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景点介绍
北京旅游景点介绍(精选8篇)
北京旅游景点介绍 第1篇
北京作为中国的七大古都之一,文物古迹随处可见,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6处)最多的城市;景点数量也为全国之最,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等名胜古迹。
北京故宫简介: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公元1368~19)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总面积达72万多平方米,有殿宇宫室9999间半,被称为“殿宇之海”,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是平面布局,立体效果,还是形式上的雄伟堂皇,都堪称无与伦比的杰作。 一条中轴贯通着整个故宫,这条中轴又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在中轴宫殿两旁,还对称分布着许多殿宇,也都宏伟华丽。这些宫殿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故宫的四个城角都有精巧玲珑的角楼,建造精巧美观。宫城周围环绕着高10米,长3400米的宫墙,墙外有52米宽的护城河。 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据统计共达1052653件,占中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中很多文物是绝无仅有的无价国宝。
故宫建筑形式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同时达到左右均衡和形体变化的艺术效果。中国建筑的屋顶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在故宫建筑中,不同形式的屋顶就有10种以上。以3大殿为例,屋顶各不相同。故宫建筑屋顶满铺各色琉璃瓦件。主要殿座以黄色为主。绿色用于皇子居住区的建筑。其它蓝、紫、黑、翠以及孔雀绿、宝石蓝等五色缤纷的琉璃,多用在花园或琉璃壁上。太和殿屋顶当中正脊的两端各有琉璃吻兽,稳重有力地吞住大脊。吻兽造型优美,是构件又是装饰物。一部分瓦件塑造出龙凤、狮子、海马等立体动物形象,象征吉祥和威严,这些构件在建筑上起了装饰作用。
故宫前部宫殿,当时建筑造型要求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四角上各有十只吉祥瑞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故宫的设计者认为这样以显示皇帝的威严,震慑天下。后部内廷却要求庭院深邃,建筑紧凑,因此东西六宫都自成一体,各有宫门宫墙,相对排列,秩序井然,再配以宫灯联对,绣榻几床,都是体现适应豪华生活需要的布置。内廷之后是宫后苑。后苑里有岁寒不雕的苍松翠柏,有秀石迭砌的玲珑假山,楼、阁、亭、榭掩映其间,幽美而恬静。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
故宫是几百年前劳动人民智能和血汗的结晶。初建时被奴役的劳动者有工匠十万,夫役百万。在当时社会生产条件下,能建造这样宏伟高大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能和创造才能。同时,为了修建故宫,如所需的木材,在明代时,大多采自四川、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地,无数劳动人民被迫在崇山峻岭中的原始森林里,伐运木材。所用石料多采自北京远郊和距京郊二三百里的山区。每块石料往往重达几吨甚至几十、几百吨,如现在保和殿后檐的台阶,有一块云龙雕石重约250吨。
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标志着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站在高山上看故宫,根本看不到一个窗户,是为了防止刺客找路。大门前有两个铁缸,是防火的,里面盛满了水。
北京旅游景点介绍 第2篇
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对外交往的中心,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其古迹之多,园林之美,山水之胜在世界上久负盛名。现北京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有200多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5处。北京拥有众多古代宫殿、皇家园林、坛庙陵寝、宗教寺观、名人故居,以及众多的现代化宏伟建筑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及特色公园;另外还有著名的街市和郊外风景胜地。北京既有历史文化游览区,又有自然景观风景区,还有以现代游乐设施为主的游览娱乐区。1986年经北京及全国旅游者的评选,又选出北京新十六景;1992年又首批评出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十大人文景观。如今的北京不仅是中国第一大旅游城市,也是全世界瞩目的国际性市场。她既具有古都风貌,又有现代都市风光,古貌新姿交相辉映,对每一旅者具有极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为天子“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北京故宫
