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
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精选12篇)
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 第1篇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实习)名称 电子商务物流、网络营销实验(实习)日期得分指导教师
系专业年级班次姓名学号
一、实验目的:
(1)理解电子商务物流的重要性;
(2)了解企业物流的实现及物流涉及的相关技术;
(3)理解电子商务营销的策略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访问联想电子商务系统网站(http://.cn),上网搜集联想集团电子商务物流的实现相关资料。
(2)访问沃尔玛的站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系统及该系统采用的技术。
(3)访问http://网站,访问海尔B2C功能模块海尔网上商城,模拟购物,了解海尔B2B商家订做模块及在线采购招标模块。
三、实验总结
(1)总结联想集团电子商务物流的实现及成功之处。
(2)总结沃尔玛的物流配送的实现及成功之处。
(3)总结海尔电子商务营销策略和实现的方法,分析海尔电子商务营销成功的原因。
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 第2篇
1、实验目标
(1)理解网上商场、生产企业和物流中心在 B2B 电子商务中的作用;
(2)掌握网上商场管理员、生产企业管理员、物流中心管理员在完成各自所处理的网上订单、物流配送业务和支付业务的流程。
2、实验内容及要求
(1)模拟网上商场管理员、生产企业管理员、物流中心管理员在 B2B 流程中的操作全过程;
(2)完成上述内容后,进入 B2B 电子商务模拟考试系统进行实验考核,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人同时扮演商场管理员、生产企业管理员、物流企业管理员三个角色。
(3)认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真实地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与过程,并绘出整个业务运作的流程图。
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 第3篇
《操作系统原理》不仅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通常也是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学好该课程, 对于掌握计算机原理和底层编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 该课程普遍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 与电子商务专业注重务实的需求相悖。无论教材还是教学过程, 都过于强调概念和算法的掌握, 将操作系统这个复杂的系统软件过于抽象化、模型化, 导致学生普遍感觉该课程枯燥无味、所学知识与实际系统相距甚远, 进而导致学生对该课程不感兴趣。参考国外先进教学经验不难发现, 该课程的重点在于实践。许多国外著名大学在开设该课程时都要求学生编写或修改系统内核, 不只是停留在对原型系统的理解层面上。因此, 本教学改革将内核分析引入实验教学, 期望学生在掌握原理的同时还可以融入内核的开发维护工作。另外,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将构造一个新颖的、具有较强吸引力的实验平台。
二、四个层次的实验教学方案
本教学方案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将实验教学分成四个层次, 由低到高分别为:实验平台层、算法仿真层、内核调试层和内核构建层。实验系统为Ubuntu 11.10, 集成开发环境为Qt Cre a tor, 虚拟机为Qe mu, 内核版本为3.0.3, 内核代码调试器为Ec lip s e。
1. 实验平台层
Ub untu是当前最主流的一种Linux发行版, 具有近似于Wind ows的友好界面及丰富的软硬件支持。由于现行教材绝大多数以Unix/Linux为蓝本, 将Ubuntu作为实验系统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Qt Creator是基于Qt开发包 (开源) 的C++集成开发环境, 具有运行速度高、占用资源少等优点, 借助其可简便地设计出带GUI界面的程序。为了帮助学生掌握Qt Creator, 以My SQL作为后台数据库开发了一个数据库示例程序, 实现了Ubuntu平台下简单的物流管理。将Ubuntu和Qt Creator结合作为实验平台, 提升了用户体验和编程效率, 不仅使得原本枯燥的算法模拟变得生动清晰, 还促进了该课程与《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等课程的融会贯通。
2. 算法仿真层
该层是传统实验教学的重点, 以模仿各种重要算法的实现为目标。以LRU页面置换算法为例, 假设有n次页面访问、分配给进程的页面数固定为m, 那么首先在窗体上设计出具有m个单元的堆栈, 每个单元存放一个最近访问过的页面号。若被访页面号在堆栈中存在, 便将其抽出堆栈再压回栈顶;反之, 淘汰栈底再将新页面号压至栈顶。整个过程在GUI界面上展示, 学生可以非常直观地掌握该算法。
3. 内核调试层
利用Eclipse CDT (C++开发包) 和Qemu虚拟机可轻松地实现对内核代码的远程调试, 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内核代码结构。首先对内核代码执行Make命令生成内核配置 (config) 文件;然后在Eclipse中建立基于内核源代码的工程, 并运用Make命令生成内核镜像bz Image;接着在Qemu虚拟机中按照调试模式运行该内核镜像, 即:启动虚拟机时要“冻住”虚拟机, 等待调试器发出继续运行的命令;最后回到上述Eclipse工程, 任意设置断点并按Debug模式跟踪代码执行流程。
4. 内核构建层
内核构建指的是通过修改内核代码实现对内核的维护和开发。与内核调试层相似, 首先在Eclipse中建立一个基于内核源代码的工程;然后修改内核代码并运用Make命令生成新内核;最后将新内核拷贝到/boot目录下, 修改/etc/lilo.conf中关于内核镜像的设置以启用新内核。
三、小结
本文提出的《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教学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为宗旨, 满足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注重务实的需求。所构建的实验平台新颖、有吸引力, 通过代码调试分析内核结构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水平, 实现了学以致用的目标。然而,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 如何进一步提炼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是下一步探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暾华.《操作系统》中关于“同步互斥问题”的教学实践[J].科教文汇, 2010, (12) :36-37[1]吴暾华.《操作系统》中关于“同步互斥问题”的教学实践[J].科教文汇, 2010, (12) :36-37
[2]吴暾华.电子商务专业中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1, (17) :170-170[2]吴暾华.电子商务专业中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1, (17) :170-170
[3]许波, 代静.操作系统实验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 2011, (17) :85-87[3]许波, 代静.操作系统实验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 2011, (17) :85-87
[4]李琳娜.针对实际应用的Linux实验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0, (9) :139-142[4]李琳娜.针对实际应用的Linux实验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 2010, (9) :139-142
[5]王祥雒, 赵素萍.基于内核分析的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探索[J].计算机时代, 2011, (4) :48-49[5]王祥雒, 赵素萍.基于内核分析的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探索[J].计算机时代, 2011, (4) :48-49
