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文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古文答题技巧(精选14篇)
高中语文古文答题技巧 第1篇
炼字详解:是指诗词中那些经过反复推敲,用得贴切、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古人所谓炼字,主要是炼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副词、连词等),此外,数词、叠词等也常有涉及。
1.动词
动词具有凝练、形象、生动传神的特点,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表情达意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一些多义和“活用”的动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如“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坼”与“浮”这两个动词描写就用得恰当而极有气势,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在洞庭湖上的感觉: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水,好像湖东南的吴楚之地都裂开了,甚至整个乾坤都浮在水上。
2.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语义双关及活用状况。如“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句中的“满”这个形容词用得精当,写出了秋山落日余晖之广阔而浓稠的感觉。再如“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秋登谢朓北楼》)句中的“寒”“老”是属于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意思是说秋天桔柚变红,给桔林中的人家增添了寒意;秋天的风霜使梧桐变老。
3.数量词
有些诗句中的数量词经过了诗人精心斟酌、提炼,往往具有丰富隽永的诗味。如“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郑谷《早梅》)中“一枝”原作“数枝”,何以最后改作“一枝”呢?因为题为“早梅”,言“数枝”不如“一枝”准确,更能体现节令之早,突出诗人对“凌寒独自开”的早梅的喜爱之情。
4.副词
有些副词对于诗句准确地传情达意起到重要的关联、辅助作用,品读诗句时不可轻易放过。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其中的“渐欲”“才能”这两组副词用得稳妥,“渐欲”表现出繁花纷纷扑面而致使诗人越来越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才能”表现诗人对春草初生的欣喜和爱怜之情。
5.叠词
叠词的表达功能在于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加强感情的内涵;此外,有些叠音词具有摹声的效果,使诗歌生动形象。例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作》)句中的“漠漠”与“阴阴”这两个叠词分别写出了水田广漠空蒙,夏木浓荫茂密的特点,前者开阔,后者幽深,形容贴切
高中语文古文答题技巧 第2篇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二、分析语言特色型古诗文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高中英语答题技巧探讨 第3篇
一、高中英语听力答题技巧
在英语听力过程中, 要根据每道题的问题及选项, 利用英语思维, 带着问题有侧重点的进行听, 并且快速将一些关键信息进行记录, 主要包括事件发生的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等, 进而可以掌握整段英语短话的全部内容。考虑到每道题之间的事件间隔较短, 答题时避免患得患失, 不要在一道题上纠缠, 以免影响下一道题的听力。由于听力中包含了连读、弱化、重音、复印连缀等技巧, 加大了听力的难度, 遇到听不清的词语, 应该直接略过。如果对答案抱有疑问, 可以先选择一个相对比较有把握的选项, 等听完听后, 可以重新进行选择, 避免漏选。在理解听力材料时, 要联系已有的文化知识、亲身体验和生活常识, 借助非语言类信息, 帮助自己推测英语听力的具体情况。尤其要注意的是, 学生一定要边听边记, 将自己觉得重要的, 可能对答题有帮助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标记。在听高中英语对话时, 要特别注意两个人所谈论的具体话题, 一般问题都是针对第二个人的回答进行设置的。在完成所有的听力题之后, 要进行全面的检查, 防止出现错选漏选的现象, 但是, 不要随意修改答案, 因为第一印象是比较准确的。
二、高中英语单项选择答题技巧
近年来, 高中英语单项选择的题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中, 纯英语语法和纯英语知识的题越来越少, 而小情景、小语境类的题越来越多, 需要考生结合单选题干中的具体情况, 利用已经学习过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法, 进行英语单项选择。高中英语单项选择中包括了许多习惯性用法, 学生要具有联想的能力, 识别出习惯性应用用法, 并且充分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 帮助自己选择出正确的答案。
总体来说, 高中英语单项选择的答题技巧为:利用英语基础知识和语法知识, 结合题干提供的语境和情景, 注意英语习惯用法, 选择出最佳的答案。这里面的最佳答案并不一定是最正确的答案, 而是最适合此语境的大难。因此, 进行单项选择答题时, 要读完整道题的题干和所有的选项, 然后在选择答案, 一定不能只看空格两端的内容就莽撞选择。
三、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是考查高中生英语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题型。近年来, 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的形式变得多样化, 试题也越来越灵活。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成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高中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还能够将这种能力用于高中英语其他题型中, 进而实现提高英语整体成绩的目的。谈到高中英语阅读理解, 对于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首先, 学生要快速通读整篇文章, 掌握文章的大意, 帮助选项问题答案的理解。通常情况下, 文章的首句就是文章的中心句。但是, 有些文章的主旨句并不是首句, 有些文章没有主旨句。英语阅读理解过程中, 涉及到较多的细节问题, 可以利用索读法, 找出题干中较特殊的词语、短语、句子等, 学生要将与题干相关的细节信息用笔全部画出, 提高解题的准确性。
四、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答题技巧
