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大白菜范文
春大白菜范文(精选4篇)
春大白菜 第1篇
一、品种选择
几年来,我们在沿海地区的保护地和露地进行了品种试验,其结果是:适宜本地区3月份播种的品种有“强势”、“顶上”、“春夏王”、“阳春”、“强春”、“四季王”、“春秋54”等,这些品种生育期短,一般70天左右,冬性强,适宜早春播种。进入5月份以后播种的春白菜品种可以扩大到“五轮”、“小杂56”系列等,这些品种耐寒性稍差,适宜晚春播种。
二、播种育苗
采用营养钵育苗或营养土方育苗。营养土用腐熟的优质圈肥和园土按1∶4比例混合而成。1月上旬即可在保护地播种,4月中旬可在露地覆膜播种,播种前要灌足底水。
育苗的关键技术在于温度管理,可采用大棚和小拱棚外加覆盖物 (无纺布、晴纶毯、草帘等) ,保持小棚温度在6~7℃以上,不得长时间低于5℃,如果温度连续24~36小时低于5℃,春白菜易完成春化阶段,出现未熟抽薹。为培育壮苗,防徒长,幼苗出土后适当控制水分,并将白天温度控制在20℃以下。
三、适时定植,合理密植
定植的苗龄根据播种早晚而定,适宜苗龄期为:1月份播种的苗龄为40~45天,2月份播种的苗龄为30~35天,3月份播种的苗龄为25~30天,4月份种的苗龄为25天。适宜生理苗龄为4~6片叶。
定植前亩施腐熟土杂肥4000~5000千克,氢铵150千克作基肥。保护地平畦栽培,露地起垄栽培,整畦和起垄时亩施磷酸二铵15千克,硫酸钾0千克。平畦株行距40厘米50厘米,起垄株行距为50厘米50厘米。
定植后仍要采取保温措施,保证拱棚内温度保持6~7℃以上,不得长时间低于5℃。但是,棚内温度也不宜过高,当温度高于22℃时,应及时放风。经初步观察,温度长时间高于28℃,也易出现抽薹现象。保温措施为2月份大棚、小拱棚套用,并加覆盖;3月份仍需大棚、小拱棚套用防寒流;4月上、中旬露地定植需覆盖地膜,使定植苗在地膜内生长l周以上。定植方法为:垄上开穴深栽苗,然后覆盖地膜,定植苗处扎孔透气。1周后,再用土压实地膜,使苗露出膜外。覆盖地膜播种的白菜,出苗后及时在地膜上扎孔通风。
四、肥水管理
绿色春白菜生产技术规程 第2篇
一、生产技术条件
1.产地环境条件
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2.土壤条件
前茬为非十字花科蔬菜,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以粉砂壤土、壤土及轻粘土为宜。
二、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丰产、抗病、净菜率高的早熟品种,如:真美2088等。要求种子纯度98%以上,发芽率在95%以上,发芽势在90%以上,且无病、无菌和其他杂质。
三、田间生产管理
1.施肥管理
以马粪30%,猪粪20%,园田土50%的比例配制营养土,每1000kg营养土中再掺过磷酸钙5kg,硫酸钾2.5kg。将营养土装入6*6营养钵内,播2~3粒种子后覆土、喷水,支拱覆膜。子叶期间苗,拔除弱苗,5~6叶时定植。
2.整地施基肥起垄
整地前施足基肥,每亩施充分腐熟的农家肥6000kg,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20kg,翻匀耙平。春季栽培多用畦作,做成宽80cm,高10cm的畦后覆膜
3.合理密植
具体密度因品种而异,膜上双垄交叉定植,株行距30*60cm,坐水定植,缓苗后查验,如发现有缺苗及时补栽。一般每亩2800~3100株。
4.生长期管理
科学灌水施肥,生长前期是在早春,气温低,地温也低,苗又小吸收量也小,应减少灌水次数,保持土壤湿润即可,雨后及时排涝。
(1)莲座期管理:生长中后期(莲座期)气温升高,生长速度较快,生长量逐渐加大,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量也增多。定苗后追施一次“发棵肥”,每亩施尿素10kg,施肥后随即浇水。
(2)结球期管理:此期生长量最大,需要大量的肥水。“蹲苗”结束后开始浇水,水量不宜过大,以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在收获前的一周不要再浇水,防止裂球。包心前5~6d追“结球肥”,每亩施用尿素10kg。
