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地之歌范文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大地之歌范文(精选3篇)

大地之歌 第1篇

关键词:音乐,马勒,大地之歌

古斯塔夫马勒, 是一位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 共写了十部交响曲、四部乐队伴奏的声乐套曲、一部清唱剧及五首歌曲。马勒自己曾说过:“我的时代会到来的。”这个预言在他逝世的半个世纪后神奇地应验了, 马勒音乐的开始被人们追捧, 听众们从马勒高度个性化的音乐语言中感受到新奇, 马勒音乐的伟大和艺术价值得到了世人的公认。指挥家瓦尔特曾如此评价到:“马勒作品的最高价值不在于它通过引人注目、大胆、冒险或怪诞等显示出来的新奇, 而在于这种新奇被融入到优美的、充满灵感的、深刻的音乐之中, 在于这种音乐高度的艺术创造性和深厚的人性内涵所具有的永久价值。这一切使之在今日仍充满生命力, 并拥有美好的未来。”交响性套曲《大地之歌》是马勒采用了七首中国唐诗的德文版作为歌词, 在西方音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马勒的交响曲在形式上的特点有构思宏伟, 规模庞大。他继承了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 作品现象十分地鲜明, 此外他的交响曲加入了人声合唱, 这一举措大大地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力, 对二十世纪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马勒是后期浪漫主义音乐家中非常独特的一个作曲家, 他的一生始终贯穿着颓废与死亡气息。由于这种十分厌世的思想造成了马勒作品中一种梦魇般的气息。在马勒创作《大地之歌》的时间里, 据他的妻子回忆到:“那段时间里我们对什么都充满恐惧, 对任何事物都十分谨慎, 他要时不时地让我倾听他的心跳声是否还在, 是否还是稳定的。”可知, 马勒的这种神经质般的紧张与怀疑的情绪, 促使他在《大地之歌》这部伟大的作品中表达了他对生命、对痛苦与死亡的许多诡异虚无的情绪。

笔者一直认为马勒的音乐是任何时代都没办法被世人真正地理解, 并不是他同时代的人对他的冷漠。马勒的个性十分诡异, 在颓废中对死亡既充满恐惧感又无法去摆脱这种折磨。这种个性事实上不可能让更多人去理解他, 但如果简单地把他看作是一位消极的作曲家是无法真正理解马勒的。马勒后来收到世人追捧是因为灾难、战争等等的不幸使人们从他的音乐中感受到那种与之符合的情绪。马勒不像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他身上拥有着许多艺术家的“自我折磨”的倾向, 在本质上他是一个厌世主义者, 内心对现实充满着对现实近乎本能的厌恶。他似乎与柴可夫斯基有点相似, 忧郁且对苦痛的感知一直侵蚀着他的灵魂。马勒用自己的交响曲来记录下他的痛苦、他的不幸, 在他几乎所有的交响曲中, 表现出来的痛苦如同一场噩梦一般吞噬着他。心理学家荣格说过:“痛苦是被自身的感知所引发的一种过去强烈的自虐情绪。”可以知道, 一个感受能力淡然的人也许永生无法体验感受马勒痛苦的深度。马勒的音乐与莫扎特、贝多芬相比起来大概似乎不现实的, 他的个性促使其音乐既无法达到优雅宁静, 也无法达到愉悦欢乐。

马勒在《大地之歌》中它厌世、逃避的情绪达到了极致。据说马勒的女儿患病夭折, 使生性悲观的马勒更加厌世。为了摆脱精神的重创, 马勒与他的妻子到奥地利的小村庄居住, 在此他读到了德国作家汉斯翻译的唐诗《中国之笛》萌发了创作的念头。马勒的颓丧情绪和对人生的失望是马勒被人们所注意的地方。马勒的交响曲音乐织体厚重, 编制庞大, 常会爆发出一种声嘶力竭的呐喊。他更多的是宣泄, 这是他喜欢用规模庞大的管弦乐编制的原因。马勒选了中国唐代诗人李白、孟浩然、王维等人的七首诗歌, 写下了六个乐章加入人声的杰作。在《大地之歌》中马勒只用男高音与女中音独唱, 体现了孤独的境界。马勒曾问指挥家瓦尔特说:“人们可以忍受得了吗?它会让听众产生厌世的情绪吗?”虽然事实上并不会如马勒所说的那样, 但是音乐中那反复吟咏的消极情绪的确让人压抑的难受。