在进行英语完型填空过程中, 要注意英语的搭配和语法。具体的答题技巧为:首先, 快速阅读全文, 整体理解并掌握文章大意。其次, 精度全文, 根据文章的情景和短文内容, 结合选项空格前后的句子, 进行综合考虑, 逐项选择, 注意英语时态。如果遇到与文章主题无关联的选项, 可以马上选择出大难, 缩短范围。最后, 要将每个选项带入文章中, 从语法、句法、惯用法等方面全面检查答案, 保证填空后短文的前后一致。
五、高中英语书面表达答题技巧
高中英语的书面表达是高中学生的又一个薄弱的环节, 许多学生都在写作中失分。然而,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也是最容易得分的环节。高中英语书面表达占据总分的比例较大, 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英语总成绩。在进行高中英语写作时, 需要反复强调的是一定不能够偏题跑题, 学生要认真反复的审题, 理解写作的真正题意, 然后, 构思英语写作的结构, 组织整篇英语写作的要点。由于英语书面表达的评卷是按点给分的, 在进行英语书面表达写作过程中, 学生一定要将所有的要点都提及。在写作过程中, 除非是自己能够十分确定拼写及使用正确的词语, 否则要避免高频率的使用难度较大的单词和词组。除此之外,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 要特别注意卷面的整洁, 单词的拼写要清晰, 最好不要使用连笔。
总之, 高中英语是提高高中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措施。在进行高中英语试题答题过程中, 学生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 保持平静的心情, 充分相信自己, 高度集中注意力, 充分利用已积累的英语知识, 浏览每个问题和相应的选项, 找出每个选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以便于选择出更加准确的答案。
摘要:高中英语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据高考成绩的比例较高, 直接影响了高考学生的总成绩。本文结合现阶段高中英语听力的特点, 总结出高中英语答题技巧, 包括了高中英语听力答题技巧、高中英语单项选择答题技巧、高中英语阅读理解答题技巧、高中英语完形填空答题技巧和高中英语书面表达答题技巧, 以便于高中生提高英语技能和英语成绩。
关键词:高中英语,答题技巧,探讨
参考文献
[1]赵丽艳.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与阅读理解答题技巧[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教学研究) , 2013, 05:97-98.
高中语文中古文朗诵技巧初探 第4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中古文;朗诵;技巧
对于高中古文,多数的语文教师采用串讲法和翻译法教学,其中贯穿分析法。但是对于朗读,很少有人在此研究,也就是忽视了古文朗诵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朗诵可以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文艺术鉴赏力。在朗诵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增强对古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体味语言词汇,和自我鉴别能力的提高。
朗诵,不是精读和背诵,要读出感情,也不同于默读、略读,因为要出声音。
笔者在教学古文时,尝试了将“朗诵”贯穿古文教学始终,先将对学生朗诵的技巧在此略谈一二。希望引出高中语文教师新的,更有价值的独特见解。
一、字音要读准——朗诵最起码的要求
引导学生看书下的生字的注释,读准字音。忘记了,拿不准的字可以问同学,或者问教师帮助更正。但是最好的方法是利用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古中的生僻字较多出现,经常存在通假字和多音字,朗读最起码的要求是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提示学生利用工具书进行查询,把握正确的读音,从而正确理解特定字和词的含义。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是“快乐”的意思,在此读音为“悦”,是通假字(通“悦”)。
二、把握古文作品内容——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将古文朗诵好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将古文的内容准确地加以掌握,深层次的理解其内在含义。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才能将古文作者的原始意境找到,从而达到读者与作者的心灵的跨时代的沟通。不能准确把握古的内容,艺术技巧无从谈起,充其量也就称作一种形式,不能实现传情,更无法动情打动欣赏着。
每一篇古文作品,通过深入的理解发现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透过字里行间,通过朗诵就能表现出来。但是首先需要我们抓住作品创作的背景,理解作品的内在含义,挖掘作品的主题,找准作者情感的基调。
三、正确处理句中的停顿——朗诵唤起听众情感的音符
在语法结构上,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存在相似的地方,借助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断句停顿。
1.句首的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句首的关联词后也停顿。如:虽/鸡狗不得宁焉。句中的“虽”是连词,读后停顿,便于句意的理解。
2.句首状语后要停顿。如:曩/与吾祖居者。句中的“曩”是状语,表时间。
3.主、谓语间要停顿。如:吾父/死于是。句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在这些词后的停顿,使得句意相当连贯和顺畅。
4.谓与宾、补间要停顿。如:予将告/于莅事者。句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了。
5.并列短语间,要停顿。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句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为并列短语。
四、不该停顿的地方不可停顿——朗诵保持作品的原意不能变
一篇古文如果不该停顿的地方停顿了,一般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
1.偏正短语不该停顿。如: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句中的“山林之乐”是偏正短语,作句子的主语,应连读不可停顿。
2.介宾短语不该停顿。如:不足/为外人道也。句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千万不能分开读的。
总之,朗诵过程是思想情感的积极运动过程,是古文意思通过朗诵延续和传递给听众的过程,同时也是自我加深理解的过程,学生必须要掌握相应的技巧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程忠学.文言文朗读停顿例谈[J].语文知识,1999(4).
