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大作业-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数据库大作业-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精选9篇)
数据库大作业-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第1篇
第七章 数据库设计 大作业
题目:
现在要求为某学校图书馆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背景如下:
该学校是一所多学科、多层次大学,学校有高职生、本科生(含一本、二本、三本)、硕士研究生(含MBA)和博士研究生等多种层次的学生,图书馆为全校学生和教职工提供图书借阅服务。
图书馆按照图书的性质(中文图书、外文图书、新书)将借阅分为不同的借阅种类:中文图书借阅、外文图书借阅和(新书)短期外借;不同的读者对象也有不同的借阅要求。
对每种借阅类型和读者,其借阅册数、借期、是否允许续借、续借期限等不同。不同借阅种类和借阅对象的借阅要求规定如附1所示。例如:本专科学生可以借中文图书5本,借期30天,可以续借一次,续借15天。
“新书”的概念是相对的,一本新书在上架(或入库)后的60天内只提供短期外借,此后即自动地成为中文图书或者外文图书。 借出的图书不能在当天归还。
每次借阅后读者最多可以续借一册图书一次。
在本馆所借的文献资料,均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按时归还。逾期不还者,将分别按以下规定处理:
1、中文图书借阅:每册每天罚款0.2元。
2、新书借阅和外文图书借阅:每册每天罚款0.5元。
3、在超期图书归还并缴清罚款之前,读者不可借阅图书;超期图书也不能续借。
对于超期的图书,图书管理系统将自动向读者电子邮箱中发一封电子邮件催还图书。
每个读者都要有一个编号,并记录读者的姓名、性别、类型(学生、教师等)、单位、电子信箱等。
图书馆采编部负责对入库的文献资料按规定进行编目、著录、加工、建库。对每本图书、杂志,要记录其基本信息,如名称、作者、ISBN号、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字数、单价、内容简介、所属分类号等,其中,图书分类按照中图法分类规则进行分类。中图法分类简表见后。
学校有三个校区,相应地,馆藏分布于三个分馆中:A图书馆(侧重于经济管理、综合类)、B图书馆(侧重于理工、计算机类)和C图书馆(侧重于法学、外语、体育、艺术、音乐等方面)。图书馆中每种图书可能采购多册,分布在多个馆中。全校师生可以在任何一个分馆中借阅。
每个分馆中的图书借完为止,如本部图书馆有某图书1本,这本图书借出后,在归还之前,本部图书馆中就查阅到该图书为借出状态,而且,馆藏已空,但是读者可以到其他馆中借阅。 图书的归还遵循属地原则,即从哪个分馆借出的图书必须要在那个分馆中归还。 图书馆管理员有权更改图书到期时间,比如将本来暑假到期的图书的到期时间改为9月10日。
读者可以在网上查询自己的图书借阅情况,一般读者只可以查阅到自己的借阅情况和图书的信息,而管理员可以查看任何读者的信息、借阅情况,任何图书的信息和借阅情况。
在网上查询系统中,每个用户都分配了用户名(唯一)和密码,其中,用户名就是读者号,密码初始值为读者的学号或者工号,可以修改。
附1:图书借阅册数与期限表
附2:中图法分类号示例:
A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A1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 A2 列宁著作 A3 斯大林著作 A4 毛泽东著作 A49 邓小平著作
A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著作汇编 A7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生平和传记 A8 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B 哲学、宗教
B0 哲学理论
B2 中国哲学
B4 非洲哲学
B6 大洋洲哲学
B80 思维科学
B82 伦理学(道德学)B84 心理学
B1
世界哲学
B3 亚洲哲学
B5 欧洲哲学
B7 美洲哲学 B81 逻辑学(论理学)B83 美学
B9 宗教
作业要求:请设计一个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数据库(用SQL SERVER 2000),具体要求如下:
1、完成设计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等。
2、用SQL SERVER 2000建立数据库,并完成表的设计及基础数据入库。
(报告要求A4纸打印,17周交)
数据库大作业-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第2篇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大作业
20142832班
题
目: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排序效率的比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邵
斌
湖州师院求真学院信息工程系
目录一、二、三、四、五、六、七、实验内容概述...............................................................................................................................1 实验目的概述...............................................................................................................................1 解题思路的描述...........................................................................................................................1 源程序清单...................................................................................................................................1 程序调试及测试结果...................................................................................................................8 结论...............................................................................................................................................9 参考文献.....................................................................................................................................10
I
此处写大作业题目(宋体三号,居中)
【内容摘要】
200至300字左右,楷体BG2312五号
【关键字】XXXX,XXXXX,XXXXX,XXXXX(3到5个)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数据结构是指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和集合。通常情况下,精心选择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处理各种问题。该程序是用C语言编写的,它充分体现数据结构的理念与算法的魅力。该程序植入多种排序方法,这些排序方法的算法各具有特色,利用多种算法达到同一效果,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并且,该程序还收集各算法的运行时间,通过对耗时的比较,为用户挑选出两种最优化的排序方法。
关键字:排序 逻辑运算 数据结构 时间复杂度
【Abstract】
中文摘要的翻译,五号,Times New Roman
【Key words】XXXXX,XXXXX,XXXXX,XXXXX Data structure is the way of computer storage and organization data.A data structure is a data element and a set of data elements that have one or more specif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each other.Typically, carefully selected data structures can be brought to a higher running or storage efficiency, processing a variety of problems.The program is written in C language, it fully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data structure and algorithm charm.The program is implanted in a variety of sorting methods, these sorting algorithm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algorithm, the use of a variety of algorithms to achieve the same effect, is the so-called “all roads lead to Rome”.And, the program also collects the running time of each algorithm, through the time of the comparison, for the user to pick out two kinds of optimization of the sorting method.Keywords: sorting logic operation data structure time complexity
