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计算机英语
高职教学计算机英语(精选12篇)
高职教学计算机英语 第1篇
随着国内国际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 对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懂英语的国际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因此, 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英语这门课程。笔者在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已从事计算机英语教学两年, 借此想谈一下自己在计算机英语教学实践中获得的点滴体会。
1 明确计算机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与特点
1.1 培养目标
计算机英语课程是为我院信息管理系各专业大二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设置此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一定量的专业英语词汇, 能够阅读和翻译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科技文章, 资料及说明书等, 能够与外国人进行简单的技术沟通交流, 具备一定的商务信函写作能力。
1.2 特点
计算机英语课程是在学生学完一年大学英语基础上开设的, 它在词汇内容, 句法结构, 语态, 表达方式等与大学英语有很大差异。它的专业术语很多, 而且再不断更新。句子结构复杂, 常常包含非谓语结构以及定语从句。被动语态使用频繁。
2 分析高职学生现状, 选择适当的教材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真正教好学生, 就要切实了解学生。高职学生英语水平层次不齐, 而且绝大多数信管系学生英语水平比较差, 对英语不感兴趣。笔者在教授计算机课程前对学生的英语过级情况做了一下统计, 我院信管系08级220名学生中, 过英语A级的才有22人, 过英语B级的有5人。针对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差这个现实, 笔者尽量选择较容易且实用性很强的教材《IT职业英语教程》。此教材注重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培养, 不像很多其它计算机英语教材只注重阅读和翻译。更重要的是该教材是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情境编写的, 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唯物辩证法认为,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由此可见, 外因永远是通过内因才起作用的。即使拥有最好的教师和教材, 如果学生对学英语不感兴趣, 那么也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 笔者在上计算机英语课时,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
3.1 激励法
笔者经常在课上趁学生疲倦之际, 给他们讲一些IT业的成功人士, 他们是如何学好英语的, 以此激发学生成功学好英语的欲望。通过加分手段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回答问题, 及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问题。在每次上课前, 笔者给学生放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曲, 并把歌词放在多媒体上, 以陶冶他们的情趣。有时鼓励学生翻译一些格言、谚语、简单的英文小诗等。有时专业词汇听写后笔者给学生一些小礼物也是不错的鼓励办法。
3.2 小组讨论法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始终以学生为中心, 采用任务教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授个别的专业词汇和较难句子后, 给出某个任务或技术问题,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笔者在此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指导。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还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3 角色扮演法
在教学过程中, 笔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技术对话部分, 笔者首先让学生记住常用的句型和短语, 然后扮演客户和技术人员编造对话, 通过这种逼真模拟的方法让学生增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及自信心和应变能力。
3.4 巧用多媒体
笔者在授课过程中, 将教学内容做成多媒体课件, 适当添加一些图片, 简单的动画等, 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采用超链接的方式, 将专业词汇和解释对应起来, 将一些复杂的原理, 过程通过构图成形的方式呈现出来, 使学生一目了然。此外, 笔者还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 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源。比如指导学生到某些网站下载相关的计算机英语资源。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简单的英文网页等。
4 综合运用各种考核方式, 增强教学效果
恰当的考核方式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热情, 增强教学的效果。所以,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特别注重平时和期中的考核。平时考核主要包括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出勤等。期中考核主要包括听力和口语测试两部分。期末考试主要考查专业词汇翻译、阅读和写作三部分。此外,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IT英语职业能力考试。
5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计算机英语教学的挑战与压力。要想教好这门课,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专业水平和较好的外语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在我院, 英语教师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有所欠缺, 而计算机教师外语水平也一般, 尤其听说能力较弱。因此, 学院应该对教计算机英语的英语教师加大计算机知识方面的培训, 使其掌握必备的计算机知识。此外, 教师也要不断自学最新的计算机方面的知识, 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 争取成为双师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6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计算机英语覆盖面很广而且更新较快, 教材涉及的主题有限, 而且课时安排也有限。因此, 引导学生不要仅仅满足于教材内容,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 自己下载相关课件和资源, 多看一些电脑配置英文说明书, 安装英文版的操作系统, 去图书馆看一些相关的计算机英语文章等。教师要尽力地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学会自主学习, 终身学习的理念。
结束语
计算机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更新速度很快的课程。因此,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不断调整教学内容, 重视教学设计,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会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使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学好并掌握计算机英语, 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志梅.计算机专业英语方法探讨[J].福建电脑, 2005, (12) .
[2]曾微, 赵春生.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 2008, (16) .
高职教学计算机英语 第2篇
计算机行业所面对的英语与其他行业有着不同之处,因为计算机行业在未来的工作和发展当中都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术语的应用,所以这就要求高职计算机的学生拥有更多的词汇量,并且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学会如何去应用这些专业的知识。由此可见要想加强高职计算机学生的英语能力,就一定要管理好学生的词汇量以及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一、计算机英语教学特点
1.词汇特征
高职计算机在英语词汇量方面出现了独特的词汇量特征,计算机所涉及的英语往往缩略词很多,缩略词是为了更简便地反映出英语所表达的意思。除此之外对于高职计算机行业的英语教学而言,还有着很多专属的名词,这些名词主要是在计算机运行中经常会使用到,与此同时也会衍生出一些派生词,派生词是指借助前缀和后缀,进而派生出来的新词。这类的新词在高职计算机行业的英语教学中会经常涉及到。
2.语法特征
计算机专业的高职学生由于自身的基础条件较弱,所以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较难掌握其重点,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职中的英语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英语能力的重视。计算机专业中所涉及到的英语往往句子很长,并且学生对于句子成分比较模糊,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语法语义的讲解,进而让学生懂得其中的含义。
3.学生特征
高职的学生普遍存在着英语起点较低的情况,并且英语理解能力较弱,高职中的学生一向是以及格为标准,只要及格就可以,这一标准实际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很多学生在高职中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拿到及格的成绩,并不是将知识学有所用,这样的心理和这样的学习态度,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由于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所以很多学生缺乏背诵记忆的主动性,在学习英语知识的时候较为吃力。
二、传统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计算机英语教学当中,很多高职院校都采取了利用让英语系的教师去讲授的方法,虽然英语系的教师自身英语水平较高,但是针对于计算机的学生而言,更多需要的是计算机方面的英语知识,然而英语系的教师并没有该方面的`专业技能,在讲授课程的时候只是翻译句子表面的意思,对于句子中所要表达的专业意思并不能真实地表达,这样的教师方式实际上并不能够给予学生真正需要的知识,该教学模式会将计算机英语教学成为变相的实用英语教学,并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所以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之处。
三、计算机英语教学模式突破
1.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
为了解决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量大的问题,就需要教师采取特定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有关英语教师可以利用联想法和增强记忆法引导学生记忆一些较难的词汇。将一些名词、缩略词以及派生词通过联想或者是归纳的方式进行总结,这样会更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学习。针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在学习该专业英语知识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词汇量大不容易理解的难题,对于这一难题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够将其解答,无论是采用归纳的方式,还是采取联想的方法,只有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好的方法。
2.化繁为简阅读技巧
将计算机教学中的句子化繁为简,这样将句子的成分进行分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英语中的难点。采用适当的断句方法进行分解和讲解,最大程度地降低理解的难度,这种学习技巧已经在很多的高职学校中进行了运用,有着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利用这一方法去进行讲授,可以让很多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对学习英语感兴趣,化繁为简是当今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一个新的突破点,这样不仅仅对提高为学生理解能力有所帮助,还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中的反思 第3篇
摘 要: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英语是计算机领域获取知识和交流信息的重要工具。本文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讨论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力求提高高职计算机英语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教学方法
由于计算机英语在学习和工作中涉及很多专业术语的应用,因此各大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英语的专业词汇;了解常见的英文提示;阅读简单的计算机专业的文献,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本文深入研究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总结出几种不同的教学改革方式,希望能够增加学生对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提升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英语能力。
