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说明总结
毕业设计说明总结(精选8篇)
毕业设计说明总结 第1篇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总结报告的写作说明
一、通过报告的写作,应使同学接受写作工程设计总结报告的训练。要求每个同学认真独立写一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设计总结报告》。
二、设计总结报告采用A4打印纸装订成册,装订线在左侧,页边距1cm,有封面(注明:课程名、班级、学号、完成日期)、目录、正文、附录等。正文选用宋体小四号字体,要求版面排布层次清楚、美观整齐。
三、所有插图,均要求达到工程图的标准。图纸可插在正文之中,亦可集中附在正文之后,无论那种形式都必须有图号、图名,与正文一致,方便查阅。
四、报告正文要求主题突出,详略得当,语言流畅,文字规范。不得大段抄写参考资料中的文字,凡属集体共同完成或别人完成的部分应简述,而自己所做的工作应明确说明并予详述。
五、报告内容应至少包括以下各部分:
1.前言
2.目录(含页码,占独立页面)
3.课程设计任务书(占一独立页面)
4.系统电路功能描述、粗框图及方案论证说明
5.系统电路设计陈述
1)系统电路总框图及工作原理。
2)控制模块的逻辑功能描述,端口功能描述,控制流程图及控制流程说明,仿真波形分析结果及说明。
3)受控模块中各子系统电路间的逻辑关系、信息流方向、工作框图。
4)各子系统电路的端口功能说明,逻辑功能描述,实现逻辑行为的方法,仿真波形分析结果说明。
5)系统电路仿真波形分析结果,引脚锁定清单,硬件(时钟频率、开关、按键、显示、音响等)使用说明书。
6)下载结果,试验测试报告,数据处理和分析。
7)系统电路最终能实现或拟实现的功能(含提高、改进部分)。
8)含外围硬件环境的整体系统原理电路图及说明。
6.课程设计工作进程
1)设计小组的分工及工作安排
2)工作日程记录表
7.本人承担的任务及执行情况
设计目的、思路及技巧,程序语句注释,程序执行流程及说明,仿真结果说明,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措施及最终结果等。
8.收获和体会
9.附录
1)程序清单
2)参考文献
说明:1)设计总结报告满分100。其中第4(10分)、5(30分)、6(10分)部分不少于4000字,第7(30分)部分不少于2000字,即同组成员设计总结报告的类同部分不得超过3/4,其他(包括答辩)占20分。要求全文能反映系统设计全过程中的全部工作,可自行将上述内容穿插编排在设计总结报告中。该报告占《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总成绩的30%。
2)每组另上交含全部图形文件、VHDL文件、仿真波形文件、下载文件、程序清单和各成员设计总结报告的文件。
毕业设计说明总结 第2篇
一、传统课堂活动的特点
1.传统课堂教学以书本知识为本位
书本知识的学习(或曰学习间接经验)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但是,不能因此忽视直接经验的作用,这是因为,没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就难以理解和掌握间接经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给予直接经验应有的重视,实际上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样,在课堂上,教师教学就等同干教书,学生学习就等同于读书。这种以书本知识为本位的教学必然导致以下弊端。
2.传统课堂勤学以教师为本位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它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和教与学双方的工作关系(教学关系)。在对待这对关系上,传统课堂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
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实现主体本位的转移,即由以教师为本位转向以学生为本位。强调以学生为本位并不否认教师的主体性,而是要摆正两个主体的位置和关系,在教学中,学生主体是归宿,是核心,教师主体是为其服务并受其制约的,教师的主体性只有在成全学生的主体性的过程中才能得到体现。
3.传统课堂教学以教案为本位
以教案为本位,是传统计划教学的需要。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无一例外地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进度(课时任务),这样一课时跟着一课时循序渐进地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怎样做到这一点呢?那就是按教案上课。每节课的内容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课堂教学就像计算机输出规定程序一样,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从教师的角度说,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是否改变了、进步了、提高了,则是不重要的。所以,以教案为本位实际上也就是以教师为本位,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
4、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的回答,若不,就努力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的答案为止。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其中最出色、活跃的是少数好学生。于是,“死”的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活动”的学生;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与“听众”。
二、网络主题探究的特点
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化教学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网络的高速发展,将图片、声音、文本、视频等资源加以整合,给我们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网络主题探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系统功能强大,它有丰富而易物获取的大量信息资源,有生动形象的呈现能力,又有灵活多样的时时互动,其发展空间广阔,兼顾共性与个性。
1、活动组织具体的教学方法
(1)以“主题”为任务的驱动模式,并对“主题”学习中作适当任务细化,使学生的学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2)以学习“主题”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策略的指导尤其显得重要。
(3)基于网络环境下由于学习资源的极大丰富,筛选、处理、传递学习资源更需要教师作为网络知识海洋的“导航者”。
(4)加强“异生”指导。“异生”指导是指教师对各个研究小组进行的个别指导。