马勒的作品历来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从内容结构上说, 他的作品要比其他古典乐派或浪漫乐派作曲家要复杂许多。表现马勒的作品不适合太悲愁, 更不适合过于冷淡。在马勒的音乐中, 其实有一种温暖的因素在, 比如《第八交响曲》中表现出的神性色彩, 似乎在痛苦中见到上帝内心愉悦澎湃。马勒的音乐在表达绝望中常会有一丝的阳光, 犹如升入天堂面对上帝时的感觉, 这必须是一个有着虔诚信仰的人才能开启的智慧。马勒是个虔诚的人, 所以在音乐面前他才会显得如此无所适从, 才会在思想灵魂中靠近上帝, 倾听上帝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欧男著.《最后的夜曲》.上海教育出版社.

[2].[奥]阿尔玛·马勒.古斯塔夫·马勒著.高中甫译.《忆马勒》.上海人民出版社.

[3].李秀军著《生与死的交响曲:马勒的音乐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4].张凯著.《音乐心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地之歌作文 第2篇

春妹妹迈着轻盈的碎步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了。看!远处河边的杨柳,在她的胳膊上有正含苞待放的叶苞,树下的小草也从泥土里钻了出来。一切的生命意味有春妹妹才使大地苏醒过来,战士着自己独特的风采。

夏哥哥玩着风车快捷地向我们跑过来。大地母亲用她的阴凉保护着她的子女,因为烈日使大地滚热。大地母亲也使稻谷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为它的将来做着打算。杨柳的叶子也舒展开了。一阵狂风吃过把荷花吹得东倒西歪,把杨柳吹得快步舞动。池塘里的荷花因为有大地母亲的呵护,才有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丽。使荷花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傍晚,暴风雨驾着粗暴的大风过来了。大地母亲从疲惫中也轻松了不少,让她有了一个好梦。

秋阿姨把调皮的夏哥哥赶回了家。她便带来了丰收的喜悦。农田里,山坡上到处都是金灿灿的一片,其中还有一些小小的背影,那是人们在丰收自己种的庄稼。大地母亲让人们更加忙碌但却让他们高兴、幸福。

正在这时,冬爷爷把秋阿姨叫回家吃饭了。大地母亲也从忙碌的工作中去休息了,但是有的时候她还是会关心我们。松柏在寒冷的冬天为我们守卫着迎接春天的到来。严肃地爷爷有时会开心地下起雪花来装饰大地母亲。

大地之歌 第3篇

众志成城传递爱心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后,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 全国人民抗震救灾, 众志成城, 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歌曲。汽车企业纷纷采取了积极行动, 在全国重型汽车行业自主品牌企业中, 陕汽集团以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支大爱之歌。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为了支援紧急救灾和灾区人民重建家园。5月13日, 陕汽集团全体干部员工积极响应公司党委的号召踊跃捐款, 短短的几个小时内捐款30.4万元, 当天全部款项送交宝鸡市救灾捐助办公室。与此同时陕汽集团公司在第一时间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赠最适宜在灾区特殊环境和泥泞条件下抢险救灾的2008款德龙66越野型自卸车1辆、66重型军用越野车1辆, 最适宜在极端困难条件下抢救伤员的千斤顶2000台。陕汽集团向四川地震灾区首批捐赠物资总价值120万元。