[2]康磊.文言文精练三则[J].中学语文园地:初中版,2004(23).
[3]赵小勤.两个文言句句内停顿的推敲[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6(2).
[4]徐天云.文言文句中义的落实[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5(11).
(作者單位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第四中学)
高中语文古文做题有哪些技巧 第5篇
技巧二:要注意省略句、倒装句、词类活用、通假字、互文见义和偏义复词的理解,对这些现象的理解把握,往往是翻译文言语句的关键。
技巧三: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通过前后推导,或选项推敲分析等方法,进行认真理解。
技巧四:利用文言排比句、对偶句、 并列结构,把握句意。也就是说,在理解文言句子时,要充分利用对应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去把握文句意思。
技巧五:对复杂的不好理解的句子,最好做成分分析,先抓主干,再看枝叶;或抓住关键词语,分析句间关系。
技巧六: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去把握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2高考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及套路
指南一:靠文段大意断句
拿到一道文言断句题,首先要讲文段整体阅读一遍,联系上下文粗略地揣摩出大意。对于叙事性文段,要大致清楚其叙的什么事,涉及到哪几个人;对于说理性文段,要大致明白其论点和主要论据;对于对话性文段,应先清楚是哪几人的对话,各人的身份和观点如何;等等。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整体阅读”,强调的是陶渊明式的“不求甚解”的“读”,这对于某些文段来说,也许就相当于已经得出了答案。
指南二:以动词宾语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在古汉语中,动词(有时是形容词)是构成一句话的重要成分。一般地说,只要找准了动词(或形容词),弄清楚它们的宾语,就可以宾语之后断句。
指南三:凭特殊虚词断句
这里的所谓“特殊虚词”,指的是一些多用于句首或句末的文言虚词和一些表示说话的词语,以及文段中的诸如地名、人名、官职名等词语,它们往往可以成为给文言断句的重要参考标志。比如,常用于句首的文言虚词有“若夫、乃夫、至于、于是、虽然、是故、是以、已而、向使、夫、焉、盖、惟”等,见了这些虚词,在它们前边就可断句;常用于句末的文言虚词有“矣、焉、乎、也、耶(邪)、欤、哉、夫、耳、者也”等,在它们后边也大多可断句;相当于“说”的词语有“曰、道、云、语、白”等,在它们之后也大多应断句。对于文段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职名、谦称和敬称等词语,断句时要分析其是作主语还是宾语。
指南四:据句式特点断句
文言中有一些固定句式,如果能比较熟悉地掌握,对于断句也很有帮助。比如,了解了“不亦乎?”“得无耶?”“之谓也。”“如(奈、若)何?”“何为?”“何之有?”等固定句式,可以给我们在给文言断句时以十分明显的指示。此外,还应该知道,古汉语比较讲究句式的对称,给文言断句时可据此查看文段中有无对称句式。
3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和方法
语文文言文实际解题环节
1、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2、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3、性格表现题。首先应该先找出来的是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先要排除干扰选项。做这道题时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张冠李戴,把别人的性格或与之无关的性格硬加到主角头上,要尽可能避免这种错误的发生。
4、内容归纳题。首先要找出文段当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然后认真阅读并精确掌握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需要注意的是,错误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很细节,主要从顺序颠倒、无中生有、人物事迹错乱等角度去分析。
第一,判断加点词的正确与否,这一题在繁杂的古文实词翻译中我该重点掌握哪些词语,我该如何去训练自己答这种题。
运用几个方法:排除法 代入法(将它后面给的解释代入原文看句子是否通,不通即是错)推断法(利用字形推--即看该字的写法结构透出出来的含意、利用语法推--即分析该字在该句所充当的句子的成分得出它的词性、利用语境推--即结合课文上下文意思理解该字意义)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第6篇
紧扣题意,就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使答与问有直接的关联性。选用合理句式,就是明确不同题型的答题模式,如比喻、拟人,其答题模式一般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设问,其答题模式一般是: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等等;或引述原文中的某一词语、短语或句子:只要把原文引述下来,写在规定的答案处就行了。如填空题。
2.紧扣原文,优化整合
小说阅读题的答案一般都在原文中,即使需要概括的题目,答案涉及的一些关键词语、句子也在原文中,这就要求组织答案时必须在弄懂题意的基础上,先确定答题的范围,再筛选出相关的语言信息,然后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的语言信息实施重组。整合信息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而是要根据题目要求变换表达角度,把文章中那些实质一致而表达方式不同的内容加以整理,形成答案。
3.综合分析,分条表述
有的题目要充分运用材料信息,从一定角度切人选项,从而推断出准确答案。有的题目要根据题意,确定了答题的范围,但不宜用文中现成的语言作答,最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评分时一般都是按点给分,因此答题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条分缕析地组织答案,而且对赋分较高的概括性题目,最好用数字标明每一点,以使要点清晰明白,一目了然。