一、计算机英语的教学特点
1.计算机英语的通俗性。它不是只有少数计算机工程师才能读懂的语言,更非机械式的科技英语,它是大众英语。计算机用户界面多为英文界面,许多编程语言接近于英语,软硬件说明、操作手册等基本都是用英语写成。所以说计算机英语基本上面向所有层次的人们,具有通俗性。
2.计算机英语的特点是专业词汇量大,语法结构严谨,长句难以分析。计算机所涉及的英语缩略词多,并且还有很多的专属名词。很多普通意义的单词在计算机英语中被赋予新的专业含义。这些名词在计算机运行时会经常遇到,同时也会衍生出一些派生词。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重语法的讲解,力求让学生可以自主读懂句子含义。
3.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起点相对较低,学习缺乏主动性。计算机英语词汇又比较枯燥,句子结构复杂,所以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二、 计算机英语教学现状
1.外语系的教师讲解计算机英语的课程。在计算机教学中,很多学校选择没有相关计算机知识的外语系教师授课,这些教师虽然英语水平较高,但是缺少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讲授的过程中只能翻译句子表面的意思,不能表达句子中的专业意思。
2.大部分的英语教学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语法和词汇,缺乏与学生进行互动的阅读和翻译内容。所以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当然就达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高职计算机英语教材在理论深度、实践内容等方面都比较陈旧。传统教材与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新技术相差较远,不适应实际的应用。计算机英语教材的内容覆盖面广,涵盖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病毒、数据库、数据结构等,并且每一个单元所讲的理论都枯燥乏味。
4.缺乏教学环境设施。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还是粉笔和黑板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非常单一的。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在第三个学期才开设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但是在第三学期,学生的专业课普遍增多,对专业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时间都不足,有的甚至产生厌恶情绪。
5.漠视学生实际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听、说、写能力差,形成了只会看而不会写、听不懂、说不出的“聋哑”英语。在IT 职场中,为了所设计的软件符合IT国际化标准的要求,编程人员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同行交流。忽视交流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未来遭遇巨大的挫折。
三、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1.采取特定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联想法和增强记忆法记一些较难的词汇。通过联想或者是归纳的方式总结名词、缩略词以及派生词,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学习。对于计算机专业,词汇量大和词汇难以理解的问题常常会遇到。只有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克服这些问题。
2.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使学生更高效的学习。专业英语的阅读方法注重快读、慢读和选读。
3.调整练习听、说、读、写的教学内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英语教学应摒弃理论太深的内容,坚持“实用性和充分性”的原则。将传统的阅读和翻译内容,改为内容丰富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教学。
4.理论联系实际。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避免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而缺少实际的运用操作。
5.增加口语考核环节。口语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口语考试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状态,也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提高和发展口语表达、听力理解等基本技能。当进行口语评估时,可以分小组进行考核。
综上所述,计算机英语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策略为导向,应用为目的的教学原则,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石怡. 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思考[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 20(3):136-137.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探究 第4篇
我院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已开展多年,但从学生学习情况与教师教学效果双方面的反馈情况来看并不理想,出现了学生不愿上、教师不愿教的状况。其原因有多个方面,结合几年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实践,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1存在的问题
学生的问题: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像专业课如程序设计、网络组建等可操作性强,专业英语常基于传统教学,课堂比较枯燥,加上大多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又不需要参加全国等级考试,学习没有压力。学生平时不预习不复习,只在期末考试前临近突击,课程结束后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职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不利于专业英语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专任教师问题:由于专业英语自身的特点,它的教学既属于语言教学范畴,又要兼顾专业知识,安排的专业英语教师不管是转型的基础英语教师,还是英语基础较好的计算机专业教师,都有他们自身的局限性,前者英语授课能力很强,语法讲解透彻,但因缺少专业知识,对专业文章的讲解翻译常不能得心应手;后者在专业知识方面能给学生正确的引导,但英语水平有限,通常不能清晰讲解语言类问题,在句子结构分析上不能胜任。
教学模式问题: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能同等于语言的教授,又由于课时有限,对专业英语的听、说、读、写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通常专业英语教学会停留在传统的读记生词、阅读课文、翻译课文、完成课后习题的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措施。
2改进的措施
1)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的培养对保障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必要的。无论是让计算机专业教师或者基础英语教师从事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学院都应加强专任教师的培养。要求基础英语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基础操作应用能力,熟悉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定期有计划的进行教师计算机专业知识培训;而对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加强英语语法知识和翻译课程的培训,提高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才能胜任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工作。
2) 课堂上传统的粉笔板书能够很好的讲解词汇、知识点或句法结构,但是速度慢、涵盖内容少,而且以教师为主导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忽视学生的参与性,使课堂教学中教者沉闷、听者乏味疲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可穿插多媒体教学手段和方法,用图片和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英文内容,如将计算机硬件设备插图、运行过程表示图与专业词汇句子对应起来,以静态或动态方式形象生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有兴趣去记忆专业词汇并理解句子;结合任务驱动的方法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专业工具,如Word软件中的英语助手、金山词霸或翻译通软件等查阅生词、词组或固定搭配;安排适当课时数来进行项目化教学,如安装、使用英文版软件的项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学习专业词汇、理解语句的含义,也将专业英语的理论教学与专业知识的实践操作做了有机结合。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不仅能提高高职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给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3) 基础英语学习任务是解决学生最基本的语言交际问题,专业英语所要解决的是学生学科背景下的英语专业知识,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应把重点放在阅读理解的培养上。要提高高职生计算机专业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重要的是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计算机专业英语阅读涉及英语词汇、语句、段落和文章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科学的单词记忆法,可采用词汇分类法如合成词、派生词、借用词来记忆单词。教师在讲解专业词汇或半专业词汇时要做适当的说明解析,对于半专业词汇的多个词义,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训练要求学生能准确选择词义而不偏离语义。
2)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句子特点有:多用陈述句表述定义、现象和过程;动词多采用现在时;上机操作指导、设备使用说明等多用祈使句;在描述客观事物时,多用被动语态;阐述复杂的计算机运算过程、原理和规律时大量使用非限定动词短语、并列关系或多种主从关系的长句。综合以上计算机专业英语句子特点,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时,要适当讲授阅读翻译技巧,分析结构复杂句子的主干部分、将复合长句断句、被动句转换成主动的顺序方法,调整译文语序符合汉语表达习惯。通过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多次总结,才能熟能生巧。
3)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文章一般由主题陈述、主体部分和结尾段落组成。主题陈述中表达的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常用复合句来表述,教师可采用精讲方法来讲授结构复杂的长句;主体部分是主题陈述的扩展,段落中由概括整段的主题句和发展句组成,教师把握主题句的分析,学生则主导解析发展句;对于总结性的结尾段可采用查阅法让学生来分析,以考察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教师有侧重的讲解使学生能参与课堂学习,还能节约课堂时间,提高阅读理解的效率。
4) 要实现教学目的,确保的教学效果,还应完善考评机制。专业英语的学习是一个积累知识的过程,要加强学生持续学习,可采用过程考核模式。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可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口译情况进行评分;为保证课堂教学内容能及时被消化掌握,教师可在课后布置课外阅读或笔译作业,以复习和巩固课堂教授内容,视作业完成的质量计分;为突出高职学生的应用技能,结合任务驱动和项目化教学中学生运用计算机英语知识完成操作时的表现计入成绩。多样化过程考评机制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效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作为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不断实践探究更好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适应岗位需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型人才。
摘要: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明确教学目标,从师生方面、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评机制等方面来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质量。
新课改下高职计算机英语论文 第5篇
一、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改革
1.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教学定位的改革
对于新时期的高职计算机英语的改革,首先,需要对计算机英语的教学进行重新的定位,关于定位要准确的把握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对于学生自身的提高,二是适应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发展,三教学方法的变革中心必须是学生,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后,进行重新的定位。
