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第二单元备课新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01

第二单元备课新(精选6篇)

第二单元备课新 第1篇

Unit2 My Family

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Family members展开。

学习了(man, woman, mothermom), father(dad), grandmother(grandma), grandfather(grandpa),sister, brother等单词。

并围绕家庭成员的单词展开对话。学习句型Who’s this/that man? Who’s this/that boy? Who’s this/that woman? Who’s this/that girl? 及其回答He’s my father/brother.She’s my mother/ sister.并由此拓展了一些西方文化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教育。My family是一个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内容,本单元能使学生更融入生活的情景。另外,本单元涉及了字母Ff, Gg, Hh,Ii及以其开头单词的教学。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书写和记单词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Let’s learn和Let’s say中的单词和字母,以及Let’s talk中关于询问他人身份的举行。教学难点是一般疑问句,物主代词的选用,以及对于感叹句和感叹词的理解。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A Let’s talk Let’s practise C Culture 第二课时:A Let’s learn Let’s sing 第三课时:A Let’s say Let’s chant

第四课时:B A Let’s talk Let’s practice C Story time 第五课时:B Let’s learn Let’s chant 第六课时:B Let’s say Let’s do C Let’s check

Unit My family

第一课时

Teaching aims:

1.句型:Who’s that man(boy)? He’s my„Who’s that woman(girl)? She’s my„

2.词汇:father(dad), mother(mum), mom, woman, man Course standard:

课标指出激发学生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人说英语并能识别语句,学会与人沟交流个人信息。学习对人有礼貌的好行为。本节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兴趣激发,重视双向交流,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本课时本部分主要巩固Where are you from?并学习新句型:Who’s that man(boy)? 让学生学会介绍他人及做自我介绍。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实施适度合理。

Assessment designs:

1、通过Step 1、2使学生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更好的实现本节课教学目的打下基础。

2、通过Step3,完成目标1、2教学。

3、通过Step4完成目标3教学,巩固当堂内容。

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main points 1.句型:Who’s that man(boy)? He’s my„Who’s that woman(girl)? She’s my„

2.词汇:father(dad), mother(mum), mom, woman, man he和she的意义区分及发音。

Teaching tools:

1.教师及学生的家庭照片 2.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Teaching procedures: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播放Unit 1 B Let’s talk动画,让学生模仿表演。

2.每组小先生组织做对话表演。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song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对英语课跃跃欲试,同时通过对学生已知的认识加深学生学习的了解】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将一位新朋友介绍给大家。教师扮演这个新朋友,问一个女生:What’s your name?引导这个女生回答:My name’s(Diana).教师对其他学生说:She’s(Diana).并示意学生跟着重复这句话。

2.教师指着离自己稍远的女生问:Who’s that girl?引导学生回答:She’s„

3.用同样的步骤问一个男生,用he 代替she。

4.教师指着离自己稍远的男生问:Who’s that boy?让学生回答:He’s „

5.让学生指着班里的同学做问答:Who’s that girl? She’s„ Who’s that boy? He’s „

6.教师拿出学生们所熟悉的教师的照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询问学生:Who’s that man? Who’s that woman? 引导学生回答:He’ s Mr„ She’s Miss/Mrs.„

7.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几张明星的照片或图片,让学生做Who’s that man? Who’s that woman?的问答练习。

8.教师出示自己的家庭照片说:This is my family.Do you know who they are?鼓励学生对照片中的人物提问,教师用She’s my mother.He’s my father.来回答,并重复单词father, mother。教师再次用mom, dad代替mother, father进行回答,向学生指出mom和dad更多地用于日常口语中。

9.让学生观看教学课件或VCD展示Let’s talk的内容。

10.让学生看书听录音,跟读课文对话。

11.让学生分组表演课文并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照片等既让学生了解文本的人物又把学生不知不觉带到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Who’s family is this?

教师先收集几张学生的全家福,出示其中一张问:Who’s family is this ? 引导该家庭的学生迅速反应:This is my family.然后让其他同学对照片中的人物发问,该生回答。

2.猜人

请一名学生到前面,蒙上他/她的眼睛,再叫一名学生说几句英语,让全班学生问:Who’s that boy/girl?猜的人说:He’s„

/She’s„猜对了,就蒙住说话学生的眼睛,继续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播放英语歌曲,创设愉快氛围。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Draw your best friend.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图画纸,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画出自己的父母或好朋友。以小组为单位,根据画的画做句型练习:Who’s that boy/girl/man/woman? He’s„ She’s„

板书设计:

课后记:

Unit My family

第二课时

Teaching aims:

单词father(dad)

mother(mum)

grandfather(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 sister, brother, man, woman Course standard:

课标指出激发学生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人说英语并能识别语句,学会与人沟交流个人信息。学习对人有礼貌的好行为。本节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兴趣激发,重视双向交流,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课时本部分主要巩固Where are you from?并学习新句型:Who’s that man(boy)? 让学生学会介绍他人及做自我介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实施适度合理。

Assessment designs:

1、通过Step 1、2使学生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更好的实现本节课教学目的打下基础。

2、通过Step3,完成目标1、2教学。

3、通过Step4完成目标3教学,巩固当堂内容。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main points 单词father(dad)

mother(mum)

grandfather(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 sister, brother, man, woman Teaching tools:

1.有关家庭成员的图片 2.单词卡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Teaching procedures: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教师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大家,并指着其中的人物做介绍:He’s my father.She’s my mother.2. 让学生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着,举起自己的家人照片做问答练习:Who’s that man? Who’s that woman? 3.小先生组织小组学生进行问答。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实物交流等既让学生巩固了文本的人物,又把学生不知不觉带到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

二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出示Chen Jie的图片问学生:Who’s this girl?让学生回答:She’s Chen Jie.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2.教师分别出示father, mother的图片,问学生:Who’s that man(woman)?引导学生说出:He’s Chen Jie’s father(dad).She’s Chen Jie’s mother(mom).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

3.出示单词卡,让学生认读father, dad, mother, mom, man, woman, 让学生把这些单词卡贴到黑板上相应的图片下。

4.教师:There are 4 people in Chen Jie’s family, too.Do you know who are they?可先让学生猜,再出示图片教读单词:grandfather(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 brother, sister, 并把图片贴到黑板上,形成family tree.注:教师向学生说明grandpa, grandma,多用于口语中。

5.教师出示单词卡,让学生先试着把单词garandfather(grandpa), grandmother(grandma), brother, sister贴到相应的图片下,再教读单词。

6.让学生看黑板。教师:This is a family tree.How many people in Chen Jie’s family? Who are they?