2、网络主题探究的模式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选定主题。(2)收集信息,围绕主题,研讨问题。(3)制定课题方案。(4)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5)撰写课题报告。(6)结题与总结评价。
3、网络环境下的主题探究性活动的评价
(1)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让学生对自己探究中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体现在方法上,体现在个性中,特别要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让学生展示给大家,老师和同学可以用多种角度、不同方法来对这些成果给予充分的肯定
(2)多元评价:我们采用多元评价,能更好地让学生体现成功的喜悦。学习过程中给定不同的几项指标,从内容的价值性、作品的创新性、合作的有效性、科学的应用性等方面来评价。
(3)网上评价:网上评价能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更能听取多方意见,也使基于网络的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发挥了更大的作用,网上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发挥,体现了网络优势,学生交流更加密切了,效率更高了。特别是当学生在网上看到自己的作品,有一种出自内心的喜悦和兴奋,成功感激励着他要更上一层楼。
三、两个活动组织的对比
网络课堂与传统的课堂相比有以下特点与传统教学相比较具有以下几个优点: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
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一些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形象化地显示出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提高教学效率。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
传统课堂活动并非一无是处,其主题的组织对网络主题探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统一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最重的表现,就是设法给学生提供和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外因能够更顺利,更迅速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的内在动因。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只有通过师生双边活动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为中介,否则师生之间就不能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因素,诸因素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内在的联系。正是它们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教学系统。
ADU设计方案说明 第3篇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在经历了大型机时代和服务器时代之后,进入了机房发展的第三个时代机架化时代。在机架化时代,所有的IT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都按照机架式安装或独立机柜方式设计,从而使机柜或机架成为继机房维护结构之后的新的维护结构。所有的IT设备不再暴露在机房环境当中,而是被包围在机柜微环境(或称IT微环境)当中,所以我们越来越关注机柜微环境营造过程中的理论研究、理念更新、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
机柜中的IT设备所要求的环境,最为主要的在于供冷方面。由于多数方案中,空调机(作为供冷冷源)并不配置在每个机柜内,而是集中或分区域地部署在机房内,供多个机柜共同使用,所以,在机房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冷量如何分配和输送到每个机柜的问题,即机柜的配冷问题。下面来阐述配冷技术的新要求、设计思路和新型产品。
2 技术要求
机柜的IT设备需要持续的、对温度有一定要求、对风量有一定要求的冷风来维持正常工作。其额定工作温度范围为20~25℃;其额定设计风量的大小与IT设备的发热功率和设备内部散热能力有关,由内部的风扇来保证。对于机架式服务器,每1kW需要的风量为300m3/h;对于内部散热设计更强的刀片式服务器,每1kW需要的风量为200m3/h。图1为服务器内部的气流组织和某刀片服务器的风扇模块。
为了维持机房和服务器内的能量平衡、温升平衡,针对每1kW的机架式服务器,机房空调系统需要稳定地、持续地产生23℃、300m3/h的冷风,并且配送到服务器的前面板处。如果一个机柜内安装有5kW的机架式服务器,则需要1500m3/h的风量。
传统的地板下送风的气流组织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密度机柜的制冷需求。地板下送风存在送风截面积和地板出风口的有效出风截面积的瓶颈,目前地板铺高越来越高,普遍要求在600mm以上。但地板出风口的面积已经达到了极限,因为过孔率不可能达到100%,而增加每机柜拥有的地板出风口数量必须增加机房区的面积。所以对于地板下送风的空调系统,在大多数情况下,都难以从一块风口地板中送出1500m3/h的冷风。有些情况下,是由于地板铺高不足、地板下有线缆槽、冷媒管、上下水管、支架等阻挡等水平方向的送风阻力;有些情况下,是由于地板下动压过大、净压过小;有些情况下,仅仅是由于风口地板的垂直方向的送风阻力。其结果造成送风风量不足,难以送到机柜前的上部,从而造成机柜上部温度较高,形成局部热点。图2为局部热点示意图。
3 产品推荐冷气流分配单元ADU
ADU (Air Distribution Unit)即配风单元,是机房气流组织的一种部件,用来将空调机产生的冷量(冷风)强制地配送到IT机柜处,用来解决传统送风方式的不足,尤其是高功率密度的应用需求。
采用ADU代替原风口地板,可以利用ADU内部风机的强制送风功能,将地板静压箱内的冷空气强制吸入,并排放到机柜面的冷通道内,从而消除局部热点。图3为使用ADU消除局部热点的示意图。
4 设计思路
ADU由高强度隔栅、箱体、AC或EC风机、启动电路等构成,其尺寸和安装方式与标准地板相同,安装时可直接替代地板或风口地板。图4为一个风量为2400m3/h、冷量为8kW、耗电量为200W的ADU产品实例。
教学设计及说明 第4篇