5.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原则:以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春白菜的目的。不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高三致(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及其混配农药。
(1)农业防治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②合理布局,实行轮作倒茬,选择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块,尽量不选地势低洼的盐碱地。
③翻耕晒土,平整土地,高垄栽培利于灌水排水,但在缺水、干旱和重碱地块,不宜采用高垄。
④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肥既含有氮、磷、钾等元素,又富含钙、硅等元素,养分全面,肥效稳定持久。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保持在3%以上,种植的春白菜不但产量高、质量好,也不会发生“干烧心”。在中性、偏酸性土壤中施用草木灰,草木灰含有大量钾素及丰富的氧化钙,可以起到补钾增钙的作用;盐碱地切忌施用草木灰。切忌在春白菜生育期单一过量施用氮肥,应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
⑤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春白菜生育期水分供应要均匀,尤其是莲座期应注意土壤湿度的变化。雨水多的年份要适当中耕,并延长蹲苗天数;干旱年份则应缩短蹲苗期并及时浇水。雨后要及时排水,不能使地里有积水。灌水要勤灌、均衡灌,改大水漫灌为浅灌;改通灌、串灌为长垄短灌。每次灌水前仔细检查一下,发现软腐病株要连根挖出深埋。拔后的株穴撒石灰后覆土踏实,然后再灌水。
⑥减少伤口产生和促进伤口愈合。白菜的伤口经常有机械伤、裂伤、烧伤、病伤、虫伤等。这些伤口是软腐病和黑腐病细菌侵入的良好途径。所以要尽量减少或避免伤口的发生。
⑦根外补钙是有效又直接的防治春白菜“干烧心”的办法,通常从白菜莲座期开始,向心叶喷洒0.7%氯化钙溶液喷雾。
(2)物理防治:采用黄板诱杀蚜虫。
(3)药剂防治:细菌性病害(软腐病),要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并带出田外深埋,并对病穴撒石灰消毒。然后及时用药防治,可用72%农用链霉素粉剂,每亩20g对水60kg喷雾。
(4)主要虫害:虫害主要有菜青虫、萝卜蝇(地蛆)等。
白菜虫害防治的原则是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喷施农药的原则是低浓度、喷匀。可以用选用1%苦参碱水剂,每亩80mL,对水60kg喷雾。对地下害虫的防治在田间放置糖醋液盆(按糖:醋:水=1:1:2.5的比例配制)诱捕成虫。
四、适时收获
春大白菜 第3篇
1 品种选择
马铃薯选用商品性好、抗病优质、产量高的超白、紫花白、特早60等品种;春玉米选用苏玉十九号、苏玉二十号、登海九号等品种;大白菜选用精选改良青杂三号、改良青杂三号、87-114等品种。
2 种植模式
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高效种植模式采用180 cm组合 (组合比120∶60∶180) 。马铃薯于1月上中旬播种于中间120 cm播幅中, 次年4下月下旬始收获马铃薯;两边各30cm播幅留于4月初地膜双行播种早春玉米;7月底收获玉米清田;8月中下旬大白菜播种育苗, 8月底至9月初定植于180 cm播幅中。
3 栽培管理
3.1 马铃薯栽培
3.1.1 整地。
耕翻土壤20 cm。结合耕翻, 整地作畦, 畦面宽180 cm, 同时开好田间内、外沟, 并注意清沟理墒, 做到雨止田干, 降低田间湿度。
3.1.2 播种。
选择无虫眼、无病斑、芽眼多的种薯, 于播种前15~20 d切块, 每块具1~2个芽眼, 用小拱棚覆土催芽。1月上中旬播种完毕, 冷冬年份可适当提前, 暖冬可适当延迟。播种密度, 以组合中间120 cm播幅中播种5行马铃薯, 行距30 cm、穴距20~25 cm, 密度13.5万穴/hm2。播种方法为点播, 每穴播1块, 芽眼侧放于播种沟内。播种结束后, 覆盖地膜, 用200 cm长的竹片搭建小棚, 覆盖好薄膜。