4.简洁用语,注意字限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第7篇
首先,基础题的技巧相对较少,一般老师也会总结,最常用的是排除。古文,要求平时没事就读一读想一想但也不用下太多功夫。虚词要记牢,诗词待会古文中翻译。先读题目在通读古文,翻译句子要把握全文,平时多度史书也沾光,会了解的更直接,语言也会更规范,古文意识会强。诗歌鉴赏要把握主旨,注意注释。思想情感写作手法要自己整理到一起,到时套着用。注意答题层次。大阅读首先看题目,有些题是有套路的,我考全国卷,不知楼主考哪个卷,但大体上是差不多的。题的套路需要你自己多思考多总结。其次,你要顺着作者思路走,去感觉作者的感觉,写出好的答案首先是要说服自己让自己感受出文章的激情或感动,同时注意首位,注意深层含义。最后,要注意深层,要敢写,同时注意答案层次和分点。大阅读很简单的。简单题大家都会分不会太低。难得大家不会,判分要求就会放宽。总之多理解多感悟,同时也能增加你人生的体会。还有,看分答点,也可多写几点,反正不扣分。字好也会沾光。最后占分较多的就是作文了,首先最重要的是扣题,以满分六十为例,扣题就能拿四十分左右了。第二,条理清晰,如果是议论文,开头点题,设分论点条理清晰,以时间为序举例,以中外分类,或以正反两面叙述分数就能提到47,48左右。第三,开头结尾简洁或引经据典或文笔较好分数就能在50以上,就是一类文。还有一个高分的前提就是,字不要太差,字以整齐为最佳,不求什么楷书行书。比方说字不出格,高低间距一致,多在作文纸上练练。还有一点,考前做一套语文卷子找找感觉,我高三就是这么做,效果很好,平时不用怎么学就考前几名没问题,但前提是,基础要好。
高中英语听力答题技巧初探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策略,应试技巧
目前英语听力考试中听力材料可以说覆盖面非常地广泛, 涉及到英语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人为景观、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历史、日常生活等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 亲切自然, 原汁原味。听力试题主要有三种题型, 针对这三种题型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答题策略, 以确保每种题型都能够应对自如, 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 针对每小题只读一遍的答题策略
1.提前看题, 猜测答案。学生练过了很多的听力试题, 根据他们的做题经验学生应该知道这种试题只读一遍, 有时还没有听清楚就已经结束了。针对这样的问题, 学生一定要先读题, 并且更具问题和所给的答案预测这个对话或独白的内容是什么, 并且猜测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其实, 这种题往往比较有规律, 像Why did John get up late this morning?Why didn’t Susan come to the meeting? Why was the womanexcited? 学生在听的时候注意捕捉信息点就可以了。
2.高度集中, 全神贯注。因为试题只读一遍, 所以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 学生只要稍不留神, 一句话就说完了, 错过了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做这种试题的时候高度集中注意力, 不能心有杂念。这些听力内容往往并不难, 只要学生能够安心、认真听都可以听出来的。关键就是学生在考试一开始就要集中精力, 否则后悔莫及。为了迷惑和干扰学生, 有时答案中的几个选项在对话中都有出现, 所以学生在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认真听并看好问题, 这样学生才能够十拿九稳、百发百中。
二、 针对对话试题的答题策略
1.确定答案, 及时标出。对话往往会读两遍, 这就给学生了一个复习和检验的机会。当第一遍听的时候, 如果学生很确定这个选项就可以马上在试卷中做出标记。在第二遍听的时候就可以不看这个题了, 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那些不太确定的试题上。这样在第二遍听的时候可以说是有的放矢、有目标、有重点的去听, 学生听的效果自然会很好, 提高了准确率, 是学生不必分心去看那些已经确定答案的试题了。
2.关注细节, 把握整体。对话问题的设置有的是考查某一个细节。例如一些具体的时间、地点、内容, 但是有些是考查学生对整个对话内容的理解, 像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talking about? What’s the talk mainly about? 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跳出具体的细节内容, 关注整段对话的话题, 所有对话都有一些提示和暗示, 让学生可以有据可依, 所以学生在听对话的时候还要把握整体, 看看整篇文章的内容, 这样学生才会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 把问题理解的更加全面和透彻。
3.注意听力对话的语调、语气、语速。两个人之间的对话, 通过语调、语气、语速都能够反映出一定的信息, 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听出弦外之音。例如“may I drop you offround the corner?”就是明显的一个疑问句是一种请求, 读的时候就应该是升调, 之后一定是回答, 学生就应该认真听了, 是肯定回答呢还是否定回答?听力问题可能就会设置在这里。材料中的回答者没有直接用“yes, no”来回答, 而是说:“but in that case I’ll have to walk a long way!”通过这样的回答学生应该能够听出是不愿意, 所以根据材料的语调、语气、语速来判断选项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学生要认真地听, 培养自己的语感, 以使学生在听力考试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针对听力短文的答题策略
1.眼、耳、手、脑密切配合。短文听力是学生最害怕的一种题型, 因为短文篇幅一般较长, 中间也没有任何的停顿和提示。从头到尾很快就说完了, 学生有时刚刚听到设有问题的句子, 可是已经说过去了。这部分一般有四个问题, 可是却把学生弄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针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眼、耳、手、脑的密切配合。眼睛紧盯着试卷上的问题, 耳朵认真地听着录音, 手要迅速地把听到的信息记下来或写下来, 并且标出正确的答案, 最重要的是需要大脑把看到的、听到的信息迅速地加工、分析和处理, 并指挥手作出标记, 只有这几部分的密切合作才会出现很好的效果。
