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辅口语测试范文
机辅口语测试范文(精选3篇)
机辅口语测试 第1篇
一机辅测试成绩复审主要做法
机辅测试虽然实现了前三题评分的自动化,但第四题说话项计算机无法完成评测,现阶段仍是人工评测。应试人的初始成绩由前三题计算机自动评测分数和第四题两名测试员人工评测分数的平均值相加而成。福建师大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对机辅测试初始成绩采取的复审方式有一级复审、异常复审、偏差复审和抽查复审。一级复审由省语委办组织实施,初始成绩达到92 分以上的全部要复审,复审采取的方法是人工对应试人四题的完整评测,最终成绩以复审后为准。异常复审、偏差复审、抽查复审则由测试站自行组织安排。异常复审,我们严格按照《指导意见》的规定组织实施,“考生的语音数据或评测数据明显异常的,应组织进行人工复审”,语音数据或评测数据明显异常的,发给两名测试员进行人工复审,由于计算机无法正常给出前三题数据的分数,此类数据必须得四题全部复审,应试人最终成绩为两名测试员的复审平均成绩; 偏差复审,对同一应试人第四题说话项两名测试员评分差异较大的,测试站安排第三名测试员进行复审,应试人第四题得分取三名测试员中评分最接近的两名测试员的平均分,最终成绩为复审第四题得分与前三题计算机评分的总和; 抽查复审,主要抽查临界分数,由于福建省初评分数临界二级的,成绩最终认定时系统已进行空档技术处理,直接认定为相应等级( 二甲或二乙) ,所以我们只抽查一级乙等临界分数,设置初评分为91. 7 ~ 91. 9 分都安排复审,复审采取的方法也是人工对应试人四题的完整评测,应试人最终成绩为两名测试员复审平均分。不管是异常复审还是抽查复审,测试站都安排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以下简称国测员) 进行复审,以保证复审的质量。
二机辅测试一级复审抽样分析
2013 年上半年,测试站共测试6285 人。复审前成绩一级乙等76 人,占1. 2% ,这一数据与测试站2000 ~ 2007 年人工测试阶段1. 3% 的一级通过率相比基本一致。
( 一) 一级复审前成绩分析
笔者对76 位初始成绩达到一级的应试人进行分析统计,前三题计算机评分和初评结果见表1。
从表1 可见,机辅测试初始成绩在92 ~ 92. 9 分之间的占81. 6% ,最高分93. 6 分,平均分92. 54 分。由此可见,机辅测试初始成绩很难达到一级乙等高分段,更不用说一级甲等了。
前三题计算机评测97. 4%的应试人在56 分以上,仅有2 人在56 分以下,最低分55. 7 分; 57 分以上的占近三分之二; 平均得分57 分,平均失分仅为3 分。参照宋欣桥( 1998) 对人工测试阶段的意见,一级乙等前三题失分总和最高可达4. 5 分,可见机辅测试对前三题的评测较人工测试略显宽松。
一级复审前测试员第四题评测情况见表2。
从表2 可见,一级复审前第四题人工评测,没有测试员扣分在3 分以内,独立评测扣分在4 ~ 5. 5 分之间的占比达85. 5% ; 平均扣分分数段集中在4 ~ 4. 75 分之间,占64. 5% ; 平均扣分最少3. 5 分,最多5. 25 分,分差1. 75 分。
人工测试“受到试卷的编制、评分标准的确定与把握、主试人( 测试员) 测试能力的高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测试过程中普遍存在评分差异”( 宋欣桥,1998) ,机辅测试第四题测试员评分情况到底怎样? 是否存在评分差异? 我们仅就语音面貌两名测试员的评分差异进行分析,见表3。
从表3 可以看出,机辅测试一级复审前第四题语音面貌人工评测两名测试员完全一致或不错档且分差不超过1 分的占50% ; 错档但分差不超过1 分的有20 人,占26. 3,错档且分差超过1 分的有18 人,占23. 7% 。
( 二) 一级复审成绩分析
福建省机辅测试一级复审具体做法是: 省语委办随机安排给两名国测员,国测员复审所有四题内容,应试人最终得分是两名国测员复审成绩的平均值。一级复审成绩见表4。
从表4 可以看出,复审成绩达到一级乙等的61 人,通过率为80. 2% ,比同年一级乙等73% 的复审通过率高7 个百分点。 其中分数在94 分以上占17. 1% ,最高分95. 7 分; 有19. 8% 的人复审成绩未能达到一级,最低分90 分,其中5 人复审成绩处于一级乙等临界线下91. 7 ~ 91. 9 分之间。
