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课的有效导入
高中英语课的有效导入(精选12篇)
高中英语课的有效导入 第1篇
一、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意义
(一) 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如果教师不重视课堂导入, 那么学生的思绪有可能会停留在课间十分钟或者上节课中。所以,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课堂导入, 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 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课堂导入, 可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营造高效的英语课堂。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 所以可能有些学生喜欢英语这门学科, 有些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 也有些学生喜欢历史这门学科……那些不喜欢英语学科的学生, 他们往往会不认真听讲, 上课容易走神。面对这种情况, 英语教师就要进行课堂导入, 通过有趣的故事、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每一位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 他们的学习效率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
(三) 有助于安定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课间十分钟, 学生处于玩闹的状态。当上课铃响了, 如果教师直接讲课, 那么很多学生的思绪都不会立刻集中到课堂学习上来。此时, 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老师所讲的内容。由此,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采用课堂导入的方式来转换学生的思绪, 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
二、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虽然有很多教师开始重视课堂导入, 但是他们的课堂导入方法是比较落后的, 并不能真正发挥出课堂导入的作用。现阶段, 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提升课堂导入的水平。笔者认为, 在课堂导入的时候, 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 教师要掌握英语教学大纲, 依据教学大纲来确定课堂导入,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其次, 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 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设计一些问题, 便于学生可以更好地解答这些问题。再次, 教师要尽量增加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 教师要保证课堂导入具有针对性, 确保课堂导入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活动服务。
三、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一) 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指在上课之前, 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的引入法。这种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的记忆, 又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教学。为此,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寻找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衔接点,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 情境导入法
在课堂导入的时候,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导入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采用情境导入法的时候, 可以利用歌曲、故事等导入新的教学内容。比如, 当老师要讲解building the future这一单元时, 在课堂开始之前, 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首张雨生的《我的未来不是梦》。当学生听完这首歌之后, 他们的心情非常开朗, 情绪高涨。然后, 教师再让每一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梦想。此时, 课堂氛围已经被老师调动起来了, 教师便可以趁机借着学生的高涨情绪来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
(三) 多媒体导入法
由于多媒体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高中教学中, 很多教师都开始运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 还会将一些知识图像化, 营造出活泼有趣的教学氛围。在课堂导入的时候,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 将一些有趣的图片呈现在学生的面前, 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让他们从中感受到英语课堂的趣味性。比如, 当老师要讲解protecting ourselves这一单元时, 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 将当前人们所遭受的各种疾病列举出来, 并将与疾病作斗争的患者在病床上的照片播放给学生看。这样做既可以让学生对每一种疾病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和病魔作斗争的精神。此外, 这种导入方法会让学生迫切地想知道文章中到底介绍了哪些内容, 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 日常话题导入法
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谈论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种“喜好”, 在课堂开始之前与学生谈论一下他们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 以学生的兴趣点来作为课堂导入。这不仅能够活跃英语课堂的气氛, 也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 当老师要讲解“虚拟语气”这一教学内容的时候, 教师可以和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鸟儿会飞呢?学生会说:鸟儿有翅膀。教师接着问:在什么情况下, 人会飞呢?此时学生会说:如果人有了翅膀, 人也可以自由翱翔于天边。此时,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这种假设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虚拟语气。这样一个简单的导入, 让学生对虚拟语气有了初步的认识。
综上所述,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重视课堂导入。只有成功的课堂导入, 才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整个英语课堂的效率。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课堂教学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比较重视课堂的有效导入。在上课之前, 教师往往会利用导入语来导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 这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本文中, 笔者重点分析了高中英语课的有效导入, 力求通过自己的努力, 找到提高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
参考文献
[1]李杏娜.注重创新优化初中英语课堂[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2.
高中英语课的导入 第2篇
内容提要: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始,它直接影响到整节课的效率。本文试图从利用文中插图、各种教学媒体,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来介绍不同的导入手段,以期得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关 键 词:导入,英语课,兴趣
前言
导入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如果导入得当,就能直接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课堂活动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效率。因此,我们应运用多种导入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整节课作好开路先锋。
利用文中插图,通过问答、讨论的形式进行导入
新编高中英语教材图文并茂,几乎每一篇阅读课文均配有与该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插图,有的是为了提示教材难点,有的是为了印证教材观点,有的是为教材重点服务。通过对此画的描述、问答和教师言简意赅、提纲挈领的导语,逐步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的内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利用文中的插图导入新课,能激活学生的认知图式,并使其产生阅读课文以了解信息的愿望,为以下教学铺平了道路。如高中一册(上)第五单元18课(The Green Hills of Tangsa)的图片,可作如下导入:
T: Just have a look at the picture.What can you see?
Ss: Two women, some young trees, and many big trees on the hills…
T: Can you guess what nationality the women are?
Ss: Indian.(We can judge from their clothes.)
T: What are they doing?
Ss: They are planting trees.T: What‟s the use of the trees?(Have a discussion)
Ss: To make furniture, paper and so on.To keep the soil;To keep off the noise & strong wind;To keep the balance of the nature etc.T: Ok.Today we‟re going to read a true story that happened in Tangsa Village in north India.In the past people there cut down the trees and there were almost no trees left.Later a forest programme was carried out by teams of women in this village.And the village has taken on a new look.Let‟s go and visit the village now.2.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导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各种教学设施日趋完善,电脑、电视机、投影仪、VCD、录像机、录音机等相继进入课堂,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设备进行教学导入。
2.1.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录音、录像、VCD等手段,导入教学。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
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在上高中一册(上)第七单元26课(Earthquake)时,教师可事先找一些与此有关的录像或VCD片段,通过放映,让学生感受到地震时人们的心情及地震所造成的灾难,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又如在上高中二册(上)第五单元18课(Charlie Chaplin)时, 可直接放映由他主演的电影片段,学生往往在笑过之余,更迫切地希望了解Charlie Chaplin 的有关背景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再如在上高中一册(上)第三单元10课(American English)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收音机和录音机的功能,选择性转录了BBC和VOA的英语节目,上课时让学生听,然后让他们判断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在发音和用词上的区别,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2.2.音乐欣赏导入法。教师可根据课文的需要,可直接让学生欣赏的关音乐、歌曲,因势利导地组织学生讨论音乐的作者、作品的主题等。如在上高中一册(上)第十一单元42课(Country Music)时,可让学生先欣赏Country Road这首MTV,并通过对画面和歌词的讨论,引出Country Music这个话题,进一步说明乡村音乐的内容,使学生感到兴趣盎然。再如在上高中二册(下)第二十一单元82课(Music)时,可播放各种体裁的音乐,使学生感性认识课文的话题。
2.3.背景知识导入法。对于一些历史题材的课文,如在上高中一册(上)第十三单元50课(Abraham Lincoln)、高中一册(下)第二十一单元82课(Karl Marx)、高中二册(下)第十三单元50课(Albert Einstein)、高中二册(下)第二十二单元86课(A tale of two cities)、高中三册(上)第一单元2课(Madame Curie)、第二单元6课(Captain Cook)、高中三册(下)第二十单元78课(Gandhi)等,教师可事先通过各种途径(如上英特网Internet等)找到相关的材料或背景知识,把它们制成幻灯片:或以关键词出现、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图片形式展示。教师采用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符合语言的输入大于输出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把他们言谈、表演作为导入
充分掌握学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满足等特点,把学生的自由式谈话(Free-talk)、演讲(Speech)、和表演(Act)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3.1.自由谈话式(Free-talk)。教师可让学生进行俩俩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自由发表看法,也可分组汇报,或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内容不限,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新闻话题、社会热点,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足球赛等。教师充分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并适时地引入主题。
3.2.三分钟演讲。教师让一位学生上台演讲三分钟,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各自差异进行安排。如成绩滞后的学生可进行课文复述,程度中等的可进行与将要学的主题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作演讲。如在上高中二册(上)第九十三单元34课(Earth, air and water)时,让学生准备以pollution为主题演讲,收效良好。而成绩优秀的学生则可以作即兴演讲。因此,教师一定要作好充分的安排,确定有关人员及演讲的主题,把锻炼学生的演讲能力的同时作为一节课的导入。
3.3.课本剧表演。新编高中英语教材中许多内容都可以编成课本剧。如在上高中一册(下)第十八单元70课(The necklace)、高中二册(上)第十单元38课(At the shop)、高中三册(上)第十一单元42课(The Merchant of Venice)等。教师事先通过成绩好的学生进行改写成简单易懂的剧本,再由
学生进行简单的排练,在上课时进行表演导入,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使班上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英语学习之中。
4.以教师的提问为主线,通过师生问答导入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除了借助插图、各种媒体、学生的言谈、表演外,更多的时候需要教师的导语。他可以进行提问,使用问题导入法;也可以通过复习,以旧带新进行导入;对课文题目进行讨论,直接破题导入;还可以通过重要的语言点进行导入。
4.1.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又称悬念导入法。随着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单刀直入,直接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使学生迅速进入课文的讨论中,并有一种“欲知详情,请看课文”的心情。如在上高中二册(上)第十二单元46课(Escape from the zoo)时,教师可设计以下的问题:
T: What‟s kept in the zoo?
