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理教学的几种记忆法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地理教学的几种记忆法(精选12篇)

地理教学的几种记忆法 第1篇

一、注重核心词汇的讲解

核心词汇的拼写、意义、用法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讲解时不要孤立地就词讲词,而应根据其在句子中的用法,先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再由老师讲解其用法。讲解时要紧密联系高考,结合考点,就其词性及用法进行归纳拓展,要注意把握词汇用法的延展度,不能过宽过深。举例时要精心挑选典型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例句,使学生快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单词的用法。学生通过对这些例句的背诵,不但可以熟练运用核心词汇,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这样,词汇就不是干巴巴孤立地存在,而是有血有肉,与文章的句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回忆的时候就会容易得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仔细挑选具有代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例句。

二、多途径促进学生记忆词汇

1. 纠错法记忆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留心学生在听写和写作中易出错的词汇,及时纠正。如学生易拼写错误的单词有:independence-indepedence(×);destroy-destory(×);pronunciation-pronounciation(×)...易混淆的单词有:lucky与luckily;health与healthy;beside与besides...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纠错本,将平时易出错、用法不清楚的词汇整理到纠错本里,随时翻看,加深印象,教师则经常督促检查。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必然会有大的提高。

2. 比较归纳记忆

根据课改理念,开拓学生思维,通过联系→对比→定性→明晰的方式,从已知到未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简化词汇的用法,使语言知识明晰化。如“让某人做某事”“ask sb.to do sth.”,根据此结构我们可得出“order/tell/want/require/like/urge sb.to do sth.”,这些表达的内涵与结构是一样的,只是情感态度有差异。又如动词和介词及副词的搭配比较灵活,每一个短语都有其不同的意义,若都要记下来是一个庞杂的任务,很难完成,但介词和副词的数量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每个介词和副词的基本含义来推测短语的意思,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简化记忆。

3. 化整为零,分散记忆

让学生一次性记住整个单元的单词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样不但记忆效果不好,还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①将每单元的单词分为10个一组,让学生制作单词卡片随身携带、随时记忆,卡片上写上单词的词形、词义、音标、搭配等;②上午和下午各记一组,每天课前利用5-7分钟检测;③每单元结束时,对整个单元的词汇进行检查,每两周对前面学过的词汇进行复习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有小测试、词汇比赛、词汇造句,也可对词汇所在的句子进行听写。

4. 音标法记忆

利用语音知识、单词的拼读规则记忆。读音和拼写形式是单词存在的基础,是各个单词相互区别的要素。大多数学生语音知识非常欠缺,这就对学生的单词记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音标教学,如对于学生容易读错并混淆的单词thought,though,through,先让学生找出不发音的字母gh,再通过读音区别,学生就可很快记清这几个词。

5. 构词法记忆

英语词汇数量庞大,但却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掌握基本的构词法,通过分析词根、前后缀、派生和合成等结构来记忆单词,就能很容易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教师可在第一遍教授单元词汇时先让学生观察分析单词的词根、前后缀,并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归纳总结,然后写出这些单词的派生词。如在学习independence一词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出词根depend(v.),前缀in-(表否定意义),后缀-ence(名词后缀),再告诉学生以ce结尾的名词的形容词形式为-t,然后让学生写出其相应的派生词如independent(adj.),dependence(n.),dependent(adj.),再根据副词后缀-ly派生出dependently(adv.)和independently(adv.)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说出其他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如il-,ir-,im-,un-,dis-,mis-等。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规律,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此法也可运用到阅读中的词义猜测、语法填空中的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中去。

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做一个有心人,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不生搬硬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可以抓住并利用英语词汇内在的有机联系,给词汇赋予生命,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词汇是英语学习的根本,是听、说、读、写、译的基础,教师应积极总结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单词的方法。

关键词:词汇记忆,核心词汇,词汇教学

注释

初二生物学习:生物的几种记忆方法 第2篇

(一)形象记忆法。

形象信息是打开记忆大门的钥匙。所谓形象记忆法就是将需要记忆的事物,借助于直观的形象去强化记忆的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

(1)形象描述。是用形象化的事物来描述抽象的事物,从而加深印象方便记忆。如“光合作用”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记忆,我们可把绿叶比喻成制造有机物的“绿色工厂”,“厂房”是叶绿体,动力是光能,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产物是淀粉和氧气。这样的形象描述既加深学生的理解,又易于记忆。

(2)形象比喻。是用人们熟悉的事物进行比喻,使之生动直观,而易于记忆。如“十字形花冠、蝶形花冠、头状花序”等。

(二)自我测验记忆法。

自我测验能及时地了解自己记忆的成绩和错误,可使正确的地方得以巩固,错误的地方易于纠正。

(1)自我考察。如在复习各种结构图时,可遮盖住各部分名称,回忆各部分名称及功能,发现有薄弱环节,重点加强。

(2)自问自答。自问自答就是根据自己学过的内容,自拟题目自己回答,然后核对一下是否正确。

(3)互问互答。互问互答是自问自答的扩展,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更灵活更机动,更易于记忆。

(三)比喻记忆法。

把难以理解、记忆的内容,打一个生动贴切、新鲜有趣的比方。如把神经纤维比喻为导线,而神经比喻为电缆。

(四)特征记忆法。

任何材料均有其特征,只有抓住特征,才会在头脑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如观察血涂片时,应从三种血细胞的最明显区别找出特征;蛙蹼内血液流动,应根据红细胞呈单行找到毛细血管,进而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动脉、静脉;肾小球的结构,首先明确两端均为动脉。

(五)歌诀记忆法。

其目的是把零散的知识编成朗朗上口的歌诀,以加深记忆。

如卿鱼的外部形态特点可概括为“身体呈梭形,有鳍能游泳,体表覆盖鳞,侧线多功能”;又如十字花科、豆科和菊科的主要特征“十字花冠十字科,四强雄蕊结角果;蝶形花冠是豆科,二体雄蕊豆英果;头状花序是菊科,聚药雄蕊长瘦果。”

(六)实例记忆法。

联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帮助记忆的方法。如用糖或盐拌黄瓜,可出现许多汁液,从而想到细胞吸水的原理;由贫血病人,想到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作用等。

初二学生生物学习方法

一、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同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 X 和加减乘除运算,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既思维元素却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二、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如:关于 DNA ,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在比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一下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三、深刻理解重点知识,读书做到“六个 W ”

浅探词汇记忆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第3篇

[关键词]词汇记忆 核心词汇 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42

近年,英语高考考纲对词汇量的要求从3000变为3500,并增加了阅读中对词义推断的要求,由此看出高考加重了对词汇的记忆和应用的考查。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我在日常的教学研究过程中对如何帮助学生记忆单词做了一些探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 注重核心词汇的讲解

核心词汇的拼写、意义、用法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讲解时不要孤立地就词讲词,而应根据其在句子中的用法,先让学生分析句子结构,再由老师讲解其用法。讲解时要紧密联系高考,结合考点,就其词性及用法进行归纳拓展,要注意把握词汇用法的延展度,不能过宽过深。举例时要精心挑选典型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例句,使学生快速轻松地理解并掌握单词的用法。学生通过对这些例句的背诵,不但可以熟练运用核心词汇,还可以提高写作水平。这样,词汇就不是干巴巴孤立地存在,而是有血有肉,与文章的句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回忆的时候就会容易得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仔细挑选具有代表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例句。

