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81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精选10篇)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第1篇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2011版)

一.填空:

1.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和 和生----------、---------、-----------以及----------、-----------的培养。还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学习-------------------,提高--------------------的能力。还应关注------------------,加强关注,培养学生 和正确的--------------。

2.物理学是研究----------、------------和--------------的自然科学。

3.物理学由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4.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经历,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学生的-----------------、促进学生的----------------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5.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 6.《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由------------和--------------组成。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为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以及------------------------。

二.简答

1、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

2.物理课程的基本目标有哪几个方面?

3.科学探究包含哪几方面的要素?。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第2篇

一、填空题(18分)

1.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 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物理学是研究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

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3.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包括(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课堂日志:由教师和学生把课堂中发生的事情如实记录下来。

5.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质。

6.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7.物理课程内容标准有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内容组成。

8.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以及能量部分。

二、简答题(12分)

9.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重

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造新的评价体系。

10.科学探究要素大致有哪几个方面?(1)提出问题;(2)猜想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

验;(4)进行试验与搜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11.《标准》提供多种教学方式。讲授、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的场合,它们的长处和不足可以互相补充,应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选择。

12.教科书应该全面体现课程理念,要为实现《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服务。因此,它不能

只是知识的载体,而应担负物理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任务,这是考虑教科书编写时的出发点。

13.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是,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条件,都是有限的,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学习实际的音像资料是十分必要的。

14.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

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评价应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

靠的依据。

15.物理课程中构建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一般从评价的功能上、评价的内容上、评价的形式上、评价的主体上四个方面进行。

16.请依据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的内容,结合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写出一篇教学设计。(50分)

17.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

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18.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1)物质(2)运动和相互作用(3)能量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第3篇

一、注重联系实际生活,注重对双基的考查

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物理教学的最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物理学科知识, 并逐步让学生发展和提高基本技能。因此学科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学科技能成为近年来的考试的重点,通过分析发现,大部分物理中考试题都突出考查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状况。物理是一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物理知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及前沿科技。这也是物理学科独特的魅力所在。因此大部分的中考命题,都各尽所能地展现这一学科特点。尽量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素材,通过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考查学生对物理双基的理解及应用情况,使得试题显得真实、生动、活泼,让试题灵动起来。多方位展现物理与实际生活的广泛联系, 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物理学习的价值所在。并学会从物理角度出发认识世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实例分析如下:

例1:(2013年厦门)小林把菜籽油和地沟油放入冰箱进行鉴别。当它们温度都下降到8℃时,保持液态的是菜籽油,变成固态的是地沟油。这种鉴别方法的依据是地沟油的_________比菜籽油的高。若相同条件下质量相等的两种油降温的幅度不同,则说明这两种油的__________不同。

点评:凝固点、比热容等基本的和热学知识,融入生动形象生活场景中,通过对生活现象探索,揭开隐藏在其中的物理规律,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注重实验探究,突出考查过程与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探究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真正掌握和领悟有效的学习物理方法, 才能顺利进行今后的物理学习,并受益终生。因此,中考的热点就始终离不开实验探究题,并且逐年加大考查力度。《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对实验探究过程考查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的真谛。近几年来试卷考查物理实验比较全面,实验试题内容比较丰富涉及观察能力、基本仪器使用、数据处理、方案设计、分析论证等,重点突出对实验探究过程中重要环节和常用的比较重要的探究方法的考查。具体分析如下:

例2:(2013年泉州)小红同学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 ,她的操作存在错误 ,请指出图中其中一个操作不当之处:%%%%%%%%%

(2)小红纠正所有错误后 , 在水温到达89℃时开始每隔2分钟做一次温度记录,并描绘出如图2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以知道水在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___℃, 说明这时该处大气压是_______(请选填“大于”或“小于”或者“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若烧杯中水的质量为0.4kg,则从开始计时起加热10min,水所要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J。

(4)小红觉得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偏长 ,请你给她提出一个改进的措施。

点评:本题首先让学生纠正实验操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然后使用图像法分析数据,考查学生分析图像能力,最后对实验进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重点考查实验探究的最重要的 几个环节 , 并考查物 理中常见 的数据处 理方法之一———图像法。

三、注重新热点、新材料、新能源,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

新的课程标准重点指出:“要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必须让学生整体地了解科学的发展及与社会科学的相互联系。”试题的设计上更加重视渗透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更加突出科学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关心最新科技成果等社会热点问题,是中考物理命题的主旋律。不仅使得试题更具有时代气息,而且使得试题具有德育教育的功能。

如2013年的厦门卷涉及的神舟十号、嫦娥三号、辽宁舰上的歼-15舰载机等新热点,都在2013年的福州卷和三明卷中都不约而同地考查到。同时2013年福州卷提到了新材料超轻气凝胶———“全碳气凝胶”,厦门卷提到3D打印技术,漳州卷第25题涉及交通安全管理的“醉驾入刑”,等等。试卷的命题素材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情趣及物理意味,灵活贯彻“科学·技术·社会”三位一体的STS理念。注重技术创新、健康生活、安全生产等情感态度的合理渗透。