Ss: All kinds of birds, tigers, lions, and elephants…
T: If a lion escapes from the zoo, what will happen?
Ss: It‟ll run away…
It‟ll hurt the people…
It‟ll be killed.……
4.2.以旧带新进行导入。教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新知识有内在联系的已学过的知识,在温故而知新的原则上,教师或进行对比,或进行“连珠炮似的提问”(Question bombardment)、“突如其来的提问”(Brainstorming),来唤起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如在上高中二册(上)第十一单元42课(The hurricane)时, 可以从高中一册(上)第七单元26课(Earthquake)入手,通过复习,来唤起学生的认知图,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4.3.破题导入。由于英语课文的体裁多种多样,涉及天文、地理、人文等诸多方面,许多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因此,对于学生所熟悉的东西,教师往往可以直接破题而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高中一册(上)第十单元38课(The Olympic Games)时,教师可以直接对题目进行导入:
T: What are the Olympic Games?
Ss: They are the World Sports Games that are held every four years.T: Where were the Games first held?
Ss: In Greece.……
4.4.语言点导入。教师可根据课中主要语言点,进行设计导入,把枯燥的语言点变成有趣的导入,使学生易于接受。如在上高中一册(上)第一单元1课(The summer holidays)时,有一个语言点“So+倒装结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可作如下导入:
T:Which school were you at last term?
SA: I was in No.6 Middle School.T: What about you?
SB: I was in No.6 Middle School too.T: A was from No.6 Middle School.So was B.……
结束语
教学过程虽然十分强调学生的一面,但教师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而导入新课是其中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正如英国语言学家H.G.Widdowson(1990:33)所说:“教师只有协调好日常教学活动(to mediate through everyday pedagogic activity)才能使教和学的双方同时取得可观的实际效果”。因此,教师要充分扮演好这一角色,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手段,其目的只有一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他们的心智,使学生重塑自信(reassurance),觉得英语课好学、易学,产生兴趣,减少焦虑,达到事半功倍。因此,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它要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善于以旧拓新,温故而知新;它更要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人注目,颇有风趣,形成悬念,引人入胜,发人深思。
主要参考书目:
1.Widdowson, H.G.(1990).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UK: OUP.2.杰克斯、刘道义主编,《(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1995),人民教育出版社、朗文出版集团公司。
3.刘汉昔、党永升,“„导学法‟实验的初步尝试”,《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沪),1997年第1期。
4.刘红宇,“高中英语新教材阅读课的呈现”,《中小学外语教学》(京),1998年第2期。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导入 第3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课堂导入;兴趣;动机;课堂优化
前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二十几年的变革。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单单从课程设置的地位来看,历经了一个升华过程。目前,英语新课程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英语教学中的时间投入与效率之间的矛盾问题仍然很尖锐。在英语教学理念、英语课堂教学方式方面还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
在高考这个指挥棒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比如,较普遍的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教师们认为英语现在很难教,每年的高考试题中除30分的听力题(河南省近五年高考听力不计入英语考试总分),其他题型和以前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各级各类学校及班级之间互相比较高考或者期末考试分数来评估教学的现象也很普遍,这就迫使教师继续用旧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重视教学中“导入这一环节。他们认为导入太浪费课堂时间,不如一上课就抓紧时间直奔主题,直接灌输本节课要学的知识。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忽略了导入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果所起的作用。导入技巧的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能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并使学习活动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为了保持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英语教学具有良好的效果,教师应在如何导入上多下功夫,利用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活跃课堂气氛,拓展学生思维,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得学生达到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学习境界。
在我国古代,孔子的“不愤不启,不徘不发”的教学。在国外,教育家们提出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桑代克的练习律、效果律和准备律,夸美纽斯的教学阶段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华生的程序教学等。目前,有效教学己成为中外教育共同关注的话题和共同的教育追求。而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则体现在课堂导入这一重要环节上。学生是否一开始有兴趣听课,关键看课堂导入是否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1.导入的概念
高中英语课堂是学生获得英语知识的主要阵地。有效的英语课堂使学生产生愉快放松的心境和积极的学习情绪,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使学生熟练掌握和学习有关的知识技能,具有全新的学习英语的理念,更加热爱英语学习。
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中的首要环节。精彩而有效的导入毋庸置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正确而巧妙的导入,相当于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程序之中,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到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它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导入属于第一环节,即准备教学,包括旧的课堂知识和技能的检查复习,它让学生为新课学习做好充分的心理感知准备和知识学习准备。影响到一系列的教学过程感知、理解、发展和反馈。因而英语课开始时的准备教学不能只满足于安定学生的情绪,而要利用灵活多样的导入开课,着眼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浓厚的英语气氛、体现英语的交际功能,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集中注意力。导入即课初组织,是对上课准备的检查和注意力的组织,包括安定情绪,集中注意,课前报告,交待教学任务。
2.研究课堂导入的理论依据
导入的心理任务在于激发、形成并保持或发展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兴趣及学生对主题的注意力。根据心理学研究,一节课中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5一20分钟之间,任何听众都会出现注意力减弱或注意力受阻的情况。在开始上课时,就要将课堂要讲的内容组织好,使学生一开始就得到包括美的享受在内的心理满足,这是导入成功的关键所在。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二语习得模式--“监察模式”。它包括五大假说,其中的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hypothesis)指出了情感(动机、自信心和焦虑感等)因素与第二语言习得效果之间的关系。动机强、自信心强、焦虑感低的学习者情感过滤低,有利于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 反之,过高的情感过滤妨碍学生获得输入。此外,贾冠杰教授指出了克拉申的“i+1”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学习者所学的内容应该是已有知识“i".所以在导入一节课时,激活已有知识“I”是学习新知识的前提。学习外语的途径是在最小或没有心理障碍情况下,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输入量。克拉申还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四个特点:可理解性; 既有趣,又有关联; 非语言程序安排和要有足够的输入量。因此课堂导入时应输入学生理解的语言,输入的语言要有趣并要与新课有关联,没必要按语法程序安排,并要有足够的输入量,只要输入量大于学生目前的语言能力,而情感过滤又低,学生就会自然习得语言。
3.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导入的原则
3.1课堂导入要符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新的课程标准把注重学生的情感列为课程目标之一,强调认知与情感的协调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学过程主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进行,强调学生主动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所依赖的心理学原理主要是学习的认知观和建构主义观。
