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疾病诊断技术》
《宠物疾病诊断技术》(精选4篇)
《宠物疾病诊断技术》 第1篇
1 X射线概况
1.1 X射线影像形成原理
X射线影像的形成, 是由于X射线的特性和动物组织器官厚度与密度之差异所致。动物各种组织、器官的密度不同, 厚度各异, 经X射线照射时, 其吸收和透过X射线量也不一样。因此, 在透视荧屏上有亮暗之分, 在照片上有黑白之别。按照动物组织密度的高低, 依次分为骨骼、液体、软组织、脂肪和存在动物体内的气体。密度最大的部分吸收X射线最多, 通过X射线量很少, 故在照片上显出白色影像;反之, 密度较小的部分在照片上出现黑色影像[2]。
1.2 X射线诊断宠物疾病的种类
1.2.1 骨关节疾病
各种骨骼的骨折、关节脱臼、骨营养不良疾病等。
1.2.2 胸部疾病
肺炎、肺结核, 心脏、气管、食管疾病等。
1.2.3 腹部疾病
胃肠异物、臌气、腹水、阻塞、膈疝、肿瘤、结石等。
1.2.4 生殖系统疾病
妊娠诊断。
1.3 宠物用X射线机的特点
目前宠物专用X射线机都将拍摄因素电流、焦距固定, 管电压随体厚自动变化, 摄影时间作为经验值存贮于计算机中, 在短时间内使操作者很方便地掌握动物X射线摄像技术。宠物专用X射线机大多采用移动X射线管和移动照射宠物的双移动方式, 双移动式有移动灵活、照射不留死角的特点。宠物专用X射线机大多使用220 V普通家用电源, 有计算机控制整流系统, 根据观察动物的厚度自动调节管电压, 保证多种环境下的拍片质量。X射线机拍片和透视都采用数字化和自动化, 把看到的每一个图像都可以记录下来, 便于查阅。
2 X射线在宠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1 在宠物骨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1.1 骨折的X射线诊断
骨折线是骨折最主要的征像, 对骨折部位拍照时, 应拍正位和侧位两张照片, 彼此互成直角, 寻找骨折线以达到准确诊断。一般的骨折线很明显, 当发生完全骨折且断端重叠时不存在骨折线, 但重叠部分密度增高;嵌入型骨折也没有骨折线表现, 但嵌入部分密度增高, 且骨皮质与骨小梁连续性消失, 骨的长度缩短, 所以寻找骨折线时要全面观察、具体分析[3]。
2.1.2 脱位的X射线诊断
脱位关节两骨端发生错位。脱位在X射线上可以看见关节窝和关节头的正常解剖关系发生改变, 关节的两骨端发生部分或全部移位。宠物犬容易发生髋关节、髌骨、肘关节和肩关节脱位, 脱位时X射线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 关节面不和谐、变形。关节脱位时常刺激滑膜, 产生滑液, 或伴发韧带断裂, 引起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 这时X射线表现为该处软组织较对侧增厚和密度增高。
2.1.3 椎间盘突出的X射线诊断
椎间盘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会发生纤维环破裂及髓核脱出。发病部位的X射线表现为椎间隙狭窄或上下宽窄不均, 有些犬的椎间隙内出现明显的钙化灶, 椎间孔也变小且密度增高, 椎间孔影象模糊不清。另外多数病例在出现椎间隙狭窄的同时, 其相邻的椎间隙内也发生钙化。
2.1.4 营养性骨病的X射线诊断
营养性骨病是钙磷代谢障碍性疾病, 包括佝偻病、骨软病、纤维性骨营养不良。X射线检查佝偻病表现为骨密度降低, 长骨末端呈羊毛状或蛾蚀状外观;骨软病表现为长骨垢板增宽, 干骺端膨大, 边缘不整齐并凹陷, 长骨弯曲, 骨密度降低, 骨皮质变薄, 骨髓腔增宽, 骨小梁稀疏;营养性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表现为全身骨密度极度降低, 使得骨组织与周围组织不易分辨, 骨小梁稀疏甚至消失, 长骨皮质薄如纸状或线状。
2.2 在宠物食管扩张或阻塞诊断中的应用
犬食管扩张主要指由于各种因素致使胸段食管发生膨胀扩大, 常由喂食排骨或鸡骨头引起。此病的X射线显示膨大的食管, 若阻塞物为金属不透性异物, 能直接显示其影像, 若为骨块则可显示骨质阴影。造影也可判断阻塞为完全阻塞还是不完全阻塞, 还可判断阻塞物的形状和位置。X射线检查影像不清楚时, 可以进行食道造影。
