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清理手术
关节镜清理手术(精选9篇)
关节镜清理手术 第1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3 例 (77膝) , 左膝36 例, 右膝41 例。男11 例, 女52 例;年龄38~71 岁, 平均56.5 岁。其中60 岁以上患者38 例, 占60.3%。患者膝关节均未受过关节镜或者其他类型手术。其中14膝合并游离体, 3膝合并■窝囊肿。病程1个月~16年, 平均22.3个月。
1.2 麻醉及手术方法
采用2%利多卡因10 mL、0.5%普鲁卡因40 mL和0.1%肾上腺素注射液混合后, 注入膝关节腔内, 10 min后开始手术, 剩余部分作手术入口的局部浸润麻醉。手术采取常规髌腱内外侧入路。手术内容包括在镜下行磨、刨、削、钻孔减压等操作, 术毕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清除关节内致痛物质, 去除剥脱分离和不稳定的软骨碎屑, 加压包扎患膝。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a) 心理护理, 因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可引起患膝肿痛、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行走功能。加之局麻下手术患者畏惧疼痛, 因此心理压力大, 对疾病预后悲观、焦虑, 担忧手术疼痛。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 护士多与其交谈, 做必须的病情、手术方式、术中配合各方面的解释, 并介绍成功病例, 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 取得配合。给患者精神支持, 使之能安心接受治疗。b) 协助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因本病多发于年龄较大患者, 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要进行充分评估。c) 术前功能训练, 进行四肢屈伸运动, 教会病人锻炼股四头肌的方法、时间和次数, 使患者认识到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为术后锻炼计划的实施打下基础。同时训练床上排便, 避免术后因排便姿势不适而发生便秘、尿潴留, 根据情况调节好膝关节功能训练器 (CPM) 。d) 常规准备, 术前常规备皮及药物过敏试验, 备皮在术前3 d开始, 术日早晨再次消毒包扎, 术前晚可遵医嘱适当应用安定, 保证患者充分睡眠。
2.2 术后护理
2.2.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BP、P、R及意识变化, 虽局麻手术, 但患者多年龄高, 心肺功能差, 对于手术创伤耐受程度不同, 发现异常应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2.2.2 患肢的观察和护理
术后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膝关节, 冰袋持续冷敷患膝48~72 h, 防止关节内渗血, 减轻疼痛。患肢抬高20~30 cm, 保持膝关节伸直, 利于静脉回流, 减轻肿胀[2]。密切观察患肢的运动、感觉及末梢血液循环, 随时检查弹力绷带的松紧度, 如绷带松弛立即重新加压包扎, 如绷带过紧应给予适当放松。患肢肿痛、麻木、被动活动足趾引起剧痛, 应及时报告医生查明原因并协助处理。
2.2.3 功能锻炼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即指导患者行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 以减轻足部水肿, 同时在不增加疼痛情况下可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 直腿抬高锻炼。抬腿时要伸直膝关节抬离床面, 足跟稍离床即可, 慢抬慢放, 当腿抬到适当高度时停3~5 s再放下, 直腿抬高以不超过45°为宜。因为腿抬过45°以后, 再往高处抬就成为主要锻炼屈髋的力量[3]。术后第2 d鼓励患者下床活动。术后第3 d可行CPM机被动练习, 由0°~30°开始, 每日3次, 每次半小时, 逐渐增加活动角度至0°~120°。活动后, 可指导患者主动伸屈膝关节, 主动伸屈角度与被动活动角度同步。以上功能锻炼在护士指导下进行, 并根据个体差异随时调整锻炼方式及强度, 锻炼时注意保护患者, 防止摔伤, 给予鼓励、解释, 以激发其锻炼的热情, 增加运动能力[4], 以达到最佳康复效果。
3 结 果
全部患者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 本组随访时间6个月~4年, 平均2.1年。JOA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平均41分增加到术后平均78分, 患者主观评价结果:优31膝 (40.2%) , 良28膝 (36.3%) , 可12膝 (15.6%) , 差6膝 (7.8%) , 优良率76.5%。
4 讨 论
骨关节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 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其病理形态的改变主要为局限性、进行性关节软骨破坏及关节边缘的骨赘形成[5], 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及功能障碍,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科采用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除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具有创伤小、手术效果好、住院时间短、后遗症少等优点[6], 符合现代微创治疗理念。手术证明局麻完全可以满足手术需求, 术前通过心理护理充分与患者沟通, 消除紧张心理, 部分病人辅以镇静药物, 使其在术中能够放松配合手术操作, 避免全身和脊髓麻醉可能带来的麻醉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 消除了患者对麻醉的恐惧心理, 简化了术后护理, 缩短了卧床和住院时间, 从而减少了住院费用。局麻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 虽然创伤小, 恢复快, 24 h后可下地活动[7], 但仍需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因此, 术前应制定系统的护理计划, 并针对患者个体情况进行实施, 使患者身心调整到最佳状态,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病情, 发现问题及时配合医生处理, 并教会患者不同阶段的康复锻炼方法。根据各阶段功能训练的目标, 除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 还应根据其特点以及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 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以促进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 从而保证了关节镜手术效果, 使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达到最佳状态。
摘要:目的探讨在局麻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我院自2002年2月至2007年7月采用局麻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膝骨关节炎共63例 (77个膝关节) 。术前制定系统的护理计划, 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况进行充分评估, 教会患者手术配合要领及功能锻炼的方法和注意事项。63例全部得到随访, 随访时间6个月4年, 平均2.1年, 随访内容包括JOA膝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JOA膝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41分增加到术后78分。患者主观评定优40.2%, 良36.3%, 可15.6%, 差7.8%, 优良率为76.5%。结论科学的护理方法有助于关节镜下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手术效果, 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满意度。
关键词:关节镜,骨关节炎,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于海洋, 符东林.局麻关节镜下有限清除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8, 19 (1) :31-33.
[2]朱风娥.关节镜下行膝关节滑膜切除16例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 2007, 13 (2) , 109.
[3]吕式媛.创伤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131.
[4]刘芳萍.关节镜下半月板部分切除术后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7, 22 (6) :69-70.
[5]胥少汀.实用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3:1201.
[6]张红, 张启英.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围手术期康复护理[J].中国矫形外科杂, 2006, 17 (20) :1580-1581.
