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写整合课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读写整合课范文(精选10篇)

读写整合课 第1篇

一、认真研读教材文本, 选择典型的课文

新改版的冀教版英语教材每册书分为八个单元, 每一个单元围绕一个话题展开, 话题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比如在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的第八单元以Celebrate me为话题, 单元中六篇课文以这一话题为中心从谈论人的独特性、梦想、天赋等不同角度展开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达到介绍自己和他人特点的写作目的。下面我以44课为例说明如何做好读写课教学。

二、在和学生分享阅读时, 帮助学生搭建起写作的思维导图

授课时,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分析出文章写作结构。课文的写作结构既是学生理解内容, 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支架, 学生就完成了由不知道该怎么下手写作文到写作结构清晰这样的转化。

[课例分析]

读写活动:读44课有关介绍Georgia的文章, 并分析文章的写作结构。

实施方法:

1. 教师通过课件呈现图片介绍Georgia。

导入新课的同时讲授生词junior high school, Greece, Greek为阅读扫清障碍。

2. 第一遍快读, 回答What makes Georgia unique?

What’s her dream?What’s her talent?三个问题。通过三个问题给出写作支架。

三、有效的整合教材内容, 总结用于写作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给出了写作支架, 学生有了写作的思路, 然而写什么样的内容, 怎样的语句表达才是正确的, 怎样语言表达更具有艺术性, 需要老师在读写课中认真对待。在44课中笔者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中, 帮助学生总结用于写作的相关词汇和句型, 降低写作难度。

[课例分析]:

教学环节一:抓住课前复习43课的环节, 归纳可以用来描述unique的be kind to, help others, look after, work hard等词组并展现在黑板上。

实施方法:

T:What makes you unique? (师生互动)

T:What makes them unique? (教师展示, 做搭配题, 归纳词语, 同时学习这些名人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教学环节二:阅读学习44课, 归纳dream和talent的短语和句型。

实施方法:

1. 通过阅读回答问题归纳表述dream和talent的短语。

T:Read the text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What makes Georgia unique?What’s her dream?What’s her talent?” (归纳talent:playing basketball和dream:to play basketball in the Olympics)

2. 通过精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并找出可以描写人物特点的句型。

T:Read the text and underline the sentences that can use in your speaking and writing (归纳出了What makes…Unique?My Talent is…My Dream is…Nobody else in my class…等句型。

教学环节三:通过猜猜看游戏, 丰富用来表述dream和talent的短语。

实施方法:

(教师出示图片) T:Let’s play a game.Look at the boy.His name is Jack.Can you guess?What’s his talent?What’s his dream?You can talk with your partner.I just give you three chances.If you guess it, I will give you a gift. (归纳出talent:singing, playing ping-pong, swimming和dream:to go to university, to be a teacher, to be a player)

教学环节四:通过拓展文章巩固写作结构, 丰富写作词汇和句型, 降低写作难度。在设计这堂读写课时, 笔者加入了一篇介绍Jack的文章, 拓展文章是以我的角度介绍别人, 让学生了解到介绍自己和别人的不同, 拓展了文章中的语言表达词汇和句型, 可以丰富学生写作的词汇。

实施方法:

T:Do you want to know the answers about Jack.Read the passage.You will find it. (归纳出He will give them a hand。It’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that makes him so popular.He is very happy because he can do something for others.等句子)

摘要:英语教材中课文是教学的依据, 除了具有语言功能以外, 还承载着话题和写作结构等多方面的功能信息。作为英语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和合理整合教材的写作资源, 为学生的写作活动提供写作素材、篇章结构的构建、文体的范例以及表达技巧, 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高。

单元整合,高效读写 第2篇

整体预习课教学

第一,让学生阅读教材单元导读,掌握单元重点。第二,学习字词,扫清障碍。借助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弄清楚生字词的含义。第三,朗读文章,梳理内容。具体做法是:1.小组成员分工朗读教材中《鲸》《松鼠》《新型玻璃》《假如没有灰尘》四篇课文的重点段,感知课文内容;2.默读课文,用摘录句段、题目扩展、问题回答等方法来概括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顺课文层次。第四,明确主题,拓展升华。我先提问:“从整个单元的文章中,你了解到的说明方法有哪些?”学生通过阅读,对各种说明方法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阅读与本单元相关的几篇丛书文章,并举出有关说明方法的例子和大家一起分享。拓展阅读使学生明白:阅读说明性文章,要先抓住课文要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通过阅读丛书中《生死胡杨》《水的语言》《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奇怪的船》等文章,学生对说明文的特点有了清晰的了解。第五,总结学习中的问题,针对所学提出疑问并共同解决。

