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以及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以及试题(精选10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以及试题 第1篇
1、《繁星》《春水》: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
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这两作品是在受到了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如“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诗中的母爱往往有双重内涵:一是母爱对诗人的浸润,二是诗人对母爱的深情颂赞。
②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③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称为“哲理诗”。如: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作品的艺术成就表现在:
①兼采中国古典诗词和泰戈尔哲理小诗之长,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抒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
②语言清新淡雅而又晶莹明丽,明白晓畅而又情韵悠长。
2、《伊索寓言》:主题是“生活的智慧和想象的魅力”。
《伊索寓言》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①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当时统治者的残暴和蛮横。如:《狼和小羊》、《猫和鸡》
②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狐狸和山羊》
③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如《蚯蚓和狐狸》、《蚂蚁和蝉》
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①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②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广泛采用拟人化手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以及试题 第2篇
21.化石吟
幅(fú)骸骨(hái)腐朽(fǔ)潜行(qián)裹藏(guǒ)颈(jǐng)卓越(zhuó)猛犸(mǎ) 档案(dàng)
奇幻:出人意料的,充满变幻的。进化: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渐变化。 乌有:虚幻,不存在。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裹藏:缠绕着藏起来。
太古:远古时代 引颈长吼:伸直脖子大声吼叫。 葱笼:(草木)青翠茂盛。 幽雅:幽静而雅致。叹服:称赞而佩服。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时间。
日转星移:形容发生极大的变化。 造物主:____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骸骨;尸骨。 潜行:在水面以下行动。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很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乌有:虚幻;不存在。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22.看云识天气
峰峦 fēng luán 山峰和山峦
预兆 yù zhào 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 qīng yíng 本文只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匀称 yún chèn平均 崩塌 bēng tā 倒塌
弥漫 mí màn (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 zhēng zhào 即将出现的迹象
一霎间 yí shà jiān 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千姿百态 qiān zī bǎi tài 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同千姿百态
变化无常 biàn huà wú cháng 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1、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yú lín(鱼鳞)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 还有的像fēng luán(峰峦) 2、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yù zhào(预兆)。 3、那最qīng yíng (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 4、qǐng kè(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马上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有时竟会带来bīng báo(冰雹)或者龙卷风。
5、隔了云看太阳或月亮,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méng lóng(朦胧)不清。
6、积云如果迅速地向上tū qǐ(凸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 7、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yàn yǔ(谚语)。
8、有的像一床大棉被,yán yán shí shí(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9、卷云sīsī lǚ lǚ (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líng shā(绫纱)。 10、有时把天空diǎn zhuì(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yīn(阴森)。 11、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yuán hú(圆弧),这就是虹。
23.绿色蝈蝈
狩shòu猎 哀号háo 号hào角 喧嚣xiāo 喑yīn哑yǎ 静谧mì 篡cuàn夺 劫jié掠
窸xī窣sū 更胜一筹chóu 篝gōu火 喙huì 妒dù忌jì 大颚è 钳qián子 酷kù爱 盔kuī甲 莴wō苣jù 螽zhōng斯 素囊nǎng 姊zǐ妹 扰rǎo乱 吮shǔn吸 贪婪lán 低劣liè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静谧:安静。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窸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悬殊:相差很远。 酷爱:非常爱好。 贪婪:贪得无厌(含贬义)。 和睦:相处融洽友爱。 妒忌: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24.月亮上的足迹
观测(guān câ):观看测量。
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指令(zhǐ lìng):指示和命令。
合算(hã suàn):所费人力物力较小而收获较大。 海域(hǎi yù):指海洋的一定范围。 畅谈(chàng tán):尽情地谈。 神往(shãn wǎng):心里向往。
里程碑(lǐ chãng bēi):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昂首挺立(áng shǒu tǐng lì):形容高高的直立着,很庄严、威严的样子。 一叶孤舟:(yī yâ gū zhōu):像一片树叶一样的一只船。比喻孤零唯一。
遥遥在望:(yáo yáo zài wàng):距离很远的东西已在视线之内,可以望见。 。 二、文学常识
21、《化石吟》张锋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怀诗,“吟”是古典诗歌的和种名称,这里是“赞颂”的意思。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1.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天空的薄云、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承接上文,“ 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引起下文。
2.第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句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后边的2、3句话分别是围绕第一句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来写的。
3.文段中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是哪句话?