2.计算机英语教学内容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即将踏入社会,进行个人的发展。这就对教学内容的要求是要具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新课改的背景下,教材的改编多半是对知识结构的整合,这对于新课改背景下的计算机英语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但是要注意的就是,在计算机英语本身教材的.教学内容之外,还需要增加对学生计算机英语实用知识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并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进行应用。
3.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变化本质就是教师对于自身的变化,教师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进行教材内容的教学,这对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是很有作用的。教师的方法的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的开拓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型自主学习。计算机英语本身就是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完全可以将教学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知识的掌握。
二、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建议和展望
1.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建议
对于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计算机英语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实用性教学内容的扩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出于面临毕业之际,但是阅历较浅,学习过的内容很多,但具体应用的内容较少,这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注重的是学生对实用性内容的掌握学习。其次,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注重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具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课堂上只是缺乏表现的机会,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自身的教学方法的改革的重点完全可以放在开发学生的思维方面,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计算机英语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力,还可以提升自身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即便将来踏入社会,对于社会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2.新课改背景下对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展望
新课改背景下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发展,会随着教学模式、教材内容、教学思维的改变,而发展的越来越好。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思维使其与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贴合于实际的教学当中,那样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英语教学的发展才能越来越好。
三、结语
高职教学计算机英语 第6篇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专业英语 中职对口生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07-01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它的实用性日益明显。用人单位对求职者英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一些知名国际化企业对于求职人员英语能力的要求日趋全能应用型。
1.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专业英语在IT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专业英语是在基础英语课程结束后,各院校针对学生的专业特点,对学生进行分专业的英语教学的一门课程。虽然高校开设了与学生的专业对口的专业英语课,然而,据用人单位反馈,高职高专毕业生的英语技能与岗位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专业英语课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能更好地发挥其教学作用,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部分的高职高专还沿用着比较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育理念以及培养目标。
第一,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当前的英语教学课堂多是以教师为中心来开展课堂活动。由于我校存在一部分中职对口生即“2+3”形式中职升高职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弱。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更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没有换来学生的学,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第二,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师大多数是语言类教师而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师。[2]因此,英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采用的是公共英语的教学方法。英语教师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各门专业英语的实践中,对非英语专业的专业英语不是十分了解,从而达不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高职英语教学要求。[4]
第三,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中职对口生由于和普招学生有着不一样的学习经历,所以部分中职对口生会在学习习惯或者行为上表现出一些问题,导致他们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甚至他们会觉得基础英语甚至是专业英语的学习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没有用处。
2.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首先,专业术语多。和公共英语相比,计算机专业英语存在着大量的专业词汇和术语,许多常见的英语词汇在计算机领域被赋予了特定的词义。例如,Memory (储存器),Program (程序),drive(驱动器)。
其次,计算机英语的缩略词汇多。例如,LAN(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 ISP(网络服务商)——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再次,实用性强,词汇更新快。计算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的是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新名词、新术语的快速出现。因为软硬件需要更新,新术语就应运而生了。
3.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
针对现在高职招收中职对口生比例逐年上升的情况,为了使中职对口生能够更好地应用英语从事软件开发、网络建设等工作,[1]英语教师要克服困难,敢于创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寻找适合中职对口学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习专业英语的真正目的。
3.1 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当前教育改革和对英语能力的需求现状,英语教改的初衷是想让每一位学生学英语是为了能更好地应用英语,切实提升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就要优化教学方法,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教师要从讲授型教学法逐步过渡到以任务型教学为主。每一节课都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的任务,用任务组织教学。转变学生的观念,让他们不再认为英语学习对以后的工作没有帮助。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就要通过参与、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实践中感知和认识英语,从而实现学英语向用英语的转变。[1]
3.2 教师角色转变
应当建立起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为了能够是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最优化,英语教师不仅仅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而已,还应该到相应的IT行业中去学习,去实践。教师要成为教学上的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传授者。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授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生动例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课本内容,进而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
3.3 考核方式的改革
经过课堂观察和相关测试,中职对口学生的文化基础会比高考普招的学生弱,但是在实践能力方面,中职对口学生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因此,教学改革不仅仅是要改革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培养时代需要的全能应用型人才,还需要进行考核方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的观念,形成与任务型教学相对应的形成性评价,重视对学生全面语言技能的考核,避免知识性的考核。[3]
4.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学习能力。但是目前高职的英语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技术人才培养的需求。特别是中职对口生比例逐渐扩大的情况下,高职院校更要加大力度推进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改变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完善评价体系等,努力寻求适合中职对口生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郭长友,郑文艳,武兵,周智刚. 关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方法的讨论[J].科技教育创新,2007,(10):208-209.
[2]何佩莉.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激發学生课堂参与的策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3]孙元旭.大学英语教改探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
高职教学计算机英语 第7篇
《计算机专业英语》授课对象为管理与信息系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该课程的先修课程为《实用英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类型为职业基础课。学生在使用计算机进行网络数据处理、维护、开发和管理时, 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国外先进的技术资料、原版的英文说明、屏幕英文操作提示, 特别是在编写程序时, 要大量地使用英文命令。因此, 掌握相关的计算机英语专业术语极为重要。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IT行业的最新动态, 使其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跟上计算机行业软件技术更新的速度, 从而铺平学生的就业之路。另外, 该门课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作为公共英语的补充课程, 帮助学生巩固和延展现有的英语知识体系, 为今后的就业增添砝码。
教学对象分析
要落实教学目标, 必须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生的已有基础、需要和兴趣与教学目标的差距;研究教学环境与教学过程的相互影响以及各种因素对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的影响。
学生的英语成绩参差不齐, 促使笔者把目光转向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态度、英语基础之间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 笔者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 做出了对学生英语成绩的分析和个案调查分析, 对本课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调查问题1:你有兴趣学习计算机英语吗?