二、多途径促进学生记忆词汇

1.纠错法记忆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留心学生在听写和写作中易出错的词汇,及时纠正。如学生易拼写错误的单词有:independence-indepedence(×);destroy-destory(×); pronunciation-pronounciation(×)...易混淆的单词有:lucky与luckily;health与 healthy;beside与besides...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纠错本,将平时易出错、用法不清楚的词汇整理到纠错本里,随时翻看,加深印象,教师则经常督促检查。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的词汇量必然会有大的提高。

2.比较归纳记忆

根据课改理念,开拓学生思维,通过联系→对比→定性→明晰的方式,从已知到未知,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简化词汇的用法,使语言知识明晰化。如“让某人做某事”“ask sb. to do sth.”, 根据此结构我们可得出“order/tell/want/require/like/urge sb. to do sth.”,这些表达的内涵与结构是一样的,只是情感态度有差异。又如动词和介词及副词的搭配比较灵活,每一个短语都有其不同的意义,若都要记下来是一个庞杂的任务,很难完成,但介词和副词的数量却是有限的,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每个介词和副词的基本含义来推测短语的意思,这样就可以事半功倍,简化记忆。

3.化整为零,分散记忆

让学生一次性记住整个单元的单词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困难的,这样不但记忆效果不好,还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①将每单元的单词分为10个一组,让学生制作单词卡片随身携带、随时记忆,卡片上写上单词的词形、词义、音标、搭配等;②上午和下午各记一组,每天课前利用5-7分钟检测;③每单元结束时,对整个单元的词汇进行检查,每两周对前面学过的词汇进行复习检查。检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有小测试、词汇比赛、词汇造句,也可对词汇所在的句子进行听写。

4.音标法记忆

利用语音知识、单词的拼读规则记忆。读音和拼写形式是单词存在的基础,是各个单词相互区别的要素。大多数学生语音知识非常欠缺,这就对学生的单词记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了音标教学,如对于学生容易读错并混淆的单词thought, though, through,先让学生找出不发音的字母gh,再通过读音区别,学生就可很快记清这几个词。

5.构词法记忆

英语词汇数量庞大,但却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掌握基本的构词法,通过分析词根、前后缀、派生和合成等结构来记忆单词,就能很容易突破记忆单词的难关。教师可在第一遍教授单元词汇时先让学生观察分析单词的词根、前后缀,并让学生通过分析自己归纳总结,然后写出这些单词的派生词。如在学习independence一词时,教师可先让学生找出词根depend(v.),前缀in(表否定意义),后缀ence(名词后缀),再告诉学生以ce结尾的名词的形容词形式为t,然后让学生写出其相应的派生词如independent(adj.), dependence(n.), dependent(adj.),再根据副词后缀ly派生出dependently(adv.)和 independently(adv.)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说出其他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如il, ir, im, un,dis, mis等。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规律,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此法也可运用到阅读中的词义猜测、语法填空中的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中去。

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做一个有心人,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不生搬硬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就可以抓住并利用英语词汇内在的有机联系,给词汇赋予生命,有效地进行词汇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学生记忆力的几种方法 第4篇

一、以兴趣为“催化剂”

调查表明, 大多数学生最容易记住而且记得最牢固的都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东西, 那么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增强学生记忆力的直接方法。很多学生对学习化学有很浓的兴趣, 对化学现象存在好奇心, 对化学实验尤其感兴趣, 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学习化学的这种兴趣来组织教学, 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1. 优化实验教学。

化学实验中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对学生最有吸引力, 而且实验演示更直观、明显, 易于理解。学生实验可以从操作、观察、分析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简便易行, 有选择性地引导学生去做, 会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如, 利用家用器具提纯粗盐, 用水、食醋来试验紫色花瓣的变色情况等。

2. 巧用比喻。

中学化学课本中抽象内容不少, 讲课时, 教师如果善于运用比喻, 就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有助于学生对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也有利于学生记忆力的培养。如用建筑物是由砖瓦构成的来比喻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 用蜜蜂绕花飞行来比喻核外电子的运动等, 巧妙的比喻可以使抽象微观的东西形象化, 易于理解和记忆。

二、以变通记忆为捷径

1. 抓住重点, 理解记忆。

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能有不少的东西要记忆, 其实只要我们善于抓住重点巧编口诀, 就会大大提高记忆速度, 记忆也会更深刻。如:催化剂可概括成“一变两不变”;化学反应可概括成“化合多变一, 分解一变多, 置换单换单, 复分解两对换”;过滤实验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等等。

2. 对比分析, 加强记忆。

首先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如元素和原子、混合物和纯净物、化合物和单质等, 在教学中应该把二者进行列表对比, 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和使用范围, 然后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其次是性质和制法。例如, 在CO2气体的制备教学中, 可引导学生将O2和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实验装置、反应原理、操作要点等方面加以对比, 这样既复习了氧气, 掌握了CO2气体的制法, 同时还能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 学会所有气体的制备方法。

3. 综合归纳, 联系记忆。

比如我在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这一课时, 我把C、CO、CO2它们之间的关系归纳为三角关系, 学生学习起来明了简捷, 容易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我在介绍酸、碱、盐相互反应的规律时, 以生成物中有盐为中心, 归纳出10个反应规律及酸、碱、盐的通性。在归纳时, 教师应有意渗透物质的分类, 使学生准确无误地判断出物质的分类及名称, 帮助学生记忆。

三、以复习为“加油站”

我们都知道记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更不是一劳永逸的事, 记忆只有不断地加强巩固才能延长遗忘的时间, 直至彻底记住。那么在学习中复习就是加强记忆的“加油站”。

1. 及时复习。

在遗忘还未开始时就进行复习, 这样花的时间少, 记忆效率高。因此, 每节课结束时都要归纳、总结, 对该节课内容及时进行复习, 并以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复习和整理, 从而达到巩固和记忆的效果。

2. 交替复习。

旧知识的复习应贯穿于新课教学的过程中。如新课开始时, 从旧知识引出质疑, 在教学中把与新知识相关、相似、相近的旧知识进行比较, 既复习了旧知识, 又能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的关系掌握得深入和透彻。

3. 反复练习。

人物对话的几种教学策略 第5篇

“一读而过”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喜欢抓描述性语言或含义深刻的句段进行感悟教学,对于对话,则让学生草草读过即可。

第二种典型现象是“一读再读”,从初读到细读到分角色读,看似对话教学层次分明、形式多样,事实上学生始终重复着“读出情感”的单一性训练。

由此,笔者认为,人物对话作为文本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多重开发的教学价值。本文试从几个典型课例分析入手,阐述对话教学关注语言知识、关注内容理解、关注表达方式的几种教学策略,以改善教学现状。