故宫也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院内陈列我国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是中国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的宝库。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凡尔赛宫、白金汉宫、白宫、克里姆林宫),并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宫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殿,其后即为嫔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午门 故宫的正门,游人可由天安门向北进入午门。古以北为子,南为午,午门正处于故宫中轴线之南的向阳位置,故称“午门”。午门平面呈凹形,正楼面阔九间,重檐庑殿式,东西两观对峙,这种形制的门有天子才可以用,所以它是皇帝宫殿的标志。当然这种建筑也有利于防卫,因为它组成了一个交叉火力网。午门是皇帝每年冬至颁发来年历书的地方,如遇有战争获胜,则要在此举行凯旋“献俘”仪式。因古时奏凯献俘首先要祭庙社,而午门去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及社稷坛(今中山公园)最近。此外,午门前广场院也是受廷杖的地方,官员如触犯“龙颜”将在此受廷杖之刑。1519年武宗朱厚照要去江南选美,由于众大臣劝阻,惹恼了武宗,结果竟有130名官员在午门受廷杖,一次就打死了11人。
太和殿 也叫“金銮殿”,故宫中最巍峨、最壮丽的建筑,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式,黄色琉璃瓦,耸立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高35.05米)之上。大殿面积2377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也是世界现有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太和殿 内外摆有大量特殊的陈设,殿前月台上摆的铜鼎、铜龟、铜鹤是大典时用来焚香的,它含有江山水固之意。月台上摆的日晷和嘉量,用来象征皇权。三层汉白玉台基每个栏杆下都设有排水的龙头,暴雨时可形成千龙喷水壮观景象,用来显示皇威。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帝王受天之命,合天之意,务使国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双龙下面的山海图案乃象征江山水永固。殿内金色的九龙宝座和屏风安置在高约2米的金色台基之上,并置于六根盘龙金柱之间,以突出帝王唯我独尊之地位。藻井正中的蟠龙口中倒垂下一个大圆球,谓之“轩辕镜”,此乃辟邪之物,也寓有明镜高悬的含意。
中和殿 这是皇帝临太和殿大典前休息和接受官员信行礼的地方。保和殿 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是举行册立皇后、皇太子等大典时皇帝更衣的地方,清乾隆以后,殿试也改在保和殿举行。清朝时,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皇帝常在此殿宴请各少数民簇王公和大臣。
游人在游三大殿时,可看到很多御路石,其中以保和殿后面的一块为最大、最宏伟,它用整块艾叶青雕成,长16.0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达200吨,九龙飞腾在大海和流云之中,象征着真命天子一统山河。
乾清门 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的正门。清代御门听政即在乾清门进行。
乾清宫 是皇帝的寝宫,顺治、康熙年间也兼作听政、召见大臣之处。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冬至、万寿等节日,皇帝在这里举行朝礼和赐宴。
北京故宫
交泰殿 在清代,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节日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后来又在这里存放皇帝行使权力的25方宝玺。此外,这里还有铜壶滴漏装置和清代造的自鸣钟。
坤宁宫 在明清,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满族的习俗,将其改为祭神的场所,把东暧阁作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御花园 出坤宁宫北行就是御花园,它有门与东西六宫相通。园东西长130米,南北宽90米,主要建筑钦安殿正处在中轴线上,明时这里供秋季大享及祭祀玄武大帝之用,清代改为寺庙。园之东北部叠石堆秀山,是帝后嫔妃“重阳登高”之处。御花园是一座以建筑为主体的宫廷花园,亭台楼阁结构精巧,山石树木安排有序,奇花异木怪石竞奇争艳,五色石子甬道四通八达,游人都愿在此尽情观赏,拍照留影。
东西六宫 这是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现在东六宫大都改为古代艺术品陈列馆,其中有明清工艺美术馆、陶瓷馆、青铜器馆、钟表馆、绘画馆、珍宝馆。以参观珍宝馆和钟表馆的人数最多,钟表馆设在奉先殿,珍宝馆设在故宫东北角的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这在座堂里。玩具陈列馆设在坤宁宫以东的联房叫东板房里。西六宫基本上未动,仍按原来面貌布置。