一、实验内容概述
对于直接插入排序、选择排序、冒泡排序、Shell排序、快速排序和堆排序等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进行练习,并且比较各算法在不同长度数据下的优劣。
要求:(1)被排序的对象由计算机随机生成,长度分别取20,100,500三种。
(2)程序中要有对各种排序算法的比较,具体为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的统计。
(3)对课设的结果做比较分析
二、实验目的概述
1.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数据结构算法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课程知识的能力;
2.通过各个排序算法的实现,练习包括文件的读写、动态内存的申请、函数的应用、指针的应用等多种最基本的C语言操作;
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解题思路的描述
这是一个算法性能评价的程序,重点在于算法的性能评价上。实现排序功能可以有多种方法,判断一个算法性能好坏的标准主要有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在当今系统资源相对充足的计算机系统中,时间复杂度便成为最主要的评价标准。
对于每一个排序算法,都应当有两个返回值: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这里采用指针传递地址的方式,通过修改形参的地址从而可以改变实参的值。每个排序算法中除了含被排序对象指针外,还有两个整型变量指针,用于传递算法执行过程中的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
取定一种排序对象的长度,由计算机产生一定量的伪随机数后,主函数调用各个排序子函数,但由于排序对象也是指向一维数组的指针,在调用一次一种排序算法后,通过形参对指针的改变,被排序对象已经是有序的了。当再次调用其他函数时有可能使比较和移动次数达到最大或最小,就失去了比较的意义。因此,本程序中采用了子函数另开辟空间,参数只起到一个复制值的作用,在每个子函数结束前用delete()来释放申请排序对象的指针,避免程序出现内存耗尽的情况。
四、源程序清单
主要包括: #include
void number(){ srand(time(0));int i,t;printf(“随机数长度:n”);printf(“ 1.长度为20n”);printf(“ 2.长度为100n”);printf(“ 3.长度为500n”);printf(“输入序号选择长度:”);scanf(“%d”,&t);switch(t){ case 1: n=20;for(i=1;i<=n;i++){ a[i]=rand()%1000+1;//1-1000的随机数
}break;case 2: n=100;for(i=1;i<=len;i++){ a[i]=rand()%1000+1;}break;case 3:n=500;for(i=1;i<=len;i++){ a[i]=rand()%1000+1;}break;} for(i=1;i<=len;i++)b[i]=a[i];printf(“随机生成的%d个数如下:n”,len);for(i=1;i<=len;i++){ printf(“%d ”,a[i]);} printf(“n”);} typedef struct{ int key;//关键字
}RecordNode;//排序结点类型 typedef struct{ RecordNode *record;int n;//排序对象的大小 //srand函数是初始化随机数的种子 }ElemType;//排序对象的类型 直接排序
void InsertSort(ElemType A[], int n){ int i, j;ElemType x;for(i=1;i x = A[i];//准备插入第i个元素 for(j=i-1;j>=0;j--){ //从第i-1个开始往前找插入点 if(x.stn < A[j].stn)A[j+1]=A[j];else break;} A[j+1]=x;//插入 } for(i=1;i<=n;i++){ printf(“%d ”,a[i]);} printf(“n”);printf(“n”);printf(“比较次数:%d次n”,i);printf(“移动次数:%d次n”,j);} 直接选择排序 void SelectSort(ElemType A[], int n){ int i, j, k;ElemType x;for(i=0;i<=n-2;i++){ //每一趟选择最小元素并与A[i]交换 k=i;for(j=i+1;j<=n-1;j++)//查找最小元素的下标 if(A[j].stn void BubbleSort(ElemType A[], int n){ int i, j, flag;//flag为交换标记 ElemType x;for(i=1;i<=n-1;i++){ // 最多n-1趟排序flag=0;//假设本次没有交换 for(j=n-1;j>=i;j--)//第i 趟 if(A[j].stn < A[j-1].stn){ flag=1;//出现交换 x=A[j];A[j]=A[j-1];A[j-1]=x;} if(flag==0)return;} for(i=1;i<=n;i++){ printf(“%d ”,a[i]);} printf(“n”);printf(“n”);printf(“比较次数:%d次n”,i);printf(“移动次数:%d次n”,j);} } Shell排序 void ShellSort(ElemType A[ ], int n,int dk) { int i,j,temp;ElemType x; for(i=dk;i 快速排序 void QuickSort(ElemType A[ ], int s, int t){ //递归算法,对区间 A[s] ~A[t] 进行快速排序 int i=s+1, j=t;ElemType temp, x = A[s];//第一个为基准元素 while(i<=j){ while(i<=j A[i].stn <= x.stn)i++;//从左到右 while(i<=j A[j].stn >= x.stn)j--;//从右到左 if(i < j){ temp=A[i];A[i]=A[j];A[j]=temp;i++;j--;} for(i=1;i<=n;i++){ printf(“%d ”,a[i]);} printf(“n”);printf(“n”);printf(“比较次数:%d次n”,i);printf(“移动次数:%d次n”,j);} } if(s!=j){ //交换基准元素 A[s]=A[j];A[j]=x;} if(s void CreatHeap(ElemType A[], int n){ int i;for(i =(n–2)/2;i >= 0;i--)Sift(A, n, i);//调整A[i..n-1]使之为一个堆 } void Sift(ElemType A[], int n, int i){ // 调整A[i..n-1]成为一个堆(它的左右子树已是一个堆)ElemType x=A[i];int j = 2 * i + 1;// j为i的左孩子 while(j <= n-1){ // i有左子树 if(j +1 < n A[j].stn < A[j+1].stn)j++;// 使j指向左右孩子中排序码大的孩子 if(x.stn < A[j].stn){ //使j指向左右孩子中排序码大的孩子 A[i]=A[j];i=j;j=2*i+1;} else break;} A[i]=x;} void HeapSort(ElemType A[], int n){ //A为待排序表,n为表的长度 int i;ElemType x; CreatHeap(A, n);// 把A建成一个堆 for(i = n-1;i >= 1;i--){ x = A[0];//第0个元素与第i个元素交换 A[0] = A[i];A[i] = x;Sift(A, i, 0);//调整A[0..i-1]使之为一个堆 } for(i=1;i<=n;i++){ printf(“%d ”,a[i]);} printf(“n”);printf(“n”);printf(“比较次数:%d次n”,i);printf(“移动次数:%d次n”,j);} } Void main(){ int i,j,n,N=20;cout<<“ 各排序方法选择结果:n”;ElemType A[20];for(j=0;j 程序调试及测试结果 主要包括: 选择长度为20的随机数,六种方法排序的结果。 从比较次数和移动次数可大致看出各排序方法的效率高低,后三种明显优于前三种 六、结论 主要包括: 随机数产生方法:srand(time(0))就是给这个算法一个启动种子,也就是算法的随机种子数,有这个数以后才可以产生随机数,用1970.1.1至今的秒数,初始化随机数种子。Srand是种下随机种子数,你每回种下的种子不一样,用Rand得到的随机数就不一样。为了每回种下一个不一样的种子,所以就选用Time(0),Time(0)是得到当前时时间值(因为每时每刻时间是不一样的了)。 进行函数的参数传递时,如果传入一个地址,比传入一个struct效率要高,因为少了一个拷贝过程。待改进的地方:很多步骤有重复用到,如把数组b赋值给a,定义Ccnt,Rcnt等,可以做个初始化的函数调用,省去重复的代码。可以增加其他排序方法进行效率比较。 七、参考文献 [1] 唐国民, 王国钧.数据结构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213-238 [2] 张乃孝.算法与数据结构——C语言描述[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 唐国民,王智群.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107-115 [4] 唐国民, 王国钧.数据结构实验教程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195-207 说明: 标为M的是书籍 标为D的为学位论文 标为J的为期刊 标为C的为会议论文 指导教师:邵 1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育现状 1.1 教材单一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不同的专业应该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 重点是让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清醒认识,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功能作用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方法[1]。