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持续热灌注范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持续热灌注范文(精选7篇)

持续热灌注 第1篇

关键词:持续恒温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腹腔恶性肿瘤,临床疗效

近年来, 腹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虽然诊断和治疗技术不断提高, 但仍有大量患者确诊时已出现腹腔广泛种植转移或根治性切除术后很快出现腹腔广泛种植转移。腹膜种植转移是影响腹腔恶性肿瘤疗效的主要原因, 如何提高腹腔恶性肿瘤患者的长期存活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急待解决的课题[1,2]。近年来国内外的大量临床研究证实, 腹腔热灌注化疗能有效防治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或远处转移, 从而提高疗效[3]。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6月收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探讨持续恒温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每组49例。所有患者均经细胞或组织病理学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进展期腹腔恶性肿瘤患者, 排除标准: (1) 存在手术禁忌证、KPS评分<60分者; (2) 严重心血管疾病或呼吸系统疾病、明显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者; (3) 有局限性包裹、肠梗阻、腹膜粘连、腹腔内感染或各种瘘存在者。试验组男28例, 女性21例;年龄53.05~58.55岁, 平均 (55.8±2.75) 岁;病程2.15~2.51年, 平均 (2.33±0.18) 年;对照组男26例, 女23例;年龄53.54~58.86岁, 平均 (56.2±2.66) 岁;病程1.95~2.47年, 平均 (2.21±0.26)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仪器设备

使用广州保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BR-TRG-Ⅱ型体腔热灌注治疗系统, 该系统由加热系统、无干扰测温系统、控制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组成, 使用一次性治疗管道组件。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或姑息性切除术, 试验组于术后加做持续恒温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 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在左右盆腔和左右上腹腔分别各放置1条硅胶导管, 关腹后机器与导管连接, 安装好各种管路, 予行持续恒温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溶液为0.9%的氯化钠溶液3000 m L, 化疗药物为5-氟尿嘧啶 (每次500~600 mg/m2) , 有效治疗温度为42~43℃, 治疗时间为60 min, 灌注量维持在1500~2500 m L, 灌注流量速度控制在200~600 m L/min, 尽量控制在400 m L/min以上。在手术结束后及术后第1、2天进行, 连续治疗3次, 均在手术室进行。两组患者均于术后4~8周行化疗, 胃癌组使用SOX方案, 结直肠癌组使用XELOX方案。

1.4 评价标准

生活质量评分满分为60分, 良好为51~60分, 较好为41~50分, 一般为31~40分, 差为21~30分, 极差为<20分。

1.5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效果共分为3个等级, 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除;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为 (56.33±1.25) 分, 高于对照组的 (47.48±5.56) 分,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870, P<0.05) 。

3 讨论

腹腔恶性肿瘤是人类最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 而胃肠道恶性肿瘤和妇科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腹腔恶性肿瘤[4]。早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切除率高, 术后复发及转移率低, 疗效好, 但由于早期诊断技术的不足, 除日本等相对发达国家以外,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并没有开展早期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筛查工作, 很多患者到了进展期才得于诊断。因其发病较为隐秘, 10%~20%胃癌患者在手术时证实已有腹膜转移;8%~1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发生腹膜转移;超过50%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切除部位、腹膜、肝脏转移[5]。出现腹膜复发和恶性腹水常是病程中最差的阶段, 中位生存时间仅有几个月, 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及微小癌灶是导致术后复发, 尤其是腹腔种植转移的主要原因[6]。因此有效地清除或杀灭它们是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腹腔热灌注化疗是一种新兴的腹腔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手段[7], 其应用癌细胞和正常组织对温度耐受的特殊差异, 将化疗药物与温热灌注液混合加热到一定的温度, 灌注到恶性肿瘤患者的体腔中, 既可通过大容量腹腔持续灌注机械性冲刷作用清除腹腔内残留的癌细胞和微小转移灶, 又可应用温热方法与化疗药物相结合杀灭腹腔内游离癌细胞, 以求达到彻底根治的目的, 对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腹膜种植转移具有独特的疗效[8]。笔者使用持续恒温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 (CTHPPC) 治疗腹腔恶性肿瘤, 是在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基础上, 技术上加以改进、创新, 在治疗过程中始终保持恒定的有效治疗温度 (42~43℃) , 持续灌注60 min, 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9,10]。腹腔热灌化疗的基本原理是: (1) 高温可有效破坏胃肠道恶性肿瘤细胞稳定状态, 使得细胞的通透性适量增加; (2) 通透性改变之后, 增加了细胞对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3) 高温可以有效改变药物的代谢机理; (4) 高浓度化疗药物对转移到肝脏的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力[11,12,13,14,15]。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CTHPPC治疗腹腔恶性肿瘤的优越性, 与文献[16-20]报道的结果相一致。

持续热灌注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进展期胃肠肿瘤患者64例, 其中胃癌19例, 结肠癌9例, 直肠癌11例。腹水14例、肝转移11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32例。观察组:男22例, 女10例。年龄38~67岁之间, 平均年龄 (49.24±3.53) 岁;对照组:其中男20例, 女12例;年龄37~67岁之间, 平均年龄 (50.04±3.28)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进行检测, 之后患者均采用超声对施腹腔穿刺置管术位置进行定位。若患者有腹水, 需先将其腹水抽取彻底。

