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传感器技能实习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传感器技能实习(精选6篇)

传感器技能实习 第1篇

传感器与测试技术

技能实习

学院:工学部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实训时间:

目录

技能实习内容及要求…………………………………………………………………3

测量原理………………………………………………………………………………

测试系统组成………………………………………………………………………….硬件的选用·…………………………………………………………………………..硬件电路设计…………………………………………………………………………..软件设计………………………………………………………………………………

程序设计……………………………………………………………………………….运行界面截图·………………………………………………………………………….小结·…………………………………………………………………………………

一、技能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实验内容:

基于环形输送带模块,设计一个测量系统,能对通过某工位的元件按照材料(金属或非金属)进行计数:并测量输送线的转速,转速只能处于一个速度范围之内,若超出,则报警,并输出一个数字停止信号。另外,软件能对转速大小进行控制。

(二).实验要求: 1.试系统)

2.3.设计测量电路(转速测量电路及制作)测试软件设计 提出设计方案(提出测量原理,选用传感器,构建测利用Labview或其他开发程序(VB VC等),设计测量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4.5.二、总体方案设计

环形输送带转速测量和计数系统,基于环形输送带模块,对工位元件计数,用光电传感器测量工位元件的总个数,用电涡流传感器测试金属元件个数,用霍尔传感器测量环形输送带频率调试

撰写综合实验报告

f,通过频率f得出环形输送带转速,从而实现环形输送带转速测量和计数

1.测量原理: 1)霍尔传感器侧转速原理

霍尔传感器是基于霍尔效应的一种传感器。1879年美国物理学家霍尔首先在金属材料中发现了霍尔效应,但由于金属材料的霍尔效应太弱而没有得到应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开始用半导体材料制成霍尔元件,由于他的霍尔效应显著而得到了应用和发展.霍尔传感器的磁敏元件对磁场敏感,能将磁学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霍尔效应的产生是由于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作用的结果。霍尔元件一般由半导体材料组成。将霍尔元件放大器温度补偿电路及稳压电源集成于一个芯片上所构成的线性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测速原理:电流的测量采用磁平衡式霍尔电流传感器传感器可测量从直流到100kHz的交流量在自动测控系统中,常需要测量和显示有关电参量。目前大多数测量系统仍采用变压器式电压、电流互感器,由于互感器的非理想性,使得变比和相位测量都存在较大的误差,常需要采用硬件或软件的方法补偿,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采用霍尔检测技术,可以克服互感器这些缺点,能测量从直流到上百千赫兹的各种形状的交流信号,并且达到原副边不失真传递。因此霍尔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微机测控系统及智能仪表中,是替代互感器的新一代产品。在此提出了利用霍尔传感器对电参量特别是对高电压、大电流的参数的测量。霍尔传感器测速原理:霍尔

器件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一种薄片,器件的长、宽、高分别为 l、b、d。若在垂直于薄片平面(沿厚度d)方向施加外磁场B,在沿l方向的两个端面加一外电场,则有一定的电流流过。由于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所以将受到一个洛仑磁力,其大小为:f=qVB式中:f—洛仑磁力,q—载流子电荷,V—载流子运动速度,B—磁感应强度。这样使电子的运动轨迹发生偏移,在霍尔元器件薄片的两个侧面分别产生电子积聚或电荷过剩,形成霍尔电场,霍尔元器件两个侧面间的电位差HU称为霍尔电压。它表示该霍尔元件在单位磁感应强度和单位控制电流下输出霍尔电动势的大小。应注意,当电磁感应强度B反向时,霍尔电动势也反向。若控制电流保持不变,则霍尔感应电压将随外界磁场强度而变化,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将永久磁钢固定在环形输送带的转盘的边沿,转盘随被测轴旋转,磁钢也将跟着同步旋转,在转盘附近安装一个霍尔元件,转盘随轴旋转时,霍尔元件受到磁钢所产生的磁场影响,输出脉冲信号。传感器内置电路对该信号进行放大、整形,输出良好的矩形脉冲信号,测量频率范围更宽,输出信号更精确稳定,由n=60f/z,z为固定在环形输送带的转盘的边沿永久磁钢。在此环形输送带上为z=12。测出脉冲的周期或频率即可计算出转速。