对于信息管理类的学生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实际操作能力上, 让学生掌握开发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因为不同的专业对于教学要求和侧重点的不同, 有些教材虽然将适用专业标注在了教材封面上, 但是教材的内容都是一样的。特别是对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 他们具有计算机基础薄弱的特点, 很多学生认为这是门讲授软件开发的课程, 与本专业关系不大, 从而难以调动其学生兴趣。 1.2 理论教学没有结合实践操作 在教学方式上看,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仍停留在教师讲授的传统模式上, 课堂中很少引入案例讲解和实践操作活动, 同时应用到整个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流程的完整的案例很少, 这样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使管理信息系统理论知识成了“空中楼阁”[2]。 1.3 教师队伍知识结构单一 多数管理信息系统教师是从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 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是实际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匮乏。即便是参加过培训或者具备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 在管理信息系统理论和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 也很难将专业知识掌握到前沿水平, 在教授学生的时候就存在局限性, 影响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效果。 2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措施 2.1 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要考虑学生专业特点 (1) 针对信息管理类专业和工商管理类两个不同的专业, 在进行教材设置的时候要有所侧重。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 培养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管理信息系统, 对于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流程, 管理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能够很好地掌握[3]。所以, 在进行教材编写的时候要做到有所侧重, 有详有略, 同时做到不破坏整个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的完整体系。 (2) 教材编写要考虑专业特色, 特别是对于案例选择上, 应该针对学生专业所涉及的业务流程进行案例的选取,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2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 管理信息系统学科融合了管理学、运筹学和信息学等很多学科, 其理论知识具有涉及面广, 难度系数大等特点, 这就决定了学好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基础是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管理系信息系统的学习也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 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同时要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中, 只有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 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2.3 转变教学模式, 注重能力培养 2.3.1 启发式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过程告别“灌输式”教学模式, 在对教材知识的讲解时要先引入实际生产问题, 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研究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中讲解分析问题, 引入教材解决方案, 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2.3.2 案例讨论法 在实际教学中引入案例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对案例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过程中, 模拟日后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全面性以及启发型的案例。经过学生、老师之间的分析讨论, 提高学生在信息管理方面的实际能力。 2.3.3 多媒体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讲授模式, 多媒体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 提高学生掌握信息的水平。尤其是在案例教学过程中, 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清晰地对案例进行分析, 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管理信息系统教育进行改革, 要有针对性地编写出能够反映专业特点的课程教材, 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阶段所占的比重, 将案例教学方法以及课堂讨论的方式结合起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从而促进管理信息系统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赵志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2 (14) :183-184. [2]李守伟.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 2007, 12 (25) :28-29. 1 大数据时代对企业和港口的影响 1.1 大数据时代下的企业成本和作业管理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第三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使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理念受到巨大挑战。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所计算出的成本不能反映真实情况,严重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已经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企业环境。一些先进企业对成本核算和作业管理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形成新的成本核算和作业管理理念。企业对计算机信息化的需求已经从“核算”逐渐向“管理”转变,核算已不再是企业决策的唯一指向。如何对信息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管理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因此,先进的信息管理理论在企业成本和作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1.2 大数据时代下的港口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体系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竞争的不断加剧,港口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带动点,各港口城市正在兴建区域性的航运中心,以便在蓝海经济中获得核心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取得话语权。随着电子商务的加入,大数据在物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物流行业的变革指日可待。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挑战,港口的数据化管理变革势在必行。利用大数据带动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使物流领域内的任何数据都可以通过系统进行智能化处理,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 2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现状与数据采集 2.1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现状 目前,大部分集装箱码头采用码头生产系统及其接口程序作为主要的作业评估手段。