由此可见,课堂导入中的学习任务提供了一条有效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人文精神的理想途径。学习任务给予了学生体验语言学习意义,培养完满人格的机会,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的最好体现。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的需要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课堂导入时让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有用武之地。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形成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与学生的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和交流彼此的经验、知识和情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2课堂导入要具有趣味性
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导入要富有趣味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为上好新课奠定良好的情感氛围。
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等作为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强调了要让学生对英语的学习感兴趣。(教育部,2005)。要提高新课教学的效率,必须用兴趣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其学习热情,使其精力高度集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兴趣这种心理情绪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求知心理。这就要求老师的导课能营造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产生学、说英语的欲望与热情。
3.3课堂导入要具有新颖性
新颖的课堂导入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导入的方式应避免刻板、单调、平铺直叙,力求新颖、别致、生动,雅而不俗。新时代的高中学生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新颖的富有时代性的信息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学生参与的兴趣越浓,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新颖性对学生指的是新知识、新能力;对老师指的是要以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为依据,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不断更新与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努力教学节节有新意,课课为精品。
3.4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
针对性指教师在设计导入法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紧扣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导入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新的知识情境中,让导入起到点睛显旨的作用。导语的设计与运用要紧扣教学目标,不能单纯追求形象性和故事性,喧宾夺主,违背既定的教学目标。导入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让教师顺利进入课堂内容的教学,起到承上启下,自然过渡的作用。针对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堂导入手段应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吃透教材,注意导课内容与课堂教学的相关性,为课堂教学增色。导入教学不能呆板,不能循规蹈矩,但不等于冲淡主题,漫无边际,热热闹闹,随波逐流的导入是浪费的。
3.5课堂导入的内容要具有衔接性
导入要能够起到新旧知识衔接的作用,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注重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关联性。由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比如利用大脑风暴来作为导入,利用旧知识激活要学习的新内容,这种衔接性能够让学生系统而牢固地掌握所学英语知识。
3.6课堂导入要具有节奏性
导入教学应保持一定“节奏”。这一点非常重要,却被很多不细心的教师疏忽或遗忘。保持与学生能力相适应的教学节奏,它的效果将不限于能够带来艺术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节奏既能使教师的讲授变得轻松,且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识记和理解知识。
3.7课堂导入要具有时间性
导语力求简短明了,切忌冗长拖沓。抓住导课艺术的特点,快速导入是每门学科的教学中都提倡的,向课内40分钟要质量,要效益,即“打造高效课堂,进行有效教学”。导入教学一般控制在3--5分钟之内,教师要精心设计开讲导语,做到内容精练,讲解精确、练习精彩,所提供的信息精确,抓住关键,画龙点睛。
3.8课堂导入尽量不使用母语
英语课堂尤其是一节课伊始,尽量不用母语来导入。因为是英语课堂,课堂用语以英语为主,导入时用汉语的话会使学生的思维不容易向英语语境上转变,一开始用英语指令指导学生做游戏,用英语语言陈述背景知识,或来提问问题都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必在一节课内做听的转换,为接下来的全英教学做了良好的铺垫,同时也很好得锻炼了学生的听力。
4.总结
本文重点讨论了导入的概念和它的基本原则,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可他不发的教学效率。导入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最佳学习状态的基本特征是:进取性的思维活跃状态;拓展性的学习思维状态;强化性的学习动力状态;成功性的学习习性状态。”课堂导入是通过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注意,使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设置问题情境和制造学习气氛,引起学生对所学课题的关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启迪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萌生进一步去探究的自然向心和热烈情绪。
参考文献:
[1]陈正久,2003“新课程标准下英语课堂的导入”《考试周刊》第35期.
[2]胡春洞,1990《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胡淑珍,1996《教学技能》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胡庆芳,2007《精彩课堂的预设与生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5]贾冠杰,1996《外语教育心理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6]李杰,2008“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案例分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第4篇
一、巧设主题情境,导入新知识
新知识的讲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过于关注学生的应试能力,忽略了学习英语的具体意义,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近年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多媒体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通过此种形式就能够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将兴趣转变为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习“Laughter Is Good for You”时,教师就可为学生设计“Let's enjoy some pictures and have a hearty laugh”。可为学生展示一些可爱的动物图片,学生立刻就被吸引了,积极地开始了讨论。此时教师就可为学生播放一些准备好的动画视频,如《猫和老鼠》片段,教师可将声音关掉,对学生说“Who can play a role in this cartoon?”因为学生对《猫和老鼠》的动画片都已经非常熟悉,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教师可挑选几位学生到讲台上,让学生进行配音。学生不仅能够用简单的对白表达动画片中的情节,同时还添加了很多自己的想法。随后,教师就可设计新一轮活动,直接让学生模仿猫捉老鼠的动画。因为有前面几位学生的铺垫,其他同学也都表演得非常出色,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此时教师就可向学生提问:“Do you think laughter is good for us?What kind of things can make you laugh?”如此便可培养学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同时为英语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二、利用预习题目导入,培养学生思维
在英语课堂上,为了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教师还可借助预习题目进行导入,如此便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主题,还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按照课本的学习内容设计预习题目,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就能够体会到文章表达的主题思想。最后,教师还可在此题目的带领下,运用本文中的内容来概括语义,由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例如在学习Unit 1“School Life”的“Reading B:School Life in the UK”时,教师就可通过预习题来导入。(1)要求学生结合导入的内容,就“School Life”进行自主学习。(2)要求学生结合“Reading A”中的几个预习题目进行自主阅读。尤其需要针对“What’s the character of school life in the UK?”这一话题进行讨论,同时建议学生运用本课中的语言词汇来开展讨论。(3)建议学生思考预习题目(1)What time do British schools usually begin?(2)What did Wei Hua do on evening of Tuesday?(3)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4)建议学生在预习理解的条件下,恰当地运用英语来概括,由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水平。
三、通过诗歌进行导入,充分吸收课本知识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借助诗歌来进行导入。歌曲本身就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英语歌曲中包含的内容是高中生在学习英语时的关键要素。例如在开展“Module 8 Unit 1Reading”教学时,教师就可采用以下导入形式:Pre-reading(5 minutes),这是热身的前奏,教师可带领学生欣赏配乐是朗诵(A RED,REDROSE),将学生带入到文学世界中,随后教师可列出一些经典名著与作者,让学生连线,由此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1.Appreciate a poem.T:Today we’ll study the text,first let’s appreciate a poem calle“dA Red,Red Rose”(听录音后提问)Do you know who wrote this poem?(由此导入课文,比较自然)2.Know about some works and the writers.T:Before you read the text,let's enjoy some world famous works and try to tell the writers of them.Let's see which group can tell more.