2)电涡流式传感器测金属元件个数

电涡流式传感器是将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到体内就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的流线在导体内自行闭合,像水中涡流一样,故称之为电涡流。电涡流传感器的变换电路由阻抗分压式调频电路和条幅电路。电涡流式传感器不仅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灵敏度高不受油污介质影响而且还用于动态非接触测量。

一块金属放置在一个扁平线圈附近,相互并不接触。当线圈中通过以高频正弦交变电流时,线圈周围的空间就产生交变磁场,此交变磁场在邻近金属导体中产生电涡流。而此电涡流也产

生交变磁场阻碍外磁场的变化。由于磁场的反作用,使线圈中电流和相位都发生变化。也即引起线圈的等效阻抗发生变化,线圈的电感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可用线圈阻抗的变化来反映金属导体的电涡流效应。

在涡流检测中,当有交流电通过放置式线圈时,会产生一个交变磁场,线圈接近金属试块时,由于交变磁场的作用会在金属试块上感生出涡流,此涡流也产生一个与原来磁场相反的交变磁场,两个交变磁场相互叠加,便决定了探头线圈的阻抗。当金属板电导率,形状,有无缺陷或提离间隙等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涡流及涡流产生的反磁场也将发生变化,从而线圈的阻抗也随之发生变化。通过探头线圈阻抗变化便可分辨金属元件于非金属元件。

3)光电传感器测元件总个数

光电式传感器是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其物理基础是光电效应。光电效应通常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光电传感器是一种小型电子设备,可以检测出其接收到光强的变化。光电传感器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它们分别为:发送器、接收器和检测电路。

发射器带一个校准镜头,将光聚焦射向接收器,接收器出电缆将这套装置接到一个真空管放大器上。在金属圆筒内有一个小的白炽灯做为光源,这些小而坚固的白炽灯传感器就是如今光电传感器的雏形。

发送器对准目标发射光束,发射的光束一般来源于半导体光源,发光二极管(LED)、激光二极管及红外发射二极管。光束

不间断地发射,或者改变脉冲宽度。接收器有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及光电池组成。在接收器的前面,装有光学元件如透镜和光圈等。在其后面是检测电路,它能滤出有效信号和应用该信号。光敏二极管是现在最常见的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光敏二极管的外型与一般二极管一样,只是它的管壳上开有一个嵌着玻璃的窗口,以便于光线射入,为增加受光面积,PN结的面积做得较大,光敏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偏置的工作状态下,并与负载电阻相串联,当无光照时,它与普通二极管一样,反向电流很小称为光敏二极管的暗电流;当有光照时,载流子被激发,产生电子-空穴,称为光电载流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光电载流子参于导电,形成比暗电流大得多的反向电流,该反向电流称为光电流。光电流的大小与光照强度成正比,于是在负载电阻上就能得到随光照强度变化而变化的电信号。

光电开关光敏三极管除了具有光敏二极管能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功能外,还有对电信号放大的功能。光敏三级管的外型与一般三极管相差不大,一般光敏三极管只引出两个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基极不引出,管壳同样开窗口,以便光线射入。为增大光照,基区面积做得很大,发射区较小,入射光主要被基区吸收。工作时集电结反偏,发射结正偏。在无光照时管子流过的电流为暗电流Iceo=(1+β)Icbo,比一般三极管的穿透电流还小;当有光照时,激发大量的电子——空穴对,使得基极产生的电流Ib增大,此刻流过管子的电流称为光电流,集电极电流Ic=(1+

β)Ib,可见光电传感器光电三极管要比光电二极管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2.测试系统组成 1)敏感元件

霍尔传感器测量环形输送带频率,通过n=60f/z得出转速 光电感器测量环形输送带上总个数,利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金属元件的个数,2)数据采集

