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式工艺论文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09-231

新式工艺论文范文(精选4篇)

新式工艺论文 第1篇

关键词:三岔门,支护工艺,革新,异形棚,组合U型钢抬棚

0 引言

袁庄煤矿是一个已开采近60年的老矿, 随着矿井向深度开采, 采场愈来愈集中, 采动压力影响愈来愈频繁, 巷道支护难题日益突现, 尤其是一些特殊地段的支护难题, 严重地制约着该矿的安全生产。以工作面两巷出口处三岔门的支护为例:在采动压力影响下, 三岔门破坏严重, 为确保工作面两巷出口安全, 矿井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复, 但由于支护技术落后, 三岔门的变形破坏仍然无法控制, 反复修, 修反复, 修复费用居高不下。要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改革支护工艺是关键。为此, 该矿成立专项研究小组, 负责革新三岔门支护工艺。通过各方人员的努力, 该矿在Ⅳ4112工作面风巷拨门处实施了新式三岔门支护工艺,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破坏原因及特征分析

1.1 破坏原因

袁庄煤矿是一个老矿, 随着矿井向深度开采, 采场越来越集中, 采动影响越来越频繁。另外, 由于历史的原因, 巷道布局极不规范, 采区上山两侧均留设不规则上山保护煤柱, 两翼工作面的连续回采造成保护煤柱长期处于活动之中, 且煤柱动压要远远大于工作面回采的直接影响, 采动影响是造成三岔门破坏的主要原因。

1.2 破坏特征

普通三岔门采用两侧架对子棚 (半圆拱可缩性U型钢支架) 穿U型钢梁支护方式, 由于三岔门垮度较大, 且U型钢梁顺圆拱穿插, 与另两侧巷道接茬处空帮空顶面积较大, 支护强度小, 稳定性差, 在采动压力作用下, 钢梁及支架变形严重。

说明:1、除组合U型钢抬棚及异形棚为特殊支架外, 其余均为普通半圆U型钢可缩性支架, 图中编号1、2、3、4、5、6、7、8为异形棚。2、均采用29U型钢加工。

2 方案制定

目前条件下, 采动压力客观存在, 不可避免, 只有从增加支护强度及稳定性这一关键为出发点, 寻求解决问题的途经。

经过研究, 决定采用异形棚+组合U型钢抬棚方式对Ⅳ4112风巷拨门处三岔门进行支护, 整体方案见图1、图2。

方案特点:

异形棚+组合U型钢抬棚配合加固梁与两侧对子棚形成一整体, 大大提高了三岔门的支护强度及稳定性, 如图1、图2所示。

传统的支护方式中, 抬棚是由两架普通的半圆型U型钢可缩性支架组成, 与巷道两侧接茬处空帮空顶顶面积较大, 且U型钢梁只能顺两侧对子棚圆拱穿插, 无法与三岔门抬棚形成一个整体, 支护强度小, 稳定性差, 无法发挥整体支护效果, 而新式三岔门支护工艺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缺点。

3 工程实施

3.1 施工质量要求

(1) 巷道净高、净宽符合设计要求。

(2) 严格钢筋网配合钢背板腰帮过顶, 并确保腰帮过顶质量。

(3) 组合U型钢抬棚及异形棚均垂直顶底板架设, 前倾后仰±1°。接茬处用卡揽固定, 螺母拧紧力矩≮300N·m。严禁空帮、空顶、空肩窝, 严禁架设等劲棚。

(4) 异形棚直梁与组合U型钢抬棚搭接处用特制卡揽固定。异形棚与两侧对子棚接茬处穿插一根加固梁 (如图1、图2所示) , 异形棚与加固梁搭接处用特制卡揽固定, 或者用3组锚索将加固梁固定在顶板上。