在高中英语课堂上,借助英语诗歌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诗歌,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过程中吸收本课知识。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的导入形式非常丰富,教师应当按照教材特点与学生的基础,采用恰当的导入方法,由此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体验。导入过程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形式,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学生完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优化教学效果。
浅谈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导入法 第5篇
四川省简阳市云龙镇百堰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摘要】俗话说“良好胡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犹如一本小说中的“引子”、一首交响乐中的“序曲”、一部电视剧中的“序幕”,起着提领主题、渲染气氛、抓住人心、提升效果的作用。导入设计得巧妙、合理,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产生兴趣与求知欲,消除学生对新课、对学业的恐惧、怀疑心理,为高效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就是对英语课堂导入所进行的探讨。
【关键词】英语课堂 导入 意义 基本要求 方法
高中英语课的有效导入 第6篇
关键词:课堂导入;高中英语;策略;原则;意义
G633.41
高中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英语,教师指导学习的主要战地,因此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不少英语教师为了在有限的课时里教授更多的知识,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往往喜欢直奔主题,一上来就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气氛的培养。其实这样的教学,即使是把知识点准确无误的传达给了学生,也无法让学生用心去吸收,收到的效果往往并不好。
一、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意义分析
高中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背诵单词,记忆语法。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切不可本末倒置。就目前高中英语的内容来看,比较繁杂,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较为苦涩,有一定的排斥心理,教师应该清楚认识到这一问题。要知道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来源,失去了兴趣任何学习都是被动的。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这才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可行之道。课堂导入就是一个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子。有趣的课堂导入即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知识,又能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知道,有效导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拓展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二、高中英语课堂导入原则分析
(一)紧扣教学内容
课堂导入一定要紧扣教学内容,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和内容产生兴趣,不能脱离课本,让学生的思想“飘”的太远,那样不但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很可能会让学生整堂课都“飘”在课堂之外。课堂导入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定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紧扣教学内容。
(二)趣味性原则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把学生从紧张、枯燥的学习中解放出来,自发的产生兴趣。因此课堂导入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可以结合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或者是社会上的一些热点事件,亦或是一些小的故事和寓言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的东西。值得注意的是,趣味性要有度,太过有“趣”可能会让学生被学习之外的事情吸引了注意力,反而起到了反作用,这个度教师需要拿捏好。
(三)新颖性以及关联性原则
课堂导入的内容要新颖,具有时代流行元素,这样才能和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注意。同时要注意,课堂导入的内容要和即将学习的课本内容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导入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
三、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有效利用策略分析
(一)图片式导入法
在进行课堂导入时,教师找出课文中涉及的人或者物,通过串联的方式将这些图画一一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通过回忆和联想,从教材中找到相应的内容板块,然后再分析这些写图画所包含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最后将整个故事串联起来讲一遍。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其快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经过教师的引导,逐渐成为英语课堂学习的主体。
(二)复习式导入法
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但是受到高考所带来的压力,为了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使其英语成绩也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则可以在课堂英语教学中采用复习式导入方式,这种导入方式的最大特点在于,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来促进对新知识的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复习已经讲授的旧知识,然后将要讲的新知识导入进来,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扩展到新知识上,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降低课堂知识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在上新课前听写上节课的词语,还可以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重点句型、句式,说出文中的例句或是造句,以此来巩固所学,切入新课。
(三)多媒体导入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逐渐融入到高中教学课堂中,而且在许多地区已经被普遍应用。所以,在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教学中,要对现代多媒体设施进行充分的利用。如在必修一Unit 3 Travel Journal进行词汇教学时,可以ppt展示其中图片,冰川、河流、瀑布等等进行导入。
(四)情境导入方式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情境导入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教师可以导入一种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通过这种氛围的营造,将学生快速带入到课堂教学中。但是,教师一定要注意,情境导入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导入情境的设置一定要以课堂教学内容为中心。如在教学必修五Unit 5 First Aid 时,可以创设急救情境,问问学生该怎么处理,以此来导入对本课的学习。
本人希望通过这篇论文让广大教师们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并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导入法。有时候一节有趣的课堂导入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恒久的学习兴趣,既能帮助提高成绩,也会为学生的人生带来更多意料之外的可贵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业.从课堂导入角度谈英语课堂有效教学[J].新西部:理论版,2014(13).
[2]刘芝.新課程标准下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有效策略的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10).
[3]商丽颖.浅谈课堂导入在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7).
高中英语课的有效导入 第7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课文导入,有效性
一、导入的作用
认知语言学认为, 人类大部分的知识都是在基本层次上组织起来的, 人类大部分的思维也是在基本层次上开始的 (Ungerer&Schmid, 2001) 。勒妍和何广铿 (2007) 也认为, 我国现行的《课程标准》主要以认知发展课程观为中心, 同时也汲取了经验课程观等的要点。
导入是教师在新的课题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行为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 学生对所授内容具备已有的知识或认知背景是他们学习的必要条件, 它能对新知识产生同化作用, 构成有意义的、高效的学习, 使新知识更易于理解和牢固掌握。导入可以以旧带新, 以易带难, 使教学具有新鲜感和启发性。教师针对课文的类型和内容巧妙、灵活地引入新课,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愿望, 并使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从而为正式进入课文做好准备。正确而巧妙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中。成功的导课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为单元课文的教学抛砖引玉。
因而, 课文的有效导入是适应学生的个性特点、符合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规律的。优化英语课文的导入也是新课程对广大英语教师的其中一项要求。
二、导入的方式
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应该做到: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 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 促进个性化学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教育部, 2004) 。而导入新课要巧用方法。新课标的高中英语课文题材广泛, 体裁多种多样, 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类型的课文, 对其教学采用不同的方式导入。
1. 巧用课本彩图导入
图片最大的优点就是直观、形象。高中英语教材都配有课文的插图, 插图所能反映的思想内容与课文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对彩图的观察和认识可以为新课文的教学做好准备, 为进一步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利用彩图导入课文, 可以让学生了解单元话题, 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 培养他们迅速组织语言的能力。这种导入特别适用于地点类课文教学的导入, 如“Travel Journal”, “CanadaThe True North”, “TheUnited Kingdom”, “A Land of Diversity”和“Travelling abroad”等单元的课文。
2. 情景导入
情景导入就是提供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案例、问题、情景等资料, 激发学生兴趣, 启动学生思维活动,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以辨析、评估、辨认等多种有效手段, 分析情景, 让学生经历“过程”, 让学生对情景进行思索, 主动学习。
教授课文“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的时候, 教师可以先模拟一个节日的情景, 让学生猜是什么节日。例如:
(1) The day is celebrated to commemorate a great poet named Qu Yuan who drowned himself when his homeland was invaded and occupied by Qin, and the dragon boat race is a symbol of the attempt to save him.What is the day?
学生根据情景, 会想到这个节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Dragon Boat Festival) 。
(2) On this day, boys are supposed to give roses to their sweethearts and girls give them chocolate in return.What is the day?
男孩子送花给女孩子, 而女孩子送巧克力给男孩子, 这样的情景很容易就让学生想到是西方的“情人节” (Valentine’s Day)
然后教师再作补充:Can you name other festivals in China and in the western world?从而引出本单元话题。
3. 视听导入
多媒体 (multi-media) 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 利用多媒体的音像技术来导入新课, 如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听力录音、flash动画等方式, 可以创设教学情景,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例如导入“Earthquake”这个单元的课文时, 由于亲身经历地震的学生不多, 对地震的预兆、地震的过程、地震的毁害性等没有具体的了解和必要的知识, 学生就很难参与话题讨论。若教师用相关的视频导入新课, 就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李国恩、黄秋莲, 2007) 。
4. 时事导入
时事是指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现代中学生思维活跃, 对世界局势和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参与意识, 这就为把现实的生活环境引入英语课堂提供了一个平台。利用时事导入法首先要求教师要关心国内外时事, 关心学校和身边发生的重要事件, 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敏捷的应变能力。只有教师平时注意细心观察, 才能巧妙地利用一些热点时事, 为教学服务。例如引入“Working the Land”这篇关于袁隆平的课文时, 可以利用“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荣膺2007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的事迹引入单元话题;又如引入“Nelson Mandela”课文的时候, 也可以先以一段最近关于他的新闻作为导入, 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这个被誉为“活着的传奇”的伟人及其顽强的斗志、坚忍的毅力、博大的胸怀、鲜明的立场、高尚的人格和幽默的智慧。
时事导入既可以为课文的教学作铺垫, 也可以教育学生关心国内外局势, 关心学校和周围发生的重大事件。课堂教学因而也就渗透了德育的理念, 培养和熏陶了学生的品质素养。
5. 表演导入
利用学生好表演、想成功、敢创造等特点, 把学生的自由谈话 (free talk) 、演讲 (speech) 、表演 (acting) 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 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引入“First Aid”这单元的课文时, 可以让学生自由组织表演小组, 模拟各种危急情况 (emergent situations) 及其急救措施 (first aid treatments) ,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Making the News”这单元的内容可以安排参访式的导入, 让学生模拟一个记者和明星之间的采访。此外, “The Million Pound Bank-Note”等剧本形式的单元则可以编成课本剧, 让学生参与剧情的表演。
表演导入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 使班上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醉于英语学习之中。
6. 名言警句导入
英语的名言警句闪烁着人类运用语言的智慧的灵光。在课文教学中教师把名言警句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导入“Healthy Eating”这一课文的时候, 可以用这些谚语导入:
First wealth is health.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After dinner sit a while, after supper walk a mile.