研华数据采集卡USB4704收集AI信号和DI信号,3)数据处理及显示

利用labview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调试。

三、硬件的选用

1.元器件选用

环形输送带,若干金属和非金属元件,研华USB4704数据采集卡,霍尔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若干导线,PC电脑

环形输送带,是欧鹏有限公司生产用于实验,环形输送带上共方12个方形金属和非金属元件供测量使用。

研华USB4704数据采集卡,USB-4702/4704是低成本的USB数据采集模块。您不再需要打开机箱安装DAQ模块。只要插上模块,然后得到的数据。它的简单而有效的。可靠和足够坚固的工业应用,但足够便宜,家庭项目,USB-4702/4704是最完美的方式添加到任何USB功能的计算机测量与控制能力。从USB

端口获得所有所需的电力,因此不断要求没有外部电源连接。USB-4702/4704的特点,他们是最具成本效益的实验室或生产线的测试和测量工具的有效选择SBAE 通道 8 SE / 4变化分辨率 12位采样率 48 kS / s的单极性输入(V)-模拟输出分辨率 12位数字I / O 数字量输入通道 8 数字输出通道 8 定时器/计数器分辨率 32位。

在本次实训中测环形输送带的转速和元件个数中用到了AI0,DI2,DI4,接地口。

用AI接口进行采集霍尔传感器传输的模拟信号,在经过labview处理得到一系列的方波,在经过程序处理后输出环形输送带的转速。

DI2,与DI4口分别是采集电涡流传感器,光电传感器传输数据。DI2,DI4口接收的是数字信号,由labview处理得到金属元件和元件总个数。

2.硬件电路设计(设计图纸,实物连接图照片)

四、软件设计 1.软件设计流程图

这次实训是利用labview设计测量软件

软件平台是借助虚拟仪器软件问(LabVIEW)在计算机上搭建的虚拟测试系统。LabVIEW是实验室虚拟仪器工作平台(1aboratory virtual instrument engi.neeriNgworkbench)的简称,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推出的一种基于图形开发、调试和运行程序的集成化环境.LabVIEW是一种程序开发环境,类似于C和BASIC开发环境,但是LabVIEW与其他计算机语言的显著区别是:其他计算机语言都是采用基于文本的语言产生代码,而LabVIEW使用的是图形化编辑语言G编写程序,产生的程序是框图的形式。LabVIEW软件是NI设计平台的核心,也是开发测量或控制系统的理想选择。LabVIEW开发环境集成了工

程师和科学家快速构建各种应用所需的所有工具,旨在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解决问题、提高生产力和不断创新。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编泽型图形化编程语言。其编写的程序称为虚拟仪器程序(简称VI),主要包括前面板(即人机界面)和框图程序两部分。前面板用于模拟真实仪器的面板作,可设置输入数值、观察输出值及实现图表、波形、文本等显示。框图程序应用图形编程语言编写,相当于传统程序的源代码.用于传送前面板输入的命令参数到仪器以执行相应的操作。LabVIEW采用层次化结构.用户可以把创建的VI程序当作子程序调用。以创建更复杂的程序。用它编写方框图程序时,只需从对应的模块中选用相应的图标.然后再以线条相互连接。即可实现数据的传输。该测试仪就是借助LabVIEW.仿照真实仪器面板设计前面板.并通过LabVIEW中的DAQ助手及有关功能模块,编写框图程序。测试仪主要功能为脉搏信号的采集及数据存储和对采集存储的信号进行回放分析。根据此要求,在hbVIEW前面板窗口中,选取有关控件及波形显示器件.并借助LabVIEW的工具模版,设计、架构测试仪前面板;在对应的框图程序窗LI.通过DAQ助手进行有关采集参数的设置.通过Write LabVIEW Measurement模块实现对信号的保存.它将信号波形以数据点的形式存放于文件中.文件的扩展名为lvm。整个采集、显示过程由循环结构控制.选择Append to file就可以将每个循环采集到的数据连成为长达40 s的完整过程记录。同放部分是通过Read from sDreadsheet file模块读取文件路径框中给出的存放数据文件来实现波形的回放.以采样频率128 Hz、采样长

