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案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案(精选9篇)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小数性质的应用.
(三)培养学生观察,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小数的性质实质上是说明小数在什么情况下是相等的,它是小数运算的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是教学重点.应用小数的性质把一个数化简或需要在小数末尾添0时,学生容易出错,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创设情境
我们已经理解了小数的意义,当你们在商场中看到每件商品的标签这样写,你知道这是多少钱吗?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
(二)学习新课
今天继续研究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1.理解小数的性质.
(1)例1 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
启发提问:
①0.1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个十分之一米,1分米)
②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个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0个千分之一米,是100毫米)
④观察1分米、10厘米、1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可以得出:
(0.1米=0.10米=0.100米.(板书)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个小数.
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
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例2 比较0.30和0.3的大小.
出示投影片:
启发提问:
①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左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
②0.3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右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
③两个图形所占面积大小怎样?(移动投影片,学生易看出0.30=0.3)
④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
个数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通过对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
启发学生概括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教师板书)
理解小数性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要在小数的末尾添“0”或去“0”,小数中间的 0不能去掉).
(4)加深理解概念.
提问:
①如果在整数5后面添上一个“0”或者在50的后面去掉一个“0”,原数大小变了吗?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在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去掉一个“0”就缩小10倍因为数字所在的数位发生了变化,所以原数大小也就变了.
板书:5 50
②如果在0.6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后面添上一个“0”,原数大小发生变化了吗?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同样通过学生实践,讨论后明确:在小数点后面点上“0”,小数中的数字所在的数位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数大小才发生了变化.因此,只有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才能使小数的大小不变.
板书:0.6 0.06
2.小数性质的应用.
我们学习了小数的性质,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1)教学例3:把0.70和105.0900化简.
启发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得出:
0.70=0.7 105.0900=105.09
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0”,把整数改写成小数的形式.
例如2.5元可改写成2.50元.3元改写成3.00元.
(2)教学例4: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学生独立改写,集体订正.
0.2=0.200 4.08=4.080 3=3.000
反馈:101页“做一做”.
3.小结.
启发性提问:
(1)什么叫小数的性质?
(2)学习了小数的性质怎样应用?
(3)运用小数性质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做练习二十一第1题,第2题.
2.判断下面几种说法对不对?
(1)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2)在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3)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4)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它的计数单位就发生了变化.( )
(四)作业
练习二十一第3~6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小数的性质是小数部分重要的概念,不仅要理解,而且还要会应用.
在新课中,首先通过观察,比较3个量的关系,初步得出小数性质,再利用直观形象图形比较,完善小数性质,最后通过在整数末尾添“0”去“0”的对比,强化小数的性质,加深理解.这就为应用性质进行化简和改写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在练习中,通过正误对比,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本节课不仅重视知识教学,重视结论,还要重视能力的培养,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语言表达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 比较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0.1米=0.10米=0.100米
例2 比较0.30和0.3的大小
出示图
0.30=0.3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5 50
0.6 0.06
例3 把0.70和105.0900化简
0.70=0.7
105.0900=105.09
例4 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0.2 4.08 3
0.2=0.200 4.08=4.080
3=3.000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案 第2篇
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第3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5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并归纳小数的性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出示教材第38页超市价格标签情境图。
师:你知道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元吗?
师:在你的生活经验中,2.5元和2.50元谁的价格贵一些?8.00元和8元呢?
师:为什么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它们的书写形式不同,而大小却相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一)比较0.1
m、0.10
m和0.100
m的大小。
1.想一想,括号里填上什么长度单位,才能使等式成立?