四、注重开放理念,突出个性与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位学生作为一个独特个体参与物理学习全过程,是一种充满个性、表现个性的活动。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强求统一,给学生一些选择机会,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就能得到较好发展。近年来中考就相当重视考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为此设计新题型———开放性试题。答案的多元化,可以留给学生很大空间,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发挥思维潜质,给出无限种有创意的方案。具体实例如下:

例3:(2013年莆田) 请你用常见的空易拉罐作为器材,允许添加其他辅助器材,设计一个物理小实验(力、热、声、光、电学均可)。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第4篇

一、总结旧经验——物理常规试题的优劣

笔试命题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看,笔试命题试题可分成许多不同的种类。根据评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常见的有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选配题等,主观性试题常见的有问答题、证明题、计算题、实验题、操作题、论述题等。根据试题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闭卷型试题和开卷型试题;根据考生作答的方式划分,笔试命题的题型设计主要有:选择题(含选配题)、填空题、作图(表)题、实验探究与设计题、计算题和简答题六种题型,并在部分题型中渗透了考查思维方式的题型,如创意型试题、发散型试题、科学探究型试题、项目设计型试题等。

不同种类试题的优劣:客观性试题适合于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领会和简单应用能力,主要根据应答结果反映考生对考核知识的掌握情況,而不偏重于考查具体的思维过程;客观性试题的题量大、分值小,有利于提高试题覆盖面和考试信度;主观性试题适合于考查考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主要根据考生对试题的解答过程来反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过程;主观性试题在表述格式上虽然也有标准化的要求,但相对比较灵活,题量小、分值大,有利于提高考试效度。

二、掌握新要求——物理新课程标准

物理新课程标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在命题过程中,考查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方面的表现往往不容易做到真实、全面,因此,笔试考卷应以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的表现为基础。某一具体的试题就可能同时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涉及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于某一具体的题目而言,就会成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交叉点。新课标下的笔试试题应当既重视考查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定律和公式的识记、理解,又重视考查运用物理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应着重加强对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新课标的笔试命题可以从双基、探究、创造、意识等四个方面去具体操作。具体的试题可以看作是四维空间中的一个点,即该题目应该同时具有考查双基、探究、创造、意识的功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习题都要同时包含上述四个方面的功能,有的题可能只包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方面。要想使新课标中笔试的每一个题目同时具备考查四个方面的功能是较为困难的。首先是编制题目不易,另外也容易使题目本身失去物理问题的科学特点。因此,不妨将四维空间进行分解,使之成为四个相对独立的一维空间,即将某个具体的题目侧重于考查上述四个方面中的某一个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学生在探究与创造过程中的思想意识表现及倾向,这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处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要以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为载体,同时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也逐渐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课堂教学的实施关键是要紧紧抓住“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也即紧紧抓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方法这一点。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创造”的过程,这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质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以,新课程对应的教学目标下,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考查就应该成为笔试命题的中心内容。

三、把握结合点——物理试题的编写要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物理课程标准》所构建的课程基本理念是: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应注重理解和应用,不宜过多考查记忆性的内容;命题的着眼点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不应该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命题应该注意向联系实际的方向引导,要避免死记教科书中的条文,避免在概念的严密性上做文章,避免烦琐的数学计算;题目中的物理情景应该有实际意义,避免故意编造。通过选择、作图、问答、实验、计算等题型对双基知识进行考查,从而实现考查的功能。

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简单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信息题,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及能否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3)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书面表达能力。对应探究的思维程序、探究各要素的具体方法及实际探究的考察,“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可以设计为:探究方法题、阅读探究题、探究设计题。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比较困难,不过,适当拓展一下题目,考查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态度、意识,不断加强学生物理知识与文学、自然等学科知识的渗透。为学生创设一个物理情景,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试题的编制和设计要有效的实现跨学科知识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渗透,同时还突出在探索自然现象过程中学生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考查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而要考查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或解决问题的水平,就应该从创造思维能力的角度去进行。其中考查可以从联想力、想象力、应用方法解决问题以及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考查。因此,我们将命题分为应用联想题、想象能力题、设计与制作题三个题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它不能脱离物理知识与过程,否则成为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另外,也不能只强调物理本身,否则又和其他的试题无本质区别。因此,必须将物理知识与思想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分为现象评论题、阅读感受题、写作体会题。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第5篇

一.填空:

1.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和(),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从()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物理学是研究()、()和()的自然科学。

3.物理学由()和()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4.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经历基本的(),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促进学生的()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5.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育 培养目标定位为()

6.《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由此,提出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由()和()组成。科学内容含有三个主题:()、()、()。在课程实施建议部分,分别为教师、教材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了()、()、()建议以及()建议。

二.简答

1、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

2.物理课程的基本目标有哪几个方面?

