)说:“我们已经达成共识,要加大在教育和科技研发上的投入,为经济的持续复苏奠定基础。”[10]丹麦政府计划2011年为教育拨款24亿丹麦克朗,并提供9,000个培训岗位和实习机会。在企业创新方面,政府计划提供22.5亿丹麦克朗的贷款和担保,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研发,以保证丹麦经济增长和就业率的提高。在员工培训方面,丹麦政府采取针对企业的激励机制,给每个接受学徒学习的企业提供1万欧元奖金。另外,丹麦政府还通过增强学校的培训来补充企业培训,采取相对灵活的培训方式和途径。这些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丹麦学徒工的数量上升了20%。更多年轻人接受了技能培训,有效控制了后金融危机时期丹麦大学的财政危机和就业危机。

丹麦高等教育重要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获得了丹麦各政党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换言之,丹麦高等教育相关战略、政策和制度的调整总体上符合丹麦各政党、阶级的利益与实际情况。这些改革既有利于解决本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问题,又将丹麦大学的传统优势发扬光大,同时还提高了丹麦大学和科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丹麦各政党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欧盟国家的支持和推动下,丹麦高等教育“国际化”和“自治化”有望从构想逐步走向现实。

增强社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大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21世纪以来,大学在政治舞台上的重要性不断增长,大学政策已经成为政治舞台的核心。丹麦推进大学改革的战略选择说明,在金融危机时期,丹麦的《新大学法》,保障了大学的自治权并缩短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距离,有效地提高了大学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与此同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通过“欧盟2020”战略和“全球化”战略来推进丹麦大学的国际化和提高丹麦高等教育及科研的影响力越来越重要。这也说明,大学克服金融危机的能力不仅是来自于金融危机时的改革,及金融危机之前所做的改革和后金融危机时的战略调整,并在帮助国家克服金融危机中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Impact of the EconomicCrisis on European Universities[EB/OL].www.eua.be/Libraries/Economic_monitoringJanuary2011final.sflb.ashx.2011-01-08.

[2][4][6]Pernille Meyn Milthers,Danish Universities in theFinancial Crisis:change and Trust,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 and Policy,2011(1):1,4~7,10~12.

[3]OECD,University Education in Denmark[EB/OL].www.Source OECD.Org.pdf.2005:32~39.

[5]UniversityMergersof2007[EB/OL].http://www.ubst.dk/en/universities-in-denmark/university-mergers-of-2007,31,May2010.

[7]University Evaluation in 2009[EB/OL].http://www.ubst.dk/en/universities-in-denmark/university-evaluation-2009,2010-05-31.

[8]Finn Laursen,Torben M.Andersen,Detlef Jahn,Denmarkreport,Sustainable Governance Indicators.2011.9~10.

[9]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EB/OL].http://www.ubst.dk/en/inter national-cooperation,2010-09-24.

丹麦大学宿舍惊现“民族风” 第4篇

然而,最近在微博上火爆的一组“全球最酷大学宿舍”的图片,在大开眼界的同时,更让一群网友直呼:“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满眼“羡慕嫉妒恨”

这个被网民誉为“最酷宿舍”指的是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Tietgenkollegiet”学生宿舍。这座造型别致的圆形建筑是为纪念丹麦著名金融家 C. F. Tietgen(1829-1891)而建,于2007年落成,是丹麦建筑师Lundgaard和Traneberg Arkitekter的作品,并获得过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国际奖。

有网友质疑道:“这哪是学生宿舍啊,应该叫做酒店式公寓!”远观,深棕色美国橡木包裹的建筑外表以及凹凸起伏的房间设计将现代化的学生公寓烘托得极富动感与韵律。圆形建筑典雅精致,并与周围的草地、湖水相映成趣。宿舍外围是一格格的突出窗户和露台,起伏有致,貌似高档住宅。五个出入口将这个圆形的“碉堡”切分为五个大段落,但又可以彼此连接。入内,底座的同心圆是公共空间,有一个种满植物的小庭院,周边围绕的就是学生们用的餐厅、视听室、自习室、洗衣室、音乐室、会议室和单车的停放处等等。往上,一个个长形方块就是一间间房间,总共7层,每一层也有公共空间,例如公用厨房、自习室、休息室等。

