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城市调查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城市调查范文(精选12篇)

城市调查 第1篇

然而, 这家颇有历史故事的上市房地产企业在2015年的2月初发布了业绩预警。2014年, 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2013年度3.81亿元相比, 减少50%以上。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 业内人士分析, 这或与多地立体城市项目搁浅有关。

万通业绩预警

作为“当年万通六君子之一”的冯仑,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影响力自是不容小觑。但据业内人士透露, 从2010年以来, 万通地产的营业收入一直处于30亿到50亿元左右, 这与同期成立的万科、SOHO中国等企业已经相去甚远。

2013年,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向好的趋势下, 万通地产的营收业绩亦出现18.95%的下降。2014年全年, 万通地产实现营业收入上年减少42.06%;净利润上年同期减少88.16%。

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 万通地产称, 主要由于销售收入相比下降, 且其“三费”都出现明显上涨, 其中销售费用上涨了26.73%, 管理费用上涨15.73%, 财务费用上涨19.99%。

一位匿名的房地产业分析师置评说:“万通地产业绩的徘徊不前, 主要原因是缺乏市场激情, 加上近年力推立体城市, 可以在各种公开场合听到冯仑的宣传讲演, 但该项目进展屡屡受阻, 会极大影响总体业绩情况。”

记者了解到, 从2014年春节后, 立体之城先后注册成立了北京万通绿空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微我商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创新工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万通新概念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四家与房地产行业没有关联的公司。

据立体之城前员工称, 上述四家公司相对应的分别是农业公司、招商公司、游戏公司以及“自由筑屋”, 初期设想都是为立体城市服务的, 但是目前为止这些公司已经暂停或脱离了立体城市。

更有知情人透露, 立体之城项目面临严重亏损, 造成绩效奖金拖欠、减员增效变革, 引发人事震荡。

立体之城前员工称, 2015年春节前, 收到公司的群发邮件, 内容是公司的经营状况已经不具备发放2014年度第三季度起绩效奖金的条件。而且开始了“减员增效”行动, 开始跟各部门谈话, 但是公司并没有给普通员工解释任何关于“减员增效”的内容, 只能任凭公司处置。

但立体之城高层对此回应称, 是为了加快立体之城西安项目进度, 公司决定加强一线, 缩减总部和分支公司人员, 部分创业公司从总部脱离独立运作。在减少机构和人员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部分员工的调整。

地产界的童话

什么是立体城市?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郝杰斌说, 他现在仍然对解释这个问题感觉到头疼, “因为这是一个全新的、过去6000多年的城市史中未曾出现过的城市形态。”

而这则要从2009年, 冯仑出席哥本哈根“中国商界气候变化国际论坛”时提出的一个新型社区概念说起。按照冯仑最初对立体城市的设想, 就是要让“躺”着的城市“站”起来。在1平方公里土地上将建设600万平方米的建筑, 可供应住宅4万套, 售价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元以内。通过合理的空间和功能布局, 不仅可以为超过10万人口提供居住场所, 还将为他们提供就业、医疗、文化、教育等综合服务。

“在20层楼居住, 30层楼打造花园, 40层楼做酒店大堂, 5 0层楼顶做个西红柿农场……”冯仑自己的著作《理想丰满》和以推广立体城市为目的的小说《同城热恋》中有详细的解读:立体城主体结构是平均高度数百米的高层楼群, 楼与楼之间有空中走廊连接, 电梯不仅可以上下还可以在走廊中平行移动, 将住户点对点地送到立体城中的任何一个地方;只需要每个月交上600元钱, 每天都有新鲜的有机蔬菜和水果送到家里, 而这些蔬菜和水果都是在立体城的有机蔬菜基地种植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想?冯仑对记者表示, 中国的这一轮城市化建设造成了大量土地浪费, “每一个城市都一样, ”他说, 摊大饼式的城市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众多痛苦, 身处大型城市人们每天都要依赖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办公地点和住所间长途跋涉。立体城市则变成“撂小饼”向上生长, 无需依赖汽车, 甚至可以坐电梯去上班。

在冯仑的想象中, 立体城市还能解决某些社会问题, 例如由于人口密度高, 人住得更近, 能够改变邻里间淡漠的关系。一方面, 根据自己的心愿来建造房子, 可以享受户型、面积等方面的优惠;另一方面, 一个人或几个人合伙把整栋大楼盖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不用承担地价, 只需支付可控的投资额, 最后和土地所有者分摊利润。

但是, 普通人第一印象不是“理想国”, 而是将这么多人集中在一个如此狭小的空间中的恐惧感, 许多冯仑的同行以及他们接触的地方政府则为这个“城市”的可行性担忧。他的老朋友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王石对于这个乌托邦式的想法, 曾毫不客气地评论说:“ (这是) 童话。”

2009年4月, 运作“立体城市”项目的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冯仑担任董事长。冯仑的团队重金聘请了国外知名建筑设计师、研究机构提出设计方案, 并与河北廊坊、成都双流、陕西西咸及浙江温州等地方政府展开选址洽谈。

进展陷“罗生门”

记者了解到, 在开始两年里, 立体城市的团队一直保持在3 0人以下, 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研究、考察, 找到现实的经验以作借鉴。

该团队主要负责人称, 冯仑的立体城市不是凭空想出来的, 他们考察了日本、南非、纽约、香港、新加坡等类似城市建筑, 最后将新加坡确定为最重要的模仿样板。国土面积只相当于北京两个区的新加坡, 人口总数超过500万, 而且还有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没有用于城市建设, 很好地解决了土地问题。

而河北廊坊曾经是最有希望的落地城市。冯仑当年曾表示, 在廊坊已经初步确定了一个选址, 而且立体城市的展览也会选择在廊坊。但这个项目据立体之城内部人士称“几乎没有任何推进”, 无疾而终。

就在廊坊项目搁浅不久, 成都市政府主动找上门来。公开资料显示, 2011年1 2月, 成都立体城市成都项目即完成了公示文件盖章, 并在成都规划局官网进行了公示。当月末, 北京万通立体之城投资有限公司与成都市双流县签署了“天府生态健康城”投资合作协议。

只不过, 该项目的选址一直没有最后确定下来, 致使项目一直处于“悬空”状态。万通立体城市官网显示, 该项目位于成都市双流县, 距市中心3 0公里, 距双流机场16公里, 规划范围3.3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建设区1.36平方公里, 绿地面积1.94平方公里。规划区位于成都中心城南向的主导发展轴上, 是天府新区万安产成单元的中心区。

继万安镇以后, 曾有传闻称附近的正兴镇有可能成为项目新址。但成都天府新区规划中的万安镇及周边乡镇, 均没有上述项目的踪影。记者从天府新区负责规划建设的主管部门获悉, “因为市场的原因”, 立体城市项目已经不再提及。

与此同时, 在成都签约后3个月, 西安的西咸新区亦签订了立体城市项目合作协议, 并终在2013年拿到土地, 正式开工。

然而, 就在不久之后的2014年, 即被一名立体之城前员工曝出, “项目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在我离职期间 (2014年3月底4月初) , 公司的方向就是要卖地, 找接盘侠。”

但立体之城方面对此的回复是, 立体城市的理想正在按计划推进。西安项目基础设施已全面开建, 首期产品将很快对外销售, 2012年9月签约的浙江温州项目也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河北涿州和深圳立体之城项目也正在积极布局。

被指是“拿地噱头”

由于屡无建树, 立体之城项目被许多业内人士质疑, 只是拿地的一个噱头。“地方政府也需要这样的噱头在招商方面有所建树, 这是促成立体城市落地的最主要原因。”一位业内人士指出, 特别是像西咸秦汉新城等新成立的开发区, 需求更为强烈。

西咸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军也表示, 与冯仑的最早接触是在2011年夏天, 出于招商的考虑, 邀请冯仑过去商谈, “冯仑提出的理念与我们高度契合, 我们对深化田园城市的认识, 从社会角度看城市、建设等重要观点, 都是与冯仑在不断接触深化的。”

立体之城负责人郝杰斌也直言不讳地说:“为什么这些人愿意参与进来?坦白地讲, 我们是从乌托邦开始的, 但我们是商人。所以我们永远从商人的角度去对待未来城市发展和现实之间的问题, 我们想的问题一定是从可操作性和中长期性可平衡的角度去看。”

他回忆说, 股东们入股前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项目的可行性, 为此, 项目团队对于诸如城市改造的可能性、如何适应不同地区需求等问题构想出初步的方案。落户历史文化名城, 西安项目确实遇到了更多的挑战。秦汉新城距西安城区约一个小时的车程, 靠近咸阳, 是西咸新区的核心城区, 境内周秦汉遗迹遍布, 包括大秦帝国都城遗址和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群的9座西汉帝陵廊道也久负盛名。多数人为这个项目可能对历史遗迹产生的影响感到担心, 还有一些人对立体城市项目本身能否成功持怀疑态度。

但这些实际问题并没有影响项目的进展, 据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管理委员会主任杨占军透露, “在文物保护方面, 立体城市已经做了改进与让步, 当地的群众主要是对这个项目都还不熟悉。”

“项目最后搁浅都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减弱有关。这一点实际上有很大的致命性。此类项目需要大资金做撑腰, 政府担保能力下滑, 就会影响后续投资者的信心。”一匿名机构分析师评论。

“成都项目的搁浅就是一个例子。”成都市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新的领导上台后, 立体城市概念已经不再受到重视。在城市发展思路上, 新一届政府的重心逐步由向南发展“天府新区”调整为向北的“北改工程”, 万通与双流县合作的“天府生态健康城”项目便没了下文。

另一方面, 有专家分析称, 从外表看, 立体城市只是一组间距极近的摩天大楼, 冠以城市之名, 但实质上, 这个项目将由产业主导, 例如, 一个位于成都的立体城市, 可能有一半的楼层都是用于养猪养鸡, 当然这些养殖厂的员工也住在立体城中, 而且其他餐饮、娱乐、医疗等等设施一应俱全。

“如何实现产业主导, 怎样解决高密度、高层建筑的消防、交通、供水供电等问题, 又需要怎样的企业入驻、怎样说服企业?这才是项目落地的最大困难。”该专家称, 如果没有企业愿意搬入空中工厂, 那么立体城市就只是一个虚无的概念。万通方面还没有完整的解决方案, 导致项目陷入停滞状态, 或是沦为一种普通的商业综合体, 则难免有借概念圈地之嫌。

三大技术保证

“基础设施一应俱全, 解决交通拥堵;城市与田园紧密结合, 解决空气污染问题;实现空中牧场、植物工厂、真空垃圾、分布式能源等先进产业。”冯仑所描述的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城市化问题的一个全新的、未来型城市又将如何实现?

