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公社模式范文
巴黎公社模式范文(精选10篇)
巴黎公社模式 第1篇
从2008 年开始, 美国加州成立第一个购电公社, 也有译为购电集合体 (CCA, Customer Choice Aggregation) , 由县/市政府主导, 代表当地的用户参与到电力市场买电———通过长期合同或参与现货市场, 为当地用户购电并售电。 “购电公社”与当地的公用事业公司不一样, 它不以盈利为目的, 一方面买当地的新能源电力, 达到当地州长开发新能源电力的目标, 另一方面向发电厂购电, 电价会低于当地的公用事业公司。
1 售电公司的模式
在20 世纪90 年代电力体制改革前, 售电公司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发输配售一体化公司, 另一种是配售一体化公司。 电力体制改革后, 又增加了3 种:一种是发售一体化公司, 第二种是独立售电商, 第三种是购电公社。这么算来现在售电公司模式共有5 种。
(1) 发输配售一体化公司。 这类公司拥有发电厂、输电线路、配电线路以及售电公司, 发电厂拥有燃煤、燃气、燃油电厂, 拥有水电厂和核电厂, 还有风电、太阳能发电;输配电设施可以把发电厂发出的电能输送到所有的用户, 这种综合性电力公司可以经济地提供尖峰、腰荷和基本负荷, 可以提供各种辅助服务。 照理讲, 发输配售一体化公司是最合理的售电公司。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电力供应采取这种模式。 这是因为大多数没有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的国家还是沿用传统的发输配售一体化公司供售电, 即使已经进行体制改革的国家, 为使电力体制改革平稳过渡, 各国大多采取逐步开放用户的方式, 先开放大工业用户, 再开放商业用户, 最后是居民生活用电。
(2) 发售电一体化公司。 发售电一体化公司是电力体制改革以后的产物, 在电力体制改革时发输配售分开, 大中小用户直接向发电厂购电, 形成发售电一体化公司。 发电拥有化石能源发电厂、非化石能源和新能源发电厂, 也拥有售电公司。 发售电一体化公司主要是发电、售电一体化经营方式, 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 如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有利于平衡内部盈亏, 当发电盈利、售电亏损时, 发电可补售电;相反, 售电可补发电。
(3) 配售电一体化公司。 配售电一体化公司在电力体制改革前就有, 最典型的是英联邦国家, 他们的典型体制模式是:中央发输电公司和地方的配售一体化公司。 配售电一体化公司只拥有配电线路、配电变电站等配电设施, 并向用户提供报装、计量、抄表、日常配电设施运行、维护以及抢修复电等配、售电业务。 配售电一体化公司从发输电公司购电并把电卖给用户, 与用户签订购售电合同, 代表用户向发输电公司购电。
(4) 独立售电商。 这是电力体制改革后属于配售分开条件下的售电商。 这种独立售电商只负责售电业务, 即开户/销户和收取电费, 出具票据以及建立用户和配电商的接口等。 这就是说, 用户的报装、抄表、抢修复电等各项供电业务由当地的输配电公司负责。 在这种情况下, 转换售电商对电力用户影响不大, 如果用户没有选择其他售电商, 原电力公司要继续承担售电业务, 在美国各售电公司可以以其自己确定的电价相互竞争, 并向用户收取电费。
(5) 购电公社 (CCA) 。 购电公社是独立售电商的一种, 它不是投资者所有的售电商, 而是由地方政府牵头搞的售电公司, 它的特点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一方面购买当地的新能源电力, 为当地开发新能源电力出力, 另一方面向发电厂购电, 因为不以盈利为目的, 所以电价低于当地的公用电力公司。 对于用户来说可以获得低价电, 还可以增加用户选择权。 每个购电公社电价降低的程度与其经营水平有关, 从美国加州的实践来看, 有的公社可以低7%, 有的公社可以低8%, 有的公社如果不交纳违约费, 可以比公用事业公司低10%~15%。
2 售电问题
世界各国电力工业引入竞争机制模式基本上采取“放开两头, 管住中间”, 中国2015 年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也采取“管住中间, 放开两头”。 放开发电在先, 厂网是分开了, 但引入竞争没完成, 现在要放开售电, 似乎难度更大。
(1) 售电分开进展迟缓。 厂网分开, 电网和发电厂各司其职, 只要确定原则, 马上可以分开;售电分开, 并不是将配电和售电职工分开, 而是要求多途径培育售电市场主体。 许多国家售电市场放开10 年, 有70%的售电份额还停留在原来的发输配售电综合公司, 新的独立售电公司只占20%~30%的售电份额。 加州给予购电公社种种优惠条件, 但建购电公社7 年, 只有3 个公社实现向用户供电, 还有3 个公社还在筹建中。 法国、瑞典和斯洛文尼亚等国甚至没有独立售电商。
(2) 售电业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优于独立售电商。纵向一体化的售电业, 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 有利于平衡内部盈亏。 有的国家即使成立了独立售电商, 但最后独立售电商被淘汰收购, 如英国2008 年有独立售电商14 个后来减少为5 家, 市场份额仅0.3%。
(3) 售电业的竞争不是电力市场建设的目的, 让能源走向绿色、低碳是努力的目标。 在20 世纪80 年代, 在电力领域引入竞争机制看作电力改革的终极目标, 可是在20 世纪前后, 化石能源的污染问题和化石能源利用中排放温室气体引起气候变化, 电力和能源靠引入竞争机制难以解决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 开发非化石能源、新能源需要有非市场化、非竞争性市场的办法。 像美国加州采取购电公社就是一种脱离售电竞争的新措施, 人们怀疑, 在售电侧开放大起大落的加州, 还会不会有售电侧全面竞争的局面, 仍需要时间去印证。
(4) 用户选择售电商并不决定于售电电价。 美国加州在制度设计上, 尽量向购电公社 (CCA) 倾斜, 由于CCA的售电电价低, 居民照说愿意由购电公社售电。 但是, 美国加州仍然有10%的用户选择其他售电商。 因为电力除了电价, 还有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 由于独立售电商和购电公社不掌握发电厂和输变电设施、配电设施, 用户的报装、抄表、抢修复电等各项供电业务由当地的输配电公司负责, 因此独立售电商、购电公社的供电可靠性和电力质量总不如掌握供电业务的公用电力公司那么好, 所以有些用户宁可选择电价高的公用电力公司。
(5) 电网企业需要参与售电。 新的电力改革方案确定后, 大家都在讨论电网是否允许参加竞争售电业务。 从英美等发达国家放开售电业务的情况来看, 电网企业还必须参加售电业务, 一是改革方案中规定售电分为公益性、商业性两类, 文件规定“要完善政府公益性调节性服务功能, 政府保留必要的公益性调节性发用电计划, 以确保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用电。 ”这部分售电任务看来要由电网企业来承担。 二是电网企业要承担保底供应商义务。 9 号文规定“电网企业应无歧视地向售电企业及其用户提供报装、计量、抄表、维修等各类供电服务, 按约定履行保底供应商义务, 确保无议价能力用户有电可用。 ”所谓保底供应商, 是指未成立独立供电商之前, 电网企业要承担供电;成立独立供应商之后, 有的用户愿意叫电网企业供电的, 电网企业要承担供电;独立供应商倒闭之后, 电网企业也要承担起供电义务;如果电网不承担这些保底供应商义务, 那么这3 部分用户就用不上电。至于电网企业参与供电竞争之后会产生什么问题, 应当采取别的措施去解决。
3 如何认识购电公社
购电公社在美国实际上并不是一种新的售电机构, 其实美国农村的售电机构就是购电公社。 美国的农村供电, 农村的配电设施投资由美国联邦政府无息或低息长期贷款解决, 农村售电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 所以美国的农村售电企业其性质与现在加州的购电公社是相同的, 不过过去只是在农村采用这种模式, 现在把这种模式应用于城市。
购电公社在中国也有类似情况。 中国部分农村开始由小水电供电, 小水电和供电企业都由当地经营, 政府对小水电和供电企业给予补贴, 农村小水电供电单位都不以盈利为目的。 20 世纪70 年代电力企业经营困难, 供电企业为了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由电力部门直属直供的部分供电企业改为趸售企业。 电力部门只留下大城市和大城市郊区仍为直属直供。 这样在20 世纪70 年代到20世纪末, 中国的供电企业大致是三分天下, 小水电县供电企业有600 多个, 趸售县600~700 个, 直属直供县约为1000 余个, 大致上1300 多个县接近购电公社模式, 1000多个县属于商业化经营模式。 当时对于电力体制模式有两种意见: 一种意见是电力工业发输配售用之间关系密切, 是一个有机整体, 应当一体化经营;另一种意见是电力工业发输配售之间有很大差别, 发输电应当由国家经营, 而配售属于公用事业由地方经营。