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 第4篇
关键词 项目驱动,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法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是嘉兴学院南湖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课程设置在第七学期。2013年开课,第一轮教学效果不佳。课程实验环节中所暴露出来的对课堂理论知识无法实际运用的问题,表明学生们并没有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即独立设计及管理一个电子商务系统的程度。
针对此状况,《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课程开始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将整个实验环节依照理论授课进度分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小项目。力图通过这些前期项目的锻炼,将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化整为零,再把前期积累的知识化零为整,最后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个电子商务系统。经过两轮教学,目前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1本课程实行项目驱动式教学的必要性
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是德国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推行的一种行为引导式的教学形式[1]。这种以项目为主体的职业行业为引导的教学方式,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完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在《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课程中引入项目驱动教学法,主要是由课程性质所决定:
1.1课程的实践性特征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是一门理论结合实际、真正面向应用的课程。该课程的目的不是单纯传授系统建设的基础知识,而在于通过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验课动手实践两个环节,在大四上学期全面复习先修课程,并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要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本课程教学的重点不是要求学生背概念,记代码,“纸上谈兵”;而是通过实践训练将系统开发及管理能力内化。可以说实验环节的教学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了这门课程的成功与否。
1.2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有效性
针对这样的课程性质,如果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授,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使学生一步步丧失学习兴趣。
然而项目驅动教学法作为一种生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概念,能充分激发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一个完整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的全过程,这样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项目驱动法在实验环节中的具体应用
2.1层级式的教学体系结构
按照分阶段的教学改革思路,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构建“层级式”的电子商务系统建设项目,将实验教学方案的体系结构分为三层:基础层、设计层和实施层。每一层的项目如下:
(1)基础层: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完成课堂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迁移,通过个人网站的搭建来强化课堂所学的XHTML、Dreamweaver、数据库以及ASP.NET知识,将零散的知识点汇聚到一个简单的应用中进行实践。
(2)设计层:建立在基础层之上,指导学生寻找贴近生活的项目,根据结构化开发方法,引导其完成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阶段的工作。从而真正地把科学方法运用到一个完整的项目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分析能力,培养项目全局观。
(3)实施层:在设计层的成果——系统开发文档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在基础层掌握的技术知识,真正完成一个系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分析解决实际编程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团结合作和组织实施能力。
2.2项目驱动法实施方案
《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理论课程集中在1-9周,实验课程集中在2-10周,每周理论和实验均安排4个课时。有了这样的理论先于实验的课时安排以及课时数目的保障,可以将整个实验教学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2周-第4周,个人求职网站建设,实现课堂知识点到实践的迁移。
按照理论教学进度,利用3周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实践课内所学到的静态网页制作知识,设计属于自己的个人求职网站。
第二阶段:第5周-第7周,项目讨论与分析设计,完成电子商务系统的设计方案。
这一阶段学生可以自行挑选项目,自行组合团队进行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项目开发过程中采用团队成员分工合作,定时总结汇报,提问互动交流的方式,使得团队内成员对项目的各个环节都有所了解。同时充分利用团队成员的特长,通过汇报锻炼学生总结、表达、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第8周-第10周,项目实施与维护,形成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电子商务系统。
建立在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基础之上,第三阶段考察的是学生们对技术的掌握能力,以及对技术文档的执行力。采用团队配合,大家分工合作,合力完成一个电子商务系统。
第四阶段:教学效果统计,对教学方案不断改进,加强对理论的提升。
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两个班级作为对照实验的两个实验对象,一个采用项目驱动实验教学,另一个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对比两个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得出采用项目驱动法进行改革后的效果。针对结果,对教学方案进行改进,准备将改进后的方案运用于下一轮的课程教授中。
3未来的改革方向
虽然项目驱动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电子商务系统建设与管理》教学中仍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评价方案的完善。现有的考核方式使“搭便车”现象得以存在。为了解决如上问题,需要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原则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的难易程度、完成的效果、团队分工的合理性、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给出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性。
参考文献
[1] 齐兴敏,周鹏.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在离散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9):226-226.
