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胫腓骨多段骨折

来源:火烈鸟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61

胫腓骨多段骨折(精选10篇)

胫腓骨多段骨折 第1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 男20例, 女8例, 年龄20岁~51岁, 平均年龄33岁。其中开放性骨折10例, 闭合性骨折18例;涉及近干骺端骨折5例。开放性骨折按Gustilo分类, Ⅰ型骨折5例, Ⅱ型骨折4例, Ⅲ型骨折1例。AO分型, 42-C2.1型4例, 42-C2.2型8例, 42-C3.1型6例, 42-C3.2型6例, 42-C3.3型4例。

1.2 手术方法

对于GustiloⅠ型开放性骨折先予以清创缝合, 患肢行跟骨牵引, 待伤口愈合、局部肿胀消退后, 视情况行交锁髓内钉或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对于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骨折均行扩创或小切口复位加外固定支架固定, 骨折断端小骨片予以钢丝捆绑或螺钉简单内固定。术中有腓骨骨折者先行腓骨复位内固定, 腓骨多行克氏针等简单内固定, 于胫骨骨折两端经皮穿刺外固定螺钉, 安装外固定支架固定, 局部软组织无张力下缝合。对于有软组织缺损者行减张缝合或皮瓣移植予以修复。闭合骨折均行患肢跟骨牵引, 7 d~10 d肿胀消退、软组织情况稳定后手术。术前复查X线片, 仔细阅读X线片, 视骨折情况选用适当内固定方式。对于涉及近干骺端骨折者均采用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 术前选用适当长度钢板并予以适当折弯, 横形切开钢板插入口, 如骨折区接近于胫骨远侧, 插入口位于内踝, 反之则位于胫骨内侧平台下方。切开深筋膜, 不切开骨膜, 用骨膜剥离器于骨膜与深筋膜之间潜行分离, 建立钢板插入隧道。经隧道插入钢板, C臂机透视下骨折断端手法复位, 以恢复小腿力线及长度, 矫正旋转, 不必过分强求解剖复位。复位后维持牵引, 螺孔处做皮肤小切口, 钻孔, 拧入螺钉固定, 首先拧入上下端螺钉, 后固定相应螺钉。对于两骨折断端均不在干骺端及骨折线距离上下关节面较远的骨折, 笔者选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术前选用适当直径及长度髓内钉, 在髌骨下缘至胫骨结节做长约3 cm正中纵行切口, 切开髌韧带中部, 暴露胫骨平台前缘到前交叉韧带止点区域, 钻孔, 插入髓内钉, C臂机透视下骨折断端复位, 通过两骨折断端至远端打入髓内钉。对于难以复位的骨折, 可在断端行小切口复位并用钢丝捆绑固定, 通过髓内钉定位系统加锁远近端锁钉。

1.3 术后处理

术后抬高患肢, 常规抗炎、对症治疗。术后第2天始行患肢肌肉及膝、踝关节不负重功能锻炼, 软组织肿胀消退、伤口愈合后, 可扶双拐患肢不负重下地行走, 定期复查X线片, 6周~8周后, 可根据骨痂生长情况考虑逐渐负重直至弃拐行走。

2 结果

28例均得到随访, 时间6个月~24个月, 平均12个月。其中1例外固定支架固定后出现一处骨折不愈合, 行植骨、钢板内固定后骨折愈合;2例开放性骨折出现切口感染, 皮缘坏死, 经换药治疗后治愈;余25例切口均达甲级愈合, 骨折无延迟、畸形愈合等。平均愈合时间16周, 根据Johner-Wruhs[1]评分, 优良率为82%。

3 讨论

胫腓骨多段骨折具有创伤重、并发症多、诊治困难等特点。胫骨属皮下骨, 肌肉被挫伤的机会较多, 如挫伤严重, 血运不良, 可发生皮肤坏死。小腿中下段肌肉软组织相对少, 骨折出血及软组织挫伤可出现明显的肿胀, 并发小腿筋膜室综合征, 须紧急手术减压处理, 此时干扰了骨折的进一步治疗。该部位骨折因营养血管损伤, 软组织覆盖少, 血运较差, 再加上手术对血运的破坏, 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因而, 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难点不仅在于骨折本身, 软组织因素也是一重要方面。我们采用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三种方法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28例, 治疗时着重于寻求骨折稳固和软组织完整之间的平衡, 不过分追求骨折的解剖重建, 最大程度地保护损伤组织的血供, 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上述三种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方法各有利弊及适应证, 应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治疗方法。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是近年来治疗胫腓骨骨折有效方法之一, 胫骨内侧均位于皮下, 钢板置于内侧既保护了外侧软组织链, 又符合张力侧固定原则, 固定效果确切, 骨折稳定性好。经皮插入钢板固定, 骨折周围软组织无需剥离, 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骨折块血供。钢板位于骨膜外, 也减少了对骨折处血供的干扰。特别是对于骨折线近干骺端者, 此方法是最佳选择, 但对于GustiloⅡ、Ⅲ型以上开放性骨折及软组织损伤极重的骨折, 钢板置于皮下, 易引起皮肤坏死及钢板外露等。不扩髓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 为髓内中轴性固定, 具有防旋作用、固定牢固, 且对骨折周围软组织侵扰小, 但对于骨折线近干骺端者, 可造成一侧锁钉不可靠, 其应用受到限制。外固定支架固定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快捷的特点[2], 但其固定稳定性差, 且易发生针道感染及松动, 骨折愈合时间长, 骨折不愈合者时有发生, 踝关节的活动受到一定影响。对于GustiloⅡ、Ⅲ型开放性骨折均行清创小切口复位, 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是一种较好选择, 术后定期复查, 及时调整支架。另外, 手术时机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闭合性骨折应在受伤后7 d~10 d肿胀消退, 软组织稳定后手术。对于GustiloⅠ型骨折, 可急诊行清创缝合, 跟骨牵引, 肿胀消退、伤口愈合后行闭合复位加内固定治疗。对于长斜形、粉碎性骨折, 骨块呈横形, 闭合复位难以奏效时可于胫前做一小切口复位, 并给予钢丝捆绑等简单内固定, 复位时不强求解剖复位, 只要恢复小腿力线及长度, 矫正旋转即可。对于估计闭合复位困难者, 术中行胫前小切口复位, 可避免术中过多的手法整复以加重软组织的损伤, 造成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