度40 s为设定值。借助有关运算模块.进行脉率的测算。从而在测试仪前面板上实现脉搏波形的采集、数据存储、波形回放、频谱分析、脉率显示、异常情况警示等功能。

2.程序设计

采集程序,信号处理。。总程序框图,运行界面截图

这是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此时环形传感器转速为7.6r/min,由于此时传感器速度大于7r/min,所以这时报警灯亮,如果转速小于7r/min,则报警灯不亮。此时可以看出元件共有12个,金属元件有7个,在下面是由霍尔传感器测得的方波,在这次将采样频率调到4000,采样点数调到4000.五、小结

本次的实训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周,但我从中获益颇多。首先,我明白了我们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更要学会将理论运用于实际中。光学好理论知识并不行,理论与实践中存在中很大差距,所以要想运用于实际中,要深刻理解书本知识,还要活学活用,懂得联想与创新。在这次实训中让我对于传感器的应用有了更深的感触。其次,我还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一个人的思维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创作,互相弥补,才能达到最高的效率。我们小组的题目是:环形传送带转速测量和计数系统。基于环形输送带模块,设计一个测量系统,能对通过某工位的元件按照材料(金属或非金属)进行计数:并测量输送线的转速,转速只能处于一个速度范围之内,若超出,则报警,并输出一个数字停止信号。另外,软件能对转速大小进行控制。在实训中我们小组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对于霍尔传感器与光电传感器,电涡流传感器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问题,然后就是labview的程序设计,对于我们来说labview程序编程合适要求的程序是一个大难题,我们不懂的地方就去询问老师和同学,结合题目的要求一点一点地编写和修改,组长承担了主要的编写任务,在付出了诸多的努力和汗水之后,最终编写了出了正确的程序。经过这次实训明白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还十分的不足,缺乏锻炼,所以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应该努力的将理论与实际联合起来,着重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使自己面对以后的工作时有一定的底气与信心。

传感器技能实习 第2篇

1、了解红外线的工作原理; 2、熟悉红外线的工作状态; 3、了解红外线电路的接法。

二. 红外线的原理

发热的物体会产生红外辐射,人的身体会发热,此系统可以探测到是否有人,有人则开启/关闭被控电电器。

三. 电路的原件清单

四. 整体电路图分析

各部分电路分析

1. 电源电路

2. 红外电传感器感应电路

a、5V的稳压芯片7805输出的5V电压通过R2、C2滤波,连接到热电堆传感器PIR的引脚1,供电。

b、热电堆传感器PIR的引脚2的输出通过一个100pF的旁路电容C1接到地。

3.放大电路

c、当探测到运动目标时传感器将会在引脚2输出一个微电压,经多次放大才能使用。LM324的两个放大通道用来提供必要的放大。

d、初级放大器U1:A的输出从引脚1得到。该输出通过R5、C5输入到次级放大器U1:B的反相输入端引脚13。

4.比较电路

e、在U1:B的输出引脚14的输出连接到由U1:c和U1:D组成的比较器中。U1:c反相输入端引脚9的电压输入由R6,R7交点处的偏置电压决定。它的输出电压要比U1:B的输出引脚14的2.5V基准电压高175mV。

f、 U1:c的正相输入端引脚10和U1:B的引脚14的电压变换输出是正极性,U1:c才会工作,使得U1:c的输出端电压为高电平。否则U1:B的引脚14的电压是低电平,这样U1:D会工作,使得U1:D的输出端电压为高电平。