调查问题2:你在操作计算机时, 遇到英文提示信息, 又看不懂, 怎么办呢?
调查结果显示, 对计算机英语有兴趣的学生仅占调查对象的10%。当遇到英文提示信息, 又看不懂时, 98%的调查对象不愿意主动采用查字典等自学方式。这表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非常弱。如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提高学习效率,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成为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调查问题3:你认为计算机英语学习成绩的提高对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有帮助吗?
调查问题4:你希望计算机英语课加强哪些内容的教学?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 有96%的学生认为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对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是有帮助的, 表明学生认同了这门课的重要性, 同时对这门课也是有期待的。教学现状是:学生普遍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 一部分学生具备了B级英语基础, 还有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较薄弱。对此, 需要适当降低教学定位, 丰富教学内容, 以适应学生的英语基础, 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调查发现, 学生对计算机英文版软件和计算机英文屏幕内容很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讲授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适当添加应用性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
通过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 掌握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 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 能够正确理解屏幕上的英文信息。
实现学生能力的提高
初步具备根据英语提示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最终具有阅读普通计算机专业领域中英文资料的能力;了解国内外计算机对工作生活的影响。
实现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开拓学生的视野, 展望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方向, 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使其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领域的词汇和句型;在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专业词汇的记忆教学、促使学生爱学计算机英语的情感教学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一) 调整难度, 分解知识
教学内容及要求与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差距, 如不作调整, 结果通常是学生没学会什么知识。因此, 必须准确把握课程目标, 调整难度,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有所进步。为了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中采用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可将教学内容分解成“Remember”、“Text Reading”、“Story Time”、“Video Time”。
“Remember”, 完成重点词汇教学。尽量将需要记忆的单词控制在一定的数量之内, 并通过各种练习, 提高它们重复出现的频率, 帮助学生记忆。
“Text Reading”, 完成教材文章的教学, 使学生直观理解文章内容, 并让学生借助字典, 读懂文章的内容。同时, 适当添加与操作有关的屏幕英文,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屏幕英文, 完成计算机的操作, 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Story Time”, 选用包含计算机操作或与学习有关的故事和对话, 使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掌握计算机原理及相关专业词汇。努力使学生主动参与, 感知体验, 探究发现, 交流合作。
“Video Time”, 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深的理解。Video所展现的计算机知识覆盖面广, 形象而具有动感, 对计算机各个领域的英语知识都有所涉猎, 可以帮助学生将计算机相关课程贯穿起来形成一个体系。
(二) 增加应用性教学内容
增加应用性教学内容, 使之与计算机类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密切相关。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内容应包括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知识、程序语言设计、计算机发展与历史等, 要求学生掌握输入输出设备、网络、WINDOWS操作系统相关词汇或术语, 同时使学生通过不同的阅读形式提高用英语思考问题、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可增加计算机英文版软件、计算机英文屏幕等应用性教学内容, 使学生具有理解计算机操作中出现的常见英语信息的能力。比如, 笔者选择后续课程要用到的英文版软件Virtual pc (如图1所示) , 让学生在学习软件操作的同时学习计算机相关专业词汇。
(三) 重视“教的展现, 学的落实”
不但要重视教师的“教”, 而且要落实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方法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 设计多样的学习内容, 以满足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还可以制作符合学生心理的词汇教学游戏课件,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计算机专业词汇。表1针对《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叙述了教与学的关系。
反馈与思考
学生的英语起点相对较低, 但要求掌握的计算机科技英语词汇和英文缩写一般都比较生僻, 背诵单词也很枯燥, 很多学生不愿意去记、去背。在课堂中, 学生使用“回避策略”的可能性较高。词汇教学是一个难点, 同时又是重点, 它将影响学生对课程本身内容的掌握程度。如果能够通过计算机英语教学, 唤起学生对计算机学科的兴趣, 我们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贾方.关于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 2005, (1) .
[2]曾薇, 赵春生.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策略的探究[J].科技咨询导报, 2008, 21 (16) .
高职教学计算机英语 第8篇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由于我国经济国际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各行各业对专业英语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是IT行业, 国际间的合作更加密切。因此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模仿了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 由老师进行词汇和语法要点的讲解, 然后对课文进行翻译。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起点比较低, 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 再加上专业英语本身比较枯燥,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引起学生的厌倦情绪, 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是, 为专业服务, 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 高职院校的课程和传统的学科型的课程不同, 传统的学科型的课程以提供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为目标, 高职院校课程的主要特点是突出能力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不是泛泛地接受知识、积累知识, 而是要培养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知识可以传授, 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 只能靠项目训练来获得。因此, 高职院校的专业外语课程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 探索新的教学设计方法。
高职院校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所谓行动导向, 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 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 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咨询者。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 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 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作用, 在于既可以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 又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能力、与人协作共事的社会能力和创新精神。
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原则是:以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标, 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 以项目训练作为实施教学的过程。教师的角色为行动的引领者, 项目任务的布置者, 项目训练的指导者, 任务完成的监督和评价者。
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就是以项目训练的方式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必备的各种职业能力。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英语的应用技能, 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技能, 同样需要采用项目实训的教学模式。
基于项目实训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
1. 实训项目的设计
实训项目的来源是工作过程, 根据工作过程中应用英语的典型的工作场景, 进行训练项目的设计。根据对IT行业从业人员的初步调查, 总结出应用英语主要场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求职场景、和其他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流的场景、查阅英文文献资料的场景、和客户进行交流的场景、在英文网站上检索信息的场景、组织和参加会议的场景等。
针对每一个典型的工作场景, 可以设计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若干个训练项目。
比如, 根据求职的工作场景, 可以设计出以下训练项目:
(1) 和招聘人员面对面交流的听说项目;
(2) 关于公司的招聘信息和公司简介的阅读项目;
(3) 关于专业知识的阅读项目;
(4) 写求职信的写作项目;
(5) 写个人简历的写作项目。
对于每一个实训项目都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也就是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 要考核学生是否达到了要求的能力目标。
2. 教学过程
对于教学设计中的每个教学项目, 要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的实施, 就是逐步完成这些教学任务。
下面以“和招聘人员面对面交流的听说项目”为例, 进一步划分教学任务:
任务1:由教师讲解项目的背景;
任务2:听力训练, 播放一段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之间的一段对话, 教师通过提问题的方式, 检查学生听的情况;
任务3:教师讲解对话中涉及到的词汇、短语。
任务4:重新播放刚才的对话, 教师检查学生听的情况;
任务5:教师讲解对话中的句型和语法;
任务6:再次播放对话, 学生一边听, 一边跟读;
任务7: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
任务8:模拟招聘场景, 学生分组进行表演;
完成这个教学项目后, 学生应该能过流利地和招聘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能流利地进行自我介绍, 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求职意向。
3. 课后项目练习
除了课上的训练项目, 在每次课结束时, 教师要布置课后的训练项目。让学生分组模拟一些场景, 进行英语的应用训练, 比如组织一个招待客户的party, 或者组织一个国际性的技术会议等。在布置课后练习项目时, 教师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课后练习的项目和课堂上的项目有一定的相关性; (2) 要求学生练习的项目要引起学生的兴趣, 对于有兴趣的练习, 学生才会认真的完成; (3) 练习的作业须适合学生的能力程度, 使每个学生有完成的可能; (4) 练习要有计划、按步骤进行, 要由简单到复杂, 由容易到困难, 做到循序渐进。
4. 项目的总结和评价
对每一个训练项目都要进行总结, 并对每个学生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的方式采用教师点评、学生自评和学生间的互评的多种方式, 保证评价的客观性。通过评价, 可以给学生一定的鼓励, 激发学生的实训热情。同时, 也给学生一定的压力, 保证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做好每一个实训项目。
结束语
专业外语是高职院校各个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外语基础较低, 不能沿用本科院校专业外语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必须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实践了基于项目训练的教学方法。进行训练的项目来源于实际的工作场景, 每一个训练项目都有明确的能力目标。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后,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谭会萍, 田森.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及方法[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2002 (4) .