1()=10()=100()
2.师:你能在米尺上找出0.1
m、0.10
m和0.100
m吗?(可以课件演示)
dm是
m,可写成0.1
m;10
cm是10个
m,可写成0.10
m;100
mm是100个
m,可写成0.100
m。
3.观察0.1
m=0.10
m=0.100
m,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先说一说。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有这样的性质呢。让我们再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比较0.3与0.30的大小。
出示教材第38页例2正方形图。
师:谁能说说0.30表示什么意思?你能在课本的正方形图中表示一下吗?0.3又表示什么?在图中怎样表示呢?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的化简。
1.师: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这就是小数的化简。
出示教材第39页例3,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化简小数时,除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外,其他部分的0可以去掉吗?(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明确: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他部分的0不可以去掉)
2.利用小数的性质不仅可以化简小数,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独立完成教材第39页例4)
3.组织讨论、交流例4下面的3个问题,指名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补充、整理:(1)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其他数位上的“0”不能动;
(2)把整数改写成小数时,要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并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2.教材第39页做一做第2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指名说说是怎样做的)
3.练习十第1、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说说,重点要说清为什么)
五、拓展提升
用数字3、2、0、0,根据要求写小数。
(1)可以去掉一个0但不改变大小的小数。
示例:320.0
(2)可以去掉两个0但不改变大小的小数。
示例:23.00
(3)一个0都不能去掉的小数。
示例:200.3
六、课堂总结
小数的性质是什么?把小数化简或者改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第2、4、5题。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
学生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例1:
例3:化简
dm=10
cm=100
mm
0.70=0.7
105.0900=105.09
0.1
m=0.10
m=0.100
m
例2:
例4:改写
0.3=0.30
0.2=0.200 4.08=4.080 3=3.000
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课设计时,并没有采用一步步归纳总结的思路,而是一步到位。分别在验证猜测与归纳总结时,让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在生与生、师与生的互动中实现对小数性质的掌握。同时,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提高。
不足之处:学生练习梯度不够,掌握不够扎实,对小数的性质运用不够流畅。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案 第3篇
一、从教材的编写变化解读文本
“小数的认识”对于学生而言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认识小数有两条基本的途径:第一是从记录花钱的数量发展而来的,第二条是使用米制系统的经验。但在现实生活中,“分”几乎绝迹,因此,教材不约而同地选取“米、分米、厘米”作为教学素材,更符合社会生活实践,更有利于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013版教材与2002版教材相比,2013 版本已经摈弃了“米、厘米”的教学编排,只采用“米、分米”的教学编排。《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读、写小数。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显然,课程标准已经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明确了小数的认识应以一位小数为主。教材这样处理符合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从教材的素材变化解读文本
小数不仅仅在商店里购物时会遇到,事实上在超市、文具店、医院、车站这些地方学生都会接触到小数。因此,对于小数的情境导入,不能仅停留在商店购买东西的层面,而应将情境引向超市、文具店、医院、车站等,这样的情境导入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范围。教材的编写应关切生活,2013 版教材与2002版教材相比,它的课程内容更反映了社会的需求,教材的情境图从单一图表向多元图表过渡,凸显了“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理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仔细解读文本,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2002版教材中出现的小数有5.98、0.85 和2.60,而且还在后面加上表示“( )元( )角( )分”;而2013版教材出现了3.45、0.85、2.60、36.6、1.2 与1.5这六个小数。2002版教材中出现的都是两位小数,而2013版教材出现的既有两位小数也有一位小数,更加突出了小数类型的广泛性。但2013版教材与2002版相比,明显地少了小数的意义表示这一教材编写的“拔高”环节。就教材的螺旋式编写而言,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不宜涉及小数的意义。因此,2013版教材在这点上更正了2002版教材的失当之处。教材的一少一多,反映了教材编写者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理解更加到位、更加准确。