3.1.3 施肥。
播种前1个月, 施优质农家肥22.5~30.0 t/hm2、25%三元复合肥750 kg/hm2作基肥, 提前施入耕翻, 充分与土混合均匀。视苗情长势, 发棵初期追施腐熟人畜粪7.5 t/hm2加尿素150~225 kg/hm2穴施。
3.1.4 中耕除草。
一般进行中耕1次, 人工除草1~2次。中耕在发棵初期苗高15~20 cm时结合追肥进行;结合中耕进行第1次人工除草, 初花期可视田间情况进行第2次人工除草;也可以在播种后出苗前用乙草胺1 200 m L/hm2进行封闭除草盖膜。
3.1.5 棚温管理。
马铃薯播种后至出苗一般不需要揭棚通风, 出苗后棚内温度高于20~25℃, 揭棚通小风;开花结薯期棚温保持18~20℃。
3.1.6 病虫害防治。
农业防治:合理密植, 协调好植株间光、热、水、气分布;及时拔除病株, 摘除病叶, 人工进行田园清洁。生物防治:积极保护利用天敌, 防治病虫害, 或采用印楝素、除虫菊素、苦参素、苏云金杆菌等生物农药。物理防治:采用悬挂银灰膜条驱避蚜虫, 或在棚内悬挂诱虫黄板吸引蚜虫等害虫。药剂防治:马铃薯早疫病可用64%杀毒矾800倍液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8~10 d;晚疫病可用64%杀毒矾800倍液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8~10 d;蝼蛄可用40%乐果乳油500倍液浇灌根防治, 安全间隔期15~20 d;蛴螬可用20%农地乐1 000~1 500倍液灌根防治, 安全间隔期10~15 d;蚜虫可用20%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8~10 d。春玉米茎腐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7~10 d;灰飞虱可用20%吡虫啉1 000倍液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10~15 d;蝼蛄可用40%辛硫磷800~1 000倍液灌根防治, 安全间隔期10~15 d。蛴螬可用40%辛硫磷800~1 000倍液灌根防治, 安全间隔期10~15d;玉米螟可用10%农利康1 000倍液灌心防治, 安全间隔期7~10 d;大白菜霜霉病可用90%疫霜灵800倍液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8~10 d;软腐病可用20%软腐灵600~800液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8~10 d;病毒病可用20%病毒A 800~1 000倍液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8~10 d;蚜虫可用20%吡虫啉500倍液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5~7 d;斜纹夜蛾可用5%氟铃脲1 500~2 000倍液喷雾防治, 安全间隔期10~15 d;蛴螬可用15%农地乐1 000~1 500倍液灌根防治, 安全间隔期10~15 d。
3.1.7 采收。当马铃薯开花后40~45 d, 即4月下旬开始分批采收。
3.2 春玉米栽培
3.2.1 整地施肥。
在上茬播幅两侧各30 cm播幅范围内, 2月初施入有机肥15 t/hm2、40%复混肥300~375 kg/hm2耕翻, 使肥料与土壤充分融合, 按畦面50 cm整畦待播。
3.2.2 播种。
适期早播, 合理密植, 适期播种有利于争得早苗、齐苗、壮苗。当地春玉米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播种。穴播, 每穴2粒, 株距20~25 cm, 行距35 cm, 用种量37.5~45.0, 播后覆盖地膜。出苗后及时破膜放苗。
3.2.3 肥水管理。
五至六叶期至拔节期施壮秆拔节肥;用粪肥7.5 t/hm2加尿素150 kg/hm2;穗肥在玉米抽雄前、大喇叭口期施用, 用BB肥225~300 kg/hm2加尿素150~225 kg/hm2, 离玉米植株基部20~25 cm处开塘施后覆土。玉米生长期田间持水量保持在70%~80%。