[2]白培康廖海洪.提高专业外语教学质量方法的探索[J].华北工学院学报, 2001 (2) .
[3]于国清.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新型教学模式探索[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2003 (9) .
[4]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组.IT职业英语教程[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07.
[5]陈启珅.浅谈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催化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12) .
高职软件学院计算机英语教学探讨 第9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方法,软件学院
近几年来,伴随着信息产业特别是软件行业迅猛发展,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英语水平的要求日益提高,为适应软件行业发展的需要,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企业员工,普遍感到英语尤其是职业英语应用能力始终制约软件行业,尤其是软件外包产业。以有关外企招聘经历看,60%的应聘者因外语能力差而落选。英语在作为IT的行业性用语,目前没有其它语言能够替代,学好计算机英语对软件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1]。
对高职软件学院学生来说,进入软件外包企业,英文阅读、英文写作及伴随着工作范围的逐渐扩展,对英文听说等已经成为学生基本必备能力;专业英语已经成为开启IT企业大门的金钥匙,但如何搞好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仍是一个需要探讨的课题。
1 计算机英语的特点
计算机英语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在词汇组成、表达方式、句型结构以及语法等方面与基础英语不大相同,具有如下特点[2]:
1.1 专业性强
专业词汇多且大都是英文原词或缩写。譬如专有词义register(寄存器),memory(存储器)等还有就是计算机合成词汇,如preudocode我们熟知code是代码的意思,但如果对前缀preudo不了解,就会产生理解的障碍。
1.2 专业术语多
计算机新技术迅猛的发展使新的专业用语不断地增加。例如:Netcropper(网络上帮助商人牟利的技术人员)=network(网络)+cropper(收割机)就是对两个单词进行裁减,再组成新单词。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等都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如果跟不上计算机的发展,就不能很好地理解它们。
1.3 缩略词多
计算机语言中大量使用缩略词,并且新的缩略词汇还在不断地增加。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 Memory),DMA(Direct Memory Access)等。对这些词汇的掌握首先要有一定的英语词汇量,并且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而且需要熟悉英语中的构词规则,这有这有才能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理解文章中生词的含义,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
1.4 分词短语使用频繁
由于专业英语是以表达概念、理论和事实为目的,其要求条理规范,表达准确、精练,并且逻辑性强,因此在叙述习惯的语句中多使用分词短语,其中以过去分词短语最多。
2 计算机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2.1 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软件学院大多数学生的基础很差,其中英语知识更是薄弱,同时计算机学科的专业性很强,导致学生在专业英语的学习中不够自信,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直接放弃了对计算机英语的学习。因此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2.2 学生专业基础差
计算机专业英语与专业课是紧密配合的,一定的专业知识是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基础,而多数学校在排课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或者学生本身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导致学生无法理解专业英语课文内容。
2.3 合适的计算英语教材资源不多
目前大多数学校使用国外的原版教材,该教材虽然内容丰富全面,但是它并不适合软件学院的学生。这使软件学院学生的不能去适应教材的内容,造成了教与学的脱节。
2.4 教师方面
对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雄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而且要求任课教师具有优秀的英语知识。然而目前的现状是,基础英语教师具有较高的英语教学水平,但缺乏计算机专业相关知识,在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注重词汇语法的教学,却不能突出计算机专业的特点;而计算机专业教师虽然在计算机专业知识方面能力很强,可以很好地给学生进行专业指导,但英语水平有限,很难实现双语教学。
3 相应的对策
3.1 专业英语教学与基础英语相结合
首先针对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这一现象,教学中力求把专业句子简单化,按基础英语的分析模式来分析句子结构,让学生感到计算机专业英语并不陌生,与学了多年的基础英语课程相似,也就消除了学生们的顾虑,使其接受这门课程。然后再由浅入深,准确掌握句子的整体含义。其次,在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初期阶段,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图文并茂的课件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比如专业术语Memory,就用对应的内存图片来表达;这样在讲授的同时把课程内容用课件演示出来,就一目了然了。
3.2 与专业课配合,强化专业特点
加强计算机英语课与相关专业课的联系,在教学课程安排设计时,计算机英语应当与各门计算机专业课程紧密衔接、互相配合否则将影响计算机英语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的目的是为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因此,计算机英语课应安排在专业课之后,或者与相关专业课程同步进行,相关专业课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的教授之后及时地阅读与本专业课有关的英文资料,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英语的兴趣,而且深化了对专业知识理解,这样学生就可以逐步掌握计算机英语的主要词汇与表达方式。如果不了解相关计算机专业某领域的相关知识,就会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英语的相关章节时事倍功半,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难于理解课文内容,最终学习兴趣大减。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相关教师间需要及时交流教学内容与进度,同时要求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师及时调整专业英语课程章节教学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英语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3]。
3.3 鼓励计算机专业教师编写计算机英语教材
学校要鼓励优秀计算机教师编写适合本软件学院学生使用的计算机英语教材,使计算机专业的知识性、趣味性与教学方法集于教材,例如编写计算机英语案例教程,教材可以从身边的实例引出教学案例内容,并使用教师总结得到的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编写,在教学中使学生置身于主体地位,激发其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乐于参与到学习之中。
3.4 加强计算机英语教师配需与培养
学校要对教师给予相应的支持,采取多种渠道方式组织、培养教师。比如分阶段送教师去英语国家培训、学习等。或聘请外籍计算机专业教师来进行专业英语的教学。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计算机专业出国留学人员的优势,鼓励其承担计算机英语的教学工作。
4 结束语
总之,计算机英语的教学当中,应根据计算机英语课程的特点,从打好语言基本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同时提高教师水平,采用适当的教材与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学习,通过专业英语学习,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缩短学校与企业接轨时间,使英语不再成为学生瓶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徐霞,杨伶俐,俞利军.成人英语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0(8):146.
[2]王立巍.计算机英语教学的点滴体会[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1):54-56.