7.播放Let’s learn A部分的视频,学生边观看边跟读。再让学生扮演Chen Jie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This is my family.He’s my„ She’s my„

8.让学生拿着自己的家庭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当学生介绍到父母时,教师可问:Do you love your 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my father and mother.What about you?

9.播放歌曲“Father and mother”的视频文件,学生反复学唱。

10.鼓励学生把其他家庭成员也编成歌曲,并表演给大家看。【设计意图:通过照片、实物复习、实物交流等既让学生巩固了文本的人物,又把学生不知不觉带到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

三 趣味操练(Practice)

1.Listen and show

教师说:Show me the picture of your mom.学生立刻高举Mom的照片说:She’s my mom.举错的退出游戏。

2.Listen and choose

教师请一名学生读出黑板上的单词,另一个学生要根据所听到的从黑板上拿下该单词卡,直到黑板上只剩下图片为止。

3.Make a family tree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看着黑板上的图片位置,用自己的单词卡在图画纸上粘贴family tree.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出示Let’s learn(A)部分的课件,向学生展示。

请学生上台操作动画,问:Who’s this/that man/woman? 其余学生回答。最先答出来的学生应及时给予奖励。

【板书设计】

Unit Two My family 由图片和单词组成的一个family tree.【课后记】

Unit My family

第三课时

Teaching aims:

正确认读和书写字母Ff, Gg;学习单词fish, goose, girl, father。

Course standard:

课标指出激发学生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人说英语并能识别语句,学会与人沟交流个人信息。学习对人有礼貌的好行为。本节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兴趣激发,重视双向交流,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本课时本部分主要巩固课时本部分主要巩固Where are you from?并学习新句型:Who’s that man(boy)? 让学生学会介绍他人及做自我介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实施适度合理。

Assessment designs:

1、通过Step 1、2使学生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更好的实现本节课教学目的打下基础。

2、通过Step3,完成目标1、2教学。

3、通过Step4完成目标3教学,巩固当堂内容。

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main points 正确认读和书写字母Ff, Gg;学习单词fish, goose, girl, father。字母印刷体与手写体的区别。

Teaching tools:

1. 图片fish, goose, girl, father 2. 写有大小写Ff, Gg的字母卡 3.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Teaching procedures: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1.复习已学字母Aa-Ee。抢读字母

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然后逐个出示字母卡片,学生们举手抢答,教师让最先举手的学生读出该字母,读对的给该组记10分,最后得分最多的组为优胜。

看谁快

将全班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持大写字母,另一组学生持小写字母,教师快速念字母,要求持有该字母的学生迅速站起来,最先站起来的人得两分,后站起来的得一分,没站出来的得零分,得分多的组获胜。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单词以及该单词的第一个字母。

3.播放Unit 1的字母动画,复习字母A-E。

4.播放Unit 1 Let’s do的录音,学生边听边做动作。

【设计意图:字母卡片的呈现,游戏的有趣性引导孩子有序的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

二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师让学生看Let’s say部分的动画课件,呈现情景。

教师问: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 鼓励学生学过的单词尽量用英语表达。

2.学习字母Ff和单词fish, father。

1)教师点击小女孩的爸爸,问学生:Who’s the man? 让学生回答出father 一词。

2)教师继续问:What is he doing? 然后用鼠标点击鱼:Look!What’s this? Can you tell me in English? 3)点击鱼,让学生听单词的发音,并模仿。

4)教师带读单词fish并告诉学生: He is fishing.(边说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5)教师问:你们能猜一猜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吗?(教师要对说对的学生进行表扬)

6)教师出示father的单词卡,让学生认读。

7)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Ff的大小写。

8)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按笔顺书写字母,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做书空练习。

3.学习字母Gg和单词girl , goose。

1)教师点击小女孩问:Can you speak this word? 让学生说出girl。

2)教师继续问:What is she doing? 然后用鼠标点击鹅:Look!What’s this? Can you tell me in English?

3)点击鹅,让学生听单词的发音,并模仿。

4)教师带读单词goose并告诉学生: She is playing with the goose.(边说边做动作,帮助学生理解。)

5)教师问:你们能说出这两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发的是什么音吗?学生说出后,教师说: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哪个字母发出的音是这样的。

6)教师出示字母卡,教读字母Gg。

7)教师出示girl的单词卡,让学生认读。

8)让学生辨别字母Gg的大小写。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按笔顺书写字母,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做书空练习。

4.让学生在活动手册上把所学字母Ff, Gg进行描红。教师在教室中巡视,及时给学生进行辅导。

5.让学生听录音带跟读模仿。[使用Let’s say/A相配套的录音带。]

6.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看图片说出单词及第一个字母。

7.播放Let’s chant(A)动画前,帮助学生理解歌谣大意,并教读歌谣。

8.学生跟着动画学唱歌谣,可用手打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照片、实物复习、实物交流等既让学生巩固了文本的人物,又把学生不知不觉带到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