养心殿 乾清门内的养心殿,从雍正清末近200年间,清朝皇帝大多住在这里。在同治、光绪两朝,养心殿东暧阁是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之地。
游览故宫,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进入天安门,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这里城墙高大,城门楼巍峨壮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使站在这里的人自己感到渺小这是古代统治者利用建筑艺术来为增强其帝王威慑力量服务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穿过午门,又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金水桥。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从高处看,金水桥和流经广场的那条御河,其形状恰像一把巨大的弓。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皇帝的卧室(乾清宫),放置皇帝印玺的地方(交泰殿),皇帝结婚的新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其中有的已辟为展厅)和御花园。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以安排一日游为佳。如有时间,又想看得细些,则可安排二日游。
一 北京故宫简介
知道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北京故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面积达155000平方米,房屋9000多间(民间传说9999.5间)。北京故宫四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墙外还有52米宽的护城河坏绕,城之四角各有一座华丽奇特的角楼。北京故宫全城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北京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宫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殿,其后即为嫔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北京故宫的这些宫殿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北京故宫全景
北京故宫细节:珍宝馆都是些稀世珍宝啦!所以要买门票(10元),还要套上专门的鞋套呢;北海两边都栽满了杨柳,水上是如鲫的游船,《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歌唱这里的。
二 北京故宫传说
关于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有很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每天晚上都能听见有人在奏乐,而且有时能看见宫女太监排队走过。不过科学人员解释了:北京故宫能看见宫女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宫墙是红色的,含有四氧化三铁,而闪电可能会将电能传导下来,如果碰巧有宫女经过,那么这时候宫墙就相当于录象带的功能,如果以后再有闪电巧巧合出现,可能就会像录象放映一样,出现那个被录下来宫女的影子。
北京故宫印象
三 北京故宫旅游小贴士
解说北京故宫:北京故宫博物院为游客准备了讲解器,10元钱就可以租到,当然,也可以请一位专职导游进行讲解。
北京旅游景点介绍 第3篇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其“文化产业”的本质,使得旅游景点介绍成为了景区开发者促进销售、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景点介绍具体是指由政府有关部门或景区开发者组织出版的旅游手册、网站登载的书面语篇、以及景区现场标示的解说牌,等等。它所反映的旅游文化分为物质旅游文化和人文旅游文化,前者包括古迹、自然景观、服务设施等,后者包括民俗、礼节、文化传统、历史传说等(杨敏等,2003)。
对景点介绍文本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学,而且涉及社会学、地理学等与旅游直接相关的学科。国外学者Jaworsk,Kennedy把旅游引入话语研究的范畴(张资清等,2012);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包括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对英汉文本进行对比分析(孙红梅,2010)、从文化背景出发分析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对各自旅游文体语言和风格的影响(周琦,2011;曹志艳等,2012)、运用现代文体学理论分析景点介绍的一般文体性特征(黄冬霞等,2014)。
