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创建范文
程序创建范文(精选4篇)
程序创建 第1篇
所谓控件是一种可重用的组件或对象, 它不但有自己的外观, 还有自己的属性和方法, 大部分控件还能响应系统或用户事件。和其它编程工具一样, Visual Studio C#中内置了大量的控件, 显示在工具箱中。在Windows编程或Web编程中, 利用工具箱中的控件可以方便快速地设计Windows窗体界面或Web页面。尽管Visual Studio C# 中内置了大量的控件, 但仍然不能满足所有设计人员的需要, 比如已有的控件在外观或功能方面不能满足某些设计人员的需要, 或者某些设计人员需要的控件不存在。因此, Visual Studio C#允许设计人员创建自己的控件, 称为自定义控件。自定义控件的创建有两种方式, 一是根据现有控件或现有控件的组合, 改进控件的外观和功能而建立新的控件;二是没有现有控件可以利用, 必须自己设计用户界面和代码来建立新控件。在实际编程中, 一般采用第一种方式来建立自定义控件。
2 自定义控件的创建
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例来介绍C# 中自定义控件的创建方法。在很多管理信息系统中都有查询模块, 在Visual Studio C#中可以将查询的数据记录通过dataGridView控件来显示, 如果绑定到dataGridView控件中的数据记录数很多时, 通常需要将绑定的记录分成多个记录页, 通过在记录页之间导航实现数据的快速查询。要实现在各个记录页之间导航, 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在窗体中放置多个按钮, 分别编写代码实现记录页的定位, 如通过 “第一页”、“上一页”、“下一页”、“最后一页”等按钮在记录页之间进行导航。如果在多个窗体中都需要这样的功能, 在每个窗体中重复完成相同的界面和代码设计显然不能提高编程的效率。本文所介绍的实例是将这些按钮以及标签和下拉列表框组合在一起创建一个记录页导航的自定义控件 (ucCountNavigator) , 以便在窗体设计中直接使用该控件, 其外观设计如图1所示。
该自定义控件 (ucCountNavigator) 的功能是:通过4个图像按钮可以在记录页之间进行导航, 通过对下拉列表框中选项的选择可以直接跳转到第几页, 通过标签文本可以自动显示“第几页/共几页”的提示信息。创建该自定义控件 (ucCountNavigator) 的具体方法如下:
(1)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鼠标右键单击当前工程, 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添加新建项”, 在对话框中选择“用户控件”, 并在名称框中输入“ucCountNavigator.cs”。如图2所示。
(2)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鼠标左键双击 “ucCountNavigator.cs”进入如图3设计视图。
(3) 在设计视图中, 依次放置4个命令按钮 (btnFirst、btnPageUp、btnPageDown、btnEnd) 、一个标签 (lbTotalNum) 和一个下拉列表框 (cbbGo) , 并将4个按钮的“Image”属性分别设置为特定的图片文件, 将标签控件的“Text”属性的初始值设置为“第0页/共0页”, 设计效果如图4所示。
(4) 在代码设计视图中, 定义并公开自定义控件的属性, 并编写相应的程序代码。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5) 自定义控件创建完成后, 对当前工程进行“生成”或“重新生成”, 则自定义控件会自动出现在当前工程的工具箱中, 在设计应用程序窗体时, 直接将工具箱中的自定义控件拖放到窗体中, 即可创建一个自定义控件的实例 (ucCountNavigator1) 。
(6) 要在应用程序窗体中实现该自定义控件的功能, 需要做两件事情, 一是在窗体的Load事件过程中设置ucCountNavigator1的DGV属性, 该属性值为窗体中的dataGridView对象名 (如dataGridView1) , 具体代码为:ucCountNavigator1.DGV= dataGridView1;二是在dataGridView对象的DataBindingComplete事件过程中调用自定义控件中定义的status_ini () 方法, 具体代码为:ucCountNavigator1.status_ini () 。
3 自定义控件应用
自定义控件的应用有两种方式, 一是在当前工程中创建自定义控件, 生成工程后自定义控件会自动出现在当前工程的工具箱中。在设计应用程序窗体时, 与使用系统控件一样可以直接使用自定义控件, 本文所介绍的实例采用的就是这种方式。二是将创建好的自定义控件与其他开发人员共享, 即提供给其他开发人员使用, 避免重复创建操作, 具体方法如下:
(1) 创建新的类库 (Class Library) 工程。
(2) 删除当前类库工程中最初提供的Class.cs。
(3) 在解决方案资源管理器中, 鼠标右键单击类库工程, 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添加新建项”, 在对话框中选择“用户控件”, 创建自定义控件文件, 鼠标左键双击自定义控件文件进入设计视图, 在设计视图中设计自定义控件的外观, 在代码视图中设计自定义控件的代码以实现其功能 (具体的设计方法与所介绍的实例方法相同) 。
(4) 生成工程解决方案。Visual Studio在输出目录中 (bin) 中创建自定义控件的.dll文件, 这个文件可以在其它工程中复用, 即可以提供给其他开发人员使用。
(5) 创建新的Windows应用程序, 在新创建的Windows应用程序中鼠标右键单击工具箱, 在弹出菜单中选择“选择项 (I) ”, 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单击“浏览”按钮, 选择已创建好的自定义控件的.dll文件, 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将自定义控件添加到当前工程的工具箱中, 这样自定义控件将像任何其它控件一样, 可以被添加到窗体中, 如图5所示。