三 趣味操练(Practice)大写找小写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组大写字母,每组找一名学生到讲台上来,教师发给他们打乱次序的小写字母卡片,在教师宣布“开始”后,他们要尽快按大写字母找出相应的小写字母。

找字母

找一个学生站在教师前面背朝其余的学生。教师将Ff,Gg 分别写在四张纸上,藏在四个学生的课桌里,请这位学生猜。全班用声音提示找字母的学生。如果位置离字母近了,就大声说Big(F)或small(f)。如果离远了,就小声说Big(F)或small(f)。无论找到哪一个字母,全班学生都要给与掌声鼓励。再换另一名学生继续找,直到4张字母全部找出来。

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学过的字母。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找出这些字母的邻居(即与之相邻的字母,是大写的配大写,是小写的配小写。)

【板书设计】

Unit 2 My family 黑板上方:上课前打好的四线三格,在课堂上随讲随写的字母Ff, Gg。

黑板下方:单词图片

【课后记】

Unit My family

第四课时

Teaching aims:

1、掌握句型:Is she/he your„.?词汇(短语):Come on!Really? Watch TV.、2、词汇:brother sister

3、语音:brother中 “th”的发音时要咬住舌尖。正确运用感叹词和日常用语

Course standard:

课标指出激发学生对英语有好奇心,喜欢听人说英语并能识别语句,学会与人沟交流个人信息。学习对人有礼貌的好行为。本节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突出兴趣激发,重视双向交流,重视灵活扩展,实现整体设计。本课时本部分主要巩固课时本部分主要巩固Where are you from?并学习新句型:Who’s that man(boy)? 让学生学会介绍他人及做自我介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以保证教学实施适度合理。

Assessment designs:

1、通过Step 1、2使学生感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更好的实现本节课教学目的打下基础。

2、通过Step3,完成目标1、2教学。

3、通过Step4完成目标3教学,巩固当堂内容。

Teaching difficulties and main points

1、掌握句型:Is she/he your„.?词汇(短语):Come on!Really? Watch TV.、2、词汇:brother sister

3、语音:brother中 “th”的发音时要咬住舌尖。正确运用感叹词和日常用语

Teaching tools:

学生们的家庭照片和自己家庭成员的个人生活照;有条件的话,准备学生或教师的家庭录像;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课件[Unit 2 Let’s learn];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Teaching procedures: 一 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Read and act 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单词卡片,学生大声读出,并演一演。T:“Who’s this?”S:“mother”.T“Act like father” Read and match

2、教师出示A/Let’s learn部分的大挂图,让学生读词卡,把卡片贴到相应的图旁边。

学生当小老师提问:“Who’s he?”回答“father/„”

【设计意图:字母卡片的呈现,游戏的有趣性引导孩子有序的参加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 二 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Talk about the pictures 学生们出示自己的照片和自己家人的照片

学生们自由提问:“Who’s he? Who’s she?”照片的主人进行回答。教师根据照片的内容发出自己的感叹“Great!Cool!Wow!Come on!Really?”鼓励学生也根据自己的感受运用这些感叹词。Watch video

2、播放B Let’s talk 录像,教师提问:

1)这段对话中,谁向谁介绍了自己的家庭?

2)对话中,一共用到了几个感叹词?

3)学生回答问题。

4)再播放一遍对话,让学生留意语音语调。

观看课件

1)教师播放B Let’s talk部分的动画课件,先完整播放,然后教师反复点击动画,一幅一幅图,一句一句话学习,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试着模仿

2)再次观看,鼓励学生边看边说

3)关闭声音喇叭,学生分角色给课件中的人物配音。

4)小组为单位练习对话,然后上台表演。

5)教师及时奖励表演好的小组。

4教师出示B Let’s learn的视频,教师提问:在录像中有几个人?他们的关系?

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试着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

5出示Let’s learn部分的动画。

教师出示场景,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What can you see? What are they doing?”)

点击单词或人物brother sister,指导学生认读。

告诉学生:在英语中,brother既可作哥哥讲,也可作弟弟讲,而sister既可作姐姐讲,也可作妹妹讲。

播放课件,学生观看,理解“What a big fish!”的含义,教师边说边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学生分角色跟读。小组表演

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棵大树,在树上贴出家庭成员的单词卡片。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照片、实物复习、实物交流等既让学生巩固了文本的人物,又把学生不知不觉带到情境中,激发学生兴趣。】 三 趣味操练(Practice)

活动一:Talk about the picture 学生之间观看彼此家庭成员的有趣照片,边看边根据实际运用对话中的句子

活动二:Let’s practice

教师出示一张自己的家庭照片,引导学生提问:“Who’s that ?”T:“Guess!”S:“Is she your sister/„?”T:“No, This is my„”

学生之间就彼此的照片提问,运用句型“Is she your sister/„?” 活动三:

教师将学生们的家庭成员照片(长的相似的)展台出示,让学生用“Is she your sister/„?”猜一猜。

四 扩展性活动(Add-activities)录像展播

播放学生或教师的家庭录像,学生根据录像内容,小组为单词谈论(运用对话中的句子“Is she/he your„.? Who’s this boy/„? Great!Cool!Wow!Come on!Really? Watch TV)

【板书设计】 Unit 2 My family

教师在方框内贴上相应 的家庭成员的单词

【课后记】

第二单元备课新 第2篇

本单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一)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1.比例的意义。

2.比例的基本性质。

3.解比例。

(二)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1、正比例的意义。

2、正比例图像。

3、反比例的意义。

(三)比例的应用

1.比例尺。

2.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3.用比例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1.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首先知识由实际问题引入,例如由大小不同的国旗引入比例的意义,从“世界公园”的埃菲尔铁塔模型引入解比例,从生活中的放大、缩小现象引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其次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根据比例意义解比例的实际问题。第三安排了“比例的应用”一节内容,其中既有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还有比例尺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渗透函数思想。