国家发输配售统一经营, 包揽了应当由地方经营的配售电。 可是到了20 世纪90 年代, 小水电县和趸售县出现了电价居高不下, 国家下决心多次整顿都未能把电价降下来, 且机构臃肿, 人浮于事, 人情电、关系电推高了电价, 配电网年久失修, 跑冒滴漏严重, 最后国家下决心把小水电县、趸售县交给当时的国家电力公司管起来, 而没有把小水电县和趸售县改造成购电公社。
4 应该总结我们电力改革的经验教训
巴黎公社模式 第2篇
從巴黎協定看全球產業的轉型及崛起
2015年12月12日全球195個與會國代表在法國巴黎,共同簽定了「巴黎氣候變化協定」(簡稱「巴黎協定」),這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的第二十一次大會,也是一次具備歷史性的國際協議,代表地球上的每個國家,都必須嚴肅面對並降低氣候暖化所帶來的重大傷害,決議文明確規範各國應確保在本世紀中不能升溫超過二度,其四大項協議表明了「巴黎協定」向世界宣示了一條產業發展的嶄新道路,這條產業之路以綠色低碳、適應氣候極端變化及資源永續為主,其中低碳農業、低碳企業、低碳都市成為各國低碳政策的重要項目及目標,當然,台灣也不可置身度外。
而「低碳」不是只談降低碳排量,而是包含「生命、生產、生態、生活」等四生議題,它含括著環境、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連動,也就是現今公、私營單位及民間團體稱謂的CSR(企業社會責任)精神及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作為,綠色經濟與節能生活已成為人類不可避免的新時代主流,也是企業轉型及永續的不二法門,當然更是世界各國政治角力的重要核心,如何創造國家與企業的社會價值及非財務報表,似乎成為一門未來的生存顯學。
檢視台灣,我們都知道企業的存在與價值,來自人們的生活所需與品牌信仰,如何將在地企業轉化為世界品牌,台灣這些年一直在嘗試與修正。不幸的是政府與地方產業,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朝著錯誤的方向摸索,「文創產業」或「產銷一條龍」的發展與育成,讓台灣的文創缺乏在地文化又失去世界語言,而「產銷一條龍」讓微型企業甚或中小企業,背負著走不過台灣海峽的悲情命運。在這個98%都是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如何掌握世界潮流立於國際市場,2015年巴黎協定的決議內容及方向,似乎可以作為台灣產業發展與轉型的答案指標,尤其均排碳量為亞洲第一、密度排碳量高居世界第一的台灣,企業及都市節碳的議題,都應納入官方及企業轉型的業務行為或資產謀略,而近年發展有機或自然農法的小農生態,更應是台灣農業4.0的升級範疇。
當政府財政匱乏的時刻,善用指標型或上市櫃企業的資源及資金,以政策導入專為解決社會問題而存在的SE(社會企業)中,讓社企的運作成為政府徹底解決各類社會問題的救星,同時成為企業減碳的最佳幫手,應可謂台灣2014年社企元年的起因,是故,台灣一些具備智慧的指標型企業與地方政府,開始了低碳(有機或自然農法)農業、低碳企業、低碳城市的議題串連。其中,與芽苗初長的社企產業連結,共同面對台灣在地的四生(生命、生產、生態、生活)問題,成為產業鏈的創新生態;合作過程中,SE(社會企業)可為合作中的指標型企業創造出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有效KPI,而指標企業則因資源、資金抑或訂單、市場的提供,成為協扶社企穩健茁壯的搖籃,而台灣因為兩者之間的產業合作而成為最大受益方,社會也因為德政的推動而變得更祥和,這樣共榮共利的整合模式,我們稱之為台灣社企力(CSR+SE)。
談低碳(有機或自然農法)農業、低碳企業、低碳城市的議題與串連,台北市政府、大潤發零售業者與台灣品牌發展社會企業,共同合作並正在推行的「台北市城市社企」計畫,應屬2016年台灣社企力最具代表性的合作案。
推動低碳城市台北市2015年起跑
台北市政府於2015年開始推動田園城市,產業發展局在公有建築物的屋頂上設置了示範型的菜園,接著陸續開發及設立了市民農園,希望提供給各里社區的里民來認養及耕種,另外,在農會中設立了「農業技術諮詢服務中心」及「台北市農業技術服務團」,旨在提供台北市民農業栽培的諮詢及指導,目的是希望能藉由市民農園的推動,讓台北市民在工商科技的競職場中,轉身成為假日農夫,強健體魄、療育心靈、提升附加經濟,進而為台北市這個高排碳都市,創造減碳的績效。
但汙雨綿綿的台北市,不但空氣污染嚴重其種植地也取得不易,推動至今似乎成效有限。參考2015年12月「巴黎協定」週邊會議所談的低碳城市與低碳農業,其計畫藍圖是希望能將密集的都市人口,藉由農業的發展轉移到城市的邊陲地帶,並善用城市週邊的空曠土地與鄰近的鄉鎮共同合作,建立起低碳農業的新農產業,將城市農業的娛樂性及調劑性,提升為城鄉農業的經濟性及永續性,並藉由都市人口疏散及低碳農業的生態調節,落實城市減碳的目的。
但靠天吃飯、悠活慢半拍的農耕產業,如何讓講究現實與快節奏的都市人願意移居城鄉定居轉業,完善的商業模式與政策支持絕對是成功與否的第一要素。對生存於城市的都市人而言,投資報酬率的精算是每位準城市農夫的基本思維。因此規劃的同時,應依據市民的經濟力、勞動力、需求性及適切性,作為輔導轉型及資源分配的指標。例如退而不能休的中高齡市民、失業市民、孤寡市民等經濟弱勢者,或其他在都市職場中呈現弱勢競爭力者,都可列為第一優先的準城市農夫人選,提供他們良好的轉業輔導及階段性的生活資源,採漸進式的導入,讓這些人由競爭激烈的工商戰場,轉入低碳型(有機或自然農法)的經濟農業,這樣不但解決了弱勢市民的經濟問題,更可藉由生態療育及經濟穩定,進而降低衍生的各類社會問題,當然,當產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也為城市有效地降低了總體碳排放量。
大潤發從ESG中找尋產業創新
完善的城鄉農業最大的重點環節,在於土地取得、先期成本投資、市場行銷與風險掌控,為此,扮演藍圖規劃、居中協調及資源整合的台品社企,這一年奔走於各大企業積極倡導「大手牽小手,台灣向前走」的「台灣社企力(CSR+SE)」暖商機,期望有效的整合政府、指標企業及SE(社會企業)的功能與角色,為低碳城市與低碳農業的推行點亮一盞明燈與契機,而一年的對焦與互動,率先整合成功的就是台灣大潤發量販店的「廚餘回收到低碳餐桌」的系統合作案。
nlc202309090232
大潤發與其他知名同業自2015年共同爆發廚餘系統回收疑慮事件後,2016年在台品社企的提案下,嘗試以「台灣社企力」的模式跨入社企界,將單一的廚餘回收工作升級為一個全新、互利的商業模式,進而創造企業的非財務性報表價值,讓微不足道的垃圾真正變成黃金。
以往而言,大潤發的廚餘回收方式及收支分為三大模式:分別是「有價」、「無價」及「付費」給回收業者,其中葉菜類的廚餘屬垃圾,往往要付費請回收業者裁碎運走。若依據一個連鎖零售業的常態性總量而言,可謂不小的額外支出;加上2015年底台灣衛福部食品藥物管制署研擬新制,要求台灣約一萬三千多家的通路商,自2016年7月31日起將架上的六大類食品進行定期的自主送驗,若查獲販售黑心食品,業者將遭受連坐處分罰款。這六大類食品中最讓業者擔憂的就是裁切生鮮蔬果,因為其他五項商品包含:金針、蜜餞、蘿蔔乾、即時鮮食品及現場料理都屬於特定消費市場,唯有生鮮蔬果屬於大眾市場,對講究便捷的都市消費者而言,裁切後包裝的生鮮蔬果歸類於日常生活所需,市場廣大、消費群眾多。
大潤發是一個具備國際知名度的法商連鎖量販品牌,其店內商品60%以食品為主,而食品類又約有50%為生鮮冷凍產品,故生鮮蔬果的食品安全及廚餘回收,成為其事業體的重要考量;而找尋一套能一勞永逸的管理及商業機制,自然為刻不容緩的事情。結合企業自身問題及最新國際低碳動態,台品提案大潤發,建議其2016年以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倡議及試行為主,作為企業升級的第一階段,並目標結合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將其「城市農夫」政策融入2015「巴黎協定」週邊會議提出的低碳農業、低碳企業與低碳城市之議題內,並落實土地取得,先行媒合位於陽明山的台北市梅居休閒農場,及凱亞精緻農業電視台位於雙北市交界的金山區農牧用地,兩者實地面積達十多公頃,其中可開發之農耕面積約五公頃左右,對於城市型社會企業發展的第一步而言可謂適切,後續提供大潤發合作上架的低碳(有機或自然農法)蔬果量,自然也較符合商場上的基本規模及成本考量。
大潤發公益促銷生態桌遊為城市社企籌募資金
當然除了覓得好山好水的農耕用地之外,土質的肥沃與有機能量也是安全食材的重要溫床,而台品媒合的清大元沛社企就扮演著很重要的專業功能,他們負責將大潤發的生鮮廚餘利用紅蚯蚓堆肥技術轉化為有機蚓土,再將蚓土提供給城市社企的農耕地使用以改善土質。
而整體計畫有了政府政策、農耕用地、蚓土來源,缺乏的啟動資金包含:土地租賃費、前置勞務津貼、溫室設備及苗種等初期成本。台品則分為二大方向籌募,首先協助地主將土地劃分為小區塊的認養單位,再推薦給企業分區認養,認養的企業條件為將土地使用權無償提供給台北市弱勢經濟勞動方,用以生產經濟作物;同時鼓勵企業發動內部假日志工制度,提供員工家庭於週休假日時擔任一日志工,員工可選擇協助農務或開課分享專業。金山與梅居兩處農場風光明媚、空氣清新,身處郊區卻離市不遠,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散步一公餘里即可到達,企業公益及員工休閒藉由土地認養機制可締造雙贏;同時因協助發展低碳農業,在CSR的議題上,真正落實了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績效,共同創造出漂亮的非財務性報表之數據及績效。
