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精选8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1篇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收集
(1)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者求另一个数比一个数少几?就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的问题,用减法计算。列式:较大数-较小数=多少。
(2)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是多少?用加法计算。列式:一个数+几=多少。
(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列式:一个数-几=多少。
(4)把一个数平均分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列式:一个数÷几份=每份是多少。
(5)把一个数按几个一份分一分,求可以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列式:一个数÷几=几份。
(6)求一个较大数里面有几个较小数,用除法计算。列式:较大数÷较小数=几个。
(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列式:一个数÷另一个数=几倍。
(8)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几×几=多少。
(9)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一个数×几倍=多少。
(10)被除数÷除数=商
72÷8=9
读作:72除以8等于9。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11)乘数×乘数=积(因数×因数=积)
7×8=56
读作:7乘8等于56。●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乘数。
(1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0÷3=3„„1
读作:10除以3等于3余1。●(被除数-余数)÷除数=商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13)米用字母 “m” 表示; 分米用字母 “dm” 表示;厘米用字母“cm” 表示; 毫米用字母 “mm” 表示;
1米=10分米(1m=10dm),1分米=10厘米(1dm=10cm),1厘米=10毫米(1cm=10mm),1米=100厘米(1m=100cm),1分米=100毫米(1dm=100mm),1米=1000毫米(1m=1000mm)。(14)1小时=60分
1分=60秒
秒针走一圈是60秒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
时针走一圈是12个小时,时针走一大格是1个小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分针从12起走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15)(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左上为西北,左下为西南,右上为东北,右下为东南。(现实中)早上起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1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万以内数的读法: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者连续两个“0”就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万以内数的写法: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几个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个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写“0”占位。
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①位数多的大于位数少的数;②位数相同时,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③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17)笔算多位数的加法时,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笔算多位数的减法时,要注意: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哪一位不够减,就向前一位借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验算加法,可以调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验算减法,用结果(差)加上减数。验算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
(18)一个角有一个顶点,有两条边。角的两边叉开小,角就小,角的两边叉开大,角就大。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用三角板的直角量角时,顶点和直角的一边分别重合,再看直角的另一边来判断;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钝角都比直角大。
用三角板的直角画角时,顶点和直角的一边分别重合,再沿直角的另一边画线。
(19)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是: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乘积的末尾添上1个“0”。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要注意:列竖式时两个因数的数位要对齐,一般先把两位数写在上面,再对着两位数的个位,在下面写一位数。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位数的每一位数;与哪里一位上的数相乘,就对着那一位写积;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如果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都需要进位时,注意要先加上个位进上的数,再向百位进位。
●(任何数)×0=0
0×(任何数)=0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2篇
一、有余数的除法
1.遇到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计算,想: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商几。2.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如果除数是3,被除数每增加3,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0、1、2地重复出现。
如果除数是5,被除数每增加5,商就增加1;余数总是0、1、2、3、4、0、1、2、3、4地重复出现。(书第7页第12题)
二、时、分、秒
1.钟面上的最短的针是时针,长针是分针,最长的针是秒针。
2.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如:分针指着12,分针指着9,就是9时(9:00)