精读品诵课教学

学习人教版课文《鲸》及“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文章《雪地猎狍》。我先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自主探究。1.每组选一个学生读第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把描写鲸体形大的句子画出来,然后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老师再做小结:用具体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叫做“列数字”,列举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的方法叫“做比较”。2.精读课文第二段,我引导学生思考:鲸有哪些特点?是怎样由陆地生活逐渐适应海洋生活的?3.默读第三段,说说自己有何收获。4.每组再选一个学生读课文后四段,其他学生根据问题画出文段相应的部分,如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讲鲸的生活习性的?鲸是怎样呼吸、睡觉、繁殖生长的?作者在说明时用了哪些方法?这样,每位学生都学起来、说起来,人人有目标,个个有收获。

读写结合课教学

我先让学生赏读文本,激发对文章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解决:1.找出《鲸》一文作者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写的句子或段落。2.《松鼠》一文作者从外形、性格、行为等特征介绍了松鼠,运用到的说明方法有哪些?3.《新型玻璃》一文作者介绍了哪几种新型玻璃,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4.找出《假如没有灰尘》一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或段落,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随后,我带领学生解读文本、体会方法,在小组合作探究之后进行汇报交流。接着,我让学生品读丛书中《生死胡杨》和《水的语言》两篇文章,说说感受及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最后,运用学到的说明方法,以“鲸的自述”为题进行课堂小练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单元整体出发,大胆尝试整合教学,可以为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更多的空间。开展“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以来,我们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些课型都是基于实现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进行的。

读写整合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第3篇

一、读写整合教学中凸显的问题

(一) 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时间有限的一堂课, 既要处理 “读”, 又要兼顾“写”, 甚至还要留出时间进行学生自评及教师点评, 因此时间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有些教师没有展开充分的阅读输入就匆忙进入写作输出环节。阅读是学生获取词汇、语法句型和语言结构等的重要途径, 既是语言的输入环节, 又是输出的基础。如果阅读不充分, 就无法为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 也就难有高质量的输出。也有些教师在阅读环节占据时间过多, 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构思写作, 因而写作质量不高, 写不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 任务布置不一致

读写整合课的重点是以阅读为输入形式, 在写作中运用阅读中所学的语言达到输出的目的, 因此读写的任务必须保持一致。然而, 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在设计写作活动时没有紧扣阅读话题, 阅读与写作脱节, 这就无法保证学生利用阅读文本的词汇、语法句型及文本结构完成写作任务, 显然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 阅读的量与写作的质不平衡

读写整合教学中, 阅读是语言输入过程, 是铺垫, 写作是输出环节, 是课堂的生成, 输入和输出必须吻合。课堂时间有限, 输出任务也是有目标性的, 如果输入的量过密, 输出活动就显得肤浅;输入的量过散, 学生的内化过程就无法吸取有效信息和进行语言知识自我构建,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生成, 从而导致读写整合课的预定目标难以实现。

二、优化读写整合教学的策略

(一) 优化教学设计, 合理安排读写时间

读是写的准备阶段, 写是读的效果检测。一堂课内完成阅读写作双重任务, 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设计, 合理分配读写时间, 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阅读文本的有效输入, 使得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短文就让学生进入相关话题写作, 也不能只注重对阅读内容的剖析理解而耗费大量课堂时间, 留给写作极少时间甚至留作课后完成。对此, 教师应提前掌握阅读文本的难易程度, 敲定讲解时的详细程度, 弹性调节文本与该堂课写作目标的适配度, 从而合理分配时间。

(二) 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提高写作任务与阅读文本相关度

阅读有固定文本, 而写作内容则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既然阅读是为更好的写作服务, 那么写作任务就要与阅读相关, 既要具体、有依据又要有意义、有思想。教师备课时需将阅读文本进行题材的划分, 要善于总结文本特点, 根据文本的不同题材确定写作任务。阅读材料如果文本结构很好, 可以设置仿写任务, 如说明文一般结构清晰, 那么教师在设计写作任务时就可以考虑让学生仿照文章结构并利用阅读文本所学句式写一篇相似的说明文;如果阅读材料本身语言优美, 则可以让学生模仿文本语言, 仿写优美的句子或语段;夹叙夹议的观点性文章则可以让学生在总结文章观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相关话题讨论, 设计观点描述性的写作任务;人物传记、故事性的记叙文则可以设计缩写、改写的写作任务。

(三) 围绕写作任务设计阅读任务

读写整合课中阅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写。只有“读”得恰到好处, 才能“写”得恰如其分。有目的的阅读才能保证学生为写做好内容的铺垫, 为语言的输出搭好支架, 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写来设计阅读任务, 步步深入地解读阅读文本。文本的语言 (词汇、语法、结构) 、内容 (话题、主题、信息) 、篇章结构甚至情感与态度都是教师设计阅读任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比如:如果要通过阅读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 在设计阅读任务时, 教师应该侧重于文本结构的分析, 保证学生充分把握该题材文章的写作框架;如果训练学生的改写能力, 不妨侧重于文本各部分主旨大意的总结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 设计相关关键词填空任务, 让学生进行口头的叙述, 最后形文。总之, 阅读任务的设置要为写作做准备, 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语言素材, 写作输出才能水到渠成。