5.稳压电路与场效应管控制电路

g、CD4538是双稳态触发器,即U2中两个触发电路的每一个都有正相、反相的输入与输出。这个触发器的正相输出引脚10连接到N沟道场效应管并让该管导通。

h、由N沟道场效应管的导通/截止控制继电器的闭合/开路,从而控制受控电路。

五. 芯片与主要器件的引脚图

1..红外传感器PIR引脚 2.场效应管引脚 3..双极型线性集成电路引脚

4.CD4538芯片引脚图 5.LM324芯片引脚图

六. 完整电路图

传感器技能实习 第3篇

一、技能竞赛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改革的现状问题

近年来, 为了提高职业院校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各类职业教育学校纷纷举办、参加技能竞赛。以技能竞赛促进课改, 提高教育质量, 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技能竞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创新, 也是教育工作的一次重大设计, 更是对我国职业教育课改的具体实践, 对加快职业教育课改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我国目前开展的各级各类技能竞赛的技术层面来看, 更注重吸收一些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 它在起引领示范作用的同时, 也反映出行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也对我们的专业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必然会赋予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教学新的内涵。通过汲取技能竞赛内容和要求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 制定新的课程标准, 并围绕教学目标研究、确立、购置具有前沿技术、先进的教学设备, 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提供先进的技术平台, 不断补充和完善教学项目内容, 推进竞赛内容的普及化教育。各种技能竞赛自2007年开赛以来, 比赛内容从一个掌握基本技能要求开始, 逐渐向企业生产靠拢, 比赛项目内容进口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 贴近行业先进的发展技术;比赛规程和赛场规程贴近企业生产岗位规范, 强调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但从目前的情况看部分职业院校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往往把大赛看成是一个突击性、临时性的工作, 功利化倾向严重,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把资金集中投入在几个学生的身上, 师资、设备等教学资源不计成本向参赛学生倾斜。把大赛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体系, 以赛代考、以赛代学, 没有把大赛纳入到正常的教学中, 严重悖离了职业教育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

该课程目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项目化模式, 在教学内容和模块的设计上, 直接围绕“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开发来进行项目化课程学习。课程根据知识技能循序渐进的原则, 以工作任务为驱动, 从需求分析到项目规划, 从硬件设计到系统调试, 再到最终完成项目设计, 突出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项目类别单一。由于课程是围绕一个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展开的, 其中包含的项目相对比较固定, 如温度控制系统、光照度控制系统、人体红外感应系统等, 只涉及到了本课程的一部分应用, 不能完全与企业行业的需求接轨。二是缺乏综合性项目。在现有的教学过程中, 每个小项目都相对比较独立, 没有将所学的知识在一个项目中综合运用。三是缺乏前沿性。无线传感网技术是比较前沿的技术, 但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没有完全按照企业的需求确定项目, 缺乏新技术的学习和引入, 导致学生毕业后跟不上前沿技术发展的节奏。

二、技能竞赛背景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改革的对策措施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对本课程实施的改革主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改变和创新。

第一, 由于竞赛项目一般都是由实际应用项目精炼而出,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性, 而且涵盖的课程比较多, 因此, 将竞赛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 除了将本课程的内容学以致用, 还要求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要求, 同时还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综合素质。

第二, 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 前面先讲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知识, 接着讲述开发具体项目所基于的软硬件平台以及基于核心芯片的基础实验, 使学生先能熟悉核心芯片内部的各个具体硬件模块。后面将在本课程中Z-stack自带项目如点对点通信、无线点灯的基础上, 提取往年的职业技能竞赛项目中与该课程有关的项目, 如无线光照度检测、无线温湿度检测项目, 加到课程中, 再配合硬件模拟智能家居, 做成智能窗帘、自动浇花等装置构成综合项目。

第三, 企业的技术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变化也是日新月异, 由于竞赛项目一般都是由实际应用项目精炼而出,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实用性, 而且涵盖的课程比较多, 因此, 将竞赛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 在做项目的过程中, 除了将本课程的内容学以致用, 还要求与其他课程的衔接。不仅在知识层面上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要求, 同时还强调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综合素质。因此, 将竞赛内容纳入教学, 通过比赛项目的训练, 拓展了学生视野, 丰富了知识, 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 促进了校企合作, 在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的同时, 也为技能竞赛储备了大量人才。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一是应该结合企业需求, 以实际生产的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学习项目, 用不同的项目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 从而打破了传统的学科架构的知识系统, 而追求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将原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分散到各个项目中去, 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完成以项目为目标的工作任务, 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结合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来进行, 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软件的设计技巧和方法, 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获得了完成项目的成就感, 提高了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二是由于职业技能大赛的要求紧密结合企业需求, 是课程建设的风向标, 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创新人才,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把竞赛内容也安排进去。