3.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4.时针有1大格是1小时。时针有几大格是几小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分针走几小格是几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秒针走几小格是几秒。
5.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也就是60分,所以1时=60分。
分针走1小格是1分,秒针正好走了一圈,是60小格,是60秒,所以1分=60秒
6.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多。如:时针在5和6之间,走过了5,表示5时多。8时过了5分,就是8时零5分。
7.判断钟面时间:先看时针,判断是几时多,再看分针,5分5分地数,判断是多少分。
三、认识方向
1.太阳每天从东面升起,西面落下。
2.早晨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傍晚面对太阳,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面对北极星方向,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3.地图或平面图通常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
4.指南针指针总是一端指向南,另一端指向北。树的年轮较疏的一面向着南面,较密的向着北面。朝着北极星的方向是北面。5.四、认识万以内的数
1.10个一是1个十。(1个十里面有10个一)10个十是1个百。(1个百里面有10个十)10个一百是1个千。(1个千里面有10个一百)10个一千是1个万。(1个万里面有10个一千)
2.从右边起,数位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3.读数时,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都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写数时,要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写,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几十就在十位上写几,几就在个位上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5.比较数的大小: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比位数少的数要大。位数相同时,要比较千位上的数,千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千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百位上的数;如果百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也相同,就比较个位上的数。
6.用算盘记数时,要拨珠靠梁,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7.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五、分米和毫米
1.长度单位: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2.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3.数学书的厚度不到1厘米,大约6毫米。
一枚5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先拆数(拆成几十和几),再口算(先加(减)几十再加(减)几)
2.列竖式计算加减法: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不够减,就从前一位上退1作10。
3.隔位退位减:不够减,向前借;遇到“0”,再向前;借到了,往回走,“0”上有点看作“9”。
4.加法验算,把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再算一次;减法验算,用差+减数,看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七、角的初步认识 1.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2.角的两边张得越大,角就越大;角的两边收拢得越小,角就越小。
3.比角时,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对齐,看另一条边,哪个在外哪个角就大。4.锐角(比直角小)直角 钝角(比直角大)5.几边形就有几个角。
6.一般的平行四边形有2个锐角和2个钝角,没有直角。7.长方形和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8.任何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1个直角或1个钝角。最多有3个锐角。最少有2个锐角。
八、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1.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结果是不同的。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3篇
表内乘法是小学阶段乘除法运算的第一个认识循环, 它是整个乘除法运算的基础, 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现在的学生对于表内的乘法口诀其实并不陌生, 有的学生的铅笔盒盖上、包书纸上就印有乘法口诀表, 有的学生提前在父母的帮助下已经会背诵乘法口诀表。 当然, 不排除有学生从来没接触过乘法口诀的可能。 也就是说, 有两点需要提醒教师注意:第一, 要承认部分学生已经知道表内乘法结论的事实;第二, 学生之间有较大差异的事实。 在这两个事实的前提下, 我们需要进一步结合表内乘法知识结构的特点, 思考可以使学生在什么方面获得认识的提升, 以及如何根据表内乘法的知识结构特点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
为了对上述两个问题作出回答, 我们首先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以往的教材在编写表内乘法时, 看重乘法口诀本身的重要作用, 强调学生对乘法口诀的记忆及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忽视了学生在表内乘法学习过程中的内在需求, 忽视了表内乘法教学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 正是在这样的教学价值取向下, 表内乘法的教学呈现出学生机械操练、 被动记忆的状态。 尤其是教学此单元的第一课 《认识乘法 》时, 部分学生因之前对乘法口诀有所了解, 课堂上表现得异常兴奋, 只要一看到乘法算式就立刻说出答案, 从而违背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认识乘法 》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在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认识 “ 几个几” 连加, 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会通过加法计算乘法算式的积。
3.在比较乘法和加法之间联系与区别的过程中, 体会求几个几相加列乘法算式比列加法算式简便。
为此, 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的。
一、体会乘法的意义
1.出示2+3+6 2+2+2 5+5+5+5 8+8+8+6 9+2 9+9+ 9+9+9+9 4+4+4+4+4这六个算式。
师:你会把它们按加数的特点分类吗? 跟同桌小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分成了几类?