文段中能揭示全文主旨的是: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4.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说明云的什么特征?文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第一段运用了排比、比喻两种修辞方法来说明云的“姿态万千”的特征。文中的省略号表示没有列举完云的各种姿态,让读者产生遐想,说明了云的姿态很多。
5.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运用了什么方法?简析其作用。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运用了“比喻说明法”和“诠释说明法”。把天上的云比作“天气”的“招牌”,让文章说明生动、形象,用“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诠释了为什么说“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让文章说明清楚易懂。
6.课文中第一部分哪些句子说明了云的“姿态万千”?哪些句子有说明了云的“变化无常”? 提示:八个比喻,分别说明云的形态之多,紧扣了“万千”、“有时有时刚才一霎时”,紧扣了“变化无常”。
7、第3自然段中总结四种薄云特点的一句话是什么? 提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都是很美丽的云
8、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9、能举例说明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吗?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提示:分类别、打比方等等(当然也有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总括看来可称为生动说明
10、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温暖,但语言生动,对云的描摹也细致形象。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这些手法有何作用?你能从课文中找出事加以说明吗?
人教版七年级(上)英语总复习 第3篇
人教版七年级英语上册一共包含了十二个单元,其中前三个单元为预备单元,在中考中本册书主要涉及考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的简单用法。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具有形容词的特点,常做定于,修饰名词,位于名词之前;名词性物主代词相当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 + 名词”,可单独使用,后面不必再接名词。
2. 掌握指示代词this, these, that, those和人称代词I, he, she等的用法。This指代较近的一个人或物,these是this的复数形式,指代较近的几个人或物;而that常用来指代较远的一个人或物,those是that的复数形式,指代较远的几个人或物。
3. 掌握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的变化规则:(1)一般情况下词尾加 -s。如:book—books(2)以s,x,ch,sh结尾的词加 -es。如:bus—buses,watch—watches;(3)以o结尾的词加 -s或 -es。如:photo—photos, tomato—tomatoes.(4)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词,变y为i再加 -es。如:family—families。(5)以f或fe结尾的词,把f或fe变为v,再加 -es。如:leaf—leaves, knife—knives。(6)不规则变化。如:child—children。不可数名词无法用数目计算,无复数形式;做主语时,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4. 掌握Yes/No Questions and short answers.
5. 掌握并运用特殊疑问句Where is/are…? 及其答语:It’s/They’re…和方位介词in, on, under谈论物品所在的位置。Where is/are…? 意为“…在哪里?”,常用于询问人或物的位置。表达人或物所在位置时,通常要借助介词。on意为“在…上”,强调物体在表面上;in意为“在…里面”;under意为“在…下面”。
6. 掌握do和does引导的一般疑问句及其肯定和否定回答,以及实义动词三单变化形式。(1)一般情况,直接在词尾加 -s。如:play—plays;(2) 以s,x,ch,sh, 或o结尾的词要在词尾加 -es。如:go—goes, watch—watches (3) 以“辅音字母 +y”结尾的词要变y为i,再加 -es。如:study—studies;(4) 特殊变化,如 :have—has。
7. 掌握由What, When, How old, How much…引导的特殊疑问句,注意其中主谓一致的原则。
8. 名词所有格的构成。名词所有格是指在某一名词后的右上角写上“’”再加上 -s等,表示“…的”这一结构形式。其构成规则为:(1)一般单数名词,或不以“s”或“es”结尾的复数名词,在单词后写“’s”构成。(2)如果是以“s”或“es”结尾的复数名词构成所有格时,在后面写上“’”即可。(3)表示各自所有时,每个名词都要变成所有格;表示共同所有时,只将最后一个名词变成所有格。
9. 掌握一些 有用的短 语和句型:first name, last name, phone number, watch…on TV, think about, play basketball, after school…
二、典型例题
1. My friend______ a Chinese map.
A. has B. have C. is
解析 : friend是单数形式, 根据句意“我朋友有一张中国地图”,故谓语动词用has.
答案:A
2.Tom likes basketball, _____ he doesn’t like volleyball.
A. so B. and C. but
解析 : so”因此”, 表因果关系;and”和;又”, 表顺承关系;but”但是”,表转折关系。由句意“汤姆喜欢篮球,但是他不喜欢排球”可知前后两个分句之间是转折关系。
答案:C
3. I am hungry. I want to have some______.
A. bread B. hamburger C. noodle
解析 :bread( 面包 ) 是不可数名词,noodle( 面条 ) 是可数名词,hamburger( 汉堡包 ) 是可数名词,some修饰不可数名词或可数名词复数形式。
答案:A
4.-__________ ?
- My birthday is December 12th.
A. When is his birthday? B. When is her birthday?
C. When is your birthday?
解析 : 根据答语“我的生日是12月12日”可知问句是询问什么时候生日,根据答语中形容词性物主代词my可推测问句中的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为your。
答案:C
5. -_________do you like English?