5月14日, 陕汽集团公司派出八名志愿者, 在公司党委书记陈巨元的带领下前往四川灾区。当天下午5:38分两辆重型卡车载着救灾物资从西安出发, 赶赴四川地震灾区。陕汽志愿小分队的队员们不畏余震、日夜兼程, 在15日上午9时到达成都。上午十时, 公司党委书记陈巨元带着两辆威武的陕汽军用越野车、德龙F2000重卡和2000台千斤顶, 将满载着陕汽集团两万余名员工对四川灾区人民的深情厚谊和深切关怀送到四川省民政厅、四川省慈善总会。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陈克福等相关领导在民政厅大厅前与陈巨元书记进行了捐赠交接仪式。陈克福副厅长看着跑了一夜, 满是疲惫的陕汽集团公司带队领导和司机们, 握着陈书记的手说:“太及时了!太感谢了!刚接到救灾前线紧急需要大批千斤顶的消息, 你们第一时间就送来了, 我代表灾区人民感谢陕汽集团公司的支持, 感谢陕汽集团全体职工对地震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 感谢陕汽人对四川人民的关爱, 我们一定会战胜灾难, 重建家园, 不会辜负你们的深情。”

5月19日下午2时28分, 陕汽集团、各子公司、驻外办事处下半旗悼念汶川大地震中遇难的同胞。在公司总部近万名职工向西南方向集体默哀3分钟, 同时10辆德龙重卡以及所有消防车、公安巡逻车等集体鸣笛3分钟, 以表达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悼念的沉痛心情。

5月19日, 陕汽集团公司2900余名党员交纳“特殊党费”共计276435.3元。随后, 陕汽青年团员们交纳“特殊团费”7万元。在捐款活动中, 陕汽集团干部员工捐款的热情十分高涨, 许多职工捐款次数在四五次以上。普通党员朱阿颍2007年3月进入公司, 当得知集团公司党委号召党员交纳“特殊党费”时, 她一次交纳党费1328元, 她对支部书记说:“这是我参加工作转正后的一个月工资, 我全交”。当记者问起她当时是怎么想的, 她说:“这没有什么, 汶川大地震损失这么惨重, 看电视、新闻有那么多感人的事情、画面, 农民开着车运东西、青年到街上献血, 党委号召, 我就想捐一点尽一份力。”张堃在外地出差用电话委托代交1428元“特殊党费”。去年刚进厂的青年党员李斌, 把身上装的准备办事的1050元全部交了“特殊党费”。入党积极分子张文博听到交纳“特殊党费”, 他将500元交给党支部时说:“虽自己还不是党员, 但请求支部收下我内心的一份特殊党费’”。作为一名在陕汽工作的加拿大华侨符仪喆一次交纳“特殊党费”5000元, 他说, 我虽然不是一名党员, 但公司全员高涨的捐款热情深深地感动了他, 他决心以实际行动为抗震救灾工作作出贡献。一部分离退休党员、老干部如刘志义、杜孝先等在虽在外地, 他们委托亲属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 退休后在外地返聘工作的老党员王林说, 虽然我在外地工作, 但党组织关系仍在陕汽, 他委托爱人到公司社区交纳了“特殊党费”。据统计陕汽集团公司有76名党员一次交纳1000元以上“特殊党费”, 交纳500元至1000元的有50名。

四川汶川地震牵动着陕汽集团公司驻海外各办事机构每一位员工的心。5月13日至19日驻海外14个办事机构在收到公司分别发出的关于《四川地震灾害有关情况以及海外员工家属无人身伤害》的通报、《响应集团公司号召参加爱心捐款活动》的通知以及《关于向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进行哀悼》的通知后, 于海外当地北京时间5月19日下午14时28分均举行了志哀仪式, 各办事机构分别发来了悼念汶川大地震中遇难同胞电文。陕汽驻沙特代表处主任王鑫获悉大学同学的家人在四川地震中罹难后, 及时通过母校救济会捐款2000元。驻阿联酋办事处主任郭昊还通过网络向地震灾区捐款800元。陕汽集团公司驻海外14个机构的40多名员工踊跃开展献爱心活动, 共计捐款17090元。