正是由于学界对旅游景点介绍的多角度文本分析较多,而关于撰写的研究极少,本文将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纯理功能,以开平碉楼官方网站上的赤坎古镇介绍为文本案例,分析其语言特点,总结其优势与不足,探讨景点介绍的撰写原则。
二、理论框架
韩礼德(2000)认为所有文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元功能或纯理功能(metafunction),即概念(ideational)功能、人际(interpersonal)功能和语篇(textual)功能,其中概念功能又可分为经验(experiential)功能和逻辑(logical)功能。
经验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谈论对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经验,描述周围所发生的事件或情形,韩礼德区分出了六种过程(process)类型:物质(material)过程、心理(mental)过程、关系(relational)过程、言语(verbal)过程、行为(behavioral)过程和存在(existential)过程。人际功能指的是人们用语言来同他人交往,影响他人的行为,包括语气(mood)系统、情态(modality)系统等。语篇功能指的是人们使用语言来组织信息,包括主位(theme)系统和衔接(cohesion)系统等。这三种纯理功能各自反映小句的不同侧面,相辅相成,是一个整体意义中的三个有机部分。(Halliday 2000;Thompson)
三、案例分析:旅游景点介绍的纯理功能特点
下面将以开平碉楼官方网站上的赤坎古镇介绍为例,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撰写建议:
(一)经验功能:
赤坎古镇的介绍文字共300多字,四个段落,可根据谓语粗略划分为19个小句。从经验功能的六大过程进行分类统计如下:
可以看到,物质过程占了绝大多数,可大致划分为两类:一是表示“建造”的意义,集中于第一、二段,介绍了古镇在历史上和地理上的建造信息,属于事实陈述;二是表示指示/推荐游客行动的词汇,集中于第三、四段,告知游客可以在古镇上做什么,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语气亲切,互动性较强。其中“动作者”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未出现,因为具体的建造者已不可考或不重要,二是“华侨”、“老人”等泛指。这体现了景点介绍文体的客观性。
除了物质过程之外,其次最多的是心理过程。这几处心理过程和物质过程紧密联系,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一种进步,值得肯定。然而不理想的是,感知者分别为“游客”和“您”,即读者。也就是说,在这种带有主观、个人色彩的心理过程中,写作者将感知者设定为“对方”,显得心理过程不是游客自发自主产生的,而是写作者强行施加的。写作者的主观意识太强烈,空有抒情而缺乏事实支撑。例如第(8)句,游客可能会疑惑:岭南和西洋特色分别体现在哪里?第(11)和(12)句的“悠闲写意”和“天堂”的含义太过模糊,甚至好像代替读者去“感受”。难道观赏景点存在“正确的感受”?景点介绍中应当以人为本,与游客互动、拉近距离,都是值得赞扬的做法。但也应注意到,风景是“眼见为实”的,用语言来描述景点特色时,应条理分明、层次清晰、论据充分地论证其优势,将景点介绍当做“科学论文”那样去写作,而不必加入过多的写作者个人观感。
此外,体现关系过程的小句多用四字成语,文雅古典,然而稍有华而不实之嫌。唯一的言语过程,由于随后的标点使用的是起分隔作用的分号“;”,使得言语动作“津津乐道”和随后的小句产生割裂。如果第(15)句是津津乐道的内容,则此处应用冒号;否则,言语行为曳然而止,语意模糊。
(二)人际功能:
人际关系通过交际角色(给予/需求)和交换物(货物和劳务/信息)的组合来实现语言功能。本文的交际目的是介绍赤坎古镇的历史变迁、地理环境和景观特色,同时推荐游览的线路和方式。因此,本段绝大部分小句属于给予信息的“声明”(陈述句),符合读者对于景点介绍这类文体功能的预期。写作者在这段人际交往中分配的角色有两方,一方是作为景区开发者或销售者的说话人,另一方是对景区新鲜好奇但一无所知的游客,即听话人。语气是非正式的,像独白而非交谈,主要原因是:缺少交谈中常用的问句;较多成语和四字结构,营造出一种娓娓道来的气氛。角色与语气相结合,加上小句在归一性上全部是肯定的,构建出一种代表景区开发者的说话者向代表游客的听话者单向传递的关系,在本应平等交流的双方之间制造了距离。距离感固然能使说话者处于一个“权威”的地位,增加其信息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但同时也削弱了亲切的对话效果。诚然,双方由于信息不对称,关系上并不完全对等,但却应该是处于同一对话高度的双向选择,以人为本,而非单向的、甚至居高临下的“灌输”。
在情态方面,起介绍部分的小句较少使用情态词,体现出作者作为信息提供者的自信:不使用情态词的小句所提供的信息完全正确、毋庸置疑;像(3)句中的“大多”这样的情态词也反映了写作者科学的态度,为一些难以追述的事实留出余地;值得一提的是,(8)、(11)、(12)、(19)四个属于心理过程的小句,在前一小节已经指出,有强迫游客去感受的嫌疑,因此写作者加上了情态词“会”,一定程度上允许游客有不同的看法,当然,写作者依然是鼓励读者产生符合他预期的正面感受的。而起推荐作用的小句(13、16-18)全部使用表达命令功能(需求劳务)的祈使句,幸而借助强制力较低的情态助动词(如“可”、“会”)弱化了读者执行命令的职责和义务,因此这几个小句并不会让读者产生被下了“命令”的不快,反而拉近了距离,在亲密的氛围中影响了游客的态度(好奇:图书馆里有怎样的故事)和行为(夜游古镇),形成良好的互动。
本段文字采用的评价词一致性较高(“悠闲写意”、“市井生活”、“文化繁荣”),渲染了一种轻松悠哉的古镇生活氛围,令人向往。
