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儿童诗两首我想

来源:漫步者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儿童诗两首我想(精选4篇)

儿童诗两首我想 第1篇

《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

南阳小学 田涛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篷帐“等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做到有感情的朗读并能边读边想象,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并在读的基础上仿写儿童诗。教学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出示主题图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位好朋友,看,图上的小姑娘在做什么?(提示:从她的动作、表情上,猜想一下)(生自由回答)如果你就是这位小姑娘,你会想些什么? 2、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有一位著名作家高洪波就以“我想”为题写了一首儿童诗,(板书,齐读课题)。那作者的梦想是什么?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九课第一首诗,注意把课文多读几遍,读完后思考这个问题。

二、自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

1、指名读

(1)师:读完了诗,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谈感受,教师随机引导)(2)谁能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3)找4名同学读2-5小节,老师读第一小节。(4)评价:你觉得这几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①学生评价:好,好在哪里?你能不能读得比他还要好?(师指导读)②教师评价:注意把握诗的节奏,该停顿的地方要停顿,另外还要注意一些字词的重读,同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在里面。

2、听录音读

师:让我们听一听课文录音。听录音之前注意听清楚要求: ⑴拿出笔来,用斜线划出诵读的节奏。

(2)注意哪些字、词应该重读,做上自己喜欢的符号。

(3)课文中有一个字“啊”,注意这个“啊”应该怎么读。

3、自由练读。

模仿课文录音自由练读。

4、展示读

师:谁想起来读?想读的站起来,挑选自己喜欢的小节读。评价:这五名同学谁读的最好?我们要向他学习。

5、男女生对读。师评价

三、交流

1、问题:读到这里,谁能告诉老师:这首诗每个小节分别写了作者的什么梦想?

依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一、小手 桃树枝(第一小节)

二、脚丫 柳树根(第二小节)

三、眼睛 风筝(第三小节)

四、自己 春天的土地(第四小节)

2、这些梦想,你最向往哪一个?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提问: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

3、边读边想象

(1)你把描写这个梦想的小节有感情的读一读。其它同学边听,边想象,你仿佛想到了什么?(2)默默诵读最令你向往的愿望,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比如:“牵着万缕阳光”是怎样的感觉?“成为柳絮和蒲公英,飞呀,飞”是怎样的感觉?

(3)找一名同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什么样的画面。播放音乐(4)学生汇报(5)教师引读

师: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想象把这首诗一起读一遍。注意,在读每个小节这前,老师都有一段导语,等老师说完导语之后,你们再读相关的小节好吗?

在那桃花盛开的春天,“我”想象自己的小手安在了桃树枝上„„(读第一节);旭日、和风,垂柳拂岸,“我”想象自己的脚丫接在柳树根上„„(读第二节);春天是放风筝的季节,蓝天白云,风筝飘飞,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我”想把自己的眼睛装在风筝上,体验春天的快乐„„(读第三节);阳春三月,绿草成茵,花繁似锦,“我”把自己想象成了大地„„(读第四节);大自然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我还想„„(6)学生说自己的梦想

①教师举例:我想把脚丫,化作潺潺流水,让母亲河,永远载舟远航。你还有哪些梦想,自己先思考一下 ②学生说梦想。教师评价,指导

4、师:如果把大家刚才说的这些写下来,也会变成一首首美丽的小诗。大家想不想写一写。

四、拓展

1、要求:模仿课文的结构,可以写一小节,也可以写一首完整的诗。

2、写完后小组内相互评价,然后选出你们小组写得最好的一位同学来。(师巡视指导)

儿童诗两首我想 第2篇

教材简析: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设计理念:

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 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

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读通诗句,读好诗句,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诗歌描绘的意境,学生大胆想象: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会是怎样的情景、怎样的感觉;把眼睛装在风筝上,还会看到什么,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还会变成什么……]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4.全体齐读。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3.感情朗读。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补充资料: 爱之歌

黑塞(德国)

我是一头鹿,你就是那小鹿,小鸟是你,我就是那树,太阳是你,我就是那白雪,白天是你,我就是那梦。

被解救儿童:我想有个家 第3篇

生日

出生于1999年的陈筱丽,说自己是处女座,9月7日是自己的生日。在6岁之前,她从未过过一个生日,也没有人告诉过她生日是哪一天。对于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的孩子们来说,生日,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在福利院青少年部的生日墙上,贴满了2012上半年度“寿星”们的照片,在这里,生日只能精确到以半年为界限。

