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马蹄莲范文
彩色马蹄莲范文(精选4篇)
彩色马蹄莲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对象为彩色马蹄莲的外植体茎芽。试验药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肥皂水、75%酒精、0.1%升汞、50%多菌灵粉剂500倍液等;培养基类型有初代培养基 (MS+6-BA1.0 mg/L+NAA 0.1 mg/L) 、继代培养基 (MS+6-BA 2.0 mg/L+NAA 0.5 mg/L) 。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材料处理。
选取芽长0.5~1.0 cm的块茎, 将块茎洗去泥土, 并剥去最外层的褐色表皮, 用利刀围绕芽眼切下芽块, 直径0.5 cm左右, 放入50%多菌灵500倍液中浸泡4 h。用肥皂水浸泡15 min, 然后用清水冲洗30 min。直接转入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消毒, 先用75%酒精消毒30 s, 再用0.1%升汞泡10~15 min, 用无菌水冲洗3~5次后, 放在吸水纸上吸干后, 即可接种。注意:以上消毒过程中要不断搅动或晃动消毒液中的外植体以确保消毒彻底[1,2,3]。
1.2.2 接种。
将处理好的外植体接种到起始培养基上, 每瓶接1~2个茎芽。有些丛生芽不必分开, 一起接入培养基即可。注意:接种速度要快, 以降低污染[4,5,6]。
1.3 试验实施
2011年11月11日17:0018:30对外植体进行处理后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中 (1 L培养基可倒20瓶) , 瓶标为A, 按照每瓶1芽共接种20瓶。3 d后观察。11月12日分别配制20瓶初代培养基和继代培养基, 后者瓶标为B。13日9:0011:10按照每瓶1芽在A、B培养基上分别接种16、14瓶, 共计30瓶。注意观察记录生长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011年11月11日接种的A培养基在3 d后观察, 大部分出现植物褐化现象, 分析原因, 可能是升汞处理的时间过长。13日接种的30瓶培养基, 17日9:00观察, A培养基上的马蹄莲外植体有4瓶中的部分大芽开始萌动。20日10:30观察有部分马蹄莲外植体下部被培养基潮水浸白, 没有污染症状。截至22日, 30瓶中有24瓶全部萌动, 但仍有6瓶无任何反应, 无污染。24日8:009:00, 继代培养基 (MS+6-BA 2.0 mg/L+NAA 0.5 mg/L) 上的长势较强、典型马蹄莲外植体见图1。
在长势强的培养基中, 外植体的高可达1 cm、宽0.5 cm, 弱的有刚萌芽, 此时观察有活动芽体 (带萌动及长势强的) 的培养基共29瓶。无活动并带有干枯失水症状的有1瓶 (无污染) 。26日20:10观察, 马蹄莲大多数芽体已有型, 又有几瓶带失水现象。29日观察马蹄莲芽体长势挺好, 失水的几瓶基本已恢复。31日10:30观察马蹄莲, 长势很好。2012年1月1日19:30把马蹄莲移至恒温箱内并各自编上号, 分4层摆放, 调制温度为25℃。1月3日12:30观察马蹄莲, 发现恒温箱内中间2层长势明显好于上下2层, 中间2层大的芽体高1.5 cm左右、宽1.0 cm, 有1瓶失水的芽体有萌动现象 (图2) 。
30瓶培养基中马蹄莲外植体生长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 通过对比试验, 马蹄莲外植体在继代培养基上生长效果比在初代培养基的效果好。因此, 可以开展彩色马蹄莲的组织培养繁殖过程, 不仅可以缩短植物的繁殖时间, 降低经济成本, 还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彩色马蹄莲组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可以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快速繁殖彩色马蹄莲, 且马蹄莲外植体在继代培养基上生长效果比在初代培养基的效果好, 利用该方法, 不仅可以缩短植物的繁殖时间, 降低经济成本, 还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
(上接第186页)
参考文献
[1]彭星元.植物组织培养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龚一富.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1.
[3]黄普乐, 孙崇波, 谢鸣.彩色马蹄莲组培快繁体系优化[J].浙江农业学报, 2009 (3) :234-237.
[4]何俊蓉, 吴洁, 袁宁, 等.彩色马蹄莲组培快繁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 2008 (3) :775-778.
[5]赵培飞, 吴丽芳.云南彩色马蹄莲的生产与发展前景[J].湖南农业科学, 2002 (3) :69-70.