(三)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涉及到主位系统和衔接。
第一段的主位是“赤坎”及其“街道”,与人际功能语气系统的主语相一致,属于无标记主位。
第二段中主位发生了转移,转移过程具体表现为“赤坎四周”→“江上”→“……等600多座骑楼”→“游客”→“骑楼下”→“在这里”。这一过程反映了写作者头脑中的信息流动,读者自然而然地随着说话者的指引,观赏四周风景,产生观后感。从语篇功能的角度来说,这段衔接自然流畅,是优秀的文本。
与之相对的是第三、四段,在照应与连接上则有些不足。譬如,图书馆给人的既定印象是“安静”,又哪里来的老人“津津乐道”?再者,如前文所指出,(15)句是否为津津乐道的内容?同时作为(15)句主位的“关族和司徒氏两大家族长达数百年的你争我赶”理应为已知信息,但事实上却在前文毫无提及,在后文也没有进一步说明,令人十分莫名其妙,完全没有体现景点说明应有的功能。同样道理,(19)句中“原来”这一衔接词从何而来?前后都没有照应指示,凭空出现,显得突兀。
(四)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案例文本在介绍景区事实信息方面颇有可圈可点之处,而不足之处主要在与游客互动方面。
四、撰写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在实际应用中的旅游景点介绍文本能够较好地从客观事实出发,通过简介的文字向游客说明景区的具体情况,推荐合理的游览路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告知信息和吸引游客的作用。然而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应予以改进,以更好地服务游客。从三大纯理功能的角度,提出撰写建议如下:
(一)经验功能:
1、文本应以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为主,一方面详细具体地再现景区的发展过程、历史变迁,以及事实信息(地理方位、占地面积、组成部分、建筑高度、人口构成,等等)另一方面给予游客行动切实的指导或观赏建议;但关系过程最好用于陈述事实。
2、心理过程应谨慎使用,不可越俎代庖跑替游客“感受”。
(二)人际功能:
1、在大量使用陈述句传递信息的同时,可适当增加温和的祈使句,以建议、引导其行动,增加与游客的互动,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2、在角色预设和语气选择上,应时刻将游客放在对等的位置上,合理使用称谓指示词和问句,引起读者探索景区的好奇心。
3、合理使用情态词能够达到亲切交流的目的。
4、在评价上用词要一致,能够在游客游览前对景区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
(三)语篇功能:作为景点介绍,应使用明确的衔接手段进行语篇的展开。具体来说有:
1、照应:包括a.外照应,即语篇以外的语义关系(如案例文本第二段随着游客视线变化而变换主位);b.内照应,包括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比较词等,可以是回指(指向前文)或下指(指向后文),等等。
2、省略:必须是上文已提到,而且交际双方可以填补的成分。
3、必要的连接词。
名家话北京:三大景点读懂北京 第4篇
香炉峰是京西香山的顶峰,海拔557米,是直视京城气势宏大、地域广阔的最佳去处。在天气晴朗的日子,立足于山头岩石,向东放眼望去,近处是卧佛寺、玉泉山、颐和园的寺庙古建、高塔亭台和亮晶晶的昆明湖水,远处是成堆成片、高低错落的楼宇大厦。再往远看,则高楼街巷渐行渐远,无边无际,尽头难觅,就连身高330米全城第一的国贸中心三期新楼,也只忽隐忽现,依稀可见。特别是晨起看日出,好像太阳就是从北京楼群中冉冉升起的。想新中国成立时,城市占地不足100平方公里,房屋建筑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而后像摊大饼似的向四周延伸,钻天入地,长高长胖,目前的建筑物已在1000平方公里内连成一片。城市快速发展,令人兴奋喜悦,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成长中的烦恼,也让人难以爽快,不得不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上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
景山是明永乐年间重建北京时的人造山,是紫禁城背靠的屏障,其中主峰建有万春亭,是北京城中轴线的最高点。中轴线被称为“龙脉”,是明北京城定位定性之线,京城最壮丽豪华显贵的建筑,大都在中轴线上及其两旁。因此要观察北京的壮美辉煌,莫过于立足万春亭。向南展望,金碧辉煌、规划独特,堪称当今世界体量最大、最完美的古代建筑群,尽收眼底,这就是明清两代京畿中心的紫禁城,又称故宫。出故宫午门,前行是天安门,两旁各建社稷坛和太庙,在林立的古树中,形态各异的明清建筑,构成独有的景致,现已改为中山公园和劳动人民文化宫。再往南行,出前门到永定门,繁华的大街南端两旁分别为帝王祭天、祈谷的天坛建筑群和祭祀先农神的先农坛建筑群。从万春亭回头,向北望去,是古代报时的钟楼和鼓楼。随着城市的扩展,中轴线已向两端延伸,南到南五环路,北至奥林匹克公园。
北海桥是北海和中南海之间的东西向路桥。站在桥上,北边湖中的琼华岛是中国历史现存最久的帝王宫苑,元代修建大都城也是以此为中心。东边不远处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权力中心,回头向西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办公地中南海建筑群。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政治中心,尽现眼前,让人引发对北京800年建都史的回味。
