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爱学生需要技巧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0-031

爱学生需要技巧(精选4篇)

爱学生需要技巧 第1篇

班主任爱学生, 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 换来的是“门生若干”“桃李满天下”。可是, 为什么那些被班主任“下过功夫”的学生不爱自己的班主任, 甚至敌视自己的班主任呢?笔者认为, 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也应该掌握一个度, 其标准是:学生必须真正需要你的爱, 你的爱也必须让学生从内心感动。

笔者也是担任班主任工作20多年的教师, 接触过的学生也很多, 其实学生都很在意班主任对他们的态度。他们期待的不仅仅是班主任对于他们的热情和帮助, 更是感情上无拘无束的沟通。但目前的教育现状是: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 班主任追求高成绩。成绩优秀的学生会被班主任格外关注, 常常给予关爱;成绩差的学生往往会被班主任忽略, 甚至歧视。殊不知, 班主任的格外“关照”大都是强加给学生的, 是一厢情愿的, 这往往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不满和抵触, 因为学生有各自的内心世界。久而久之, 尽管我们觉得对他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反而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所以, 作为教育者, 有些行为我们应该好好地反思:究竟应该和学生建立起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怎样对待学生而使他们不产生抵触心理?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这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教育家鲁迅先生的至理名言。作为教育工作者, 应该时刻铭记在心。

师爱需要“读懂学生”。有了对学生的爱还是不够的, 还需要让学生知道我们爱他们, 欣赏他们的个性、学习、劳动、与人相处等方面的优点。这是师生交流的有效策略之一。

曾经有个全校公认的好班主任, 遭遇过这样一件事:他的得意门生, 也是最宠爱的班长, 竟然郑重地向学校提出要求, 换班主任, 而且, 他的提议还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响应。原因是:他们班墙上奖状已经不少了, 已经很优秀了, 这位班主任还在不断地提出更高要求, 他们再也无法承受。对于班长, 虽然在这位班主任眼里已经非常优秀了, 但给予他的表扬却很少, 且还在不断地对他提要求。班主任本希望班长变得更加优秀, 起到表率作用。殊不知, 不明心意的班长却毫不领情, 反而认为班主任不懂得欣赏, 他这样做是为了表现自己。继而, 师生关系发展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 这不能不说是当班主任的悲哀。我们付出了, 但学生却并不接受, 那我们就必须认真反思:班主任与学生间的沟通是不是出了问题?是不是真正读懂了学生?

爱学生要讲求方式方法。只想有爱是不切合实际的。我们要注意学生需要怎样的爱, 怎样的爱学生才能乐于接受。

曾经有学生向我聊起过他一年级的女老师。这位老师对学生很好, 总把这帮刚入学的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经常抱着他们亲。当时还小的孩子, 大多数都能接受, 而且非常喜欢这位老师。但这些孩子到了五六年级, 遇到这位启蒙老师时, 老师还是那样抱着亲, 孩子们就接受不了了, 有的甚至躲着这位老师。我还真遇见过这种情况, 有些不解, 问孩子原因, 他低声嘟哝道:“好肉麻!”我想这是一个已经开始发育了的男孩子的心声。老师的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找到孩子们能接受的表达方式。

大学生制作会计简历需要讲究技巧 第2篇

既然缺少经验那么就应该弥补经验,在理论方面大学生并不比外面的经验者差,差的就是大学生没有真正做过此类工作。会计并不是一个好找工作的岗位,所以在未出校门之前,大学生应该主动去一些地方从事和会计岗位相关的工作,这样在简历里才有料。为此这里所谓的技巧就是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相关性工作。

找一份会计服务公司的兼职工作最合适,因为作为大学生去企业从事有关工作肯定不可能,企业也不会要一个在校大学生去企业帮忙。但是会计服务公司就不同,这种第三方咨询公司是相当忙碌的,能够找到一个打杂的大学生对于他们来说很划算,你只要别对回报有所要求,会计服务公司一般是不会拒绝你的。能够在这种公司呆上半年到一年,将来你找工作的时候就有很大的优势,因为你能够比别人更了解这类公司的运作方式,也了解在这种公司做事的流程。

赞扬学生需要技巧 第3篇

一、赞扬要掌握时机

首先要因时而宜。学生出现学习进步,纪律性强,为班级争得荣誉等好的行为时,班主任要掌握“火候”,在他们沉浸在喜悦和准备向下一个目标进发的时候给予表扬。表扬可分三种情况:单独、集体和在部分学生面前表扬。一般地,属于小进步、小闪光点应该单独表扬,给偏食吃,促使形成动力。属于比较大的进步,较感人的好人好事,都应该在班级全体学生面前进行表扬。其目的既能使受表扬的学生心理渴望得到满足,又能起到树立典型,培养良好班风的作用。

二、赞扬要采用不同形式

表扬学生要讲究语言。表扬学生时,班主任的语言要亲切、诚恳、慎重、委婉。这样的语言能增强表扬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收到预期的效果。要言简意赅,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总是乐意一次次地去回味别人称赞鼓励地话语。学生取得好成绩,班主任不妨在适当的时候对他说:“你平时很努力,我深信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听了会很高兴,他发现班主任對他十分了解,班主任的“深信”又将促使他今后更加发奋。当他在后来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也会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