除了土地租賃費的籌措可達到企業雙贏策略,前置勞務費、溫室設備及苗種等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經費。大潤發在台品的提案與規劃下,計畫於上半年推動「廚餘回收再利用行動專案」後,下半年緊接著推動「台灣生態桌遊公益促銷專案」,期望藉由賣場的買氣及校園生態學習的推動,帶動生態桌遊商品的公益行銷,並將全數利潤捐入公益信託基金中,認養並提供經費給台品協扶的「台北市城市社企」低碳農業單位,作為投入計畫者的前置勞務費、溫室硬體補助及苗種費用,讓台北市的低碳農業計畫完善到位。
但是,若想募集五公頃農耕用地的相關啟動資金,生態桌遊的市場買氣必須足夠,所以吸引中小學生等新生代目標客戶的注意及興趣,就成為關鍵要素,為此,台品邀請知名劇團─趙自強的如果兒童劇團攜手合作,首先安排生態專家規劃遊戲學習議題,再由如果劇團撰寫相關劇本及排演戲劇,並將時下孩子耳熟能詳的劇團人物納入遊戲的角色設計中,並計畫協同台北市教育局資源,安排於下學年度到北市各中小學演出,期望藉由寓教於樂,教育下一代正確生態保護的觀念及知識,並進而帶動團體生態桌遊補強單一教課書的氛圍及買氣,讓家長帶著孩子們走入大潤發賣場支持這項公益採購。
邊田庄打造國際舞台讓低碳食材被世界看見
為了讓台北市城市社企的低碳農產品能有更好的國際宣傳舞台,台品極力邀約台灣首都知名的國際級餐廳─邊田庄共襄盛舉,這家以中華料理為名,享譽國際的商務餐廳,因為慎選食材、菜色好、服務到位而引來許多政商人士及國際饕客。店內設有一百多面國旗,因為國際客戶及知名人士往來眾多,經常可看到店內的餐桌上配合著用餐客戶的國籍,擺設著不同的旗號,創辦人邊中健執行長,因為擁有一副好嗓子又熱愛唱歌,被粉絲冠以「美聲主廚」的美號。這位身兼知名主廚及台北愛樂合唱團團員雙重身份的企業家,因為長期關心生態及動保等公益議題,而又被許多人號稱為美聲公益主廚,邊執行長熱愛台灣,更關懷弱勢,對於台灣社企力的參與也感到與有榮焉,表態願意支持台品推動的低碳農業及安全食材,讓台北市城市社企的優質農產品,能在高檔餐廳的餐桌上,被國際友人看見及品嚐,共創雙贏。
另外,全案的農業技術上,台品夥伴─凱亞農業電視台也積極貢獻心力,整合由神農獎得主李振輝總經理所帶領的神農團隊,將神農技術合作推廣於城市社企的量化生產上,並導入食品安全─朔源管理系統,讓整個一條龍的供應鏈呈現透明、安全的資訊揭露。
參與這項「台灣社企力─台北市城市社企」計畫的組織與團隊,因為彼此的信賴與相惜,落實了資源結合、角色互補的功能,不但幫助在地解決了四生(生命、生態、生產、生活)的社會問題,更讓多數身為微企業的SE(社會企業),藉由台灣大潤發的提攜,而更靠近世界舞台及市場。
這是台灣新的軟實力,藉由有力的企業落實CSR(企業社會責任),將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投影在協助社會解決問題的SE(社會企業)上,共同創造出非財務性報表的有效KPI,締造整合性報表的至高價值,攜手互創贏面、共榮共利。
這就是台灣,正在進行中的潛艇式產業革新,一旦浮出水面,將震撼國際。
巴黎公社模式 第3篇
近年来, 各方学者、专家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等方式对周家庄模式进行深入研究。笔者通过实地调研, 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究, 进一步了解其独特的发展模式, 正确认识人民公社和集体经济的组织形态、运作方式, 剖析周家庄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进而对自身建设进行反思,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城乡一体化提供借鉴。
一、周家庄乡发展的模式
通过实地调研等形式, 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周家庄乡发展模式进行分析。
经济方面:农业发展实现机械化,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优质高效和订单农业, 采取“大集体, 小承包, 精细化”的模式;工业发展充分发挥集体经营的优势, 加强科技创新投入, 实行职员全员承包、厂长负责制, 重点培育社办骨干企业, 积极发展乡镇企业、特色产业,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与农牧业结合, 积极推广红色特色产业, 全乡实现了集体经营、统一核算、专业承包、分工分业的经济发展模式, 对生产队实行“三包一奖”责任制, 对每个劳力实行“定额管理”岗位责任制。
政治方面:以乡党委为核心, 重视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周家庄乡的农村党支部没有建在村上, 而是建在生产队上, 这是一个独到之处, 有利于充分调动各生产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严格遵守党章、党纪、国法, 继承党的廉洁勤政的优良传统;重视基层民主建设, 严格遵循民主选举, 村民有充分的发言权、监督权, 不断改善村民的社会福利。
文化方面:成立以劳动技能为主和军事、政治、法制、文艺等内容的综合培训中心, 提高乡民的整体素质。积极与外界文化交流学习, 设有农民文化宫、烈士陵园、图书展览馆、农民乐园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家庄乡观光采摘园, 宣扬红色文化。
生态方面:全面整顿村容村貌, 改变了以前脏、乱、差的环境, 从1981年起, 相继开展了居民住宅楼、公共设施和治理环境改善村容村貌等项工程建设, 统一规划农村住房和道路建设。不仅如此, 周家庄还因地制宜, 发展绿色旅游, 如周家庄乡观光采摘园, 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进一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社会保障方面: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 解决周家庄乡医生少、请医难、医药贵等问题, 设立乡卫生院, 改善医疗设备, 提高医生素质。从1982年开始, 周家庄先后创办了10项社会福利事业, 逐步对全乡社员实行了十二项福利保障, 并发展带有社会保障性质的公益事业, 尤其在农村养老保障方面独具特色, 它建立在集体经济和独特的管理模式之上, 实现家庭与集体供养相结合, 以传统家庭养老为基础, 集体养老为保障, 社会多元保障为补充。
二、周家庄乡发展的意义
(一) 通过对周家庄乡的实地调研, 探究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进一步了解其独特的发展模式。有利于提高对人民公社和集体经济组织形态、运作方式的正确认识, 启发人们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二) 通过对周家庄乡发展模式的进一步了解, 一方面借鉴其发展优势, 另一方面剖析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自身建设进行反思。周家庄乡不能固步自封, 止步不前, 虽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但仍然要不断创新, 改进发展模式中的问题, 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 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
(三)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下, 研究周家庄乡发展模式, 有利于改善农民生活, 提高农业生产力,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动力。
总之, 周家庄乡是我国的最后一个人民公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 周家庄乡能够结合自身发展的优势, 不断改进创新, 探索出一条周家庄乡特色发展之路。通过对周家庄乡模式的研究, 有利于自身建设的发展, 启发人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摘要:当前, 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 “三农”问题始终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全国现存的唯一一个人民公社制度的乡镇, 周家庄乡通过发展集体经济, 实现了“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稳定、环境文明”的良好局面, 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保障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 取得了突出成就。
关键词:人民公社,周家庄模式,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刘增玉, 杜荣水, 王盛秋, 穆兴增.周家庄之路[Z].河北省晋州市彩色胶印厂印刷, 2003.1.
