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对职教英语教学的思考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71

对职教英语教学的思考范文第1篇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 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 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 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 让教学贴近生活, 联系实际。这样, 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 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 做生活的强者, 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 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访一访, 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 所以, 学生认识得不全面, 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 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 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 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 扩大视野, 理解课文, 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 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对此, 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调查访问, 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 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 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 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红军, 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面了解了当时环境的恶劣, 深刻理解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 学生也兴趣盎然。又如, 《小露珠》一文, 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 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 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 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 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 植物才会有变化, 这样, 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 得心应手了。再如, 《夕阳真美》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夕阳, 领略夕阳的美景;《云房子》一文就可指导学生去观察雨后白云的变化, 了解它的姿态万千, 变化多端。这样, 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演一演, 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 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 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 “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 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 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 使学生如临其境, 激起学习兴趣, 引起高度注意, 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 让学生演一演, 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 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例如, 在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时, 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40年后美穗子带着三个孩子专程前来中国看望聂将军的情景。通过生动鲜明的表演, 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的理解, 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 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又如, 《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 教师可借助多媒体, 播放小英雄王二小为了保卫后方机关和几千个老乡, 将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而被敌人用刺刀挑死的英勇场面, 教师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精心剪辑的配乐。音乐、画面、语言、神情营造出来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气氛, 使学生入境动情, 顺利地跨越了时代的鸿沟去理解、领悟二小的英雄气概, 获得情感的陶冶。

三、学一学, 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 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 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身临其境, 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 去体验, 去感悟, 加深感受。例如, 《碧螺春》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品茶情景:夕阳西下, 明月初升, 朋友相聚, 品茶谈心。如果仅限于玩味语言文字, 可能学生感受不大, 不妨送给学生一些碧螺春, 布置学生回家后在课文描绘的情景中邀友品茶, 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 不需教师多费口舌, 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定会像品茶那样, 愈品愈香, 愈品愈回味无穷。又如, 在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 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 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 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 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 《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 学生一边表演, 一边齐声欢唱, 从学生优美的动作, 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 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 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又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 渗透学生的生活, 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 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 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 通过“访一访, 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 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 走向生活。

关键词: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6。

对职教英语教学的思考范文第2篇

1 运用构词法优化词汇教学

英语的词汇总量虽然达到百万之多但最为基本的构词成分却相对有限, 而且各词汇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联系, 其系统性也较强。教师在教学之中, 应充分利用好词汇的上述特点。教师在上课时虽然无法直接将这些特点一一述说出来, 最好能在进行词汇教学的时候呈现出来, 让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从而有所发现。在词汇教学过程中, 我们应该不断地将所学过的词汇进行归类, 这样会更有利于学生对词汇的记忆。[1]这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 可以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 在学习完seccessful-seccess, helpful-help, careful-care等词汇之后, 如果能让学生自行归纳出-fu系后缀, 放在动词的后面就构成相应的形容词。如此, 以后遇到了类似的单词, 学生就能立即做到举一反三, 从而加深对后缀规律的掌握与理解。与此同时, 还有形容词加上ly变成副词的规则, 如slow-slowly loud-loudly, quick-quickly, quiet-quietly等就是这样, 而加上前缀un所表示的意思是不, 比如h a p p y-u n h a p p y, f a i r-u n f a i r f r iendly-unf r iendly等等, 又如, 在学习car e这一个单词之后, 可运用构词法引导出care-caref ul-caref ully-caref ulness-careles等一系列的构词方式, 如此一来, 不仅能减轻初中生的记忆负担, 还能让其学到新的词汇知识。英语与汉语相似, 大量的单词或者比较外形相似, 或者读音是相同的, 学生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十分容易出现混淆现象。例如, quite与quiet, their与there, hour与our等。如果教师能将这一类单词作出构词归纳, 就能很好地避免在使用单词过程中出现低级失误。