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 第5篇
一、实验目的通过分析一些知名的门户网站所提供的服务及功能,了解电子商务的企业网站是如何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如何占有市场并实现赢利的。通过实验要认识到电子商务网络盈利及营销模式与传统商务的不同之处,增加对未来电子商务网站企业的盈利及营销模式的深刻认识。
二、实验内容
学生自己选定一个网站中的一种商品进行分析:
(1)、该商品的经营特色;
(2)、该商品如何吸引消费者;
(3)、该商品通过什么样的策略来占有市场?可以通过整合策略,广告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促销策略,创新策略等来占有市场;
(4)、当前和未来电子商务网站的盈利的模式及方法。
三、实验步骤报告要求
(1)、分析该商品的特点,详细分析该商品的经营模式以及怎样吸引消费者;
(2)、分析当前电子商务网站的盈利模式,并举例详细阐述;
(3)、构想未来电子商务网站的盈利模式,并适当阐述。
实验项目三 电子支付与网上银行 第6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子支付的概念,掌握个人支付工具的使用。2.了解网上银行的概念,通过网上银行的网站访问,分析比较掌握网上银行的基本功能和业务范围。
二、实验理论 1.电子支付
电子支付在中国的发展始于网上银行业务,随后各大银行的网上缴费、移动银行业务和网上交易等逐渐发展起来。电子支付市场每年都以高于30%的速度在成长,作为电子商务核心的支付环节正在加速电子化,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电话支付等多种支付形式的出现使得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如虎添翼。
2.网上银行
网上银行: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利用Internet技术,通过Internet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帐、行内转帐、跨行转帐、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活期和定期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Internet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网上银行又被称为“3A银行”,因为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够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以任何方式(Anyhow)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
3.网上银行业务介绍(1)基本网上银行业务:商业银行提供的基本网上银行服务包括:在线查询账户余额、交易记录,下载数据,转账和网上支付等。
(2)网上投资:由于金融服务市场发达,可以投资的金融产品种类众多,国外的网上银行一般提供包括股票、期权、共同基金投资和CDs买卖等多种金融产品服务。
(3)网上购物: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设立的网上购物协助服务,大大方便了客户网上购物,为客户在相同的服务品种上提供了优质的金融服务或相关的信息服务,加强了商业银行在传统竞争领域的竞争优势。
(4)个人理财助理:个人理财助理是国外网上银行重点发展的一个服务品种。各大银行将传统银行业务中的理财助理转移到网上进行,通过网络为客户提供理财的各种解决方案,提供咨询建议,或者提供金融服务技术的援助,从而极大地扩大了商业银行的服务范围,并降低了相关的服务成本。
(5)企业银行:企业银行服务是网上银行服务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其服务品种比个人客户的服务品种更多,也更为复杂,对相关技术的要求也更高,所以能够为企业提供网上银行服务是商业银行实力的象征之一,一般中小网上银行或纯网上银行只能部分提供,甚至完全不提供这方面的服务。企业银行服务一般提供账户余额查询、交易记录查询、总账户与分账户管理、转账、在线支付各种费用、透支保护、储蓄账户与支票账户资金自动划拨、商业信用卡等服务。此外,还包括投资服务等。部分网上银行还为企业提供网上贷款业务。(6)其他金融服务除了银行服务外,大商业银行的网上银行均通过自身或与其他金融服务网站联合的方式,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产品,如保险、抵押和按揭等,以扩大网上银行的服务范围。
三、实验条件 1.实验设备
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声卡、音箱 2.实验软件 IE浏览器
四、实验内容
1.了解电子支付的概念。2.了解目前常用的支付方式和支付工具。
3.选择一种支付工具进行实战应用,从而了解支付工具的使用流程。4.了解网上银行的概念。
5.选择2个网上银行的站点,进行分析比较,了解网上银行站点的主要业务功能和使用方法。
五、实验步骤
给每个学生分配一台能上网的计算机,完成实验内容,并写出实验报告。具体步骤如下。1.利用搜索引擎了解电子支付的概念。
电子支付:所谓电子支付,是指从事电子商务交易的当事人,包括消费者、厂商和金融机构,通过信息网络,使用安全的信息传输手段,采用数字化方式进行的货币支付或资金流转。
2.了解目前常用的支付方式和支付工具。(1)支付方式:
①支付宝:支付宝网站(/index.jsp后,点击“个人网银登录”,首次登录网上银行时,页面会提示你安装安全控件,必须点击安装。
第3步 在首次登录网上银行之后,需要更改网上银行登录密码,设置成字母与数字的组合。
第4步 在首次登录网上银行之后,还要设置一个“预留验证信息”,那是在以后做在线支付时,验证客户身份用的,为的是提高在线支付的安全性。
第5步 在网上银行系统中,可以方便的在卡卡之间,卡折之间进行转账及对外汇款,还可以将卡内活期账户存款转为定期存款,电子速汇,跨行汇款更方便客户转账汇款,还有基金黄金期货证券等业务,功能非常丰富。
第6步 在网上银行对外转账等涉及卡内资金划转时,需要输入“动态口令卡”的数字编码,来验证,提高交易安全性;使用口令卡进行B2C、在线缴费、对外转账汇款等交易时,单笔交易限额1000元,日累计交易限额5000元;如果申请了U盾,在支付交易时,要插入U盾,使用U盾没有口令支付限额的限制,还可以提高网银交易的安全性。
六、实验体会
1.招行与工行比较
(1)招行:网上银行的内容丰富,能满足客户基本需求。安全性国内最高的,因为招行的卡是绑定客户的一个手机号码的,卡内的每笔交易都会收到一个验证码的信息,输入正确后资金才能转动,安全系数高。其次是客服方面,8008205555就是招行的信用卡客服电话,最后是银行的保证方面,因为招行的信用卡推出的承诺是,如果客户的信用卡被盗窃了,卡内的钱被使用了,那招行是按照具体的情况赔偿于你,前提是得保证没有做什么弄虚作假来骗取银行的事情才行。