佰草集:游巴黎?居巴黎? 第4篇
一直以来,我们在国内耳熟能详的都是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国外品牌,可是国外的人又熟悉哪个中国的化妆品品牌呢?答案是基本没有。佰草集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第一个进入到欧洲市场的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从2008 年9 月开始,如果走在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道,在全球著名的化妆品零售店丝芙兰的旗舰店你将会看到佰草集的身影。
佰草集是上海家化1998 年推出的一个品牌,定位为中草药中高档个人护理品,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中草药添加剂就是佰草集最大的卖点。由此看来,佰草集进入法国似乎是对那句著名的“民族的最好就是世界的”印证。然而,这只是一个理念而已,仅仅靠理念无法让佰草集真正成功走出国门。
国内国际,渠道为王
在中国的化妆品市场存在着一种“崇洋”的心态,在一线城市的知名商场,一般占据化妆品专柜最好位置的通常都是国际大品牌。当时初出茅庐的佰草集是不能占据这样有利的销售位置的。然而佰草集从建立之初就确定了高端的定位,以改善上海家化缺少高端品牌的布局。因此当时佰草集在商场中所处的位置是不利于其品牌树立的,必须另求他法。
因此,佰草集在传统销售渠道即专柜的基础上,提出了“专柜+ 专营店+SPA”的渠道概念,既在商场设立专柜,同时也开设专营店,并提供SPA 服务,这是专业线与日化线相结合的一种组合渠道模式。这种销售方式有效地避免了激烈的竞争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同时,专营店与SPA 这种专业的服务也有效地塑造了佰草集高端的品牌形象,并且,这种渠道观念为佰草集提供了丰富的经营经验,为其海外的上市做了很好的准备。数据显示,2005 年佰草集实现收支平衡,2006 年开始赢利,2004、2005、2006 年三年的销售增长幅度分别为36%、93%、100%,增长幅度越来越大。佰草集的品牌总经理黄震在接受《成功营销》记者采访时说,现在佰草集在上海家化所有品牌的营业额中大概占据20% 左右,而且保持着每年80% ~ 100%的成长速度,专卖店数量也从2005 年100
家扩张到2007 年的400 家。
事实上,佰草集从创立之初就着眼于品牌的国际化。早在和丝芙兰的谈判拉开帷幕之前,佰草集就开始了和国外一些经销商及代理商的接触,最终仍然选择了从丝芙兰开始,因为这可以说是佰草集开拓海外市场的一条捷径。
在佰草集之前,没有中国本土品牌走出国门的先例,面对一片空白的国际化之路,佰草集没有任何先例可循,而贸然地凭借一己之力去开拓海外市场,不仅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很有可能得不偿失。选择丝芙兰,一是可以借助丝芙兰在法国已经比较成熟的市场销售体系,另一个也是考虑到成本等客观条件,况且在中国双方已有了几年的合作,因此可以比较顺畅地沟通。
凡事有利必有弊,丝芙兰固然是佰草集落户海外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通过代理商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对于品牌理念的传播、品牌的推广,甚至顾客对于品牌的忠诚度,都是不充分的。佰草集如果真想跻身国际一线品牌,成为上海家化的一面旗帜,经营自己的自营店是其必然的选择。因此,在和丝芙兰合作的同时,佰草集仍然保留了在海外开类似于Bodyshop 的自营店的可能性。
梦好做,成真难
作为第一个走出国门的本土化妆品品牌,佰草集所作出的努力以及其在国际化道路中的种种遭遇,对于众多同样渴望进军海外市场的化妆品品牌是具有借鉴意义的。即使在走向欧洲市场的过程中,佰草集需要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但是毫无疑问,佰草集所将获得的机遇和挑战会成为其他本土商家的蓝本或教科书,尤其是在化妆品行业。
佰草集在和丝芙兰进行合作磋商初期,丝芙兰对于佰草集本身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和内涵是缺乏了解和认识的,认为佰草集类似于Bodyshop,虽然崇尚自然和草本,但在西方也不乏添加植物精华或提取植物精粹的化妆品,佰草集不过是戴上了一张中国的面具而已。所以,丝芙兰对佰草集当时的定位就是——有草本特性的手足部产品。为了扭转丝芙兰对于佰草集的认识,佰草集主动邀请了丝芙兰的欧洲采购总监及高级经理来到中国,认识到佰草集的配方基本上最初都源于古典、古籍,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特色,从而由内而外改变了丝芙兰对于佰草集品牌、
上海家化甚至对上海的固有印象。
佰草集终于如愿以个人护肤品的身份进驻法国丝芙兰,同时,由于对佰草集的品牌理念有了深入的了解,丝芙兰在佰草集进入丝芙兰的推广方面给了很多特殊的政策。据佰草集的总经理黄震介绍,现在丝芙兰对佰草集柜台的专卖员已经在澳门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而且当佰草集正式亮相巴黎的时候,丝芙兰也将给予佰草集最好的展示位置。对于第一个在法国上市的中国品牌佰草集,丝芙兰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这对于佰草集而言无疑是美梦成真的开始。
据了解,佰草集在欧洲将会与中国的养生之道一起推广,从而加深国外消费者对佰草集的认知。黄震说,在欧洲佰草集会针对各个地区不同的情况,通过媒体、公关活动等各种方式来进行品牌推广。目前,佰草集在法国丝芙兰店上市的化妆品,价格基本处于丝芙兰所有化妆品的中等偏上水平,如即将在丝芙兰店主推的佰草集产品“太极泥”,定价在49 欧元左右。据佰草集的公关人员介绍,有关佰草集的定价主要是通过丝芙兰在法国对佰草集市场的调查。
在与丝芙兰的合作中,我们不难看出,西方对于化妆品的主导地位仍很明显,美梦成真也并非易事。在化妆品整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以国外的市场为蓝本,他们在产品研发、品牌理念、品牌推广等方面都无疑是先行者。如果说,丝芙兰在最初希望以手足护肤品的概念来引进佰草集,是对佰草集品牌的怀疑,那倒不如说,是对从来没有本土化妆品品牌走出国门的中国化妆品行业的怀疑。
据佰草集总经理黄震介绍,在佰草集进入法国丝芙兰的一到两个季度之内,佰草集都将接受丝芙兰对其销售业绩的考核。也就是说,在进入法国的3 ~ 6 个月之内,如果佰草集的销售业绩始终停留在丝芙兰所代理的全部品牌的倒数几名,那么,佰草集将面临被撤柜的危险。这是一个严酷的现实,在法国这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想要生存下去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要有市场,用销售业绩说话。当然,所有在丝芙兰上市的品牌都将在其进驻丝芙兰的一到两个季度内接受业绩考核,这是每一个品牌在丝芙兰的必修课。但是,对于佰草集来讲,这更像是一场只能胜利不能失败的考试。
即便佰草集成功地通过了丝芙兰对其的考核,其在今后的销售中也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法国是一个完全竞争机制的市场,在这个浪漫的国度,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化妆品品牌。法国不仅仅是佰草集所向往的,也是全世界的化妆品品牌渴望膜拜的圣地。新的品牌不断涌现,国际知名品牌对市场的已然占有率,是佰草集必须去面对的问题。这对于佰草集在欧洲品牌理念的传播以品牌持续的更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与此同时,要如何抢占市场,如何稳定消费群体,这也是佰草集有待摸索和总结的地方。
作为第一个走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品牌佰草集所付出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诚如佰草集的工作人员在与丝芙兰签订协议后所说的,这次与丝芙兰的合作,让佰草集学到了很多。而在佰草集进行学习的同时,这无疑也
是对国内本土化妆品品牌的一次经验累积。
巴黎公社模式 第5篇
2008年在法国学习期间, 我对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与分析, 总结出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的方法与经验,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进行实践与深化。
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对于大学阶段小提琴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分为必修课、主修课、副修课三部分。其中必修课包括专业课、室内乐课、乐队合奏课、视奏课、音乐分析课、视唱练耳课;主修课从钢琴、合唱、和声、巴洛克小提琴四门课里选修一门;副修课从民族音乐、电子音乐、戏剧表演课等课程中选修两门。
从时间安排上, 专业课一周两次, 每次一个小时, 分别由教授和助教单独授课;室内乐和视奏课分别各占一个小时, 由专门的老师教授;音乐分析课一周四小时, 视唱练耳课一周五小时, 主修课一周两小时, 副修课一周两小时;乐队合奏课要求每个小提琴专业的学生每年至少参加四场音乐会, 每场音乐会排练时间为一至两周, 因此每个学生每学年有近两个月的时间需要在乐队进行排练。
从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小提琴专业课程设置比例来看, 音乐分析课所占课时量最大, 内容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选取中世纪到古典乐派的作品进行音乐分析;第二阶段:主要选择浪漫主义时期和20世纪后的现代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要求学生必须通过第一阶段的考试后, 才能进入第二阶段学习。最后的结业考试内容也很难, 要求很高, 因此学生至少需要学习两年。
音乐分析课的授课形式为教师选择音乐作品给学生听, 然后让学生写出作曲家、年代、基本的曲式与调性。在此基础上, 再引导学生聆听细节, 深入地分析作品的配器特点、转调之间的关联、复调手法等, 并说明理由。最后, 老师会对与作品相关的创作手法、曲式结构、风格特征等给予全面详细的音乐理论分析。因此, 音乐分析课实际是让学生将感性的聆听与理性的分析相结合, 并通过老师全面细致的分析讲解, 把和声、复调、曲式、配器、音乐风格等知识内容融入课堂之中。