1.2.1观察组施治方法观察组患者采取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 (HIPC+IVC) 的方法进行治疗。首先采用RHL-2000型热灌注机 (由吉林省迈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提供, 控温精度±0.2°, 流量20~1 000 m L/min) , 然后将生理盐水加热至42~43℃以20 m L/min的流量注入, 然后注入60~80 mg的顺铂 (DDP) , 750~1 000 mg的5-FU, 10 mg的地塞米松, 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药物注入完毕后继续42~43℃的生理盐水500~1 000 m L后拨管, 整个灌注过程不得低于2 h。

1.2.2对照组施治方法该组患者采取常规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进行治疗。静脉化疗方法和观察组静脉化疗方法相同。另外, 腹腔灌注置管采取与观察组相同的方法, 不同之处是对照组采取常规腹腔化疗方法, 而观察组为热灌注腹腔化疗方法。以上化疗均同时保护心、肝、肾功能, 使用万唯止吐, 腹胀明显者肌注速尿20 mg。

1.3 评价指标

根据相关标准患者化疗疗效分为四个等级: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及进展。完全缓解 (CR) :肿瘤完全消失, 维持时间>1月。部分缓解 (PR) :肿瘤缩小>50%, 维持时间超过1月。无新病灶出现, 病灶的无任何增生、恶化。疾病稳定 (NC) :肿瘤缩小不到50%或增大在25%之内, 没有新病灶出现。④疾病进展 (PD) :肿瘤增大超过25%或有新病灶出现。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4 统计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 (n,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情况比较

观察组:完全缓解为10例 (31.25%) , 部分缓解为12例 (37.50%) , 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75%;对照组:完全缓解为5例 (15.63%) , 部分缓解位8例 (25.00%) , 治疗的总有效率40.63%,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χ2值为5.1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见表1。

2.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5% (28/32) , 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6% (29/32) , χ2值为0.1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果见表2。

3 讨论

胃肠肿瘤是恶性肿瘤之一, 在我国发病人群相当高。目前其主要根治方法是手术切除术, 但手术切除术不能达到理想疗效, 尤其中晚期患者。而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能对肿瘤病灶进行损伤进而杀死肿瘤细胞及阻止肿瘤组织修复[4]。是因为在43℃的高温能选择性的对肿瘤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而正常细胞有一定耐受性, 另外, 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能有效杀死或抑制作用, 且肿瘤细胞的修复也具有抑制作用, 但单独的化疗作用有限[5]。HIPC较外周静脉化疗或常规腹腔化疗具有明显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优势, 由于腔属第三间隙, 廓清力仅占全身廓清力的1/10, 从而提高了腹腔内抗肿瘤药物的浓度, 使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及微小转移病灶的作用时间得以延长;高浓度药物直接与癌细胞接触, 使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得以增强[6]。另有研究表明热疗和化疗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加热可以抑制药物化疗后肿瘤细胞的修复[7]。

该研究对该院收治的进展期胃肠肿瘤患者采取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8.75%高于对照组40.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果与韩光宏等[8]报道的基本一致, 说明采取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能有效的对肿瘤细胞或组织的增殖进行抑制、杀死, 并抑制肿瘤组织的修复。

综上所述, 采取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治疗胃肠肿瘤患者能有效的对肿瘤组织或细胞起到抑制作用,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研究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该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同住院转移性胃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32例, 其中对照组采用采取常规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 观察组采用热灌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两组患者化疗效果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 评价其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8.75%高于对照组的40.6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87.5%、90.6%,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该方法有效的对肿瘤组织或细胞起到抑制作用,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胃肠肿瘤,效果分析

参考文献

[1]袁玲, 郭苗苗, 许萍, 等.胃肠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对化疗不良反应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 (1) :75-77.

[2]宋小康, 李加荣, 洪楚原, 等.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在胃肠肿瘤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中外医疗, 2008, 27 (21) :34-35.

[3]罗文红.持续热灌注腹腔化疗联合静脉化疗治疗进展期胃肠肿瘤的临床研究[J].大家健康 (中旬版) , 2014, 12 (4) :2-2.

[4]吴铁鹰, 张峻青, 刘永兰, 等.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疗效观察[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3, 25 (3) :202-203.

[5]李燕, 李洁, 张晓东, 等.腹腔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并发腹腔积液81例[J].肿瘤研究与临床, 2009, 21 (1) :52-53.

[6]司辉锋.预输注甲氧明对腹腔持续热灌注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影响[D].郑州大学, 2014.

[7]赵晓宁, 李兴文, 弥海宁, 等.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术后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4) :148-149.