摘要:语言教学中读写并重密不可分, 特别是在外语学习中尤为重要。通过对高中英语课读写整合教学中时间分配不合理、任务布置不一致以及阅读的量与写作的质不平衡等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了优化教学设计, 合理安排读写时间;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 提高写作任务与阅读文本相关度以及围绕写作任务设计阅读任务等系列优化读写整合教学的应对策略。

读写整合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第4篇

[关键词] 读写整合教学 高中英语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 6058(2015)34 0022

“教科书是写作素材的聚集地,是语言现象的展示厅,是语言规则的剖析室,是文章题材的示范本。”国内许多英语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阅读文本,适时融入写作教学,实现了输入和输出的有机结合。然而,通过观察课堂活动及学生反应等,发现目前英语读写整合教学模式尚不完善,仍存在一系列问题,故撰写本文以期引发对当前高中英语读写整合教学现状的思考。

一、读写整合教学中凸显的问题

(一)时间分配不合理

在时间有限的一堂课,既要处理“读”,又要兼顾“写”,甚至还要留出时间进行学生自评及教师点评,因此时间把握显得尤为重要。有些教师没有展开充分的阅读输入就匆忙进入写作输出环节。阅读是学生获取词汇、语法句型和语言结构等的重要途径,既是语言的输入环节,又是输出的基础。如果阅读不充分,就无法为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也就难有高质量的输出。也有些教师在阅读环节占据时间过多,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构思写作,因而写作质量不高,写不完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二)任务布置不一致

读写整合课的重点是以阅读为输入形式,在写作中运用阅读中所学的语言达到输出的目的,因此读写的任务必须保持一致。然而,很多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在设计写作活动时没有紧扣阅读话题,阅读与写作脱节,这就无法保证学生利用阅读文本的词汇、语法句型及文本结构完成写作任务,显然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三)阅读的量与写作的质不平衡

读写整合教学中,阅读是语言输入过程,是铺垫,写作是输出环节,是课堂的生成,输入和输出必须吻合。课堂时间有限,输出任务也是有目标性的,如果输入的量过密,输出活动就显得肤浅;输入的量过散,学生的内化过程就无法吸取有效信息和进行语言知识自我构建,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课堂生成,从而导致读写整合课的预定目标难以实现。

二、优化读写整合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读写时间

读是写的准备阶段,写是读的效果检测。一堂课内完成阅读写作双重任务,就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设计,合理分配读写时间,因此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阅读文本的有效输入,使得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所学短文就让学生进入相关话题写作,也不能只注重对阅读内容的剖析理解而耗费大量课堂时间,留给写作极少时间甚至留作课后完成。对此,教师应提前掌握阅读文本的难易程度,敲定讲解时的详细程度,弹性调节文本与该堂课写作目标的适配度,从而合理分配时间。

(二)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任务与阅读文本相关度

阅读有固定文本,而写作内容则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设计。既然阅读是为更好的写作服务,那么写作任务就要与阅读相关,既要具体、有依据又要有意义、有思想。教师备课时需将阅读文本进行题材的划分,要善于总结文本特点,根据文本的不同题材确定写作任务。阅读材料如果文本结构很好,可以设置仿写任务,如说明文一般结构清晰,那么教师在设计写作任务时就可以考虑让学生仿照文章结构并利用阅读文本所学句式写一篇相似的说明文;如果阅读材料本身语言优美,则可以让学生模仿文本语言,仿写优美的句子或语段;夹叙夹议的观点性文章则可以让学生在总结文章观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相关话题讨论,设计观点描述性的写作任务;人物传记、故事性的记叙文则可以设计缩写、改写的写作任务。

(三)围绕写作任务设计阅读任务

读写整合课中阅读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更好地写。只有“读”得恰到好处,才能“写”得恰如其分。有目的的阅读才能保证学生为写做好内容的铺垫,为语言的输出搭好支架,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写来设计阅读任务,步步深入地解读阅读文本。文本的语言(词汇、语法、结构)、内容(话题、主题、信息)、篇章结构甚至情感与态度都是教师设计阅读任务中需要考虑的内容。比如:如果要通过阅读训练学生的仿写能力,在设计阅读任务时,教师应该侧重于文本结构的分析,保证学生充分把握该题材文章的写作框架;如果训练学生的改写能力,不妨侧重于文本各部分主旨大意的总结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设计相关关键词填空任务,让学生进行口头的叙述,最后形文。总之,阅读任务的设置要为写作做准备,只有具备了充足的语言素材,写作输出才能水到渠成。