该宿舍建筑占地面积将近2.7万平方米,共360套房间,其中10%的房间给国际交换学生居住。每个房间都有独立洗手间及露台,景观优美,可观看四周景色及内部的中央庭园。此外,房间按照大小可分为四种,包括26平方米、29平方米、33平方米和42平方米,以配合学生的不同需要。若你想拥有一间个性化宿舍,Just do it!百变的结构设计,简约不简单的装修风格,使得Tietgenkollegiet潮感十足。

福建土楼“外嫁”丹麦

在谈到这座圆形建筑的设计理念时,设计者称是着重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也是丹麦政府对未来学生居住环境的完美描绘。尽管这栋酷炫的大学宿舍时尚感颇强,但说到设计灵感,竟是来自于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的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国际环境景观生态管理学院资深研究员董斌认为:“福建土楼把实用和美学原则结合得非常紧密。”结实的三合土墙,结合了“三防”(防风、防水、防震)与防盗防匪功能。2008年,“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作家洗怀中说:“土楼是个句号,却引出无数的问号和感叹号。”这种外观类似于古罗马竞技场的建筑奇葩,曾在上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被美国误认为核弹发射井,虽经过20年的研究,用间谍卫星拍下无数土楼俯视图,但仍无法破解1500座“核弹发射井”中的“机密”。最终,中情局在1985年派出一对夫妇伪装游客到福建闽西永定县探个究竟。经过他们的调查,发现那些“发射井”原来只是历史悠久的土楼,绝不是间谍卫星所发现的“核武设施”,这才令美国当局松了口气。

相对于国内“筒子楼”般板正的学生宿舍楼,国外的宿舍楼无疑更加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当我们看着诸多令人眼馋的宿舍楼时,却发现它们竟然走的是我们熟悉的“最炫民族风”。就如同“功夫”和“熊猫”产地是中国,但《功夫熊猫》却是“美国造”一般引人深思。

丹麦留学有哪些优势 第5篇

一、 欧洲经济强国:

丹麦是世界知名高福利国家,人均年收入在世界排名第四位。丹麦目前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人均收入3-4万美金(最新的人均最高收入排名,挪威第二,瑞典第三,丹麦第五,远高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社会福利高,号称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社会治安更是好的出奇。自然环境好,空气清新。丹麦人,待人冷淡,但不同于西欧人的孤傲,交往长久,你会发现他们是非常的真诚,直率,善良。尤其是他们对中国人都非常的友好!留学生会有更少的被排斥感!

二、 无限的自然风光:

丹麦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夏季平均温度16度左右,冬季平均温度-1度左右,属海洋性气候。 丹麦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冷,大部门地区气候与我国北方相似。

三、签证通过率高:

丹麦有着和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一样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远低于美国,英国的社会犯罪率。美国在911事件之后加强了对留学人员的审核,所以签证比以前更难。德国法国等非英语国家今年也因为中国留学生的`增多提高了审核的门槛。相比之下,丹麦的签证要容易很多,只要你有丹麦大学的邀请信或录取通知书并通过了校方的面试,被据签的概率是很小的。丹麦是申根协议国,拿一国签证可去15个申根国家: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意大利、奥地利、希腊、西班牙、葡萄牙、丹麦、瑞典、挪威、芬兰、冰岛!拥有便利的旅欧条件。

四、国际化学习环境:

很多大学都有英语授课专业,免去了学生出国前和出国后学习当地语言的阶段,节省了留学时间和费用。中国学生只要参加托福或者雅思考试,达到丹麦所需要的标准就不再需要额外的语言审核,国立大学和政府学校也都不设入学考试,学制短且灵活,丹麦教育水平高,教学设施一流。国民英语普及率较高,国民整体素质高,民风淳朴,治安环境非常好,犯罪率是世界上最低的国家。

五、 高福利可勤工俭学:

享受免费医疗保险,合法打工且收入高,每小时最低工资78丹麦克朗,每周可打15小时左右。假期和周末可全天打工。

六、 生活费用相对较低:

丹麦的留学优势详细介绍 第6篇

丹麦王国是斯堪的纳维亚组成国家之一,位于欧洲北部日德兰半岛上及附近岛屿。南部就是德国,北部濒临大西洋、北海与波罗的海。瑞典和挪威分别位于丹麦以北及西北方向,与丹麦隔海相望。丹麦是一个完全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但又带有浓厚的社会主义色彩,拥有高科技农业、现代的小规模企业化工业、稳定的货币等特征,同时对国际贸易高度倚赖。丹麦属于世界经济高度发达国家,能够提供大量的社会福利,贫富差距相当小,国民享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丹麦亦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创始会员国之一。足球是丹麦的第一运动。

丹麦大学留学优势 第7篇

2.就读本科课程需要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

3.就读研究生课程需要相关专业本科毕业,学士学位。

丹麦留学所需材料:

1.要准备一份个人简历,这份简历需要有中文版和英文版

2.如果是大学生去丹麦留学那就需要准备其在国内就读大学的毕业证、成绩单,这也是中英文两份,如果是高中生留学丹麦,那就需要高考成绩单,也是中英文两份。

3.还需要有学校老师或者教授的推荐信,确保在学校是个遵守纪律的优良学生

4.去丹麦留学还需要准备留学担保金,留学担保金是每个学生出国留学到每个国家都需要准备的,这是保证其学生留学家庭所具有的经济保障。

丹麦大学留学优势 第8篇

丹麦理工大学团队利用1∶30小尺度隧道模型, 采用氦-空气混合气体作为烟羽流, 对车辆堵塞如何影响隧道纵向通风排烟系统开展了系统性研究。研究表明, 当隧道内出现车辆堵塞时, 临界风速作为阻塞比的函数会减小。车辆堵塞的相对规模和火源的相对位置会对临界风速产生逆作用。此外, 烟气分层尺寸也明显地受车辆堵塞的影响。整个试验和方法证明可以很好地模拟隧道火灾中的相关现象, 并为车辆堵塞对隧道火灾的影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金融危机下丹麦大学的战略选择 第9篇

《新大学法》提升抗风险能力

2002年,在面对社会“为丹麦大学改革争取更多时间”的呼声中,丹麦出台了《新大学法》,并于2003年颁布实施。该法主要目的是推动丹麦大学成为强有力的研究机构,满足社会对国际性大学的需求,提高教育、科学研究和知识之间的转换速度,实现大学的自治和自我管理。

一方面,明确大学作为信息和文化主要承办者的地位,缩短大学和社会之间的距离。《新大学法》明确了大学作为信息和文化主要承办者的地位,强调以大学为基础的科学研究和知识生产的重要性;建立了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促进了社会不同部门和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同时,该法还指出大学应鼓励职工和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参与公共辩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以确保政府能够听到民主的声音。

另一方面,进行大学管理体制改革,确保大学成为强有力的独立机构。《新大学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进行大学管理体制的改革。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成立服务于大学和社会的董事会。依据《新大学法》,丹麦大学实行董事会负责制。董事会的成员包括校外人员和校内人员,其中董事会主席由校外人员选举产生。董事会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大学的利益,制定大学管理制度,指导大学发展和教学科研活动,批准大学预算,审查大学账目以及每隔3年与“科学、技术与创新部”签署未来几年大学发展的合同。此外,董事会还有任命和罢免校长的权力。二是明确校长的权力和职责。《新大学法》规定校长有权组建大学管理团队以及细化管理任务。在校长、院长、系主任和博士负责人的任命中,学术资历必须作为任命的第一条件。这体现了丹麦大学学术至上和教授治校的方针。三是简化大学管理规则,权力下放至大学。《新大学法》规定的各种改革措施中,最根本的就是转变大学管理体制和发展方式。

政府研究机构与大学的合并

2006年,丹麦政府决定重新审查大学的整体结构,着手进行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的合并。政府并没有提出一个合并模板,而是给出三条合并指导方针:在整个合并过程中,政府研究机构不能被划分为更小的单位或者划分出不同的机构;所有合并后的机构应由一个统一的管理体系进行管理;大学和政府研究机构的合并不应机械地进行地理式的合并。