腹腔热灌注治疗的护理配合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1012年12月院收治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189例, 胃癌59例, 大肠癌67例, 卵巢癌46例, 肝癌8例, 胰头癌9例。男99例, 女90例, 年龄20~78岁, 平均 (41.5±3.6) 岁。其中行根治手术者150例, 保守治疗者39例。

1.2 治疗方法

189例均为手术后或各种原因不能手术者而采取的热灌注化疗。在无菌操作下, 在腹腔置入导管 (如有大量腹水应先放腹水, 每次不超过2500m L) 。将化疗药物溶解于在恒温箱内加热至40~42℃的生理盐水1000~1500 mL中, 并加入地塞米松和利多卡因, 快速注入导管, 同时协助患者更换体位, 以使药液广泛分布到腹腔, 药效充分发挥。

2 结果

189例均化疗成功, 18例发生腹痛、腹泻、呕吐、食欲不振、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经对症治疗均能耐受。无肝肾功能损害, 无骨髓抑制等其他药物毒副作用。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3 护理配合

3.1 心理护理

“谈癌色变”是大部分人的心理反应, 尤其是复发及难治性癌症, 更使不少人产生恐惧、轻生的念头。本组患者因各自的文化背景、心理特征、病情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 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反应。本组实验根据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进行心理疏导护理, 消除负性情绪的影响,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通过交谈和沟通, 尽量诱导患者表达自身的感受和想法, 纠正其感知错误, 使患者对此疗法有充分的认识, 使其明白, 腹腔热灌注化疗是一种高选择性局部化疗措施, 与静脉化疗相比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势, 可提高肿瘤部位的药物浓度, 减轻化疗药物对机体的毒副作用[2], 从而增强患者对此疗法的耐受力。

3.2 一般护理

包括定性、定位诊断性检查及有关内脏器官功能的检查, 了解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 B型超声检查、CT和MRI检查有无占位, 是否行放射线核素扫描及其结果, 以评估患者内脏器官功能损害程度, 营养状况, 心、肺、肾等重要内脏器官功能和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情况等。

3.3 灌注护理

灌注前做好血压、心率、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的测量, 确定腹穿导管的位置, 确保周围无渗出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 灌注液确保温度<45℃。灌注过程中密切注视患者呼吸、心率、体温等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 如出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3.4 药物不良反应护理

观察患者的血常规变化, 监测血小板计数, 当血小板数目<50×109/L时, 观察患者的出血倾向。当白细胞<1.0×109/L时, 对患者进行隔离保护, 预防交叉感染, 给予必要的支持治疗, 如中药调理、成分输血、必要时遵医嘱应用升白细胞药。加强病室空气消毒, 减少探视[3], 预防医源性感染。评估和判断患者是否出现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胃肠道反应为化疗药物普遍的副作用, 患者有恶心、偏食、食欲不振等现象, 给予患者正确的饮食指导, 提高饮食的营养价值, 保证营养供给。指导患者进食易消化且富有营养的饮食, 鼓励患者摄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富含膳食纤维的各类营养物质, 多食新鲜水果,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味。忌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忌烟酒。消化功能差者以少食多餐为宜。遵医嘱选用止吐剂, 严重呕吐、腹泻者, 予静脉补液, 防止缺水, 必要时给予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监测肝肾功能, 了解患者的不适主诉, 准确记录出入水量, 鼓励多饮水、简化尿液, 以减少灌注化疗所致的毒副作用

3.5 引流管护理

腹腔热灌注化疗后腹腔引流管需夹管24h, 使肿瘤部位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和较长的维持时间[4], 期间做好交接班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 避免堵塞, 压挤。

3.6 防止皮肤、黏膜损伤护理

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干燥, 注意个人卫生, 不用刺激性物质如肥皂等。睡前及三餐后漱口, 妇科肿瘤者, 必要时做阴道冲洗, 保持肛周皮肤清洁。

3.7 疼痛护理

护理人员除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外, 还应为患者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 鼓励其适当参与娱乐活动以分散注意力, 并与患者共同探索控制疼痛的不同途径, 如松弛疗法、音乐疗法等, 鼓励家属也关心、参与止痛计划。疼痛会影响患者的身心康复, 影响治疗效果, 应遵医嘱及时予以镇痛治疗。当患者恐惧镇痛药物会成瘾时, 应向其解释正确用药的可靠效果。镇痛药物剂量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需要由小到大直至患者疼痛消失为止, 不应对药物限制过严, 导致用药不足。

4 讨论

全身化疗是减少肿瘤患者外科手术后复发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人们在实验中发现热疗对化疗具有增敏作用, 提出了腹腔热灌注疗法[5]。腹盆腔内肿瘤复发、转移是腹部恶性实体瘤根治术后最主要的致死原因, 腹腔内灌注化疗作为区域选择性化疗措施, 与热疗协同, 对预防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由积极意义, 已成为消化道癌、卵巢癌的重要治疗手段, 但因操作复杂、对灌注技术及护理要求高[6], 本组实验结果显示, 对腹腔热灌注治疗采用护理配合, 可增加患者治疗的顺应性, 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热灌注治疗的护理配合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1012年12月院收治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189例, 均为手术后或各种原因不能手术者而采取热灌注治疗, 并加强护理配合。结果 189例均化疗成功, 18例发生腹痛、腹泻、呕吐、食欲不振、恶心等胃肠道反应, 经对症治疗均能耐受。无肝肾功能损害, 无骨髓抑制等其他药物毒副作用。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对腹腔热灌注治疗采用护理配合, 可增加患者治疗的顺应性, 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治疗,护理配合,化疗

参考文献

[1]殷荣华.腹腔热灌注化疗33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 2011, 17 (2) :94-95.