初三下学期是初中的复习阶段,英语课堂的重要任务是将初中的英语知识得以条理化、系统化,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在能力上得到提高,在中考中考出一个优异的成绩,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句知识在中考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另外它对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宾语从句又是从句中的重点,更多学生经过两年多的学习,对宾语从句知识已经有些淡忘。在平时的习题课上很多学生反映出不了解什么样的复合句是宾语从句,考查点的理解也不是很清楚,很多学生对陈述语序和疑问语序分辨不好,困难最大的是考点的综合考察,学生考虑不全面。针对学生出现的上述情况,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宾语从句知识有个全面的掌握,甘南县长山中学的唐德志老师针对宾语从句进行了专项复习,希望对各位老师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此课选自初中复习课宾语从句九年级(下)。本节复习课的内容是宾语从句在句子中起宾语作用的复合句叫宾语从句。能够引导宾语从句的有及物动词(但有些及物动词不能跟that从句做宾语,如allow,let, like, cause, celebrate, dislike,love, take, help, forgive, refuse等),介词和部分形容词。宾语从句是初中复合句的重要内容,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本节复习课是要将宾语从句的知识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得以条理化、系统化,把平时对此项知识存在的疑惑都一一解释清楚。通过本课要让学生明确宾语从句的引导词(that,if/whether 和疑问词)、语序(从句部分始终是陈述语序)和时态(主句谓语是现在时或将来时,从句中谓语动词不受主句时态的影响,可以按需要使用任何时态;主句谓语是过去时态时,从句中的谓语动词时态为过去的某一时态;即使主句谓语是过去时态,如从句表示的是客观真理或事实时,从句的时态则用一般现在时。)以及if与whether的使用区别,宾语从句的反义疑问句,否定前移问题和doubt后接宾语从句连词的选择等问题,在本节复习课上都要给学生明确地解答。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宾语从句的构成;掌握宾语从句的连词选择、语序的判断和时态的辨析使用。
明确if与whether的区别,清楚宾语从句的反义疑问句、否定前移问题和doubt后接宾语从句连词的选择。
2.语言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的复习,能够准确使用宾语从句表达自己对身边事件的看法,在写作中能够准确使用,并且能够理解在文章中出现的宾语从句。
3.情感态度:
在小组合作过程中体验互相帮助,以及增加学习自信心。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悟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有收获。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宾语从句的构成,分析理解从句部分的连词分3种情况,主句时态如何决定从句的时态,从句部分始终是陈述语序;if与whether的区别。
难点:陈述语序与疑问语序的区别;if与whether的区别使用;在对身边事件表达时,宾语从句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 任务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
五、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评价方法 英语形成性评价
七、教学步骤
Step I Leading-in
T: Morning,everyone!
Ss: Good morning, Mr. Tang !
T: Today is fine, I hope you will have a happy day, of course. I certainly hope you can enjoy this lesson. But, I know I don’t look as handsome or cool as those your favourite stars. Well, today I invite some of your favourite stars here. They have some questions to ask you and they want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yourselves. Do you want to talk with them?(课件出示一些明星以及他们要问的问题及谈论的内容)。
(设计说明:教师用幽默的导入语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并且用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喜欢的明星展示出来,学生对本节课会充满好奇和兴奋,为接下来的导入奠定了基础。)
Step Ⅱ Presentation
The stars can ask some questions and say something like these:
How old are you?
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 this school?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school?
Do you want to be a star in the future?
What do you do after class?
Your success depends on how hard you study.
I hope you can go to college through your hard work.
I’m sure that our country will be stronger and stronger.
……
Get students to try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And call several volunteers to say their own answers. After that, the teacher asks the students like these:
What does Yao Ming/ Liu Xiang/Xie Tingfeng... ask you?
What else does Yao Ming/ Liu Xiang/Xie Tingfeng...say?
在学生回答之前,教师板书,如下:
He/She asks_______________.
He/She hopes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y success_____________________.
She/He is sure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问答,学生能够回答出这些问题,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在后面的横线上写上下面的句子。
He/She asks how old I am /what I think of my school/if /whether I want to be a star in the future .
He/She hopes we can go to college through hard work .
My success depends on how hard I study .
She/ He is sure that our country will be stronger and stronger .
