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报警信号监测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291

报警信号监测范文(精选9篇)

报警信号监测 第1篇

关键词:多通道,监测,报警,记录

一、前言

近年来,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 各地自办的和转播的广播电视节目套数快速增加, 极大地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但同时也给各地广播电视台的监测管理增加了压力, 尤其是经济落后的县级台设备落后, 人员匮乏, 值班人员要同时监看监听近十套节目, 几十个环节, 往往顾此失彼, 很难及时发现问题, 给安全播出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例如, 我台的机房值班员要负责庆元台的广播、电视节目的编单、入库、上载、播出等多项工作, 同时还要监看监听两套电视节目, 六套广播节目, 实在是有点力不从心, 安全播出压力很大。另外, 虽然在节目播出系统中, 播出服务器中有播出记录可以查询, 但终端收视收听效果却是没有记录的, 而收视收听效果好才是我们广电人的最终目的, 这给我们对故障排除或事故发生的时间、现象、责任的判定等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多通道多功能信号监测报警记录系统

针对以上难题, 我们技术人员把一台废弃的多路音频切换器改造成多路收音机, 结合一台多路音视频幅度仪和一台退役的模拟监控工作站, 构建起一个集多路音、视频集中显示、记录倒查、故障告警、选择监听等多种功能的监测记录系统。该系统将我县自办和转播的所有广播、电视节目的多个环节的音、视频信号情况, 用光柱的方式直观地显示在一个大屏上, 各路信号有无一目了然, 而且有报警功能。极大地减轻了值班人员的工作负担和压力, 便于大家及时准确地发现和判断故障。记录倒查功能增强了每个环节责任人的责任心, 全面提高了我台播出安全性。整个系统由各信号源系统、多功能多通道幅度显示系统、16路模拟音视频录制工作站三个部分组成。

(一) 信号源系统

1. 广播音频信号。我们要监测和记录的广播音频信号总共有8路, 其中县台广播播出主备服务器输出信号源2路;另外6路是两路有线调频广播和四路无线调频广播, 这六路调频广播我们用自己改装的8通道调频接收机解调提取。

自己改装多通道调频收音机是出于以下因素考虑:六路调频广播如果用六台收音机既占地方, 又浪费, 而市面上有这么多通道的收音机很少也很贵。我台技术人员利用废弃的8进8出模拟音频切换器, 利用切换器的机壳、电源、输入输出音频插座, 买来立体声数字调谐调频收音板进行改装, 调整好每块板子的频率和音量, 然后在输出端上打好相应频道的标签, 既省钱又美观专业, 经测试输出音频效果很好, 而且还有两路备份。

2. 电视音视频信号。我们要监测记录的电视音、视频信号有4路, 分别是本地自办电视节目主备播出服务器输出的两路音视频, 本地自办节目网络传输监测机顶盒输出的音视频一路, 从信号矩阵输出的要转播的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音视频信号源一路。

(二) 多功能多路幅度监测仪

根据我们以上监测信号的实际需要, 我们选择了北京国广电科技有限公司的DGN-32F幅度仪, DGN-F型幅度监测仪是北京国广电科技有限公司为了配合各级台进行全数字化改造而推出的新一代的数字、模拟视音频综合监测仪, 它同时具有数字音频和模拟视音频幅度的采集、分析、显示、告警以及存贮日志等功能。其产品有以下特点:

1. 信号输入路数可选。单板中, 数字音频子板可支持2路AES/EBU输入;模拟音频子板可支持4路模拟音频输入;模拟视频子板可支持4路模拟视频输入, 整机最多可以扩展到8块单板。

2. 用户可以自行设置每一路的报警电平。设置每一路的监控时间段。当异常发生时能进行声光报警, 并可人工解除报警。具备日志记录和查询功能, 包括开关机时间、异常情况的发生和恢复等信息。

3. 具有监听功能, 设置循环监听时间。以上功能特点完全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我们选择了4块模拟音频板和一块模拟视频板的组合, 共有16路输入能满足目前需求, 方便今后扩展。

(三) 音视频录制工作站

信号录制我们采用一台升级数字监控后退役的模拟监控工作站。工作站自带有16路模拟音视频输入监视卡, 在这里录制10路音频和4路视频是非常轻松可靠的。硬盘换成2TB, 保证录制保存一个月左右时间的节目, 这样既节约了资金, 又保证了系统的可靠稳定, 因为监控电脑硬盘工作时间是不间断的, 换新有保障。安装好系统和软件设置好参数并接入台里的局域网, 方便播出部主任随时查询各套节目已经播出的和正在播出的节目情况, 对播出工作进行管理监督。

整个系统框图和信号流程如图1:

三、结语

监测报警记录系统安装使用后, 我台的安全播出有了更强力的保障, 值班人员也感觉比以往要更加直观, 更加容易掌握各套节目的播出情况。有音视频报警功能还解决了图像静帧时系统不会自动切换和报警的故障隐患, 让大家更加踏实。 记录倒查功能也已经多次使用帮助查清故障原因。整个系统价格计算如下:新加了一台多路幅度监测仪大约8000元;8路收音机是自行改装, 花费约1000元;其他信号源是取自现成在用设备;录制工作站是退役的模拟监控工作站更换硬盘, 投入约1000元;总共投入10000元左右。

消防报警信号处理程序 第2篇

1、消防监控中心当值保安员收到消防报警信号或电话报警时:

(1)用对讲机通知巡楼保安员或管理员即时到现场核实;

(2)即时向当值主管报告,讲清报警地点;

(3)将监控镜头定在报警楼层监视,并将情况及时向当值主管报告。

2.巡楼保安员或管理员接到消防监控中心当值保安员呼叫后,以最快速度赶到报警地点核实,并且遵循以下规则:

(1)报警地点在公共地方,直接进入报警地点检查。

(2)报警地点在写字楼单元内,先按门铃,向用户简要说明理由后,进入报警地点检查。

(3)报警地点在商场内,与商场管理人员一起进入报警地点检查。

(4)报警地点在停车场内,与停车场管理人员一起进入报警地点检查。

(5)报警地点在商场独立商铺内且已上锁,即时报告当值主管和商场当值负责人,留守现场观察,等待当值主管和商场当值负责人到场后决定是否破锁进入检查。

(6)报警地点在写字楼单元且上锁,即时报告当值主管,并留守注意观察,等待当值主管到场后决定是否破锁进入检查。

3、当值主管接到消防监控中心保安报告后,即时带领机动人员最快速度赶到报警地点现场检查。

(1)经到报警地点现场检查,确认属误报,即时通知消防监控中心当值保安员复位,若进入写字楼单元内、商铺内、停车场内检查,需向用户解释清楚,致歉后方可离开。

(2)报警地点在写字楼单元内或商场独立铺位且已上锁时,若观察到有明火或烟,必须破锁进入现场检查,排除险情后加锁,并通知用户。

(3)经现场检查认为火警后,按初期火警处理程序处理。

4、消防监控中心当值保安收到当值主管指令后信号复位,并做好记录。

消防应急处理流程

一:接到报警

二:判断地点,立即派人到报警处。

2.1:灾情轻:通知保安人员自行处理。

2.2:误报:查明原因,记录在案。

2.3:灾情严重:报火警119,通知消防主管,管理处主任到场。

2.3.1组织人员疏散,进行安全保护

2.3.2组织保安人员赶到现场灭火

2.3.3切断煤气及市电供应,转换事故电源

2.3.4检查已经自动启动的消防设备工作情况,必要时可强行启动其他消防设施

2.3.5监测火势情况,监守消防中心岗位

2.3.6清理火灾现场,作好灾情记录,追究火灾责任人,并向有

打嗝或是胃部报警信号 第3篇

人为什么会打嗝

打嗝其实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停止打嗝非常困难,原因之一是这个过程由我们大脑的一部分控制,而这个部分早在我们产生意识之前就进化出来了,所以无论你怎么努力,都不能靠意志力把嗝打发走。

打嗝也是身体的保护反应。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的肌肉膜,称为膈肌,它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膈肌也有神经分布和血液供应。一旦刺激膈肌,神经就会把刺激传导给大脑,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膈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于是就出现打嗝。这种刺激大多来自胃部胀大的压力,因此生活中人们常常因为吃饭急或吃饭时说话吞入了较多的空气,而出现打嗝的现象。受到寒冷刺激、吃进干硬或辛辣食物后,也可能出现暂时性的打嗝现象。

频繁打嗝是胃部炎症“预警”

大部分的打嗝都是偶发事件,如果经常打嗝,则有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比如,经常出现嗳气、打嗝的现象,甚至不吃饭都会不自觉地打嗝,就有可能是胃部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后引起胃炎,多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隐痛、胃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表现,症状时轻时重,可能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建议其家人也做一次幽门螺旋杆菌测试,以防交叉感染。

持续性打嗝叫做“呃逆症”

持续性的打嗝不止,可能是一种病,叫做呃逆症。呃逆频繁或持续24小时以上,称为难治性呃逆。

曾有一位患者,由于一次投资失败,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就从那时候开始,他出现了呃逆的症状,严重时,除了躺着外其余时间一直打嗝。各项指标显示,患者没有器质性病变。治疗上,医生选择了中药配合针灸,并配合一些抑制胃酸的西药,后来患者打嗝情况有所减轻。

老年人频繁打嗝要警惕中风

对于老年人来说,反复打嗝而又总也止不住,可能是脑中风的前兆,要及时就医。

中风之所以会出现打嗝的症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中风后,颅内病变直接或间接影响呼吸中枢、脑干迷走神经核,调控呼吸心跳的脑血管发生阻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一直打嗝;另一方面是脑中风后常会发生应激性溃疡而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出血后刺激胃黏膜,殃及膈肌,膈肌痉挛而出现打嗝。

老年人如果持续打嗝,伴有肢体活动不力、言语不清甚至神志不清等症状,特别是患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动脉硬化等),要警惕中风,应迅速求医。

(摘自《兰江导报》)

报警信号监测 第4篇

关键词:数字电视,质量监测

2009年, 大庆市已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 并于2010年在全省率先开通高清数字电视, 使大庆城乡群众在同时具备高清电视、高清机顶盒和高清频道三个条件下, 享受高清电视带来的视听盛宴。而前端传输机房的任务就是在如此大量的节目传输中确保节目播出质量, 有效的保障前端机房的安全运行。建设真正有效的监测系统, 不仅要熟悉数字电视特性, 也要针对实际传输链路和运营情况进行设计。

1 有线数字电视的特点解析

1.1 信道层

目前, 我国有线电视网传输的数字电视信号采用的是64QAM调制、符号率6.875MS/s, 以8MHz的频道带宽通过现有的HFC网与模拟电视兼容传输的。评价有线数字电视信道传输质量的主要参数有信号功率、误码率、调制误差率、载噪比等。

在数/模兼容传输的网络中, 国家标准 (GY/T 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推荐的有线数字电视信道功率范围是47~67d BμV (在用户端电缆信号系统出口处信号功率) , 与模拟频道电平值相比, 数字频道的电平比模拟频道电平约低10d B。

在数字电视中, 误码率是衡量信号质量劣变的主要指标 (相当于原模拟系统的非线性失真指标都要通过误码率反映出来)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接收端, 数字电视信号解码后的图像大致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稳定、清晰的声像, 一种就是节目中断 (图像马塞克、静帧或黑屏, 无声音) , 在稳定清晰与中断这二者之间并没有模拟信号劣化渐变的过程, 无法在不同等级上维持收看, 这就是数字信号特有的“峭壁效应”。根据技术规范, 在RS解码前的TS流的误码率规定为不劣于10-4。

调制误差率 (MER) 是64QAM调制中最重要的一个技术指标, 属于射频参数, 能精确表明接收机对信号解调的能力。MER包含了信号所有类型的损伤, 例如各种噪声、载波泄漏、IQ幅度不平衡、IQ相位误差、相位噪声等。根据技术规范, 在用户端电缆信号出口处调制误差率MER不得小于30d B。

载噪比 (C/N) 定义为载波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 它代表噪声干扰相对调制而言的强弱程度, 能够直接反映出调制信号与噪声干扰间的相对强弱关系, 即载噪比越大, 信号质量越好, 反之信号质量就越差, 根据技术规范, 在用户端电缆信号出口处数字频道载噪比达到31d B以上即可。

