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斗量范文
车载斗量范文(精选12篇)
车载斗量 第1篇
一、单片机是车载总线的基础和核心, 是微型计算机。
车载总线由很多单片机共同连接在一个网络系统上, 实现信息共享
单片机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有: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定时计数器、可编程串行口寄存器、内部总线, 共同集成在一个芯片而形成。软件有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CPU为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它以主振频率为准, 控制CPU的时序, 对指令进行译码, 然后发出各种控制信号, 将各个硬件环节组织在一起。软件就是程序, 即计算机处理和运行控制的一条条指令语句集。管理计算机的程序为系统软件, 而专门用于某项技术设计和操作的为应用软件。这里边有几个概念, 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位:可以理解为一根电线。这根电线可以加上电压, 用数字表示1, 可以不加电压, 用数字表示0.用1和0两个数表示此根电线所处的两种相反的状态。0或1亦可以视着一个位。二进制:数字由0起, 加一个为1, 再增加一个应为2, 但计作10, 也就是逢二进一, 以此类推。这种以2为满, 逢二进一变为10的计数法, 为二进制。就像我们十进制数数1、2、3……到十, 又从一开始计数一样。这里是数数从0始, 到2又从0开始计数。也就是二进制里没有二, 只有0、1两个数。字节:八个顺序排列的0或1, 规定这八个二进子的字符成为一个字节。由硬件和软件一起组成单片机的控制系统。通过软件编程就可以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工作了。网络中以计算机为为信息处理中心, 单片机接收到信息后, 经过这样的处理而后再送到执行器去控制系统运行。整个网络中的计算机就可以实现信息交换。
二、CAN车载总线
车载总线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 所以先弄清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讯技术相结合产生的。计算机网络按照功能分成7个层次功能模块, 从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这样每一个网络层次就对应一个功能模块各层之间相对独立, 其功能实现的具体细节对外是不可见的, 每一层完成一个特定功能, 相邻层交换是通过接口处规定的服务原语进行, 这样每一层的功能易于实现和保护。而当某一层需要改动时只要不改变它上下层的接口规则, 其他层都不受到影响, 因此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实际中使用网络协议与这个模式都多多少少有差异, 据需要确定层次, 不一定全是7个层次。例如风靡全球而主宰Intelnet的TCP/IP体系就之划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网络接口层四个层次。CAN车载总线就是这样一种网络, 它为串行通讯, 能有效的支持很高安全等级的分布式适时控制。有数据链路层、物理层两个层次。CAN通讯的技术规范也即CAN通讯协议及CAN国际标准是设计CAN总线网络应用系统的基本依据。规范功能的实现基本是由硬件自动完成。这些硬件就是控制器SJA1000和收发器TJA1050。通过对SJA1000编程, CPU能控制SJA1000内部各种寄存器, 再由TJA1050发送器发送或接收信息到总线, 并完成各种功能控制。SJA1000控制功能非常强大。这里有几个概念要明确:报文:大小不受限制的数据块, 是信息转化成的二进制数组。帧:特定格式的数据块。内部含有各种控制通讯的信号。这是异步串行通讯必须的手段。通过SJA1000控制器控制完成。节点:节点分智能节点和非智能节点。智能节点以微控制器为核心, 再通过接口连上SJA1000、TJA1050收发器以及传感器、执行器等现场设备组成。非智能节点与智能节点的区别就非智能节点没有微控制器。SJA1000控制器在系统构成节点中的位置如下图1。
由上图可看出, 收发器将从总线收到的信息传给控制器, 由他送给处理器, 实现信息的控制和交换。控制器:目前最优良的为SJA1000, 它是一个可编程的仪器。收发器:TJA1050是收发器中性能较优良的它提供CAN控制器与总线之间的接口, 影响系统网络性能驱动总线信号接收和发送。最后, 由微处理器, 控制器, 收发器以及现场设备构成节点, 各节点通过网线构成的车载网络, 如下图2:CAN总线由两根通讯电线组成, 一根为CAN-H, 另一根为CAN-L, 两线之间接的终端电阻。控制节点接在总线上, 构成这个网络的节点数可多达120个。各个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总线进行信息交换, 实现信息共享。这种网络传输效率高, 使用灵活, 是一种开放性网络系统。CAN总线各节点通讯机会平等, 没有主从之分, 所以此种网络为多主机系统.通讯全由所发送的帧中识别符决定, 识别符权限越高, 则其通讯的优先度越高。
三、LIN总线
LIN总线是低成本网络中的汽车通讯标准, 为一主多从单主机低成本低速率单线串行通讯总线系统。它的使用范围是单主机节点和一组从机节点的A类多点总线。LIN网络将价格低廉的LIN收发器挂在普通的串行口, 再配以LIN驱动软件就可以构成LIN节点。它有一个传送位的单通道, 从这里节点可以获得数据的重新同步信息。LIN标准包括传输协议规范、传输媒体规范、开发工具接口规范、和用于软件编程的接口。与CAN总线不同, 在一些低速的传输系统, 仍然用CAN芯片组装网络, 则成本高, 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比如:车门, 方向盘, 坐椅, 空调, 照明灯, 交流发电机, 湿度传感器, 这些信号的控制用低成本网络汽车通讯协议标准, 则比较合适。车载总线技术是目前汽车电气较前沿的技术。未来, 传统的汽车电气布线终究会被车载总线技术取代, 一根或两根网络总线就实现了汽车上的信息传送。每个控制元都是网络上的用户, 大大减少了传统点到点布线的数量, 简化降低了修理的难度。
摘要:车载总线就是汽车上的通讯网络, 车载网络是汽车电子发展的必然。了解计算机网络和现代控制技术, 是使用汽车网络的前提, 也是正确维护和修理的基础
关键词:网络,控制器,总线,位,数据传输,报文,帧,节点,异步串行通讯
参考文献
[1]南金瑞, 刘波澜.汽车电子技术与单片机[U].汽车单片机及车载总线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107-130.
[2]江力.单片机结构原理与简单应用[U].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20-25.
[3]汪吉.计算机数制转换[U].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M].2006:4-10.
[4]季福坤.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N].计算机网络基础, 2008:9-16.
[5]朱建风, 李国忠.报文[U].常见车系CAN-BUS原理及检修[M].珠海市欧亚汽车有限公司, 2006:30-33.
用车载斗量怎么造句 第2篇
1、往年车载斗量的伪劣产品如今少多了。
2、爸爸肚子里的故事车载斗量,怎么讲都讲不完。
3、如今教育发达了,大学毕业生车载斗量,不像从前,初中毕业生都算是有文化的.秀才呢。
4、网路资讯,车载斗量,多到难以应付。
5、我们单位人才之多,简直可以车载斗量。
6、现代流行语“飙”什么的,多到车载斗量,犯滥成灾。
7、花生在我们乡里,车载斗量,哪有这么贵?