3.科学探究包含哪几方面的要素?。

参考答案

1.科学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因自然到物理、生活到物理科学探究实践

2.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运动规律

3.实验理论科学研究

4.物理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过程,提科学素质全面发展

5.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

6.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教学建议教科书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学生学习评价建议。

二。

第一题:1.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第二题:

1.知识与技能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三题:

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第6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A)

A.科学素养B.知识储备C.道德品质D.探究能力

2.下列属于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是(C)

A.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B.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证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D.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下列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是(A)

A.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D.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D)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5.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B)

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6.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C)

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初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7.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的是(B)

A.机械能B.电和磁 C.电磁能D.能量守恒

8.有关科学内容的二级主题,a机械运动和力;b内能;c声和光; d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e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f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g机械能;h电磁能,属于能量主题下的二级主题有(B)

A.e、f、g、hB.b、d、f、g、hC.a、b、c、dD.a、c、e、h

9.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认知性目标的是(A)

A.独立操作B.认识C.理解D.了解

10.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体验性目标的是(D)

A.经历B.认同C.内化D.计算

11.以下不属于评价学生学业成就和发展状况的四大方法的是(B)

A.作业评价B.实验评价C.作品评价D.成长记录

12.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主要从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查的是(C)

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态度D.教学效果

13.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下列科学探究能力不属于猜想与假设要素的是:(A)

A.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B.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C.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D.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可能答案提出猜想

14.不是评价应注意的问题的是(C)

A.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B.注意多种评价方式有机结合C.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D.重视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15.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D)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含A、B、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

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自然科学。

2.课程资源概括来说包括:文本课程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和。

3.属性、、新材料及其应用。

4.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物理课程内容标准由和

2.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

3.评价应(全面)地反映教学的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4.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

5.物理学理论是人类对自然办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6.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应该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7.物理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有(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和(能量)。

8.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室)教学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

9.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10.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作决定时尝试运用科学工作者原理和科学方法。

11.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13.在探究活动中,探究的课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14.学校实验室应不断(增加)和(更新)仪器设备,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可靠的物质条件。

15.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_知识与技能)_,经历基本的_(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_(科学精神)_的熏陶。

16.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7.物理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

18.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尊重他人)。

19.因材施教的基本手段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20.(课外阅读)和(收集资料)是物理教学联系社会和日常生活的重要方式。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正确打 “√” 错误打“×”)

1.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2.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

3.物理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4.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5.“物质的属性”的内容标准之一是:(1)知道质量的含义。(2)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其中第(2)点是关于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计20分)

1、(5分)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

2.(5分)根据你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说说一节什么样的课是“好课”。

3、(10分)课程资源包括哪些?请列举10条。

三、论述题:

34.请结合实际教学,谈谈如何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

答:(1)、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可加强实验的可见性,降低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例如;判断导体和绝缘体的实验中,可以把一种测电笔(五金商品有售)内部的小灯泡连接部分拆下来,用两根导线连接,把要判断的物体放在导线两端;如果灯亮说明是导体,如果灯熄灭,说明是绝缘体。现象很明显,学生很感兴趣。实验后再把测电笔修好。

(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可加强实验的趣味性。例如:磁体对电流的作用,可以把磁体放入小孩的玩具,圆形人泡沫中,使其浮于水面,泡沫放入一个透明的盒内(超市里用来装汤圆的冷冻盒内装水,盒放在一金属板上,接通电源,可清楚地看到磁铁朝一个方向运动。如果改变电源两极,磁铁运动的方向也随之改变。

(3)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加强实验的探究性。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可以给学生提供泡沫小球、扬声器、鼓、笛子、纸、水等器材,让学生自己选择设计实验,使学生感

到科学探究就在身边,消除学生对科学的神秘感和畏惧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加强实验的开放性。例如:用身边可乐瓶做的一些实验。

1、凸透镜成像,将透明的可乐瓶装满水,把铅笔放在可乐瓶的一侧,学生在另一侧观察,发现笔大了。说明凸透镜可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惯性现象,取一可乐瓶放在桌边,下面压有一长纸条,快速将纸条抽出,发现可乐瓶不动,说明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的性质。在可乐瓶中装半瓶水,当由静止向前运动时瓶内水向后倾斜。当向前运动的可乐瓶突然静止时,瓶内水向前倾斜。说明一切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3、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的关系,将两个可乐瓶装满水,一个可乐瓶竖直放在桌面上,另一个可乐瓶平躺在桌面上分别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它们作匀速直线运动,发现拉平躺的可乐瓶的拉力小。说明用运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少摩擦;