函数是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小学,主要是通过一些知识的学习,渗透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因为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实际上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教材通过实例,用列表的形式,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的式子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认识正比例关系时,教材通过图像表示两个变量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正比例关系的认识。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平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五、突破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是本单元学习的几个基本概念,十分重要。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做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数量关系的特点解答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明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本单元的知识综合性比较强。所以学习中既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又要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材的编写也注意体现知识的综合应用,例如比例尺的一些练习,不仅限于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而且涉及到测量、图形、方向与位置的知识以及根据实际设计比例尺。

六、课时分配

比例(11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课时左右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4课时左右

新课程背景下主题式单元备课初探 第3篇

一、主题式单元备课的优势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个单元一般包括3~4篇课文和习作、练习三个部分,它们共同构成了内容特色一致,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又相对完整的教学整体。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师生开展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单元备课,也叫课题备课,是指教师为完成教学大纲中的一章、一个较大的课题或一个单元而设计的教学方案,单元备课能使知识结构化,有利于突出重点、理清难点。主题式单元备课也就是按课程标准以及单元的教学内容,确立完成该单元教学内容的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独立钻研、合作探究的单元备课活动。在主题引领下一般要完成:单元教材分析,即明确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课时安排、组织教学的方法及手段、学情分析、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单元练习或试题设计;单元教学反馈。

1. 统筹安排,整体把握。

主题式单元备课从整体出发,使学生的能力训练点得到有效的落实。在教材的编排上,每个单元都有一个重点训练的能力点,主题式单元备课能使教师更加清晰地理清每个能力点在训练时循序渐进的过程。有时一个训练点会在一册教材中的两个单元甚至三个单元中重复出现,主题式单元备课更能帮助教师做到由扶到放。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早就指出:“当代学校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指所选的教学教育过程的方法,可以使师生耗费最少的必要实践和精力,而收到最佳效果。”语文教学中,主题式单元备课是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基础。

2. 聚焦主题,目标分层。

主题式单元备课能更加合理地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真正突出重点。在主题式单元备课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本单元的主题,确定重点教学的篇目。在重点教学的篇目中找到应该重点感悟的段落,然后寻找这些内容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在教学中做到前后迁移,融会贯通,有效避免教学的孤立性和思维的单一性,这种教学不仅能活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由过去的学好一篇过渡到学会一类。

3. 凸显“双主”,重在运用。

主题式单元备课能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双主)的作用。所以我们说,在教学中如果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就能使教师从繁重的填鸭式讲解中解脱出来。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偏重教师的讲授,而忽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忽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在主题式单元备课中会凸显“举一反三”的教学法,有效克服传统教学的偏颇,采取探讨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可使学生从教师示范的“举一”中较好地“反三”。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当然,单篇备课是进行主题式单元备课的基础,教师应该处理好其由分到总的关系,逐步实现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以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主题式单元备课的实践

针对语文教材特有的编排方式,教师备课视野应该从一篇课文转向一个单元,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考虑教材的整体备课。也就是说,可以尝试教学时间的统筹安排、学习内容的相互交融和教学方法的随时改进。

1. 主题式单元备课的流程。

(1)教研组集体进行整册教材的分析,梳理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分配各自详备的单元。

(2)查阅资料,钻研教材,独立备课。

(3)结合某个单元主题开展说课活动,交流各自在备课中的收获和困惑,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开展教学研讨。

(4)教学实践时要紧紧围绕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实践后加强教学反思和教学行为跟进。

这样的主题式单元备课流程目的在于帮助教师在备课中建立主题引领下的全局观念,准确把握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之间的关系;帮助教师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有效地集中发挥自己的教学才智,在奉献自己智慧的同时,也收获他人的成果,取长补短。

2. 主题式单元备课的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制定集中、明确、适切的教学目标;要求从整体着眼确定和处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和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布置有效的课后作业。主题式单元备课要求教师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教学设计、教学调整和教学反思,做好再次备课,要求教师更加关注有效作业的布置,使作业的布置不再随意,成为备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鼓励教师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为以后的教学积累有效的资料。

这样的设计方案目的在于引导教师在单元备课的基础上真正落实主题式单元备课,有利于教师更准确地把握教材和使用教材。设计方案要求教师进一步思考整个单元中如何进行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如何具体落实阅读教学和写作指导的互相渗透,寻找有效的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拓展。

3. 主题式单元备课的过程。

新课标要求教师根据新课程理念和年段教学的总目标分析教材和驾驭教材,能找到本单元教学内容中的共同特征,进行有效的迁移教学。如在进行单元内容教学前:

(1)重视单元整体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指导学生阅读本单元课文,初步感悟本单元主要的教学内容和训练重点,同时指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为后面的单课学习做好准备。

(2)聚焦主题,精心设计单元教学环节。在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整册教材和每个单元教学内容的特点,从整体考虑教学思路,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环节。在安排教学顺序时,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顺课次学习,也可以依据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最迫切想学的一课开始;还可以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训练的需要(如朗读训练、概括训练、口语表达等)进行内容重组。

4. 主题式单元备课的教研。

教研组的团队合作往往能促进学校教研文化的形成。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以教研组为单位,将课例分析和案例研讨作为主题式单元备课教研的主要载体,定期进行教学实践,展开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一课一人式,也可以一课多人式进行跟进式教学,目的是变教材为教学设计,变教学设计为优秀的课堂教学,变课堂教学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其途径可以为:

(1)在主题式单元备课的基础上自主设计教案;

(2)教学实践,组内说课、上课、听课、评课;

(3)自我反思,重构教学设计;

(4)再次教学实践,取得收获;