8、像我这样的人才,车载斗量,何足斐荩
9、粮店今年购进的大米车载斗量。
10、社会上会画画的人车载斗量,但画得好的就不多了。
11、像我这样的人才,车载斗量,何足挂齿?
12、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如汗牛充栋,车载斗量。
13、我们学校像我这种程度的学生,车载斗量,数不尽呢!
14、关于这项议题,各方意见,车载斗量,优劣参杂。
车载指南针 第3篇
导航仪的安装
一套完整的GPS车载装置应该包括GPS导航仪、车载支架和点烟器电源三个部分,缺一不可。
1一般GPS导航仪都采用插卡式安装地图和软件和内置地图和软件,以这款爱国者GPS-P370为例,存储卡中包括GPS地图四维图新和GPS软件Rote 66,所以务必在使用前前检查存储卡是否安装在导航仪中。
2GPS-P370的触摸笔在导航仪背面的插槽中,请检查是否遗漏。
3导航仪在实际使用中既可以用触摸笔,也可以直接用手指操作。
4检查结束,现在开始安装。首先保证车前挡玻璃的清洁,然后将导航仪支架底部的吸盘对准车前窗玻璃。
5一手将支架握稳,一手按下支架底部吸盘按柄加大吸盘真空度,用以增强吸盘吸力。
6将吸盘按柄按至底部,保证吸盘的吸附力,防止导航仪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颠覆。
7现在请一手按住并打开支架顶部按柄,将GPS导航仪安放在底部支架上。
8安放好导航仪后请将底部支架宽度调整合适,保证夹紧导航仪底部。
9因为导航过程一般为较远路程,而导航仪的电池只能保持相对较短的时间,所以连接外接电源是一个比较实用的功能。一般外接电源都采用点烟器连接。
10将GPS-P370的点烟器插头按照标识插入点烟器,注意,一定要插紧到底。
11点烟器电线连接好后,插头上的电源指示灯会有提示。
12将电线另一头通过支架底部的预留口插入导航仪底部电源接口。
13使用前一定要调整好导航仪屏幕角度,首先按住支架颈部两侧标有“PUSH'’的按钮,左右调整支架面板朝向驾驶员。
14然后按住支架面部后部上下两侧的“PUSH”按钮,将支架面板正面朝向驾驶员。
15导航仪的屏幕角度一定要合适和正确,使驾驶员只用转动头部就可以看清屏幕,稍高或稍低都会影响到驾驶过程中驾驶员的姿势,导致不必要的后果。
16按下GPS-P370的开机按钮,最后细微调整导航仪角度,保证角度为驾驶员最佳观赏效果。
17安装完毕,正确的安装是导航仪距离驾驶员远近合适,既能够清楚地收听导航仪语音提示,又不影响驾驶员前方路况和后视镜视线,并且还能正常浏览导航仪屏幕。
导航仪的一般使用
爱国者GPS-P370为导航设计了非常简便的使用方法,相信在看了以下的介绍后每个人都可以独立只身前往任何想去的地方。
1在导航仪开启后,请稍等片刻,这时导航仪会自动寻找导航卫星,当卫星寻找完成后导航仪会提示可以开始使用。
2当GPS搜索卫星结束后会报告当前位置,这时按下导航仪标有旗帜的按钮进入目的地设置界面。一般情况下请使用“搜索”选项。
3“搜索目的地”选项提供手写和拼音检索两种功能,其中拼音检索也分为拼音精准检索和模糊查找两种功能,精确查找需要完成完整的拼音输入目的地,需要注意的是,搜索目的地请选择正确的省市地图,本例以北京的北京饭店为例。
4导航仪会列出所有符合搜索要求的查询结果,从中选择正确的地点,按下导航仪OK按键。
5模糊检索只需依次按下目的地每个字的首字母既可,导航仪会自动提供选项,从搜索结果中选中正确目的地既可。
6手写输入的准确率也很高,所以一般情况下推荐手写输入目的地。
7目的地检索完毕后导航仪会自动计算目的地行驶路程,语音提示完成计算,导航开始。好了,发动你的汽车,现在开始向目的地进发!
导航仪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GPS导航仪的驾驶过程中请务必记住以下几个注意事项,正确使用GPS导航仪,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导航仪的屏幕为触摸屏,请使用触摸笔或手指进行操作,切忌使用尖利的物品接触导航仪屏幕。
2导航仪的支架请安装在车前挡风玻璃上,不要安装在车门车窗上,以免摇下车窗时刮掉导航仪,并且这种错误的安装方法也是安全驾驶的大忌。
3不要在行驶过程中将导航仪与支架分离,尤其注意不要放在置物台上,以免行驶过程中颠簸损坏导航仪。
4即使没有支架,也不要将导航仪放在仪表盘前使用,这样既不利于导航,也妨碍了驾驶员观察仪表数据,给安全行驶带来隐患。
5在使用过程中如果遇到导航仪死机、失效,请用触摸笔按下导航仪底部的Reset按钮重新启动导航仪。
6在到达目的地后,请将导航仪拆下放入置物箱中,避免被窃贼下手盗取。在拆除导航仪支架时,请先将支架底部的吸盘按钮抬起。
车载诊断系统介绍 第4篇
1 催化器的监测
EOBD对催化器诊断的要求:催化器的劣化造成HC (碳氢化合物)超过排放限值(0.4 g/km)时必须点亮故障指示灯和记录故障码。和其他诊断项目不同的是,催化转换器劣化诊断仅着眼于HC的升高。
空燃比控制能够保证混合物组分的空燃比使排放最小化,通过调节达到化学上的当量平衡。由于空燃比在加和减之间转换,要偏离化学当量平衡几个百分点,因此催化器需要一个缓冲功能。这一缓冲功能通过储氧能力得到,它使空燃比偏差受到富氧时的储氧效应和贫氧时的氧化反应的抵消,排放因而较少。随着催化器的老化,HC转化率和储氧能力都下降。HC转化率下降和储氧能力下降之间存在着适当的相互关系,所有当代使用的催化器监测都是基于储氧能力测量。
发动机管理系统根据储氧能力来判别催化器是否失效(由于氧传感器的特性,只有处于起燃以后催化器处于热的状态下储氧能力才被确定)。如果下游氧传感器电压值与其滤波值差值经过系列运算并在特定的诊断循环内的平均值大于诊断阀值(此时排放HC超过或接近EOBD限值),则系统认为催化器失效。该诊断阀值通过在实车上使用临界催化器建立振幅模型获得,图1简单的对比说明好的催化器和失效催化器上下游氧传感器信号。
具体来说,储氧能力好的催化器,其下游氧传感器的输出几乎是一条直线。当催化器丧失储氧能力的时候,下游氧传感器的输出类似于上游氧传感器。