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在一个可乐瓶中装满热开水,然后到掉热开水并迅速拧上瓶盖,在瓶外泼上一些冷水,发现瓶子变瘪。间接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5、浮力产生的原因,取一小可乐瓶,剪去下半部分,做成漏斗的形状,第一次瓶口拧上瓶盖向里灌水,乒乓球上浮。第二次不拧瓶盖,向瓶内灌满水,发现乒乓球不上浮。因为乒乓球只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力,没有受到水对它向上的压力,所以乒乓球不上浮。在具体运用身边之物加强实验教学时,要注意所设计的实验必须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心里特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常见事例;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能突出基本科学原理的、切实可行的实验,不能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计15分)1.A2.C3.A4.D5.B6.C7.B8.B9.A10.D 11.B12.C13.A14.C15.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计10分)1.相互作用运动规律2.实验室课程资源社会教育资源3.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4.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5.科学研究科学内容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分,计5分。正确打 “√”,错误打“×”)1.√2.×3.×4.√5.√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第7篇

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_相互作用_、最一般的_运动规律_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2、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_科学探究_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_创新意识_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3、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_科学素养_,从知识与技能、_过程与方法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4、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程评价上强调_更新观念_,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_过程性_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_教学实践_的改进。

5、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得_4_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_6_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6、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_自主学习_能力,养成良好的_思维习惯_,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7、物理学是一门以_实验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_猜想与假设_、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8、选修课程是在_共同必修_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中既考虑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了不同模块的_相互联系_和共同要求。

9、_观察实验_、抽象思维与数学方法相结合,是物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0、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的_课程资源_。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_处理信息_、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

1、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考虑到必修学分中尽量让学生学习物理主干知识,因此后来的这个必选模块只能在选修1-1,选修2-1,选修3-1中选择,因为这三个选修模块都与电磁学内容有关。(√)

2、高中阶段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较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程标准中的“认识”“了解” “阐述”“解释”等行为动词属于体验性要求的目标动词。(×)

4、《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共同必修模块”、“选修模块”并列,作为内容标准的三大部分,这表明科学探究、物理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5、教学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只有把《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目标、理念和要求,把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和所体现的教学方法,转化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设计,才能有效地达到课程目标。(√)

三、简述题

1、简述高中物理课程选修系列

1、选修系列2和选修系列3各自的侧重方向

答:选修系列1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选修系列2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示物理学,强调物理学的应用性、实践性。选修系列3侧重让学生较全面地学习物理学的基本内容,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较为深入地认识物理学在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简述共同必修模块中物理2的主要学习内容及地位作用

答:在本模块中,学生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

3、简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个方面的教学建议 答:

(一)从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来设计教学过程;

(二)提高科学探究的质量,关注科学探究学习目标的达成;

(三)使物理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四)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4、简述中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答:相似之处在于中学生的科学探究与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都是科学认识活动,具有方法论上的相似性。

不同之处在于科学工作者的科学探究其目标侧重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科学探究是在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经验水平上展开的,科学探究活动经历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实施实验、收集数据、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全过程。

中学生的科学探究目标是侧重于将前人经验有效地转化为自我经验,其探究过程指的是科学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由于受其知识和经验、技能的制约,大多数探究活动不可能进行“全过程”探究,而更多的是“片段式”探究,有的探究侧重于设计,有的探究侧重于数据的分析处理等。

四、论述题

1、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前提,只有发现了问题,才可能提出问题。然而,怎样才能发现问题?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对伦琴发现X射线的过程加以分析,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个例子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1895年11月8日,伦琴用克鲁克斯管做实验,克鲁克斯管用黑纸板包着,离管子不远的凳子上放有一张亚铂氰化钡纸。伦琴给管子通电时,偶然发现亚铂氰化钡纸上出现了一条特殊的荧光。伦琴认为,荧光要靠光线照射才能激发,荧光是在克鲁克斯管通电时才发生的,而克鲁克斯管被黑纸板包着,不可能有光照射在亚铂氰化钡纸上,因此引起了伦琴的疑问:荧光效应究竟是不是来自于克鲁克斯管?如果是,它到底是什么?伦琴的进一步研究导致发现了X射线。

答:我们来看伦琴发现问题的过程:第一,伦琴发现了亚铂氰化钡纸发出荧光的现象(此时,只存在着一个现象,还没有形成问题);第二,亚铂氰化钡纸的荧光效应的产生不符合原有的认知,被黑纸板包着的克鲁克斯管不可能有有光线射到亚铂氰化钡纸上,事实和原有认知发生了矛盾,伦琴在分析了这一矛盾后提出了问题。伦琴提出问题的过程包括了两个环节:发现现象和对现象的质疑。在科学探究中,一个有价值的提问都应该由这两个环节构成的,或者说具有这两个特征。上述分析提示我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善于捕捉新现象;二是不断地把新现象和自己的认知相联系,增强质疑的意识。

2、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谈谈你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认识和理解。

(回答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突出学科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卷 高 中 物 理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1.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 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2.《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指出: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 ;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 ;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3.所有学生要达到高中毕业水平,都必须完成物理

