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黔之驴》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学反思(精选7篇)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学反思 第1篇
这节课主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采用自主互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设计的。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想法。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文言文的要求及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有明确的规定。但学习文言文,学生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因此这节课我先用一个《狐假虎威》的故事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通过演读课文和知识抢答两个环节,让学生在既轻松又紧张的气氛中,掌握字词句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而后又通过质疑及释疑环节,让学生既明白了文章大意及文章思路,又避免了无效环节造成的时间浪费。再从不同角度让学生品味寓意,进而来把握寓意,引导他们从多角度辩证地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而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发和教育。
另外,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的记忆与理解,我设计了“看画面,想情节”、“添枝加叶讲故事”、“奇思妙想编故事”三个环节,学生的创作激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众说纷纭,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而且最后一个环节“奇思妙想编故事”与开头的导入课题遥相呼应,使本堂课浑然成为一个整体。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学反思 第2篇
一、能流利地背诵文章,结合注释,能口译全文。
二、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三、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短短的四十分钟,这堂课既有成功之处,也有不足的地方。下面就这节课谈谈我的想法。
作为一篇文言文,字词的疏通释义一直是学生的老大难问题,所以尽管我所上的是第二课时,我还是安排了一些时间来进行字义的复习。同时,作为一篇寓言,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品味寓意,进而来把握寓意。学生分别从老虎的角度、驴的角度、其它角度品味寓意。比如从老虎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谨慎,要知已知彼。从驴的角度为不能外强中干等。
另外,这篇文言文中有很多动作和心理描写,如果仔细分析的话能更清晰的明了老虎和驴子的心态变化。所以我让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通过学生讨论,使学生掌握本文寓意,从而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启发和教育。
最后,为了扩展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这篇文章能不能改名为《黔之虎》?”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想了很多的.原因。这时他们的逻辑思维充分被调动起来,大家众说纷纭,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但这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时间的安排上,学生由于复习的不到位,在字义复习这一环节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就公开课而言,其实完全可以把这些复习的环节放在课后或作业整理课上,没有必要放在课上宝贵的40分钟里。
另外,在让学生进行动作与心理的分析时,我不能够完全相信学生的能力,总是在学生进行分析后又重复强调一遍,这样,一方面打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又一次浪费了不少时间。这样,就使得全文最大的重点――对寓意的分析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于一堂公开课来说,缺少一节课的完整性这其实是最大的失败。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学反思 第3篇
一、移步换景, 处处生辉
(一) 谈话导入, 开场白如话家常
谈话了解作者、朝代、文体特点、主要角色。教者有鲜明的文章体裁意识, 能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文体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教者就是具有明确的文体意识, 步步扣住寓言的特点来展开教学的。
(二) 适度评点, 巧妙利用资源
班级学生的朗读是参差不齐的, 怎样给学生以相同的鼓励与表扬呢。当第二个学生明显胜过了第一个, 但是黄老师并未因此而偏向, 而是给那个稍有逊色的学生以肯定。并且黄老师很擅长降低自己的身份, 愿意给学生以“高位”, 学生得到了很大的心理满足, 因为在黄老师的言语中, 他被大大激发了信心和勇气。一个愿意给学生风采的老师, 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爱戴, 也在无形中提升了课堂的色彩。这是黄老师对课堂好资源的巧妙运用。这当然是来自黄老师的“生本”思想。
(三) 多角思考, 开拓创新
“庞然大物”这个词到底怎样理解呢, 因为熟悉, 所以我们往往选择忽视。可实际每个词语都是有个性的, 我们需要带领学生细细咀嚼。这样排除学生思维的旁逸斜出之后, 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明确概念, 而不是灌输, 不是硬塞, 水到渠成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此招看似简单, 实则功力深厚。这也是将课堂活动的根深深扎进文本的土壤之中的一种体现。