Diet cures more than doctors.
名言警句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又让他们学习和领略到语言的精辟之处;既能顺利引入新课,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品格, 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
三、导入的设计
无论从教还是学的角度来说, 都应该优化输入。因而, 教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应从如何把学生的心理活动保持在教学行为这一角度出发, 要以适合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其个性特点为基础, 本着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原则。漂亮的板书、精心制作的教学卡片、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和贴切的视频等都能吸引学生, 唤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吸引其注意力并能激发其求知欲 (闵长政, 2002) 。因此, 设计课文的导入时, 要充分体现英语课的整体性和灵活性, 力求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教师应将课堂教学过程视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 既保证基本知识的掌握, 又能促进语言技能的进步;既能引导学生浓厚的兴趣, 又能让他们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 为达到高效导入的目的, 教师在设计课文导入时, 首先应该想好这几个问题:
(1) 这篇课文可以用哪些方式导入?
(2) 为什么要选择某一种方式导入?
(3) 选用该导入方式, 期望达到怎样的效果?
(4) 导入课文之后, 怎样衔接好下一步的课文教学?
因此, 教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 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贴切性
教师要熟悉教材, 钻研教材, 把握教材中的转折点, 在导入新课的同时能在新旧之间建立自然、平滑的过渡。
(2) 针对性
现代英语强调情景教学, 教学中需要学生配合去创设语言教学的情景, 这要求教师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 在导入中能有针对性地、恰如其分地创设情景, 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3) 目的性
课文的导入是为了保证课文教学的效果, 所以应该服务于课文教学。所以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 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和为什么要学。
(4) 简洁性
导入的时间不能太长, 一般是35分钟。如果导入时间过长, 内容过于复杂, 会影响课文教学的时间, 难以落实重难点。
(5) 交际性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一个过程。导入时教师要注意不断拓展学生的表达空间, 引导他们多进行有交际意义的交流和表达, 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6) 实效性
导入课文不能为了导入而导入。如同其他的教学活动一样, 导入最终也是为了让学生学习语言, 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能力, 所以导入要注重实效性, 关注应该达到的效果。
(7) 原创性
导入要体现教师的个人风格, 体现教师的组织才华, 所以导入要新颖、别致、灵活, 切忌生搬硬套。
四、总结
导入是课堂教学中承上启下、温故而知新的必然途径, 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新的课题和新的课堂活动并为之做好准备。课文教学的导入方式多种多样, 教师可根据不同的类型和不同的课型选择不同的导入手段。成功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自然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活跃他们的思维, 提高他们参与语言交流的热情, 降低新内容的难度, 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导入课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新颖、高效的课文导入要求教师在课前充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和研究教法, 精心设计, 合理安排, 以达到教学效果的优化和学习效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Ungerer, F.&Schmid, H.J.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2]闵长政.中学英语课文导入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安徽教育论坛, 2002, (3) .
[3]教育部.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策略 第8篇
首先, 高中生由于接触英语时间较短, 缺乏应有的文化熏陶, 往往用汉语思维思考英语并进行会话, 而实际上二者存在很大的区别。此外, 由于缺乏英语交流环境, 教师多采用汉语进行英语知识的传授, 很多学生学习英语时只是在课堂上用英语进行交流, 一旦走出课堂, 英语也就被抛在了一边。同时, 英语思维方式以及表达方式与汉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导致很多学生在用汉语的思维方式进行英语学习的时候, 往往会出现较多的不规范现象。
其次, 教师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着重于对教材知识点的讲解, 学生很难对教师的授课内容进行独立的思考, 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 这就使原本有机的教学整体被分解为几个相互独立的教学阶段, 学生不能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进行学习, 同时也丧失了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 (葛文山2011) 。
最后, 导入环节的设计脱离实际。教师在进行导入环节的设计时, 往往过于依赖自己的主观臆测,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 这样的教学设计显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甚至还会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高中英语课堂有效导入策略
(一) 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当前高中英语课堂导入中最为有效的、简单易行的导入方法。与其他方法相比, 复习导入法相对要中规中矩一些, 对于教学条件要求也较低, 还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复习导入法, 可以让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进行复习, 进而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地与新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帮助学生进行英语知识迁移, 促进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提升 (利承霞2007) 。
以学习Highlights of My Senior Year这一课为例。本堂课的内容为高中英语的重要语法即名词性从句。如果教师在教学导入中直接从名词性从句的句型句式、用法等内容开始教授, 那么学生往往就会采用死记硬背的形式来进行掌握, 从而很难理解名词性从句的精髓。在运用复习导入法进行复习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习过的从句, 思考名词在从句中能够做什么成分, 进而引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这四大名词性从句。通过对这四大名词性从句的详细讲解, 可以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从句。尤其是在同位语从句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that的用法, 因为that不仅可以引导定语从句, 还可以引导同位语从句, 而且这两种句式容易产生混淆。在学习that同位语从句之前, 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复习that定语从句的用法, 然后针对that在这两种从句中的用法以及二者的区别进行详细的讲解, 学生就可以有效地掌握that在定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中的用法, 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 情境导入法
运用情景导入法, 可以让学生从情境中产生存在感, 使得英语的教学内容更加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比较容易把握教学的时间和节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灵活调整教学步骤, 设置各种英语问题情境, 让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 从多角度理解英语例题 (王松美2010) 。
(三) 背景知识导入法
背景知识导入法是指将与新课有关的历史、人文、经济、文化等背景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让学生预先掌握课程的背景基础, 以保证在学习新课时有较强的代入感。在介绍背景知识的时候不需要过于详细、全面, 按课文注解大纲进行简要的说明即可达成教学目的。通过背景知识的导入, 增强英语知识导入的鲜活性, 满足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促进新课程的开展。
(四) 线索导入法
线索导入法, 又称概括式导入法, 是在导入新课程的时候运用简单凝炼的一段话对课程的主线任务进行勾勒, 以明确英语教学内容的范围, 帮助学生梳理课程的重难点以及文章的脉络。这样一来, 教师在讲解课程的时候, 学生就不再是一脸茫然, 而是兴趣十足地跟着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有的课程教学内容较多、知识点难度较大, 这就急需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概括, 通过开门见山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夏玉金2011) 。
以高中英语第一册 (下) Unit 10 The world around us为例, 通过制作poster的方式来引入教学内容。
Step 1:Quality of a poster
Attractive/easy&clear/informative
Step 2:Contents
●Problems—focus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 Solution—A poster should not only present the problem itself. Because a poster is meant to raise people’s awareness of the problem. So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is very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Step 3:Group work
Work in groups. Try to design your own poster.Make sure that you should negotiate with your partners in English, since the poster itself is not the only purpose. I want you to devote yourself to the process.
结束语
高中英语教学是一项长期、系统的教学任务, 对于教师来说, 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 充分发挥引导作用, 鼓励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咏梅2007) 。本文通过重点探讨复习导入法、情景导入法、背景知识导入法、线索导入法在高中英语课堂导入环节中的实践运用, 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树立效率意识, 让教师学会有效教, 让学生学会有效地学, 让高中英语课堂焕发出应有的活力。
摘要:课堂教学是英语教学最主要的方式, 是教师了解学生对于英语教学内容掌握程度的重要渠道, 也是师生之间传递教学信息以及沟通情感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效果、效益低下的原因, 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结合教学实际, 构建有效的导入策略, 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导入,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葛文山.2011.简论“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基础英语教学中的实施[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 .
利承霞.2007.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的原则和方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3) .
王松美.2010.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夏玉金.2011.关于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J].青年文学家, (7) .