高职教学计算机英语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地位,课程目标,教学方法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各层次高校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 对提高学生收集、处理、筛选英语文献能力及提高计算机的综合知识水平都起着重要作用。计算机英语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一个教学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词汇、句子、课文及扩充的专业知识组成的。本文将从课程地位、课程目标、当前课程存在的问题及采用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和阐述。
1 课程地位
计算机专业学生, 无论是在计算机专业课程学习, 还是到互联网上查阅资料, 都不可避免地要碰到计算机专业英语。由于英语在计算机行业的优势地位,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计算机英语水平。因此, 在研究生、本科及高职高专等各层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中, 都设置了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如何根据学生的层次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能力, 使其达到一定水准, 这就成为一项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2 课程目标
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 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主要有三个基本目标[1]: (1) 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2) 提高信息筛选速度; (3) 提高用英语表达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能力。
2.1 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要实现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的目的, 必须要积累一定量的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计算机专业英语词汇和基础英语词汇是有区别的。同一单词, 在基础英语中的含义和用于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含义可能完全不同。借助专门的技术词典, 可以在英语文献阅读中弄清新词汇、专用词汇以及缩略语等, 但常用计算机英语词汇则必须在平时学习中弄清其确切的含义。
2.2 提高信息筛选速度
一般来说, 对于中级技术人员, 阅读速度要达到80~100词/分钟。因此, 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必须培养对长句子的分析能力, 才能使学生的阅读速度达到要求, 从而提高其筛选信息的速度。
2.3 提高用英语表达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能力
以英语的形式学习计算机软硬件知识, 既是让学生回顾已学习过的专业知识, 也是养成使用英语表达专业知识习惯的一个过程。这方面的学习一般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及网络等,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内容, 练习简单写作并进行中英文翻译训练。
3 目前高职计算机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高职教材到研究生教材, 《计算机专业英语》所选取的课文除长短和课文选题的不同外, 课文的难易程度都是相当的。对于英语水平相对较低的高职学生来说, 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存在一定的难度。
为了衔接基础英语,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一般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开设, 而在一年级的课程学习中所学的多为基础课, 对于牵涉面比较广的《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涉及的许多专业知识, 学生并不了解。这无疑又增加了高职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难度。许多学生能够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 但是, 由于上述原因而产生畏难情绪。若想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的自信心和兴趣把这门课上好, 教师就需要深入研究教学方法。
4 课程教学方法
根据上述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三个基本目标下面将从单词、长句子分析和计算机专业知识这几个方面为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4.1 单词的学习
在单词的学习中, 要尽量从以下方面对词语解释清楚:
4.1.1 单词在专业英语中的应用场合
知道所学单词的应用场合, 能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这个词不是孤立的, 是与其它知识相联系的, 它是应用于某个场合的。如单词arithmetic, 在专业英语中, 一般用在arithmetic operation (算术操作) 与arithmetic expression (算术表达式) 中。作“算术操作”时, 用在CPU中的关于加、减、乘、除等运算;作算术表达式时, 一般用在高级语言中, 我们可以举一个C语言表达式a=b+c;让学生知道高级语言中的一些语句是类似于算术表达式的, 从而使学生对arithmetic这个词更增加了记忆, 并为以后学习高级语言作了铺垫。
4.1.2 专业词汇与基础英语的区别
了解所学单词与基础英语中的意思的区别, 能让学生了解计算机专业英语有它自身的特点, 不等同于以往的基础英语的学习。如单词address, 在基础英语中, address多作名词“地址”。而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 address除了作“地址”解释外, 还常作动词“寻址”。类似的词有bus (公共汽车, 在专业英语中作总线) , memory (记忆, 在专业英语中作存储器) , mouse (老鼠, 在专业英语中作鼠标) 等。
4.1.3 词的构成
学习词的构成是为了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如capability是由形容词capable (能够) 加后缀_ity构成名词 (能力) ;originality由形容词original (原始的) 加后缀_ity构成名词创意。同样的词还有complexity等。再如, decode (解码) 、debug (调试) 及decompress (解压) 等词由前缀“de”加动词构成。
4.1.4 相关的其他专业词汇
从所学的单词引出相关的其他单词, 既可以丰富词汇量又可以巩固这个单词的记忆。如单词instruction (“指令”) , 因为高职学生一般不开汇编语言, 对指令的概念没有感性认识, 这时可以把一条C语言的语句转换成对应的汇编语句, 再让学生观察这些汇编语句有哪几部分组成。如i=3+5;转成8051汇编语言如下:
MOV AX, 3
MOV BX, 5
ADD CX, AX, BX
MOV i, CX
学生很容易就会发现一条C语言的语句对应对应多条指令, 每条指令 (instruction) 由operation (操作码) 和operand (操作数) 两部分组成。
4.1.5 除了单个单词外, 在一课单词的学习中要将所要学的单词融会贯通
通过一课单词的融会贯通学习, 使学生基本上就掌握了马上要讲授的课文的大致内容。如学单词fetch时, 我们可以将fetchdecode-execute (取指-译码-执行) 这一个sequence (序列, 也是要学习的单词) 一起学习, 当学生再读到课文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时便不会觉得有难度, 增加了学生分析专业文章的信心。
4.2 长句子的分析
在课文的学习中, 除了专业知识外, 更多的是对句子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基础英语时, 大多数是关于故事或散文的课文, 组成这些课文的句子也不会很长。专业英语属于科技类文章, 而此类文章多是结构严谨的长句子。如果没有分析长句子的能力, 看不懂复杂句子的结构, 则一篇科技类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就无从学起。
在基础英语中存在比较复杂的语法, 比如关于时态的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 完成式等;关于语气的虚拟语气等;关于从句的错综复杂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这些复杂的语法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 许多学生不爱学习英语也正是这个原因。而计算机英语的句子, 多为一般现在时的顺序结构, 学生在分析时便会容易得多。
怎样让学生掌握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 并且愿意分析长句子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长句子的分析能力:
4.2.1 找到句子的主-谓-宾语
找出一个句子的主-谓-宾语, 便可知道句子的主要意思。经过总结, 我们能够发现在主语和宾语的地方, 我们可以用形容词、介词短语、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定语从句等来修饰, 主语和宾语的地方也可以用一个句子来担当;在谓语部分可以用副词或状语从句来修饰。如:The program, which tells the computers what to do and the data, which provide the information needed to solve the problem, are kept inside the computer in a place called memory. (告诉计算机要做什么的程序和提供了解决这个问题所需要的信息都被保存在计算机中一个被称为存储器的地方。) 主语program和data分别带了定语从句, 谓语为are kept, called memory是过去分词作定语, 修饰place。
4.2.2 除了找到句子的主谓宾结构以外, 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的学习
(1) 定语从句的学习
例如句子:An instruction is made up of operations that specify the function to be performed and operands that represent the data to be operated on. (一条指令由指明了要执行的功能的操作码和表示被操作的数据的操作数组成。)
分析这个句子学生会轻松地找到, 主语是an instruction, 谓语是is made up of宾语由operation和operand组成, 并且它们都带了定语从句。
(2) 状语从句的学习
状语从句包括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状语从句, 要向学生说明这些从句用来修饰谓语。例如句子:If we couldn’t feed information in and get results back, these machines would not be of much use. (如果我们不能够输入信息并且得到结果的话, 那么这些机器将没有太大用处。)
(3) 被动语态
计算机英语中的句子多以物作主语, 因此会出现许多被动语态。例如:The hardware of a digital computer system is divided into four functional sections. (数字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被分成四个功能部分。)
(4) 插入语
插入语也是计算机英语的一个特点, 要让学生知道插入语不担当句子的成份。如:Most computers, whether large or small, have three basic capabilities. (大部分计算机, 不管是大是小, 都有三个基本能力。) 这个句子的主语为most computers, 谓语为have。
4.3 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学习
计算机专业英语涉及的专业内容很广, 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及网络等, 每一部分又由关于该方面的几篇较重要课程的课文组成。例如, 硬件方面分成硬件电路、中央处理单元、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几课;软件部分分为操作系统、语言类、编译原理、数据结构等课。这些课程对于刚上大二的学生来说, 都是比较陌生的课程。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
4.3.1 专业知识的学习贯穿于单词学习和课文学习中
在单词的学习和课文的学习中, 始终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如果没有专业知识的学习, 学生会觉得这门课类似于基础英语的学习, 在大量的专业词汇和长句子面前失去学习兴趣。如《编译原理》这一课。在学习scanner (词法分析器) 、parser (语法分析器) 等单词时, 可以举这样的一个示例:一个高级语言的语句逐步转换成低级的汇编语句的步骤和过程。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在编译的过程中经过了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代码优化和代码生成这几个步骤, 学生再学习课文时便会觉得轻松自如。
4.3.2 根据学生所学专业选择课文内容
对于《计算机英语》教材来说, 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教师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所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这就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文。如软件和编程专业的学生, 可以多选择些关于软件的知识;网络专业的班级可以多选择些关于网络的课文;等等。
5 结束语
计算机英语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点到面的一个教学过程, 这个过程是由词汇、句子、课文及扩充的专业知识组成的。通过词汇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通过扩充计算机专业知识, 使学生提高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通过近3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采用以上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可以较好地实现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国安.计算机英语教学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6 (8) .