(2)工行:如果在中国的不是很发达的城县,想安全地使用网上银行的话,那么工行的网上银行是第一选择,因为作为四大银行之一,它的行点分布得比较多。在安全性能上,工行的网上银行最新的措施是采取了口令卡和u盾,相关的资料在工行网上解释得十分清楚(在这两者上,招行的更好,因为招行密码是当时生成,当时使用,用了之后立刻销毁。密码的不能预知性,更加保证用户的安全;工行的口令卡也是如此)。
2.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正在越来越快,因此才会有各种各样的支付方式以及支付工具的普及,为了提高安全性,网上银行也正在流行起来。就网上银行而言,就看银行间哪家的安全性更高、分布点更广,处理速度更快,提供服务多样,就更能获得市场,因此我认为银行如果希望能够在网银方面扩大市场,首先就是要增加网银的知名度、提高老百姓对网银的信赖度,在技术方面要提高其安全性,加快网银的处理速度,这样才能使更多的老百姓使用网银,毕竟使用电子支付非常方便。
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 第7篇
一、实验目的1.了解TTL门电路的原理、性能和使用方法;验证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
2.验证D触发器;J-K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二、实验内容
(一)验证以下门电路的逻辑关系
1.用与非门(00)实现与门逻辑关系:F=AB
2.异或门(86):
3.全加器(00、86):
(二)验证以下触发器逻辑关系
1.D触发器置位端、复位端的功能测试。
2.J-K触发器置位端、复位端的功能测试。
3.D、J-K触发器功能测试。
图3-1
JK触发器(74LS112)和D触发器(74LS74)
三、实验原理图
图3-2与门电路
图3-3异或门电路
图3-4
全加器电路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
1.直接在实验原理图上标记芯片的引脚。
2.写出实验结果。
(1)与门、异或门实验结果表(用数字万用表测量高低电平1、0的电压值。)
输入
与门
异或门
A
B
F
Uo(V)
F
0
0
0
0.205
0
0
0
0.205
0
0
0.205
3.498
0
(2)全加器实验结果表
Ai
Bi
Ci
Si
Ci+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4)D触发器的功能测试
输入端
输出原态
输出次态
D
Qn
Qn+1
0
*
*
0
*
*
0
0
0
0
0
0
0
(5)J-K触发器的功能测试
输入端
输出原态
输出次态
J
K
Qn
Qn+1
0
*
*
*
0
*
*
*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五、思考题
1.实验用的与非门和或门中不用的输入端如何处理?
答:与非门中不用的输入端应接高电平;或门中不用的输入端可以与有用的输入端接在一起或者接地。
2.如果与非门的一个输入端接时钟,其余输入端应是什么状态时才允许脉冲通过?
答:其余输入端均是高电平时才允许脉冲通过。
3.J-K触发器Qn=0时,如果时钟脉冲CP到来后,触发器处于“1”态,J-K两端应预先分别是什么状态?
答:J端预先是1,K端预先是0
或者J,K两端预先都是1
4.J-K触发器与D触发器的触发边沿有何不同?
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 第8篇
1 实验设计
合理的实验设计是成功构建系统的前提, 只有明确实验对象之需, 选择合理的实验内容, 应对有效的实验策略, 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标。
1.1 实验对象分析
电子技术虚拟实验是配以电子技术理论的实验课程, 其对象是学习电子信息、通信、自动控制、计算机类、教育技术类的本科、专科学员。这些对象具有一定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自主能力, 但也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盲动性。在实验中必须设置有效的环节, 吸引学习对象紧扣其学习心理。
1.2 实验内容分析
对实验内容的选取是重中之重, 它体现了系统的教育性, 使虚拟系统不仅仅居于一种形式, 而能够真正应用到教育和实践中, 并完成预期的教育目的。在选取中需要坚持基础与重点并重的原则, 使学习者即可以得到基础操作的锻炼, 又可以掌握学科的重点知识。
1.3 实验目标分析
通过模拟实验, 使学员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 逐步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 实验策略分析
系统本着易学、实用, 亦教亦学的原则进行设计, 学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的内容与形式, 可统一由教师以课堂教学的形式集体学习, 也可以由学习者自主选择零散的时间进行针对性学习。
2 系统设计
在系统设计中要注重系统的教育性、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和效益性, 使虚拟实验系统能够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以一定的技术质量和较强的表现力、感染力正确反映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先进水平, 并以较小的代价获得较大的效益。
2.1 开发流程
系统开发流程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系统设计阶段:主要解决实验内容的取舍, 分析实验虚拟的可行性, 对系统进行整体设计、规划, 并生成系统研发的文字稿本和制作稿本。
具体制作阶段:依照系统设计进行素材搜集, 录制音频, 用Flash制作动画, Photoshop进行图片处理, 再用Director进行整合。
测试调整阶段:在内部进行测试、评价分析, 对不人性化的操作和不科学的地方进行调整重置。
系统发布阶段:并根据使用反馈信息对系统进行调整。
2.2 系统内容设计
在对电子技术知识进行系统分析以后, 从电路部分、模拟部分和数字部分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15个实验, 分别是:电路部分:万用表使用练习、基尔霍夫定理的验证、叠加定原理的验证、戴维南定理的验证和电源等效变换;模拟部分:单管共射极电压放大器、差动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集成运放构成的信号产生电路、集成稳压器的应用;数字部分:基本门电路逻辑功能的测试、组合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555定时器及其应用、A/D转换器及其应用。
2.3 结构功能设计