高中英语新课有效导入的教学策略 第9篇
一、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
1、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教师是新课导入活动的设计者, 组织者, 指导者。教师心中一定要有完整的知识体系, 对各类文章题材能了如指掌, 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深度, 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从而设计风趣、幽默、精辟、有启发性的导语, 迅速引领学生进入新课主题,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吸收知识。
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教师在导入时对问题的设计可以由易到难, 做到巧妙、自然, 让各种程度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3、趣味性原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 学生便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如果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就能产生积极的情感, 他们的学习也将会是积极的、主动的、高效的, 就会想学、爱学、乐学, 课堂效果就会更好。
二、常用的新课导入策略
1、开门见山导入。
高中英语教材中, 有许多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新课导入时就没有必要拐弯抹角。例如SEFC必修模块2第三单元的话题是旅游, 在Warming-up教学中, 本人是这样引入新课的:Today our topic is traveling. (1) Do you like traveling? (2) Why do you like traveling? (3) Where have you ever been before? (4) If you are given a chance to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what kind of transportations will you use and why?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学生有话可讲, 也乐意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 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又如在教学The Olympic Games单元的Warming-up这一课时, 教师在新课开始时便可直接向学生提问:Do you know the Olympic Games?Would you like to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Olympic Games?从奥运会的口号到五环旗, 从比赛项目到奖牌, 从古希腊的雅典奥运会、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到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学生都会很感兴趣, 会纷纷参与发言。这样, 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引领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这种直接导入的方法过渡自然, 能把学生从无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 激起其对新课的兴趣, 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设问导入。
设问导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它适用于各种题材的课文。根据学生好奇心强, 好知心急的心理特点, 在新课导入过程中, 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有意识地设疑, 以鼓励学生进行快速释疑, 以Reading 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一课为例:
T:The amber room was one of the wonders in the world.Frederick William I, the King of Prussia, had it made.But hecould never have imagined that his greatest gift would have such an amazing story.
Do you know the amazing story?
What happened to the amber room?
How was the amber room missing?
Was a new amber room built?
随着多媒体画面的切换, 琥珀屋给了学生一场视觉盛宴, 学生纷纷惊讶于它的豪华, 本人抛出的这一连串的问题, 牢牢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这时, 学生了解琥珀屋的心情尤为迫切, 进入新课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高中学生兴趣爱好十分广泛, 去年穿越题材的电视剧很受观众欢迎, 学生也不例外。如《步步惊心》、《宫》等电视剧他们都很熟悉。NSEFC必修模2 Unit2 Reading的内容就是Pausanias穿越之旅的所见所闻, 他从古希腊穿越到2007年的北京。于是本人在新课开始时设计导语如下:Pausanias, a Greek writer about 2, 000years age, has come on a magical journey on March 18th, 2007 to find out the present Olympic Games.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his journey?What is he surprised at?问题的设计既紧扣课文, 又唤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对Pausanias的穿越之旅充满好奇, 立刻饶有兴趣地开始阅读课文。
3、简介导入。
高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是人物题材和风俗习惯的文章, 学生易感兴趣。这类文章可让学生在课前稍作预习, 课堂上由学生用已学的语言进行简单叙述, 教师再作补充。也可由教师对人物等先作简单的介绍, 再由学生作补充说明。NSEFC必修模块3 Unit1 Reading的中心话题是节日, 在新课开始的前几分钟笔者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节日。学生对节日很感兴趣, 课前进行了充分准备, 有介绍春节、元宵节、七夕节等我国的传统节日, 也有介绍圣诞节、复活节、愚人节等外国节日。其中有一位学生是这样介绍中秋节的:My favorite festival is the Mid-Autumn Festival, which takes place on the 15th of the 8th lunar month in China.It is a time to cerebrate the beauty of the full moon and harvest.On that day, people cerebrate it by getting together to have a big feast, eating mooncakes and admiring the full moon with family and friends.其对中秋节的介绍言简意赅, 同时又应用了三个好句型: (1) ---, which takes place---, (2) It is a time to---, (3) People cerebrate it by---。如此这般, 在导入了新课的同时, 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真是一举两得。
4、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的魅力在于既能集中学生注意力, 又能自然导入新课, 还能启迪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欣赏力, 增强他们的好奇心, 从而促使其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如在教学A Taste of English Humor单元的Warmingup时, 笔者看到学生课间休息时很开心, 铃声响了, 还有几个学生收不住笑声, 因此就势利导:
Teacher:You are so happy.Did any one tell you a joke?
Students:Yes.Would you like to tell us a joke, too?
Teacher:Ok.Let me think.I would like to tell you a humorous story.A mother mouse was playing with her babies when she found a cat crawling behind a bush.She watched the cat, and the cat watched the mice.The mother mouse barked fiercely, “Woof, woof, woof!”The cat was so terrified that it ran away.Themother mouse turned to her babies and said, “Now, do you understand the value of a second language?”
学生听了后开怀大笑, 纷纷要求再说一个幽默小故事, 于是趁机引入正题:“I am sure all of us like humor because it brings us happiness.Now let’s talk about humor---”如此达到了引入新课的目的。
5、图片导入。
新教材具有语言丰富, 信息量大, 贴近生活, 图文并茂的特点。利用课本插图或网络图片导入新课, 比较直观, 能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到新课的讲解。例如, 在Reading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一文中, 课文中有好几张图片, 教师可随便选一张作为新课的引入。本人在上课过程中采用了卓别林的舞台照片, 图片一展示, 学生就很感兴趣, 马上猜出图上的人物是卓别林。于是就势让学生对图片进行讨论。学生纷纷讲到:“He wears a small black hat”, “His trousers are very wide”, “There is a stick in his hand”, “His way of walking is not like ours”, “He looks very funny。”他们兴趣勃勃, 积极发表了看法。这时, 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 笔者就趁热打铁, 帮助学生对他的演出风格进行概括描述:“Charlie Chaplin had his own manner of acting.On the stage, he wore a small black hat, very wide trousers, a moustache and carried a stick that he swung in the air as he walked.Even his way of walking down the street and turning a corner could be recognized as his own.”描述完毕, 再提一问, “That is his manner of acting.Does anyone know what he looks like in daily life?”然后快速展示网络图片卓别林的素颜照, 学生很惊讶, 大感意外。图片上的卓别林英俊潇洒, 与其舞台上的滑稽风格截然相反。此时, 再问:“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information about Chaplin?Let’s read the text”学生情绪高涨, 非常认真地开始了新课的阅读。
6、素材展示导入。
高中英语教材教学内容包罗万象, 涉及的题材广泛。因此, 教师可在课前布置学生就本单元的话题收集一些素材, 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很多学生周末最喜欢的活动是上网, 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在周末的作业中, 本人经常让学生就下一星期要上的单元内容收集一些素材, 在新课开始时加以展示。如在上Wildlife Protection一单元前, 就布置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收集濒危动物的资料。在上Warming-up时, 其中有一组学生收集的是关于大熊猫的材料, 其代表一上台就出了个谜语让全班同学猜:It is a big animal.It has two dreams.One is to get rid of the black rimes around;the other is to have a colored photo.其他同学马上猜出是大熊猫。该同学又出题:You know, panda is our treasure.But now this lovely animal is in trouble.Who can tell me what the problems are?之后, 又展示了一些大熊猫被迫害的图片。全班同学就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总结出大熊猫面临的三大问题loss of habitats;lack of food;killed by people and other animals并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人认为, 学生收集材料的过程就是知识积累的过程, 学生对于收集到的材料会反复推敲整理, 无形中提高了其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素材展示导入法不仅提供了学生展示自己语言能力的机会, 也提高了他们的小组合作能力, 更能促使其自觉主动地进入新课的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任务时一定要目标明确, 指点到位, 要求展示的素材要有实用价值, 既能开阔视野, 又能丰富语言知识。
三、有效导入新课需要注意的问题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 是整体教学的“序幕”, 起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的作用, 同时为新课的顺利进行起着良好的铺垫作用。但是课堂导入应注意:
1、不宜过长。
若导入时间过长, 整堂课便显得头重脚轻, 影响新课的进程。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整体系统的过程, 各个环节的分配要得当, 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升华等缺一不可。
2、方法忌单一。
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灵活运用, 同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班级可以有不同的导入方法。对于同一班级的学生, 课堂导入的方法也要多种多样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 不同题材的语言材料可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 但教师在新课的导入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好奇心理, 结合课文内容,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设计原则, 采取学生感兴趣的艺术手法导入新课。“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一旦把学生的注意力成功地引入到新课上来, 激起他们的求知欲, 整堂课的教学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精心设计的导入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启发学生的思维, 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本文结合新课程实践阐述了高中英语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导入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导入原则,常用方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
[2]刘建华.2009.中小学英语创新教学法[M].学苑出版社.