(5)在校级进行大组交流,汇报整个教学设计的研讨过程。

为了便于记录整个教研的过程,可以设计教研活动记录表:

主题式单元备课有效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整合了集体的智慧,进行了知识的互补,促进了教师教学设计和组织能力的发展。

第二单元备课新 第4篇

关键词:写作;词汇;句型;提纲;模仿;自评;互批;点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教学的重点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技能以及这四种基础技能。写作是中学生应该撑握的一项最难也是基本技能。近年来中考中书面表达占据至少10%的分值。这让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但是根据对我校多届毕业生书面表达的最后得分的统计情况,我们发现书面表达的差距是最明显的。以我校2015年中考866人参加所获得的数据为例:约38%即329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10分以上,约40%即346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可以拿到5-9分,但仍有约22%即191人书面表达十五分满分拿到5分以下。因此要想提高中考成绩我们认为写作教学应从多加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训练,让每一个写作的话题都贴近她们的生活,精心准备一堂写作课,坚持以学生为主参于主体。现在我以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课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写作教学。

首先,全面分析学生在写作中的主要问题。《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阶段的写作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能根据图示或提示写简单的文章、写日记、写信等。《Go for it》教材每单元也编排了较多的围绕本单元功能话题的写作练习。但学生们往往不能很好的根据所给信息和要求来写出质量高的作文,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习惯性的使用翻译方式,用词不当,意思表达不清;2、时态、人称、词形、单复数及短语搭配等基本语法运用不当;3、格式,人称错误;4、连词等运用不到位,没有基本的文章脉络,信息的堆积;5、书写基本功差,断句,段落间距和词的间距不明显。有位老师总结写作的要点如下:先读提示,弄清要点与格式;时态、语态要当心,前后呼应要一致;句子结构要搭配,语言习惯莫违背;文章写好要细查,点滴错误不放过。如本篇写作主要是谈谈自己的日常生活,使用第一人称,一般现在时,注意的关键信息是日常活动如起床,洗澡,吃饭,刷牙,穿衣服,运动和上下学等动词以及频率副词的使用和时间的多种表达方式。根据规律可以总分总三段式解决段落问题。

其次,充分的听说读信息的输入。英语教学中的写一定是在听、说、读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是学生用努力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和所学用英文叙述自或者生活实际或则思想情感的过程。在本课的写的训练中,首先要强化日常活动和时间表达的词汇、第一人称的动词用法和基本的句型。在写作之前先读背2b 和3a 的文章案例,以便积累词汇、短语、好句子,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同时在读背的过程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有利于在写作中正确地运用英语句式,避免出现“中国式英语 ”。适当训练学生改变人称造句、复述课文等,从领会他人的日常生活提高到灵活应用于自我的生活,做到边学边用,在用中学,学中用,因此写作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再次,在写之前可以先列提纲,适当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点,把握写作的段落和词数的控制能力,为写出规范的作文打好基础。注意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具体动作内容描述要清楚而且要详略得当。列提纲也便于教师根据提纲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并及时纠正不足。认真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注意句式变换和连词的使用可以为我们的文章添彩。如and, but, so, because是我们本单元可以使用的连接词。

最后,采取自批结合同桌互批的方式来发现问题。 初一学生的写作需要循序渐进,教师应该有更多的耐心和宽容心。可以尝试首先学生们可以交换作文批改,有助于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同时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读者意识”,使每个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以达到提高学生英语写作兴趣。再订正之后,小组决定推出优秀作文让老师点评。让学生看到自己身边的人也可以写出模范作文,培养写作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人人争当模范小作家。教师评价小组推优作文时教师需要多使用鼓励的评价语,欣赏学生们的每一个小进步。如我欣赏你的某一个词,某一个句子等等。本课中就有很多学生写出很多经典的句子如:I always eat breakfast at 8 oclock. Because my mother says, “it is good for my health.” I never eat anything after dinner. Because i dont want to be fat. I like playing soccer. So i always play soccer after school for an hour.等等这些美句需要我们老师的关注,并表扬她们的成果。也有一些学生犯了一些常见的错误如:I never late for school. I like play basketball. 等这就需要我们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寻找错误点,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犯错的学生理解记忆。切记直接给学生范文,抹杀学生的创作热情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单元单元备课 第5篇

单元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材围绕着“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专题,共安排了四篇文章、一次习作和口语交际、一次回顾与拓展、一次综合性学习。四篇文章中,前两篇是讲读课文,《詹天佑》描写了詹天佑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歌颂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创造才能。《怀念母亲》表现了著名学者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时对生身母亲和祖**亲无限眷恋的感情。后两篇是略读课文,《彩色的翅膀》则从普通的海岛战士扎根海岛、建设海岛平凡事迹中,歌颂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一片忠诚和热爱的感情。《中华少年》以诗歌的形式热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口语交际〃习作”安排了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学习汇报会和写演讲稿或读后感的活动,“回顾〃拓展”也是紧紧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安排了相关的内容。另外,本组还安排了一次围绕本专题的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搜集、采访、参观等方式,进一步深化“祖国在我心中”的认识。

单元总体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中华儿女报效祖国、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自豪,立志报国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抓住语言文字这个根本,通过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入体会、感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让学生与作者、与文中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

2、引导学生品味词句,看看作者是使用哪些词句准确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打动我们的。

3、在五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理解词语、句子的学习方法,如: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展开想象等。在本单元学习中,这些方法依然要用到,并要加以巩固。