向南远眺,风光迤逦的中海和南海,为视野打开了一条通道。越过湖中小岛瀛台,一座硕大的椭圆形建筑,像在湖面上轻轻摇荡,那是建成不久便举世闻名,被称为“大鸭蛋”的国家大剧院,现已跻身于世界级艺术殿堂。站在北海桥上,既可领略辽金元少数民族草原文化择水而居和汉族农耕文化建城兴市的融合,也可看到明清两代中华传统文化在封建时代紫禁城建筑中的完美体现,还可从国家大剧院的建筑中体味当代先进文化。北京为什么成为我国的文化中心,在此桥上即可找到答案。
英语导游词介绍北京旅游景点 第5篇
Tian’anmen Rostrum Tian’anmen( 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Beijing. It was first built in 1417 and named Chengtianmen( the Gate of Heavenly Succession).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it was seriously damaged by war. When it was rebuilt under the Qing in 1651, it was renamed Tian’anmen, and served as the main entrance to the Imperial City, the administrative and residential quarters for court officials and retainers. The southern sections of the Imperial City wall still stand on both sides of the Gate. The tower at the top of the gate is nine-room wide and five –room deep. According to the Book of Changes, the two numbers nine and five, when combined, symbolize the supreme status of a sovereign.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an’anmen was the place where state ceremonies took place. The most important one of them was the issuing of imperial edicts, which followed these steps:
1) The Minister of Rites would receive the edict in Taihedian( Hall of Supreme Harmony), where the Emperor was holding his court. The minister would then carry the decree on a yunpan( tray of cloud), and withdraw from the hall via Taihemen( Gate of supreme Harmony)
2) The Minister would put the tray in a miniature longting( dragon pavilion). Beneath a yellow umbrella and carry it via Wumen( Meridian Gate), to Tian’anmen Gate tower.
3) A courtier would be invested to proclaim the edict. The civil and military officials lining both sides of the gateway beneath the tower would prostrate themselves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emperor in waiting for the decree to the proclaimed.
4) The courtier would then put the edict in a phoenix-shaped wooden box and lower it from the tower by means of a silk cord. The document would finally be carried in a similar tray of cloud under a yellow umbrella to the Ministry of Rites. 5) The edict, copied on yellow paper, would be made known to the whole country.
Such a process was historically recorded as “ Imperial Edict Issued by Golden Phoenix”.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ian’anme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passage. It was this gate that the Emperor and his retinue would go through on their way to the altars for ritual and religious activities.
