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师夷长技以制夷

来源:开心麻花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师夷长技以制夷(精选3篇)

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1篇

德国以其精良的制造业著称, 不仅如此, 德国的农业技术、农场生产管理体系以及农业机械等领域的水平均居世界前列, 所以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先进的玉米种植模式

玉米是世界上种植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 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14年,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高达3 690万hm2。面对国内玉米总产量亟需提高的需求, 我们主要以扩大种植面积的方法来解决, 但是种植面积又不可能无限增大, 所以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就是提高玉米单产。

我国的玉米单产与世界其他农业强国存在着差距, 差距的来源不光是由于气候环境、土壤肥力等自然因素, 还与种子选用、种植技术、水肥管理等人为因素密不可分。

对于玉米作物而言, 育种环节的改善是提高玉米单产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德国在玉米种植育种环节具有先进的技术, 主要是通过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 采用分子育种、杂交优势等技术培育高产、优质、专用、资源高效以及环境友好型的玉米作物新品种。

所以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农业发达国家在玉米种植方面的技术和模式, 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提高玉米单产。

由德国农业协会 (DLG) 执行的中德项目合作示范农场就是借鉴德国在农场管理方面关于农机农艺的先进经验, 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农业种植之路。该项目德方场长布恩格就东北地区玉米种植问题, 提供了在德国常用的解决方案。

以玉米螟虫害为例, 德国在处理玉米螟虫害时, 一般是在秋收后统一用机械灭茬的方式杀死螟虫卵, 要求大面积耕地统一作业。或者, 秋收后用圆盘耙灭茬耙地, 深度在8~10 cm, 把草籽、秸秆和土壤充分混合并镇压。布恩格在田间日活动上呼吁大兴安岭垦区所有农场、农户集中进行玉米螟虫防治, 并且持之以恒。

虽然中德合作现代农业示范农场第一期项目已经结束, 但是类似的包括德国玉米作物的育种方法、种植模式与机械设备的使用等先进技术, 国内的专家、学者依然可以通过德国农业协会定期举办的培训活动去德国玉米种植基地实地参观、学习。

德国农业协会是德国教育培训领域的机构之一。德国农业协会每年开展将近200个培训课程, 贯穿农业生产、食品加工、畜禽养殖、可再生能源、食品/农机检测等领域。而且德国农业协会已与中国开展了近10年的农业合作, 如中德现代化示范农场、引智派遣专家、赴德农业培训等。

如果可以通过这些师夷长技者吸收德国先进的种植技术, 并且配合更加高效的农机设备和更加科学的水肥管理方式, 相信中国玉米的单产必将大幅提升。

少人工的农场经营模式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出现家庭农场的概念, 这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迅速在全国蔓延开来, 各地掀起了家庭农场建设的热潮。2014年,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颁布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的出台, 更是加速了我国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的推进速度。

适度规模经营, 说白了就是土地要朝向着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发展。以发展家庭经营为例, 我国在这方面可供借鉴的经验并不多。究竟家庭农场什么样、如何经营好家庭农场, 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鉴, 可以明得失。在农场经营方面, 我们同样可以借鉴德国。

德国家庭农场高效的运营模式依托于该国完整的农业教育体系。德国农民要取得土地经营权必须经过严格的教育。即便是土地私有, 农场主的后代也要在拿到土地经营许可证后才能经营自家的农场, 而这个过程需要至少3年的专职学习, 学习内容包括种植学、土地污染学、化肥与植保知识、农业机械学以及农业经济学等。

以德国西北部下萨克森州的干得尔斯海姆农场为例, 该农场饲养了400头奶牛, 种植超过200 hm2的饲草, 包括油菜、青贮玉米、冬小麦以及甜菜等作物。如此大的农场, 您猜猜看需要多少工作人员?