关节镜清理手术 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清理、冲洗治疗,观测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优良率为72.9%。结论:关节镜手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关节功能,缓解疼痛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关节镜;骨性关节炎;镜下清理术
【中图分类号】R68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14-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46例(52膝),男32例,女14例;年龄39~74岁,平均53.4岁。左侧35例,右侧9例,双侧8例。临床症状为膝关节反复疼痛、肿胀,行走困难、晨僵、关节活动受限等。X线片显示胫股关节唇样增生,髌股关节软骨下骨硬化,髌骨上下极骨赘形成,胫骨髁间棘变尖,关节间隙变窄,膝内、外翻畸形,关节内可见游离体等。
1.2手术方法患者仰卧位,患肢下垂于床旁,首先置入关节镜,自髌上囊→内侧沟→内侧间隙→髁间窝→髌股关节→外侧沟→外侧间隙行关节腔全面检查,了解关节内病变情况。在关节镜直视下,经关节囊小切口置入手术器械,去除软骨性松软的碎屑,骨赘和引起膝关节交锁的游离体;去除在关节活动引起碰撞、刺激膝关节的滑膜,清创撕裂的半月板;最后用大量格林氏液灌洗关节腔,术毕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10ml,加压包扎。术后2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练,第2周开始膝关节屈伸活动锻炼。
2结果
根据特殊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的全膝关节成形术评分表得出患者临床得分,作为手术疗效的评价标准(见表1)。本组患者术前临床评分均值是51.87±2.21,术后临床评分均值是88.23±4.63。手术前后的临床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年、6个月的得分和3个月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年和3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组以膝关节软骨退变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理表现为关节软骨剥脱、碎裂,随后在骨的周边形成骨赘、骨棘,突入关节腔。其中软骨碎屑引起的滑膜炎,是膝关节慢性积液、肿胀和疼痛的常见原因[1]。在1946年Magnuson首次描述开放性关节清创术治疗骨关节炎[2],1974年Oconner首次用关节镜下清创术对膝关节疾病进行治疗,随着关节镜技术的发展,在膝关节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也日趋广泛。
3.1关节镜下清理术 通过关节镜能切除增生的滑膜、骨赘、修整关节面、摘除游离体,修整损伤的半月板。软骨下骨钻孔,一方面使髓腔内压力降低,缓解疼痛,另外也可破坏软骨下骨的血管,导致纤维蛋白凝块形成,常形成一种纤维软骨修复组织覆盖表面。而关节内冲洗可以除去关节内导致炎症的有害物质,调整了关节的参透压,酸碱度,补充了电解质,改善了关节的内环境,使滑膜炎症迅速消退,正常的滑液分泌得以恢复[3]。
3.2适应证的选择关节镜下清理术对早期骨关节炎有良好疗效,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及可重复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理想手术方法。主要适合于没有明显关节内外翻、年轻且不适宜进行人工关节置换者。特别适合除骨关节炎外,还合并半月板损伤,游离体或交叉韧带损伤所引起的关节不稳定等关节病变的病例。但不是所有骨关节炎病人都适于关节镜清理术,对骨关节炎致关节间隙过于狭窄,关节严重增生变形者,关节镜进入困难者,不能有效地完成关节清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3.3疗效评价骨关节炎病因尚不十分未明确,病理损害仍难以逆转,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能延缓退变。关节镜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在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治疗过程中具有极重要的价值,其治疗目的是减轻或消除症状,改善功能、延缓病程,可适用于各期骨关节炎的治疗。本组42例患者经关节清理术近期效果满意,如果术后规律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坚持功能锻炼的可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雨飞,王立德,王福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00,6(5):46-47.
[2]Magnuson PB.Techniqur of debridement of the knee joint for arghritis[J].Surg Clin North Am,1946:26:249.
[3]闫飞,张湘生,梁家龙,等.三种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分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4(2):140-141.
关节镜清理手术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3年3月至2000年3月我科收治的52 例进行膝关节滑膜清理术的患者, 其中女48 例, 男4 例;年龄32~58 岁, 平均45 岁。52 例患者中24 例进行切开术, 28 例进行关节镜术,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 分别观察疼痛缓解程度、滑膜炎复发情况、影像学改变、接受关节置换的比例 (见表1) 。
1.2 手术方法
对于术前体检关节内肿胀显著, 尤其MRI等检查关节内结节增生显著的病例, 进行切开术的膝关节滑膜切除, 其他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滑膜切除。
1.2.1 关节镜手术步骤
在关节镜下, 对于类风关膝关节全滑膜切除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我们首先切除髁间窝增生的滑膜结节, 如此打开了进入后方间室的入路。然后切除后外侧间室滑膜, 必须特别注意不要遗漏后角和跟部, 再经隔入路技术可看见后方角和顶部。采用此入路, 我们喜欢在后外向后内方向刺穿后隔, 从而避免损伤后方的神经血管结构, 在中线隔的外侧, 后内侧关节囊比后外侧关节囊向后突出多一些。再继续向内侧、外侧和髌上囊清理滑膜, 最后再回至髌上囊。这个手术步骤可安全、高效切除全部滑膜。
1.2.2 切开手术的滑膜切除
我们首先清理髌上囊的滑膜, 再清理内外侧沟和髁间窝的滑膜, 对于后内侧和后外侧间室的滑膜, 则能够切除多少尽量切除, 切除滑膜我们使用的最重要工具是鹰嘴咬骨钳。
2 结 果