参考文献

[1]刘志雄.骨科常用诊断分类方法和功能结果评定标准[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96-297

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注意事项 第2篇

一、

手术后注意抬高患肢,患肢低下放置个枕头,高于心脏方便血液的回流,利于骨痂形成,不要用患肢下床负重活动。

恢复期间配合服用接骨续筋,消肿止痛,舒筋活络,活血化瘀专业的接骨宝中药治疗,可以帮助骨折促进骨细胞生长,帮助骨痂(骨头)快速形成,提前愈合恢复的快些,一般服药40-60天就可以治愈。

二、建议服用有激发骨细胞快速生长功能的接骨中药能够帮助快速打通骨髓孔,使骨与骨细胞快速连接到一起,能促进体内氧化和还原作用,并维持结缔组织正常功能,增大肌体纤维连接,促进伤口愈合,加快血液循环,加快骨痂快速形成.从骨内向外连接固定, 3天止痛消肿,使骨折处骨痂坚硬牢固,在最短的时间修复破坏的组织,在最短的时间康复.

二、

生活护理

为了早日康复,在恢复过程中不要吃生冷、刺激、茶叶(容易造成骨质疏松)、猪肉(太寒容易控制血液循环对愈合不利)、白酒、饮料(容易造成骨质疏松)以免留下后遗症

胫腓骨骨折90例治疗体会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6月~2009年6月唐山武警医院收治的90例胫腓骨折患者, 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三组:石膏外固定组、钢板螺丝钉固定组和交锁髓内针组[2], 每组30例。石膏外固定组:男15例, 女15例, 年龄21~46岁, 平均年龄32.5岁;钢板螺丝钉固定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0~44岁, 平均年龄30.3岁;交锁髓内针组:男14例, 女16例, 年龄22~45岁, 平均年龄31.6岁。致伤原因:交通伤39例, 砸伤26例, 坠落伤25例。三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等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石膏外固定组:手法复位或跟腱牵引复位, 长腿石膏管型固定维持复位;小腿下1/3骨折使用旋转式"U"形石膏夹板固定。软组织损伤较重时, 行根骨牵引使骨折线对位良好, 1周后改石膏托固定。钢板螺丝钉固定组:采用钢板行经皮微创内固定术, 注意不妨碍骨折处血管, 保持血运良好[3]。交锁髓内针组:髓内针自胫骨结节与胫骨髁间插入, 扩髓后在骨折远近端放置2枚锁钉[4]。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系统, 计量资料采用χ2检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三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 尤其是下1/3骨折更多见, 约占全身骨折的13.7%。骨折后由于营养血管损伤, 软组织较少, 导致血运较差。如果手术方式选择不当, 容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甚至累及踝关节[5]。

(例)

注:与石膏外固定组比较, *P<0.05

本研究结果显示, 钢板螺丝钉固定组和交锁髓内针组的疗效优于石膏外固定组, 优良率达83.3%。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胫腓骨骨折都要选择交锁髓内针固定, 而应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手术固定方式。总之, 对于小腿组织严重挫伤者, 不易内固定而应行根骨牵引;对于粉碎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者, 应行根骨牵引、石膏外固定[6];软组织损伤比较轻者, 可行钢板内固定。

参考文献

[1]张忠新, 王一颖.严重胫腓骨骨折治疗体会[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9, 17 (16) :1278~1279.

[2]李勇.94例胫腓骨骨折的治疗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 2005, 35 (9) :33.

[3]卢海燕, 沈瑞群, 黄长明.胫腓骨骨折256例治疗体会, 2007, 13 (10) :627~631.

[4]王雪晖, 潘国瑜.胫腓骨骨折三种治疗方法的应用[J].中外医疗, 2008, 26 (8) :17~18.