一级复审是对四题的完整审听,两名测试员复审第四题人工评测情况见表5。
分析一级复审第四题人工评测情况,测试员单独评测有5 人次扣分在3 分以内,扣分在4分以内占比达41. 5% ; 平均扣分在4 分以内占比最高,达44. 7% ; 平均扣分最少2. 5 分,最多6. 5 分,平均扣分分差高达4 分。
有了前三题的语音依据,测试员复审对第四题说话项语音面貌评测情况见表6。
分析表6,一级复审两名测试员分差完全一致或不错档且分差不超过1 分的占比最高,达69. 7% ; 错档但分差不超过1 分的有11 人,占14. 5% ; 错档且分差超过1 分有12 人,占比15. 8% 。
一级复审测试员四题评测差异情况见表7。
从表7 可以看出,两名测试员四题评测差异在1 分以内的占44. 7% ,差异在2 分以内的占77. 6% ,总体评测情况较好。差异在2 分以上的占22. 4% ,最高分差4. 8 分,有12 人出现级差,占15. 8% 。分析复审情况,有两名测试员对评分标准的把握与其他测试员存在一定差距,从而加大了复审结果的差异性。
( 三) 一级复审前后数据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表1 和表4,机辅测试一级复审前分数绝大多数集中在92 ~ 92. 9 分之间,最高分和最低分仅相差1. 6 分。而复审只有80. 2% 的应试人通过一级,其中,93 分以上占比43. 4% ,比复审前多25 个百分点; 最高分达95. 7 分,比复审前最高分93. 6 多2. 1 分; 有15 人降级最终被认定为二级甲等; 最低分和最高分相差5. 7 分。可见,一级复审打破了机辅测试初始成绩相对集中在一乙低分段、缺乏高分的局面,出现了一乙高分及降级现象。出现降级是由于目前机辅测试计算机对第三题朗读项语调语感的评测不够敏感,“过分强调对作品中每个字词的完整清晰,忽略了整体的停连、轻重、节奏把握,甚至一个字一个词的蹦读机器都认为正确,不会扣分”( 雷峻,2010) 。导致原本普通话只有二级甲等水平的应试人在机辅测试中成绩却达到一级乙等。由此可见,如果简单地把机辅测试后的一级初始成绩未经复审直接认定,被认为比较标准的一级乙等的信度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复审是提升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乙等信度的必要举措。
对比表2 和表5,分析复审前后第四题人工评测情况: 平均扣分在4 分以内,复审比复审前多38. 1% ,有2 人复审平均扣分在3 分以内。复审前测试员扣分集中在4 ~ 4. 5 分,占比50% ; 复审测试员扣分在3 ~ 3. 5 分的占比最大,达38. 2% 。两名测试员评测第四题平均扣分在4 ~ 4. 75 之间,复审后比复审前降低26. 3% 。复审平均分差最高达4 分,而复审前平均分差最高才1. 75 分。这说明复审前人工评测由于缺少前三题的参照,导致第四题的评测较人工测试难度加大,测试员评测第四题时更趋于打保险分,且不敢给高分,这极有可能是导致机辅测试初始成绩一级高分段断档的原因。由于有前三题的参照,测试员复审时打分更有信心、更加准确,评测第四题时能够也敢于给出高分,降低了打保险分的概率,从而有效解决了机辅测试初始成绩难以出现一级高分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水平普通话的评测信度。
对比分析表3 和表6,一级复审前,两名测试员对第四题语音面貌的评分既错档、误判幅度又超过1. 0 分的有18 人。宋欣桥( 1998) 指出: 两名测试员“对‘说话’一项‘语音面貌’的总体评分,不错‘档’为合格,虽错‘档’但误判分数上下幅度没有超过1. 0 分的为基本合格,既错‘档’,误判幅度又超过1. 0 分的为不合格。”按照该说法,本批次两名测试员对语音面貌的评测仅有23. 7% 不合格。说明即便在缺少前三题语音参照,测试员趋于打保险分的前提下,测试员依然能够对应试人的语音面貌较准确地定档,这在机辅测试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两名测试员语音面貌评测完全一致或不错档且分差不超过1 分的,复审后比复审前提高了20 个百分点,错档且分差超过1 分的复审后比复审前却下降了7. 9% ,这说明人工复审完整的四题审听,使得测试员在有前三题语音参照的前提下,评分准确度得到有效提升,缩小了两人的评测差异。