1.2 码流层

数字电视码流是区别于模拟信号的重要特征之一, 目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中采用的码流均符合DVB标准。由于码流是数字电视信号的基带信号, 在日常运维中, 需要经常测试传输码流 (即TS流) 的完整性与准确性, 这就要对码流中的重要参数进行快速检查。这些参数主要由DVB、MPEG-2、TR101 290标准规定。在TR101 290标准中将参数划分为三个优先级, 这三个优先级是数字电视质量的客观技术指标, 但不能直接用于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这也是数字电视监测与模拟电视监测的重要区别之一。

三个优先级参数对数字电视节目的解码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级错误直接影响节目图像和伴音的内容, 二级错误会影响传输的可靠性, 这关系到TS流在接收端能否被正确解码, 以及解码后节目图像和伴音的效果。三级错误对接收端的解码及其图像质量产生的影响较小, 因此, 为避免大量报警, 一些监测设备对第三优先级中一些参数不做监测, 或在监测设置上可以取消对其监测, 例如缓冲器错误、空缓冲器错误和数据延迟错误。

1.3 音视频

在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 将模拟视音频信号按照MPEG-2标准做抽样、量化和压缩编码, 形成ES流 (基本码流) , 因此, 针对数字电视, 码流层质量监测是保证数字电视传输质量的重中之重。

2 有线数字电视的监测

大庆市网络公司有线数字机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运营质量监测系统, 采用先进的IP体系架构, 使数字电视监测平台架构变得简化, 提高设备的集成化模块化程度, 系统平台的整体功能和性能得到提升;可实现对机房信源信号、末端信号实现自动监测报警功能, 及时发现并处理系统故障, 极大地缓解了安全播出压力。

监测系统通过高性能嵌入式监测设备及多画面监测主机对信号的信道层、码流层、解码后视音频质量做实时监测, 系统结构逻辑清晰, 所有监测设备既能相互独立工作, 又可通过统一控制终端进行控制与管理, 所有监测结果可独立或集中显示。控制终端访问采用B/S结构, 监测终端用户可远程登录访问控制, 支持并发多终端用户 (监测系统结构图如图1所示) 。

监测数据包括:

1.DVB-C信道:信道失锁、误码率、载噪比C/N、信号功率、调制误差率MER星座图。

2.码流层:TR101 290三级监测、模板对比监测, 通过模板监测可对出现新节目、节目消失、节目码率越界、出现新PID、PID消失、PID码率越界等情况进行报警。

3.音视频层 (解码后) :视屏静帧、黑场、音频丢失、音量过高过低、无法解码等。

系统提供监测全景界面, 通过报警全景展示, 值班人员能够观察到所有被监测的信号状态, 包括290三级报警、模板比对报警、越界报警以及解码后的视音频指标报警, 发生报警时, 通过报警指示灯提示值班人员发生报警的频点/码流、报警级别、具体故障类型等。

所有监测数据实时上报到监测平台, 在监测平台可以设置报警规则, 如报警门限、报警开关、报警冗余度等。错误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这些错误不影响信号质量、不违反播出规范, 而频繁报警, 会给值班人员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所以, 可以利用对报警规则的设置, 自动过滤这些无用报警信息, 综合判断监测设备上报的数据, 比较分析各种报警所产生的原因和造成的后果, 同时, 通过监测平台的数据库记录、码流触发记录等功能, 可以对已经发生的报警情况进行追踪监测, 尽可能准确判断出发生危害的原因, 强调准确性, 保障及时性。通过继续监测或对保留的数据进行离线分析进而判定异态情况的可能原因, 为提高播出质量提供基础数据。

另外, 监测系统可定期生成数据报表, 使管理人员能够更具体的掌握前端机房传输链路的运行情况, 并为管理人员提供日志、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模块, 将监测业务和管理职能很好地融为一体。

3 结束语

大庆市建设了一套有效的传输质量监测系统, 在前端机房对信号的引入、信号的处理、信号的输出实施全方位监测, 能够提高信号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 最大限度地保障有线数字电视信号在网络中的安全传输。

参考文献

[1]张囡.有线数字电视监测项目及方法[J].广播电视信息, 2010 (3) .

[2]张煜炜.数字电视监测系统建设[J].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9 (10) .

邻近车站道口信号报警设计 第5篇

一、邻近无联锁车站的道口

图1是我们在工程设计中遇到的一种情况, 这一道口位于车站最外方道岔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行业标准《平交道口自动控制或报警的技术要求》 (TB/T2969-1999) 的规定, 道口信号设备自动报警的报警时间通常为60s。按DX3型道口信号设备的要求, 需在道口两侧距道口670m (车列运行最高速度按40km/h计算, 若超过这一速度, 报警距离还要延长) 处各设一闭路式道口控制器, 并在道口两侧设置两个开路式控制器, 以实现车列接近道口的自动报警和到达并出清道口的两点检查及车列出清道口后的自动解除报警。在上行接近点设置闭路式控制器是不可能的。因为该道口邻近车站, 闭路式控制器要设在股道上, 会引起错误报警, 而该车站又是无联锁车站, 没有站内联锁条件可以利用。

在设计中, 我们在线路两侧距道口50m处各设置一个一度停车牌。车列接近道口时在一度停车牌前停车, 道口看守员控制道口信号机的灯光显示以及室外音响设备的音响报警, 关闭好栏木, 禁止公路方向通行。机车乘务员通过瞭望发现道口关闭后, 使车列到达并离开道口。道口看守员解除道口的报警信号, 开启栏木, 准许公路方向通行。

图2是道口房内设置的道口控制盘盘面布置图, 道口控制盘上设置了一个非自复式的人工报警按钮RBA。车列在一度停车牌前停车时, 道口值班员按压RBA, 使RBJ落下, 向道路方向发出报警音响, 道口信号机的两个红灯交替闪光 (当闪光电源故障时, 显示红色稳定灯光) 。车列出清道口后, 道口值班员拔出RBA, 停止报警音响, 道口信号机显示月白色稳定灯光。