“过去的研发方向更多是大的城市概念与系统, 现在开始进入消防、基础设计等具体问题。这些研究有些已经比较深入, 有些还不够。具体来说, 对产业、交通、规划布局研究得深入一些。说实话, 消防、水电研究得较少, 这些都是规划具体实施的时候才会牵扯的问题。”郝杰斌说。

不少专家质疑称, 这样的城市容积率太高, 人们生活容易压抑, 幸福感会降低。但冯仑则认为, 立体城市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密度。

他举例称, 现在新加坡规划的新住宅区一平方公里就4万人, 就是按照这个规划的, 但是在那里住了一年多, 非常舒服。密度本身并不是一个特别吓人的问题, 只要我们规划得当, 可以有舒服便利的享受。

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也表示, 不要以为密度高了一定乱, 不一定。经验证明, 城市的合理加密可能使城市变得更加有序, 这取决于我们的观念、知识和管理能力。

他说, 什么叫宜居城市?住在其中觉得非常便利, 一平方公里有100到120个街口, 这样的城市非常宜居。因为它非常便利, 马路小小的, 但是路网很密, 商业、服务设施到处分布。纽约这种街区, 就是1平方公里120个路口, 甚至还要多。所以, 我们不要一见拥堵就断言城市已经过密了。其实不一定, 可能是密度不够——路网不够密, 马路修得再宽, 毛细血管不发达, 人流、车流都无从疏散。不少城市大马路一堵一两公里, 连一个岔口也没有, 除非弃车而逃。

城市调查报告 第2篇

调查方法

实地考察,采访居民,搜集间接资料,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调查情况

,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沈阳的目标,按照沈阳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先导区建设规划,沈阳市林业局狠抓了造林绿化暨青山工程、森林防火、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成绩斐然,使沈阳按照计划一步步成为一个绿美城市。

一 .造林绿化总量有突破

,沈阳市造林绿化克难攻坚,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了省、市政府下达的造林绿化任务和工程进度。20,根据全市造林绿化的重点、难点、热点,逐步建立起“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企业引领,全市积极参与”的造林绿化新机制。沈阳市年完成全口径造林任务41.43万亩,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03.5%。其中:经济林产业带15.82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00.8%。全市共建设经济林重点示范基地91个,栽植面积1.9万亩,占经济林产业带造林总面积的12.1%。

经济林产业带建设共流转土地4.45万亩,占经济林总面积的28.3%,上滴灌设施2.35万亩,占经济林总面积的15%。全市企业、大户、联户及各类经营组织累计完成经济林产业带10.28万亩,占经济林总面积的65.45%,投入资金1.14亿元。

二 .青山工程的进展顺利

20,市林业局认真贯彻《沈阳市年青山保护工作计划》,扎实推进青山保护工程建设和青山保护稽查工作,召开青山工程工作会议,制定下发

《2013年沈阳市青山保护稽查工作方案》。积极与国土、交通、民政、铁路等部门沟通协调,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破坏山体和山体以外林地及其它工程违法、违规使用林地专项打击行动,查处并办结19起行政案件。

2014年,邀请省青山局、省国土厅有关专家,在市林业局召开了闭坑矿山生态治理工程设计方案专家组审定会议,先后对康平、法库、辽中、东陵区的闭坑矿生态治理设计方案进行了认真的评审,并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沈阳市计划编制完成的《矿山生态治理设计方案》共有6个,涉及23个闭坑矿山项目,面积677亩,目前为止已全部通过专家组评审。

三. 野保和自然保护区管理见效

上半年,对市万柳塘、劳动公园、二台子、新民等非法鸟市和非法猎捕鸟类的行为执法检查共计18次,其中与市森林公安局配合执法11次,解救放飞野生鸟类2300余只。上半年,全市共救助各类野生动物210只,这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只,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85只,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3只。

2014年3月1日,沈阳市正式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重点时期监测工作,7个监测站的14名监测员每日对各自监测区域巡查一次,并汇报情况。向辽宁法库獾子洞国家湿地公园、辽宁辽河七星国家湿地公园和辽宁辽中蒲河国家湿地公园的所在地方政府发函,要求尽快完善国家湿地公园的机构建设、落实管理人员和安排湿地公园建设资金,开展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工作,争取五年试点期内完成各项建设工作并通过国家林业局试点验收。

四. 林业资源管理成效明显

2013年,市林业局集中组织开展森林资源综合执法检查,完成3个县的检查工作,办理审批业务21847件。分解下达林木采伐限额,开展采伐限额管理系统培训,启用国家林业局林木采伐新的系统。完成“十二运”输变电项目的征占林地报批工作。完成59825立方米病枯死林木清理工作。全市10个地区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全部修订完成,并通过省林业厅专家组评审。

开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整治行动,严禁砍伐退耕还林林木,严禁在退耕还林地内种植高棵作物。妥善处理省级信访案件2起,市级举报案件10起,国检取得较好效果。完成涉及5个国有林场7.297公里道路建设项目,完成1256户国有林场职工危旧房改造。

五.缓解雾霾影响

雾霾形成的一个重要气候因素就是静稳天气。沈阳夏季空气对流强,污染物就容易扩散,到冬天,控制沈阳的常常是静稳天气,空气流动慢,而这也是沈阳秋冬季雾霾较重的主要原因。关键仍在于绿化,近年来沈阳正在大面积对城市补绿,通过大面积植绿补绿,可以有效地使中心城区空气流动更活跃。按照计划,至,沈阳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绿地率达到4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除了产业结构升级采用清洁能源等,要多种树,尽可能保留湿地和公园,增加新建设、开发地区的绿化率,让温差带动空气流通,减缓雾霾。

加强沈阳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

第一,有完善的法律及管理体系。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以立法为先导,是创建生态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极为有效的举措。历史上很多城市化政策措施缺乏严密、科学的立法规制,实践中带来诸多问题。生态城市建设管理立法必须首先尊重生态学基本规律。当代的城市发展和环境立法理念不能单纯局限于人类绝对中心主义思想,人也是生态的一部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点已经获得全面的共识。沈阳市作为转型中的老工业基地,在创建绿色样板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中,亟待出台相对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有关绿色政府创建的法律法规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

第二,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循环经济理念的提出并被各方面普遍接受,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新的探索途径。 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成为新时代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尤其针对沈阳等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大背景,更有现实意义。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沈阳市拟创建的环境建设样板城是具有高标准、新内涵的新型绿色城市。环境建设样板城的内涵不仅局限于生态环境建设,更主要的是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环境建设样板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社会形态;是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表现形式;是自然与社会高度和谐发展的产物。

第三,鼓励广泛的公众参与。在国外成功的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都尽可能鼓励广泛的公众参与,无论是规划方案的制定、建设项目的实施,还是后续的监督监控,都有具体的措施保证群众的广泛参与。倡导并落实一个城市成为生态城市的基础是对其市民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其环境责任感。美国生态学家雷吉斯特提出的生态城市建设的十项计划中,第一项就是普及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巴西的库里蒂巴市对此十分注重,儿童在学校受到与环境有关的教育,而一般市民则在免费环境大学接受与环境有关的教育。并且,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管理者都主动与市民一起进行规划,有意与一些行动小组特别是与环境有关的小组合作,使他们在一些具体项目中成为合作伙伴;同时,又使他们保持自由,可以评价市政当局的某些决策。这种做法,在很多城市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以说,广泛的公众参与是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得以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

结束语

城市光污染调查 第3篇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自古以来,中国人以张灯结彩表达喜悦,也希望以灯光延续白日喧嚣。特别是夜晚灯光具备照明、驱寒、美观甚至预防犯罪等多种功能,人们不断追求漫漫长夜的灯光效果,时至今日,“城市光污染”已在不同领域、不同角度被提出,并越来越成为城市光环境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年逾古稀的张仲彬是最早感受到光污染的那部分人。作为一位拥有20多年观星经验的资深天文爱好者,在腊山附近观星曾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几年前,腊山脚下建起了一座工厂,夜晚开工灯火通明。夜空亮度大增使他的天文望远镜找不到以前的星星,无奈下只好“远走高飞”,到更为偏远的农村去观星赏月。

随着时间推移,对光污染的感知已经蔓延到日常生活中。“对面商业广场的大屏幕正对着窗口。每天下班回家,满屋的灯红酒绿。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夜里睡觉如果不拉窗帘,根本没法休息,即便窗帘拉好,也会有灯光透进来。”李平所在的小区位于历城区辛祝路。这里并非济南核心商业区,但生活氛围浓厚,几乎每一家路边的店面都会安装LED屏幕,冬季,刚过五点,各种招牌、广告依次亮起。大屏幕上滚动播出的赵本山小品、流行歌曲,以及赵普版消防公益广告,都变成对光污染最直接的控诉。

光污染是继废气、废水、废渣和噪声等污染之后的一种新的环境污染源,广义上包括一些可能对人的视觉环境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事物,如生活中常见的书本纸张、墙面涂料的反光及路边彩色广告的“光芒”。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见的光污染类型多为由镜面建筑反光导致的行人与司机的眩晕感,以及夜晚不合理灯光给人体造成的不适。

目前,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白亮污染指阳光照射强烈时,城市里建筑物的玻璃幕墙、磨光大理石等装饰反射光线,明晃白亮、眩眼夺目。人工白昼指夜幕降臨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甚至一些强光束直冲云霄,扰乱人体正常生物钟。彩光污染指舞厅、KTV安装的荧光灯等闪烁的彩色光源所产生的紫外线对人体有害。

据美国一份最新的调查研究显示,夜晚华灯造成的光污染已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对银河系视而不见。这份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埃尔维奇说,“许多人已经失去了夜空,而正是我们的灯火使夜空失色”。他认为,现在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二的人生活在光污染里。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星星,而在大城市却只能看到几十颗。

这在济南就有佐证:2012年8月,中国首个星光公园和星光保护区落户济南七星台,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星光公园及保护区一员,开启了中国星空保护新篇章。这个距离济南城区50公里的景区是可以看到银河的。

谁制造了光污染?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常生活中的建筑和室内装修采用镜面、瓷砖和白粉墙日益增多,近距离读写使用的书簿纸张越来越光滑,人们几乎把自己置身于“强光弱色”的“人造视环境”中。

建筑设计也是如此,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在阳光中明亮夺目,却难免刺激视觉。专家研究发现,长时间在白色光亮污染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人,视网膜和虹膜都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损害,视力急剧下降,白内障的发病率高达45%。还出现头昏心烦,甚至发生失眠、食欲下降、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类似神经衰弱的症状。

记者走访发现,济南市山大路与解放路交界的鲁商置业广场大楼像一面立在路边的弧形镜子,共青团路的几家大型银行建筑都是用反光玻璃构成幕墙,以前曾是周围居民的投诉对象,最近却尝到了光污染滋味:在其对面,崭新的绿地中心同样是反光体幕墙,这座因外形著称的建筑是庞大的LED灯幕,前两天有人以两万元价格利用字幕求婚引起轰动,更多时候则是简单粗暴的营销标语。