[2]黄万中, 蒋华.胃癌腹腔灌注化疗临床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 2010, 18 (2) :404-406.

[3]李金凤.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卵巢癌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 (15) :224.

[4]谢静娜, 李民驹, 单晓敏, 等.腹腔恶性肿瘤患儿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后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 2012, 11 (7) :632.

[5]陈燚, 关建中, 王明昭.腹腔灌注热化疗设备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 2009, 30 (4) :25.

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病人的护理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2013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胰外科收治的胃癌病人中有33例进行热灌注化疗, 男20例, 女13例;年龄23岁~75岁, 平均53岁;Dukes分期:A1期1例, A3期1例, B期3例, C期4例, D期24例;均在术中、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行3次腹腔热灌注化疗。

1.2 治疗方法

手术结束后在盆腔和左右上腹腔分别各放置一条腹腔热灌注特定的硅胶导管, 分别从腹壁戳口引出, 关腹后热灌注机器与引流管连接, 将已加热到45℃的灌注液通过热疗机经盆腔导管灌入, 并分别在输入端和引出端导管置热探头测温传感器监控入温和出温, 调控机器控温装置使入温、出温分别保持在42℃~43℃。本组病人根据每个病人病情分别选择用药灌注量生理盐水 (2 500~5 000) mL+5氧尿嘧啶1 500mg、生理盐水 (2 500~5 000) mL+顺铂120g, 灌注速度为400mL/min~500mL/min, 循环灌注时间为60min, 灌注后引流管接引流袋。CHPPC在手术中及术后第1天、第2天连续3天各行1次治疗, 根据腹腔引流液的量, 术后第5天拔除引流管。

1.3 结果

本组病人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9.5d, 无脱管、堵管及并发症发生。截至2014年1月随访结果4例死亡, 29例存活, 存活病人生活质量良好, 无出现肠梗阻、吻合口狭窄、腹腔积液等并发症, 对住院期间护理工作满意度为100%。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癌症病人由于无法接受患病事实, 易引起心理失衡, 出现悲观、失望, 对生活缺乏信心。同时腹腔热灌注化疗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技术, 病人易产生疑虑、恐惧心理, 因此做好心理护理非常重要。作为病人的主管护士应熟悉掌握所管病人的病情, 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以及对疾病、手术、热灌注化疗的认知程度及社会支持状况, 及时给予安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从关怀、鼓励出发, 就病情施行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注意事项的适度解释,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缓解和消除病人及家属焦虑、恐惧心理, 促进病人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手术及术后治疗。

2.2 疼痛护理

由于热灌注治疗使用加热到45℃的灌注液通过热疗机经盆腔导管灌入会使病人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导致病人腹痛。因此在热灌注操作前遵医嘱予肌肉注射盐酸异丙嗪25mg及盐酸哌替啶50mg~75mg, 另一方面妥善固定各类引流管, 防止其移动所致伤口牵拉痛, 指导病人在翻身或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部位, 减少腹部张力引起的疼痛。

2.3 病情观察

测量并记录血压、脉搏、呼吸, 1h1次, 共3次, 平稳后2h~4h测量1次, 24h后根据病情而定[2]。行CHPPC治疗时持续心电监测, 30 min测1次血压,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全程由CHPPC技术员、主管医生及护士陪同。按医嘱监测中心静脉压 (CVP) 变化, 记录24h出入量。观察并记录腹部症状和体征及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等;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 防止发生术后并发症[2]。

2.4 引流管护理

术后腹腔留置4条胶管引流管, 是行CHPPC治疗的关键管道。妥善固定腹腔引流管和保持有效引流是病情观察的重点之一。在距离引流管口5cm~8cm处贴上胶布, 使用高举平台法固定管道, 用别针将引流管固定于床沿, 靠近病人端的引流管予S型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并保证翻身活动时有足够的长度[3]。且引流管顺应身体方向, 可减少引流管摆动引起的刺激及牵拉痛。同时向家属交代手术后各引流管的相关注意事项。

2.5 术后活动

指导术后病人早期活动, 有利于增加肺活量, 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 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促进伤口愈合, 减少因静脉血流缓慢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4]。病情许可的情况下, 术后第1天予半坐卧位, 指导病人床上活动, 如四肢伸缩运动、抬臀运动、自行腹部按摩等。术后第2天鼓励并协助病人离床活动, 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离床活动的注意事项, 保证病人的安全。

2.6 术后延续性护理

出院后半年内对33例病人进行电话回访, 指导病人术后活动、饮食、服药、心理, 了解伤口愈合、腹部情况、复诊等。根据病人反馈的问题进行详细记录, 及时予指导及解决, 特殊医疗问题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并解决。一方面主动了解病人出院后的恢复情况, 另一方面能够更全面地贯彻优质护理服务, 体现优质护理一体化、人性化。