为了使学习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 系统采用模块化非线性结构。模块化就是把一个整体分割成不等的模块后, 分别对各模块进行处理, 最后再将各模块处理结果整合, 以达到整体效果。按模块进行设计, 既可以实行分工协作, 以达到提高系统制作质量、加快系统制作速度;又可以方便日后对系统的维护、修改、更新和扩充, 针对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可以直接对需要改动的模块进行处理, 从而有效提高系统更新的效率。在模块之间选择使用导航实现跳转功能。
在功能设计上每个具体实验均由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四部分构成, 根据学习者的需求不同, 每个实验操作都由学习、练习、测评三种模式组成:
1) 学习模式
适用于学习者自学的状态。学习模式囊括了所有有关该实验的知识点, 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电路、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实验以顺序的方式采用动画形式播出, 使学习者可以自主学习实验操作。
2) 练习模式
在练习模式下, 学习者可以对单步操作进行无限次的尝试, 无论对错均可进行, 但只有正确的步骤可以被记录在界面上, 且操作正确后方可自动进行下一步操作。例如可以将元件库的元件拖放到电路板上进行电路连接, 不论元件是否连接正确均可吸附到电路板上, 当单击电路连接确定按钮后, 连接正确的元件保留在电路板上, 连接不正确的自动退回到元件库。在练习过程中, 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有相应的提示信息, 以协助学习者完成操作。
3) 测评模式
测评模式是为检测学习者学习效果而设定的, 因此采用线性结构, 分为原理理论题和操作题两种, 无论对错均可操作且无任何提示, 直至学习者交卷。交卷后, 系统自动评分, 并给出标准答案和正确操作步骤, 学习者可以在当前基础上对错误内容重新测试, 也可经学习练习后重新测试。
4) 系统艺术设计
界面是学习者与系统进行交流的区域, 其好坏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所以虚拟实验不仅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 还需兼顾艺术性的特征。艺术性是为教学训练性、科学性服务的。它能使教材中科学的教育训练内容表现得更生动、有趣, 更直观、形象。通过媒体多样性, 设置和谐、丰富的界面, 使界面更富于美感, 感染力强, 易于激发学习者的情感, 使学习者在审美的同时学会其所传达的知识, 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然而在艺术设计上又不能太丰富, 视觉因素太多会造成学习者思维的混乱, 产生副作用。在经过多方对比之后, 选择沉静的深蓝色作为主题界面背景, 元器件采用照片抠图, 界面尽量简洁, 强调细节点缀。
3 关键技术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关键技术:在系统中使用到的技术有:Photoshop、Flash、Director。
Photoshop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图像编辑软件, 他在计算机图形设计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使用Photoshop的图层样式和滤镜等功能可以制作各种真实的质感和特效, 本系统的界面设计与制作主要是其起来完成的。
Flash集矢量图编辑和动画制作于一体, 能够将矢量图、位图、音频、动画和交互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使用传统动画原则所倡导的易于使用的、高度可控制的、基于帧的时间线来制作动画, 从而创建出美观、紧密、具有交互性的作品。其特点操作方便、适用于网络。用其制作系统中的一些动画效果, 不仅画面清晰, 且大大缩小了文件的大小。
Director藉由同步整合图形、声音、文字、动画、及影片功能制作出多媒体产品。它提供多平台运行环境, 动画功能优秀, 能够快捷的把图文声像等多种媒体整合在一起, 通过使用Xtras插件实现多种转换特技, 其舞台式、时间轴工作方式使得所见即所得, 另外, Lingo语言的使用, 可以为系统的制作提供一些交互和控制功能。
4 创新性特色
本系统从教学改革的角度设计并制作完成, 通过对实验的模拟、仿真, 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 为电子技术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创新点在于:
1) 从教学经验出发, 在实验中设计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使学员的学习事半功倍。体现了教师主导, 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 真正提高学习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多种实验模式并存:学习模式, 对实验内容进行自主学习;练习模式, 通过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领会;测评模式, 检查学习情况, 进一步达到多媒体教材传达教学信息, 表述重点、难点知识的作用。
3) 不拘泥于定点教学, 构建了学习者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提高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兴趣, 改变了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和传统应试教育的潜在思想, 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 能够正确引导学习者的好奇求知心理。
4) 通过形象生动的动画画面虚拟真实的操作场景, 使学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并且有效避免由于意外触电而造成的人员伤亡。
5 结束语
电子技术是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内容, 需要受教育者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需要受教育者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作用与设计方法。以前的教学中多采用的是理论讲授, 在教学环境不具备的情况下, 配套的实验课不能按时开展, 常出现理解困惑或不能更准确地掌握等问题。现将这一实验内容制作成电子技术虚拟实验系统, 并已经应用于教育技术专业本科教学, 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那良玉, 张丛明.多媒体教材设计与制作[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1.
