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游成山头的作文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关于游成山头的作文(精选3篇)

关于游成山头的作文 第1篇

成山头,这是个多么雄壮的名字呀!这个暑假我终于有幸在这里看到我无比向往的大海了,这个中国的“好望角”令我期待及了!

跨入东天门,眼前别样的一番景象会让人误以为自己来到了仙境。我面前的雕像栩栩如生,它们纪念的是秦始皇东巡到此的景象,威风凛凛的将士们骑着高头大马,坐在马车上的秦始皇则精神十足,有着王者气概,看到这一景象,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深深震撼了,忍不住上前与他们合影。“咔嚓”,“咔嚓”我又在和什么合影了呢?原来这些雕像旁有两块大石头,上面分别有四个大字,仔细看第一块上面写的是“马到成功”,这么好的祝愿,我怎么能不与它合影呢?再看第二块,上面是“心潮澎湃”,旁边的落款竟是胡耀邦,这两块石头上的字都那么苍劲有力,让我佩服不已。

这些石头的一旁有一间庙宇,我走近一瞧,牌匾上的三个大字清楚地写着“始皇庙”,听说这原本是秦始皇第二次东巡所修建的行宫。许多游客都进去烧香,以保佑全家人的平安,在这所庙中有一股古色古香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仿佛真的来到了两千多年前呢。

沿着海边往前走,阵阵海风吹过我额前的发丝,一种久违的凉爽让我心旷神怡,不知不觉间便走到了路的尽头,浮现在眼前的还是两块巨石,不同的是,这两块石头上的字都一模一样,上面写着“好运角”。第一块是在一个平台上“站”着,游客们可以通过抚摸它沾上一些好运,也能与它合影,我也在抚摸它的同时照了一张相,希望自己能好运连连,而另一块则是屹立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之中,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受。通过导游的介绍,我了解到每天清晨,照射到中国的第一缕日光就会投到这块石头上,所以这里被称为中国的“好望角”,如狮怒吼的浪声伴着阵阵海风,再加上眼前的这一番惊涛拍岸的景象,远处又是天蓝海蓝,水天一色,说这里是人间仙境,我觉得一点儿也不为过,这场面已经无法用画来比喻了。汹涌的海浪仍然在拍打着那块巨石,它却屹立不倒,我竟然忍不住敬佩起一块石头来了。在炎炎夏日能闭上眼,吹着这么凉爽的海风,还真是让我久久不忍离去呢。

于是我又沿着小路参观了“圣君殿”、“圣贤殿”、“精英殿”三大殿,见识到了许多先贤名士,在出口处,我又好奇地走进了一个“奸臣警示馆”,先看先贤名士,后观大奸宵小,设计师可真是用心良苦呀!只要出钱,还可以拿棍子打这些在公堂上跪地求饶的大奸臣呢!

成山头,这次山东之旅,让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个雄伟的名字,壮观的场面的,这些照片也留给了我许多美好回忆,中国的“好望角”在我的人生中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于游成山头的作文 第2篇

七月的一天,阳光灿烂,我和爸爸、妈妈还有爸爸单位的同事,一同坐着两辆大巴来到威海的成山头动物园。这个动物园跟一般的动物园可不一样,因为它是建在海边的山上。这里真是动物的乐园,有地上跑的:孟加拉虎、豹子、美洲狮等凶猛的野兽。还有可爱的小松鼠、袋鼠、孔雀当然,还有水里的海豚、海狗、海象

最好玩的还有动物幼儿园和猴子监护,听饲养员说它们因为对游客不友好,才关进去的.。

下午,在海狗哇哇的叫声中我们离开了这个特别的动物园。

西城二年级:张兆一

关于游成山头的作文 第3篇

关键词:邓小平,“山头主义”,沉思

“山头”的本意是指山脉中凸出的那一部分,后被引申为地盘、帮派,而“山头主义”指的是一种典型的宗派主义,其追求的是小圈子的根本利益,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因它是由党和军队所处的分散的农村根据地的一个个“山头”中自然产生的,故得名为“山头主义”。在这种观念支配下而结成的帮派团体,至今仍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毒瘤,是各种腐败现象滋生的一个诱因。鉴于“山头主义”的长期存在及其严重危害,邓小平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曾多次对“山头主义”进行过批判。现概括如下。