平时道口信号机点白灯, 道口控制盘上的“A”BD、“B”BD亮白色指示灯。出现白灯故障时, 道口控制盘上的“A”BD、“B”BD白色指示灯灭。平时道口信号机的红灯不亮, 道口控制盘上的“A”HD、“B”HD红色指示灯不亮。当道口关闭道口信号机的两个红灯交替闪光时, 道口控制盘上的“A”HD、“B”HD红色指示灯亮。当“A”、“B”道口信号机的两个红灯中有一个故障时, 道口控制盘上的“A”HD、“B”HD红色指示灯闪光报警。当“A”、“B”道口信号机的两个红灯都故障时, 道口控制盘上的“A”HD、“B”HD红色指示灯均灭。

二、邻近联锁车站的道口

图3是我们在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另一种情况。这一道口位于进站信号机外方, 从进站信号机至道口的距离小于所需接近区段的长度。按DX3型道口信号设备的要求, 需在道口两侧距道口2000m (道口信号设备自动报警的报警时间按60s, 列车运行最高速度按120km/h计算, 若超过这一速度, 报警距离还要延长) 处各设一闭路式道口控制器, 并在道口两侧设置两个开路式控制器。在下行接近点设置一个闭路式控制器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考虑与站内联系电路来满足下行发车报警, 如图4所示:

图4是根据6502电路设计出来的。道口接近点因接近距离不够, 需要增加站内结合条件。对正线通过列车接近时的报警时机为:通过信号开放且通过列车压入进站信号内方即实现列车接近通知报警。停留在股道 (1、II、3、4G) 的列车发车时报警时机为:在列车压入出发时实现列车接近通知报警。

(一) 上行方向列车接近道口

当列车压入上行接近点 (SJ) 时, 控制箱内的SJGJ落下, 使STJ落下, 切断了BJ的自闭电路, 使BJ落下, 道口信号设备开始自动报警:道口房内控制盘上的XJD亮白灯, 室内音响连续响铃, 自动通知道口看守员有车接近道口;室外音响连续响铃, 道口信号机上的两个红灯交替闪光 (当闪光电源故障时, 显示红色稳定灯光) 。道口看守员按压控制盘上的确认按钮QA, 切断室内音响, 关闭栏木, 禁止公路方向通行。

当列车压入下行到达点 (XD) 时, 控制箱内的XDGJ落下, 使XDTJ吸起, 从而使1DJ吸起。

当列车压入上行到达点 (SD) 时, 控制箱内的SDGJ落下, 使SDTJ吸起, 从而使2DJ吸起。

当列车出清上行到达点时, XDTJ、SDTJ落下, 2DJ吸起, 使BJ吸起, 实现到达并出清道口的两点检查及车列出清道口后的自动解除报警:控制盘上的XJD灭灯, 室外报警音响停止, 道口信号机显示月白色稳定灯光。

至此, 整个道口信号设备恢复正常, 为下次道口报警做好准备。

(二) 下行方向列车接近道口

下行正线通过列车或股道发车时, 下行发车通知继电器 (XFTJ) 落下, 使XTJ落下, 切断了BJ的自闭电路, 使BJ落下, 道口信号设备开始自动报警。

当列车压入上行到达点 (SD) 时, 控制箱内的SDGJ落下, 使SDTJ吸起, 从而使1DJ吸起。

当列车压入下行到达点 (XD) 时, 控制箱内的XDGJ落下, 使XDTJ吸起, 从而使2DJ吸起。

当列车出清上行到达点时, XDTJ、SDTJ落下, 2DJ缓落, 使BJ吸起, 实现到达并出清道口的两点检查及车列出清道口后的自动解除报警。

当列车压入上行接近点 (SJ) 时, 控制箱内的SJGJ落下, 使STJ落下, 从而使FFJ落下。

当列车出清上行接近点时, STJ吸起, FFJ缓吸, 使整个道口信号设备恢复正常, 为下次道口报警做好准备。

三、结语

解决既有铁路道口安全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拆除道口, 改平交为立交。但是, 有很多道口所处的地理位置不适宜新建立交桥, 我们只能通过安装道口信号设备来保障道口的安全。因此, 上述方案对于一些特殊的站内道口的设计、施工、维修及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为铁路道口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

参考文献

[1]电化工程局电务勘测设计处.6502电路与各种设备联系图册[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1977.

[2]铁路信号设计规范[S].TB10007-2006.

[3]铁路区间道口信号设计规范[S].TB10070-2000/J76-2001.

[4]铁路信号施工规范[S].TB10206-99.

医用听觉报警信号采集方法分析 第6篇

《YY 0709-2009医用电气设备第1~8部分: 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通用要求, 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中报警系统的测试和指南》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听觉报警信号的特征的要求。要验证医疗器械的听觉报警系统是否符合这些要求就必须采集听觉报警信号进行分析和测试, 那么如何正确采集听觉报警信号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就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1.听觉报警信号采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1听觉报警信号采集装置的选择

采集声音常用的装置为麦克风 (又称传声器) , 它实际上是一种将声音转换成电子信号的换能器。从原理上可分为动圈式麦克风、电容式麦克风、铝带式麦克风和碳精麦克风。在选择麦克风时, 频率响应及指向性是需要着重考虑的两个问题。

频率响应:由于测试的目标听觉报警信号频率在100Hz~4000Hz之内, 考虑到测试的需要应保证麦克风在50Hz~8000Hz范围内有较为平坦的频率响应曲线。从麦克风的设计原理上看, 电容式麦克风具有更加平坦的频率响应曲线, 因此应在不同的电容式麦克风中进行选择作为测试用的采集装置。

指向性:指向性是描述麦克风对于来自不同角度声音灵敏度的一个参数, 一般常用指向性特征图 (图1) 来表示。在每个示意图中, 虚线圆形的上方代表麦克风前方, 下方则代表麦克风的后方。在听觉报警信号测试过程中, 我们需要在采集听觉报警信号的同时减低周围环境噪声的影响。因此应当选取心型指向的麦克风作为采集装置来采集听觉报警信号。

1.2频率计权的选择

在噪声控制工程中, 了为使声音的客观物理量与人耳的听觉特性相一致, 人们在声级计中设置了三条频率计权网络:A、C和Z频率计权。 由于人耳对各频段噪声的感知能力是不一样的, 对500Hz到6k Hz左右的中频最灵敏, 对低频和高频则差一些。为了模拟人耳听觉在不同频率有不同的灵敏性, 在声级计内设有一种能够模拟人耳的听觉特性, 把电信号修正为与听感近似值的网络, 这种网络叫频率计权, 其实质就是一些滤波器。