据了解, 该养牛场除了拥有5台自动挤奶机器人, 居然只有9个工作人员, 而且由于科学饲养, 该农场每头奶牛年产奶量达到了9 t, 而目前我国平均每头奶牛年产奶量仅为5~6 t。

这样高效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一定是我们期盼学习的。与这9个家庭农场工作人员相比, 我国农民所经营的土地不足以保证其最基本的经济收入, 导致兼业化农民成为农业生产主体, 这与国外职业农民的差距甚大。

现在中国有很多地区在搞精准农业, 这一方面, 德国农场也有值得借鉴之处。其实精准农业就是基于各种农业数据处理后的再利用。同样的, 在农场经营中首先是要获得数据, 其次是要对数据进行对比、交换、分析。农场经营者拿到分析数据后, 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农场土壤肥力、湿分布度情况, 进行有的放矢地精量播种乃至后期施肥、灌溉。

随着土地流转工作的推进, 我国越来越多的中小型农场将会如雨后春笋般萌发, 农业领域的投资也将渐受青睐。而此时, 正是需要我们学习国外的农场经营经验, 结合中国国情, 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农场发展的道路的时候。笔者坚信,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以他国为鉴, 可以化曲为直。

高标准的农机检测系统

2015年3月25日,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 实现制造业升级。重点发展农业机械装备等10大领域。可见, 农业机械行业已经得到了足够的重视。而近几年, 随着中国多家农机企业的“走出去”, 我国农机出口事业也在蓬勃发展。

在2015年德国汉诺威农业机械展览会上, 报名参展的中国企业已经接近100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有自信将眼光投放到欧美市场。

如果企业打算进军欧美市场, 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一下德国农业协会位于德国法兰克福近郊的农机检测中心。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该检测中心检测合格的产品在欧盟范围内均被认可。

既然是师夷长技, 笔者一方面希望大家了解德国农业协会的农机检测中心, 另一方面仍然是希望我们可以学习、了解德国在农业机械方面的测试技术, 用其高标准的要求生产机器, 销往世界。

德国农业协会农机检测中心位于法兰克福近郊, 占地20 hm2, 从1960年起开始为农业机械与农用物资提供专业的质量安全、技术检测服务, 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农业技术和农资检测机构, 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全智能检测设备。

德国农业协会检测中心每年接受1 100件各种农机产品的检测和认证, 包括整机、零配件和信息系统等, 同时还为2 200件农用物资提供检测服务, 例如种子、化肥和农药等。

除了按照DIN、CE、ISO等公用标准检测之外, 对于暂时没有标准的产品由德国农业协会自己制定。例如Power Mix功率综合测试, 共模拟14种场景, 从单一的牵引测试到同时进行牵引、PTO、液压等多种动力加载测试, 如土壤修整、耕作、收割、打捆或撒肥等一系列综合任务, 以及模拟不同道路条件下的使用情况。

通过检测和认证的产品将贴上德国农业协会质量保证的标识, 可以作为农机生产企业质量过关的标识, 也可以作为农民认可购买的标识。检测产品名单和报告将公布于网站和相关出版物上。

而2015年汉诺威展会期间, 中国观众不但有机会参观了解德国农业协会农机检测中心关于拖拉机翻滚试验检测、收割机效率检测、发动机排放检测、喷药设备等检测, 还可以在德国农业协会的安排下系统全面了解欧洲市场所需的农机技术方向、安全和质量要求, 以及产品检测认证所需的步骤和准备工作, 从而帮助中国企业进行有效的产品改良和准确的市场定位。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谁提出的口号 第2篇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个主张表现出了一种光辉的爱国主义思想,向处于巨大变故中的中国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新课题。这一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842年《海国图志》问世,作者魏源在该书《原叙》中指出著书目的:“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所谓“师夷”主要是指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军事技术上的一套长处,而“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不仅主张从西洋购买船炮,而且更强调引进西方的先进工业技术,由自己制造船炮。所谓“制夷”,即抵抗侵略、克敌制胜。在这个主张里,师夷是手段,制夷是目的。通过“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魏源明确地把是否学习西方国家“长技”提高到能否战胜外国侵略者的高度来认识,他强调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3篇

2011年上海车展,时任奔驰设计师的张帆与他设计的A-class概念车一起站在展台上,接受媒体和同行的致意。此刻也许只有自己知道,这是他在奔驰的最后一个作品,不久的将来,他将会投身到中国这个巨大的汽车市场中。