[2]卜艳萍.计算机专业英语[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7.
[3]盛丽.计算机英语词汇特点探究[J].新西部, 2007 (6) .
[4]杨华, 金洪颖, 孙莹.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 (3) .
高职教学计算机英语 第11篇
关键字:专业英语;课程特点;高职;教学方法
【分类号】H319
1. 引言
计算机英语是一门专业性强、实用性高、交互性广的专门用途英语。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是各个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延伸和提高,也是学生大学期间英语不断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即绝大部分计算机新技术都源于国外,要想快速学习、掌握这些新技术和新的开发工具,必须要求能够熟练地阅读计算机英文文献。所以对计算机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讲,专业英语非常重要。
高职院校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实用人才。但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如本科生的素质整齐划一,尤其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很多未受过系统的英语听说读写训练,词汇量不足,对于学习专业化极强的计算机英语更是十分困难。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英语教学要求教师既要在教学中熟练掌握该课程的自身特点,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又要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本文基于计算机英语的课程特点,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具体情况,提出几种教学中可采用的教学方法,以期和大家探讨学习。
2.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计算机与英语的交叉学科,这就决定了它除了具有科技英语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这里简单介绍三点,即专业性、客观性和实义性。
1)专业性[1]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专业性体现在特殊的专业内容和特殊的专业词汇。词汇是构成句子的基本元素,对词汇含义不能确定,就很难理解句子内容,甚至得出可笑的、相反的结果。很多公共英语在专业领域内被赋予了专业含义,这就要求我们熟悉所学专业。如: bus(总线)、bridge(网桥)、thread(线程)、port(端口)、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
2)客观性
计算机专业英语讲述的是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件、工作原理及其发展技术等,这就决定了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客观性。在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阅读专业文章时,必须尊重客观内容,不能主观想象。计算机专业英语在很多情况下是介绍科技技术,为了表示一種公允性和客观性,往往在句子结构上采用被动语态描述。被动语态反映了专业英语文体的客观性。
如下面几句话就是使用被动语态来表述其内容客观的,在翻译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译为主动形式。
①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the program giving details of product's distance and direction is discussed. 本文给出了程序处理方法,它给出了工件的确切位移和方向。
② In the older system repeaters are required every eight miles. In the newer one, the signals transmitted are much higher in frequency and repeaters are required every four miles.
旧系统要求每隔8英里装一个中断器。而新系统中,信号传输频率高得多,所以要求每隔4英里装一个中断器。
3)实义性
计算机专业英语在应用领域体现了实义性。也就是说,从专业的角度,只要能说明问题、阐述中心思想,在某些特殊文体结构上,计算机专业英语用词节省、句子精练、采用实义词汇而不拘泥于完整语法。如:
① There is no if in the case.
句中“if”被赋予了实际意义,这句话译为:这里没有假设的余地。
② This article aims at discussing new developments in operating system.
“本文的目的是讨论操作系统的新进展。”原句中的“aims”为动词,在翻译时转换为名词。
计算机专业英语除以上三个主要特点之外,还有专用术语多、网络操作缩写术语多、分词短语使用多等特点。
3.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探讨
计算机专业英语在从边缘学科向规范学科转变的过程中,教学的方法也需要逐步更新。虽然多媒体及其他现代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获得了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获得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利用利用投影机播放PPT课件来讲解课文,也要比让学生低着头看自己的课本讲解,效果要好得多。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大多是描述性的介绍,无法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久而久之将导致学习方式被动,自主学习不够。因而,无论是在教学引导还是教学讲解阶段,都应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课堂气氛的调动。
3.1 教学引导要“活”[2]
导入新课是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的良好开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的导入形式可以运用设疑、形象表演、看录像等多种手段设置教学情景,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置身于轻松愉快、积极主动的课堂学习中。
引人入胜的话题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能牵动学生的心灵,使教学课堂充满魅力、焕发活力,并且促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进而引导学生具有探求的学习欲望。可以说,教师的引导是不是精辟生动、有没有新意、能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奠基石。endprint
3.2 教学讲解要“变”
课堂是学生自我学习发展的天地,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4]。真实的教学情景是具体的、动态生成的、不确定的,既不是为了观赏,也不能死抱着教案,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同样,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也如此。因而,计算机英语课堂教学的内容不必过度追求完整性及理论的系统性,而是要根据具体的现实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删改。在此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可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下面几种方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3]。
例如,在介绍计算机硬件章节时可以这样假设一个问题:如果老师打算购置一台电脑,要求从经济实用的角度出发,请同学们帮忙用英文写出他们所建议的详细配置表单,然后给他们设置一个工作场所展示和推销。首先他们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非常熟悉计算机的配置及其利弊,但是由于英语知识有限,势必会出现一些错误。在他们讲解自己的配置详单时,教师可以给予提问和评价。这时在进入计算机专业英语硬件的学习,能够加强学生记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型教学把计算机英语的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而是为了运用而学,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去用英语完成各种情景中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4]。
此外,在教学活动中,还应该从各种生活资源中选出需要的条件、信息,使教学课堂具有源源不断的“生活”活水,使计算机英语不再是深奥难懂的“死学习”,而是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的、能解决现实问题的“活技巧”。
2)奖励机制在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向理论认为:人类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会以一定的行动作用于环境。当行为结果有利时,这种行为会重复出现,这就是正强化;当行为结果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乃至消失,这就是负强化。正强化具有肯定和加强行为的作用,负强化则起着否定或抵消行为的作用。正强化的方式主要有表扬和奖励;负强化的方式则有批评和惩罚。
由于我们所面临的学生是有着不同需求,不同特征的独立个体,强化措施切忌一刀切、简单化和庸俗化。一般说,应以正强化为主,以便激励其奋发向上。在计算机英语中表现为:口头表扬和分数奖励,即对课堂表现良好的行为给予口头表扬,对回答准确、有上进表现的同学给予分数奖励。
3)游戏式教学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中,英语单词尤其是专业术语特别多,为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尝试在课堂上安排小游戏。单词特别多时,设计一个单词接龙、学生抢答的游戏环节,让学生不再反感那些枯燥的单词记忆。
另外,有些学生朗读能力稍差,可以安排学生诵读接龙、抢读游戏。以词组或句子为单位,学生可以在任意单元结束后停止,而由另一位同学接读或抢读。如:
A virus program contains some instructions which can lead to negative effects ranging from harmless to devastating.