一、关注语言知识,落实“规范对话”的要求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在“人文泛化”误导下,忽视了一些基础性语言知识的教学。其实,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很多涉及语言知识的要求。例如,在3-4年级的阅读目标申明确提出“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因而对话教学中,标点依然是很重要的一个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在合适的年段,选择合适的文本,可展开这一目标指向的教学。[课文片段] 《陶罐与铁罐》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谦虚的陶罐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再说„„” [文本解读] 这是三年级上册的一个童话,故事以形式多样的对话展开情节,通过在对话中加上了生动传神的提示语,把陶罐与铁罐在说话时候的神态、动作等描写出来,因而两者的形象也在对话中逐步清晰起来——一个恃自己长处而傲慢无礼,一个能客观认识自己因而谦逊有礼。[教学设计] 1.以文本为范例认识提示语。

从对话中分离提示语,感知提示语对“说”“问”的修饰作用。2.发现提示语的位置及标点符号。

(1)提示语放回对话中,引导发现提示语位置。

(2)引导发现随着提示语位置不同而产生标点的不同。3.结合语句填写提示语,体会提示语的作用。4.提供语言材料改写提示语。[反思提升] 三年级是习作训练的起始阶段,是一个训练对话描写最佳时机。以上片段设计,引领学生认识对话的不同形式,在语言情境中了解提示语的作用,在认识的基础上改写并且创造性地使用。目标集中,层层深入。

二、关注内容理解,提升“读懂对话”的能力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细节描写对于丰厚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年段的升高,有的文章中有大量的“含义深刻的句子”。正是有这些运用自然却又饱含深意的句子,构成了语文学科独特的文学魅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让学生能“读懂对话”,通过理解对话中的“言外之意”,才能形成从多种角度来感受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课文片段] 《夜莺的歌声》

“梃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一问问口哨)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二问问人)

“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

“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呶,你认识往苏蒙塔斯村去的路吗?那个村子大概是叫这个名字吧?”(三问问路)

“怎么会不认识!”孩子很有信心地回答,“我和叔叔常到磨坊那儿的堤坝上去钓鱼。那儿的狗鱼可凶呢,能吃小鹅!”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四问问游击队)

“你说的是一种蘑(m o)菇(gu)吗?没有,我们这里没有这种蘑菇。这里只有红蘑菇、白蘑菇,还有洋蘑菇。”孩子回答。[文本解读] 这又是一篇以对话推动情节发展的文章。在这里,同样是有多种形式的对话描写,有生动传神的提示语描写,但因为年段不同,目标也不同,这里更要关注的是对话内容本身。可以根据军官的问话把这么多对话分成四组,再细读这四组对话,小夜莺面对德国军官诱骗恐吓,所表现出的机智勇敢深深地植入了读者的心坎。可以说,对话描写起到了丰厚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可如何抓住小夜莺的答话让学生体会这些言语的言外之意,从而来更好地感知人物形象呢? [教学设计] 1.读懂四问,用自己的话说说军官在问什么。2.指导一答示范性研读,读懂“言外之意”,感受小英雄形象。

例如:“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1)-读,读出”糊涂”,结合军官下一句追问,读懂夜莺的故装笨傻、答非所问。(2)二读,读出“机智”,通过这句话中两类鸟的对比,理解夜莺“明答实骂”的说话技巧。

(3)假设推想:如果小夜莺直截了当地骂,会导致什么结果?

(4)小结理解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读懂对话的内容,体会角色,感受人物形象。3运用解读对话的方法,自学夜莺其他对话,交流读懂对话的成果。4.小结,通过分角色朗读,再次整体感知人物形象。[反思提升] 对话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文字表层,没有深入文本,读出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就显得单薄苍白。在以上片段处理中,对话教学成为了“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的学习场,提升了学生读懂对话的能力。

三、关注表达形式,培养“品析对话”的思维

宗白华先生引用歌德的话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众所周知,“内容”“涵义”“形式”,三者之中的重点是形式,难点更是“形式”。因为语言形式承载内容和涵义,其间隐藏着文章的奥秘和作者的智慧与表达的技巧。因而,在对话教学中,笔者觉得除了关注“语言知识”和“理解内容”外,更应关注“表达形式”,让学生在“发现奥秘”的过程中真正读懂语言,培养语感,引导运用。1.关注对话中的标点

作为辅助书面语言表达的标点符号,它有两种呈现形式:一种是社会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语言知识”;一种是体现个人意志和智能的言语形式,我们一般称之为“特殊形式”。在文学作品中,以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和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言语一样,都体现着作者的意志和智能。因此,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除了留意以文字形式呈现的作者言语外,也要留意与之紧密相联的作为言语形式而存在的标点符号。

例如三下教材《画杨桃),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表达特点——标点的运用。在课文中,有这样两段对话:

第一处: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第二处: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老师和同学两次对话的内容是相同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但正因为运用了不同的标点,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禹涵。在教学中,就有必要抓住这样的“语言点”,让学生在比较发现中体悟语言的奥秘。2.关注对话中的句式

关注对话中的语言形式,除了关注标点外,还必须关注句式。在一些文本中,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会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反问句”等跟一般的表述相比有些”奇特”的句式。往往是这些奇特句式的运用,才使得文章具有鲜明的风格和隽永的内涵,人物形象才能生动形象起来。

例如五下教材《桥》,文字不多,五百来字,就将一个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故事描述清楚。作者善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激烈的气氛,与当时千钧一发、生死攸关的气氛一致,因而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可以抓住对话教学这个“语言点”,通过引导学生发现这有别于一般的“奇特处”,引领其揣摩对话表达方式与语言环境相吻合的要诀。3.关注对话中的人称

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还可以关注人物对话中的人称。俗话说,言为心声,从一个人对他人的称呼、说话的习惯,往往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例如在《将相和》中,廉颇的语言处处以我为先,开口就是“我廉颇”“我„„我„„我„„”课文中有三个“我”;蔺相如处处都是“我们赵国”。一般都说“文武双全”,“文”在前,“武”在后,而蔺相如却说“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廉颇对蔺相如,从来是直呼其名;而蔺相如对廉颇的称呼都是“廉将军”。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这样细微的形式秘密,从而细腻地感受人物形象。

当然,朗读对话无疑是人物对话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教学中,我们要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在入情入理的朗读中发现文章表达的奥秘,使朗读更丰满。

浅谈初中英语单词的几种记忆方法 第6篇

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种方法,供学习者借鉴,与教者切磋。

一、根据音标记单词

单词就是字母组合,发音要准确。所以老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26个英语字母及字母组合的正确发音。在此基础上,教学生识别和识记音标。英语的音标规则就是按照单个元音字母、元音字母组合、单个辅音字母及辅音字母组合在开音节和闭音节的读音规律记忆。例如:ee, i, e, ea 分别发[i:][e]。还有些固定的字母组合,例如:ly发[li],ty发[ti]等。老师要引导学生系统归纳音标规律,从而根据音标记单词。如在教restaurant这个单词时,我把单词和音标板书,让学生找出哪几个字母是不发音的,学生很快找出是au这两个字母;根据读音,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单词。一些让学生比较头疼的单词如information、location、district、difficult、organize等,运用此法很容易就记住了。

二、构词法记忆

构词法可以是一个单词和另一个单词而组合成新的单词,可以加后缀或前缀改变意思,也可以记忆同一个单词但词性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思,这些方法可以让学生扩大词汇量。