北京旅游风景区介绍 第6篇
妙应寺白塔位于北京阜城门内大街路北的妙应寺内。因寺内有通体涂以白垩的塔,故俗称“白塔寺”,是我国重点保护文物。元世祖崇信佛法,迎释迦佛舍利,至元八年(1271)在大都城西南修建了这座大型喇嘛塔。是由当时尼泊尔的工艺家阿尼哥奉敕主持修建。至元十六年(1279)建成后,又在塔前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旧名“大圣寿万安寺”。寺院殿堂栏楯一如内廷,佛像、窗壁皆饰金,是元朝皇室在大都兴建的重要工程之一。1368年全部殿堂被雷火焚毁,仅白塔幸免。明宣德八年修复,改称“妙应寺”。清康熙、乾隆帝间又几经修葺,现仅白塔为元代遗物。座塔是元大都保留至今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大的一座藏式佛塔。
门票:20元
妙应寺白塔旅游交通
7、13、42、102、103、846、850路公交可达。
13路公交车、101、102、103路无轨电车均可直达。
妙应寺白塔组成部分
该寺由四层殿堂和塔院组成。院中间耸立着白塔,四周各建小角亭一座。白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3部分组成。台基高9米,塔高50.9米,底座面积1422平方米,台基分三层,最下层呈方形,台前有一通道,前设台阶,可直登塔基,上、中二层是亚字形的须弥座。台基上砌基座,将塔身、基座连接在一起。莲座上又有5条环带,承托塔身。塔身俗称“宝瓶”,形似覆钵,上安7条铁箍,其上又有亚字形小型须弥座,再上就是13天相轮,顶端为一直径9.7米的华盖,华盖以厚木作底,上置铜板瓦并做成40条放射形的筒脊,华盖四周悬挂着36副铜质透雕的流苏和风铃,微风吹动,铃声悦耳。华盖中心处,还有一座高约5米的鎏金宝顶,以8条粗壮的铁链将宝顶固定在铜盘之上。1978年对白塔进行了维修加固。施工过程中,发现了清代乾隆帝十八年(1753)存留在高塔顶部鎏金小境内的大藏经、木雕观世音像、补花袈裟、五佛冠、乾隆帝手书《波罗蜜多心经》、藏文《尊胜咒》、铜三世佛像、赤金舍利长寿佛等。白塔的形制,渊源于古印度的窣堵坡,由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参加了设计和修建。
北京旅游风景区介绍 第7篇
距市中心60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素以古刹、奇松、怪石、溶洞”闻名。主峰海拔1291米,山势陡峭,花草清丽。有日出、晚霞、雾凇、山市等时令景观,有华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朝圣庙会,是北京周边最具文化底蕴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妙峰山中坐落有久负盛名的敕建惠济祠,始建于辽代,三座功能不同的庙宇(灵感宫、回香阁、玉皇顶)皆依山取势,参差错落,高低有致,14座殿宇供奉着释、道、儒、民间俗神等各路神灵,是明清时期北京的民众信仰中心。
妙峰山传统庙会始于明朝,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妙峰山峰底开阔,空气清新,有木本植物570余种,优质药材20多类,形成了四面有山皆如画,一年无日不看花”的景致。
妙峰山古寺林立,名胜众多。著名的有辽代皇家名刹仰山栖隐寺、大云寺,有灵岩探胜”的滴水岩,还有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老师庄士敦的别墅等。
景区门票开放时间
30元,有老年证或学生证半价15元。
景区交通
工业旅游:北京离曼城有多远? 第8篇
2010年12月, 首钢最后400万吨钢铁正式停产。这座1964年12月投产、曾被誉为“拥有世界上转得最快的转炉”的炼钢厂, 光荣地完成了历史使命。首钢位于石景山区的工业园将以“工业遗产博物馆”的规划成为北京市政府重点关注的旅游项目。
什么是工业旅游
顾名思义, 工业旅游是一种将旅游与工业联系起来的旅游形态。
按存在“时态”对工业旅游进行划分, 是一种更有趣并易于理解的方式。
一种是工业过去时, 即以有历史感的废弃工业区为主题, 将工业旅游与城市空间转型、工业遗产保护、工业资源再利用相结合。在这种保护性开发的模式下, 特定时代特定地区的城市工业符号转变为创意文化符号, 并产生出独特的城市空间美学。典型代表有北京798, 上海8号桥、1933老场坊, 辽宁海州露天煤矿国家矿山公园等。
一种是工业进行时, 即依托运营中的企业、工程等, 开展参观、游览、体验、购物等活动。这种开放体验式的模式, 将生产过程变成了“展品”, 在满足游客好奇心的同时, 也巧妙地实现了企业的品牌传播, 如北京的现代汽车、上海的宝钢、大众汽车等。
在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 工业旅游则在这两大类型基础上被细分为七类, 分别是:都市工业类、现代制造业类、工艺美术类、高技术类、工业遗存开发利用类、循环经济类和老字号类。
工业旅游:革新与怀旧的“二重奏”