一、“山头主义”的源起及演变

“山头主义”可以追溯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以后,我们党逐步意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开始组建属于自己的军队。随着土地革命的展开和各个根据地的建立,割据状态的革命力量也活跃起来,这些被分割的革命力量为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山头主义”倾向自然产生, “我们军队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山头,那是由于长期处在分散的农村游击战争环境而自然形成的。”[1]2可以说,“山头主义” 的形成是由于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造成的。另外,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封建帮派思想的观念在一些党员干部头脑中却并没有被清除。由于农村根据地大都是在几省交界的偏僻处建立起来的,当时的农村不但贫穷落后而且十分封闭,而党员又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具有浓厚的家族性观念。与浓厚的家族观念、小团体主义并存的还有严重的地方主义,它们都属于闭锁的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这些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意识观念是 “山头主义”形成的思想基因。再加上党处在初创的幼年时期,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遵义会议的召开,尽管有党中央的存在, 但并没有形成具有凝聚力的中央领导集体,正如邓小平所说: “在历史上,遵义会议以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没有形成过有能力的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也就是毛刘周朱和任弼时同志。”[2]309毋庸置疑,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一个成熟的有凝聚力的中央领导集体有助于全党的团结和统一,而缺乏向心力的党中央必然会导致“山头主义” 的泛滥。

遵义会议以后,我们党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经过艰苦卓绝的长征,党和军队变得更加成熟和有影响力,而“山头主义”的问题也在党内凸现出来,因此,“长征到了陕北,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向全党全军提出要克服山头主义倾向”[1]2。全军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在延安随之展开,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经过延安整风运动,反对宗派主义,全党达到了新的团结”[1]2。 整风运动在党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使全党全军在思想统一的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没有那次整风,打败日本侵略者,打败蒋介石,是不可能的”[1]2。延安整风对党内的“山头主义”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清理。

延安整风运动后,“山头主义”已不再是我们党和军队的突出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得到有效抑制。“以后,军队里就再没有提出反对宗派主义的问题”[1]16。但是“文革”期间,“山头主义” 的倾向又死灰复燃并骤然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了破坏,社会上出现了各式各样的派别。在当时极 “左”思潮盛行的背景下,以林彪为首的反党集团和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在“文革”中更是极尽帮派之能事,互相勾结,沆瀣一气,使党的一大批干部,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从精神上到肉体上受到了严重的摧残,社会主义建设遭遇重大挫折,“被派性迷了心窍的人,打几年派仗打昏了头,马克思主义不见了,毛泽东思想不见了”[1]6。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我们党内危害最大的“山头” ———“四人帮”被粉碎,“文革”中风光一时的一些帮派头目也依法受到严惩,但是,“文革”中遗留下来的“山头意识”却因历史的惯性而不能在短时间内被消除。邓小平指出:“‘文化大革命’中, 一人当官,鸡犬升天,一人倒霉,株连九族,这类情况曾发展到很严重的程度。甚至现在,任人唯亲、任人唯派的恶劣作风,在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有些单位,还没有得到纠正。”[1]332“一些干部利用职权,非法安排家属亲友进城、就业、提干等现象还很不少。可见宗派观念的余毒决不能轻视。要彻底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还要付出很大努力。”[1]332邓小平提出要重视党内以各种面目出现的 “山头主义”问题,不能掉以轻心,要认清其危害性,他认为“这是大是大非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光解决具体问题不行”[1]6。

二、“山头主义”的危害

“山头主义”侵害了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由于“山头”的人彼此抱成一团,形成利益共同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因此,“他们考虑的不是革命整体的利益,而是他们那一派的利益、个人利益,小宗派利益高于一切,要名、要利、要地位,不满足就不高兴, 甚至不服从调动。”[3]17受这种思想的影响,小团体的利益神圣不可侵犯,他们的一切工作都是为小团体服务,而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被忽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了为小团体利益服务的工具。在“山头主义”盛行的地方,法律和党的规章制度往往被虚置,“潜规则”则畅通无阻,正气压不住邪气,党群、干群关系疏离,人民群众对党的评价和认同度降低,党和国家的利益受损。

“山头主义”危害了党的团结和统一。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原则。马克思在总结第一国际的基本经验时指出:“国际的一个基本原则———团结。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切国家的一切工人中间牢牢地巩固这个富有生气的原则,我们就一定会达到我们所向往的伟大目标。”[2]180而“山头主义”以各自的“山头”为核心,相互之间勾心斗角,自然不能顾全大局,容易造成党内的分裂。1990年,邓小平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深刻地指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最关紧要的是有一个团结的领导核心。”[1]365党的历史经验一再表明,以拉帮结派为表征的“山头主义”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但都会影响到党内的团结与统一。