初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探讨 第5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探讨

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的重要时期, 对于学生英语水平的将来发展十分关键。但是,在现阶段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运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落后,缺乏对读写技能的整合教学,从而不利于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效率,而学生的英语水平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一、初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1.教学设计不到位,初中英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 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读写技能的培养。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读与写,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层层铺垫,自然过渡。教学设计的欠缺可能会导致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只是纯粹的围绕阅读进行讨论,而忽视其他方面技能的学习。不是英语教师在运用读写技能整合教师模式时, 都无法将读与写形成自然的有机结合。

2.对教材不够重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比较灵活,为教师的教学计划提供了较大的设计空间,但是部分初中英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处理教材不当,并没有全部符合读写技能的整合。

3.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初中英语教师无法把握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或者是对于制定的教学目标无法控制,目标过于笼统,不具体。有的初中英语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无法把握读写内容的合理分配,重视阅读或写作, 没有使读写技能有机结合,从无法实现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二、初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实施的建议

1.正确处理读写关系。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技能都是读、写、听、说,学习英语语言也是如此。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读与写虽然是两个方面的语言技能,但是教师应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使其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在初中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表现形式,初中英语教师将读写技能有机整合,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升英语的写作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并不是纯粹的分析性阅读。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合理减少单词与语法的阅读时间,重点在于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与修改方法。另外,初中英语教师还需要注意英语阅读与写作内容的自然衔接,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而写作则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更好的组织语言。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阅读与写作技能融汇贯通,提升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巩固课堂英语知识。初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时,除了讲述英语知识之外,还需要保证学生对所学习的英语知识能够接受与消化。对于初中生来说,只有充分的理解英语教学内容,才能够更好的灵活运用所学习与掌握的英语知识。所以,初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要针对所讲解的英语知识进行重点巩固,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或录音机,帮助学生背诵单词和朗读课文,包括单词发音、英语语调和朗读节奏等,为写作提供素材,奠定基础。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热情与兴趣,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英语短语和句型进行记忆与掌握,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英语知识由吸收到消化,另外,在加上初中英语教师对知识的巩固,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就能够得到更多的英语素材,更强的基础英语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写技能的整合学习与运用。

3.合理降低写作难度。初中英语教师在运用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时,写作是阅读的输出,是阅读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在制定写作任务时,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写作水平,可以在进行写作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较好的英语范文,让学生研究范文的写作手法与结构,进行模仿写作,或者是对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例文进行改编,这些都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如果,初中英语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制定较难的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在设计好写作题目之后,没有范文指导,那么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写作难度较大,可能一时间无法下笔,动手写作,进而也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合理的降低写作难度,在学生的写作练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写作难度,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使其读写技能逐渐整合运用。

三、总结

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研究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

新时期虽然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普遍认识到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密不可分, 但是很多英语教师对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认识不够, 教师在进行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优化课堂设计。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 不仅能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读写技能时有更多的选择。而且大多数的读写教学内容都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拼凑的, 读与写的技能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此, 为了更好地实施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 就应把读写作为英语教学的主题, 英语老师必须通过课堂上对教学内容的讲解, 为学生提供英语学习思路, 确保学生有内容可写, 从而加强学生读写技能方面的训练, 提高学生英语读写技能。

1 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概述

(1) 高中英语“三段七步”读写整合教学模式

课程教材专家为了使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提出了读、写、说整合的教学模式, 把读写整合教学模式作为框架, 设计出“三段七步”的教学模式。其中“三段”是指读、说、写三个教学阶段, “七步”是指话题导入、读前预测、快速阅读、读后讨论、写前训练、初稿写作、初稿评稿七个步骤。相关教学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 高中英语教师的整体水平影响了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质量

在现阶段的英语教学中, 强制性学习现象非常常见, 但强制性的学习不仅有害于学生的学习, 还不利于教师的成长。众所周知, 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行为有很深远的影响, 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决定了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教师教学行为的好坏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好坏, 为此高中英语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依照学生的学习规律实施教学, 以不断提高英语教学的针对性。比如, 对于成绩优异的学生, 教师可以通过“异组同质”的方法把他们编到同一小组, 为他们提供内容丰富、难度比较大的学习素材, 这些素材可以是高考素材或是高考素材的改编。这既符合应试教育的要求, 又能满足优秀学生对更深内容的需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 部分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英语读写的学习, 从而获得课堂以外的知识。而教师要做的就是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 以便使学生更进一步地通过读真正达到写的程度。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而言, 可以给他们提供简单有趣的素材。这类素材的选择可以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进行商量, 毕竟他们都是学生, 更容易发现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哪些方面的内容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另外, 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讲授教材内容也要使学生有自主讨论的机会, 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持久学习的动力。对于那些中间的学生, 教师要多多鼓励他们, 使他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积极地参与到优秀学生的队伍中来, 从而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实施的良好保障, 寓教于乐, 寓学于乐。

