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0-031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精选7篇)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 第1篇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注释:

房太尉:即宰相房琯,玄宗时拜相,肃守时因战败被贬职,代宗时卒后获赠(封典)太尉称号。太尉,名为武官官阶的最高一级,多无实权。

谢傅:晋代名将谢安。他在征讨符坚所率百万大军时,还在与谢玄下围棋,从容击退了敌兵。

徐君:此句喻两人的交情生死如一,不忘知遇之恩。典出《说苑》:“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遂解剑系其冢树而去。”

赏析:

杜甫与房琯谊厚情深。房琯降职,杜甫上书鸣一平,房琯去世,杜甫悲痛不欲生。代宗广德二年,诗人路过故人坟墓,见林花凋谢,黄莺悲鸣,倍觉凄清,不禁有泪如倾。本来是知交,如今自己正飘泊异乡,在途中看到故人坟墓,当然倍加哀感;出自大诗人的手笔,写来更是凄凉。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 第2篇

原文:

《别房太尉墓》

唐 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赏析:

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757),为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宝应二年(763)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死后赠太尉。(见《旧唐书。房琯传》)二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来看看老友的坟。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则房琯的晚岁坎坷,身后凄凉可想。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诗人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至于身旁周围的土都湿润了。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使人倍觉寂寥哀伤。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谢傅指谢安。《晋书。谢安传》说:谢玄等破苻坚,有檄书至,安方对客围棋,了无喜色。诗人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殁,解剑系其冢树而去。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这又照应前两联,道出为何痛悼的原因。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关连十分紧密。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尽。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引人联想: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亦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唯见此景,唯闻此声,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此诗极不易写,因房琯不常用一般的人,所以句句要得体;‘杜甫与房琯又非一般之交,又句句要有情谊。而此诗写得既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十分切合题旨。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 第3篇

两枚“金错刀”出土于M26中。M26保存非常完整,属新莽时期墓葬,呈刀把形,方向165度,由墓道、墓室组成。墓道北向,竖穴直壁,平底,长2.6米,宽1.1-1.2米。墓室用小青砖券成:墓壁用青砖顺置错缝砌成,1米处起券顶;墓底用青砖顺置连缝铺成,仅在近门处一排为横铺;墓门处无封门砖,仅见平铺两排土坯,高0.2米。青砖规格统一,长28厘米、宽14厘米、厚6厘米。墓室内未见人骨、葬具,随葬品有陶罐1、陶瓮1、陶壶2、陶灶1、釉陶器1、铜镜2、铁剑1、铁刀1等10件以及“金错刀”2枚、铜钱“大泉五十”29枚。

两枚铜钱完整无缺,制作精良,品相极好,其形制、大小相同,体长7.3厘米,分别重33.5克、36克,由刀环、刀身组成。刀环如方孔圆钱,直径2.7厘米,穿孔上下镌有阴文“一刀”二字;刀身长4.6厘米、宽1.1-1.4厘米,身上以阳文篆刻“平五千”三字。钱币造型古拙稳重,制作精美,外廓高挺,对文字保护甚佳。“一刀平五千”五字书写流畅,气势生动,毫不呆滞,承袭了战国时期币面铭文“一笔过”的特征,尤其是“一刀”二字以黄金平错镶嵌其间,是一种独特的创举,象征高贵、富有、华美。唐代孔颖达在对《礼记·檀弓(上)》的疏文中有如下描述:“错刀金镂之,刀形如泉,其边作刀字形,后世因呼钱为钱刀。”王莽时期,钱制混乱,但铸钱质量堪称一代鼎盛,铸造的钱币“金错刀”、“六泉十布”等均以工艺精美而受到历代推崇,清代著名学者、钱币收藏家戴熙在《古泉丛话》中盛赞王莽道:“为古今第一铸钱手,人皆有一绝,莽为钱绝”。