这种方式只是简单地对系统生成的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无法全面、真实地反映集装箱船舶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更不能在企业的成本管理中发挥作用。在实际作业过程中,经验主义对操作决策起主导作用,缺少船舶作业分析系统对投入的机械设备、人力成本等进行综合分析,因而难以提高船舶作业效率。因此,有必要构建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细化分析作业过程中各环节的关键数据,合理配置机械设备,优化业务流程和装卸工艺, 达到机械、人力、效率和利润的最佳平衡点,实现由传统的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更加深刻、直观地反映集装箱码头整体生产情况。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通过对码头关键生产环节的作业信息和重要数据进行采集、汇总和分析,以量化指标反映集装箱码头生产组织过程和作业效率,减少碳排放,实现绿色港口的发展目标。 2.2 数据采集 虽然在采集数据时无法了解大部分数据(如单机成本、设备故障修复时间、客户诉求等)的用途和价值,但通过大量基础数据的交互使用,可大幅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如果记录下所有客户的年龄、性别以及客户办理业务时的心情、状态,结合提供服务时客户的言语、动作,并将之与业务结束时客户的满意度、下次业务合作方的选择等信息进行相关性分析,则可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论,如某些特定词汇可提高客户满意度等,从而协助制定更有效的服务标准。在各领域中都有许多被忽视的数据,若将其关联起来并进行分析,就会得到很多独特的结论。这些结论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其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并且有些结论可提升有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 模型构建 3.1 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概述 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是通过对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来计算作业成本,并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成本管理系统。该系统以作业为中心,根据各环节资源消耗情况分配资源,然后根据各环节消耗的资源量计算作业成本,并进行优化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船舶码头作业产生的服务成本实际上是码头全部装卸作业消耗资源的总和。船舶作业成本的计算以作业为重点,并将其作为核算和管理的对象。相对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船舶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主要在技术层面上以管理作业的实际运作为中心,利用作业信息计算成本从而改进作业,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并对作业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优化作业管理。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示意如图1所示。 3.2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功能 模块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必须建立在成本信息流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其功能模块是业务流和信息流在信息系统上的实现。因此,系统功能模块主要是对“资源-动因-作业”进行基础管理,但为了对成本进行系统化管理,还须进行多模块结合才能实现特定功能。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功能模块示意如图2所示。 (1)单证管理模块:对生产所需单证进行汇总、归类和分析。 (2)服务管理模块:是内部管理与外部沟通的结合点,通过网站、微信、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数据采集,这些数据经过分析后作用于其他模块。 (3)资源管理模块:对作业过程中投入的人力、机械设备、能源等进行集中管理。 (4)作业管理模块:包括作业识别、作业分类、作业成本的归集和分配。作业管理模块可识别作业;对每个作业环节消耗的资源进行统计,得到成本信息;分析作业链中每个作业环节的资源消耗,并对比历史数据,得出结论,从而对当前作业进度起到预警作用,同时为作业链优化提供有效信息。 nlc202309012155 (5)评估管理模块:包括船舶作业评估、资源消耗评估、人员绩效评估等。 (6)接口输出模块:与公司其他系统或外部物流企业的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传送。 3.3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的数据采集和数值分析 码头作业存在多套管理系统,如生产作业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客户反馈系统以及外部物流链系统等。船舶作业分析系统模型涉及的变量较多。通过这些系统数据接口提供的基础数据,建立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的基础数据库,以满足船舶作业分析的要求;根据船名、航线和时间段等组合查询条件,分析船舶作业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同时,适当调整投入作业的机械设备、人力等资源,在保证船公司要求的班期等条件下,优化船舶作业方案,使船舶作业利润最大化。 3.3.1 机械使用效率数值分析 场桥与拖车的协调以及拖车与岸桥的协调对堆场的作业效率有很大影响。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场桥与拖车的协调以及拖车与岸桥的协调可以通过以下指标进行评估。 (1)集装箱等待时间 集装箱到港后,若无闲置的场桥,则集装箱需要等待。 (2)岸桥等待拖车的时间 岸桥对集装箱进行卸载时,若岸桥下方无拖车,则岸桥需要等待,岸桥等待时间越长,岸桥与拖车的协调程度越差。 (3)拖车等待岸桥时间 当岸桥对集装箱进行卸载时,若岸桥下方拖车数量多于1台,则拖车需要等待,拖车等待时间越长,拖车与岸桥的协调程度越差。 (4)拖车等待场桥时间 当拖车将集装箱运到指定堆场时,若无闲置的场桥,则拖车需要等待,拖车等待时间越长,拖车与场桥的协调程度越差。 (5)场桥等待拖车时间 当场桥将集装箱卸到指定位置时,若拖车没有将集装箱运到,则场桥需要等待,场桥等待时间越长,场桥与拖车的协调程度越差。 (6)岸桥利用率 岸桥利用率=岸桥实际作业时间/岸桥作业总时间 (7)拖车利用率 拖车利用率=拖车实际作业时间/拖车作业总时间 (8)场桥利用率 场桥利用率=场桥实际作业时间/场桥作业总时间 集装箱在港口等待作业的时间越短,集装箱运行效率越高。若盲目地缩短集装箱等待时间,则所需机械数量较多,所产生的费用也较多。在实际港口作业中, 调用岸桥的费用比场桥、拖车高得多,调用场桥的费用次之,调用拖车的费用和时间成本是最低的。因此,由于拖车数量不足导致的岸桥等待拖车时间以及岸桥利用率是优先考虑的因素,其次考虑的是由于拖车数量不足导致的场桥等待拖车时间以及场桥利用率。因为拖车的使用较为方便,所以集卡等待时间是最后考虑的因素。此外,由于调用岸桥的费用较高,应先考虑由于场桥数量不足导致的拖车等待场桥时间,其次考虑由于岸桥数量不足导致的拖车等待岸桥时间。同时,通过对岸桥利用率的分析,可以直观地看出各台岸桥停用时的情况及可控性。 3.3.2 集装箱船舶作业数值分析 (1)单船作业效率 单船作业效率=单船箱量/船舶作业总时间 (2)单桥作业效率 单桥作业效率=单船箱量/岸桥作业总时间 (3)单箱净收入 单箱净收入=(装卸业务收入 税金及附加)/作业箱量 (4)单箱作业成本 单箱作业成本=全部作业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机械成本及损耗成本等)/作业箱量 (5)单箱利润 单箱利润=单箱净收入 单箱作业成本 通过分析集装箱船舶作业过程中的各个指标,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找到船舶作业效率与单箱成本的平衡点。 3.3.3 数值计算方法 (1)按照要求计算实际值,即计算作业实际成本、实际利用作业资源以及流程实际完成的时间、质量和效率。 (2)计算和分析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的差异。 (3)当实际耗用的作业量小于约定值时,存在“未利用作业成本”。因此,必须计算和分析由于“未利用作业成本”而产生的差异。 (4)计算和分析作业成本与预算成本的差异。 (5)计算和分析作业所用时间与标准时间的差异。 (6)计算和分析作业效率与所要求效率的差异。 通过计算可以发现实际值与标准值的差距。如果实际值几乎接近标准值,那么就必须改变标准值,向最佳标准值靠拢;如果实际值远远偏离标准值,那么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4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与码头其他系统模块的关联控制 4.1 各模块的数据记录和收集 通过系统各模块间的配合和数据交换,实时、准确地反映船舶作业实际情况。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记录船舶作业各环节的数据,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并通过评价各环节,为船舶作业的考核评估打下基础。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与码头其他系统的关联见图3所示。 