4 结语
利用Visual Studio C#可以创建Windows应用程序和Web应用程序, 本文所介绍的实例是基于Windows编程模式来设计的, 同样适用于Web编程模式。实例中所涉及的程序代码已通过调试, 并应用于本单位开发的《营区水电信息管理系统》、《干部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查询模块中, 不仅效果良好, 而且提高了编程的效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按照本文介绍的方法完成本实例的设计, 也可以根据所介绍的方法创建需要的自定义控件。
参考文献
[1]KARLI WATSON, CHRISTIAN NAGEL.C#入门经典[M].齐立波,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P.J.DEITEL, H.M.DEITEL.Visual C#2008大学教程[M].刘文红, 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程序创建 第2篇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专门针对未成年人所犯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一系列特别程序。由于未成年人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当前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要更加注重以教育改造为主的理念, 将教育、感化、挽救贯穿于侦查、起诉、审判、到执行等各个诉讼阶段, 采取与未成年人特点相适应的诉讼制度和程序, 通过采取相对和缓的手段和方式, 谨慎适用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条款。
二、刑诉修改当中体现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办案原则
(一) 教育为主, 惩戒为辅原则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当中主要强调对于犯罪的未成年人首先在原则上应当坚持以教育感化为主, 惩治处罚为辅的原则。我国在处理未成年犯罪工作时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而这一原则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当中均作出了规定。由于未成年人思想方面不成熟, 缺乏相应的刑事能力, 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 冲动盲目的个性和较弱的辨别是非能力, 使得未成年人往往因为简单的犯罪动机而触犯严重的刑事法律。因此要坚持教育感化和挽救的方针。而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后, 由于主观恶性不大, 价值其智力和身心发育尚未成熟, 外界对于其影响程度和对个人内心的自我评价具有较大的可塑性, 因此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更有助于他们以后回归社会, 融入社会。
(二) 专人专案原则
在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上明确规定相关的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在办理有关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时, 考虑到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 为了最大程度的保障未成年人的诉讼权利, 应当由在专业上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熟知未成年人心理的相关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公安人员进行办理。因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尚未成熟, 具有心理学、犯罪学、教育学等专业基本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的审判人员熟知此类案件当事人的心理状态, 具有一定的办案经验, 更加善于与未成年人进行沟通交流, 从而有利于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和进展, 尽量减少对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上的创伤。
三、确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强制辩护制度
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强制辩护制度的修改当中, 将对于未成年人的法律援助扩大延伸至侦查阶段, 明确规定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 如果没有委托的辩护人,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相应的法律援助机构为案件审理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指派律师为其辩护, 充分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因为在现实生活中, 未成年人行为能力尚不完全, 其自行辩护和对客观事实表述的能力有所欠缺, 如果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他们在缺乏法律援助的情况下, 其诉讼权利就会丧失, 他们合法的权利就会得不到更好的保障, 因此, 在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情况下, 不论在哪一诉讼阶段,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就应当通知相关的法律援助机构进行援助, 从而保障未成年人和合法权利。