3 讨论

腹腔内局部和区域复发以及肝转移是胃癌术后最主要的致死原因。腹腔热灌注化疗具有局部提供大容积高浓度的化疗液, 使腹腔游离癌细胞和术后残存的微小癌灶直接浸泡在高浓度的抗癌药液中, 从而增加抗癌药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而不增加对全身的毒副作用, 且腹腔给药代谢较慢, 高药物浓度保持时间较长[5], 使腹腔热灌注化疗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腹腔热灌注化疗这一新技术, 要求护理人员要熟悉掌握CHPPC技术的基本过程并了解CHPPC的基本原理。通过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病人做好沟通,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术前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 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 做好病人疼痛护理、引流管的护理以及做好病人出院后延续性健康宣教等一系列优质护理服务, 从而提高病人对CHPPC的认知, 减少病人对治疗的恐惧感, 减少术后并发症, 缩短住院时间, 提高生活质量, 对临床疗效具有较为肯定的作用。

摘要:[目的]总结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护理。[方法]对33例胃癌术后病人进行腹腔热灌注化疗, 通过心理护理、术后严密病情观察, 做好病人疼痛护理、引流管的护理以及做好病人出院后延续性健康宣教等。[结果]本组病人术后无脱管、堵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护理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护理

参考文献

[1]魏志刚, 卿三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癌[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6, 14 (2) :134-137.

[2]陈利芬, 成守珍.专科护理常规[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6.

[3]伍淑文.外科置管护理操作流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2.

[4]熊云彩.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1.

中晚期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护理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胃癌患者中有26例进行热灌注疗法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介于25~79岁,中位年龄49岁。以上病例均经临床检查及病理确诊,均进行术中一次腹腔热灌注化疗或术后2~3次腹腔热灌注化疗。

1.2 治疗方法

手术结束在关闭腹腔前,分别在左,右腹(膈下)、左,右盆腔处留置特定管道固定。用于腹腔热化疗灌注机将化疗液(灭菌注射用水或去离子水3000mL中加入顺铂100mg和5-氟尿嘧啶1500mg)加热到43℃并保持热温稳定,将循环管路输入端与盆腔引流管相连接,输出端与上腹腔引流管相连接,并分别在输入端和引流段导管置热探头测温传感器控制入温和出温,打开输入段管夹,以400~500mL/min的流速(可根据患者不适随时调整)将加热的化疗液灌注到腹腔,灌注量一般以2500~3000mL为宜。灌注过程中,通过控温系统使腹腔内化疗液的温度保持在43°C的治疗温度。腹腔热灌注化疗时间一般为60min左右,结束后腹腔内尽可不保留化疗液。腹腔热灌注化疗手术中进行1次,术后隔天1次,连续2次,术后第5天视情况拔除左,右腹(膈下)、左盆腔3条引流管,术后第7天拔除剩下的1条引流管。

2 结果

26例术中腹腔热灌注及56例次术后早期腹腔热灌注化疗均成功,灌注导管留置时间4~7d。术后发生6例腹胀,腹痛,3例恶心,呕吐,1例胸闷,气促,予对症处理后逐渐消失。所有病例均未发生粘连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吻合口瘘、腹腔感染、腹腔内出血、吻合口裂开等严重并发症。无管道脱落和管道口周围感染现象。

3 护理

3.1 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无法接受患癌的事实,易引起悲伤,无助,失望,及对死亡的焦虑,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同时腹腔热灌注化疗为一种新型的治疗途径。为了消除患者的悲伤,焦虑等心理,采取应对模式及有效应对机制处理使其树立治疗信心,及保证患者睡眠充足,力求达到减轻治疗其副作用,应在手术及腹腔热灌注化疗前耐心及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此疗法的优点及操作途径和灌注药物的毒副反应,热灌注前再次向患者强调及讲解此疗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告之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使其心理有所准备,积极配合检查及治疗,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3.2 严密观察病情

腹腔热灌注化疗前予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灌注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灌注情况,患者神志及生命体征变化,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感受[1]。注意患者的主诉,如出现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胸闷,气促等症状应暂停治疗,协助医师积极处理。如出现可耐受的腹部热胀感,告诉患者属正常现象。

3.3 腹胀、腹痛护理

腹腔灌注化疗过程中由于大量液体输入腹腔的灌洗作用,局部短时间内出现高热及化疗药物的刺激,是引起腹胀,腹痛的原因,于灌注前30min给予杜冷丁75mg肌内注射,再可根据患者腹痛程度采取不同措施,灌注液中加入10mL利多卡因以减轻疼痛。化疗药物灌入腹腔后,同时协助患者定时变换体位,不仅能使化疗药液均匀分布,充分与腹腔内各脏器及腹腔粘膜充分接触融合,更好的杀灭癌细胞,促进肠蠕动以便肛门排气,减轻腹部胀痛[2]。如腹胀明显可按医嘱给予速尿20~40mg静脉推注。