[5]张喜文.15例胫腓骨骨折治疗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 2009, 4 (8) :46~47.

胫腓骨多段骨折 第4篇

【摘要】 目的 探析下段胫腓骨骨折实施钢板加压锁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我院胫腓骨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治疗组实施钢板加压锁定疗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参数?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各项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胫腓骨骨折实施钢板加压锁定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临床治疗;胫腓骨骨折;钢板加压锁定

【Abstract】 objective of lower tibiofibular fracture clinical effect of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Methods in our hospital 6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tibia and fibula fractur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33 cases in each group, treatment of plate locking compression therapy,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he routine operation method, operation parameters,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tibiofibula fracture implementation of plate locking compression therapy, clinical effect, safety and reliability, is worth the clinical promotion.

胫腓骨是与下肢肌肉相附连,机体體重的1/6由胫腓骨承载?胫腓骨骨折是骨伤外科的急性病变,多为胫骨干单折,其次为胫腓骨双折,临床上十岁以下少儿较为常见[1]?儿童由于打击?冲撞?压砸等,外力对胫腓骨的直接冲击而引起骨折?患者会出现显著畸形?肿痛?无法行走站立等,如治疗方法不当,会出现小腿下段缺血坏死,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和预后[2]?探析该病的最佳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故我院对胫腓骨骨折患者33例实施钢板加压锁定疗法,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1月~7月66例患者,男39例,女27例,年龄17~51岁,平均年龄32.91±3.52岁?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骨伤科学会制定的胫腓骨骨折的诊断标准;经临床症状?X线?CT检查确诊为胫腓骨骨折患者?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性别?致病因素?AO分型等基线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治疗组:实施钢板加压锁定疗法, 仰卧位,硬膜外麻醉,固定腓骨,使下肢的力线及长度恢复,便于复位胫骨骨折?纵向切开外侧胫骨,内踝方向弧形弯曲,进行皮肤?踝前支持韧带依次切开,直达骨膜,将胫前神经?血管?趾长伸肌及胫骨前肌牵开,将血肿清除,复位?将适宜长度的腓侧锁定加压钢板,附于胫骨骨折端上下外侧,在胫骨远端膨大处放置钢板远端,钢板骨折端用两枚克氏针进行暂时固定,位置确认后固定螺钉?较多骨质缺损患者,可进行移植自体髂骨,切口关闭,术毕?术后将患肢抬高,予以消肿?抗感染治疗,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第二天进行屈伸踝关节?膝关节不负重锻炼,持续60天左右,1年后,X线确定骨折愈合情况,酌情取出钢板,随访?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方法?

1.3 判断和评估标准 优:骨折愈合,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正常,能正常对抗力量,步态正常,无疼痛?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良:骨折愈合,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达正常的75%,对抗力量稍差,步态正常,偶有疼痛,无感染,伴有轻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中:骨折愈合,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超过正常50%,对抗力量明显受限,跛行步态,中等疼痛,无感染,伴有中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差骨折愈合延迟或不连,膝关节和踝关节活动不足正常的50%,无对抗力量,明显跛行步态,疼痛明显,可有感染发生,伴有中度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3]?总有效率为优秀与良好的百分比?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分析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X2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参数情况评估 治疗组的手术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注:#p<0.05,与对照组比较?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是骨伤外科疾病,临床青少年较为常见?本病多因间接或直接暴力导致,为粉碎型或横断型骨折线,常形成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出现开放性骨折?本病主要表现为较显著畸形?重叠及成角移位,局部肿痛等症,应检查有无动脉及神经损伤,如诊治不及时,会出现较严重的并发情况?本病可进行X线?CT等检查?目前的疗法包括外固定及手法复位?骨牵引?内固定复位切开等,骨折的愈合度与胫腓骨间的血运有很大的相关性?

本研究对胫腓骨骨折实施钢板加压锁定疗法,同时具备加压及锁定功能,可使骨面与钢板间达到最小压力,不与骨面直接接触,降低损伤骨膜,有助于其血运,促进愈合骨折?有研究认为,骨面与加压锁定钢板之间最佳距离为2mm以内,距离过大会降低扭转刚度及轴向强度,无法达到固定效果[4]?钢板加压固定塑形一般无需精确,但塑形误差过大则会对软组织损害较大,发生术后并发情况较高?本研究对胫腓骨骨折实施钢板加压锁定疗法,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手术各项参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胫腓骨骨折实施钢板加压锁定疗法,临床效果确切,可靠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唐林俊,卢波,崔太安等.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10,33(5):169.

[2] 范立军,王仁和,夏玉珍等.微创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胫腓骨骨折38例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122.

[3] 金粉勤,薛锋,徐雪荣.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对比研究[J].中华创伤杂志.2013,29(1):74.