2 利用学习语境优化词汇教学

语境 (context) 的本义是文章段落的上下文。语言学中的所谓学习语境, 就是指学习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客观条件和背景。语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汇的用法和多种含义, 从而加深对单词的记忆。例如, 在课堂中讲授新单词water时, 教师可借助部分教具, 或者作出某些动作, 类似浇花、浇水及喝水等学生极为熟悉的动作。其后, 再展示给学生以下句子:A:I’m very thirsty, I want to drink some water./B:The flowers are dry, I must water them every day./C:There is some water in the bottle.We can drink it.从上述句子的语境中, 学生就可猜测出A句和C句中的water是名词, 其含义是水, 而B句的water则是动词, 浇水的意思。通过这一例子的学习, 学生能够了解到water所具有的不同的词性及用法。通过理解上下文来进行词汇教学也是一样的道理。比如, 在教单词dumpling时, 教师可向学生出示下面这一段文字:Dumpling is a kind of f oo d pe op le i n th e No r t h Ch in a ea t du r in g t he Spr ing Fes tiv al, whi le swe et rice dumpling is a kind of food people eat i n S o u t h C h i n a e a t d u r i n g t h e S p r i n g Festival.It is called“jiaozi”.通过将dumpling放到整个段落中进行理解, 不仅能让学生更快地学会这个单词, 而且还能培养出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 尤其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判断词义的能力。在采用语境教学法之后, 教师的工作量可能会有所增加, 而且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更高。因此, 教师应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所要运用的英语单词不仅要求是学生学过的, 而且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在上课时, 应尽量采用纯英文教学, 以便于让学生轻松自如地运用英语解决在上课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

3 结合文化背景优化词汇教学

在初中英语的词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能仅仅将目标停留在单纯的词汇上, 而且要通过词汇教学, 让学生多了解西方文化知识。具体来说, 在词汇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结合文化背景开展英语词汇教学:首先是特殊的文化背景, 例如Indian是印度人或印第安人, 而Washington则是人名、城名或州名;china是瓷器, 而China则是中国;white house是白宫, black horse意为黑马, black sheep的意思就变成了败家子。其次是特殊的文化语景, soft money的意思是纸币, soft music则是轻音乐, 而softwords的意思变成了和蔼的话, softwood是软木, soft d r i n k就成了不含酒精的饮料;u n c l ef ather’s br o ther意为爸爸的哥哥或弟弟, 同理, mother’s brother则是妈妈的哥哥或弟弟。aunt-father’s sister成了爸爸的姐姐或妹妹, 而mother’s sister则变为妈妈的姐姐或妹妹, uncle’s wife是舅舅或叔叔、伯父的爱人。最后是英汉共通的文化背景, 比如, fish可表示鱼或渔, head表示头或头儿, foot则表示人脚或山脚。

4 结语

总的来说, 词汇教学并非毫末之技, 而是一个系统工程。[2]初中英语教师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 一定要尊重英语教学规律, 按照新课程理念, 充分发挥多种词汇教学方法的优势, 不断创新英语词汇教学情境, 以期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同时, 学生要认真学习领会各种科学的学习方法,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刻苦练习, 以求学以致用, 真正提高英语水平。

摘要:词汇在整个初中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本文从运用构词法优化词汇教学、利用学习语境优化词汇教学、结合文化背景优化词汇教学等三个方面思考了优化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希望能对提高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水平起到助推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优化

参考文献

[1] 黄小飞.探究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J].科技咨询导报, 2007 (16) .

对职教英语教学的思考范文第3篇

1 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 进一步完善半工半读模式

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 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 我校的以工助学、半工半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1) 工学交替型:学生在学校集中学习第一、三、五学期, 到企业生产实习第二、四、六学期, 在学校和企业实行多次工学交替方式, 边学习边工作完成学业。 (2) 校企契约型:与多个企业建立契约关系, 学校选派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为企业补充新员工, 企业则成为学校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 我校更新了办学观念, 使半工半读的办学形式更加完善, 在原有办学形式基础上又增加了“季节入企式”、“学校办企式”、“校企合一式”的办学模式。“季节入企式”半工半读模式是指学校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 组织学生在企业生产旺季时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淡季时回学校上课的一种形式;而“学校办企式”的半工半读模式是我校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办起自己的企业, 组织学生在本校创办的企业中参加生产劳动;“校企合一型”是指把工厂办在学校, 校企双方紧密合作, 或把学校办在工厂, 白天上班晚上上课, 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共同做好学生培养、生产、就业和管理各项工作, 灵活的办学机制, 进一步完善了半工半读的形式。