1、物理2的学习,必须

从 中选学一个选修课程模块,即完成 学分的物理课程学习。4.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到,为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全面,必须要把 评价与 评价结合起来。

5.课程资源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实验室资源和。6.课程总目标之一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

成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7.“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高中课标对此能力的基本要求是

(1)能 的问题。

(2)从 表述这些问题。(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义。8.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9.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 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 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10.“STS”是、和。

二、请判断下列各题。正确打 √ 错误打×。(每题2分,共20分)1.随着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深入,物理学一方面带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推动了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代物理学奠定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基础;经典物理学推动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的迅速发展,继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变化。()

2.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在设计练习和习题时,应多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

3.教科书编写要为全面落实课程目标服务,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体现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4.知识与技能目标中要求学生 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综合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解决一些问题。()

5.教科书和其他参考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唯一渠道。()6.学生学习评价对于课程实施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在评价的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注意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7.物理教材的编写的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

8.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

9.物理必修1模块划分为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两个二级主题。()

10.在《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新课程对教学提出了三维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同的学科对三维目标的解释是不同的,你从物理学科的角度,从以上三个方面中任选一方面,谈谈对学生要求所达到的目标。

2.物理课程标准强调通过发展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你是怎样做的 ?

3.《课程标准》提出的本学科的课程理念有哪些?

4.评估和交流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你是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评估和交流的?

一、填空题

1、.物质的基本结构、运动规律

2.科学研究方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 3.选修1-

1、选修2-

1、选修3-1系列、6个必修 4.形成性、终结性

5.多媒体教学资源、社会教育资源

6.自主学习、良好的思维

7.发现与物理学有关、能从物理学的角度较明确地 8.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9.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被动接受知识 10.科学、社会、技术

二、请判断下列各题。正确打 √ 错误打×.(每题2分,共20分)1.× 2.√ 3.√ 4.√ 5.× 6.× 7.× 8.√ 9.√ 10.√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1.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思想。

2.认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实验的一些基本技能,会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一些物理实验。

3.初步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关注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和发展趋势以及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4.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知道一些与物理学相关的应用领域,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2.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3.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物理问题,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4.参加一些科学实践活动,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5.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学问题。

3.具有敢于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有关信息是否科学的意识。4.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5.了解并体会物理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并思考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6.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2.答:(1)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2)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发现知识。(3)重视科学方法的学习和应用。(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兴趣,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5)引导学生尝试着应用实验探究、资料查询、调查访问等方法学习知识(6)使学生发展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7)在学习的一定阶段由学生自己进行小结,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编写自问、自答、自解题。3.答:

(一)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共同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三)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与基础性

(四)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物理试题的编写 第8篇

一、总结旧经验物理常规试题的优劣

笔试命题的种类:从不同的角度看, 笔试命题试题可分成许多不同的种类。根据评分方法的不同, 可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客观性试题常见的有填空题、是非题、选择题、选配题等, 主观性试题常见的有问答题、证明题、计算题、实验题、操作题、论述题等。根据试题形式的不同, 可以分为闭卷型试题和开卷型试题;根据考生作答的方式划分, 笔试命题的题型设计主要有:选择题 (含选配题) 、填空题、作图 (表) 题、实验探究与设计题、计算题和简答题六种题型, 并在部分题型中渗透了考查思维方式的题型, 如创意型试题、发散型试题、科学探究型试题、项目设计型试题等。

不同种类试题的优劣:客观性试题适合于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领会和简单应用能力, 主要根据应答结果反映考生对考核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不偏重于考查具体的思维过程;客观性试题的题量大、分值小, 有利于提高试题覆盖面和考试信度;主观性试题适合于考查考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主要根据考生对试题的解答过程来反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过程;主观性试题在表述格式上虽然也有标准化的要求, 但相对比较灵活, 题量小、分值大, 有利于提高考试效度。

二、掌握新要求物理新课程标准

物理新课程标准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培养目标。在命题过程中, 考查学生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方面的表现往往不容易做到真实、全面, 因此, 笔试考卷应以考查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的表现为基础。某一具体的试题就可能同时具有三个方面的功能, 即涉及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对于某一具体的题目而言, 就会成为三维空间中的一个交叉点。新课标下的笔试试题应当既重视考查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定律和公式的识记、理解, 又重视考查运用物理概念和原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还应着重加强对创新意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新课标的笔试命题可以从双基、探究、创造、意识等四个方面去具体操作。具体的试题可以看作是四维空间中的一个点, 即该题目应该同时具有考查双基、探究、创造、意识的功能。当然, 并不是所有的习题都要同时包含上述四个方面的功能, 有的题可能只包含一个、两个或三个方面。要想使新课标中笔试的每一个题目同时具备考查四个方面的功能是较为困难的。首先是编制题目不易, 另外也容易使题目本身失去物理问题的科学特点。因此, 不妨将四维空间进行分解, 使之成为四个相对独立的一维空间, 即将某个具体的题目侧重于考查上述四个方面中的某一个方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指学生在探究与创造过程中的思想意识表现及倾向。这是物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处于知识与技能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间, 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为“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要以知识与技能的探究为载体, 同时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也逐渐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 课堂教学的实施关键是要紧紧抓住“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现, 也即紧紧抓住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掌握方法这一点。探究物理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探究”与“创造”的过程, 这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实质内容, 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所以, 新课程对应的教学目标下, 对“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的考查就应该成为笔试命题的中心内容。