二、侧面入手, 正面解读
(一) 有价值地利用提炼文本
“讲故事”是孩子们都喜欢做的事情, 不管多大的孩子。对于一篇文言文, 那它必定是有寓意的。老师故而对此环节有了三个要求, 能够忠实原文、故事性强, 同时必须合理想象。最后一点尤其重要, 因为立足文言的教学, 他不是天马行空的。并且从现场观察, 学生能够深入文本,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内化故事内涵, 这是有价值地利用、提炼文本的体现。
(二) 在回扣文本中明道理
带领学生揣摩文意、探求现世意义创造了很大的思维空间和时代投影。这就巧妙地将整堂课的教学意境升华到了极致。再回到文本本身, 向文本深处漫溯, 让学生在自然的行进中获得一点深刻的体验, 有了足够真实的理解, 懂得了文言文从“言”到“文”所蕴含的道理。
(三) 在及时校补中有力提升
“黔之驴”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在不同的课堂里, 对于该形象的解读是不同的。我们惯于将之喻为无能的人, 空有一身外在架势而无内在价值的人。然而对于黄老师的课堂, 他认为错不在“黔之驴”, 而是那好事者, 好事者之好事, 导致今日之事态。他由此提点众多学生, 日后众位当有幸成为各种各样的社会官员, 但愿你们不会成为“好事者”。此番言语令人联想孔子当年的谆谆教诲, 正所谓“文以载道”。
三、大开大合, 尺水兴波
(一) 简单之中有真意
“本色语文”的口号提来已久, 本色但不简单。仅有简单不是美, 简单中还要有思想, 有艺术, 那才是真正“本色”的美!
我的感觉是非常简朴。简就是简单, 朴是朴实。就像他这个人一样。黄老师曾经说过, 凡是复杂花哨的课堂就要谨慎了, 因为朴素的往往是最接近本质的。就像有名人所言, 走得太远, 不要忘记了为何出发。大道至简, 是因为其庞大的内蕴, 而有了最为深厚的内力, 其盘绕有度, 曲伸自在, 有着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支撑, 有着教学艺术和技术的完美呈现。
(二) 世事洞察有学问
《红楼梦》中最为有名的一句“世事洞察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文字中藏着这个社会最大的秘密。而课堂呢:人如其课, 课如其人, 能将为人处世看透看破, 能将生活看得清楚明白, 那么你的课, 自是有了一番深度了。
黄老师为什么会说, 有些干部, 什么事情也干不了, 什么学问也没有, 连课文都读得没有这个同学好, 那不就是当听到这些, 你一定是会心一笑。而黄老师为什么能说出这番话呢, 他定是心中澎湃过这番感受, 作为一个老师, 用最好的方法进行了表达, 那就是课堂。
黄老师的话语, 让人听来轻松又深刻, 舒畅又真实。一堂课的落脚点已经不仅仅是知识点的积累, 它从文字到文言, 文言到文学, 文学又到文化, 课堂学问即人生智慧。
(三) 平等首席获认同
一个敢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 将自己“低落”到尘埃里的老师, 是能迅速获得学生的亲近和心理认同的。对于学生来说, 老师是课堂的权威。对于“平等中的首席”, 是课堂师生距离的最好保障。既带领学生游览风光, 又能对孩子们的心理照顾得舒适有加。“谁有异能吗?我也没有。黄老师除了上课也没有异能。我比驴好一点。”孩子们哄然一笑, 在笑声中充满了愉快的氛围, 民主而和谐。当然, 这是以黄老师的“自贬自谦”换来的。
黄老师曾经说过, 他要以自己的本色建构本色语文, 建构本色课程。如此看来, 一个老师, 首先应该建构的是自己的人生。因为人生丰富、深刻而多彩的本色, 才可能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深刻, 而课堂也恰恰是建构在自身内隐的心理文化基础上的。
《黔之驴》教学设计 第4篇
一、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初步学会翻译文言文。
2.学习课文中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了解虎与驴的性格特征。
3.理解文章的寓意,通过独立深思文章的寓意,提出多角度的创造性见解。
4.了解古代寓言的基本特征。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狐假虎威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那么当老虎遭遇了驴,他们又将上演怎样的一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为我们讲述的寓言故事《黔之驴》。
(设计意图:由狐假虎威的故事导入,简洁明了而且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促使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快速进入课文,减少文言所带来的阅读心理障碍与审美障碍。)
(二)介绍作者
柳宗元有一首著名的诗——《江雪》,大家还记得吗?(师生一起背诵)……《江雪》从文学体裁上讲是什么?(学生回答,五言绝句)而这堂课我们要学习的《黔之驴》是一篇———寓言(板书)。
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含讽喻劝戒的意义。寓,寄托的意思,一般通过一个短小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比较深刻的道理,也即寓意,惯用拟人手法。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寓言故事——《黔之驴》。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首先教师朗读,读的过程中强调个别易读错的字音(好、窥、憖憖、噬、狎、踉、阚)和易写错的字词(窥、憖憖、噬、阚),作为重点引起学生的注意。
(设计意图:教师的朗读能够帮助学生正确把握字音字词的读法,句读的划分,文章的节奏,深刻体会文章的情感。)
2.接着学生齐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首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试译课文;然后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学生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寻求小组成员的帮助);最后全班同学交流合作,解决小组未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总结课文中重要的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字。