三、从教材的增删变化解读文本
对于小数的概念,2013版教材与2002版教材做了不同的处理。2002版教材与2013版教材对于小数定义的界定相差无几,但是对于“小数点”的处理却折射出不同的教材编写理念。2002版教材以“.”叫做小数点”的方式引出小数点的概念,而2013版教材还是以箭头指出小数点的方式来告诉学生什么是“小数点”,显得更加直观形象。
对于“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这个问题,2002 版教材和2013版教材采取了完全不同的编排思路。2002版教材提示了三个生活中的小数,这样编排的好处在于让学生尽快地进入状态,缺点是学生很容易受到暗示。2013版教材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对于学生可能回答的答案采取下不保底、上不封顶的思路,仅仅保留小精灵的“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这个提示,让学生放开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数学意识。教材的一增一删,体现了“以生为本”数学理念在更广的层次上得到贯彻。
四、从教材的教法变化解读文本
对于“小数的认识”而言,这一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使学生理解0.1 的形成,2013 版教材和2002版教材均非常注重教学过程的体验性,用米制系统进行教学。但二者处理教材时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2013版教材增加了线段图,通过线段图以图形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突破0.1 米的认识。把1 米平均分成10 份的线段图,为学生用小数表示米和分米的关系提供了直观支持。
许多研究表明,小学生对小数概念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小数的认识”这课主要是让学生具体感知小数,因此在教学中借助一定的媒介进行教学,比直接教学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2013版教材借助线段图,使学生在分数与小数之间打通思维通道,明白把1 米平均分成10 份,表示这样的1 份是0.1 米。显然,在图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下,学生的学习更直观、更有效。这一变化体现了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
五、从教材的题图变化解读文本
从文本变化的角度来看,主题图也有一些有趣的变化。2002版教材与2013 版教材都提了“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的问题,这点两个版本教材存在共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2002 版教材里面出现了六个小朋友,而2013版教材里只出现了两个小朋友。其实,题图里小朋友的多少不是问题的本质,本质在于给学生创设一个将1 米30 厘米化成以米做单位的小数的情境。六个小朋友的编排很容易使学生将注意力转向人数,不利于较快地进入思考,显得有点儿杂乱。因此,2013 版教材采用两个人物,使学生将目光直接投向问题,而不是被枝枝叶叶所迷惑。教材的一扬一弃,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思考。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案 第4篇
【关键词】纠错;对比;巩固;灵活;练习
“小数加减简便计算练习课”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内的一堂练习课内内容。本节课教学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小数混合运算以及简便计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但要学生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计算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加减简便混合运算。
在思考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时,站在以学定教的视角,笔者设计了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共6题,意在了解学生的计算错误点主要在什么方面。抽样班级共三个,总人数117人,习题反馈情况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书,学生在学习小数加减简便计算时,无论是在计算的正确率,还是在减法性质的灵活运用上都比学习整数加减简便计算要困难很多。
一、小数错位相加减正确率低
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需要小数数位对齐相加减,而因为小数相加减时会出现两个小数位数不相同,需要学生在进行加法和减法时特别注意相同数位相加减。学生很容易受整数运算的负迁移,采取了末尾对齐的方法进行了计算。
二、减法性质的误用
减法性质是指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也可以先减去第一个减数,再减去第二个减数。在整数混合运算中已经教学过,学生在简单的a-b-c=a-(b+c)的运算中错误率明显比四则混合运算要低。比如笔者测试卷中 (3)(6)明显比(4)正确率要高。
对于以上错误,笔者认为要把“小数加减简便计算练习课”上出实效,必须避免练习课常有的“讲—练”模式,即把学生的问题罗列出来,一题一题的讲解,接着就进行相对应的巩固练习。这样的练习课学生往往在听讲的时候容易走神,做练习的时候就又错误百出,教师教的累,学生学的烦!因此,笔者以学定教,设计以下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上进行了实践,以下是部分教学环节和设计意图:
三、纠错
课开始,幻灯片显示学生错误情况统计图(以上课班级数据为准)
师:同学们,这是昨天你们检测卷的批改情况,今天老师请你当一回小医生,帮忙找找这些错误的同学都错在了哪里?你们愿意先治哪一题?
生:第四题。(学生的注意点集中到错误情况最多的15.8+14.2-4.6+5.4,共错15人)
师:请你来说说这题正确的应该怎么做?
生:15.8加14.2的和加上5.4减去4.6的差,等于30.8。
师:谁明白他是怎么算的?
生:先算15.8加14.2的和是30,再看是减去4.6加上5.4,那么相互抵消后就是加的多,所以是30再加上5.4减4.6的差,最后是30.8
师:你说的是不是这样,幻灯显示学生正确的作业 。
师:那么请你来看一看,他们错在了哪里?(幻灯出示两张学生错误比较多的两种计算情况)
生:第一题15.8加14.2没有进位,应该是30。
生:第二题他减多了?
师:什么叫减多了?