3.2.4 病虫害防治。
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品种, 健全田间水系, 改善土壤通气状况, 中耕除草, 清洁田园, 间作套种, 水旱轮作等防治病虫害。物理防治:采用双波灯诱杀玉米螟, 在玉米集中产区每2~3 hm2设置1盏双波灯。灯具设置为“品”字型排列, 灯距300 m。生物防治:利用害虫天敌、使用杀虫微生物、Bt制剂等生物防治技术。
3.2.5 适时采收。在籽粒饱满、含水量适中、种皮薄、花丝变成棕色枯干时采收。
3.3 大白菜栽培
3.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晒种1~2 d, 并用20%菜丰灵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等药剂拌种。
3.3.2 播种。
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作为苗床, 提前1个月施入基肥耕翻, 按120~150 cm整畦, 畦面做到“细、净、平、软”, 苗床持水量70%~80%, 1 hm2大田需备苗床150 m2, 用种量450~600 g/hm2, 均匀播种。
3.3.3 苗床管理。
二叶一心期间苗、除草, 去除弱苗、病苗、杂苗, 一般大白菜苗期不需要追肥, 保持田间见干见湿, 四至五期叶移栽, 苗龄18~20 d。
3.3.4 定植。
定植前25~30 d, 施腐熟有机肥22.5~30.0 t/hm2和蔬菜专用复合肥750 kg/hm2, 并耕翻土壤0.2 m, 整地耙平, 整畦, 畦面宽180 cm。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移栽定植, 株距45~50 cm, 行距45~50 cm, 栽3.75万~4.50万株。
3.4.5 田间管理。
莲座期施粪水11.25~15.00 t/hm2加尿素225~300 kg/hm2作发棵肥。团棵至灌心期应重施灌心肥, 施人畜粪15.0~22.5 t/hm2加40%复合肥300~375 kg/hm2, 施肥后要及时浇水, 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大白菜封行前结合除草中耕2次。一般在移栽活棵时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莲座期至抽薹期结合第2次追肥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
3.4.6 病虫害防治。
农业防治:合理布局, 实行轮作换茬;加强中耕除草, 发现病株及时带出, 降低病虫源数量;培育无病虫害壮苗;清沟理墒, 及时排灌, 严防积水;冬季耕翻冻垡, 清洁田园, 降低害虫越冬基数和病原菌数。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蚜黄蜂等自然天敌, 杀灭蚜虫等害虫。物理防治:采用45~55℃温汤浸种30 min或药剂拌种。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 采用糖醋液、黄板、灯光诱杀。
3.4.7 采收。
11月中下旬开始分批采收上市。
摘要:阐述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种植模式, 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植模式、各作物的栽培管理等内容, 以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马铃薯,春玉米,大白菜,高效,种植技术
参考文献
[1]尚增强, 戴浩.豫西南马铃薯、玉米、白菜一年三熟栽培技术[J].杂粮作物, 2008, 28 (2) :101-102.
[2]高林夏, 杨晓燕, 王奎良.马铃薯玉米白菜一年三作三收[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 2010 (2) :9.
[3]郑卫红.马铃薯—玉米—白菜间套作高效种植技术[J].农民科技培训, 2006 (8) :23.