2 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 调整课程设置, 推进实践教学

近年来, 襄樊市襄城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发展工业, 许多大中型企业纷纷进驻襄城工业园区, 企业急需大量的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我校及时调研, 依托企业办专业, 新开设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数控应用、电子通讯等专业, 先后与企业实行订单招生、定向培养, 为企业培养大批可用之才, 为企业的发展和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校根据企业要求, 改变原有固定的课程设置模式, 开发校本教材, 实行单一模块强化学习加强实践教学。实践课程的操作内容达到了与企业的生产作业接轨, 实现了“无缝对接”, 从而更好地适应工学交替的需要。

3 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

(1)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要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企业, 无论在“工”或“读”的阶段, 事关学生安全健康的因素和环节都很多, 我校把学生安全健康放在第一位, 关注、关心、关爱每一个学生。结合不同的半工半读形式, 建立不同的弹性学分制度, 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实习计划、管理制度, 与企业共同管理, 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不让学生充当廉价劳动力、简单操作工, 按照计划, 将教学内容科学地、完整地贯穿于生产实践中, 使每个学生“读”有所用, “工”有所获。

(2) 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学校要以教师为本, 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 要千方百计调动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激励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之机, 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机会, 想方设法为教师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创造条件。根据企业及专业需要, 每学期轮流派出若干名专业教师到实习企业管理实习学生的各方面教育教学工作, 并与学生一起参加企业的生产实习, 为专业课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提供良好的条件及时间保障, 大大加强了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提高了教师自身业务素质, 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进一步夯实了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在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的同时, 更要注重为教师排忧解难。只有这样, 才能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内在活力, 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教育良性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4 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 扩大学校办学规模, 改善办学条件

(1) 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目标,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 满足不同专业对同一课程的不同需求, 以学生为本位, 认真开展专业分流、专业课程整合、技能训练、选修课开设等方面调研工作, 为搞好分层教学打好基础。

(2) 进一步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紧贴经济发展需要, 行业发展需要, 加大调整专业课程设置, 加强校本教材开发, 使学生更加适应企业需要、行业发展需要。

(3) 完善职业道德课程体系, 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做好学生就业的多方面准备, 就业心理准备、就业知识准备, 进行模拟面试, 提高面试能力, 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

(4) 进一步改善半工半读模式, 以贫困人群、农村进城务工青年及社会下岗人员为招生对象, 广扩生源, “进行社会短培式”的半工半读模式, 学校积极组织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使之获得技能后上岗, 就业获得报酬后缴费, 这种做法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5 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

(1)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就是要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以人为本, 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体制, 目光长远, 端正办学思想, 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确保学校发展空间。

(2) 在全面协调发展过程中,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正确处理好学校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办学规模与办学质量的关系, 正确处理好学校与合作企业之间关系, 正确处理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关系, 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 形成强大而有效的教育合力;正确处理好学校创建达标与群众满意程度的关系, 形成一批名副其实的优质学校,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摘要: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本文就如何运用科学发展观完善半工半读模式、开办新专业、调整课程设置、坚持以人为本、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办学模式,教育发展理念

参考文献

[1] 黄世新, 王建民.科学教育发展读本[M].中国文联出版社.

[2]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决定 (国发200535号) [Z].