“每天午餐后同事们都自觉落下遮光布,因为对面建筑的反光常常让我们出现目视光斑和眩晕等不适反应。有时候看了一下反光点中心,调转视线会感觉自己失明了1秒。”在绿地对面写字楼上班的赵欣和同事们尽量提高工作效率,因为如果事后加班,闪动的字幕让办公室内光线闪烁,根本无法舒适的工作。

赵欣将这座建筑吐槽为“危险的远光灯”。好几次在高架桥上行驶,被它的反光刺激到,“眼前突然出现一道强光,我和副驾驶座上的同事都产生了眩晕感,于是下意识地把头扭到了一边……好在没有在便道上行驶,否则很容易出事。”

据了解,我们平时看到的太阳光亮度大约为2000CD(CD为亮度参数),但目前国内市场上LED显示屏的亮度一般设置在5000CD甚至更高,也就是说,每天晚上面对LED灯,我们的眼睛要面对的是超过太阳光两倍的亮度。

山东清华康利城市照明研究设计院副院长罗玉霞主持设计过国内众多大型城市景观照明设计项目。在她看来,城市照明景观要满足城市或居民的多元化需求,却同样需要贯彻环保和绿色的设计理念。

据罗玉霞介绍,技术上的瓶颈也造成了“光污染”,目前的设计方案中,她与同事们尽量选取环保节能照明设备,但实际上,这种设备非行业主流,往往价格高昂,因成本过高而被甲方嫌弃。再如智能交通领域补光灯是不可缺少的关键设备,目前,视频监控补光灯设备有LED闪光灯和LED常亮灯两种,常用于交通卡口的LED闪光灯,其频繁的闪烁和高亮度的光照也为不少驾驶人员所诟病。

第五大污染的监管尴尬

目前,各国对于光污染关注程度不同,法律约束差别也非常大。许多国家都曾经有过城市亮化的兴盛期,亮化之后察觉到危害,接受了深刻的教训。在欧美和日本,光污染的问题早已引起人们的关注,美国还成立了国际黑暗夜空协会,专门与光污染做斗争。

相比之下,我国在光污染认识和治理方面起步较晚。

12月16日,记者致电市环保局。“污染治理处”一位钱姓负责人表示第一次接到光污染问题的咨询,要查阅相关资料后回复。在后来的回复中,他表示目前我国分别制定了《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环境污染防治法》等,对于光污染,早在2003年国家环保部就此调研过,但相关的法律法规一直没有出来,济南本地也暂无相关条例或者法规。“因为缺乏相关的法律可依,城管以及环保部门等在处理光污染时很尴尬。没有明确的规定就没有明确的要求和处罚,监管就会不全面,管理也不到位,执法也没有强大的后力支撑。”某环境保护相关单位工作人员解释道。

记者了解到,早在上世纪70年代,国外就光污染问题立法。如日本的《海河夜景灯光设施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夜景灯光设施的开启和关闭时间,关闭时间为晚上10时,法定节假日关闭时间可延长30分钟。而在纽约市只有在节假日才允许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

在我国,现阶段针对“光污染”侵权的案件,法院往往只能根据《民法通则》第83条关于相邻权的规定和124条关于环境侵权的规定来处理,但是适用相邻权的规定来解决有关“光污染”纠纷具有局限性。

地方法规方面,2004年,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局出台《上海市<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对光污染的测量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指标。2010年,北京市质监局出台《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对各种室外照明装置,包括道路照明、夜景照明、广告照明等进行光干扰的限制。2013年7月南京市出台《城市景观照明建设导则》,导则规定生活居住区、市政交通区等区域不能设置景观照明,这些区域内的商业配套可进行景观照明,但必须严格控制亮度和辐射范围,严禁扰民。2014年12月1日,广州市环保局起草《广州市光辐射环境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向全社会征求意见,规定对玻璃幕墙的设置、城市道路照明、景观照明和户外广告等做了一些限制。

比起如何治理“光污染”,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摒弃“不夜城”思维,或许是解决“光污染”的根本之道。

我国城市婚礼消费调查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婚礼消费,婚礼服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城乡居民对结婚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 新婚消费项目和总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而构成中国结婚产业的巨大潜在市场。为了掌握婚庆服务潜在消费者对婚庆服务消费的了解和看法,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管理系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了解适婚人群对婚庆的了解和对婚庆的看法, 了解消费者对婚庆公司在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发展方向等方面的意见和要求, 了解婚庆市场存在的机遇。

二、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20至40岁左右的人群

一般情况:这部分人年纪在20至40岁之间, 其中以25岁为中心的正态分布, 大多是将要步入婚姻和刚刚进入婚姻的人, 对婚庆服务有一定的需求和了解。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18个省市的城区中随机选择当场发卷填写, 并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148份, 全部收回, 回收率100%, 有效问卷141份, 有效率95%。

四、调查时间

2015年7月15日—2015年7月31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了人们的婚姻状况、对婚庆策划的态度和对婚庆服务的要求以及对婚庆费用的态度等, 问卷共提出了16个问题。问题涉及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业、每个月可支配的收入、能接受的婚礼消费价位、了解婚庆服务信息的渠道、婚礼筹备中的决策权、选择婚庆公司筹备婚礼的意愿、选择婚庆公司提供婚礼服务的主要理由、希望婚庆服务提供的服务项目、最重视婚礼中哪些部分等。

六、调查结果分析

1、新婚消费人群以工薪阶层和中高等学历人群为主

在回收的近141份有效问卷中, 被调查人群97%为未婚人士, 男性占38%, 女性占62%;年龄在20岁至30岁的占到96%;受访人群大部分具有高等教育背景, 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占62.3%以上;职业主要分布在服务行业、计算机业、金融业、教育业和制造业;在每月可支配收入方面, 各阶层分布相对均匀, 月收入少于1000元的人群占12%, 1000-3000元占33.3%, 3000-5000元占37.6%, 5000元以上者占12%, 收入呈纺锤形分布, 从调查结果看, 工薪阶层是新婚消费的主力军, 调查结果具有较全面的代表性。

2、青年人对婚礼重视程度很高

调查中, 认为婚礼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占到97% (图1) , 反映出青年人高度重视自己的婚礼仪式, 因此选择婚庆专业服务时会更加慎重, 对婚礼服务期望很高;在筹备婚礼仪式方面, 42%的人群和结婚对象商议决定, 父母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11%, 反映出青年人在决定婚礼形式、婚礼主题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青年人对专业婚礼服务的接受程度较高

调查人群中了解婚庆服务信息的主渠道是广告、亲朋好友介绍、网络和电视,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者在选择婚庆服务时, 很关注婚庆公司的曝光度 (广告) 、婚庆公司口碑 (亲朋好友介绍) 和网络有关信息;选择让婚庆公司提供全部婚庆服务的占到42%, 选择让婚庆公司提供部分婚庆服务的占到41%, 两项合计占83%, 这反映专业婚庆服务已得到广泛认可, 婚庆服务业发展空间很大;43%的人认为选择婚庆公司提供服务可以节约时间, 省心省力 (图2) , 这说明现代人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 给婚庆服务提供了市场机遇, 42%的人认为婚庆公司提供的服务更加专业, 说明婚庆服务在市场中已经展示出专业性的一面, 得到市场认同, 但这个比例还有待提高, 不排除消费者是因为更在意节约时间精力而选择婚庆公司, 婚庆公司应进一步提高服务的专业性、个性化和服务水准。

4、青年人对婚庆服务的需求冷热不均

我们列举出18种婚庆专业服务类型供选择, 其中选择最多的是婚礼主持服务, 其次是新人形象设计 (包括新娘的皮肤美容护理、新娘新郎的头发护理及发型造型、拍婚纱照等) , 再次是帮助采购相关婚礼用品 (包括:新郎新娘婚纱礼服、首饰、新娘化妆品、婚房布置用品、预定鲜花、预定蛋糕等) , 婚礼电子相册和婚礼摄影居第四, 这些婚庆服务选择比例均超过了47.5%, 反映出这些婚礼服务是新人认为的婚礼服务基本要素, 也是他们熟知的婚庆服务种类, 对这些服务需求强烈。近年来一些新的婚礼延续服务也开始出现, 例如婚礼结束后的蜜月旅行操办、结婚纪念日的操办、宝宝宴的操办、婚姻家庭辅导培训以及家政、厨艺、园艺、化妆等培训, 但受访者明显对这些新型服务反应冷淡, 选择比例均不超过10%, 但这也反映出这些服务刚刚出现, 消费者需要被引导和教育, 未来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和婚姻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这类服务的市场空间巨大。婚庆公司在提供基本婚礼服务的同时, 要更加重视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 应具备市场前瞻眼光。

5、青年人对婚礼服务的个性化和经济性要求很高

调查显示, 婚庆公司提供的婚礼服务中, 高达97.8%的受访者认为婚礼的个性化最重要 (图3) , 其余依次是周到细致的服务、婚礼的顺利进行、婚礼大气排场和婚礼的简单省事。这反映出90后作为婚礼的主要消费人群, 其婚礼观念已有重大转变, 他们更看重婚礼是否突出了个性, 服务是否周到细致, 对婚礼的排场要求并不高。在注重婚礼个性和服务品质的同时, 青年人可接受的婚礼消费价位并不高, 只有6%的人群愿意花费10元万以上举办婚礼, 而38%的人群预算在2万至6万元之间。此次受访人群以工薪阶层为主, 这反映出消费者婚礼预算有限, 不愿追求婚礼的场面奢华。此调查结果对于婚庆公司来说, 要在主要面向普通大众的基础上, 进一步节约成本, 提升婚礼服务的品质并力求满足消费者个性化要求, 在婚庆市场中才能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玫.婚姻庆典服务概论[M].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2]王晓玫.《婚姻登记服务与管理》,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9年8月

城市规划调查方法 第5篇

1.2 城市规划调查的功能 1)

城市规划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 2)

城市规划合理编制的重要保证 3)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基本手段 4)

城市规划动态调控的基本手段 城市规划调查活动最终的正确结论来源于社会调查过程中所能够取得的“第一手资料”,而要在社会调查中获取大量真实、可靠、生动、详尽的调查资料,就必须正确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收集资料的方法。

传统城市规划调查的主要方法包括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等类型。

文献法 文献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目标和题目通过有关文献收集资料的社会调查方法。文献调查法的主要对象是文献。(文献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献是指用文字和数字记载的资料;广义的文献是指一切文字和非文字资料,包括照片、录音等)

文献法的优缺点 1 文献法的优点 5)

文献法可以超越时空限制,广泛了解社会情况 6)