催化器诊断功能工作典型条件:水温不低于75℃(即发动机已处于热机状态,发动机管理系统通常采取稀燃的方式在启动的时候对催化器进行加热,催化器温度在300°以上才开始转化,水温是判断是否稀燃的重要条件),发动机转速在2 000~3 000 r/min之间,车速在65~75 km/h之间,发动机处于部分负荷状态,为了得到可靠信息监测时间要持续80~90 s。
2 失火检测
失火通常由点火线圈故障(无点火,点火时间过短),喷油器短路、断路等引起。
失火检测首先判断是否是真实失火,即确保失火判断的准确性。通过计算失火诊断参考量ER (Engine Roughness)来进行,其基础是测量发动机各缸180°曲轴转角所需时间,如果曲轴转过180°过长认为真实失火发生。失火判断的基本原理如图2所示。
失火可以通过失火发生器设定完成(分为模拟喷油和点火失火2种模式)并且判断设定的失火率和软件计算的是否一致,把误判率控制在较小范围。手动变速车在低速高档时曲轴会抖动,这时判断不出是失火还是抖动造成的速降。因此这时候不能进行失火判断,以避免误判。失火可以分为排放损害型和催化器损害型。
排放损害型:由于存在未燃烧的汽油进入排气系统,HC和CO不能被充分转化,导致尾气排放恶化。当失火率达到导致尾气排放超过EOBD限值(CO 3.2 g/km;HC 0.4 g/km;NOx0.6 g/km)的时候,诊断系统将报告一个排放损害型的故障码并记录有关信息。在2个连续的工作循环中报告排放损害型失火,此时才会点亮发动机故障灯。排放损害型诊断试验使用老化催化器(即“欧三标准”使用8万km老化、“欧四标准”使用10万km老化)进行特定失火率下的排放试验,得到一个失火率的阀值作为比较的依据。失火率的设定可以通过失火发生器完成(分为模拟喷油和点火失火2种模式)。
催化器损害型:大量未燃烧的汽油进入排气系统将导致后燃,从而使催化器温度迅速升高。当失火达到可永久损坏催化器的水平时,软件将执行以下逻辑:故障灯立即点亮并闪烁以提示驾驶员车辆正处于催化器损害型的失火工况。系统将监测是否属于单缸失火工况,一旦系统确认为单缸失火,系统将切断相应气缸的喷油以尽可能地保护催化器。尽管系统已判断为催化器损害型失火,但当车速及发动机负荷降低到一定限值时,故障灯将停止闪烁但保持点亮状态以允许驾驶员驾驶车辆“跛行回家”。催化器损害型诊断阀值可以使用安装热电偶的新鲜催化器,设定一个固定转速负荷调整失火率,监测热电偶的温度最接近催化器厂家定义损坏温度的失火率可以用来作为一个判断标准,转速和负荷组成一个二维表格通过对表格各点试验覆盖全部工况。
失火诊断的目的就是当失火发生时提醒驾驶员汽车正处于排放损害型失火或催化器损害型失火以便驾驶员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低失火率会导致排放水平上升尤其是HC排放上升。
失火诊断逻辑监测曲轴旋转速度的变化以确定失火是否发生。当失火率超出设定值时,判定为排放损害型失火或催化器损害型失火,并根据需要报出故障码或点亮故障灯。
发动机运转时,失火监测区域由下列边界条件确定:①变速箱在空挡时发动机的扭矩曲线;②最高转速为4500 r/min或比I型试验期间出现的最高转速高1000 r/min,两者中的较小者;③发动机下述运转点的连线,A中扭矩线上3000 r/min的点,与B中最高转速线上发动机进气管真空度比A中扭矩线低13.33 kPa的点(如图3所示)。
由于当前技术水平的限制,通常使用的失火监测方法很难确保在车辆和发动机运转的所有工况下,发动机失火都能够被准确可靠地诊断出来。GB 18352.32005中沿用EOBD法规的定义,对允许关闭失火诊断功能的情况做了定义:
(1)如果车载诊断系统(OBD)的监测能力受低液面的影响,制造厂可以中断车载诊断系统(OBD)。当燃油箱液面超过燃油箱名义容量20%时,不得出现中断。
(2)如果制造厂提交的数据和(或)工程评价能够充分证明,当在环境温度低于266 K (-7℃)或海拔高于2500 m的条件下起动发动机时,监测是不可靠的,制造厂可以在这些条件下中断车载诊断系统(OBD)。如果制造厂向型式核准机关提交的数据和(或)工程评价能够证明,在其他环境温度下起动发动机时,会导致误诊断,制造厂也可以要求在这些条件下中断车载诊断系统(OBD)。
(3)对装有动力输出装置的汽车,只有当动力输出装置工作且影响监测系统时,才允许中断被影响的监测系统。
(4)若制造厂能向型式核准机关证明,在发动机特定转速和负荷工况下,低失火率的监测不可靠,制造厂可以采用高于申报的失火故障百分率。
(5)当制造厂能向型式核准机关证明较高失火百分率监测仍行不通,或无法辨别失火与其他因素(如坏路、换挡、发动机起动后等)的影响,则在这些条件下可以中断失火监测系统。
3 氧传感器的监测
氧传感器有许多种类型,包括平面宽带型、平面型、套管型以及NOx传感器。安装位置可能在三元催化转化器之前或之后,也可以是在前催化转化器与主催化转化器之间,还涉及加热或不加热。EOBD对氧传感器劣化诊断仅对上游氧传感器即可满足。当氧传感器中毒或性能劣化后,其输出会变得缓慢。当劣化的氧传感器造成排放超过EOBD限值时,必须点亮故障指示灯和记录故障码。
其诊断方法是通过对氧传感器输出波形进行观测,诊断原理如图4所示。
判断条件一定时间内氧传感器输出在浓稀之间的转换次数过少,则认为氧传感器已劣化(如图5所示)。
氧传感器劣化诊断阀值需要实车使用老化催化器经过多次排放试验取得。由氧传感器模拟器产生周期加长或特性偏移的信号,使排放结果刚好位于限值附近,确定相关阀值,设置故障位,点亮故障灯。
4 结语
随着排放法规的不断严格,车载诊断系统的检测标准将更加严格,诊断所涉及的零件范围也必然会增加,从而随时对电喷系统影响排放的各种因素进行监测,保证排放符合要求。排放立法者的目的不仅是在循环测试中得到满足而要在日常运行中发挥巨大功效,不断更新的法规会推动新技术不断应用,使汽车行业更节能环保,诊断控制更有效。
摘要:文章回顾车载诊断系统的发展历史,介绍车载诊断系统催化器的监测、失火检测、氧传感器的监测原理。
关键词:催化器,失火,氧传感器,排放,监测
参考文献
[1]顾柏良,唐振声.BOSCH汽车工程手册[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
[2]Larry Carley.Understanding OBD-Ⅱ:past,present&future[Z]. 2001.