At last, sum up which words can guide the Object Clause.(transitive verb, preposition and some of the ad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blackboard writings.
(设计说明:在口头操练和板书的帮助下,学生能够很轻松地总结出宾语从句的引导词。这样会让学生感到以往难以理解的知识原来如此简单,会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为接下来的复习打下基础。)
Step Ⅲ Work in pairs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three groups. Then give each group one task. (the conjunctions, the word order and the tense). Give them several minutes to discuss and when they finish their tasks, call one student of each group to say their discussion. (If there are incomplete points, other students can add. Get them to show some examples.)
学生的讨论结果一定会有一些不全面的地方,即使其他学生的补充也会遗漏一些知识点,这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帮助。给予帮助时也不能完全地说教,要用例句让学生掌握。如:
(1)宾语从句跟在主句主语是第一人称,谓语是think,believe,suppose,expert等表示“要,认为”等词之后时,从句的否定要体现在主句上。
E.g. I don’t think he can come. (我认为他不能来。)
(2)宾语从句的反义疑问句一般以主句为准。
E.g. He hopes that we can go to college.________doesn’t he_______?
但如果主句的主语是第一人称且谓语动词是think,believe,suppose,expert等表示“要,认为”等词时,要以从句为准。(注意否定前移的情况。)
E.g. I think he can come. can’t he?
___________I don’t think he can come. can he ?
(3)if与whether的区别,一般情况下可以互换,但下述4种情况只能用whether:
I wonder whether he can come or not. 从句中有or not时;
He is worried about whether he can pass the exam. 从句做介词宾语时;
We don’t know whether to go to London. 与动词不定式连用时;
Whether he can is important to us . 连接主语从句时。
If除了可以引导宾语从句,也可以做条件状语从句的连词,译为“假如,如果”:
E.g.If it doesn’t rain tomorrow, we will go hiking.
(4)doubt后接宾语从句连词的选择:
I doubt when he’ll come. 肯定句时,用whether,if, when,what等;
Do you doubt that he won the match?
I don’t doubt that he’ll come. 疑问句或否定句时用that。
(设计说明:此环节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task,最后陈述,体现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同时也做到了资源共享,而且在小组合作中,小组内成员互相帮助,每位学生都能够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很好地达到了本节课的情感目标。教师的适当补充并不是“越权”,剥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能够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识,而且通过例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特点,也教会了学生学习。)
Step Ⅳ Practice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关于宾语从句的知识,给他们几分钟时间消化,之后进行知识的运用。教师在备课时,将近两年各省市的中考题中有关宾语从句的习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本课复习知识独立完成,可以选择测试形式进行。在核对答案时,学生中出现的错误、疑惑尽量让其他学生纠正和讲解。(当然教师在所有学生都出现疑惑时,要给予必要的分析和讲解。)最后让学生将错题整理到他们各自的错题集上。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进行口头上的表达训练,让学生用宾语从句对身边的事件进行表述,教师可先提前示范。(句子不需要太多,尽可能将连词、语序和时态兼顾到。)
(设计说明:此环节主要是将所复习的知识进行运用,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成生生之间的讲解,可以达到相互帮助、共同探究的目的,也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氛围。)
Step Ⅴ Summary
Let some of the students sum up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Object Clause.(Other students can add if there is incomplete points.) The teacher can call several students to the front and finish the blackboard design.