文献法可以避免调查者对调查对象的影响 7)

文献法与直接调查法相比更方便、更自由 8)

文献法效率高、费用低 2 文献法的缺点 1)

文献法缺乏生动性和具体性 2)

文献资料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 3)

文献调查所得的资料落后于现实

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观察者带有明确目的的,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及其辅助工具直接地、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的调查研究方法。在城市规划中,观察法又称为现场踏勘法。

观察法的优缺点 1 观察法的优点 1)

通过观察可以直接获取资料 2)

能直接观察自然状态下发生的比较可靠的社会现象 3)

获取的资料及时生动 观察法的缺点 1)

受观察者自身的限制 2)

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 3)

受观察对象的限制

访谈法 访谈法是运用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方向的口头交谈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社会事实的方法。访谈法的第一个基本性质就是它具有显著的目的性、计划性和方向性。

访谈法的第二个基本性质是它以现场的口头交谈作为了解社会事实的主要方式。

访谈法的优缺点 访谈法的优点

1)

回答率高 2)

适应性强 3)

调查内容有很大的机动性,可以随时扩展和深入 4)

能对搜集资料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访谈法的缺点 1)

调查成本更大 2))

匿名性差 3))

对访谈员的依赖 4))

访谈过程通常过于急迫易受当时环境的干扰 5))

标准化程度低 6))

资料记录难度大 总的来说,在社会调查中,访谈法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可应用于大规模的定量研究,为验证普遍性假设提供资料;也可以应用于小范围的深入研究,为剖析社会、创设假设提供资料。既便于搜集各种客观资料,又便于收集各种主观资料。因此只要条件许可,采用访谈法比采用问卷法对研究更有利。

问卷法 问卷法是社会调查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美国社会学家艾尔.巴比称“问卷是社会调查的支柱”。在西方国家,问卷被广泛地应用于民意测验、社会调查以及社会问题的研究。近几年,问卷在我国也日益普及。

问卷法的优缺点 1 问卷法的优点 1)

问卷法省钱、省时、省力 2)

问卷法所得到的资料便于定量处理和分析 3)

问卷法可以避免主观偏见,减少误差 4)

问卷法具有很好的匿名性 2 问卷法的缺点 1)

问卷法要求回答者有一点的文化水平2)

问卷的回收率往往难以保证

3)

资料的质量难以保证

土地遥感调查 遥感一词来自英语 Remote Sensing,即“遥远的感知”。广义理解,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波(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遥感特别是高分辨率 RS 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RS 在土地资源调查、更新监测和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进入了实用化和业务化的新阶段 特点 1)

大面积的同步调查 2)

时效性 3)

数据的综合型和可比性 4)

经济性 5)

城市常住居民法律意识调查 第6篇

摘要:为了响应国家法治建设,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我们特针对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进行调查,剖析城市居民法律意识存在的问题,对城市居民法律意识的现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在充分的数据支持和理论支撑的基础上,总结得出城市居民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中存在的漏洞与缺陷,进而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居民;法律意识;调查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9-0046-01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城市居民树立法律意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一、城市常住居民法律意识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式。

法律意识调查主要针对退休人员、高收入阶层、农民工、学生四大群体,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城市常住居民法律意识”问卷调查:一是在人员密集的地方发放问卷,二是以“问卷星”网页链接的形式进行调查。调查累计发放462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纸质版问卷200份,网页版问卷262份。

(二)调查目的。

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识状况,分析其法律意识缺乏的原因,以及城市居民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实践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不同的社会群体对法律的认知程度不同。在调查中,76.6%的城市居民都认为自己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说明了绝大部分居民对法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具体统计如下:1.高收入群体。该群体对法律的认知程度高达88.7%,但仍有10%的公民对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想法带来潜在行为危机,有可能在某些条件下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2.未成年人群体和农民工群体。未成年人群体认为自己掌握了相当水平的法律知识的占73.6%,农民工群体为71.5%。这两大群体作为社会发展的主力军,知法水平呈上升趋势,反映了社会的整体法律素质水平在提升。3.退休群体。该群体法律意识最低,仅为50.1%。这和历史遗留问题有一定联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前,中国公民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真正地形成和发展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作为市场参与的主体,才逐渐形成的系统的法律意识来行使权力、履行义务以及维护自身的权益。

(二)城市居民遵法守法意识强弱不一,法律还未成为解决纠纷的主要途径。调查显示95.7%的居民对交通法规有着较清晰的认识;然而当问及购物时是否会索要发票时,仅有45.6%的公民会主动索要发票,23.1%的公民表示不要发票,超过3成的被调查者表示给就要不给就不要,许多人甚至不明白发票的重要意义。在维护自身消费者合法权益方面仅 30.4%的公民选择“寻求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的帮助”,有超过20%的公民选择“只能自怨倒霉”或“心理感觉不舒服,但不知道怎么办”。这一结果反映了城市居民对法律认知水平有限,个体差异较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动性较差。

不仅是社会的不同群体法律意识强弱不一,相同群体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也表现出来不同的守法观念。城市居民遵法守法意识强弱不一,归根结底还是居民法律观念不够强烈。

(三)城市居民接受法律教育的途径主要来自电视和网络。调查结果显示:75.6%的居民通过电视的方式了解法律;选择网络的方式占65.4%,成为广大居民获取法律的第二途径。

在未成年群体中,通过学校教育途径获取法律知识的也占很大比例,达到67.1%,在中小学生的时间分配中,他们在学校里的时间最长。但许多学校为了升学,为了考试,往往忽略了法律教育的具体落实,造成学校教育这一关键环节跟不上社会的要求,是值得教育部门深思的问题。

三、城市公民法律意识提高的途径和建议

(一)加强学校法律教育。法律教育是培养法律人才的主要途径,法律人才是宣传法律的骨干力量。强化学校的法律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科学的法律教育体系。教育部门应着手加强从小学至大学的法律教育,并将法律课程纳入教学大纲。教材编写上,采取简明易懂的编排方式,使教材成为宣传法律最重要的载体。教学上,应根据课程特点,营造良好的学法环境,使得学生从小学会知法,守法,用法。2.开展法律实践活动。多开展法律的第二课堂活动,如邀请法学专家进行法律知识讲座,组织旁听法院审判,开展模拟法庭等,让学习和宣传法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普法教育。普法的最佳载体当属新闻媒体,通过电视等大众传媒去传播法律信息,不断提高法律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例如,政府部门可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开设宣传法律的栏目。各大律所可推出有关法律咨询服务的APP,解决公民遇到的法律难题。

另外,法律类电视节目如《今日说法》等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关注,发挥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但同时也存在负面影响:如节目中专业术语的不规范、重大的真实案例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影响等。有关栏目制作人应谨慎对待问题,找出改进节目制作的方法,推出更加精良的电视节目。

(三)法律宣传走进社区,法律文化深入群众。各大高校法律专业的学生和法律工作者可在社区内设置法律援助服务站点,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加强普法力度:1.退休群体。志愿者可在公园、敬老院向退休老人派发法律宣传海报,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侵犯老年人财产权利、人身权利等不良现象向宣传相关法律知识,让老年人知道自己应享有哪些权利,如何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2.农民工群体。志愿者可走访建筑工地、工厂、汽车站等农民工聚集的场所,向他们派发印有专门的农民工维权法律知识的小册子,提供正确、有效的维权途径,使发生在农民工身上的欠薪、工伤、欺诈等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

本着依法治国的方略,我国的法律建设近十年来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与法治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充满挑战的21世纪,我们必须不断推进法制建设的进程,不断地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早日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民主法制国家。

作者简介:

陈珠洙(1995-),女,广东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3级本科生。

郑秋韵(1995-),女,海南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3级本科生。

高海桐(1994-),男,河南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3级本科生。

李嘉顺(1995-),男,福建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3级本科生。

福州城市居民环境意识调查 第7篇

所谓环境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环境状况和了解环保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而发生的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最终体现于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行为上。简单地说,环境意识就是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自觉性,它的水平有高低之分,可以进行量化。本文引入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及环境质量等的评价,构建福州城市居民环境意识评价指标体系,从福州市区居民环境意识现状出发,运用SPSS软件结合交叉列联分析、卡方检验和相关分析,探究各统计学变量与环境意识的关系,探讨环境意识的影响因素,为早日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福州提供参考。

(一)问卷设计

问卷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收入、文化程度、职业、性别等;二是测评指标体系,本文参考借鉴国内相关学者构建环境意识体系的研究成果,结合福州市环境保护工作实际情况,以环境意识为总指标,建立了包括环境保护认知、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环境质量满意度等4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的评价体系(见表1)。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2013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福州调查队对福州市的5个城区进行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法,以电话调查的方式成功访问300个调查样本。数据处理时,采取百分制赋分法,按照选项数量均衡分布分值,正向问题与反向问题赋值过程相反。环境意识得分通过对二级指标平均分配权数进行计算。拒答或回答“不了解”的视为缺失值,不进入汇总。

二、环境意识调查结果

(一)样本特征统计

从样本基本情况看,调查结果代表性较强:一是性别比例相对均衡,与福州市区人口性别构成基本吻合;二是年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格局,中青年受访者偏多,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三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受访者比例过半,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表明市区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四是职业分布涵盖各类从业人员;五是月收入低于4000元的受访者比例超80%,基本符合实际情况(见表2)。

单位:%

(二)环境意识调查结果

由调查结果测算得到福州城市居民环境意识平均得分为71.4分。从构成环境意识的四大维度看:

第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得分最高(74.8分),被访者多数能自觉注意保护环境,仅有16.3%的被访者表示自己偶尔或经常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在节约用水方面,77.3%的被访者表示在日常生活中有节水习惯;在参与环保方面表现也较为积极,75.7%的被访者表示其家庭愿意加入家庭环保队伍;但当涉及到自身利益时消极观点和态度明显增加,对外界的破坏环境行为仅有57.3%的被访者表示会进行制止。

第二,公众对环境质量满意度的总体评价得分为74.2分,但公众对环境问题中的空气质量、水质、噪声污染治理效果及环境卫生等满意度评价偏低,其中被访者对水质的评价得分只有55.8分。

第三,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得分为73.1分,对当前的环保政策、政府重视程度及相关部门的服务质量给予较高肯定,其中对环保问题反映渠道知晓度评价略低于其他三项,仍有27.3%的被访者表示不知道环境热线或所在社区是否有反映环保问题的渠道。

第四,公众环境保护认知水平偏低,得分仅为63.6分。53.3%的被访者不知道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34.7%的被访者不知道福州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城市项目;但多数被访者都不同程度了解生活垃圾和废水是全球最大的污染源。