[3]王桂茹.催化剂与催化作用[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7.
货车载重新标准 第5篇
车货总高度从地面算起超过4米;
车货总宽度超过2.55米;
车货总长度超过18.1米;
二轴货车,其车货总质量超过18吨
三轴货车,其车货总质量超过25吨;三轴汽车列车,其车货总质量超过27吨
四轴货车,其车货总质量超过31吨;四轴汽车列车,其车货总质量超过36吨
五轴汽车列车,其车货总质量超过43吨
车载温哥华 第6篇
用骑车的方式来探索温哥华这座美妙的城市应该再合适不过了。它的街道两旁有成排的树木,山势缓和,并以拥有美丽的斯坦利公园为荣,因此两个轮子足可以到达。沿海而设的自行车道,会经过浪花飞溅的海岸和可爱的沙滩。而同样的,在内陆有凉爽宁静的森林和迷人的海狸湖。
早上吃了点薄饼和枫糖酱之后,吉姆和我便上路了。在高豪港区,我们欣赏到了这座城市的风景,着实令人惊叹。几十艘小船停泊在船艇俱乐部,温哥华拥有相当悠久的航海文化。我陶醉在碧海艳阳中,每隔几分钟或几米远就停下来寻找拍照的机会。
在图腾公园我第一次看到了第一民族的雕刻,那里有古老苍劲的图腾柱和现代作品。它们警惕地盯视着这座城市对岸的摩天大楼。这些图腾在诉说着一个家族的故事,他们的祖先是谁,他们拥有什么,受到哪些神灵的庇护和指引,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过去,图腾柱就被放置在巨大的房舍外面,直到木材腐朽之后自行倒下,那是神灵和大地在召唤它们回去。如今仍有许多被保存下来,这不是一座已故文化的纪念碑,而是通向未来之路的一个记号,对民族和身份的提醒,告诉世人这片土地曾经何等美丽。
天气很好再加上我对鲸科动物被囚禁起来的样子感到不舒服,于是便离开了拥有白鲸鱼和虎鲸的水族馆。但是我还是在比尔·里德的巨型雕塑《杀手鲸》附近逗留了一会。我们吃了些汉堡,然后放下自行车漫步整个公园。在这片林地上,古老的雪松,还有像笼子和熊坑这种动物园的遗迹全都被保留了下来。
斯坦利公园有许许多多的松鼠,挥舞着小爪子忙着争抢从树上掉下的栗子。它们跳来跳去,大吃大喝,把一些坚果藏在小角落里以备在食物缺乏的季节里享用。这些啮齿类的小动物似乎很愿意在光线斑驳的地方跳舞,却恰好停歇在我不易拍照的位置。
我们通过狭长的狮门大桥时看见一只海狮在自己的影子中玩耍。当我们沿着狭窄的小路在坚硬的峭壁底部骑行的时候,此时的公园变幻出一副狂野的面孔。浪很大,时而把那些在错误的时间到达某点上的溜旱冰者淋得湿透。展望角之后是三个拥有迷人的金色沙粒的海滩。一小堆人在那观看穿着性感比基尼的模特为了拍摄极具诱惑力的照片在蔚蓝而冰冷的水中大摆造型。吉姆很担心那女孩会感冒,但是来杯葡萄酒的承诺成功地诱惑他一直骑到了英伦湾,我们在那畅饮了一杯红葡萄酒之后又回到车上。
傍晚,我们从狮门大桥去往北温哥华,然后乘缆车登上格劳斯山。冬天这里是滑雪胜地,而夏天则可以提供美味的食物和极佳的风景。坐在升降椅上,我们看到了日落,整个城市灯光摇曳。夜晚十分清晰,我们可以看到纳奈莫和维多利亚,模糊的灯光就像在温哥华岛上的一样。更远处是华盛顿州的奥林匹克半岛的山峰和冰雪覆盖的别克山。光线逐渐暗了下来,天也变冷了,我们转移到室内享用了一顿美味的晚餐,在窗边的位子上继续欣赏这座繁忙的都市和绚烂的天空。
我很想去参观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人类学博物馆。这是一座明亮轻松的博物馆,用于展示当地的第一民族。里面陈列着雕刻品、餐具、图腾、饰片和弯木盒子,有些物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有些则是现代作品。工艺非常精巧,虽然样式各异却和斯坦利公园的图腾柱一样有力和强烈。我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是一个巨大的狼型糖缸,它由三个缸组成,每个约有一米长,用来盛放在冬节仪式上送给客人们的糖。狼的嘴里叼着一把巨大的木食勺,这是一组多彩抢眼的雕刻,富有强烈的生命感和些许幽默。除了狼之外,这里还有绘着海豹、熊和海狸的大碗。我们被大张的嘴巴、尖利的牙齿、鸟喙、掌和爪子包围着。
每种生物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鹰象征智慧和力量,逆戟鲸代表旅者,熊代表强壮结实,乌鸦却让人讨厌,总是招来所有的不幸。出于某些原因,吉姆似乎感觉和乌鸦特别亲近,当然,我可不是那样。
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乌鸦和蚌》,是比尔·里德的雕刻作品。这尊黄杉木作品讲述了世界诞生的故事。大洪水覆盖了整个大地,当洪水稍稍退去的时候,乌鸦来到海边散步。这个家伙发现了一个蚌壳,里面是些害羞的粉色动物。他们很害怕光线和蚌壳之外的世界。乌鸦告诉他们外面世界的美好,并用花言巧语把这些贝壳中的生物骗了出来。因此第一批人类就这样战战兢兢地来到了这个明亮的世界。这座雕塑被放置在一个圆形大厅内,这里曾经是炮楼。光线从一扇巨大的天窗照进黑暗的空间里,原本为死亡而建,如今却变成了讴歌生命的地方。我喜欢这种象征,我喜欢这座雕塑。
下午我们去了格兰威尔岛。那是这座城市最有艺术情调的一个地区,有为数众多的艺术馆和工艺品店。小艇停靠区里挤满了游艇,海滨咖啡厅和酒吧与商业区的高楼遥相呼应。吉姆和我乘上一辆水上巴士去买报纸,然后沐浴在阳光下品尝英属哥伦比亚葡萄酒。晚上,我们在奢华的温哥华酒店的酒吧畅饮过马提尼之后,便去盖士镇探索这座城市的夜生活去了。
Links
1斯坦利公园
著名的斯坦利公园是北美地区最大的市内公园,总面积为6000多亩,几乎占据了整个温哥华市的北端,而离温哥华市区只有十五分钟的路程。围绕公园的小径,吸引了无数的单车一族、跑步者、滑轮玩家和行人。公园内有海滩、湖泊、游乐园及野餐地点。公园的人工景物极少,以红杉等针叶树木为主的原始森林是公园最知名的美景。
斯坦利公园北临巴拉德湾(Burrard Inlet),西临英国湾。在斯坦利公园的北端,是横跨海湾的狮门大桥(Lion's Gate Bridge)的一端。狮门大桥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并称,桥身两侧以弧形钢索悬吊,长约1660多米的大桥可容纳3条车道,是连接温哥华市与西温哥华和北温哥华的交通要道。
在斯坦利公园中,除了可以看到比较常见的浣熊,还有一座动物园和温哥华水族馆。建于1956年的温哥华水族馆是加拿大最大的水族馆,种植着大片亚马逊热带植物。温哥华水族馆内有8000多种水中生物供游人参观,其中不乏杀人鲸、小白鲸等珍稀海洋生物。此外,在公园的一角耸立着代表原住民的图腾柱,手工精细,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是游客经常拍照留念的地方。
濒临英国湾的斯坦利公园还拥有好几个狭长的海岸,让游客能够充分欣赏海滩美景。游人在这里可以随意选择放松的方式,无论哪种体验都是一种享受。
2何为“第一民族”?