三、结语

随着技能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 技能竞赛必将成为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风向标, 将有力推动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这是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武器, 职业院校应该把握好技能竞赛, 来推动专业建设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晓雅, 赵景民.教学技能大赛提升职教课改理念[J].中国科技纵横, 2011

[2] .杨玺, 基于项目驱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教学模式探索[J].考试周刊, 2013

[3] .王建伟.浅谈无线传感网络技术[J].中国无线电, 2013

[4] .郑明才, 赵晋琴.传感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法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当好实习教师 做好技能教学 第4篇

一、尝试“四个力求”

1.力求用心组织教学

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特点是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组织实施、技能工艺等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大。教师应针对其具体性、应用性、多样性、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主应用及创造性等特点,用心去分析每一教学课题,将教学内容关联性强的、课题属性连续的分模块拟案组织实施教学,从基本功、基础技能、单项基本技能、到综合应用技能,按课题属性、类型,集中编排实施培训。还要根据地方企业就业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拟出必须教学培训的、将要教学培训的和尽量教学培训的专业技能的实施计划,以保证学生离开学校走上工作岗位时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保证学校毕业生的质量。

2.力求精心实施教学

教师要准确评估学生基础、能力和能承受的劳动强度,精心拟定每一单元教学实训内容及相关工艺知识,恰当设定训练量和难度强度,并且引导学生一起参与分析课题的工艺方案,“工艺无定式,适合为最佳”,再将该工艺方案中的重点、难点、要点环节分析出,启迪与明示给学生应对的工艺措施、技法、技巧。教师要把以往此类课题实训过程中出现过的及可能出现的问题警示给学生,以提高实训效果,培养他们的专业能力;注意自己的演示要规范,讲授时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技能教学,教学用语要具有科学性、专业性、艺术性、教育启发性,力求把平常的自然科学知识变得“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把开放性强的实训教学活动实施得生动、规范、科学严谨,使学生既重视又喜欢。

3.力求做好检测和点评辅助教学

教师要不辞辛苦地对每一课题、每个学生做实测的情况记入实习记录,准确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训和技能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并设定课题内容、实训难度指数及确定教学进度。建立评定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在实训过程中有创新的学生进行大力表扬。青少年上进心强,教师以此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一个良好的实训学习氛围,定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力求把对学生的管理融入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组织实施好教学,必须要有良好的教学秩序,尤其是实习教学开放性强,需要我们把学生管理工作当作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我们体会到,只有抓好班级管理才能治好学,加强学生管理工作是素质教学的组成部分。教师管理引导好学生,既促进教学任务的实施,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收到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

二、兼有“三个责任”

1.管理教育的责任

职业学校的学生相对来说自律性差、不太爱学习,同时学生在校的年龄段正是他们人生观和职业素质开始形成的时期。作为与学生相处最多的一线教师,我们的学识、技能、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所以要求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担负起随时管理和引导学生的责任,不仅仅是教学活动中的管理,而且只要是和学生在一起相处,都有责任管理和引导他们,做到既教育书又育人。

2.抓好班级管理的责任

实习教师在教学班与学生相处在一起的时间,比班主任多,要把自己当成他们的班主任一样来抓班纪、班风、学风,引导和鼓励同学们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协作完成好训练课题。

3.关爱学生的责任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较有个性、易动感情。在与学生相处时,我们作为师长应该像家长那样慈爱细心地关怀他们。关心他们的学习训练,关注他们的情绪、健康及生活,做他们的贴心人,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既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实训效果,又能使学生在学校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做好“两个提升”

1.教师职能的提升

教师要提升对学生管理教育的职能。教师要站在管理者的高度来实施教学,才能治好学、教好学。只要在学校和教师范畴内的职能都是我们要担负的职能。学生不分班级、地点,不分课上课下,只要進入校园我们就负有关心、引导、管理和教育学生的职责。我们要做到教书与育人并举,力求教学相长、师职多能、相得益彰,为社会培养思想过硬技术过关的合格人才。