为支援四川地震灾区重建, 特别是地震灾区孩子早日走进教室, 恢复学业。5月28日上午, 陕汽集团公司董事长方红卫再次带头捐款, 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里陕汽集团再次捐资580多万元为地震灾区援建希望学校。陕汽集团向陕西省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转交了全部捐款。共青团陕西省委书记卫华代表陕西省实施希望工程办公室为陕汽集团公司颁发了纪念证书。陕汽集团公司已累计向灾区捐款、捐物786万元。2008年7月共青团中央授予陕汽集团公司团委“抗震救灾先进团组织”称号。

情系灾区贴心服务

灾情就是命令, 时间就是生命。在短短的8小时之内, 陕汽启动赈灾服务应急预案, 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服务突击队”, 推出重卡救灾免费保障服务新举措。对于为何成立突击队, 陕汽集团销售公司副总经理王宏斌说:“我们是为部队输送军车的企业,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优良的文化传统。当部队进入灾区以后, 军车的售后服务就应该作为当前服务的重点工作。成立陕汽抗震救灾服务突击队’, 我们奔赴一线, 把陕汽的服务力量形成拳头’, 做好陕汽贴心服务品牌, 确保服务保障有力。”

在整个赈灾活动中, 陕汽集团快速的反应机制让人称赞。无论是第一时间的赈灾募捐, 还是灾后重建的“服务突击队”, 都处于重卡行业的前列。可以说, 这种优秀的应急服务反应机制, 是建立了企业完善的服务网络体系的基础, 才保障了应急服务能高效运作。王宏斌向记者说:“部队首长拉着我的手说, 你们是第一家来部队进行保障服务的汽车厂家, 在这种危难情况下, 陕汽能和部队肩并肩作战, 让我们很感动。”

陕汽集团成立的“抗震救灾服务突击队”, 深入灾区对参与救灾的近1000辆陕汽重卡进行全方位的免费及时保障服务。灾情发生后陕汽集团迅速做出具体服务措施, 一是抽调20名技术骨干坐镇成都, 全面负责抗震救灾现场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 并在四川当地成立应急小分队, 对参与抗震救灾的人员和服务站进行直接调度。二是除将呼叫中心400 880 9818作为陕汽抗灾贴心服务热线外, 同时在成都设立热线, 进行24小时全天候服务。三是向灾区免费提供陕汽车辆服务支持, 凡是用于四川抗震救灾的陕汽车辆, 无论是否在三包期、何种机械故障, 陕汽均予以免费维修;另外, 陕汽对于指定在四川重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服务的特约维修服务中心, 其服务费用额外增加50%。四是对参与抗震救灾的全国各地陕汽重卡车辆, 一律特事特办, 优先保证车辆正常行驶。五是本次抗震救灾陕汽重卡所有服务的相关费用由陕汽承担。

情系灾区、无私奉献, 陕汽“抗震救灾服务突击队”不畏余震赴灾区, 免费提供全方位服务在中国汽车行业中属首家。同时, 陕汽集团配件公司在高毅经理的带领下, 第一时间组织四批几十万元的配件送到灾区。通过这次特殊的任务, 陕汽集团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贴心服务”的理念。

王宏斌介绍, “抗震救灾突击队”得到了陕汽当地办事处、服务站的积极响应, 一线员工纷纷要求参与, 人数远远超出原计划, 队员人数直线上升到56名。根据服务需要, 通过周密安排, 迅速成立三个应急服务小分队, 以都江堰太平园、绵阳茜安、广源机电三个服务站为中心进行全方位售后服务保障工作。为保证一线人员能够迅速深入一线, 服务站为他们办理了各类相关的维修手续, 配备相关服务设备。在抗震救灾为抢险救灾车辆服务的时间里, 陕汽服务人员以娴熟的服务技术, 为部队赢得了宝贵时间, 每次当部队要留他们会餐时, 他们都婉言谢绝, 而随身携带的方便面成为陕汽服务人员抗震救灾期间“最好”的工作餐。良好的服务赢得被誉为铁军的济南某部的高度评价。部队首长拉着走访队长王宏斌的手感动地说:“感谢陕汽一如继往对部队的支持, 特别感谢的是, 陕汽是抗震救灾以来第一家主动到部队走访服务的重卡企业, 陕汽和部队心连心啊。”在部队里流传着一句话:“部队到了, 灾区人民很放心;陕汽服务队到了, 部队保障更放心”。