中医诊疗胫腓骨骨干骨折疗效观察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胫腓骨远端骨折患者80例, 其中男性52例, 女性28例;年龄21~44岁, 平均年龄为 (32.7±3.2) 岁;病程1~6天, 平均病程为3.5天。患者致伤原因如下:跌打致伤40例、车祸致伤28例、挤压致伤12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闭合骨折, 其中有40例患者在踝关节周围软组织以及小腿远端处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挫伤。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患者骨折类型进行AO-ASIF分型, 观察组患者A1型2例、A2型7例、B1型9例、C1型2例;对照组患者A1型3例、A2型6例、B1型8例、C1型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及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方法

胫骨由于在皮下, 因此诊断一般通过触摸就能够实现, 腓骨不容易摸到, 加之骨折线相对于胫骨骨折线要高很多, 因此漏诊现象较为常见。一般胫腓骨骨折多出现在小腿前外侧, 两种骨折的骨折线在同一平面, 一般表现为横断面型、短斜面型以及粉碎型三种。

1.3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法进行治疗。麻醉完成之后对患者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应用中医正骨方法对骨折进行修复, 然后使用手法牵引并完成临时固定。在手术完成之后服用骨伤方治疗, 药物组成:当归、生地以及赤芍各15g, 红花、没药各6g, 川芎、刘寄奴、合欢皮以及地鳖虫各9g。如患者服用之后依然有强烈疼痛, 加乳香6g;如患者出现纳差则加用陈皮以及山楂各9g。每天服用1剂, 温水煎服, 分早晚服用。

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方法, 患者手术之前进行骨折部位的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情况后制定手术方案, 使用可塑性葫芦钢板对患者腓骨骨折位置进行固定, 使用胫骨远端解剖型钢板对胫骨骨折进行固定。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对软组织进行合理保护, 防止在手术过程中出现挫伤的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1]

优: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正常, 没有出现局部畸形情况, X片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对位对线良好;良: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正常, 手术之后出现轻微移位状况, 能正常活动;差: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差, 出现骨不连、畸形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n)

3讨论

胫腓骨远端斜形骨折及1/3螺旋形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 由于骨折位置接近踝关节且本身呈现不稳定性, 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的严重后果。胫腓骨的构造相对人体其他部位较为复杂, 因此一旦胫腓骨出现损伤则有可能对其远端解剖关系产生破坏, 对人体踝关节正常的运作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以往, 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较为突出的有单纯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跟骨持续牵引后期管型石膏固定法或者是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方法等。但上述方法对患者骨折进行治疗的同时要兼顾骨折的稳定固定, 具有较大的难度。本研究中, 在采用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后, 应用中药骨伤方辅助治疗, 其中当归有活血补血的功效, 为药方君药;生地以及赤芍等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 为药方臣药;加上地鳖虫、刘寄奴等活血疗伤, 为药方佐药。诸药合用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2]。

本研究中, 采用中医方法治疗的观察组患者, 较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 表明应用中医方法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可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 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 应用中医方法对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进行治疗, 具有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 且治疗后患者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 可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对胫腓骨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胫骨、腓骨骨干骨折患者8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方法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应用中医方法治疗胫腓骨骨干骨折患者, 具有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 且治疗后患者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具有安全、高效的优点,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折,中医诊疗,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健.中医手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88例临床效果[J].中医临床研究, 2011, 3 (14) :128-129.

开放性胫腓骨骨折45例护理 第6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 男30例, 女15例, 年龄18~65岁。交通伤22例 (48.9%) , 砸伤13例 (28.9%) , 坠跌伤10例 (22.2%) 。伤后就诊时间1~3h, 均为新鲜骨折。按GUSTILO分类:I型15例 (33.3%) , Ⅱ型18例 (40.0%) , Ⅲa型12例 (26.7%) 。合并颅脑损伤3例 (6.7%) , 肋骨骨折5例 (11.1%) , 同侧股骨骨折2例 (4.4%) , 对侧胫腓骨、髌骨、尺桡骨骨折1例 (2.2%) 。合并创伤性休克2例 (4.4%) ;入院时已确诊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 (2.2%) , 术后24h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2例 (4.4%) 。

1.2 治疗方法

45例均急诊行彻底清创术, 2例合并创伤性休克患者经急救处理生命体征稳定。采用腰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 对开放粉碎性胫骨骨折等复杂骨折先用螺钉或钢丝环扎内固定, 再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斜形、横断形等简单骨折伤口小者在原伤口两端适当延长, 一般以骨折处为中心, 取小腿前外侧切口用钢板等内固定;固定胫骨后, 如腓骨下1/3骨折或多段骨折, 可取外侧切口暴露骨折后复位, 用克氏针或钢板固定。3例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均在确诊后行筋膜室彻底切开减压, 减张切口待肉芽组织新鲜后, Ⅱ期植皮关闭创口。

1.3 结果

本组45例均获得随访6~30个月。根据1975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经验交流座谈会的骨折疗效标准评定:优37例 (82.2%) , 良6例 (1 3.3%) , 可2例 (4.4%) , 差0例, 优良率95.6% (43/45) 。平均住院天数19d。无术后感染、慢性骨髓炎、骨折不愈合及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发生。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突然外伤所致严重的肢体功能障碍, 患者往往产生焦虑和恐惧, 对手术疼痛和术后功能恢复缺乏信心。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沟通, 向患者讲述手术镇痛方法和术后功能恢复方法, 消除其顾虑和恐惧心理。