2.采用解决“任务型”问题的答题方式。英语听力以话题为核心, 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 组织和安排听力练习, 通过“任务型”活动来实现听力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对听力材料的理解, 感悟和体验英语听力, 发展语言技能, 进而提高听力能力。解决任务的答题技巧让学生能够注意捕捉关键信息, 学生在听的时候会认真听材料, 找出设置问题的地方。
总之, 针对不同的听力试题学生要采用不同的听力策略, 并且在考场上要灵活变通, 随机应变。听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学生要想在听力方面有所提高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注意平时的听力练习, 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养成一个良好的听力习惯, 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会在听力方面取得突破。学英语的人一定要相信这样一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
参考文献
[1]陈潇霞.听力练习对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0.08.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第9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人物形象 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从古至今,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的千古名句、优秀诗篇,我们学过很多古诗,但是古诗到底是什么,并不是任何人都能够用言语解释的。古诗:是指古代学者创作的诗,起源于魏末晋初,最开始的形式主要为五言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独具特色、韵味十足的古诗名句,在民间广为流传。在高中的语文学习中,古诗鉴赏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全方面的考验了学生的古诗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了鉴赏古诗的基本方法既能够使学生的语文试卷在高考成千上万的无数试卷中脱颖而出并取得高分,使学生获得机会,离拿到理想大学的通知书的目标更进一步。同时,也能够将自身的语文知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为以后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在高中之前我们都学过古诗,但是只限于背诵和了解内容大意,并没有深入学习古诗的深层含义,而这正是高中学习的重点。针对古代诗歌中鉴赏的形象鉴赏,我有几点技巧分享给大家。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古诗的鉴赏是很多学生的学习瓶颈,经常有学生在答题时,根本没有读懂题意,未理解诗歌情感,只跟着感觉走,这便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其实,读懂诗歌并不难,前提是要采用正确的阅读程序,找到正确的阅读方法。
首先,我们在鉴赏古诗之前,需要了解古诗的形象及其分类。形象是指以语言为手段而形成的艺术形象,而诗歌中的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是古诗主旨、作者感情的寄托。一般的诗歌形象是指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以及景物形象(意象),人物形象是指古诗刻画的人物和诗人“我”的形象;事物形象是指诗人用来表明自己内心某种情感所借用的具有特定内涵的事物;景物(意象)形象是指描写的客观形象,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每一首诗只有几十个字,却蕴含了深刻的含义和道理,因此学生在阅读的时候,理解每一个字、词的意思,都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结合诗句去思考、想象,用心去描绘脑海里的画面或形象,真切的理解古诗内在的韵味。
其次,古诗鉴赏题千变万化,出题方式多样,却也有固定的模式和方法,因此学生了解几种常用的提问方式及回答,掌握古代诗歌鉴赏分析形象题型的答题模式很重要。一般情况下,人物形象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以抒发主人公的形象为主,即抒发诗人的情感。第二类主要以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为主要目标,即刻画诗中所描述的人物或事物。诗人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这两类人物形象不是同一形象,是两个形象。人物形象的一般题型为:“简析、分析这首诗的人物形象”。学生在回答就需要根据诗人所处的背景以及题目、注释所给的提示,同时,抓住主人公的外貌、语言、心理等。回答常用的格式为“什么形象+结合诗句分析的形象特征+形象的意义或抒发的感情”。
如《暮春即事》的人物形象分析为:诗歌中塑造一个淡泊名利,闲读喜爱之书,悠然自得,不以物喜不以春逝而或悲或喜,自在常乐的形象。成双成对的麻雀在瓦屋上跳动,点点杨花从窗户飘入砚池。主人公闲适自得,在窗前读书,忘却了春去几时,表现了诗人对这种悠闲自得、自由自在的读书生活的追求和喜爱。