与之相比较, 我国大部分音乐学院没有针对小提琴演奏专业的学生开设音乐分析课, 但设置有作曲理论方面的课程, 如在大学二年级开设和声课, 三年级开设曲式课, 学期均为一学年, 复调课在四年级开设半年;也开设有中、西方音乐史课程。但从学习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 经常会出现学生不能主动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研究自己演奏的作品, 而依赖于专业老师的讲解和分析, 不具备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音乐风格的把握成为教学与演奏的难题, 演奏成了与作品内容、音乐内涵无关的技术训练。通常学生演奏曲目的深度与他们所具备的音乐分析与理解能力不相符, 并且学生在做毕业论文时, 也因缺乏理论分析的常识和学术语言的能力而感到非常困难。
演奏作为音乐创作和音乐欣赏的中间环节, 其本质和意义是赋予作品以生命力的创造行为, 它不仅忠实地再现原作, 而且还有可能通过富于创造性的表演对原作予以补充和丰富, 甚至超出作曲家的设想, 使音乐作品焕发出新的光彩。因此, 演奏者对作品内容与风格的分析能力将成为正确把握演奏风格的前提。为此, 我认为应该针对器乐演奏专业的学生开设学制至少两年的音乐分析必修课, 并借鉴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 分时期、分阶段学习。让学生欣赏乐曲的同时, 感受作曲家的创作思路与意图, 并按时期从易到难将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学的知识渗透其中, 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与分析能力, 从而使学生自觉地将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相结合。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使他们在演奏作品时, 自觉主动地了解与作品风格有关的知识背景, 分析研究作品的结构、和声与配器, 从而提高演奏水平和理论修养, 也为写作学术论文奠定基础。而和声、复调、曲式、配器学可作为选修课, 依据学生的爱好进行再深入学习。
在巴黎国立音乐学院, 室内乐也极为受重视。室内乐原指西欧宫廷贵族中演奏、演唱的世俗音乐, 用以区别教堂音乐及歌剧音乐。近代的室内乐, 是指每个声部都由一件乐器演奏的小型合奏音乐。在室内乐中, 由两件乐器合奏的叫二重奏, 由三件乐器合奏的叫三重奏, 由四件乐器合奏的叫四重奏。依此类推, 有五重奏、六重奏、七重奏、八重奏等等。这些重奏中, 乐器和乐器之间的关系是不分主次, 互相平等的 (1) 。作为小提琴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巴黎国立音乐学院对室内乐的考试要求与专业主科一样严格, 通常以音乐会的形式, 由学校组织专门的专家评委, 对学生的演奏水平、作品风格的把握、声部间的配合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评定, 考试成绩直接影响学生的毕业。其原因是音乐作品的艺术表现都要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 而多声部音乐中的音准、节奏、力度、色彩、层次、配合等问题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演奏技巧不是个人在琴房里练习独奏曲就能解决的。通过室内乐的学习,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全面认知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 无论从专业角度, 还是发挥其素质教育功能, 都应当作为专业必修课进行学习和训练。
其实在欧美很多音乐院校中室内乐都被列为必修科目, 很多世界一流小提琴家也非常热衷室内乐的演出, 国际比赛也将其纳入比赛项目。我国的一些专业音乐学院也已开设并重视室内乐课, 但仍有很多专业院校没有将其正式地纳入课堂, 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究其原因, 主要是缺乏这方面的师资, 开展室内乐教学的前提与关键是教师。针对这一问题, 可以采取“引进来, 走出去”方式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根据室内乐的特征, 授课教师应该具备广博的学识、高水平的专业造诣, 通晓各种器乐, 涵盖指挥才能, 并且还能注重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通观学科的全局, 高屋建瓴。最后还需要在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理念, 实现室内乐的专业技能训练和素质教育功能的统一。
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还有专门的教师教授视奏课。视奏课的开设实际上是对学生综合能力 (即识谱能力、分析能力、技术能力、把握音乐风格的能力) 的训练和培养。视奏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适应以后从事职业演奏 (独奏、重奏、交响乐队演奏) 的需要。其课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单纯视奏阶段, 内容是视奏不同时期的作品, 上课带钢琴伴奏, 视奏的作品体裁以奏鸣曲、重奏作品为主, 篇幅从一个乐章到整首作品, 循序渐进, 准备时间是一到两分钟。音符并不是最重要的, 而要求必须马上能够掌握作品的风格。所有标明的力度记号、表情符号都要奏出。考试分古典、浪漫、现代三个时期的作品。视奏第一阶段考试通过后才能进入第二阶段, 即学习交响乐队的演奏法, 并教授学生学习如何做交响乐团的首席和声部长。这个阶段以交响乐的困难片段为学习内容, 考试是八个人左右轮流做声部长, 并且每个人都要现场排练, 指出乐队片段需注意的技术与音乐表现的问题, 并说明解决的方法。完成这两个阶段学习的学生才能参加交响乐团的排练。据我了解, 国内还没有音乐学院开设视奏课。
我院的交响乐团已成立六十年了, 在此期间为在校学生创造了很好的实践与学习的平台, 也培养和输送了大批的乐队演奏人才, 然而乐团所需的人数毕竟有限, 大部分学生仍然没有机会进入乐团进行学习排练。另外, 入选乐团的很多学生由于没有接触和演奏过乐队片段, 初次进入乐队后, 感到不知所措, 难以适应, 大大降低了乐队排练的效率和学生演奏的积极性。因此, 我认为巴黎国立音乐学院视奏课程分阶段循序渐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实践的。
在巴黎国立音乐学院, 钢琴或合唱课是作为小提琴专业学生必须选择的主修课程, 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思维与听觉能力。培养学生知道用眼睛注视声部的进行, 知道在与他人合作时, 倾听其他声部的声音, 从而调节自己的声部与其他声部的平衡关系;为学生进行重奏合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 我们是否可以把钢琴或合唱课作为选修课纳入小提琴专业学生的课堂?因为对于中国的音乐院校学生来说, 单声部音乐为特色的中国音乐熏陶着我们这个民族的耳朵, 这种审美趣味的历史积淀使得我们的大脑里多声部的成分甚少, 和声思维、复调思维几乎完全是靠后天的训练培养起来的, 如果要学习西方的音乐文化就得在这个弱项上下更多的功夫。
学生音乐会与人才培养模式
关于巴黎国立音乐学院的学生音乐会, 学院规定学生每学期要以教授班级为单位进行汇报形式的音乐会。另外, 每周一晚学生可以自由报名参加学生音乐会。小提琴专业的学生还要参加每学年的重奏音乐会和一年至少四次的交响音乐会。平均估算下来, 巴黎音乐学院每个小提琴专业的学生在校四年期间可以参与30多场音乐会的演出。
音乐表演作为联系创作与欣赏的中介环节, 要求演奏者必须以通过自己的演奏把音乐作品忠实地、富于创造性地传达给听众为最终目的, 与听众的联系是演奏者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保证。作为演奏者的小提琴专业学生来说, 只有在舞台上学生才能够快速成长, 演奏才能够逐渐成熟。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所采用的是以课堂为基础、演奏为中心、舞台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从其培养出大批优秀的音乐演奏人才就能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所以我们应该借鉴一下巴黎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 针对学生的能力, 搭建各种形式的舞台。例如可以是以教师班级形式的音乐会, 也可以是以自由报名的周末音乐会的形式, 组织独奏、重奏与合奏。每个人都应有参与的机会!在音乐会曲目的选择上教师可以先选取等同于或略低于学生学习所达到的程度, 以建立学生演奏的自信心, 消除因技术上的困难而造成的精神压力, 逐渐培养学生在舞台上良好、稳定的演奏状态。
演奏教学应把舞台作为检验教学成果、培养学生的演奏心理、激发学生的表现力、展现个人才华的实践基地, 从而克服艺术教学中课堂与舞台的隔离性, 把学生培养成在课堂上学有所成、在演奏中成有所用、在舞台上用有所值的合格的艺术演奏人才。我想这是符合音乐表演专业自身发展规律的做法。
艺术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 在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 针对各专业学科的特点和需要, 进行相关课程的科学配置、教学模式的优化调整, 对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具有较高竞争力与实力的实用型人才是非常有益的, 也是符合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发展规律的。为此, 我们有必要去研究和借鉴世界知名音乐院校的相关成功经验, 从而指导我们的教学能够更快、更好、更科学地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欢.论室内乐课程的素质教育功能[J].中国音乐, 2007, 1:212.