(1)通假字
技止此耳(“止”通“只”,只,仅。)
(2)词类活用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名词作状语,用船。)
稍出近之(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靠近。)
驴不胜怒,蹄之。(蹄,名词活用为动词,用蹄子踢。)
断其喉,尽其肉(尽,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吃完。)
(3)一词多义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把……当作)
以为
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4)古今异义
稍出近之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因跳踉大阚
因,古义:于是 今义:因为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前往
以为且噬己也
且,古义:将要 今义:并且
益习其声
益,古义:渐渐 今义:好处
(设计意图:文章虽短小,但文中出现的文言词用法比较复杂,宜进行归纳讲解,便于学生掌握。)
(五)设计问题,探究寓意
设计问题:
1.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老虎,哪些语句描写了驴,请你找出来。(找学生读出句子)
2.找出描写老虎心理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3.找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语或句子。
4.老虎对驴的态度有何变化?(惧驴——识驴——吃驴)
5.再读课文,揣摩老虎的心理。
读出寓意:
1.介绍寓言的特点: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文学世界中的讽喻世界,常用篇幅简短的假托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常常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
2.引导学生思考本文的寓意:在品读驴虎形象的基础上,对比“驴”和“虎”各自的形象特点,在驴一点一点丧失优势,虎一点一点的进逼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寓意,并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1)从虎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2)从驴的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3)从其他角度,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相互间可以自由讨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多角度)
从虎的角度: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并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从驴的角度:我们不能做那些徒有其表,外强中干的人,要有真才实学。
从虎驴之争的角度分析: 要正确预估对手的实力,知己知彼才能获得胜利。
(六)拓展迁移
印发《三戒》的另两戒给学生,让学生合作读出文章大意及寓意。
(七)作业布置
1.复习字词,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2. 背诵《黔之驴》全文。
依据:通过课后的巩固复习,加深印象,使知识转化为技能。
三、说板书设计
(板书的设计一目了然突出了文章对虎和驴的心理、动作描写,以及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所表达的深刻寓意。一目了然,通过板书回忆课文,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黔之驴》教学反思 第5篇
为了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教学采用了自主、合作、探求等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小组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各种各样的答案,部分学生未能注意到叙事线索的重点所在,部分学生能够细心地找出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针对这两种情况,我加以点引、指导,最终确定了同学们认同的最佳答案。
这堂课的学习,让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则寓言不仅仅交给了他们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更教给了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些生活哲理,我相信这一点对他们来说是异常宝贵的财富。教学活动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我明白什么是教学相长,使我记住了:教学不仅仅是告诉和传播,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的实践、体验、探究,以达到感悟的效果。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学反思 第6篇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黔无驴()好事者()庞然大物()远遁()....窥之()稍近益狎()跳踉()以为且噬己也()....慭慭然()
虎大骇()荡倚()冲冒 益狎()
大阚()......qián hào pang dùn kuī xiá liàng shì
二、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
庞然大物(巨大的样子)憖憖然(小心谨慎)他日(另外)虎大骇(害......怕)益习其声(渐渐)驴不胜怒(忍受)计之曰(考虑)技止此耳(本....领)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 用船)至则无可用(则: 却)稍出近之(稍:)虎大骇,远遁(遁:逃走)以为且噬已也(且: 将)益习其声(益:)