宋欣桥( 1998) 指出: 两名测试员四题评分差异“一级差异在0. 9 分以内”为合格。这个标准是在人工测试时提出的,指的是人工测试四题总扣分两名测试员差异在0. 9 分以内为合格。进入机辅测试时代,这个标准是否仍然适用? 这是一个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批次一级复审两名测试员四题评分差异在0. 9 分以内的仅占44. 7% ,不合格率高达55. 3% 。从事复审工作的国测员都是省内骨干,对一级水平普通话完全有能力进行从容的判定,因为人工测试时应试人说话的语音稍纵即逝,声音对人的刺激是瞬间的,而在机辅测试环境下,测试员对语音数据如有存疑可以重复听辨,所以,机辅测试比人工测试有更充裕的时间进行准确评测。但从评测结果来看,两名测试员复审评分差异在1 分以上的高达55. 3% ,甚至还出现15. 8% 的级差率,最多差异4. 8 分。究其原因,测试员对评分标准的掌握仍存在一定偏差; 机辅测试在线复审,背靠背评测,缺乏必要的沟通和协商,即便四题完整听审,资深国测员也可能存在差异,甚至出现级差。当然,我们也不排除测试员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缺乏监管所导致的复审结果差异。于谦( 2010) 指出: “等级中正常的非临界线评分差异”的描述“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骨干测试员的评分差异要比宋欣桥先生的描述大许多。”从两名测试员复审数据可以看出,即便是骨干测试员的评分,有时也存在较大差异。
三机辅测试一级临界抽查复审抽样分析
一级临界指的是测试成绩与一级乙等等级标准分值临界的分数。人工测试当出现与等级标准临界线下分数时,两名测试员可以通过沟通协商予以解决,所以一般不会出现类似分数。但是,机辅测试的评测方式必然会出现等级标准分值临界线下分数。《指导意见》对此类分数的意见是: “原则上每批次测试都应抽查复审,且人工复审的数量不低于本批次测试总数的1% ,重点对机辅测试成绩与等级标准分值临界( 正负1 分) 的情况进行人工复审。”这一规定对抽查复审的数量与范围都作了明确要求。
( 一) 部分省抽查复审做法
目前,各省( 区、市) 对抽查复审都提出了要求,但做法不一,笔者选取了湖北、江苏、河北、陕西、甘肃五省作比较,详见表8。
从表8 可以看出,江苏、陕西、甘肃三省对临界分值数据提出复审要求,江苏、甘肃表述相对笼统,对临界区间没有具体化,陕西规定得非常详细,可操作性强; 湖北机辅测试抽查复审的做法等同于人工测试,均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查; 河北“有针对性”的抽查复审对象表述更为抽象笼统。关于复审测试员,五省中只有陕西、甘肃明确提出由“优秀国测员”担任,其他三省均无特别要求。关于复审组织,湖北、陕西、甘肃由省级测试机构组织实施,江苏、河北由各测试站负责实施。
上述五省只有陕西对抽查复审的对象作了明确说明,操作性较强; 其余四省虽然对抽查复审都提出了要求,但操作性不强,比如湖北规定了10 ~ 20% 的抽查复审率,数量大,且抽查复审必须对应试人四题进行完整审听,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不易实现。
( 二) 一级临界抽查复审抽样分析
福建省对机辅测试二级临界分数系统已经进行了“技术性空档处理”,所以测试站只抽查一级临界分数。如果按照《指导意见》一级临界( 正负1 分) 需要抽查复审,2013 年上半年测试任务就有236 人需要进行人工抽查复审,占测试总量的3. 8% 。受测试站经费开支限制,上述抽查复审工作量实际难以操作。因此,临界一级( 正负1 分) 抽查复审执行起来颇有难度。据调查,福建省19 个测试站,除2 个测试站安排抽查复审外,其余测试站皆因经费或其他原因而未开展此项工作。