本组术后4 例失访, 48 例获得了平均5年随访, 其中关节镜组27 例获得随访, 切开组21 例获得随访。平均疼痛评分两组均获得降低, 切开组数字评分下降值为 (2.39±0.82) 分, 关节镜组疼痛评分下降值为 (2.34±0.91) 分, 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P=0.832) 。对两组患者的滑膜炎症状进行随访, 包括关节肿胀、炎性指标血沉和C-反应蛋白比较 (见表2) 。从表中可以看出, 关节镜滑膜清理组关节肿胀程度、积液和炎性指标改变等均比切开组高, 显示关节镜组术后随访滑膜炎复发比例高于切开组。影像学比较, 关节镜滑膜切除组骨关节炎改变比切开组进展慢, 关节间隙狭窄和膝外翻进展不明显;关节镜组后期进行关节置换比例低于切开组。
3 讨 论
类风关患者, 往往存在膝关节肿胀, 疼痛, 久之发生屈膝外翻畸形, 关节功能障碍。滑膜是类风关发病的重要靶器官, 在关节肿胀发作阶段, 进行手术治疗, 不但可以降低关节内炎性因子浓度, 同时进行的滑膜清理术, 还能够较大限度地减少靶器官数量, 使疾病反应程度得以有效降低[5]。关节镜手术操作结束后, 关节内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不仅减轻局部的炎性反应, 还能够抑制关节内滑膜免疫反应, 有效减轻症状[6]。Kubacki等[7]早期滑膜切除可中断疾病进展, 保护关节免于破坏。我们因此选择对膝关节类风关患者进行滑膜切除术。
关节镜手术中, 我们较早进行后外侧间室滑膜切除, 因为类风关患者多数存在膝关节外翻畸形, 后外侧间室比后内侧间室窄, 随着手术进行, 灌注液导致关节内滑膜结节肿胀, 关节内间隙因此变得更小。但是对于术前查体或MRI检查认为滑膜增生明显, 成团块状者, 采用关节镜下刨削刀刨削无法较好地进行滑膜结节切除。
切开手术中, 我们感觉比较适用、效率高的工具是鹰嘴咬骨钳, 采用此工具能够准确把握滑膜和其基底部分界, 易于把持同时又能够成片切除增生炎性滑膜结节。切开手术, 滑膜切除相对彻底, 能够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滑膜, 关节镜手术切除滑膜相对没有如此彻底, 我们认为关节镜下滑膜切除的深度没有切开术那样足够, 可能是随访发现关节镜下手术术后滑膜炎复发相对高的原因之一。
两种术式患者疼痛减轻程度相似, 分析原因为这两种术式均降低了关节内炎性因子浓度, 消除了大量炎性滑膜, 打断了疼痛系列反应。Ossyssek等[8]认为滑膜切除可减少感觉神经纤维, 即减少感觉神经纤维支配, 有效缓解疼痛。关于骨性关节炎影像学进展程度和日后需要全膝关节置换情况, 因滑膜切开术滑膜切除很彻底, 导致关节软骨营养状况更差, 软骨退变加重骨性关节炎进展以及关节间隙狭窄, 切开术比较彻底地切除了滑膜, 更可能导致关节内黏连, 影响膝关节功能, 所以日后需要进行全膝置换比例更高。
从本对比回顾分析可以看出, 无论关节镜微创滑膜切除还是切开术的滑膜切除, 均能减轻类风关病人的膝关节疼痛, 但关节镜切除滑膜炎复发比例要高些, 同时能够降低日后需要更昂贵的全膝置换术的比例。
摘要:目的 评价关节镜与切开术对类风关滑膜清理术的疗效。方法 对1993年3月至2000年3月膝关节滑膜清理术的52例患者进行随访, 其中24例行切开术, 28例行关节镜术。切开组21例, 关节镜组27例平均随访5年。观察疼痛缓解程度、滑膜炎复发情况、影像学改变、接受关节置换或关节融合比例进行比较。结果 关节镜滑膜切除与切开相比, 疼痛减轻相似, 但滑膜炎复发比例更高, 影像学骨关节炎进展更快。患者关节镜滑膜切除与切开相比, 后期膝关节置换比例降低。结论 关节镜下类风关滑膜切除可缓解疼痛, 但滑膜炎复发比例高, 影像学进展更快, 不增加需要人工关节置换的比例。
关键词:类风关,膝关节,关节镜,切开,疗效
参考文献
[1]Fitzgerald O, Hanly J, Callan A, et al.Effects of jointlavage on knee synovit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Br J Rheumatol 1985, 24 (1) :6-10.
[2]Kim SM, Park MJ, Kang HJ, et al.The role ofarthroscopic synovectomy in patients withundifferentiated chronic monoarthritis of the wrist[J].J Bone Joint Surg (Br) , 2012, 94 (3) :353-358.
[3]Sharma A, Baethge BA, Acebes JC, et al.Arthroscopic lavage treatment in rheumatoidarthritis of the knee[J].J Rheumatol, 1996, 23 (11) :1872-1874.
[4]Tanaka N, Sakahashi H, Sato E, et al.Effects ofneedle-arthroscopic lavage with different volumes offluid on knee synoviti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J].Clin Rheumatol 2002, 21 (1) :4-9.
[5]Hitchon CA, El-Gabalawy HS.The synovium inrheumatoid arthritis[J].Open Rheumatol J, 2011 (5) :107-114.
[6]Srinivasan A, Amos M, Webley M.The effects ofjoint washout and steroid injection compared witheither joint washout or steroid injection alone inrheumatoid knee effusion[J].Br J Rheumatol 1995, 34 (8) :771-773.
[7]Kubacki J, Kokosz M, Grygorowicz M, et al.Thevalue of synovectomy of the knee in the treatment ofrheumatoid arthritis[J].Orthop Traumatol Rehabil, 2006, 8 (1) :99-105.
关节镜清理手术 第4篇
关键词:肘关节骨性关节炎;清理术
【中图分类号】R6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5-0073-01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多见于老年人,发 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以慢性进行软骨破坏和新骨形成为主要特点的退行性疾病?美 国25~74岁的人中约1580万人患有骨性关节炎[1],该病所致的肘关节畸形和强 直会严重 损坏关节功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包括融合?关节切除成形术等,其目的就是 改善肘关节功能?缓解疼痛?关节融合能很好地减轻关节疼痛,但常以丢失关节活动为代价 ?肘关节骨关节炎在中年男性患者中多发,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往往由于肘关节较负重少,且肩关节代偿,患者很少就医,多采用口服药物?物理治疗等方法?我院2009~2013年对收治的外伤性肘关节骨性关节炎15例患者均进行了肘关节内外侧清理术[1],取得了满意效果?本文对手术方法选择,影响疗效的及其因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2013年对收治的外伤性肘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5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 36~52 岁,平均45.3·1.2岁;均为单侧肘关节骨性关节炎,大多数患者曾从事过重体力劳动,合并肘管综合征10例,均有尺神经麻痹症状?