资源:加数相同一类加数不同一类
2.聚焦加数相同的情况, 说说是几个几相加。 例如:2+2+ 2, 3个2相加。
3. 教师说, 学生试着在记录本上写一写, 写一个交流一个。
2个6相加4个5相加7个10相加50个8相加 (制造矛盾) 4.揭题:乘法
设计意图: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 教师需要细致地介绍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5.2+2+2写成乘法算式, 并说理由。
学生练写:5+5+5+5 9+9+9+9+9+9 4+4+4+4+4写完选一题与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给一个加法算式, 你有什么好办法写成乘法算式。 (弄清是几个几相加)
设计意图:“几个几”连加是乘法的生长点, 因此学习乘法从“几个几”相加的认识入手。 由于学生以前学过连加, 因此设计了对连加算式分类的教学, 引起学生对“几个几”相加的认知注意, 同时把“几个几”相加放到连加的整体知识结构中。
6.提升练习:6×4这个乘法是哪个加法算式变来的? 试着写一写 (2种) 。
9×3如果要你变成加法算式, 你会怎么写? 为什么?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很有递进性, 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根据情境写乘法算式
1.出示教材上的小鸡兔子图, 学生试着写乘法算式。
交流:小鸡是3只一堆, 有4个3。 兔子是2只一堆, 有3个2。
设计意图: 把对乘法的认识放到一个真实的问题解决的情境中, 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2.教师说几个几, 学生试着在记录本上画图表示。
设计意图:提炼图不一样, 但是算式相同。
3.教师说每堆几个, 有几堆。 学生说是几个几。
4.学生自己画图设计几个几, 并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 教师收集资源。
(资源的收集要有递进性, 注意一幅图可以写出不同算式的资源。 )
学生资源:5×3 1×3 6×3
这个资源不仅可以用小圆或者大圆写乘法算式, 还可以所有的圆写。
补充资源: ★★★★★★一堆的类型, 可以写乘法算式吗?
设计意图:对乘法基础知识的认识, 用整体介绍、比较强化的方式深入, 使学生结构把握, 整体感悟。 在这里虽然不揭示概念, 但在对比强烈的情境中, 在具体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使学生体会并悟出。
三、拓展延伸
1.师:黑板上加数不同的情况中还有一个8+8+8+6, 它与其他两个加数不同的加法算式又有什么不一样?
师:你能试着将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8×3+6)
追问:如果我想把6也写进乘法?你会写吗?
提示:如果我们把6也变成8, 这里就有几个8了? 那算式是4×8就对了吗?
(4×8—2)
2.学完今天这节课, 你会算12×2吗?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学生背口诀, 选了这个不能用口诀解决的类型, 如果学生会算得数, 就说明已经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义。
仔细回味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我都避开了让学生说乘法算式得数。 因为, 课前部分学生已经会背乘法口诀, 如果你要学生说得数, 这部分会背口诀的孩子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得异常兴奋, 一直插嘴, 而忽视了理解几个几的过程。 只有先不让学生说得数, 才能真正实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数学教学中, 不仅仅是《认识乘法》这一节课需要这样, 其实还有许多课我们都要考虑学生的学情, 很多时候我们必须创新教学方式, 寻找一条有别于教材编排思路但依然能够殊途同归的新路, 展现新的知识风景, 让学生仍然有“故地重游” 的兴趣。 这条新路应该建筑在学生的新路上, 教师应该抓住学生想展示自己的收获、 想求解自己的困惑、 想运用自己的才能、想交流自己的思想、想增加自己的见识等迫切心理设计教学过程。
摘要:长期在低年段教学, 发现班里的孩子差距很大, 有的孩子学前教育非常丰富, 有的孩子学前教育少得可怜, 所以在课堂中最常见的状态就是:学前教育丰富的孩子为展示自己的本领, 不断插嘴, 而学前教育少的孩子就直接不发言或者走神。久而久之, 孩子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课堂就变成了几个好孩子的“天下”。为改变这种状况, 备课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学情, 再根据学情设计自己的教学流程, 作者就《认识乘法》这一案例谈谈想法。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4篇