高中英语课的有效导入 第10篇
一、小小问题来引导——问题导入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引出所要教学的内容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果的课堂导入方式,其所应用的范围较为广泛,可以说适用于各类教学科目。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应用问题导入法,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注重趣味性的融入,所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解答能够让其产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我在进行高二上学期模块5 Unit 2 The environment教学的时候,便运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进行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学习。我在上课之初,让同学们对着窗口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向同学们抛出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environment?”同学们有的故意大声咳嗽,说道:“Terrible”我则继续问道:“So,what is the cause of our environment is so bad it?”有的同学略作沉吟,说道:“Automobile exhaust is very serious.”有的同学小声讨论之后,说道:“A lot of People do not pay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我对于同学们的回答既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而是说道:“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材中对于环境的现状和原因是如何描述的吧,看看教材所述是不是和大家说的一样呢?”
学生对于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教师不一定需要肯定或者否定学生的答案,而是可以设置一个“悬念”,引导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寻找结论,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
二、精巧视频来架桥——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的应用在高中教学中并不少见,其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来说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教学的时候,同样可以对多媒体进行应用。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引起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的欲望,让学生的学习意念更加强烈。同时,多媒体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深入的英语学习搭建桥梁。
比如,我在进行高一下学期模块4 Unit 1 Advertising教学的时候,便结合了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导入教学。学生生活中所接触的很多广告都具有极佳的创意,我选取了其中十分具有温情感的“百事可乐”的广告内容给同学们进行多媒体播放。广告中浓浓的“回家情”感染着同学们的情绪,让同学们对于家的概念和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之后,我则对同学们说道:“All through the video to watch,we have to feel the emotion in the advertisement.So,what is the advertising?What is the effect of advertising?Let us through the textbook to know about it.”学生通过多媒体视频的观看已经被广告的力量所吸引,对于进一步的学习也产生了渴望。
多媒体可以调动图像、声音、文字的应用,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因此,教师运用多媒体导入法的时候,要注重图片、声音、图像等多种方法的结合,让其带给学生感性的认识,为后续课堂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情景内容显奇效——情境导入法
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来说,情境导入同样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学方式。其将学生置身于或者熟悉、或者新奇、或者有趣、或者浓情的氛围中,为学生英语语言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情景的体验快速过渡到英语课堂的学习中来。教师可以对情境导入方法的应用进行设计,一方面保证其应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坚持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其中,为后续的学习做好过渡。
比如,我在进行高三上学期模块11 Unit 2 Getting a job教学的时候,便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别的“任务”,那就是让学生们通过课下的了解,演绎一段“找工作”的历程。同学们接到这个任务的时候,内心都十分兴奋,很多同学很想体验一下“步入社会”的感受,在进行演绎的时候也都非常用心。有的同学演绎了“Find job opening advertised in newspaper”,有的同学演绎了“Discover the career benefits of a gap year”……其形式的多样性开动了学生的大脑,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之后我再进行教材教学的时候,学生因为有了之前情境导入的铺垫,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教师在进行情境导入法应用的时候,还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互动,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课堂导入教学的铺垫,需要导入法自然过渡作用的发挥。虽然课堂导入环节的时间短暂,但是其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不可低估。教师要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对导入方法进行不断研究,让其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崔世明.高中英语课导入方法浅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6):101-102.
高中心理课堂的有效导入 第11篇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心理教学中,课堂导入同样非常重要。在这几年的时间里,笔者听了许多专职心理教师的课。去年,我观摩了安徽省首届高中心理优质课大赛,大赛中的心理课大多非常灵动,笔者很受启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针对心理课堂的课堂导入提出一些建议。
一、课堂导入方式
(一)图片导入
我在给高一学生上“如何拒绝”一课时,采用了海绵宝宝与派大星的图片,学生看到后都特别开心和激动,我提问:“海绵宝宝的好朋友是谁?”学生分享:“派大星”。而后,我又问:“你对好朋友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分享自己对好朋友的真实定义,由此导入新的课堂主题——如何向好朋友说“不”。
有一位心理教师给高一学生上“适应新环境”一课时,先在幻灯片中展示了几张动物的图片,图片中动物的皮肤颜色和周围的环境的颜色都非常接近,难以辨认,之后询问学生从这几张图片中,发现了什么特点,从而引入课堂适应主题。
在情绪调节主题中,一位高中心理教师先展示了几张“两可图”,如“是青蛙还是白马”“是美少女还是老奶奶”等,然后询问学生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开心、情绪不好的时候,该如何换个角度看问题。
另外,课堂中图片的选择要和本节课的情感基调相吻合,若使用幻灯片,幻灯片背景的情感基调也需跟课堂的目标相一致。如有一位教师在上“做个快乐的高中生”一课中,选择了两张笑得非常灿烂的高中生的图片,但是他的幻灯片背景偏冷色调,给人的感觉并不是那么积极乐观。
(二)成语导入
用一些成语导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给高二学生上生涯规划课时,有一位心理教师让学生通过成语猜职业,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非常有创意,让人耳目一新。如通过展示“如法炮制、垂涎三尺、山珍海味”这几个成语让学生直观了解厨师的特点;用“热气腾腾,烟雾弥漫,水深火热”来展示消防员的职业特征;用“独具慧眼,五颜六色,惟妙惟肖”让学生了解画家的职业特征等,直观地“再现”各种职业。
(三)咨询案例导入
在上人际交往类型的课时,笔者曾普遍采用讲述咨询案例的方法,以在咨询中遇到的比较普遍的人际交往的案例来导入,这样取之于生、用之于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困惑与不解,投入到课堂中,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更快地吸收新的知识。
在青春期恋情课中,笔者讲述了一个高二男生谈恋爱的咨询案例,在这个案例中,笔者主要想展示对高中生恋爱的态度,也希望借此让学生了解高中生谈恋爱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而后让学生进行一个辩论赛,辩论谈恋爱的好处与坏处,笔者说谈恋爱的好处,而学生分享谈恋爱的坏处,由此让学生思考对高中生谈恋爱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四)心理游戏导入
在心理课堂上,很多教师喜欢运用暖身游戏开场。暖身游戏不仅可以活跃班级氛围,还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暖身游戏要与课堂内容或者目标相关,不然不仅会影响整堂课的流程,还会降低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中教师还可以根据上课内容创造性地使用心理游戏。
1.创造性地使用活动
心理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设计,重新借用已有的游戏来导入课堂主题,如一名心理教师通过“一元五角”的活动导入“竞争与合作”心理课,女生代表“一块钱”,男生代表“五角钱”,第一题“五元五角”需要一个男生站起来;第二题超过女生数量,要求大家合作,不只一个男生站起来;第三题正好是全班一起站起来的数字。而后教师进行总结:“在一个集体里,每个人都有特别的价值,我们在这个一切要赢、不能输的竞争社会里,千万不要忘记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发挥每个人的价值,才能创造最大的财富和利益”。由此导入“银比赛,金合作”的课堂主题。
另一位心理教师在上人际交往课时,也运用了这个“一元五角”的活动。该教师主要是让各小组成员根据老师所需金额,以最快的速度站起来。通过该活动先让学生感受到人际互动的快乐,活跃课堂气氛,而后流畅地导入课堂主题。教师先提问学生“感觉如何”,学生说:“很快乐”,而后教师总结:“刚才游戏的互动给我们带来了欢乐,而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互动,却未必都是快乐的,有时更多的是烦恼。今天的心理急诊室,就有三个同学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遇到了烦恼,一起来看看。”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带着疑问自然地进入课堂的下一个环节。
在高一新生“适应新环境”一课中,我先让学生体验了一个“造反”行动,游戏规则是:所有的学生都面向讲台,当听到教师口令是“左”时,学生向“右”转;当口令是“前”时,学生向“后”等进行相反口令的动作。导入活动不能时间过长,做6~7次就足够了,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出融入新环境需要一段时间。第一个提问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刚开始做会做错?”,找两三个学生分享。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做错的同学少了?”学生分享了很多原因,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我是这样引导的,“大家刚才分享得非常好,非常到位。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发现从第一次活动到最后一次我们较好地完成了任务,中间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这个规则。那么大家适应了高中生活的规则了吗?”