事物形象常用提问方式为:“请分析寓于客观事物中的思想感情。”或“本诗塑造的xx有何特点?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在回答时候就需要把握相关语句中事物的特点,挖掘其内在的特征,由物及人,抓住人和物的契合点,采用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对比衬托的方法。一般回答为“指出物像+结合诗句分析事物形象特征+结合诗人所处背景及经历深度剖析所要表达的感情,点出形象的意义”。如《白梅》中诗人主要塑造的形象是梅花,主要突出梅花的耐寒、清高的特征,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不用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再次,鉴赏古诗的景物形象,也称作意象分析。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艺术形象,用来寄托主观情感的客观事物。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该形象鉴赏的一般的题型为:“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常用的意境有:幽静空灵、清新自然、苍凉旷远、高远深邃、孤寂冷清、雄浑壮阔等。学生在回答这种类型的时候一般为:“意象形成了怎样的画面+营造的意境及特点+表达的情感”,在回答感情时切忌空洞,最好说明原因。如杜甫的《绝句二首(其一)》中,此詩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此诗是诗人刚定居成都草堂之时所作,描绘的是一派美丽的初春美景:春天阳光普照,四处春意盎然,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呈现在我们眼前。此诗表达了诗人结束了四处奔波流离生活后暂时定居草堂的愉悦闲适的心情。
除此之外,在分析鉴赏古代诗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了解是什么类型的古诗,在鉴赏过程中首先表明古诗类型;第二,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经历、背景,从这些方面进行深入了解分析,是有志向而无机会,还是战争使主人公家破人亡,远离家乡等等;第三、,看小序和注释,能够分析出古诗的写作背景和创作原因,能够深入理解古诗的深层意思和内容;第四,看关键诗句,古诗的语言具有极强的凝练性,所以不能像读现代文章那样囫囵吞枣,需要逐字逐句的去认真理解,深刻体会。在鉴赏古代诗歌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从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分析人物;第二,分析环境描写及其作用;第三,分析诗中的意象的含义,理解这些物像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 第10篇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换词
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调词
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2.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 “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高中语文小说答题技巧 第11篇
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简要分析自然(社会)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③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④简要分析人物命运的社会根源。
(2)解题思路
①分析环境时,必须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社会环境往往有复合的因素,有几个因素就应分析出几个因素。
第二,分析社会环境应透过当事人的言行深入挖掘社会历史内涵。
第三,注意人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第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与分析能力。
②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按如下思路展开思考: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情节(推动,暗示,铺垫)→人物(烘托,映衬)→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__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高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 第12篇
1.要注意与文章的核心内容密切相关的词语,有的词语与全文的核心内容或与局部的主要内容密切相关,要正确理解并给予足够的关注。
2.要重视表达功能强烈的词语。
3.理解上容易发生偏差的词语。有高度的概括力,并与文章的核心内容有关。
4.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
二:理解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1.就是通过客观的事,景,物,深入理解作者的情,理,意。句子的含义有基本含义深层含义之别。要准确把握住作者的情感态度,不能孤立的加以理解。
2.语言特征有朴实自然,清新活泼,含蓄深沉等等;语句的表现手法 有比喻,拟人,象征,烘托。
3.解答此题目不能漫无边际,要抓住表现手法,语言特征,和表达效果三个要素。
三:分析表达技巧与表达手法上的作用
要注意运用表达技巧表达手法的知识,结合主旨与上下文,准确把握答题角度,从形式与内容俩个方面考虑。侧重的内容一般是证明观点侧重形式色一般为使用什么表现手法和方法。答题的一般顺序为:1:判断使用了什么技巧什么表现手法 2:指出这样用的作用 3:结合文本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四:理解段落的作用,分析概括散文的内容大意。
答题时要找准全答案要点,从内容上来看,有点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等作用;从结构上看,有总结,总括,承上启下,提示文章思路等作用;从表达效果上来看,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理等作用。
五:分析概括散文的内容大意
多角度对散文进行发掘探究,理解作品内涵。
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 第13篇
一、古文诗词情境教学