一、 角色互动中的“牵引”
《木兰从军》一课的课后练习第5题:“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这是对文本语言“她说服了家人”的拓展性训练。在教学课文第2自然段时,我设计了一个角色互动“说服家人”的环节:首先是教师和学生间的角色互动,我扮演“父亲”,学生扮演“木兰”。一学生率先站起来:“父亲,您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让我替您从军吧!”我故意弯腰驼背咳嗽两声,然后豪气地说:“尽管父亲年老,但为了保家卫国,即使战死沙场我也愿意!”此时,一名同学接口道:“父亲,无论如何我都不会让您去打仗的!”我叹了口气:“木兰啊,可惜你是个女孩!哪有女孩上战场啊!”学生很快反应过来:“我可以女扮男装呀,只要我穿上战袍,带上头盔,没有人会怀疑我是女孩!”我接着问下去:“就算你女扮男装,可你终究是女孩,怎能和男人在战场上一起拼杀呢?”又一名同学抢着说:“父亲,我从小跟您练功学艺,我一定能英勇杀敌建立战功,您就让我去吧。”我开心地说:“木兰,父亲答应你了,你一定要平安归来!”几个来回,在角色互动中不露痕迹地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说话,这样一引导,学生们把书读活了。第二步是学生间角色互动,他们不仅有扮演木兰和父亲的,还有扮演母亲和弟弟的,表演更加多元化个性化了。最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二、 谈话讨论中的“牵引”
《会走路的树》的课后练习4要求续编故事:“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我在谈话讨论中引导学生们充分地想象:现在你就是小鸟,和曾经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重逢时,你最想说的话有哪些呢?学生们纷纷发言,最后帮助学生们归纳:小鸟他们会回忆去年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会诉说分别后的想念和牵挂;会交流分别后各自的见闻和生活;会相邀再次一起游玩……课堂上,学生们完成了自己的续写。
三、 评价激励中的“牵引”
有时,先放手让学生自己练习,然后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进行激励和牵引,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指导方法。如《沉香救母》的课后练习4:“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想象一下,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学完全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象,大胆写下来。批阅了所有的写话作业后,在教室的《小作家在线》专栏了,我贴上了一篇新的文章:
母子相逢 百感交集
——《沉香救母》续编
分别15载,历尽千辛万苦,沉香与她终于母子相逢,他们心里百感交集,你是怎么续编这个故事的?看看这几个同学的想象吧——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激动地喊着:“妈妈,妈妈!”妈妈紧紧地抱着沉香,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孩子,我好想你啊!”沉香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这些年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您啊,妈妈,我们快回家吧!”沉香和妈妈高高兴兴地向家奔去……(陈泽萱)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含着眼泪对妈妈说:“妈妈,我终于见到您了!”妈妈抚摸着沉香身上那一道道血痕,不由得流下了眼泪,她心疼地说:“孩子,你为了救我,不知吃了多少苦啊。”沉香说:“妈妈,只要能救出您,再多的苦我也不怕!”妈妈听了感动地说:“你真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们俩紧紧地抱在一起。(王晓琪)
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哭着说:“妈妈,我好想您啊!15年了,今天我终于见到您了。”
妈妈说:“孩子,我也很想你啊!我们家离这里很远,你怎么找到我的呀?刚才,我听到一声巨响,身上的大山就裂开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啊?”