春大白菜 第4篇
关键词:番茄,丝瓜,小白菜,秋莴苣,大棚,周年,栽培技术
宜兴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 蔬菜生产既要保证当地蔬菜供应, 同时要保证周边大中城市的蔬菜供应。笔者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和设施蔬菜生产的条件, 充分利用大棚设施条件, 开展蔬菜新品种引进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的探讨, 摸索出大棚春番茄丝瓜小白菜秋莴苣周年种植模式。
1 茬口安排
大棚春番茄于上年1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 2月中旬定植, 4月中下旬上市, 6月下旬采收结束;丝瓜于3月上旬育苗, 4月上中旬定植, 5月下旬上市, 8月下旬采收结束;小白菜于7月上旬直播, 8月下旬采收结束;秋莴苣于8月中旬育苗, 9月中旬定植, 12月下旬采收结束。
2 春番茄栽培技术
2.1 播种育苗
番茄选择耐低温弱光、适于春提早栽培的抗病品种, 如金棚M5号、浙粉202等。11月中下旬播种育苗, 将种子消毒后用温水浸泡6~8 h捞出洗净, 置于发芽箱25℃左右催芽, 用种量为600~750 g/hm2。采用宜兴市茗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扬州大学联合开发生产的茄果类蔬菜育苗蚯蚓粪基质育苗, 当催芽种子70%以上露白即可播种。播种后覆营养土厚0.8~1.0 cm。苗龄一般为60~80 d, 待幼苗株高达25 cm、叶色浓绿、茎粗0.6 cm以上、现大蕾时, 即可定植。
2.2 定植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 施有机肥52.5 t/hm2、复合肥1 200 kg/hm2。整地做畦, 6 m宽大棚内两侧距大棚20 cm做10 cm小畦, 留作定植丝瓜, 大棚内做4畦, 覆盖地膜。2月中旬于畦上双行定植番茄苗, 株距20~25 cm, 定植5.25万株/hm2左右, 栽后浇足缓苗水, 用细土密封定植孔。
2.3 田间管理
定植后7 d内闷棚保温, 促进缓苗。7 d后可逐步揭膜透风降温, 棚温白天保持在25℃左右, 夜间控制在15℃以上。随着外界气温升高, 延长通、放风时间。定植初期控制浇水量, 以促进根系发育, 并防止番茄茎叶徒长。搭架前一般水肥结合, 水中带肥。搭架后遇干旱及时沟灌, 不可漫灌;如遇阴雨天气, 及时排除积水。第1花序番茄果实鸡蛋大时追施1次重肥, 施复合肥150~225 kg/hm2, 以后采收1次施1次肥, 每次用复合肥150~225 kg/hm2浇施。坐果前用竹竿搭好“人”字架, 结合绑蔓, 进行单干整枝, 只留主枝, 摘除所有侧枝。每穗花序留5~6朵花, 摘除畸形花、多余小花, 每穗留果3~4个。第5穗花序长出后, 在花序上部留2叶摘心[1]。
2.4 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害, 播种前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苗床土壤处理, 二叶期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 定植缓苗后再用代森锰锌预防1次, 阴雨潮湿天气采用速克灵烟熏剂烟熏防控病害, 晴好天气用50%异菌脲 (扑海因) 1 000~1 500倍液, 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交替防治。主要虫害是白粉虱、美洲斑潜蝇等, 在大棚内与植株等高位置悬挂黄板诱杀成虫, 白粉虱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 或4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交替喷施防治;美洲斑潜蝇可用5%卡死克 (氟虫脲) 乳油3 000倍液, 或40%绿菜宝 (阿维菌素+敌敌畏) 乳油1 000倍液交替喷施防治[2]。
3 丝瓜栽培技术
3.1 播种育苗
丝瓜选用丰产、早熟、耐热的品种, 如五叶香丝瓜。3月上旬用营养钵播种育苗, 苗龄40 d左右。
3.2 田间管理
4月上中旬将丝瓜苗定植在大棚内两侧畦上, 株距80~100 cm, 定植3 000~3 600株/hm2。在大棚揭除薄膜前, 进行理蔓。在5月下旬揭除大棚薄膜后, 将瓜蔓牵引到大棚支架上[3]。1 m以上的侧蔓留雌花后其上留1叶摘心, 1 m以下的侧蔓全部抹除, 收获时连同丝瓜一起自侧蔓基部剪除。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要勤施追肥, 一般定植后前期施2~3次提苗肥, 结果盛期再追肥5~6次。