机辅测试初始成绩处于临界分数时,如果不通过复审重新认定成绩,势必会影响应试人的心理和测试的信度。到底应如何设置临界区间呢? 专家看法不一。周涌( 2009) 提出: “对初审评分处于区间( 79. 7 ~ 81. 5) 的考生进行二级乙等的复审; 对初审评分处于区间( 86. 5 ~87. 1) 的考生进行二级甲等的复审; 对初审评分处于区间( 91. 8 ~ 92 ) 的考生进行一级乙等的复审。”宋欣桥( 1998) 认为: “当最后确认的评定分值为临界线线下0. 1 ~ 0. 3 分之内,常出现应试者对此评分疑惑或不满情绪……为了避免以上情况,笔者建议对临界线线下0. 3 分以内,最后确认的评定分值进行技术性空档处理。”我们认为周涌设置的二级临界抽查复审区间范围有待商榷,但他对一级临界复审分值的设置倒是有一定合理性。宋欣桥建议临界线线下0. 1 ~ 0. 3 分需进行技术性空档处理的方法较妥,具有现实意义。但是不是所有的临界线线下0. 1 ~ 0. 3 分都可以进行技术性空档处理,值得探讨。福建省对机辅测试初始成绩为二级临界线下0. 3 分以内实施技术性空档处理,但对于一级临界线下0. 3 分以内没作处理。为了对应试者负责,提高机辅测试的信度,福建师大普通话培训测试站对一级临界线下0. 1 ~ 0. 3 分全部设置抽查复审。2013 年上半年,有24 人需要进行一级临界抽查复审,占测试总数的0. 38% 。复审后,应试人的成绩有较大的变化,具体情况见表9。
从表9 可以看出,复审后总平均成绩为92. 44 分,比复审前多0. 61 分; 有16 人成绩达到一级乙等,占三分之二,最高分94. 6 分; 有8 人成绩仍是二级甲等,最低分89. 8 分,仍有1 人分数为91. 8 分。这说明对初始成绩为91. 7 ~ 91. 9 分这一分数段进行抽查复审非常有必要,既解决了应试人的心理问题,又保证了测试成绩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对比前三题复审前后成绩,差异在1 分以内的16 人,说明计算机和人工对前三题的评分总体上差异不大; 差异在1 分以上的有8 人,占三分之一,最高差异2. 75 分。机辅测试比人工复审偏宽的11 人,包含所有复审成绩为二级甲等的8 人。复审成绩为二级甲等的,失分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第一题的上声音节和第二题上声音节处在最后一个音节读成半上现象较多; 二是朗读时语调不够自然。这说明计算机对第一、二题上声音节单念或处在词语末尾的完整性和朗读语调的评测仍不尽合理。
对比第四题复审前后成绩,差异在1 分以内的16 人,1. 1 ~ 1. 75 分之间的8 人,前后一致的只有2 人。复审后比复审前少扣分的有20 人,平均少扣0. 83 分,仅有2 人复审后比复审前多扣分。这说明第四题虽然都是人工评测,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复审前缺乏前三题的参照,单独评测第四题时测试员还是趋于打保险分,不轻易给高分。
对比两名测试员复审情况,总成绩差异在0. 9 分以内的18 人,占比四分之三,说明测试员对标准的把握总体上还是比较一致的。但最高差异仍然达到3. 1 分,甚至出现级差3 人,说明普通话水平测试具有主观性,个别偏差属于正常现象。
四思考与建议
目前,对一级和一级临界成绩的认定是以复审成绩为准,取两名测试员复审成绩的平均值。一级复审和一级临界抽查复审都是由国测员完成,是对应试人四题的完整审听,两名骨干测试员复审后总体差异不大,成绩较准确地反映出应试人普通话真实水平。鉴于普通话评测自身的性质及机辅测试不同于人工测试的特性,两名测试员复审成绩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本批次复审中,一级复审两名测试员评分差异在1 分以上占55. 3 % ,最多差异4. 8 分,15 人出现级差; 一级临界抽查复审两名测试员评分差异在1 分以上占四分之一,差异最多3. 1 分,级差出现3 人。究其原因: 一是测试员对机辅测试评分还不适应,哪怕是骨干测试员,“独立评分时,不能相互印证,也无法协商,会感觉‘心里没底’”( 孙海娜,2010) ,多打保险分,不敢打高分; 有些测试员除了参加一级复审外,平时极少参加第四题在线评审,因此对缺乏前三题参照的第四题独立评测标准把握欠佳。二是测试员对测试评分标准理解掌握不一,宽严尺度不统一; 省里虽然每年都举行机辅测试研讨班,但注重机辅测试的考务培训,忽视测试评分标准的培训,使得测试员对评分标准的掌握存在偏差。