对职教英语教学的思考范文第4篇

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门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学科。声乐课在声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声乐, 是指以人体为乐器, 以人的嗓音为音源, 泛指由人声唱出的带有语言的音乐。人的声音是世上最美的声音, 任何乐器均无可比拟:花腔女高音的轻盈灵巧、戏剧男女高音的层次与舒展、抒情男女高音的圆润流畅声乐教学是讲授歌唱知识、训练歌唱技能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由于声乐教学必须在人自身的声音基础上, 声乐的乐器就是人体本身, 人体各个与发声有关的机能部分, 根据大脑的指示进行具体的运作, 发出所需要的声音, 并表达各种各样的表现思想情感。要制造好人身乐器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声乐教学的特殊性, 决定了声乐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重要性。

2 声乐教学应把握的要点

2.1 声情并茂, 寓情与声

声情并茂是指歌唱的声音与所要表达的感情内容是一致和谐的, 这就要求不仅要有动听的声音, 而且要有真切的情感。在声乐教学中, 许多教师把时间的精力用在对学生声音技术的训练上。首先, 教师应当从生理学的角度出发, 掌握好发声技巧, 把握并落实好歌唱发声的呼吸、打开共鸣腔体、声带与气息的协调配合、正确地稳定喉器、声音的位置、母音的安放、声区的统一、咬字吐字、以及发声器官在歌唱发声运动中各部位的协调配合训练等, 这是基础而且是必须的。但如果仅“重训练、轻讲解”, 使学生对歌唱思维、艺术审美等内容缺乏正确认识, 影响了歌唱学习的效率, 也使歌声缺乏内涵与美感。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有技巧地应用声乐教学语言, 把握讲解要点, 将使声乐课教学事半功倍。在此基础上, 寓以美好的音乐艺术想象和丰富的艺术情感, “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理解歌唱情感的含义和要领, 把握歌曲的情感基调, 每一首歌曲都有一个情感基调, 比如深情赞颂, 自豪与骄傲、庄重严肃、悲伤难过在深入挖掘词义的基础上掌握感情基调, 有了对词义的深刻理解, 加以设身处地的想象, 在以声传情的歌唱表现中, 才能使形象丰满完整, 主题深刻感人。

2.2 注意形态语言的运用

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用开表达思想感情、交流与传达信息的形体姿态就是形态语言。形态语言是没有声音的特殊语言, 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声乐教学中形态语言的运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通过不同的形体姿态:比如, 脸部表情夸张、身体前倾、不同的手势等来表达。声乐教学中的形态语言包括:脸部表情形态语言、手势形态语言和身体形态语言。在声乐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正确地运用形态语言, 能够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脸部表情:如吃惊、害怕、双眼睁大、眉毛扬起等, 手势可以通过手指、手掌、手臂的动作组合与变化来表达教学信息, 身体形态语言比如两眼平视、两臂自然下垂, 挺胸收腹, 全身处于积极准备的姿势等。丰富的身体形态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热情与愉悦的情绪, 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同时通过正确、大方优美的动作, 可以将抽象的声乐教学变得直观容易为学生所掌握。形态语言是声乐教学的重要手段, 对促进声乐教学改革、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有极重要的作用。

3 声乐讲解应注意的问题

3.1 声乐讲解重点突出

教师对声乐课要作好备课, 熟悉要讲解的作品包括歌曲作者、创作时代、歌曲的风格等。声乐作品是诗乐合璧、词曲交融的综合音乐体, 词作者对作品的创作有诗人的创作动机和手法, 而曲作者则用音乐创作的手段将诗与词整合在一起, 形成完整的音乐作品。作品中作者用心刻画的人物、心境与感情演唱者均需认真挖掘与理解, 并把握歌曲的力度与风格, 使学生在演唱之前对作品有比较明确的了解, 能更好地把握演唱中感情强弱、节奏的变化。另外, 声乐理论是对声乐艺术实践的科学总结, 理论出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学生在学习之前对声乐理论只是初步的了解, 经过长期的演唱实践, 进一步理解、深化对声乐理论的认识。对教师而言, 更应当不断地研究、实践, 并进一步将理论应于实践、指导实践, 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应用于实际的教学方法, 解决学生演唱中的具体问题。

3.2 声乐讲解要简洁并准确

声乐讲解虽然重要, 但由于声乐课的特殊性, 声乐课有别于纯粹的知识讲解课, 声乐课应当是“言”与“行”的有机结合。通常的授课应当从练习开始, 对知识点的讲解渗透其中, 讲解语言应力求准确、突出重点、逻辑清晰、有条理, 使得在发声理论与作品分析及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准确生动。当然, 对中学生来说, 练声与演唱才能更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 这是整个声乐教学的重点, 一般课时的三分之二以上的时间都要花在这上面。如果花大量的时间引经据典、旁征博引, 教师心里自觉讲得很透彻, 却始终燃不起学生的兴趣, 针对性差。在有限的时间内, 声乐教学应围绕学习内容与学生具体的演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4 结语