(5) 施工结束后, 要对卡揽螺母进行检查, 如有松动, 及时拧紧, 然后喷浆封闭, 喷射混凝土配比:水泥:黄砂:石子=1:2:2。

(6) 按要求安设测点进行矿压监控。

(7) 严格施工质量管理与过程控制。

3.2 施工顺序及安全技术措施

(1) 待Ⅳ1二阶段石门修复至三岔门位置后, 先将三岔门处顶板管理好, 管理方式为:单体液压支柱配合直径≮240mm的开二木料, 打双侧一梁三柱托棚进行超前管理, 管理范围≮10m。托棚必须与管理范围内的支架接上劲, 确保安全可靠。待三岔门处顶板管理好、确认安全无隐患后, 再由外向里逐棚架设异形棚。

(2) 架设异形棚时, 使用两根前探梁配合铁撞楔、板皮进行超前过顶。使用背帮钢板进行超前背帮, 超前过顶背帮完成, 确认安全无隐患后方可进行挖腿窝、栽腿子等作业。

(3) 异形棚直梁侧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 且每棚不少于2棵。单体液压支柱必须与棚梁接上劲, 初撑力≮30k N, 单体液压支柱必须穿鞋, 且颗颗栓牢防倒绳。支架架好后及时腰帮过顶, 帮顶充填严实, 一棚架设完毕后及时上紧金属连板。必须在架好一棚, 确认安全无隐患后方可用同样方法施工下一棚。

(4) 在异形棚全部架过三岔门, 对子棚架好, 确认安全无隐患后, 将一根长≮5.4m的29UU型钢梁, 在设计位置, 用特制U型卡子, 将异形棚及两侧支对子棚卡紧, 螺母拧紧力矩≮300N·m, 钢梁两端搭接长度≮200mm。同时一梁三柱打托棚对异形棚进行管理, 托棚打设要正规有劲, 牢固可靠。

(5) 异形棚管理好后, 在设计抬棚位置先架设抬棚内U型棚, 抬棚内U型棚架好后再在U型棚外, 按设计套架用U型钢加工的梯形棚。梯形棚梁腿压茬严密, 长度符合设计要求, 每个压茬处用两个U型卡缆固定牢靠。梯形棚与U型棚棚腿压茬严密, 每个压茬处用两个U型卡缆固定牢靠。螺母拧紧力矩均不少于300N·m。架好一个抬棚后再用同样方法架设另一个抬棚。双抬棚架好后, 异形棚棚梁与抬棚搭接严实, 其搭接长度符合设计要求。接茬处用钢筋网、钢背板腰严背实, 抬棚架好后, 帮顶充填严实, 并用木楔打上劲。

(6) 三岔门施工完毕后, 及时进行喷浆封闭, 并加强该地段矿压监测监控。

4 支护效果分析

经过对Ⅳ4112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实时监控以及回采结束后近1年的连续矿压监测监控, Ⅳ4112风巷拨门处三岔门支架顶板下沉量累计100mm, 两帮相对位移累计200mm, 都在预计变形范围之内, 支护效果明显。另外, 袁庄煤矿在其他地点三岔门也使用了新式三岔门支护工艺, 也取得了成功, 目前, 该矿已全部推广应用该支护工艺。

参考文献

[1]刘建国, 崔增光, 王文东, 赵景锋.如何在煤巷综掘中实现快速掘进[J].河南科技, 2013 (14) .

[2]解洪庆.综掘工作面机械化临时支护研究[J].民营科技, 2013 (06) .

新式车门设计 第2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存观念的日益变化, 能量和空间的利用率逐渐成了视野焦点。汽车在百年间发展迅猛, 私家车数量也一路攀升, 其车门的缺点亦逐渐凸显:如今的停车场内停车位因考虑到车门开启空间而占地交大, 使得停车场车辆容量很有限制;其次, 各种跑车的剪刀式车门对汽车上方空间占用较大, 并且开启幅度不够宽广;另外, 当今私家车最普遍的外推式车门很容易在车辆路边开门时造成交通事故。奔驰公司曾设计过一款车门滑入底盘式开门的车型, 但其较大的改装使得底盘很厚很低, 引擎的功率大打折扣, 并且由于改动较大其市场使用性很低。可见, 新式车门不仅应具有节省空间, 省力便捷的功能, 更应具有保持原车型, 保障人身安全的优势。设计开发新型车门将会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和实用意义。