(设计说明:让学生进行总结,能够有效地将本课的复习内容巩固。另外让一些学生完成板书设计部分也是很好的检测,看看这些学生是否将本课内容完全掌握。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Step Ⅵ Homework
教师根据宾语从句的知识点和本课复习的要点,给学生准备了一张试题,让学生课下完成。
教学设计说明
——浅谈一节复习课的教学思路
本课是一节复习课,但我没有灌输式地给学生讲解他们应该掌握什么,而是选用了任务型教学和小组合作方式,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本课的复习内容。另外,通过小组合作改变了他们原有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并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观。
课堂的导入我选用学生感兴趣的明星照片进行问答练习,在板书的帮助下掌握规律。这样就使原本沉闷的复习课活了起来,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起来,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小组合作,让生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并使一些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并不困难的事,很好地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他们在小组中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课堂上他们也学会了大部分复习知识,这对他们今后的英语学习都是极大的帮助。小组合作后的阐述让学习资源得到了共享,学生的补充与更正,还有最后的知识总结也让学生体会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人。
我感到不足的地方是小组合作过程中,我缺乏对个别学生的指导,造成有一个小组成为了两三个学生的表演,而其他人则成了听众。说明我在课堂的整体把握上有失误,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再进行小组合作,一定要指导学生该如何找到自己发言的机会,并且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小组内成员探讨。另外一个不足是在任务的完成部分上,学生没有能力完成知识上的再提高时,教师没有适当地给予引导。在今后的课堂上,遇到类似的情况时,我会引导小组内基础较好的学生去发现和总结出新的知识,这样会带动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从而让全体学生都得到提高。
总之,初三的复习课绝对要改变那种填鸭式的灌输,单纯的教师在表演,学生当观众。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将课改的理念体现在每一节课上,这样才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E-mail:vipdjl@163.com
设计说明书 室内设计说明 第5篇
一、设计范围
1、本装饰工程为
2、本装饰工程包括室内地面、墙面、吊顶及后期家具配饰
二、平面布置
1、一层布置主要由起居室、餐厅、卧室、书房、厨房、卫生间等部分构成;
2、二层布置主要由卧室、书房、储物间、露天花园等部分构成
三、防火要求
1、根据建设部颁发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在本装饰工程设计中主要采用阻燃性材料和难燃性材料;
2、所有隐蔽木结构部分表面(包括木龙骨,基层板双面)必须涂刷防火漆二遍
四、防潮防水
1、墙、顶面造型部分为防止潮气侵入引起木结构变形,腐蚀,所有隐蔽木结构部分表面(包括木龙骨,基层板双面)涂刷防腐油一遍;
2、厨房、卫生间墙地面采用SBS防水涂料,墙面防水距地高度为500mm,淋浴间为1800mm
五、防腐防锈
1、所有与墙体连接的隐蔽木结构部分表面(包括木龙骨,基层板双面)必须涂刷防腐油一遍;
2、为防止钢构件腐蚀,所有钢结构表面涂刷红丹防锈漆二遍;
六、吊顶装饰工程
1、客、餐厅及其他采用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面罩 “立邦永得丽”白色乳胶漆;
2、厨房采用木龙骨纸面石膏板吊顶,面贴银灰色铝塑板分缝;
3、卫生间采用木龙骨框架,耐变黄塑钢条形扣板吊顶(米、灰色相间)
4、石膏板吊顶采用木龙骨框架,12mm厚纸面吊顶,特殊造型需采用大芯板、5mm夹板放样;
5、石膏板规格采用为12×1200×3000mm纸面石膏板,石膏板接缝处,切45O角,用配套穿孔纸带及腻子布缝;
6、吊顶板与墙壁面、窗帘盒、灯具等交接处应接缝严密,不得有漏缝现象。
七、地面装饰工程
1、客、餐厅地面采用白色600*600玻化砖满铺;
2、厨房、卫生间地面采用300*300防滑砖满铺(颜色待定);
3、卧室、书房及二层走道地面采用900*125*18紫檀实木地板满铺;
4、楼梯为钢结构木楼梯:采用拉丝不锈钢护拦,紫檀实木楼梯板、扶手
5、露天花园地面采用100*200*40广场砖斜铺设,局部绿色草皮点缀;
6、花园地台采用型钢龙骨防腐处理,后铺1200*120*32mm油木板@140MM阵列
八、墙面装饰工程
1、电视背景墙采用木龙骨框架,大芯板基层,面封纸面石膏板,面贴深灰色网状亚麻布装饰;
2、沙发背景墙采用浅紫色网状亚麻布装饰;
3、主人房床背景采用木龙骨框架,大芯板基层,面封纸面石膏板,面罩驼色乳胶漆
4、楼梯休息平台墙面采用艺术文化石装饰(整体色系为暗红色,图案待定)
5、原墙面采用“立邦永得丽”浅灰色乳胶漆
九、灯具、五金配件
1、筒灯、定位射灯、艺术吊灯等灯具建议采用节能型;
2、门五金及其它五金配件尽量采用耐腐蚀的不锈钢件、铜件或镀洛产品。
十、乳胶漆施工工艺要求
1、抹灰面、板材面做乳胶漆部分全部清油封底;
2、抹灰面、板材面做乳胶漆部分全部满批腻子两遍;
3、抹灰面、板材面做乳胶漆部分全部涂刷乳胶漆三遍。
毕业设计说明总结 第6篇
现代简约为主题,适合于30岁左右的三口之家居住,再加上中式的设计元素在里面。相互结合,相交融。以简洁明快的设计风格为主调,简洁和实用是现代简约风格的基本特点。简约风格已经大行其道几年了,仍然保持很猛的势头,这是因为人们装修时总希望在经济、实用、舒适的同时,体现一定的文化品味。而简约风格不仅注重居室的实用性,而且还体现出了现代社会生活的精致与个性,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品位。全面考虑,在总体布局上方面尽量满足业主生活的需求,主要装修材料以樱桃木,壁纸为主,以樱桃木的优美含蓄,壁纸的朴素大方来装饰墙面的景点。更体现现代简约的之感。创造一个温馨,健康的家庭环境。