3.3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虫有枯萎病、霜霉病、轮纹斑病、美洲斑潜蝇、瓜绢螟等。防治枯萎病可在播前将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30 min;防治霜霉病可选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轮纹斑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美洲斑潜蝇可用40%绿菜宝 (阿维菌素+敌敌畏) 乳油1 000倍液喷施;防治瓜绢螟可用乐斯本 (48%毒死蜱) 乳油1 000倍液喷施[4]。
3.4 采收
丝瓜于5月下旬开始陆续上市, 8月下旬采收结束。
4 小白菜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小白菜选择优质、高产、适应性强、抗病、耐热的品种, (上接第113页) 如华冠、夏帝等[5]。
4.2 整地播种
番茄采收结束后及时清洁田园, 施用有机肥15 t/hm2、尿素375 kg/hm2, 深翻后整平做畦, 大棚做2畦, 畦面宽2.2 m。7月上旬播种, 用种量15.0~22.5kg/hm2, 直播于畦面, 将畦面压实后浇水[6]。
4.3 田间管理
20 d后开始间伐菜秧上市, 隔8~10 d间伐1次, 8月下旬全部采收结束。
5 秋莴苣栽培技术
5.1 播种育苗
莴苣选用抽薹晚、增产潜力大, 耐热性、适应性强、对日照和高温反应迟钝的品种, 如成都二白皮、永安脆香红尖叶莴笋等。播前种子用凉水浸泡5~6 h后, 用纱布包好, 放入4℃冰箱内处理24 h, 然后置于15~20℃条件下催芽。播后覆细土厚0.5 cm, 并在苗床上搭小拱棚, 盖上遮阳网, 待2片子叶展平后, 撤除遮荫设备。长出2片真叶时间苗。干旱时宜在早晚浇水。
5.2 整地定植
9月上旬整理棚架上丝瓜枯枝, 清洁田园, 深翻前施腐熟有机肥37.5 t/hm2、普钙375 kg/hm2、三元复合肥375 kg/hm2, 6 m宽大棚做2畦, 畦高20 cm。9月中旬, 当幼苗4~5叶时定植, 株距30 cm, 行距40 cm, 定植约6.75万株/hm2。
5.3 肥水管理
施肥以基肥为主, 当幼苗成活后, 可追施三元复合肥150 kg/hm2, 以后每隔10~15 d, 结合灌水浇施硫酸钾75kg/hm2和三元复合肥75 kg/hm2, 连浇3~4次, 苗期及莲座期各叶面喷施1次0.3%硼砂。收获前1个月之内不再施肥[7]。
5.4 病虫害防治
灰霉病可用50%腐霉利 (速克灵) 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施防治, 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施防治, 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喷施防治[8]。
参考文献
[1]姜伟, 王建国, 靳玉荣, 等.日光温室番茄综合配套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5) :125-127.
[2]张树华, 王海英, 张明瑶.无公害大棚番茄春季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 (4) :130-131.
[3]时世龙.日光温室无蔓金丝瓜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 2012 (21) :41.
[4]沈红琴, 杨芳, 郭亮.丝瓜—秋莴苣—大叶菠菜一年三熟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 2012 (5) :33-34.
[5]刘卫红, 张银聪.春播大白菜优质丰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2000 (2) :33.
[6]刘卫红, 路翠玲, 张舜.秋早熟大白菜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J].河南农业科学, 2008 (11) :116-117.
[7]李生英.保护地莴苣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2 (6) :142, 144.
春大白菜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