生:应该是减去4.6再加上5.4,他这样做的话就减去了10,多减了。
师:谁听明白了?(特意叫了先前按照这种方法做的学生)
生:老師,我懂了,这两个不能和在一起减,这样就变成15.8-14.2-4.6-5.4了。跟原来的题目不对了。
师:(惊喜的)这个同学是怎么在思考的啊?
生:我们添了括号后可以再打开括号试试看,是不是还和原来一样,如果不一样,那就错了。
师:很好,这可以作为我们检查的一种办法。同学们很会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做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同学们讨论下。
1.重点展现,集中注意
在课开始,我呈现学生所做检测的成绩,学生自然的关注到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并且会自主的思考“为什么会错这么多呢?是什么原因呢?想想自己有没有可能做错。”学生自觉并自主去思考比教师强要求学生来学习效果肯定更显著。那么在课堂开始也把学生的纠错的注意点集中到15.8+14.2-4.6+5.4以及90-9.9-0.01 上,这样可以在有限的课堂中更大效率的解决学生的错误点。
2.正确先行,纠错在后
记得曾经一个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每每在讲评课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呈现了学生的很多的问题,让学生逐个的分析,讲其错误点,但是作业再回收上来批改时却发现还是有那么一部分学生同样还是黑板上的那些错误,那种挫败感一直困扰我。听课的特级教师刘松老师给我指出了问题所在,即儿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先入为主的记住黑板上最先呈现的,或者呈现次数最多的。
四、题组训练
师:接下来,老师请来了四个数字,你想到了什么?(幻灯出示四个数字:5.94 9.06 3.5 6.5)
生:他们可以凑整,5.94 + 9.06=15 3.5 + 6.5=10
师:你这样的凑整的前提条件是他们之间的运算符号是?
生:是加法。(幻灯跟随学生的回答添上加号)
师:那么如果我运算符号变了呢?(幻灯出示:5.94+9.06-3.5-6.5)
生:那就是15-10了。
师:你的意思是?
生:连续减3.5和6.5就是减去3.5和6.5的和。
师:好的,不错,那么运算符号如果变成这样……(幻灯依次出示:5.94+9.06-3.5+6.5,5.94+9.06+3.5-6.5)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作业纸上不计算写出这四个算式的关键步骤,写完后,同桌批改,如果有错误,请自己仔细对比分析并写下错因。
1.题组训练,沟通对比
所谓题组,就是将内容联系密切、题目形式相似、思维方法相近、解法基本相同或有联系的题目串联在一起构成一组题。根据检测学生对于减法性质错误比较多,因此设计这个对比性系列题组,①5.94+9.06+3.5+6.5②5.94+9.06-3.5-6.5③5.94+9.06-3.5+6.5④5.94+9.06+3.5-6.5意在攻破学生的难点,通过题组的变式思考,学生从四道题中去对比分析,掌握减法性质,并能灵活运用减法性质。
2.自我反思,各个击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跨越障碍后,要及时帮助学生反思取得的成功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的培养,本节课中,笔者也处处让学生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同时也要反思分析错误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数学素养。
五、结语
本节课通过纠错、对比、巩固、灵活运算等环节,学生不仅在计算能力上获得了提升,也能反思自己的错误原因,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的数学素养,当然也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减法性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需要进行符号变更的,因此在以后的计算练习课如分数简便运算中需要进行再次高效的练习课教学,这是数学教师应该追求的,也是笔者一直要追求的。
参考文献:
[1]王永红.低头找幸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1.01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案 第5篇
一口算题
50÷100=720÷1000=0.058×100=4.86×1000=70÷100=
3.04×100=6.2÷100=1.2÷100=0.5 ÷10=7÷100=
3.77×1000=27÷1000=6÷1000=0.602×100=0.01×1000=
二填空题
1、去掉0.40末尾的零,它的计数单位由()变成()。
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米之一„„分别写作()、()、()。
3、4.35是()位小数,它的计数单位是(),它里面有()个0.001。
4、0.05里有()个0.01;0.006里面有()个千分之一。
0.85是由()个十分之一和5个()组成的。
5、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整数部分最小的计数单位是()
6、写出下面各数。
四百点零零五写十三点七写作:零点三一八写作:
7、读出下面各数。
0.36读作:表示:
0.306读作:表示:
8、填上适当的数。
48厘米=()米67角=()元
820千克=()吨3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9.6平方分米=()平方厘米6.02吨=()千克
8米9分米=()米10元零8分=()元
1300千米=()千米()米4.58千米=()千米()米
12.6吨=()吨()千克6吨40千克=()克
9、求近似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位;保留()小数,表示精确到十
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位。
10、近似数的结果一般的说3.0要比3精确。因为3.0表示精确到了()位,3表示
精确到了()位,所以3.0后面的“0”不能去掉。
11、2.999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12、一个数改写成“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在()位或()位的右下角
点上()点,在数的后面加写()字或()字,再根据要求保留小数即可。
13、456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812690000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9640000平方米是()平方千米,保留整数约是()平方千米。
14、一个三位数,保留两位小数后是4.76,那么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
15、有一个数,十位和千分位都是9,其他数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百分位
上的计数单位是()百位和 百分位上的数都是8,其余各数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
16、下面各小数在哪两个相邻的一位小数之间?它们更近似于哪个一位小数?