彩色马蹄莲的养殖方法介绍 第2篇
家庭盆栽彩色马蹄莲,可施用多元缓释复合肥颗粒,也可用0.2%的尿素加0.1%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栽培用土,可用园土、腐叶土、泥炭土按2∶2∶1 混合,再加入少量的多元复合肥颗粒。
家庭养护马蹄莲时,还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它的心叶忌水湿,平时浇水不留心,使污水滴流入叶心内,易引起软腐病;二是施肥时要从盆缘施入,切忌肥液淋入叶柄内或溅入株心,否则易引起黄叶或腐烂;三是马蹄莲怕烟熏,否则会引起叶片发黄和花苞脱落。
盆栽彩色马蹄莲的栽培技术如下:
上盆要领
预处理:种球到货后,可用赤霉素或勃宁激动素来增加开花数量,可用50-100ppm赤霉素或勃宁激动素浸泡5-10分钟,取出晒干,赤霉素的处理对花梗的长度影响不大,但会使叶片变得狭长,影响观赏价值;500ppm百菌清加500ppm瑞毒霉浸2分钟取出晒干,这一步骤对根茎腐病和软腐病的防治特别重要;在种植时生长点向上;覆土约5厘米后厚;种后淋透清水。
彩色马蹄莲的养殖方法
水分管理
块茎需要很多的水分,在生长早期要有规律的浇水,但不要让土太湿,等叶抽出来进入旺盛生长期时注意见干见湿。一般早上浇水,如果天气太热就需要在下午浇水。
使用滴灌能很好的保持水分,在有风的天气下更适于使用。如果要用喷雾灌溉的话,喷头的距离要精确,以保证水量的均匀分布。喷头必须比植株高1米,喷灌系统必须要有足够的压力(至少4千克压力)。植株在水分过多或过少时抗病性会降低,尤其对软腐病抗性会降低。
肥料管理
彩色马蹄莲属于需肥不高的花卉,不同的类型要求不同的肥料水平。用NPK比为20-20-20或12:10:10的均衡肥料,以100ppm的氮浓度每周施一次或200ppm的氮浓度每周施两次左右。
矮化处理
盆栽彩色马蹄莲品种通常高30-50厘米,可根据种植盆的规格和市场需求来决定是否进行矮化处理。嘧啶醇和多效唑对彩色马蹄莲是有效的,矮化处理对叶片的长度有明显的控制,但对花梗的抽长影响不太明显。
病虫害防治
在整个生长季节必须有详细的打药计划,主要用内吸杀虫剂。彩色马蹄莲的主要虫害是蓟马和蚜虫,控制它们特别重要,因为蚜虫能传播病毒。
出芽后就应该开始喷药,每7-10天喷一次,开花结束后,可每3周喷药一次。下面这些药比较适合用在彩色马蹄莲上:地亚农(二嗪磷)、敌杀死、马扑立克(氟胺氰菊脂)、乙酰甲胺磷和敌死通等粒状药(内吸杀菌剂)。这些药在潮湿条件下开始起作用,植株从根部吸收后向上传导,能防治蚜虫和蓟马。这些药品都是危险品,使用时要特别小心,选择多种农药混合使用或轮换使用可防止害虫产生抗药性。注意整个植株都必须喷上药。
种球病害控制
彩色马蹄莲容易被病霉菌和丝核菌从根部侵染,且只有在侵染两周后地上部分才会表现出来,表现为叶片发黄、萎蔫及卷曲等不良症状。如果在潮湿状态下,很容易发生细菌软腐病。在栽植后每2-4周使用根菌清和瑞毒霉,浓度为1升水用0.5克根菌清和0.5克瑞毒霉,灌根一次。
腐霉菌可用呋霜灵控制,但要确保对植株无害,在喷后一周内不要喷杀虫剂。病菌能通过灌溉及地面污染的水传染,要严格检查水源,如有污染要采取针对性处理。
花期病害控制
在湿度大或多雨的季节,花头上有病斑是很常见的。易感染的病害有灰霉病和交链孢萎蔫病。每7-10天喷一次保护性杀菌剂(如百菌清、克菌丹、福美双、代森锰锌和甲苯氟磺胺等)以确保花上有药物残留。
当病害较为严重时,要及时喷治疗性杀菌剂(要能耐小雨,并能在晚上较冷时使用)。这种杀菌剂包括根菌清、异菌脲、咪鲜胺施保克。但一种要每一季只能用2-3次,在湿季下雨前2-3天及时喷药。除了在花期,每10天喷一次可杀得(氢氧化铜)能起到很好的保护效果(100克/100升)。
细菌性软腐病在彩色马蹄莲上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好的种球管理将有助于控制细菌性软腐病的发生,尤其是在起球及贮存时应特别注意。当土壤温度高于23℃时植株易感染病菌。
在生长阶段内,当植株抗性减弱时易感染软腐病。许多因素将导致植株抗性减弱,如最初的病原菌侵染、过湿或太干、药害及肥烧、过高的土壤盐分、芽前除草剂的伤害、过高的土壤温度或不适的气候条件。一旦染上细菌性软腐病,病菌将很难根除,可用有保护性的“BTAPO”浇灌,并定期叶面喷洒可杀得(氢氧化铜)。研究表明,抗性弱及细菌性软腐病是彩色马蹄莲栽培上的主要两个问题。细菌性软腐病在高湿、高温条件下极易发生,现在有许多实践经验可用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使用排水良好、含氧量高的栽培土壤或基质,因为细菌性软腐病为兼气性厌氧性细菌;