[2]Vaughan T.多媒体技术及应用[M].晓波, 倪敏,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 第9篇
关键词:Authorwar;实验系统;数字电子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4-0023-01
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在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进行试验只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缺乏学生的主动探索。从教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因此如何改善目前实验教学中所面临的问题是当前推动现代实验教学的关键。笔者在下文中将重点阐述基于Authorwar技术的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系统构建。
一、系统结构分析
基于这一系统的结构主要包括了四大模块,分别是系统的登录模块、试验模块、测试模块以及管理员模块,各个模块下面又根据其不同的功能设置了子模块。试验模块下根据实验的类型又专门设置了基础性模块和综合性模块,其中本剧实验的内容又详细的分列出了实验的项目任务以及实验步骤和内容等,方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实验,改变了传统实验模式下,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在测试模块下根据具体的实验要求分别设置了中文题库、双问题库以及电子档案等,以更加全面的方式加强实验系统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二、系统的功能
整个实验系统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为目的,通过全面系统的功能实现实验教学和过程的优化,具体来说这些功能包括了实验预习、实验设计、综合测试以及咨询帮助等功能。
1.实验预习:实验预习是指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进入系统,对教师下一堂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实验项目做充分的预习准备。通过在实验系统中的实验简介模块探讨相关的实验知识,通过课前准备为实验做必要的预习;
2.实验设计:基于Authorwar技术的自主化的电子信息实验系统,其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以及自主学习和探索习惯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系统中具有基础性实验和扩展性实验两个功能。基于这两个模块,主要是可以实现学生的实验设计,将个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个人的想法和创意融入到实验设计中去。通过在线咨询。查阅文献等方式确定自己的实验思路和方法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3.综合测试:综合测试是一种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反馈教学成果的重要方法,教师通过实验系统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把握。系统能够对学生的测试进行及时评分,并且记录测试结果,学生可以通过测试了解自身的不足以及知识漏洞。测试结果的记录也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自身的成绩情况。测试结果与学生的电子学习档案相连接,教师通过查阅学生的电子档案成绩也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
4.电子档案:电子档案是实验系统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化设计,通过系统记录学生的学号、姓名等个人信息,并且记录每一次学生的实验实践和实验情况以及试验进度,并且将学生的测试结果纳入记录。
5.咨询帮助:咨询帮助是系统本身的在线服务平台,是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学生在实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通过资讯平台向老师寻求帮助。
三、系统的实现方式
该实验系统的实现是基于Authorwar技术实现的,在数据库上使用ODBC接口,利用SQL语句,来达到访问支持Access数据库的文件从未实现系统的综合设计。具体来说每个模块的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
1.登录模块:登录模块是以学生的姓名和学好身份作为验证的,在设计上主要是首先由教师对学生的身份信息进行授权,并且将学生的授权信息录入数据库,只有授权的学生才能够通过自己的身份验证进入系统。
2.试验模块:试验模块是该实验系统设计的核心部分,也是最为复杂的部分。试验模块下设立了基础性试验和综合性实验两大部分。下设的每个子模块是在后台编程中专门根据每个模块的基本特征设立的,包括了对实验内容的分类,项目的分类以及预习要求的分类等。
3.测试模块:测试模块当中包含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这些数据信息都是存储于系统的数据库里的,测试中的选择题、填空题等模式通过后台编程来实现。在试题的读取当中,主要是从ODBC数据源中进行的基础数据的提取,并且在试题中通过规范类型字段的数字表示试题所述的实验序号。测试模块中答题的实现主要是通过系统随机抽取题目,学生作答,系统隐藏答案,将试题与结果分离。当学生给出结构以后,系统能够及时给出匹配与否的响应,最后进行系统算分,将学生的测试结果录入电子档案中,同时通过交互界面呈现给学生,同时给出试题的正确答案。
4.管理员模块:管理员模块主要实现的是教师的身份验证和学生的电子档案管理两个功能。管理模块是针对教师和系统管理人员设计的,通过后台监控对学生的自主实验情况进行综合把握,对实验数据和信息进行综合整理。同时教师通过管理员模块发布实验任务和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对实验课堂的需求也逐渐加大,但是传统的实验教学中的弊端和缺陷严重阻碍了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实验教学的效果和实验教学的成效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不明确。基于Authorwar技术的电子实验系统的构建以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并且在实验教学中主动发散思维,降低了对教师的依赖和盲目服从,从辩证的角度进行实验,并且敢于尝试。同时实验系统的建立对于提高实验室管理、强化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大印,白海波.Authorwar7.0多媒体制作实践与提高[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张德发.Authorware7.0基础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马国俊.多媒体课件制作方法[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43-44.
[4]许玲.Authorware入门教学中的问题分析[J].教育技术,2008,(8):81-82.
实验3:电子商务系统的分析 第10篇
一、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企业商务活动的基本构成和主要类型,掌握不同商务活动的不同需求及其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电子商务活动的特征。要求学生理解电子商务需求分析的基本内容,掌握企业商务流、信息流、资金流分析的目的及方法。熟练掌握系统分析建模工具并能够利用这些工具对企业需求进行描述。理解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中参与的人员及其组织。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
㈠统一建模语言UML 的学习实践
1.UML 静态建模。使用实例图和配置图对系统进行分析和描述。
2.UML 动态建模。使用顺序图和活动图来描述系统中各个对象如何操作、各个对象在外界消息的触发后如何发生变化。
㈡撰写系统分析报告
对一个开展B2C 电子零售的网络商店的电子商务系统进行系统分析,撰写系统分析报告。要求采用结构化分析方法描述出系统的DFD,利用UML 的方法阐述其主要对象。
三、实验结果
正确撰写电子商务系统分析报告。内容包括:
1.分析企业商务运作过程中的基本商务环节。
2.分析电子商务对企业商务活动各个环节的影响。
3.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中本企业应具备的新的商务手段。
4.描述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数据流程和相关处理过程。
⑴结构化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处理过程说明。
⑵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包括:对象的认定、认定属性、定义方法。
⑶基于UML 的分析方法。在面向对象建模的基础上,利用UML的符号体系,对系统功能结构进行描述。
5.提出电子商务系统需求。
四、相关知识
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 第11篇
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系统的商务模式构建
本文是笔者在电子商务模拟实验教学过程中,基于现使用中的教学软件的教学体会,在系统分析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系统商务模式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浅析了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系统商务模式的构建原则,提出了电子商务模拟实验系统的设计要求,并具体描述了该系统商务模式的功能模块.