益狎(狎: 亲近而不庄重)技止此耳(止:)乃去(乃: 才)
蔽林间窥之(偷看)以为且噬己也(咬)蹄之(用蹄子...踢)三、一词多义
①
然:
A.庞然大物()
B.然往来视之()②
因:
A.虎因喜()
B.因跳踉大阚()③
去:
A.乃去()
B.西蜀之去南海()④
耳:
A.技止此耳()
B.无丝竹之乱耳()(5)以为: A.庞然大物也,以为神()B.以为且噬己也()
(6)之: A.黔之驴()B.虎见之()
8、⑴„„的样子;然而⑵于是;于是⑶离开;距离⑷罢了;耳朵
四、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⑵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⑶驴不胜怒,蹄之 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5)蔽林间窥之
⑴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⑵虎又渐渐靠近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 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⑷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五、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跳踉大阚”从动作、吼声两方面表现虎的勇猛凶狠。
B、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指向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C、“终不敢搏”写出老虎的谨慎。
D、这篇寓言生动形象,成功刻画了人格化了的驴和虎的形象。
2、选出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孔子云:“何陋之有”? C、虎因喜,计之曰
D、稍出近之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贵州这个地方本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进一头驴来。B、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慢慢学习它的叫声,又试探地靠近它,在它周围走动,但终究不敢向驴进攻。C、技止此耳。
它的本事不过如此罢了。D、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B B B
六、文章理解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
⑵
⑴庞然大物 ⑵黔驴技穷
2、本文可以分为六个层次,找出层次中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以为神
慭慭然
大骇
甚恐
益狎
因喜
3、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5、(1)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
(2)做事要知己知彼,慎重对待,方能成功。
(3)要做成功一件事,必须要有一个观察、考察到试探地完整的实践过程。
4、请补出“益习其声,又进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虎)益习其声,又近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
5、用原文句子在下面空格写出老虎逐渐接近驴的过程
虎见之——()——()——()——()稍出近之——往来视之——又近出前后——(稍近)荡倚冲冒
6、请运用“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三个成语简洁的概括本文内容
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
7、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
23、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比如恰当地使用了一些动词来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写驴刚被运到黔地时,虎开始观察驴时的动态和神情。这是一种在强者面前自我保护性的作法和稳妥的观察方式,突出写虎的审慎、稳重、细心。“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写虎保持警惕。
“(虎因)喜,计之”,写虎的机智和充满自信。
“荡倚冲冒”,写虎的积极主动,大胆试探。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写虎的勇武果敢。
总之,以形象的文学,写出了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性格特征。
8、本文用“黔之驴”为题目,有什么含义和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含义:讽刺无德无能、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徒有其表的人,并指出其可悲的结局。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9、认真体会课文,分别用一个词或短语来概括驴与老虎的性格特点。
驴:_________
老虎:_________ 愚蠢无能
机智勇敢
10、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 窥 稍
11、分析说明文章开始特别交代“黔无驴”对故事情节的展开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全篇的铺垫与总起,是使全文结构严谨完整的重要的第一笔。
12、细读课文,举例说明作者运用准确、简练、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这篇文章的语言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比如恰当地使用了一些动词来刻画虎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写驴刚被运到黔地时,虎开始观察驴时的动态和神情。这是一种在强者面前自我保护性的作法和稳妥的观察方式,突出写虎的审慎、稳重、细心。“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写虎保持警惕。