码头其他系统的关联 4.2 船舶作业各环节当前数据与历史数据的比较 通过对比船舶作业各环节当前数据与历史数据,作业人员能够清晰地了解当前作业进程,从而发现作业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地改变作业计划。同时,船舶作业分析报告既从宏观角度为今后的工作指出改进方向,又从客户角度满足客户问询要求。 4.3 系统各模块的关联控制 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的信息流可以作用到码头其他系统,例如:通过船舶作业评估对人员进行绩效考核;通过与码头外部系统模块的关联对接,实现码头与外部的信息共享,避免信息不对称产生资源浪费。 5 结束语 集装箱装卸作业是集装箱码头的核心业务,集装箱装卸效率直接关系到集装箱经营管理效率,同时也会影响整个航运物流体系的共同利益。在港口经营管理向精细化、弹性化、集约化转变的今天,船舶作业管理系统化有利于优化作业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港口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本文根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数据分析、系统模块交互使用等技术手段,提出建立集装箱船舶作业评估及成本管理系统的设想,以期为集装箱码头船舶作业管理系统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编辑:薛树业 收稿日期:2015-03-08) 一、“天时、地利、人和”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1.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推进信息化成功的前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强调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部门针对信息技术引用于教育领域给予了政策和资金上的有力支持,这些必然因素和大环境保障了我校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学校秉承“让生活走进学校、让教育回归生活”的办学理念,以“生活教育”为引领,将最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融入细致务实的工作中,努力办一所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高质量高品位的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为现代教育教学指明了航向,奠定了理论基础,可谓是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进提供了“天时”。 2.高质量的专业化配备为教育教学信息化奠定了基础学校已全面实现“三通两平台”的要求,裸光纤已经接入校园网络,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已完成同崂山教育云平台的对接,初步实现了同步课堂、资源平台共享、办公平台等教育功能。与学校合作的技术公司时代智囊网络技术公司,立足于教育,服务于教育,凭借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丰富的经验与强大的科研实力,在业界获得了许多荣誉。高标准的硬件配置以及经验丰富的网络技术支持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可谓是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成功提供了“地利”。 3.精良的师资队伍为信息化教育教学提供了支撑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充满活力、可持续发展的教师团队,教师愿意研究,有能力研究。教师人手一机,近年来通过班班通、未来教室、电子白板、计算机初步应用、网络安全及应用、微课软件等各类别教育技术培训,教师们的信息素养逐步提高,具备了综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可谓是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成功提供了“人和”。 二、教育信息化在学校教育教学、后勤各方面全面推进 云平台管理系统建设工程目前,学校的云平台已经建设完成家校平台、教师管理、学籍管理、短信平台、教学资源、同步课堂、办公平台、站内信、校园一卡通、视频讲堂、学籍管理、语音作业等子系统。同步课堂通过视频编码器、高清摄像头和互联网实现家校实时互通、校内同步教、校外异地教研。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难度大、强度高的系统工程。用计算机管理来代替人工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使繁杂的学生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包含了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提供将已有学生信息数据按数据文件形式进行导入的接口,便于学生数据信息的系统初始化。校园一卡通储存学生的姓名、班级、照片等有效信息,芯片内可存诸学生的学籍信息、家庭信息、历次考试成绩、教师评语等档案信息,方便学校数字化管理。校园一卡通还可以根据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需要,作为考试电子准考证、食堂售饭卡、图书借阅卡、校内消费卡、校车卡或公交车卡等,实现校园内外一卡通。教学管理方面可借助学生个人空间,提供学校信息通报,播报家庭作业、学生成绩、评语、奖励、处分,发送学生思想动态、在校表现、家长会通知、班级活动等功能。目前学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已经在云评价和图书借阅方面得到广泛使用。 2.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广泛应用 (1)借助云平台建设语音作业系统口头作业的数据化管理。一二年级有较多的口头表达作业,如说算理、背古诗、看图说话、英语朗读等。这些不能落实在书面上的作业,教师的检查和指导非常困难。学校利用云平台,建立了语音作业系统。教师通过手机APP系统布置语音作业,家长、学生可以实时接收,学生通过手机的语音录播功能很轻松地完成作业并上传。作业评价功能促学生持续发展。语音作业系统方便快捷,可以实现作业的反复录制,系统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点赞,评选出优秀作业,达到激励、示范学生的作用。教师和家长也可以参与其中,及时给予点评和指导。学生所有的作业和点评记录都会在平台中得到保留,可供随时查阅,为学生可持续的发展提供数据参考。 (2)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发展激励研究”系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大规模实施过程性评价,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小学生的综合素养是教育评价面临的主要难题。学校基于“大数据”,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可穿戴设备,以手机APP、PAD、电脑为客户端,开发云评价管理软件,建立科学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发展评价体系。通过师评、互评、自评、家长评价等多元评价,全面采集、存储、传递、汇总学生学习生活过程的数据信息,并对评价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发展。其主要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更加全面科学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此系统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全方位展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养,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是引入“大数据”信息新技术,探索高效评价新路径。“基于大数据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发展激励研究系统”的建设是在学生评价领域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可穿戴设备,以手机APP、PAD、电脑为客户端,开发相应的软件,运用大数据的特色功能,通过对巨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和分析,对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提高了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是注重发展激励作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终身发展。此系统针对学生个体,通过分析学生个体数据,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实施个性化指导,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专题研究展。小学阶段评价最终形成一个个学生自身发展的数据资源包,为学生、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提供科学全面的数据分析,判断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成绩、爱好特长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提供指导,助力学生的`终身发展。 四是切实减轻评价负担,利于教育教学优化发展。