作 者:史勤波 SHI Qin-bo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12刊 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ZHEJIANG BUSINESS TECHNOLOGY INSTITUTE年,卷(期):4(2)分类号:F49关键词:电子商务 模拟实验 商务模式
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 第12篇
件开发环境
一、实验目的:
1.体会Altium Designer 10.0的基本操作,熟悉各元器件的应用技巧。2.学会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步骤以及方法与技巧。3.掌握原理图元件的属性设置
二、实验仪器:
计算机、Altium Designer软件
三、实验学时:4学时
四、实验的主要步骤:
一、创建原理图设计文件
1)创建项目文件。执行选单命令“FileNewPCB Project”。
2)通过“另存为”命令将创建的项目文件重命名。执行选单命令“FileNew Save Project”或“FileNewSave Project As”。
3)创建原理图编辑文件。执行选单命令FileNewSchematic。4)执行选单命令FileSave。
二、设置图样参数
在原理图设计窗口单击右键,屏幕上出现快捷选单,单击“Document Options…”,出现“文件选项”对话框。在“Standard ”栏选择右边的选项,将默认的图样幅面“B”改为“A4”
三、载入元件库
四、放置元件
单击“Wiring” 工具栏内的放置元件
按钮,会出现“Place Part”对话框。也可在选单栏单击“PlacePart…”;还可以在原理图设计画面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出现的快捷选单中选择“Place Part…”
五、编辑元件属性
双击要编辑的元件符号,会弹出元件属性“Component Properties”对话框。
六、放置电源和接地符号
执行选单命令Place Power Port命令,光标变为十字状,并拖有一个电源或地符号,按下Tab键,弹出的“Power Port”对话框进行编辑设置。
七、放置连线和节点
执行选单命令Place wire和PlaceJunction,也可按工具栏中的按钮操作。
八、放置网络标号
单击“Wiring”工具栏内的放置网络标号
按钮,光标变为十字状,并拖着一个网络标号字符串,按下键盘上的Tab按钮,在弹出的“Net Label”对话框中进行修改,然后单击“OK”按钮,再将光标移到要放置网络标号的的导线上,单击鼠标左键即可定位,从而完成电路一个网络标号的放置。
九、画图案和放置文字可单击实用工具栏下拉“Drawing”命令中单击
按钮,光标变成十字状,并在其右上角有一个虚框,这时再按下Tab键,在对话框“Text”栏中填入文字“ZDQ.SCHDOC”,通过编辑文字对话框“Font”栏中“Change…”可以改变编辑文字的字体和大小。将光标移到合适的位置单击左键,完成文字放置,然后单击右键退出放置图形状态。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心得:
实验过程中,有一些电路元器件不知道在哪里找,这是因为对Altium Designer软件不熟练所致,只有熟练掌握软件操作才能流畅地完成实验。另外注意保存的文件名称。
实验项目二:绘制原理图及原理图元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2.掌握绘制层次原理图的方法和流程
二、实验仪器:
计算机、Altium Designer软件
三、实验学时:6学时
四、实验的主要步骤:
1.根据新建工程文件的方法,新建工程文件,并在指定目录下保存为“本人名字-实验.PrjPCB”;在该工程文件中新建原理图文件,.SchDoc”。
2.从菜单选择Design → Document Options,在此唯一需要修改的是将图纸大小(sheet size)设置为标准A4格式。
3.下面将介绍从默认的安装库中首先放置两个三极管Q1和Q2。
(1)从菜单选择View → Fit Document(热键V、D)确认设计者的原理图纸显示在整个窗口中。
(2)单击Libraries标签以显示Libraries面板。
(3)Q1和Q2是型号为NPN的三极管,该三极管放在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集成库内,所以从Libraries面板“安装的库名”栏内,从库下拉列表中选择Miscellaneous Devices.IntLib来激活这个库。
(4)使用过滤器快速定位设计者需要的元件。默认通配符(*)可以列出所有能在库中找到的元件。在库名下的过滤器栏内键入c*设置过滤器,将会列出所有包含“c”的元件。
4.在列表中单击NPN以选择它,然后单击Place按钮。另外,还可以双击元件名。光标将变成十字状,并且在光标上“悬浮”着一个三极管的轮廓。现在设计者处于元件放置状态,如果设计者移动光标,三极管轮廓也会随之移动。
5.在原理图上放置元件之前,首先要编辑其属性。在三极管悬浮在光标上时,按下TAB键,这将打开Component Properties(元件属性)对话框,现在要设置对话框
选项如图2-9所示。
6.在对话框Properties单元,在Designator栏中键入Q1以将其值作为第一个元件序号。
7.设计者创建元件之前,需要创建一个新的原理图库来保存设计内容。这个新创建的原理图库可以是分立的库,与之关联的模型文件也是分立的。另一种方法是创建一个可被用来结合相关的库文件编译生成集成库的原理图库。使用该方法需要先建立一个库文件包,库文件包(.LibPkg文件)是集成库文件的基础,它将生成集成库所需的那些分立的原理图库、封装库和模型文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8.执行 File → New → Project → Integrated 新建的库文件包,默认名为Integrated_Libraryl.LibPkg。
9.在Projects面板上右击库文件包名,在弹出菜单上单击Save Project As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使用浏览功能选定适当的路径,然后输人名称New Integrated_ Library1.LibPkg,单击Save按钮。注意如果不输人后缀名的话,系统会自动添加默认名。