2007年,9个政府研究机构和12所大学合并,形成了8所大学、3个国家研究机构和1个政府研究机构。

为了保障合并的顺利进行,丹麦政府在增加大学公共拨款的同时,提高科研资金在总拨款中的比例。丹麦政府对大学的公共拨款主要包括两部分:基础资金和科研资金。合并后,政府加大对以研究为基础的公共服务部门的资金投入。2008年至2009年期间,基本科研资金投入量变化最大。

后金融危机时期的战略调整

在2003年和2007年两次改革的基础上,丹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长期性战略调整措施。一方面,依据“欧盟2020”战略和本国的“全球化”战略,丹麦政府计划用10年时间将丹麦大学发展成为国际化大学,并成为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至少在欧洲大学排名前十,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丹麦政府致力于加大科研教育投入,建立整体性的高等教育预算投入体系和多渠道的培训途径,尽可能将大学财政危机和就业危机控制在萌芽阶段,避免因丹麦大学深陷财政危机,导致面临困境的欧洲大学引发连锁反应。

2010年,科学、技术和创新部制定大学国际化的最佳发展模式,与此同时,丹麦大学也开始拓宽国际合作途径。其国际化思路包括必须跃居世界著名大学的行列,要为丹麦经济增长和社会凝聚力作出重要贡献,确保丹麦毕业生能够成为国际社会和劳动力市场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三方面。

科学、技术和创新部建议政府继续增强大学自治权,并改善大学与企业界的关系,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丹麦大学进行审慎监督和评估。除此之外,丹麦政府还加大财政预算中科研和教育的投入,建立企业激励机制和灵活的培训途径来控制升学和就业危机。

丹麦留学的五大优势有哪些 第10篇

丹麦留学优势一、丹麦是目前世界最发达的地区

人均收入3-4 万美金(最新的人均最高收入排名,挪威第二,瑞典第三,丹麦第五,远高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社会福利高,号称是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社会治安更是好的出奇。自然环境好,空气清新。丹麦人,待人冷淡,但不同与西欧人的孤傲,交往长久,你会发现他们是非常的真诚,直率,善良。尤其是他们对中国人都非常友好!留学生会有更少的被排斥感!还有,丹麦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么冷,大部分地区气候与我国相似。最重要的是,丹麦留学签证容易,学费低,要求低,教学质量高,十分适合中国留学生,所以当之不愧成为近两年中国的留学热点。

丹麦留学优势二、签证通过率高

丹麦有着和澳大利亚、纽西兰、加拿大一样优美的自然环境以及远低于美国、英国的社会犯罪率。由于美国在 9.11 事件之后加强了对留学人员的审核,所以签证比以前更难。而德国、法国等非英语国家今年也因为中国留学生的增多提高了审核的门槛。相比之下丹麦的签证要容易很多,只要你有丹麦大学的邀请信或录取通知书,被拒签的概率是很小的。

点击进入 丹麦留学需要哪些条件

丹麦留学优势三、生活费用相对较低

丹麦以良好的社会福利体系而着称,高等教育几乎是全部免除学费的.。每年的平均生活费都在 5 万元人民币左右(包括住宿费、伙食费、交通费和书本费等)。这显然比到欧美等国留学要便宜得多。

点击进入 丹麦留学一年需要多少

丹麦留学优势四、较低的犯罪率

比起欧美其他国家, 丹麦的犯罪率是很低的,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丹麦社会安定,治安状况好,当地的居民对人热情友善,因此,在丹麦生活会更轻松和自由。

丹麦留学优势五、国际化学习环境

2018年丹麦留学具有的优势 第11篇

丹麦在经济政治领域稳定,国民幸福指数高,丹麦十分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教育环境、教育制度、教育条件上都是首屈一指。吸引了许多中国学子去往丹麦留学,那么丹麦优势有哪些呢?今天立思辰留学360为大家带来丹麦留学五大优势,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丹麦留学优势】

1.学费低。一般来说,学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能用来支付生活费,那么就至少可以一年不打工。而且还可以免费学丹麦语;