“(虎因)喜,计之”,写虎的机智和充满自信。
“荡倚冲冒”,写虎的积极主动,大胆试探。
“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写虎的勇武果敢。
总之,以形象的文学,写出了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性格特征。
13、这篇文章的寓意是什么?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学反思 第7篇
勤业中学
蒋伟海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梳通文意,读出古文的韵味。
2、能说出作者对驴的感情倾向和文章的寓意
学习过程
一、导入:在如今这个脚步匆匆,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寓言是一种别致的快餐,它短小精悍,却又含蓄隽永,发人深省。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唐代古文家柳宗元所写的寓言《黔之驴》。
二、反复诵读课文,粗通文意,读出古文的韵味
(一)、读准字音:
教师活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齐声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读准字音。学生活动:齐读。
教师评价:从音量、字音两方面来评价。刚才大家声音洪亮地准确朗读了课文。
(二)读懂文章
教师活动:
1、过渡:本文讲述了一个老虎吃驴的故事。
2、创设情景:这只虎吃掉这只驴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先结合课下注释读懂文章,然后从文章中找出理由告诉我不容易在哪?(投影)找出来后请举手示意。
学生活动: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找理由。
全班交流:
1、因为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给虎吃掉驴创造了条件。
2、好事者认为驴无可用,放之山下,给虎吃掉驴创造了条件。
3、老虎发现驴只有“一鸣”,“蹄之”两种防身之技。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三)读出节奏
教师活动:通过刚才的概括,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读懂了文章。在此基础上请大家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读出节奏来。
学生活动:自由放声朗读
教师检测:一人读,组织互评,然后全班齐读。
三、说一说
教师活动:
1、过渡: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不知有没有发现本文题目是《黔之驴》,可是文中写驴的却只有寥寥几笔,写虎的却笔墨很多,那题目为什么不是《黔之虎》呢?后来我一查资料,发现本文被选入教材时被删掉了最后一节,读了这一节才知道驴才是作者要表现的对象。我们来看一下这一节。
(出示投影)教师说解释
2、(出示投影问):你能从这一节读出作者心中的驴是什么形象吗?并模仿《驴和马》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这两篇寓言的结尾用一句话说出本文的寓意。
附: 驴和马
马和驴一起旅行,马拉着轻便的车轻松地前行,而驴驮着很重的鞍囊走路。“我多希望我是你,”驴感叹道,“你什么也不用做,却佩带这么漂亮的马具。” 后来爆发了一场战争,马在最后的冲锋中不幸身受重伤。驴从将要死去的马身边经过。“我错了,”驴说,“安全比漂亮的衣服更重要。”
这是说,不要随便羡慕别人,各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都有自己的幸福与不幸。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赫尔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一个银圆。”赫尔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后来赫尔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别人重视的人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教师活动:你能读出对驴讽刺之情吗?请全班同学齐读最后被省略的这一节,要读出对驴讽刺之情。
四、写一写
教师活动:自从柳宗元写了《黔之驴》之后,驴被世人笑了一千多年,(出示投影)你能从文中找出直接证据,并从和驴有关的成语、俗语、典故、歇后语或其他文学作品中找出间接证据写个小片段为它翻翻案吗?(如果你觉得没必要为驴翻案,也请你讲清理由)
我这为你提供一些材料仅供参考。
示例:狼和羊
狼和羊
狼被狗所咬,伤势很严重,痛苦地躺在巢穴里,不能外出觅食。他感到又饿又渴,这时,他看见一只羊,便请求他到附近的小河里为他取一点水来。“你给我一点水解渴”,他说,“我就能自己去寻找食物了。”“是呀”,羊回答说,“如果我给你送水喝,那么我就会成为你的食物。”
谎言是经不起推敲的,它很容易被人们识破。
伊索通过羊告诉世人我们狼是喜爱欺骗的。我们狼可真是冤枉啊,不信请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我们狼都是守信之辈。有伊索老人的《狼和绵羊》为证。有一次我吃饱了,看见一只绵羊倒在地上,以为绵羊是吓倒的,便走到他跟前,鼓励说:“只要你讲三句真话,就把你放了。”他说:“第一,我不愿碰见狼;第二,如果命该如此,就碰见一只瞎眼狼;第三,但愿所有的狼都不得好死,因为我们一点也没有伤害你们,你们却要与我们为敌。”我认为这些话没有一点虚假,就把他放了。可见我们说到做到,一点都不含糊。我们叫羊帮我们拿水,是我们需要水,你们人不舒服了不也是说要多喝水吗?怎么我们狼一喝水就成谎言了呢?其次,我们的很多恶名都是别有用心的人给我们泼的污水。比如说我们为了吃小羊而找种种借口,以此来说明我们的狡诈。其实我们最直率,饿了就吃,累了就睡,才不会这么麻烦呢。最近在动物园看电视总算开了点窍:美国要打伊拉克,先把他妖魔化,才能骗得民众的支持,才能把战争进行得心安理得。所以臭名昭著的我们被人追赶,杀戮生存日益艰难也是罪有应得的了。这样人类就可以一边吃狼肉,一边放心吃羊肉了。因为,人类早已昭告天下:羊是被我们狼吃掉的,而人在替天行道。
最后说一下我们从血泪中总结出的经验体会:名声很重要。一旦担上了恶名也就意味着你的权利可能得不到保障。岂不闻“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吗?甭管做没做坏事,是老鼠就得打。是老鼠就别上街了,狼呢?哎!