采用此系统,资料的收集、整理、保存、传送等都变得十分便利,减轻了学生重复上交评价材料的负担,减轻了教师复杂的评价记录工作,也减轻了学校整理、分析、存放等工作量,有利于三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优化了教育教学。 五是评价与管理有机结合,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此系统把评价和教育教学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评促教,最终使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学校把评价与学生学习活动、德育发展、社会实践等相结合,使评价逐步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同时,把评价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整理分析评价数据,让家长更加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使家长的要求和期望更加适切,提升了家校合作的实效性,为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六是多元评价促教育公平,信息技术助建诚信体系。此系统关注学生成长历程,把日常评价、成长记录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参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变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依靠互联网的公开性、资源的互享性和评价环境的保密性,公众监督落到了实处。此外,评价系统要求各评价主体在评价时必须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以链接附件的形式上传,保证了评价过程和结果的真实性,也有助于建立诚信的评级体系。 3.信息化在后勤管理一线的应用 (1)“电子营养师”把好身体第一关如何让学生吃的更科学、更营养,学校基于联合国儿童基金组织关于世界儿童营养标准和《青岛市中小学营养午餐规范》而自主研发成功了营养配餐软件,成为了我们的“电子营养师”。学生每餐里所摄取的营养和能量由这款软件进行检测和评估。软件菜单栏上有食谱制定、营养评价等多个菜单选项,里面有13大类食物细分成多道菜品,并且有学生所摄入营养元素的能量标准。管理员借助管理系统可以迅速测算出每道菜品的热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7种主要元素,以及硒、烟酸等7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值,并且以一周食谱的营养摄入量做综合评价。学校每周五下午将下一周的菜谱放在网站上公示,并且将每天的食谱分析报告告知家长,以此科学地指导家长做好每一顿晚餐,这受到了家长的好评。“电子营养师”软件的开发应用,解决了很多学校无法配备营养师的问题,目前已在青岛市教育系统进行推广。国务院食安办、国家食药总局、国家疾控中心、全国人大等单位的领导先后来到我校调研,对于学校的创新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电子营养师”为全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把好了第一关。 (2)“机器人厨师”构建智能化厨房学校将“机器人炒锅系统”与“电子营养师”软件相结合,建设智能化厨房。所有菜品经过电子营养师的精确测算,录入到机器人系统中。机器人按照设定程序,什么时候该放多少油,多久放葱花,应该加多少盐,每到一个操作步骤,都会亮灯提醒。不用非得大厨,只要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最关键的是机器人炒菜快捷、省力,翻炒、出锅、刷锅都替代了人工。 三、结语 1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师资力量的不足 针对我国目前民办高中的发展现状而言,教师队伍人才缺乏的现象普遍严重[1]。师资资源储备不足,不但导致了我国民办高校无法正常的开展日常教学管理相关的工作,而且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管理没有办法顺利开展。与此同时,很多民办高校的教课老师并不是全职,而是从各个学校聘请的兼职老师,导致教师岗位有着非常大的变化性,无法使高校将有限的教师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安排,进而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我国民办高校的很多任课老师并没有足够的社会经验,大多是通过专业考试合格后,直接进入岗位任职,使得民办高校对学生的教学管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不到满足。所以,民办高校师资力量的缺乏和能力不足的现象应该作为发展民办高校首先要解决的事情,否则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必然会被严重阻碍[2]。 1.2高校课程结构设置欠妥 伴随着社会整体水平逐渐上升的良好势态,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所具有的知识储备量和运用的能力,这就使得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应运而生,进而满足人们想要获取知识的愿望。然而现实却不是如人们所想的那样,在具体课程结构的设计上,有很多不科学的地方,在加上我国民办高校模式相比较于国外发达国家而言,开展的时间比较晚,具体的实践也不够完善,使得民办高校的教学结构不符合我国的具体国情,难以长久的发展下去。比如,在现如今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已经由传统的专业型人才转向专业性型人才与创业型人才相结合的方式,那么针对这个现象,高校就应该开设与大学生创业有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3]。但是在民办高校实际的教学中,很少有这方面的课程,就算有内容也不够科学完善,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还制约了高校的发展。 1.3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摘要:伴随着信息时代大数据的飞速发展和变化,教育体系的模式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发展步伐越来越快,办学规模和办学水平不断壮大和提高。在社会信息大数据化的环境中,我国高等教育特别是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需要不断改革、完善与创新,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使我国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能够充分展现出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是现如今广大专家学者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围绕在大数据背景下,对我国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与实践展开详细的探究,为今后专业人士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数据分析,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 0 引言 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同年,贵州省启动了我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建设工作,标志着大数据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物流等数据驱动型企业,迫切地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结果,辅助公司决策,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客户分群、客户行为分析、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营销、广告投放等企业核心业务越来越依赖于对大数据的有效分析。如何从海量业务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指导商业运营与决策、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成为每个企业都将面临的重要挑战。由于信管专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信息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明显的应用型导向,强调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大学生与大数据分析相关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信管专业人才培养转型的重要方向。本文先通过职友集网针对信息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行业的统计分析,表明与数据分析相关的职位需求正在上升,梳理了Facebook、Twitter、Baidu、Alibaba、Tencent等五家国内外知名公司对大数据人才的能力要求,厘清了我校信息管理专业与相关能力要求对应的实验课程,以此构建了面向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近几届毕业生的就业、考研情况来看,基于这套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大数据分析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1 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变化 自1998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将分别来自工学、管理学等不同门类的管理信息系统、科技信息专业、经济信息管理专业、林业信息管理专业、信息学专业等5个专业进行资源整合,组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来,至今已有18年。