工业旅游最早出现在欧美的一些早期工业化国家, 大约起步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从这些国家的发展路径来看, 工业旅游率先从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中得到了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工业遗产旅游的国家, 其中最有名的是铁桥峡谷。铁桥峡谷于16世纪晚期开始开发, 煤炭工业为其支柱产业, 19世纪下半叶这里开始衰落。英国政府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其进行遗产保护并着手开发工业遗产旅游。1986年, 铁桥峡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因工业而闻名的世界遗产。
另一个经典案例当属德国鲁尔区。20世纪60年代初, 鲁尔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持续下降, 工厂纷纷破产、倒闭或外迁, 由此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当地政府采取积极措施, 充分利用大量废弃的工矿、旧设备和工业空置建筑, 将工业文化遗产与旅游开发、区域振兴等相结合。1999年, 鲁尔区制定了一条区域性旅游规划, 将全区主要的传统工业旅游景点整合为著名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 在这条线路上, 旅游者可以游览19个最能代表该地区煤炭和钢铁工业历史的地方。
旅游者, 明天的消费者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工业旅游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1994年, 长春一汽集团组建了一汽实业旅行社, 对社会开放了卡车生产线、红旗轿车生产线、捷达轿车生产线及汽车研究所样车陈列室。此后, 一些知名企业和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也纷纷开始涉足工业旅游。
工业旅游的发展, 既为丰富优化我国旅游产品、延长产业链条开辟了广阔空间, 又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社会就业、提升企业形象注入了新活力。2001年, 国家旅游局正式启动工业旅游项目。2004年7月, 国家旅游局正式命名103家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 标志着工业旅游在我国正式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作为一种深度特色旅游, 工业旅游的发展趋势值得期待。
曼彻斯特的成功运营模式
在世界上第一台纺织机的出产地曼彻斯特, 其典型的工业旅游经营方式正得到世界旅游爱好者的普遍关注。曼彻斯特科学与工业博物馆 (以下简称“MOSI”) 是英国著名的工业遗产游景点。
MOSI最有特点的是其场馆建设。MOSI虽然外表朴素, 但是馆内展品和服务却大有文章, 各种主题和多种手段让人们充分了解了世界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程和成果。从2009年到2010年, MOSI的访问人数达到74.5万人。
如今, MOSI周边已经成为曼彻斯特地区的创意产业集散地, 年经济附加值总量达到470亿英镑, 几乎是英国西北部地区总生产税收的50%。在MOSI内, 礼品店、餐饮店、导游服务、会议及接待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同时, MOSI的线上购物模式非常成熟。MOSI附近林立的写字楼、购物中心和时尚广场, 已逐步构成了曼彻斯特的核心经济地带。
此外, MOSI致力于加强与参观者的沟通和发展建设网站。与其他博物馆和艺术馆之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 邀请媒体参与报道各种会展新闻。对工程和科技相关学科的大学生提供奖学金, 将MOSI的社会价值提升到新高度。
首钢工业园要打造超越CBD (中央商务区) 的新商圈
北京市政府计划将首钢打造成为人们体验和追忆过去的工业旅游文化场所。首钢工业旅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 首钢工业遗产路线一旦成熟, 有可能真正帮助衰退中的老工业区在从“工业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型中获得再生。首钢工业园2010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
已连续四年参加文博会的退休工人谈女士在参观完首钢工业园后表示, 看到惟一还在正常运营的高炉, 心情格外澎湃, 亲眼见证了上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那段开拓创新的时光。但她也表示, 首钢作为一个尚未完全成熟的旅游产品, 路线设置缺乏吸引力。
如何让工业游更加吸引年轻人?北京市经信委的工作人员表示:“政府希望将首钢工业园区打造成超越CBD的新商圈, 时尚广场和酒吧街都在规划之列。”
据悉, 首钢改造工程已经进入“地下工作”阶段, 目前尚未有成熟区域进行动土改造工程, 只是先行实验, 打造宜居的博物馆风格。
北京旅游景点介绍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