沉香说:“妈妈,我不知翻过多少座高山,也不知跨过多少道深涧,才来到这里。我是用仙人送给我的神斧把压在您身上的山劈开的。”
沉香和妈妈相拥着一起回家了,从此一家人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朱梦真)
自习课上,我先请三位“小作家”一一上台朗读自己的作品,自豪和兴奋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接着,我让同学们谈谈从他们的写话中受到了哪些启发,学到了哪些好的词语和句子,孩子们听得认真说得积极;最后,我让大家重新修改自己的写话,把学到的好词语和句子添加进去。在评价反馈的过程中进行激励和牵引,这篇课堂“小练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提纲 第5篇
1、口算两位数的加法:
(1)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再把两个结果加起来;
(2)一个两位数加另一个两位数的整十数,再用它们的结果加上剩下的一位数。
2、口算两位数的减法:
(1)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减,个位数与个位数相减,再把两次所得的差相加;
(2)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用被减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3)把减数凑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用它们的差再加上多凑的数或减 去少凑的数。
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计算时,一定要看清运算符号。
4、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笔算方法:
(1)计算时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2)加法验算方法:把两个加数的位置调换后再加一遍,两次得到的结果相等就说明计算结果正确,不相等,则说明计算结果不正确,需要重新计算。
5、三位数减两三位数笔算方法:
(1)先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10再减;
(2)当个位不够减需要退位时,如果十位上是0,无1可退,就要从百位上退1当成10个十先传递到十位,再从十位退1到个位,当成10个一再计算。
(3)减法验算方法:
差+减数=被减数(最常用的)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第6篇
(总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计算 1.口算下列各题。
94-47=
44+35=
400+500=
30+80= 83-38= 700+400=
62+18=
160-80=
1400-600= 2600-600= 2.用竖式计算,加☆的验算。
☆458+542= 720-428= ☆700-507= 34÷4=
二、填空。
1.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第五位是()位。2.4个千和9个十组成的数是()。
3.1000里有()个白,10000里有()个千。4.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块玻璃的厚度是4(),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5(),讲台的高度是9(),刷一次牙大约用3(),明明在十字路口等红灯用了30(),看一场电影用了2()。5.从0,2,5,8中选出三张卡片组成不同的三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6.10张纸摞起来大约厚1毫米,100张这样的纸摞起来大约厚()厘米,1000张摞起来大约厚()厘米,10000张()厘米。
7.1厘米=()毫米 10厘米=()分米 1分米=()厘米 1米=()分米 10分米=()米 100厘米=()米 8.在○里填上“>”“<”或“=”
5分○5秒 60秒○1分 1时○100分 3厘米○3分米
5毫米○4厘米 7毫米○1分米 1米○9分米 2分米○18厘米
9.写出下面各数大约等于几百或几千。
487≈ 7985≈ 5136≈ 3019≈ 614≈ 995≈
10.用下面2.3.5三个数字,可以组成()个不同的三位数,分别是。11.用5个
珠
子
可
以
表
示
出的三
位
数有。12.写出每个钟面上的时间。
13.按规律填数。
707,708,709,(),()。980,985,990,(),()。
919,828,737,646,(),(),()。503,502,501,(),()。
1700,1800,1900,(),()。7070,7080,7090,(),()。1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 □ 2 □ 4 1 □ + 2 □ 91 □ 3
2 8 3 3 0 8 15.一只蚂蚁先向东爬5分米,再向西爬4分米;又向东爬7分米,向西爬3分米,然后停下来。这时蚂蚁停在起点的()面,离起点()分米。16.从305,698,450中选一个数,减去129,184,292中的一个数,差最大是(),最小是()。
17.口袋里有十几个球。每次取走3个,取几次后正好能取完;每次取走4个,取几次后还剩2个。口袋里原来有()个球? 18.()个角
()个直角直.19.(1)橘子园在水库的()面。(2)水库的东面是()园,西
面是()面。
(3)水库的西南面是()园。
(4)山楂园在橘子园的()面。
三、解决实际问题。
1.一辆汽车上有乘客35人,到卫星广场下车15人,上车11人。离开广场时车上有乘客多少人?
2.小英看一本72页的故事书。第一天看了26页,第二天看了28页,再看多少页才能看完?
3.学校艺术节上,二年级有54人,表演节目,三年级表演节目的比二年级多19人,一年级表演节目的比二年级少25人,三年级和一年级各有多少人表演节目?
4.白鸡227只,黄鸡比白鸡多85只,黑鸡比黄鸡多159只。黄鸡有多少只?黑鸡有多少只?
5.白云小学六年级订《科学画报》205份,五年级比六年级少订67份,四年级比五年级少订39份。五年级订了多少份?四年级呢?
6.小明、小华、小芳看一本同样的故事书。5天后,小明还剩34页没有看,小华还剩43,小芳还剩26页。谁看的页数最多,谁看的最少?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多少页?