据灾区有关部门反馈, 仅在四川地震灾区救灾抢险一线服务的陕汽军车450辆, 商用车500多辆, 由于陕汽集团公司服务优质, 陕汽重卡以出勤率高和服务及时在救灾抢险、物资运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深受救灾一线部队官兵和四川人民的热烈欢迎, 被誉为“抢险功臣”、“救灾先锋”。

因为经历所以感动

大灾过后, 一批又一批陕汽车承载着凝聚了全国人民爱心的救援物资源源不断涌向四川, 再加上不断奔赴而来救援的陕汽军车, 这无疑给陕汽成都办事处的车辆抢修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陕汽集团公司成都办事处在经理姜建国的率领下, 组织办事处一切能够组织的力量, 全力满足抗震救灾的服务需要。服务经理王立兵更是顶住压力, 迎难而上, 整个救灾过程中, 从不懈怠地为一线救灾的陕汽车辆提供了最为全面、细致、及时的后勤保障。地震后到现在, 王立兵经理带领服务站维修人员不计个人安危身先士卒, 已经先后奔赴都江堰、绵阳、安县等重灾区十余次, 身影穿梭在各一线灾区, 清点陕汽车辆, 现场安排服务工作。为抗震救灾一线车辆提供可靠后勤保障的同时, 更是把代表着2万多名陕汽人的关怀和支援带到了灾区一线。在办事处组织力量风风火火进行灾区抢修的同时, 陕汽集团公司给予成都办事处最为有力的支持。陕汽集团公司联合成都辖区服务站四川省汽车运输成都分公司太平园车辆维修中心, 组织了“抗震救灾维修应急救援突击队”, 对参与抗震救灾的所有陕汽车辆提供最为及时的抢修和全部免费服务, 到目前为止, 突击队已经在灾区抢修服务救援车辆五十多台, 有力的保障了一线救援车辆救援任务的顺利进行!

抢修服务过程中, 无数的故事感动着人们。凌晨三点的成都, 道路边、草坪上、帐篷里到处是在余震下诚惶诚恐的人们。就在此时, 依然守在办公桌前的成都办事处服务经理王立兵的电话又一次响起, 电话来自雅安泸定小金汶川这一生命通道上的丹巴县。济南军区号称铁军的某部载满防毒面具的部队车辆, 在驶往震中汶川的路上, 被余震中的山体落石砸中, 损坏严重。接到救援请求, 王立兵马上将所需配件明细整理, 迅速发往总部。服务部白明轩经理是总部特派成都支援的领导, 得知此情况马上安排空运配件, 当得知, 由西安飞成都货物太多, 空运只能等第二天时, 白明轩立即与公司总部取得联系, 安排由公路火速送往成都, 白明轩由成都向西安方向出发, 开始了这批紧急配件的火线接力, 当在广元接到配件返回成都时, 已是第二天的凌晨三点, 白明轩更是不顾连续多日的辛劳和刚跑了700公里的疲惫身体, 毅然决定和应急维修队一起继续上路, 直奔丹巴又是300多公里的山路, 被大地震破坏严重的道路、峭壁上不断落下的滚石, 可能发生的余震和山体滑坡这一切危险都未曾阻止英勇的救援部队, 更阻止不了向着目标坚定的前进的陕汽应急维修队

白明轩从成都出发到广元接配件, 已过去19小时, 已一刻不停的行驶1100多公里, 终于在第二天中午一点钟, 赶到丹巴, 没有时间吃饭, 更没有时间休息, 马上开始了近五个多小时紧急抢修当“铁军”那受伤严重的“铁骑”重新发出阵阵怒吼, 载着救援物资继续向着汶川挺进的时候, 三十多个小时未曾休息的救援队员们, 又向着400公里以外的都江堰出发了事后, 铁军的保障部首长感慨的说:“灾区的人民看到部队来了, 就充满了信心。而我们看到陕汽救援队能这么迅速及时的赶来, 我们对抗震救灾们更有信心了。我们为陕汽而感动, 为中国有千万个像陕汽一样, 在大灾面前奉献大爱的企业感动”