2.教师定位的提升

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形象和素质定位。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理论文化知识,又要有精湛的现代技术技能,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不断地学习与更新知识,要经常参与大中型企业的先进技术应用实践活动,保证我们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的先进性、实用性、广泛性。

传感器实习报告 第5篇

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并掌握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弹性元件的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将电阻的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变化信号输出。它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1、应变片的电阻应变效应

所谓电阻应变效应是指具有规则外形的金属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应变而其电阻值也会产生相应地改变,这一物理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以圆柱形导体为例:设其长为:L、半径为r、材料的电阻率为ρ时,根据电阻的定义式得

(11)

当导体因某种原因产生应变时,其长度L、截面积A和电阻率ρ的变化为dL、dA、dρ相应的电阻变化为dR。对式(11)全微分得电阻变化率 dR/R为:

(12)

式中:dL/L为导体的轴向应变量εL; dr/r为导体的横向应变量εr

由材料力学得: εL= - μεr(13)

式中:μ为材料的泊松比,大多数金属材料的泊松比为0.3~0.5左右;负号表示两者的变化方向相反。将式(13)代入式(12)得:

(14)

式(14)说明电阻应变效应主要取决于它的几何应变(几何效应)和本身特有的导电性能(压阻效应)。

2、应变灵敏度

它是指电阻应变片在单位应变作用下所产生的电阻的相对变化量。

(1)、金属导体的应变灵敏度K:主要取决于其几何效应;可取

(15)

其灵敏度系数为:

K =

金属导体在受到应变作用时将产生电阻的变化,拉伸时电阻增大,压缩时电阻减小,且与其轴向应变成正比。金属导体的电阻应变灵敏度一般在2左右。

(2)、半导体的应变灵敏度:主要取决于其压阻效应;dR/R<≈dρ?ρ。半导体材料之所以具有较大的电阻变化率,是因为它有远比金属导体显著得多的压阻效应。在半导体受力变形时会暂时改变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因而改变了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使得它的电阻率发生变化,这种物理现象称之为半导体的压阻效应

。不同材质的半导体材料在不同受力条件下产生的压阻效应不同,可以是正

(使电阻增大)的或负(使电阻减小)的压阻效应。也就是说,同样是拉伸变形,不同材质的半导体将得到完全相反的电阻变化效果。

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主要体现为压阻效应,其灵敏度系数较大,一般在100到200左右。

3、贴片式应变片应用

在贴片式工艺的传感器上普遍应用金属箔式应变片,贴片式半导体应变片(温漂、稳定性、线性度不好而且易损坏)很少应用。一般半导体应变采用N型单晶硅为传感器的弹性元件,在它上面直接蒸镀扩散出半导体电阻应变薄膜(扩散出敏感栅),制成扩散型压阻式(压阻效应)传感器。

*本实验以金属箔式应变片为研究对象。

4、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

金属箔式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基板上,粘贴直径为0.025mm左右

的金属丝或金属箔制成,如图11所示。

(a) 丝式应变片(b) 箔式应变片

图1-1应变片结构图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与丝式应变片工作原理相同。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 ΔR/R=Kε 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5、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原理图

图1-2 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原理图

对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01=EKε/4。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

1、根据图(1-3)应变式传感器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

图1-3 应变式传感安装示意图

传感器实习报告 第6篇

学院名称: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专 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13电气2

学 号:

姓 名: 张航

指导教师: 张红琴、王九龙

二〇xx年二月二十五日 至 三月四日

前 言 ....................................................................................................................................................... 3

第一章 应变式称重系统的整体框图 ................................................................................................... 5

1.1电子秤系统框图 ....................................................................................................................... 5

1.2 基本要求 .................................................................................................................................. 5

1.3 技术指标 .................................................................................................................................. 6

第二章 应变式称重系统的基本原理 ................................................................................................... 7

2.1 应变片称重的基本原理 .......................................................................................................... 7

2.2 仪表放大器工作原理 .............................................................................................................. 8