种植密度不要太疏,以利用叶子遮荫,减低土壤温度;
保持土壤微酸性和块茎的高钙浓度,使用石膏可提高钙含量,但不提高pH值,避免人和动物伤害种球。
彩色马蹄莲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第3篇
1 特征特性
马蹄莲又称红芋、彩芋, 属于天南星科马蹄莲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地下部具有肥大肉质块茎, 呈深褐色。叶基生, 叶片箭形式戟形, 先端锐尖, 长15~45 cm, 叶全缘, 叶柄长, 鲜绿色, 有光泽。花茎基生, 高度与叶近等长, 顶端着生一肉穗, 花序包于佛焰片内。佛焰苞喇叭状, 先端长尖, 全长15~25 cm, 形似马蹄状。肉穗花序圆柱形, 浆果成熟时黄色[1]。自然花期在冬春季节, 切花品种可全年开花。
马蹄莲原产于埃及和非洲南部。喜温暖气候, 能耐4℃低温, 喜光, 耐阴, 对光照要求因生育阶段而异, 初期要适当遮阳, 生长旺盛期和花期要求光照较充足。喜肥水充足、湿润肥沃的壤土, 要求空气湿度大, 在冬暖夏凉的湿润环境中可全年开花。
2 栽培技术
2.1 品种、种球选择及处理
选择抗病性强、花色艳丽、切花产量高的彩色马蹄莲品种, 种球选择健壮无病、色泽光亮、芽眼饱满的球茎, 球茎直径以3.5~5.0 cm为宜, 太小则开花小或不开花。将选好的种球放入0.1%多菌灵、百菌清水溶液中浸泡30 min, 取出后用清水冲净晾干[2]。
2.2 土壤消毒
马蹄花地下部易感病, 种植前应对土壤消毒。可用多菌灵原粉85~100 kg/hm2撒入土壤中进行消毒, 或用40%福尔马林50~100倍液泼洒土壤, 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1周左右, 揭开晾10~15 d即可种植。
2.3 整地做畦
整地时应选择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深翻土壤, 施入腐熟有机肥3 kg/m2, 混合均匀, 做成宽1.0~1.2 m、高10~15 cm的畦面, 株行距为50 cm50~70 cm, 双行交错栽植, 每穴内放1个具有3~5个芽的种球, 覆土厚度约5 cm, 浇透水。
2.4 田间管理
2.4.1 加强肥水管理, 注重温湿度调节。
彩色马蹄莲对肥水要求较高, 生长初期宜保持土壤湿润, 在夏季应适当遮阳降温, 当气温高于25℃会引起休眠, 开花后期适当控制水量。在施足基肥的情况下, 彩色马蹄莲对磷、钾的需求量较大, 可按氮∶磷∶钾为12∶10∶18配制成复混肥料追施, 在开花前用硝酸钙1 000倍液喷施1次。叶面喷施黄叶敌、叶面保2次, 间隔时间为7 d, 以促进开花;同时注重微量元素的补充, 如Zn、Be、Fe等。
彩色马蹄莲喜湿润的环境, 不耐寒。生长期适温白天为15~24℃, 夜间低于12℃, 在冬季要保温栽培, 5℃以下会进入休眠, 宜选择通风良好、适度遮阳、有散射光、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较好、富含有机质的栽培环境。
2.4.2 使用调节剂, 增长地上茎。
毕节地处黔西北, 境内山峦重叠, 地势复杂, 气候温暖湿润, 彩色马蹄莲地上花茎长度较热带、亚热带地区短。故在生长季节使用生长调节剂极为重要, 可以增加地上茎长度提高商品价值。通常采用赤霉素 (九二○、GA3) , 该生长调节剂能加速植物生长发育, 促进细胞分化、茎伸长以及叶片扩大。在开花前喷施100~150mg/L赤霉素液, 或开花时喷施200~300 mg/L赤霉素液, 每15 d喷1次, 连续1~3次, 能显著地增加花茎长度, 从而大大地提高彩色马蹄莲的商品率, 为获得较好的经济价值创造条件。但应注意, 赤霉素主要经叶片、种子或果实进入植株体内, 再传导生长治跃的部分发挥作用。植物对赤霉素十分敏感, 浓度适当时可获得满意效果, 浓度高时会诱致白花、畸形等, 使用时应先试验, 获得最佳施用浓度后再喷施。
2.4.3 疏芽疏叶, 搞好调配。
在开花期要保证养分, 同时要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栽植2年以上的植株要摘除过多小芽, 或疏去多余叶片, 防止营养生长过旺, 加强通风透光。