A计权

A计权是模拟人耳对声音的响应, 使电信号的中、低频段有较大的衰减。A计权滤波器覆盖频率范围为20Hz到20KHz。使用A计权的测量通常标注d B (A) , 例如LAeq, LAFmax, LAE等, A表示使用了A计权。

C计权

C计权声级是模拟高强度噪声的频率特性。 使用C计权的测量通常标注d B (C) , 例如LCeq, LCPeak, LCE等, C表示使用了C计权。

Z计权

Z计权是对频率范围20Hz到20KHz的水平响应, ±1.5d B, 不包括传声器响应。使用Z计权的测量通常标注d B (Z) , 例如LZeq, LZFmax, LZE等, Z表示使用了Z计权。

YY0709标准中并未明确规定进行听觉报警信号测试时应采用的频率计权模式, 且由表1可知不同的频率计权模式对所测听觉报警信号的频域特性将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我们应为采集装置提供多种频率计权模式以供选择。

1.3如何降低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影响

YY0709中对听觉报警信号的时域和频域特性有非常详细的要求, 这个工作是常规声级计无法完成的, 因此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到分析处理装置中去。而在传输的过程中模拟电信号将产生不可避免的衰减和失真。虽然可以通过控制传输过程中的环境来减少信号失真, 但由于标准中要求的时间为毫秒级的, 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想办法来对信号失真进行控制。在电学中降低信号失真的常用方法就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进行传输。由于数字信号传输的是简单的1、0, 虽然在采样时与原信号不完全相同, 但在传输过程中是决对无损的, 所以常常更能准确地表现原信号。这里我们需要重点考虑两方面问题:

(1) 模数转换卡的采样率:采样率定义了每秒从连续信号中提取并组成离散信号的采样个数, 它用赫兹 (Hz) 来表示。采样频率的倒数是采样周期或者叫采样时间, 它是采样之间的时间间隔。 通俗的讲采样频率是指从模拟信号中每秒钟采集多少个数据样本。根据香农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必须大于被采样信号带宽的两倍。目标采集的最高频率为4000Hz, 因此要求模数转换卡的采样率要高于8000Hz, 实际上我们使用的采样率往往高于40000Hz, 完全可以满足测试的要求。

(2) 模数转换卡的位置:由于信号失真是在模拟信号传输时产生的, 因此我们需要在信号传输之前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才有意义 (如图3示意) 。

2.结论

从上述讨论我们可知, 在采集听觉报警信号的过程中, 传声器、频率计权模式的选择及模数转换卡采样率及位置都将对测试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问题以保证采集和测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于采集信号后的分析问题, 目前正在研究之中。

摘要:本文结合《YY 0709-2009医用电气设备第1-8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通用要求, 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中报警系统的测试和指南》标准及声学相关理论, 对采集听觉报警信号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并给出了推荐的方法。

关键词:报警系统,声音报警,高优先级,中优先级,低优先级

参考文献

[1]YY0709-2009医用电气设备第1-8部分:安全通用要求并列标准:通用要求医用电气设备和医用电气系统中报警系统的测试和指南

[2]IEC 60601-1-8:2006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Part 1-8:General requirements for basic safety and essential performance--Collateral standard:General requirements, tests and guidance for alarm systems in medical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medical electrical systems

报警信号监测 第7篇

无论是本台自办频道还是转播节目,当转播信号或播出部门发生故障, 致使没有正常信号传输到发射机;或者激励器不能正常处理音频信号,发射机只有载频输出没有语音信号时, 在故障发生25秒后,此报警装置对应的报警 电路就会 发出报警 声并亮起红灯。

音频信号检测电路

当发射机 工作正常 时 , 广播信号或电视伴音信号通过音频线输入到C1上,信号经过三极管9014(VT1) 放大后,信号通过C3输入到二极管VD1、VD2和C4上进行倍压整流,调整可变电阻RP2,保证测量点T2的电压在0.6V左右,三极管9014(VT2) 处在饱和导通的状态,三极管的C极即T3点的电压为0V,ICNE555的输出端第3脚为高电平。这时三极管9012 (VT3)处在截止状态,使得T4点电压为低电平,继电器J无动作,语音报警IC没有电,报警电路不能工作,说明广播信号或电视伴音信号正常发射出去了。

发射机没有正常广播信号或电视伴音信号输出时,无论是转播信号问题、台内播出部门信号故障还是发射机的激励器出现故障,使得报警电路没有广播信号或电视伴音信号输入, 或者输入的信号非常低时,音频信号放大级9014(VT1)没有信号输出, T2点上没有输出信号电平,致使三极管9014(VT2)截止,测量点T3的电平由+5V电源通过电阻R4给电容C5充电,充到电源电压2/3(3.4V左右) 时,ICNE555的第3脚输出低电平,三极管9012(VT3)处在饱和导通,测量点T4电压为1.9V,触发继电器动作, 语音报警ICLC179得电,语言报警开始工作,扬声器发出设定好的报警声。当故障排除后,VD3发光管就会自动熄灭。直到下次音频故障发生时又开始报警。

延时报警电路部分

此部分由NE555集成电路和R4与C5组成的延时电路构成。NE555根据输入信号电平的变化,输出端电平随之改变,进而触发语音报警电路工作,报警声响起。由电阻R4和电容C5组成信号延时电路,通过R4和C5的充电时间常数决定延时时间,延时时间大约是RC乘积的1.1倍。改变电容和电阻的值就可以改变延时时间。我们把电容电阻的值分别定为100uF和220kΩ,触发信号延时大约25秒左右。考虑信号延时问题是因为声音节目有时会存在定的时间间隔。如果在信号延时的时间内,声音又出现了,此时,VT2导通,R4停止向C5充电,NE555输出端仍为高电平,继电器不触发,报警电路就不会报警;如果声音直没有,那么延时时间到了,NE555输出端输出低电平,VT3导通,继电器动作,语音报警电路得电报警。