1. 整体设计方案

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车门有如下几种:

侧开式车门, 围绕一边的轴旋转开启, 现代轿车、卡车普遍采用。

滑开式车门, 折叠开启, 多用于公交车、地铁、面包车。

剪刀式车门, 向上翻转滑开, 多用于跑车。

上掀式车门, 向上掀起, 多用于面包车。

车门种类很多, 各有特色, 但是都存在一个很大缺点:运动空间很大。在人口日益增长的今天, 空间已经成为了一个很“炙手可热”的产物。基于以上事实, 提出了如下设计理念:

首先, 此设计针对的车辆类型定为轿车, 采用滑开式车门的样式, 即对最常见的滑开式车门进行结构上的改进而实现不同形式的车门开启方式。

其次, 对车门最省空间的运动方式进行确定。基本思路定于使车门向上运动, 借鉴滑开式车门的开启方式, 对其行程稍作改进, 改变车门的运动轨迹。

第三, 车门可视为刚体, 车门实现运动方向转变时会涉及运动扫过的空间与车门大小之间的必然联系。显然, 车门越大, 其在变向旋转时整块车门扫过的空间越大。所以, 要实现车门运动时体积的缩小。

于是, 此新式车门设计要求为:车门向上开启, 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有变向, 运动过程中车体有适当的变形, 运动平稳, 对车身车门本身冲击小, 活动方便省力、安全有保障。

2. 机构原理

以双排轿车为例, 后车门通过两侧突出轮毂卡于车体内置轨道, 轨道排布在车体横截面内, 后车窗无窗框, 车顶被轨道分割成三部分, 中间那部分对应后车门, 且为活动车顶, 前车门为滑动车门。开门时, 后车门先动, 车门按轨道向上滑移的同时车窗被收入车门内, 车顶抬起。最终车门被折叠于原车顶处, 车顶叠加在车门上方。前车门在后车门完成开门后, 水平向后沿上下两侧的导轨平移到后车门原位置, 完成前车门的开门动作。图1为车门开启示意图。

注:车门与轨道连接处的轮毂处于后车门两侧靠近车窗处。

3. 车门辅助装置设计

由于车门笨重, 有必要进行省力装置的设计 (此装置仅适用于后车门) 。车门驱动省力装置是由弹簧装置、弹性系数很小的钢丝绳组成。弹簧装置安装在后车门内部, 是由带有扭簧的滑轮和部分钢丝绳组成, 钢丝绳绕在滑轮上。主体钢丝绳排布在活动车顶前后两边的轨道里。车门关闭时由于扭簧的作用, 钢丝绳被绕在滑轮上, 整个弹簧装置处于紧绷状态。后车门两侧有两级可压缩的活塞杆与活动车顶相连, 当车门主体向上运动把杆压至最短时, 杆将活动车顶抬起。选择20号钢作为伸缩杆材料, 可通过车门开启的受力分析对杆件进行强度计算, 以此得到杆件最小截面。图2为车门在关闭 (图左) 和开启 (图右) 时省力装置图。

注:图2仅画出车门省力装置。

1.钢丝绳2.弹簧装置

4. 可行性分析

本文所介绍的车门改进创意完全基于现实生活中的普通轿车车门, 并且已有类似先例。车后门的运动完全依附于由前门、车体和车顶的轨道, 后门同时与车顶通过液压杆连接。由于此液压杆时刻处于收缩状态, 当顶起车顶时, 不会占用很多车顶空间。由俯视图可知, 在开启过程中车顶和车门有很大部分的叠加, 所以在下雨天也可以正常开启而不会造成车内进水。汽车行驶过程中, 后车门由于车门锁而被锁紧固定;车门开启时, 车门通过自带的省力装置自动开启。弹簧装置经过特别设计, 不会使车门开启过快, 减少了车门碰撞和安全隐患。汽车前排后排都可以打开后车门锁, 避免了只有前排想开门的尴尬。由于省力装置的设计, 开门不会花费很大时间。前门向后滑开这个动作是依附于车底和已打开的后车门的轨道运动的。由于后车门上的轨道会随着车门而移动, 所以轨道之间有豁口, 并且在车门要求的关键位置处有定位装置, 保证车门运动的精确性。