三、把握结合点物理试题的编写要体现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物理课程标准》所构建的课程基本理念是:1.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 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2.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 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4.注意学科渗透, 关心科技发展;5.构建新的评价体系。

对“知识与技能”的考查应注重理解和应用, 不宜过多考查记忆性的内容;命题的着眼点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而不应该在枝节问题上纠缠;命题应该注意向联系实际的方向引导, 要避免死记教科书中的条文, 避免在概念的严密性上做文章, 避免烦琐的数学计算;题目中的物理情景应该有实际意义, 避免故意编造。通过选择、作图、问答、实验、计算等题型对双基知识进行考查, 从而实现考查的功能。

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可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简单描述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考查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信息题, 考查学生信息收集能力及能否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3) 考查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书面表达能力。对应探究的思维程序、探究各要素的具体方法及实际探究的考察, “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可以设计为:探究方法题、阅读探究题、探究设计题。

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比较困难, 不过, 适当拓展一下题目, 考查学生在处理问题时的态度、意识, 不断加强学生物理知识与文学、自然等学科知识的渗透。为学生创设一个物理情景, 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试题的编制和设计要有效的实现跨学科知识的内容和研究方法的渗透, 同时还突出在探索自然现象过程中学生所表达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考查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而要考查学生的创造力水平或解决问题的水平, 就应该从创造思维能力的角度去进行。其中考查可以从联想力、想象力、应用方法解决问题以及设计与制作等方面进行考查。因此, 我们将命题分为应用联想题, 想象能力题, 设计与制作题三个题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它不能脱离物理知识与过程, 否则成为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另外, 也不能只强调物理本身, 否则又和其他的试题无本质区别。因此, 必须将物理知识与思想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 分为现象评论题、阅读感受题、写作体会题。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第9篇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201-02

摘要:

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热点和亮点。学生物理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发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词新课程; 评价; 探究

物理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物理课堂评价是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知品质和动力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况作出的一种质性评判。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中,常常出现如挖苦、讽刺、嘲笑甚至体罚等粗暴的评价方式。而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评价中,这样的评价是要力求避免,取而带之的是教师用激励与赞扬的语言、表情、动作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让学生充分发扬个性,培育起学生探索未知的情感、态度、信念、动机、需要等。随着物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规范物理课堂评价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1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动力支持的过程。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把调动学生内在驱动力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较高的学习动机,激发浓厚的学生兴趣。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进入课堂教学,这样教师的亲切之情才能感染学生,促进学生进入良好的情绪状态、交流状态。

在学生认知过程中要做到赏识教育,教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要善于察言观色,适时肯定学生的认知态度和过程,根据需要予以真诚的赞赏。学生认知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亲近、微笑、点头予以表示;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要积极地给予强化,以点头、微笑、赞叹来肯定,并重复和简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学生的回答有出入时,教师应该肯定学生所做出的努力,委婉地与学生商量,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并积极进行引导,而不是面无表情地示意其坐下,更不能戏弄甚至讥讽学生。

在探究“壓力作用效果”的教学中,由于活动给出的器材较多,每位学生至少都能设计一个实验,以至在交流时,他们便有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被小组成员认可,使每位学生对自己都充满信心,从而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期望。再比如“测生石灰的密度”,不妨用多媒体先展示生石灰放入水中的实验过程,通过展示学生知道生石灰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测体积。这时有的学生提出用薄膜将其包好后再用“排水法”测体积;有的学生提出换一种不与其反应的液体。不管谁的方案更完善,教师都要肯定这些学生的成果,而且要鼓励别的学生向他们学习。不仅把学生引入一个想学、爱学的天地里,还要学生养成好的学习意志品质。这样的物理课堂才是学生学习的天堂。

2发挥评价的校正功能,关注形成过程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完善、发展并不断循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监控、诊断、校正状态,因此教师要和善、冷静和机敏地对待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当学生完成某一任务而踌躇满志时,教师要以亲近、微笑、赞许的表情或语言表示肯定。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偏向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应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力求让学生展示其思维过程,然后再对这个过程进行质性的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技巧予以指点,肯定学生的想法或观点,也客观地指出不足,然后与学生一起分析、诊断,再进行校正,以便学生取得进步。比如好在什么地方,如何的好,哪些地方值得商榷,怎样处理会更好,而不是轻描淡写的一句“坐下”。