7.一趟从上海开往南京的列车共有610个座位,其中一等座51个,其余的是二等座。列车出发时有498位乘客坐二等座,二等座还有多少个空座位?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口算竞赛 第7篇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口算竞赛
姓名:_________分数:_________ 57÷8=27÷4=50÷7=64÷8=45÷9= 25+9=72÷8=28÷4=7×6=21÷3= 63-5=3×9=54÷6=42-8=8×8=()÷()=5……1()÷()=()……3 300+20=90+700=660-60=320-300=940-40= 50+200=320-300=850-800=180-100=5000+700= 700+5000=5700-700=5700-5000=600+3000= 3900-900=8400-8000=4000+200=10000-3000= 54+14=38+54=69+25=49+37=26+29= 67-35=94-38=31-26=72-53=80-45= 300+40=140-80=800-400=90+90=8×6= 30÷6=72÷8=39+20=32÷8=2000+400= 76-27=50+700=1000-400=900-200=60-50= 160-90=250-50=500+700=350+210=4×6+8=竖式601-222+188=76+156+239=700-462=65÷7=
542+405=303+28=569-182=803-737=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8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学会“盘旋”两个生字。会用“已经”说话。
(3) 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育学生要虚心好学、不断进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同学们,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小鹰学飞》, 上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 学习了课文的生字新词, 课文讲的是 (出示一段填空, 生读) , 拿出《当堂练习纸》在田字格里写上上一堂课学到的生字。
(2) 对照正确答案, 全对的举手。刚才老师看到有两个字, 有的同学写得不正确。 (鼓、算)
过渡:同学们上一堂课学得真不错!小鹰一路飞来, 它先飞到了…… (板画:大树、大山、白云) 。
二、品读感悟
1. 第一次学飞 (1~2自然段) (1) 出示两段话, 指名读。
(2) 第一次, 小鹰飞到了——— (贴小鹰图在大树的上面) 。
小鹰那么小, 从来都没有飞过, 今天一下子就能飞到了大树上, 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高兴) 谁能用朗读把小鹰高兴的心情表达出来? (出示:我已经会飞了。指名两位学生读)
(3) 加上标点 (贴感叹号) , 这是感叹号, 加上感叹号朗读时和刚才又有什么不一样了? (谁来再读一读?把感叹号给读出来)
(4) 你有没有感觉到小鹰的高兴?能再高兴些吗?你已经喊出来了! (“喊”变成红色) 谁再来大声喊一喊?
(5) 带着满脸喜悦的笑容, 一起喊一喊。
(6) 谁能像小鹰一样, 用“已经”来说一句话?
(7) 多么高兴、多么得意的小鹰啊。课前, 先学提纲中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的相关的词语, 你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来形容一下它现在高兴的心情吗?
(8) 这只“洋洋得意”的小鹰, 你觉得学飞容易吗?这只“乐不可支”的小鹰, 你觉得学飞容易吗?
(9) 学飞真像小鹰说的那么容易吗?听听老鹰是怎么说的。请一位同学读读老鹰的话 (指名生1:这是一位严厉的老鹰。生2:这是一位既严格又亲切的老鹰。生3:这又是一位语重心长的老鹰, 还加上了摇头的动作, 读得真好) 。带着你的理解,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齐读)
过渡:听了老鹰的话, 小鹰只好又跟着老鹰往上飞。这次它飞到了——— (贴小鹰到大山上)
2. 第二次学飞 (3~4自然段)
(1) 任务提示:读读3~4自然段, 看看小鹰这次是怎么喊的?老鹰又是怎么说的?
(2) 自主学习:自由读。 (读后将课件点至下一页)
(3) 交流共享: (1) 指名说说小鹰是怎么喊的, 出示小鹰的话。 (2) 和上一次比起来, 小鹰更加激动、更加高兴。谁再来读一读?小鹰大声的喊起来———
过渡:小鹰这一次真的会飞了吗?看看老鹰这一次又是怎么说的。
齐读, 这是第二次摇头说话, 所以课文中加了一个“又”字。你能用上“又“字说一句话吗?