“山头主义”滋生了党内的腐败问题。腐败关系到党的发展和生死存亡,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政权,赢得民心,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党始终把保持党的纯洁性视为党的生命。 毋庸讳言,当前饱受广大人民群众诟病的也正是党内比较严重的腐败问题,党面临着消极腐败的危险。改革开放以后,一些党员干部为了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搞团团伙伙,在帮派问题严重的地方或部门,个人利益或小集团的利益至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不受重视,形形色色的“山头” 无疑是腐败的温床。邓小平曾讲过:“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哪!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2]301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落马的一些“大老虎”背后,大多有一个个或明或暗 “帮派”、“团伙”,诸如“石油帮”、“秘书帮”、“山西帮”等等,是 “山头主义”在新时期的变种,这些帮派形成强大的利益共同体,将人民赋予的公权变成了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的工具,败坏了党风党纪和党的形象。

三、消除“山头主义”的对策

首先,消除“山头主义”必须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党性是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活动的本性和特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与党的宗旨是一致的,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性观念强,就会自觉地抛弃狭隘的个人主义观念,抵制各种诱惑以及歪风邪气的侵扰,把党的利益与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党性观念不强,则容易迷失方向,缺乏大局意识,把党的原则和利益抛在脑后,工作中搞“亲亲疏疏”,在大是大非面前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山头主义”之所以在我们党内屡禁不止,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根源,同时也与党内教育不足有关,邓小平强调指出:“每个干部都要把党性放在第一位。”对“干部的使用、提升,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不能重用派性严重的人,不能重用坚持派性不肯改正的人”,“要提高党性,消除派性”[1]2。加强对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求 “党员要按照党的章程办事,遵守党的纪律,不搞宗派主义,树山头、垒山头,或者站到这个山头、那个山头。”[1]13才能真正认识到 “山头主义”的危害,从根本上消除“山头主义”。

其次,消除“山头主义”要“敢”字当头。在对待“山头主义”问题上,邓小平一贯主张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要拖泥带水,避免“隔靴挠痒”,他强调指出:“对于派性,领导上要有一个明确的态度,就是要坚决反对。有的人把党的事业闹得乌天黑地,你还等他觉悟,你能等得及吗?要敢字当头。”[1]9要“敢”字当头,就是要一针见血地揭露其危害性,在讲清道理后,对于那些依然痴迷不悟的人,要按照党纪党规严肃处理。对于那些靠派性起家的人,要从党的队伍里清除出去,触犯法律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要善于动员广大群众,一方面,可以通过群众的参与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觉悟;另一方面,可以使善于搞山头的人在群众面前失去威风,不敢明目张胆地拉帮结派。当然,“敢”字当头也不是无原则地处理人,而是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严格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要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1]14。对于那些通过说服教育可以挽救的人,要尽力去帮助他们。“我们要按照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来解决群众中的派性问题,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达到团结的目的。”[1]16向他们讲清楚“山头主义”的本质及危害性,及时地让他们回到正常的、同志式的关系中来。

再次,消除“山头主义”要把好选拔任用干部关。党的干部是制定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决定性力量,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决定性力量,干部作风的好坏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党历来重视干部的选拔任用,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历史时期培养了一大批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的干部。然而,毋庸置疑,“现在确实有那么一些人喜欢搞小圈子, 很值得注意”。“我们有的同志就喜欢别人吹自己、捧自己,不善于搞五湖四海,不善于团结不同意见的同志。山头就是这样不自觉地垒起来了。”[1]16消除山头主义,党的各级组织首先必须严格按照党“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考察和选拔任用干部,“我们要反对那些搞帮派、搞宗派主义的行为,要反对任人唯亲。”[1]84另外,邓小平还强调在任用干部问题上要采取积极稳妥的办法,要多观察、多征求群众的意见,并且要重视干部的交流,他说“用坐火箭、坐直升飞机的办法提拔干部,我们再也不能这么干了。”[1]324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人通过派性关系混入党的干部队伍。他指出“如果有了山头,一定要去掉,要把山头平一平,把干部交流一下,不要挤到一堆。”[1]23只要在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上把好关口,就抓住了预防和消除“山头主义”的关键环节。

关于游成山头的作文

关于游成山头的作文(精选3篇)关于游成山头的作文 第1篇成山头,这是个多么雄壮的名字呀!这个暑假我终于有幸在这里看到我无比向往的大海...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