加拿大土著民族包括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和梅第人。因纽特人很久以前就居住在加拿大北极圈附近及阿拉斯加。梅第人是欧洲人与印第安人的混血。印第安人有的有身份,有的无身份。有身份的印第安人是指那些在官方登记处注册过的、在印第安人法令管理下的印第安人,他们自称为“第一民族”,以表明自己是最早居住在美洲大陆的主人。现在,人们通常用“第一民族”泛指所有的印第安人,偶尔也有人用“第一民族”泛指所有土著民族。
3温哥华岛的历史
最早在温哥华岛定居的是原住民中的撒利希人(Salish)、努特卡人(Nootka)和夸扣特尔人(Kwakiutl),他们已在岛上居住了上千年,至今仍是岛上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1774年,西班牙船队首先发现了这里,丰富的皮毛资源很快吸引了许多其他欧洲国家的探险者和贸易商。最终,这里成为了当时大英帝国的控制范围。
1843年,哈得孙湾公司(Hudson's Bay Company)在温哥华岛南端建立了第一个定居点,也就是后来的维多利亚市。1846年,英美之间签订了划分边界的《俄勒冈条约》,包括岛上一部分处于北纬49度线以南的区域全部归于英国所有。1848年,温哥华岛殖民地(Colony of VancouverIsland)正式建立,詹姆斯·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成为第一任总督,维多利亚是殖民地首府。1866年,温哥华岛殖民地与大陆本土的殖民地正式合并为不列颠哥伦比亚殖民地(colony of British Columbia),维多利亚依旧是首府。1871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加入加拿大联邦。温哥华是该省最大的城市。
4格兰威尔岛
车载语音控制使用下降 第7篇
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报告表明,消费者尤其是美国的中年人群对车载语音识别系统的满意度急剧下降。
Strategy Analytics的车载用户体验服务作了一项最新调查,评估消费者对车载语音识别系统和触屏的使用及满意度。频繁使用者对车载触屏和语音控制系统的满意度依旧很高,但整体用户满意度却下降了。尽管车载语音控制的日常使用在欧洲保持平稳,但是在美国和中国却有所下降,尤其是在某些年龄段的用户中。
智能车载信息娱乐新品 第8篇
华阳曾仁武先生、副总经理韩继军先生、总工程师陈卓先生及英特尔智能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伟先生、英特尔中国区嵌入式及消费电子事业部产品经理刘荣女士等出席本次新品发布会, 华阳的众多4S客户、核心经销商及现场30多家媒体共同见证并体验了“灵动”新品。
华阳汽车电子总经理曾仁武表示:“作为中国汽车电子行业的先行者, 华阳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及品牌优势, 一直走在行业的最前沿。华阳基于英特尔R凌动TM处理器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开创性地引入语音输入、语音命令、手势控制等革命性功能, 在为汽车用户倾力打造更智能、互联驾乘体验的同时, 将车载信息娱乐产业推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英特尔陈伟表示:“MG4906的问世, 标志着英特尔IVI平台的优势和价值, 已经赢得了华阳和越来越多合作伙伴、客户的认可。如今, 互联汽车应用模式的蓬勃发展和新的消费类产品对用户体验的改变, 都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了深远影响。面对这些挑战, 英特尔正携手广大行业合作伙伴, 利用英特尔的先进科技共同构建更加智能的架构和系统, 营造一个普遍的互联计算世界, 确保用户获得更加无缝、稳健的用户体验并创造更多的价值。”
作为华阳与英特尔巨资打造的车载导航行业领先代表产品, “灵动”终于在万众期待下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在发布会现场展示了该产品的三大特色功能。
●语音命令:通过语音执行具体歌曲点播、电话呼叫、各市天气查询、收音调台、网络收音、顺序切换、功能切换等。
●语音输入:通过语音即可进行文本编辑、网络搜索。
●手势控制:在一定距离内, 通过手势可执行歌曲切换, 收音切换等操作。
动车车载平台设计初探 第9篇
随着我国的高铁和动车的不断开通, 乘坐高铁和动车的人口也不断增多, 人们乘坐高铁和动车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 提供一套动车车载信息平台, 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普通的台式电脑过去笨重, 放在动车上显然不合适。现在平板电脑的不断普及, 价格越来越便宜, 使得在动车上建立信息平台成为可能。这个可能更能顺应这个信息化时代的潮流。在动车上建立信息平台, 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 可以大大简化动车的服务流程, 减轻服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基本可以完全控制逃票乘车。 (2) 提供的服务信息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多的便利。 (3) 通过乘客与动车服务部门的互动, 动车运营商可以通过信息服务, 获得新的收入增长点。