巴黎公社模式 第6篇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不断突破人们旧有思维。几年前很难想象支付不到10 元钱就能获得40 万元癌症诊治保障,而商业保险公司此类保障的报价至少5000 元。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互联网时代变为现实。
信息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促进了虚拟社区的形成,其功能也在不断发展。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虚拟社区每个成员可以分享信息、交流情感乃至达成集体行动。在这个技术背景下,一种新型“互联网+”模式———互助共保模式应运而生。互助共保模式就是以虚拟社区为基础,利用小额甚至微额捐助,实现了对癌症病人的巨额捐助。该模式的出现为互联网时代的保险以及慈善事业发展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借鉴。
二、文献综述
虚拟社区是相对于具有物理地址的实体社区的一种互联网组织。在虚拟社区中,成员不仅可以“对话”,还能从事交易活动(Gupta,2004)。从参与经济活动的视角看,成员参与社区活动的动机显然会影响虚拟社区商业模式成功,成员参与动机能起到促进中介作用,并且成员的参与动机兼具个人功能和社会利益(Henning-Thurau,2004;Lapmed和Bhalla,2007)。虚拟社区成员不仅能获得现实个人利益,也能实现社会目标,如推进某种创新产品出现、新模式成熟等。虚拟社区成功运营与形成集聚力的关键是虚拟社区对实体社会的“延伸、补充与强化”的程度(范晓屏,2014)。成员间的信任也影响成员对商家或虚拟社区提供商的信任,同时影响成员从社区获取产品信息的意向,也就是一个相互激励过程(赵玲,2014)。信任也会扩展到对社区的系统性信任,这些信任水平是在动态变化之中(郑敏等,2015)。虚拟社区的信息传播与共享功能是促进成员间以及与社区信任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通过拓展虚拟社区技术平台,完善虚拟社区功能,建立有效的内部规则,可以提升信息和知识的共享水平,从而促进信任关系建立(刘蕤,2014)。以信任为基础的社区成员的认同感也是维持社区运作的重要因素(郭朝阳,2014)。
移动互联网技术下的虚拟社区进一步拓展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范围,也提升了移动端获取必要信息的能力。因此,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虚拟社区,可以更有效地拉近成员之间的关系。例如微信朋友圈,朋友之间的各类资讯可以瞬间在全社区公布,此效果有利于社会资本的培育(聂磊等,2014)。在虚拟社区中衍生的社会资本也具备了产生社会网络、促进规范形成以及成员信任感的增进等功能。同时,线上所形成的资源也会延伸到线下。有学者提出虚拟社区感,认为此情感为解释虚拟社区动态、提升虚拟社区生命力的焦点概念。这种情感能促使社区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促进虚拟社区成员间的合作,提高社区成员知识和信息分享度。所以培养合理的虚拟社区感,也是促进成员信任增进的重要途径。
关于虚拟社区的概念、形成以及功能都有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以往的研究将虚拟社区视为松散的、不具有有效粘合的个体组合体,但随着新型技术的推广,过往缺乏联系的社区个体将会有更紧密的网格关系,因此技术的进步也对研究提出新要求。同时虚拟社区是具有复合功能的聚集体,它也具有类似于实体社区的商业价值,如何将这些潜在价值开发成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也是未来重要的研究方向。
新商业模式的出现为虚拟社区理论研究提供了契机。抗癌公社与e互助两个虚拟社区即是新模式的代表。该类虚拟社区为互联网时代的保险行业发展提供了借鉴,也为共享经济的新模式提供了参考。
三、两个互助共保社区的概述与比较
根据保监会的数据,1999—2014 年保险行业健康险支出只占健康险新保费收入的平均比率为35.7%,也就是说近2/3 的健康险保费是由保险公司耗散掉或者成为保险公司利润。可见,传统的健康保险产品未能充分发挥保障功能。面对不断上升的癌症医疗费用和患癌概率,人们也在开始思考新的措施寻求保障。随着互联网以及在线支付功能发展,虚拟社区的作用也在不断强化。在现实需要和技术发展的推动下,抗癌公社与e互助分别于2011 年5 月和2014 年7 月诞生了,此标志着一种新型的互助共保模式正式开始运作。本文选取了互助共保模式的代表———抗癌公社与e互助,前者是最早实践互助理念的平台,而后者则是注册人数最多且资助个案最多的社区。
1、两平台简介
(1)抗癌公社
该众保平台于2011 年5 月上线,是中国第一家众保平台。该平台通过建立网民间的“利益共同体与关系共同体”,实现对癌症患者的P2P捐助,筹集必要的医疗费用和其他支出。平台的宗旨是利用成员的小额互助,汇集成能有实质性作用的捐助金额,帮助合格的社区成员实现体面的治疗。而不用再去乞求社会帮助或自我承担巨额医疗费用。公社成员所共享的理念便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截至2015 年6 月,已有近15 万人加入这个社区,该公社设置了每次捐助的上限额度为10 元。为适应移动互联网发展,自2015 年3 月起,该平台加入通道和信息发布也主要通过移动互联网客户端来进行。
(2)e互助
e互助平台是由深圳点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主办,该公司则是泛华企业集团(纳斯达克代码:CISG)的下属企业。该平台正式上线时间为2014 年7 月,其运行原理也是社区成员会集中成员的小额捐助汇集成大额款项帮助罹患癌症的社员解决医疗费用或者其他支出。加入该平台的条件是满足年龄要求、且在个人账户中最少预存9 元的资金作为将来履行帮扶义务的准备金。该平台目的是实现一种新的救助模式,该模式可以弥补社会保险、商业保险、慈善机构的各种不足。平台运行至今已经帮扶了5 位合格的确诊患癌的社区成员,共支出帮扶金额200 万元,而每次捐助社员平均的捐助额也仅为1.5 元左右。截至2015 年6月,共有33 万注册加入该互助平台。该平台也设置了微信公众号,开始有效地利用移动互联网发布信息和推广平台。
2、两个互助社区对比
(1)相同之处
两个互助社区的基本原理相同。利用互联网组建具有明确目标的虚拟社区,该社区既可以成为风险池,又可以成为潜在的资金池。在符合条件的风险事件出现后,该社区将会汇集个体小额捐助帮助个体。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保险组织只能预先归集保费以便在出险之时及时给付。在互联网时代,个体出险情况可以迅速地在社区内传播,同时资金归集的速度也能满足及时给付的要求。从基本原理上讲,两种平台的运行机制皆具有相当的可行性。与此同时,两个平台都强调与保险、慈善组织的区别。与保险的区别在于两个平台皆不预先收取保费(也就没有资金运营问题);与慈善组织的区别在于加入社区的成员是有义务帮扶需要资助的社员,若拒绝履行义务,则被视为自动放弃社员资格。这比慈善捐助有更为硬性的约束。两个平台都很重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社区信息发布和推介都可以在移动客户端上完成,这也提高了加入社区的便利性。另外,尽管在某些细节上不同,但两个社区发起人都强调与捐助资金的隔绝是获取社员信任的重要保证。
(2)不同之处
两个平台发起背景不同。抗癌公社是最早提出并实践共保互助社区创意,其创始人也并非专业从事保险或慈善事业;而e互助发起人是具有保险代理经验的上市公司,此背景差异也带来的具体运行措施的不同。具体而言就是加入社区成为社员是否要缴纳捐助保证金。抗癌公社秉承的原则是“绝对不碰钱”,任何加入公社的成员无须缴纳任何名义的费用,只有当出现帮扶事件之后,才会号召社员捐资;而e互助要求每个加入的成员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以此作为未来履行捐助义务的保证,当成员想要退出之时,该笔保证金则会及时返还。
3、互助共保模式的隐性风险
抗癌公社和e互助在初创阶段很好地发挥了设计功能,可以说该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从长远看,有些隐性风险会影响互助共保模式未来发展。
(1)模糊的功能定位
互助共保社区天然地带有扶危济困、帮扶弱小的基因,因此,如何抑制扶助的冲动而将共保社区的功能边界确定下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具体而言就是互助共保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保险模式或是P2P条件下的慈善互助组织。在现阶段,一方面共保平台可以汇集社员的微额捐款,帮助罹患恶疾的社员,此即为保险功能;另一方面平台也会开展某些具有慈善属性的捐助活动。从长远来看,互助共保社区的发展还是要沿着构建大的风险池发挥保障的功能为宜。
(2)不稳定的活跃成员数量