- Because I think it’s very interesting.
A. Why B. When C. Who
解析 : why“为什么”;when“什么时候”;who“谁”。由答语“因为我认为它很有趣”知问句问的是“原因”,故应用why来引导特殊疑问句。
答案:A
七年级英语期末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填空 ( 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15 分 )
( ) 1. Harry Potter is _____ interesting story and we all like it.
A. a B. an C. the
( ) 2. -_____ is the jacket?
-It’s blue.
A. What B. How C. What color
( ) 3. - Hello! My name is Gina.
-______.
A. Hello! I’m Han Mei. B. Fine, thanks.
C. Good morning!
( ) 4. He is John Smith. John is his _____ name.
A. first B. last C. middle
( ) 5. It’s not ____ baseball. It’s ____ baseball.
A. you;he B. his;her C. your;him
( ) 6. - Is Kate your sister?
- No, ____.
A. she is B. Kate is C. she isn’t
( ) 7. _____ my friends.
A. This is B. He’s C. These are
( ) 8. Linda likes tomatoes, ____ she doesn’t like potatoes.
A. and B. but C. then
( ) 9. - ____ is my bag?
- It’s on the sofa.
A. Where B. How C. What
( ) 10. She wants ____ her new model plane to school.
A. take B. to take C. takes
( ) 11. Let’s ____ TV now.
A. see B. watch C. to watch
( ) 12. They ____ like French fries.
A. don’t B. aren’t C. doesn’t
( ) 13. - ____ do you like P.E.?
-Because it’s relaxing.
A. When B. Why C. How
( ) 14. Sonia has ____ vegetables every day.
A. lot of B. a lot C. lots of
( ) 15. - ____ is the skirt?
- $ 45.
A. How B. How much C. When
二、完形填空 ( 共 10 小题,每小题 1.5 分,计 15 分 )
( ) 16. A. to B. of C. for
( ) 17. A. sound B. sounds C. likes
( ) 18. A. because B. so C. and
( ) 19. A. at B. about C. with
( ) 20. A. four B. three C. two
( ) 21. A. best B. favorite C. like
( ) 22. A. good B. well C. fine
( ) 23. A. isn’t B. don’t C. do
( ) 24. A. for B. to C. with
( ) 25. A. tell B. say C. speak
三、口语交际 ( 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10 分 )
B: Yes, a hamburger, please.
B: Oh, yes. I’m thirsty now.
B: Oh, no. I want a glass of vegetable juice. Er… tomato juice, please.
B: I think it’s wrong. It can’t be $ 2.7! It’s $ 2.17.
26. ____ 27. ____ 28. _____ 29._____ 30. _____
A. How about some fruit juice?
B. Can I help you?
C. Here you are. That’s $2.70.
D. Here you are. That’s $2.17.
E. Anything to drink?
F. What else to eat?
G. Oh, you are right. I can’t do math.
四、阅读理解 ( 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40 分 )
A
Dale is from zunyi. He is nine years old and his birthday is onNovember 30th. He likes eating apples and bananas. He likes blue verymuch. He has lots of blue clothes at home.
Dale’s family is big. Five people are in his family. They are hisparents, his brother, his sister and Dale. Dale’s brother is Nick. He is sixyears old. His birthday is on May 15th. His sister is Rose. She is only threeyears old. Her birthday is on February 7th. Dale’s father is thirty-six yearsold and Dale’s mother is thirty-four years old. They are teachers. Dale hasa good friend in Guiyang. His name is Mike.
( ) 31. Dale likes eating ______.
A. pears and carrots B. bananas and apples
C. pears and bananas
( ) 32. Mike is Dale’s ______.
A. cousin B. brother C. friend
( ) 33. Rose’s birthday is on ______.
A. February 7th B. November 30th C. May 15th
( ) 34. _______ is 34 years old.
A. Dale B. Dale’s mother C. Dale’s father
( ) 35. Which is right?
A. Dale likes black very much. B. Dale’s parents are teachers.
C. Dale is ten years old.
B
( ) 36. Who are 12 years old?
A. Sally and Bob B. Sally and Jane C. John and Jane
( ) 37. What’s Bob’s favorite sport?
A. Ping-pong B. Basketball C. Soccer
( ) 38. When is Jane’s birthday?
A. On November 1st B. On January 22nd C. On October 5th
( ) 39. What’s John’s favorite food?
A. Chicken B. Rice C. Hamburgers
( ) 40. From the table, we know ___
A. Sally’s birthday is on January 22nd.
B. Bob likes eating rice. C. Jane can play tennis.
C
One morning Mr. and Mrs. Green get up early. After breakfast, they goshopping at 7:30. They get to the shop at 7:50. In the shop they see a lot of clothes. Mrs. Green likes them. So she buys a shirt for their son, a skirt for their daughter, and a sweater for Mr. Green. She buys a dress for herself, too.