1.2方法
1.2.1 术前准备
术前需综合辅助检查,肘关节X线平片(后前位,侧位)明确关节间隙及关节面情况,骨赘样新骨部位,异位骨化影?肘关节肱骨头滑车位?斜位?肘管位?肘外翻伸直加载位等特殊部位X片明确骨赘部位?形态?CT检查了解肘关节组成构造情况,异位骨化的位置?范围?MRI检查在确认骨化与神经的位置关系时准确性高,也可了解关节软骨情况?
1.2.2手术方法
患者取侧卧位,上臂近端扎气囊止血带,肩部中立位外展90°,肘关节屈曲 90°并肩关节外旋,行肘关节内侧入路,常规行尺神经松解,并保护?前方自屈肌总腱间隙进入,切除肱尺关节前方关节囊,清理骨赘,修理冠状突,并行冠状突窝成型,游离体摘除;后方切除肱尺关节囊后可行鹰嘴窝成型,鹰嘴尖部部分切除及骨赘清理;内侧入路需保护内侧副韧带?内侧松解满意后,行肘外侧切口,腕伸肌尺侧缘?肘肌间隙内进入,切除肱桡关节囊,暴露桡骨小头,行骨赘清理,游离体摘除,必要时行桡骨小头切除?内外侧都满意后,检查肘关节稳定及平衡,常规行尺神经前置,放置引流后关闭伤口?
1.2.3术后处理
本组病例术后口服吲哚美辛75 mg,每日2次,连续3周;并常规加用胃黏膜保护剂?术后常规安置镇痛泵,并冷敷,术后48小时拔除引流管?术后前3天麻醉镇痛下即开始行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主被动锻炼,每天10~16小时?后续锻炼持续12-24周,并伴随肘关节周围肌力锻炼?
1.3评价标准
采用 Mayo 评分:疼痛 45 分,活动范围 20分,稳定性10 分,特殊动作25 分[2]?90 分为优,75~ 89 分为良,60 ~74 分为中,< 60 分为差?
2 结果
本组15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8~24 个月,平均18 个月?
根据手术前?后肘关节屈伸?前臂旋转的活动度比较,术后优8例,良3例,中2例,差1例,总体疗效良好?合并肘管综合征的10例患者,尺神经前置后症状得到不同程度改善?
3 讨论
3.1 手术方式的选择
早期的肘关节松解术是采用肘关节后侧入路,切断肱三头肌腱膜,暴露范围小,松解仅限于鹰嘴及鹰嘴窝重建,仅仅解决了部分肱尺关节强直,而对肱桡关节无法有效松解,且破坏了肘关节的动力结构,不能顺利进行早期功能训练?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入路松解几乎可以解决肘关节松解手术所需的关节外全部病变,能充分暴露肘关节,扩大手术视野,能最大程度的松解软组织;而且对伴有肘管综合症的病人,可以做到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后可大大减轻肘关节锻炼引起的尺神经麻痹症状?关节镜以其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3],关节镜对尺骨鹰嘴窝内瘢痕组织粘连的清理和挛缩关节囊的松解,较为容易,但关节镜对于关节周围肌肉僵硬面积较大的瘢痕等导致的僵硬松解的效果较差,当关节内清理不能完全改善功能时,则需要做关节外的软组织松解?对于合并肘管综合症的病人,适用于开放性手术松解?
3.2 术后功能康复
术后功能锻炼是达到理想手术效果的重要环节?锻炼方法以主动活动为主;适当在无痛情况 下被动屈伸肘关节?过度被动活动会造成关节软组织损伤?出血,进而血肿机化?骨化而 影响功能?不练功时仍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90度屈肘位,3周后去掉三角巾,自由活动患 肘?嘱患者在吃饭?刷牙?洗脸?喝水等日常活动中尽量使用患肢,以加强功能康复? 肘关节固定关节术后康复时间较长,往往患者因为疼痛,放弃锻炼,造成手术效果不佳?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同时作为医生应当给患者信心,应对锻炼过程中不适?术后冰敷以及臂丛阻滞置管持续镇痛[4],可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保持手术效果?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以患者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术后动力支具可为肘关节的侧方提供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杨明,张殿英,付中国,等.开放肘关节松解术治疗17 例肘关节僵硬患者[J].北京大学学报( 医学版),2012,4( 6): 870.
[2] 周玮. 肘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肘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疗效观察[J]. 甘肃医药,2012,(9).
[3] 陈光兴,唐康来,杨柳,等. 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J]. 中华骨科杂志,2006,26( 8): 521- 524.
关节镜清理手术 第5篇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诊断,清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中老年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正确的功能煅炼、药物治疗、关节内注射黏弹性补充剂、手术(镜下清理、截骨术、关节置换等)及缺损修复(生物工程)技术是治疗的几种方法。现回顾性分析应用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治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8月~200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6例67膝,其中,男29例35膝,女27例32膝,年龄44~67岁,平均56岁。临床表现为反复膝关节疼痛,晨僵,行走加重,关节滞重,摩擦感明显,偶有不能行走。口服药物后疼痛减轻不明显。局部肿胀,活动时有喀喇声或摩擦声,重者关节畸形、肌肉萎缩。X线片早期不明显,中期关节间隙窄,关节面不规则,髌骨下骨质钙化,骨质疏松骨赘形成。疼痛和X线片不成正比。
1.2 手术方法
采用高位前外侧入路置镜,常规顺序检查膝关节,清理漂浮碎片,刨削、吸引、切除增生的滑膜及漂浮碎片,修整损伤的半月板,打磨增生的骨赘,将软骨脱落的骨面磨平,并用手摇钻在其表面钻出微孔至微微渗血,后用生理盐水灌洗(2000 ml以上)关节腔,应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然后加压包扎膝关节[1]。术后口服氨基葡萄糖,并根据病情进行功能锻炼。一般术后24 h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2 d后开始CPM屈伸膝关节,1周切口拆线,3周负重练习。
1.3 评价标准
软骨退变根据Ogilive-Harris等[2]标准进行分级。一级:探针可能及的关节软骨软化,少量的纤维化,闭合性软骨下分离及袍状改变。二级:多量的关节软骨纤维样改变,呈蟹肉样外观。三级:软骨坏死脱落,软骨下骨质坏外露,出现象牙化。MRI或CT检查可见骨赘,软骨下骨硬化,空泡形成,部分软骨面缺损等。疗效根据鄢宏[3]标准:优:关节疼痛消失,肿胀消退,膝关节活动度增加100度以上;良:肿痛明显减轻,活动度增加100度;可:肿痛有所好转,活动度增加小于100度;差:关节肿痛均无改善。