与多数虚拟社区如某个论坛、某个BBS相同,维持足够多的成员或者用户是社区活动开展的重要条件。互助共保模式能否发挥设计作用,重要的前提就是有稳定且庞大的社区成员。迄今为止,两个虚拟社区的成员数量均较可观,每次捐助的金额也未达到上限(两个社区捐助最高上限皆不到10 元)。但由于捐助次数还比较少,两个平台无法从有限的捐助事件中得出可靠的活跃社区成员数量。基于现有的数据,很难判断当出现较为频繁的捐助时,社员是否会流失,致使社区无法归集到承诺的捐助金。
(3)易损的信任度
信任是互助共保社区存在的基础。每个社员相信自己每笔捐助都可以换得同样的捐助。这就要求广大社员对社区维系和运作都能保持高度信赖。社员相信每一笔捐助都是真实可靠并符合捐助条件,其款项也能发挥其设计的功能;社员相信社区运营者能正确引导社区发展,成为符合设计初衷的新型保障模式。可以说,没有信任,就不存在互助共保模式。从确定捐助对象到完成捐助,此间有很多环节需要调查取证,任何一个环节的纰漏都会影响社员对捐助的信任度。互助共保无法维持类似保险公司的理赔或核保人员,故如何维护社员的个体信任以及系统信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4)不成熟的社区支付系统
从现在社区运行情况看,社区能否归集到救助金很大程度上依赖支付系统功能的稳定,尤其是移动支付系统的完善。尽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抗癌公社和e互助都能接入移动支付端口,方便社员完成捐助。同时考虑到智能手机尚未完全普及,手机上网功能也会受制其他因素,很多社员无法及时完成支付。社区发展一个重要瓶颈便是支付系统是否能稳定地发挥作用。
四、互助共保模式发展的建议
互助共保模式的原理简单,而意义则非常重大。一方面,它的出现为人们寻求抵御风险提供另一个选择;另一方面,从商业模式角度看,它也为共享经济添加了另一种模式。从构成风险池的角度看,虚拟社区承受并分摊风险,因此虚拟社区必须保持稳定以及适当规模。从构成资金池角度看,虚拟社区必须能迅速筹集资金并支付给合格的捐助对象。从以上对虚拟社区的要求看,要实现互助共保模式的发展,就必须探索虚拟社区建设的途径。
1、凸显虚拟社区实际功能
虚拟社区对实体社会的“延伸、补充与强化”的程度是虚拟社区存续的关键(范晓屏,2014)。在互助共保模式下的虚拟社区发挥了风险池以及潜在资金池的作用,而此作用是能够实现个体捐助的重要前提。当互助共保模式的确可以帮助社区成员筹集资金治疗疾病,同时该社区的稳定存在也为成员提供了可以预期的保障,该模式的成功越能促进虚拟社区稳定发展。尤其是在我国健康保险产品供给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之时,费用低廉、公开透明的互助共保社区更容易发挥出设计功能。当加入该类互助平台的人数大到一定程度后,所提供的保障也就更明显,也更能促进社区的稳定发展。
2、激发成员信任感
每个成员相信其他社员会为符合条件的成员提供约定的捐助,这是社区存在的重要保证。只有每位社员都相信义务与权利将会实现自动匹配,互助共保平台才能运转。同时,信任还要扩展到对整个社区的系统性信任。这要求社区的运作要高度透明且议事规则科学民主,保证社区运营状况能随时在全网公布,帮助社员建立必要的信任感。该模式现在还处于初创阶段,未来会朝何种方向发展很难预料。但无论何种模式,成员之间以及成员与系统之间的信任是平台存在的核心要件。
3、强化虚拟社区感的作用
虚拟社区感是社区成员对于参与此社区独特的情感归属,即作为社区成员的一份子所能带来的身份认同。互助共保社区能给成员带来休戚与共、互相扶助的精神支持,而社区感也会促使成员襄力共建。不同于其他类型虚拟社区,激发互助共保社区成员归属感的一个正向因素便是移情,即人们具有关怀他人痛苦的本能。在传统保险产品不完善、社保覆盖不够、医疗费用畸高背景下,社区成员出于对自己现状的担忧,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试验性的捐助,希望在自己的努力下能互助共保能帮助他人。
4、推进虚拟社区的实体化
从保险的角度看,互助共保的模式最接近传统的相互保险模式。相互保险也强调了成员之间的互助,强调非商业性原则。从基本理念来看,互助共保平台有成为互联网时代的相互保险组织。近期保监会正式下发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该办法给出了成立相互保险组织的具体规定。互助共保平台可以借助此项办法,推进虚拟社区的柔性规则向硬化的行为规范过渡,实现虚拟社区的实体化。
五、结语
基于虚拟社区已出现了很多商业模式,但共建风险池和资金池,再对特定事件进行捐助是颇具特色的创新模式。一方面,该模式具有互联网精神,即构建开放、平等、高效率的平台,实现P2P的互动;另一方面,也还原了现代保险的实质内容,即组建风险池,将风险分担给足够大的人群。该模式借助P2P网路结构,压缩获取和捐助资金的中间环节,资金的损耗也降到了最低,捐助的效率大幅度提高。该类模式运行至今,已经产生了正面的社会效应,而将来的发展也必会给传统保险行业带来冲击,由此产生的良性互动也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增进,从这个新模式也能看出“互联网+”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参考文献
[1]张敏、郑伟伟:基于信任的虚拟社区知识共享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5(3).
[2]聂磊等:微信朋友圈: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虚拟社区[J].新闻记者,2013(5).
[3]郭朝阳、吕秋霞:成员参与动机对虚拟社区商业模式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09(1).
[4]楼天阳、陆雄文:虚拟社区与成员心理联结机制的实证研究:基于认同与纽带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1(2).
[5]朱玲梅、钱晴晴:虚拟社区中成员参与的影响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61).
[6]赵玲等:虚拟社区信任与社区成员购买力行为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6).
[7]刘蕤:虚拟社区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激励机制探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8).
巴黎ICT印象 第7篇
在巴黎, Wi-Fi、iPhone、iPad、三网融合、云计算等新技术正渗透到这座老城的大街小巷。
题记:
2010年末, 受Orange Business Services之邀, 本刊记者赴其巴黎总部进行了参观采访。无论是在Orange总部和营业厅, 还是巴黎的大街小巷, ICT新技术所焕发出的勃勃生机, 都使弥漫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这座老城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我们从一些侧面, 抓拍到Wi-Fi、iPhone、iPad、三网融合、云计算虚拟化等新技术所带来的种种新气象, 以飨读者。
巴黎文化中心 第8篇
选几乎可以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该项目:外表简单,内在丰富。建筑简洁的建理筑体量以及简单的立面色彩,融合以内部丰富明亮的色彩和多样的功能空间由设计,使得建筑兼具了内在美与外在的视觉清晰效果。
建筑包括两个主要结构,由一个门廊连接。一个是图书室,这是个翻新项目;一个是多功能活动中心,这是个新建项目。文化中心围绕着接待处和一个花园建造,花园的存在增强了整体的结构感,所有的空间和功能都在花园处交汇。
建筑前面的线性划分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对周围建筑视觉上尽量少的影响,新建筑尽可能的延展开。对于一个功能性建筑而言,很显然,体量上的分配也就越发的复杂。为了实现该项目独特的特征,设计将新建筑融入到环境中,隐约可见。
This building is composed of two entities linked by a common lobby:a library(rehabilitation)and a multi-activities center(construction).A mixed program served in an architectural design,where a game of simple and readable volumes,each incorporating a functional cluster,is differentiated by materials processing.
The project is built around the reception spaces and a garden under control.
The garden itself can structure the space,like a cloister where the spaces and functions eventually meet.