□<5.28 <□更近似于()
□<12.17 <□更近似于()
□>7.03 > □更近似于()
19、下面各数各在哪两个整数之间
()<2.4<()()<15.08<()
20、与5.50相邻的两位小数是()和()。
21、把4.87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再向左移动一位,得到的数是()
22、在○里填上“>””<”或”=”
7005千克○7.5吨55分米○5.5米9.56○9.506
1.57米○1米5分米8厘米1500克○1.5千克0.06○0.060023、整数部分是0的最大两位小数是()。
24、小明在读一个小数时,把小数点丢了,结果读成二千零四,原来的小数只读一个零,原来的小数是()。
25、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
8.7=7.0200=5=9.09=30=8.180=
26、把4.7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是(),缩小到它的()。
1.4扩大()倍是140。60缩小()倍是0.06。
把()扩大100倍是15。把()缩小为原来的 是0.3。把4.25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一位后,再向右移动()位变成425。
二、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1、精确到十分位:
3.06≈2.95≈4.43≈
2.34≈0.528≈
2、保留两位小数:
2.755≈4.985≈10.673≈
5.295≈6.9876≈
3、先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再保留一位小数
***0000平方米6518600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分数 102分)
1、把一个小数扩大100倍,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2.、将最大的三位数缩小100倍,结果是9。()
3、将247.5的小数点移到最高位数字的左边,原数缩小1000倍。()
4、把一个数先缩小到它的百分之一,再把新数扩大到它的100倍,原数不变。()5、4.38精确到十分位是4.3。()
9、6.05和6.0599保留一位小数都是6.1。()
7、近似数是4.1的两位小数只有4.10,4.11,4.12,4.13,4.14。()
8、准确数都小于近似数。()
9、近似数8.0和近似数8一样大,精确度也一样。()
10、3.995≈4.00表示精确到个位。()
11、近似数为0.87的小数不止一个,有的比0.87大,有的比0.87小。(12、近似数8.0与准确数2.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13、954保留两位小数是3.0。()
14、998≈4.00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15、0.05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位。()
16、在同一条直线上表示0.2和0.200这两个小数的点是重合在一起的。()
17、小数的位数越多,小数就越大。()
18、每相邻的两个小数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9、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或者添上,小数的大小不变。()
20、把10.400化简后是1.4。()
21、0.5等于0.50元,也就是5角。()
22、长0.7米、0.70米、0.700米的三根铁丝一样长。()
23、整数一定大于小数。()
24、0.08千克<0.09克()
25、个位是0的小数都比1小。()
26、在小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27、两个小数的100倍相等,那么这两个小数也相等。()
四选择题(本题型分数 26分)
1、0.08小数点向右移动()是8。
A、一位B、二位C、三位
2、把()缩小到原数的 后是0.15。
A、1.5B、15C、1503、4.72的小数点去掉,小数就()
A、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B大到原数的10倍C、扩大到原数的100倍4、5、把0.01扩大到它的10倍,就是把它()
A、乘10B、乘100C、除以105、选择0.76的计数单位是()
A0.1B0.01C0.001)
6、72.514是()位小数。
A五B两C三
7、和6.3千米相等的是()
A、6千米3米B、630米C、6300米8、9千克是1吨的()
A、十分之九B、百分之九C、千分之九
9、下面各数去掉“0”后,大小不变的是()
A、20.2B、200C、2.2010、下面三个数最大的是()
A、1.01B、1.00C、1.1
四、解决问题1、100千克甘蔗可以榨糖15千克,10吨甘蔗可以榨糖多少千克?