最后, 由于轨道形状大致类似于车体轮廓, 现利用M A T L A B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并进行定性分析, 以此得出由车门开启引起的冲击是否能够接受。本文以奥迪A4L为模型取值, 在车体轮廓上取点120个。把这些坐标点转换成极坐标的形式, 对此数据进行拟合, 得到拟合函数。

由于后车门轮毂在轨道中的运动类似从动件在凸轮上的运动 (轨道想象为凸轮, 轮毂想象为某直动从动件与凸轮接触点, 并以轮毂为参考系) , 建立凸轮模型, 利用“反转法”和矩阵方程最终得到函数S (δ) 。δ为凸轮转角, S为凸轮从动件位移。用此函数对时间t求一阶二阶导数, 得出速度和加速度的函数, 计算结果表明车门的运动对轨道的冲击是可以接受的。

本文介绍的新式车门简单有效, 相信能够在今后得到实用并逐渐推广。

摘要:当今社会, 随着汽车的供求量越来越大, 能源和空间节省问题成为了核心。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大多数私家车车门的启闭过于占用空间, 给停车也造成了不便, 而且在路边开门时经常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因此设计一种节省开门空间的车门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通过凸轮转动的数学模型介绍了新型的车门开启方式, 利用活动车顶, 车身轨道, 伸缩杆和无窗框车门, 使车门在抬升力作用下沿轨道滑向车顶, 以实现开门空间占用最小化的功能, 并基本不改变原车造型。本文亦对车门开启省力装置和伸缩连杆的设计做了介绍, 以保证车门的实际使用性。

关键词:活动车顶,移动式车门,车门轨道,凸轮模型,省力装置

参考文献

[1]谢进, 万朝燕, 杜立杰.机械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9-104

[2]李庆华主编.材料力学[M].第3版.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216-218

[3]邱宣怀, 郭可谦, 吴宗泽, 汤绍模, 郭芝俊, 黄纯颖, 杨景蕙.机械设计[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105-111

新式高效水轮机 第3篇

能源紧张趋势已经成为国际化,解决能源紧张和空气质量已经迫在眉睫,高效环保的节能技术成为市场的必需品。新式高效水轮机技术可以让原有的水利发电产值提高2倍,标志着我国的水轮机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标志着整个水利发电行业的产值将会提高2倍。

此技术打破传统理论,对能源利用效率数据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相对实际的效率分析。传统的计算方法绕开了水所含有的总功率,利用发电量去测算水轮机的功率,导致水的总功率与水轮机的实际能源利用效率比值不能够体现。水所蕴含的能量有许多,有重力、压力、冲击力、势能等,而本技术是从水所含有的总功率去计算,再测得水轮机的实际输出数据,该数据相对具有科学性。该技术产品适合在落差2.6m以上的流动水源使用,是水力发电行业的一次技术提升。

新式气调果蔬保鲜机 第4篇

山西曲沃明通农林器材厂研制成功一种普通民房使用的水果蔬菜贮藏保鲜机新式气调果蔬保鲜机。该机用于在普通民房、窑洞、地窖内贮藏保鲜各种水果蔬菜, 采用独特的乙烯消除器、杀菌防腐器、气调发生器和气体输送装置。在贮藏果蔬期间能调节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 改变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 消除果蔬产生的乙烯催熟剂, 抑制其呼吸强度, 推迟后熟和老化, 减少发热量, 杀灭导致腐烂变质的病菌微生物, 使其处于休眠状态, 延长果蔬贮藏期90天。贮藏期间只需封闭门窗, 不需恒温冷冻, 具有耗电少、投资少、贮藏费用低、使用方便等特点。

新式工艺论文范文

新式工艺论文范文(精选4篇)新式工艺论文 第1篇关键词:三岔门,支护工艺,革新,异形棚,组合U型钢抬棚0 引言袁庄煤矿是一个已开采近60年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