2 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如图1动车车载平台设计概念图示所直观显示, 在动车组上建立信息平台, 可以进行如下方案设计。
1) 以每一节动车为单位, 在每个座位前面, 前一个座位的后背上安装上一个平板电脑, 前面没有后背的, 可以安放支架, 安装一个平板电脑。把这些电脑连接到一个WIFI服务器上去, 组成一个局域网。
2) 再把每个动车的服务器连接到一个总的服务器上, 也就形成了动车车载信息网络。网络架设好以后, 关键是在这个网络平台上开发哪些应用。
在这个平台上, 如图2动车车载平台各模块概念图示显示, 至少可以开发出以下系统的应用。
1) 车票自动检票系统。
2) 动车点餐系统。
3) 动车服务评价系统。
4) 动车广告发布系统。
5) 动车乘客车上互动系统。
6) 动车乘客游戏娱乐平台。
7) 动车乘客出站信息服务。
有了这些应用, 可以利用乘客在动车上旅行的几个小时的无聊时光, 抓住乘客这几个小时的眼球, 实现从位移提供商到信息提供商的突破。更多合适动车乘客的应用可以不断地开发出来, 从而改变动车乘客的生活。
3 具体模块设计与应用前景
下面以车票自动检票系统为例说明动车车载平台设计关键与前景。
如图3所示是传统检票流程图, 图4是用此系统以后检票流程图, 从中可以直观看出动车车载平台设计与以往的车票检票系统的不同之处。如何实现这个不同, 具体描述如下。
在目前的动车客运组织中, 乘客是先在网上订票或者去车站买票, 进站时先通过安检, 然后再由客运员检查车票和身份证, 再进站乘车。上车以后, 列车的乘务员又要对每个座位上乘客进行检票, 对无票的乘客要求补票。每到一站, 有新乘客上车, 又要重新检票、补票, 费时费力, 更有一些漏网之鱼和铁路系统里面的非正常工作车票, 给客运系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收入的流失。
动车车载平台检查系统是在动车出发前, 售票系统将售票信息发到这一列动车的服务器上。在每个座位前面安装了平板电脑以后, 检票将不用人工进行, 上车后要求乘客在自己的电脑上刷自己的车票, 在主服务器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车票的信息, 然后与售票系统信息进行对比, 实现完全的电子检票。在乘车过程中一旦所买车票的终点站与列车实际的到站相同, 立即标明这个坐位为空坐, 列车员可以通过每个车厢的摄像头, 检查空坐上是否有人, 如果有人就立即通知补票。在这套系统下, 逃票几乎不可能, 下车后, 到出站口出站完全可以不用再检票。
有了这个系统, 还可以开发出配套的电子车票系统, 以后购票以后, 并不提供打印的车票, 只是按购票者的身份证, 把对应的乘车密码发到指定的手机上或邮箱中。进车站乘车时, 先只在进候车室时, 进行相应的安检, 进站时, 直接刷身份证就可以进站, 不需要检票。乘车后直接刷身份证, 然后输入乘车密码, 就可以乘车了。如果需要车票报销, 下车后到出站口的电脑上打印发票就可以了。
当然还有动车车载平台设计中的动车点餐系统、动车服务评价系统、动车广告发布系统、动车乘客车上互动系统、动车乘客游戏娱乐平台、动车乘客出站信息服务等设计都能方便乘客出行。总而言之, 此系统设计充分利用平板电脑大规模普及的契机和动车上信息系统的空缺, 巧妙地构成了这个信息系统, 并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应用。动车信息平台的应用, 几乎可以杜绝无票乘车等现象, 阻止了客运收入的流失, 带来良好效益。动车信息平台的应用, 可以实现电子车票, 免去了打印车票的大量费用, 降低了购票成本。在动车信息平台的应用过程中, 平板电脑和网络的价格在不断下降, 成本会越来越低, 而信息平台上的服务越来越多, 收益也越来越高。
4 设计的科学性
1) 设计动车信息平台, 是把每一个座位前安上一个平板电脑作为客户端, 一辆动车使用一个服务器, 网络布线容易实现, 又正好实现了服务器的最佳工作能力。
2) 实现动车信息平台, 是在平板电脑大规模的普及, 价格也在迅速下降的过程中。如果使用笨重的台式电脑, 无法安装到动车上, 只有小巧不占位置的平板电脑, 适合安装在动车上, 以实现这个信息平台。
3) 通过实现动车信息平台, 有效地抓住了乘客在乘车过程中的信息“空闲区”, 实现有效信息传送和交流, 创造了价值。
5 结语
经上述分析, 本系统本着建立动车车载信息平台, 整合各种资源提高客运效率、降低营运成本, 提高服务质量, 创造更多收入增长点的核心特点, 产品化后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建闽, 胡郁葱, 钟慧玲.ITS共用信息平台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 (11) .
[2]杨劼, 任聪, 赵建超, 等.高速动车组列车供餐模式及食品安全管理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 2012 (3) .
[3]陈彦, 张惟皎, 孙鹏, 等.动车组换架修转向架信息管理平台研究[J].中国铁路, 2014 (9) .