Mr. Green is very tired. He looks at his watch. Then he says,” Oh, it’s12 o’lock. I think we must go home now. It’s late.” So they go out of theshop and begin to go home, but they lose their way.
Mr. Green goes along the street. He can’t find the way. He asks an oldman, “Excuse me, sir. Where am I?”
The old man looks at him and their car. “You are in your car, sir,” hesays.
( ) 41. Mr. and Mrs. Green get to the shop at _____.
A. ten past seven B. seven fifteen C. ten to eight
( ) 42. They buy some _____ in the shop.
A. food B. drink C. clothes
( ) 43. They buy their son _____.
A. a sweater B. a shirt C. a skirt
( ) 44. “Lose their way” means _____.
A. 迷路B. 问路C. 按原路
( ) 45. Does the old man help them?
A. Yes, he does. B. No, he doesn’t. C. He doesn’t know.
D
Tom, Jim and Sam are good friends. They go to school together andplay together.
At school, Tom likes math best. Jim’s favorite subject is Chinese. Samlikes P. E.,They often help each other with theirstudies.
After school, they play sports. They all like soccer very much. They play it for more than one hour every day. They like to watch soccer games,too.
Saturday and Sunday are their favorite days. Sometimes they playsoccer all day on weekends.
46. What’s Sam’s favorite subjec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Who can help Jim with his mat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 Does Tom like socc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 将划线句子 (1) 翻译成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0. 将划线句子 (2) 翻译成汉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词汇部分 ( 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5 分 )
51. Tom and Jack ______ (be) good friends.
52. Today is Lily’s ______(twelve) birthday.
53. David ______(not do) his homework at school.
54. His father ______(go) to work every day.
55. This is my pen and that is ______(Linda) pen.
六、语篇阅读 ( 共 10 小题,每题 1 分,计 10 分 )
56. _______ 57. _______ 58. _______ 59. ________ 60. _______ 61. _______ 62. _______
63. _______ 64. _______ 65. _______
七、句子改错 ( 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 5 分 )
八、书面表达 ( 共 1 小题,每小题 20 分,计 20 分 )
假如你是Nacy, 下面是你的个人信息,请根据这些信息,写一篇60词左右的英语短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七年级英语期末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 共15小题,每题1分,计15分 )
1—5 BCAAB 6—10 CCBAB 11—15 BABCB
二、完型填空 ( 共10小题,每题1.5分,计15分 )
15—20 CBCCA 21—25 BABAC
三、口语交际 ( 共5小题,每题2分,计10分 )
26—30 BEACG
四、阅读理解 ( 共20小题,每题2分,计40分 )
31—35 BCABB 36—40 BCCAC 41—45 CCBAB
46. P.E./His favorite subject is P.E.
47. Tom./Tom can help Jim with his math.
48. Yes, he does.
49. P.E. is interesting for him.
50. 他们经常在电视上看足球比赛。
五、词汇部分 ( 共5小题,每题1分,计5分 )
51. are 52. twelfth 53. doesn’t do 54. goes 55. Linda’s
六、语篇阅读 ( 共10小题,每题1分,计10分 )
56. photos 57. at 58. family 59. big 60. don’t 61. are 62. works
63. but 64. near 65. Its
七、句子改错 ( 共5小题,每题1分,计5分 )
66. B—but 67. B—for 68. C—去掉the 69. B—Tom’s 70. B—is
八、书面表达 ( 共1小题,每小题20分,计20分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以及试题 第4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生字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修订之后,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教师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大纲作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通过引导、合作、评价的方式进行初中七年级语文教学,希望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一、生字教学方面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汉字
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将字典以及汉语词典常备身边,当阅读文章的过程中遇到生字,马上拿起字典查阅这一文字的读法、写法和含义等。培养学生通过不同检字方式认识生字、积累生字。针对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文字要全面掌握,如果发现学生生字记忆较为困难,可以引导学生在书上标注拼音,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更多的积累生字。
(二)规范数学汉字
教师要求学生每天练习书写硬笔楷书,可以向学生推荐质量较高的硬笔书法字帖,让学生对这些书法家的字进行选择并临摹。刚开始写的时候,可以先“描红”,然后再进行“仿影”。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其喜爱书法家的事迹以及书法特点,教会学生如何辨识某一字体的书写者。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练习硬笔书法的热情,积极主动地进行汉字书法的练习,帮助学生书写一手漂亮的汉字。
二、阅读部分的教学策略
(一)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阅读时间
教师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充分掌握文章整体内容。
例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将文章中的生字解决。此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齐读,使阅读更加流畅。然后,教师再安排学生对这篇文章进行自主默读,在阅读过程中概括文章大意。这些环节结束后,教师向学生提出几点问题,安排学生对文章进行精读,一边阅读一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二)引导学生从阅读中提出问题
教师将提问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思考,并将不懂的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在课上提出问题,然后让其他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
例如,学习《化石吟》的过程中,一位学生提出问题“造物主的存在”主要指的是什么?这时,学生们相继抢答,最后教师做出总结。
(三)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语文阅读教学