2 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设计不到位

课堂内容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 为此, 在课堂教学之前高中英语教师必须针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以确保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读写技能的综合提升。但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到位, 将教学重点放在单一的英语阅读或者英语讨论等方面, 忽视了对其他英语技能的培养, 不能将英语读、写技能的综合提升有效结合, 为此, 当下高中英语老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 通过自然的过渡, 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 并更自然地引出写作题目。另外, 还有一部分高中英语教师不熟悉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这一模式, 对读写整合教学模式的理解不够, 在课堂教学中也没有意识到教学设计的作用和重要性。为此, 为了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读与写的训练, 高中英语老师必须注重教学设计, 对教学内容要进行精心的设计, 不能使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只流于形式, 以不断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

(2) 教材处理不重视

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 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应用是通过开发各种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讲解教材内容, 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模式的灵活性相对较强, 但是在实际高中英语教学中依然有很多英语教师没有正确理解新课改的要求, 而且也没有改进教学内容。但是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改进, 如果老师们都只按照教材的编排教学, 那么学生读写两方面的技能都很难得到快速提升。

(3) 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现阶段很多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教学目标的把握不准确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成效, 比如, 有的老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是英语读、写技能教学的重点内容, 在教学中真正涉及的与英语读写技能培训相关的内容比较少。如果老师不能精确把握英语读写技能教学的目标, 就不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好的设计, 从而很难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只有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与读写内容相关的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能使教师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 还能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 老师通过灵活地教学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理解得更透彻, 口语表达能力也会相应提高。

3 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实施的建议

为了适应新课标的要求, 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创新教学理念, 灵活运用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 将英语教材内容与教学方式有效结合, 以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读写技能,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为此, 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1) 正确处理英语读写关系

对英语教学来说, 读、写作为两种语言技能是密不可分的, 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将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得到读写技能的综合提升。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为此, 在教学内容安排上, 教师应减少花费在词汇和语法上的时间, 把重点放在学生写作和对其修改上, 还要注意英语读和写的自然链接。多读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 开阔写作思路;多写能使学生更好地组织语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正确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较高的提升, 进而实现提高高中生的英语综合表达能力的英语教学目标

(2) 注重巩固课堂知识

古人云, 温故而知新。对英语教学来说, 课堂知识的巩固环节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为此, 在英语读写技能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内容的讲授, 而且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断加以巩固和复习, 比如, 在每堂课开始之前, 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新知识, 这种教学设计不仅可以起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 而且可以起到过渡作用, 而且通过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 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记住单词和句型, 从而把课堂教学内容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 再加上不断地读写训练, 对学生读写技能的掌握也会有帮助。

(3) 降低英语写作难度

教师在布置写作时,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 不能超出学生的写作能力范围。如果在写作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过高或是在写作之前没有任何形式的指导, 那么学生就很难下笔, 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只有降低难度, 学生才会有信心和能力把作文写好, 从而逐渐掌握一些写作技巧。然后再在简单的基础上逐渐提高难度, 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读写技能。

4 结语

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正确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当下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弊端, 为此, 相关英语教师应该进一步了解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内容, 并且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创新教学理念, 因材施教, 以不断提高高中生的英语读写技能, 达到英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春霞.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生英语 (高中版) , 2014 (7) .

[2]刘春霞.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研究[J].中学生英语 (高中版) , 2014 (6) .

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探讨 第7篇

一、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1.教学设计不到位,高中英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能够直接影响到学生读写技能的培养。针对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读与写,教师应该科学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层层铺垫,自然过渡。教学设计的欠缺可能会导致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学生只是纯粹的围绕阅读进行讨论,而忽视其他方面技能的学习。不是英语教师在运用读写技能整合教师模式时,都无法将读与写形成自然的有机结合。

2.对教材不够重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优点是比较灵活,为教师的教学计划提供了较大的设计空间,但是部分高中英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改进,处理教材不当,并没有全部符合读写技能的整合。再次,教学目标不明确,部分高中英语教师无法把握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或者是对于制定的教学目标无法控制,目标过于笼统,不具体。有的高中英语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无法把握读写内容的合理分配,重视阅读或写作,没有使读写技能有机结合,从无法实现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二、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实施的建议