“金错刀”是王莽篡汉之后第一次托古改制而更铸发行的一种刀形货币,在全国流通时间仅三年。据《汉书·王莽传上》记载:“(居摄二年)五月,更造货:错刀,一直五千;契刀,一直五百:大钱,一直五十。与五铢钱并行,民多盗铸者。……。”《汉书·食货志下》亦记载:“王莽居摄,变汉制,……。又造契刀、错刀。……错刀,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可知,“金错刀”铸行于居摄二年,即公元7年。它是仿照先秦古钱铸成,是一种虚价大钱,高额而大幅减重,目的是聚敛人民的财富,且靠政治的强力而推行,流通起来有一定的局限性,为其后来的废止埋下伏笔。再加上王莽笃信谶纬学说,认为“刘”字含有“金刀”凶煞之气,对其执政不利,便于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进行第二次币制改革,把含有“金、刀”字样的“一刀平五千”以及“契刀五百”、五铢等予以废除。《汉书·王莽传中》记载:“今百姓咸言皇天革汉而立新,废刘(古为到)而兴王。夫‘刘’之为字,‘卯、金、刀’也,正月刚卯,金刀之利,皆不得行。……其去刚卯莫以为佩,除刀钱勿以为利,承顺天下,快百姓意。……”颜师古注曰:“金刀,莽所铸之钱也。……莽以刘字上有卯,下有金,旁又有刀,故禁刚卯及金刀也。”《汉书·食货志下》亦载:“……莽即真,以为书‘劉’字有金、刀,乃罢错刀、契刀及五铢钱……”至此,金错刀在全国废止。

金错刀是王莽时期刻意发行的官铸铜质刀币,属全国正式流通的贵金属铸币,古文献有明确记载,其文字、铸造、设计都堪称中国古钱一绝,制作精美,匠心独具,艺术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使用价值,当属钱币中的极品,被誉为“中国钱币之王”,且流通时间短,传世绝少,历来受泉家推崇,号称“钱绝”,有着极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

《别房太尉墓》唐诗 第4篇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别房太尉墓》参考注释:

①复行役:一再奔波忙碌。

②断云:一片片不连缀的云彩。

③对棋:对弈。

赏析:

房太尉即房琯,玄宗幸蜀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至德二载,为肃宗所贬。房琯罢相后,于宝应二年,拜特进、刑部尚书。路遇疾病,卒于阆州。死后赠太尉。后来杜甫经过阆州,特来拜见老友的坟墓。

别房太尉墓原文,翻译,赏析 第5篇

别房太尉墓原文,翻译,赏析1

原文:

别房太尉墓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注释

房太尉:房琯。

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对棋:对奕、下棋。

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谢傅:指谢安。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

赏析:

房太尉即房琯,他在唐玄宗来到四川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757年(至德二年),为唐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763年(宝应二年)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死后赠太尉(见《旧唐书·房琯传》)。两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来看看老友的坟。

别房太尉墓原文,翻译,赏析2

原文:

别房太尉墓

杜甫 唐朝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译文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注释

1、房太尉:房琯。

2、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3、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4、对棋:对奕、下棋。

5、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6、谢傅:指谢安。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

赏析: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 第6篇

答:首联叙写身在他乡又要四处奔走,临行前停下马来特地到老友的坟前告别。颔联追忆死者生前的凄凉和自己一生的坎坷,诗人备感悲伤,以致眼泪把坟周围的土都淋湿了。悲痛之情似乎感动了上天,天上的愁云也和诗人一起来共同哀悼。杜甫通过其营造的阴郁凄凉氛围,含蓄地表达了对亡友的深切怀念和孤独忧伤凄凉之情。

(2)简析尾联的艺术手法。

答:尾联以景结情(或借景抒情):林花飘落,似珠c泪纷纷;啼莺送客,似哀乐阵阵。诗人将满腹的哀痛与忧伤都寄寓于林花纷落、莺声哀啭的悲景描写之中;同时用“林花落”“莺啼”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吊客的悲哀。

别房太尉墓翻译: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别房太尉墓字词解释:

房太尉:房琯。

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对棋:对奕、下棋。

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谢傅:指谢安。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

别房太尉墓背景:

房太尉即房琯,他在唐玄宗来到四川时拜相,为人比较正直。757年(至德二年),为唐肃宗所贬。杜甫曾毅然上疏力谏,结果得罪肃宗,几遭刑戮。房琯罢相后,于763年(宝应二年)拜特进、刑部尚书。在路遇疾,卒于阆州。死后赠太尉(见《旧唐书·房琯传》)。两年后杜甫经过阆州,特来看看老友的坟。

中心大意:

诗人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沉而含蓄,这是因为房琯的问题,事干政局,诗人已经为此吃了苦头,自有难言之苦。但诗中那阴郁的氛围,那深沉的哀痛,还是表现出诗人不只是悼念亡友而已,更多的是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