作为一名在打拐行动中被解救出的幼童,初到福利院时,陈筱丽只有2岁 。对于之前的经历,她只是听人说起,自己完全没有记忆。她的记忆从被福利院送到一对夫妇家中寄养开始,直至6岁。在被寄养的4年时间里,这对夫妇并没有告诉陈筱丽自己不是她的亲生父母。但这对父母没有为她过过一次生日,看着身边其他人过着生日,渐渐懂事的陈筱丽似乎隐隐感受到了什么,但出于一个孩子天生对周围环境的敏感,她一直不曾对寄养家庭的父母提起。6岁时,寄养家庭的父母不知出于何种原因,终止了与福利院的寄养协议,陈筱丽被送回福利院抚养,也是在这时,陈筱丽才知道,自己并非这对夫妇的亲生女儿。

“当时感觉心理上一下子很难接受这个事实,有一种失落,但谈不上伤心,我没有哭。”同福利院里大多数孩子一样,谈起在旁人看来十分不幸的经历,陈筱丽表现出的更多是麻木,她说寄养家庭的父母对她并不好,致使她觉得回到福利院生活,也不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今年13岁的陈筱丽告诉记者,一些因被父母遗弃而住进福利院的小伙伴们,很羡慕他们这些打拐解救出的孩子。因为在孩子们看来,与弃婴相比,这些被拐解救儿童的父母并没有在主观上想要将他们抛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有亲生父母疼爱的,也许在某一天,他们的亲生父母会通过一些办法找到他们,带他们回家。这是一些弃婴所不能抱有的希望。

但在陈筱丽的心里,被遗弃的孩子才值得羡慕,至少他们可以被领养,从此拥有稳定的生活。

陈筱丽告诉记者,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被国内外的家庭领养,离开自己去追求崭新的生活,她的心中时常会感到失落。有一次,陈筱丽身边的一对弃婴小姐妹被一对美国的夫妇收养,兴高采烈地要她陪同一起去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唐荣生的办公室辞行。谈话间,唐荣生看到站在一旁默默无语的陈筱丽,由于福利院里孩子太多,一时不知道陈筱丽是打拐解救出的孩子,就随口对陈筱丽说:“别急,叔叔很快也给你找个好人家。”当时陈筱丽感觉像是被戳到了痛处,淡淡地说:“我去不了。”提到这件事,唐荣生心里也十分难过:“这么多孩子,有时候不可能一一对上号,那时不知道她是打拐解救出的孩子,没想到一句安慰的话,竟然让她更加难过。”

“有时被人问起我是否愿意被收养,我总是回答不愿意,其实我内心是希望有爸爸妈妈愿意把我当成他们的孩子一直收养我的,但我知道这不可能,所以一般别人问起,我总是说不愿意。”从小的经历让陈筱丽比同龄孩子更加早慧,与她交谈时,她总是用一双大眼睛,打量着对方,眼神中有些成熟,又有些迷茫。筱丽告诉记者,从一些被收养的小伙伴发来的照片中,她可以感受到收养家庭和寄养家庭完全不一样,“收养我们的爸爸妈妈,不会向福利院要钱养我们,而是用自己的钱给我们买衣服、供我们上学,所以一定是真心喜欢我们,对我们好。而寄养家庭愿意抚养我们,是为了从福利院里领钱。以前在寄养家庭中,我想学跳舞、学围棋,那个妈妈都不让,而且很少给我买零食吃。”

希望

在唐荣生看来,很多打拐解救出的儿童,可能永远无法找到亲生父母。唐荣生向记者解释:“今天科技如此发达,如果这些孩子的父母向警方报案,只要进行DNA信息比对,即可找到自己的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打拐解救出的孩子仍旧无人认领,其原因很可能是他们的父母已经放弃了对他们的寻找,或者是孩子的买卖行为得到了其亲生父母的允许,他们的父母也很可能直接参与了买卖孩子的过程,并从中获利。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孩子从某种意义上讲,已经等同于弃婴。即便媒体广泛报道、宣传,孩子能与亲生父母相认的几率依旧微乎其微,说白了,可能父母从主观意识上,根本不想找回孩子。”

截止到目前,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共有9名在打拐中被解救的儿童,最近一名是去年2月深圳警方在江苏邳州解救出的小粤粤。