2、把1000张纸叠起来厚12.5厘米,平均每张纸厚多少毫米?
3、1000张纸厚1.52分米,你知道1张纸厚多少毫米吗?
4、李叔叔从批发市场以每千克0.45元的价格买进100千克大白菜,又以每千克0.70元的价格全部卖出,他赚了多少钱?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案 第6篇
1.小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 „„的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2.小数的计数单位: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
一、百分之
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3.小数的读法:
读小数时,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部分,小数点一定要读出来。整数部分要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一次读出每个数字。4.小数的写法:
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仍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写0;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要写成小圆点;然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个数位上的数字。5.小数的性质:(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2)末尾不为0的小数的中间添上0后,小数的大小会改变。6.化简小数的方法:
依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会改变。7.改写小数的方法:
(1)小数的改写,在不改变小数大小的前提下,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即可。
(2)整数改写成小数,首先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然后根据需要在小数点后添上相应个数的“0”。8.小数的大小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往右进行比较。9.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2)小数点向左
1; 101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
1001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
1000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
10.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应用
(1)整数部分是 0的小数,当小数点向右移动后,整数部分前面的0必须去掉,如果小数部分不够,要在右边添0补足数位。
(2)小数点向左移动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添0补足。11.小数与单位换算:
(1)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
①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除以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的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②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
公式:低小数点向左移动高
进率(2)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或复名数的方法:
①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单名数的方法:乘两个单位间的进率,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100、1000的可以直接把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②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含有低级单位的复名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直接作为高级单位的数,小数的小数部分乘进率或通过小数点的移动转化成低级单位的数。公式:高小数点向右移动低
进率12.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根据十分位上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根据百分位上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应根据千分位上数的大小来判断是否进位。
13.较大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案 第7篇
1、填空:
(1)一个小数是由3个一,7个百分之一,8个万分之一组成的,这个小数是()。(2)
5.75这个数中的7在()位上,计数单位是()。
(3)3.05中含有()个0.01。
(4)92.8÷()=0.928,5个()是0.5。
(5)8个0.01是(),()÷10=0.04。
(6)()×100=540,6.45×()=645。
(7)小数点左边第二位是()位,右边第二位是()位。
(8)490000000=()亿,326700=()万。
2.判断题
(1)小数点后面的“0”去掉,小数的大小不变。((2)1000个0.001是1。((3)一个小数的位数越多,这个小数就越小。((4)0.5=0.50,但它们的计数单位不同。((5)整数比小数大。(3.选择题
(1)把5米3厘米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是()。
① 3.50米② 5003米③ 5.03米
(2)下面的数去掉“ 0”之后,大小不变的是()。
①8.10②810③0.801
(3)3个一,4个百分之一,5个千分之一组成的数是(①3.45②3.450③3.045
(4)把5.676先扩大100倍,再缩小10倍是()。
①5.676②576.6③56.76
(5)6.3里面有()个0.01.①63②630③6300