针对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现有教学模式的弊端,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初步体现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情境教学方面。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的情境教学上,教师要注重古文诗词情境的构建,以古文诗词中的关键词为出发点进行古文诗词教学情境的构造,以教学情境的引人入胜引导高中学生进行古文诗词意境的丰富想象,给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例如,在进行《古诗十九首》中《涉江采芙蓉》的教学时,可以播放央视诗歌朗诵中《涉江采芙蓉》的背景音乐,引导学生在聆听中感受古文诗词的优美意境,进行天马行空的意境想象,想象泛舟江上采芙蓉的情景,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间得以熏陶和培养。又如,在讲授杜甫的《咏怀古迹》时,以苍凉悲壮的出塞曲为背景音乐,讲述明妃昭君出塞的故事,让学生在有感于昭君出塞的背景故事的基础上,学习古文诗词离别、送别的情感表达,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在古文诗词的情境中得以培养和提升,保证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得以全面提高。
二、古文诗词多元化教学
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除了在古文诗词教学基础———情境教学方面的创新外,还表现在古文诗词的多元化教学方面。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中,进行多元化教学要求教师在进行古文诗词的教学时,不仅仅局限于古文诗词表面意义的讲授,更在于从不同角度进行古文诗词语意的延伸教学,达到古文诗词教学的多元化效果。例如,在讲授李商隐的《锦瑟》时,从诗词鉴赏、音乐感染和乐器乐理等多元化角度进行教学,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古文诗词语言层面的开放式情感延伸体验,给学生带来不同程度上的艺术体验,锻炼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
三、古文诗词延伸教学
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模式创新中,要考虑到古文诗词意境、情感的延伸效果,在古文诗词教学中适当开展古文诗词的延伸教学,锻炼学生逻辑推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古文诗词意境的情感迁移意识,给学生进行多方面知识的全面讲授,提高学生古文诗词的知识饱和度,丰富学生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例如,在讲解周邦彦《苏幕遮》中的主客移位手法时,适当延伸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中同种手法的运用效果;在体验杜甫《阁夜》中忧国忧民情感后,延伸体验其《宿江边阁》中无奈伤感的情感;在教授陆游《书愤》中的爱国情怀时,引导学生体味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赤子之心。
四、古文诗词快乐教学
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模式创新中,古文诗词的快乐教学是古文诗词教学创新的时代性体现,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政策得以落实的重要表现。高中古文诗词的快乐教学,要求教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快乐学习古文诗词。例如,在进行古文《鸿门宴》的教学时,在节奏激荡的背景音乐下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表演,课堂气氛得以活跃,教学效果得以提升。同时,在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时,组织鼓励学生吟唱邓丽君版、王菲版曲调,引导学生进行流行音乐与古典诗歌的配词配曲,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古文诗词,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全面的激发,学习主动性得以提升,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质量得以保障。同时,在语文古文诗词的教学之余,适当布置趣味性十足的对应练习,将快乐教学渗透到课后作业等方面,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得以保证,学生在课堂上学到诗词知识得以在课后巩固。例如,布置学生找出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国学大师南怀瑾、影视演员周星驰的文化来源,引导学生分别找出对应的《论语·里仁》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和《史记·屈原列传》中的“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以及王勃《滕王阁序》中的“雄州雾列,俊采星驰”,以此巩固学生的课堂诗词知识,丰富学生的古文诗词涵养。
古文诗词作为古典文化的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适时进行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在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中,教师要注重古文诗词情境教学、多元化教学、延伸教学以及快乐教学的并驾齐驱,共同确保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文化素养和艺术情操的陶冶。
摘要:作为古典文化中的璀璨瑰宝,古文诗词在古典文化中的突出地位显而易见;同时,高中古文诗词不仅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还是高中学生文化底蕴、文学情操和审美情趣得以提升的关键。随着新课改形势的全面普及,高中语文古文诗词现有教学模式逐渐滞后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要求,亟待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本文初步进行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的探究,从古文诗词情境教学、多元化教学和快乐教学三个方面探索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的创新,达到全面提升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参考文献
[1]陈麓伊.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王秋云.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4,12:101-102.