社会环境已经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再到大数据时代,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市场研究公司IDC2013年的研究报告称,全球大数据技术和服务市场将在未来几年保持31.7%的年复合增长率,2016年的总规模有望达到238亿美元。而根据麦肯锡报告,仅仅在美国市场,2018年大数据人才和高级分析专家的人才缺口将高达19万。此外美国企业还需要150万位能够提出正确问题、运用大数据分析结果的大数据相关管理人才。同时,市场催生出ETL开发者、Hadoop开发者、大数据可视化工具开发者、数据科学家、OLAP开发者、数据仓库一体机专家、预测分析开发者等与大数据分析相关的新型职业。 职友集网站针对信息管理专业大学生就业行业的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其中从事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占23%;从事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的占17%;从事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行业的占11%,这三个行业占到了毕业生总数的51%。而其他与IT非直接相关的行业或多或少地与大数据分析有关,比如:金融、快速消费品等。 2 大数据专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要求 笔者通过网络收集了Facebook、Twitter、Baidu、Alibaba、Tencent等国内外几家主要公司招聘大数据人才时对大数据人才能力的要求,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出,大数据人才应该具备以下基本能力: (1)具备基本的编程能力,熟练运用C/C++/Java等开发语言一种及以上,精通Shell/Perl/Python等脚本语言一种及以上; (2)具备基本的数据库设计、开发能力,精通My Sql/SQL Server等DBMS一种及以上; (3)具备数学、统计学等方面的基本素养,同时还应该熟练使用SPSS等主流统计分析软件、面向统计分析的开源编程R语言; (4)了解Hadoop/Hive大数据平台,具备处理大数据所必需的Hadoop、Hive、Storm、Spark等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 3面向大数据分析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3.1 面向大数据分析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根据市场对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及本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适时地调整了专业培养方向,并根据大数据分析的能力要求,重新梳理了专业课及其实验内容,如表2所示,使实验内容与大数据分析人才的能力要求相一致。 3.2 教学效果 面向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实践教学体系为提升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显著提高。2010-2015届本校信息管理专业就业行业、签约率,如图2所示。从签约率来看,2010-2015年,毕业生签约率平均达96.48%,2011届毕业生签约率达98.09%,2012届毕业生签约率达96.22%,而2015届毕业生签约率更是达到100%,表明毕业生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认可度。从就业单位来看,有多名学生被深圳华为、美的、格兰仕、广州珠江钢琴集团、广州宝洁有限公司、中国电信广州分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广州分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电网公司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录用,表明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进一步增强。从考研学校来看,有多名同学被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多所985、211高校录取为研究生,表明毕业生的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强。从就业行业来看,近6届就业的毕业生中,从事系统/移动开发、系统维护、ERP实施与二次开发的同学占47.1%;从事数据分析、信息咨询的同学占10.1%。2013年,三峡大学委托麦可思公司对学校所有专业的调查中,信管专业的毕业生对专业的认可度达到97%。 4 结语 通过本校近几年面向大数据分析的信息管理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具备了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同学受到了市场的普遍欢迎,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并且他们对专业具有非常高专业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马费成,宋恩梅.信息管理“专业课程链”的建设与实践[J].图书情报知识,2014(2):4-10. [2]IDC:2016年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238亿美元[EB/OL].http://report.iresearch.cn/content/2013/07/204163.shtml. [3]Mc Kinsey Global Institute.Big Data:The Next Frontier for Innovation,Competition,and Productivity[R].2011. 关键词:大数据;高等学校;教育理念;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9-0019-03 一、引言 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深入,我国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正处在蓬勃发展期。然而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资金缺口问题已成为制约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突出问题。高校信息化建设在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信息化服务运维、信息化管理和信息化人员培训等各个构成要素的经费投入都还不够,大部分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的资金还不能满足高校信息化持续发展的需求,使得高校信息化发展水平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远远不能满足高校教育科研的需求。[1] 为解决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投融资问题,国内许多高校通过多种方式,在信息化建设融资方面进行了创新探讨,形成了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样化和投融资活动市场化的融资新格局,促进了高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 二、融资模式 高校利用自有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完全主导建设,项目建设内容可以密切贴近学校的特点,满足师生的个性化需要。但是,由于高校办学资金主要投入到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基本建设方面,而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比例较低,且不稳定,高校单纯依靠自有资金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压力较大,因此高校也在积极开辟资金筹资渠道,在借鉴其他行业融资方式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一般采用以下几种融资模式: 1.银行融资 目前国内高校进行的信息化建设为银行与高校的深入合作提供了契机。银行愿意通过直接投资的方式参与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建设项目一般采取银行投资,集成商建设,学校运营的模式。 银行投资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由于看重高校几万人规模的资金总量和收益预期。一所高校的员工工资、科研费用、办公资金、学生学费、货款、补助、后勤资金、基建资金等资金规模相当可观。银行通过投资高校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超越对手,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可以开拓市场,拓展银行各项新增业务,培养自己的长期目标客户群体。同时,高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银校转账、电子支付等功能,需要与银行系统后台进行安全对接来实现,所以系统建设与银行也是密不可分的。[2] 2.