三、环境意识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一)交叉列联分析

1. 男性环境意识得分,高于女性。

其中,男性在环境保护认知和环境保护意识方面得分均高于女性,说明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的环境知识,在环保行为的表现上多于女性。但男性在环境保护工作以及环境质量满意度得分上低于女性,说明男性对环境质量有更高的诉求。

2. 高年龄被访者环境意识最低。

51~70岁被访者环境意识得分为69.6,低于平均水平,其在环境保护认知上明显弱于其他群体,平均得分仅57.2分。此外,31~40岁被访者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其在环保行为的表现上更为积极,对环境保护工作与环境质量有更高的诉求。

3. 低学历被访者环境意识偏弱。

在环境保护认知及保护意识上,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被访者与平均水平差距明显,其在环境保护的认知上处于劣势,远低于高学历被访者。在环境保护工作与环境质量的满意度方面,表现出较高的满足感。

4. 党政机关职业群体环境意识相对较高。

从调查结果看,党政机关从业人员环境意识得分为76.3分,高于其他群体;在环境保护认知方面,党政机关群体与学生表现出较高的认知度;在环境保护意识上,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体以及农林牧业水利业生产人员意识较强。

5. 高收入者环境意识表现强于低收入者。

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4000元以上的被访者环境意识略高于月收入4000元以下群体,其中月收入2000~4000元的被访者在环境保护认知和环境保护意识上比月收入2000元以下的受访者得分高,但在环境保护工作与环境质量满意度上没有明显差异。

(二)卡方检验

卡方检验的零假设为人口统计学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分别与环境保护认知、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环境质量满意度相互独立,即变量之间不相关。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性别与环境保护认知、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环境质量满意度的检验P值均小于0.05,因此拒绝原假设,可以认定性别与环境意识四大维度具有相关性。同理判定:一是年龄与环境保护认知、环境保护意识具有相关性,但与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环境质量满意度没有必然联系;二是文化程度与环境意识四大维度均相关;三是职业要素与环境保护认知、环境保护意识具有相关性,与其他两项无必然联系;四是除环境保护意识外,收入与其他三项环境意识具有相关性。

(三)样本特征要素影响程度分析

在完成卡方检验之后,从5个样本特征变量判断其与环境意识的强弱程度和相关方向(见表3)。

注:“-”表示根据前面卡方检验结果不进行相关程度分析。

从理论上讲,变量间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表明其相关程度越强。从表3可知,性别对环境意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76、-0.166、0.077和0.033;年龄对环境意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59和0.112;文化程度对环境意识的相关系数0.236、0.201、-0.181和-0.010;职业对环境意识的相关系数为-0.081和-0.162;收入对环境意识的相关系数为0.089、-0.068和-0.106。从以上数据可以判断,5个变量对环境意识的影响强弱程度如下:文化程度>性别>收入>职业>年龄。

第一,文化程度影响程度最大,与环保认知、环保意识正相关,与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环境质量满意度负相关。这是因为,文化程度越高,其所接受的教育或信息中与环境问题相关的信息要素越多,既有直接的环保知识,也有间接的与环保相关的信息,而且其对环保的理解水平也更高,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其他地方环保动态,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也更透彻。

第二,性别因素使环境意识体现具有明显差异,女性环境意识偏弱。从个体角度来说,一方面,性别差异使二者的生活关注点不同,女性较少关注环境;另一方面,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走向社会,她们具有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相互冲突的女性角色使她们无暇关注外部环境。从社会角度来说,社会资源占有的不均衡状况以及性别刻板印象使女性甘于表现主内的形象,而忽略了对相关信息的关注。

第三,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对于居民个体而言,当达到一定的收入水平时,将需要与收入水平一致的生活品质,包括洁净的空气、清洁的水资源和宜居的城市环境。在收入水平较低时,人们可能会更多的思考生存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的层次性与人们的认识能力相对应,是客观存在的。

第四,职业因素对环境意识有一定影响,职业组织化程度较高、所需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职业人群,其对环保问题的认知及环境意识就较高。因为较高的组织化程度,保障了这些职业人群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职业组织所提供的环保信息、环保活动,能够从更大的范围了解环境问题。

四、相关建议

(一)提高环保宣传教育工作的社会效益

一是突出重点群体,切实提高环保宣传的针对性。环保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针对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环保宣传教育活动。第一,重视对青少年的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借助教育手段使人们认识环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重视对女性的环保宣传,调查结果表明,女性的环境意识弱于男性,就现有的家庭结构而言,在生活方面大多还是以女性为主导,她们是决定家庭生活方式的主体,也承担着教育孩子的主要义务,扩大女性群体在环境保护中的影响力意义重大;第三,重视对城市外来流动人群的宣传,调查结果表明超过8成的被访者表示不会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但其认为公共场所乱扔垃圾的现象相对普遍,这种落差一定程度上来源于外来人口由于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的乱扔垃圾行为。

二是把握重点阵地,多渠道扩大环保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社区及公共宣传栏等各种媒介,向全社会进行贴近日常生活的宣传教育活动。调查结果表明,电视、互联网和报刊杂志是当前最受市民关注的媒介,分别有69.7%、37.3%和39%的被访者主要从这些渠道获取环保信息。因此,在探索多渠道多媒介推广环保宣传的时候,可重点利用电视、互联网与报刊杂志进行宣传。

三是注重平台建设,积极发展民间环保组织。民间环保组织的建立与发展,可以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提供平台,有效弥补职业组织化程度偏低的不足,对促进公众了解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具有极大促进作用。调查结果显示,75.7%的被访者表示其家庭愿意成为环保志愿家庭,可充分发挥家庭环保的积极性,提供高效便捷的对接渠道,壮大民间环保组织。

四是关注宣传内容,选择适当的环保产品进行宣传。在环保宣教工作中,尽可能以日常生活中的微观环保内容为主题,帮助人们建立环保有利于自身生活的观念,使公众在履行监督义务的同时,更多的成为环保的实践者。就人们的环保行为而言,在功利性环保意识的实际影响下,公众实际采取的环境保护行为主要以能降低生活支出或有益于自身健康的行为为主,而对于与自身无关或需增加支出的环境保护行为则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环境意识宣传所应取得的实际行为效果。因此,积极宣传人们所希望的环保产品,有助于环境意识的提高和环保行为的增加。

(二)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经济发展和环境意识之间有很大的同一性。经济的发展会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生活水平,进而为进一步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思想文化条件。同时,经济发展促进科技的生态化,也会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发展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但发展经济需要在环境与发展之间寻求新的平衡,要以生态承载力为依据,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只顾经济利益不顾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发展方式。

(三)完善监督机,制强化公民环保行为规范意识

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制定公民环保行为规范,引导更多市民由被动环保向主动环保转化。同时,借助文明城市建设契机,探索对居民不环保行为进行惩处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舆论与媒介的监督作用,对居民的不环保行为在一定范围进行曝光,提高市民环保自觉性。

摘要:为提升公众环境意识,推动“美丽福州”建设,本文以福州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从环境保护认知、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工作满意度、环境质量满意度4个方面构建公众环境意识评价指标体系,应用SPSS软件进行交叉列联分析、卡方检验与相关分析,探究影响公众环境意识的因素,提出提升居民环境意识、建设美丽福州的建议。

关键词:环境意识,列联分析,相关分析

参考文献

[1]闫国东,康建成,谢小进,等.中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变化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50-60.

[2]杨莉,戴明忠,窦贻俭.论环境意识的组成、结构与发展[J].中国环境科学,2001,21(6):545-548.

[3]周景博,邹骥.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的总体评价与影响因素[J].北京社会科学,2005(2):128-133.

[4]洪大用.中国城市居民的环境意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5(1):127-132.

城市调查 第8篇

墨尔本作为澳大利亚第2大的城市, 被评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 也有“花园城市”之称的维多利亚州的首府墨尔本是一个充满了多元性的国际大都市, 它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移民与观光游客纷至沓来。墨尔本中心城区既具有欧式风情的老建筑, 也具有简洁而明快的现代高楼。与规划整齐的方格街区一同形成独特的城市面貌。同时位于城市深处的小街巷里充斥着年轻人的涂鸦, 使得墨尔本更具有区别于一般的城市的艺术气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都市正在进行一轮又一轮深刻的改变。墨尔本也可以称为是各种偶然机遇集中迸发的结果, 广袤丰饶的田地资源, 继承并实施了欧美国家经历多次论证更新的城市规划理论, 各色人种的汇聚也带来了多样性的地域文化, 使得墨尔本从一个原住民的小村庄变成了现代的一个移民大都市。

墨尔本市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然景观与人类文明的和谐统一。在罗伯特霍都规划的花园区域, 后来陆续建成了今天墨尔本城区的5大花园。它们是位于城东的国库花园 (Treasury Gardens) , 菲茨罗伊花园 (Fitzroy Gardens) 。位于城市东北面的卡尔顿花园 (Carlton Gardens) , 旗杆花园 (Flagstaff Gardens) , 以及城南的国王领地花园 (King's Domain Gardens) 。其中菲茨罗伊花园和卡尔顿花园各自的面积都达到了26万m2。从CBD到墨尔本皇家植物园的5km路段, 由一座又一座的花园连接起来, 形成现代城市中堪称奢侈的一条绿道。花园群北起连接雅拉河 (Yarra River) 南北两岸的王子大桥 (Princes Br.dge) , 南至皇家植物园, 沿着圣柯达路 (St Kilda Road) 由北向南依次为亚历·山德拉花园 (Alexandra Gardens) , 维多利亚女王花园 (Queen Victoria Gardens) , 国王领地一些家住雅拉河南岸的市民, 早上就可以沿着这一条花园绿道步行至CBD上班。既拥有了现代都市的繁荣生活和发展机遇, 又可享受田园风光带来的古朴闲适, 就这样, 墨尔本从市中心到市郊各区, 遍布400多个大小公园。以至于这里的人说, 从墨尔本市的任何一个地方, 只需要步行10分钟, 即可到达1个花园。

2 菲茨罗伊花园 (Fitzroy Gardens)

最早的一批英国移民踏上了澳洲大陆以后留下了许多英国的古老房子与传统的英国自然风景园。菲茨罗伊花园就是这样其中一座公园。

它是墨尔本市内最大的花园, 以新南威尔士首长查理斯·奥格斯特斯·菲茨罗伊 (Sir Charles Augustus Fitzroy) 的姓命名, 建成至今已历150余年。1998年, 菲茨罗伊 (Fitzroy Gardens) 花园被列入维多利亚州注册遗产 (Victoria Heritage Register) 。它起初是由贝特曼设计, 后来方案被一个叫詹姆斯, 辛克莱尔的苏格兰人修改, 使公园更加适合本身高低不平的地势, 榆树街从周围街区一直伸到公园中央。所有榆树街都汇聚花园中心, 形成一幅英国国旗的图案。