过渡:如果你是小鹰, 刚才很轻松地飞到了大树上, 现在又飞到了大山上, 山那么高, 一定已经很累了。现在, 你还愿意跟着老鹰再往上飞吗? (真是坚强的孩子, 小鹰也像你们一样坚强、勇敢、听话) 这一次, 小鹰飞到了哪儿? (贴小鹰飞到白云下)
3. 第三次学飞 (5~6自然段)
(1) 任务提示:读读5~6自然段, 看看小鹰这次是怎么说的?老鹰又是怎么说的?
(2) 自主学习:同桌一起读。 (读后点至下一页)
(3) 交流共享: (1) 指名说说小鹰是怎么说的, 出示小鹰的话。 (2) 谁来读小鹰这一次说的话?我觉得你读得比原来轻多了, 为什么这样读?从后面的问号里, 你看出了小鹰的什么变化?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3) 这一次它还喊吗? (字体变红:“急促地喘着气”) 做做急促喘气的动作, 你在什么情况下, 也急促地喘气过?谁来急促地喘着气读一读? (指名多人读, 体会累的语气) (4) 思考:在这段话里, 还能从哪些词句里看出小鹰这一次已经用上了全身的力气, 很累很累了? (鼓起劲、拼命) (5) 现在你就是小鹰, 正跟着老鹰拼命往上飞呢, 张开你的翅膀、闭上眼睛飞起来吧——— (音乐响起, 教师配乐渲染情境, 学生艰难地飞行) (6) 小鹰们, 现在有什么感觉?累到什么程度? (翅膀也抬不起来了, 气也喘不过来了) 将这一份累的感觉送到课文里, 再来感受一下小鹰的那一份累吧!齐读这段话。这一次, 老鹰又是怎么说的呢?出示最后一段话并齐读。理解:盘旋。 (板画在白云上面盘旋的几只鹰) (7) 小鹰们, 当你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好不容易飞到了白云下面, 抬头一看头顶上还有几只自由自在盘旋的雄鹰, 比你飞得高多了, 心里是怎么想的? (1生答) (8) 想想你刚才那种洋洋得意, 自以为已经天下第一的样子, 你现在一定很难为情吧?你有什么话想说吗?那你现在还觉得学飞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儿吗? (1生答) (9) 不用难为情, 在学飞的过程中, 你不仅越飞越高, 还能从中反思自己的行为, 不断汲取教训, 懂得道理, 你是一只最棒的小鹰! (10) 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了, 你是说不管自己取得多大的成绩, 都不能骄傲自满, 因为还有好多人都比你强多了, 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 对吗?我想起了一个成语, 就是说的这个意思 (出示:学无止境, 齐读) 看到上面飞翔的雄鹰, 你一定很羡慕吧?你以后还想不想继续学飞赶上甚至超过其他的鹰呢?要飞得更高, 该怎么办呢? (1生答) 真了不起!有志气!相信你一定会越飞越高的!你的话又让我想起来另外一个成语 (出示:一往无前, 齐读)
(下转第92页) (上接第20页)
4. 总结提升
同学们,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鹰学飞》这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了在跟着老鹰学飞的过程中, 老鹰不断地提出新的目标, 使小鹰明白了, 不管你取得多大的成绩, 都不能自满, 因为学习永远都没有尽头。面对困难, 我们要像小鹰那样, 勇敢面对挑战, 一定会获得成功。用两个成语来概括, 那就是——— (齐读:学无止境、勇往直前)
5. 分角色朗读全文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只可爱又坚强的小鹰,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 分角色读一读课文。
三、识写生字“盘旋”
(1) 课文中还有两个生字没有写, 这是一个词语。 (齐读)
(2) 组词。
(3) 这两个生字给我们带来两个新的偏旁, 自学提纲中大家已经自学过了, 认识它们吗? (一个是“盘”字的“舟字头”, 还有一个是“旋”字的“方字旁”)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记住这两个字? (笔顺记忆法、换偏旁、熟字记忆法) 怎样把它写漂亮? (左窄右宽、上紧下松)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