别房太尉墓赏析: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表现了房琯晚年的坎坷和身后的凄凉。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诗人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至于身旁周围的土都湿润了。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使诗人倍觉寂寥哀伤。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诗人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于是解剑挂在徐君坟的树上而去。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这又照应前两联,道出他为何痛悼的原因。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关联十分紧密。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尽。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也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诗人只看见这样的场景,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小邾国贵族墓出土铜器鉴赏 第7篇

近年来,随着山东枣庄滕州安上村、山亭东江村以及滕州荆河东岸小邾城村发掘的古陶井等有关小邾国历史文物遗存重见天日,小邾国才渐渐揭开了神秘的面纱。2002年夏,枣庄市山亭区山城街道西南十公里的东江村村民在村南高土台南侧,发现古代墓葬。

东江村村民发现古墓后上报给枣庄市文物部门,市文物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墓地进行了考古钻探,其中发现古墓五座,两座已被盗扰,随即对三座保存完好的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233件,其中青铜器203件,24件青铜器带有铭文,陶器17件,玉器12件,骨器1件。由出土的青铜器铭文推断,一号墓为小邾国国君颜友之墓,二、三号墓也出土了一些带有铭文的青铜器,经考证,该墓群为春秋时期小邾国的贵族墓地。这一考古发现,为研究小邾国的地理位置、埋葬制度及颜氏文化等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史学界及古文字学界的广泛关注,破译了小邾国近3000年的历史之谜。

现将出土的部分铜器予以介绍,以飨读者。

1.邾友父鬲(图1)。高11.5厘米,口径15.6厘米,腹深6.8厘米,重1.6千克。饪食器。青铜质,宽平沿外折,束颈圆肩,鼓腹有三扉棱,扉棱均有一缺口,平裆,三蹄足。腹饰卷体夔纹。口沿唇上镌刻15字铭文:“邾友父媵其子胙曹宝鬲,其眉寿永用。”铭文遒劲,纹饰华丽。一号墓出土四件,形制、纹饰及铭文相同。

2.佥父瓶(图2)。高26.5厘米,口径14.2厘米,腹颈20.2厘米,腹深19.5厘米,重2.7千克。用途不详,可能为盛酒器。青铜质,子母口,盖器合成一体为竖立的鸟卵形,素面。盖器均为双贯耳,可以穿带。盖器对铭,21字铭文:“霝父君佥父作其金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此器自铭为瓶,造型奇特,颇为少见。

3.邾君庆壶(图3)。通高46.4厘米,口径14.9厘米,腹颈25.1厘米,重11.8千克。青铜质,直口长颈,圆腹下垂,圈足。颈部两侧有兽环耳。盖及颈饰窃曲纹,腹饰曲波纹,圈足饰鳞纹。盖器对铭,16字铭文:“邾君庆作秦妊礼壶,其万年眉寿,永宝用。”二号墓出土一对,形制、纹饰及铭文相同。

4.毕仲弁簠(图4)。通高16.1厘米,口长26.5厘米,口宽24厘米,重4.4千克。盛食器。青铜质,器与盖形相似,平口相合,四角置矩形足,腹两端有兽首形耳,盖与器的斜腹壁均饰夔纹及卷云纹,足饰夔纹。盖器同铭,22字铭文为:“毕仲弁作为其北善簠,其万年眉寿,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5.窃曲纹匜(图5)。通高17.5厘米,通长35厘米,宽20.6厘米,腹深9.3厘米,重3.4千克。盥洗器。青铜质,器呈瓢形,前宽流,后有卷尾龙鋬,三蹄形足,腹上部饰窃曲纹。

6.虎钮方奁(图6)。通高7厘米,长14厘米,宽11厘米,重0.8千克。梳妆器。青铜质,长方形,四面正中各向上伏一兽,上有两盖,盖上直虎钮,镂空饰半裸人方形圈足。上盖及四面饰夔纹。造型奇特,纹饰华美。

7.窃曲纹(图7)。盛放食物的器皿,有盖和两个耳朵。青铜质,有铭文。两件窃曲纹盨曾被盗后卖到澳门,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澳门购回收藏。

8.夔凤纹盖鼎(图8)。青铜质,共五件,全部饰夔凤纹。夔凤纹盖鼎被盗后卖到澳门,北京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澳门购回收藏。

9.提链鼓(图9)。通高8厘米,口径8厘米,底径8.5厘米,腹深5.5厘米,重1.2千克。容器,用途不详。青铜质,平顶盖,子母口,环形双耳系提链。鼓腹,圈足。腹饰交龙纹。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

《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精选7篇)《别房太尉墓》诗词鉴赏 第1篇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