(6)0.5和0.6之间有()小数。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案 第8篇
1.内容不足。由于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同, 导致教材内容的明显差异。如新课标中:⑴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⑵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 (1~36号)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在鲁科版和苏教版教材中, 理解为通过四个量子数来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而人教版教材中则却不介绍, 但通过四个量子数能进行很多的扩展, 并能解释很多的规律。
2.应用缺乏。由于人教版教材强调简捷, 很多内容是以点到为止的形式出现的, 而鲁科版和苏教版则是以很大的篇幅进行了训练。如关于电负性的问题, 人教版只是介绍了电负性的概念, 用电负性界定了金属与非金属。而鲁、苏版则运用电负性的差值来判断化学键的种类, 如电负性差大于1.7的通常形成离子键, 而小于1.7的则通常形成共价键等。
3.规范性不够。由于人教版教材强调简捷, 很多内容只说到基本概念, 而用基本概念解释问题的模式没有明确。在鲁、苏版中却有明确的范例, 如电负性是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重要参数之一。同一周期, 主族元素的电负性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表明其吸引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一主族, 元素的电负性从上到下呈现减小的趋势, 表明其吸引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 金属性逐渐增强,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4.综合性较弱。《化学反应原理》是必考模块, 所以, 很多问题的解释应该归化到必修1、必修2和《化学反应原理》知识上。在人教版教材中, 对晶格能的分析只限到标出晶格能, 列出晶格能与物质硬度、熔点的关系。但在鲁苏版教材中却要求能用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规范形式——热化学方程式的形式书写化学反应与晶格能的关系, 这是正常的要求。
5.重点欠突出。在人教版中, 很多规律往往是以叙述的形式出现, 虽然内容说到了, 但突出不够, 没有给人以醒目的振憾。如等电子原理。而鲁、苏版则往往是单独一框, 醒目了然。
等电子原理, 新课标是:“结合实例说明“等电子原理”的应用”。考试说明是“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但课本中却根本没有练习。
二、该模块的授课特点
教师的教学难度大、学生比较容易学会、考试得分率相对较高。
1.教师难教的原因:理论性较强, 内容抽象, 教学尺度不好把握, 与必考内容相比较教学资源少。
2.学生好学的原因:知识点相对集中, 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少, 要求层次较低, 很多知识听懂即可, 重点内容比较容易把握, 习题难度较小。
3.试题中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少, 试题难度较小, 得分容易。
三、模块的核心知识分析
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式的书写:⑴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是按构造原理的顺序排布, 但其失电子时是按最外层的电子最易失去而不是高能级上的电子。⑵不必引入“四个量子数、屏蔽效应、钻透效应”等概念。
2.电离能、电负性。⑴特别要关注第一电离能的特殊情况及原因解释。 (第ⅡA族, 第VA族元素的电离能比同周期相邻元素的偏大。) ⑵会用电负性的大小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不要求用电负性差值的大小来判断两元素间形成的是共价键还是离子键。
3.晶格能。⑴解释离子晶体熔沸点高低原因要分必修、选修内容。⑵只有离子晶体才有晶格能。⑶对于晶格能的概念不宜拓展。⑷离子晶体中离子的配位数不作要求。
4.σ键和π键。⑴在判断共价键类型时也要分必修、选修内容。⑵共价键的类型中的大π键不作要求。
5.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常见的简单分子或者离子的空间结构。⑴只有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才能杂化。⑵原子轨道杂化时, 轨道数目不变, 轨道的形状发生变化。⑶原子轨道杂化后各轨道能量相同, 但总能量比原有轨道能量之和降低。⑷杂化轨道只能形成σ键或容纳孤对电子。⑸sp杂化轨道夹角180°, sp2杂化轨道夹角120°, sp3杂化轨道夹角109°28′。
6.氢键。⑴对范德华力的分类不作要求。⑵分子内氢键不作要求。⑶对氢键相对强弱的比较不做要求
7.四大晶体。金属晶体的晶胞及三种堆积方式不作要求。
四、教学建议
教学总原则:抓纲靠本, 重视细节, 把握好深广度。
1.对整个教材进行全面的把握, 认真体会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不宜对微观结构知识进行浓度挖掘。
2.以必修作为教学的起点, 作好必修与选修的衔接。如原子结构, 周期表, 离子键和共价键, 几种晶体。
3.立足于解释物质的性质来学习物质结构, 重视“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观念的形成。
4.合理运用模型方法启迪学生思维。
5.关注解题“规范化”。例如书写的规范性:“7”和“1”, “H”和“N”, “sp”误写成“sp1”, “SCN-”写成“CSN-”, 书写原子外围电子排布式时将 (n-1) d和ns的前后顺序写反等。
6.心中有图, 图在心中。要记住NaCl、CsCl、CaF2、金刚石、石墨、CO2、冰的晶体结构, 能辨认, 能复述。
7.以下是需要重点提醒学生的问题:
(1) 分子构型回答不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与分子的真实构型并不一定完全一致。
(2) 共价键类型:即极性键非极性键与σ键和π键何时作答的问题。
(3) 第一电离能区别于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有“半满”、“全满”等因素, 所以有“反常”现象。而电负性则规律性较强。
(4) 运用“分摊法”计算晶胞中粒子时, 要注意是晶胞还是大分子或分子团簇。