3.4 恶心、呕吐护理

灌注药物后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轻度恶心,呕吐不适者,可指导患者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看电视、听音乐,也可予胃复安20~40mg肌注,胃复安20mg静脉推注。重度恶心,呕吐者按医嘱对症处理,使用赛格恩4mg静脉推注,非那根25mg肌注,氯丙嗪25mg肌注等药物,也可用中医针灸治疗[3]。一旦出现呕吐加剧,应尽快清除呕吐物并防止呕吐物误入气道,用温开水为患者清洁口腔并再次检查口腔防止留有呕吐物。

3.5 胸闷、气促护理

灌注药物后可引轻度的胸闷,气促不适,此时应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之理解并配合,协助患者取半坐卧位,指导其进行有效呼吸,如深呼吸,胸部呼吸。同时观察电监护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的变化,予中流量吸氧(3~4L/min)有利于呼吸。或予鼻导管吸入40%酒精的氧气,调慢灌注药物的流速可迅速改善胸闷,气促。重度可改予面罩高流量吸氧(5~6L/min),同时暂停腹腔热灌注治疗。

4 结论

随着我国医学的不断研究发展,胃癌手术切除率及根治程度均比20年前明显提高,但中晚期胃癌患者预后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术后肿瘤短时间内复发和肝转移。中晚期胃癌患者行腹腔热灌注化疗与护理延长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然而腹腔热灌注化疗与护理还有待与进一步探讨。

摘要:目的 探讨中晚期胃癌患者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术后护理。方法 总结2009年4月至2011年12月收治胃癌患者中26例中晚期胃癌患者在腹腔热灌注化疗术后护理,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及处理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胸闷,气促等症状。结果 术后发生6例腹胀,腹痛,3例恶心,呕吐,1例胸闷,气促,对这些患者给予对症处理后,取得良好的效果。结论 中晚期胃癌患者行腹腔热灌注化疗与护理延长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

关键词:胃癌,腹腔热灌注,护理

参考文献

[1]丘爱平,袁艺,邓燕贞,等.探讨胃癌术后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的护理[J].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30(12):50-52..

[2]宋晓凤,李守淼,李保中.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癌的护理[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2):78-79..

持续热灌注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7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其中, 男性45例, 女性30例, 年龄35~78岁, 中位年龄52岁;肺癌50例, 乳腺癌4例, 胸膜转移癌 (原发灶不明) 4例, 子宫内膜癌3例, 胸膜间皮瘤8例, 胸腺瘤2例, 食管癌2例, 结肠癌1例, 骨肉瘤1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 (35例) 及对照组 (40例) 。两组患者一段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纳入标准

①KPS≧60分;②治疗前均未进行过微波热疗和循环热灌注化疗;③热疗前胸片或B超证实存在中-大量胸腔积液, 治疗前行积液侧胸腔置管引流, 积液病理化验均查见恶性肿瘤细胞;④无化疗及热疗相关禁忌症。

1.3 方法

试验组:首先采用TRL型恒温持续循环热灌注机进行治疗。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 以胸腔引流管为输出通道, 距其上10 cm (一般约3~4肋间) 穿刺置输出端针, 然后用500 m L温热盐水进行胸腔冲洗, 至冲洗液为无色透明液体为止, 连接循环机入、出管道, 单向灌注热盐水至稍感胸闷为止, 约500~1500 m L, 并加入PPD 40 mg, 控制胸腔内温度在41.5~42.5℃, 保持流速150 m L-200 m L/min, 持续恒温循环60 min, 最后放出胸腔内液体, 灌注温热盐水500 m L+PPD 20 mg+白介素2 200万IU+呋塞米20 mg+地塞米松10 mg协助患变换体位。休息3 h后行微波热疗, 患者取平卧位, 面部蒙湿毛巾保护眼球并用180目钢网遮挡避免脑部温度过高。采用UHR-2 000微波热疗机行区域性加温 (主要部位为胸部) , 辐射器距皮25 cm, 辐射器直径25 cm, 输出功率700~900 W, 加温时间120 min, 脉冲频率50~600 Hz, 有效加温面积大于16 cm×12 cm, 有效温度作用深度大于10 cm。直肠内放置热电偶测温, 每3 min自动停机2 s测温。使肛温维持40.5~41.5℃之间, 持续1 h。对照组:采用上诉TRL型恒温持续循环热灌注机进行治疗。以上两组病例均行每周一次的治疗方案, 共4次。

1.4 疗效判定

根据WHO癌性渗出液疗效评定标准分为:①完全缓解 (CR) 积液完全吸收持续4周以上;②部分缓解 (PR) 积液吸收50%以上, 持续4周以上;③稳定 (NC) 积液减少不足50%, 增加不足25%;④进展 (PD) 积液增加大于25%。CR+PR为有效, 毒副反应按WHO标准抗肿瘤药物毒副反应的分度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 用χ2检验。根据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期, 并绘生存曲线, 使用Log-rank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有效率 (85.71%) 稍高于对照组 (82.5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两组患者毒副反应比较

试验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8.57%, 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11.43%, 心肺毒性发生率22.86%;对照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为5.00%, 消化道反应发生率为7.50%, 心肺毒性发生率5.00%;试验组的心肺毒性发生率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2) 。

2.3 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对比

试验组6个月生存率22.86%, 对照组为20.00%, 两组患者6个月总生存期 (overall survival, OS) 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 。见图1。