单元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2、掌握演讲稿的写法。

3、在搜集资料中体会爱国情感。

单元教学时间

第二单元单元集体备课 第6篇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学生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的第二组课文,首先要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要通过本组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中年级的语文学习。因此,教师有必要重温低年级和中年级起始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前一组和本组的教学,逐步完成从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即在进一步巩固并扩大已有的识字写字教学成果的同时,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及习作兴趣,能不拘形式地写出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灰雀》、《小摄影师》、《奇怪的大石头》三篇精读课文,《我不能失信》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灰雀》、《小摄影师》分别讲述了列宁、高尔基和孩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奇怪的大石头》、《我不能失信》记叙了李四光和宋庆龄小时候的故事。课文展示的不是他们作为革命家、文学家和地质学家的丰功伟绩,而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小事。正是在这些平凡的小事中,体现出了他们崇高、美好的品质。这正是编者安排的巧妙,生动有趣、发人深省的故事代替了冗长枯燥的说教,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去探寻名人足迹,感受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从而受到启迪。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整合优势。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突出单元主题。在阅读教学中,要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习作等训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本组的导语中,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收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的要求,此外,在《灰雀》课后,学习伙伴的泡泡中也作了相应的提示。这些内容的安排,是为了“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的顺利进行所做的准备工作。

二、学情分析

1、经过两年的语文学习,学生都具备了一定的汉字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如“增减偏旁”、“声旁归类”、“部件拆分与合并”、“偏旁置换”等方法。大部分学生有自主识字的能力,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但遗忘较快,形近字、同音字错误较多,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朗读的形式,如:自由读、感情朗读、分角色读等,初步达到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初步学会略读、默读等读书方法,引导学生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把握各段的主要内容,并加强读书积累的指导。

3、能用普通话和他人交流,并逐步形成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有主动交际的欲望,但口语表达能力还有待于加强,本单元要学习讲述名人故事,情节要完整,内容较为具体。

三、单元教学目标设定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提出的明确要求,结合本单元文本特点,我们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会认37个生字,会写40个生字,掌握词语表中的46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文中人物的对话,要培养学生学会边读书边思考,积累语言的习惯。

3.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默读和诵读理解词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能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高尚、美好的品质,并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4.学会引用人物语言的几种方式。

5.把自己知道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讲故事时要讲得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故事时要认真。

6.背诵好词佳句,背诵“读读背背”中的名人名言,搜集更多的名人名言。7.培养学生通过语言想象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语言,对信息分类整理和概括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运用动作神态和对话来描写人物的能力,并养成修改文章的好习惯。

四、教学整体构思与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都是人文内涵极为丰富的课文,如何结合文本特点落实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呢?

(一)引导学生主动感知──蓄情待发

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个个名人故事,从内容上讲能够吸引学生阅读,学生在老师还没讲到这些课文时,大部分学生已经读过了。这就为后面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教学时,我们可以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文章大意。

(二)引导学生主动感悟──融情共鸣

1、设境生情

通过图画、录像、音乐、动作及语言的描绘,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诱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教学时,要重视单元整体引导。在开始本单元学习之前,可以用课件展示出单元导读中的名人画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画的都是一些谁?你认识其中的哪位?”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依次进行介绍。

2、读中悟情

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文章中的人、事、景、物,引起情感反应,从而体验书中的优美滋味。在这一单元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字、词、句、段进行朗读训练,揣摩人物内心活动,体会人物品质。如:《小摄影师》是一篇语言质朴、感情真挚的文章,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高尔基对孩子的深切关爱。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划出高尔基说的话,用“──”划出描写高尔基神情的句子,并用“▲”画出描写高尔基的动作的词。然后我让学生以多种方式读这些重点词句:(1)指名读,学生评价,再读(由学生评价引发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品质);(2)思考读:如果你就是这位小摄影师,请你和你的同学、老师谈谈你与高尔基见面的情形;(3)分角色读。在这样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仔细地琢磨这些蕴涵着深刻情感的词、句、段,如:高尔基的“赶紧”“大声喊”以及拒绝摄影师和对小男孩的等待。学生通过品味,既水到渠成地理解了语言文字,培养了语感,又深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真正领悟了文章中的真情实感。

(三)引导学生主动创新──泻情升华

还以《小摄影师》为例,学完了课文,体会了人物的品质,再引导学生思考:“小男孩还会来吗?为什么?再来时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让我们展开想象,接着写写这个故事。”因为学生有深刻体会,被高尔基那种品质所感动,孩子们便能写出一篇篇想象合理而饶有趣味的习作。

再例如,学完了整组课文,再回到单元开始时的问题:“名人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对自己说两句什么话吗?把自己想说的写下来。”学生通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和课外收集到的名人故事的学习,体会到名人身上的种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他们再联系自己,便能写出很多鼓励自己积极上进的话。教学课时:13-15课时

附教案

教学课题:灰雀

教学目标: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2.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读中感悟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

2.多媒体课件。

3.收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 合作学习

1.出示列宁照片,这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同志。利用课前预习收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1)学习小组交流资料(教师下组参与,发现有价值的交流资料)

(2)全班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今天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故事。

3.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三、指导学习,读懂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4.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课堂作业

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贴出三只灰雀在枝头欢歌、跳跃的图画。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现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

二、深入学习,读懂第3至10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一读课文 3-10自然段,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几段是小男孩说的,找一找、读一读。

2.屏幕出示课文3.5.7.9自然段,请大家读列宁的这几句话,仔细体会列宁这些话的意思。

a.学生交流。哪句话特别有体会,可以说一说,也可以把体会到的用朗读来告诉大家。

b.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板书:爱。

3.聪明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底到哪里去了?你从课文哪儿看出来的?出示4.8.10段。

a.各自练读这几段话,指名朗读检查。指导读好“一定会飞回来的!”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

b.读后体会: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c.男孩为什么要捉走这只灰雀?他对灰雀的喜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发表看法,相互补充,汇报体会。

5.相机小结:列宁的爱是给鸟自由,男孩的爱却夺去了鸟的自由,列宁才是真正的爱鸟!