1.正确处理读写关系。学习任何一门语言的基础技能都是读、写、听、说,学习英语语言也是如此。所以,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读与写虽然是两个方面的语言技能,但是教师应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使其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在高中英语学习过程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表现形式,高中英语教师将读写技能有机整合,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提升英语的写作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并不是纯粹的分析性阅读。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在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时,应该合理减少单词与语法的阅读时间,重点在于学生进行英语写作与修改方法。另外,高中英语教师还需要注意英语阅读与写作内容的自然衔接,阅读能够为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帮助学生拓展写作思路。而写作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时,更好的组织语言。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阅读与写作技能融汇贯通,提升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

2.巩固课堂英语知识。高中英语教师在进行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时,除了讲述英语知识之外,还需要保证学生对所学习的英语知识能够接受与消化。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有充分的理解英语教学内容,才能够更好的灵活运用所学习与掌握的英语知识。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课堂上,要针对所讲解的英语知识进行重点巩固,教师可以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或录音机,帮助学生背诵单词和朗读课文,包括单词发音、英语语调和朗读节奏等,为写作提供素材,奠定基础。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热情与兴趣,帮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对英语短语和句型进行记忆与掌握,在课堂上所学习的英语知识由吸收到消化,另外,在加上高中英语教师对知识的巩固,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就能够得到更多的英语素材,更强的基础英语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读写技能的整合学习与运用。

3.合理降低写作难度。高中英语教师在运用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时,写作是阅读的输出,是阅读能力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制定写作任务时,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写作水平,可以在进行写作前,给学生提供一些较好的英语范文,让学生研究范文的写作手法与结构,进行模仿写作,或者是对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例文进行改编,这些都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如果,高中英语教师一开始就给学生制定较难的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在设计好写作题目之后,没有范文指导,那么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写作难度较大,可能一时间无法下笔,动手写作,进而也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所以,高中英语教师应该合理的降低写作难度,在学生的写作练习过程中,逐步提升写作难度,逐渐的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使其读写技能逐渐整合运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运用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多个问题。这就要求高中英语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保证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与执行。

摘要: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的发展,英语知识的学习越来越受重视,在高中教育中也是如此,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人才成为高中教育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因此,不少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运用读写技能整合教学模式,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不少问题,笔者主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重点探讨分析,希望能够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效率。

读写整合课 第8篇

从2009年开始,我省进入新课改的全新阶段,所使用的人教版教材在整体设计上也有了质的变化,由以前的单一教材和读本的模式转变为必修教材、选修教材以及读本三大板块相结合的多重模式。在原有课时量不变的基础上,大家纷纷感到教学任务极为繁重,教材上不完,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仅流于表面,无法获得质的提高。笔者目前在高二年级,因此,试以高二语文教学为依托,通过对其他课改区模式的学习,结合我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现有基础,尝试将这三套文本有机地整合利用,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一、对人教版教材阅读资源整合教学的认识

高二阶段学生需要学习的教材有《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四)》、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语文读本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选修教材《演讲与辩论》《语文读本五》。

按照《湖北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湖北省《高考说明》以及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命题的相关要求,为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实现更大的教育价值,我们尝试将这些文本资源进行整合,可以依照文本的题材特征归类,划分为以下几个阅读板块:古诗词阅读、古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以及实用类文本阅读。依照学生的既有知识以及现阶段阅读能力,我们采取集中教学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课堂上的高效教学和课外的自主阅读,构建学生的人文情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升写作能力,为高三阶段学生写出高水平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整合教材文本资源的具体做法

1.对人教版必修与选修教材以及配套读本中的文本进行取、舍、调、补,以强化阅读教学的针对性为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

人教版教材在编排上注重了整体性,但是在具体运用上我们可以灵活对待。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相关能力。

我们确定高二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是古诗词教学、文言文教学以及作文的结构与逻辑方面的教学。

必修四第一单元的三篇戏剧篇幅长,我们舍弃了《窦娥冤》的前两折以及《哈姆莱特》,但在课外导入“名著导读”中的《莎士比亚戏剧》,同时增补了《读本四》中的《长亭送别》以及《普罗米修斯》,指导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戏剧的语言特色、人物的精神以及思想内涵和时代意义,让学生领悟到别样的情怀。在《雷雨》教学中我们导入梳理探究章节的《影视文化》,指导学生观看明星版话剧《雷雨》,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角度立体地读懂作品,解读人生。

因为近两年来湖北省高考在小阅读上选用的是论述类文本阅读,所以我们舍弃了必修五中的《谈中国诗》《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

在古诗词鉴赏方面,我们依托《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演变、流派和风格有一个系统的认知。再借助教材中的赏析指导教会学生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除了重点讲解必修四的宋词单元,还挑选了《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前三个单元中的多个篇目,结合湖北省高考中诗词鉴赏的考点,引导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探究考点旨要。在提升阶段,引导学生用优美灵动的语言来表述对诗词意境的感悟,进而感悟人生,提升生命的境界。