如研究“自行车的摩擦”的教学中,先展示自行车,让学生独立思考什么部位有摩擦,是何种摩擦?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再让学生以小组的名义上台指着自行车相关部位进行讲解,最后引导学生对交流的情况进行归纳,明确采取哪些措施可增大摩擦?采取哪些措施可减少摩擦?有位学生在归纳时错误地认为:刹车时,刹车装置与车圈之间是滚动摩擦。作为教师这时不能为了几个预设的“教学目标”而抢时间,置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和辛苦劳动而不顾,而应先听听学生自己的分析,然后进行校正。因为肯定学生的思维角度、思维方式和思考过程比答案本身更有价值,即便真的错了,那也是一次有价值的经验、一种资源。因此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培养学生的正确的思维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对物理课堂教学至关重要,对学生也大有裨益的。

3发挥评价的发展功能,关注个性差异

物理课堂教学中会难免遇到现实问题:如“学困生”问题。物理课堂教学中,要乐于对所谓的“学困生”抱以积极、热切的期望,接纳学生并努力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潜能。要主动、自觉地为每一位学生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以配合其智力组合的特点,促进其优势的展示。

如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中,我将学生分成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理解能力差,反应较慢,动作缓慢;第二类是思维敏捷,动作粗糙;第三类是独立思考,动手能力强。不管哪类学生,整个探究过程全部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必要时教师答疑引路,并相应地对三类学生提出探究要求,对于第一类学生要知道凸透镜可成哪些像?对于第二类学生要能明确凸透镜能成不同性质的像与什么因素有关?对于第三类学生要能更深入地理解无论怎样移动凸透镜在屏上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原因何在?最后在探究的基础上通过作简单的成像光路图,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交流来确定成像情况与物距、像距、焦距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样通过内容多元、标准分层的教学评价,来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

4实践后的反思

课堂评价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满足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大部分要求。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有的教师矫枉过正,忽视了测验、考试的作用,只着眼于过程,不理会结果。对此,我们应该不断完善发展性评价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以求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总之,新课标下的初中物理学习评价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系统工程。规范物理课堂评价是一项复杂、艰辛的工作,需要物理教师认真理解和努力实践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评价,把物理课堂教学和物理教学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的物理课堂才会充满生命力,才能在这个主阵地上培养和造就出适合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

《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试题 第10篇

发布者:杨旭红 发布时间: 2011-11-23 17:57:11

《新课程标准——初中英语》试题

单位 学号 姓名

一、判断题(请在题后的括号内打“√”或“х”,每题2分,共20分)

1、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十分重要,是英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首要任务()

2、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

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

3、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

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4、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

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

5、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

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思想,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6、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

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7、现在的外语教学基本上是以语言知识的学习为主,重视词汇和语法的教学和书面考试的成绩。()

8、课程目标级别完全等同于基础英语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的教学要求。()

9、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三方面的内容。

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10、在某些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教师认为某个活动太难,就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教师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比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或辩论、增加词汇训练、进行写作训练等等。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 “()” 为主要内容

A.听、说、读、写四个方面 B.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C.能做什么 D.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2、在英语课程中实现情感态度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和过程是:()

A.把情感态度的发展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是 B.教师首先必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C.教师要尽可能把情感态度的讨论渗透到外语学习过程之中

D.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为什么从事这些活动必须与他人合作

3、()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A.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B.文化交际能力

C.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D.终身学习能力

4、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改革评价体系,其中最主要的是提倡()方式。

A.终结性评价 B.过程性评价 C.综合性评价 D.标准化考试

5、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A.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B.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C.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D.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6、在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知识的传授,一是()

A.文化导入 B.利用本国文化 C.了解异国文化 D.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7、()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

A.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B.文化交际能力

C.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这五个方面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D.终身学习能力

8、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

A.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B.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 C.使学

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

D.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9、教师了解一些常用的教学统计方法,除了对于考试分数进行一些简单的统计计算之外,将它们合理应用在教学研究中,例如,调查不同教法、不同材料等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等等,从而更好地理解(),把语言教学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

A.言语规律 B.语言发展的规律 C.语言学习的规律 D.语言教学的规律

10、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特别是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A.需要转变思想,端正对教材的认识 B.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C.采用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活动灵活多样的教材

D.更好地认识教材的作用

三、教学设计分析(35分)

下面是关于外研社新标准初一年级下册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Unit 1 Everyone will study at home.的教学设计,请根据新课程理念分析该教学设计中包括教学设计的结构、设计理念、语言表述的准确性、设计的合理性等方面的合理之处及不当之处,并修改你认为不妥之处。

1.教学内容

本课是外研社新标准初一下册第四模块第一单元,本单元的语言目标是 “to understand

conversations about future life;to process information of future life in the listening material;to talk about the prospect of one’s own school”,学习一般将来时: will + 动词原型。本单元是以学校为题材,贴近学生的生活经历。通过想象导入将来时态,使语言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十二三岁的中学生富于幻想,鼓励他们描述自己想象中的未来学校,也许是他们