2.3 在宠物胸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3.1 肺炎的X射线诊断
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表层或深层的炎症, X射线检查显示肺部的支气管阴影增粗紊乱。肺脏充血和水肿, X射线显示肺叶阴影普遍加重, 肺门血管纹理显著。小叶性肺炎, X射线显示斑点状渗出阴影, 大小和形状不均匀, 密度不均匀, 边缘模糊不清, 沿肺脏纹理分布。大叶性肺炎, 充血期仅见肺脏纹理增粗, 肝变期发现肺脏有大片均匀浓密的阴影, 溶解期表现不均匀的片状阴影。肺炎的早期只表现为病变区肺脏纹理增粗, 透明度降低或呈密度稍高的模糊影。病变进展至实变期, X射线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 如病变波及一个肺叶, 则这个肺叶边缘模糊[4]。消散期表现为实变区的密度逐渐减低, 先从边缘开始。由于病变的消散是不均匀的, 病变多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和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致密影。此时易被误认为肺结核, 应予注意。
2.3.2 犬膈疝的X射线诊断
犬发生膈疝时, 小肠进入胸腔, X射线表现心膈三角区见有中等密度而且边界不整齐的阴影, 有时还可看到阴影的蠕动;当胃与肝脏进入胸腔时, 透视检查可在椎膈三角区见到大片致密的而且边界清晰的阴影, 胸腔大部分肺叶被阴影所占据。
2.4 在宠物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的应用
输尿管结石X射线表现为扁豆大或米粒大的致密影, 密度大多不均匀, 形状扁长, 其长轴与输尿管走向一致。膀胱结石大多为单发, 亦可多发, 常横置于耻骨联合的上方, 居盆腔中线部位, 结石可为圆形或卵圆形, 边缘可以光滑或毛糙, 密度可能均匀, 结石可随体位而改变位置, 但总在膀胱最低处。尿道结石多见于公犬的尿道弯曲部位, 结石多呈长形米粒大的致密影, 与尿道的走向一致。
2.5 在宠物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X射线检查时实体肿瘤多为占位性病变, 有单发的肿块阴影, 边缘不整, 多呈分叶状或毛刺状。消化道肿瘤表现为充盈缺损。患肾脏肿瘤时, 肾脏的阴影增大, 多为局部增大凸起, 边缘不甚规则。犬的膀胱肿瘤表现为膀胱造影时充盈缺损, 膀胱壁的僵硬和固定, 容易和膀胱结石影像混淆, 膀胱结石可随体位而改变位置, 膀胱肿瘤则位置不变[5]。
2.6 在宠物胃肠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犬猫胃肠道疾病有一部分是因误食异物引起的, 临床发现胃肠内异物有骨头、果核、橡皮、布条、塑料、毛球、大量寄生虫等, X射线检查时可以初诊, 进一步造影检查时异物表面附着部分造影剂, 影像出现长条、团块或充盈缺损等不规则的现象, 多次拍片都在同一部位, 无法向下移动。
3 分析
3.1 结合临床症状, 全面正确地诊断
X射线诊断是临床诊断的一部分, 要作出正确的诊断, 必须遵循一定的诊断原则和分析方法, 才能客观地、全面地得出正确结论。X射线诊断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是:“全面观察, 具体分析, 结合临床, 做出诊断”。
3.2 造影技术需要提高
宠物正常腹部脏器多为实质性或含有气、液的软组织器官, 这些器官为中等密度, X射线诊断时缺乏明显的自然对比, 所以胃肠道X射线影像也缺乏良好的对比度, 为了获得高质量的X射线影像, 通常需要进行造影检查。口服或直肠灌注钡剂、碘剂是临床胃肠道造影的基本方法, 同时向肠道注气, 使胃肠道内既有高密度的钡剂, 又有低密度的气影, 形成气钡对比造影, 更容易看清胃肠道微小的病灶。目前在宠物疾病诊断上应用较少, 需要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庆国, 邓富文, 何锐灵, 等.犬消化道与泌尿道X射线造影方法探讨[J].动物医学进展, 2004, 25 (3) :46-47.