与其他本土设计师相比,张帆的成长经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幸运加坚持”,他不否认自己的运气,在他上学的那个年代,中国的汽车工业还处于代工和模仿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实践和交流显得更加珍贵。于是,决心要做汽车设计的张帆开始频繁参加设计比赛,也许是当时国内设计专业学生不多,但更主要的因素是他与生俱来对于设计的理解和不懈的坚持,让这个年轻人斩获了很多设计比赛的大奖。付出总会有收获,就在2002年,他参加了由auto motor und sports举办的设计邀请赛,一共8个学校参与,当时他所就读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院)派出了他和后来担任锤子手机设计总监的李剑叶参加比赛,通过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概念车和品牌设计夺得了最佳品牌设计奖,就在德国答辩会的茶歇期间,一位年长的设计师找他聊天,问到了毕业后的打算,当时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在外国设计师面前答辩的张帆还不知道,这次谈话对他今后的设计生涯有什么影响。

这个人就是当时奔驰设计部的二把手,仅次于彼得·帕菲瑞(Peter Pfeiffer),而此后他通过来中国交流的前景设计师莱西克表达了想邀请张帆加盟奔驰的愿望,这对于一个还没走出校门的未来设计师来说显得过于不现实了。经过了一年艰苦的审核与等待,张帆放弃了留校任教的机会,来到了世界上最顶级的汽车品牌的设计部。

然而短暂的兴奋之后,张帆面对的却是理想与现实巨大的差距,无论是绘图手法,还是对产品对设计的理解,都让他无所适从,甚至怀疑自己的选择。在奔驰,每一个项目都是靠竞争选拔的,他记得第一次参与设计项目是奔驰GLK,就是目前还在国产的这一代。当时所有的设计草图都被放大几十倍投影到一面巨大的幕布上,此时所有的细节都一览无余,与同事之间的差距也就显而易见了。

经历过打击后,张帆的斗志反而更强了,“要想改变环境,必须先适应环境”,凭借对于电脑软件的掌握,他从零部件设计开始做起,逐渐掌握了一些奔驰的设计流程和理念,也渐渐融入到这个团队中去。他的目标是先要赢得1:4的模型入围,再到1:1,最后能够胜出最终方案。第一个目标他用了1年半,SL的设计他成功入围到1:4模型阶段,这次进步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信心。2004年生日当天,他的团队主管把一份终身合同作为礼物送给了这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

从此以后,张帆开始进入了疯狂模式,奔驰SLK,新一代SL,A-class,他几乎用几年的时间完成了很多设计师一辈子都不可能达到的成就,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有了新的想法。

在奔驰,做的再好也是整个设计体系中的一环,没有更大提升的空间,而此时国内的自主品牌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需要优秀的设计人才,当然也是广汽领导的务实和诚意打动了他,于是在2011年5月份,他阔别了工作八年多的奔驰设计部,来到了广州,等待他的是更大的挑战和机遇。

张帆强调,作为一个新的自主品牌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随波逐流,要分阶段的逐步发展。首先要有存在感,让大家能通过产品认识这个品牌,传祺初期的产品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张帆来到广汽第一件事就是逐步确立品牌的基因,他提出了更加有识别度的“凌云翼”设计元素,并在GA6和GS4两款车型上进行了成功的尝试,如果说GA6还是投石问路,那么GS4这款SUV真正为广汽传祺也为张帆找到了未来的方向,月销过2万,口碑和品质都很出众,但是最后影响购买的还是设计本身。

张帆把奔驰完整的设计流程和理念带到了广汽,虽然从设计周期上进行了压缩,但是关键环节没有丝毫省略,就是要突出产品的品质与传承。说到与国外品牌在设计上的差距,他也直言不讳,主要问题还是设计体系不够完善,国外品牌已经有了成熟的工作体系,而作为自主品牌来说还都在摸索阶段,适合中国市场、中国企业的运营模式,才有可能创造出好的产品。

从一名毕业生到奔驰终身设计师,再到自主品牌的掌门,张帆的成长过程经历了不少关键节点,他毫无例外地把握住了,有一点点运气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对设计的执着,对自己清醒的认识。

师夷长技以制夷

师夷长技以制夷(精选3篇)师夷长技以制夷 第1篇德国以其精良的制造业著称, 不仅如此, 德国的农业技术、农场生产管理体系以及农业机械等...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