在小粤粤的记忆中,与小粤粤一同在过去家庭里生活了3年的,还有“哥哥”彭文乐。其实,这对兄妹皆为被拐儿童,并无任何血缘关系。

2008年3月5日, 3岁的彭文乐在一次随父亲出行的途中离奇失踪。后据警方调出的监控视频显示,一个黑衣人趁父亲彭高峰不备,把彭文乐强行抱走。在媒体及社会的共同呼吁下,2011年2月的一天,深圳警方接到一位江苏邳州的网友举报,据举报人透露,在邳州的一户人家中,有一个孩子与照片中的彭文乐长相酷似。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警方最终找到了走失近3年的彭文乐,同时被解救的还有小粤粤。

在后期的调查中,警方发现,当时监控录像中强行抱走彭文乐的男子,正是彭文乐被拐家庭中的养父,现已因病去世。而据彭文乐的养母说,当时丈夫将彭文乐带回家中时,告诉她这孩子是他在外面和其他女人所生,因为自己已经失去生育能力,彭文乐的养母最终选择接纳了彭文乐。至于小粤粤,则是自己的丈夫在带回彭文乐之前,买来的孩子。据说是一个素不相识的广东女子,收了900元钱,将未婚先育的女儿卖给了丈夫。由于养父已经去世,小粤粤的真实身世已很难考证。考虑到即使如其养母所说,小粤粤是从其亲生母亲手中买下,这样的买卖儿童也属非法行为,故警方在解救彭文乐的过程中,将小粤粤一并带回深圳,通过抽血DNA采样的手段,试图帮助小粤粤找到亲生父母。但至今,小粤粤的父母仍杳无音讯,孩子只能暂时生活在福利院,至于这个“暂时”到底有多久,谁也不敢轻易做出承诺。除小粤粤外,福利院中的另外8名包括陈筱丽在内的打拐解救儿童,均已在福利院中等待了近十年……

家庭

依照国家法律规定,被打拐解救寄养在福利院中的孩子与弃婴不同,不能接受其他家庭的领养,他们要在福利院中等待自己的亲生父母前来认领,而对于这个所谓的“认领”,让陈筱丽一等就是十年,至今仍是遥遥无期……

为了尽量让福利院中的孩子们,过上与同龄人一样的正常家庭生活,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福利院与外界合作,通过寄养家庭、新和家园和模拟家庭三种形式,在全市范围内挑选符合无犯罪记录、无不良嗜好等条件的家庭,以补贴的形式,鼓励其代养福利院中的孩子,为孩子创造出一个正常的家庭环境。而孩子的监护权,则依然属于福利院。

与陈筱丽一样,福利院中大多数被送到寄养家庭或模拟家庭中的孩子们,普遍对名义上的父母存在抵触情绪,除了管教严厉外,很多孩子其实说不出寄养或模拟家庭中的父母,具体对自己不好在哪里,只是倔强的一口咬定:“他们不喜欢我,不爱我。”

据了解,代养的家庭与福利院之间的抚养协议一般以一年为期限,正式确定代养关系之前,家庭中的父母等其他成员,需要和孩子在一起,进行长达几个月的磨合期,以确定双方是否都愿意接受抚养协议。一年协议期满后,根据代养家庭和孩子的态度,考虑是否续签。

在这样的情况下,种种原因导致很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得不在一个又一个家庭之间游走,经历一对又一对父母的情感考验。在一次次分别中,孩子们渐渐在心底将亲情拒之千里,很多孩子只对代养家庭中的父母,以“叔叔”、“阿姨”相称。拒绝称呼“爸爸”、“妈妈”的背后,是孩子们对于亲情转瞬即逝的抗议。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陈筱丽共经历过三个代养家庭,与陈筱丽同为打拐解救儿童的深斯腾,在其不到14年的人生成长中,已经记不清自己曾先后进入又离开过几个家庭。目前,深斯腾生活在一个模拟家庭中,与他一起生活在这户家庭中的,还有其他4个孩子,均来自福利院。

中午时分,记者见到了深斯腾模拟家庭中的父亲,一位年近五十的朴实男子,在得知记者想带深斯腾一起吃午饭时,这位名义上的父亲并未表现出过多的不满,只是明确表示,必须和福利院负责人打好招呼,并再三强调,孩子吃过午饭后,要自己回家。虽无刻意为难之意,但言谈间男子的举止言谈仍不免流露出些许粗陋,一旁的深斯腾则始终有些木讷,不发一言。