教师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文体实际特点,结合学生在语文上的实践。引导学生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进行探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
例如在学习《风筝》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总结文章的主体思想,并从这一文章中总结人生道理。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对阅读内容进行延展
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同时也要注重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通过语文阅读内容,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对语文阅读内容进行延伸,延伸到道德层面,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
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文章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技巧、文章写作技巧、总结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思路、总体思想等等内容。还要对文章的内涵进行延伸,从思想道德的角度告诉学生如何做人,要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等观念。
此外,教师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内容,对文章中提到的相关知识进行延伸,将课本知识向其他学科知识方面进行延伸,从而丰富学生知识面,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一定帮助,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在学习《女娲造人》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知识进行延伸,为学生介绍远古时期的一些知识,这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文章内容,同时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
(五)科学评价学生,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此外还要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知道自身的不足,同时能够积极地将自身的不足进行改正,并进行自我提升。
教师在对学生阅读学习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还要对阅读技巧进行指导。通过教师的指导,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采用多元化方式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如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朗诵比赛,引导学生将自身情感充分带到朗诵当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分成阅读小组,进行课外读物的阅读,每读一篇文章均要记下阅读笔记,并且在课堂上展示,教师对这些阅读笔记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开展这一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征文活动,教师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围绕这一情境自主作文。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充分了解,根据评价结果,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
六、结束语
总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修订后,要本着新课改指导思想进行教学,无论是文字方面的教学还是阅读方面的教学,均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构建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李功连.美国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对我国深化课程改革的启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5).
[3]彭菊花.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浅探——以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理论月刊,2015(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以及试题 第5篇
第四单元《口技》
[一]阅读全文回答:
1、本文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是清代 张潮 编选的 笔记 小说。作者林嗣环,字 铁崖,明末清初人。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宾客大宴(A)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开会 D.会合(2)众妙毕备(C)A.毕生 B.毕业 C全、都 D.完了(3)宾客意少舒(B)A.少量 B.稍微 C减少 D.年轻(4)不能名其一处也(D)A. 名字 B.名声 C. 出名 D.说出 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4.“一时齐发”指文中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5.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本文写到了口技人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6.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态的句子是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样写的作用是烘托口技艺人技艺之“善”。7.文中用 犬吠声 写声之远,用 妇人惊觉欠伸、妇抚儿乳 和 妇拍而呜之 写声之近,用 儿醒大啼 写声之大,用 有鼠作作索索 写声之小、夜之静。
8.文章正面描写了口技者表演的内容,侧面描写了 观众的反映,都是为了突出 “善”。
9.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答:我认为可信。因为口技人的表演技艺非常高超,他已完全把听众带入了火灾的情景之中,就如看电影、电视一样,明知是假的,我们的心情也常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听众有这样的反应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10.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什么作用呢? 答:我认为安放围幕有增加口技表演效果的作用,这样围着,易把听众带人情景之中。如果不围,就达不到这样的表演效果。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喂奶)(2既而儿醒(不久,紧跟着)(3)一时齐发(同时)(4)众妙毕备(全、都)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众妙毕备。∥满座宾客)第一层: 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第二层:描绘了听众赞赏陶醉的神情。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 正面、侧面 的描写方法。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善”。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伸颈、侧目 ;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微笑;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默叹,以为妙绝。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各种声音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三] 阅读第四段回答: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2)虽人有百手(即使)(3)不能名其一处(说出)(4)两股战战(大腿)
2.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5.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7.按要求填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是 忽、俄而 ;文中拟声的叠音词是 呼呼、许许;文中表示不同声音的动词是 呼、哭、吠、求救、抢夺、曳、泼。