Fitzroy Garden具有典型英国自然风景园的特征, 例如大片的草坪, 平缓的场地起坡, 古老的橡树, 曲线优美的湖泊等。市民们平常在这里游憩, 跑步, 阅读, 野餐。毗邻中心城区的公园成了人们远离喧闹都市的一个寂静天堂。

从Fitzroy Garden里的一些精致的园林小景便可以看出这座园子的建造者的匠心独蕴, 如喷泉, 雕塑, 市民亲手刻的地砖等, 隐匿在高乔矮灌里, 等着往来散步的人充满惊喜的一瞥, 也等着静坐阅读的人与它长久的凝视。公园内有一处标志性的纪念景点———库克船长小屋。最初踏上澳洲大陆的英国航海家库克的父母在250年前英国本土盖了这所澳洲最古老的房子, 里面记录着这位航海家的生活轨迹。1933年一砖一瓦地, 把小屋从英国搬运过来, 连小屋上的常春藤都是原枝剪下带来插活的, 凡是来菲茨罗伊花园游览的游客几乎都要参观此屋。花园内还有一座暖房, 每年这里都要举办5个年度植物展。

与Fitzroy Garden相比, 位于墨尔本雅拉河南岸的Alexandra Garden则更多地运用了澳大利亚的乡土树种如桉树、银桦、山麻黄、金蒲桃等。这些原生植被的形态与颜色明显不同于英国自然风景园里喜冷凉的落叶乔灌, 它们颜色更加热烈, 也更倾向于旱生植物与热带植物的特征, 体现出强烈的本土性与地域特征。顺应着新移民更集中于雅拉河南区的街区的潮流, Alexandra Garden也因此成为了区别于欧美园林的澳洲园林地域化特色更加明显的一个展示窗口。市民经常在这里游憩, 休息, 远眺雅拉河及对岸的城市风光。

3 联邦广场

联邦广场可以说是墨尔本市里具有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建筑, 联邦广场四周的建筑就充斥着大量新罗马风格、改良的土耳其风格样式的建筑群, 如圣保罗大教堂, 中央火车站。作为一个重要, 广泛且亟需开放的城市中心的市民广场, 肩负着需要将这些传统的古建筑与现代高耸的摩天大楼统筹起来, 联系起来, 构成一个有机联合的城市中心体。

整个设计项目将闭合的建筑空间与开敞的广场空间有机穿插, 建筑立面的不规则碎片组合与广场上图案化的红色砂岩铺砖在同一语境下发生对话, 共同形成强势的新城市肌理, 并通过广场艺术语言的延伸扩张, 将周边的环境也融入到这一视觉秩序中。

联邦广场采取了后现代式的解构手法。从场域的意涵上来说, 这是为纪念澳联邦百年而建, 方案通过建筑的造型与结构诠释了联邦的精神———分离与结合的统一;从场域的功能上看, 这是一个新型的也是时下最流行的市民广场与商业休闲形式, 但在当时是具有开拓意识的。市民广场用打散与组合的魔方构造, 将舞台广场、国家艺术馆、写字楼、工作室、画廊, 以及大量的饭店、咖啡馆和商铺集中在3.6 hm2的土地上, 将商业与文化甚至工作糅杂其中, 这是一个新千年的休闲社区, 商业浪潮下构筑的乌托邦形象。打开了重构一座城市的新局面, 并塑造整个城市风格。

由街道延至主广场的文字纹饰肌理的地铺, 使其上的人犹如行走在文化与文明的衔接点上, 这些文字图案是保罗·卡特 (Paul Carter) 的艺术作品, 一系列的轻质建筑悬浮在矿石景观上。如此大规模的将平面感极强的作品空间化, 是一种冒险同样也张显着胆识。语言作为一种图像式碎片出现在现代空间之中, 人类的文明表现在升级, 从图案转为更抽象的文字。值得强调的是, 这样的地铺语言与整个建筑理念是协调一致的, 共构了一种强烈的创新意志与视觉秩序。

而在实际的访查中表明了联邦广场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成功性, 它通过自己多变夸张的形式充分展现了墨尔本这座城市的活力与创新力。市民们上下班闲时会在广场的躺椅上晒太阳, 年轻人总约在这里见面, 因为方便过马路去火车站坐车去别的地方游玩。每天有数以千计的游客来往或驻足联邦广场, 坐下来抬头看看周围讲述了墨尔本辉煌历史的老教堂, 与广场上毫不畏生的海鸥对望, 感受着繁忙的汽车穿梭街道的气鸣声, 不时广场上还有街头艺人表演, 还有发生在联邦广场的各种节庆活动, 给你展现墨尔本这个多元城市的更多可能。

4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 (Royal Botanic Gardens Mel-bourne)

距市中心以南约5km, 就是面积36万m2的墨尔本皇家植物园 (Royal Botanic Gardens Melbourne) 。建于1845年, 是澳大利亚最著名和历史悠久的植物园之一, 植物园至今仍保留着19世纪的一些建筑和风貌。植物园共汇集了来自全球各地超过1.2万类、逾3万种植物和花卉, 这里既保存澳洲所有原产植物和花卉种类, 同时进行引种工作。1846年, 当时的墨尔本行政长官查尔斯·拉筹伯 (Charles La Trobe) 为植物园选址, 并主持了它的兴建。植物园按照19世纪园林艺术风格设计, 至今依然保持着20世纪的一些建筑和风貌。这座植物园, 从城市形态和市民精神内涵两方面参与了墨尔本花园城市面貌的塑造。

皇家植物园已经成为了来墨尔本市的游客必去的景点, 而市民们平时也在这里野餐, 散步, 运动。

5 总述

通过1个月在墨尔本的探察游览, 深刻感受到墨尔本的城市性格不可以用任何一个普通的标签将它框定。它既有原住民的土著印记, 又有欧洲城镇的深沉高雅, 也有国际都市的繁华热闹, 更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多彩多元的现代文化。作为花园城市的墨尔本, 园林已经是这里的居民生活的必需品, 所以城市公园对于人们来说是必备的公共设施, 在公园里休息、散步、看书, 都是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这也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墨尔本是一个不断吸纳世界各地新移民的城市, 因此全世界各地所带来的移民文化在这里碰撞, 交流, 从而形成了高度集中, 混合的文化集合体, 灵感与艺术在这座城市不断地激发赋活。

参考文献

[1] 谢丹.墨尔本在花园里诗意居住[J].明日风尚, MING.2014 (19)

[2] 凯文·奥康纳.墨尔本大都市区战略规划的历史经验和现行实践[J].国际城市规划, Urban Planning International, 2008 (5)

[3] 贾晓东.澳大利亚特有植物资源和植物园及其对中国植物园建设的启示[J].现代农业科技Moder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19)

城市林业调查技术与方法综述 第9篇

城市林业是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在生产、生活、文化、福利等方面的需要, 而对城市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系统的经营和管理[1]。它萌芽于早期城市中对公园及私家园林的经营管理。20世纪50年代开始, 世界经济渐趋繁荣, 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 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 生态系统理论经奥多姆兄弟的充实和完善, 逐渐为广大学者和人们所接受, 人们开始正确看待人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并努力寻求人类社会在经济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发展[2], 社会对城市林业的需求越发急迫。1962年, 美国肯尼迪政府在户外娱乐资源调查报告中, 首先使用“城市森林 (Urban forest) ”这一名词。196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Frik Jorgensen教授在森林生态学讲座中, 首次提出城市与森林相结合的“城市林业”概念。自此, 各国学者对城市林业的概念及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3]。

2 材料与方法

本文主要通过查阅华南农业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期刊、论文, 加上同学间的探讨, 参照《城市林业》、《测树学》、《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GIS》、《GPS原理及应用》等书籍, 梳理出适用于城市林业调查的技术与方法, 并对前沿性的技术方法进行详述。

3 结果与分析

3.1 城市林业调查内容

森林资源调查是科学合理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前提条件。传统森林资源调查是以木材资源为中心的含土壤和植物信息的调查。按照上述学界对城市林业的共识, 城市森林资源调查应是对城市森林发挥三大效益的能力水平进行调查, 内容较传统林业调查更为深广, 相关的调查技术也有所继承与发展。

3.2 城市林业调查技术与方法

3.2.1 城市林业调查技术

3.2.1. 1 全面调查即“普查”, 是对调查总体

包含的全部个体逐一进行调查, 以获取调查总体的全部资料。

城市古树名木调查适用全面调查方法。因古树名木数量相对较少, 逐一调查具可行性。且古树名木的树种、生理特征各异, 在地方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也不同, 如有的是伟人手植, 有的则为风水树, 个体很难代表总体, 故也只能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

各种地类面积调查亦属全面调查。如城区森林面积, 建筑物上的垂直绿化面积, 绿化槽上的绿化面积, 空中花园和屋顶绿化面积, 都是采用实际丈量的方法求得。

3.2.1. 2 抽样调查林业常用方法, 城市林业

调查的大部分项目, 一般不可能也没必要进行全部实测, 而往往是按照一定的强度要求, 进行小面积的局部实测调查, 根据局部推算整体。抽样方法在城市林业调查中的应用, 同样面临抽样强度的合理确定问题。一般地, 样本数量越少, 调查成本越小, 但调查的可靠程度越低;反之, 样本数量越多, 调查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调查成本则相应增加, 因此, 合理确定样本的问题就是如何花费尽可能少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多的调查信息。抽样调查按样地设置原则的不同, 又分为抽样调查法和标准地调查法。

3.2.2 城市林业调查方法

3.2.2. 1 仪器调查

可使用的仪器包括传统林业广为使用的测径工具如轮尺、围尺, 测高工具如竹竿、布鲁莱斯测高器、圆筒测高器、克里斯屯测高器, 多用测量工具如角规、DQL系列测树仪等, 也有城市林业特有的仪器。此处仅对城市林业特有或具前沿性的工具仪器进行介绍。a.细菌培养皿。用于调查城市地区空气细菌含量。实践按照抽样调查的方法, 根据城市不同地区分时段进行细菌采集, 然后进行培养, 观察细菌种类与数量。b.飘尘收集器。测定不同植被类型的降尘作用。工作中也要根据不同地区和植被类型设置收集点, 定期收集空气飘尘, 室内称重计算飘尘量。c.噪声测定仪。测定城区噪声污染状况及不同绿化类型的降噪效能。实践中要针对各主要噪声源设置测定点, 测定结果可反映噪声污染程度, 同时也为是植被降噪效能提供参照。d.超声波测高器 (Hypsometer) 和激光测树仪 (Laser Dendrometer) 。这些测树仪以直流电池为电源, 微处理器控制, 液晶屏幕显示。具有多功能、携带方便和易操作的特点, 能够测量树木的高度、直径、水平距、坡度、方位角和相邻树木间的距离, 使测量精度成倍提高。城市林业是在城市这一经济文化交融中心经营森林生态系统及景观生态系统, 其服务对象的广泛性, 服务内容的复杂性, 促使森林资源调查水平更趋精确细致。因此, 高精尖仪器在城市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应是大势所趋。e.电子数据记录装置 (简称E-DRs) 。这种仪器是为克服传统林业在调查时, 以纸为记录媒介引起的易脏、易损、数据核查困难等不足。利用EDRs, 在样地调查的同时即可将数据输入临时存贮器, 回来后, 只需通过一根信号线就可将数据输入中心计算机的数据库中。若适当编程, EDRs还可在野外进行数据检查和预处理。欧美许多国家都已在林业生产中运用。城市林业也应大量使用这类高科技产品, 引领林业现代化方向。