(1)根据前后缀记忆单词。学生到了八年级阶段,应当告诉学生可以按词根以及前后缀记忆单词,如help与helpful、work与worker、loud与loudly。一些词由名词或者动词加上后缀—ful可以构成形容词;一些形容词加上后缀—ly可以构成相应副词。再如possible与impossible、fair与unfair,im—、un—、il—等前缀可使形容词转化为相应的反义词。正反义词记忆也可以大大扩充词汇量。

(2)合成记忆法。这种方法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词组合成一个新的单词,由此构成的单词叫合成词或复合词。有些生词是由两个已经比较熟悉的单词组合而成的,如class(班)+ room(房间)= classroom(教室),no(没有)+ body(人,身体) = nobody(没有人),bed(床) + room(房间)= bedroom(卧室),又如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这类词看来较长,但是仔细分析却都比较简单,如ball,意思为“球”,因此这一类合成词肯定是表示各种球类。

三、利用同义词、反义词、同音词记忆单词

在记忆单词时,最好将单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结合起来一起记忆。如:学到spend后,把有关“花费”的cost、take、spend、pay等几个单词进行对比记忆,说明这些词的基本用法,当然主要是通过举例来说明: This book costs me five yuan. He paid five yuan for this book.It took me five yuan to buy this book. I soend five yuan buying this book. 通过这些例子学生很容易掌握住这些单词并理解它们的用法。反义词分类:good —bad, full—empty, long—short, big—small。利用同音词记忆单词。如:bye—by—buy;sun—son;see—sea;meat—meet;write—right;my—mine;be—bee;four—for……对这些单词,我们要让学生们知道在记忆时一定要注意区分它的词形和词义,从而避免在使用中出现混淆。

四、在实际运用中记单词

词汇教学不应该只是意思的展示或用法的讲解,更重要的是词汇的运用,只有通过运用,学生才有可能掌握词汇。如学生在做练习中发现新单词时,不要忙着去查字典,可以根据上下文的关系去猜意思。实在猜不到,可以查字典。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这个单词的印象。同时在不同的句子中,相同的单词又有不同的意思,学生通过在做练习时就会记住单词的各种不同意思。这种在运用中记单词,不仅脱离了学生单一记单词,还让学生理解了单词的用法。那么我们就要把单词放在一个整体或者环境中背诵,比如我们不如记住下面一句话:What’s?your?name(你的名字叫什么)?那么就不容易忘掉了。

学习高中生物学的几种记忆方法 第7篇

1 简化记忆法:

通过分析教材, 找出要点, 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

1.1 DNA粗提取和鉴定步骤:

1、4、6滤, 2、5溶, 3、7析出8鉴定。

1.2 显微镜使用要领:

对光时要“三转”:转换器, 遮光器, 反光镜。寻找物象时要一看二降三反向, 物象清晰调细望。

1.3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先驱飞奔——先天性行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

后印模条——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

1.4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2 联想记忆法:

利用事物间的联系通过联想进行记忆的方法。根据教材内容, 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例如:

2.1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

2.1.1 原核生物:

一 (衣原体) 支 (支原体) 细 (细菌) 蓝 (蓝藻) 子。

2.1.2 真核生物:

一 (衣藻) 团 (藻) 酵母 (菌) 发霉 (菌) 了。

2.1.3 蓝色细线支毛衣:

(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 。

2.2 矿质元素 (N、P、K) 的作用

蛋 (N) 黄 (缺氮时叶子发黄) , (P) 淋浴 (绿) (意指缺P时叶子暗绿) , (K) 甲肝 (杆) (意指缺钾时茎杆健壮) 。

2.3 遗传病与优生中的各种遗传病

2.3.1 显性单基因遗传病:

仙 (显性致基因遗传) 丹 (单基因) 不够 (佝偻病) 吃软 (软骨发育不全) 饼 (并指) 。

2.3.2 隐性单基因遗传病:

白 (白化病) 龙 (先天性聋哑) 笨 (苯丙酮尿症) 。

2.3.3 多基因遗传病:

青少年 (糖尿病) 无脑 (儿) 唇裂多 (多基因遗传) 冤 (原发性高血压) 啊!!

2.4 微量元素

2.4.1 新铁臂阿童木, 猛!

Zn Fe B () Cu Mo Mn

2.4.2 铁门碰醒铜母[驴]

Fe Mn B Zn Cu Mo

2.5 八种必须氨基酸:

甲硫氨酸缬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

色氨酸苏氨酸—— (甲携来一本亮色书) 。

3 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 作为知识的纲要, 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

3.1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判定:

有丝同源不配对, 减Ⅱ无源难成对联会形成四分体, 同源分离是减Ⅰ。

3.2 植物有丝分裂:

仁膜消失现两体, 赤道板上排整齐, 一分为二向两极, 两消两现建新壁.

3.3. 伴X隐性遗传病:

母患子必患, 子常母必常;父常女必常, 女患父必患。

4 动画口诀记忆法:

将记忆的内容在脑中形成一个动画过程, 在构建动画的过程中把其中的知识变为口诀融汇进去, 从而起到简化记忆增强趣味的目的。例如:

4.1 减数分裂口诀:

性原细胞作准备, 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 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 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 再次质缢各西东

染色一复胞二裂, 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 卵精数目有区别

4.2 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淀粉消化始口腔, 唾液肠胰葡萄糖;

蛋白消化从胃始, 胃胰肠液变氨基;

脂肪消化在小肠, 胆汁乳化先帮忙,

颗粒混进胰和肠, 化成甘油脂肪酸;

口腔食道不吸收, 胃吸酒水是少量,

小肠吸收六营养, 水无维生进大肠。

摘要:生物学科名词、概念、术语较多, 需要记忆的知识很多, 而要想学好生物学就需要完全牢记各方面基础知识,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的内在逻辑规律, 从而提高生物学的学习质量, 达到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目的。本文作者针对学习生物学的“先记忆, 后理解”的特性提出了几种利于学生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以供同行及学生参考借鉴。

地理教学的几种记忆法 第8篇

关键词:英语词汇,联想记忆法,构词记忆法,习语,语境

1 大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中面临的问题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 大学生经常抱怨他们在记单词的时候, 事倍功半, 记得没有忘的快, 以致于词汇量太少而在英语考试中屡屡受挫。究其原因可知:少数大学生放任自己, 不愿意下工夫, 心不在焉地学习词汇, 因收效不佳而失掉信心, 心理上有障碍, 期待着“灵丹妙药”。而大多数大学生是单纯死记硬背, 背词表, 词典, 不看语言环境, 事倍功半。由此可见, 大学生在英语考试中不能拿高分的主要原因也就是受到词汇量的约束和限制。因此大学生在记单词的过程中应该多动脑筋, 总结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来, 这样记忆单词的效率就比一般的反复读写要有效的多。那么, 怎样才能快速而有效地扩大大学生们的词汇量呢?将主要针对大学生英语词汇的学习情况, 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以帮助广大大学生扩大词汇量, 做到有备无患。

2 词汇记忆方法

2.1 联想记忆法

联想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 也就是由于某人或某事而联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例如, 说到法国, 就会联想起艾非尔铁塔;说道埃及, 就会联想到金字塔。通过联想, 人们能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联想还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达到温故而知新。通过联想, 词汇量就会不断扩大, 知识就会逐渐积累。