车载音响BEATNOISE解析 第10篇
1 BEAT NOISE的定义
BEAT NOISE其实是一个很广义的名词。收音机领域/电视机领域/手机领域/导航领域等等, 都是有使用的。其含义是由于设备内部各模块本身的动作频率及其多次谐波的影响, 使得设备误接收了这些频率的信号, 而产生的一种噪声或者误动作的现象。
以收音机为例来说明一下, 应该就能很直观的理解了。假设收音机设备内部的某模块的工作频率是999 kHz, 但对该频率没有进行很好的处理, 那么虽然当地并没有AM 999 kHz的广播电台, 但是在调到这个频率的时候, 就会听到很大的噪音, 造成不适。这种现象即为BEAT NOISE。
2 案例之问题现象及原因分析
本文以国内某汽车的车载娱乐系统的收音机功能为例, 进行测试分析。
测试结果如下。
FM (MHz) :以下这些频率点存在BEAT NOISE。
可以看出, FM的BEAT NOISE都是按照一个固定的频率出现问题的, 所以判断该产品内部必然有某个模块的工作频率和该频率是有关联的。经过计算频率差的大概范围在2.7 MHz。而产品内部, 屏幕侧的DCDC电源的工作频率的中间值正好是2.7 MHz, 确认DCDC电源为噪音源。
AM (kHz) :以下这些频率点存在BEAT NOISE。
7 92/8 01/1 58 4
AM的BEAT NOISE只有两个小部分, 且1584 kHz是792 kHz的两倍, 所以理论上也就是2个频率点的排查确认 (792 kHz和801 kHz) 。经过调查我们找到该产品屏幕侧使用的LCD背光电源的工作频率和这些BEAT NOISE的频率有关联, LCD背光电源确定为噪音源。至此, FM和AM的BEAT NOISE频点的原因得以明确。
3 案例之解决方案
3.1 FM BEAT NOISE的解决方案
方案a:通过追加电子元器件阻断电源侧噪声的输出。
在图中的pointA处加入一个磁珠。磁珠的作用, 可以遏制该电源芯片的噪声输出, 起到阻断的作用, 这样就可以减少对外部其他模块的干扰。
(此处补充说明一下:DCDC电源的电路上追加电气元器件的时候, 需要考虑它的位相。本次方案因为追加了磁珠, 考虑到相位余裕, 对电路的部分元器件参数进行了调整, 具体细节, 此处不作赘述。)
方案b:通过切断传播途径, 来防止噪声影响收音机。
经过确认PCB板图, 发现噪声主要通过产品的GND来传播的。详细请参考原因分析中的传播途径的介绍。切断了Dislpay GND到TUNER GND的传播, 使得收音机的TUNER GND相对“干净”一些。同时为了不让Dislpay GND悬空, 将其落到耐噪性能比较强的Power GND上。
3.2 AM BEAT NOISE的解决方案
在进行上述方案b之后, 虽然已经有所改善, 但是从实际的确认效果来看,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改善, 所以进行了如下的作业。红色区域是背光电源的GND, 左边是显示屏的整体GND。连接起来之后, 使得背光电源的GND得到了强化, 减低了它和整体GND之间的阻抗, 因此噪声更容易通过整体GND输出, 而不是插座, 流行主机部分。
(注:显示屏的整体GND和主机的整体GND都分别和车的GND直接金属铁壳连接。)
这样, 进一步降低了显示屏侧噪声的输出电平, 能更好地改善AM的BEAT NOISE性能。
4 案例之效果确认
按照上述解决方案进行了修改作业, 然后重新确认了收音机FM和AM的BEAT NOISE。结果来看, 解决方案实施后, 产品的BEAT NOISE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很好的解决了误搜台停止/噪音大等问题, 提高了收音机的在该方面的性能。
5 结语
从以上的实际案例来看, 通过简单的对策, 其实就可以在性能上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使得原本可能相对劣质的收音机也能够具有比较好的功能效果,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人们对于品质的要求。虽然解决方案中追加了电气元器件, 会导致产品成本相对来说提高了一点点, 但是综合来看, 其实是很值得的。一个小小的投入却能够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认可, 这本身也是价值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刘永军.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应用简述[J].中国电子商情:基础电子, 2008 (12) :113-117.
[2]Sun Yunzhu, Wang Zhongju, Niu CW, Li Aijuan automobile engine electronic control technology and Prospect of application of[J].agricultural equip-ment&Vehicle Engineering, 2008 (11) :125-129.
免费的车载智能系统 第11篇
福特这套SYNC系统与BMW ConnectedDrive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完全摒弃了人工后台,单纯靠各种Apps来实现各种功能,所以使用这套系统并不需要缴纳任何费用。而福特为了吸引更多车主去选择SYNC,已率先为它安装了9大应用程序。看到这,你是否已经心动不已呢?
目前SYNC系统已发布的应用程序有:搜狗语音助手、新浪天气通、新浪微博、百度地图、百度语音助手、蜻蜓FM、豆瓣FM、高德交通、高德导航。
语音控制福特SYNC系统长安福特翼虎——用声音解决一切
车辆驾乘
体验
虽然翼虎的智能配置相当丰富,但这完全无碍这辆SUV在机械上的良好表现。2.0T的发动机动力相当澎湃,这让翼虎的百公里加速成绩名列同级之最。虽然没有装配熟悉的PowerShift双离合变速器,但6AT的反应同样迅速,顿挫感不甚明显。而多种电子系统的装备,让翼虎的驾驶变得更安全也更轻松,从而成为相当容易驾驭的SUV。
车载智能系统体验
你知道正在热播的《中国梦之声》的赞助商是谁吗?是的,就是翼虎。而在驾驶翼虎的时候,如果你也有一把“梦之声”,那么很多操作将不再需要劳驾双手。因为福特SYNC系统集合了语音控制功能。当我把手机通过蓝牙与SYNC连接后,只要口述,便可控制各项功能。譬如打电话,我只需喊出“打电话给某某某”,系统便会自动从手机通讯录中查找到该名字并接通;而要调节空调温度或音响音量,同样可以通过“升高空调温度”和“关小音响音量”等语音去控制。该系统能识别出十多种带有地方口音的普通话,所以即便如我那种带有浓重粤语味道的普通话,面对翼虎依然能顺利运用。
车载雨刮智能控制系统 第12篇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现代汽车正从一种单纯的交通工具朝着满足人们需求和安全、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日益提高的要求, 汽车研发及生产机构必然要将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引入到汽车上[1]。随着汽车电子迅猛发展, 出现了应用雨量传感器根据雨量大小进行智能控制的雨刮器, 雨天行车时无需手动雨刮器, 驾驶者也无需调节雨刮器设置来迅速停止刮片的运动获得更好的视角。当在湿路面上驾驶时, 若有水溅到了风窗玻璃上, 无需动手打开雨刮器, 驾驶者可以集中精力开车, 大大提高了汽车雨天行车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本文主要对车用雨刮器智能调节进行设计。系统采用MSP430F449为核心控制器, 该系列单片机是美国德州仪器公司 (TI) 推出的16位超低功耗的混合信号控制器, 采用了精简指令集 (RISC) 结构, 具有丰富的寻址方式, 简洁的27条内核指令以及大量的模拟指令;大量的寄存器以及片内数据存储器都可参加多种运算;还有高效的查表处理指令;有较高的处理速度, 在8 MHz晶体驱动下指令周期为125 ns, 并且集成了较丰富的片内外设[2]。