三是测试员评测过程的不同也会导致评测结果的差异,机辅测试不像人工测试只能听一遍,语音数据可以随意审听,有的测试员对应试人的语音数据只听一遍,有的测试员则反复听辨,更易多发现问题。四是由于机辅测试评测过程比较松散、缺乏监管,有的测试员在评测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或体力精力不能保持工作的一贯性”( 宋欣桥,1998) ,凭感觉打印象分。五是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的主观性特征,难免造成评分结果的差异。如果简单地把两名测试员复审成绩平均值作为应试人最终成绩,尤其是当两名测试员复审成绩出现较大偏差甚至级差时,似乎有点草率,也势必会影响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度。所以,为了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测试的信度,尤其是树立一级乙等“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形象,建议机辅测试一级复审和一级临界抽查复审采取以下措施。
( 一) 制定出台各省( 区、市) 机辅测试实施细则
根据《指导意见》,各省( 区、市) 应尽快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机辅测试实施细则,对一级复审、一级临界抽查复审的范围和数量作明确的规定及要求。由于机辅测试的特殊性,建议各省( 区、市) 一级复审要按照《指导意见》执行: 即考生的机辅测试成绩达到普通话水平一级标准的,应组织进行人工复审; 抽查复审可参照国家标准制定符合实际、可操作性强的实施办法,机辅测试初始成绩为一级临界线下91. 7 ~ 91. 9 分的应试人应全部设置抽查复审。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要统筹指导各省( 区、市) 测试中心制定切实可行的机辅测试评分细则; 各省( 区、市) 测试中心负责一级复审的组织实施; 各基层测试站按照机辅测试评分细则组织抽查复审,省( 区、市) 测试中心做好监督指导。
( 二) 加强对测试员的培训考核和复审监督
人工复审是主观性评测,评测主要依靠测试员的主观判断,测试员自身的普通话口语水平、语音分辨能力对复审的信度、效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省( 区、市) 测试中心要加强对测试员的业务培训,只有测试员本身提高了能力素质和测试水平,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复审的信度和效度。建议“从事复审的测试员应该具有丰富的测试经验和相当强的测试能力,其业务水平要高于一般的测试员。……通常情况下,应由国家级测试员担任复审工作”( 姚喜双等,2011) 。从事复审工作的测试员要有一定机辅测试第四题评测的工作量要求。机辅测试的特点决定了机辅复审的松散和测试员评测的自由性质,因此,省( 区、市) 测试中心和测试站要加强对测试员的复审监督,一级复审“是对测试员测评能力的检查考核”( 姚喜双等,2011) ,要求“复审应填写复审意见。复审意见应表述清楚、具体、规范,有复审签名”( 姚喜双等,2014) ,以便监督指导; 各省( 区、市) 及各基层测试站要建立测试员复审考核制度,对在机辅测试复审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测试员予以表彰,对工作态度不端正和标准掌握不好的测试员予以批评教育或暂停复审工作。
( 三) 建立三审终评制度
机辅测试的特殊性决定了测试员评测的等差级差问题必然存在,而且肯定比人工测试差异大,建议一级和一级临界复审后,两名测试员分差不出现级差、2 分以内为合格。《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程》( 2003 年) 明确规定: “同组测试员对同一应试人的评定成绩出现等差时由该测试组复议,出现级差时由考场负责人主持复议。”人工评测时测试员可以通过复议解决等差级差问题,针对机辅复审后两名测试员分数仍然出现较大差异甚至级差的问题,不能简单地把两名测试员复审成绩平均而成应试人最终分数,建议建立像高考作文评分或公务员招考评分一样的三审终评制度。