通讯运营商融资 高校与通讯运营商合作开展信息化建设,即通讯运营商独立投资模式。高校是通讯运营商争夺的重要市场,从传统的固定电话、宿舍宽带、校园网接入宽带,到师生的手机通信及数据业务、校园无线网等[3]。建设项目一般采用运营商投资,运营商自主建设或委托集成商建设,学校自主运营或学校授权运营商运营,学校收取管理费的模式。 通讯运营商主要对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校园一卡通”和“校园无线网”系统投资建设感兴趣。一卡通建设方面,目前通过技术可以实现“手机”直接刷卡,完成一卡通普通卡的所有功能,运营商可以通过校园卡和手机卡的集成可以锁定高校大量的消费客户,提高通讯运营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4]。校园无线网建设方面,运营商一方面通过无线网接入服务收取固定的费用,同时也可以锁定大量的消费用户。通讯运营商进入校园后,通常以赠送手机等形式,来推销自己网络品牌,提高入网率,控制学校用户资源,同时通过与高校签订各种条款阻挡其他竞争者进入高校,独占通讯市场份额。[5] 3.租赁公司融资 目前业内已有融资租赁公司与信息化系统供应商结成合作伙伴,这样既能减轻学校的项目启动资金(支付第一期租金即可使用设备),又可以扩大项目,加快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速度(支付第一期租金即可启动项目,总项目投资可在2~3年内分期支付完毕);既可缓解资金压力,又不占用银行信用额度(可用银行贷款投入非IT项目,合理规划现金)。同时高校通过收费获得的经济回报也有可能在几年内收回投资。社会融资机构的介入缓解了高校建设信息化建设的资金压力,可以说是一种新的投资运营模式。 4.社会捐赠融资 企业和个人对高等教育的捐赠是未来国家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渠道。在吸引社会捐赠方面,以建筑物、设备或者奖学金居多,用于捐赠信息化建设的少之又少。一些高校通过将信息化建设内容打包成项目,也获得了一些社会捐赠。但由于国家关于企业和个人捐赠、免税、退税等激励政策还不完善,因此高校通过捐赠形式获得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整体份额较少。 三、投资者的收益 当前大多数高校信息化建设融资主要以“校园一卡通”和“校园无线网”建设为平台,采取与银行、通讯运营商合作的方式完成建设。银行或者通讯运营商投入建设资金,他们一定关注投资带来的收益,具体为:直接经济收益、间接经济收益、间接非经济收益。 1.直接经济收益 银行对高校的投资,加强了高校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存储关系是高校与银行合作的基础关系。虽然高校不能像企业那样产生效益,但是高校是信誉最好的用户之一,随着教育产业的发展,科研经费、各种贷款也在不断增加,高校大规模的存款更是十分难得的资源,银行对于学校的投资可直接换来大量存款,意味着投资带来的巨大直接经济收益[6]。 通讯运营商对高校的投资,可以通过提供网络运营服务、线路服务、无线网服务、固定电话服务等直接收取服务费或者运营费,获得收益。同时,通讯运营商也可以通过与高校合作,垄断高校的固话、手机用户市场,大量的用户带来了直接的收益。 2.间接经济收益 学校是新生事物接受最快的地方,银行或通讯运营商对学校的投资,培养了大批稳定的学生用户群体,这些学生毕业后一般也会成为银行或者通讯运营商的稳定用户,增加该银行业务或该通讯运营商的市场占有率,可以使银行或通讯运营商的业务得到长远的发展。 银行可以获得更多的直接或潜在的信用卡、金融IC卡、新业务(投资理财、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用户,通讯运营商可以获得更多的通讯增值服务客户,这些大量的稳定用户带来的间接经济收益更是一笔不可估量资产。 3.间接非经济收益 银行或通讯运营商参与高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服务民生领域、回馈社会的事情,更是展示企业形象和综合服务实力的机会。对于校园信息化的投资,通过学校的宣传,势必会增加该企业的校园知名度、曝光率,从而提高该企业的公共形象。 四、高校接受融资的利弊分析 高校通过融资开展信息化建设,很大程度的解决了学校资金紧张的难题,是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那么高校融资存在哪些利弊呢? 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促使教育经费支出规模迅速膨胀,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缺口巨大,仅靠学校资金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学校接受企业投资可以解决建设资金的瓶颈,快速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使师生充分体验智慧校园的建设成果。 同时,高校通过融资方式进行信息化建设也存在一定弊端,主要体现在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垄断、主导权和违约等方面的问题。 企业投入信息化建设资金,必然要排斥同行竞争者与学校合作的机会,完全垄断学校的相关业务,失去了竞争,有可能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下降,造成师生员工的不便;企业通过对高校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资金控制,使学校失去了建设的主导权,不能完全按照学校的规划、师生的需求开展建设,而是基于企业的利益和业务拓展来建设;企业自身经营风险等原因也可能使企业有违约、失信等问题,减少或终止投入,给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带来风险。 endprint 五、合作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高校和投资方的合作涉及很多具体问题,需要在合作前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准备,以免在合作过程中产生误会,甚至导致合作失败。 1.充分掌握合作主导权 通过融资方式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高校要保证足够的主导权。合作双方在公平互信和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信息化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方式、技术方案等方面都应该以学校为主导,按照学校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建设。学校方在合作中不能被投资方所左右,投资方不能因资金的投入而强迫学校方签订一些强制性的协议,如强制消费、强制服务、强制技术方案等。 2.洽谈合作要有足够的时间提前量 作为企业,无论是银行还是通讯运营商,其对高校的投入都受到各级部门的严格监管和审计,而且企业内部也有严格的制度约束,企业内沟通、协调的周期一般都很长,企业资金真正投入到位的时间通常比较滞后,因此高校至少在信息化项目建设前一年就开始与企业洽谈合作,明确资金到位方式、到位时间,避免信息化项目建设后因企业资金不到位引发的合同纠纷、付款纠纷等问题。 3.保持足够的合作耐心 企业投入资金,必然要获得相应的收益。企业在合作中会根据自身的业务和利益需求对学校信息化项目建设内容、技术方案等会提出很多不尽合理的要求,甚至以管理或技术原因阻碍项目建设;同时,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侧重业务不同,关注点不同,各项工作的流转周期偏长,容易导致项目建设一拖再拖。因此,在合作前期,应把建设内容、技术方案等等问题先行讨论清楚,并充分理解企业的需求和内部管理,对合作保持足够的耐心。 4.尽量避免与多家企业同时合作 高校通过融资方式开展信息化项目建设,需要与投资方进行大量的沟通协调工作。如果选择多个合作方,势必会增加很多协调工作,而且合作方之间也需要沟通和协调,也容易出现推诿扯皮的问题。因此,尽量减少合作方,可以大幅提高项目建设效率。 六、结束语 当前形势下,国内高校在面对信息化发展的刚性需求与资金来源渠道短缺这一矛盾时,要结合自身特点,采取合适的融资模式,完善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同时,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明确合作责任,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项目可行性评估,提高融资资金的使用效率,使得在校师生切实体验到智慧校园建设带来的巨大便利。 参考文献: [1]程果,盛娟.民办高校与通讯运营商合作建设“数字化校园”模式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4). [2]赵颜成.校园一卡通对高校财务管理影响的浅析[J].中国经济论坛,2007(2). [3]万维新,涂伟.手机一卡通项目风险控制策略[J].中国教育网络,2012(11). [4]孙中国.关于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 [5]校园一卡通投资模式转向多元化[J].教育信息化,2008(3). [6]余红柳.对构建高校与银行合作关系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编辑:王晓明)数据库大作业-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第3篇
数据库大作业-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第4篇
大数据信息化管理教学模式论文 第5篇
数据库大作业-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第6篇
数据库大作业-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第7篇
数据库大作业-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第8篇
大数据管理与高等学校教学 第9篇
数据库大作业-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