2.4.4 病虫害防治。
彩色马蹄莲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发生软腐病、病毒病、叶斑病等病害及螨类虫害, 严重影响彩色马蹄莲的商品率及商品价值, 尤其是阵雨多、地势低洼积水的地区最易发病蔓延, 生产管理中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具体方法如下: (1) 病害防治。一是严格选用无病种球, 实行种块消毒;二是加强管理, 实行2~3年轮作, 高畦栽培, 基肥混草木灰, 雨后及时排水防止病田排水流入无病田块, 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 集中烧毁, 病穴撒消石灰, 有减轻发病和虫害的作用;三是及时实施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0%混合脂肪酸水乳剂100倍液, 或24%混脂酸铜水剂700~800倍液, 或0.5%菇类蛋白多糖水剂300倍液。发病时, 可将1.0%~8.5%农用链霉素粉剂和15%~2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混合制成浓度为5%的溶液, 施用时按200mg/L浓度使用。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1∶1∶200倍波尔多液, 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等[3,4]。 (2) 虫害防治。发现螨叶, 及时摘除, 集中烧毁。并喷施73%克螨特2 000倍液, 或20%好年多2 000倍液, 或25%爱卡士1 500倍液防治。
2.5 采收保鲜
彩色马蹄莲从播种到开花约需60~70 d, 当佛焰苞先端下倾时即可采收。采花应在早晨或傍晚温度较低时进行, 采收时用手握花茎基部用力侧拔, 花枝较长的品种也尽量少用切花方式采摘。采收后可喷施农用链霉素800~1 000倍液, 杀菌消毒, 并分级处理, 按10支1束浸入清水或保鲜液中, 在4℃条件下可保存5~7 d。
摘要:总结彩色马蹄莲的特征特性, 并从品种选择、种球选择及处理、土壤消毒、整地做畦、田间管理、采收保鲜等方面介绍其栽培技术, 以为鲜切花的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彩色马蹄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曹春英.花卉栽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刘江.东方百合鲜切花生产及采后种球处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5) :75.
[3]郑雪燕, 王英.花卉病虫害防治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彩色马蹄莲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4篇
2、注意种植季节:马蹄莲在6~7月进入休眠期,这时可以取下成熟植株周围的球茎进行养殖新的盆栽。最适合养殖的季节为8~9月。分株繁殖一定要在秋季,否则当年很难开花,就是开花,花期也晚。
3、什么时候开花:2~4月是马蹄莲开花的季节。要注意给予充足的光照才能开出纯正的健康花朵。若温度适宜可周年开花,但以休眠后再种植的种球开花繁茂,北方温室栽培花期在11月至翌年5月。切花耐水养,观赏期冬天15~20天,夏季7~10天。
4、休眠期的管理:花期结束后,马蹄莲将进入休眠期,此时要减少浇水量,尤其是在5月以后植株开始枯黄,室应注意通风并保持干燥,以防块茎腐烂。待植株完全休眠时,可将块茎取出,晾干后贮藏,秋季再行栽植。
5、马蹄莲的毒性:马蹄莲花有毒,内含大量草本钙结晶和生物碱,误食会引起昏眠等中毒症状,该物种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无毒植物,其毒性为块茎、佛焰苞和肉穗花序有毒,咀嚼一小块块茎可引起舌喉肿痛。
彩色马蹄莲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