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必须进行三审: 一是出现级差,不管两名测试员分数相差多少都必须进行三审终评; 二是两名测试员复审等级判断一致,分数差异超过2 分; 三是复审成绩仍为一级临界线下91. 7 ~ 91. 9 分的应试人。负责三审的测试员必须是省里较为权威的国测员或视导员。三审评测时可把两名国测员复审的成绩发给三审测试员作为参考,应试人最终成绩以三审为准。针对一级复审和抽查复审成绩仍然为91. 7 ~ 91. 9 分的应试人,建议参照宋欣桥( 1998) 的意见进行技术性空档处理,直接把这些人的终评成绩提到92 分。
( 四) 建立测试员复审交流平台
为解决在线复审带来的两名测试员评分差异问题,建议“两位测试员应有一个商量、交流的平台,比如界面上增加一个类似BBS的平台”( 韩玉华,2009) 。具体做法是: 两名复审测试员初步打出复审成绩后,系统开放测试员交流平台,测试员可以看到对方复审情况,如果评分差异在2 分以内且无级差、平均分无临界线下91. 7 ~ 91. 9 分出现,就点击确认复审成绩提交,反之则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协商重新评定,待意见统一达至标准后再确认提交。这样,既可以避免再次出现临界线下91. 7 ~ 91. 9 的分数,又可以有效避免复审评分的较大差异,尤其可以规避级差,进一步提高机辅测试复审的效度和信度。
五余论
目前,全国31 个省( 区、市) 都实施了机辅测试。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早已出台机辅测试《指导意见》,对一级复审和抽查复审的范围和比例都有明确规定,各省( 区、市) 也都制定了相应的机辅测试评分细则,但有些省( 区、市) 对一级复审和抽查复审的要求与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不尽一致,甚至不要求抽查复审,这显然与普通话测试事业的发展相脱节,也影响了机辅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应就一级复审和抽查复审出现的问题,督促指导各省( 区、市) 统一做好一级和抽查复审工作。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开发公司———科大讯飞公司也应针对机辅测试出现的新问题,从技术层面不断研究改进,完善机辅测试评测系统,特别是对前两项上声音节和第三项朗读语调的评测问题要及时改进,以促进机辅测试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业务指导意见(试行)[S].2010.
[3]韩玉华.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地区的调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增刊.
[4]雷峻.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问题及对策[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5]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实用手册(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6]宋欣桥.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评分差异[J].语文建设,1998,(9).
[7]孙海娜.浅析《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评分试行办法》[J].语言文字应用,2010,(4).
[8]姚喜双,韩玉华,聂丹,黄霆玮,孟晖.普通话水平测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9]姚喜双,韩玉华,孟晖,聂丹,黄霆玮.普通话水平测试常用术语[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4.