2 结果
通过镜下诊断,病变主要累及内侧胫骨和股骨髁,内侧半月板病变重(详见表1),多为二级(详见表2),外侧病变少且程度低。骨赘一般增生较多,呈不规则形状,伴有滑膜翳状增生。关节内环境紊乱,游离体少,大多有内侧滑膜皱襞的增厚。术前有压痛情况,半月板存在相应的类似改变,分级大多与股骨髁表面软骨病变对等。清理部位较多,要彻底去除所有机械性刺激物。术后疗效优良率达到83.58%(见表3),术后有4例出现关节腔积血,后延长引流时间,在做完一次CPM练习无血液或积液引出后,再予以拔出,则不再发生关节腔积血。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理基础是关节软骨的损害、变性、脱落,继而骨质暴露,关节液混浊,由软骨碎片及游离体构成的关节内环境恶化,后期出现滑膜增厚及充血性炎性变。软骨细胞生存于一种无血运环境,软骨表层损伤后通常不能愈合。关节表面下钻孔达骨组织,通过微小的骨损伤来刺激软骨愈合,目的是从骨髓获得多潜能骨髓干细胞及生长因子,用以促进软骨的分化和软骨组织的修复。对此目前世界上仍存在许多争论,认为50岁以下疗效好,并且有人认为手锥钻孔能避免热损伤,使骨破坏程度降到最低。笔者认同以上观点,以微骨折来刺激软骨愈合,减少因此产生的副损伤如热损伤、关节内出血等。对关节清理,借用Magnuson的话,这种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彻底去除所有机械性刺激,只清除一部分关节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关节腔内环境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手术也应该顾及,清除病变滑膜,冲洗清除炎性介质,必要时术后关节腔冲洗几天,也减少了术后关节腔积血、积液的出现。对于半月板下方的胫骨髁边缘的骨赘,换为低位进镜依然很困难,后来未清理好像也不影响。实验证明,过伸应力造成韧带损伤的顺序为MCL,ACL或PCL,不涉及后关节囊,镜下无法评价软组织平衡情况。腔内注射药物可促进骨面修复,近年来认为,类固醇类激素能影响软骨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导致软骨萎缩;透明质酸作为一种黏性补充已得到充分认可,其生化作用目前尚未明确;生长因子如转移生长因子、胰岛素生长因子,对软骨形成有作用,目前应用于实验阶段,且因为可导致骨赘形成,其应用受限。术后笔者早期应用硫酸软骨素,现在应用氨基葡萄糖,对疗效维持有一定作用。关节退变现在流行的治疗为换关节,但是关节清理可以改善疼痛、积液、交锁、嵌顿感,对许多不想更换关节的患者是有帮助的,也要告诉患者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术后症状改善了,但是治疗仍未停止,要防止退行性病变加速。术后初期的CPM练习是很重要的,笔者所在科在术后24小时就开始了,术后早期练习的目的包括:(1)与未累及侧对称的完全被动伸直;(2)膝关节屈曲90°~100°;(3)完成直腿抬高的能力;(4)无辅助器械及偏斜步态行走[4]。然后是中期和功能训练期。
一定要和患者沟通好,为患者制定一个具体的康复计划。笔者所在科一般是手术、康复理疗、药物治疗三方面结合。要让患者明白清理术只是治疗的一个部分,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关节,其关节功能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康复理疗的重心在于支持带功能的恢复,加强肌肉功能练习,改善肌无力,加强关节的稳定性,使膝关节不稳得到改善,进而延缓骨关节炎的进程。尤其强调非负重下膝关节功能锻炼[4],强调关节软骨间的轻微摩擦,可以增进滑液生成,刺激软骨修复。
参考文献
[1]胥少汀.实用骨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2005: 259-260,1340.
[2]Ogilive&Harris DJ,Jackson Rw.The arthroscopic treatmentor chondromalacia patella.J Bone Joint Surg(Br),1984,66:660 -665.
[3]鄢宏,徐锦森.老年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6,11:106.
关节镜清理手术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共30例 (39膝) , 男12例, 女18例;年龄53岁~78岁, 平均62岁;单膝21例, 双膝9例;并发高血压、冠心病8例, 糖尿病6例;膝关节负重位X线片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膝关节间隙变窄、内外侧间隙不等、不同程度内翻、关节边缘骨硬化等;17例有游离体及关节腔积液;病程10年~30年。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及手术
术前常规拍摄双膝关节负重位正侧位X片, 双膝对比, 初步作出双膝关节功能评定。术前常规完善各项检查, 掌握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状态, 术前将原有疾病调整至最佳状态。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 病人取仰卧位。髌骨外上缘处穿刺针插入髌上囊, 接导水系统, 髌骨下极髌韧带内侧1 cm处切小口作为关节镜插入口。灌注生理盐水3 000 mL+0.1%肾上腺素1 mL, 保持术野清晰, 顺序进行关节镜检查。关节腔内有大量浑浊悬浮物质及软骨碎屑, 冲洗吸出。镜下刨削清除增生肥厚的滑膜组织, 磨削增生的骨赘和影响关节活动的骨性阻挡。清除关节内剥脱分离和不稳定的软骨碎片, 取出游离体。生理盐水冲洗, 清除关节腔内致痛物质。
1.2.2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关节腔内注入透明质酸钠 (玻璃酸钠) 2 mL, 预防粘连、保护关节软骨。弹力绷带绵腿加压包扎。术后1周内行股四头肌功能练习, 7 d开始关节活动训练, 并适时采用下肢关节被动运动器 (CPM 机) 辅助训练。1周后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 每周1次, 连续4次。
1.3 结果
术后随访28例 (36膝) , 平均随访时间8个月 (3个月~12个月) , 术后无并发症发生, 病人疼痛消失或者明显减轻, 关节功能及活动范围明显改善。
2 护理
2.1 术前准备
术前进行精心的护理查体, 了解病人既往健康状况, 控制原有基础疾病, 以降低手术风险。膝骨关节炎一般病程长, 病人长期受到痛苦折磨, 有强烈的治疗愿望, 但普遍对传统的关节切开手术存在恐惧心理, 表现为焦虑、紧张, 不愿接受手术, 所以做好术前心理护理很重要。向病人讲清关节镜手术的优点、手术过程, 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 使病人能较轻松愉快地接受麻醉、手术及术后康复训练。
2.2 术后护理