高中英语听力答题技巧初探 第14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听力策略 应试技巧
目前英语听力考试中听力材料可以说覆盖面非常地广泛,涉及到英语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人为景观、世界范围内的科技、历史、日常生活等社会生活中方方面面的知识,亲切自然,原汁原味。听力试题主要有三种题型,针对这三种题型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答题策略,以确保每种题型都能够应对自如,在考场上游刃有余,取得良好的成绩。
一、针对每小题只读一遍的答题策略
1.提前看题,猜测答案。学生练过了很多的听力试题,根据他们的做题经验学生应该知道这种试题只读一遍,有时还没有听清楚就已经结束了。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一定要先读题,并且更具问题和所给的答案预测这个对话或独白的内容是什么,并且猜测出一个可能的答案。其实,这种题往往比较有规律,像Why did John get up late this morning? Why didn’t Susan come to the meeting? Why was the woman excited? 学生在听的时候注意捕捉信息点就可以了。
2.高度集中,全神贯注。因为试题只读一遍,所以这增加了试题的难度,学生只要稍不留神,一句话就说完了,错过了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做这种试题的时候高度集中注意力,不能心有杂念。这些听力内容往往并不难,只要学生能够安心、认真听都可以听出来的。关键就是学生在考试一开始就要集中精力,否则后悔莫及。为了迷惑和干扰学生,有时答案中的几个选项在对话中都有出现,所以学生在听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认真听并看好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十拿九稳、百发百中。
二、针对对话试题的答题策略
1.确定答案,及时标出。对话往往会读两遍,这就给学生了一个复习和检验的机会。当第一遍听的时候,如果学生很确定这个选项就可以马上在试卷中做出标记。在第二遍听的时候就可以不看这个题了,把精力和时间都用在那些不太確定的试题上。这样在第二遍听的时候可以说是有的放矢、有目标、有重点的去听,学生听的效果自然会很好,提高了准确率,是学生不必分心去看那些已经确定答案的试题了。
2.关注细节,把握整体。对话问题的设置有的是考查某一个细节。例如一些具体的时间、地点、内容,但是有些是考查学生对整个对话内容的理解,像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What’s the talk mainly about? 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跳出具体的细节内容,关注整段对话的话题,所有对话都有一些提示和暗示,让学生可以有据可依,所以学生在听对话的时候还要把握整体,看看整篇文章的内容,这样学生才会站在一定的高度上看问题,把问题理解的更加全面和透彻。
3.注意听力对话的语调、语气、语速。两个人之间的对话,通过语调、语气、语速都能够反映出一定的信息,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听出弦外之音。例如“may I drop you off round the corner?”就是明显的一个疑问句是一种请求,读的时候就应该是升调,之后一定是回答,学生就应该认真听了,是肯定回答呢还是否定回答?听力问题可能就会设置在这里。材料中的回答者没有直接用“yes,no”来回答,而是说:“but in that case I’ll have to walk a long way!”通过这样的回答学生应该能够听出是不愿意,所以根据材料的语调、语气、语速来判断选项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学生要认真地听,培养自己的语感,以使学生在听力考试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针对听力短文的答题策略
1.眼、耳、手、脑密切配合。短文听力是学生最害怕的一种题型,因为短文篇幅一般较长,中间也没有任何的停顿和提示。从头到尾很快就说完了,学生有时刚刚听到设有问题的句子,可是已经说过去了。这部分一般有四个问题,可是却把学生弄得手忙脚乱、不知所措。针对这样的问题需要学生眼、耳、手、脑的密切配合。眼睛紧盯着试卷上的问题,耳朵认真地听着录音,手要迅速地把听到的信息记下来或写下来,并且标出正确的答案,最重要的是需要大脑把看到的、听到的信息迅速地加工、分析和处理,并指挥手作出标记,只有这几部分的密切合作才会出现很好的效果。
2.采用解决“任务型”问题的答题方式。英语听力以话题为核心,以结构和功能项目为主线,组织和安排听力练习,通过“任务型”活动来实现听力教学目标。学生通过这些“任务”来实现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感悟和体验英语听力,发展语言技能,进而提高听力能力。解决任务的答题技巧让学生能够注意捕捉关键信息,学生在听的时候会认真听材料,找出设置问题的地方。
总之,针对不同的听力试题学生要采用不同的听力策略,并且在考场上要灵活变通,随机应变。听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要想在听力方面有所提高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注意平时的听力练习,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养成一个良好的听力习惯,日积月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会在听力方面取得突破。学英语的人一定要相信这样一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
参考文献:
[1]陈潇霞.听力练习对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08.
高中语文古文答题技巧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