2.1.1 同音词联想。

在英语词汇中, 有不少同音词, 但音同意不同。这样, 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特点, 通过比较和对比把他们的不同点放在一起来记忆, 效果会比较明显。常见的单音词有:no, know;hear, here;their, there;son, sun;see, sea;our, hour;peace (和平) , piece (块, 片) ;course (过程) , coarse (粗糙的) ;waste (浪费) , waist (腰) ;pear (梨) , pair (对) 。

常见的双音节词有:morning (早晨) , mourning (哀悼) ;career (职业) , Korea (朝鲜) ;whether (是否) , weather (天气) ;lesson (功课) , lessen (减轻) 。以上这些单词只有读音相同, 而拼写和意思都截然不同。在记忆的过程中, 千万不要弄错了。

2.1.2 形近词联想。

英语中有许多单词的拼写非常相近, 而且读音也相近, 但是意思完全不同, 这是我们记忆单词的一个难点, 因为大学生很容易把它们给弄混了。形近词又可根据它们的相似程度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非常相似的单词;另一类是部分相似的单词。

非常相似的单词在拼写上往往是一个或两个字母之差, 有时仅仅是个别字母的顺序不同, 而意思则截然不同。例如:quite (相当) , quiet (安静) ;cease (停止) , seize (抓住) ;digit (数字) , digest (文摘) ;smuggle (走私) , stuggle (奋斗) 。

部分相似的单词一般都是那些双音节以上的单词在某一个音节上拼写完全一致。例如:contain (包括) , obtain (获得) , detain (拘留) , retain (保留) , sustain (支持) , maintain (保留) , attain (达到) ) 。

2.1.3 多义词联想。

由于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个单词的词义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在字典中, 一词多义现象比比皆是, 例如:spring (春天;泉水;弹簧) ;date (日期;约会;枣子) ;crane (鹤;起重机;升降摄影机) ;play (玩;打;播放;戏剧) ;band (等级;波段;乐队) 。有时多义词往往又是多种词性, 同一个单词既可作名词, 又可作动词, 还可作形容词或者别的词性。例如:once (n.一次;一倍;conj.一旦;ad.从前) ;又如:well (ad.恰当地;a.健康的;n.水井)

还有些词由于重音的改变而带来词性和词义的改变.例如:record[ri'k C:d]v.记录, ['rek[d]n.记录;conflict[k Cn'flikt]v.冲突;['k Cnflikt]n.冲突。

2.1.4 反义词联想。

英语中有很多单词在意思上相同或者相近, 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细微的差别。大学生应该侧重于记忆它们在意思上的区别。例如:factory, mill, plant, works都有“工厂”之意, 但是factory泛指工厂;mill指轻工业工厂;plant多用于电器业或机器制造业工厂;works多用于钢铁等重工业工厂。又如:house, home, family都有“家”的含义, 但house指建筑物;home指地方;family指家人。

2.1.5 反义词联想。

反义词是两个意义上相反的词, 它们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都有反义词。例如:good (好) bad (坏) ;come (来) go (去) ;up (上) down (下) ;left (左) right (右) ;day (白天) night (黑夜) 等等。有些多义词则往往有不只一个的反义词, 例如:old当它表示“年长的”, 其反义词是“年轻的”;当它表示“旧的”时, 其反义词为“新的”。

2.1.6 同类词联想。

同类词联想指的是具有同一属性的一类词联系起来的记忆。在我们已有的词汇量中, 我们往往可以根据其属性把单词分成不同的种类来记忆。例如:学校可分为不同的阶段, nersery (托儿所) , kindergarten (幼儿园) , primary school (小学) , middle school (中学) , highschool (高中) , college (学院) , university (大学) 。再如:我们可以把不同的衣服联系在一起进行记忆:cap (帽子) , scarf (围巾) , jacket (夹克衫) , blouse (女衬衣) , shirt (男衬衫) , sweater (毛衣) , skirt (裙子) , trousers (裤子) , pants宽松的便裤) , shorts (短裤) , jeans (牛崽裤) , socks (短袜) , stockings (长袜) , shoes (鞋) , slippers (拖鞋) 等等。

2.2 构词记忆法

英语的词汇量非常之大, 但是这么多的单词之间并不是毫无关系的, 也就是说, 英语中有一定数量的基本词汇, 然后由这些词汇通过不同的方式构成一些新的词汇。如果了解了这些词汇是怎么构成的, 那么记忆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2.2.1 解析记忆法。

本方法即解析词的构成, 分析它是否由所学的词汇构成, 派生或转类而来, 通过分析比较来学习单词, 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学psychotechnology (心理技术学) 时, 分析出它是由psycho (心灵) +technology (技术) 组成的, 还可触类旁通学习到psychophysiology (心理生理学) 、psychosurgery (心理外科学) 等;我们还可由folksong (民歌) :folk (民间的) +song (歌曲) , folkstory或folktale (民间故事) 、folklore (民间传说) 、folkmedicine (土法治疗) 、folkmusic (民间音乐) 等。在学习过程中, 只有善于发现词的构成规律, 并把符合某一规律的词加以总结、归纳, 才能既巩固所学的英语词汇, 又能比较牢靠的掌握新的词汇。

2.2.2 词根词缀记忆法。

本方法是充分利用单词的构词规律, 通过掌握一组单词的共同词根或词缀, 达到成串记忆单词的目的。例如: (1) 利用词根来记忆单词:part相当于to separate, 意思是“分离, 分开”, 便可以记住一长串单词:parcel, park, partly, partial, partner, party, participate, participant, particle, particular, apart, apartment, department, compartment, depart, part, partion等单词。 (2) 利用词缀记忆单词:除了词根以外, 英语单词当中还有很多词缀 (包括前缀, 后缀) , 这些前缀和后缀都具有特定的含义, 可以根据此含义较容易地判断出含该词缀的单词的意思。它们在单词中出现的非常频繁。后缀通常使所附词词性发生转化, 意思上变化不大。如:-er, -or常加在动词后表示“做该动作的人”;-ment, -tion加在动词后使该词变为名词等等。前缀则主要使所附词意思发生转化。例如:re-意为“重新”;mis-意为“错误的”;co-意为“共同的”;ex-意为“前”等等。记住了这些单词的词根, 前缀和后缀, 记忆单词绝不是一件无序的事情, 而是有众多规律可循的事情。只要知道某个单词中包含有某个认识的词根或词缀, 就可以大致知道该词的大致意义或词性, 在结合题目的上下文, 从而大大提高理解能力。

结束语

通过以上分析性阐述, 我们可以看出:全面、深刻地理解词汇, 学习词汇, 记忆词汇, 从而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 这对大学生在英语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是至关重要的;词汇学习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而词汇测试也是有重点展开的, 也就是说, 在词汇学习过程中, 保持积极思维, 主动探求的状态, 用科学的记方法来扩大词汇量, 特别是要善于从词汇测试的实战中来学习词汇, 就能打好语言学习的基础, 就能够正确把握英语词汇的特点, 理清做题的思路, 在英语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沈一鸣.英语常用同义词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6.

[2]陈幼平.大学英语六级考试[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3.