冤啊,我们狼。
野驴和家驴
野驴看见家驴舒适地躺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就走了过去,夸奖他身强力壮,还享受美味的食物。后来,野驴又看见家驴驮着沉重的货物,驴夫还跟在后面用棍棒边打边赶,野驴说:“我现在不再觉得你幸福了,我看得出,不遭受那百般痛苦是得不到那一点点享受的。”
这是说,人们不必去羡慕那付出沉重代价所得到的利益。
马 和 驴
一匹马在路上炫耀他的精美的马饰,忽然遇到了一头满驮着货物的驴子。驴子因货物太重,只能慢慢地让开路。马傲慢地说:“我恨不得要用脚踢你。”驴子丝毫不予计较,只是默默地祈求神保佑。不久,那匹马患了气喘病,被主人送回农庄来。驴子看见拖着粪车的马,便讥笑他说:“骄横的东西,你那华丽的马饰现在到哪里去了?你怎么变成这样一副倒霉相?”
这故事是说人们不能因一时荣华富贵而不可一世。
狼与驴子
有条狼被选为狼的首领。为了阻止狼互相争食打架,他制定了法律,规定各自猎得的食物都集中起来,再平均分配给大家,一头驴子走来,慢悠悠地摆着鬃毛说:“从狼的脑袋里竟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可你自己为什么不把昨天猎得的食物拿出来一起分呢?”狼被驴子说穿了,便把那法律废弃了。
这是说,有些制定公正法律的人,常常自己不遵守所制定的法律。
披着狮子皮的驴子
有头驴子披着狮子皮四处游荡,吓唬那些弱小无知的动物。他看见了狐狸,也想去吓唬吓唬他。狐狸正巧以前就听到过他的叫声,便对驴子说:“如果我听不出你的叫声,我也会害怕了。”
这是说,有些人看起来神气十足,一表人材,然而一开口就原形毕露了。
运盐的驴子
有只驴子驮着盐过河。他的脚一滑,跌倒在河水中,盐在水中都溶化了。他站起来时顿感一身轻松了许多,他很高兴。后来,有一天,他驮着海绵过河,心想再跌倒下去,站起来时定会更轻松。于是,他故意地摔了下去,他没想到海绵是吸水的,因此再也站不起来了,淹死在河里了。
这是说,有些人聪明反被聪明误,自己害了自己。
驴与骡子
有一天,驴夫赶着驴子和骡子一起驮货赶路。驴子十分气愤他们俩驮的东西一样多,而骡子认为自己应吃双倍饲料。他们刚走一会儿,驴夫看见驴子有点走不动了,便从他背上拿下一部分货物,加在骡子背上。他们又走了一会儿,驴夫看到驴累得更加不行了,又取了一部分货物,最后把驴驮的所有货物,全加在骡子背上。这时,骡子回过头对驴子说:“喂,朋友,你现在还气愤我吃双倍饲料吗?”
初中语文《黔之驴》教学反思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