(5) 几个化学用语: (1) 基态某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 (2) 基态某原子“外围”电子或价电子的电子排布式。 (3) 基态某原子的电子排布图。 (4) 原子结构示意图。
(6) 只有离子晶体熔点高低的比较时才能使用晶格能的大小去解释。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案 第9篇
教学内容:数学第八册P92例1、2、3。
小数的性质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小数有关知识的开始。掌握小数的性质,不但可以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而且它是小数四则计算的基础。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末尾有零的小数化简,也可以不改变小数的大小,把一个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教学目标:
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从形象直观事物中抽象概括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以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3.在教学中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小数性质,并应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和把一个数化成含有指定位数的小数。
难点:根据已有知识去发现、理解、归纳小数性质。
教具:课件,每生一份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图片和巩固知识练习纸。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2”,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2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2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2、20、2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
板书写成:2分米=20厘米=200毫米。2.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后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用心
爱心
专心
板书:0.2米=0.20米=0.200米
(3)把“米”擦掉0.2、0.20、0.200还相等吗?把三个数填入数位顺序表中说明。
(从表中可以看出:0.2表示2个十分之一;0.20表示20个百分之一;0.200表示200个千分之一。200个千分之一就是20个百分之一,20个百分之一就是2个十分之一。所以0.2=0.20=0.200)(4)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动手操作,引导发现
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具有这个规律呢?让我们再找几个小数来验证一下。
1、让学生仿照上面的例子再说两组:0.3=0.30 或者0.5=0.500 2.让学生用学具或数位顺序表验证说明(分组进行)
学具是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一个平均分成了10份,一个平均分成了100份。(在学具的选择上应该是.0.3、0.30选择正方形;0.5、0.500选择数位顺序表)3.引导学生观察等式“0.3=0.30”,0.5=0.500 再次说明: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4.若学生得出的结论是小数的“后面”,而不是“末尾”,处理方案: 师:你能找出与0.3相等的数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0.3=0.30=0.300 追问: 0.03与它们相等吗?(小数的大小变了,0.03与0.3不相等的)追问:这个“0”不是也是写在小数后面了吗?应该怎么说才是准确的呢?(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三、运用性质,巩固练习
1、判断
(1)去掉小数里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2)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大小不变。()(3)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判断下面数中哪些是小数末尾的“0”?
0.080 0.60300 500.100000000 看到最后一个小数你有什么想法?(太麻烦、数字太多)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你能将它写成与500.100000000相等又很简便的小数吗? 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来化简小数。
3、应用性质化简下面的小数。
0.300 0.020 10.00 5.600 4.0900 120.00 5.050 103.300
4、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小数末尾有0的小数,举个例子?(在商场看到货物的标价)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吗?
(不但没有改变小数的大小,而且让顾客很清楚地知道是几元几角几分。)根据需要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练习:
(1)把下面的价格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8角=()元 5分=()元 3元6角=()元
7元零8分=()元 70元=()元 3元4角5分=()元(2)不改变原数的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以千分之一为单位的小数。0.4 10.35 15 5.做游戏。
(1)找朋友游戏。找几名学生,每人拿一个数(卡片),教师板书“50.3”,和它
相等的是好朋友。再给黑板上没有朋友的小数找朋友。
50.03 5.30 5.3 50.300
50.30 503
(2)智力游戏。谁能只动两笔,就可以在5、50、500之间划上等号。
用心
爱心
人教版小数的性质教案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