2.1.2 预防及纠正休克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患者脉搏>1 0 0次/m i n、收缩压<9 0 m m H g、脉压缩小、尿量减少等, 应考虑休克的存在, 及时报告医生, 并做好纠正血容量不足等抢救准备。 (2) 体位:患者取平卧位、头部和下肢各抬高20°;合并颅脑或胸部损伤时, 忌用头低位;禁止过多搬动或体位的突然变换。 (3)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合理给氧, 一般氧浓度4 0%, 氧流量为2L/min。 (4) 保证静脉通路畅通:迅速建立至少2条静脉通道, 可选择肘前或锁骨下静脉等较粗的深静脉穿刺;紧急情况下行静脉切开, 快速输液输血, 为麻醉和手术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5) 观察尿量:保持导尿管通畅, 记录每小时尿量, 如尿量<25ml/h可作为诊断早期休克的依据, 应尽快补充血容量;如血压、脉搏恢复正常但尿量仍少, 尿比重低, 则应考虑急性肾衰竭的可能, 出现血尿应分析原因, 以排除泌尿系损伤的可能。

2.1.3 密切观察患肢

对开放性胫骨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 应高度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1], 本组3例开放性胫骨骨折后24h内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 提示伤后早期应严密观察患肢变化, 一旦出现异常症状, 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防止误诊。

2.2 术后护理

2.2.1 肢体护理

密切观察肢体循环、感觉、运动等情况。抬高或垫高患肢过心脏, 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要求抬高或在腘窝处垫沙袋, 使膝关节屈曲20~30°, 或直接将患肢置于布朗氏架上。应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术后应经常检查钢针、螺钉及螺帽是否滑脱松动。保持针眼、伤口清洁干燥, 若针眼或伤口红、肿、热、痛及有渗出液等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因开放性骨折属于不能预期的伤口[2], 遵医嘱伤后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感染非常重要。一般术后视病情合理应用抗生素1周左右, 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 复查血常规、电解质等;给予易消化的营养饮食, 术后伤口及时换药, 严格无菌操作。

3.2.2 功能锻炼

根据骨折分期、稳定性及软组织肿胀程度, 结合患者全身情况, 指导并督促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早期主要做股四头肌等肌肉舒缩活动, 使用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患者根据情况一般术后3d开始做踝关节被动活动, 待疼痛缓解后可进行主动关节活动;中期可进行较大幅度的髋、膝、踝关节活动;后期可带架扶拐下地不负重行走;经X线检查证实骨痂形成, 可逐渐负重, 使患肢功能完全恢复。

参考文献

[1]冯峰.开放性胫骨骨折合并骨筋膜室综合征[J].中医正骨, 2000, 12 (4) :11.

胫腓骨多段骨折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我院共收治胫腓骨骨折患者126例, 男86例, 女40例, 年龄8~68岁, 闭合性骨折90例, 开放性骨折36例, 致伤原因车祸:74例, 砸伤:36例, 高处坠落伤16例, 伤后6h内手术者102例, 6~24h者24例。根据患者损伤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 A组 (46例) 行外固定架手术, B组 (38例) 行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 C组 (42例) 行带锁髓内钉固定手术。

1.2 治疗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 术中采用硬膜外或全身麻醉。术前所有患者根据病情给药抗休克、脱水、止血等处理, 首先使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 再行骨科手术[2]。术后抬高患肢, 使用抗生素, 进行抗炎治疗。

1.3 评定标准

术后1 2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优:骨折按期愈合, 时间<12周, 无疼痛, 步态和膝关节功能正常;良:骨折愈合>12周, 轻度疼痛, 步态和膝关节功能稍异;差:明显疼痛, 骨折未愈合, 步态和膝关节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采用χ2分析,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3组随访1年, 疗效比较, A组优良率为87.0%, C组优良率为92.9%, 2组显著高于B组71.1%, 具有显著性意义, P<0.05;A组、C组愈合时间也明显短于B组, 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 见表1。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从石膏固定到手术治疗有很多。因为胫腓骨骨折多由于直接暴力造成, 软组织损伤严重, 使肢体肿胀, 神经血管损伤及骨外露, 处理困难, 易出现伤口感染、骨外露、骨不连等并发症[3]。骨折感染后, 骨折愈合速度慢, 能够较大影响下肢功能恢复, 有效的固定、术后抗感染等治疗, 对骨折面的愈合、肢体功能恢复非常重要的作用。

目前加压钢板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骨折的治疗[4]。加压钢板有坚固确实的固定作用, 能使受伤的关节得到早期锻炼, 其作用是肯定的。但钢板固定需要广泛地剥离骨周围的软组织, 对血液运行阻碍大、未愈合率高及感染率高等缺点, 现已很少应用于长管状骨骨折, 故加压钢板的应用则要严格选择适应证。

参考文献

[1]黄桃园, 何向东, 张仲华.带锁髓内钉和钢板治疗胫腓骨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 2006, 12 (4) :378~379.