6.细细体会列宁和男孩的心理感受,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

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自由朗读11-13自然段。

3.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交流、提出疑问,如“列宁为什么要问鸟?鸟怎么会说话呢?”等等。

4.小组讨论,解答上面列出的两个关键问题。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5.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美美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6.小结板书,总结课文。

四、收集故事、积累提高

1.学了这篇课文,你发现了什么?大家一起来说说。

2.收集列宁或其他名人的故事,读一读,开展讲故事比赛。

5、灰雀

板书设计

列宁 小男孩

教学课题:小摄影师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判断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2.了解体会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爱护和关怀。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会读写课后词语,会用“突然”造句。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高尔基对少年儿童的关怀爱护。本文对话较多,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人物对话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学前,布置学生搜集了解有关高尔基的资料。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读准生字“摄”。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摄影”是做什么的,“摄影师”是干什么的人。

2.导入新课。

课文中的小摄影师是谁呢?他给谁照相?怎样照的?照成了没有?„„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指导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3)朗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按要求进行预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初读课文,结合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投影,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线。

摄(shâ sâ)突(tóu tū)

卷(jiǎn juǎn)吩(fēng fēn)

秘(bì mì)杂(zhá zá)

(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检查生字读音。(3)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报纸 杂志 杂志社 记者

照相 摄影 摄影师 胶卷

(4)简单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自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同座互答)1.1.小摄影师是谁,他是怎么进去的?

2.进去后,他是怎么做的,高尔基又是怎么做的?当小男孩儿哭着跑开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3.晚上秘书向高尔基报告了什么?高尔基是怎样说的。

4.完整地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以上问题,旨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为深入精读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后思考题,精读课文。

1.默读1—5自然段,画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思考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1)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列宁格勒,了解高尔基。重点介绍高尔基的伟大,高尔基工作的繁忙,高尔基对青少年关怀的事例。

(3)“突然”是什么意思?什么事使高尔基感到突然?(要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突然”)

(4)指导理解纸条的内容。

① 读纸条内容:纸条上一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② 读了纸条内容后,你知道了什么?

从以下几点引导:

A 要进来的是一名少先队员。

B 给高尔基照相,贴在学校的墙报上。

C 门卫不让进去。

D 请高尔基让他进去。

E 照完相立刻就走。

(5)读2—5自然段,回答小男孩儿是怎样来到高尔基面前的。

(6)读了这几段后,你觉得小男孩儿是个怎样的孩子?

(小男孩儿是一个很懂礼貌的孩子。要求学生从对纸条上“亲爱的、想、请、立刻”和跟高尔基讲话时“站起来、鞠了个躬”以及向高尔基请求等具体词句的理解中进行体会。)

(7)这么有礼貌的孩子,门卫为什么不让进去呢?

(引导学生理解高尔基工作很忙,“正在读书”;轻易不让人进去打扰高尔基是门卫的责任,并非看不起小孩儿。从高尔基破例地让小男孩儿进去,体会出那种热爱关心下一代的特殊感情。)

(8)朗读1—5自然段。

2.默读6—11自然段思考:小男孩儿在给高尔基照相时,高尔基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边读边画出有关词句)

(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思考:

①“打量”是什么意思?怎样是“仔细打量”?仔细打量之后,为什么“咧开嘴笑了”?

②“吩咐”是什么意思?小男孩儿是怎样吩咐的?从哪句话体会出小男孩儿是在吩咐高尔基?(从指了指沙发,说:“请您先在这儿看报。这句话没有商量的语气,只有有礼貌的安排。)

③ 重点理解第七自然段:读第七自然段说说高尔基是怎样按小男孩儿的安排做照相准备的?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 抓住第一句中的“按”进行体会。

B 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明了什么?理解“摆弄”的意思,把“很久很久”与“很久”比较,体会其摆弄时间长,直到把要做的事,要做的准备都做完,“一切停当”。

C 高尔基“侧着脸,对着他微笑。”(结合课文插图)

D 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第七自然段,从高尔基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给自己照相中体会高尔基对下一代的关怀和深深的爱。

④ 读8—11自然段,说说当小男孩儿突然哭起来时,高尔基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A 读第八自然段,体会高尔基十分关心疼爱的语气。

B 反复有感情地朗读第十自然段,体会高尔基为什么“赶紧”站起来,又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我给你胶卷,我这儿有很多胶卷。”是什么意思?从这些词句中你又体会出了什么?(高尔基多么想留住小男孩儿,帮助孩子拍成这张照片,实现他美好的愿望)

(2)师生小结6—11自然段:写小男孩儿进办公室给高尔基照相,发现忘了带胶卷,伤心地跑回去了。重点写高尔基怎样听从小男孩儿的吩咐,配合小男孩儿照相。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教学札记:

首先指导学生预习、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课文主要讲了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整体上对课文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以课后思考题为主,辅之以精当的设问,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把理解的重点放在体会高尔基关心爱护下一代上。最后总结课文,进行练习思考,对课文内容、特点有一个更完整深刻的认识,相机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本文对话较多的特点,指导学生有表情朗读、分角色朗读。

教学课题:奇怪的石头

教学目标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认识“考、秦”等5个生字。会写“着、藏”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奇怪、着名、地质学家”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童年李四光对大石头产生的疑问以及他后来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与童年的疑问间的关系,认识好奇心在发明创造中的重要意义。

教具准备

1.发动学习收集李四光的生平资料、图片、童年故事。

2.预习课文,不理解的词语,知识查字典找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画激趣,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石头吗?如果你见到一块大石头(教师板画一块大石头)你是否会产生一些疑问?我国着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就对一块大石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奇怪的大石头》(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把课文读通顺。

2.分节指名读课文,相机检查巩固生字、新词的读音。

着名、藏在后面、孤零零、悄悄、躲闪、陨(yǔn)石、大坑(kēng)、卧进、突兀(wù)、旅行、考察、秦(qín)岭、流域(yù)、遗(yí)迹、研究、震(zhân)惊