10.添加空白原理图库文件。执行File → New → Library → Schematic Library命令,Projects面板将显示新建的原理图库文件,默认名为Schlibl.SchLib。自动进入电路图新元件的编辑界面,如图:
11.设计者可在一个已打开的库中执行Tools→New Component命令新建一个原理图元件。由于新建的库文件中通常已包含一个空的元件,因此一般只需要将Component_1重命名就可开始对第一个元件进行设计,这里以AT89C2051单片机(如图4-7所示)为例介绍新元件的创建步骤。在原理图新元件的编辑界面内:
(1)在SCH Library面板上的Components列表中选中Component_1选项,执行Tools→ Rename Component命令,弹出重命名元件对话框输入一个新的、可唯一标识该元件的名称,如AT89C2051,并单击“确定”按钮。同时显示一张中心位置有一个巨大十字准线的空元件图纸以供编辑。
(2)如有必要,执行Edit→Jump→Origin命令(快捷键J,O),将设计图纸的原点定位到设计窗口的中心位置。检查窗口左下角的状态栏,确认光标已移动到原点位置。新的元件将在原点周围上生成,此时可看到在图纸中心有一个十字准线。设计者应该在原点附近创建新的元件,因为在以后放置该元件时,系统会根据原点附近的电气热点定位该元件。
(3)可在“Library Editor Workspace”对话框设置单位、捕获网格(Snap)和可视网格(Visible)等参数,执行Tools→Document Options命令(快捷键T,D),弹出Library Editor Workspace对话框如图4-3所示。针对当前使用的例子,此处需要图4-3所示对话框中各项参数。选择Always Show Comment/Designator复选框,以便在当前文档中显示元器件的注释和标识符。单击Units标签,选中Use Imperial Unit System复选框,其它使用默认值,单击OK按钮关闭对话框。注意缩小和放大均围绕光标所在位置进行,所以在缩
放时需保持光标在原点位置。
(4)首先需定义元件主体。在第4象限画矩形框:1000*1400mil;执行Place→Rectangle命令或单击“ ”图标,此时鼠标箭头变为十字光标,并带有一个矩形的形状。在图纸中移动十字光标到坐标原点(0,0),单击鼠标左键确定矩形的一个顶点,然后继续移动十字光标到另一位置(100,-140),单击鼠标左键,确定矩形的另一个顶点,这时矩形放置完毕。十字光标仍然带有矩形的形状,可以继续绘制其他矩形。
(5)元件引脚代表了元件的电气属性,为元件添加引脚的步骤如下。单击Place→Pin命令(快捷键P,P)或单击工具栏按钮“
”,光标处浮现引脚,带电气属性。放置之前,按Tab键打开Pin ProPerties对话框,如图所示。如果设计者在放置引脚之前先设置好各项参数,则放置引脚时,这些参数成为默认参数,连续放置引脚时,引脚的编号和引脚名称中的数字会自动增加。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心得:
在绘制原理图的过程中要注意元件库的加载以及元件的查找方法,在缺少所绘原理图元件时,我们要手动绘制该元件。
实验项目三: 印制电路板PCB设计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生成印刷电路板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了解PCB设计流程、PCB工具栏使用。3.掌握自动布局与自动布线等知识。
二、实验仪器:
计算机、Altium Designer软件
三、实验学时:6学时
四、实验的主要步骤:
1.打开绘制完成的振荡器电路原理图。
2.新建一个PCB文档,打开PCB编辑器,单击PCB编辑窗口西方的“Keep-Out Layer”面板标签,在该层中执行Place/keepout/Track命令或者单击工具栏中的快捷按钮,绘制电路板的电气边框。
3.加载元器件库,在PCB编辑窗口内,单击“Libraries”面板标签打开元 器件库,在该面板中单击左上方的“Libraries”按钮,添加Miscellaneous Devices PCB元器件库,然后单击按钮Close按钮即完成PCB元器件库的加载。
4.在PCB编辑中执行Design/Import Changes From[PCB Project1.PrjPCB]命令并在出现的工程网络变化对话框中单击“Validate Changes”按钮,若状态栏一列中出现○√说明装入的元器件正确,再单击“Execute Changes”按钮将原理图加载到PCB编辑器中。
5.执行Tools/Auto Placement/Auto Placer命令,得到自动布线的结果。
6.手动元器件布局调整。执行Edit/Move/move命令,选中要移动的元器件,单击空格键进行旋转,直至找到自己想要的角度,再单击鼠标左键来放置元器件,手动调整元器件布局的结果。
7.执行Auto Route命令后,在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默认值,单击“Route All”按钮,进行自动布线。布线完毕后,在PCN编辑器中,将显示如图5-5所示的自动布线电路版图。
8.执行View/Board in 3D命令,系统将自动生成一个3D 的效果图 9.布线规则检查,完成后保存。
10.新建“.Schlib”的原理图,绘制原理图元件库。产生一个新的封装库文件。方法如下:选择主菜单中的“File”→“New”→“library”→“PCBlibrary”命令,在“.PrjPcb”项目中新建一个名称为“PCB1.Pcblib”的封装库文件。在新建的封装库文件上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Save”命令,打开“Save[PCB1.Pcblib]As”对话框。在“Save[PCB1.Pcblib]As”对话框的“文件名”编辑框中输入“名称”,单击“保存”按钮,将新建的PCB文档保存为“.Pcblib”文件。
11.在主菜单中选择“place”→命令,放置元件外形以及焊盘。
五、实验结果:
六、实验心得:
电子商务系统实验三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