[2]董金海, 韩继明.胫腓骨骨折手术治疗128例[J].陕西医学杂, 2009, 38 (7) :845~846.

[3]唐小祥, 蓝雪珍.67倒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 2005, 8 (4) :283.

胫腓骨骨折临床保守治疗的效果分析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2005年12月至2012年1月期间, 医治的胫腓骨骨折患者中, 抽样选取88例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的44例患者中, 男女各22例, 年龄16~65岁, 平均 (39.6±4.4) 岁, 病程1~192h, 平均 (46.5±8.2) h;实验组的44例患者中, 男女各22例, 年龄17~68岁, 平均 (41.6±4.7) 岁, 病程1.5~178h, 平均 (44.8±7.9) h。两组患者在骨折程度、骨折位置、骨折原因、疾病史、基础病以及并发症等均没有显著的区别, 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医治方法

两组患者在均要在术前麻醉, 并进行相关的早期处理, 如彻底地清创术、伤口清理消毒等相关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法进行治疗, 具体包括:①复位固定:用克氏针贯穿来固定受伤的骨折端, 让其骨折处复位后, 再使用拉力螺钉来固定;②安装外固支架:骨折的远近端都必须使用3枚固定钉来进行固定, 再安置铝碳棒[2];③复查确诊:主治医师认真复查确诊骨折对位良好以后, 关闭切口, 引流管引流;④术后处理:给予患者常规的抗生素药物, 并抬高其受伤肢体30°, 还要定期换药和复诊。实验组则使用临床保守治疗来对患者进行医治, 具体包括:①跟骨牵引:患者在行彻底清创后, 将其骨折肢体放于支架上, 再进行皮肤消毒以后, 进行跟骨牵引 (根据患者骨折位移和其体重来决定牵引的重量) ;②整复固定:当患者的创口愈合且患肢肿胀消散后, 主治医师应该仔细阅片, 并用手进行详细的感受患肢恢复的情况, 再用科学的手法进行校对、整复, 当对线满意以后, 则使用夹板外固定;③后续治疗:依然给予患者抗生素药物, 初期再配以内服复原活血汤 (主要成分为柴胡、当归、天花粉、大黄 (酒浸) 、去皮尖等) , 待中后期时, 再外用消肿活血汤 (主要成分为丹参、五加皮、苏木、红花、乳香、灵仙等) , 并且还要指导患者进行肢体功能恢复的锻炼, 以及定期复诊的嘱咐。

1.3 检测标准

以Johner-Wruh[3]的评分标准来进行判定, 显效人数以疗效良好和优秀的总人数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算资料用χ2来表示,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显效率为6 3.6 4%, 其中优秀的有1 0例 (22.73%) 、良好的有18例 (40.91%) ;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显效率为93.18%, 其中优秀的有30例 (68.18%) 、良好的有11例 (25.00%) 。由此可见,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是相对要优秀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通常都是由直接暴力 (如压碎、撞击等) 或者间接暴力 (摔伤、跌落等) 所引起的。直接暴力[4]的骨折线多为横断或粉碎型的, 有时两小腿在同一平面折断, 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 易造成开放性骨折;而间接暴力的骨折线多为斜型或螺旋型, 胫骨与腓骨多不在同一平面骨折[5]。对于胫腓骨骨折的治疗, 要合理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进行医治, 而现阶段主要是两大类的方法, 其一是非手术治疗的临床保守治疗的方式, 其二是手术的方式 (主要有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外固定支架法以及髓内钉法等) , 虽然方法各异, 也都有其优缺点, 但是其为患者的治疗目的是相同的。临床保守治疗的方式不仅具备安全科学、方便有效、灵活性高等诸多特点, 还具有不良反应小、价格低廉等多方面的的优势, 从而被广泛使用, 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一种十分理想的方法。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保守治疗的方式对于胫腓骨骨折的具体效果研究。方法 抽样选取88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并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研究分析, 对照组选用外固定支架的手术方法来对患者进行医治, 而实验组则使用保守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分析对比两组的医治效果。结果 对照组治疗效果的显效率为63.64%, 其中优秀的有10例 (22.73%) 、良好的有18例 (40.91%) ;实验组治疗效果的显效率为93.18%, 其中优秀的有30例 (68.18%) 、良好的有11例 (25.0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临床保守治疗的方式对于胫腓骨骨折的医治效果是十分有效的, 其操作快捷、安全科学、价格恰当, 比较容易被患者所接受, 是治疗此病症的一种优秀的疗法, 是值得被推广的。

关键词:保守治疗,外固定支架法,胫腓骨骨折,中药治疗

参考文献

[1]王贻芳, 范广丽, 濮燕燕, 等.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外固定支架术后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2, 12 (2) :58-60.

[2]邱美芳, 郑瑞真, 蔡妮娜.外支架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针眼护理方法改进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 2012, 8 (2) :164-165.

[3]姚圣春.临床治疗胫腓骨骨折128例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2, 7 (9) :88.

[4]周太戟.保守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 2011, 24 (1) :151-156.