2.学制短,这一点与英国相似,在丹麦,学士学位一般为三年。这样通常就能节省一笔不菲的留学开支;

3.丹麦是高福利的国家,来丹麦留学可以享受到免费的医疗,这要是在美国就需要一大笔钱;

4.丹麦是欧盟成员国,又是申根国家,所以到欧洲旅游相当便宜,而且签证也不成问题;

5.学校放假期间,学生可以合法打工且不用交税。丹麦每小时的收入相对其他国家较高;

【丹麦大学入学条件】

1、年满18岁,身体健康,有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能力者,都可以申请丹麦留学。

2、学士学位申请条件:高中毕业后有二年大学学历,托福成绩550-575分,雅思6-6.5分。

入工程技术大学,托福575分,雅思6.5分。

4、博士学位申请条件:硕士毕业,免托福;

【丹麦留学费用】

1、丹麦留学费:一年学费在5万元到13万元人民币之间。

3、硕士学位申请条件:(1)大学本科毕业,托福550分;(2•)大专三年毕业,成绩适合者,托福550分;(3)

2、互联网留学360介绍,丹麦留学生活费:中国学生用在吃上大约为800-1000丹麦克朗/月。

3、丹麦留学住宿费:学生公寓价格为1600丹麦克朗/月(两人一个房间)。但在首都哥本哈根学生公寓较少,价格也较贵,大约3000丹麦克朗/月(两人一个房间)。

【丹麦大学热门专业选择】

1、奥胡斯大学的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学;

2、哥本哈根大学的工程与计算机学;

3、丹麦罗斯基勒大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

4、丹麦教育大学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社会学;

5、丹麦科技大学理学硕士和生物化学工程学;

6、奥本罗商学院市场营销和商务经济学;

7、丹麦西部商学院计算机学和西部商学院多媒体设计;

丹麦科技大学 第12篇

丹麦科技大学

大学最初成立于1829年,是丹麦一所融悠久历史与现代化教学方法和设施于一体的综合理工类大学。前身为高级技术学院,是哥本哈根大学的附属学院。,成为一所自治大学。目前,该校在校生为6,600人,教师1,000人。每年都有400多个国际学生入学参加其英语授课项目。

大学以其在生物科技、通信工程及可持续发展能源等方面的教育和研究闻名于世。学校的环境优美,毗邻国家公园,距离哥本哈根市中心约10公里。校园区设施齐全、生活便利。图书馆、咖啡厅、书店、银行、邮局、杂货店、计算机设施、酒吧、体育中心和电台电视台等一应俱全。

企业大学培训模式优势浅析 第13篇

一、企业大学的概念

“企业大学”这一概念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沃尔特?迪斯尼公司首先采用的。它是由企业出资, 以管理人员、职业院校教师、高校教师以及专业培训师为师资, 通过实战模拟、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时效性教育手段, 以培训企业内部中、高级管理人才, 技能型、技术型、复合型人才和其他相关行业企业人员为目的, 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要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体系。关于企业大学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 至今没有统一的认识。理查德?迪积认为企业大学是:“是一个组织性的专业管理流程, 在演变的商务环境中, 不断注入一种尊重知识, 唯才是举的企业文化。”珍妮?梅斯特则认为:“企业大学是一个把发展及教育员工, 客户和供应商的战略伞, 以达成企业目标及业务战略”。还有学者认为:“企业大学是一种为了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又企业出资建立和管理的一种教育培训组织是一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无论如何阐述, 企业大学被认为更多的是一个过程,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物资实体。

二、企业大学的发展现状

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 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培训工作发生变化, 培训的机构、培训的场所以及专业教师逐步从普通高校向企业转移, 培训形式和做法也与以往有所不同, 相继出现企业的培训中心纷纷转化为企业大学的现象。到二十世纪末, 在美国大约有1600家企业创办了企业大学, 且近一半的企业完全拥有自己的培训设施和专业教师队伍。世界《财富》500强企业中, 有近80%的企业已经拥有或正在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其中美国的企业大学最为突出。