第五单元《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补充文中空白处。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竞跑、赛跑)⑵河渭不足(黄河)⑶北饮大泽(向北)⑷弃其杖(他的,指夸父的)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⑵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4.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答:①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②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 答: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7.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8.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答:夸父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的人。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翻译下列句子。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译: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首领,(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 ⑵天柱折,地维绝 译: 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3.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答:《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5.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答: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以颛顼胜利而告终,是中国传说时代最早的战争。此时的战争已超出氏族部落间的械斗,而主要是发生在两个部族集团或部落联盟之间,战争已带有氏族酋长争夺统治权(联盟首领地位)的性质。从战争指导上看,已开始注意战前准备,利用天气条件和争取同盟军等因素。从战争结果看,还没有出现文明时代那种对战败者进行奴役的情形,而主要是胜利的一方将失败一方赶出原住地或与失败一方结为联盟。从各部落联盟不断交往,发生冲突,而又不断融合的传说中,表明各民族祖先在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
6.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7.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自我牺牲。
第六单元《狼》
[一]第一组习题:
1.本文选自 清 代小说家 蒲松龄写的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紧跟)(2)恐前后受其敌(攻击)(3)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4)一狼洞其中(打洞)
1. 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D)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 ③屠自后断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 屠惧,屠大窘,乃悟前狼假寐。
6.翻译。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 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 [二]第二组习题: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D)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止增笑耳 止有剩骨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D)①久之,目似瞑 ②又数刀毙之 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我能用 “∕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其 一 /犬 坐 于 前。(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B)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 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声名狼藉
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我认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7.阐述本文主旨。
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8.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测试题 第6篇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青铜立人像
D、青铜神树
12、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 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A、耧车
B、水排
C、牛耕
D、曲辕犁
13、下列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A、晋
B、齐
C、楚
D、赵
14、战国时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位于哪一诸侯国境内。
A、楚
B、秦
C、赵
D、韩
15、老子的学说记录在下列哪部著作中。
A、《论语》
B、《道德经》
C、《春秋》
D、《诗经》
16、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不包括
A、丞相
B、郡守
C、太尉
D、御史大夫
17、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辽东
B、临洮—咸阳
C、陇西—辽东
D、临洮—函谷关
18、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
B、民族矛盾尖锐
C、秦统治者的暴政
D、戍边的路上遇上了大雨,道路被冲坏,误了期限,按秦律当斩
19、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牧野之战中商军阵前倒戈
C、陈胜、吴广起义
D、项羽、刘邦起义
20、最后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军
B、项羽领导的起义军
C、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 第7篇
请以“成长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依据所选材料中心,在题目横线上填上恰当词语(例如“快乐”、“烦恼”、“细节”、“浪花”等),使文题完题。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指瑕 第8篇
一.“经验”是否应该补注
【原文】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 第一次动手做饭, 第一次坐火车, 第一次坐飞机, 第一次看见雪,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 但新鲜而刺激, 使人回味无穷。 (周苏珊《第一次真好》)
《现代汉语词典》对“经验”的注释有两条: (1) 由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 (2) 同“经历” (1) (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体验) 。明显注释 (1) 属于大众心理, 如此“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就动宾搭配不当了。注释 (2) 虽不合大众心理, 但就全文内容而言, 它就是“经历和体验”的意思。这种意义罕见的词语, 如果不补注, 学生可能会一头雾水。
二.真的“毫无疑问”吗
【原文】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 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 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 而蝈蝈则相反, 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 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 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法布尔《绿色蝈蝈》, 黄亚治译)
众所周知, “毫无疑问”就是一点疑问也没有, 用在这里有悖常理。为了说明绿色蝈蝈的捕食技能, 文中先拿体型很大的鹰追捕体型很小的云雀作比较, 云雀的命运当然“毫无疑问”;但说到绿色蝈蝈“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 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 按常理, 其结果理所当然是绿色蝈蝈被蝉捕获, 而这又与“蝉没有武器, 只能哀鸣踢蹬”的结局相违背。此处是否将“出人意料”误译成了“毫无疑问”?