接受该类手术的多为高龄病人, 术后早期监测生命体征及伤口渗血、疼痛情况、重要脏器的功能变化是术后早期护理的重点。严格控制输液量及输液速度, 防止意外发生。术后患肢应用厚敷料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松紧适宜度要通过病人自我的舒适度及护理人员观察肢端血液循环及肿胀程度作出判断。患肢抬高20°~30°, 保持关节接近伸直位, 伤口处冰袋降温, 以减少出血、减轻肿胀和疼痛。
2.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并发症的发生均与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和术后卧床相关。术后通过加强呼吸练习, 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等, 增加肺活量以预防肺部感染发生。通过观察肢端颜色、温度、感觉、患肢疼痛、肿胀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指导病人主动进行足趾屈伸活动及肌肉收缩运动,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和调整弹力绷带松紧适度, 既达到加压的目的, 又不会因过紧影响静脉回流继而出现渗血、关节积液[1]。说服病人伤口愈合前注意卧床休息, 不可过早下床活动, 避免膝关节屈曲负重。
2.4 护理康复指导
当病人麻醉消退后开始主动屈伸足趾及踝关节, 术后第1天即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术后3 d持拐下地非负重行走, 同时进行股四头肌力量训练, 4 d~5 d后负重。锻炼应在无痛情况下和病人不感觉疲劳的状态下适度进行, 循序渐进, 不能急于求成[2]。股四头肌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 膝骨性关节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股四头肌萎缩。术前向病人讲明练习股四头肌的重要性, 教会病人练习股四头肌力量的方法, 术后3 d开始进行肌肉力量训练, 为术后顺利完成康复计划打下良好基础。出院后膝关节注意保暖, 夜间抬高患肢;严格按要求进行下肢功能锻炼, 定期复查[3]。
3 小结
膝骨性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在我国, 65岁以上者中约80%有膝骨性关节炎表现。医患双方易将膝骨性关节炎作为关节镜治疗的重要适应证。关节镜下清理术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虽然不能完全去除病因及恢复正常解剖结构, 但凭借其阻断关节内恶性循环, 手术更精确, 损伤小的特点, 开创了膝骨关节炎诊断与治疗的新领域。研究表明, 关节镜可去除影响关节活动的骨赘、游离体、绞锁的半月板, 同时打磨软骨损伤表面, 使软骨面平整、与相邻关节面匹配, 减轻软骨损伤造成的关节绞索和疼痛 (但不能完全消除) 。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4]的特点, 同时辅以正确的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增强肢体肌肉力量, 预防肌腱和关节囊粘连和挛缩, 恢复关节和肢体功能。通过周密细致的护理均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文兰, 贺爱兰.弹力绷带用于膝关节镜术后病人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 2006, 20 (3A) :617.
[2]廖燕来.膝关节镜手术配合[J].护理研究, 2003, 17 (1B) :83.
[3]石晓梅.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围手术期护理[J].时珍国医国药, 2010 (8) :133.
关节镜清理手术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60例76膝, 男24例26膝, 女36例50膝。年龄44~71岁, 平均53.2岁, 右膝18例, 左膝26例, 双膝16例。病程8个月至10 a, 平均5.2 a。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 行走尤其是上下楼梯时明显加重, 5膝有明显的绞锁症状, 42膝有反复的关节肿胀症状, 49膝关节屈伸活动受限, 16膝有关节不稳及打软腿现象, 40膝浮髌实验阳性, 62膝髌骨研磨实验阳性, 膝关节被动活动时, 可触及明显摩擦感, 20膝回旋挤压实验阳性, 6膝前抽屉实验阳性及Lachman征阳性。X线片显示:股骨下端, 胫骨上端和髌骨上、下极缘有骨赘或骨刺, 关节间隙变窄或内外侧不等, 髁间棘尖锐, 16膝可见有游离体。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
采用德国产wolf关节镜, 配有电视摄录像装置。所有病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 仰卧位, 患肢取下垂式关节镜手术体位, 大腿上段上气囊止血带, 压力在80 kPa。切口选择髌韧带两侧入路加髌上外侧入路。髌上外侧行生理盐水灌注, 常规关节镜检查。可见所有膝关节有不同程度的滑膜增生, 软骨退变或剥脱, 部分半月板磨损破裂滑膜皱襞紧张, 有大小不同的骨赘生成。手术中按顺序依次清除增生退化的滑膜, 刨削清除内衬面因炎症刺激增生的絮状悬浮绒毛, 修整退化及高低不平的软骨表面, 对软骨下硬化骨质外露处用细克氏针钻孔1~2 cm, 3~5孔, 减压引流。软骨边缘增生的骨刺较大且影响关节运动者, 用磨削器磨平整。清除关节内剥脱的关节软骨、退化磨损的半月板碎屑及关节内游离体。有髁间棘狭窄者用髓核钳咬除增生骨赘, 将髁间窝拓宽, 并修理平整。此时镜下活动膝关节, 查看前交叉韧带活动有无阻碍, 用大量的生理盐水高速冲洗关节腔, 再次检查确认关节腔内无游离体及其他悬浮物质, 挤压关节周围尽量使关节内的液体排空, 每个入口缝合1针。经髌韧带内侧入路或外侧入路切口注入玻璃酸钠2mL至关节腔内, 被动活动膝关节数次, 以便使药液能在关节内分布均匀, 最后膝关节弹力绷带包扎。
1.2.2 术后处理
术后第1天开始练习股四头肌肌力, 第2天开始做抬腿运动, 每周关节内注射1次玻璃酸钠, 每次2 m L, 连续5周。一般术后12 d拆线, 肌力恢复后可下地活动。
1.3 疗效评定标准
采用林志雄评分标准评价疗效[3], 根据关节疼痛 (休息痛和运动痛) 、肿胀、压痛、活动度及行走情况综合评分, 正常为0分, 优0~2分, 良3~5分, 可6~10分, 差11分以上。
2 结果