3.2.2. 2 目测调查

既指凭经验对一些测树因子的估测。又指在动物调查中以遇见某种动物 (包括动物粪便、羽毛等) 的遇见度来对某种动物的数量进行估测。更指在城区森林景观资源调查中以可览度为标准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测评。自然景观包括天景、地景、水景、和物景。人文景观包括古树景观、人工修剪形成的景观、人工造型形成的景观、人工雕塑形成的景观、人工各种配置形成的景观等[1]。这些都需要调查者在一定鉴赏知识的指导下对其景观优劣作出评定。

3.2.2. 3 访问调查

这是城市林业中社会环境调查不可或缺的方法。因为广大公众、利益团体、政府官员、私有土地所有者、商业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 在城市林业决策过程中都具有发言权[4], 城市林业决策者必须倾听他们的声音。还有, 一些富有美学和人文价值的景观, 也需要调查者去了解它们背后的传说或历史, 挖掘景点的人文内涵。美国环境心理学家Daniel在对城市森林生态学与美学价值研究中使用的美景度评估法 (scenic beauty estimation, 简称SBE) , 亦是访问调查的良好应用。该方法以心理物理学 (psychophysics) 为理论基础, 把风景与风景审美的关系理解为刺激与反应的关系, 主张以群体的普遍审美趣味作为衡量风景质量的标准。宋力等据此方法, 用结构化问卷随机调查公众对沈阳市北陵公园、南湖公园和中山公园的美学评价, 认为以照片为媒介测定公众对于城市森林景观的审美偏好是可行的。

4 城市森林调查技术发展方向

未来城市林业, 经营区域将向城郊甚至远郊扩展, 辐射周边地区;城市森林布局与结构更趋自然化, 建设近自然的城市森林;生态功能方面, 注重林水结合, 构建更稳固高效的生态系统;社会服务方面, 城市林业将成为塑造城市文脉的核心,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直接体现。由此, 城市林业调查技术与方法也将与时俱进, 向宏观与微观两个方向延伸。

4.1 多学科指导下的调查技术体系。

未来城市林业的工作, 将从更大的范围对城市森林进行经营, 将其作为一个产业部门进行研究, 不仅包括其本身的构成、布局问题, 还有其在更宽广的区域范围内对经济、文化、环境建设的贡献。相关调查技术也将融合更多的光、电、分子、细胞及经济、文化理论, 具备从更高的高度、更宽的范围对城市森林进行评价的能力。

4.2 多功能全天候的仪器设备。

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 各种测量、监测仪器将更趋微型, 并可通过高速的中央处理器实现多仪器多功能的集成。此外, 还可借助网络技术, 使城市林业调查实现足不出户。

参考文献

[1]梁星权.城市林业.

[2]司马永康, 徐涛, 王跃华.城市林业发展史回顾[J].林业调查规划, 2002, 27 (1) :1-2.

[3]彭镇华.现代城市森林发展[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3-4, 6.

城市居民旅游消费结构调查分析 第10篇

一、调查区基本概况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 北倚秦岭、南屏巴山。全市辖十县一区, 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 人口372万, 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自公元前312年秦惠文王首置汉中郡, 迄今已有2, 3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06年, 汉王刘邦以汉中为发祥地, 成就汉室天下400多年。自此, 汉朝、汉人、汉族、汉语、汉文化等称谓就一脉相承至今。三国时期, 老将黄忠在定军山下刀劈夏侯渊, 骁将赵云汉水之滨大败曹军,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一代名相诸葛亮最终归葬定军山下。

近几年, 汉中旅游业发展迅速, 2010年汉中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 031.52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到了32亿元, 较2009年分别增长25.6%和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了12, 562元、3, 446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汉中市居民的年出游率和旅游消费能力也在稳步地增加。

汉中市文化积淀深厚, 极具旅游开发潜力。但因对旅游业缺乏投资且对居民的旅游消费结构缺乏了解、设施落后、旅游区域发展不平衡、客源市场面窄等问题使汉中旅游业远落后于其他省市和地区。鉴于存在以上诸多问题, 特此对汉中市居民的旅游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

为了进一步了解汉中市民旅游消费情况以及旅游业在经济中的作用, 笔者于2010年11月对汉中旅游市场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街访拦截调查与入户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 考虑到旅游业的特殊性、城市居民旅游需求的差异性及样本的有效性, 选择了如大型商场、学校、人口流量较大的市中心广场以及豪华程度不等的小区进行了调查, 而且每个调查点调查的问卷数量也不相等。共计发放问卷100份, 收回有效问卷96份, 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6%。利用EXCEL软件, 通过初步分析与计算基本了解汉中市居民旅游消费现状及结构特征。

三、调查样本人口统计学特征

本次调研共随机访问了100名汉中市居民, 其中有效访问96人次。样本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旅游时间选择分析。

(表2) 如表2所示, 大多数居民1年出游在3次以下, 说明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收入的提升, 大多数居民会选择旅游活动进行消费。同时, 在年出游3次以上的居民中, 绝大多数人的年龄在20~40岁、家庭月收于在3, 000元以上。我们可以推断出, 年轻且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的居民在1年中会有更多次的旅游消费活动。

在出游时间选择方面, 令我们意外的是, 只有17.7%的被访者选择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出游, 与我国黄金周时期各景区景点人满为患的情况大相径庭, 这主要是考虑到经济因素黄金周期间, 各地旅游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选择周末出游的居民人数也较少, 这主要是考虑到周末时间较短, 不适合进行长途旅行。

在逗留时间方面, 近一半的被访者选择1~3天短时间的旅行, 这与之前我们问卷中大部分被访者者选择平时空闲时间出游是相符合的。而只有17.7%的被访者选择出游7天以上, 这也与我们之前问卷当中只有少数被访者选择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出游的情况也是相符合的。

2、目的地选择及景区偏好。

(表3) 在旅游区域的选择上, 绝大多数居民在出游时会更青睐于国内旅游;只有少数家庭月收入全部在4, 000元以上的居民会选择国际旅游。我们可以看出, 家庭月收入较高的居民, 更倾向于选择国际旅游。

在国内旅游目的地选择上, 大多数被访者选择陕西省外, 在56名选择陕西省外旅游的被访者当中, 只有2位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选择汉中本地旅游的被访者当中, 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老年人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候, 会更倾向于选择离家较近, 路途较短的景区景点进行旅游。

在国际旅游目的地选择, 绝大多数被访者在国际旅游时, 会选择欧美地区, 只有很少一部分的被访者会选择港澳台地区。在20~40岁的被访者当中, 只有3人选择亚洲各国, 只有2人选择港澳台地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20~40岁年龄段的被访者当中, 国际旅游目的地选择吸引力最大的是欧美地区, 吸引力最小的是港澳台地区。

在偏爱景区类型方面, 对汉中居民而言最具吸引力的是山水风景区, 其次是海滨休闲景区, 而异国风情和红色革命旅游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是最小的。在选择繁华都市的10名被访者当中, 年龄均在30岁以下;在选择历史遗迹的10名被访者当中, 只有2位被访者的年龄在20岁以下;在20岁以下的被访者当中, 超过65%的被访者选择了山水风景区进行旅游, 我们可以看出, 年龄较小的居民在选择旅游目的地时, 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山水风景和繁华都市进行旅游, 而历史遗迹对他们的吸引力较小。

3、出行方式及旅行社选择。

(表4) 在出游方式选择方面, 只有不到20%的被访者选择随团旅游, 超过80%的被访者选择了自助旅游, 尤其是老年人被访者当中, 所有人都选择了自己或者自己家人自助出游;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导游宰客、侵犯旅游者权益的事情频频被媒体曝光, 人们对于旅行社的感观越来越差, 更多的人在旅游时会选择自己或自己家人自助旅游而不是去找旅行社, 对旅行社而言,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旅行社选择方面, 超过四成的被访者选择随团出游的理由是不用操心, 而在其中, 绝大多数是男性。我们可以看出, 人们尤其是男性, 选择随团出游的理由主要是不用操心。

在挑选旅行社方面, 选择价格及相关问题的被访者是最多的;而选择安全及相关问题的被访者是最少的。我们可以看出, 更多的人在选择旅行社方面更关注于价格、信誉方面, 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更关注安全问题。

在交通工具的选择方面, 选择飞机进行出游的10名被访者当中, 超过70%的被访者家庭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 且以男性为主。选择自驾游和汽车出行的被访者的比重是最大的, 这明显与个人收入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越来越多的旅游者选择了自己驾车出游, 旅行社可以考虑开发与自驾游相关的旅游产品进行促销。

我们不难看出, 随着经济的发展, 旅游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局面, 自助游和自驾游受到热捧, 越来越多的游客喜欢更加个性化的旅游方式。

4、旅游消费水平。

(表5) 旅游消费中, 饮食、住宿等属于基本旅游消费;娱乐、购物等属于非基本旅游消费。如表5所示, 在32名选择0~500元范围的被访者中, 有21人的年龄在30岁以下;在44名选择1, 000元以上的被访者当中, 有33名被访者家庭月收入在3, 500元以上。我们不难看出, 家庭收入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单次旅游的消费水平。

基本旅游消费水平方面, 在饮食上, 选择消费1, 000元以上的被访者当中, 家庭月收入都在2, 000元以上, 且以男性为主。选择500元以下的73名被访者在出行时间选择上都选择了7天以下的旅游行程安排, 在60岁以上的被访者当中, 只有1名被访者在饮食方面的消费选择在500以上, 其余被访者均选择消费500元以下, 我们可以看出, 大多数短期旅游者的饮食消费会在500元以下;大多数老年旅游者在饮食方面的消费不超过500元;男性旅游者在旅游饮食消费方面会花费更高。

住宿方面, 只有极少数的被访者选择了4、5星级的酒店。在选择4、5星级酒店的被访者当中, 超过70%的被访者家庭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上, 且均为男性。我们可以看出, 家庭收入高的被访者尤其是男性在旅游住宿消费时, 会更倾向于高星级的酒店。