[2]张雷, 刘云.犬椎间盘疾病[J].现代畜牧兽医, 2005 (8) :33-35.
[3]张信军, 李建基, 杨跃飞, 等.犬猫消化道异物梗阻的X-线诊断与治疗体会[J].畜牧与兽医, 2010, 42 (10) :3-5.
[4]陆钢, 刘钟杰, 汤小朋.针刺治疗犬椎间盘疾病[J].中国兽医杂志, 2000, 26 (12) :40-41.
《宠物疾病诊断技术》 第2篇
摘要:目的 探讨CT检查技术诊断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总结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CT检查的确诊率。分析不同CT检查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对其臨床应用价值做进一步分析。结果CT平扫对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率为87%;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病变确诊率为92.4%;螺旋CT扫描对肺微小结节病灶的确诊率为95.7%。 结论 CT 可以对肺脏、纵隔、胸膜进行更为准确的观察。尤其是对肺部结节或团块病灶的分辨率显著提高,对其性质的鉴别价值高于普通胸片。通过注射造影剂,可以观察肺部病变的增强情况,对肺癌、结核瘤等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呼吸系统;疾病;CT;检查技术
0引言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检查,主要包括常规胸片、CT、超声、MRI、PET等。循证医学诊断试验的原则就是对某种疾病的诊断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在众多检查方法中,首选为平片,其次为CT,再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其他方法。由于CT的高密度分辨力,相较于胸片,可判断包括脂肪、液体和钙化在内的组织特性。由于其无前后重叠现象,能够清晰地显示纵隔内结构,因此可用于诊断纵隔内的病变。碘造影剂增强扫描可帮助明确病变的血供状况。同时可检查纵隔、血管病变或帮助区分良、恶性病变。
1资料与方法
CT检查方式较多,有平扫、增强检查、螺旋CT扫描等[1]。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45例,其中肺弥漫性病变患者13例,肺内孤立性病变患者15例,肺微小结节病灶患者17例。再次进行CT检查,观察确诊效果。
平扫:颅脑CT扫描常取仰卧位,先扫定位片,然后确定扫描范围,再行横断位扫描。扫描所用基线多为听眦线(即外眦与外耳道的连线)或听眉线(即眉毛上缘中点与外耳道的连线)。
增强检查:造影增强方法:静脉注射60%的碘造影剂60-100ML,儿童剂量为2ML/KG。再进行一次螺旋CT扫描[2]:扫描的时候使用螺旋技术。
2结果
以上数字表明,CT增强扫描机螺旋CT扫描的诊断率较高,对于一些小结节病灶诊断效果较好。
3讨论
3.1注意事项
胸部的组织复杂,组织的密度差异很大,其CT值的范围宽广,所以在观察胸部CT时,至少需采用两种不同的窗宽和窗位,分别观察肺野与纵隔,有时还需采用骨窗,以观察胸部骨骼的改变。胸部CT图像是胸部不同层面的断层图像,普通CT只能进行胸部横断面成像,多层螺旋CT除横断面成像外。可行冠状面及矢状面的成像。心脏各房室之间有少量脂肪组织,所以CT上可大致区分各房室。左、右心膈角区可见三角形脂肪密度影,常呈对称性出现,右侧多大于左侧,为心包外脂肪垫,注意不要误为病变。CT图像上不能显示肺段间的界限,只能根据肺段支气管及血管的走行定位。发生肺段范围内的病变时,则可显示肺段的形态。需要及时去除造成伪影的因素,以保证CT图像的质量。
3.2胸部CT检查的优点
CT所具有的密度分辨率高以及断面成像,无重叠干扰等优点,对普通X线检查有一定诊断难度的纵隔病变、肺内微小病变以及对胸内淋巴结增大的诊断有着特殊价值。因此,胸部外伤的影像诊断中,CT检查的优势是一次性完成多种损伤的综合诊断。CT检查,以尽快明确诊断使患者得到及时对症治疗。胸部低剂量CT扫描对胸部病变的检出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线胸片。低剂量CT扫描显示胸部结构的清晰度明显优于常规X线胸片。低剂量CT扫描可以清晰显示肺血管-支气管束至胸膜下1~2cm处,清晰显示肺小叶结构,常规X线胸片仅能隐约显示主支气管及中、内带肺野的肺血管影。低剂量CT对纵隔器官的形态、轮廓、结构及其周围间隙均可清楚显示,常规X线胸片仅能隐约显示纵隔结构。胸部低剂量CT检查辐射当量比常规胸部CT大幅度降低,与胸部X线摄片的有效辐射当量相当。与常规X线胸片比较,胸部低剂量CT扫描有利于检出轻微病变和隐蔽部位病变,显示病变特征,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的确诊有决定性意义,检查质量有保障。胸部低剂量CT在胸部健康查体中的价值明显优于X线胸片。
参考文献
[1] 侯红军, 万绪明, 许祖闪 .不同窗宽、窗位对胸部低剂量CT肺磨玻璃密度结节显示的临床研究[J] .中国实用医刊, 2014,18: 1-4.