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上,除了完成必修四的三篇文言文和必修五的四篇文言文外,我们还选择了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自主赏析部分的《庖丁解牛》《项羽之死》《阿房宫赋》以及《演讲与辩论》中的《齐桓晋文之事》等优秀篇目。从所选文章涉及的体裁、题材以及对文言文基础知识的积累等方面看,这些篇目似乎足够了,但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拓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在课外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先秦诸子散文》以及《唐宋八大家选读》的若干有代表性的篇目,夯实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上的基础。

在作文教学上,依托必修四“表达交流”章节的四个要点,即“学习横向展开议论”“纵向展开议论”“学习反驳”“学习辩证分析”,引入选修教材《演讲与辩论》中的“范例学习”章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并学习文章的章法布局、逻辑辨析以及语言表达的多重方式。

2.深挖教材阅读文本中的训练点,在大容量的阅读中实行精讲精练,以推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加速从阅读到写作的转换。

曾有学者做过实验,将两组阅读和写作能力相当的学生进行对比:一组在一个月内每天写一篇文章,而另一组则要求在一个月内,将阅读和写作两项活动交叉进行。结果在一个月后,第一组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没有太明显的进步,而第二组在阅读和写作能力上则有质的飞跃。因此,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不断地强化写作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关注文本的人文精神与时代气息,学生将不会再被如何写作文困扰。

在高二阶段,学生通过对大量诗词的学习,能系统掌握诗歌鉴赏的角度、方法,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感受作者是如何在国运不兴、个体被放逐等种种不幸中获得对生命大道的深切体悟,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笔永久的财富。

其次,在对诗词意境的体悟和表述中,学生能透过凝练的诗句,从文学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中的日常事物和场景,渐渐地能够用诗意的眼光来重新看待世界。写作文时,他们眼中就不再只有枯燥无味的论点论据,笔下也不再只有干涩停滞的无力表述或空洞虚华的文字堆砌,而是能够透出灵动的、文化的色彩。

其实,古诗词与古代散文只是外在形式的不同,其内涵和结构上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在对古代散文的解读中,学生同样也能获益匪浅。尤其是对先秦诸子散文的学习,更能让学生在汪洋恣肆、大气磅礴或如涓涓细流的文笔之中获得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顿悟。无论是2013年湖北卷高考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还是前些年江西卷的“孟子三乐”,无不凸显出我们语文教学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学生传统文化底蕴的考查和希冀。

再次,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思辨能力,我们必须重视《演讲与辩论》中的篇目,无论是那些时代巨人的演讲名篇还是著名的论辩故事,都能让学生在诵读与表演中极大地领略到语言的魅力,锻炼了更具技巧性的语言运用能力,同时还能让他们站在巨人的肩上,站在时代的高度去重新认知这个世界。为什么现阶段我们很难看到学生写出有力度、有见解的文章?这是我们必须深思的问题。

三、对人教版教材文本阅读资源优化整合的一些体会

1.优化文本教学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这一阶段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和较强的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以及表达能力,才能为高三年级的强化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发挥引导作用,同时更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优化整合教材文本的过程中,教师必须依据《湖北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能强行拔高,更不能一味压低。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及时调整,以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读写整合课 第9篇

一、在阅读中品尝语言之“美”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的过程。而学生写作是其运用其掌握的语言词汇将自己的想法进行文字表达的一种过程。但是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很多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难题,如不能够恰当的运用形象的语言进行修饰,导致他们的作文读起来平淡无味。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写作中没有将语文知识与写作进行结合,忽视了对书本中知识资源的运用,因此也就无法把已学的语言知识巧妙运用到创造中去。初中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累积、拓展语言素材,为写作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这样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焕然一新的文章来。

例如,在阅读《社戏》一文中,笔者提示学生注意对文章中很多动词的描绘,如“跳、拨、点、磕、架”等,这些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小伙伴们看戏时激动的心情,以及他们的形态特点。学生掌握这些形象的动词词汇,可以引导他们在写关于人物动态时,合理地进行应用。再如,《春》这篇文章中有很多对江南春景的描述,如“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句话巧妙的运用排比和比喻,形象的描绘了对江南的春天浓浓的情意。

通过阅读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的字词、句子之美,在阅读中理解字词意思,体会作者命词遣意的巧妙。而优美的句子又可以使学生获得情感的熏陶,从而在写作中得到启发。

二、在阅读中体会细节之“准”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对细节的精彩描绘,因此语文教师一定要熟读教材,发掘出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细节描写的范文材料,强化学生对细节描写的经验累积,并将之形成一种归纳化、体系化的扎实的心理结构。学生在阅读文章中体会人物肖像进行独特的描写、动作形态的形象描写、传递着人物内心世界的表情描写、烘托气氛的环境描写等,这些细节化的描写充分的扩展了学生的写作知识,从而把学生的知识储存转化为写作内容。