胫腓骨多段骨折 第9篇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满意度;骨折愈合优良率;个体化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5-0049-02

胫腓骨骨折属临床常见骨科疾病,其发生率约占骨折总发生率的13.7%[1]。然而,胫腓骨特殊的解剖结构(如肌肉等软组织覆盖少、中下段供血差等),无疑增加了其术后康复难度。如何加速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中,58例观察组患者接受个体化护理,护理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116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纳入标准:具有明确外伤史,经X线诊断为胫腓骨骨折;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小腿严重软组织损伤者;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合并严重肾肝功能异常及心功能不全者。对照组,男性33例,女性25例;年龄20-64岁,平均(39.95±5.49)岁;受伤原因:44例交通事故,9例高处坠落,5例重物压砸。观察组,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19-61岁,平均(39.41±5.63)岁;受伤原因:42例交通事故,10例高处坠落,6例重物压砸。两组患者受伤原因、年龄分布及性别构成情况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胫腓骨骨折术后护理,即健康教育、疼痛护理、药物护理、生活护理等。观察组加行个体化护理,具体包括下述几点内容。(1)个体化心理护理。胫腓骨骨折患者经历了暴力侵犯、工伤事故、车祸等不良事件,且术后多伴随活动受限、疼痛等症状,极易引起悲观、抑郁、焦虑情绪。护士应与患者亲切交谈,以缓解其紧张感及陌生感;讲解成功康复病例,以帮助患者树立自我康复信心;说明情绪与康复之间的关系,根据患者理解能力向其介绍1-2种自我情绪管理方法,若患者理解能力较强,可指导患者通过冥想疗法、肌肉放松疗法进行情绪管理,若患者理解能力较差,可指导患者采用注意力转移疗法、深呼吸等进行情绪管理。(2)个体化饮食护理。护士应充分尊重患者饮食习惯,与患者一同制定科学化、个体化饮食计划。术后1-2周饮食宜清淡,鼓励患者摄入蛋类、蔬菜、豆制品、鱼汤等食物;术后3-4周饮食宜营养丰富,鼓励患者摄入动物肝脏、田七煲鸡等食物[2]。(3)个体化功能锻炼。术后功能锻炼应遵循由轻到重、循序渐进、早锻炼及晚负重的原则。术后1d,护士应指导患者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股四头肌、腓肠肌等长收缩,此外,还应被动活动患者髌骨。术后2-3d,进行连续关节被动运动(CPM)。术后1-2周,鼓励患者进行床上不负重患侧踝关节、膝关节、足关节、髋关节运动。术后3-5周,在原有锻炼基础上,鼓励患者进行扶床活动(患侧下蹲、踢腿、屈膝、屈髋等)。术后6周,可进行部分负重练习。护士应根据患者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合理制定功能锻炼的活动强度,以患者能够耐受,且不感疲惫为宜。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满意度情况(应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评价表测评患者满意度,总分100分,90-100分代表满意,70-89分代表较为满意,小于70分代表不满意)及骨折愈合优良率(优:愈合良好,未见感染,膝关节、踝关节及日常活动不受限,无疼痛、步态正常;良:愈合良好,未见感染,膝关节、踝关节活动轻微受限,但膝关节活动度大于正常值的80%,踝关节活动度大于正常值的75%,偶见疼痛、步态正常、日常活动轻微受限;中差:未达到以上标准[1])。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两组满意度及骨折愈合优良率以(%)表示,应用χ2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5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满意、较为满意、不满意例数分别为32例、24例、2例;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19例、31例、8例;观察组满意度为96.55%(56/58),明显高于对照组86.21%(50/58)(χ2=3.940,P=0.047)。

2.2 两组骨折愈合优良率比较

术后3个月随访发现,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4.83%(优34例、良21例、中差3例),明显高于对照组82.76%(优29例、良19例、中差10例)(χ2=4.245,P=0.039)。

3 讨论

胫腓骨骨折为骨科多发病、常见病。手术是胫腓骨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案。个体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是手术疗效及预后情况的重要保障[3]。

本研究结果提示,接受个体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及骨折愈合优良率分别为96.55%、94.8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6.21%、82.76%(P<0.05)。其原因很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个体化心理护理有助于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低患者应激水平,既可增进患者治疗及护理依从性,又可拉近护患关系;个体化饮食护理可增进患者食欲、促进患者正氮平衡、加速患者康复;个体化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肢体及关节功能康复。

综上,个体化护理可促进胫腓骨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性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科.微创稳定系统联合中医外治法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研究[D].郑州:河南中医学院,2014:1-28.

[2]闫庆萍,孙欣,贾倩,等.胫腓骨骨折的术后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331-332.