《宠物疾病诊断技术》 第3篇
1 材料
1.1 试验动物
健康中小型宠物犬各24只。
1.2 试验试剂
犬眠宝、显影剂、定影剂、纯净水。
1.3 试验器材
X射线摄影机 (PLX102型移动式X射线摄影机) 、X射线胶片、增感屏、暗盒、线束限制装置、滤线器、铅号码、摄影架、厚度尺、干燥箱、照相机等。
2 方法
2.1 试验分组
第1组为中型犬胸部X射线摄像, 诊断条件见表1, 得到的X射线胶片组记为A组, X射线胶片分别编号为a1, a2, a3, , a24。
第2组为中型犬腹部X射线摄像, 诊断条件见表1, 得到的X射线胶片组记为B组, X射线胶片分别编号为b1, b2, b3, , b24。
第3组为小型犬胸部X射线摄像, 诊断条件见表1, 得到的X射线胶片组记为C组, X射线胶片分别编号为c1, c2, c3, , c24。
第4组为小型犬腹部X射线摄像, 诊断条件见表1, 得到的X射线胶片组记为D组, 得到的X射线胶片分别编号为d1, d2, d3, , d24。
2.2 诊断条件的初步选择
根据X射线摄影机的实际情况, 按照现在实验室所使用的X射线摄像机上的3种电流值 (15 m A, 30 m A, 50 m A) , 每种电流选择4种电压 (35 k V, 40 k V, 45 k V, 50 k V) 和2种曝光时间 (0.2 s, 0.3 s) 。在固定的照摄焦距下进行排列组合, 见表1。
2.3 试验动物处理
在做X射线摄像之前0.5 h, 给宠物犬做钡餐造影, 以方便X射线摄像时的投影。
2.4 X射线摄像的操作
为了方便X射线胶片清晰度的比对, 需要将宠物犬麻醉保定, 每组试验需要保证犬的姿势相同的条件改变不同的诊断条件。
为了保证X射线胶片对比的准确性, 将每组得到的24张X射线胶片同时进行暗室下冲洗, 以确保其不受冲洗时间、冲洗液浓度等条件的不同而干扰判断结果。
2.5 X射线胶片清晰度观察
分别将试验A、B、C、D组得到的24张不同诊断条件下的X射线胶片进行眼观比对。
3 结果
3.1 试验结果记录
通过试验比对, 将每组X射线胶片成像效果分出优等级, 分别为a20、b19、c18、d17。对试验进行整理分析, 记录全部试验结果。
3.2 结果分析
经过对比, 确定编号为a20、b19的X射线胶片为最适合中型犬的诊断条件 (见图1、图2) , 对胸部或较薄的部位, 被检部位厚度每增减1cm, 电压就相应增减2 k V。依此能得到满意的X射线胶片, 供临床诊断。
例如, 中型犬胸部厚度15 cm, 则选择a20的诊断条件 (50 k V, 50 m A, 0.2 s) 为标准, 厚度每增减1 cm, 电压就相应增减2 k V。
经过对比, 确定编号为c18、d17的X射线胶片为最适合小型犬的诊断条件 (见图3、图4) 。对较厚的部位, 被检部位厚度每增减1 cm, 电压就相应增减3 k V。依此能得到满意的X射线胶片, 供临床诊断参考。
4 讨论
管电压表示X射线的穿透能力, 管电压大, X射线穿透能力强;管电流表示X射线的量, 管电流大即单位时间内X射线输出量大;曝光时间是管电流通过X射线管的时间;曝光时间与管电流的乘积决定每张照片的感光度, 感光度过高、过低都可造成照片过黑、过白。摄影时被检部位越厚, 管电压、管电流与曝光时间的乘积则应越大。
在兽医X射线摄影中, 通常都是拍摄不同体型、体况的患病动物X射线片, 这就需要对标准曝光技术表做相应的变更。另外, 随着X射线机、增感屏和显影液老化, 也要做相应变更, 必要时换新或重新校正, 更换曝光技术表。变更曝光条件时, 要根据所选用的屏-片组合和临床需要将管电压峰值变更10%~15%或管电流峰值变更20%~50%。以下为变更建议举例。
增加曝光条件:胸腔积液, 严重的心脏增大。肺脏实变/不张、腹水, 肥胖, 肌肉发达或紧张, 胃肠充盈, 妊娠, 外固定, X射线阳性造影等。
减少曝光条件:幼年和老年动物, 气胸, 溶骨性骨质病变, X射线阴性造影等。
5 结论
《宠物疾病诊断技术》 第4篇
1 以工作过程为主体的学习领域设计
学习领域是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的主体学习单元。在宠物疾病诊疗技术课程的设置过程中, 教师多次赴上海、北京、郑州等地的多家宠物诊疗和美容机构与行业专家一起探讨, 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 分别设置了物理学诊断技术、实验室诊断技术、影像学诊断技术、临床治疗技术等四个学习领域, 构建了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为主线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 充分满足了宠物医师、宠物护士、化验师、影像师等宠物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根据课程教学需要, 课程组与30余家相关企业合作共建了校外实训基地。从教学组织形式上, 让学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职业活动实践。在教学管理中实行校内实习、工学交替、顶岗实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 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工作的能力, 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2 以工作过程为载体的学习情景设计