四、确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
与修改之前的刑事诉讼法相比, 在讯问和审判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 由“可以通知”修改为“应当通知”, 同时在以前未成年人案件审理过程中的到场人的范围的基础上扩大了范围, 在未成年人权利的保障上通过修改更加全面的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使得未成年人和讯问、审判人员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 根据实际确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五、设立办理未成年人案件社会调查制度
社会调查, 就是在未成年刑事案件的诉讼程序当中, 为了更好的了解未成年人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以及对于社会环境的依存关系状况进行调查, 通过对其人身危险性和再发可能性进行有效的评估, 由专门的机构或者人员进行走访, 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监护人、同学和社区单位了解相关的信息, 从而能够形成书面的报告, 依据此报告为司法机关正确处理和教育感化未成年人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且是决定是否对涉罪的未成年人采取取保候审等行为的考量依据。以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圣扬, 汪海彦.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河南大学学报, 1998.
[2]张宁.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程序的思考和探索[D].中国政法大学, 2006.
程序创建 第3篇
一、省级机构初评。省级机构对申请创建5A级的旅游景区,对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评定细则进行初评。初评认为景观质量达到5A级标准要求、通过创建可能全面达到5A级标准的,向国家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提出景观质量评估申请,提交评估所需材料。评估材料包括景区基本情况、景观质量情况(针对(《景观质量评分细则》的每一项打分点,提供具体详实的文字说明和图片证明)等。
二、景观质量评估。景区景观质量是创建5A级旅游景区的基本入门条件和首要前提。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对申报创建5A级旅游景区基本情况和景区景观质量核查后,将符合要求的景区推荐至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从“景观质量评价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审组,采取会议审查或现场检查方式,对各地推荐景区的景观质量进行评估。评估采取专家独立打分,以去除最低最高分之后的平均分是否达到90分为标准,通过评估的景区,列入创建5A预备名单;未通过评估的,85分到90分(不含)的景区,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指导开展景观质量提升工作,至少半年后可再申请评估一次,再次评估通过的,列入创建名单,85分(不含)以下的景区至少两年后才能重新申请创建。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将每次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
三、落实创建任务。列入创建5A预备名单的创建单位,在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的指导下,制定“创建工作方案”和“计划任务书”,经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审核同意后,报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备案。景区按照工作方案和计划任务书落实创建工作的主体责任,创建期一般不少于一年。创建单位要严格坚持标准,把握创建节奏,保证创建时间,注重创建过程,将创建过程与创建结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将创建工作进展情况按季度报送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将根据景区创建工作进展和实际需求,适时选派专家对创建单位进行实地调研指导或情况抽查。
四、省级初审推荐。经创建单位自查和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初步审核,认为已经完成各项创建计划任务、达到5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由省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向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提交评定申请,报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报告书》、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情况材料(针对《旅游景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评分细则》每一项打分点,提供具体详实的文字说明和图片证明)、创建计划任务完成情况报告等。省级机构应落实审核监管责任,成熟一家、推荐一家,做到从严按质推荐。