灾后, 办事处紧急召开全体会议时, 突然发生了5.7级余震, 会议严肃而坚定的继续着, 认真分析抗震形势后, 成都办事处经理姜建国在会上说:“随着救援的开始和继续, 必将有大量部队和社会车辆参与救灾, 保障救灾车辆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成都办事处必须坚守!企业要求我们必须坚守, 废墟下受难同胞要求我们就是有天塌下来的危险, 我们也必须坚守!这是我们肩上企业的责任, 同时也是每一个公民对社会的责任!”, 当他用坚毅的目光看着大家, 问谁愿意留下来坚守时, 没有一个人退缩, 考虑到余震不断, 成都办事处经理姜建国决定, 王立兵、左灿、赵忠平和他四个人留守, 白雪峰、刘景和唐鹏三个年轻人由重庆乘坐飞机回家。白雪峰在事后感动地说:“我深深的为陕汽党员干部所表现出来的坚定和责任感而折服, 也为他们对我们年轻同志的关爱而感动。我们几个年轻人毅然决定和大家共同坚守, 因为无形之中, 我们已被姜建国经理身上那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感染, 我们也变得无比坚强, 无所畏惧!”

以德文化唱响大爱之歌

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 陕汽全体干部员工以实际行动体现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 他们也以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大爱之歌。追根溯源, 陕汽集团公司倡导并践行的“德”文化已成为区别于其它企业的重要标志。陕汽决策层认为:“德”可以整合各类优质资源, 可以抵御风险, 可以在风浪面前依然充满激情, 可以在荣誉面前不骄不躁, 可以让企业品质超群, 生生不息。“德”就是品质, 不单单是产品品质, 还包含人的品质, 企业的品质。做好企业、做好产品、做好服务的关键, 就是要做好人。多年来, 陕汽坚持一个最朴素的准则诚信, 坚持两个最基本的追求质量最优和服务最优, 培育出陕汽特有的“德”文化, 孕育出“品质成就未来”的品牌理念。陕汽在行业内率先提出了“德赢天下, 品质成就未来”的理念, 并将其作为陕汽“德”文化的核心内容。

陕汽近几年的若干重大举措归结于“德赢”思想的指导。陕汽发布了《中国卡车司机生存状况》蓝皮书, 2007年6月19日创办了中国首届卡车司机节, 迅速推出了轻量化系列产品, 有效地缓解公路超载压力。这些举措除了秉承了“德赢”思想, 始终把用户利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德赢”发展模式促进企业取得辉煌的业绩。最近六年来, 陕汽均保持了50%以上的年增长率。2005-2007年陕汽实现了重卡产销翻两番的优秀业绩, 增速居行业第一, 2007年陕汽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182亿元, 其中出口创汇达到2.51亿美元。陕汽将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陕汽先后投资1973万元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 此项目已被列入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司申报的国家863计划单一燃料CNG汽车城市间 (西安-咸阳) 运行考核项目也已获得科技部批准, 目前正在紧张的研发过程中。陕汽集团被授予“西安市节能示范企业”和“西安市节煤先进企业”荣誉称号。陕汽先后投入5000余万元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工作。工业用水全部实现循环使用, 尤其是工业废水、废气真正达到“零排放”。

陕汽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陕汽集团数十年坚持对口扶贫工作, 扶贫点涉及延安、商洛丹凤、汉中洋县、宝鸡扶风县等。据不完全统计, 陕汽集团近几年来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累计2200余万元。

大地之歌范文

大地之歌范文(精选3篇)大地之歌 第1篇关键词:音乐,马勒,大地之歌古斯塔夫马勒, 是一位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及指挥家, 共写了十部交响曲...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