受国外企业大学的影响, “企业大学”越来越为我国企业所了解。一些知名的企业, 如海尔、联想、平安等, 纷纷树立企业大学的旗帜。我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也在05年12月28日正式宣布成立我国航天系统的第一所企业大学神舟学院。这是一所以培养空间技术工程人才的专业培训机构, 主要承担五院研究生及国内外客户培训业务。企业大学之所以受到企业如此的青睐, 关键在于它相比于传统的培训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战略目标, 能够更好的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三、企业大学的优势

下面通过与传统培训的对比分析企业大学培训模式的优势。

1. 对企业战略的推动作用

传统的培训体系尽管每年均制定培训计划, 排定培训班次, 然而更多的是以应急式的培训为主, 以所提供的培训课程为主。其做法往往是通过收集市场上与企业运营相关的培训课程, 整理建立丰富庞杂的课程体系。而后排定课表, 供企业员工选修, 部分课程指定学员必修。这种做法最大的问题在于未能与企业的战略相结合, 所组织的培训工作如何支撑企业的经营战略, 培训经理往往无法道出。

企业大学则站在更高的层次上, 以直接服务公司的战略为使命。企业大学关注企业的整体性, 关注整体绩效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所建立的课程体系通过“岗位能力课程”的映射将公司战略予以分解, 分析得出各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 并分别定出所需的培训课程。企业大学课程体系展现出的是一张学习地图, 它给出了一名员工从新入职到高级经理的完整学习路线图, 体现了战略性的人力资源开发。同时, 企业大学能够设计、开发并提供各种学习项目以支持企业的核心战略, 改变传统培训体系单一狭隘的职业技术培训。

2. 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作用

传统培训体系的培训课程往往以外购为主, 通过聘请外部讲师为员工讲学授业。这样的培训组织形式看似专业规范, 但却忽视了与企业的紧密结合, 更放弃了企业自身的经验积累与知识沉淀。

企业大学则强调课程的自主研发能力以及内部讲师队伍的构建, 由此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在完善的课程开发流程与制度保障下, 企业大学组织领域业务专家 (内部讲师) 、培训对象代表 (员工) 、课程开发专家以及培训管理专家等一同就业务运营过程中的问题或经验进行总结、提炼, 以内部课程的形式予以内化、固化。此外, 企业大学通过内部讲师以及自主开发的培训课程能够帮助企业将各种最佳实践迅速地予以扩散, 提高企业的整体运作水平。

3. 企业文化的传承作用

与传统培训体系不同, 企业大学将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的宣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珍妮梅斯特在《企业大学为企业培养世界一流员工》中指出, 企业大学的课程设计要围绕3C的原则:企业公民、环境框架和核心职场能力。“企业公民”即向员工反复灌输企业的文化、价值观、传统和愿景。

企业大学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企业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企业大学的内部讲师往往由高层管理者或者业务骨干担任, 他们都是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忠诚拥护者与虔诚的“传道士”, 这无疑将大大推进企业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通过企业培训将追求企业目标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结合, 将员工个人的价值实现与企业的价值体现相一致, 激发员工的社会责任感, 使员工视“实现企业目标”为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这种建立在伟大愿景上的驱动力和凝聚力远远胜过任何金钱和物质的刺激。

4. 对企业的资源的整合作用传统的培训体系属于战术层次, 集团公司内部的培训部门往往各自为战, 培训资源分散。

这一方面使得培训部门机构冗余, 另一方面也使得集团内部的培训分支无法有效协同。

企业大学则为公司内部的培训资源整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通过建立不同学院与分院的模式满足不同职能部门与区域间的差别需求。同时, 企业大学统一成立课程开发、培训评估等职能部门, 并统一采购培训资源, 规范培训运营。此外, 企业大学建成后, 企业在培训资源的外部整合上也将有了更大的对话空间。无论是与著名大学的合作谈判, 抑或是建立企业大学间的共享联盟, 企业大学都将提供更高层次的平台。

5. 对企业品牌的营销作用

企业的发展除自身的的提高以外, 也离不开与之关联企业的成长。传统培训体系的视野由于仅限于培训工作本身, 无法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而企业大学则大大超越了原始培训的职能, 不仅能够支撑企业战略, 而且还可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 扩大企业影响力。