[10]于谦.从PSC专题研修班看骨干测试员的测试能力[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口语测试总结 第2篇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总体情况
这次我年级进行口语测试考评,测试地点就为本班班级。学生到位后,考评老师按考核名单点名考核,并且根据情况记录、评价。首先由学生四人为一组抽签背诵作品,4人按照抽签内容背诵完毕后,进入口语考核,同样抽签决定考核内容,5分钟时间准备,前一名学生进行口语考核时,再由后一名学生做好准备。
考评完毕后,由本班语文教师做好登记、统计全班考评成绩,并将考核结果交由教导处存档。
朗读和说话不合格的都给予了一次补说的机会。
二、成绩和不足
这次口语测试,学生参与率高。测试中,所有学生能用普通话对话,少数学生口试发音准确、说话流利、连贯,通过测试,大部分学生能重视口语对话。但仍存在很多问题。
1、部分学生对口语测试重视不够。试题下发后两天内,要求学生积极准备,但在以后的测试中,读音不准、读错字、别字的人很多,甚至有个别学生在复试时仍将字读错。说话测试时,有少数学生三言两语就结束,有的根本就没有围绕话题,有应付口试迹象。
2、学生的朗读水平普遍很差。测试中发现学生对朗读普遍停留在识字阶段,缺乏对内容的理解和朗读感情的投入,一字一板,平铺直叙的识字式朗读者甚多;读音的轻重缓急、停顿、语调变换等朗读技巧能体现者较少;有少数学生已出现断句错误,将词分开来读。
3、说话测试问题最多。首先是很多学生缺乏认真审题,其次是学生在说话时语句组织不当。方言词过多、大量重复、说话不连贯、前言不搭后语想象较多。
4、交往常识、社会礼仪不重视。虽然我们没有要求使用礼貌用语,但仍有很多同学上台自报姓名,测试完毕后都能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但效仿者不多;很多学生在测试时低着头,身体摇来晃去,举止不大方;尽管我们没有扣分,但给人留下了一个不好的测试印象。
二年级语文口语测试 第3篇
一、朗读课文(从以下6篇课文中抽1篇中的指定片段)成绩 《北京》
2、3节 《我要的是葫芦》
3、4节 《风娃娃》第2节
《窗前的气球》
4、5节 《清澈的湖水》
2、3节 《我是什么》第1节
■测试方法:准备5分钟后逐个测试。■评定标准:
优秀:正确、流利、有感情,添字、漏字、换字、读错字和读错句不超过3处;
合格:基本正确、流利、有感情,添字、漏字、换字、读错字和读错句不超过4——6处;
待合格:差错超过6处,不能读正确。
二、背诵课文(从以下6篇课文中抽1篇)成绩 《秋天的图画》
《植物妈妈有办法》(二、三、四节)背诵《欢庆》
《假如》(一、二节)《一株紫丁香》(后三节)《赠刘景文》、《回乡偶书》
„测试方法与评定标准同朗读‟
三、认读(提供4篇认读内容,见附件),共读错 个 成绩
1、测评方法:学生用抽签的方式决定认读内容。学生认读时测试者不催促,不作提示,只对读错的字作上记号,学生读错后又自行纠正的,应视为正确。短文读得是否连贯、流利不作严格要求。加注拼音的字读错,不在统计之列。
2、评定标准:
优秀:累计读错不超过6个字;合格:读错7——20个字;不合格:超过20个字为。
三、口语交际
1、准备一个小故事,当堂讲给同学听。
2、与同学“互打电话”,交流话题:寒假到了,你都准备怎么过?
3、冬天到了,你最想干什么?为什么?
■测评方法:上面3个话题供学生抽签决定其中一个,有小组合作准备3-5分钟后进行。
■评定标准:口语表达的评价根据学生的倾听、表达、应对、想象等方面的能力结合该生平时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及口语表达能力。优秀:用普通话说,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自然,能根据话题正确叙述,能用上礼貌用语,语句通顺连贯。
合格:用普通话说,对话题叙述基本正确,能用上礼貌用语,语句大多通顺,声音、口齿、态度方面有些不足。
机辅口语测试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