在教学内容上, 行动导向强调培养学生形成解决特定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技术应用能力。因此, 在对宠物疾病诊疗技术教学内容的设计上, 针对宠物临床诊疗岗位技能要求, 分别设置宠物保定与一般检查、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和生殖系统、运动和神经系统、建立诊断与病历记录等7个学习情景;针对宠物临床化验岗位技能要求, 设置血液常规检验、生化检验、尿液检验、粪便检验、皮肤刮取物检查等5个学习情景;针对宠物临床影像诊断岗位技能要求, 设计超声诊断、X线检查及暗室技术、心电图检查、内窥镜检查4个学习情景;针对宠物临床治疗与护理岗位技能要求, 设计给药技术、理疗技术、急救技术3个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职业活动实践, 进而培养学生解决特定工作岗位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行动导向指导下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
行动导向不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它是以完成某项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与指导思想或为培养具有某种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策略, 行动导向强调学生的学, 而不是教师的教, 目前已形成多种教学模式, 如病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法、角色法等。在宠物疾病诊疗技术课程讲授过程中, 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兽医院宠物门诊的优势, 借助大量临床病例, 由专、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际病例的诊断与治疗, 实施现场病例教学, 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技能训练, 实现课堂与岗位的对接保证了教学效果。在模拟教学法的应用中, 为了让学生牢固掌握课程的核心技能, 创造更多的职业学习机会, 教师对实验犬、猫采取病例复制的方法, 有目的地制造一些宠物病例, 然后再由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对复制病例按照诊疗程序, 运用所学知识采用正确的方法和手段诊断疾病、提出治疗方案并实施治疗措施, 让学生提前感知和进入职业环境, 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施校内综合项目训练中, 任课教师给学生假定不同的角色, 如主治医师、宠物护士、化验师、药剂师等, 让学生模拟真实的职业角色, 认真对实验动物或临床病例进行诊治, 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行动导向指导下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
研究表明, 学生通过听课只能接受20%的知识, 看音像资料可以接受30%的知识, 而通过动手操作, 可掌握80%的知识。实践教学是当前高职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 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引入行动导向, 也就是要引入其教学理念, 借鉴其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构建行动导向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 可参照国家动物疫病防治员、宠物执业医师的资格标准, 调研宠物行业的岗位需要, 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 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知识和技能, 将课程知识和技能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 确定宠物保定技术、一般检查方法、系统检查方法、血象学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超声检查、给药技术、急救技术等在内的共计20个单项实训项目, 同时还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实验室仪器的使用与操作、影像学仪器的使用与操作共计6个综合实训项目。
5 行动导向指导下教学管理与评估体系的改革
《宠物疾病诊断技术》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