在功能方面,客厅是主任品味的象征,体现了主人品格,地位,也是交友娱乐的场合,电视背景墙采用石膏板做的四个几何造型,既简单又大方,再加上色彩为金黄色的壁纸(属暖色调),配上顶部照下来的灯光,整个电视背景墙把客厅提升起来。沙发背景墙只做了简单的处理,用细木工板贴上黑色的亚克力板,做了一个悬挂的台面,上面可以放装饰画等,一些装饰品非常实用。
餐厅是家居生活的心脏,不仅要美观,更重要的实用性,整体性。餐厅的灯光很重要既不能太强又不能太弱,灯光则以温馨和暖的黄色为基调,顶部做了简单的吊顶。墙面贴了局部壁纸,在餐桌的墙面上作了一个台面,可以摆放一些饰品,可以增加以下餐厅的情调。餐厅的垭口用实木套做了装修。
毕业设计说明 第7篇
计算机系2004级科技1班史慧敏200420694131白晓鹏200420694102
指导老师宋金平
摘要当今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诞生,它不仅仅是一种流行的宣传途径.人们不但可以从上面获得知识与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其展现自我、宣传自我,并且为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这次我们设计班级网页,一方面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就是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用实践去检验我们的成绩。并且我们也希望用此方式展现我们集宁师专、展现我们计算机系、展现我们生活了三年的04科技一班。当我们以后步入社会后,我们的同学有机会再看到我们的网页,我希望他们能通过我所做的网页,再次回想起我们大学三年的点点滴滴事,想起我们班级的每个成员,翻起我们内心的回忆!所以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我选作了《班级网页》这一课题。关键字班级简介;班级相册;我要留言;通讯录;休闲专区;相关工具
对于我们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我们每个学生都要面对的一件事,它不仅能培养我们的创新精神、更重要的是检验我们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理论与综合实践的一次全面性的检测和考验。通过完成毕业设计,进一步加强我们某一领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基本技能,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直接上岗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增强我们学生的择页的市场竞争力。设计目的从古到今,人们学习就是为了获得新知。现在我们学习了网页设计,目的当然就是能自己做一个精美的网页。在此次网页设计中,我们不仅仅要了解网页设计工具的强大功能,而且还要更好的运用它、掌握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有力的基础。并且这次我们设计班级网页,一方面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绩,完成毕业设计。另一方面就是把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用实践去检验我们的成绩。并且我们也希望用此方式展现我们集宁师专、展现我们计算机系、展现我们生活了三年的04科技一班。最后我希望的毕业设计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效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功能介绍
我的班级网页简单说主要分为主页和分页。主页是是我们班级网页的封面,载入的主要信息是这个网页的简要内容,以简洁明快为主要风格。具体的工作方式是以连接其他分页来展现其内容。分页则是用来展现个别的具体内容,以具体、详细、实事求是为主要风格。比如说:班级简介、班级成员、班级相册、我要留言、相关工具、校园新闻等就是用一个独立的页面来展现其具体内容。类如:班级相册是以我们班级的里同学的相片为素材,记录我们班级三年来的美好瞬间。1
我要流言的以交互的形式给同学们一个交流的平台。校园新闻则是记录我们学校、我们系的新闻趣事。并且我在每个页面都设置了连接和返回,便于我们对各个页面访问,以便提高我们的浏览效率。设计思想
班级网页是一个展现班级风貌的窗口,如果内容堆积、繁冗,不但不会给人以好的感受反而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效果。所以我的设计风格是以简洁明快为主要设计思想。具体的说就是没个页面的内容不是很多,但以多数量的页面来保证我们班级网页的质量。其次,我对我的班级网页样式有统一的规划,为了避免杂乱无章的页面混合链接,我对采用了两种统一的页面样式。另外在每个页面加入彼此连接,以达到页面间点对点的互访,以便提高用户的访问效率。使用工具
我在班级网页设计中主要运用的工具有:Dreamweaver MX、FLASHMX、FIREWORKSMX、PHOTOSHOP等。在设计当中主要运用Dreamweaver MX对包括主页及分页的页面布局进行设计和排版。对于设计中需要的素材,我们充分运用FIREWORKSMX及PHOTOSHOP进行处理,以达到设计需求。设计步骤
我的班级网页主要分为主页和分页,主页是对整个班级网页浏览的一个索引。在设计中我们要求简洁明快。分页是内容的载体,我们要求样式统一,内容专一。
主页:在主页的设计中我们主要运用的Dreamweaver MX插入表格进行布局。主页主要分为三大块:
一、标题和校园风景。为了我们的主页增加活跃气愤,避免死板,我在这一块采用了一些.gif格式的动态图画(具体用到的工具的FIREWORKSMX)。
二、宣传和新闻栏,我们在网页里称作校园新闻和校园公告。在做这一项工作的时候,我们主要是运用了图片和热点的强大功能(具体用到的工具有PHOTOSHOP)。
三、导航栏。在导航栏的实际中我们是运用了表格,添加了到各个分页的链接。
分页:分页主要分为班级简介、班级成员、班级相册、我要留言、休闲专区等。在分页的设计中,为了使我的分页具有统一的样式,我们采用了切片对每个页面进行统一设计。之后再对每个页面根据需要加进专门的信息(具体用到的工具有FIREWORKSMX、PHOTOSHOP)。进行测试
在保存后,打开主页显示正常,符合设计要求。点击连接,能够正确连接到目的页。总体来说,达到了预先的设计要求,效果较好。个人体会
通过网页的制作让我明白了做网页时页面不一定要很复杂,简洁明快,能表达内容要求就行,这样看起来就不会觉得呆板,反面层次鲜明,比较高档,而且百看不厌。网页的特点就是要有一副漂亮的背景图,整个页面看起来就比较舒服。网页的文字要排得整齐紧凑,这样才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在网页适当的地方可以加一些图片,每张画面再加一些不同的文字说明和加一些不同的文字效果,再加一些小动画,这样网页会显得更加的精美。