报警电路部分

电路主要由1.5V继电器和报警专用集成电路LC179组成。当音频信号中断时,NE555输出低电平,VT3导通,T4点上有1.9V电压,经VD4降压触发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5V电源经VD5降压后给报警电路LC179供电,LC179的第4脚输出语音信号驱动扬声器发出声音, VD3发光管同时给出红色指示。当音频信号正常时,T4点上为低电平,经VD4降压后电压约为零,无法触?继电器闭合,报警电路LC179失电不工作,扬声器无声。

三模拟声报警专用ICLC179,? 用双列八脚直插封装,电路可靠性好, 集成了功率放大器,可以直接连接喇叭,产生三种不同的模拟报警声响。ICLC179的第1、2脚外接振荡电阻,第3脚接负电源极,第4脚是功率输出,第5脚接电源正极,第6、7脚是空脚,第8脚是用来选声的。LC179的工作电压是3~4.5V。

ICLC179第8脚接电源正端时,电路发消防车声;8脚接电源负端时,电路发救护车声;8脚悬空时,电路发警车声。继电器用1.5V继电器,电压在1.05V左右就可触发触点闭合。扬声器可以选择8欧的小型电动喇叭,如YD57_2等。

整机供电

220V市电经过交流变压器变成交流9V,由二极管1N4007对其整流,经过滤波后输入到稳压块LM7805,稳压后输出+5V直流电给整个报警装置提供电源 (如图2所示)。

电路调试

报警电路安装完成后,仔细查看有无虚焊、假焊,加电对整个电路进行调整。先调整放大电路的工作点,保证其工作状态良好。断开输入的广播信号或电视伴音信号,测量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直流工作点,调RP1可变电阻让测量点T1的电压在2.5V左右,之后调可变电阻RP2让T2测试点的电压为0V左右;接入广播信号或电视伴音信号,再微调RP2使T2点电压升到0.6V饱和导通电压即可。调试工作结束。

总结

由于各报警电路采用不同的报警声,并有指示灯指示,通过七个月的运行,广播信号和电视伴音信号出现中断时,工作人员就能够及时发现故障,立即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排除,确保安全播出。

铁路车站内道口信号报警系统设计 第8篇

1 DX3型道口设备的原理

DX3型道口信号设备是在总结了之前道口报警设备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研制的。适用于不同牵引类型、不同闭塞制式的单、双、多线的区间道口。DX3型道口设备由闭路式道口控制器、开路式道口控制器、传输通道、道口逻辑控制电路、道口控制盘及道口信号机和室内外音响器等设备构成。控制盘设置在道口看守房, 用来向看守人员直观显示列车运行情况。盘面上有1个电源供电表示灯 (YD) 、4辆列车接近通知灯 (XXJD、XSJD、SXJD、SSJD) 、4个追踪灯 (XXZUD、XSZUD、SXZUD、SSZUD) 、红灯 (H) 、2个道口信号复示器 (“A”和“B”) ;另外还有5个按钮, 其中2个为确认按钮 (XQA、SQA) , 1个音量调节按钮 (YTA) 、1个故障切断按钮 (GA) 和1个复原按钮 (FA) 。道口控制器作为列车检查装置分为开路式控制器和闭路式控制器。作为道口信号的主要基础设备, 控制器其实是由一段高频无绝缘轨道电路组成的。在道口的接近区段内接近通知点采用闭路式道口控制器, 在道口到达通知点采用开路式道口控制器, 以采集列车接近和离去已否的信息。得到信息后, 通过电缆传输至道口继电器室内, 由逻辑控制电路判断处理。逻辑控制电路是由接近通知继电器TJ、到达通知继电器DTJ电路;报警继电器BJ电路;方向继电器FJ电路;方向复原继电器FFJ电路;追踪继电器ZUJ电路;记录继电器JJ电路;第一、二到达继电器 (1DJ、2DJ) 电路、确认继电器QJ电路;故障按钮继电器GAJ、故障复原继电器GFJ和故障音响切断继电器GQJ电路;控制监督继电器KJJ电路;延时继电器YJ电路;电源控制监督继电器DKJJ电路等组成。经过室内的逻辑电路处理后, 发出执行命令传送到道口控制房的控制盘上, 产生通知道口看守员的声、光报警以及发出室外报警音响、通知道口上的汽车、行人。

2 小桥站内道口报警时机的确定

2.1 小桥车站站内道口现场情况

通常道口都设在区间, 而西宁至格尔木增建二线工程的小桥车站属于西宁地区的湟水河批发市场地区, 人流和车流量很大。为方便车辆和行人通过铁路, 只能在小桥站内的4号道岔和6号道岔岔前设道口如图1所示。该道口覆盖3条线路, 有接车进路、调车进路、发车进路, 列车进路作业比较复杂。由于开路式控制器和闭路式控制器实际是闭路式或开路式连续轨道电路, 如果安装在站内与站内联锁使用的25Hz相敏轨道电路互相干扰, 导致站内联锁与道口报警系统都不能可靠工作, 所以不能依靠控制器采集列出运行的信息。采集不到列车运行信息, 室内逻辑电路无法进行判断, 就不能实现自动通知报警。

2.2 解决方案

报警通知最重要的是确定列车接近通知时间和接近通知区段的长度。列车的接近通知时间T按照以下原则进行计算:

式中:t1道路车辆以规定的最低速度通过道口的时间;

t2道口栏杆关闭动作时间, 一般以10s计;

t3道口栏杆关闭动作后至列车到达道口的市价通常也按10s计。

结合火车以及通过道口各种机动车辆的平均速度后, 工程设计的接近通知时间最少不应小于40s, 最长不应超过90s。列车接近通知的时间过短, 无法保证安全, 时间过长又会影响通过道口的车辆效率。接近区段长度一般按照下式进行计算:

L=10/36VT

式中:L接近通知区段的长度;

V列车在接近通知区段内运行的最高速度, km/h;