2.多种方式结合导入新课堂
在上如何应对挫折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分小组比赛读绕口令。每个小组各推选一名同学,然后由各个小组组成评委团,评比哪个小组读得最好。而后教师可以让读绕口令不顺畅的同学分享感受。之后,教师提问学生,结合自己的高中生活,分享“幸福是什么?”之后总结,“如果一直给你吃糖,你可能有时觉得这个糖不那么甜了,但是当吃了苦的东西之后,再吃糖,大家可能会更觉得这个糖甜。”由挫折游戏体验和幸福话题讨论,展开课堂主题——挫折应对。
一位心理教师在上人际交往辅导课时,让全班同学一起互帮互助吹气球,迅速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团体的活力,也由此引出了人际交往的话题。
“压力应对”课中,一名参加安徽省心理优质课比赛的心理教师先让学生看几张表现学生在压力情况下很恼火、很烦躁的图片,进而通过让学生体验儿时常常玩的“打手背”活动,很快就将课堂气氛带动起来,教师由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出的自己面临压力时的感受,以及自己面临压力时的状态引出压力主题。
三、对于课堂导入的一些反思
不能单单为了活跃上课氛围而进行一项课堂导入活动,因为学生会因此而感到无聊,降低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度和重视程度。
课堂导入环节要尽量全员参与,学生由此获得的体验和感悟也是最深刻的。比如在高一开始上心理课时,学生彼此是不了解的,我们需要关爱每个学生,尽量创造一个融洽、和谐,能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体验、感受和领悟。
有时活动分享环节比活动环节还要重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体验进一步清晰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能在活动的基础上有一个高度的引领,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高中英语课的有效导入 第12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话题导入,课堂教学,有效性
良好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话题导入, 对英语课堂教学“起好头、开好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凡优质课堂都注重教学的开端, 都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依据教材教学内容适当铺设和拓展, 帮助学生在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探知过程加深理解感知, 增强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围绕热点话题“激趣”导入, 增强诱惑力
热点话题导入, 最能抓住学生好奇心, 激活他们英语学习新鲜感。热点话题导入使得冷冰冰的教材资源变得更有生气活力。结合课程学习内容, 围绕热点创设一定的话题导入, 给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形象的理解感思载体。
紧扣学生英语学习关注兴奋点, 尝试从他们熟悉的素材中创设话题, 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如在人教版必修一的Unit1 Friendship的Reading Annie’s best friend的教学指导中, 我根据Anne写给Kitty的信, 我给学生播放英文版《Leo Sayer友谊地久天长》, 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and never brought to mind? Should auld acquaintance be forgot, for the sake of auld lang syne…感受友谊的力量。我根据某大学心理学专业招生考试的题目, 创设了这样的题目: 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同桌、同学、朋友, 各选择1 位, 围绕“在你的心目中, 他 ( 她) 是什么颜色?”并提供各种颜色供同学们参考选择, 如白色、绿色、红色、蓝色、橙色、紫色、黄色。要求学生如实回答。这样的话题让学生顿时来了精神, 纷纷说出各自的答案: 绿色、红色、蓝色……我借此卖关子,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 思考回答: Why do we need good friend in our life? Who would you like to tell when you meet difficult? What did you read from the article? 结合学生的回答情况, 适当揭晓答案: 绿色代表偶遇到的人; 白代表心灵深处值得相处人; 红色代表憎恨的人;黄色代表不会忘记的人; 橙色代表值得交的朋友; 紫色代表最可靠的人。
基于学生现实生活中对亲身经历的事情的关注,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话题导入, 更能够使得学生感受到英语的丰富性和开放化色彩。教师多了解学生, 关注他们的感兴趣内容, 创设相应的思考题目。注重积极情感和审美价值观的培养, 创设的话题应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价值意义, 让学生在主动思考的过程中有所感知。
二、依据重点话题“预设”导入, 增强方向感
重点, 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支撑架”, 如同指路标给教和学提供方向。依据重点内容创设话题导入, 让学生在预设的过程中把握学习目标, 有的放矢地找出学习要点。重点话题的挑明, 也给学生提供整体认知感悟的范围。
重点话题预设导入, 使得学生学习理解更加具体, 便于识记运用。如在必修二的Unit 2 The Olympic Games的“An interview”的教学中, 我便要求学生以穿越时空的方式, 设想: If you were a reporter, how would you like to interview the players? What did you get from the Olympic Games? 学生根据这些题目认真思考, 能有效激活自身的阅读激情, 明白阅读学习内容与奥林匹克和采访相关, 让他们能够在自我整体阅读感知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内容。带着这样的阅读学习重点, 我给学生留下了这样的思考题目: Can you tel us an interesting story about the Olympic Games? 让学生能够结合自己观看项目主动回想, 给他们提供更为宽广的表达情境载体。学生也带着这样的认知情感主动阅读, 让他们在具体方向指导下更加积极参与阅读, 增强感知体验。
创设重点话题, 应突出导思性, 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知晓课堂教学主题大意, 便于他们集中精力主动思考。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辅助资料, 让他们在丰富的背景素材中找到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点和相应内容。鼓励学生主动搜集整理相关的资料, 帮助他们在探学的过程中能开阔视野, 为他们积累丰富知识和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三、创设难点话题“探学”导入, 增强互动性
依据学生学习难点差异创设多样化的思考题目导入, 更能够使得学生在主动探学的过程中增强合作, 培养团结协作精神。突出话题的难处, 让学生在跳起来摘果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进取的喜悦感和成功感。
难点话题导入, 让学生在充分发挥群体力量和智慧, 彼此协作探学。如必修五的Unit 1 Great scientists的教学中, 结合世界各地的科学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围绕“Do you know the great scientists?”教学难点, 创设如下的导入话题: Do you know who is the father of super hybrid rice?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Cholera? Wha kind of disease is Cholera? 以此来引导学生找出阅读中关注的人物: Dr. Jhon Snow, 让学生运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解决Warm - up中的相关题目, 让他们能够从整体上认知感悟文章; 建议学生运用小组讨论的形式, 探讨上述问题, 引导学生就“What do you meet problem in reading the article”进行交流, 让他们在彼此协作过程中加强互动交流。
创设这样的话题导入, 能使得学生在找出自己阅读理解难点基础上, 能使得他们获得更多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机会, 帮助他们增强理解体验。多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预习导学方案, 引导学生就预习中的难点问题尝试同伴对话、小组交流等方式来彼此讨论, 让他们在相互对白中发现难点, 探寻破解对策。
如前所言, 话题导入作为英语课堂教学的一条主线, 连接着教师、学生、教材, 指引着学生沿着正确的目标方向主动参与学习, 积极思考, 积淀着丰富知识底蕴。创设话题突出开放性和多元化, 紧扣学生关注的要点, 从他们生活经历中创设相应的导学话题, 让他们的认知思维情感更加丰富。多给学生自我尝试探索的机会, 让他们带着激情和好奇融入课堂, 增强学习的内驱动力。
参考文献
[1]张小群.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例谈.考试周刊, 2010, (51) .
[2]昝亚娟.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导入.河南教育, 2006, (Z1) .
高中英语课的有效导入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