从改革开放至今, 我国的声乐艺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 人们对声乐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对声乐教学不仅要求有好听的、高质量的有文化的、审美价值高的声音, 而且要看到有形、有色、高质量的艺术表演, 要求听觉与视觉美的整合。作为声乐教学的教师, 无论是声乐教学和声乐表演都应与时俱进, 力求出色, 在提高对声乐理论理解的同时, 提高声乐表演技术和表现能力, 以情带声, 声情并茂, 从听觉和视觉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摘要:声乐是音乐教育的基础, 声乐的最终目的是艺术表现, 声乐的特殊性决定了声乐教学需声情并茂, 并结合一定的形态语言的展示, 声乐理论的讲解也应当简洁、准确, 并且重点突出。本文从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声乐的特殊性,形态语言

参考文献

[1] 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7.[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7.

[2] 谢晓芹.浅谈声乐艺术与技术的关系[J].西华大学学报, 2005.S1.[2]谢晓芹.浅谈声乐艺术与技术的关系[J].西华大学学报, 2005.S1.

[3] 张文华.论声乐教学语言与讲解重点[J].艺术探索, 2011.4.[3]张文华.论声乐教学语言与讲解重点[J].艺术探索, 2011.4.

[4] 吴晓.声乐教学中形态语言的运用[J].艺术探索, 2011.4.[4]吴晓.声乐教学中形态语言的运用[J].艺术探索, 2011.4.

对职教英语教学的思考范文第5篇

观麻省理工学院公开课《经典力学》有感

[摘要]: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对麻省理工学院Walter Lewin教授的《经典力学》的精彩实验教学片段思考,提出对中学物理教学的改革思路:利用实验作为载体,让实验回归物理课堂,让实验丰满物理课堂,让实验延伸物理课堂。 [关键词]:实验教学;现状;麻省理工学院;精彩片段 近来诸如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级的高校在网络上公布了他们一些公开课,吸引了国内的大量学生甚至公司白领学习,很多人在学习了后,有这样的感叹:国内的高中大学白学了!高中大学的物理课堂就是死水一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笔者也抱着学习的态度认真观看了麻省理工学院的Walter Lewin 教授所讲授的《经典力学》。这也促使我对现在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有了点零星的思考。

物理学是建立在观察和实验基础上,研究物质的运动规律和基本结构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物理实验是研究和学习物理学最基本的方法,它是物理知识的源泉,无论是概念的建立,还是规律的探索和论证都离不开实验。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教学内容。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把课程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了科学探究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新课程教材在设计方面也突出了实验探究的地位,设计了一些新颖的探究实验。那么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需要怎样的实验教学呢?

1、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

从新课程实施以来,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程式化实验”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像现代工厂的产业工人一样操作,去获取教师(或书本)所要求得到的实验数据(或实验结果)。虽然学生动手,但是一单纯的机械操作为主。

“试题实验”学生用笔“做实验”。教师编制大量的实验试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使得实验教学在应试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本人曾在一堂实验课中问一位不动手做实验的学生为什么不实践,他回答说:“反正还是要做题目的,结论书上都有。”更在一次教师交流活动上,一名教师说:“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

“多媒体实验”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资源的共享,一些原本可以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却被教师从网络上下载的课件来展示,美其名曰“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2、Walter Lewin 教授《经典力学》课堂的几个精彩片段 2.1.1片段一:第一讲《十的力量》

Lewin教授在开篇中主要介绍了单位和量纲分析的概念,Lewin教授在介绍完力学基本量后,他用他特有的风趣语言说:他的祖母告诉他一个人站着没有躺着高。接下来开始做测量实验,首先测量了一根铝条直立和平放的长度,分别为149.9±0.1cm和150.0 ±0.1cm;然后再现场找了一名学生,测了学生站立和平躺的身高183.2±0.1cm和185.7±±0.1cm。 2.1.2反思一:

在这个测量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0.1cm”,Lewin教授说:“如果不考虑不确定度,那么任何测量都将失去意义。”当然这句话在后面教学的实验测量中,教授反复的提到,并且用实验的事实说明的不确定度的重要性。在我们现在的物理实验题目中,我们常常看到实验的结果只有一个数值,而没有不确定度。这样就造成了实验的不够严谨。我们都知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但是在做测量时,我们的教学有注意到了多少呢?