例如,《孔乙己》一文中,作者以独特的细节描写描绘了孔乙己前后的二次出场,从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都给予了细节化的处理,如在第一次的出场中,“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脸上“时常夹此伤痕”等词说明孔乙己的穷酸潦倒、懒得出奇。而第二次出场:“脸上黑而且瘦”“满手是泥”等描写来显出他遭遇的悲惨。细节化的描写,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孔乙己,将孔乙己这一人物的社会地位、思想性格通过细微而具体的刻画得以深刻揭示。

教师应利用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到“于细微处见真情”的重要性,那些生动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够收到“惊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三、在阅读中感悟情感之“真”

作文是一种用文字形式勾勒出创作者的语言世界,作文能够真实的反映作者的思维、知识积淀、语言功底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鼓励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顺畅而又确切的叙述自己的内心感受。一篇优秀文章的细节描写往往蕴含了深层次的内容,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时要挖掘它的内涵,在鉴赏、评价、感悟中,深刻理解文章主旨与情感,这样才能汲取优秀文章中的语言、写作技巧,进而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例如,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中,有许多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浓浓的爱,如“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刻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这时万籁俱静,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通过对母亲为我做布鞋时的细节描写,栩栩如生的刻画了母亲可爱的形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怀恋赞美之情,句子虽朴实却映衬了伟大的母爱。通过对课文的阅读欣赏,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生活中事物的良好习惯,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一件平凡的小事、一句朴实的话语、一段温馨的回忆等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写作素材,也才能写出具有真挚情感、形象生动、优美的好文章来。

通过对书本内容的阅读与欣赏,深刻理解文章内涵、感受作者的真挚情感,引导学生积极吸取优秀文章中的语言及写作技巧,并能够运用到写作中。

读和写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教师应抓住阅读与写作的紧密联系,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写作练习,帮助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做到活学活用的描绘课外的生活情景,在“课内得法,课外练功”中做到阅读和写作功底两不误。

(作者单位:江苏溧阳市平桥初级中学)

读写整合课 第10篇

一、课外拓展阅读,为课堂读写整合提供铺垫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往往通过对幽黙可笑的人和事的描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契诃夫,了解契诃夫作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在让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提供学生拓展阅读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胖子和瘦子》《第六病室》等三篇短篇小说。课外拓展阅读的布置,无疑为新课文的学习作好了铺垫性准备,也使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的全面整合训练提供了良好的知识与思想情感储备。

二、课前自主阅读,为课堂听说训练提供保证

让学生课前自读课文时我提出了如下要求: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积累字词,扫清阅读障碍。上课伊始,我省去了让学生熟悉课文的时间,而是直接进行词语听写,听写“喷嚏、唾沫星子、惶惶不安、赔礼道歉、步履艰难”等几个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关键词语,听写完成后,学生当场相互纠错更正。这一举措,既检测了学生的自读情况,有利于学生自读习惯的养成,又加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了学生的听写能力。由于学生在课前自读过课文,有过积累,他们基本上能根据课文语境较为准确地听写出来。在随后让学生各自轻声运用之前听写过的词语复述课文内容时,学生们也无需再去熟悉课文。这种复述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概括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根复述的“拐杖”,降低难度,也训练了学生学会运用词语、积累词汇,组词成句、组句成段的说话能力。

三、导读引思,在层层推进中理解课文

本课教学的最终目的要让学生理解小职员的真正死因及作品的社会意义,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为抓手,贯以“思”的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导读引思,以阅读为杠杆,构建以“阅读为主线,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的体系,在层层推进中使理解水到渠成,从而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在教学中,为了把握小职员这一人物形象,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多个层次的研读。

先是表情想象朗读,请学生朗读小职员六次道歉的语句,指导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悟小职员说话啰嗦、小题大作、胆小怯懦、唯唯喏喏、低三下四、讨好上司等性格的大致轮廓。再是轻声揣磨朗读,让学生各自轻声朗读小职员道歉前后心理和神态变化的句子,边读边思边注,提炼出小职员道歉前后心理和神态变化的关键词语。学生通过轻声揣磨朗读小职员心理和神态的语句,不仅对小职员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和更完整的认识,更了解了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研读到达第三个层次时,让同桌分角色品读剖析描写将军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将军的态度有无不妥的地方。对于这个问题,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高潮性的争论,在争论中,学生在之前阅读的基础上,听说能力又得到了一次很好的训练,并最终达成共识:文中这位将军的态度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他后来变得粗暴起来完全是由于小职员惹起的。

读写整合课范文

读写整合课范文(精选10篇)读写整合课 第1篇一、认真研读教材文本, 选择典型的课文新改版的冀教版英语教材每册书分为八个单元, 每一个...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