在朗读上面的内容时,第一位同学可在“which…”前停止,而后由其他学生抢读,既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锻炼了他们的听力,也让学生能够体会适当停顿在长句阅读中良好效果,更让学生远离了乏味的句读练习。
4)小组讨论式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应该多给学生自主学习、开展讨论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安排6-7人一组,设定一名组长,由组长负责自主讨论学习,要求一节课后检查学习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分组自学必须要按学生英语基础适当搭配调整,不能全是男生,或全部都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否则没人能唱主角;
b)小组成员尽可能围成一圆形就座,位置前后排固定不太易于互相交流(若教室是自由活动桌椅,可以灵活分组);
c)组长选择非常重要。组长英语基础较好且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否则整个小组的自学讨论将形同虚设。
5)其他方式
现今网上有许多英文的计算机幽默短文和漫画,在讲解课文时适当地让学生看一则相关的计算机幽默(英文 )或一幅计算机漫画,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印象,寓教于乐。还有许多學生都喜欢听那些经典的和流行的英文歌曲,虽然不是关于计算机的英文歌曲,但由于歌词通常都很精炼,语法简明,学生也爱听,在课间休息时播放学生喜爱的英文歌曲,潜移默化,有助于其英语水平的提高。
4. 结语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计算机应用及相关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它不同于基础英语,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语法又极不规范,非常不便于学生记忆和学习。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又有着自身的知识结构特点。在这种情形下,就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坚定学生学习信念,使其计算机英语能力不断得以提高和增强。
[参考文献]
[1] 邓凯,顾剑柳.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J]. 计算机时代,2008(3):43-45.
[2] 詹英.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策略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09(6):91-92.
[3] 李蓉丽,赵玉秀.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J]. 华章,2013(09).
[4] 王月青.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究[J]. 陕西教育,2009(5):60.
作者简介:
浅谈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第12篇
在全球化高科技信息时代, 外语的工具性、实用性和其应用性愈发显得突出。新形势、新任务、新条件对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外语及专业外语能力要求尤为迫切。培养出适合国家需要, 企业欢迎的毕业生已成为教育界乃至我们这些从事外语教学工作的教师的一种重大使命。
英语在IT行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大量的软件、资料、信息均以英文形式存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应该具备快速阅读英文技术资料、英文产品说明书及处理涉外业务的能力, 即具备直接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能力。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新增设了计算机职业英语考试, 就是为了适应IT行业对实用性人才的需求, 提高IT行业从业人员和准从业人员的英语运用能力而设立的。英语是IT界的行业标准语言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2、教学现状
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试行) 》, 高职英语分为两大模块: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专业英语是基础英语的后续课程, 作为一门必修课, 既可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英语学习的连续性, 又可以使他们所学的英语得到实际的应用。很多学校也执行了这个要求, 开设了专业英语。我校计算机专业一般把专业英语安排在第四学期学完基础英语后合班授课, 从课堂教学来看, 教学仍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 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教材内容基本上是把计算机专业的基本知识翻译成英语, 以训练阅读能力为主。合班授课的学生人数太多, 不能很好地进行课堂互动。专业英语的任课教师以及学生都反映课堂气氛沉闷, 呈现出教师只是讲、学生只能听的僵化局面。这种授课形式使学生对上课失去兴趣, 影响了教学效果。
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 课堂缺乏学习氛围。一部分学生认为, 专业英语就是记专业词汇, 根本不需要教师的讲授;还有些学生认为, 这门课程学了没用, 就业后用不上。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 有些同学在专业英语课堂上忙着其他的, 有些同学在看其它专业书籍, 更别说课后的复习巩固了。
3、教学改革的思考
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以及IT行业对人才的专业英语能力要求, 高职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应进一步深化。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估, 以及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迫切需要改革与创新。
3.1 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应坚持"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目标, 在教学模式上应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相适应, 充分体现高职高专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强的特点。完善专业英语课程体系, 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先进的教学思想, 根据各类教育的不同实际, 不搞"千校一面"的统一模式, 应紧紧围绕高职培养目标对专业英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实施教学。同时, 坚持产、学、研一体化, 解决好教育与IT行业实际脱节的问题。有条件的话, 应请行业有关人士参与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定, 使专业英语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3.2 对教学内容上的改革
应重视吸收IT行业的先进文化。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 营造高职专业英语学习的良好内部环境。修改和完善实用性强的教材。鼓励和支持编写出体现应用、实用性强的, 又具有先进性的辅助教材。适度加大专业口语 (听、说) 的教学内容, 注重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涉外交际以及获取最新知识的能力。围绕着能力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应科学处理好知识与应用能力点的关系, 体现出新知识、新技能的要求。
3.3 对教学手段上的改革
应大力推行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 充分利用多媒体、视听实验室、CAI课件等教学手段。应坚持高职英语小班化教学。同时, 根据学生基础不同的实际实施分步教学, 为学生提高学习质量、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并形成良好的外语学习氛围。如果条件允许, 应建立学生与IT行业的联系和见习关系, 使学生有边学习、边实践的机会, 真正把专业英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
3.4 对教学质量检测和评估上的改革
应坚持建立和完善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尤其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更要加强。因而, 以《基本要求》为依据, 增设实践教学环节的考试, 杜绝一张卷子定终身。
3.5 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改革
根据, 应积极鼓励和创造条件使高职英语教师深入IT行业实际, 熟悉IT行业专业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 充实教学内容。同时, 应加大高职院校英语骨干教师培养的力度。通过举办高级培训班、研讨班、教学交流等形式, 建设一支优秀的高职专业英语校内外教师队伍, 培养一批学科骨干, 提高高职专业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4、结语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 增强学生在计算机专业领域内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 突出了高职院校教育的特点和行业应用性, 在教学中结合计算机行业的特点与学校的实际情况, 立足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贯彻"实用为主, 够用为度"的方针, 以应用为根本, 培养应用型人才。
摘要: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要坚持"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的高职专业英语课程建设目标, 从实际出发, 明确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模式上应同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相适应, 充分体现高职人才英语应用能力强的特点, 提高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智立甫, 王洪亮, 李毅, 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2) 。
[2]李志梅, 刘建华, 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1) 。
高职教学计算机英语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