2.2.1片段二:第一讲《十的力量》

Lewin教授在做完身高测量后,又举了一个例子: 他说伽利略曾经思考:“为什么哺乳动物的大小总是有一定限度的?”他根据量纲分析,发展出这样一套理论:哺乳动物的密度应该都差不太多,所以他们的质量应该正比于他们的大小,进而假设正比于他们大腿骨长度的立方,这个假设从他测量了家鼠、羚羊、浣熊、野马的数据看基本正确;他进而假设:哺乳动物大腿骨承受的压强应该有差不多的上限,也就是他们质量比上大腿骨厚度的平方,应该基本是常量。根据这个假设,他的结论是哺乳动物大腿骨的厚度比上其长度应该和长度的平方根成正比,这当然是一个惊人的量纲分析的结论,这意味着如果大象比家鼠的腿长一百倍,这两者大腿骨的厚度就应该差一千倍。为此,教授从哈佛大学找来生物标本进行测量比较,但是最后测量的结果让他大失所望,大象腿骨的厚度比之于家鼠,远远小于他量纲分析的预测。当然接着教授讲了一个利用量纲分析正确得到自由落体运动h=1/2gt2的例子挽救了量纲分析的声誉。 2.2.2反思二:

在单位和量纲教学中,高中物理教学很少有实验例证的,不管对哪个教师来说,这都是一个枯燥的部分。但是Lewin教授却发掘出这样的一个例证来生动讲述,妙趣横生。并且Lewin教授展示给我们一个他的错误的理论探索,暗示我们:探索大部分会以失望收场,但是过程却让人沉迷其中并难以忘怀。而我们现在所做的探究性实验实际是已经设计好的实验,只不过让我们去按部就班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实验设计,从而得到一定正确的结果,对于错误的理论几乎与之绝缘,探索的精神也随之消磨。

2.3.1片段三:第四讲《三维运动 - 自由落体参考系》 在这课中,Lewin教授为我们做了一个斜抛实验。场景是猎人射击猴子“一个纯种的非洲猴子Robert”,教授先非常郑重的要求大家一定要尊重这只猴子,因为他将为科学作出重大的牺牲,全场学生无不动容。此时现场气氛凝重,因为Lewin教授要用这只活蹦乱跳的Robert,做一个抛射体射击实验。

他先扮演一个笨笨的猎手,妄想用一只没有准星的枪,直接枪口对着树顶的猴子射击。当然他永远不会射中,因为他忘了子弹在射出以后,不是直线运动,而是一个匀速水平直线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合成,轨迹应该是抛物线,所以树顶上的Robert本来永远是安全的。但是Lewin教授坏,他太坏了。他表面上装成一个傻傻的猎手,实际上心里完全明白物理的原理,居然长期训练可怜的Robert,在看到枪响的一瞬间,就自由落体的往下跳。可怜的Robert,哪里知道物理方程的厉害,它这样一跳正好代表一个自由落体的非惯性系,其中朝上的惯性力正好抵消重力场,所以在这个参照系中,子弹还是会直直的射中猴子,而完全不会按抛物线轨迹运动。在Lewin教授的连哄带骗下,Robert终于同意爬上了三米高的树梢,而且要在枪响的同时跳下。第一次它跳早了,子弹还没射出呢!正当大家松了一口气的时候,残忍的Lewin教授又逼迫他第二次上树,可怜的Robert为了眼前的香蕉又一次上当了,重新爬上了树梢。这一次它跳对了子弹正如物理方程计算的,准确的射中了它。 2.3.2反思三:

在这一讲中,Lewin教授主要讲授的内容是我们高中生在高一阶段熟知的抛体运动。但是我们的学生在这里能做的实验基本就是描绘出平抛运动的轨迹。其实像Lewin教授的这样的实验完全可以安排给我们的学生做个探究性实验,一方面是加深对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把学生带入科学探索情景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新知识,亲身经历寻求并发现知识的过程,使他们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创新意识得以培养。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创新精神,产生积极的创新思维,从而引起学生探索和亲自动手欲望,为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地开发探究性实验项目。而这恰恰是我们国内大部分高中所欠缺的。

当然Lewin教授的猴子Robert是玩具改做的。这也使得实验增添了很多趣味性,寓教于乐。

3、思考启发

对职教英语教学的思考范文第6篇

【关键词】中学 英语教学 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日趋完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过去的英语教学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这里,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几点看法:

一、改变课堂教学单一模式,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以往的教学形式不注重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紧紧围绕中考的指挥棒,过分强调考点,教学活动受到很大限制。绝大部分同学学习英语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高分,因此出现了“高分低能,哑巴英语”的现象。语言是交流的工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反复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掌握,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改进英语教学方式。

1.“互动型”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起到引导作用。例如,在讲解一些精彩的对话时,可以先找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之后,找同学做点评,最后再由教师做总结。通过这样的一系列活动,同学们逐渐熟悉了课文,这时,可以再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表演这段精彩的对话。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一来,整个课堂氛围就会轻松起来,学生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消极地接受知识转变为积极参与课堂,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完全投入到课堂当中。在讲解复习题时,也可以采取师生互换角色,即请同学上台来扮演老师,为大家讲解习题,老师则坐到座位上当学生。讲解完后,由其他同学提意见,教师则补充总结。这样,一方面使老师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学生对以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极大地增加了其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改变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多媒体技术是初中英语教学的最好教学手段之一,它能创造出一种真实、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其中,并能迅速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因此,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采取分层教学法

目前,很多学校都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教学活动,然而,初中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小学,各小学之间的英语教学水平差异很大,因此,学生们的英语基础可谓是千差万别。由于老师很难照顾到每位同学,从而导致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吃不饱,觉得课堂教学过于简单,因而产生了懈怠情绪;而另外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又觉得难度太大,无法接受,从而逐渐失去了学习英语的信心。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分层教学法,把学生分为A(优秀)、B(良好)、C(中等)、D(较差)四个层次,这样就可以使每位同学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来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还可以实行月考制,检验大家的学习情况,鼓励进步较大的学生

跳级,营造出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势头。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做到课内外有效结合

语言学习靠的是反复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应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项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例如,定期举办英语演讲比赛,开展英语角,鼓励同学们欣赏优秀的英文影片,并用英语写观后感,教唱一些简单的英文歌曲,为他们推荐有趣的英文课外读物,等等。另外,在作文课上,可请同学谈谈读后感,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课外阅读带来的乐趣。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够学会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稳定教师队伍

“名师出高徒”,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师资队伍建设是相当重要的。因此,一方面学校要不断引进一些高素质的教学人才来充实师资队伍,完善师资结构;另一方面,学校也要重视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努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机会。比如:①组织一些兄弟学校的观摩课活动,让不同学校的老师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②邀请校外知名教师来校做讲座,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③在学校内部实施集体备课制。各年级的各科小组成员在每周固定的时间内,由组长组织大家一起探讨即将教学的内容。这样一来,能够充分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钻研教材,并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为精彩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同时,在教师内部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④在学校内部开展公开课。每学期每位老师都讲3~5次的公开课,对于优秀的公开课,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公开课,一方面激励老师们加强学习,力争上游,取得更好的成绩;另一方面,教师们也可以更为直观地充分吸取他人授课的精华,弥补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总之,英语教学改革的道路任重而道远,我们要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基础,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新世纪的今天,传统的“一位教师、一块黑板、一只粉笔”的教学已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激活英语课堂势在必行,这就要求英语教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培养国际型的交流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对职教英语教学的思考范文

对职教英语教学的思考范文第1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 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