本组60例均获随访, 时间5~12个月。优45膝, 良21膝, 可6膝, 差5膝, 优良率85.5%, 有效率93.4%。未发生关节血肿、血栓性静脉炎、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在我国,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 60岁以上的老人, 半数以上存在着骨性关节炎的表现[4], 骨关节炎的病因是多方面的, 其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多以关节软骨退变开始, 导致关节软骨破裂, 剥脱的碎屑漂浮于滑液中, 出现炎性反应, 滑膜肿胀、渗出, 如此反复造成一种恶性循环[5], 最后软骨下暴露, 骨赘逐渐在关节面的周围形成, 滑膜增生、肥厚, 膝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部分患者伴有踝间窝增生狭窄, 膝关节活动时前交叉韧带在踝间窝的滑动受阻, 从而影响膝关节的活动, 炎症反应发生时, 关节液中玻璃酸钠的分子量和浓度均降低。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是口服非甾体药物, 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中药冲洗、按摩、针灸、理疗等, 对一般症状较轻的患者保守治疗也能取得满意疗效, 特别是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 疗效较好[6], 因玻璃酸钠是线性粘多糖, 由葡萄糖醛酸和乙酰氨基己糖组成的双糖单位聚合而成。在关节内由滑膜细胞分泌, 是关节滑液和软骨基质内的重要成分, 它在关节运动缓慢时起润滑作用, 在运动加快时起震荡吸收作用, 可以有效降低血清和滑液中IL-1、IL-6水平, 抑制免疫损害过程并缓解疼痛。对于那些症状较轻, 病程较短, 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的患者单纯使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那些反复出现的膝关节肿痛、关节活动受限, 关节活动有明显弹响, X线显示关节退行性改变明显, 且经正规的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手术是其最好的治疗方法[7]。但传统的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 患者痛苦大, 已逐渐放弃。关节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 恢复快, 疗效肯定等特点, 逐渐成为膝关节清理术的首选。
采用关节镜下清理术可以在直视下有效的清理关节腔内剥脱游离的组织, 祛除炎性改变的滑膜组织, 修整磨损破裂的半月板及关节软骨, 扩大增生狭窄的踝间窝, 以减少对前交叉韧带的磨损, 祛除关节内引起疼痛的因素。同时术中高速冲洗也能有效的将炎性碎屑带出体外, 从而有效的缓解症状。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 主要适用于中、晚期骨关节炎, 通过手术改变膝关节腔内的内环境, 打断关节软骨损伤的恶性循环, 从而达到减轻炎性体征, 促进关节软骨修复再生, 延缓关节退行速度的目的。清理术后, 关节腔的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剥脱的软骨和游离体清除, 此时, 退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 人为的加大关节腔内玻璃酸钠的浓度, 不仅可以预防处于病变条件下的软骨的退行性改变, 对已经发生退行性改变的关节软骨也具有修复和改善作用, 玻璃酸钠在关节滑液中浓度的提高, 可以及早恢复和稳定关节内环境, 增强关节滑液的黏稠性和滑润功能, 使软骨表面和软骨缺损处重新形成一个屏障, 抑制炎症反应, 防止软骨基质进一步破坏和流失, 修复软骨, 促进软骨愈合与再生[8]。有关玻璃酸钠术后注射的时间问题, 有学者认为术后1~2周注射更为稳妥, 作者认为术后当日注射更好一点, 因为它可以使膝关节的内环境更快的得到恢复, 增加膝关节液的润滑度, 有利于术后功能的恢复。本组病例手术当日行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 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目前, 单纯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的疗效评价意见不一致, 有的学者认为是一种很好的办法, 也有的学者认为其无显著疗效[9]。通过本组病例, 作者认为,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即应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疗效肯定, 是目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理想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应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的效果。方法 60例 (76膝) 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均采用关节镜清理术治疗, 术后应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结果 60例均获随访, 时间5~12个月。优45膝, 良21膝, 可6膝, 差4膝, 优良率85.5%, 有效率93.4%。结论 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配合应用玻璃酸钠腔内注射治疗效果明显。
关键词: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玻璃酸钠
参考文献
[1]童敏, 高戈, 高洁生, 等.白藜芦醇对骨关节炎模型兔关节液中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7, 24 (1) :49-52.
[2]张辉, 王凯利, 卢福成, 等.关节镜清理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医正骨, 2005, 17 (7) :55.
[3]林志雄, 金楠生, 卢伟杰.关节镜诊断和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J].中华骨科杂志, 1998, 18 (4) :199-201.
[4]白云深, 张延哲, 董云珠, 等.关节镜与腔内注射透明纸酸钠治疗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3.23 (12) :822-823.
[5]陈长青, 余进伟, 李顺国, 等.胫骨高位截骨骑缝钉内固定治疗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12例[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07, 24 (1) :77-79.
[6]凌沛学.透明质酸[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0:132-151.
[7]吴阶平, 裘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2126.
[8]贺艳丽, 杨晓红, 王韶进, 等.玻璃酸钠抑制骨关节固定造成的兔膝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实验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997, 18 (1) :12-15.