在非基本旅游消费方面, 有7名被访者在旅游购物方面愿意消费1, 000元以上, 且年龄均在25岁以下;有35名被访者选择在购物方面不进行消费。60岁以上的被访者当中, 全部被访者均选择不购物。我们可以看出, 25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旅游购物方面消费较高, 与此相反, 60岁以上的老年被访者在购物方面不打算消费;大多数被访者在购物方面选择消费500元以下。

值得一提的是, 被访者在娱乐方面的消费选择在与被访者在旅游购物方面的消费选择是完全相同的。人们对于旅游购物方面和旅游娱乐方面的选择十分一致。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看以看出, 汉中市居民在旅游消费活动中的整体消费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餐饮消费不高, 住宿方面, 高档酒店更是少人问津, 购物和娱乐方面消费水平也比较低, 这与汉中市居民的收入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总体而言, 汉中市居民的基本旅游消费比例远高于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 且以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为主, 少有精神资料的旅游消费。

五、结论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汉中市居民的年出游频次较低, 旅游以平时空闲时间为主, 黄金周出游人数少。以国内观光型旅游为主, 旅游目的地多选择省外景点。旅游方式趋于多样化, 随团旅游人数较少, 价格成为选择旅行社的主要因素。旅游消费层次低, 基本旅游消费比例高于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 且以物质资料的旅游消费为主, 少有精神资料的旅游消费。60岁以下的居民中, 旅游消费水平与其年龄及个人收入呈正相关;60岁以上的老年居民旅游消费能力低;男性居民的旅游消费能力高于女性居民。

摘要:城市居民旅游消费结构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本文以汉中市为例, 以街头拦访调查和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汉中市居民旅游消费结构进行分析。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汉中市居民旅游消费结构呈现出“双低、两少、不均衡”的特征。“双低”是指居民年出游频次较低、旅游消费层次低;“两少”是指黄金周出游人数少、随团旅游人数较少;“不均衡”是指基本旅游消费比例远高于非基本旅游消费比例, 不均衡状况十分明显。

关键词:旅游消费结构,城市居民,汉中市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汉中市.http://baike.baidu.com/view/18643.htm.

[2]胡润泽.2010年汉中市政府工作报告.www.shaanxi.gov.cn/0/1/75/528/80324.htm.

白城市夜蛾科种类调查 第11篇

关键词:昆虫区系;尺蛾科;枯叶蛾科;白城市

中图分类号:Q969.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0-75-2

夜蛾科是昆虫纲、鳞翅目中最大的一科,通称夜蛾。其中有很多种类为害农林植物。其幼虫为害方式多种多样,有的钻入地下为害,咬断植株根茎、幼苗,如地老虎类;有的蛀茎或蛀果为害,如苹梢鹰夜蛾;有的则暴露在寄主表面为害,如粘虫。成虫均在夜间活动,趋光性强。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2919.4 小时,年均气温4.9℃,无霜期157天,年均降水量394毫米,大风日数多,年均8级以上大风24天。由于白城市气候干燥独特,具有独有的植物区系,也必然形成了相适应的昆虫群落。为了了解本地区夜蛾科种类,笔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1 调查方法

于每年的6~9月,在白城市所辖区市(县)内,各设1个灯诱点,挂200瓦高汞灯一只,高度2.5米,下设2.0×1.5米白色幕布用于夜蛾停落。于每月上、中旬灯诱。灯诱时间20:00开始至23:00结束。所采集的昆虫标本放入毒瓶内,带回到室内将昆虫标本进行展翅,晾干后鉴定。

2 结果

(1)剑纹夜蛾Acronicta leporina(L.)

寄主:杨、柳、榆。

分布:通榆县、公主岭市。

(2)榆剑纹夜蛾Acronicta hercules(Felder et Rogenhofer)

寄主:榆。

分布:洮北区、大安市。

(3)桃剑纹夜蛾Acronicta intermedia Warren

寄主:杨、柳、榆、苹果、桃、梨、杏、李、山丁子。

分布:大安市。

(4)亮首夜蛾Craniophora praeclara (Graeser )

寄主:不详。

分布:通榆县。

(5)北奂夜蛾Amphipoea ussuriensis(Petersen)

寄主:不详。

分布:通榆县。

(6)果红裙杂夜蛾Amphipyra pyramidea(L.)

寄主:榆、桦、杨、柳、桦、栎、桃、李、榛、苹果。

分布:洮北区。

(7)清夜蛾Enargia paleacea (Esper)

寄主:桦、槲栎、杨。

分布:洮北区。

(8)陌夜蛾Trachea atriplicics (Linnaeus)

寄主:榆。

分布:洮北区。

(9)柳裳夜蛾Catocala electa (Vieweg)

寄主:杨、柳、苹果、油松。

分布:镇赉县、通榆县、洮北区。

(10)裳夜蛾指名亚种Catocala nupta nupta(L.)

寄主:杨、柳。

分布:通榆县、大安市。

(11)小折巾夜蛾 Dysgonia obscura(Bremer et Grey)

寄主:柳、桦、刺槐。

分布:通榆县。

(12)栎光裳夜蛾Ephesia dissimilis(Bremer)

寄主:蒙古栎。

分布:大安市。

(13)苹刺裳夜蛾Mormonia bella(Butler)

寄主:苹果。

分布: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

(14)栎刺裳夜蛾Mormonia dula(Bremer)

寄主:蒙古栎。

分布:洮北区。

(15)庸肖毛翅夜蛾Thyas juno (Dalman)

寄主:杨、柳、核桃楸、桦、苹果、李。

分布:镇赉县。

(16)绒粘夜蛾Leucania velutina Eversmann

寄主:杂草。

分布:通榆县、镇赉县、长白县。

(17)甘蓝夜蛾Mamestra brassicae (L.)

寄主:亚麻、葡萄、桑、甜菜、白菜、甘蓝及其他十字花科,高粱、荞麦。

分布:白城市、通榆县。

(18)乌夜蛾Melanchra persicarias(Linnaeus)

寄主:油松、柳、杨、楸、桦、桑。

分布:镇赉县、洮南市。

(19)梦尼夜蛾Orthosia incerta(Hufnagel)

寄主:杨、柳、榆、栎、白蜡、苹果、樱桃。

分布:镇赉县。

(20)红棕灰夜蛾Polia illoba (Butler)

寄主:桑、樱、甜菜、大豆、虎杖。

分布:洮北区。

(21)灰夜蛾Polia nebulosa (hufnagel)

寄主:柳、榆、桦、山楂、野李。

分布: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

(22)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e (Walker)

寄主:禾本科。

分布:白城各市县区。

(23)焰实夜蛾 Heliothis fervens Butler

寄主:不详。

分布:通榆县。

(24)实夜蛾Heliothis viriplaca (Hufnagel)

寄主:苜蓿、柳穿鱼、矢车菊、芒柄花、苹果、葡萄。

分布:镇赉县、洮北区、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

(25)宽胫夜蛾Protoschinia scutosa(Denis et Schiffermüller)

寄主:艾蒿、藜。

分布:通榆县。

(26)焰夜蛾Pyrrhia umbra(Hufnagel)

寄主:大豆、小豆、玉米、荞麦、油菜、烟草,喜食果实。

分布:通榆县。

(27)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Denis et Schiffermüller)

寄主:红松、落叶松、樟子松、冷杉、扁柏、水曲柳、黄菠萝、杨、柳、棉花、玉米、烟草、豌豆、马铃薯、蔬菜。

分布:白城市各县市区。

(28)大地老虎Agrotis tokionis Bulter

寄主:落叶松、红松、扁柏、柳、杨、桑、刺槐、玉米、高粱、烟草。

分布:洮北区。

(29)小地老虎Agrotis ipsilon (Hufnagel)

寄主:油松、樟子松、红松、云杉、杨、水曲柳、桑、落叶松、槐、玉米。

分布:通榆县、大安市。

(30)厉切夜蛾Euxoa lidia (Cramer)

寄主:不详。

分布:通榆县。

(31)寒切夜蛾Euxoa sibirica(Boisduval)

寄主:不详。

分布:通榆县。

(32)翠色狼夜蛾Ochropleura praecox (Linnaeus)

寄主:桃、梨、柳、蒿属。

分布:前郭县。

(33)八字地老虎Xestia c-nigrum(L.)

寄主:杨、柳树苗。

分布:镇赉县、洮北区、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

(34)三角鲁夜蛾Xestia triangulum(Hufnagel)

寄主:柳、野李、酸模属苗木。

分布:镇赉县、通榆县。

(35)大棱夜蛾Arytrura musculus(Ménétriès)

寄主:杨、柳。

分布:镇赉县。

(36)壶夜蛾Calyptra thalictri (Borkhausen)

寄主:唐松草。成虫吸食梨、桃、葡萄等果汁。

分布:通榆县。

(37)客来夜蛾Chrysorithrum amata (Bremer et Grey)

寄主:胡枝子、油松。

分布:洮北区、大安市、通榆县。

(38)枯艳叶夜蛾Eudocima tyrannus (Guenée)

寄主:通草。

分布:洮南市。

(39)苹梢鹰夜蛾Hypocala subsatura Guenée

寄主:栎、苹果嫩梢。

分布:洮北区。

(40)巨影夜蛾Lygephila maxima(Bremer)

寄主:禾本科。

分布:通榆县。

(41)棘翅夜蛾Scoliopteryx libatrix(L.)

寄主:幼虫危害杨、柳,成虫吸食李果实。

分布:洮北区。

(42)短喙夜蛾Panthauma egregia Staudinger

寄主:杨、柞、稠。

分布:镇赉县、通榆县、洮北区、大安市、洮南市。

(43)瘦连纹夜蛾(瘦银锭夜蛾)Plusia confusa Stephens

寄主:李、欧菩、母菊。

分布:通榆县。

(44)连纹夜蛾(银锭夜蛾)Plusia crassisigna(Warren)

寄主:菊、牛旁、杨、葡萄。

分布:通榆县、洮北区。

(45)碧金翅夜蛾Plusia nadeja Oberthür

寄主:杨、柳、榆。

分布:通榆县。

城市调查 第12篇

27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合肥城市调查队在市府广场公交枢纽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向过往市民和候车乘客发放了《合肥市公交乘客满意度调查表》,分别就集团公司驾驶规范行车安全,文明服务礼貌待客,依次进出规范停靠,车容车貌整洁卫生,车况完好设施齐备等多项指标进行测评,请乘客根据自己的日常感受体验,对公交服务质量给予客观评价,并对所乘公交线路的服务满意程度当场打分。

此次公交服务满意度测评活动得到了市民的积极配合,受访市民认真填写,详细答问。

城市调查范文

城市调查范文(精选12篇)城市调查 第1篇然而, 这家颇有历史故事的上市房地产企业在2015年的2月初发布了业绩预警。2014年, 公司归属于上...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