3 讨论

恶性肿瘤晚期常并发胸腔积液,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最初治疗恶性胸水的方法为行抽取积液或放置引流管缓解症状, 后发展为局部应用化疗药物或免疫制剂 (如BCG、ADM、PDD等) [5], 提高了胸水的控制率。目前治疗恶性胸水有效率较高的当属胸腔内化疗联合体外微波治疗和持续恒温循环热灌注化疗, 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OS (虽然报道的样本量均偏小和随访时间<6月) 。研究报道[6]单纯体外微波热疗对恶性胸水起不到治疗作用, 而联合胸内化疗后有效率较单纯胸内化疗有了较大提高, 刘勤发[7]报道体外微波热疗联合胸内化疗显效率较单纯胸腔内化疗明显升高 (87.0%vs25.8%) (P<0.05) 。持续循环热灌注化疗也使胸腔积液的控制率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8,9]。刘宏杰[10]等报道循环热灌注化疗较单纯胸腔内化疗有效率明显提高 (85.7%vs60.7%) (P<0.05) 。但两种热疗方案的序贯进行能否产生协同作用目前为止还没有临床研究报道。本研究依据以下理论支持制作出两种热疗方案序贯治疗的模型:持续循环热灌注化疗首先对浆膜上的转移癌细胞进行热清扫, 而3 h后的微波热疗又通过以下机制杀伤肿瘤细胞①加热影响细胞膜流动性, 损伤细胞骨架;②直接破坏肿瘤组织的DNA、RNA[11];③加温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控制肿瘤的扩散及转移;④G0期细胞, 肿瘤中心因缺血、缺氧, p H值低和营养状态差的细胞, 往往对放化疗不敏感, 而高热对这些细胞有良好的杀伤作用;⑤热疗增加血供, 促进化疗药物局部积聚、摄取、利用;热、化疗促进癌细胞凋亡发生[12];⑥加温能使一些化疗药物抗瘤作用成倍增长, 即使在中等温度下也能增加抗瘤作用。 (体外实验表明, 42℃120 min可使一些化疗药物疗效增强10~100倍) [13];⑦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而降低肿瘤细胞的耐药性[14]。研究结果显示, 两种热疗方案序贯进行的方案较单纯循环热灌注化疗有效率、OS (6个月) 、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均无差异 (P>0.05) 。心肺毒性主要发生在热疗当日, 试验组较对照组发生率高 (P<0.05) 。本研究认为导致患者两种热疗结合未增加疗效的原因可能是热耐受, 首先观察到的热耐受现象的原理是细胞在一次温热后热耐受现象可维持3~5 d, 加热诱发HSP 70生成, 其通过分子伴侣作用、抗氧化作用、协同免疫反应、抗细胞凋亡等机制使细胞产生热耐受性。由于机体出现了热耐受, 热灌注化疗后的微波热疗所产生的抗瘤作用受到阻碍。本研究治疗组的血液学毒性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研究证实加热诱导骨髓产生细胞素, 如G-CSF、IL-1、IL-6、IL-6、TNF、GM-CSF可以解释热疗增强骨髓造血因子产生, 减少骨髓抑制。然而这种差异的不显著性是否存在化疗药物吸收障碍, 有待血药浓度监测技术进一步证实[15]。反观心肺毒性, 试验组发生率达到了22.86%, 超过了总的毒副反应的一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加温时间长, 患者局部循环血量增加, 从而导致患者心肺负担增加。分析其发生机制:①加温本身对心、肺组织的细胞毒作用;②加温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ECG改变, 全身加温时肺动脉压及肺小动脉压下降, 心脏指数增加2倍以上;③热疗时患者大量发汗,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如补液不及时, 容易诱发电解质紊乱;④加温能引起肺水肿、呼吸性酸中毒及过度换气等[16]。

综上所述, 循环热灌注化疗序贯微波热疗较单纯循环热灌注化疗相比在控制胸水和延长生存方面并没有优越性, 反而其引发的心肺毒性增加, 临床上应避免之。通过本研究, 我们认识到, 我们对热疗的了解及利用还远远不够, 如何在有效地避免热耐受性同时充分发挥热疗的杀伤作用, 将是今后一段时间临床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

摘要:目的 探讨循环热灌注化疗序贯微波热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将7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采用循环热灌注化疗序贯微波热疗, 对照组采用循环热灌注化疗, 4次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有效率 (85.71%) 稍高于对照组 (82.50%)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的血液学毒性应发生率 (8.57%) 大于对照组 (5.00%) , 试验组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 (11.43%) 大于对照组 (7.50%) ,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试验组的心肺毒性发生率 (22.86%) 大于对照组 (5.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患者之间OS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循环热灌注化疗序贯微波热疗较单纯行循环热灌注化疗没有提高疗效和延长生存, 其引发的心肺毒性增加。

持续热灌注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女性病人, 年龄30岁~70岁, 平均41.5岁;按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标准进行临床分期:Ⅱc期 2例, Ⅲb期5例, Ⅲc期 8例。所有病例经病理学诊断证实为卵巢恶性肿瘤, 术后常规行TP方案化疗。所有的病例均无明显的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