这次做的网页虽然没有专业设计师做的那么好看,可是我花了很多时间来按完成它,所以呢它对我以后做网页有很大的帮助。在此次做网页的过程中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所以呢从我内心来说我是很满意我的这次经历,同时也要谢谢学校和老师安排这个毕业设计题目。因为在制作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书上没有的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的友谊。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学校和老师安排这个毕业设计题目是上大学以来唯一一次把知识用于实践的第一次,在此,我再次感谢学校和老师!8 毕业设计的提交
毕业设计完成后,经过指导老师的审查和点评,我再次对我们的班级网页进行修改,达到设计要求,成功的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的任务。
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说明总结 第8篇
一、课程及教学内容
《应用写作》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 为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就业创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设计说明》选自我院教师针对艺术生编写的特色教材中的专业模块内容, 共2个学时。
二、教学分析
1.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视觉传达设计系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大二下学期的学生, 《标志设计》是他们专业课的核心课程, 因此本课主要以标志设计说明为例。高职艺术生既有专业优势, 又有诸多不足。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功底, 但文化基础薄弱, 写作水平欠佳。学过《标志设计》课程, 但设计说明并非教学重点。大多重设计, 轻说明。能设计出色的作品, 却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亮点和特色, 尚难以从艺术思维转化为写作思维。
2.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学习需求等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情感态度目标:转变艺术生重设计、轻说明的思想, 让学生认识到设计说明的重要性, 认识到个人文化素养对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理解设计说明的基本理论知识, 掌握正确写法。
能力目标:提高设计说明的撰写能力和应用文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达成情感态度目标和知识目标
教学难点:实现能力目标
三、教学策略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你身边, 你却在玩手机。”大学生中的“手机控”和“低头族”随处可见, 移动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下存在的内容枯燥乏味、教学资源有限、互动形式单一、过程干预不够、学习指导不足等诸多问题, 利用学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使用习惯, 依据课程标准、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的需要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 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 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整合资源, 通过微信课堂、QQ等推送信息, 有效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对接专业学习, 邀请专业教师参与, 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促进多维互动, 实现教学做合一;结合学习需求和反馈意见, 优化教学方案, 构建翻转课堂, 通过多种手段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 提升文化课的服务效能。
1. 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本位, 以就业为导向, 构建多维互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实现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
2. 教学方法
教法:翻转课堂法、案例分析法、项目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情景模拟法、游戏互动法
学法:空间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学习相结合。
3. 教学手段
世界大学城网络空间课程教学平台以及微信、微博、论坛、QQ等信息传送平台。
四、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1. 课前——预备教学
师生互动完成教学准备工作。教师:对接专业, 确定项目主题, 整合、推送资源, 根据收集的意见, 优化方案。学生:自主学习, 反馈学习疑问和需求, 通过小组沟通, 确定项目作品。
学生根据表格化导学案进行自学。例如:观看微课教学视频, 在“三分钟学语文”微信课堂中浏览自学本课内容等。
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或微信群组反馈自己的学习需求和疑难问题, 教师对接需求, 优化教学。
这些信息化手段的运用, 更符合“90”后大学生的学习特点, 丰富了教学形式, 突破了时空的限制, 提高了教学效果。
2. 课中——立体教学
环节一:动画欣赏、引发思考 (5分钟)
从立体资源库中调取我校学生的优秀毕业设计作品以及大众熟知的标志设计作品和我校教师获奖的标志设计作品。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享受视觉盛宴, 引起学习兴趣, 并告诉学生, 在座的每个同学的毕业设计作品都需要设计说明做支撑。
创设问题:
(1) 单从设计作品本身能看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吗?