教师要学会运用表情。性格外向的学生大都喜欢热情的语言式表扬,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却不一定能够接受这种表扬。教师可以微笑看着学生,投以赏识关爱的目光,不时微微点头,或身体前倾,表示聆听关注,或竖起大拇指,表示满意、祝贺,或很有分寸地轻轻拍拍学生肩膀,表示亲近、慰问。

书面表扬同样重要。利用“作业本”“板报”表扬。批改作业,要对学生予以表扬时,可在作业本写上表扬的语句,如“妙”“字棒”;或加上表示称赞的符号,如“☆”。出板报,利用板报将学生先进事迹、荣誉、“闪光点”等予以公布。在作业本表扬,几乎像口头表扬一样灵活,又不占用集体时间,不影响课堂教学。在板报表扬,被表扬人数非常少,其所受的激励特别大。

三、赞扬要注意导向功能

表扬不光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对学生知识、技能,学习过程、学习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的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因此需要客观公正,不能言过其实。所以,表扬要注意其导向功能,能够培养学生反思、自纠的意识。通过谈心、列举生活中的事例等教育途径,让学生明白“人无完人”的道理,在和善、诚恳、平等的氛围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注意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勤于自检,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表扬时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形式上不搞“两极分化”——对优生的表扬,注意多论事,通过表扬具体的事例,让他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赏识,对学困生的表扬要注意多点名,在面上要加大对他的表扬力度。要让学生特别是优生,能不断拿自己近阶段成绩与昨日成绩相比,培养学生与自己竞争的意识。

爱学生需要技巧 第4篇

一、走出“爱”的误区

在老师们的心里:学生是平等的,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不管学生存在什么样的个体差异, 希望把他们培养成为同样优秀的人才, 于是都不自觉的用同样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当学生因贪玩没有按时完成作业时, 多次教育都不改正者, 老师或是罚他们趴在过道上做作业, 或是中午不让回家吃饭, 或是罚请家长, 或者恶语相加, 或者罚站在教师办公室里面壁, 甚至连续罚学生站在教师办公室门外几节课“示众”;当有的学生不守纪律时, 有的老师就让他们到操场上罚跑一圈又一圈;当有的孩子字不会写、课文不会背时, 动辄就罚把不会写的字和不会背的课文连续抄上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凡此种种, 不一而同, 屡禁不止, 层出不穷。其结果是严重违背教育规律, 剥夺孩子学习的权利, 严重损伤孩子人格尊严, 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丧失殆尽, 有的学生因此而“被出走”, 甚至在操场上“跑没了”……然这一切无不是“责任心”所致, “师爱”之所致。这样的“爱”实在太苍白, 让人悲叹、令人扼腕!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的前提是尊重, 人皆有自尊心, 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 更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 在此前提下, 学生才会在一种健康、自由、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自觉学习。爱学生就要无条件尊重学生, 为人师者眼里时刻都要有一大写的“人”。“以罚代爱”, 是师爱的误区, 是对学生人格尊严恣意伤害, 使学生丧失了灵性, 与其说是爱, 我更相信它是一种伤害。

二、拥有爱的智慧

1. 尽职地爱。

教师, 既是职业也是事业。把教育当作自己的事业, 真正爱教师这个职业, 并由此转向真心关爱每一位学生, 强学博览,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艺术、不断提升教育境界, 尽一切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我把这看作是对学生尽职地爱。教师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 认真批改好每一本作业, 耐心细致地辅导学生, 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对“问题”学生不离不弃, 这是对学生的爱。门卫认真履行职责, 保证正常的教育秩序不受干扰, 行课期间不让“不懂事”的学生溜出校园受到伤害, 这是对学生的爱。相对于懵懂的学生, 教师知识之博、预见之强、阅历之丰都是孩子所无法比拟的, 这恰好成为教师保护学生健康茁壮成长的前提, 教师及早预见孩子在学校、上学途中所可能遇到的、会伤害孩子的事件提前进行处置, 或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或是及时排除隐患, 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尽一切力量不让一个孩子受到伤害, 这也是对学生的爱。