The linear frontage device is important.Indeed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visual impact from surrounding houses,the project extends as much as possible.A project sculpted by its program,with its volume obviously becoming more complex in its division.Developing its own identity,this project is subtly inserted in its environment.
RMDM Architects
2001年成立于法国
作品在2002年第八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和2004年第一届北京建筑双年展展出
Founded in French,2001
Exhibit at the 8th Architecture Biennale in Venice and at the 1st Architecture
我叫巴黎,玫瑰色的巴黎 第9篇
巴黎·麦柯格雷的头上扎着两蓬圆圆的小髻,像米妮鼠那样。她坐在诺森太太的房间里,虽然她本人一点也不想到这里来学钢琴,可谁叫她弹琴的教堂失火了呢?!诺森老太太叨叨叨说个不停,她好像是从外星来的,太不了解十几岁的孩子了。
她说,你的头发很可爱,可这是现在的时尚吗?她说,你的裤子穿得都快掉下来了,我们一定得看你的肚脐眼吗?你叫什么?巴黎?那你的哥哥叫伦敦吗?
不是的,巴黎的哥哥叫迈克尔。
巴黎从来没去过巴黎。爸爸和妈妈正计划去巴黎旅行的时候,妈妈怀孕了,那时候家里已经有四个男孩了!于是他们没有钱去巴黎,妈妈说,要是去不了巴黎的话,巴黎会来找他们的。
这就是巴黎名字的由来,挺浪漫,是不是?可老太太说:“这么说,你是一个意外?”
如果巴黎不是非常在意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她一定会跳起来关门走了。嗨,沉默是金,上了年纪的人,有时候非常无聊的。
可老太太不依不饶:“你说你有四个哥哥?你爸妈是在卖小男孩吗?你妈真是个聪明的售货员,你的脸为什么拉得这么长?”
当然不开心啦,谁能忍受自己的家人被乱说呢?再说第一次见面这老太太知道什么呢?
巴黎可不指望在这里学到很多东西,她也不要吃免费的黑麦猪肝三明治。
但巴黎是有礼貌的,有礼貌的人不得不吃很多的猪肝。
巴黎的第一回合以忍耐告终。
玫瑰色眼镜!和诺森太太战斗的第二回合
巴黎曾经出现在另外一本《特别的女生萨哈拉》里,看来作者特喜欢给女孩起这种地名儿。巴黎读五年级。有时候她很温柔,有时候要拼命努力才能把心里的坏女孩压下去,巴黎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女孩都会这样呢?
当她深夜穿过客厅,看到迈克尔趴在床上,肩膀上青一块紫一块的时候,她就想狠狠地教训教训塔娜佳——她的同学。肩膀上是要长出翅膀来的,如果塔娜佳每天欺负迈克尔,把他的翅膀折断了,巴黎一定会伸出拳头,把那女孩往墙上推!这件事儿让巴黎非常焦虑,但是她不能动手,迈克尔得自己解决,不然升初中的时候,每个人都知道迈克尔是个懦夫,五年级的妹妹还得帮着他打架。
诺森太太给的方案是在塔娜佳这个没用的小笨蛋脑袋上敲出两个大包。她的朋友丝图沃兹太太认为,一个女孩可以打一个陌生人的兄弟,可是不会打她女朋友的兄弟,所以应该跟她做朋友。这俩老太太真是天真!
这时候诺森太太说她有玫瑰色眼镜。
诺森太太拿红色的记号笔在眼镜片上乱涂,巴黎眼睁睁看着她把眼镜毁掉,可诺森太太说:“卡!”就是巴黎可以闭上嘴巴了。
她说,戴上玫瑰色的眼镜,你就会用一种快乐的、乐观的方式看这个世界,把世界看成你希望的那个样子。她把这个礼物送给了巴黎,还开了香槟酒。两个老太太祝福巴黎,无论什么时候都能有玫瑰色的人生,都能看到巴黎那个城市的春天。
真是滑稽!巴黎这个城市就是红色的滑稽的公寓吗?老太太还说,巴黎是放光的,因为这个城市每天早上会放烟花叫醒大家。呜呜呜,巴黎真是怀疑两个老太太的可信度——刚才的香槟酒,明明就是麦汁汽水嘛。巴黎的肚子开始疼了起来。
那时候,巴黎真不懂诺森太太,她好像不是活在这个世纪。
这个回合,巴黎也没占到上风。
我想去巴黎!巴黎和诺森太太一起行动了
巴黎一直想去巴黎,那个让爸爸妈妈一直向往的地方。她幻想有一天她走在大街上,一群男孩冲着她大叫:“巴黎!巴黎万岁!”这时候她就会特别自豪。“噢,诺森太太,我想去巴黎。我都等不及了。”巴黎说。“那你去把鞋穿上吧。”她说。“我说的是真的。”巴黎笑了起来。“我说的也是真的。你今天还有别的事情要做吗?”她打开衣柜拿出外套,“走吧。”
巴黎耸了耸肩说了声好的,然后她们走到了大街上。她们应该先往南再往东,美国和法国之间不是横着太平洋吗?诺森太太说,希望桥已经修好了。可是巴黎的牙刷还没有带呢!不需要,诺森太太说,战争已经结束了,旅行要无牵无挂才好。她们走过一个街区,两个街区,三个街区,巴黎激动极了,这可能是她一生中经历的最棒的事情了,她告诉诺森太太,自己好像已经戴着玫瑰色眼镜看东西了!那天她们一直走了七个街区。回家的时候,诺森太太一直擦着汗说:“你知道!我还能走!”
诺森太太为巴黎打开了一扇真实世界的窗子。很久之后,巴黎知道,诺森太太为什么热爱又害怕巴黎。那是在巴黎犯错以后。她把诺森太太送的犹太人小黄星戴在手臂上去上学,全班的同学都模仿她,剪了小黄星戴在手臂上。有些犹太同学哭了。老师说,那是德国纳粹屠杀犹太人的标志。
巴黎才知道诺森太太不是什么参加秘密组织的老太,小黄星也不是什么间谍暗号。那是一份诺森太太从巴黎这个城市被关进集中营,又幸存下来,无法忘记的记忆。想到诺森太太曾经对她说,如果迈克尔受欺负,有些小孩围观但不阻止,要小心,那些孩子也在犯错误,巴黎渐渐明白了。
这么多年一直戴着玫瑰色眼镜生活的人,是诺森太太。
诺森太太去世后,巴黎没有去成巴黎。巴黎说,尽力不要让自己太悲伤,这不是我们的工作。
巴黎《流动的盛宴》 第10篇
1958年, 欧内斯特海明威《流动的盛宴》
塞纳河边有一处特殊风景, 这就是海明威青年时代经常出没的地方莎士比亚书店。
到法国, 到巴黎, 爱书的人们, 第一站不是去卢浮宫, 不是去埃菲尔铁塔, 也不是去巴黎圣母院, 而是到塞纳河边的莎士比亚书店满足海明威贫困时对书的需求随意借书而不用急着付押金的书店, 这里也是萧伯纳、庞德、斯泰因、菲茨杰拉德、乔伊斯等文人在上世纪20年代经常出没的书店。现在的莎士比亚书店是全世界背包族在巴黎的家只要愿意每天为书店做两个小时的零工, 就可以在书店读书睡觉。
离开的时候, 在海明威曾经流连的书店买一本他的《流动的盛宴》一并带走, 让店员在上面盖上带有莎士比亚头像的印章, 然后徜徉在塞纳河边, 让微风, 让细雨, 将这份情调, 这份感觉, 蔓延!
而另外一处, 海明威最钟情的酒吧, 巴黎街头最让人心动的地方, 就是丽兹。
海明威与丽兹的不解之缘与《像丽兹酒店那么大的钻石》的作者菲茨杰拉德密不可分, 是他带海明威走进丽兹。之后的日子只要回到巴黎, 海明威去的第一个地方注定就是丽兹。
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日子, 海明威几乎每天都泡在丽兹的酒吧里, 由于健康原因, 海明威第四任妻子玛丽禁止他饮酒, 为了不让玛丽闻到海明威身上的酒精味道, 调酒师特意调制了一种伏特加兑番茄汁的特饮, 这款鸡尾酒看起来呈血红色, 闻起来没有一点酒味, 可以在玛丽面前蒙混过关, 后来, 海明威就以妻子的名字为这款特殊的鸡尾酒命名“血玛丽”!
如今, 丽兹鸡尾酒早已声名显赫, 而在1994年8月25日, 巴黎解放50周年的日子, 丽兹酒吧更名为“海明威酒吧”, 并推出了一款新配置的鸡尾酒“海明威热红酒”来纪念海明威对丽兹的贡献。
巴黎公社模式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