(2) 设计说明对作品的成功入选有什么积极作用呢?
环节二:初步体验、整体感知 (10分钟)
调取“环节一”中教师获奖作品, 让学生凭借在专业课中对设计说明的印象, 初步尝试撰写设计说明, 整体感知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
环节三:理论概述、游戏互动 (10分钟)
对接课前反馈的学习需求, 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如针对概念模糊不清的问题, 通过“谁是卧底”小游戏, 区分设计说明与商品说明书的不同。
环节四:案例分析, 评点归纳 (25分钟)
学生讨论分析案例中设计说明的精妙之处, 对照自己撰写的设计说明, 查找问题。选择学生具有代表性的设计说明, 在大屏幕上展示, 引导学生互评。
师生共同总结设计说明的写作要点, 即:从灵感来源、设计理念、创意与风格等方面展开描述。为突破创意与风格等教学重难点, 可以从造型、色彩、主题等方面着力, 从造型入手, 化图形为文字;从色彩入手, 变形式为内容;从主题入手, 转内隐为外显。
最后引导学生回答“环节一”中的问题, 总结归纳设计说明的重要性和提高个人文化素养的有效方法。
环节五:项目导向、即演即练 (35分钟)
项目导向法:依托专业课中锦江国际集团标志设计招投标项目开展教学。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法:在课堂上模拟现场招投标, 教师扮演招标方项目经理, 小组长扮演投标方项目经理。
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协作完成设计说明的撰写。
讲解展示法:各小组调取本组的设计作品, 并将设计说明发送至班级QQ群, 在大屏幕上展示, 推选代表上台讲解。
投票竞标法:现场投票竞标。写作课教师扮演的招标方占40%, 学生投票占25%, 剩下35%的分值由专业教师课后网络评审得出。
分析点评法:学生对现场胜出者的设计说明展开点评, 教师有针对性地引导作结。
环节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5分钟)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教学要点和学习情况。布置课后学习任务。
3. 课后——拓展优化
师生分别在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完成以下任务:
(1) 学生
(1) 基础必做题:
自创一幅标志设计作品并撰写设计说明, 上传至指定路径, 此处通过“抢沙发”的形式开展竞赛, 对完成质量高速度快的同学给予加分。
从立体资源库中拓展学习其他案例。
填写学习意见反馈表。
(2) 拓展选做题:
包括话题讨论、在线自测等内容, 学生自愿选做, 教师给予加分。
(2) 教师
(1) 整理作品。
(2) 网络评审。此环节选择既是本校专业课教师, 又是知名设计师, 还是设计公司的艺术总监的刘老师担任专业指导教师完成网络评审。
(3) 展示作品及点评意见。
(4) 根据反馈意见, 反思、优化教学。
五、考核评价
1. 对教师的评价
依据校内督导、校外专家、同行教师、学生意见及学生能力进行综合测评。
2. 对学生的评价
包括结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结果性评价由写作课和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生作品进行综合测评。
过程性评价分为主观性评价 (40%) 和客观性评价 (60%) 。主观性评价根据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总评等情况进行测评;客观评价则根据课堂考勤、课堂参与 (是否当小组长、是否上台展示、是否主动提问等) 、网络参与 (空间互动次数、互动质量等) 等情况进行测评。
六、创新及成果
1. 创新之处
(1) 理念创新
践行以生为本、服务专业的教学理念, 专业课教师助力写作课教学, 写作课解决专业课教学中的短板问题, 实现多赢, 提升了文化课的服务效能。
(2) 技术应用创新
(1) 整合专业学习网站及校内专业教师空间资源, 构建立体资源库。
(2) 构建在线课程, 实现微课学习、案例共享、在线自测、网络评审等。
(3) 利用微信、QQ等实现资源的推送以及作业的展示与共享。
通过这些, 实现翻转课堂, 促进多维互动, 使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潜能得到最大开发。
(3) 方法创新
对接专业课程, 引入企业项目, 培养德才兼备、岗能匹配的艺术设计人才。
2. 成果及推广
在写作课和专业课教师的共同指导下, 我校学生2013年参加各类设计大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73项, 设计作品被企业采用达105项。
毕业设计说明总结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