心中期望的学校,这样既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本单元以“讨论未来的学校”为主要内容,通过听、说两种形式使学生能听懂谈论未来的简短对话,能判断未来事实,能用will来表达自己的想象。

2.教学目标

按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将本单元的教学目标细化:

(1)知识目标:学习掌握词汇cable TV, calculator, cell phone, chalk, Internet, satellite,everyone, no one和句型 will + 动词原形

(2)能力目标:在语言输入的同时完成语言输出,在听说中提高语言技能,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还包括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能听懂谈论

未来的简短对话,能判断未来事实,能用will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想象,并能向同学们描述自己对未来的设想,如对未来学校的设想。

(3)情感目标:通过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

(4)文化意识:高科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享受高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能注意民族文化的传承。

(5)多元评价:初中生很在乎他人的评价,自我意识却不断增强。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在注重启发引导,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在给出恰当公正的评价同时,增强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主要采用生生评价,师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口头评价方式。

3.教学策略:(1)开放式教学策略。以有限的课堂为载体,带学生进入广阔的知识天地。(2)兴趣激发策略。只有让学生真正有了参与的欲望,才能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3)任务型活动策略。在做中学,在做中练,在做中巩固往往有良好的效果。(4)循序渐进和尊重差异策略。由简到繁,由难及易,为有困

难的学生搭好梯子,让有能力的学生“跳起来摘到果子”。

4.学习策略:(1)有信心,热情地参与课堂上各种活动:能听懂本单元听力的内容和含义,训练学生细节辨认能力,培养学生细节听力技巧。(2)合作学习,任务要求要明确。学会收集,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评价。注意学习方法,及时提问并注意倾听他人意见。在小组合作中,学习他人之长处,学习沟通技巧。(3)课前能作延伸学习,如:小组成员共同查找一下学校中常见事物的英

文名称,并设想在未来的学校会见到的东西。

5.教学手段

本课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同时辅助多媒体教学。用音乐,图片使抽象的语言变得直观,为学生运用

英语进行交际创设情景,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多向交流。

6.教学重点

(1)重点词汇cable TV, calculator, cell phone, chalk, Internet, satellite, everyone, no one

(2)听懂并使用一般将来时来表达自己想要做的事

7.教学难点:一般将来时态的理解和运用。

8.学习任务:(1)课前任务:了解学校用品的名称。(2)中心任务:学生能够用will表达对自己的设想。(3)可操作性任务链:任务①听对话,完成表格。任务②读对话,选择合适的回答。任务③能够根据对话的内容,小组进行问答。(4)拓展任务:运用will谈论十年后我们学校的情景。(5)课后研究性

任务:运用will 描述自己对未来的设想。

9.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Step 1 Lead-in(Activities 1 and 2)10’

1.Listen to a song “Top of the world”.3’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设计意图 First we are going to listen to a song “Top of the World”.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After that, let the students tell me what they are feeling.them?(Activity 1)3’ 学习新课打下伏笔。2.Look at the pictures.Which words can you use to describe 用猜谜游戏把学校中容易出现I will say, “OK.Just now, we listened to the song ‘Top of 的摆在学生面前,之后展示图片和单the World’, and now we feel very happy.If we think about something 象。以这种直观的方式来解决在后面about the school in the future, we will also feel happy.This class 的词汇障碍,为听对话做准备。let’s study something about the school in the future.Now let’

s play a guessing game.”

3.Work in pairs.Say what you use to study English.(Activity

2)4’ 本活动呈开发性,使学生有很大度,便于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有

I will give them three minutes to discuss in pairs what they 景知识词汇。

use to study.And then, each pair tells me the answer.But they mustn’t tell me the same things.Step 2 Listening and reading(Activities 4, 5 and 6)25’

1.Listen and check the true sentences for Daming and Betty.8’ First, ask four students to read the four sentences.And then, two exercises.2.Listen and read.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question.(Activities 5 and 6)17’ 本活动是进行听力和口语训训练学生细节辨认能力,培listen to the dialogue between Daming and Betty carefully and finish 技巧。

听力信息的再处理,展示will的一Listen and read the dialogue.And then, finish the questions in 及回答。看似正误判断题,其实是pairs.Act the dialogue.Let the students to describe the school they 的听力的同时对一般将来时态的一like in the future.In the end, have the students know how to use the 及其回答做了很好的展示。Simple Future Tense by themselves.Step 3 Speaking(Activity 8)(10’)

Work in pairs.Talk about what your school will be like in 10 years.First, work in groups to draw a picture about the school in the 艺。future.四、请谈谈您现在参加的基于网络学习的远程研修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对初中英语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提高的促进作用及不利之处,并提出您的改进建议。可举例说明。(25分)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精选10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第1篇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2011版)一.填空:1.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