三.该谁“妒忌”谁
【原文】我扔入一片梨, 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 出于妒忌, 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 (法布尔《绿色蝈蝈》, 黄亚治译)
妒忌,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占有了梨片的那只蝈蝈的境遇要好, 它怎么会忌妒“来咬这块美味”的蝈蝈呢?我认为, 改“忌妒”为“愤怒”更符合这只占有梨片的蝈蝈的心态。
四.是“他们”而不是“他”
“然而外祖母又怕都是孩子们, 不可靠;母亲又说是若叫大人一同去, 他们白天全有工作, 要他熬夜, 是不合情理的。” (鲁迅《社戏》)
如果是“要他熬夜”, “他”指代谁?上下文不但没有交代, 相反这一分句的前面是“他们白天全有工作”, 看来这里的“他”确实是应改为“他们”。我对照了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 里面也是这样写的。这并非编者的失误, 而是鲁迅先生的笔误。
五.“有几点火”通而不妥
“他们换了四回手, 渐望见依稀的赵庄, 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 还有几点火, 料想便是戏台, 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鲁迅《社戏》)
“歌吹”属于听觉范畴, 可以与“听到”搭配;“几点火”则属于视觉范畴, 与“听到”不能搭配。而“还有几点火”又是不可删去的, 否则“料想便是戏台, 但或者也许是渔火”便没有着落了。因此要在“还”与“有”之间加上“仿佛看到”或者“望见”, 如此就通而且妥了。
六.语序需调整
“有一次, 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花白的毛, 很活泼, 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的, 取了一条红带, 或一根绳子, 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 它便扑过来抢, 又扑过去抢。” (郑振铎《猫》)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以及试题 第9篇
一、各“单元”设置更加紧密合理,改革后的人教版语文课本更系统、更全面、更人文化。改变后每单元都有不同的主题
比如第一单元从‘情’入手,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浓浓亲情,动人心弦。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以家庭、亲情为主题,选了五篇课文。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人’,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谈到的老师,对儿童都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作用,他们不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而且爱憎分明,对真善美执着地追求。年轻时的成长经历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这些课文从不同侧面给我们以启迪,引领我们去实现理想,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为漫长的人生打下精神的底色。鼓励同学们努力奋斗,坚定目标,给同学们树立了许多优秀的榜样。
第三单元是写‘景’, 本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以精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重点在于培养同学对记叙文绘景的感觉。
第四单元旨在启发学生抽象的理解能力本单元的选文,注意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这五篇课文,既涉及理想,有涉及理想之路;既弘扬奋斗精神,又有个人的经验之谈;既说到事业上的困难,又讲到命运的遭遇;既讲苦斗,又讲乐趣,给人多方面的启示。为我们日后的人生之路点亮了一盏心灵之灯。
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经过前四个单元的学习,同学理解起说明文来就比较得心应手,本单元选编了五篇课文,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河中石兽》告诉我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这些课文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内容丰富多彩,都与自然、科学、人文密切相关。这些文章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相融合渗透,既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又兼顾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第六单元所选的课文体裁多样,有童话、神话、寓言和小说。它们都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虚构形象、故事情节及景象,曲折地反映现实,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本单元将引领大家走入亦真亦幻的想像世界,去领略由想象创造出来的别样魅力。此时让同学们通过这个单元感受名著的魅力,培养文学素养是再合适不过了。接着进入教材最后安排的名著导读。”
二、此次语文课本新课改的写作部分。
原课本每单元后面安排的是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第一单元“这就是我”第二单元“漫游语文世界”第三单元“感受自然”第四单元“探索月球奥秘”第五单元“我爱我家”第六单元“追寻人类起源”。改后的课本每一单元后都有写作部分,第一单元是“从生活中学习写作”;“第二单元是说真话,抒真情”;第三单元是“文从字顺”;第四单元是“突出中心”;第五单元是“条理清楚”;第六单元是“发挥联想与想象”。只安排三个综合性学习,在第二单元写作后有“漫游语文世界”第四单元写作后有“成长的烦恼”第六单元写作后有“少年正是读书时” 我认为原课本讲解写作都很笼统,但现在的课本不仅有作文训练目标还有作文指导,目标安排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做到有的放矢。我还认为写作部分的设置紧密呼应了每单元课文的主题,是写作与阅读相结合的典范。 “真是越改越好!”