成熟的企业大学可以扩展其学员范围, 将其上游的供应商以及下游的现有客户、潜在客户等一并纳入其服务对象。将企业积累的优秀管理实践与深刻行业理解传递于战略伙伴、供应商及目标客户, 更将企业的精神、情感与价值观传递于客户, 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商与客户的认同, 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与忠诚度。在欧洲的NCE (Nokia Consumer Electronics) 企业大学中有50%的学员是本企业的员工, 而另外的50%的学员则是其他企业的员工和一般公众。

6. 对企业生产率的提高作用

客观的竞争环境和企业内在发展的需要同时向企业提出了提高生产效率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优化现有人才;培训新进员工。

(1) 优化现有人才

企业大学通过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 能够将现有的各级人员升级, 从而达到提升企业整体人员素质的目的。这里有个例子, 丝宝企业管理学院以集团中高级管理干部及其梯队人员为培训对象, 由联办大学教授、集团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和专家、社会专业培训师组成其师资队伍。通过开设营销管理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的方式, 丝宝企业管理学院对现有营销管理人才实现梯级式的升级, 有效实现现有人才的优化。在管理学院进修后, 很多中层管理人员获得了营销管理的硕士学位;不但营销理论基础得以夯实, 而且还将企业实践上升为理论, 总结出企业自身的特点及针对企业的营销解决方案, 给低迷的企业局面注入了活力;销售业绩也从下滑转为逐步回升。

(2) 培训新进员工

以奥克斯学院为例:奥克斯学院以虚拟学院的方式, 由用人单位奥克斯方面提出具体的岗位要求, 针对这些要求, 在联办高校的本、专科毕业生中招收相应专业的学生。接着, 根据企业岗位的需要由企业、专家、联办院校共同拟订课程, 被招收的学生完成学院的规定课程, 考核合格后可顺利进入该企业工作。这种方式通过企业大学将学校人才与企业所需人才顺利对接, 让新员工最短时间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也便极大地提高了新员工的劳动效率。故通过培训将新员工迅速转化成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 或根据需要定制人才, 也是企业大学帮助企业提升生产率的又一种途径。

7. 实施人才战略布局

时至今日, 中国企业必须学会未雨绸缪, 为将来的发展实施人才战略布局。据统计, 中国企业平均寿命只有短短数年, 而世界级企业很多都是几十年屹立不倒。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企业一直处于人才短缺的状态, 急速扩张所带来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 引发企业的崩溃。中国并不缺少人才, 而是缺少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特别是近几年, 国内很多零售企业发展相当快, 几天就可以新开一个卖场。可是铺子好开, 人难找, 于是只好求助于招聘。偏偏刚招来的员工必然要经过与企业的磨合期, 因此人员极其不稳定, 一边开店一边关门的现象时有发生。试想:如果这些企业两年前就着手准备相应的人才, 也就不会遭遇如此尴尬, 新店的存活率肯定会大大增强。因此今天决定明天的成败, 在发展如此完备的世界级对手面前, 我们不能在看一步走一步, 而是走一步看十步。

对此, 企业就可充分利用企业大学为其发展战略准备人才, 实现人才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同步协调。摩托罗拉大学的“领导人才储备”就是着眼于培养、留住、构建下一代领导者的战略培训计划。通过让受训者掌握新技能、根据业务战略方向提供课程安排、与其他下一代领导人缔结关系、教授如何迅速发展等一系列课程目标的达成, 摩托罗拉大学的这项计划成功地建立起了下一代领导人团队。当我们还只看到提高现有人才素质以适应当前需求时, 摩托罗拉显然已经让其他企业输在了未来竞争的起跑线上。

四、总结语

企业大学的出现和发展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而经济的全球化则是它出现的重要条件。它既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培训的最高形式, 更是传统培训的升级。企业大学在企业的战略目标大的实现, 企业文化的传承, 以及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需要。通过企业大学, 能够整合企业的战略资源, 培养企业的软实力, 能够与企业的客户建立更为密切的战略伙伴关系。企业大学作为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方式日益成为企业用来整合战略资源的工具, 对企业大学培训模式的研究, 能够明确其对企业的作用, 有利于推动中国企业大学的发展,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美) 珍妮·C·梅斯特:《企业大学》.北京: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5