2. 智慧地爱。

彻底转变“以罚代爱”的方式。“罚”在我们的意识领域里可能有些根深蒂固, 《三味书屋》中的私塾先生用戒尺罚出了个鲁迅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好些老师心里, “罚”其实是等于“爱”的。尽管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严禁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但以老师们的智商, 要把“体罚”改成其他什么“罚”似乎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而且现在又冒出一个“心罚”来, 一个“罚”字似乎在教育领域里有点令行不止的味道。“以罚代爱”, 太过“专横”、简单、粗暴, 事实上, 无论是老师或是学生, 都难以从中感受到爱的幸福。作为被教育的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 他们会因为罚而笼罩在“怕”的阴影里, 怕老师检查作业、怕和老师说话、怕遇见老师、怕老师告状、怕到学校, “以罚代爱”, 最终会让教育的魅力荡然无存。还在坚持“以罚代爱”的老师们, 也许林格先生的“教育是没有用的”应该能让我们警醒, 霍懋征老师的“激励、赏识、参与、期待”八字方针就是一剂“良方”, 激励每一个学生上进, 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 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 期待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 这样你和你的学生都能感觉到爱的幸福与快乐!爱学生不可拔苗助长。农民不会做拔苗助长的事情, 而教师常常不得不为之, 出于爱的无私, 许多人有些“等不得”了, 几乎都不自觉地对所有的学生都同样地要求, 并用同一标准去评价, 希望每个学生起码在自己所教的学科领域中取得同等优异的成绩, 多多少少忽视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已有基础, 这事实上造成了一部分学生屡屡经历着失败的痛, 享受不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老师“无私”的爱, 在这里却起到了拔苗助长的反作用。任何一个班级, 都有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给予不同的要求, 老师应毫不吝啬、毫不犹豫地给予他们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的权利和机会, 因为这种快乐的力量是无穷的!那怕是倒数第一名的学生通过努力成为了倒数第二名, 也应看到他也正行走在成功的路上, 给予他享受学习的快乐、让他看到希望与未来, 而为下一个成功积蓄力量。前几天和区教师进修学院的一位老师交流这个话题时, 他说他的孩子也正是在老师和父母的鼓励下, 由全年级800多名、全班倒数第一成功走进大学殿堂的, 这与我的成长经历倒极为相似。教育并不是一个教师简单生硬地把知识和真理灌输给学生的过程, 而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在精神上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过程。为人师者, 断不可施拔苗助长之爱, 那只会让师者终日烦燥不安而对学生失去耐性、并最终让学生丧失全部的学习信心!简而言之, 因材施教是也。呵护学生的人格尊严。在全国上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保护学生的隐私, 连学生的学业成绩也不再提倡公开了。可还有老师让学生在师生进出频繁的办公室门口连续站上几节课、让学生趴在走道上屁股翘得老高的在那里补作业, 其实就是让孩子“出丑”以增长记性, 这对学生的自尊心的伤害大概是老师没有想过的。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尊严都没了, 你还能指望他在乎什么呢?深刻的教育是无条件地尊重每个学生的尊严, 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明天的期待, 这才是孩子积极进步的动力。我曾在一篇网络文章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有节美术课, 一位羞怯内向的小男孩把太阳涂成了绿色, 并给太阳戴上帽子, 围上围巾, 他的作品引起了周围同学的哄堂大笑, 这时老师闻声走来, 拿起他的画, 目光在画上停留了几秒钟后, 大声说道:“同学们, 这幅画是我所见到的图画中最有创意的作品!你们能猜出作者的意图吗?”老师的一番话使学生们陷入了沉思:“他画的也许是一个冬天里的太阳, 冬天很冷, 他给太阳戴上帽子, 围上围巾”, “他也许希望地球上多一些绿色, 所以就把太阳涂成了绿色”, 在同学们的议论声中, 小男孩又自信地昂起了头。这节课帮他找回了自信, 使他体验到了爱, 懂得了欣赏与宽容, 提升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审美。

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首先, 为人师者应学会换位进行思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过:任何时候, 也不要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爱学生是和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 当学生学习成了后进、思想行为出现了偏差时, 教师多从孩子的角度去分析, 从思想上对学生给予谅解与宽容, 找到现象掩盖下的真正原因, 热情帮助学生解决他们不能解决的问题, 而不应是一味的批评与责罚。学生能否跟你说悄悄话, 就看你是否能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其次, 为人师者应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同一个问题, 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得出的结论也会大不一样。学生犯了再大的错也许背后还有合理的成分, 会“闹腾”的学生创造力强, 相信孩子是可敬佩的, 找到了学生身上的亮点, 就找到了转变的契机。同时因为有你的公平、公正、客观的评价, 学生会服你, 效果会更好, 陶行知先生“三颗糖的教育故事”就是对此的最好诠释。为人师者能蹲下身来和学生对话, 其宽容的美德和客观的态度, 也无疑给学生树立了最佳的榜样, 让学生终身受益。

列尼·托尔斯泰说:“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 那么, 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 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教育不能没有爱, 爱, 需要智慧!

摘要: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真诚的、一视同仁的, 每个孩子都在老师的爱的教育下成长, 尤其是那些存在“问题”的学生和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更需要老师倾注更多的爱。喜欢优秀的学生是为师者都最愿意做的事, 但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教师的考验, 向“问题”学生撒播爱的阳光, 这也正是教师的天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个“爱”字道出了教育的全部智慧。为人师者都知道关爱学生, 然而不少老师却走入“以罚代爱”的误区, 正在遭遇着或遭遇过不少尴尬。如何走出这个误区?笔者根据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认为:为人师者不仅对学生要有爱, 更要有爱的智慧——爱不可“以罚代爱”, 爱不可“拔苗助长”, 爱是尽职, 爱是尊重, 爱是心灵与心灵最微妙的接触, 爱是师与生都能感受得到的幸福!

爱学生需要技巧

爱学生需要技巧(精选4篇)爱学生需要技巧 第1篇班主任爱学生, 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学生, 换来的是“门生若干”“桃李满天下”。可是...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