五、创建资料审核。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依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和评定细则规定,对旅游景区申报材料进行全面审核,审核重点包括旅游景区名称、范围、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年游客量、电子商务,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达标情况,以及景区各项计划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审核的景区,进入现场评定程序,包括暗访和明查两个环节。
六、暗访。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将“景区现场检查评价专家库”随机抽取专家组成评审组,对景区进行暗访,重点检查景区创建任务计划书完成情况,对其是否具备验收条件进行判断。暗访认为具备验收条件的,可组织进行明查;不具备验收条件的,向景区反馈整改建议并督促整改。评定机构认为有必要的,可组织多次暗访。
七、明查。明查是对旅游景区是否达到5A标准的全面核查,对景区是否达到标准要求提出最终意见。现场检查工作由检查员负责,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负责组建专业检查员队伍,制定现场检查规范,明确检查员直接责任,并对检查员的相关工作进行监督。首次明查不通过的,景区要重新制定创建工作方案;两次明查不通过的,不再进行验收。
八、社会公示。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机构对关键性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评议。整个过程共进行两次必要公示,一是对列入创建5A预备名单的景区进行公示;二是对通过现场评定的景区进行公示,公示内容包括被检查景区评定得分和评定结果。每次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7个工作日。公示阶段无重大异议或重大投诉的旅游景区通过公示,若出现重大异议或重大投诉等情况,将由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进行调查和核实,做出相应决定。
程序创建 第4篇
Winsock控件建立在TCP、UDP协议的基础上, 完成与远程计算机的通信。即使对TCP/IP不太熟悉的用户, 使用该控件也可以在十几分钟内创建一个简单的客户机/服务器程序。下面我们对Winsock控件的事件、方法、属性按其在程序中出现的顺序分别作详细的介绍, 以便更好地理解程序源代码。
服务器程序的实现过程是:
(1) 服务器程序必须设置好Local Port属性, 作为侦听端口, 该值为一个整数 (只要是一个其它TCP/IP应用程序没有使用过的值即可) 。
(2) 使用Listen方法进入侦听状态, 等待客户机程序的连接请求。
(3) 客户机程序发出连接请求, 使服务器程序产生Connection Request事件, 该事件得到一个参数request ID。
(4) 服务器程序用Accept方法接受客户机程序的request ID请求。这样, 服务器程序就可以用Send Data方法发送数据了。Accept方法必须用上一步得到的request ID作为其参数。
(5) 当服务器程序接收到数据时, 产生Data Arrival事件, 参数Bytes Total包含接收到的数据字节数。在该事件中, 可以用Get Data方法接收数据。
(6) 如果接受到Close事件, 则用Close方法关闭TCP/IP连接。
客户机程序的实现过程是:
(1) 客户程序设置Remotehost属性, 以便指定运行服务器程序的主机名, 该字符串可在“控制面板|网络|标识|计算机名”中查到。
(2) 设置Remote Port属性, 以便指定服务器程序的侦听端口。
(3) 使用Connect方法, 向服务器提出连接请求。
(4) 服务器接受客户机程序的请求, 客户机程序产生Connect事件, 就可以用Send Data方法发送数据了。
(5) 当客户机程序接收到数据时, 产生Data Arrival事件, 参数Bytes Total包含接收到的数据字节数。在该事件中, 可以用Get Data方法接收数据。
(6) 如果接受到Close事件, 则用Close方法关闭连接。
Winsock控件还有两个重要的属性, 即Protocol和State。Protocol设定使用的协议是TCP还是UDP:取值sck TCPProtocol表示TCP, 取值sck UDPProtocol则表示UDP。因为Winsock控件的缺省设置是sck TCPProtocol, 所以程序中并没有使用Protocol属性。State属性反映的是当前TCP/IP的连接状态, 取值表 (略) 。
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实现两台计算机进行实时通讯的。
先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服务器程序, 此时窗口上只有一个“退出”按钮。再在另一台计算机上运行客户机程序, 在“连接”按钮右边的文本框中输入服务器的主机名后单击“连接”按钮。如果连接成功, 则服务器和客户机程序窗口都会出现两个文本框。这时, 两端都可以在上面的文本框中输入文字, 这些文字会立即在下面的文本框中出现。
服务器程序使用的控件如下:
(1) Command1:退出按钮;
(2) textsend:发送数据文本框;
(3) Winsockserver:服务器Winsock;
(4) textget:接收数据文本框。
服务器程序的部分源代码: (略)
客户机程序使用的控件如下:
(1) Command1:退出按钮;
(2) Command2:连接按钮;
(3) Winsockclient:客户Winsock;
(4) Text1:主机名文本框;
(5) Textsend:发送数据文本框;
(6) Textget:接收数据文本框;
客户机程序的部分源代码如下所示:
程序创建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