[2]沙良波:企业大学管理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6

[3] (美) 岑明媛:企业人学——21世纪企业的关键战略[M].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 2006

[4]董旭梅:企业大学与高等教育机构联合[J].机遇还是挑战, 2003年第9期, 第82页

[5]王吉鹏:如何建设企业大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8

[6]王方华:企业战略管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

丹麦大学留学优势 第14篇

哥本哈根成人教育中心(KVUC)是丹麦成人继续教育机构,开设HF课程,学制2年,丹麦语教学。在丹麦教育体系当中,HF课程是专门为初中毕业后没有机会进入高中学习,又想上大学的丹麦成年人设立的大学预备课程。KVUC校长S. F. 安德森确认, KVUC为中国学生设计的HF英语单科课程,实际上只是10个月的英语培训课程。中国高中毕业生凭HF英语单科结业证书, 不能申请入读丹麦任何大学只能申请丹麦的普通技术学校(专科)和普通商业学校(专科),但需要通过英语入学考试。

丹麦人民高等学校(FOLKHOEJSKOLE,

英文名称为Folk High School),也被译为人民高中,不具大学性质和水平,是丹麦学历教育体系之外的特色私立学校,属成人业余教育性质,约有80多所,自2000年起,先后有600多名中国学生在此类学校就读。这类学校有160多年的历史,最早建立在乡村和一些小城镇,最初主要是为农民扫盲识字,以后逐步发展为培养兴趣、爱好、娱乐、休闲和特殊技能的学校。其课程与普通高等教育不衔接。

但据了解,国内某些中介却以哥本哈根成人教育中心的HF英语单科课程可以申请大学的名义,招收多名学生到该校学习。一些中介利用丹麦人民高等学校无外语要求、无入学和结业考试、容易获得签证等优势,将此类学校说成是“语言学校”、“大学预科”,并宣称“学习期间可以打工”等,误使多名学生到此类学校就读。

驻丹麦使馆教育处提醒欲赴丹麦就读大学的留学人员,根据丹麦政府有关规定,外国学生在哥本哈根成人教育中心和丹麦人民高等学校学习期间不能打工,就读哥本哈根成人教育中心及丹麦人民高等学校须慎重,并提醒留学人员应通过正规渠道了解国外院校情况。建议通过以下途径了解有关情况和信息,一是通过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www.jsj.edu.cn)和中国留学网(www.cscse.edu.cn)进行查询;二是咨询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三是咨询外国驻华使馆;四是若通过中介办理出国留学,应查看我国驻外使领馆出具的对国外学校的资质认定文件。目前我国驻外使领馆对国外教育机构的资质认定已开始统一使用既包括学校中外文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建校时间、在校学生数及中国学生数等基本内容,也包括学校性质、办学层次、颁发学历是否得到政府主管部门或授权的权威机构认可等核心内容共计11项内容的《国外教育机构资质情况认定表》,通过这个表格很容易判断国外学校的实际情况。

据了解,“达拉斯兰地区私立高中”(Dalslands Fristaende Gymnasium AB)位于距离瑞典哥德堡市160公里的乡村(贝克佛斯镇Backefors),由当地居民、公职人员等集资而办。该校于2000年在当地注册为高级中学,2003年开始招生。该校语言教育未经瑞典教育主管部门或其承认的权威机构认可,也未在我驻瑞典使馆办理认证。

“达拉斯兰地区私立高中”目前无固定校址,租用当地医院一座小楼,教学、学生宿舍全在楼内。学校亦无固定教师,任课教师均从附近中学聘用。课程安排为每周十六课时瑞典语、四课时英语,无其他课程。全校目前仅有学生19名,全部是中国学生,这些学生多是通过北京丰禾意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办理的留学手续。据称,近期该校又通过北京丰禾意象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招收20余名中国学生。

丹麦大学留学优势

丹麦大学留学优势(精选14篇)丹麦大学留学优势 第1篇丹麦留学具有免入学考试、免学费、英语授课、学制短、能合法打工等优势,综合了英、...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