对于代养家庭中父母的素质问题,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主任唐荣生在接受《新民周刊》专访时,也表现出一丝无奈。唐主任告诉记者:“为了鼓励更多的社会家庭帮助福利院代养儿童,院方与政府会按照每个孩子每月1500元生活费用的标准,对代养家庭予以经济补助,在这样的情况下,代养儿童的政策难免带上了些扶贫的意味,代养家庭中父母的个人素质及受教育水平自然难以苛求。另外,很多家庭出于经济原因考虑,帮助福利院抚养孩子,为了实现赚取生活费用的目的,难免在孩子的生活开销上有所克扣,以赚取部分剩余钱款。在这方面,虽然院方也会有专门的调查人士,不定期地来到代养家庭中抽查孩子的伙食等生活开销标准,但不可能做到完全杜绝这样的现象。”

在和孩子们沟通的过程中,记者发现,绝大多数生活在代养家庭中的孩子们,对父母向自己实施的管教行为异常敏感,多数孩子即使明知自己做错了事情,也会对代养父母的打骂心生憎恶。

归宿

出于打拐儿童可能在日后找到其亲生父母等多种原因考虑,目前我国法律上不允许这样的儿童被其他家庭领养,同时,为了从根本上杜绝人口买卖行为,2011年底,国家出台法律,禁止被解救的儿童在找到亲生父母之前,由买方的养父母继续抚养。种种原因导致很多打拐解救儿童,比弃婴更难以找到归宿。初到福利中心时,被解救的小粤粤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忽然就要被一群警察叔叔带走,离开从小一直养育自己的妈妈。孩子幼小的心灵对所谓的拐卖并没有概念,只知道这个被定义为非法收养儿童的人,就是从小照顾自己长大的母亲。

唐荣生告诉记者,小粤粤来到福利中心后,一度情绪很不稳定,每天又哭又闹,后来也是经常郁郁寡欢,只有在同其他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才会偶尔露出笑容。在刚刚被送到寄养家庭时,他会时常在噩梦中惊醒,啼哭不已。通过寄养家庭家长的努力,孩子现在开始慢慢回归童真。但寄养毕竟只是暂时的,很难想象,当再次面对分别时,孩子又会有怎样的反应。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一个人失踪满三年,法律上即可认定其已经死亡。唐荣生认为,对于这些打拐解救出的儿童,法律在禁止其他家庭收养上,也应该给一个具体的期限。这个期限可以是三年,也可以是五年,如果期限过后,孩子的亲生父母依旧没有来认领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则应该被认定为弃婴,允许其他家庭领养。

联合国公约规定,福利院里的儿童,年龄一旦超过14岁,就不能再被依法收养。1999年出生的陈筱丽,自2000年被解救后,已经在等待父母的岁月中,度过了近12年,如今,即将年满13岁的陈筱丽很希望在自己14岁之前,国家能够允许她找到一个新的家庭。据了解,深圳福利院的9名打拐解救儿童,除小粤粤尚且年幼之外,其他8名孩子,均出生在1998年至2001年之间,被解救的时间也多集中在2000年左右,多数孩子在与记者交谈时均表示,自己已经放弃亲生父母可能找到自己的幻想,不想再等下去了。几个2000年出生的男孩,还一再向记者表示,千万要在自己年满14岁之前,允许自己被领养,让自己能够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长期稳定的家。

儿童诗两首我想 第4篇

2、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尽量在学生交流中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就语言进行交流,可以就感受到的童年生活的快乐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如“读《我想》,你觉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读《童年的水墨画》这首诗,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等,结合学生的感悟,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悟。

对《我想》一诗的朗读,要读出幻想的意味,边读边想象,才能入境;对《童年的水墨画》一诗,要读出诗的意境。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评读,互相取长补短。

3、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对于这样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可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还可以结合《我想》,让学生模仿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

4、如果学生对儿童诗感兴趣,可以举办儿童诗朗诵会、办儿童诗主题手抄报,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几首儿童诗,拓展阅读,以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儿童诗两首我想

儿童诗两首我想(精选4篇)儿童诗两首我想 第1篇《儿童诗两首·我想》教学设计南阳小学 田涛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