检查预习,质疑解难。

1.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介绍本文主人公──李四光。

2.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a.对预习认真,能主动、正确解疑的同学给予表扬。

b.主要解决以下疑难:

陨石:大的流星在经过地球大气层时,没有完全烧毁坠落到地球上的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地质学家:从事地球物质形成和地壳构造研究,以探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家。

突兀:高耸。

第四纪:地质历史的最后一个纪。约从距今250万年前至今。此时高纬度地区广泛地发生了多次冰川作用。

冰川: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自身的压力变成冰块(或积雪融化、下渗冻结成冰块),又因重力作用而沿着地面倾斜方面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块叫做冰川。在地质上的新生代第四纪,气候非常寒冷,世界上的许多地方被冰川覆盖,称第四纪冰川。

秦岭:横贯我国中部,东西走向的古老褶皱断层山脉。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解线。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

c.完整地齐读课文。三.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认读要写的字。

2.争做写字小老师:那几个字容易写错,该怎么写,请你想一想,然后提醒大家。

“藏”字17画,第六笔为“┖”。

“卧”字,左“臣”,右“卜”,注意“臣”的笔顺,第三笔为“┐”。

“旅”字,注意左下部分的笔顺。

3.各自抄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

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二.感知巨石形象

课文讲的是李四光小时候的事。小时候的他常常和小伙伴们围着一块巨石捉迷藏。让我们到现场去,去看看这是一块怎样的巨石,他们是怎样围着巨石捉迷藏的。

a.请大家各自轻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b.教师板画石头(或实物投影仪显示课文插图,或电脑多媒体课件显示巨石),讨论:

a)这是块怎样的石头?(注意文中的“巨石”、“孤零零”)

b)李四光和伙伴们是怎样围着石头捉迷藏的?

如果使用电脑多媒体课件的话,继续演示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的情形,引导学生根据内容描述。

c.小伙伴们转来转去找不到李四光,咦,这是为什么?(石头大,便于躲藏这也是原因之一)二.感受好问精神

时间长了,李四光对这块大石头有了疑问。他首先想到的是问老师,李四光会怎么问?老师怎么答的?李四光又会怎么想?同学们读读课文,同桌间演一演。

同桌读、演后挑选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结束后教师问李四光扮演者:“听了老师的回答,你的疑问解决了吗?为什么?”

解开巨石之谜

李四光又跑去问爸爸,他爸爸也说不清。后来这个疑团有没有解开,怎么解开的,请大家读最后两自然段。

读后讨论

a.李四光怎么解开这块孤零零的巨石之来历这一谜团的?

引导学生认识以下要点:

a)李四光思考这个问题想了二十多年;

b)长大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明白冰川可以推动巨大的石头旅行几百里甚至上千里。

c)李四光回家乡专门考察了这块大石头,终于弄明白这块大石头是从遥远的秦岭被冰川带到这里来的。

b.对这块巨石的研究引导他发现了什么重大成果? 三.交流读后感想

1.完整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大家都会有一些感想,请你和大家交流一下。

3.小结鼓励:

孤零零的巨石联系着千万年前地质事件,童年的疑问引发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貌似平常的事件不平常,好奇的童心所发现的问题可能蕴含着大价值。愿我们小朋友们也有强烈的好奇心,遇事多提问、多思考,不懈探求,去揭开一个个神奇之谜,为国家、为人类作贡献。板书设计:

奇怪的大石头

感受石头的大 感受善于思考

教学课题:我不能失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描写,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教具准备:发动学生寻找宋庆龄的生平资料,阅读有关宋庆龄的故事。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哪位同学订阅过《儿童时代》?你知道这份儿童刊物的最早创办者是谁?宋庆龄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利用自己寻找到的资料,结合资料袋中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她小时候的故事──《我不能失信》(板书课题)。

初读感知

1.请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拼读一下括号里的注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顺畅。

2.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检查。

3.讨论疏解:

a.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b.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他们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爸爸伯伯家

宋庆龄

妈妈小珍

c.完整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个星期天,宋耀如一家准备到一位朋友家去,二女儿宋庆龄也很想去。她突然想起今天上午要教小珍学叠花篮,爸爸妈妈都劝她改天再教,但她为了守信就留了下来。

分角色朗读

1.交代任务:前后四位学生为一组,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旁白,其余三位分别读爸爸、妈妈和宋庆龄的话。先组内练习,然后小组间比赛。

2.组内安排角色,各组练习,教师巡视。

3.挑三四个小组进行比赛。

4.同学评议,推选优胜组。

讨论深化

1.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宋庆龄做得对不对?

2.你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你是怎么处理的?读了本文后有何感想。

3.小结:俗话说“一诺千金”,诚实守信是我们做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希望以后大家也能像宋庆龄一样重诺言,守信用。

板书设计:

我们向宋庆龄学习什么

教学札记:

因此,教这课时,我这样设计:

一读:统揽全篇,整体感知。弄清楚课文主要写的一件什么事?学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主要内容。

二读:抓词理句。分步探究。放手让学生去学,当然老师可以出一个题目,让学生围绕这个题目去圈点。去划出有关语句,或者有关句子写出体会。一定要动手动笔动脑给足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去感悟。

三读:入情入境,边读边体会。边交流各自的观点感想。老师做听众,先不作评价,只作比较。让学生去评价正确与否。从文中找出依据和理由。

四读:全面欣赏体会。感受人物的可贵品质。明白写一个人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语言、动作、表情来表达来描写。

第二单元备课新

第二单元备课新(精选6篇)第二单元备课新 第1篇Unit2 My Family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Family members展开。学习了(man, woman, moth...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