三、分散学习难度,学生更易掌握
原课本,其中备受关注的是鲁迅的文章《风筝》被删去了。我认为,这是基于该篇文章时代背景与现代社会差异的考虑。“鲁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与现在的孩子所处的背景相差太大,虽然描写的心情是贴近孩子的,但要真正完全理解还是很不容易。初一刚入学,在文学基础上还没有铺垫,理解起来还有较大难度。”况且,初一下册的第一单元“成长”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的作品依然在,最重要的是,这篇文章具有趣味性,孩子会更喜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第10篇
qí shà lín tān huàn chuí qiáo cuì jué làn màn
分 歧 霎 时 粼 粼 瘫 痪 捶 打 憔 悴 诀 别 烂 漫
xù dāo dǎi chà jiá zuàn jīn zhàn nì
絮絮叨叨 逮着玩 树 杈 脸 颊 攥 不 禁 寒 战 匿 笑
zǐ hàn dàn pái huái qī yīn bì jiǎo huá bǔ mó
姊 妹 菡 萏 徘 徊 攲 斜 荫 蔽 狡 猾 卜 问 模 仿
jié cuō niǎn yǎn xǐ cù míng míngxiá ài
截然不同 搓 捻 繁 衍 迁 徙 花团锦簇 不可名状 冥思遐想 期期艾艾
zhuó gān gà tuò zhì zhuó shè xū yú bǐng
茁壮成长 尴 尬 开 拓 停 滞 着 实 威 慑 须 臾 屏 息
míng lǎng rùn wǎn zhuǎn yùn niàng liáo hōng dǒusǒu xiāng
铭 记 朗 润 宛 转 酝 酿 嘹 亮 烘 托 抖擞精神 镶
chéng zhù ruò chà quán shū zhuī zhēng
澄 清 贮 蓄 偌 大 刹 那 蜷 曲 疏 忽 锥 形 丁 丁
liè liáo hé shuò qī mèi
清 冽 寥 阔 枯 涸 肥 硕 栖 息 梦 寐
二、常识
1.《散步》:作者莫怀戚。
2.《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
3.《羚羊木雕》:作者张之路。
4.《金色花》:作者泰戈尔,印度诗人,诺贝尔文学家奖获得者。
5.《荷叶.母亲》:作者冰心。
6.《世说新语》:南朝刘义庆编著。
7.魏巍,著名散文作家、小说家,代表作有《谁是最可爱的人》。
8.海伦•凯勒,美国盲聋女作家,在十九个月时因一次高烧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9.丘吉尔,英国政治家,195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0.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11.《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著名的散文有《背影》《荷塘月色》等。
12.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北京市政府曾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称号。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13.《观沧海》选自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
14.《次北固山下》作者唐朝诗人王湾。
15.《钱塘湖春行》作者唐朝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16.《天净沙•秋思》作者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三、背默
1.《论语》十二章
①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②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不亦君子乎?
⑤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⑥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观沧海》•曹操
①《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次北固山下》•王湾
①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②《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①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①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②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龟虽寿》•曹操
①最能体现诗人慷慨激昂,壮怀激烈情感的句子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②运用比喻表明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句子是: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7.《过故人庄》•孟浩然
①描写友人家优美的自然环境的诗句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②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①描绘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意境深邃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②以动显静,因情生景、含蓄隽永的诗句是: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9.《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②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0.《夜雨寄北》•李商隐
①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会晤的欢愉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名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四、病句
1.看动词
①XX同学数学成绩提高的原因是因为他努力的结果。
②语文老师实现了不仅能使学生语文成绩提高,还能使学生数学、英语成绩提高。
2.看介词(通过、经过、由于、使、让、从、在)
通过紧张的期末复习,使我们的各科成绩都有了提高。
3.看否定
为了避免成绩不退步,他报了补习班。
4.看两面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5.看并列(和、且)
①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英雄的报告。
②人们将反腐败成功的希望寄托在健全和建立反腐机制上。
五、名著阅读
《繁星》《春水》
(1)作者简介
冰心,原名为谢婉莹,籍贯福建福州长乐人。
(2)作品简介
《繁星•春水》是冰心早期的两部诗集:
①核心“爱的哲学”;
②主题“母爱”“童真”“自然”;
③内容: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③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
④语言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
(3)作品赏析
1.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赏析: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2.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
小孩子!
他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赏析:最美的世界是充满纯真童趣的。
3.造物者
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
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
我要至诚地求着:
“我在母亲的怀里,
母亲在小舟里,
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赏析:这首诗歌集中表达了冰心诗歌主题,把母爱,自然、童真之美融为一体,营造出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感情真挚深沉,语言清新典雅,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4.成功的花
人们只惊艳她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她的芽儿
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赏析:不要只惊羡别人的成功,更应该知道别人的成功是艰苦奋斗乃至牺牲的结果,并从中吸取成功的经验。
5.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赏析:生命之花,总是在谦逊的心境中绚烂开放。一旦陷入孤芳自赏之中,就会枯萎凋谢。是说“墙角的花”如井中之蛙,困囿于狭小的视野,而看不到广阔的天地。
六、文言文阅读
《世说新语》两则
1.字词解释
①內集:家庭聚会。
②儿女:子侄辈。
③讲论文义:讲论,讲解讨论;文义,诗文。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⑥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⑦期行:期,约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⑨舍去:舍,丢下;去,离开。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没有。
⑪相委而去: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⑫家君: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⑬引:拉。
⑭顾:回头看。
2.句子翻译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②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在正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⑥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课文理解
①《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②《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作者并没有直接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③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他“入门不顾”是否失礼?从本文中你在做人方面得到什么启发?
陈元方是一个聪敏,懂礼的孩子。
没有失礼:元方抓住了客人失信、无礼在先,批评对方“无信”“无礼”,维护父亲尊严,令人钦佩,对于年仅七岁的孩子我们不能求全责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以及试题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