1.2 方法

手术中做根治或姑息性切除卵巢癌, 手术结束关闭前, 在距离腹部切口3 cm~5 cm处, 分别在左右下腹腔及左右上腹腔各留置直径0.8 cm、长度15 cm硅胶引流管, 引流管外口接上一次性负压瓶, 关腹后用缝线将引流管固定于腹壁皮肤。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热灌注化疗, 首先将5%葡萄糖3 000 mL和卡铂200 mg置于温箱中加热至45 ℃, 运用体外循环泵将其连接腹腔引流管, 并保持循环通过测温系统测出口、入水口及体内温度, 确保体腔内温度维持在42 ℃, 持续60 min~90 min。腹腔热灌注化疗结束后, 腹腔内留灌注液约500 mL, 其余放出体外。每日1次, 3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 拔除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15例, 行热灌注化疗4次5例, 3次者3例, 2次者4例, 1次者3例, 共40次。2例第3次行热疗时因腹痛停止, 循环通畅率97%, 治疗时间内腹腔温度达到41 ℃, 最高温度43 ℃, 2个出水管温度均达到41 ℃以上。并发症及毒副反应:腹痛6例, 恶心呕吐4例。随访6个月~36个月, 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 最长3例随访时间为24个月, 现仍存活。

3 护理

3.1 热灌注前护理

在灌注前操作者首先向病人主动介绍自己, 根据病人对热疗的认识情况及文化层次, 深入浅出并有针对性地、耐心地向病人讲解有关热疗、化疗方面的知识, 主动介绍治疗的名称、方法及必要性和可靠性, 包括治疗原理, 热疗的特点、效果、个体感觉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不良反应。比如热灌注化疗因为加温增强了化疗药的细胞毒作用, 可以提高卵巢癌的治疗效果等等。通过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 与病人交流沟通, 以消除病人心中的疑虑、陌生感和恐惧心理, 稳定其情绪, 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3.2 热灌注中的护理

灌注前6 h交代病人禁水禁食。如有胃管者保持胃肠减压通畅, 保持腹腔引流管及尿管通畅。如没有尿管者, 操作前嘱病人排尿。灌注前15 min按医嘱肌肉注射哌替啶75 mg及异丙嗪25 mg, 减少病人的疼痛, 使病人安静配合治疗[2,3,4]。灌注中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痛、肿胀, 密切观察灌注情况, 勿翻身、咳嗽, 以免影响液体的进出, 并注意观察流出液体的颜色。

3.3 热灌注后的护理

3.3.1 体位的护理

腹腔灌注完毕后2 h指导病人每15 min更换体位1次, 其方法有左右侧卧、仰卧、半坐位、头低脚高位、头高脚地位。当病人不能耐受时, 可适当缩短每种体位的持续时间, 增加变换次数, 同时注意防止引流管脱落。

3.3.2 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护理

铂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较大, 治疗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恶心、呕吐, 是否有食欲下降, 有无腹痛、腹胀等。护士要注意观察进食量、呕吐量及性质, 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及时静脉补充营养。同时尽快清除呕吐物, 漱口以去除异味;加强口腔护理, 鼓励进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3.3.3 肾脏不良反应的护理

铂类药物 (特别是顺铂) 的代谢产物由肾脏排泄, 可引起肾小管坏死, 造成肾脏损害, 出现肾功能异常、蛋白尿、血尿, 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或无尿。所以化疗时要充分水化和利尿, 灌注当日输液量不少于2 000 mL,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人尿量及尿液的颜色, 保持病人24 h尿量大于2 000 mL, 并鼓励病人多饮水, 稀释尿液, 减轻泌尿系统毒副反应。

3.3.4 造血功能的不良反应

每一种化疗药物都可以造成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当出现骨髓抑制时, 主要表现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嘱病人定期检查血常规, 若白细胞少于3.0×109/L, 血小板降至80×109/L, 应暂停化疗, 给予升白细胞及升血小板药物治疗, 必要时输血治疗。指导病人注意皮肤及饮食卫生;房间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每日紫外线照射30 min。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防止感染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病人有无出血倾向, 一旦出血, 予以积极处理。同时注意加强营养。

3.3.5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整个腹腔化疗过程结束后, 留置的引流管应予以拔除。拔管时严格无菌操作, 并观察引流口有无感染及渗液, 周围皮肤有无红肿、淤血、坏死, 必要时给予对症处理。护理人员有效及时地观察和周到细致的护理可帮助病人顺利度过化疗期, 同时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红.卵巢癌腹腔热灌注化疗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6, 22 (11) :659-661.

[2]洪珍兰, 李希庆, 耿艳军.胸腹腔温热灌注治疗卵巢癌恶性积液的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 2008, 22 (11C) :3075-3077.

[3]刘霞.生活方式对卵巢癌发生率的影响研究[J].护理研究, 2008, 22 (6C) :1655-1657.

持续热灌注范文

持续热灌注范文(精选7篇)持续热灌注 第1篇关键词:持续恒温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腹腔恶性肿瘤,临床疗效近年来, 腹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