T列车接近通知时间, s。

在接近点处设闭路式控制器, 用来采集列车接近和离去与否的信息, 在道口前后设开路式道口控制器, 已采集列车到达并通过道口的信息。控制器放置在道口控制箱中, 除了控制器外每个道口控制箱内还要放置和安装轨道继电器GJ、防震继电器架和其他配件。通过控制器励磁控制箱内的GJ, GJ的节点再通过信号电缆励磁相应的道口看守房内的接近通知继电器。通常在道口看守房内设计上行接近通知继电器STJ、上行到达通知继电器SDTJ、下行接近通知继电器XTJ和下行到达通知继电器XDTJ。这样接近通知继电器就直接反映和记录列车驶入道口接近通知和到达通知点时无绝缘轨道电路, 也就是开路式和闭路式控制器的状态空闲与否。但是对于站内道口无法装设开路或闭路控制器, 没有室外控制器送来的信息, 这些继电器就没有励磁条件, 无法实现逻辑电路的功能。那如何才能确定报警时机呢?首先对于进站的列车, 不能简单地认为列车压入接近轨, 接近时间满足40s就可以报警了, 如果这时有车临时停在接近轨处, 报警系统就开始报警, 只要列车停着不动, 报警就无法恢复。如果列车在接近轨停留一段时间后再启动, 由于距离站内道口过近只有200多米, 会来不及报警, 容易发生事故。解决的办法就是需要结合站内计算机联锁系统, 从软件上区分情况对待。由联锁软件驱动两个继电器SJTJ和XFTJ, 再用SJTJ的前节点励磁STJ继电器吸起, SJTJ的后节点励磁SDTJ继电器吸起;XFTJ的前节点励磁XTJ继电器吸起, XFTJ的后节点励磁XDTJ继电器吸起, 再连接室内逻辑电路, 实现报警。那STJ、XFTJ的励磁时机是什么呢?对于进站的接车进路列车, 当接近轨有车占用时, 接车进路排好后, SJTJ继电器吸起, 然后软件控制进站信号机延时30s后再开放信号;当接近轨空闲时, 进站信号机开放, 列车压入接近轨后STJ继电器就吸起, 室内报警装置就发出报警。

当道口所在区段解锁后, STJ继电器落下设备恢复, 等待下一次报警。对于防护需要出站的列车进路, 由联锁软件驱动XFTJ继电器, 当股道上有车占用时, 发车进路排好后, XFTJ继电器吸起, 延时30s后开放出站信号;如果股道空闲, 出站信号机开放, 列车压入其接近区段后XFTJ继电器吸起就报警, 道口所在区段解锁后, XFTJ继电器落下设备恢复, 等待下一次报警。

3 结论

方案实施后, 现场反映能够准确报警, 保证了通过道口的行人、火车、汽车的安全。希望本文能为路内站内道口自动报警提供了解决方案和宝贵的现场经验。

摘要:现阶段我国铁路道口报警多采用DX3型道口信号设备。该设备通过开路式控制器和闭路式控制器采集列车运行信息, 经过室内的逻辑电路处理后, 发出执行命令产生通知道口看守员的声、光报警以及发出室外报警音响, 通知道口上的汽车、行人。该原理适用区间道口的报警, 但是如果道口的位置在车站内, 由于站内无法安装闭路器, 采集不到列车运行信息, 就无法实施报警。根据西宁至格尔木增建二线工程中小桥车站站内道口通过计算机联锁系统驱动相应报警继电器, 结合DX3信号设备实现道口的自动通知报警。再通过延时开放信号显示的方法确保通过道口的列车、汽车、行人的安全。

关键词:站内道口,报警时机,控制器,延时开放信号

参考文献

[1]秦荥英.DX3型道口信号设备[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94.

[2]中国人民共和国铁道部.TB10070-2000/J76-2001, 铁道区间道口信号设计规范[G].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1.

[3]GB 10493-89, 铁道站内道口设备技术条件[G].

[4]GB 10494-89, 铁道区间道口设备技术条件[G].

[5]何文卿.6502电气集中电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1985.

[6]杨冰梅, 薛骏, 王黎, 等.铁路道口预警与防护系统综述[J].铁道技术监督, 2007, 15 (11) :28-32.

报警信号监测 第9篇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医疗手段,通常药液余量由患者家属或护士时时监视,以确定输液是否结束,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精力;另外,一旦人为疏忽,当药液输完时,未及时进行处理,容易造成患者血液回流等意外,严重时造成医疗事故。输液监视报警装置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能减轻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安全感,使输液安全得到保障[1]。

目前,输液监视报警装置能实现对药液液位滴速、液温等方面的监测、报警、显示,本文侧重分析液位检测原理。

1.光电式液位检测

光电式液位检测是通过红外、激光、光纤等光电检测器件接收强度有变化的光辐射,将相应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由输入、放大、整流滤波、比较等光电检测电路提取、控制有用信号是一种非接触测量液位的技术,可实现无污染的静脉输液液位检测。

1.1 红外传感器检测

1.1.1位置

红外光电传感器[2]由红外发光二极管和红外光敏二极管构成,将它套在输液管的茂菲氏滴管的中部外侧。

1.1.2原理

利用药液滴对红外线的“遮挡”红外接收管的电位变化的原理,检测是否有液滴经过。实验证实,当无药液滴下时,接收的红外光强度较强输出电平为高电平;当有药液滴下时,由于液滴对红外线的折射、吸收等作用,接收管接收到的红外光强度减弱,输出为低电平。在输液过程中报警电路根据液位端口电平的变化就可检测有无液滴滴落,并通过声、光信号提醒医护人员对病人进行相应处理。

1.2 激光传感器检测

1.2.1位置

激光发射装置与光敏二极管构成液位检测装置,置于输液瓶两侧[3]。当然也可采用光敏三极管,它比光敏二极管灵敏度高。

1.2.2 原理

由于液体与空气的折射率不同,使得同一光源的光在有、无液体时产生不同角度的折射[4],根据光接收元件接收的光信号的强、弱来判定药液是否在设定液位之下,若在设定液位处瓶中只有空气,则进行报警提示。

如图1,使激光与输液瓶横截面平行入射,取某一高度的输液瓶横截面进行观察,当激光射入无液体的输液瓶液位时,由于激光的直线传播,接收端的光敏二极管可以接收到强光照信号;当激光射入有液体的液位时,输液瓶与液体形成了一个凸透镜,激光发生折射,光路改变,而使光敏二极管接收到的光照强度大大降低。光电电路会根据信号的突变情况进行处理,确定瓶内液位变化并报警。