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临床分析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我院2012 年9 月—2013 年10 月收治的40 例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 其中男22 例, 女18 例;年龄20 岁~66 岁, 平均年龄 (43±1.2) 岁;受伤到接受手术治疗时间为1 h~14 h, 平均3 h;单侧骨折18 例, 双侧骨折22 例;骨折类型:斜形骨折11 例, 横行骨折9 例, 螺旋形骨折7 例, 粉碎性骨折13 例;致伤原因:暴力击打伤11 例, 交通事故伤10 例, 高处坠落伤15 例, 其他原因4 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常规进行各项化验, 患者入院后, 首先治疗休克以及其他危重疾病。待患者病情稳定后, 推入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 先常规给予抗菌药物, 并经X线片检查骨折情况, 选择适合患者骨折的外固定器。

1.2.2 手术方法实施急诊手术治疗, 连续硬膜外麻醉, 胫骨内侧穿针内固定。闭合性骨折患者实施手术治疗时, 透视下复位穿针以及手法复位, 防止成角畸形、旋转发生, 外固定架安装后进行调整后固定, 解剖复位。开放性骨折手术方法:先清创同时不能伤及周边软组织、碎骨块, 之后扩大原伤口, 暴露胫腓骨骨折, 减少骨膜剥离, 复位大骨折片, 并结合螺钉内固定, 将复杂骨折转变为简单骨折, 并对骨支架进行固定。骨折处远近端内侧处切开少许皮肤, 钻孔攻丝, 旋入固定钉, 妥善放置外固定支架, 并调整肢体力线, 保持骨折端对位整齐。相应调整肢体力线, 骨折端对位整齐。若不能满足上述条件, 打开伤口, 定期更换药物。若有骨缺损情况, 取自体松质骨或异体骨填补缺损, 同时需修复神经、肌腱、肌肉。有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 待病情稳定且经检查无污染, 可对患者实施邻近推移肌皮瓣移植术。

1.2.3 术后处理术后给予患者充足的抗菌药物, 有效抑制感染发生。患肢抬高, 指导足趾主动活动, 并注意患肢血运。定期复查X线片, 观察骨折端的对合、愈合、固定针固定情况, 保持针道干燥、整洁。

2 结果

手术实施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 个月的随访观察, 骨折均愈合, 术后第2 天可进行股四头肌收缩练习, 术后7 d可尝试踝膝关节活动, 粉碎性骨折患者术后1 个月可扶拐轻微负重;斜形骨折术后15 d扶拐下床, 轻微负重。去除外固定支架时间为术后4 个月~11 个月, 未出现再骨折。术后骨愈合延迟3 例、2 例针孔感染, 无严重的关节功能恢复不良、钢针松动、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在全身骨折中, 胫腓骨骨折比较常见, 多因直接暴力而导致。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是下肢开放创伤, 同时发生粉碎性、开放性骨折, 多合并血管、神经损伤以及大面积皮肤挫裂伤, 以及严重感染[2], 尤其是胫腓骨解剖特殊, 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或并发感染情况比较常见。采用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不能有效实现解剖复位, 容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而导致患者残疾。石膏固定后患者需长期卧床, 容易并发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骨折畸形愈合、肌肉萎缩;髓内针或钢板内固定造成的手术创伤, 容易并发伤口感染、关节僵直[3]。当前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其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 方便实施骨折加压、上下关节进行锻炼, 可有效防止关节强直, 避免实施二次取内固定物手术。但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时因外固定针会限制小腿外侧肌肉, 在关节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关节渗液、关节伸屈受到影响, 针道感染发生率增加;而且在外固定支架的应力作用下, 极易发生骨折端骨质疏松, 不利于骨折早日愈合, 本次研究中, 40 例患者延迟愈合3 例。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传统保守方法能有效治疗胫腓骨骨折, 则不应实施外固定支架手术, 因外固定支架手术会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早日恢复。针对这一问题, 临床应严格明确手术适应证:严重的粉碎性骨折采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靠近关节的骨折, 不能采用钢板固定;开放性骨折有严重伤口污染者, 清创效果不佳;开放性骨折有严重的骨缺损, 不能实施植骨治疗[4]。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定要准确选择针孔;开放性骨折在实施手术治疗时应尽量选择伤口;需切开复位者, 应在皮肤表面做出小切口, 筋膜以及其深层做出潜行大切口;多段骨折、粉碎性骨折以及移位者, 需采用螺丝、钢丝、克氏针固定;实施外固定支架术后, 需用乙醇纱布包扎, 并检查固定架、针孔是否有松动, 根据骨折情况决定锻炼强度, 并指导患者适当锻炼, 有利于患肢功能的早日恢复, 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 外固定支架用于治疗胫腓骨骨折, 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 有利于骨折早日恢复, 减少感染发生, 同时结合必要的术后功能锻炼, 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郑华, 何盛江.外固定支架结合VSD治疗GustiloⅢ型胫腓骨骨折43例[J].重庆医学, 2014, 43 (14) :1795-1797.

[2]张展, 张春, 沈立锋, 等.GustiloⅢ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伤口闭合的时机与方法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14, 16 (11) :960-964.

[3]赵琦辉, 倪凌之, 雷文涛.胫腓骨开放骨折感染患者中药配合支架外固定疗效观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 (24) :6190-6192.

胫腓骨多段骨折

胫腓骨多段骨折(精选10篇)胫腓骨多段骨折 第1篇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 男20例, 女8例, 年龄20岁~51岁, 平均年龄33岁。...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