[3]郑树棠.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1.

[4]应惠兰.新编大学英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第9篇

一、要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直接影响着工作过程和结果。孔子曰:“学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明了兴趣的重要性。作文是一个感知生活、抒发感情的过程。首先, 教师命题时要能激发起学生思想的火花, 使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的美, 揭露生活中的丑。如下雨了, 教师可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想象春雨飘洒在脸上的感受这样, 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其写作的积极性。其次,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营造轻松良好的氛围, 使学生能投入感情, 用情感去感悟生活, 即“用自己的笔来写出自己的心”。如下雪了, 教师可先念柳宗元的《江雪》, 然后提问:“同学们, 你们会怎么写雪呢?”这样, 会激活学生的思维, 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最后, 教师应及时地肯定和鼓励学生,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作文中的优点。这样, 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因此, 教师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

二、要培养学生科学的作文观

叶圣陶说过:“文章是生活的本子。”写作不但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学生要完成的一个任务, 而且是学生对现实生活空间的拓展。因此,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抒写“真实的自我”, 因为没有自己主观意识的文字是临摹文字, 没有生活气息的文字是古板的机械文字。所以,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所看所想, 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将情感抒发到作文中。

三、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 (庄

正确的教学方法来自教师过硬的写作能力, 对生活深刻的体验及正确的心态。在作文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用极具针对性的语言指导学生理解别人对生活的感悟, 以及学会他人情感表达的技巧, 就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用现实生活的某个侧面, 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去想象。然后, 教师再传授写作知识, 这样, 效果要好于单纯的作文说教。因此, 教师要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入到作文中, 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四、要建立良好的作文教学程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任何事物都有内在的规律, 运动变化是由量变到质

变的。作文教学也如此, 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首先, 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741的习惯, 让学生学习积累写作材料。其次, 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生活, 让学生700学会选择素材。最后, 教师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抒写自己的想法。)

五、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写作是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教师应该让学生大胆地去体验生活, 学会他人的表达技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然作文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教师可开展系列活动来帮助学生培养自我意识。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谋篇布局、构思立意的技巧, 背诵一些好词佳句, 以备写作之需, 还要及时点评学生的作文, 善于发现学生作文的闪光点。这样, 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写作能力, 最终达到提高其作文水平的目的。

创设教学情境的几种方法 第10篇

一、联系生活, 再现情境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文章反映社会生活, 展现人生世相。以文章为例,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必须“披文入情”“沿波讨源”, 引导学生了解文章所反映的生活, 理解其思想立意, 体悟其意境情感, 领会其构思技巧, 受到真善美的感染、熏陶。

二、运用实物, 演示情境

运用实物, 演示情境, 正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最快捷方法。学生对一般知识性的课文中介绍的物体是非常陌生的。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并熟悉某一事物, 可选取实物让学生观察, 以实物来演示情境, 让学生去感知事物。

三、借助图画, 感知情境

作者通过语言文字状物、叙事、写人、绘景、表情达意时, 总寓于自己的胸中之“境”, 这“境”就是画。文与画是相通的。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 把课文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在图画面前, 学生能够较迅速、真切又立体地感知课文内容, 体会到创作者把图画变成语言文字的高明以及依文绘图的创造性, 也能培养审美情感。

通过绘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 利用美术手段促进语文教学, 这也是把美术课请进语文课堂, 进行科学渗透的新尝试。唐代诗人王维有“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之说, 许多写景抒情诗和写景散文本身就是很美的图画。《苏州园林》《济南的冬天》等课文都可以采用这种绘画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在画文中之景前必须充分理解课文, 明确景物的位置、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还要善于运用绘画技法, 生动形象地把景物画出来。事实证明, 这种学科渗透教学甚佳, 真可谓一举两得。

四、播放乐曲, 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伟大的天籁之声。音乐与文学通过不同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思想感情。如果能把音乐语言和语言文字沟通起来, 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 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的活力,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鼎湖山听泉》一课描写了作者在鼎湖山听泉的奇妙感受。在学习这一课“描绘泉声”一段时, 我让学生闭上眼睛, 聆听泉水的叮咚声、细流的潺潺声的录音, 想象各种泉水的形态及声音的气势, 然后默读课文中的描写语段, 最后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接受熏陶, 达到了如闻其声, 如见其形, 如临其境的效果。

五、扮演角色, 体会情境

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 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角色。学生会深入体验, 文中的事好像就是自己做的, 文中的话好像就是自己说的, 把课文内容“复活”到眼前。例如, 在教学《背影》时,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父亲爬月台的艰难, 我让班上一个最肥胖的学生试着趴着讲台, 学一学缩脚爬的动作, 从中真切体会父亲爬月台的不易, 感受浓浓的父爱之情。由于有了现场表演, 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

六、借助语言, 描绘情境

以语言描述为主的情境创设, 可以给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天地。创设语言情境, 要求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 能诱发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 从而感知所学的语言材料。在《沁园春·雪》教学中,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北国壮丽的雪景时, 用动情的语言有声有色地描述“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的壮丽图画, 创设“江山多娇”的美丽情境。学生跟随着教师形象生动的描述展开想象, 调动储存在脑海中对雪景的表象, 感受一幅美丽的图画。再布置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一情景时, 学生就写得很好。

七、巧用课件, 展示情境

课件的优势在于它能运用文字、语言、图片、动画、音乐、影视等手段的丰富表现力与感染力强化学生的感知, 提供多样化的外部刺激, 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加深学生对实境的感受和理解。因此, 采用这种方法创设情境是最方便快捷的。

八、偶用设疑, 引入情境

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去探究, 去创造。教师通过有目的地设置疑问, 创设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吸引学生积极动脑,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研究, 激发学生提出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地理教学的几种模式 第11篇

本文就地理课堂教学几种模式做些探究,一家之言,请教方家。

一、目标教学模式

笔者认为,根据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目标教学模式具有依照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形成性测试手段落实教学大纲、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功能。实施过程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认定目标;二是导学达标;三是达标测试。所谓认定目标,就指教师按照大纲要求,对各知识点进行定位,使学生明确本节课需要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每个知识点在教学中应达到哪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运用)。认定目标更多的是体现了对学生的要求,强调了对学生的注意,要有效实施,教师须吃透课标和教材的精神,了解学生的学情,采用合适的方法。所谓导学达标,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具体教学的过程,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时,要遵循“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对个别学生和较高的学习目标,不要求一次性完成,而按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加深、巩固、达标。所谓达标测评,是用一组形成性试题让学生练习,看是否达标,并对部分未达标的进行补标。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目标的认定、导学的设计和测评的方式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在“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一课中,要对学生提出如下课堂教学目标。

(1)基本知识(识记):

(2)基本原理(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基本技能(应用):①运用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②地方时计算。在导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展示地球运动图像,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在达标测试时,为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水平的需要,可设计A组题和B组题,使教学目标要求产生一定的达标弹性。达标测评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笔答、口头回答、到黑板上画图等等。

二、探究教学模式

新课程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探究,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在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能力。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探索了一种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围绕问题主动构建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