采用MSP430F449为核心控制器, 其具有处理能力强、运行速度快、资源丰富、开发方便等优点, 在许多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MSP430F449作为处理核心, 内部8路12位的ADC (A/D转换模块) 、定时器Time_A、Time_B和Basic_Time能更好地为系统的设计带来较大方便[3]。采用红外感雨装置和车用雨刮专用控制芯片, 能较好的满足雨刮器系统的智能调节, 并通过液晶及时显示雨量大小以及雨刮器的工作状态。
1 系统的硬件设计
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红外雨量检测和雨刮器控制。此外人机界面包括按键输入、LCD显示。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1.1 雨刮器智能环节
雨刮器智能环节, 主要包括雨量的检测和雨刮电机的控制。
1.1.1 雨量检测
雨量检测采用红外雨水传感器, 红外光受外界环境影响小, 且易于检测。把半导体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配成一对, 从发光元件发出的光信号, 如果在光路途中遇到雨滴落下, 由于光的散射, 光强减弱, 可利用检测光强的衰减信号来控制雨刮器的动作。由此雨量检测部分由红外光发射电路和红外光接收电路组成, 如图2所示。
图中左半部分为红外发射电路, 红外发射管采用硅光电二极管, 它具有暗电流小、噪声低、受温度影响小、价格便宜等优点。红外发射管三个并联, 三极管驱动, 利用MSP430单片机定时器B定时中断在P5.0口产生38 k Hz的频率脉冲控制发射管的通断, 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发射电路的功耗。电路中D1用来指示红外发射管是否在正常工作中。
右半部分为红外接收电路, 采用Vishay公司的红外专用集成接收芯片TK1838, 该芯片将光接收二极管、放大电路、带通滤波器、检波电路封装在一起, 以实现接收脉冲编码信号调制的红外光信号, 塑料封装可滤除可见光, 使得电路简单, 体积也比较小。TK1838芯片共有3个引脚:l脚为输出, 2脚为接地, 3脚电源接+5 V, 内部集成了放大、滤波、解调及其控制电路, 1脚直接输出高低电平。TK1838只有接收到38 k Hz的脉冲信号才会工作。当接收不到38 k Hz的脉冲信号时, 1脚输出高电平;当接收到38 k Hz的脉冲信号时, 1脚输出低电平。当有雨滴落在挡风玻璃的“敏感区域”时, 1脚输出一串脉冲波, 脉冲波的数量则与雨量的大小成正比。
输出的脉冲经电阻的简单分压送入M S P430的P1.5 (TACLK) , 以便测量脉冲数 (频率) [4]。利用定时器A的捕获/比较器TA1来对被测信号的频率进行测量。首先由单片机时钟信号MCLK经分频, 在P1.1输出脉冲信号, 其频率为f0, 将该信号接入定时器A的捕获/比较器CCI1A (P1.2) [5]。设置A的捕获/比较器的捕获方式为上升沿捕获, 则在低频的脉冲信号的第一个上升沿到来时, CCR1捕获一个定时器数据TAR0, 当低频的脉冲信号的第二个上升沿到来时, CCR1再捕获一个定时器数据TAR1, 这样, 就是在低频脉冲信号的一个周期的时间内对被测信号的脉冲个数进行计数, 计数值就是捕获的两个定时器数据之差。则信号频率的计算公式为:f=f0 (TAR1-TAR0)
f反应了雨量的大小。实际应用时, 可以采用多点测量的方式, 即在物理位置上布置多个测量装置, 更为精确的检测雨量的大小。
1.1.2 雨刮器控制
雨刮电机控制采用专用的雨刮器控制芯片SX5125。控制雨刮器的多种工作状态, 如:快刮、正常刮、洗刮、间歇刮等。具体应用电路如图3所示。实际电路为了确保MSP430芯片和SX5125芯片之间的电平匹配, 还加入3.3~5 V电平转换芯片SN74ALVC164245。
图示的SX5125芯片应用电路中, 有5个控制端口和一个归位反馈端口。其中G S为刮水速率控制端;ZG为正常刮水控制端;KG为快速刮水控制端;XG为洗刮控制端;GW为归位信号回送端, 刮水电机旋转过零时, 回送低电平;JK为间歇刮水控制端, 而间隙刮的时间间隔由RW1滑阻调节, 阻值越大, 则间隙时间越小, 可以设定为预定阻值。各个工作状态与控制端的关系如表1所示。
由单片机MSP430来检测反应雨量大小的脉冲波频率f, 根据给定时间内脉冲波数量的多少来控制雨刮器工作状态。当小雨时, 雨刮器工作在间歇刮水状态, 当雨量略大时, 雨刮器工作在正常刮水状态, 当雨量较大时, 雨刮器工作在快速刮水状态。
1.2 显示
显示采用LCD显示, 并利用单片机的基本定时器及时更新, 可以方便清晰的显示出雨量大小、雨刮器工作状态和电源电压等相关数据。图形点阵液晶显示模块ZJM12864BSBD是一低功耗的点阵图形式LCD模块, 显示格式为128点 (列) 64点 (行) , 易与8位的单片机相连, 多功能指令, 加电自动复位, 控制芯片为KS0107B。硬件连接为D0~D7连接单片机的P3.0~P3.7, 6根控制线连接P4.0~P4.5。
1.3 电源管理
电源管理的主要是监测电瓶电压是否欠压, 将电源的+12 V电压经过简单的电阻分压, 同比例降低为3.3 V, 接入单片机的A/D输入口A0 (P6.0) , 定时采样, 并在液晶上显示电源电压。
2 系统的软件设计
软件部分采用模块化设计, 由主程序和中断子程序组成。在正常情况下, 单片机处于低功耗状态, 当有输入中断时, 退出低功耗, 执行控制调节工作。输入按键接入具有中断功能的P1、P2端口。主程序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
中断子程序部分包括利用Basic_Timer构成的LCD显示和A/D实时采样、Timer_A的捕获功能测量脉冲信号频率。利用T i m e r_B的定时计数功能在P5.0口产生频率为38 KHz的脉冲信号以控制红外管的发射通断[6]。其程序代码如下:
为了更精确的测量雨量, 软件部分采用多次测量, 并加入简单的数字滤波。对于电机控制方面, 由测量的雨量值, 界定雨量的等级范围, 另外在控制芯片的GS端口接入与车速成比的脉冲信号, 当行驶车速加快时, 相应的增加脉冲信号的频率, 从而更为有效的控制雨刮电机的工作状态, 满足智能控制的要求。
3 结语
本文介绍了车载雨刮器的智能调节系统, 以MSP430F449型单片机为核心。用红外专用集成接收芯片TK1838作为雨水传感器接收芯片, 提高了雨水传感器的集成度, 简化了系统, 减小了体积。采用专用的雨刮器控制芯片SX5125控制雨刮电机, 抗干扰性能好、功能模式多样。通过在实验条件下对该进行开发和研究, 该车载雨刮智能控制系统性能可靠、控制效果良好, 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赵岩, 王哈力, 蒋贵龙, 等.汽车智能雨刷系统的设计[J].电子科技, 2007, 209 (2) :70-72.
[2]魏小龙.MSP430系列单片机接口技术及系统设计实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2.
[3]沈建华, 杨艳琴, 翟骁曙.MSP430系列16位超低功耗单片机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胡大可.MSP430系列FLASH型超低功耗16位单片机[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1.
[5]杨振江, 孙占彪, 王曙梅, 等.智能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新器件及应用[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2.
车载斗量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