2.3集成运算放大器 ....................................................................................................................... 9

第三章 硬件电路的设计 ..................................................................................................................... 10

3.1 AD转换电路 .......................................................................................................................... 10

3.2 参考电路设计 ........................................................................................................................ 11

3.3 数码显示电路 ........................................................................................................................ 11

3.4 单片机程序 ............................................................................................................................ 13

第四章 仿真与设计 ............................................................................................................................. 18

4.1 Multisim仿真 ......................................................................................................................... 18

4.2 Protel仿真 .............................................................................................................................. 18

第五章 安装与调试 ............................................................................................................................. 21

5.1硬件安装、调试 ..................................................................................................................... 21

5.2 软件安装、调试 .................................................................................................................... 22

5.3 系统调试 ................................................................................................................................ 22

第六章 功能测试及结果分析 ............................................................................................................. 25

6.1 测试仪器 ................................................................................................................................. 25

6.2 测试结果 ................................................................................................................................ 25

第七章 传感器的综合应用 ................................................................................................................. 27

实验1、输送线-应变式力传感器称重实验 ............................................................................... 27

实验二、转子试验台-轴心轨迹测量实验 .................................................................................. 28

实验三 环形输送线实验 ............................................................................................................. 30

第八章 总结与体会 ............................................................................................................................. 32

附录1 实验报告 .................................................................................................................................. 33

附录2 计算公式 .................................................................................................................................. 34

参考文献 ............................................................................................................................................... 35

前 言

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其输入信号(被测量)往往是非电量,输出信号常常为易于处 理的电量,比如电压或电流。

传感器种类很多,分类标准不一样,叫法也不一样,常见的有电阻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热电 偶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数字式位置传感器等。在水电厂应用的传感器主要有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光电编码器、压力传感器、液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流量 传感器等,主要用来检测位置、直线位移、压力、温度、流量等。

传感器应用的领域是非常多的,传感器是一种检测装置,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传感器虽然应用的领域非常多,但是主要的领域还是分为四个方向的,下面中国传感器交易网来具体介绍一下吧。

传感器目前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主要是涉及到机械制造,医疗设备上,汽车电子产业,通信技术等领域。

在机械制造方面,工业领域应用的传感器,如工艺控制、工业机械以及传统的;各种测量工艺变量如温度、液位、压力、流量等的;测量电子特性和物理量的,以及传统的接近/定位传感器发展迅速。

在医疗设备方面,专用设备主要包括医疗、环保、气象等领域应用的专业电子设备。目前医疗领域是传感器销售量巨大、利润可观的新兴市场。

汽车电子产业方面,现代高级轿车的电子化控制系统水平的关键就在于采用压力传感器的数量和水平,目前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几十到近百只传感器,而要求传感器件向小型化、低成本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

在通信方面,手机产量的大幅增长及手机新功能的不断增加给传感器市场带来机遇与挑战,彩屏手机和摄像手机市场份额不断上升增加了传感器在该领域的应用比例。此外,应用于集团电话和无绳电话的超声波传感器、用于磁存储介质的磁场传感器等都将出现强势增长。

以上几个方面是传感器应用最多的,传感器也主要销售在这些行业,但是随

着传感器的发展,很多行业也在积极开发利用传感器,比如一些消费行业,如鞋子上安装跑步传感器,护腕上安装脉搏传感器等。很多新型的传感器都在广泛的被开放利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电子秤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机械秤是杠杆放大系统,系统中载重架上比较小的垂直偏移经过放大后在秤的刻度上形成很大的指针偏转。然而载重架的偏移量通常很大,所以不允许机械秤安装在工业过程的设备中,相反,用于电子秤的称重传感器的压缩量通常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安装在工业过程设备中。本系统是基于单片机控制的电子秤,控制精度较高,实时性较强,同时采用LED显示,既美观又实用。

传感器技能实习

传感器技能实习(精选6篇)传感器技能实习 第1篇传感器与测试技术技能实习学院:工学部 班级: 姓名: 指导老师: 实训时间:目录技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