探究教学模式具有开放性和互动性,一般由“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研究问题”“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巩固拓展—延伸问题”几个环节构成。下面以“大气环境保护”一课教学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通过播放影片《后天》中南极冰川断裂的片段,演示南极臭氧空洞演变图,展示《地球出汗啦》《雨中垂钓》等漫画,创设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的情境。

(2)自主探究—研究问题。出示下列问题供学生自主探究。

(3)交流探讨—解决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派出代表参加班交流、辩论,解决问题。

(4)巩固拓展—延伸问题。①展示1992~1993年中国年平均降水pH分布图,让学生找出我国的重酸雨区,并分析原因。②展示上世纪70年代欧洲年平均降水pH分布图,分析当时英国、德国用煤量很大,受酸雨危害最为严重的却为什么是波兰等国。由此进一步说明大气环境保护需要全球行动。③调查本地的大气污染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三、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运用典型案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案例教学中,教学案例的选取应当具有:①典型性。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②启发性。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有助于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考角度和深度,注意现实案例的复杂多样性,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的思维能力。③针对性。教学案例的针对性能够强化教学行为的目的性,有助于案例教学的有序开展,逐步实现教学目标。

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一是要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深入思考;二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思路和结论进行评价和矫正;三是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指导。

例如,在讲“大气环境保护”一课中“酸雨”问题时,我们可以先选取“伦敦酸雾事件”作为教学引导:伦敦原有“雾都”之称,1952年该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导致近4000人死亡。近年来,伦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区内的使用,空气质量大为提高,雾日已不多见。然后让学生分析几个问题:伦敦酸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危害?伦敦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在分析环境问题成因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情境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情境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难理解,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运用生产和生活实例使知识学习情境化,让学生体会地理就在身边,有助于学生在情境化的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达成目标。

例如在“大气环境保护”一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可作以下设计。

1. 确定三维教学任务

要注重学生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的相互统一,确定知识、能力、情感三维教学目标的任务。

2. 教学任务主题化

主题化亦可称菜单化,是情境教学的重要载体之一。

主题一:大气环境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具体采用播放影片《后天》中南极冰川断裂的片段、演示南极臭氧空洞演变图、展示漫画《地球出汗啦》《雨中垂钓》等漫画的方式,创设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危害的环境问题情境。endprint

主题二:出示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环境状况。具体展示兰州、上海、三亚等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指数表格。

主题三:组织学生辩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谁的污染大?谁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3. 师生角色设置

可根据教学需要,教师时而当导演,时而作主持,时而任评委;学生或分小组讨论,或以个体参加,依教学活动需要而定。

五、构建—发现教学模式

构建—发现教学模式的运用,旨在通过确立核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和主动质疑的思维品质,完善知识体系,锻炼思维能力。构建—发现教学模式常应用于单元复习课。

例如在“大气”单元复习中可运用构建——发现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 确立核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大气”单元复习中,可把“天气”与“气候”确立为核心知识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搞清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培养问题意识,倡导主动质疑

在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勇于主动质疑,完善知识体系,锻炼思维能力。

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从生产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课题,通过探究活动,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有利于地理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上册“海洋资源”这一单元时,可以开设两节研究性学习教学课,第一节: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指导课;第二节: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汇报课。具体如下。

第一节: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指导课

(1)制订课题。先让学生自报课题,然后由教师设计课题,让学生选择课题。总课题——明天的海洋能给我们什么?子课题:①明天我们会缺少什么?②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海洋?③海洋有哪些可利用资源?④海洋能为我们提供一切吗?⑤我们应怎样善待海洋?

(2)学生分组。把选择同一课题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由学生推荐产生课题组组长。

(3)研究途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寻找研究课题的途径。如上互联网查寻有关资料;去图书馆翻阅《海洋知识》等杂志;走访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等等。

(4)成果展示。在学生讨论后指导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如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小论文、照片、图片等等。

第二节: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汇报课

(1)课堂形式。①汇报课:学生宣读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教师点评;②小论文答辩课:成立评委小组,答辩并打分;③成果展示课:展出照片、图片、报告和其他成果,评委小组打分。

(2)评估总结。由学生听(看)同学的研究成果后进行相互评估,反馈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七、野外考察教学模式

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科研究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无论是研究自然地理还是研究人文地理,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地理野外考察基础。野外考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野外考察包括方位确定、地理测量、地理观察等等,具体步骤如下。

野外考察课题的选择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考察内容必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原则;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如“冷锋锋面的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某地野外地貌特征的分析研究”“某园林布局特色的研究”等考察,均要遵循这三个原则。考察前要周密考虑,统筹安排,确保野外考察取得成效。下面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为例加以说明。

(1)考察内容与目标。内容:测定当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当地经纬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调节角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考察物品准备。1米长的竿子,直角尺,米尺,手表,笔与纸。

(3)考察时间选择。晴朗的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的正午时间。

(4)考察地点选择。学校操场或空旷的平地上。

(5)考察具体操作。分小组、分区域测量竿子的影长。

(6)测量依据原理。如上图所示,正午太阳高度角H=arctg竿长/影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调节角度β=90°-H;纬度Φ可由公式H=90°-|Φ-δ|测得,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经度ε=120°+(12-T)×15(T为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

八、地图教学模式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地图教学模式,能通过运用各种图片、照片、图像、表格,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地理思维、丰富地理学习的想象力。地图教学的具体步骤有:①建立地图,创设情境;②提出问题,启迪学生;③解读信息,化解问题。

例如在教学“流水侵蚀作用”时,可以先展示一幅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图片,创设流水作用的情境;然后,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①这幅图可能是我国的什么地方?②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③这些地理事物有什么特点?④这些地理事物是在什么作用下形成的?⑤这些地理事物今后可能会有什么变化?最后,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的特点。

总之,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创新教法,钻研教学艺术,必能提高教学水平,达成教学目标。endprint

主题二:出示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环境状况。具体展示兰州、上海、三亚等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指数表格。

主题三:组织学生辩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谁的污染大?谁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3. 师生角色设置

可根据教学需要,教师时而当导演,时而作主持,时而任评委;学生或分小组讨论,或以个体参加,依教学活动需要而定。

五、构建—发现教学模式

构建—发现教学模式的运用,旨在通过确立核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和主动质疑的思维品质,完善知识体系,锻炼思维能力。构建—发现教学模式常应用于单元复习课。

例如在“大气”单元复习中可运用构建——发现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 确立核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大气”单元复习中,可把“天气”与“气候”确立为核心知识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搞清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培养问题意识,倡导主动质疑

在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勇于主动质疑,完善知识体系,锻炼思维能力。

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从生产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课题,通过探究活动,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有利于地理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上册“海洋资源”这一单元时,可以开设两节研究性学习教学课,第一节: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指导课;第二节: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汇报课。具体如下。

第一节: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指导课

(1)制订课题。先让学生自报课题,然后由教师设计课题,让学生选择课题。总课题——明天的海洋能给我们什么?子课题:①明天我们会缺少什么?②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海洋?③海洋有哪些可利用资源?④海洋能为我们提供一切吗?⑤我们应怎样善待海洋?