关节镜清理手术 第8篇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比较安全的微创手术, 成为骨科开展各类关节止血疾病的诊断及治疗的常规方法。关节镜下膝骨性关节炎清理术为骨性关节炎的早期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 通过关节镜的检查和清理可以对关节腔进行冲洗, 对退变的半月板修整和骨赘的切除改进关节内的环境。它具有创伤小, 疼痛轻, 并发症少, 住院时间短, 关节恢复功能等优点, 因此, 这种手术被医师和患者普遍接受。莆田学院附属医院关节镜手术开展于2003年9月, 现将莆田学院附属医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关节镜下膝骨性关节清理38例手术护理配合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8例患者中, 男22例, 女16例, 年龄22~76岁, 患者都为全身情况能耐受膝关节镜手术及麻醉的骨性关节炎疾病患者。
1.2 术前准备
1.2.1 术前访视
术前1天巡回护士到病房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与患者近距离地进行有效沟通, 让患者了解手术过程及关节镜手术的优点, 并向患者做自我介绍, 交代术前注意事项, 由于关节疾病患者长期受疾病折磨, 对手术成功率期望值很高。因此应介绍以往手术成功的病例, 使患者增强信心, 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1.2.2 仪器准备
术前备好显示器成像系统、摄像镜头、冷光源、光束、冲洗吸引装置, 电动刨削打磨机、电动气压止血带、等离子刀等仪器, 确保仪器性能完好。
1.2.3 器械及物品准备
常规普通器械及膝关节镜器械, 包括穿刺椎鞘带冲洗装置, 各种型号刨削头、枪状反咬骨钳、髓核钳、分离刀等器械需按要求严格灭菌。驱血带、棉垫、弹性绷带、冲冼管、冲洗液常规备用。
2 手术配合
2.1 巡回配合
2.1.1 巡回护士热情接待患者, 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 患者仰卧位, 一般采用硬脊膜外连续阻滞麻醉, 静脉留置针穿刺于患侧上肢并外展, 注意避免损伤臂丛神经, 上下肢固定, 患肢大腿根部上电动数字式气压止血带。
2.1.2 巡回护士将关节镜系统、电动空气止带仪放置在患者健侧, 妥当悬挂冲洗液, 刨削器脚踏开关置于操作者便捷方位。巡回护士及时连接各系统电源, 连接冲洗液并悬挂于一定高度 (高于患肢关节1.5m左右) 并置于术者同侧。术中注意手术进展, 及时提供所需物品, 术毕将刨削仪、光源开关回归“0”位, 拔除各种导线、导管, 物品归原位。
2.2 器械护士配合
2.2.1 器械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 做好无菌桌的整理和准备工作, 检查各种器械敷料物品是否齐全完好。协助医师做好手术区皮肤消毒和铺单后, 应将所有管线理顺并集成一束, 妥善固定于手术台上, 以便于管理。避免影响操作。由于手术过程持续冲洗, 随时还需要变更肢体。因此, 器械护士应在腿下方铺一张双层镜袋, 固定好后在床沿剪一洞, 使冲洗液可装入袋内, 可起到防止手术布类被浸湿污染, 保证手术野干燥与无菌。
2.2.2 器械护士密切观察手术进展, 及时准确传递器械, 医师每次使用一把器械, 器械使用后要检查器械的完整性, 防止其破损遗留在关节内。术毕, 器械用清水冲洗, 关节镜浸泡于加酶洗液中, 其余器械应置于超声清洗机内清洗, 后用蒸馏水再次冲洗, 各种管道必须用高压水枪清洗, 气枪吹干, 光导纤维、摄像头导线应盘绕放置, 避免折叠。
3 体会
3.1 巡回护士术前充分准备, 必须熟练掌握仪器的连接方法及仪器故障的排除方法, 以保障手术顺利完成。
3.2 手术无菌性要求严格, 所有器械及物品应严格灭菌, 术中严格无菌操作, 控制手术间人员进出, 预防抗生素使用应在上止血带之前, 固定各种连接线忌用布巾钳夹持, 防止穿透未消毒区域。
3.3 止血带使用可以使视野清晰, 但止血带也是一种危险工具, 巡回护士在上止血带要有衬垫保护局部皮肤, 防止局部皮肤受压。安置止血带应在肢体中上1/3处, 远离手术野15~20cm。在上止血带前, 应将患肢抬高45°, 上驱血带从远心端驱血, 术中应每1h止血带松开一次, 松开止血带后密切观察血压情况;应用止血带期间, 病人易烦躁, 应给予观察并安慰。
关节镜清理手术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9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6例。研究组患者中, 男女比例为25∶21, 年龄48~81岁, 平均年龄 (64.5±1.7) 岁, 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 (6.5±1.2) 年;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27∶19, 年龄46~79岁, 平均年龄 (62.5±1.6) 岁, 病程10个月~13年, 平均病程 (6.7±1.4) 年。两组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线资料上均无显著差异 (P>0.05) 。
1.2 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均符合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标准, 且经过X线以及其他辅助检查被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1]。
1.3 方法:
两组均行关节镜下清理术, 研究组行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治疗, 具体方法:椎管内麻醉, 用关节镜检查患者膝关节后, 彻底清洗患者膝关节, 排出游离体, 并切除部分不稳定的软骨瓣、滑膜与骨赘, 手术完毕后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手术部位, 进行消菌、消炎处理。对照组患者行关节镜下广泛性清理术治疗, 具体方法:采用关节镜检查患者膝关节后, 用10 L液体清洗膝关节, 刮除患者膝关节内部的松散碎屑以及不稳定的软骨, 并削掉滑膜和清除骨赘。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Lysholm功能评分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评分分值为0~100分, 评分与膝关节功能成正比, 术后并发症是指术后出现膝关节感染、膝关节疼痛加剧等症状。
1.5 统计学分析: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其一般资料采用 (±s) 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t和χ2完成检验, 当P<0.05时,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Lysholm功能评分情况:
行不同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4周的Lysholm功能评分上升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 两组差异较为明显 (P<0.05) , 见表1。
2.2 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行不同治疗后, 研究组中仅有2 (4.35%) 例膝关节感染、膝关节疼痛加剧等症状, 对照组中10 (21.74%) 例, 两组差异较为明显 (P<0.05) 。
3讨论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关节炎疾病, 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反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 多发于中老年人, 严重影响了该疾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目前, 已有相关研究表明, 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是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方法, 也提出了关节镜下清理术的两种手术方法即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和广泛性清理术, 但仍不确定哪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更为显著[2]。本次研究通过分析选取的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一般资料, 并分别行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和广泛性清理术治疗, 比较两种手术治疗前后患者的Lysholm功能评分, 发现经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治疗后, 患者的Lysholm功能评分上升幅度比关节镜下广泛性清理术明显。由此可知, 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疗效快、创伤小特点, 可以有效减轻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并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
同时, 也有相关研究表明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在本次研究中也得到有效证实[3]。本次研究在比较两种手术方法下患者膝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的基础上, 也对其术后并发症进行了分析, 其结果显示研究组中仅有2 (4.35%) 例膝关节感染、膝关节疼痛加剧等症状, 对照组中10 (21.74%) 例, 两组差异较为明显 (P<0.05) 。由此表明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从而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
综上所述, 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创伤小、恢复快,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资料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本院收治的9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46例。两组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术, 研究组患者行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关节镜下广泛性清理术治疗,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2周、术后4周的Lysholm功能评分上升幅度明显比对照组大, 且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35%比对照组21.74%低。结论 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创伤小、恢复快, 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关节镜下,选择性清理术,广泛性清理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
参考文献
[1]樊建军, 董乐乐, 连建强, 等.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2, 27 (4) :187-188.
[2]梁斌, 聂喜增, 王青月, 等.关节镜下骨赘清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22) :155-156.
关节镜清理手术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