1.3 光纤传感器检测

1.3.1 位置

光纤传感器放置在图2所示位置[5]

空气折射率约为1,若透明药液折射率为n,θ为液面全反射临界角,则根据可计算出θ。

光纤传感器使入射光线在液面处的入射角大于θ,发生全反射现象。

1.3.2 原理

光由光纤传输到吊瓶一侧,使光纤入射端的光线在液面处的入射角大于θ,如图2的光路所示,当药液液面在位置1以上时,入射光线不发生全反射;当药液液面到位置时1,入射光线开始发生全发射;输液过程中随着液面的下降,全反射光线也相应下移,当液面下降到指定报警位置2时,全反射光线将入射到光纤接收端,经过光电检测与脉冲信号识别,产生报警触发信号,并传递给报警电路实施报警。

2.电容式液位检测

2.1 位置

用两个一定面积的铜片作为电容器的两极,贴在塑料夹子的内侧,制成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输液时将其夹在想要检测报警的药瓶液面的部位[6]。

2.2 原理

实验证实[7]:两个铜片间电容与液位成正比,并且当传感器几何参数确定以后,两铜片电极间单位长度电容量仅取决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因此,检测瓶内药液的有无,可依据瓶内液面检测部位的相对介电常数变化来判断。

输液时,药液液面未下降到传感器所在检测部位,电容式传感器检测的是药液的(介电常数约为80)相对介电常数;液面降至检测部位时,传感器检测的是药瓶内空气或真空的(介电常数约为l)相对介电常数。传感器会以两铜片间的电容变化为依据[8],将介电常数的变化转换成相应的液位变化信号,并驱动声、光报警装置,提醒护士处理。

3.超声波传感器检测

3.1位置

超声波传感器由发射传感器和接收传感器构成,将其放置在输液瓶底部,如图3所示。

3.2原理

利用超声波进行液位测量时,主要采用脉冲回波法[9]。即当发射传感器发出超声波脉冲,经空气传播,传到液面时,超声波被反射,接收传感器接收反射波,引起压电晶片振动,产生电信号,电信号经放大、检波后进入单片机,由单片机测算从发射到接收超声波所用时间t,根据其传播速度v,就能得到从传感器到液面之间的距离S,再根据传感器的安装高度H,就可得出液位高度L。由图3可知,液位高度L=H-S

4.力学原理检测

4.1位置

装置如图4所示。

采用纯机械装置[10],重力作用在滑轮组的大圆上,弹簧作用在滑轮组的小圆上,为减少滑轮转动时转轴与固定装置之间的摩擦力矩对实验的影响,转轴内嵌钢珠,利用滚动摩擦替代直接将转轴穿孔固定的滑动摩擦。

4.2原理

利用力学原理[11]实现液位检测。用同轴滑轮组放大输液系统的重力变化量,并将重力变化量转变为弹簧形变长度的变化量,再次利用滑轮,将弹簧形变长度变化量转变为滑轮转过的角度,最后,通过测量滑轮转过的角度θ测量输液瓶内液体体积V。

输液液位可以用液体体积来反映,推理过程如下:

液体体积......(1)

(1)式中G为液体重量,ρ为液体密度

力矩平衡公式GR=Fr.......(2)

(2)式中R、r为大、小滑轮的半径,F为弹力

由胡克定律知,F=kx.......(3)

(3)式中x为弹簧受力伸长量

转角显示盘显示角......(4)

因此,液位体积......(5)

5.图像传感器检测

5.1位置

CCD摄像机和输液瓶平行,光线配置良好,以便采集到的图像清晰、噪声少。

5.2原理

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数字信号,用CCD摄像机采集输液器液位图像经数字化,然后利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像处理和分析,获得效果好且易于识别的输液器液位边缘图像,利用液位边缘投影识别法得到精确的液位边缘信息,最后根据系统的要求进行无液判别[12]。

6.小结

从静脉输液报警装置中液位信号检测原理的分析看,液位的变化可用与之相关量的变化来反映,即光电式、电容式、超声、力学、图像液位检测方法中,分别用光强度、电容器介电常数ε、超声传感器与液面的距离S、滑轮转过的角度θ、液位边缘图像等物理量的变化来反映液位信息,再将信号传送到后续报警电路实现自动报警。

目前,学术研究中已实现对药液液位、滴速液温等的监测、报警、显示,静脉输液报警装置的临床意义是肯定的,但临床应用还不普及。因此,还应结合临床实际,一方面为保障输液安全,要能保证可靠报警;另一方面还应具备以下特点:1)外观小巧,简单宜学,操作简便,利于医护人员实际工作。2)安装布线不能太复杂,输液报警装置既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医院护理对讲分机使用。3)成本不能过高,易于推广到社区诊所、乡村医院等小型医疗场所,更贴近实际生活,使更多人受益。

参考文献

[1]张中华,谭婷,陈明兰,王建.对输液瓶液位监控报警系统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1(31):79,111

[2]袁境男.红外传感器测量液位报警装置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3):130-135

[3]刘亚军,王佩,王佰明.激光液面监测与报警模拟系统[J].电子测量技术,2010,33(5):122-125

[4]吴误,张小洪.模拟输液瓶液位测量及报警系统[J].中国西部科技,2010,09(21):22-23,26

[5]李长胜,柴石婷,马迎建,张春熹.光纤型输液器液位自动报警装置[J].激光杂志,2006,27(5):91-92

[6]郭树怀.数字显示静脉输液无线监控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15):167-168

[7]张爱华,张克平,朱亮.电容式传感器用于检测医疗输液液位的研究[J].传感器术,2004,23(8):9-11

[8]唐善华,熊友珍.感应式输液完毕自动报警器的研制[J].护理学杂志,2007,22(14):80-81

[9]刘彬,杨子建,白楠,贾丽,袁小平.超声波液位监测装置的研制[J].科技资讯,2009(5):13-14

[10]张小洪,吴误.输液瓶的实时液位测量及输液报警[J].中国西部科技,2010,09(23):41-43

[11]童耀英.输液自动报警器的研制[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12):59-61

报警信号监测范文

报警信号监测范文(精选9篇)报警信号监测 第1篇关键词:多通道,监测,报警,记录一、前言近年来,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迅猛发展, 各地自办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