(2)学生分组。把选择同一课题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由学生推荐产生课题组组长。

(3)研究途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寻找研究课题的途径。如上互联网查寻有关资料;去图书馆翻阅《海洋知识》等杂志;走访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等等。

(4)成果展示。在学生讨论后指导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如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小论文、照片、图片等等。

第二节: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汇报课

(1)课堂形式。①汇报课:学生宣读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教师点评;②小论文答辩课:成立评委小组,答辩并打分;③成果展示课:展出照片、图片、报告和其他成果,评委小组打分。

(2)评估总结。由学生听(看)同学的研究成果后进行相互评估,反馈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七、野外考察教学模式

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科研究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无论是研究自然地理还是研究人文地理,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地理野外考察基础。野外考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野外考察包括方位确定、地理测量、地理观察等等,具体步骤如下。

野外考察课题的选择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考察内容必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原则;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如“冷锋锋面的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某地野外地貌特征的分析研究”“某园林布局特色的研究”等考察,均要遵循这三个原则。考察前要周密考虑,统筹安排,确保野外考察取得成效。下面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为例加以说明。

(1)考察内容与目标。内容:测定当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当地经纬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调节角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考察物品准备。1米长的竿子,直角尺,米尺,手表,笔与纸。

(3)考察时间选择。晴朗的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的正午时间。

(4)考察地点选择。学校操场或空旷的平地上。

(5)考察具体操作。分小组、分区域测量竿子的影长。

(6)测量依据原理。如上图所示,正午太阳高度角H=arctg竿长/影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调节角度β=90°-H;纬度Φ可由公式H=90°-|Φ-δ|测得,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经度ε=120°+(12-T)×15(T为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

八、地图教学模式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地图教学模式,能通过运用各种图片、照片、图像、表格,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地理思维、丰富地理学习的想象力。地图教学的具体步骤有:①建立地图,创设情境;②提出问题,启迪学生;③解读信息,化解问题。

例如在教学“流水侵蚀作用”时,可以先展示一幅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图片,创设流水作用的情境;然后,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①这幅图可能是我国的什么地方?②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③这些地理事物有什么特点?④这些地理事物是在什么作用下形成的?⑤这些地理事物今后可能会有什么变化?最后,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的特点。

总之,教无定法,课堂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根据教学实际,不断创新教法,钻研教学艺术,必能提高教学水平,达成教学目标。endprint

主题二:出示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环境状况。具体展示兰州、上海、三亚等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和污染指数表格。

主题三:组织学生辩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谁的污染大?谁应承担更多的责任?

3. 师生角色设置

可根据教学需要,教师时而当导演,时而作主持,时而任评委;学生或分小组讨论,或以个体参加,依教学活动需要而定。

五、构建—发现教学模式

构建—发现教学模式的运用,旨在通过确立核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和主动质疑的思维品质,完善知识体系,锻炼思维能力。构建—发现教学模式常应用于单元复习课。

例如在“大气”单元复习中可运用构建——发现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1. 确立核心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在“大气”单元复习中,可把“天气”与“气候”确立为核心知识进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构建知识网络,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搞清地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 培养问题意识,倡导主动质疑

在构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问题意识,勇于主动质疑,完善知识体系,锻炼思维能力。

六、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从生产生活实践中选择和确定课题,通过探究活动,主动获得知识、提高技能的一种教学方式。它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有利于地理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

例如在教学高中地理上册“海洋资源”这一单元时,可以开设两节研究性学习教学课,第一节: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指导课;第二节: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汇报课。具体如下。

第一节: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指导课

(1)制订课题。先让学生自报课题,然后由教师设计课题,让学生选择课题。总课题——明天的海洋能给我们什么?子课题:①明天我们会缺少什么?②我们为什么要关注海洋?③海洋有哪些可利用资源?④海洋能为我们提供一切吗?⑤我们应怎样善待海洋?

(2)学生分组。把选择同一课题的学生编成一个小组,由学生推荐产生课题组组长。

(3)研究途径。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寻找研究课题的途径。如上互联网查寻有关资料;去图书馆翻阅《海洋知识》等杂志;走访海洋研究所研究人员;等等。

(4)成果展示。在学生讨论后指导展示研究成果的形式,如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小论文、照片、图片等等。

第二节: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汇报课

(1)课堂形式。①汇报课:学生宣读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教师点评;②小论文答辩课:成立评委小组,答辩并打分;③成果展示课:展出照片、图片、报告和其他成果,评委小组打分。

(2)评估总结。由学生听(看)同学的研究成果后进行相互评估,反馈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

七、野外考察教学模式

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科研究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无论是研究自然地理还是研究人文地理,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地理野外考察基础。野外考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野外考察包括方位确定、地理测量、地理观察等等,具体步骤如下。

野外考察课题的选择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考察内容必须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原则;二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如“冷锋锋面的观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某地野外地貌特征的分析研究”“某园林布局特色的研究”等考察,均要遵循这三个原则。考察前要周密考虑,统筹安排,确保野外考察取得成效。下面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测定”为例加以说明。

(1)考察内容与目标。内容:测定当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当地经纬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调节角度;目标: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考察物品准备。1米长的竿子,直角尺,米尺,手表,笔与纸。

(3)考察时间选择。晴朗的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的正午时间。

(4)考察地点选择。学校操场或空旷的平地上。

(5)考察具体操作。分小组、分区域测量竿子的影长。

(6)测量依据原理。如上图所示,正午太阳高度角H=arctg竿长/影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调节角度β=90°-H;纬度Φ可由公式H=90°-|Φ-δ|测得,δ为太阳直射点纬度(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经度ε=120°+(12-T)×15(T为当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

八、地图教学模式

地图是地理学科的一种特殊语言,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地图教学模式,能通过运用各种图片、照片、图像、表格,揭示地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突破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地理思维、丰富地理学习的想象力。地图教学的具体步骤有:①建立地图,创设情境;②提出问题,启迪学生;③解读信息,化解问题。

例如在教学“流水侵蚀作用”时,可以先展示一幅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图片,创设流水作用的情境;然后,提出如下问题供学生思考:①这幅图可能是我国的什么地方?②图上有什么地理事物?③这些地理事物有什么特点?④这些地理事物是在什么作用下形成的?⑤这些地理事物今后可能会有什么变化?最后,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相关问题的基础上总结出由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的特点。

地理课运用提问教学的几种方式 第12篇

教师从学生所熟悉或较易感知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 结合实际生活, 提出趣味性较强的问题, 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类提问多安排在新课或新内容教学的开始, 起到承上启下, 导入新课的作用, 一般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

运用这种提问要注意紧扣课文, 问题与新内容的联系要自然、贴切, 时间上宜短不宜长, 切忌牵强附会, 单纯追求“趣味性”。

二、发散式提问

发散式提问主要强调运用发散思维, 即对同一问题,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侧面去思考, 采取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获得问题的正确答案。

三、递进式提问

这种提问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系列问题, 逐一提出并加以解决。它与一般提问不同, 一般提问是教师授课进穿插式的点缀, 递进提问则将整体教学内容表现为连续性问题, 环环相扣、层层剖析、步步深入, 随着问题的解决, 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教师在其中只需必要的引导和指点。

四、图表式提问

地理教学的几种记忆法

地理教学的几种记忆法(精选12篇)地理教学的几种记忆法 第1篇一、注重核心词汇的讲解核心词汇的拼写、意义、用法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讲解...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